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新絲綢之路電影觀後感

新絲綢之路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5-30 20:58:02

『壹』 絲綢之路 紀錄片觀後感500字

25年後,被那部記錄片感動的一群知識青年現已步入中年,曾經並鍵的激情與熱血被日復一日的繁重工作所淡化,《新絲綢之路》的推出又在那一代人的心裡激起一片漣漪,讓我們能夠重溫那份曾經的感動!

夢幻、古老、神奇之路

她是一條世界上最長的有著非凡貢獻的古老商路。

她,橫跨佔世界陸地三分之一的歐亞大陸,萬水千山一線穿。

她,交融古代人類四大文明,把黃河流域文化、恆河流域文化、希臘文化、波斯文化融會貫通。

她,把中國人民奉獻給人類的以絲綢和指南針、火葯、紙張、印刷術為代表的科技成果轉化為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在世界人民間架起友誼彩虹。

她就是古老的絲綢之路。這千年的古道至今還在啟迪著我們,還在深沉的呼喚著我們……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帶領隊伍從當時的都城長安(今西安)出使西域,張騫歷經磨難,最終回到長安,他的這一不謂生死的舉動被後世稱為「鑿空之舉」,這條路上的險惡與困阻可想而知。由於佛教的傳播與玉石貿易的往來,這條後來重要的商路被稱作「玉石之路」、「佛教之路」。

公元1887年,在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的《絕隱巧中國》一書中第一次出現「絲綢之路」(Silk Road)這一名稱,從此,這一名詞就陸續進入了大眾的關注視野中。

古絲綢之路以古城長安(今西安)為起點,取道甘肅、新疆通往中亞細亞。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這條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兩千年來絲綢之路所起到的重要歷史作用是當年張騫所始料不及的,歷史中充滿了偶然和造化安排,但卻沒有人能阻擋歷史的車轍……

歷經2000年風雨雪月洗禮的絲綢之路

許多世紀以來,絲綢之路一直是並仍將是充滿神秘和誘惑的奇異之路。唐玄奘即沿著這條充滿艱辛坎坷的道路,歷盡艱險,跋涉萬里,西去印度求取真經;馬可波羅亦曾遠離故土,跋千山涉萬水,到古老的中國尋找東方的文明……自古不知有多少商客、旅行者、冒險家在悠悠古道上艱苦跋涉過,雖然他們的足跡已看不到,但那「叮叮當當」的駝鈴聲彷彿還回盪在歷史的漠漠風塵中……
星月流轉,黃沙無情。風雨雪月的洗禮,兩千多年前開啟的「絲路」,如今給人類留下了什麼?是大漠里的古城、高原上的遺跡,古道旁的廢墟和為打通、保衛這條通道一代代英雄好漢們的土墳古冢,是一路上盪漾著的能讓現代人清爽的純朴、正直、驃悍的古風,是在村邊田頭經常發現和撿到的破磚碎瓦及銅錢硬幣,是只有從浩瀚的文字里才可以翻到的馬革、羌笛、旌旗、陽關的壯行酒和酒泉的夜光杯。它們結成了一層世世代代神秘莫測的懸念,一道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長廊,一條連接亞歐大陸友誼的長虹……

千年以前,人們靠駱駝這「沙漠之舟」走出來這條重要商路;千年之後,人們攜扮開始乘車來重行絲綢之路,而另一部分人則更熱衷於古老的方式——走,踏著同樣的足跡,呼吸的卻是不一樣的空氣,也許時間與空間的錯位更容易讓我們與古人溝通吧!

『貳』 新絲綢之路第二集觀後感800字怎麼寫

央視繼《舌尖上的中國》後推出《超級工程》另一紀錄片,片中詳細介紹了中國鐵路的發展,從一望無際的平原到連綿不斷的大山,從煙雨朦朧的水鄉到寸草不生的戈壁,大美中國的畫板上鐫辯橘刻了無數條不斷交匯又分團灶余開的鐵道線路。鐵路運輸主要分為貨運與客運兩部分,由於受天氣影響較小,承載力大,成本低,鐵路貨運為公路貨運分擔了不少重塌滾任,已成為我國不可缺少的一種貨運方式。火車造成的污染遠遠低於汽車與飛機,在環境問題突出的今天,相對於公路與空運而言,鐵路運輸占據著獨特的優勢。

『叄』 央視《新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觀後感

假期把這兩部紀錄片看完了。《海上絲綢之路》給1星,《新絲綢之路》給3星。

不過評價是個很主觀的東西,完全個人喜好。

《海上絲綢之路》在我看來具備了國內歷史主旋律紀錄片的全部惡習:概念模糊、視野相對局限、肢知雹過度浪漫化、太多愛國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內容。

《新絲綢之路》則有不少驚喜!音樂很棒,拍得也很好看。

首先用地形圖這一點必須點贊!

南道、中道、北道:

羌中道:

絲綢之路中國段結構:

另外內容也很有料。整個歷史格局、視野都比國內其他紀錄片好非常多。(砸錢也多)回鶻、吐谷渾、中亞粟特人、賽人,與周邊印度聯系,乃至印歐人大遷徙的背景交待了不少。不了解絲綢之路相關背景的同學非常推薦看一下。

不過後來對比了NHK版的(《新絲綢之路》CCTV和NHK集資拍攝,共享素材,然後各自獨立製作),概念模糊的問題還是很多,許多歷史其實都沒說清楚;敘事上也太過浪漫化了。

浪漫化好不好呢? 我感覺這部片子之所以好看,就是它用了大量的浪漫化手法,讓人陷入一個令人嚮往的想像世界 。不過問題就在於,(只是我個人喜好猛差),歷史適合浪漫化嗎?至少我喜歡歷史的目的是為了了解真實的世界,而不是追求內心感受的滿足。 用浪漫化的視角了解歷史,感覺就像用廣告去判斷商品,用韓劇學習愛情,歷帆用雞湯去指導人生一樣,非常不靠譜 。這三樣東西的共同點是都很能迎合人的內心感受。

而且這兩部片子對絲綢之路的這個概念的闡述都多少有些狹隘(《新絲綢之路》處理的相對好一些)。准確的說,應該叫的是(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段,否則大家的理解永遠會停留在《中國新疆、青海、甘肅省歷史文化宣傳片》。。。

絲綢之路其實包含亞非大陸一些列重要聯系通道,背後能聯繫上整個世界史的,認真研究的話,其實背後能有更讓人眼花繚亂的亞非大陸人類文明沖突、溝通的故事。如果真能把視角放的更廣一些,這部片子就能算一部比較成功的作品了,至少能成為經典。

用不同的視野看地理格局,有時結論和心靈觸動是非常不一樣的:

『肆』 絲綢之路紀錄片觀後感

絲綢之路紀錄片觀後感範文【1】

以往我總覺得絲綢之路是專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似乎與這個世界無關,那是一個中國輝煌過去的標志,輝煌但已經是過去式,這條路也早已不存在,如此想是不是有些唯心主義?

每每想起絲綢之路,我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長長的一條綢帶,飄動著綿延至遠方的地平線,商隊的身影在綢帶的幻影中若隱若現……浪漫而恢弘的遐想,而現實並非如此,這條商道上,除了商隊,還有軍隊,除了貿易,還有戰爭,除了財富還有鮮血……

NHK製作的記錄片,我看過好幾部了,最大的特點的就是煽情,尤其擅長應用音樂,這和國內製作的過於嚴肅或冷清的紀錄片是完全不同的。這次的新絲綢之路,選取了比較嶄新的視野,沿著古絲綢之路,去探訪沿途的國家近代發生的變化與現狀,雖然如此,也總會牽扯到歷史因素,為了強調過去與現在,當畫面進入敘述歷史部分的時候,會呈現朦朧的金黃色,很有渲染力。

亮納早絲綢之路紀錄片觀後感範文【2】

完整看過《新絲綢之路》後,留下的印象只有兩個字:震撼,嚮往於考古探索的神秘,頓悟於歷史的快閃記憶體,更震撼於文明的永恆。

絲綢之路開創於東方國人,但近代的開啟卻源自於西方人。“絲綢之路”命名是西方人--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次使用“絲綢之路茄坦”一詞,代替了曾經出現過的“玉石之路”、“佛教之路”等名稱。重新“發現”絲綢之路也是一批西方探險家,在自然環境和客觀條件都非常惡劣的情況下開始了最早的考古發掘和學術研究。

看完第一集《生與死的樓蘭》後,留給我的是一種復雜的情感。看到這么多國家的珍貴文物流失國外,無不為之扼腕唏噓。。。。。。然而,我又想,或許,沒有他們這些西方學者探險家的發掘,絲路文明依然埋藏在漫漫黃沙之下,人類文明的交融將會缺失珍貴的印證。

在貝格曼“死者的殿堂”記錄中,我們感受到四千年東西方文敬雀明的碰撞,讓我們有幸一睹小河公主的芳容。4000多年前的歐羅巴人是如何來到東方,並在羅布泊繁衍生息?又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再次消失或者遷徙,只留下用生牛皮包裹的小河船棺。或許,現在新疆唯一的白種人--塔吉克人就是小河人的後裔,或許這僅僅是一個聯想,是留給後人的一個難解的謎。然而,正是在這個小河船棺中發現的小河人身邊的羊毛編織小簍中,我們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麥粒,這至少見證了4000年前,就有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

不論樓蘭王國的生還是死,不論小河人遷移或消亡,東西方文明的見證在延續,帶給我的是對絲綢之路的重新認識,或許從此,絲綢之路將成為我心中永恆的記憶。

絲綢之路紀錄片觀後感範文【3】

絲綢之路對於我們來說,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它不僅僅是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條甬道,還是歷史長河中絢爛的一筆。那些經歷了滄海桑田如今仍然赫赫有名的要塞,那些經歷風霜雨雪如今仍然傲然佇立的物像,那些與絲綢之路息息相關如今仍然為津津樂道的人們,似乎都在訴說這一切從未走遠。時間的車輪在此留下痕跡,而紀錄片將這些痕跡一一還原,在百轉千回且充滿感染力的背景音樂中,成為了我們心中永恆的記憶。

絲綢之路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過河西走廊出玉門關和敦煌的古陽關西去,進入新疆後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條路線西行。北道經吐魯番、吉木薩爾、伊寧前往裡海沿岸;中道經樓蘭、焉耆、輪台、庫車、溫宿、喀什,越過帕米爾高原,到達地中海東岸地區;南道是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且末、民豐、和田、莎車,翻越世界屋脊,過阿姆河到伊朗,最終抵達伊斯坦布爾城,也就是昔日東羅馬帝國的首府。它們如同散落的珍珠,而絲綢之路將其串成一線,每一顆都光芒四射,每一顆都見證了絲綢之路的歷史。

絲綢之路上的要塞常常是古代詩人的重要題材。這些要塞壯麗的塞外風光,惡劣的生活條件,獨特的民俗民風都在詩句中得以體現。王之渙在《塞外》中吟誦道:“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維《渭城曲》中留下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杜甫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將大雪紛飛的姿態描繪得生動形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羌笛聲,胡旋舞使蒼涼的塞外多了幾分魅力。

『伍』 央視紀錄片絲綢之路觀後感

導語:絲綢之路對於我們來說,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它不僅僅是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條甬道,還是歷史長河中絢爛的一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央視紀錄片《新絲綢之路》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新絲綢之路》拍攝歷時兩年,攝影組深入絲綢之路,在西域沙漠和綠洲間尋找拍攝遺落的東西方經濟文化等文明元素交融的痕跡。同時他們還不得不遍訪瑞典、英國、俄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十幾個國家拍攝研究外國探險家挖掘、切割的現在還陳列在他們各自國家的博物館里的文物。攝制組在資料房堆了半屋子的帶子中,在總共拍攝了1000多盤的素材帶中,篩選、縫合與加工成包括序片在內的【生與死的樓蘭】【吐魯番的記憶】【草原石頭祭】【一個人的龜玆】【和田尋寶】【敦煌生命】【青海之路】【探訪黑水城】【十字路口上的喀什】【永遠的長安】十一集獨立成章的《新絲綢之路》大型紀錄片。是繼去年《故宮》後,央視又一大手筆的紀錄片製作。雖然此次,CCTV與NHK仍是合作,但他們的合作方式是同一命題、分別拍攝、各自製作,最終完成的是CCTV與NHK兩個版本。拋開NHK版本不說,單說CCTV的《新絲綢之路》絕對是最近幾年內我國紀錄片製作中的優秀作品。下面就從《新絲綢之路》內容選取,表現

手法,鏡頭語言,畫面語言,音樂運用等不同角度來賞析評價。

(一)超然客觀的領取

內容上,這次的拍攝不是26年前《絲綢之路》那樣對絲路古道沿線的紀實報道,而是選擇了十處具有不同文化特徵的地點進行發掘記錄和擴展,每集各自成章。從羅布泊深處神秘的小河墓地、保存完好的4000年樓蘭美女干屍、吐魯番關於壁畫的記憶,和田寶石的探尋,全世界僅存的一顆釋迦牟尼真骨舍利、草原道上的石刻鹿文,黃金面具等一大批的珍貴文物,來反應這條橫貫亞洲腹地、葉脈滲透當時世界各地的文明之路的歷史,繼而揭開古東方、古世界文明的一角。本片所呈現的內容受益於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與學術研究,許多觀點來自被廣泛認可的學術的支持。另外,片中還大量介紹了近現代的一批西方探險家,因為想要拍片、想要引出某些題材和內容不得不這樣做,西方探險家們從傳說、歷史和接觸的文化發現了絲綢之路這個取之不盡的聚寶盆,他們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深入到這片古老的亞洲腹地,在自然環境和人為條件都非常惡劣的情況下開始了最早的考古發掘和學術研究,然而不幸的是,這些西方人本身並不單單是學者,幾乎每一個外國探險家在離去時都帶走了數額龐大的文物。那些被挖掘、被切割的文物現在還陳列在他們各自國家的博物館里,和他們的名字一起被世人觀瞻。所以,今天的攝制組便不得不遍訪瑞典、英國、俄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十幾個國家,來完成本已被截取的拍攝了。開始看片時,應該是自己的民族情感在作祟,心中總是一股不舒服的感覺,一種悲憤填於胸口,待看完,靜下來思考就覺得導演領取的觀點比我個人的要高出許多要超然很多。導演韋大軍有這么一段話“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民族情感,但《新絲綢之路》不旁悄會在這個情感上做過多的文章,因為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可以而且理應變得多元化。當我們試圖用另外一種更超然、更客觀掘謹的角度回看那些已經被定義為‘燦爛輝煌’的歷史時,不由得產生出悲涼或是說無奈的情愫。正如我們的絲綢之路,作為歐亞大陸上陸

路交通的主幹道,它在中古和上古時期所確立起來的獨一無二的地位在近古被漸漸顛覆,西方世界的興起和海上交通的成熟讓它湮沒在歷史和傳說之中。”

正是因為開始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感覺“新”字加得很好,想想26年前與日本合作拍攝的時候,我們還沉浸在“文明古國”、“地大物博”的自我欣賞和膨脹階段,拍攝過程不僅開通專線,還動用了軍隊,僅僅過了26年,對於歷史而言那是一瞬,這二十多年來我們同整個國家一起,一直在經歷著封閉與開放間的掙扎。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可以而且理應變得多元化,我們審視自身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應回歸理智,所以這次拍攝有意迴避了“全景展示”、“波瀾壯闊”的習慣,選擇十個場景,加入了不少感情和看待歷史的正確方式。比如敦煌壁畫,雖然一直人為保護但是仍不斷消磨損毀,片子中也提出了對現有文物如何保護,敦煌這樣的文物到底能夠再存在多久,這樣新的思考。所以26年後的絲路重拍,判啟基不僅僅是技術的更新,內容的更新,新科考成果的展示更是當代的我們思想的成熟,是我們更客觀更理性的記錄歷史的一種成長。

(二)紀實寫意型藝術

電視紀實作品,是從生活中選取素材,以“真實世界再現”的紀實手法反映社會生活的非虛構藝術作品。在對生活過程的忠實記錄和生動細節描述中,表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理解,評判和情感,這就構成了我們熟悉的紀實藝術品格。中國電視紀錄片研究會會長陳漢元曾經就電視的紀實藝術有過這么一段表述“紀錄片的使命就是忠實於事物發展的過程,我們不要去干預這個過程,因為過程就是歷史,如果做干預了,使它的走向變了,那麼你可能歪曲了這段,你在捏造變更歷史真象,製造一種歷史真象,紀錄片就是紀錄片。”

可是對於《新絲綢之路》所涉及的題材,攝制組要挖掘的要拍攝的是歷史遺留的文化符號,他們採取的是寫實和寫意結合的藝術手法,跟過去傳統的紀錄片拍攝手法不同,《新絲綢之路》的拍攝方式有很大變化,正如導演韋大軍所講的,稱它是一部“變種紀錄片”。除傳統的紀實手法外,還將運用多種藝術手段。比如專門成立了“再現組”,用真人表演的方式呈現古代戰爭、民族遷徙、20世紀初探險者的所作所為以及神秘的“樓蘭美女”等等。而“航拍組”將藉助直升機、動力傘等工具從空中拍攝,最為宏觀的景象將組成“俯瞰絲綢之路”這特殊的一集。攝制組還計劃用電腦動畫技術復原燦爛的壁畫、恢弘的城堡以及當年的生態環境。其中場景再現特別是電腦特技的運用使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給我印象最深的第二集結尾部分,利用數碼技術還原伯孜克里克壁畫,最初的幾個鏡頭頗有張力,鏡頭引導我們從洞窟群的邊緣穿過,進入狹長的洞窟,,數字復原的壁畫彷佛從土磚砌成的洞壁上滲透出來,緩緩亮起,象2000年前的畫師點亮手中的油燈。華彩紛呈的壁畫,佛像,供養人紛列兩側迎候,千年時光紛至沓來,蔓延過遍布刀痕的洞壁。那些鏡頭讓人震驚,可惜那隻是一種技術的還原,也許曾經的輝煌只屬於那些懂得寂寞的先人,因為他們遠比現代人執著。《新絲綢之路》,只是一個折射著完美畫面的空洞眼神,朝著那幽深的洞窟投去匆忙的一瞥,就抽身而退,空留諸神坐在時間的深處,輕輕得嘆息。這些嘆息應該給現代人一些啟示和思索。《新絲綢之路》在記錄現在,重現過去,在沙漠的深處尋找文化遺跡,希望,和啟迪。片中記錄了最近幾年新發現的考古成果,給人們展示了西域先民的生活和文化,對印歐人種從草原世界打通到綠洲世界的道路給予了解釋的根據,也給西域古代史以更多的線索;片中也記錄了現在絲路沿岸部分生活生產習俗的繼承。在記錄這些文化元素的時候,導演選擇了嚴格的客觀和真實,在此他

們堅持著屬於紀錄片的紀實藝術;而當現代人面對有限的歷史文明痕跡,更多的是科學的推測,甚至是很多的想像和猜測,無論是片中對原始先人生活場景的再現,還是關於古西域若干故事的猜測,遼闊的戈壁將一切生命襯托得格外醒目,在絲綢之路絕大多數地段,這一現象令人感動。這個主題更多地是討論地域和群體的文化,其興趣點大多不在帝王歷史上,所以具有別樣的魅力。他們都不自覺的給那些文明痕跡以某種解釋和詮釋。在表現這一部分《新絲綢之路》的導演們顯然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理解,運用了寫意的手法,把那些符號升華。但同時片中的一些關於主觀記錄元素的處理,也是屬於紀錄片的,比如重現鏡頭的虛化,在面對一些考古中不能確定的話題,他們都盡量不採用肯定的句法,在質疑中引導人們去跟隨著鏡頭尋找答案,也許根本現在還找不到答案,但鏡頭展示了找的過程,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和體驗。

《新絲綢之路》根據思想,情感表現的需要,該紀實的紀實,該寫意的寫意;紀實中蘊含著寫意,寫意中融會著紀實。體現著一種虛實相生,情景交融,形神互濟的綜合美。雖然在理論界,關於純紀實和創作主觀性還有很大的爭議,但個人覺得任何影視作品,都應帶有人性的關懷,展示人類歷史中某一時期的記憶。具體是純粹的記錄還是加以寫意手筆,要視題材而定了。《新絲綢之路》在紀錄片的發展軌跡中如果是個變種,那希望以後關於紀錄片有更多形式的研究,繼續引導紀錄片“多樣性”的發展。

(三)光、影、音的運用

說到《新絲綢之路》的用光,畫面,及音樂,單看片頭就可以征服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可以看出央視在不斷的競爭與成長中,現在製作人有很明顯的精品意識。每一個鏡頭的運用,每一個畫面的構圖和用色 、用光,每一個音樂的音符都是在執著和挑剔中築就的。具體到鏡頭語言,片中不論是航拍的氣勢恢弘,展現西域特有的自然人文風光;或特寫的壁畫寫真,展示壁畫精緻的質地和製作的精美;或者虛化的鏡頭重現原始西域人的生活生產亦或戰爭的殺戮;也或者一個拉鏡頭,記錄沙漠駝隊的步履,展現西域人們生存空間,生態環境;更或電腦特技完成的壁畫岩洞復原,古長安城的復原更是給我們很大的震撼和感動。畫面的處理,讓我很佩服央視的攝影,那麼唯美的構圖和用光,給我們不僅僅是簡單的記錄給我們的更是美的享受和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去年《故宮》一樣,片中很好的運用了光和影的唯美變化,他們不但使畫面飽滿有張力,也為畫面憑添了一些神秘的魅力。在看完片子很久後,合眼回憶,片中唯美景緻的畫面還可以在腦海浮現。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貞以漫漫黃沙為遠景,以一線駱隊為近景,夕陽西下,構成的剪影效果的構圖,細膩的光線,柔美的構圖,與沙漠的遼闊空曠,讓我很清晰的意識到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商路,更不僅僅是埋葬了古老的東方文明。這條路更是生命的沿承文明的融合和繼續。同時讓我難忘懷的是壁畫人物眼神的特寫,那眼神用特寫來記錄,凝神卻表現很大的哀怨,那些眼神屬於鳩摩羅什一樣的僧人,也是創造華夏燦爛文化輝煌歷史的'先人對我們民族我們後人的凝視。可以這么概括,《新絲綢之路》的絕大部分畫面張力十足,飽滿極具感染力。同時攝制時高科技的運用也給了片子畫面更多的更新穎豐富的內容。《新絲綢之路》的拍攝在技術手段上採用了超級高清晰設備,這也是紀錄片有史以來第一次使用這種高端的設備進行拍攝。攝制組還特別為此成立了航拍組,以直升機、動力傘、航模飛行器從空中全方位進行拍攝。其中講述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永遠的長安》,以翔實的史料,大氣的拍攝手法,以及真實逼真的三維動畫,還原了大唐盛世長安。熟悉卻陌生新奇的畫面內容也給片子很多的魅力。

提及片種的音樂,我甚是喜歡,但在看片的過程中,並沒有引起我多大的注意力,因為從始至終片子中的配樂都和畫面混為一體,甚至讓人感覺不到音樂的存在卻時刻引導我們去回憶,思考和感受審美的愉悅。看完片子,靜靜的體驗片中的音樂,同樣給我們悠遠神秘的感受。《新絲綢之路》片頭、片尾主題曲及大篇幅的背景音樂均出自西安音樂人程池之手。程池曾參與過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的音樂創作,並為電視劇《不能沒有你》《大宋提刑官》,電影《綠茶》《媽媽》創作主題音樂,觀眾熟悉的央視《今日說法》《半邊天》片頭音樂也出自程池之手。在張藝謀、張元、韋大軍等名導演眼中,程池是個才華橫溢的青年作曲家。《新絲綢之路》共12集,程池為此創作了《一個人的龜茲》《草原石頭記》《青海之路》等十多段不同調式、風格的音樂。片中我們感受到的正如他所講的“我在寫這些音樂時,想帶給人們更多的溫暖和對歷史的回憶。在絲綢之路上,我的錄音機錄下了風吹樹葉的嘩嘩聲,小河流水的叮咚聲,四周很是空曠,聽著自然界給予人類的最樸素的聲音禮物,心中很是舒暢,人也極其地放鬆。采風中,我還走進許多村落農家,收集了新疆、青海等地的大量民間音樂,有些音樂的旋律真是鮮為人知,它們凝重、質朴、多情,我的創作想像力得到極致的發揮。”我如果單單用“盪氣回腸”“悠揚”等幾個簡單的詞語來形容那些音樂,顯的是很單薄的了。因為那些音樂都來自西域黃沙和綠洲,來自西域人們千百年來的積累和沉澱。因為在任何的影視作品中只有音樂和畫面融合的天衣無縫了,那所用的音樂才是最寶貴的。正如那片中一聲秦腔或者牧民悠然的高歌放在現代的某個小提琴音樂會現場,定義一定會是一種噪音,但在西部的漫漫黃沙,在無邊的草原中,那就是悠揚的讓人身輕神怡的美妙樂音。那些音符中,同樣記錄著文明的符號,記錄著屬於西域這片神秘土地的生命的詠嘆。

26年後絲綢之路的重拍,成功或失敗,都是很難定論的。但不的不提的是,顯然當代導演在拍片時都有受到“經濟社會”的影響,片中不斷出現的片花,廣告味十足,十分影響看片時的心理感受。在此簡單的提及製片中個人認為的這一點不足。片子的成敗,不好定論,因為導演面對的是我們這些看世界的方式逐漸多元化的受眾。而絲綢之路對於我們是歷史的回憶,對這個古老題材的表述必定有無數種方式,在形式上不存在新與舊,只存在合適與否的問題。《新絲綢之路》因該在我國的紀錄片發展史上留下一筆,當然做為受眾更期望有更多更精品的紀錄片出現,亦或20幾年後絲路再重拍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審美的愉悅。

『陸』 看新絲綢之路第九集《喀什之千年的小巷流淌著詩歌》寫一個500字觀後感

在影斗彎鏈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空孫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鬧宏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柒』 新絲綢之路第6集《敦煌之魂消石窟》寫500字觀後感

26年前中日合拍的《絲綢之路》曾經在國內外引起過很大的反響。20多年過去了,2005年兩電視台再次攜手,重走絲綢之路, 中日雙方共派出350人的拍攝隊伍,深入敦煌、樓蘭、黑水城、喀什等10個地點進行聯合拍攝。 「展現了很多我國在絲綢之路上新的探索發現,比如對於絲綢之路上人類遷徙歷史研究的新發現、小河墓地的考古發掘過程的紀錄。另外,比如敦煌壁畫,雖然一直人為保護但是仍不斷消磨損毀,我們在片子中也提出了對現有文物如何保護,敦煌這樣的文物到底能夠再存在多久,這樣新的思考。」韋大軍解釋說,此次拍攝不再是絲路古道沿線的紀實報道,而是選擇十處具有不同文化特徵的地點進行發掘,每集各自成章。同時,我們拍攝到了很多觀眾很難看到的甚至是從未看過的第一手文物資料。比如壁畫,絲綢之路沿途有很多非常精美的壁畫,但目前這些流失的壁畫保存在13個國家的博物館里,這些壁畫是我國電視媒體以往沒有報道過的,我們專門有一個海外組,走訪了10個國家,同時他們還拍攝到了很多西方探險家當時的日記、筆記等珍貴的資料。歷時兩年攝制的紀錄片《新絲綢之路》已於2005年10月完成,將於2006年3月10日在CCTV-1黃金時間播出。 26年前中日合拍的《絲綢之路》曾經在國內外引起過很大的反響。不可否認,26年前的《絲綢之路》確實是一部力作,它的拍攝作為一種國家行為,在規模上代表了當時我們所能達到的紀錄片製作的最高水平。當時參與攝制的日方組NHK電視台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一家被允許進入中國腹地進行紀錄拍攝的西方媒體,而中國政府為保障拍攝的順利進行採取了一系列高規格的措施,例如開通鐵路專線,甚至是出動軍隊。 這次對絲綢之路的重拍,給了我們一個機會――重新體會26年前的成就,也重新審視和反省它的敘述方式和看待歷史的視角。時間過去了26年,這對於我們所面對的幾千年的歷史來說微小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對於我們,對於中國當代的電視媒體,二十多年的經歷是意義非凡的。當然,如今我們已不再可能輕易的將一個紀錄片的拍攝升級為國家行為。紀錄片製作者們也開始摒棄長久以來形成的諸如「好大喜功」、「全景展示」以及追求所謂「波瀾壯闊」「史詩性」的積習,力圖去把握一些復雜的情感,——因為世界和歷史本身就是復雜的,況且這二十多年來我們同整個國家一起,一直在經歷著封閉與開放間的掙扎。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可以而且理應變得多元化。當我們試圖用另外一種更超然、更客觀的角度回看我們那些已經被定義為「燦爛輝煌」的歷史時,不由的產生出悲涼或是說無奈的情愫。正如我們的絲綢之路,作為歐亞大陸上陸路交通的主幹道,它在中古和上古時期所確立起來的獨一無二的地位在近古被漸漸顛覆,西方世界的興起和海上交通的成熟讓它湮沒在歷史和傳說之中。編輯本段歷史是西方人開啟了絲綢之路的近代史,甚至「絲綢之路(SILK ROAD)」這樣一個術語都是西方人命名的。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他寫的《中國》一書中,首次使用「絲綢之路」一詞,代替了曾經出現過的「玉石之路」、「佛教之路」等名稱。重新「發現」它的是一批西方探險家,他們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深入到這片古老的亞洲腹地,在自然環境和人為條件都非常惡劣的情況下開始了最早的考古發掘和學術研究。然而不幸的是,他們本身並不單單是學者,幾乎每一個外國探險家在離去時都帶走了數額龐大的文物。那些被挖掘、被切割的文物現在還陳列在他們各自國家的博物館里,和他們的名字一起被世人觀瞻。今天的人們如果需要對那些文物進行研究或拍攝的話,便不得不遍訪瑞典、英國、俄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十幾個國家。 第一集【生與死的樓蘭】導演:谷大象 在古代樓蘭王國所地處的沙漠腹地,出土了一具具保存完好的古人的干屍,其中令人們驚嘆不已的是被稱之為「小河公主」的「樓蘭美女」。這些古代居民生存在什麼年代?他們從哪裡來?以怎樣的方式生活著?為何突然消失?一系列疑問與假設成為了本集的重要內容。 第二集【吐魯番的記憶】導演:韋大軍 不同的種族和不同的文化曾經在吐魯番和睦相處,宗教藝術曾經在這里留下了驚世傑作,這種文化現象是珍貴的世界遺產。盡管我們可以用影像還原昔日的絢麗,但是對吐魯番來說,巨大的遺憾卻是無法彌補的。 第三集【草原石頭祭】導演:丁 虹 遼闊的草原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生產和生活的依靠。它一方面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草原子民,但另一方卻又不可避免的限制和影響了游牧民族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改進與發展。游牧還是定居?也許是草原民族心頭上一塊永遠無法搬走的石頭。 第四集【一個人的龜茲】導演:韋大軍 在絲綢之路上曾經有許多僧侶為了信仰捨生忘死,鳩摩羅什是佛教文化東傳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在龜茲的時空中,功名與寂寞、宏大與渺小如同高山與石子悄然轉換。 第五集【和田尋寶】導演:丁 虹 一幅帶有玉般微笑的東方美女壁畫,引領攝制組進入沙漠腹地——丹丹烏里克,那裡曾經是古代於闐國的中心。地處素有玉石王國之稱的和田的中心,它是否埋藏著玉石寶藏?在絲綢之路上,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體現在和田。 第六集【敦煌生命】導演:谷大象 莫高窟有一千六百年的歷史,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聖地。其中上萬平米精美的古代壁畫、彩塑,成為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更是今日敦煌的驕傲。然而,那些壁畫卻發生著各種病變,一步步走向死亡。如何能夠讓這些古代壁畫長存於世,關繫到敦煌的文化生命是否能夠延續下去。 第七集【青海之路】導演:韋大軍 當北方絲綢之路在4-5世紀陷於阻塞的時候,東西方的經濟貿易是通過什麼途徑接觸的呢?從青海出土的大量絲綢成為「青海之路」的有力證據,絲綢之路的線路圖也許需要重新繪制。 第八集【探訪黑水城】導演:張超英 由於絲路重鎮黑水城的絕大多數文物文獻流失國外,致使這個城市的信息在非常長的時間里沉寂在博物館幽暗的庫房中。當史金波教授破譯了西夏草體文字後,黑水城彷彿復活。 第九集【十字路口上的喀什】導演:劉勇良 喀什自古以來都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補給城市。地處於中國版圖的最西端,它素有絲綢之路「十字路口」的稱號。在這里至今仍然保留著很多絲綢之路興盛時期的建築和文化。如今的喀什已經成為中國西部邊疆重要的開放口岸。如果說從前的喀什為過往的商人們提供了生命的保障,那麼今天的喀什則承載起了新絲綢之路復興的希望。 第十集【永遠的長安】導演:韋大軍 唐代的中國擁有巨大的財富,京都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由於中國文化的巨大包容性,這個城市在280多年的時間里,以大國的情懷接納並融合了來自異域的多種文化和不同人群。

『捌』 絲綢之路觀後感

導語: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是文明與友誼之路。下面是我收集的絲綢之路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絲綢之路觀後感一

有一條路,永遠無法用長度來衡量,因為它太久太久,只有亘古不變的黃沙陪伴它走過了千年的歲月;有一條路,永遠無法用時間來衡量,因為它太漫長,是穿越了時空的洪流把那景驚鴻一瞥印在人的心裡。千年後,我重新回眸這條美麗而神奇的路,只能驚嘆那高大,大漠,高原,海洋竟沒有阻擋住中國商人的步履。於是,在那一片由神話和信仰編制的土地上留下了綿延歲月的奇跡,給後世留下富於浪漫氣息和神秘色彩的絲綢之路。

今天我學習了《絲綢之路》這篇文章,它講述了我國與其他國家貿易交流的過程,這代表了民族和諧共處,也因此讓我們的科技越來越發達,公元119年,他們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從那以後,他們越過崇山峻嶺,將中國的養蠶、繅絲、制鐵、造紙、鑿井、灌溉等技術帶向中亞、西亞和歐洲,將那裡的葡萄、核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等食品帶到了我國,還有獅子、犀牛、良馬等動物,也傳進了我國。我國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由於吸收了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我感到這條路傳承了無數的駱駝商旅,他們越過崇山峻嶺,正是這條路傳播了東西方的古老文化;正是這條路傳承了亞歐的文化與友誼-----它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啊!亞歐各國的人們能這樣友好相處,因為古代中、外人民的智慧和才智;因為他們知道友好相處;因為大家懂得互幫互利!

絲綢之路觀後感二

今天老師生動形象的講了《絲綢之路》這篇文章,同學們聽得僅僅你津津有味,我為那些西域商人產生了敬佩之情。

課文一開始就向我們介紹了絲綢之路兩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當時那些馱著綵綢的一峰峰駱駝,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個個精神飽滿,栩栩如生。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偉大的路,還是一條艱辛的路。每一座石雕,每一個腳印,都記錄著英勇的中國人為亞歐的友誼和文化付出的艱辛,正向文中寫的:望著這群石雕,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彷彿聽到了飄租敗唯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絲綢之路是橫貫亞歐的'通道,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羅馬。在通過這條慢慢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以產自我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為「絲綢之路」。在這條路上發生的故事不計其數。我印象最深的是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歐內陸交通要道,於西域各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成了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還知道投筆從戎的班超,他為了祖國的利益,再西域竟然住了32年,才使西域和內地連為一體,為中華民族的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還知道去西天取經的玄奘,熱愛建築的鐵木爾……他們都為枯前亞歐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看看這些英雄的行為,想想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絲綢之路觀後感三

最近老師的講了《絲綢之路》這篇文章,我為那些西域商人產生了敬佩之情。

課文一開始就向我們介紹了絲綢之路兩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當時那些馱著綵綢的一峰峰駱駝,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個個精神飽滿,栩栩如生。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偉大的路,還是一條艱辛的路。每一座石雕,每一個腳印,都記錄著英勇的中國人為亞歐的友誼和文化付出的艱辛,正向文中寫的:望著這群石雕,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彷彿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絲綢之路是橫貫亞歐的通道,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羅馬。在通過這條慢慢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以產自我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為「絲綢之路」。在這條路上發生的故事不計其數。我印象最深的是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弊培了亞歐內陸交通要道,於西域各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成了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還知道投筆從戎的班超,他為了祖國的利益,再西域竟然住了32年,才使西域和內地連為一體,為中華民族的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還知道去西天取經的玄奘,熱愛建築的鐵木爾.......他們都為亞歐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我也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作貢獻。

『玖』 紀錄片《絲綢之路》觀後感600字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紀錄片《絲綢之路》觀後感6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紀錄片《絲綢之路》觀後感600字 篇1

有一條路,永遠無法用長度來衡量,因為它太久太久,只有亘古不變的黃沙陪伴它走過了千年的歲月。

有一條路,永遠無法用時間來衡量,因為它太漫長,是穿越了時空的洪流把那驚鴻一瞥印在人的心裡。

千年後,我重新回眸這條美麗而神奇的路,只能驚嘆那高山,大漠,高原,海洋竟沒有阻擋住中國商人的步履。於是,在那一片由神話和信仰編織的土地上留下了綿延歲月的奇跡,給後世留下富於浪漫氣息和神秘色彩的絲綢之路。

閉上雙眼,彷彿看到那駱駝的商隊從長安城出發,經過繁華的集市,走過寬闊的朱雀大街,來到明德門的陰影中,後頭望去,是全盛時期美麗的大唐盛世。

從黃河和長江流域,應印度,中亞,西亞連接北非和歐洲,途徑新疆塔里木盆地,伊朗高原,地中海東岸,最後到達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城或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這條路經過素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中亞魯姆沙漠和中東敘利亞沙漠,一路上,駝鈴悠悠。

千百年前,中國和西域的條條商隊在路上印下一串串腳印,夕陽的光輝閃爍在那載滿絲綢瓷器駱駝的背影上,駝鈴的叮當牽動著黃沙籠罩的天空,也牽動了千百年後世人的心。

曾經,這條路代表,另一種輝煌。漢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歷時15年,行程數萬里,遭遇苦難,備嘗艱辛,終於打通了中遠通往西域的道路。從此,西亞和歐洲的人們愛上了如黃金般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絲綢,中國人為那堅毅果敢和昂揚勇決的精神感動了,中原大地上展現了另一幅美麗的畫卷

紀錄片《絲綢之信帶路》觀後感600字 篇2

隨著絲綢之路順流而下的是伴著漫天黃沙的駝鈴悠悠,是石窟畫壁上佛祖拈花微笑,是明月照耀下的生死樓蘭,是法門寺大雁塔里供奉的舍利,是將士出征前的酒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是那宛若冠上明日,劍上星辰的盛唐。

如黃鍾大呂般厚重而尊貴鉛型的.長安城,用它恢弘的氣勢和大度的胸懷接納來自遙遠西方世界的文明,最後融入到中華大地浩瀚的文化中,就像一把摺扇,把無數色彩匯集到一起牽出一個美麗的畫卷。 不知道古人望著映在玲瓏夜光杯上的隴西高原,河西走廊,重重高山峽谷會不會像今人一樣滿懷著敬畏和驚嘆。不知道那一眼望不到盡頭大漠黃沙掩蓋了多少來來往往行人的腳印,埋藏了多少先人生活的痕跡和寶藏。不知道那片瑰麗土地上的哪一塊石子上記錄了一代數不清的無名畫師工匠日日夜夜在幽暗狹小的窟洞中忙碌的身影。

多少年過去了,曾經這條路上的血雨腥風,曾將這條路上的歡聲笑語,曾經這條路上的刀光劍影,曾經這條路上的鶯歌燕舞都成了如海市蜃樓遙不可及的美好,只有那聲聲駝鈴穿越時空的思念為我們描繪過往的美麗動人。

流光容易把人拋。時光如白駒過隙,頃刻滑激蘆之間,已為陳跡。絲綢之路在經過了他的全盛時代之後,逐漸失去了往昔的笑容,逐漸淡去了視線中的身影,逐漸成為了遙遠的神話。

紀錄片《絲綢之路》觀後感600字 篇3

《絲綢之路傳奇》電視連續劇共30集,是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獻禮劇,以新疆的色彩、新疆的聲音、新疆的感情講述了中國夢的新疆故事。這部劇首次將維吾爾族傳世瑰寶艾德萊斯綢搬上熒屏。艾德萊斯是維吾爾族的傳統手工藝,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有著21世紀最後的絲綢手工製作工藝?絲綢之路上的活化石?稱號,2008年還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扎染技術獨特,質地柔軟,輕盈飄逸,圖案層次分明,組合嚴謹,色彩艷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該劇的主人公艾拉提(巴哈提亞爾?艾則孜飾)在各民族同胞的幫助下,將古老的手工作坊生產艾德萊斯發展成先進的工廠機織艾德萊斯,他本人也從一名貧苦的艾德萊斯紡織傳人,成長為新中國第一代高級紡織專家。他的愛人、女一號梅里古麗(阿孜古麗?熱西提飾)是一個維吾爾族孤兒,從小被從江南來新疆的桑蠶養殖專家衛守仁(王詩槐飾)收養,衛守仁一家與蘇萊曼(吾守爾?賽來飾)一家相知相識,共同生活十多年,結成世代友誼。該劇劇情跨度約40年,從新疆解放初期,國家選送維吾爾族和各民族年輕人去江南紡織學院新疆班學習,再回到新疆中國西北最大的絲綢廠工作,直到改革開放的上世紀90年代後,昆侖絲綢廠成為絲綢之路的一顆明珠。該劇正是通過一個大時代中的民族人物故事,向觀眾呈現了最真摯的民族團結之情。

10月15日晚上觀看了央視《絲綢之路傳奇》後感受頗深。通過觀看這部電視劇展現了新疆各族人民建設美好家園、振興絲綢之路現代文明的故事。能讓更多觀眾一同感受新疆的大好風光,風情美食和民俗文化以及最為閃亮的『艾德萊斯綢』服飾,很值得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多說有利於民族團結的話,多做有利於民族團結的事,讓各民族同志多了解、多接觸,增進彼此間的友誼,促進民族團結,

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在新疆這個大家庭中。

紀錄片《絲綢之路》觀後感600字 篇4

為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宣傳60年來各項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營造喜慶、祥和、隆重、熱烈的社會氛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與國家民委所屬中國民族音像出版社等單位聯合攝制的30集重點獻禮電視劇《絲綢之路傳奇》於2015年10月14日起在中央電視台一套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連日來,我市各單位紛紛組織黨員幹部、群眾各族群眾觀看了該電視劇。

今年27歲的滕翠是甘河子鎮黨委的宣傳幹事,10月15日晚上觀看了央視《絲綢之路傳奇》後感受頗深。滕翠說:"通過觀看,這部電視劇展現了新疆各族人民建設美好家園、振興絲綢之路現代文明的故事。能讓更多觀眾一同感受新疆的大好風光,風情美食和民俗文化以及最為閃亮的『艾德萊斯綢』服飾,很值得看。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多說有利於民族團結的話,多做有利於民族團結的事,讓各民族同志多了解、多接觸,增進彼此間的友誼,促進民族團結,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在新疆這個大家庭中。"在南苑街道軍民路會議室,30多名黨員幹部及群眾通過遠教平台觀看《絲綢之路傳奇》,居民宋英說:"這部電影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做為新疆人的我覺得很驕傲,我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過上了幸福生活,也享受到了很多國家的優惠政策,生活越來越好,今後為我們一定會為新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美麗的家鄉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據了解,電視劇《絲綢之路傳奇》已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入"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並作為首部拍攝播出的重點電視劇,是我區創作的第二部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是新疆題材電視劇創拍的重大突破,對於弘揚新疆精神,加強民族團結,形成"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的強大正能量勢場有著積極向上的現實意義。

紀錄片《絲綢之路》觀後感600字 篇5

今天,我在b站上觀看了「中國通史」第27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吧,想必大家對它也不陌生,你們了解過絲綢之路嗎?

從建立伊始,絲綢之路始終主宰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後來還運其他東西。

前200年,雖然此時漢高祖劉邦已完勝了最大的對手項羽,然而強悍的匈奴人,榕對漢王朝構成巨大的威脅。公元前138年,一支一百多人組成的使團從長安啟程,踏上了西行之旅。然而,他的內心充有著強烈的探險精神,他喜歡開拓未知的領域,不想一生碌碌無為,他就是張騫。而要躲避匈奴的阻撓也不簡單,必須繞過匈奴的地盤。果然不出所料,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從隴西郡出境不久,即被匈奴攔截,為了使張騫屈服,匈奴人採取了威逼利誘的手段,張騫始終不為所動。

現在想想,我們的祖先為了與西方溝通好,不知道費了多少人力;用了多少財物;有多少人為這一次累的精疲力盡。他們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是為了靠這些東西,讓國家一次次突破難關。不是為了一己私利,不是為了金錢和地位。這條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的象徵。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徵。

這就是絲綢之路的來歷。

『拾』 絲綢之路觀後感,500字兒左右

《絲綢之路觀後感》
今天老師生動形象的講了《絲綢之路》這篇文章,同學們聽得僅僅你津津有味,我為那些西域商人產生了敬佩之情.
課文一開始就向我們介紹了絲綢之路兩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當時那些馱著綵綢的一峰峰駱駝,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個個精神飽滿,栩栩如生.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偉大的路,還是一條艱辛的路.每一座石雕,每一個腳印,都記錄著英勇的中國人為亞歐的友誼和文化付出的艱辛,正向文中寫的:望著這群石雕,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彷彿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絲綢之路是橫貫亞歐的通道,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羅馬.在通過這條慢慢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以產自我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為「絲綢之路」.在這條路上發生的故事不計其數.我印象最深的是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歐內陸交通要道,於西域各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成了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還知道投筆從戎的班超,他為了祖國的利益,再西域竟然住了32年,才使西域和內地連為一體,為中華民族的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還知道去西天取經的玄奘,熱愛建築的鐵木爾.他們都為亞歐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看看這些英雄的行為,想想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絲綢之路貿易所給東西方帶來的巨大影響,讓人驚嘆.
「絲綢之路」,一條貫穿東西方貿易的交流之路,從兩千多年前到現在,絲綢之路一直擔任著重要角色.在古代,他讓文明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在現代,像絲綢之路一樣的開放之路也讓世界變得更加繁榮.比如我國的改革開放就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好處.在遙遠的西方,大量的中國商品湧向國外市場,隨處可見:「made in china」.最為明顯的就是美國商品市場,在美國,中國的商品市場份額佔到了相當的比例,而且在不斷的增長.在中國,文化交流,商品貿易也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比如電腦、電影、汽車等各種商品貿易,都為中國人民創造了更好的生活條件.總而言之,無論是古代的絲綢之路,還是現代的改革開放所獲得的成就,都是各國人民溝通、來往、貿易的功勞,可見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開放交流之路都是社會進步必不可少的.

閱讀全文

與新絲綢之路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老少戀電影法國 瀏覽:417
吉他電影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787
有個電影叫什麼鳥兒 瀏覽:183
法國十九禁電影 瀏覽:626
喜羊羊與灰太狼大電影有什麼 瀏覽:695
越南盾電影名字 瀏覽:613
電影演員揚冪的介歷 瀏覽:235
天使電影完整版播放 瀏覽:445
2020年國產新動畫電影 瀏覽:611
躺在在貨車里愛愛的一部電影 瀏覽:498
泰國電影初戀那件事 瀏覽:995
臨沭最近上映的新電影2019 瀏覽:852
藍色電影網站 瀏覽:393
成龍一部有泥塑的前段電影 瀏覽:272
勾魂女郎電影圖片 瀏覽:422
成龍在美國跳舞電影有哪些 瀏覽:628
大猩猩護著小孩的電影名字 瀏覽:565
蒼狼大電影全集在線觀看 瀏覽:278
電影鐵布衫完整版國語 瀏覽:550
國內僵屍電影大全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