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結局是晉滅東吳,統一中國。190年,漢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崩潰,軍閥四起,天下大亂。到208年的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266年2月8日,魏國相國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標志著中國歷史正式進入了晉朝時代。280年,晉滅東吳,統一中國。
(1)三國電影大結局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國經濟:東漢末期,因為天災戰亂,社會受到破壞,使得經濟衰退,大量農地荒廢。部份豪強世族紛紛率領族人,建立塢堡以自衛。在其周圍從事生產活動後,漸漸成為自給自足的庄園制度。
塢堡和庄園制度都影響後來魏晉南北朝的經濟模式。由於東漢朝廷的崩潰,無人重鑄磨損不堪的銅錢,加上大量私錢出現。到三國鼎立後,新發行的銅錢未能廣泛通行,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實物為主要貨幣。
⑵ 《三國》結局是什麼
266年2月8日,魏國權臣司馬炎迫使魏元帝禪讓帝位,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三國時代結束,晉朝時代開始。280年,晉滅東吳,統一全國。至此,三家歸晉。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
220年,漢朝丞相曹丕迫使漢獻帝禪讓帝位,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標志著漢朝時代的正式結束。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
(2)三國電影大結局是什麼擴展閱讀
爭議
無論是陳壽的《三國志》,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稱魏、蜀、吳三分天下。實際上,在遼東,有一個與魏、蜀、吳三國性質相同的國家──燕國,該國從190年初成規模,到238年被司馬懿所滅,立國48年,比劉備創立的蜀漢還要長6年。燕國鮮為人知的開國之主公孫度,也是一個堪比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亂世梟雄。
⑶ 三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東漢分裂----三分雛型------三國鼎立-------三國歸晉
東漢分裂
184年東漢爆發黃巾之亂。漢靈帝為解決黃巾之亂而成立州牧制度,該制度導致地方割據,天下分裂。189年,漢靈帝駕崩,劉辯繼位被立為少帝。執政的何太後之兄何進聯絡袁紹,殺宦官蹇碩。紹、進等密謀盡殺宦官,並召董卓入洛陽為援。當宦官殺何進,而紹又殺盡宦官之時,卓率兵入洛陽,盡攬朝政。他廢黜少帝,另立劉協為帝,即漢獻帝。卓之專橫激起了東漢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對,釀成大規模的內戰。卓入洛陽後,紹出奔冀州,橋瑁假借朝廷三公名義,要求州郡興兵討伐卓,關東州郡紛紛響應。他們分屯要害,推紹為盟主,相機進攻卓。190年,卓避關東兵鋒,挾持獻帝西遷長安,東漢朝廷已經崩潰。關東聯軍彼此欺詐並吞,不久就分崩離析了。193年長安兵變,卓被殺,關中混亂不已。經過激烈的混戰以後,到196年時,全國形成許多割據區域:袁紹占據冀、青、並三州,操占據兗、豫二州,韓遂、馬騰占據涼州,公孫瓚氏遼東,陶謙、劉備、呂布先後占據徐州,袁術占據揚州的淮南部分,劉表占據荊州,劉璋占據益州,孫策占據揚州的江東部分,士燮占據交州。此外,張魯以道教的組織形式保據漢中地區,置祭酒以治民。在這些割據者中,勢力最強也最活躍的是袁紹和曹操。卓入洛陽後,曹操逃至陳留,聚兵反抗,成為關東聯軍的一支。他在濟北誘降黃巾軍三十萬眾,選其精銳,編為青州兵;又陸續收納一些豪強地主武裝。建安元年,他把獻帝遷到許縣,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之勢;屯田續資。200年,曹、袁兩軍進行官渡之戰,操以弱勝強,全殲袁軍主力;又利用紹二子的矛盾攻佔袁氏的鄴城,相繼佔領青、冀、幽、並四州之地,統一了北方大部。207年,曹軍出盧龍塞,打敗侵擾北方的烏桓。
三分雛型
208年,曹操統一北方後率大軍南下,向荊州進攻,而劉表也在此時病死,其次子劉琮接位並向操投降,劉備見此,決定離開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軍追上擊敗,逃至夏口。此時魯肅到備處探聽情況,備也派諸葛亮出使到江東,雙方結盟,共抗曹軍。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於赤壁,迫使曹軍退回中原。促使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孫權、劉備雙方也開始各自爭奪荊州。備向荊南施壓,成功逼降荊南四郡;而權部將瑜也向荊州南郡發兵,用了很長時間,最終攻克南郡。權為向備示好,將其妹嫁給備。而權為拓展勢力,占據了交州。其後,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但在途中病逝。魯肅接替其位,並將南郡借給備。而操在南方戰爭失敗,轉移向西發展,操欲進攻漢中張魯,西涼諸軍閥疑其將攻擊自己,在211年起兵,共推馬超、韓遂為首領,操率軍鎮壓,成功將西北一帶收為領地
三國鼎立
劉備受到益州之主劉璋邀請,入蜀幫助璋防守張魯、曹操的入侵,備口頭答應,但入蜀後不斷收買人心,雙方最終在212年決裂,備調兵直指成都的璋,雖然其間軍師龐統中流矢死,但仍於214年成功逼使璋投降,備成功入主益州,留下關羽防衛荊州。同時,操曾南下攻擊孫權,最後雙方撤退。215年,操快速地得到漢中,而同時孫劉兩家開始爭奪荊州擁有權而發生戰斗,兩軍對壘。但備得悉操得漢中,危害蜀地安全,便和權平分荊州,回師益州,但雙方關系經已惡化。216年操就任魏王,一年後,備進攻漢中,而操內部有守將叛亂,權也偷襲合肥,漢中成功落入備之手,操雖曾揮軍要奪回,但都不成功。219年,備自封漢中王。同年,羽率荊州軍北上攻魏,但主戰、剛接魯肅之位的呂蒙突襲荊州,並擒殺羽。220年,操死,曹丕登位,並逼漢獻帝禪讓,建國號魏;而於221年,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權向魏稱臣,而丕封權為吳王,加九錫。同年,備以報羽之仇為名東征權,權派出接替呂蒙的陸遜迎戰。結果備慘敗,不久病死於白帝。223年,劉禪登位,漢吳再度結盟,最終魏漢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吳王權稱帝,建立吳。
操北歸以後,用兵於關中、隴西,把統一范圍擴及整個北方,不久曹操自封魏王。211年,備率部進入益州,逐步占據了原來劉璋的地盤。219年,備從曹軍手中奪得漢中,關羽也向曹軍發起進攻,但是孫權遣軍襲殺關羽,佔領荊州大部,隔三峽與劉備軍相持。222年,漢軍出峽與吳軍相持於夷陵,猇亭一戰,被吳將陸遜擊敗,退回蜀中。猇亭之戰以後不久, 蜀、吳恢復結盟關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南北之間雖然還常有戰事發生,有時規模還比較大,但是總的說來,力量大體平衡,鼎足之勢維持了四十餘年之久
三國歸晉
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平蜀漢,與蜀漢將領姜維發生拉鋸戰,魏軍被擋於劍閣前,鄧艾避開維大軍的鋒芒,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漢主劉禪投降,漢被魏所滅。及後會、維在蜀發生叛變,三國志記載,「魏將士奮發,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可見並未引起大亂,昭快速平定。265年,昭死後,司馬炎奪取魏政權,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並開始籌備伐吳。279年,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東吳進發,吳主孫皓曾想抵抗,但在暴政的統治下,士兵毫無戰意,晉軍勢如破竹。280年,晉軍成功攻克建業,皓投降,吳滅亡,西晉成功統一天下
⑷ 三國見龍卸甲結局到底什麼意思啊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影片最後結局只剩下他趙子龍一個人被曹嬰帶著十萬大軍包圍。沒有講到底死了沒有,屬於開放結局。
趙雲彈盡糧絕,回憶數十年戎馬生涯,遂以一人之力殺向曹軍千軍萬馬,迎來人生中的最後一戰。雖然從前面的鋪墊看是一場必死的結局,但是最後導演卻給了觀眾一個開放性的結局。
(4)三國電影大結局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雖掛著「三國」之名,但與任何史實無關。劉備初逢趙子龍,白馬銀槍一見如故,豈是片中啃大餅、光腳丫的鄉民能比,就連經典的長坂坡之戰也被搬到鳳鳴山。這一切,只是因為導演想表達趙雲像走馬燈一樣無法逃避人生輪回的涵義。
與其說這是一部戰爭片,不如說它是一部傳記片。一個從小地方走出來的後生,憑借智勇忠義功成名就,最後用近乎完美的犧牲完成了對一生命運的最後救贖。影片處處顛覆《三國演義》,但在刻畫英雄內心世界時濃彩重墨,擺明了只想拿三國混個眼熟,以拍英雄傳記為實。
⑸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的結局是什麼
影片最後結局只剩下他趙子龍一個人被曹嬰帶著十萬大軍包圍。沒有講到底死了沒有,屬於開放結局,
簡介:
趙雲彈盡糧絕,回憶數十年戎馬生涯,遂以一人之力殺向曹軍千軍萬馬,迎來人生中的最後一戰。雖然從前面的鋪墊看是一場必死的結局。
最後電影並沒有講述那一戰的結果,也沒有交待趙雲的生死,而是保留了一個開放式結尾,留給觀眾一個想像的空間。
(5)三國電影大結局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劇情簡介:
年過六旬的蜀漢名將趙雲為了幫蜀國收復中原,統一天下而再度出山,卻在鳳鳴山上被魏國大軍包圍,迎來人生中的最後一戰。回思往事立殘陽,一幕幕征戰中的血雨腥風,一陣陣軍旅間的嬉笑悲戚,紛紛涌現在這老將軍的眼前。
時值漢末亂世,漢丞相、一代奸雄曹操強兵壓境,時為乞丐的常山真定人趙雲遇上抱打不平的同鄉兄長羅平安,兩人一見如故,互訴對亂世的一片憧憬。在軍師諸葛亮以攻為守的策略下,主動請纓劫寨擾敵立下大功。長坂坡一役,為免羅平安遺失劉備妻兒的死罪,趙雲單槍匹馬殺入曹營救回甘夫人和幼主劉禪,從而一戰成名。
不久趙雲榮升為翊軍將軍,成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而此時一事無成的羅平安卻是心中百味。時光如梭,蜀國名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先後辭世,兩鬢斑白的諸葛亮再一次策動殲滅曹魏大計,不服老的趙雲堅持要做先鋒。
不料此次的勁敵竟是曹操的孫女曹嬰,這個美得像雪一般的少女,弓馬嫻熟,智勇雙全,帶著十萬大軍欲生擒趙雲以了祖父當年的心願。而對趙雲愛恨交織的羅平安卻在最後一刻作出了一個令他後悔莫及的決定——他把趙雲最後一次出征的軍機出賣給了曹嬰。
而蜀漢丞相諸葛亮也把趙雲、鄧芝的偏師當成誘敵之軍,寄望曹嬰和趙雲的大戰,能讓他暗渡陳倉,用全軍在三個時辰里攻下魏國涼州六郡。此時此刻,趙雲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