⑴ 怎麼評價電影《嘉年華》
如果不是觀看第五十四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我不會知道居然還有《嘉年華》這部電影。之所以用「居然」這個詞,是因為《嘉年華》這部電影拍攝視角的特殊性。
電影以兩個女孩(小文和新新)被新新的乾爹(有錢有勢的商會會長)誘奸性侵為背景,展示了當下社會的腐敗和人性的墮落。當然,電影也展示了以律師、小文父親及「黑戶」小米所代表的追求公道、公正和自尊、自我拯救的希望。
電影中兩個女孩的老師,只是停留在對孩子遲到行為的批評和懲罰(罰站在教室之外),讓老師失去了對孩子行為背後存在可疑問題的洞察!也就失去了對孩子應有的教育關懷!
影片中那個「黑戶」女孩小米是逃離自己家鄉的女孩。小米比兩個受性侵的女孩大不了幾歲。但是生活已經讓她學會了很多。只是這份命運不免有點殘酷!小米是從生活中學習!而不是在課堂里學習!
兩個女孩在課堂里學傻了!而小米在生活的磨練中學聰明了。上學很少的小米還保留著良知和自尊,恰恰是所謂的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讓人的良知漸漸泯滅了。
在小米走投無路時仍然不願意回老家去,因為她說「這里暖和,就連要飯的晚上也能睡個好覺。」但願這里不只是天氣暖和,人心也會讓人感到暖和!
雖然可能還很遙遠,我們一起努力,一代又一代,相信終究會到來的!
⑵ 《嘉年華》想表達什麼主題
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改變這個世界,而是不被這個世界改變
眾所周知,《嘉年華》是一部兒童性侵題材的電影,本片的導演文宴正是憑著《嘉年華》斬獲第54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嘉年華》也同時成為唯一一部入選威尼斯電影節的華語電影。這部電影究竟有何魅力,作為在國內難得的能上映在熒幕上的如此題材影片,文宴導演想表達的僅僅是對於兒童性侵的痛斥和思考嗎?當然沒有那麼簡單。
電影始於沙灘上巨型夢露雕像的裙下。12歲的女孩小文和小新被當地商會會長強暴,而15歲的女服務員小米目睹了這一切。故事由此展開。影片中夢露的巨大雕像貫穿始終。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道德的涌動下,被人們追捧。但在我國小鎮中,甚至很多看似發達的城市裡,夢露掀起的過高的裙擺,被視作盪婦。在小米的眼裡,夢露是如天使般美麗純潔的,可是她卻被貼滿了廣告和臟東西,女性形象受到肆意的玷污和踐踏。
影片中少女們無助的眼光中,折射了現代社會物化女性、對女性畸形對待的冰山一角。最讓人揪心的一幕恐怕就是本應給予小文最大關懷的母親,竟遷怒於小文。看似戲劇化的情節其實是真實的。在同一個道德污點下,男性受到的譴責和非議遠不如女性,相比之下,女人可能會萬劫不復,這是極度不公平的。
我想,影片真正要表達的有二。一是揭露了現代社會對女性的畸形對待和物化,性壓抑下對性觀念的不成熟認知;二是抗爭,像小米一樣,打開枷鎖,在人間煉獄里,做好自己,保持本心。正如電影《熔爐》里所言: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能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⑶ 嘉年華電影的觀後感
《嘉年華》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影片的主要角色是兩個女孩,一個是年僅12歲,在沿海城市上初中的女孩小文,另一個是小小年紀就在賓館做前台工作以求溫飽的16歲少女小米。影片通過這兩個女孩的視角,用一樁事件將兩人冥冥之中聯系在一起,講述了一個殘酷的青春成長故事。
⑷ 電影《嘉年華》這部電影折射出怎樣的現實
《嘉年華》的導演文晏說:「真正的罪犯,可能是整個社會中,大家的缺失。」
《嘉年華》的原型是海南萬寧著名的未成年人性侵案「校長帶小學生開房」,不熟悉的人,可能不知道前面還在假造婦科檢查記錄、嫌犯在動用金錢收買私了,為什麼突然「神轉折」成了壞人被收監,壞警察被懲處。實際上,被省略的是網上抗議「校長開房找我」以及其他女權公益人士的活動。
「廣州大學城黃波案」的黃波在把黑手伸向大學生的時候,事實上是一個緩刑期的強奸犯。他在公司強奸女下屬未遂,最後不僅在司法系統人員的幫助下賠償換取諒解書,還獲得了並不適用的緩刑;而且,在法院某些人員巧妙斡旋下,他的緩刑並未執行。於是這個強奸犯全國滿地跑,從緩刑期就開始性侵女大學生。而對他後來的作為,盡管有四名受害者報案,警方拒絕立案。
所以,財雄勢大者的性侵,往往可以逍遙法外。這不是罪犯一個人的「功勞」,而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二次傷害當事人的處警,出賣當事人隱私的媒體,竊竊私語中咎責受害者的路人們,以及貪贓枉法者。《嘉年華》是一部難得的觀照現實的電影,每一個希望生活在真實中的人都應該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