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盲山 就是那樣的結局嗎
電影《盲山》最後的結局是女主角在警察的幫助下,逃出山村,但是她的孩子卻留在了那裡。
電影《盲山》在2003年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2007年羅馬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導演獎;2018年在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上被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提名。
《盲山》講述的是女大學生白雪梅被拐賣至某山區給當地一村民作老婆,盡管想方設法抵抗厄運的魔爪,但在一個大多數村民均為法盲的山村裡還是難以逃脫。時隔多年,因偶然的際遇下雪梅終於從山村中被解救出來。
(1)盲山的大結局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白春梅
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被拐賣至某山區給當地一村民作老婆。白雪梅始終在想辦法逃出這個封閉的山村,卻一次次挫敗。
2、黃德貴
40歲的老男人黃德貴是個農民,在母親的幫助下從人販子手中,「買」了一個大學生做老婆,對她嚴加看守。她每次逃跑都被抓回來,當眾毒打。後來強暴了她,讓其生了一個孩子。
2. 《盲山》這部電影 兩個版本的結局為什麼這樣表現
海外版明顯更虐心但是更現實,大陸版么只能遵循積極向上人人都美好家家大團圓這樣
3. 《盲山》是講述一名女子被拐賣多年後被解救的故事,在最後女主被救出後怎麼樣了
《盲山》有兩個結局。國內結局中,被拐賣的白雪梅雖等到了警察的營救,但卻與自己的孩子分離了;國外結局中,等到了父親營救的白雪梅失去了警察的幫助,為了救遭到黃德貴等村民毒打的父親,白雪梅無奈只能選擇向黃德貴砍下一刀。
這部以現實婦女拐賣問題為題材的電影《盲山》,使用了兩個不同的結局,國內版白雪梅成功逃離農村的結局表明了人們對拐賣婦女的美好祝願,表現了社會中僅存的一絲希望,而國外版白雪梅不僅沒有成功逃離農村還將面臨牢獄之災的結局,表現了社會中部分農民的無知和人情淡漠以及人販子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的巨大傷害。
4. 電影《盲山》白雪梅原型人物最後命運如何
盲山這電影有兩個版本的結局,第一個是:白雪梅把哪男的砍死了,第二個是:公安局把白雪梅救出來!
現實中盲山的原型故事
被告鄭秀麗是個東北農村姑娘,曾在珠海打工,1994年讓人騙賣到廣東羅定市生江花坪村,給49歲的農民郭美南做老婆。她本不從,郭卻在兄嫂幫助下強暴了她。她找過當地派出所,卻被懷疑伙人騙錢而不受理睬;村裡人認為她是郭家花錢買來的,就應該老實聽話。鄭秀麗隨後懷孕生子,也想安穩過日子,又不堪兄嫂時常辱罵。家庭矛盾激化的結果,是鄭秀麗把一杯硫酸潑向兄嫂的兩個孩子,並傷及另5名小學生。她因故意傷害罪獲刑死緩。
真不相信原型故事發生在我的城市還是在90年代,我是雲浮市市區的,雲浮是地級市,羅定是縣級市屬雲浮市管的,原型女主雖有錯不應傷害孩子哪都是大人的錯,但都是逼成的,不值得同情嗎?死緩也判得太重了不應該從輕發落嗎?,還有就是男主一家不值得同情,人販子就應該槍斃,男主一家也要重判,非法拘留,買人口,強奸,這幾條罪夠判二十年以上或者更高的刑期了吧!
5. 盲山的結局
白雪梅在警察的幫助下,她終於逃出了這個山村。但是她的孩子卻不得不留在那裡。
22歲的女大學生白雪梅(黃璐飾)找工作的時候認識了熱情大方的姑娘胡曉曉。她在工作和金錢的誘惑下和胡曉曉一起坐車去山區采購中草葯。經過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一個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後,發現胡曉曉和她的老闆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經被家裡人賣給40歲農民黃德貴做老婆了。到這時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販子的當了。
導演李楊表示,自己一直對婦女命運的題材比較感興趣,為拍攝這部影片也調查了大量關於被拐賣婦女的資料。而《盲山》這個片名也是欲與之前的《盲井》形成系列,隱喻人性的冷漠、自私:「這個名字有多重涵義,留給觀眾自己去定位吧。」
李楊告訴記者,《盲山》的入選同樣出乎他的意料:「有個亞洲的選片人想看,我就給他寄去了粗剪版。過了一段時間也沒有什麼回復,結果後來就得到通知說入選了。」
6. 盲山有幾種結局
李楊的盲山能上映,是很多熟悉他電影的人沒有想到的。當年一部盲井揚威柏林,大陸的影迷至今還只能通過下載這種非法途徑觀看,但這次盲山卻不僅在戛納受到注目,還竟然通過了電影局的審查,可以光明正大的上映。只不過,看過片子的人都知道,李楊的委曲求全,已經太多太多。
色•戒的潔本和全本之爭,吵到現在也沒有個盡頭。你說一句,我說一句,也從來不見電影局能正面回應這場紛爭。關於電影藝術的被閹割,即便炒冷飯也令讀者感到無趣,可類似《黑社會》和《放逐》那樣扭轉乾坤般的羞恥,卻不是影迷一時能忘卻的。
有人在法國看過盲山的正式版本,按照他的陳述,和我所看到的國內上映版,結尾簡直是天堂與地獄的分別。為了令觀眾不感到絕望的黑暗,以及某些部門機關的臉面,我們的女主角在最後是被成功解救了的——但在法國,她用舉起的一把菜刀完成了結尾。根據某報對李楊的采訪報道,這件拐賣案件的原型,最後也是以潑硫酸這種極端的方式,完成了對自己精神上的拯救。
實際上,那根本不是拯救。在各種逃跑辦法都被一一擊碎後,絕望到底的殺戮,對被拐賣的女大學生來說,只是把自己毫不留情的推進地獄。至於周圍的銅牆鐵壁,早已經是地獄般冷冷清清。這個與光明背道而馳的結尾,甚至使我懷疑到上次盲井的結局:是不是可憐的王寶強,其實也和有良心或沒良心的騙子一樣,葬身在不見天日的井下?
盲山從頭到底其實都沒有多少藝術創作的成分,它就是赤裸裸地把一個被拐賣者的遭遇描繪出來。在拐賣成風的年代裡,這樣的個案無疑淹沒在比它還要嚴重的林林總總中間,即便上了報紙,也是放在小豆腐塊的角落翻過就忘。李楊的功勞,就是將它放大,放大到一整個銀幕那麼大,看看曾經和你一樣單純的少年,是如何遭受蒙昧的摧殘。
在民族主義者看來,李楊必定是背著罵名的。張藝謀當年還是極大誇張的將農村現實做藝術化處理,而李楊從盲井開始的三部曲(接下來不知會是什麼),是一絲不掛地把愚昧和落後的民間展現在全世界的面前。只不過要提醒的是,可以罵它,卻不能否認它。那一把菜刀揮下去,濺出來的是血,也可能是我們沉重而脆弱的心。
這個尖利的結束,在片子的中段早已有了暗示。那個正在洗頭的農夫讓女子給他遞去毛巾,於是,正在切菜的女子一手提著菜刀,一手挽著毛巾走上前去。看著繼續洗頭的農夫,女子的右手不自覺地往上動了一動,那一刻,菜刀在冬日的暖陽下閃著寒光。我提心吊膽的期待這次爆發,卻不料生活比我更能默默地承受。
所謂盲山,即是大山無眼之意,但片子的意圖,卻是要觀眾睜大眼睛,察明陽光下的毫釐罪惡。村子裡的一切,都似舉手投足般自然,好像在訴說一個真理,「存在即是合理」:為了四十塊路費,可以苟合;答應一起逃離,其實是自私的空話;就差三塊錢,回到密不透風的牢籠……現實的全部意義就是,你不能責怪誰,但必須讓它改變。
李楊在片子里留下了一處出風口,就是那個良知未泯的孩子。可當公安讓父女倆等三天再來接走時,我仍然習慣性地認定,他們一定不會來。巨大的山脈覆蓋著白雪,可最單純的外表下,掩藏的卻是麻木而骯臟的世界。李楊不會讓盲山催淚,也不使人慨嘆,他擺出了嚴酷的棋局,卻沒打算讓一個活口留下——千萬別相信,上映的就一定會成真。
7. 盲山海外版結局是怎樣的
在激烈的拉扯中,絕望無助的白秀梅順手抄起一把菜刀,朝正在毆打父親的"丈夫"砍了一刀下去----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個人偏愛這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