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抗日英雄的電影的觀後感
1937年7月7日警鍾長鳴,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全面的侵略戰爭,國難當頭,中華兒女挺身而出,救國救民,赴湯蹈火,視死如歸,他們就是我們的英雄,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祖國就沒了。那麼你看過什麼抗日英雄電影呢?不妨寫一下觀後感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有關於有關抗日英雄的電影的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41850 有關抗日英雄的電影的觀後感1
2月25號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去看電影《20--》,指坦鬧之前我聽叔叔講過。這天爸爸一說我們濮陽要演這部電影了,我就興致勃勃的和爸爸媽媽一齊去了。
七點半准時開始,我聚精會神地看著,有幾位地質學家在激烈地討論者關於地球與宇宙的問題,這時地震開始了,地面不停的裂開,樓房在轟轟的倒塌,老人孩子不停的呼救吶喊、逃離。這時我真的有點害怕。
男主角傑克開車載著一家人朝機場逃亡,公路在下沉、起伏,橋梁崩塌,別墅變平地,高樓傾覆,尤其是加長林肯穿過最後一棟大樓那部分,看著那慢慢變形的柱子,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太驚心動魄了!脫險後他們遙望覆滅的洛杉磯,偌大的城市瞬間變為碎片一點一點的沉入大海。
那位有錢的俄國人看著那架暴大的運輸機說「俄國人造的」,裡面有滿滿一飛機的好車等等。朝中國飛的路上,(lz13)經過夏威夷,本想下去加油,可惜整個夏威夷不存在了,全部都是火海。在諾亞方舟基地,黑人科學家要求放人進方舟,闊氣的俄國老拚命把兒子送上了諾亞方舟而自己卻沒有上去,傑克捨身回頭,勇敢的兒子小強、10億歐元一張超昂貴的船票,這些創意都不得不叫人佩服!
恐怖的場面和感人的事情,一幕幕在我腦子里回放。盡量讓災難不好發生,讓它遠離人類。那我們就從小事做起吧,我們團結起來,一齊來愛護地球,呵護我們的大家園。讓幸福、平安永遠伴隨我們!
#41851 有關抗日英雄的電影的觀後感2
看完電影《20--》,我真是有點憂慮了,人類真的快要進入諾亞方舟時代了嗎?我經常看《聖經》,對諾亞方舟有一點了解,而《聖經》中的馬可福音13:24-25以及路加福音21:25-28,經書對人子的降臨的描述就好像是對當今社會走向的一種預示,放眼世界,海嘯、火山爆發、地震、颶風災難接二連三沒有間斷,是人子真的要降臨了嗎?
經書中描述:「在那些日子,那災難以後,日頭要變黑,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要有大潛質、大榮耀駕雲降臨。」「日月星辰要顯出異兆,地上的邦國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響聲,就慌慌不定。天勢都要震動,人想起那將要臨到世上的事,就嚇得魂不附體。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有潛質,有大榮耀,駕雲降臨。」「看哪,耶和華必在火中降臨。他的車輦像旋風,以烈怒實行報應,以火焰實行責罰。」「正因耶和華在一切有血氣的人身上,必施以火與刀施行審判,被耶和華所殺的必多。」
看完電影《20--》,我真是有點憂慮了,我上網查閱有關世界末日的預言,尤其是關於20--年12月22日的預言描述更是危言聳聽啊,但是結合眾人的評論,我反倒釋然了。憂慮什麼呀,即使真的有這么一天,又不是我一個人信螞的末日,何況《聖經中》也教導我們:「不好憂慮,因此我告訴你們,不好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因此,不好為明天憂慮,正因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自有一天當就夠了。」「耶和華不是說:至於我和他們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加給你的靈,傳給你的話,必不離你的口,也不離你後裔與你後裔之後裔的口,從今到永遠。」永遠是個啥概念,是沒有盡頭的意思,也就是無論如何人類總有生存下去延續下去的機會,也就是從這個禮貌進入另一個禮貌而已。
看完電影《20--》,這讓我想起我在20--年6月做的一個夢,我夢見太陽在下墜,有很多人在商量著如何拯救太陽,有一人跳起來至半空中,用盤子接太陽沒接住,太陽反彈上升了一下又下墜至地,在地上翻了幾翻,之後又被一人彎腰抱到懷里,站了起來,此時的太陽像那快要燃燒完的煤球,紅而不刺眼。我夢中的太陽的樣貌像原恆星的樣貌。宇宙中原恆星慢慢的有灰塵變小石,變成星球。發亮氣體,內部有核子反應的星體,當核子反應開始時,新星便誕生。新恆星創造出環繞它的行星群。我在想夢中的那個太陽,太陽最後變成了原恆星的樣貌,是不是也意味著一個新的唯罩太陽以及新的行星群即將誕生了,也就是國際形勢要發生改變了,一個新的禮貌就要開始了……
看看電影《20--》,導演的構思靈感或許來源於發生在生活中的真實事件,或許來源於《聖經》,對於把拯救地點放在東方的中國,《聖經中》也是有預言的:「誰從東方興起一人,憑公義召他來到腳前呢?我從北方興起一人,他是求告我名的,從日出之地而來。」
看看電影《20--》,也許導演的真實目的是引起我們對環境保護對自然生態平衡的足夠重視,讓我們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們自己的未來。信主耶穌的也許會覺得是人子要降臨了,人子要來審判人類了,世界末日要來到了,我們就應信主愛神才能得救贖。不管怎樣說,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是與我們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我們就應保護她。
#203096 有關抗日英雄的電影的觀後感3
我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叫《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此部電影講述了跑步冠軍——劉長春的故事。
在1931年華北運動會上,劉長春獲得200米跑步的冠軍,戰勝了日本隊員,日本所以不服氣而對東北發起戰爭。日軍把重要政治機構佔領後,張學良校長要求解散東北大學。
劉長春代表中國,和他的教練坐船去美國洛杉磯參加第十屆奧林匹克。劉長春在船上加緊運動,而教練把他的練習時間從6小時減少到3小時。劉長春很不習慣。一天教練讓他和外國人跳交誼舞,讓外國人明白中國並不弱小,可他就是不去,偷偷跑去練習。此時,外面正好下著傾盆大雨,刮著暴風,他也要堅持練,海水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沖倒,也不向困難屈服……因為天公不作美,船要停泊在附近的一個港口停留,停了6天,最終又起航了,但再快的速度也不能按時到達,教練想了個辦法,讓船直達洛杉磯再去舊金山。
經所有旅客同意後,最終按時到達,劉長春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體育館,參加開幕式。1932年7月31日是,100米賽跑開始了,劉長春因沒有經驗而未上線,有些中國官員讓他不要比200米了,免得又被人笑話,但劉長春沒有這樣做,仍繼續參加,絕不放棄中國奧林匹克破天荒第一次。比賽中他打破0的突破。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差點落淚了,太感人了!尤其是去洛杉磯的那一段,曾有日本人要把他收買,給他很多好處,但他不受任何影響,只替中國參加比賽,他的媳兒都不管,整天想著跑步,為國爭光。這都出自於他的一顆濃厚的愛國之心。讓我們都向他學習吧!歸根結底,我此刻只想說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503108 有關抗日英雄的電影的觀後感4
地點珠峰,海拔8800多米,沒有補給,氧氣消耗殆盡,有人艱難攀爬,最後登頂珠穆朗瑪峰。 你一定會覺得這種劇情只會在好萊塢電影里出現:「氧氣瓶都不夠續命的,居然還帶那麼多累贅,嫌自己命長嗎?太扯了。」 但如果說這是史實呢? 這就是史實,真的有那麼幾個人在體力,補給,氧氣都消耗殆盡的情況下,帶著一大堆非補給品登頂珠峰,他們是中國第一支珠峰登山隊,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從珠峰北坡成功登頂的登山隊。
只存在於電影中的劇情卻早在幾十年前就被前輩們實現。而且登頂珠峰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挑戰人類的極限,更在於他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也必須是中國國土。 珠穆朗瑪峰差點不屬於中國,珠峰的主權是爭來的,只因五星紅曾旗飄揚在珠峰8844.43米的巔峰,中國才拿到珠峰北坡的歸屬權。 這便是《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攀登者》國內定檔9月30日,第二天便是建國70周年慶典,與《建國大業》,《建軍大業》這類致敬英雄、致敬時代的電影不同,《攀登者》像一道杠桿,用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撬動了一個大時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足夠精彩,堪稱國民級「免檢電影」。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換言之,登頂珠峰,成為一個勢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任務。 1961年10月5日,邊界談判結束,中國得到了珠穆朗瑪峰北坡的歸屬權。 這幾年來,國內的電影市場開始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多的商業大片遭遇滑鐵盧,甚至投資多少錢,虧本多少錢,時代終於站在了願意用心拍電影的人的身邊。
主演陣容中,有拍出《戰狼》和《流浪地球》的吳京,有影後章子怡,有《紅海行動》的張譯,有實力演員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甚至連成龍大哥都來友情出演,有這么多願意用心拍電影的演員背書,加之厚重的故事背景,對於《攀登者》這部電影,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它將成為又一個爆款作品。 更讓我心中為之一暖的是,《攀登者》關機儀式已經在珠峰大本營成功落幕,特別邀請了1975年第二次登頂珠峰的登山英雄桑珠,兩代「攀登者」合影,一起講起了過去的故事。
2019年,同時也是新中國建國70周年,對於我們來說,《攀登者》或許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它是一次國民精神和商業大片的完整重合,因為這個故事完美地解釋了——為什麼中國能夠從積貧積弱再度走向強大。 既然已經知道那些近乎泯滅在歷史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又怎能忘記呢?
#503106 有關抗日英雄的電影的觀後感5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作品的改編電影,影片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地球已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對於這部影片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精緻又宏大的特效了,完全脫離中國電影「五毛錢特效」的設定,經費爆炸的特效實在很讓人驚嘆堪稱「好萊塢水平」,將未來地球真實地呈現,末世場景整體比較流暢,帶給觀眾視覺的沖擊,從地下城到空間站,每個環境都是精心設計過的,科技感十足,沒有任何細節會讓人出戲,比如貨車的球形方向盤、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赤道轉向發動機的入口、給重元素聚變發動機挖掘原料的礦區、全世界的救援隊大出動。大場面如被冰封的世界,被炙烤的家園,在一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下的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的星球,這可以說是目前中國科幻的巔峰之作了。
所謂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我認為並不是中國第一次拍出了好萊塢質感的科幻片,恰恰相反是因為中國第一次拍出了區別於好萊塢的中國式科幻片。解除地球危機可謂是科幻片里老生常談的主題,試想《流浪地球》里的危機發生在歐美,那又會怎麼樣?歐美普遍的解決方法是放棄地球,開飛船出去宏大的宇宙探索新的家園。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千百年來對土地的依戀,對家園的深情,讓他們犧牲再大,痛苦再多也要帶著地球一起逃命。其次,歐美主要宣揚個人主義,他們拯救世界的英雄往往只是一個人,而《流浪地球》中,拯救世界的是全人類,每個人都是英雄。最後就是感性與理性之差了,歐美科幻信奉理性,他們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冷靜克制,所以歐美不會使地球「流浪」,更不會有不會有劉培強炸毀空間站這個結局。作者劉慈欣也說,理性上,他會選擇飛船派,但「流浪地球」的概念更具美感。正是中國人這種更在乎家園和親人的感性,成就了《流浪地球》的浪漫,所以這是一部名副其實的中國科幻片。
作為一部被吹捧得很厲害的科幻片,製作團隊歷時四年完成。但這畢竟是中國科幻的第一部作品,也有一些不成熟。大到前期過於冗長的劇情陳述,小到英文字幕中錯誤用詞和拼寫都或多或少的讓人有些失望。比如空間站休眠系統看似高級,但休眠很簡單,蘇醒也隨意。主角劉啟提出木星表面的氫氣和氦氣引發爆炸,利用其推力,脫離木星的這個方法本因為moss的計算結果而直接否定不嘗試了那又為何因為一個小孩的想法動輒聯合國呢?而且理性且冷靜的聯合國居然因為一個父親的感情而同意執行那樣危險的嘗試,是不是有點草率了?還有女主韓朵朵最後的「強行煽情」也完全沒跟當時緊迫的節奏掛鉤。人物沒有特點,不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台詞沒有經過細細打磨,劇情缺乏鋪墊,較為倉促,立意深度不夠,無法引起共鳴和靈魂叩問。綜其看來國產科幻片還是有待提高。畢竟《流浪地球》只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啟航之作,不是巔峰之作,不是封神之作,所以我認為褒是要大於貶的。
Ⅱ 電影英雄觀後感
對於《英雄》這部電影,影片的拍攝,服裝,武美都十分出色,讓我不僅視覺上震撼,也讓我感觸頗多,受益匪淺,英雄觀後感 (包煬)。
電影以兩條主線貫穿,一明一暗,明是劍客無名要刺殺秦王,暗線是秦王要統一天下,而秦王統一天下是必然趨勢。劍客無名原是趙國人,只是普通百姓的孩子,其父母在秦統一天下中,在秦王攻打趙國時死於戰亂,無名從此流落街頭,被秦國百姓收養,他懷著為父母報仇的夢想不斷努力,全心全意地投入,為實現刺殺秦王的目標,干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十年磨一劍,最終成為身懷絕技,天下無敵的知名劍客。而天下知名的三大刺客長空,殘劍,飛雪,得知他的堅定目標後,都不由自主地選擇了支持他,並以命相許。但殘劍最後卻阻止無名刺殺秦王,可無名還是走近了成功的殿堂。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這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們努力地去做一件事,即使在別人看來是多門不可能,我們也要努力去證明 它的可能性。堅定的目標和不屈的`毅力最終會把我們帶入成功的殿堂,不斷的去努力,為成功創造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發展自己,觀後感《英雄觀後感 (包煬)》。才能十年磨一劍,最終展現光彩。
而對於秦的大一統,爭議一直很多。中國有句古話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匹夫即是百姓,也就是天下中最最最最無辜,而且總是被踐踏的人。這些人是興亡的主體,但對興亡無責。當權者玩弄天下,也對天下興亡不敢興趣。他們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有權就有責,但反過來有責就意味著有權,至少「應該」有權。而匹夫有了責就應該有權,而責是天下那麼大的責,那麼權也應該是天下那麼多大的權。秦王嬴政的目標很宏大,也很明確,也就是統一中國。中國統一的三大好處:1、結束了7國長年戰亂2、修築長城,抵禦外來侵略3、統一了度量衡、錢幣、文字,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生活。但像修築長城,也帶來了生靈塗炭,還有焚書坑儒,為了自己的統治來愚笨百姓,而發展必定要有犧牲。秦的大統一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也是中國人民長期領先世界人民的重要前提,更是華夏文明得以源遠流長的一大重要基礎。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之所以有著如此豐厚的文化底蘊,與秦王統一文字,方便後人文化交流,融合發展,各具特色,漠不相關。秦王統一的想法既是他的野心的表現,也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即使他的方式不完全對,但他的創舉無法磨滅。我們應全面的角度看待事件,沒有什麼事實十全十美、完美無缺的,把握主要方面做出的判斷才是理智的想法,遇事應全面思考。 總體來說,《英雄》是部相當不錯的電影,它的文化價值遠遠超越電影本身,我們應借鑒歷史,放眼未來。汲取有利部分,不斷豐富、發展自己。
Ⅲ 英雄在我心中是什麼學校要求寫觀後感
英雄就是英雄啊,英雄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有需要的地方都有英雄的存在,他們所做的事不分大小和好苤,只要是他們看到了,某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哈!
Ⅳ 革命英雄故事的觀後感400字
黃繼光,四川省中江縣人。1930年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曾當過兒童團團長和民兵,被評為民兵模範。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作戰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所在營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激戰4晝夜後,於19日夜奉命奪取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部隊接連攻佔3個陣地後,受阻於零號陣地,連續組織3次爆破均未奏效。關鍵時刻,時任某部6連通信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請求擔負爆破任務。他帶領2名戰士勇敢機智地連續摧毀敵人幾個火力點,一名戰友不幸犧牲,另一名戰友身負重傷,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在多處負傷,彈葯用盡的情況下,為了戰斗的勝利,頑強地向火力點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時,奮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佔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個營。
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授「模範團員」稱號。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並追授「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Ⅳ 革命前輩影片或抗日英雄影片觀後感400字!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50年代的電影——《董存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講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種種原因的困擾下,終於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參加了八路軍。在隊伍中,董存瑞和他的夥伴都不滿20歲,但卻有著驚人的膽識,在戰斗中他屢次立功,讓連長和隊友刮目相看。
面對敵人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沖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葯因沒有木托都滑了下來。此時,沖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鍾就會有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看完電影時,我的心中感慨萬千。一個年僅19歲的青年,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為戰斗奉獻出寶貴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進革命隊伍、入黨等過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難,但他還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當他在炸暗堡時,那種為革命事業奉獻、為祖國和人民付出的勇氣深深的打動了我。
想想現在的我們,衣食無憂,在老師、家長的關愛下成長,我們沒有經歷過董存瑞那樣的困難,也沒有為中國奉獻出什麼。但我們也應該為中國、為人民作出奉獻,現在我們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們奉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董存瑞為中國的發展奉獻出的生命;才能對得起那些為革命事業、為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戰士們。
想想董存瑞吧,想想那些革命戰士吧!是他們為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想想他們,誰不願意在家中和親人一起享受幸福,但他們還是為了中國的發展、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去上戰場、打硬仗,也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想到他們那奉獻精神,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不為中國、為人民做奉獻呢?
從這部電影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人就應該向董存瑞那樣,為祖國、為人民奉獻,有一種無私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
Ⅵ 看一個抗日英雄電影讀後感500字左右作文
今天,我閑來無事,便翻開了一本少兒讀物,當讀完了《英雄楊靖宇》這篇文章後,我不禁大為震憾,我實在是佩服他頑強的偏偏和愛國的熱情。
東北是日本人入侵中國最早的地方,在東北抗日軍隊是影響最大的就是東北抗日聯軍。在楊靖宇的領導下東北抗日聯軍給日軍以學生的打擊。日軍海派大部隊進行「圍剿」,楊靖宇帶著部隊轉移到了長白山的叢林中,在高寒缺氧、糧食、服裝、葯品完全斷絕的情況下,堅持同日寇日夜鏖戰,最後,只剩下7個人,結果還是被敵人發現。可楊靖宇以頑強的毅力同敵人周旋,直到最後無情的子彈穿透了楊靖宇的胸膛,他倒下了。英雄的熱血染紅了這塊黑土。他死後,殘暴的敵人剝開他的腹部,發現他肚子里竟只有野菜、樹皮和棉絮。就連兇殘的日軍也感到震驚。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多少中華兒女為了祖國前赴後繼,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啊!我突然又想到了放牛娃王二小和堅貞不屈的雨來,他們都是令人尊敬的抗日英雄!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如此勇敢堅強?當然是強烈的愛國之情!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面對處於危難之中的祖國。中華兒女沒有屈服,為了保家衛國而英勇戰斗。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讓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愛國之心,好好學習,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吧!
2.
《雞毛信》的大概內容是: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倆,父親老趙是民兵中隊長,十二歲的兒子海娃是兒童團團長。一天,父親讓海娃送一封雞毛信給八路軍的王連長。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著信上路。突然,西山山頂的「消息樹」 倒了,敵人進山了。海娃急中生智,用布條將信綁在老綿羊的尾巴下,瞞過敵兵。敵人逼海娃帶路。晚上,海娃趁敵人熟睡時,取信逃跑。但又被抓回帶路,機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敵人引入歧途。至此,敵人才知中計,拔槍打傷海娃的手。千鈞一發的時刻,八路軍趕來搭救,全殲了敵兵。海娃送完信後暈倒了。八路軍根據信里提供的情報,炸毀敵人炮樓,
並活捉了貓眼司令。
《雞毛信》觀後感
晚上,我上網看了抗日戰爭《雞毛信》影片,它講的是12歲的海娃突破層層困難送一封雞毛信的故事:在抗日戰爭時期,他一邊放羊一邊放哨。有一天,爸爸交給他一個重要任務:送一封雞毛信。海娃堅定地對爸爸說:一定完成任務。在送信的過程中,海娃遇上了鬼子,便把信捆在羊的尾巴下面,可他和羊都被鬼子抓走。 後來他趁鬼子睡熟的時候,躡手躡腳地逃了出去,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把雞
Ⅶ 英雄1500字觀後感
對於《英雄》這部電影,我想開門見山的說:好,但只差一點!
先說幾句謙虛的話,本人不是電影的內行,對於影片的什麼拍攝呀、服裝呀、武美呀不是很懂,所以也就不想在這些方面丟人了。
——好!好在哪裡,我有這樣一個理由。
有句話叫:作品出來以後就不再是作者的作品。還有句話說:作者已死,讀者萬歲。我在這里也想發揚一下這樣的「精神」,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表面看來,這部電影好象是部現代人理念里的「刺客列傳」,在我這看則不竟然。以我個人的看法,俠和刺客在影片的地位就是一個符號,導演是借了這個符號在給另一批人做傳。
真正的「英雄」是誰?影片中回答的很清楚,心懷天下者乃真英雄!
那誰又真正做到了心懷天下呢?翻翻中國的歷史,把天下懷成影片中描述的那樣的只有一個群體——知識份子階層!
對!在我眼裡,這部影片好就好在:張導演借「俠」為中國的知識份子做了個很悲劇的傳!中國有句老話:俠以武亂法,儒以文干政。
在該片中武俠符號後的人就是「儒」,也就是我說的知識份子階層。心懷天下可以說是中國知識份子階層的'一個共性,遠的不說,近代的仁人志士哪個不是出自這個階層。康梁變法、科學救國、甚至後來的兩彈一星等等,多少知識分子把捐棄個人做為代價換來一個心懷天下的美名!個人在天下的眼裡是渺小的,甚至在知識分子個人的眼裡也是渺小的,為了天下,個人是最不足惜的。
當然,中國還有句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是不是按這個前提推理,匹夫們也是英雄了呢?
我想先闡述一下我的對匹夫的個人理解。大體上說人分這幾類:當權者、無知匹夫和知識分子。我節外生枝的說明一下,三者之間可以不是截然對立,當權者可以下台成匹夫或是知識分子、匹夫也可以混進知識分子和當權者的隊伍。
匹夫即百姓,也就是天下中最最最無辜而且總是被踐踏的人。這些人是興亡的主體,但對興亡無責。當權者弄天下,也對天下興亡不感興趣。惟有知識分子這個「不識時務」的群體對天下的興亡念念不忘,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絕對是個知識分子而不是真匹夫!
能為知識分子做傳做的這么好、挖掘的這么深的影片我覺得是好影片、至少是個我這樣的人看的比較順眼的影片。
可是,就象我題目說的那樣——好,但只差一點!差哪一點呢?
個人以為,學學影片中的則則台詞,它高「看」了一個人——秦王!
如果,影片老老實實的寫出秦王這兩個字,它就一點都不差了。可是,它畫蛇添足的給王字加了個點:王成了主。差就差在這一點上了!
又回到我剛才說過的那句話上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為責,義務也!政治課本上早就說過,有權就有責,那反過來有責就意味著有權,至少是「應該」有權。
假設一下,「匹夫有責」這句話要是正確的話。那麼,匹夫有了責也就應該有權,而「責」是天下這么大的責,那「權」也應該是天下這么大權。
漢字造的非常漂亮,一個「王」字、一個「主」字,不少就差一點。正常的邏輯是,循序漸進,那就先王而後主。如果不能王,當然就沒有辦法主了。
——那我們就先來看看這些王
《莊子.雜篇》第一論「庚桑臘卜楚」里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天下亂,因為誰?不單因為有輪盯穗桀、有紂這樣的暴君、也是因為有秦皇、漢武和「鳥生魚湯」!
我想把這個觀點再推大一點,天下亂,除了權者弄權而壞天下之和諧,更因為人人都想成為「主」。在這種利益驅使下人人都想通過先「王」的方法而後「主」,天下人心亂、則天下自然就亂。
——所以亂在何處,亂在人心!
前面我提到過,張導演為知識分子的悲劇作傳,讓我覺得順眼,現在我要解釋這句話中的另外兩個字——悲劇。
知識分子們傻傻的為天下匹夫捨生取義,希望能夠平「兼濟天下」、「平天下」,可是,他們輕信了弄權的王、憐憫著想通過先王而後主的亂之源頭匹夫,即百姓。如此南轅北轍、輕生取義,可憐又可笑,當悲劇二字無愧!
所以說《英雄》好,但只差一點!
——最後說一句,行文混亂希望大家諒解!
Ⅷ 讀了英雄人物的一些影視作品寫一篇觀後感
電影《英雄》觀後感
早就聽說張藝謀導演的《英雄》是一部很經典的影片,盡管拍攝出來已經有幾年了,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我一直沒有看,今天晚上終於有時間和精力把這部影片細細品味了一番,這部電影時間並不長,僅有短短地92分鍾,但秦國宮殿的陰森,野外山景的秀麗,塞外大漠的遼闊加上演員的英氣、豪氣、霸氣、義氣,無一例外的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更使我重新理解了英雄的含義。真正的英雄不是建立在利而是建立在義的基礎上,重情重義,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不惜犧牲一切乃至生命;真正的英雄不是為了情誼一味順從迎合,而是在對方誤入歧途之時誠懇堅決地提出;真正的英雄在關鍵時刻為了大局不惜放下個人的恩恩怨怨,用寬容與大度化解仇恨;真正的英雄會慧眼識英才,虛心接納他人的意見。
影片從無名與秦王的對話展開,從無名的話中回放他和趙國三大刺客長空、飛雪和殘劍的刺殺秦王的全部准備工作和心理活動。片中的這些主要人物,都是英雄。無名的劍法非常厲害,十步之內能夠置人於死地,而秦王的宮殿戒備森嚴,按大秦法規臣子與秦王隔百步之遙,無名要想刺殺秦王成功,就必須距秦王10步之內。秦王下過賞令,刺殺長空成功者可走上20步與他獨飲,刺殺飛雪殘劍一人成功者可上前10步,這樣才能達到「刺殺距離」,為了助無名刺殺成功,長空,飛雪,殘劍故意讓無名刺傷自己,讓他帶去他三大刺客已死的消息,謊稱長空的劍法不如他,飛雪殘劍死於兩人的感情不和,心胸狹隘。這樣騙取秦王的信任,使得他獲得接近秦王伺機下手的機會。這個過程中,我感覺他們三個很重情義,我看不到一點個人私利,為著一個目的團結起來甘於奉獻,甘於流血忍受肉體上的痛苦。不過無名的話很快被秦王識破了,因為殘劍和飛雪曾與秦王交過手,秦王認為他們兩個氣度非凡,絕不是心胸狹隘之輩,在關鍵時刻,殘劍放棄了刺殺秦王,這讓飛雪和無名都很難理解,同時殘劍也不讓他們去刺殺秦王,在無名臨行之前,殘劍送給了他兩個字:天下。殘劍無疑是很有長遠眼光的,更是心胸非常寬廣的,誰都知道,秦王是他們最大的敵人,但是殘劍清楚地看到了雖然秦王一心想吞並六國,給六國帶來威脅,但是在這六國連年征戰,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時,也是只有秦王實現天下的統一,才能夠解救萬民於水火,換來天下之太平,他們的刺殺行為僅僅是為了報個人的家仇,而同千萬百姓的生活相比,這些個人的恩怨其實算不了什麼,應當放下系萬民於心中。當無名將殘劍的意思告訴給秦王時,秦王也不由得對殘劍肅然起敬,真正理解他的居然是刺殺他的,和他素昧平生的朝廷重大通緝犯,就連他的侍衛也認為他是一個暴君,同時,看著殘劍寫的「劍」字,也悟到了劍的最高境界,是手上無劍,胸中也無劍,有的只是一顆大的胸懷,用大胸懷包容一切,為的是日後天下的和平與安定。殘劍也最終使無名放棄刺殺秦王,棄劍而去,並讓秦王永遠記住這劍的最高境界。當得知無名主動放棄刺秦時,飛雪不能理解,與殘劍在大漠中展開決斗,為了讓飛雪知道殘劍的此舉用意,殘劍任飛雪的劍刺向自己,當飛雪流著淚抱著垂死的殘劍問為什麼沒有擋她的劍時,殘劍只是說了一句話:為了使你相信。最後飛雪也一並殉情,雖然我很難推測飛雪最後是否明白了,但是殘劍的大度與遠見確實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飛雪的殉情,也足見其對愛情的忠貞。至於秦王,在本片中一改人們對他的暴君的印象,他是勇敢的,當他識破無名的謊言,在宮殿中透著燈火隱隱感到無名的殺氣時,依然臉上毫無懼色;他又是心胸寬廣的帝王,面對威脅自己生命的敵人,能說出與殘劍那樣的人結為知己,我死也無憾;他又是愛惜人才的,當眾武士要求殺掉無名時,他是那麼矛盾,他不想殺無名,卻又因自己立下了法令不可更改而迫不得已,用最隆重的葬禮厚葬了無名。並且在統一六國後愛民保民(雖然影片最後說的有些誇張)同時長空為了紀念三位兄弟也放棄了習武。
我不禁想到了當今這個復雜的社會,我們也要向文中的這些人物學習,有句俗話說的好: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我感覺友誼是不能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的,一定要真心對別人好,不要用的著人就燒香,用不著人拿棍邦,真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不要認為自己對別人沒有關心和幫助的義務,有時為了朋友要甘於奉獻,不怕吃虧。別人取得榮譽感到快樂時學會贊美和分享,而不是嫉妒怨恨,更不是阿諛奉承,別人失勢悲傷時學會安慰和鼓勵,而不是置之不理,更不是冷嘲熱諷,只有這樣才能換得長久的友誼。真正的友誼也不是為了對方高興一味地迎合奉承,要真心贊美對方的優點和長處,還要委婉指出對方的缺點和不足,幫助他改正。因為自己的朋友也不是聖人,他們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缺點,可能一時他們不會理解,但是日子久了他會明白自己的真心。另外,「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有的人可能脾氣秉性和我們不投合,有的人可能脾氣很暴躁,有的人可能毫不留情的當著很多人的面批評過我們,甚至有的人可能不喜歡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更要有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