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藝術電影觀後感1000字

藝術電影觀後感1000字

發布時間:2021-07-12 09:55:11

❶ 愛國主義影片教育觀後感 1000字徵文

1860年10月18日——我們應該銘記於心的日子,因為在歷史的篇章上,這是帝國主義火燒圓明園的日子。圓明園的毀滅,即見證了帝國主義的傷天害理,令人發指的罪證,也證明了那時清朝的腐敗和「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學校的《火燒圓明園》的記錄片後,我感受頗受。

閉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燒圓明園的場面,也看到了法國和英國這兩個強盜在肆無忌憚的犯著罪惡。我可以聽到他們在驕傲的笑著,笑著他們的勝利,笑著他們的偉大,笑著中國的腐敗。

其實,這段歷史是我最不願意麵對的歷史,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的屈辱,也是作為每個中國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個中國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無避諱的燒殺搶掠的帝國主義吧!這不是我在誇大其詞,而是他們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讓中國人氣憤,不能不讓全世界所苟同.

對於圓明園,我是心存驕傲的。不管它曾經是否被帝國摧毀,也不管它現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說,它集我國幾千年優秀造園藝術之大成,把我國古典園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當年,凡目睹過其盛況的人,都說它確實是好。一些西方人,對中國園林刮目相看,也正是從圓明園開始的。總之,圓明園為我們這個文明古國贏得過榮譽,曾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在搶劫圓明園的時候,隨軍的神職人員在圓明園被焚毀前居然大言不慚地說:「都拿走吧,再過半小時,所有的東西都將被燒掉。這是拯救,而不是搶劫。」這是令中國人所憤怒的,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可以做到這么的自圓其說。

我想,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令中國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類所嘆息的,也是歷史上的一大遺憾。我想,現在的英國和法國應該抱有抱歉之心了吧!畢竟他們的做法實在太過分,太可惡了!可是,網上的一條消息,徹底把我震撼了:對於圓明園一事,帝國中有的沒有記載,有的甚至是慶祝勝利之類言語。他們這般的自我吹噓,我真的被震撼了。他們難道不該覺得在圓明園一事上,他們的做法可恥之極嗎?沒有記載,這不是小人的做法嗎!敢做不敢當,這不是和當年日本對於二戰時的殘暴行為不以承認的可恥做法一樣嗎!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伯納·布立賽曾說過:圓明園劫難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災難。他一直堅持自己的態度:對於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罪行,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是呀!那畢竟已是歷史,是不可改變的。現在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不要再讓這篇歷史在以後重演。我們要把這篇羞辱的歷史銘記於心。成為我們加油的指引標。歷史是不可改變的,它將永遠記錄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變以後,改變將來我們的生活。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為了以後中國美好的將來奮斗。從現在努力,為了新中國,為了歷史不再記錄像火燒圓明園這樣的屈辱史!我們應該有奮斗的決心。來!為了中國的以後,我們努力奮進吧!

❷ 舞蹈的觀後感1000字,6篇(什麼舞蹈都行)

千手觀音觀後感1000字

千手觀音觀後感1000字
隨著《千手觀音》音樂慢慢的推進, 一群美麗的聾啞姑娘,在邰麗華的領舞下,變幻著「佛教里觀音各種代表祥瑞千手的手勢」。那一隻只金光閃閃、耀眼奪目的普照萬物的佛手語,在21名聾啞演員無法「聽」到音樂,只能靠舞台角落裡的「手語老師」通過聾啞專用手語把音樂節奏的點點滴滴傳遞給她們,卻讓人們在春節的守歲夜裡懂得了、明白了什麼叫「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和「心靈的震撼」。
《千手觀音》,這組佛光普照、天地祥和的舞蹈讓人看得如夢如幻,盪氣回腸,誰能想像得到,由21個殘疾姑娘用聖潔的雙手和優美的舞姿把宇宙的一切萬物和精神世界裡的「觀音」演繹的惟妙惟俏、空曠回谷,讓人們在視頻前如痴如醉,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佛光普照,天地祥和;在萬法歸心,天人合一的餘音裊裊的心靈回谷中,舞台側面的4個手語老師用無聲的手語表達了無聲世界裡所有孩子們最真摯的心聲——「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金,中華民族輝煌的色澤,那麼,這抹聖潔,是無愧輝煌的聖潔。
會忘記是在接受一支舞蹈作品的獻演,僅僅既恍惚又的且確地知道:這是一件叫作「藝術」的事物,橫桓人前,包裹侵佔去整個兒身心,那麼純凈,那麼清明,那麼遺世獨立卻又繾綣無限柔情與博愛,廣播天地萬物。無知無覺中,衣袖浸濕……
博愛,該是「千手觀音」意象的其中一番寓意所在吧。
特殊的舞者,之所以能揮灑生命的活力、色彩於舞台,正正依仗著自愛及人間的博愛。而當不特殊的觀者,欣賞、贊美如今舞台上的他們時,自然亦可悟出欣悅,生出新一輪的博愛。
一輪,接一輪,健康地循環著,要直到永遠。
http://www.oh100.com/a/201310/203417.html
——觀音大士,千手千眼,不言,不語,不驕,不躁,無聲,無息,無欲,無求。
她聖潔,她純凈,她的心白璧無瑕,她的胸懷海闊天高。
她以手為言,她以眼為語。
人呀,此生,是否有緣聽得到、聽得明她的言語:那真,那善,那美……
——2005年春節晚會舞蹈《千手觀音》觀後感
為生命喝彩
很久很久了,我的生命沒有這樣被感動過,我的心靈也沒有這樣被震撼過。春節晚會上,當聾啞藝術家邰麗華與20位同伴邁著輕盈的舞步,魚貫而出,開始了舞蹈《千手觀音》的演出時,我的心靈就被一種巨大的力量感染著、激動著、震撼著。
本文來源於百分網(http://www.oh100.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謝謝!
她們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但她們用婀娜的舞姿、美麗的眼神和繽紛的手勢,述說著自己的心語,追逐著夢中的天堂。我無法一一叫出她們的名字,但她們的光彩與神韻卻深深地吸引著我,震撼著我。她們是真正的舞者,是靈魂的舞者,是生命的舞者。
作為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我真的無法想像如果讓我聽不到世界的聲音,無法表達內心的情感,我該怎樣生活!可立在蓮花台上的舞者,隨著不斷變換的絢麗燈光,用美輪美奐的舞姿詮釋著她們對生活的感悟,表達著她們對生活的熱愛。《千手觀音》的領舞邰麗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生命總是有夢的,哪怕是殘缺的花也要獻出全部芬芳......」這是源於生命深處的表白,這是面對人生挑戰的一份宣言。崇拜和敬意讓我急於走近她。我開始查閱她的資料——

在全國第三屆中小學素質展演舞蹈專場里,有一個舞蹈作品《士兵與槍》,在老師匯報中把這個舞蹈單獨拿出來給大家點評,我看後覺得給人以爽快、痛快、過癮之感。作品通過一群勃發英俊的戰士,向觀眾展示了士兵與槍的關系,槍是無生命的,但是通過士兵的表演,給槍賦予了生命,通過士兵一招一式的演練,顯現出人槍合一的更高境界,把槍使得出神入化,出槍寒光凜凜;使敵人膽戰心驚,回槍英氣逼人;使鬼神也退讓三分,那真是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可見功夫了得。
這個作品據說是一位美術教師的作品, 以「槍是士兵的身體,士兵是槍的靈魂。」為創作背景,看完之後,我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這個舞:非常精彩!動作不是一般的整齊,軟度和技巧更是不用說,特別是到後面集體站成一豎排,統一變換流水線式的動作,給人以巨大的震撼力,精彩絕倫,跟軍人一樣,他們用自己有力度的肢體語言充分展現了現代中國軍人颯爽的風姿 ,把士兵與槍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我一直在思索一位美術教師怎樣排練出這樣一個精彩的舞蹈,這個舞蹈很值得一看。 ——————
今天,我觀看了《鍵盤上的舞蹈》——朱玉霞學生雙排鍵電子琴交響音樂會,音樂會上一首首美妙動聽的樂曲,使我流連忘返,陶醉於其中。
雙排鍵電子琴,又稱電子管風琴,其音色逼真、功能齊全,具有豐富的音樂表現力,可以說一台雙排鍵電子琴可以是一隻管弦樂隊。
演奏曲目有我們熟悉的民歌《北京喜訊到邊寨》、《春江花月夜》、《小河淌水》,也有世界名曲《藍色多瑙河》、《拉德斯基進行曲》,演奏者最大的15歲,最小的也只有8歲,他們都是著名音樂教育家朱玉霞老師的學生。
演奏者動作嫻熟,曲目旋律優美。其中有一首《碟中諜》我十分喜歡,它的旋律很激烈,再加上演奏者於文龍那別具一格的演奏方式,使整首曲子都顯得與眾不同;再有一首《荒野七俠》是我最為喜愛的,不僅是因為我曾經彈過這首曲子,還因為演奏者與眾不同的穿著及演奏方式:他頭戴牛仔帽,身穿牛仔衣,手裡拿著槍,好一位「西部牛仔」!真酷!十分投入地演奏著跌宕起伏的曲目,演奏完後,還很瀟灑地朝著天上放了幾槍,台下傳來一陣陣掌聲,真是太棒了!
演奏者中有個叫傅玥靈的姐姐,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雙排鍵電子琴專業,全國只此一人!此前,朱玉霞老師的另外兩名學生還考上了天津音樂學院附中。音樂會不僅讓我聆聽了美妙的樂曲,還堅定了我的想法——我要學雙排鍵電子琴!——————
顧翔宇同學從小喜歡音樂和舞蹈,自從去年在海曙青少年宮跟舞蹈老師梅老師學習舞蹈以來,在形象、生動、優美的音樂啟迪伴奏下,通過科學系統的舞步教學訓練,經常練習壓腳、劈叉、下腰等基本功,孩子的柔韌性,動作靈活性有了較大的提高,通過音樂與舞蹈動作的和諧達成動作協調性的訓練,並且使孩子更有節奏感。這次在她們惠貞書院運動會上,翔宇獲得了一年級組女子立定跳遠的亞軍,也得益於平時的舞蹈訓練。經過將近半年多的舞蹈學習,翔宇經過集體舞練習,培養了她的合作精神,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紀律,培養了協作的觀念。從基本功開始訓練培養了翔宇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練了堅強的意志。增強了她學習、感受音樂和舞蹈的興趣,提高了對音樂和舞蹈的想像和表現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豐富她的情緒體驗、陶冶活潑、熱情、開朗的性格,並培養了孩子當眾表演的能力,使孩子不怯場,表現力強,增強了自信心和更好的心理素質。翔宇經過這段時間的舞蹈學習和練習,她的形體更美了,氣質也有了較大的提高;舞蹈是通過音樂、動作、表情、姿態表現內心世界,使她潛移默化地接受到藝術表演的熏陶,使孩子更加熱愛生活,並能欣賞美、體驗美。

舞蹈欣賞,是人們觀賞舞蹈演出時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對舞蹈作品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整個過程。因此,它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認識活動,而是一種
舞蹈欣賞,是人們觀賞舞蹈演出時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對舞蹈作品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整個過程。因此,它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認識活動,而是一種特殊的對舞蹈作品的認識活動。舞蹈欣賞,就是觀眾通過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體地認識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對這種生活現象的審美評價。觀眾在欣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往往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激發起記憶中有關的印象、經驗。以及一系列的想像、聯想等形象思維活動,來豐富和補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動和鮮明。從而能在觀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體會到更加寬廣的生活內容和深刻的思想含義。
看著舞者隨著優美的音樂,是那麼的陶醉,彷彿自己都身臨其境了,自己也真想去學學舞蹈,但看到選擇一名天資優秀的學舞者,要求是多麼的嚴格,上身與下身是要一定的比例的。所以我只有欣賞舞蹈的份了,不過欣賞舞蹈也是一門學問,舞蹈者不只是在跳舞,更多的時候還表達了一種情感,其中的情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第一節課,老師給我們介紹了黃豆豆,並欣賞了作品《醉鼓》。《醉鼓》以醉借鼓表現一位民間藝術家執著追求事業,視藝術為生命的優秀作品。舞者並不是單一的靠舞姿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而是巧用鼓來表達所有的感情的。一段段,一個個簡單的舞蹈動作都給予了無限生命的可能,也留給觀眾眾多的想像,是他對藝術事業的執著精神,是他不顧一切對夢想追求的精神,是他在激流中的勇往直前……
《醉鼓》中的舞者的執著精神鼓勵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對生命的熱愛,對藝術事業的熱愛與追求,寓示著我們在生活中,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也要勇往直前,激流奮進,追求美好未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傣族舞,其中楊麗萍的《孔雀舞》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孔雀舞」這支舞蹈使人觀看了之後,心情非常得好,楊麗萍身穿一件白色的衣服,在舞台燈光的照耀下,白里透出了許許多多的顏色,楊麗萍的動作優美,骨骼十分柔軟,做出許多高難度的動作,使觀眾贊不絕口。
女性的溫柔、美麗,更使孔雀舞增加了獨特的韻味和魅力。舞蹈動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態上的顫動,身體的每個關節都有彎曲,形成了獨特的三道彎舞姿造型。孔雀舞還十分講究手的動作,以手形象徵孔雀頭頸,變化多姿,生動傳神,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孔雀舞》中楊麗萍優美的姿態,非常唯美的將孔雀的美麗展現在觀眾眼前,纖細的雙臂在空中微微扭動,婉轉可愛,似乎真的有一隻孔雀在自己面前跳舞,宛如自己已融入了大自然,自己亦貪婪地享受著這一美麗畫境,如詩如畫。楊麗萍以優美的舞姿,高雅的體態,美麗的羽衣,將孔雀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欣賞這支舞蹈,給人以美的享受,賞心悅目。
上述兩個作品我認為都是藝術的經典代表,雖然是不同時期的作品,但都是舞者經過很長時間訓練而成的。其中飽含了多少的辛酸苦楚,有排練時的累與苦,也有在排練時取得小小成績的歡歌笑語,只有他們自己知曉。無論過程怎麼樣,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會有懂得欣賞藝術的人去評價它,贊美的繼續保持,批評的積極改進。熱愛舞蹈的人會為了藝術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去追求理想,他們的一生將與舞為伴。
從舞蹈課一路走來,我們欣賞了古典舞,以孫穎為代表的「踏歌」、「桃夭」;其中古典舞的三個特點折袖、擰腰、含頸。「萋萋長亭」完全折射出了這三個特點。
還學習了秧歌,東北秧歌以「手巾花」為主要特徵,節奏明快富有彈性的鼓點。東北秧歌形式詼諧,風格獨特,廣袤的黑土地賦予它純朴而豪放的靈性和風情,融潑辣、幽默、文靜、穩重於一體,將東北人民熱情質朴、剛柔並濟的性格特徵揮灑的淋漓盡致。膠州、山東秧歌,雲南花燈,安徽花鼓燈,欣賞了張繼綱的《一個扭秧歌的人》,大概了解了秧歌的動作特徵。
在鑒賞舞蹈的同時,認識到傣族人把孔雀作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徵,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的舞蹈。由於歷代民間藝術人的精心創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傣族的許多村寨都有擅長於跳孔雀舞的人。其中以楊麗萍的《雀之靈》、《孔雀之舞》和《兩棵樹》為代表性的作品。
在學習古典舞之餘,還欣賞了新疆舞蹈《可愛的一朵玫瑰花》,蒙古舞《狼圖騰》,苗族舞《火塘邊》,它們的節奏是如此的輕快.
最後我們還跟著老師的步伐,大概了解了拉丁舞,內容包括倫巴、恰恰、牛仔舞、桑巴、鬥牛舞。拉丁舞的五項舞蹈各有風格,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潑,倫巴的婀娜,鬥牛的強勁,牛仔的逗趣。
老師還給我們看了舞蹈的素質訓練,學習舞蹈的學員要在指導老師的口令下,即興發揮,將舞蹈融入生活中。由此看來,學習舞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好舞蹈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該舞蹈以輕松、幽默、滑稽、逗樂為特點,不但用瓷人塑像與木偶戲中有特點的動作塑造人物,也有老年人打情罵俏、調侃逗樂的一些生活場景連接劇情。同時加進一些生活細節,用類似生氣、追打、哄鬧、玩耍等較有情趣的點來貫穿作品,從中塑造質朴、單純、甚至像小孩一樣行為表達的老年人形象。在情節上強調豐富,在動作上追求豐滿,是以人為主、以戲為輔的理念。

為了刻畫人物形象的特徵,該作品使用了一把芭蕉扇,作為舞蹈的輔助表現手段。因為芭蕉扇是有特定市民階層屬性的,在一個城市裡,它所使用的階層,不會是以摺扇為代表的男性知識分子,也不同於以團扇為代表出生高貴的女性,它是那些生活在社會較低階層,經濟上不很富裕,但是生活上較為自足自樂的群體,類似北京胡同口中那些悠閑自得,極具民俗特徵的老年人,所以該道具自身的市民屬性與象徵寓意,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畫,起到了一定身份說明的作用,可以說是選材得當。 在這個作品中雖然體現了輕松、幽默、滑稽、逗人的一面,也抓住觀眾愛看的心理,但這樣還遠遠不夠。只是開心一笑,不能給觀眾留下太多回味與反思的空間。雖然輕松愉悅是較好的主題表達,但只表達幽默與逗樂,在創作中是站不住腳的,需要有一個點,使作品的品位得以提升。什麼叫《老伴》?就是老了有人做伴,什麼叫《夕陽紅》?因為最美不過夕陽紅。在這一點意義的基礎上,作品的結尾有了不一樣的變調,對比前一部分喜劇表達,作品結尾刻意將亢奮的情緒平靜下來,著重刻畫兩個相依相扶、相濡以沫、攜手同行的老年人,當青春不再、激情不再,在夕陽下互相依偎、互相攙扶,共同走向夕陽余暉的真實生活場景,從中影射「少年夫妻老來伴」的人生命題。
《天鵝之死》
上個星期四,老師本來准備給我們放《天鵝之死》的,但是因為電腦的光碟機壞了,沒有如願。但是因為這個舞真的是非常有名,所以,我在私下還是看了,很有感覺的舞蹈,於是就准備寫她的觀後感。
很多人一提到《天鵝之死》,就以為是《天鵝湖》的一部分,其實不然.這個舞蹈第一次出現是在1907年的一天晚會上,安娜·巴甫洛娃被邀請去演出,和她的舞伴演出《天鵝湖》二幕的雙人舞。但是由於男舞伴臨時缺席,青年的編舞家富金即興就為她編排了一段叫《天鵝之死》的舞蹈。作曲的是盛桑。其實編舞家富金後來回憶說,當時他正在迷戀著盛桑所寫的一部作品叫《動物的狂歡節》其中有一段叫《天鵝》,因此為了趕著要演出,富金就為巴甫洛娃試編了《天鵝》,巴甫洛娃就在試動作,一邊試一邊改,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品就在幾分鍾之內倉促形成了。她的手臂包括她的腳尖,都變成了後來全世界的保留劇目。當然,這個節目是相當難,因為演員從出來一直在腳尖上走,富金稱這個舞蹈是萬物求生,為生存而斗爭的一種象徵。 舞蹈的一開始,就是悠悠的大提琴聲響起,一種淡漠的情懷在心中慢慢升起。彷彿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貧瘠的村莊,有一隻白色的大鳥,飛到這個地方,筋疲力盡的她,竭盡所能想再次飛向太陽,藍色的天空,白色的羽毛。天空在召喚,生命在呼喊,白鳥的旋轉,彷彿出現了一絲希望,但是,換來的只是死神的擁抱.
她的驕傲她的自尊她的笑靨瞬間崩潰,她不在有明天,不在能與世界同行。不在回憶過去,她不在有明天,不在期望夢想。淚水將她的面龐洗禮,留下了她最後的驕傲。羽翼讓她的身軀神聖,伴隨最後的自尊。天鵝之死。註定的微笑著離開。因為她是----天鵝。
所以即使是死亡,她也將舞完這一生之中最淡然且帶著一點點的遺憾的,生命之舞。
哀婉的音樂,便順著其哀婉聽下去;激昂的音樂,便跟著那激昂放逐思緒……這其中真的有些什麼,似懂非懂。大提琴的音色悠揚,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動人。特別包涵著人性和自然,舞者的舞藝讓人動情,伴著音樂身體旋轉劃出優美曲線.讓我的心慢慢沉寂.. 於是方知舞蹈原來才是最深奧的學問,唯覓知音,可惜知音難尋。古有伯牙一曲高山流水,弦動如脈脈碧綠江水,瀟灑如風,指尖輕彈,流淌出的情思不知傾倒多少才子佳人。可是他的心,沒有人懂,他的情,沒有人有。唯有子期,他的出現是一道光芒,照亮了伯牙的世界。人生寂寞如雪,沒有知音,是怎樣一種難言的寂寞啊。這脈脈的音樂不就也是舞蹈的知音么,因為有他的存在,所以才可以展現更動人的美。只恨我不是其中之一,我不懂她,不懂她的從容赴死,我不懂她,不懂她的哀婉激昂。但是因為不懂,所以增添了一份朦朧,這朦朧的舞蹈,在我的世界裡,愈顯華麗之美……記得,高曉松說的一句話,」你選的音樂讓我感動,但是讓我感動的不是你唱的,而是我自己的記憶.」 記憶的碎片,時間的灰燼,讓我在這里醒來,用文字打開蒼白的心情,讓明媚的陽光曬個痛快。當音樂響起,讓我跌入回憶里,不願蘇醒.《天鵝之死》就彷彿為巴普洛娃定做的一般,幼年生活艱苦的巴普洛娃10歲時考進聖彼得堡舞蹈學校,經過九年的艱苦訓練進入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並迅速升為該團首席女演員。而她的母親給別人洗衣服,父親是一個民兵.即便是如此.當她站在最高峰組織了自己的小型芭蕾舞團開始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在長達二十年之久的旅行演出中,她到過中國、埃及、南非、烏拉圭、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等44個國家,行程50萬英里,演出數千場,觀眾不計其數,她一年要穿壞2000雙足尖鞋的時候,也從未因榮譽而停止自己的腳步, 巴甫洛娃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芭蕾舞藝術,最後因辛勞過度於1931年1月在荷蘭海牙准備演出時溘然逝去。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看過.《 星光迷亂》這部有關天鵝之死的電影,期間女主角這個身心都受100午前去世的首席演員支配的女性既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女孩,又是一個成熟的芭蕾名角,既要演繹善良化身的白天鵝又要扮演代表邪惡的黑天鵝,一直讓我記憶猶新..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爆發出來的那束熠熠的光輝是那麼的絢麗,那麼的刺眼,即使像天鵝般失敗了,亦不會有所遺憾.就像巴普洛娃跳的《天鵝之死》一般,她並不是簡單的跳了一生的《天鵝之死》,她是用她的一生來詮釋了什麼是《天鵝之死》.人生就如此.所以趁著年輕,盡情的擁抱生命,即便我們沒有天鵝的飛翔經歷,也沒有其熱愛的追求,但,總有一道風景讓人沉醉,總有無數的身影陪伴我們。
舞蹈大賽觀後感

舞蹈大賽觀後感
柳被風動之舞,雲被氣動之舞,人被情動之舞,心被夢動之舞。剛剛結束的CCTV舞蹈大賽,捲起了—波舞的浪潮,人們又—次帶著有點儀式般的崇敬,幕落而神未回,曲終而人不散。那舞影樂聲觸動著心弦,悄悄在六月小雨中,無聲排練著一個初夏的韻律。
據說,舞蹈源自於人在情不自禁的狀態下的肢體動作,是藉以輔助語言完善內心活動的一種行為表達方式。誇張形體來抒發情感,舞蹈成為藝術的一個有生命力的門類。在舞台上,這是由我們看到舞者隨著音樂消失,流露出的滿足、酣暢之幸福感得以體現的。而在生活中,是因了山連綿,水旖旎,四季更迭,路途彎曲,因了我們的愛恨情仇,喜怒哀樂,因了我們的青春暮年,我們的得失禍福,包裹我們一切精神內核的軀體,舉手投足便是一場緣起緣滅。
舞蹈是一場美的盛宴。它勾起無數人對美的眷顧。當一群江南姑娘,手持一柄紅傘,著一身綠衣裙,在清涼濕潤中腳步輕盈,身影婀娜,莞爾一笑中實實在在說一句《紅的紅來綠的綠》的時候,只要稍稍轉一下鏡頭,現場直播滿大街的美女,她們正高挽牛仔褲,緊扎露臍裝,妝容淡定,徜徉街頭,實在不必去評判台上和台下的哪個更美麗,六月一場美的盛宴讓青春不問來路,統統在陽光照射綠葉扶持下,出演掩飾不住的麗人大巡遊。
舞蹈是—段真情傾訴。它喚起人性美好的回歸。《牽手》是殘疾人的舞蹈,給人的震撼是無法言語的,舞者表現的超然和高貴讓肢體的殘缺退到幕後,它告訴人們,愛,能改變一切,心不殘缺才是最好的健康。兩個斷臂和無腿的人像兩只美麗的大雁,飛得又高又遠,帶走了每—個觀眾的眼淚和祝福——走進街心花園。夜空下千姿百態的人體場景,走的,跑的,蹦的跳的,人對生命的珍愛不約而同,在生命的舞台上,每一個角色都無可替代,愛自己,愛家人,讓愛像六月碧海青天。
青春舞動激-情,假如嫦娥再一次下凡,一定會舒廣袖於寒宮緘夜夜心語。
兩年一屆的全國舞蹈大賽今年又一次開賽了,回顧歷屆舞蹈大賽,今年的比賽相對而言更加精彩無比.真可謂是百花齊放,舞樂升姿.從本次舞蹈大賽來看,中國的舞蹈藝術又有了一個突破性的進步,上了又一個新台階.無論是從舞蹈編導還是創意選材,都很精彩,很特別.相比較而言,這次比賽中,軍體舞蹈表現的比較突出,即08年奧運會直至今年的國慶大閱兵,軍人形象在大家的心目已經衍生的十分鮮明,從藝術的角度就已經表現的十分明顯了,是啊,一個若大的國家,如果沒有了軍隊捍衛祖國和人民安危,我們又談何發展,談何安居樂業,和-諧穩定呢?真可謂是鐵血軍魂,萬馬當先,藝術表演中都閃現著他們的不誹英姿.其次,我們也發現本屆舞蹈大賽中,男生的表現已經大大超出女生,一個不小的突破,值得欣賞.在舞蹈大賽表演中設有即興表演一項,相對於民族民間舞蹈的選手來說,這一項是稍有難度的,而這一項恰恰對於現代舞專業的學生來講,比較適合,因為現代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舞蹈編導,舞蹈編導主要要抓住兩個部分,一個是,對舞蹈音樂的發覺要十分靈敏,另一個是對舞蹈情節的捕捉要十分到位,這兩點是十分重要的.總的來講,這次大賽很精彩,選手們都發揮出了自己所特有的閃光點.把我們的生活、思想、意境........都容進了舞蹈藝術的演繹中,給觀賞的人帶來了如詩如畫般的境界.很美,無以倫比的美麗.舞者們,請盡心的展演你們的美麗,給所有熱愛舞蹈藝術的人們增添信心,增添力量.祝賀本次舞蹈大賽舉辦成功,祝賀所有的舞者盡顯妖嬈,舞盡風姿!

❸ 求一篇1000字左右的影評

《我是傳奇》影評——人類因為某種病毒導致幾近滅絕,在荒蕪的紐約,身為舉人的科學家,獨自一人生活著,試圖破解這一毀滅人類的病毒。整部大戲,一個人,一隻狗,堅毅的生活,頑強的生存。故事情節簡單,甚至可以說有些俗套,可就是這么一個科幻片,卻在首映時狂攬7600萬!使美國電影市場猶如噴井式的在這2007年末又掀起一層滔天巨浪。而圍繞著一連串奇跡的人,就是此片中那唯一生活在紐約的黑人--威爾,史密斯。這個片子的名字我看取的實在是不錯,不是針對劇情,而是針對威爾,史密斯這個人。他在當今好萊塢的確是個傳奇了,自他接受的電影,種類繁多,從動作到科幻,從愛情喜劇到劇情片,他能演任何題材的片子,並且每部作品都是票房冠軍。就只這一點,放眼整個影壇,真是除此一家,別無分號!在西方世界裡,我是傳奇這樣的類似科幻驚悚片其實在這個日子上映非常難以討好,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合家歡樂的節日,都喜歡看喜慶幽默的電影,可就是這么個完全不符合西方人們定義應該是在節日里看的片子,卻硬是敢逆著這小半年低糜市場上市,並且取得了如此如此令影評人震驚的成績。7600萬,這個恐怖的數字超出了所有人預期的范圍,無怪乎製片人和老闆笑的嘴都閉不上,連連誇贊威爾,史密斯。因為威爾,史密斯值得他們的誇贊,我相信美國老百姓能夠進入電影院,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威爾,史密斯,這就是史上最有權威的男影星的實力,權威!所以這個「我是傳奇」在我看來,更符合現實生活中的威爾,史密斯,而不是電影里那個虛構的人物。很多人在看完電影後,對於影片很有些微詞,但看了那麼多的影評,幾乎質疑的都是導演的功力以及某些情節的設置不合理,但是對於威爾,史密斯幾乎算是一邊倒的給予肯定和贊美,而我對此的看法是,我是傳奇這個片子,其實很完美,很經典,刨除威爾,史密斯,其實這個片子有很多可以稱為經典。首先,對有些人質疑前半部分經典,後半部分草率,尤其結尾,更是有垃圾的嫌疑,在我眼裡,結尾恰恰是非常值得稱道的,想必大家都看過,這幾年類似的電影,無論是驚變28天,還是驚變28周,或者DOWN OF DEAD,或者生化危機系列,結局幾乎都是大通小異。象28天和28周,費勁九牛二虎之力逃出升天,結果卻是席捲了整個世界。而OWN OF DEAD 更是跑到島上發現那裡的人也是感染者而所有逃出的人全都GAME OVER。至於生化危機系列,由於游戲的緣故以及想拍續集的暴利趨勢,使的每部結局都不是圓滿收場,而是昭示著更大的危機即將出現。這么看來,就好象但凡病毒導致人類變異毀滅世界的電影,結局如果不出人意料,不驚世駭俗,不讓觀眾們張大著嘴巴腦海里徘徊著「竟是這樣!」而會認為拍的很失敗。我實在是無法理解這樣邏輯以及想法,在我看來,結局的驚變固然是需要的,固然能夠給影片錦上添花,但如果千篇一律,反倒成了俗套,而「我是傳奇」恰恰走回了很多年前我們認為的俗套--最終人類研製出了解葯,這個世界還是被挽回了。我是傳奇敢於在前一種結局大行其道的整體氛圍中不依照潮流而行,僅僅這種精神就值得我們欽佩,何況它所設計的這種結尾又恰恰超出了所有觀眾的預料,至少對於我,在觀看的時候總是在猜測結局應該是非常絕望的,或者維持著現狀,甚至當女人說有個隔離區時,我也跟威爾,史密斯的想法一樣,沒有什麼所謂的隔離區,等歷盡艱辛到了後卻發現,又將會是另一個夜魔之地,而我按照著自己的「經驗」如此判斷之後,卻在面對著真正結局到來時,有了意外,所以說,此片的結尾我覺得恰恰是成功的,當世人都在劍走偏鋒只時,你正常拔劍,反倒取得了跟好的效果。而且對於有些人說威爾,史密斯領悟上帝太過迅速,之間沒有什麼過度,沒有一定的情節鋪墊,我則不以為然,試想,在那樣一個絕望的年代,人的想法絕對不會和現在我們的想法一樣,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沒有什麼大的動亂和坎坷,我們怎麼能理解在那樣一個人類滅絕,而且全都變成吃人的魔鬼世界裡,能夠存活下來的人的思維方式。換句話說,當威爾,史密斯三年來認為自己也許是這個世界最後一個人類之時,卻有兩個人在他一心尋死之時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而他僅僅是在餐桌上發了一頓脾氣,而後自己躲在浴室里,想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就接受了這個現實。這樣的一個人在面對著從不心上帝到最後的相信上帝,還需要有多大的過度,多大的鋪墊來幫助他慢慢的,仔細的慢慢體會出這個上帝的萬能?我覺得在那樣一個危機的時刻,在他的眼中,破碎的玻璃顯出那樣的一副圖案,耳中聽到女兒聲音,足以讓他瞬間有所頓悟,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過於收尾之嫌。至於說什麼裡面變異人類的造型問題,我覺得這有必要和本片的題材聯系在一起來討論,說實話,我是傳奇真正該遺憾的是誕生晚了,如果它在驚變28天之前面世,那我想現在該受到責難的就不是前者,而是後者了。並且對於造型的設計,確實比較象生化危機里的某些造型,但我想人類在這一點上估計已經走到了極限,再怎麼想突破也不太可能,試想,你總不能期望因為病毒產生變異的人類會變成其他動物吧?貓?狗?還是獅子?所以在這點上責難,我覺得沒什麼必要。並且我對於有些人自己的觀察力不足卻還對著電影說三道四很反感,象有些人說紐約三年荒蕪,威爾,史密斯家怎麼還會有電?我真是為導演的苦心不足,在影片開始階段,當威爾,史密斯從外面打獵回來時,導演特意給了發電機一個特寫,不敢停留的太長,怕影響劇情的連貫,並且是安排在他鎖上那道厚重的大門之後,希望發電機的特寫鏡頭出現的更合理,這種煞費苦心換來的居然還是「怎麼會有電」的置疑,我真是無語了。並且我想說的是,這樣一個科幻片,絕對不能象某些懸疑推理片一樣進行著100%的推敲,不然你不會獲得觀賞的樂趣,只能陷進找茬懷疑的疲憊當中(當然,也有人正是以此為樂,那就另到別論了)。總的來說,這應該算是今年非常不錯的電影,而且再一次證明了威爾,史密斯巨大的票房號召力,很符合這個電影的片名---我是傳奇PS1:片中威爾,史密斯對女人介紹歌手的那段對話,可以稱為本片畫龍點睛之筆,借用威爾,史密斯講解那個故事的機會,向觀眾點出了威爾,史密斯內心深處到底一直堅持著的是什麼,他的理想到底是什麼。而本片最後的女人的旁白也恰恰呼應了這一點。不過在我眼裡,如果非要給這部影片選一句最能讓我有感觸的話,我則選擇威爾,史密斯在電台里的那段錄音,三年來這從沒有改變的話,在我眼裡卻是人類最終能夠生存的根本,一種莫名的希望,一種無言的堅持,一種對生命最高的尊敬。"我是羅伯特,內羅.我是紐約的倖存者.我在所有AM頻道上進行轉播.我會每天中午在南街海灣,當太陽升到最高處時.如果你能聽到我,如果任何人能聽到我,我能提供事物,我能提供住處,我能保障你的安全,如果你能聽到我,任何人,回答我,你並不孤獨."

❹ 電影孔子的觀後感作文1000字

如果你是甘泉的別抄,這是我肖哥的
當你被迫離開魯國時,磅礴大雨敲打你的身軀時,你在想什麼呢?是在怨恨嗎?你似乎知道這是大司徒的陰謀,可又似乎不知道。看著手中的『決玉』,你是否心酸不已?大雨中的大笑聲,是你的心聲么?努力,不讓眼淚流下,你的心,也變的沉淪了么?是否後悔當初說的那句:「我的道,在人間。」……

你在想什麼呢?孔子。

望著茫茫無盡的沙漠,你額前的幾縷發絲輕輕的在飛舞。此時的你,在想什麼呢?是在思念遠方的親人么?是在詛咒那姓季的么?還是在擔憂自己的未來……顏回來了,你卻不願他跟隨與你,你望著無垠的沙漠,說:「前面的路不平坦,也沒有榮華富貴,你怎能走呢?」殊不知,顏回的的話,卻讓你改變了主意,「如果改變不了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內心吧。」這,曾是你對顏回說過的話……

你在想什麼呢?孔子。

你彈琴數日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彈琴,成了你唯一的事情——在這荒涼的山谷里。指尖撫琴,一個個音符飛舞出來,這是否是你想說的話,你那緊鎖的眉頭,是在思考嗎?在抱怨命運的不公,在傷心自己的遭遇,還是在……就像南子說的:「人們都只是領悟了孔丘那痛苦,卻未真正體會他那痛苦的境界……」

你在想什麼呢?孔子。

抱著顏回那冰涼的身體,聽著子路戰死的消息,你,落淚了。你曾經面對齊國幾百乘戰車,沒落淚;在武子台上面對血流成河,你沒落淚;自己被迫離開魯國,你沒落淚……可如今,你卻落淚可敬啊

❺ 求一篇1000字的電影《刮痧》觀後感

人在美國,身不由己

「人在美國,身不由己」。是我在看完被圈內人士看好的影片《刮痧》之後的最大感受。伴隨著畫面的推進,故事的演繹,一個美國社會的華人家庭遭遇躍然眼前。

以細節為支點

從藝術角度來看,不難看出。導演充分發揮的是電影的敘事潛能,而不是情節的著意安排。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在一個個細節中被稜角分明地凸現出來。這些細節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目光、對話、動作等來完成。支撐起整個影片的框架。

在影片開始,許大同設計的游戲軟體獲獎,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於實現!」頒獎大廳外擠滿了指責電腦游戲過於暴力的示威群眾;昆蘭的兒子和許大同的兒子丹尼斯發生矛盾並且不肯道歉,許大同當眾打了丹尼斯一巴掌;在接父親從警察局回來時進入公寓,警衛懷疑地看了他們一眼。這一切,都在後來的聽證會上成為了對大同不利的證據。許大同在美國拼搏了八年,美國給了他成功和榮耀。然而,在中國很傳統的中醫刮痧療法卻迅速把他推向了美國的對立面。使他想和家人一起回國,去過「安寧平靜的生活。」這種改變看起來是中西方文化的沖突,實際上是反映出了一個更值得重視的問題:文化反省。中國人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可以通過打丹尼斯來表示對老闆昆蘭的尊重,而昆蘭卻不能理解中國人的這種「亂七八糟的邏輯。」而美國人,他們把孩子當成了社會財富,在誤以為刮痧是虐待行為之後,果斷地進行了孩子與父母的隔離,並不斷取證。其目的還是為了保證孩子免受傷害。

以親情為切入

美國人在看完這部影片後,討論最多的當數具有中國情調的父子之情。在大同和父親、大同和丹尼斯這兩對父子之間都刻畫出較為深刻的感情關系。

在法庭上,為了不妨礙父親辦綠卡,大同謊承刮痧乃自己所為;為了不讓父親擔心,他和妻子一起隱瞞真相;為了給兒子聖誕禮物,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爬上九樓。片中機場那場戲頗為精彩,淚眼送別之際,想出去福利局「偷」來兒子一同回國的冒險行為。當祖孫三代激情相擁之時,其父卻冷靜地說服了兒子留下。在送丹尼斯回福利局的路上,大同和緊追而來警車玩起了游戲,只為了讓兒子多享受片刻的父愛。

而在租住的小屋,分居的簡寧和大同醉酒,罵自己是MOTHERFUCKER 這場戲,更是赤裸裸地揭露了他們內心的痛苦,而這種痛苦,僅僅是因為刮痧這一在中國極為普遍的中醫療法,在美國,卻導致了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

我們不難感受到融於片中的濃濃親情,然而,大同的錯誤卻是虐待兒子。這個罪名簡直匪夷所思,它反映出美國不以事實說話的法律空擋。而那控方僱傭的美國律師在法庭上這樣描述《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別人種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聲招呼摘來便吃,當人家制止時,他不但不聽勸阻,而且還大打出手毀了人家的桃園。別人辛辛苦苦煉好的丹丸,他拿來就吃,還把主人打得頭破血流,臨走還毀了人家的製作車間——象這樣一個野蠻頑劣的猴子,竟然被許大同在電子游戲中描繪成英雄 ......」,用以證明移民美國的許大同有暴力傾向。他的「敬業」使人們質疑:他的目的究竟是保護孩子,還是拆散別人家庭。

劇中貫穿始終的矛盾,時刻捶敲著觀眾的思緒。人在美國,真的身不由己?為什麼一個和諧的家庭無端被這一事件攪出如許紛爭?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美國精神的本質?還只是美國社會游戲的一個小小插曲?

以文化為指歸

鄭小龍導演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沒有好壞之分。甚至沒有高低之別。但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意識、文化寬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位美國的觀眾對我說:『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傳承的民族,是一個恥辱。』」

本片從各個角度探討了人的品格,人的尊嚴,符合優秀影片關注人的准則。卓別林一貫認為「悲劇和喜劇實際上是不可分的。」而《刮痧》盡管採取了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的喜劇結局,但是,劇中洋溢的一直是帶淚的笑。美國文化中的關注人的元素,此時顯得異常蒼白,這從公寓保安:「早知道他會爬,我就讓他進去了」一語中得到詮釋,而簡寧對於昆蘭不解於大同為何替父承認刮痧時的回答:「因為他是中國人」也突顯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文化差異。

影片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它提示了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提醒人們進行文化反省,還在於它細膩感人的故事。在中國電影普遍迷離於商業價值和文化內涵的時候,它的出現,預示了兩者結合點的所在。

家裡有人喜愛體育節目,NBA是一定要看的。日子久了,我無知的老張便問我,姚明這人怎樣?老張常瞅見這位中國新富略顯笨拙的在球場上揮汗如雨。同樣不了解體育的我想了想,回答道,姚明是新一代中國人的代表吧,智商不知如何,情商一定不低。
這個判語來自於他接受媒體采訪(美國本土記者居多)的諸多片段。他看起來又沉穩又機智,不可褻玩卻不失友好,面對狗仔們刁鑽的提問,他迅速避開地雷,幽默而兇狠的把對手拋得遠遠的,妙語迭出的姚明深諳作為美國人在媒體前討好記者,討好觀眾又不落身份的策略。也許是長久的應付得到經驗,還有經紀人的訓練,姚明不但英語純熟,思維方式也已極本土化。
全球化正侵蝕每個角落,包括二十世紀驕傲富有的美國。姚明們要比上一代移民幸運。在開化的中國成長起來,浸淫著歐風美雨,他們無需身負太多傳統價值的行囊,也無需接受太多西方人訝異打量的目光洗禮,無緣品嘗在異鄉為了融入而蛻變的痛苦滋味。電影《刮痧》在我看來,密布著這種痛苦。
主人公許大同,新移民,來美國八年,懷揣美國夢埋頭苦幹,作為一個電子游戲程序的設計者終獲成功,並得到上司(象徵美國主流文化階層)的認可和友誼。電影開場便是大同在業界慶祝會上以典型的美國口吻發表獲獎感言。從他說話的內容,語氣,可以看出他對美國是愛慕感激的,對自己在美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在美國,只要努力,一定會出頭。大同認為自己依然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不再為異鄉異客。他和妻子簡寧,兒子丹尼斯在家也堅持說英文,即便一點不懂英文的老父在場也不例外,為的是讓下一代順利進入私立學校,早日成為美國社會的精英。他們言談接物也和普通美國中產階級一樣,彬彬有禮,說一樣的情話,開一樣的玩笑。然而考驗卻接踵而至。
大同把父親接來美國同住,丹尼斯卻因背上凸顯爺爺刮痧留下的醒目瘀紅。這些在美國人看來觸目驚心的「傷痕」,對中國人來說只是家喻戶曉的自我療法。許大同不幸背上虐子的罪名,不得與孩子相見。可他無法向法庭證明刮痧是合法的醫療手段,因為美國沒有時間和興趣去慢慢了解地球另一面的文化根源,它只按自己的判斷行事。
在向當局要回孩子的訟爭中,一個個矛盾像串鞭炮快速爆炸,留下的硝煙和紙屑,就是那些所謂的文化差異,還有美國式的自我中心,強硬的傲慢。它們逼得大同承認,骨子裡還是中國人。
比如,丹尼斯在游戲中興起打了上司的孩子,大同要求兒子道歉未果,出於教育孩子,也由於在老闆及其家人面前無法下台,便打了兒子。他認為這是給老闆面子,是尊重朋友,是教子有方。爺爺見了也很贊同:「當面教子,背後教妻」「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而美國人(包括在美國長大的丹尼斯)斬釘截鐵的堅持:打孩子的父親是惡魔,為尊重他人卻要打罵孩子的父親更是不可理喻。
另外,作為技術精英的大同,也許沒太多機會充分接觸真實的社會,以至於在後來的訟爭中出於劣勢。他不熟悉法律程序(即游戲規則),不能提供有力證據,不肯請家庭法的專業律師而堅持請一個版權法律師,他信任的朋友來代理孩子的案件,為自己辯護。對方律師精於此道,指責大同有暴力傾向----大同設計的電玩英雄孫悟空,偷仙桃,毀丹爐,按照西方人的價值觀,就是無視職責,肆意侵犯私有財產,是典型的流氓行徑。這個精刮刮的律師為了贏官司,刻意對《西遊記》斷章取義,惡意誤讀,把反抗的英雄說成無賴。大同不知對方已設計好陷阱要激怒他,果然失去理智,同時也失去大好機會,落入下風……
盡管八個春秋能讓人學會很多,盡管電影的結局是雲開月明,翻盤大圓滿,異鄉遊子的血脈親情卻遭受他者的質疑,身份認同也大受打擊,我怎麼都覺得不是滋味。

《刮痧》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故事情節至真至純,讓人感念,催人淚下。影片演繹了人世間的親情、愛情、友情以及對社會和諧地渴求、嚮往,同時,由於文化的差異而導致的跨文化交際的失敗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發生在聖路易斯——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男主角許大同來美八年,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作為一位游戲開發人員,新研製開發游戲銷路暢通,在年度行業頒獎大會上,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於實現了。然而接下來的發生的一件事卻使他夢中驚醒,兒子丹尼斯發燒肚子疼,剛來美國的爺爺由於看不懂葯瓶上的英文說明而採用中國傳統的中醫療法「刮痧」給孫子治病,而這恰恰成了許大同一次小小意外事故後虐待孩子的證據,法庭上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和證詞使他百口難辯,最終失去了對兒子的監護權。為了能讓即將回家的老父親見上孫子一面,許大同觸犯法律把兒子從兒童福利院「偷」了出來;為了讓兒子回到幸福的家而被迫與妻子分居;為了搶回給兒子的禮物而近乎瘋狂的與強盜大打出手;為了聖誕夜和家人團聚而冒著被摔死的危險毅然順著管道爬上位於九樓的家......一幕一幕,讓人心潮澎湃,久久回味,深深思索。

《刮痧》所表現的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差異,不僅在中美兩國的法律、道德標准等方面,而且觸及法理、觀念,甚至中醫理論等諸多議題。由於時空上的差異,造成了中美—東西方文化、觀念上的不同,進而表現為行為上的沖突。差異性從時間上來說,主要表現為國家的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矛盾;從空間上來說,由於各國在地域、歷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西方的差異,表現為民族傳統精神背景、文化背景、哲學背景等方面。所以,在分析影片時,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具體的故事情節方面,而要從大的文化背景下,從歷史的傳統等方面進行分析。

我們先來從文化的淵源方面來看,首先,中西方在哲學觀上是不同的,西方崇尚理性主義的實證論,它的醫學——解剖學,也是建立在這種哲學思想上,所以對「刮痧」這種口耳相傳的經氣之學是不能理解的;而中國哲學的特點是「天人合一」,就是要探索自然與人類的關系問題。儒家重人文道德,教人如何做人;道家重宇宙的演化,教人適應自然。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法庭上,當許大同給他們講述「刮痧」的原理時,在場的美國人的表現,法官聽不懂他的辯詞,以為他是在亂講,甚至於他的辯護律師都不能在這方面理解他。其次,在意識方面,中國看重的是群體意識,重視整體的價值,認為人應該為家庭社會做貢獻;而西方強調的是個人主義,追求個人自由、自由思考和選擇。影片中我們也能看出許大同為了不讓老父親擔心,如何和妻子痛苦地隱瞞事情的真相;為了讓即將回國的老父親見上孫子一面,如何艱苦的把丹尼斯從兒童福利院「偷」了出來。中國人是相當重視家庭倫理的,他們重視每個人在家庭社會中的位置,強調家的觀念與感情。西方文化由於一直尊重個人的觀念,他們從小就接受了「獨立精神」教育,和家庭的感情較為淡薄。美國父母相當尊重孩子的行動自由,在大原則的范圍內,任子女自由發展。再次,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是綜合的,承認整體和事物間的普遍聯系,追求人與自然的完美統一。而西方的思維模式是分析式的,這種思維文化群體的形成較為正式,權利、責任及身份的分配井然有序。所以,對中國人來說,美國思維似乎冷漠、不講人情;而西方人認為中國人思維模糊不清。

我們再來看觀念文化方面的差異,它是深層次的文化差異,比如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社會心態、審美觀念等。一個人可以在另一種文化中生活很長時間,掌握其語言,了解其習俗,但可能不理解其價值觀中的某些部分,許大同就是活生生的一個例子。因為在深層文化上,許大同代表的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具體體現在處事觀、家庭觀、朋友觀等方面。在處事觀方面,美國人喜歡面對事實,表明自己的觀點,,並掌握可靠的信息。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人處理問題以事實為基礎,就事論事。而中國人在事實面前,人情似乎顯得更重要些。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法庭上兒童福利局所列出的一個個證據,請出的一個個證人是多麼的具有說服力,雖然在中國人看來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而許大同所敘述的只是他如何如何愛自己的兒子,卻沒有有力的證據;影片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兩個孩子打架,許大同當著昆蘭的面打了孩子一巴掌,後來他對昆蘭說:「我打孩子是為了表示對你的尊重,是給你面子。」這兒就牽扯著東西方對孩子的態度問題。中國人把孩子當作一個私有財產,是我生的就屬於我。雖然許大同認為打孩子是給朋友的尊重,但在昆蘭看來,打人是犯法的,無論打的是誰。美國人認為父母、子女是平等的,父母很少為孩子決定什麼事情,而是讓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奮斗。在朋友觀方面,東西方文化中也包含著不同的意義。Edward Stewad&Milton Bennet這樣論述美國人的朋友關系:「雖然美國人保持許多友好的非正式關系,但是他們極少有那種很深而又維系多年的關系。理想的境界是美國式的友誼,建立在自然發生、相互吸引以及溫馨的個人感情的基礎上。人們選擇自己的朋友,同時,他們又把朋友關系與社會或工作義務分開。」 在中國,情形有所不同。交朋友講究的是時間愈長愈好,承擔的義務愈多愈好。理想的境界是為朋友兩肋插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中國人對於朋友的期望值很高,若有困難,應該傾囊相助。當昆蘭指證許大同打過孩子時,許大同指責昆蘭「我一直把你當朋友,但你卻在法庭上出賣我!」而昆蘭感到很委屈和不解:「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誠信是美國人最基本的美德之一,你讓一個美國人撒謊也相當於讓他放棄基本的價值觀。

影片在表現中美差異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文化趨同、文化融合的一種嚮往。從昆蘭走過唐人街的瓷器店,親身嘗試「刮痧」中;從許大同擺脫險情,樓下警察、居民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中,從他爬上九樓的家,昆蘭一家和兒童福利院的領導向他祝賀聖快樂,歡迎回家中,觀眾好象看到了西方人傳過了中西文化的壁壘,開始接近中國的傳統文化,最終還是人間的真情戰勝了一切。故事的結局固然完美,但是也決不能忽視文化差異性的一面,這就要求我們加強交流和溝通,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大同」的世界真的會出現在我們面前!

❻ 誰幫我在網上找個語言藝術觀後感 2千字的

《語言藝術》讀後感

這個暑假裡,我讀了劉顯國老師寫的一本書《語言藝術》,全書共有五章,分別是教學語言藝術概論、教學語言藝術的原則與特徵、教學語言藝術表達方法與要求、體態語言藝術和教學語言藝術運用。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很多在教學語言的不足之處,提升了自己,獲益不少。

語言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教師的語言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幽默、風趣、逼真、親切、自然、充滿情和意,學生聽得投入,就學的認真,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使教材化難為易,讓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那我們應該怎麼才能做到教學語言美呢?

本人所任教的是音樂課,音樂本來就是很美的藝術,要使學生充分的感受音樂的美,首先老師要用美的語言引領學生,書中指出,教學語言的美首先要做到教學語言的內容美,構成教師語言內容美的要素取決與兩個方面:教學內容和教師個人。從教學內容看教師的語言不外乎承擔這三項最基本的職責:1、真。即傳授知識以及精神文化,並引導學生不斷充實知識,不懈追求真理。2、善。教導學生要有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社會公德。3、美。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並懂得如何用一顆愛美的心靈去追求真理、熱愛生活和充實人生。在與教師個人素養方面,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知。作為教師應該具有廣博而豐富的知識,在所任教的學科的專業知識上更是扎實而精深,這是教師語言的源頭活水。2、意。教師必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3、情。教師應該是感情豐富的人,熱愛教育事業,應該尊重、愛護、理解學生的嚴父慈母之情去感化教育學生。

其次,我們要注意教學語言的准確性,我所任教的是音樂課,音樂課本來就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所以能否把握好自己教學語言的准確性,這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的反復體會和投入,才能理解和掌握。音樂課有時間的限制,要把音樂知識系統完整地傳授給學生,教師的教學用語就必須准確精煉。要抓住教學內容中的主要問題進行闡述,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積極地學習和創造。

再次,我們因該重視語言的生動性,對於這一點,我有很深的體會,老師的語言是否生動,會直接的形象學生學習聲樂的效果,因為聲樂不同別的樂器課,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學生對教師講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師要採用形象的語言把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為了達到訓練的目的,還常採用啟發式的感覺教學方法,。如:訓練氣息下沉時,很多學生覺得很難,不知道怎麼吸氣,如果我們用形象一點的說法,如:用聞花的動作,雙手提水的感覺去體會就不至於把氣吸到胸上。在聲音處理時,我們經常會用到 「吸著唱」 「收著唱」「喊著唱」「開著唱」「豎著唱」「圓著唱」「扁著唱」等。在聲樂教學中採用確切生動,形象的語言,比用單純技術性的闡述,更易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最後我們還要注意讓課堂語言隨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恰到好處地表達教學意圖,增進師生間的交流。我們要利用好自己的手勢、面部表情、眼神等等。

我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曾說過:「話說得好就會如實地達意,使聽者感到舒適,發生美感,這樣說話,就成了藝術。」作為音樂教師,在研究教學的同時,也要重視教學語言。如果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在教學語言上多下功夫,那麼,肯定可以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❼ 電影走路上學的觀後感1000字,要求有內容敘述,真實感想。最好能用到一些修辭手法。

有一種兒童片適合所有成年人觀看,比如《走路上學》,因為它始終圍繞著「希望、理解、愛」等大宗的感情,看似題材幼稚,卻對現實中人的心態做深入觸探;看似用輕巧的線條勾勒文藝輪廓,卻細微地借藝術手法製造著角色命運對觀眾的啟發與感染。

瓦娃和娜香是生活在雲南省福貢縣的一對小姐第,日子清苦,但有著無所欲求的幸福,每天的農活、炊飯、游戲,睡覺前的悄悄話……怒江把相隔的對岸分成兩塊大陸,城裡孩子走路去學校的普通行為在這個地方幾乎接近於夢想,所以姐姐只能靠危險的滑索遛過江讀書。瓦娃總盼望著終將一日長大,被媽媽允許,也可以獨自滑去課堂。

電影的前半部分是兒童片常見的路子,充滿輕松歡笑,靠對生活中的細節、情趣進行編織截取來巧妙地鋪墊故事主線,介紹角色關系。丁嘉力(飾瓦娃)真實純朴的演技憑本片獲得華表獎少年影帝,贊助同學的新雨鞋代表實習聶老師——城市人群的善意,稍微幾句說教被幽默樂觀的村長說出算影片的精神性點題。
畫面、音樂兩大要素在開篇就顯露出驚艷的極致,導演兄弟倆搞廣告行業多年,熟練灑脫地展現著扎實的風格特色和美學追求,配合著名攝影師廣闊亦多棱、望遠亦推進的鏡頭,旖旎的群山風光,匠心獨具的敘述角度。交響樂加民歌配置的曲子准確地傳達畫面之外的意境,或大氣壓韻,宛如思想家的傾向;或清婉靈動,宛如吟詩者的激情。
在滿足視聽愉悅的前提下,電影後半部分娜香的墜江則對觀眾的沖擊更強烈,雖然畫面無聲,寂靜卻留痕,我們因目睹生命的隕落而陷入一輪沉重的思考,獲得一些新鮮、耐人尋味的心靈體驗,包括從深遠的環境狀態中關注個體的生存,從淡薄的人文背景中強調教育的重要,從創作中進行對自身的評判,對未來的寄託,和對努力促成結果的鼓勵。
人們總想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渴望學習的自由,掙脫腳底道路的束縛,為親人建築安全的堡壘,無疑正確。但在電影里,也是兒童片、大團圓式片的標志,缺乏深度,過目就忘。由瓦娃的郁悶失語到媽媽的悲痛欲絕,觀眾已感受到悵然失去間的悲傷,並在心底留下了痛惜和困惑,惟其,才吸引著觀眾去試圖揭示形成悲傷的原因,達到更進一步的追究,探索,沉思,才能現出影片的意味深長。

《走路上學》有個光明的結尾,天塹變通途,借村長吉言,橋在國家的政策下,順利落成。

結束,字幕緩緩浮出,一幀黑白照片的右側幾行說明,「故事取材於國家級貧困縣——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本片具備真實的依據。忽然想起在電視里看過相關的新聞,那時覺得好玩,耍雜技,如今坐在影院的椅子上,沒了任何興致。
當瓦娃舉著手裡的紅風車像往常一樣奔跑到滑台上等姐姐放學回家時,娜香再也見不到弟弟凝視自己的眼神。瓦娃會懂,那個「盪鞦韆」般游戲的身影,那個溫暖的笑容,已代表不了延續的美好,只代表了永遠。
風車轉啊轉,像滑索的滑輪似的

❽ 求一篇電影《圓明園》觀後感,1000字,要原版的哦,謝謝啦!你們團一定能搞定的!!

火燒圓明園》觀後感

1860年10月18日——我們應該銘記於心的日子,因為在歷史的篇章上,這是帝國主義火燒圓明園的日子。圓明園的毀滅,即見證了帝國主義的傷天害理,令人發指的罪證,也證明了那時清朝的腐敗和「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學校的《火燒圓明園》的記錄片後,我感受頗受。

閉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燒圓明園的場面,也看到了法國和英國這兩個強盜在肆無忌憚的犯著罪惡。我可以聽到他們在驕傲的笑著,笑著他們的勝利,笑著他們的偉大,笑著中國的腐敗。

其實,這段歷史是我最不願意麵對的歷史,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的屈辱,也是作為每個中國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個中國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無避諱的燒殺搶掠的帝國主義吧!這不是我在誇大其詞,而是他們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讓中國人氣憤,不能不讓全世界所苟同.

對於圓明園,我是心存驕傲的。不管它曾經是否被帝國摧毀,也不管它現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說,它集我國幾千年優秀造園藝術之大成,把我國古典園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當年,凡目睹過其盛況的人,都說它確實是好。一些西方人,對中國園林刮目相看,也正是從圓明園開始的。總之,圓明園為我們這個文明古國贏得過榮譽,曾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在搶劫圓明園的時候,隨軍的神職人員在圓明園被焚毀前居然大言不慚地說:「都拿走吧,再過半小時,所有的東西都將被燒掉。這是拯救,而不是搶劫。」這是令中國人所憤怒的,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可以做到這么的自圓其說。

我想,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令中國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類所嘆息的,也是歷史上的一大遺憾。我想,現在的英國和法國應該抱有抱歉之心了吧!畢竟他們的做法實在太過分,太可惡了!可是,網上的一條消息,徹底把我震撼了:對於圓明園一事,帝國中有的沒有記載,有的甚至是慶祝勝利之類言語。他們這般的自我吹噓,我真的被震撼了。他們難道不該覺得在圓明園一事上,他們的做法可恥之極嗎?沒有記載,這不是小人的做法嗎!敢做不敢當,這不是和當年日本對於二戰時的殘暴行為不以承認的可恥做法一樣嗎!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伯納·布立賽曾說過:圓明園劫難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災難。他一直堅持自己的態度:對於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罪行,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是呀!那畢竟已是歷史,是不可改變的。現在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不要再讓這篇歷史在以後重演。我們要把這篇羞辱的歷史銘記於心。成為我們加油的指引標。歷史是不可改變的,它將永遠記錄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變以後,改變將來我們的生活。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為了以後中國美好的將來奮斗。從現在努力,為了新中國,為了歷史不再記錄像火燒圓明園這樣的屈辱史!我們應該有奮斗的決心。來!為了中國的以後,我們努力奮進吧!

❾ 求1000字影評

如樓主所願。(活著)影評

「活著」: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1]
所以《活著》的主人公徐福貴在談到死去的親人的時候,「眼睛裡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徐福貴活著,好像就是為了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在這出關於殘亡的戲劇上演之前,他夜以繼日地吃喝嫖賭,曾經在女人的胸脯上找尋快樂和眼淚,在她們的肩膀上招搖過市風光無限,在賭場上心旌搖動體味快感——然而一切都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了,盪然無存了。他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卻並不自知,終於在一夜之間由闊少爺變成一文不名的窮光蛋,而他的父親,在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之後,死於由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破敗前的少爺不懂得傷心而破敗後的福貴沒資格傷心,因為他已經成了佃農。此後的日子裡,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白頭人送黑頭人,而他卻沒有這種「幸運」。他因為年輕時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為所欲為不斷付出沉重的代價,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他的腳步,殘暴地奪走他至親的生命,毫不憐惜,毫不同情。[2] 他只能活著,因為這是他的命運,一個人在挑足他應挑的擔子之前,上天是不會讓他的生命提前逃離的。
影片中的主人公徐福貴——葛優。他善於表現小人物的內心,對小人物詮釋的也比較得當,此片中有一句很深刻的台詞:「千好萬好,活著就好」。另外,還有他跟春生說的一句話:「我們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活著不容易,要好好活啊!」,這可能就是他能在生活的壓力和喪失親人的悲痛中能活下來的精神力量吧。這種知命術的敘述可見跟劇本及編劇的深刻功力是分不開的。一個富家公子,賭的什麼都不剩,然後開始苦澀的人生經歷,給我感覺他很堅強。還值得贊揚的就是,一個富家公子,借了別人一箱皮影戲(片中曾多次提及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戲箱子——富貴的撈食工具),他可以說是盡力保護,這很讓人感動。
這部片子女主人公家珍——鞏利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首先在片頭,她表現出了一個舊社會女人在那個特定時代所不具備的一些性格。一看她就不貪財,在舊社會,嫁入大戶的哪個不貪財,起碼電影里都是這么處理的,可是他卻可以帶著孩子離開丈夫,也正是這點,對一個講究三從四德的女人是不容易的,後來見到落魄的丈夫後又回來支撐起這個家,她給給人總的感覺就是一個值得佩服的中國女性——執著而可愛[3]。而後來,當上區長的春生倒車撞倒了牆,壓死了她兒子有慶時,她曾對春生冷言冷語,怒目以待,「死活不讓他進門」。但當春生被判為走資派,妻子自殺,旁人疏遠並劃清界線,他不想活下去的時候,她說他還差徐家一條命,勸他不要自尋短見,好好活著。人物的性格特徵在影片中顯然易見。
此部戲的時間跨度是很大的,一直從40年代到文革後期,劇中人物的發揮都很到位。從這部電影的結構來看,每一段落之間用明顯的字幕分隔,赫然的「四十年代」,「五十年代」……以及那些完全是關乎國家大事的小字背景資料一次次地將福貴等人在故事還沒發生之前就冷冰冰地扔到了一個沉重的背景之下。該片恰當運用了轉換、平移和平衡蒙太奇的藝術手法。如果你真的把之下的所有故事,細節都與前邊給出的字幕資料聯繫到一起並且還推而廣之想到了什麼的話,張大導演的目的也就算達到了。
可以這么說,《活著》在余華的小說中算是最有理性的一個,而在張藝謀電影中算是最有人味的一部。活著有兩個最重要的主題[4]:
1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 控訴在某些年代的某些人對生命的漠視。
3、 活著中死去的人,都是非自然死亡的,也就是說,是死於非命的。
4、 有些東西看似是命運的安排,但其實何嘗不是人為的原因?
5、 張藝謀對原著的把握是很好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他個人的少見的黑色幽默風格。
總的說來,電影《活著》和小說《活著》已經不是同一個作品。當然不同的藝術手段有著不同的表現手法和策略。小說中富貴幾十年來只有承受著生存的痛苦和痛苦後的麻木或者說是達觀。[5] 而電影的表現重心已經從個人轉向社會歷史,給予了一個更大的主題空間。但無論二者有多麼大的不同,有一個主題卻沒有改變,那就是:活著,便要承受活著或者死亡的痛苦與幸福。

❿ 大師俞敏洪電影觀後感1000字

題主 第一篇是俞敏洪自己寫的 第二篇是我前幾天看到的寫俞敏洪的(是更早幾年前的)兩篇都體現中國合夥人不能代表俞敏洪 希望題主分辨

俞敏洪:《中國合夥人》
《中國合夥人》電影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三天票房收入已經過億,很多人在微博發表觀後感,大部分人覺得這是一部春春勵志的好片子。這幾天我的手機也收到不少認識的朋友和不認識的朋友發來的簡訊,祝賀新東方的創業故事被成功地搬上了銀幕。

其實這部電影的誕生和我基本上沒有關系。很多人都在猜測新東方有沒有投資這部電影,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一點兒投資都沒有。電影以新東方的創業故事為主線,人物以我和徐小平、王強三個人在新東方的共同奮斗、兄弟情誼為藍本,這是不假的,但電影中發生的事情和實際發生的事情差了很遠,電影中人物個性的展示也和現實中我們的個性有很大的不同。
大概一年多前,小平約我見面聊天,見面後很興奮地告訴我韓三平希望把新東方的故事拍成電影。實際上是小平寫了一個劇本,把劇本給了韓三平,韓三平看完後表示了對於劇本的強烈興趣。小平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畢業後到北大文化部擔任團委文化部長,在北大是一個非常活躍的人物,思想新穎、思路敏捷,對於音樂、話劇、影視等表演藝術有著天生的強烈興趣。當時北大有一個學生藝術團,我的同班同學王強是藝術團團長,他們倆人一起把藝術團折騰得熱火朝天,演出地點遠達青海。當時的我,在北大沒有任何顯山露水的能力,是一個被男同學和女同學都不待見的人物。所以,按照小平的說法,我就是台下的一個普通觀眾。
小平和我講完之後,我當時就提出了反對意見。我的反對意見不是劇本好不好、是不是把我們的形象顯示得高大完美,而是我根本就不想把新東方搬上銀幕(小平寫的劇本以及後來陳可辛接手之後改寫的劇本,我到今天也一行字都沒有讀。所以,今天成型的電影是依據哪個劇本拍攝的,我不知道)。我反對把新東方搬上銀幕的理由是:盡管新東方已經經歷了創業的風風雨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中,我們唯有盡力把新東方做得更好,而不是拍電影去宣傳自己的功成名就。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我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哪怕是經過藝術改造的形象)被搬上銀幕。如果這個形象被塑造得完美,對於現實中的我是一種傷害,因為現實中的我和被塑造過的形象一定不會吻合;如果形象被塑造得不好,對於我還是一種傷害,因為總會有人認為那就是真正的我。而且自從新東方在美國上市成名之後,我已經深深地感到自己被名聲所累,心裡只有退步之思,萬無求進之理(當然心靈上的進步是我每天都孜孜以求的)。我和小平講完這些理由後,小平當時基本同意我的觀點,說他會和韓三平傳遞我的觀點。
過了幾個月後,小平告訴我電影劇本已經轉到了陳可辛手裡,並且對電影劇本進行了改編,決定開機拍攝。我問小平有沒有可能讓對方不拍這部電影,小平說已經不在他掌控的范圍之內。小平說新的電影劇本除了留下他當初起的角色名字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之外,故事情節已經基本被改掉了。我想,既然和新東方沒有關系了,也就不用管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大半年。今年年初,大概2月份的時候,小平打來電話,說陳可辛已經拍完了電影,初剪片已經出來了,他看過之後還是挺受感動的,盡管不能說完全是新東方和我們的故事,但是電影確實值得一看。我想不管怎樣,從客觀的角度把自己置之度外來評價一下電影本身還是可以的,所以就答應小平一起去看片子。那天晚上,我、小平和王強一起吃了晚飯,我還叫上了另外兩個朋友——賽富基金的閻焱和易車網的李斌,都是我們北大的師兄師弟。大家吃完飯後一起去看了初剪片。電影是在一家咖啡廳用投影儀放的,屏幕小、聲音差、光線暗,沒有真正看電影的感覺。電影剛開始十分鍾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我會不自覺地把電影的情節和現實中的新東方進行對照,把電影中的人物和我們現實中的三個人進行對照。我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評價這部電影,甚至都沒法判斷電影中展示的人物個性是否有吸引力。電影中成東青的這個角色應該是以我為原型的,因為三年才考上大學、在大學得肺結核、在大學圖書館追女孩子(盡管實際上發生在大學畢業之後)、因為到外面教課被學校處分、申請出國留學美國被拒簽、在破工廠辦補習班、三個哥們兒一起創業、和美國人打官司、最後把公司弄到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所有這一切都是發生在新東方的真實故事,但成東青在電影中展示的個性,包括孟曉駿、王陽展示的以徐小平和王強為原型的個性,則和現實中的我們大大不同。現實中我的個性沒那麼窩囊,也不是一個「把演講當作自己性生活」的人。不管怎樣,電影中的故事還是離自己太近,所以就真的沒法判斷這部電影的好壞。看完之後我對小平說,我對電影不發表我的觀點,因為我的觀點一定不會客觀。審美需要距離,我總是不自覺地在對照自己和成東青,所以就沒有了審美距離。幾天後小平告訴我,陳可辛、黃曉明希望和我見面聊一聊,我說就不聊了,因為我確實不希望自己的觀點影響他們的判斷。其實,我當時的判斷是認為這部電影不會有吸引力,沒有料到現在這么多人去看,並且說好,還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
這個時候,因為劇組已經啟動了對於《中國合夥人》的宣傳,預告片也放上了各視頻網站,社會上已經有人在議論新東方和這部電影的關系,包括新東方有沒有投資等等。為了澄清這層關系,我發表了一條微博:「最近不少朋友問我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中國合夥人》是不是以新東方為原型拍攝?新東方有沒有參與投資?我到今天也沒見過陳可辛或任何演員,所以我不知道這部電影和新東方有什麼關系,當然更沒有參與投資。徐小平和我提過這部電影,但我堅決反對把新東方搬上銀幕,所以現在和未來這部電影和我都沒有關系。」陳可辛在媒體上也做出了回應,也不希望大家把這部電影和新東方扯得太近,把成東青看成俞敏洪。電影是一種藝術創作,和現實中的任何人都不一定有關系,也不一定沒有關系,「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我想,這樣雙方一表態,至少新東方和電影之間保持了一定的距離。當然,現在看來要想真正保持距離還是挺難的,因為太多的人現在自然認為那就是新東方和我們這幫哥們兒的故事。
電影定在5月18日正式上映。5月8日,小平給我寫信,讓我去參加5月13日在清華大學會堂舉行的電影首映禮。兩天後,陳可辛親自給我發來簡訊,邀請我參加首映禮。我想不管怎樣,這是因為新東方而觸發的一部電影,客觀地說也反映了一個時代和這個時代中人的夢想、奮斗、心酸和成功,所以就答應陳可辛去參加首映禮。5月13日晚上到了清華會堂,第一次見到了陳可辛導演。陳導比我想像的要矮一點兒,但朴實謙和,有謙謙君子風度,一起聊天也比較暢快。後來又見到了黃曉明、鄧超和佟大為,並和黃曉明一起合了影。電影開演之前大家一起要走紅地毯,我最後還是沒走,因為本質上我還是不希望這部電影和我聯系得太密切,陳導最後也表示理解。我坐到劇場里等待電影開始,發現馮侖和牛文文就坐在我邊上。第二次看這部電影,我依然沒有擺脫主觀對照立場。電影的場景和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相比,做了一些調整,音樂配上後感覺好了很多。電影結束後,全場站起來鼓掌,也許這反映了觀眾的心聲,覺得電影不錯吧。主持人把演員叫上台後,又把我、徐小平和王強叫了上去,讓我們談談看電影的體會。我就說,這是一部電影,人物大家最好不要對號入座;其次,盡管電影的情節很精彩,但現實中的故事更加精彩,朋友之間的紛爭更加殘酷,但友情也更加濃厚。後來我通過媒體才知道,那天晚上有很多明星名媛都參加了首映禮,可惜我基本都不認識。
5月17日晚上,也就是電影公演前的晚上,我邀請小平、王強到家裡吃飯。吃飯和電影沒有關系,這是我們的常規活動。我們這幾個人,要是有一段時間沒見,就會互相想念,渴望在一起聊聊天、喝喝酒。和電影中的故事一樣,我們幾個人把新東方帶上了紐交所上市公司的道路,友情和財富都有了完美的結局。上市後一切都要按照上市公司的規矩運作,我們這幫閑雲野鶴般的人物,都不是太習慣公司正規化運作帶來的束縛。小平和王強逐步退出了新東方管理層,作為股東身份,他們到今天一直保持著。我作為新東方的主要代表,沒有辦法和他們一樣功成身退,只能被鎖在新東方做一個職業經理人。這和我的個性十分不符,所以曾經向媒體真情表達過,把新東方帶上市一直讓我很後悔。當然,我知道實際上是沒有後悔葯可以吃的,新東方當時也只有上市才能解脫面臨的諸多困境。盡管上市後又有了不同的困境和麻煩,但新東方畢竟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了。
很多人都在猜,我們三人之間現在是什麼關系?呵呵,我們依然是合夥人關系。小平成立的真格基金,為歸國留學生提供創業基金支持,我們都是基金的持有者。新東方十幾年前就提出了一句口號:「出國留學的橋梁,歸國創業的彩虹。」前半句話是新東方的現實,後半句話我們正在通過基金努力實現。我們也還是新東方的合夥人,因為我們都是新東方的股東,繼續在為新東方的發展做出各自的努力。同時,我們更是友情的合夥人,從進北大互相認識三十多年,從同學到同事到合夥創業,我們此生註定了會在一起創造很多故事,並且這些故事必將以更加精彩的方式延續到未來。

題主 這是另一篇嘍 不知道作者是誰

(一)生澀的戀愛——為了你我一定要好好奮斗

五年的北大校園生活對俞敏洪只有一個字「背」!1980年,他從江蘇老家挑著兩麻袋行李到北京大學西語系報道。由於不會說普通話,英語聽力又差,俞敏洪便開始了一天十幾個小時的狂背,還落下了嗜背英語單詞如命的「毛病」。雖然這讓他能背下驚人的8萬個單詞,也讓他順利的留在了北京大學任英語老師。但校園的五年,同學們是愛情之花處處開,而他卻是無人問津,以至於他自嘲:「看到女孩子就恨不得撲上去!」

初秋的一天,俞敏洪又郁悶地一個人在校園林蔭小道上散步。走著走著,突然,他那嗜背英文單詞的老毛病又犯了,嘴洋洋地恨不得立刻找人當「檢察官」來考考自己。在顧盼四周後,在路的拐彎處,俞敏洪終於看見一個老外的身影冒了出來。他一個箭步沖過去,像見到多年未曾謀面的老朋友一般一把抓住老外的手:「你好,請考考我的英語單詞好嗎?」

金發碧眼的老外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嚇了一跳。身後突然傳來了「噗哧」一笑,俞敏洪轉過身去,一張清麗的面容出現在他的面前。女孩打趣道:「不用找他了,我來考考你吧!……」就這樣,24年來,「書獃子」俞敏洪第一次和一個女性「親密接觸」了。

可是剛剛開竅的俞敏洪根本不懂的怎麼追求異性。一番思來想去後,俞敏洪選擇了最老土的方法——每晚裝扮成學生跟在女孩後面去圖書館上晚自習。沒想到,這一跟就是五個月。陽春三月的一個夜晚,俞敏洪像往常一樣陪著女孩上自習。突然,圖書館停電了,四周頓時一片漆黑。一片慌亂中,沉著的俞敏洪點著打火機:「別慌,跟著我,門在左邊……」這「嗒」的一聲,不僅照亮了小小的教室,也照亮了俞敏洪與這個德語系系花的姻緣之路。

果不其然,雖然女孩的母親很和善地接納了俞敏洪,可是未來的岳父大人卻覺得俞敏洪過於文弱,不太滿意。為了讓岳父大人早日接受自己,俞敏洪又展開了水磨工夫,拿出了拚命的勁。

有一天,俞敏洪又去女友家做客。大家准備吃飯時,卻不見了他的身影。這讓未來的岳父很不快:「飯菜都擺上桌了還不來吃?老四,去吧他給我找來。」正當老人家一臉陰雲的時候,俞敏洪出現了。只見他頭上、臉上、手上、身上全是煤灰,活脫脫一剛從煤窯里跑出來的「黑人」。看他那狼狽樣,大家忍不住鬨堂大笑。朴實的俞敏洪也摸著頭,紅著臉笑:「我剛才看見後院煤池的蜂窩煤放得挺亂的,冬天馬上就到了,用起來會很不方便的,我想把它們弄得整齊點,哪知道工作量還挺大……」「你呀,就是太老實!不會找一個人幫幫忙啊,快去洗洗來吃飯吧!」一項不苟言笑的老人第一次對俞敏洪露出了慈愛的笑容。

酒至半酣,老人家放下酒杯,通紅著臉抓住俞敏洪的手:「小俞啊,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女兒能過得舒心一些。你——能理解么?老四是我五個女兒中唯一一個上了大學的,是我的寶中寶呀……」俞敏洪看著前面這位平日不善言辭的老軍人泛紅的眼圈,重重地點了點頭。

新婚之夜,俞敏洪摟住妻子的肩,重復了當日對老岳父的承諾:「為了你,我一定要好好奮斗!」
(二)強悍的婚姻——新東方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可惜,戀愛時的幸福感並沒能維持多久。八十年代末,看著自己身邊的同學和好友紛紛出國,俞夫人也開始蠢蠢欲動:「敏洪,你也去考考托福吧!將來我們也當海歸,開公司!」「瞎折騰什麼呀!我們現在的日子不是挺好的嗎?」俞敏洪盯著手裡的試卷,眼皮也沒抬。他不以為然的態度激怒了妻子,她「騰」地站了起來:「人活著就是要折騰,你看看你,成天就知道窩在三尺講台上得過且過!」妻子的責罵也激怒了同樣倔強的俞敏洪,發吼了一句「;老子就這樣了,你愛跟不跟!」

因為小小的托福,兩個人第一次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晚上,躺在床上看著妻子不時暗暗抽動的後背,俞敏洪開始反省自己:「身為一個男人,自己確實應該更加努力一些,妻子也是為自己好啊!」思緒打開後,俞敏洪誠懇的向妻子道歉。望著俞敏洪一臉的內疚,俞夫人展開了笑容:「誰跟你生氣了!只要你決心考,就是砸鍋賣鐵我也支持你!」

這個較弱而堅強的小女子說到做到,為了支持俞敏洪考托福,從前兩手不沾陽春水的她包下了所有的家務,已有時間就四處幫俞敏洪找資料查信息。可在努力了三年半後,俞敏洪赴美留學的夢想還是付之東流,一起丟失的還有夫妻倆所有的積蓄。

為了多掙點錢,也為了彌補這幾年對妻子的虧欠,俞敏洪瞞著妻子悄悄地在外面的英語培訓班做起了兼職。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培訓班不僅在廣告商打出了「北大教師俞敏洪」的字樣,還堂而皇之地把廣告宣傳單貼到了北京城的各個角落。很快,嚴禁老師在外兼職的北京大學不僅嚴重警告了俞敏洪,而且還不公告示眾一個月,以儆效尤。

俞敏洪有些撐不住了,開始天天縮在屋裡借酒澆愁。得知前因後果的俞夫人心疼地摔掉他手中的酒杯,果斷做出了決定;「算了,我們自己創業!你一肚子的學識和經驗,還怕成不了大事?!」也是,兩人推著一輛小平板車窮家當離開了俞敏洪奮鬥了10年的北大校園。

1993年,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在中關村一間10平米的違章建築里開辦了。可那時北京的英語培訓班已遍地開花,不起眼的新東方根本無人問津。俞敏洪急得嘴角起泡,開始沒日沒夜的在大街小巷裡貼招生廣告。看著一天天憔悴的丈夫,俞夫人偷偷地回一輛二手自行車,跟在了俞敏洪的後面,「我和你一起去貼!」俞敏洪一看急了:「零下十幾度的大冬天,你出去幹啥?你就在家等著人來報名,我一人去就行了!可是俞夫人倔強勁又來了,她頑皮地沖丈夫笑笑:「等貼到一天有一百人報名了,我就回前台。」

漸漸地,新東方的生源開始有了轉機。正當俞敏洪沉浸在創業成功的喜悅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一個專門負責貼廣告的員工被競爭對手「捅」進了醫院!俞敏洪不得不一邊用為數不多的錢來給員工付醫療費,一邊四處找人,尋求一個「說法」。

可是沒有任何社會背景,怎麼辦?一番苦苦思所後,俞敏洪有時用了一個笨方法:天天到公安局「報道」。最終,在一個好心警察的引薦下,俞敏洪見到了派出所所長。在酒桌上,不善應酬的俞敏洪一個勁的勸酒,一個勁的喝酒。在喝下一斤多五糧液後,俞敏洪將自己「喝」進了醫院。

看著病床上臉色蠟黃的丈夫,俞夫人心疼得眼淚不停地往下流。俞敏洪輕輕地拭去妻子臉上的淚花,輕松地笑笑:「別哭啦,不就是喝多了嗎。那位所長專門來看了我,說將來無論我們做什麼,他都支持我們。」一席話,讓俞夫人更是泣不成聲。

在夫妻倆的攜手努力下,新東方在北京漸漸站穩了腳,並迅速發展。可一場災難又忽然降臨,1998年,俞敏洪在家門口被人搶劫,罪犯不僅搶走了俞家200多萬元,還給他注入了超大劑量的麻醉劑。這一次,一向不服輸的俞敏洪坐不住了,他給加拿大的朋友打電話,聯系妻女出國事宜。

可是,當他將機票放在了妻子面前時,俞夫人只掃了一眼就將機票仍到了地上:「不行。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俞敏洪默默地將機票一張一張的撿起來,輕輕地放進妻子的手裡:「走吧!你們娘倆走了,我也好安心,你們要是有什麼事,叫我怎麼辦呢?」俞夫人一把抱住丈夫,泣不成聲。就這樣,俞敏洪忍著骨肉分離的痛苦,將母女倆送到了大洋彼岸。自此,一家人便兩地相望。

剛安頓好家,2002年的新東方又是「風雨欲來」,學校內部矛盾與利益沖突越來越嚴重。情急之中俞敏洪決定清除新東方中的所有的裙帶關系,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小姨子。這下可捅了「馬蜂窩」,得知消息,俞夫人第一時間飛回國,一見面就對俞敏洪揮起了「粉 」:「你最困難的時候,是誰在幫你?1995年你讓我退出新東方,看在孩子需要我照顧的份上,我讓步了。現在你又不分功勞苦勞這樣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算什麼?」面對妻子的指責,俞敏洪沉著臉說了一句話:「為了咱們的新東方,我只能這樣。」

夫妻間就這樣僵持住了。俞夫人氣憤難平地回來加拿大,對俞敏洪實施了「冷戰」——不聞,不問,不理,不睬。可俞敏洪也不惱,只管一個勁地拿熱臉去貼冷屁股,該做的事,一樣也不落下。短暫的陣痛之後,新東方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很快便揚名海外——在國外,每兩個華人留學生里准有一個出自新東方,另一個則知道俞敏洪的名字。
(三)溫柔的家庭——風雨過後,我只希望恢復你美麗的容顏

看著新東方不斷上升的業績,俞夫人終於慢慢地「原諒」了丈夫。到暑假回國時,站在新東方的門外,俞夫人挽著丈夫的手臂,第一次做出了自我批評:「幸好當年你堅持,沒有你當初那幾下的話,新東方做不到今天。」俞敏洪刮著妻子的鼻子也笑了:「有你這句話,我死也甘心了。」

隨著新東方的急劇擴張,從2003年開始,俞敏洪發現曾經的「戰友」開始為金錢爭吵的面紅耳赤,這讓重情義的他感到非常痛心,整夜地睡不著,整把整把的掉頭發。俞敏洪的心結很快被妻子看出了端倪。趁丈夫來加拿大團聚的機會,她溫言軟語地獻計:「要不成立董事會?家族式企業,多半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瞬間的沉靜後,俞敏洪一陣大笑:「老婆,咱們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呀!我也是這么想的呢。」這夜,10年前創業的那一幕再次上演,夫妻倆挑燈夜戰,連夜商討具體細節。

2004年,新東方成立董事會,開始以國際標准鍛造企業。陣痛之後的新東方,也開始了第二次蓬勃發展。而隨著新東方的不斷壯大,許多跨國風險投資商盯上了這塊「肥肉」,希望以各種形式「入股」。俞敏洪在同事們的支持下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准備工作。俞夫人知道後,堅決反對:「敏洪,我現在只希望能守著你和一雙兒女平平安安地過日子。」俞敏洪從妻子的倔強中看出了她的擔憂。是呀,誰能體會到最親密的愛人遭受兩次危及性命的搶劫的滋味?

「難道我俞敏洪就這么『俏』,還能三番五次地被人給看上?」可任由俞敏洪說得口乾舌燥,妻子仍不為所動。最後,俞敏洪嘆口氣,說出了心裡話:「我說過要讓你過得更好的,這是我人生的一願望,也算是實現我的人生價值吧!」他情深意切的一番話,終於打破了僵局。

美國東部時間2006年9月7日早上8點,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大廳里,新東方的股票代碼第一次出現在電子屏上。時至2006年12月1日,根據當日新東方股票收盤價31.91美元估算,俞敏洪的身價已經高達3.5億美元,相當於27億元人民幣。俞敏洪成了全中國「最富有的老師」。

為了享受美好的家庭生活,俞敏洪每月按時到加拿大與妻子團聚,他還跟朋友打趣自己:「我啊,沒出息給老婆做飯,有出息時給孩子做飯。」2007年聖誕節,俞敏洪決定帶全家人到夏威夷度假。他在妻兒飛抵夏威夷之前,早上8點就先行到了夏威夷為妻兒忙碌。到了酒店之後,俞敏洪才發現他早早就到預訂的海景房居然看不到海!一放下行李,俞敏洪就「蹬蹬蹬」地跑下了樓要求酒店經理換房。

這時正式夏威夷度假的黃金時期,房間非常緊張。俞敏洪可憐巴巴的央求經理:「你看,我好不容易才來夏威夷一趟,花了那麼多錢,就是為了讓老婆痛痛快快地玩一次。如果房間不好,她的心情就會不好;她的心情不好,我的心情就會不好。你也是個男人,應該能體會我的這種心情……」一番話說得經理又好笑又感動,他拿起電話就幫這個「可憐」的男人解決了問題。俞夫人來後,這位陌生的酒店經理還對著她一個勁的誇俞敏洪。俞敏洪阻攔不及,站在一旁直搓手。看著丈夫的窘迫樣,俞夫人幸福地笑出了聲。

在2007年12月22日央視《人物新周刊》的現場,俞敏洪直言未來的目標是用10年的時間建一所中國一流的人文精英大學,讓所有優秀的學生都來他的大學讀書,他的豪言壯志贏得了滿堂的喝彩。可是,節目錄制完之後,當朋友們拍著他的肩膀誇他事業有成時,他卻滿心愧疚的說:「我現在希望的是,我老婆年輕時的美麗容顏能重現!她跟著我,受苦了……」

紅顏已逝,無法追回。所以,俞敏洪正竭盡全力,努力讓妻子幸福,哪怕用盡一生的力氣,俞敏洪也將在所不惜,因為,他這一生最愛的人,是她;他一生最鄭重的承諾,是為她好好奮斗!

閱讀全文

與藝術電影觀後感10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少年泰坦出擊大電影幕後 瀏覽:73
我的左手電筒影名字 瀏覽:970
霧山五行電影完整 瀏覽:311
動畫片奧特曼少兒大全電影 瀏覽:687
印度高智商搶劫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907
電腦上的電影怎麼看中文版 瀏覽:572
人證電影中文 瀏覽:965
浦東機場有電影院嗎 瀏覽:781
天津首都電影院vip卡 瀏覽:701
功夫1電影粵語百度雲盤 瀏覽:772
小女孩笑的音樂是什麼電影 瀏覽:709
小小網站看電影的網址 瀏覽:464
成龍古代的電影叫什麼名字叫什麼名字叫什麼名字 瀏覽:470
河北老電影演員 瀏覽:716
周星馳電影搞笑的配樂 瀏覽:288
樂佩長發公主中文版大電影 瀏覽:76
2002電影大全 瀏覽:165
純音樂老電影演繹版 瀏覽:152
愛情海購物中心電影院 瀏覽:326
鄧超主演的抗日電影大全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