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深海浩劫》電影觀後感
《深海浩劫》根據2010年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改編,講述了石油鑽井平台上的工作人員在特大事故中的生死經歷的故事。接下來我搜集了《深海浩劫》電影觀後感,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不僅僅中要具有嚴謹,細致的態度,也要有勇敢和奉獻的精神。
其實,從這部電影中我們還能學到很多東西,復雜如鑽井這樣的工程,我們需要的是必須要有足夠嚴謹,足夠細致,足夠耐心的一種態度去完成每一個工作。而且在電影中,男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名工程師,在單位我是一名采辦員,我所負責采購的物資也許並沒有諸如設備這樣龐大的物資,但是,各種生活通用物資,各樣的配件類的物資,我還是有采購的,這讓我充分的意識到了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我們的采辦是平台一線工人的基礎,是他們所用物資的直接采購者,必須對采購物資的各種要求做到嚴謹和細致,必須要認真負責每一項物資的采購,因為這關繫到後續的每一項工作的延續,也必須要做到自己能夠好好做到的一切職責,從電影中我也看到了英國的既得利益者只是片面的為了能夠盡早的盈利,居然層層施壓,讓各個環節的工程師,操作者都放棄了正式運行前的試壓,這也讓我知道了,在一定時候是必須要堅守職責,堅守崗位,在這些關乎生命的環節中,切不可麻木,不可整日「默默無聞」,需要自己去堅守的職責要毫無疑問的堅持下去。
然而,作為海上石油開采這種龐大復雜同時更是存在很多危險性的工程,其中每一步都應該遵守既定的操作規程,確保每一環節都落實到位,要確認在各種測試合格後才可正常運行,每一位工作人員都需要時刻保持強烈的安全意識。但是,電影中英國石油公司這次災難的發生就是沒有做到這些,才造成了這場悲劇。所以我覺得我們陸地的後勤工作者需要從這些裡面學習到一線同事的艱辛,平時工作要充分溝通,以確保每一項物資的准確性、科學性和實用性。
最後還有一點感受,就是在生活中,每一項工作,每一個任務,都需要有人去做,去完成,在電影中最後大家都要做救生艇離開的時候,發現平台的吊車還在運行,吊車運行勢必會威脅到人員的安全撤離,這時候有一個人英勇的找了出來,此刻我相信,他的內心是釋然的,他也害怕,也會擔心自己一去不復返,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毅然決然的爬上了吊車的操作室,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大家的安全撤離,為此我想表達的是,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種無畏的精神,並不是說非要奉獻生命,而是,每個人都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總是覺得不管怎麼樣,都是單位的事情,買來的各種物資是否可以使用也與我無關,毫無責任感,毫無承擔,毫無使命感。近兩年來,公司在國際石油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下,並沒有取得好的效益,其實,越是在這種樣的情況下,越是要比以前要認真,要細致,要嚴謹。往小了說,每個人都是公司的一份子,都應該為了公司的發展盡一份力,往大了說,我們公司是國家的,每個人都應該認認真真的奉獻自己的力量,即使一點點的奉獻,那也是需要的。
最終,通過這部電影,我知道,每一份工作都需要一個負責的態度,都需要一種奉獻的精神也需要一種堅持的努力。
好萊塢大片中,災難片是全世界通吃的一種重要電影類型,以連環的緊張刺激的求生逃生情節、震撼的視覺沖擊力與娛樂效應贏得極高的票房價值與觀眾群,具有極高的商業與藝術價值。但近兩年極為震撼的災難電影並不多,而由墨西哥灣漏油的真實事件改編的《深海浩劫》,特效及劇情都棒極了,倒敘揭開序幕,到恰到好處的鋪墊,理論知識交代足夠,貪婪僥幸帶來隱患……一個又一個情感紐帶上有聯系的極具說服力的角色,執導過《超級戰艦》的彼得博格,《變形金剛4》、《偷天換日》男主角馬克沃爾伯格擔綱主演,讓《深海浩劫》透出濃濃的災難大片味道。
《深海浩劫》可以說是一部看完以後可以大致了解海上石油開采平台的教科書,之前原本以為這是一部美國英雄拯救世界的大片,看完才知道這是一場沒有辦法挽救的浩劫,著名的墨西哥灣漏油的真實事件: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在美國墨西哥灣租用的鑽井平台「深水地平線」發生爆炸,導致大量石油泄漏,釀成一場經濟和環境慘劇。不管是污染情況、經濟損失、環境破壞、政治詬病、賠償方案等,任何一個角度來說,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漏油事故。
在創作上,《深海浩劫》走了避重就輕的路子,將現實中整個集團規模的逐利和輕視風險轉為了個人濫用職權,這個可以理解,畢竟是藝術再現。值得贊賞的是本片中構建出一個又一個堅實的角色,比如說開篇用了差不多半小時鋪陳男主角與妻子的深厚感情,多處借喻和補充告訴觀眾這次勘探油井的危險,這些前戲看似冗長實則讓觀眾與石油工人共同感受暴風雨前的平靜。這是好萊塢災難大片的慣用套路,不乏情感路線,災難中的溫情和愛更能打動觀眾,這種情感線索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本片由變形金剛團隊打造,特效肯定過硬,但這部電影並非借著災難的外衣去展示狂轟濫炸的特效,真實壯觀、震撼人心的災難特效與宏大場景,突如其來的泥漿噴發、沖天而起的熊熊烈焰,讓人手心出汗;驚心動魄的海上求生路讓人揪心。馬克沃爾伯格在災難中利用專業知識和同事攜手逃生,與家庭難以割捨的情感,讓整部電影極具感染力,災難之中這樣溫暖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化解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諧共生,正是人類希望看到的結果。
導演彼得博格在本片中使用了大量的手持攝影、大特寫以及充滿儀式感的高潮戲,讓本片並不是簡單的高科技特效堆砌的視聽大餐,也不是嘩眾取寵的一味迎合觀眾口味,而是融入了深厚的生態意蘊,並以溫情化的情感線索表達「愛」的思想。近幾年,我國洪水、地震、乾旱、火災、泥石流、礦難、空難、人禍等此伏彼起,「多難興邦」雖說是國人常說的一句老話,但更需要從災難中咀嚼痛苦,品嘗教訓災難過後,人們不由得把目光投向銀幕,希望看到由中國電影工作者創作的災難片,能給觀眾帶來一些啟示、一些深層思考,一些戰勝災難、繼續生活的精神力量。就這個方面來說,《深海浩劫》是很好的模板。
無論如何,《深海浩劫》是一部檢驗觀眾對美國主流價值觀認同度的主旋律電影。
馬克沃爾伯格是一個,很接地氣,的演員――這個地氣自然是美國地氣。《深海浩劫》中的馬克沃爾伯格無疑是一個典型的美式個人英雄,兼具智慧、力量和冷靜,是天生的領導者。片中與其搭檔的庫爾特拉塞爾和約翰馬爾科維奇表現也在意料之中,除了凱特哈德森顯得有些雞肋――畢竟美國甜妞不可能僅靠甜去甜一輩子。但簡言之,主要演員們基本上很好地捕捉和還原了美國南方民眾的那種精氣神――即使在大部分時間里,他們都在充當人肉背景或者躲避鑽井台的驚天大火。
說到火焰,《深海浩劫》的CGI視覺效果著實出眾。精心製作的場景涉及到整個鑽井平台日常運轉的各個方面,從開採石油到泥漿流動再到板塊破裂――聽起來很無聊,但卻提供了足夠的代入感,足以引起觀眾在情感上的共鳴。而大量的爆炸場面令人冷汗直冒,細節更是鮮血淋淋。
但《深海浩劫》最大的問題在於其過於套路的情節設計。既然是真實事件,故事的結局必然是缺少懸念的,只能在情節上下猛料。然而,過於戲劇化的劇情令人感到疲倦,不停呼喚美利堅人民心中的愛國主義精神並不值得鼓勵。情節在某些時刻顯得太假――用國旗滅火實在是令人無比惆悵。從某個角度來看,這種在創作上的保守是在變相地掩蓋事實真相,利用交響樂和特寫鏡頭交織的老掉牙的英雄時刻來傳遞好萊塢的流水線情感表達,將整個事件的重心從監查和處置失當轉移成了人與自然的勇敢斗爭,而將漏油事故對整個墨西哥灣生態造成的巨大影響一筆帶過。
作為一部商業化的主旋律電影來說,這種處置方法沒有什麼。但終歸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在故事情節的剛開始,還有沒有什麼吸引我的眼球,僅僅描述的是邁克·威廉姆斯的家庭,漂亮的媳婦和乖巧的女兒,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看似很普通,實則與影片結尾中鑽井工人的父母形成鮮明對比,首尾呼應。
首先,這是一部事故災難片,有很大的災難場景,但基本都在黑夜裡度過,總的說還算可以,所以這部電影的宏大場面已經達到了我心裡的預期,有很多場面真是可以讓我腎上腺素飆升了。鑽井平台的三次爆炸,每次爆炸之前都綳著神經小聲喘氣了。但是狂暴的爆炸來臨的時候只能被震撼身心,情緒翻湧。
這部電影給我的另一個強烈感受,感覺這完全可以當一部警示教育片來看。從開始測試壓力時,就吸引我用心的去看這部電影,作為一名從事高危行業的我與男主的身份有相通之處,所以感受就是工程作業實施需要遵照流程,偷懶應付、減少工序就會潛伏禍端。該石油井噴泄露的原因是英國石油公司為了趕施工進度,要減少必要的測試,影片中介紹的'按照開發流程需要進行多次的正負壓測試和水泥膠結測試。但是一切只向錢看缺心眼的領導確為了省時間和省去125000美元的測試費用甚至一次都不想測試就要開采了,還憑借自己自己的經驗和平台經理辯論。如果說這個領導不懂技術,那麼作為懂技術的專業人員一個個都放棄了自己作為鑽井專業人員的操守和職責,雖然有疑慮但是卻在稍微的壓力和上司的猶豫同意下就放棄了堅持,得過且過,最後造成災難,能說沒有他們的責任么,能說他們也曾懷疑過就沒關系了么。看到最後男主的失聲痛苦,我想就說明了一切,所以當你作為一項工程其中某一項環節的參與者時,你是否已經明確了自己的職責和作用,你是否有堅定的態度和充足的責任感讓你可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在崗正確的完成這天的工作。
作為海上石油開采這種龐大復雜且存在超多危險的工程中,每一步都應該遵守操作規程,確保每一環節都實施到位,有問題、疑慮必須解決後再進行下一步工作,絕對不能帶著問題進行作業,保持強烈的安全意識。而英國石油公司這次災難的發生就是沒有做到這些,才造成了這場悲劇。影片中,當鑽井平台已經爆炸,大家都要上救生艇時,其中有一個當時堅持不做測試就要開採的人,救援負責人發給他一個哨子,說有啥意外的話可以吹哨子等待救援,而他還放在嘴中試了一下是響的,這就是一種諷刺,當直接關繫到自己生命時才知道嚴謹認真負責,但是那時候當他贊成不測試就開採的時候,他的態度丟去哪了,那時候就沒想到丟棄嚴謹認真負責所要付出的代價么?
所以我覺得各行各業都可以從這部災難電影中學到教訓受到教育,特別是從事高危行業的工作人員,如天然氣、煤化工、煤礦等。
最後一點感受,實際上是我看到電影某一處時突然的感想。當救生艇裝滿人要出發前,鑽井的吊車一直在劇烈撞擊平台的鐵架,如果繼續撞擊的話有可能會導致整船的人都逃不出去,死在船上。但這時候有個工作人員說不行,他預示到可能的嚴重後果,他立馬做出了選擇,毅然的爬了上去拼盡全力的停止了轉動的吊車,解除了大家的危險,下面的人們整個過程都在為他加油。最終他死掉了,因為井噴造成大爆炸來臨,火光沖天,他直接被撞擊了下去。世界還是需要英雄主義的,需要面臨死亡的威脅時,有個勇敢的人能夠挺身而出,他可能憑著自己的那份勇氣和英雄氣概,忘掉小我拯救全世界。這個人在上去之前一定也看到了危險性,甚至意識到自己有可能一去不復返,但是他還是做了。只能說明他是個英雄,他的死會被大家世代紀念,勇敢的心是美麗的。
Ⅱ 偷天換日 (電影)是什麼意思
《偷天換日》又叫《義大利任務》,是一夥國際高智商盜賊盜取得手一批黃金,但被自己人背叛,差點團滅。恢復元氣後,該團伙找到了背叛者,並且報仇成功的故事。整個影片很有節奏感,動作場面也很精彩合理,是部好片。
馬科沃爾伯格、傑森斯塔森、查理斯塞隆主演。
Ⅲ 偷天換日影評
《偷天換日》2003年5月30日美國上映。
一堆明星陣容。《偷天換日》擁有非常好的節奏和剪輯,帶給觀眾的娛樂感受一點都不差,類似愛德華·諾頓的突然背叛、小汽車運金條這樣的設計,能使觀眾深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