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那不勒斯電影完整版

那不勒斯電影完整版

發布時間:2023-05-30 11:13:02

⑴ SNH48《那不勒斯的黎明》MV講了什麼內容

《那不勒斯的黎明》劇情版MV以微電影式的拍攝手法,再現了中世紀歐洲王室的權利斗爭。

劇情中更首度披露了先行版MV留下的懸念:鞠婧禕飾演的公主「起死回生」,原來是其事先掌控的「計外計」。

這首MV講述的故事是發生在歷史背景架空的中世紀某王朝,國王忽然遭遇不測,導致大權旁落,面對覬覦王位敗臘的貴族們,看似外表羸弱任人擺布的公主如何奪回王權復興王朝的故事;在MV中,鞠婧禕飾演看似柔弱實則具有雙重人格的公主,與公爵(李藝彤飾)鬥智斗勇,公主不動聲色,卧薪嘗膽;公爵則是野心勃勃、心思縝密、通過不斷拉攏人心,伺機奪取王位。

黃婷婷、陸婷、莫寒等成員飾演的角色,在對抗公主的戲份中,表現力可圈可點。

MV中也再現了王室假面舞會,畫面唯美,布景震撼,為情節增添了濃濃的中世紀浪漫色彩。

(1)那不勒斯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那不勒斯的黎明

歌曲原唱:SNH48

填 詞:甘世佳

譜 曲:Frankie Cole,Glen Ballard

給我一座穹頂,那波利的黎明

做我出場背景,海風總是微腥

像嗜血的宮廷,維系表面和平

彈起魯特琴,游吟的詩人不會懂我的心

別奢談愛情,一念之差會要了你的命

羊皮紙上的書信,面具下藏著陰影

吉普賽式的宿命,預言友核家看著星星

趁著夜幕下航行,阿薩辛等在邊境

十日談中老套好枯掘劇情,Amica你如影隨形

就在瘋狂炫目假面舞會里,奪回榮耀的權柄

讓王朝復興,Amica我永不獨行

在那刀光劍影斧聲燭影里,回首身邊還有你

多好的事情,身邊還有你

多好的事情,我身不由己

公主美好宿命,我願意和你

把面具拋棄,自由地呼吸

追逐著蜻蜓,也許早已註定

我們只是如今,大時代的背景

翡冷翠的但丁,只用寥寥幾筆

就把靈魂喚醒,拋下魯特琴

游吟的詩人只留下了背影,呼喚著愛情

那個聲音推翻命運天平,谷騰堡正在翻印

書本會戰勝宮廷,伽利略新的魔鏡

看得見更多星星,朝著新大陸航行

汪洋不存在邊境,一切都會煥然一新

Amica你如影隨形,就在瘋狂炫目假面舞會里

放下榮耀的權柄,看萬物復興

Amica我永不獨行,在那浮光掠影電光幻影里

在變身邊還有你,多好的事情

身邊還有你,多好的事情

我期盼蘇醒,還是沒有宮廷

風掠過窗欞,讓書頁飄零

昨晚看太多,馬基雅維里

Amica你如影隨形,就在瘋狂炫目假面舞會里

放下榮耀的權柄,看萬物復興

Amica我永不獨行,在那浮光掠影電光幻影里

在變身邊還有你,多好的事情

身邊還有你,多好的事情

我期盼蘇醒,還是沒有宮廷

風掠過窗欞,讓書頁飄零

昨晚看太多,馬基雅維里

⑵ 盤點義大利黑手黨的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https://pan..com/s/1S3xnpKN21Ry_meOjz2KqJg?pwd=abmm

正如馬提歐·加洛尼的《格莫拉》取得了不菲的國際聲譽一樣,又一部關於那不勒斯暴徒的電影已經准備好了席捲義大利的大銀幕並企圖攪亂全世界。


⑶ 說吧,那不勒斯

《巴黎評論》在2015年做埃萊娜·費蘭特的訪談時,她說過這樣一段話:

費蘭特將這些碎片串接起來,組成了《那不勒斯四部曲》,樂聲繚繞。

因為手邊的這巴黎評論》特輯——女性作家訪談,在迪內森、波伏娃、畢肖普、尤瑟納爾之後,訪談的第五位對象就是從不露面的,幾近神秘的費蘭特,於是我在之後近兩個月的時間里,斷斷續續將厚厚四部發生在那不勒斯的故事讀完,一千六百多頁,跨越六十多年歷史。可以說是相當頑強的記憶,刻骨銘心的人生,不可重來。

我沒有選擇看同名的電影,而是選擇了閱讀,因為費蘭特的文字很倔強,心理描寫多,細節豐富,處處可見的細膩的剖白,和粗粒的城市背景形成對比。

我願意成為敘述的傾聽者。

曾經在歐洲的列車上遇到過一位小夥子,湛藍如海水的眼睛,顎下微微淡黃的細須,靦腆地說他是義大利人。我問他是做什麼的,他笑盈盈答道:"我是做披薩的,現在回老家去。" 我很高興他是做披薩的,隨口問他老家在義大利哪裡。他說了一個地名,我沒聽清,他便在谷歌地圖上指給我看。"那裡夏天很熱,沒有空調,我們天天去海里游泳,大海很涼,天空很高。" 我看了他在地圖上點的義大利語地名 —— Napoli (拿波里)。之後我才知道,那個地名,英語叫 Naples(那不勒斯)。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一個那不勒斯人。他是做披薩的,非常好。

我知道,那不勒斯人通常說他們不是義大利人——因為,那不勒斯,是那麼與眾不同。

不少人會引用歌德贊美那不勒斯的那句名言: 「朝見那不勒斯,夕死可矣!」  (Siehe Neapel und stirb!)我直覺這應該不是歌德說話的腔調,於是特意去查了歌德的《義大利游記》(Italienische Reise)原文中的這段話。原來,歌德文中是援引了義大利詩人的話 "Vedi Napoli e poi muori!"

那不勒斯的自由與放縱,歌德在1786年就見識了。我不知他是否認同其引用的這句話,但確信歌德在那不譽辯碼勒斯海岸邊的酒館里,與人呼喝慶哪碰杯時,滿面紅光,灶唯操著義大利語致辭的,一定是這句話。

而我曾經邂逅的那位那不勒斯小伙,他描述的海邊夏日,正符合我們想像中的那不勒斯:長時間的日照,持久的晴朗陽光。無處不在的教堂構造出魔幻的光影,轉角可見的耶穌或聖瑪麗像為人提供著指引。或者,如果我們讀到加繆描寫海邊景象的句子,那將更令人心潮澎湃:

雖然歌德在那不勒斯享受著醉生夢死的時光,但在他酒醒之後,依然不忘持有上帝視角,來看待眾生。難怪費蘭特在《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扉頁里,上來就搬出歌德《浮士德》中如下幾句,以此來鎮住四部長作:

埃萊娜·費蘭特也是那不勒斯的吟唱者。

但我幾乎可以想像,她會指著旅遊雜志上的照片,抬眼看著你說:「不,親愛的,這就是你們想要看到的吧?可惜不是。」

她用四部厚厚的書,幾十個人物,橫跨半個多世紀的糾纏,把遊客和詩人們拽進她的城區, 那些彌漫著甜蜜、罪惡、愛戀、仇恨、寬容、嫉妒、細膩、粗糙的街道,那些充斥了所有人類情感的角落 。

果要用語言來描述費蘭特筆下的那不勒斯,說說四部曲告訴了我們什麼,你會發現自己表達的匱乏,或者是對表達的抵觸。

你情願那些還是碎片,散落在那不勒斯的街道各處,它們還不是曲子,你尚還可以一塊塊去撿拾,看它們光芒與黯淡的轉化過程。 雖然你也可以用超越情節的方式來講述,但那種可以預見的贅述,或者是咀嚼後的絮叨,顯然不會令聽者愉快。

費蘭特應該是唯一的敘述者,其它人不是,包括讀者。

倘若真要尋找一種表達方式,我更願意借用倫敦攝影師  Bruce Gilden  的一組照片來解讀那不勒斯。

初次看到這些照片,我覺得《那不勒斯四部曲》里幾乎所有的人物都走了出來。是的,沒有比這些更讓人震撼的了,這些照片無與倫比。

在Bruce Gilden 所有的照片中,我唯獨無法選出與莉拉相符的一張。莉拉太復雜,她的復雜糾纏了整部小說,或者說是糾纏了整整半個多世紀的時空。一切都在迅速變化,一切都在急切地輪回。我很難在腦海中勾勒出莉拉的形象, 盡管敘述者埃萊娜始終在執著地刻畫莉拉,但終究是一場持久的,如同抗爭般的探究,沒有終局。

與所有涉及兩個主線人物的小說一樣,我無法不產生將莉拉和埃萊娜視為同一個人的兩面的念頭。在我有限的閱讀經驗中,曾經也堅信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是同一個人的兩個分身(黑塞《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而德米安與辛克萊也是(黑塞《德米安》),甚至可以說哈利波特與伏地魔也是。現在,我也如是看待莉拉和埃萊娜。 莉拉的身體里住著埃萊娜,埃萊娜的身體里住著莉拉。

直至讀了《巴黎評論》,才看到費蘭特精準地道出了所有人的感覺:

我不想勾勒莉拉的形象,也不想尋找類似於她的影像。發生了太多的事,歲月殘酷如刀。我只想回到小說的最初,停留在文字中美好的一幕:

不得不說,費蘭特在整部小說中盡量保持著敘述的語調,很少議論。若能耐心讀到最後一部,即第四部《失蹤的孩子》,你方能讀到一些她想要告訴你的東西。

那不勒斯不僅僅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個宇宙 ,在這個宇宙中,萬事萬物都在輪回。那不勒斯用歷史展現了從輝煌到沉淪,再從沉淪到輝煌,繼而預備了下一次沉淪的過程。映射到人間,可以看到好人會變成惡人,繼而又會變回好人。善成了惡,惡又回到了善。沒有完全的善,也沒有完全的惡。可以看出,費蘭特避免用直白的方式表述這種宇宙觀,最終卻在第四部的一處,通過莉拉對伊瑪講的一段話,揭示出來:

沒有人應該忘記,在那不勒斯灣,睡著維蘇威火山,時刻提醒著人們: 再偉大的人類事業,那些最精美的作品,大火、地震、火山的灰燼還有大海,幾秒時間就會讓它們都化為烏有。

在這樣一種悲觀主義下,我們才能理解莉拉想要 「抹去」 自己所有痕跡的念頭,和最終付諸的行動。莉拉想自我消失,埃萊娜阻止消失,她頑強地記錄了莉娜,阻止記憶消失。

我更願意相信, 費蘭特想要竭力阻止的,是那不勒斯歷史記憶的消失,是人類時空記憶的消失 。雖然在一切都在 「幾秒時間就會化為烏有」(我們確信將來一定是如此),但留下文字是有意義的。 即便最後文字也沒有意義了,但作家用文字做堅定表述的過程,依然意義非凡。

過去和現在的界限可以消失,將來可以化為烏有,但是愛,拒絕消失。

這就是我在這部書里讀到的東西,費蘭特也許說了,也許沒說,但我想這樣讀。

維蘇威火山在公元79年的爆發摧毀了龐貝城之後,又爆發了多次。一切都在摧毀和重來。之後的千百年,無數生命更替,出現並消亡。 「而孩子們死去,雙眼深邃,他們一無所知,成長然後死去。而所有人走各自的路。」(霍夫曼斯塔爾)

而維蘇威火山一直在那兒,那不勒斯城一直在那兒。

費蘭特依然在頑強地講述和記錄著故土,一如她的祖先詩人們一樣,他們是賀拉斯、維吉爾、奧維德。 記憶是與時間的抗爭,所有的書寫者,都在用文字,做著這件事 —— 書寫永恆黑暗之間瞬息的生命之光,留住它。

我想,倘若有一天,費蘭特對漫長的講述感到疲憊了,她興許會微笑著說:「好了,現在,那不勒斯,你自己說吧。」

⑷ 如何評價電影《面紗下的那不勒斯》

夾敘夾議,特別介意被劇透的,建議先看過影片。
豆瓣尺度有限,部分圖片無法顯示。公眾號里有最完整文章排版
市面上的懸疑片數量繁多,基於私人化的心和絕理預期,大家喜歡的類型也各有不同。
有人追求邏輯分析嚴謹,再被結尾反戈一擊;有人陶醉於一切盡在掌握,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再次肯定。

這部義大利的喚毀姿懸疑類電影,話說在前,直至余姿看到結尾,你也不會得到什麼清晰的「地圖」。
觀影的過程會像是:你胸有成竹地在「=」後寫下答案,新的線索又冒出來,你拿起橡皮否定自己、反復否定自己、總也交不了卷。
片子國內外的評分都不高,我想主要問題大概就出在這兒。
不給出」結果「的結果,讓一些習慣在影片結尾驗收自己智商水平的觀眾失望。在有些人眼裡,這是懸疑片的失格,是故弄玄虛。
但我很喜歡這片。

⑸ 《那不勒斯四部曲》

我知道我是萊農,我也羨慕莉拉,但是我知道我永遠不會成為她。

四部都看完了,總體來看,萊農不如莉拉。但是,萊農是我們絕大多數人,莉拉是少數。純塌

萊農一心往上爬,不顧家裡人的安危:嫌棄母親的跛足,鄙視父親的平凡,對於弟弟妹妹們也從來沒有過問,明明沒有那麼喜歡彼得羅,心裡一直有尼諾,卻依然嫁給他。印象最深的是她母親流血時,作為女兒的萊農,留在家裡陪著剛出生的孩子,卻讓一個懷著大肚子的莉拉去了,還守了一晚上,萊農你怎麼好意思?!!!在你忙著寫作忙著寫文章出席各種發布會的時候,你輕輕鬆鬆就把三個孩子都交給莉拉,心安理得,之前莉拉喊你照顧小里諾,你雖然答應了,心裡卻是百般不樂意。萊農很缺乏自信,而她對自己要求又很高,這就很容易出現對自己又滿意又嫌棄的矛盾心理(我為什麼這么了解,因為我覺得我也這樣)另外,有人說萊農是一路靠男朋友走上來的,其實我並不想批判這一點,就像電影《亂世佳人》的女主角斯嘉麗一樣,依靠男人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也不失為一種手段。

莉拉太機靈了,不,機靈都沒辦法形容她的靈氣與智慧,之前我以為是遺傳,好像沒那麼簡單,可能莉拉就是被上帝豎悔選中的孩子,天資聰穎。即使只有小學五年級的水平,卻依然能夠輕輕鬆鬆追趕上想追趕的任何人。

從這本書也能看出來,小時候大家都是可愛的,即使有點小毛病,那也不值一提,但是長大會把這些都放大,包括那些罪惡與善良。

哥哥里諾,小時候也沒怎麼樣,長大了卻越來越惡心,一心要讓莉拉幫他,一旦妹妹不幫他了 他的天就塌了,最後因為吸毒慘死。

恩佐,是莉拉小時候就很信任的了,無名的信任,而長大後,恩佐確實很可靠的人,讓莉拉依靠了很長時間。

布魯諾,算是小富二代的人,後面繼承了自家工廠,變得越發的猥瑣與壓榨,最後被用子彈射穿腦殼。

尼諾,我的天啊,好長篇幅都有他,太惡心了,他絕對是社會上很大一部分人的代表——隨風倒。我絕對變不成這樣,不是自誇而是我明白自己不是個會審時度勢的人,也說不出冠冕堂皇左右逢源的話,有時候我覺得這些本領還是挺重要的。另外,他在異性交往方面做纖圓也真的是令人作嘔,有三個女人為他生孩子,數不清的女人為他辦事,而且同時和幾個女人保持肉體關系,呸!

對於莉拉兒子里諾,太可惜了,一點都沒有繼承莉拉的特質。

⑹ 格莫拉 電影資源百度雲

《格莫拉》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au1tqo9B2je5vlMDPQoSA

提取碼: wjyn

《格莫拉》是由馬提歐·加洛尼執導,托尼·瑟維洛等人主演的黑幫劇情片。影片於2008年5月16日在義大利上映。影片根據羅伯特·薩維亞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那不勒斯克莫拉組織販賣毒品、幫派斗爭的犯罪故事。


⑺ 跪求面紗下的那不勒斯2017年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喬凡娜·梅索茲毆諾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dStozvsbaX1MKIPKgzDBsQ

提取碼: fcwa
《面紗下的那不勒斯 Napoli velata(2017)》網路網盤資源在線播放
導演: 弗森·歐茲派特
編劇: 弗森·歐茲派特、吉亞尼·洛莫里、瓦利亞·桑泰拉
主演: 喬凡娜·梅索茲毆諾、亞歷桑德羅·博爾吉、安娜·博納奧圖、佩佩·巴拉、Biagio Forestieri、路易莎·拉涅瑞、瑪麗婭·皮婭·卡爾佐尼、卡邁因·雷卡諾、莉娜·薩斯特利、伊沙貝拉·法雷利、洛雷達納·卡納塔、Angela Pagano、Maria Luisa Santella、Antonio Braucci、Rosaria D'Urso、羅薩麗婭·德奇科、瓦萊里奧·福利亞·曼薩約
類型: 劇情、驚悚
製片國歷祥稿家/地區: 義大利
語言: 義大利語
上映日期: 2017-12-28(義大利)
片長: 113分鍾
又名: 情遇那不勒斯(台)、Naples in Veils、情迷拿坡里(港)
那不勒斯,是充滿著魔術與迷信、瘋狂與理性的城市。驗屍官阿迪安娜,邂逅英俊小生安德烈,乾柴烈火,多年的禁忌,義大利人骨子裡的風騷勁,一瀉千里……兩天後,出現宴舉在解剖台上的卻是熟悉而肢孝又陌生的身形……

⑻ 一個關於那不勒斯的電影

《戀愛的那不勒斯義大利面》
《那不勒斯的黃金》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之戀》
《那不勒斯是個戰場》
《古代的那不勒斯城》
關於那不勒斯的電影太多了,名字有那不勒斯的也很多,你描述的太過於簡單,所以你看看,是哪個?還有很多。

⑼ 圍繞「那不勒斯四部曲」漫步

【前言】

這是一篇支離破碎的讀後感,完全不想承擔薦書的責任。它更像是把「那不勒斯四部曲」放在某個廣場的中心,以它為原點的漫步。我有時圍著它,有時會走遠一點,買個冰淇淋,再回來坐一會兒,再出發。。。。。。距離我上一篇寫作已有整整一年,期間偶發的思考與無序的准備不值一提,好歹產出一篇聊以慰藉。

【濟慈說詩歌並不在詩人身上】

我們先來到廣場中心,俯身看下這四部曲。

「那不勒斯四部曲」(The Neapolitan Quartet) 的作者是義大利作家 埃萊娜·費蘭特 ( Elena Ferrante)。費蘭瞎攔特只是筆名,多年來她從未拋頭露面,媒體采訪或讀者聯絡均經由出版社,且只作書信往來。坊間不停猜測她的真實身份、性別,甚至一度懷疑這個筆名是一群人的代稱。四部曲之後我又讀了她的《碎片》—— 一本收集了費蘭特與編輯、媒體、導演等的書信合集,這才略略滿足了我對她寫作生涯的好奇,得以管中窺豹。可以想像她的這種神秘做派也難免被大眾揣測成故作姿態或是一種營銷策略。媒體始終不解,反復多次探尋、引導、誘惑,可費蘭特在隱匿真實身份這件事上長久以來秉持一貫的態度,「 我相信書寫出來之後,就不需要作者了,它會走上自己的道路」, 「寫出來、擺脫它、不受它的干擾,不做它的囚徒。 」因此她拒絕任何形式的宣傳,她的作品也沒有作者照片,刻意地與作品保持距離。在她的觀念里,「那些寫出經典作品的作家,衡神頌唯一能代表他們的是他們的文字,他們的個人生活無關緊要。甚至是托爾斯泰咐鄭,他和他筆下的人物安娜·卡列尼娜放在一起,也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影子。」

名聲大噪,本尊成謎,像一個都市傳說。我想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好(也可能惡俗)的小說開頭嗎?

【當文字被消解於光影聲畫】

第一次漫步,向東。

「那不勒斯四部曲」依序於2011-2014出版,盡管在此之前,費蘭特的其他作品也曾被搬上熒幕,但這次的「熱度」是現象級的。幾個有趣的標志:全球原著黨驚人一致地對電視劇交口稱贊,場面感人;四部曲一躍成為暢銷書,也在國內一些圈層里被作為時髦話題來討論與女性主義相關的種種;那不勒斯城裡「費蘭特披薩店」都開起來了。對此,無疑HBO的良心製作功不可沒,但我不確定這些對於費蘭特來講算不算純粹的好消息。

四部曲目前只播了前兩部《我的天才女友》和《新名字的故事》,2020年因疫情停擺,眼下第三部正在拍攝中。前兩部播出時我都是先看書再追劇,為的就是進行比對,試圖探尋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文字的邊界和影視的局限。暫時只能想到這幾個探討的維度:受眾對象、主題內容提煉和想像空間。

先說第一點:「受眾」是一個重要的標尺,是動力,也是束縛。很多事情要圍繞著它做,從前期到後期,尤其在影視這頭。「娛樂化」風頭正勁,如果說之前還有擠眉弄眼的扭捏之態,現在開始大大方方地登堂入室了。有意思的是國內文化界意見領袖們在近兩年訪談中也紛紛為「娛樂化」正名,表情平和,態度懇切。那麼費蘭特在寫作時的目標受眾又是誰?她在《碎片》里給出了答案,「出版一本書意味著以最合適的形式,向別人展示作者內心的東西。 如果考慮讀者需要什麼,那完全是南轅北轍 。」 所以在做文學作品影視化時,這裡面一定是有差距的,或為鴻溝、或為縫隙,需要雙方去探討、填平。當然「娛樂化」也有高級之作,對原作不曲解、不辱沒、在某種程度上反添異彩。HBO為四部曲的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製作了一個片頭,這是一個製造第一印象的關鍵時刻,它傳遞了一些信息:「我們知道你們很熱愛這部小說,甚至會有些挑剔,你們中有人很了解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那不勒斯,你們會去思考和鑒別。來吧,我們會滿足你們的需求。」 第二部出來,製作方換了一個新片頭:「放心吧,我們會延續第一部的品質,但也非一成不變,兩個女主在成長,五六十年代的那不勒斯也有了變化,我們需要調整一下風格。」 自然這樣的片頭讓觀眾對接下來的內容滿懷信心、充滿期待。 創作者與接收者是一體的,他們心意相通、相互理解、一起匯聚、一起排他,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然後他們彼此之間會更緊密 。

第二點「主題內容提煉」當然也與受眾有關。作者在謀劃小說布局時心裡是有一條主題線的,其他皆為背景,為其服務。而這個最核心的東西有可能為了娛樂的目的或是製作上、內容審查上的種種原因被削弱,甚至被消解。與此同時,其他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會被刻意強調,占據視線。對於這種本末倒置,有時心痛的只有原著作者。大眾在娛樂,大眾不知情,大眾很高興。另一種情況和讀者的個體體驗有關,即便某些情節引起個體讀者的特別共鳴,也未必會被選進影視改編里,總有遺憾。比如我很喜歡莉拉突然坐在母親腿上的那個細節描述,但顯然這對於即將發生在伊斯基亞島上的事件而言是無足輕重的。讀者是盲人摸象、不見天地,各取所需;而影視劇時間有限,導演需要縱觀全局,大刀闊斧地作出取捨。

第三點「想像空間」是我最有興趣聊的,因為它直指文字和影視這兩種形式本質上的不同。我做不了專業的分析比較,只想來嘗試聊聊兩個詞: 控制 和 體驗 。

節奏感是創作者們都很在意的事情,這個詞也與作為受眾的我們是否感到控制力有關。影視作品在創作期已經對我們的反射弧做了預判並進行操控,觀影時,當我們真正與創作者同頻共振時會產生恰到好處的強烈體驗,反之,會覺得無趣或受辱。但無論哪種情況,我們都是失控的,被設計好的節奏帶著走,盡管失控本身也可以是一種酣暢淋漓的體驗 ——如同坐過山車俯沖前的心懸一線,或是慢鏡下的彎道漂移。好的文字當然也有自己的節奏,但相較觀眾,讀者可以有更多的控制力,因為大部分情況下閱讀沒有時間限制,不需要在規定時間內高度集中注意力。我最好的閱讀體驗往往伴隨著很多次的中止,有琢磨、感慨、聯想,甚至是傻乎乎的會心一笑,想與作者擊掌。小說類的讀物自然會被情節牽引,但這種一氣呵成式的閱讀也會產生很多頓點,因人而異。費蘭特在四部曲中有一個明顯的寫作風格:往往最驚心動魄之處,只寥寥幾筆。這有點像她筆下的女主莉拉慣用的說話風格:直戳本質、不給情面,把你猛地推入一個無限延伸的黑洞,讀者要費很大勁才能爬出來。 這是一種意圖叵測但是充滿力量的留白 。我有時會被震動,甚至在腹部和心臟有隱隱的感覺。

文學中的留白不僅體現在節奏上,還有字里行間的言外之意,人物的欲言又止、弦外之音,以及大量隱喻的運用,這些都給影視化帶來了挑戰。翻譯是一種二次創作,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但語言不僅僅是語言,它背後是一個(或多個)國家和地區積淀了成百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四部曲的中文譯者陳英教授也提到哪怕是那不勒斯方言和標准義大利語在中文翻譯上也要做區分調整。 影視化也是一種「翻譯」 ,是從文字到光影聲畫的質的改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難度更高的翻譯。它背後是電影百年歷史中對影像和聲音技術的一次次探索和變革。而好的影視創作組,也會努力向「信、達、雅」靠近。HBO的這次創作就是一次相當成功的翻譯。

影視化最大的「翻譯」功能是從抽象到具象。它需要極具品味的想像力、精妙恰當的籌劃和一絲不苟的執行。選角是對「有品位的想像力」的一個代表性測試,這也是我看完原著後再看劇的樂趣之一,看角色一一亮相,來印證我的想像:我注意到飾演莉拉的演員有著原始的前額和高聳的山根,一股子野性不馴撲面而來,飾演萊農的演員在紀錄片采訪里體現出和角色驚人相似的個性,然後是農齊亞的狀態,米凱拉的眼神,尼諾的骨架,還有恩佐的發色。。。。。。自此這些紙上的人物都有了脈搏呼吸,她們的舞步、衣角、環抱書本、點心或是孩子的胳膊都有了新的意義。時間有了刻度、空間有了轉角,暴力留下了證據,貧窮露出了顏色,鞋店裡爭吵不斷,新年煙火散去,隧道外依然是傾盆大雨。

HBO這次的誠意出品在選角、置景、拍攝、表演指導、電影原聲音樂、服化道等一切方面的品味與執行給觀眾提供了一種細致入微、引人入勝的觀賞體驗,但與此同時, 其他可能的、更有活力的、天才般的想像被默默地扼殺了。如同網戀多年終於奔現,發現姑娘比你想像得更美,但這是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姑娘, 她滿足但也同時終結了你的幻想 。所謂「還原」或「忠實於」原著這種說法本就是個略帶偏狹的觀點,影視給你呈現的那個世界斑斕迷人,從此你被圈宥於此。

文字和影視這兩種形式,很難說誰的邊界更大,誰比誰更有前途。對於作家來講,當你的文學作品出版時,她即從你腦子里、身體里剝離出去,開始自己成長,如同年滿18搬出去住的孩子。她當然還是你的孩子,一個獨立的孩子,無論她走到弗洛倫薩、紐約還是北京。當你把作品的影視改編權賣出去時,如同親手結束了親子關系,把孩子交給了養父母,交接時你會啰里八嗦地交代很多,養父母尷尬而不失禮貌地微笑,你們可能通訊一陣子,然後孩子被改了名字,被帶去整容,之後或流落街頭或養尊處優。忽然某一天你被路人告知那孩子現在在念劍橋,恭喜啊!你也許會涕淚橫流,感嘆基因之偉大;你也可能淡淡地回一句蠻好,然後轉身離開。費蘭特屬於後者。

她不喜歡自己的作品只被導演和編劇當作純粹的靈感來源。在《碎片》里,她向之前翻拍她另一部作品《煩人的愛》的導演坦言她覺得電影拍得很棒,但她之前並沒有意識到 文字終將被消解於光影聲畫 ,「文字在屏幕上會變得無關緊要,幾乎看不見,但每樣東西的生命力會迸發出來。」

兩個獨立的生命,都想不朽。

【離開的、留下的】

第二次漫步,向西,去吃冰淇淋。

因為暫時追不到劇,我決定趁假期先把後兩部讀完。「那不勒斯四部曲」被書商貼的最典型的標簽是「一部講述跨越六十年友誼戰爭的女性史詩。」 我也看了一些書評,有些很艱深,重點寫到了小說結構套路的發展,然後將它與其他名著做了自以為是的平行對比;有些緊密平實,談到了對費蘭特影響至深的作家莫蘭黛;有些鋪陳了費蘭特不同時期作品之間的聯系;還有一些浮於淺表,不厭其煩地列舉了這些那些情節,然後說好喜歡、很感人。

先打個岔。兩位女主人公之一,四部曲中作為敘述者的女主也叫埃萊娜(Elena), 這和費蘭特的first name是一樣的。人們自然又會去猜測作品裡到底有多少作者自傳的成分。我相信在其他公眾號文章或短視頻里對人物性格和主要情節都已經有很具體的介紹,不贅述了。莉拉無疑很抓眼球,無論是角色性格還是演員本人,我只想說在幕後紀錄片里我的一個感受:整個攝制組在片場對於飾演萊農(Elena的小名)的演員時時的關注、保護與支持。是不是因為跟莉拉不同,萊農這個角色不是外放型,很多思想感受是通過內心獨白(畫外音)或細微的肢體動作來呈現,需要用一種沉靜、內斂甚至是壓抑的表演手法,所以一直在幫助演員營造和維持這種情緒?或者作為全篇故事的敘述者,觀眾更容易對萊農有代入感?或者這個角色真的承擔了作者的情感投射?答案無從知曉,但導演和攝制組對萊農飾演者的格外保護和關注對我來說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劇火了,莉拉的飾演者已經決意要做演員了。萊農的飾演者說我還不知道,不想這么早決定,也許我還會繼續讀書。多成功的選角啊,彷彿她️倆就是本色出演, 一個會留下,而另一個會離開 。

打岔結束。四部曲最打動我的是什麼呢?我想首先是費蘭特的寫作態度:她一直以來所追求的 「文學真實」—— 清晰、誠實、接近事實。而它的對立面是慵懶、害怕、圖方便、息事寧人、自圓其說、以及大家都容易相信和接受的東西。 她有很多已經完成卻決定不出版的作品,只因它們徒有文采,缺乏真相。

但真誠是一種折磨,需要作家付出高昂的代價。它並非一張暴露出痘痘和細紋的素顏照,也不是袒胸露乳式的身體寫作,更像是自己給自己操刀手術,主動把陳年傷口撕裂,甚至於割皮剔骨,無麻醉,也不許哭泣、把病變的部分取出後反復仔細地研究,然後寫出一篇深度分析報告。費蘭特的手術刀很鋒利,它劃過女性最卑微的渴望、最隱秘的詛咒、經過矯飾的虛榮、情愛里玉石俱焚的力量、階層跨越中和家庭、男性、城市、社會政治的共生與對抗。這不僅需要作者有表達的智慧與技巧,更重要的是對寫作這件事情的定義與品味、堅持與自律。

費蘭特坦言她筆下很多女性人物的故事來自於她和她過往生活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這些靈感碎片在記憶里交匯雜糅在一起、形成新的印象,所以這裡面沒有所謂「自傳」,卻處處流淌著作家的個人體驗。「 文學的虛構可以讓人去說真話 」——這讓我想起聽過的另一句,原文不記得了,大意是「沒有什麼比小說更需要邏輯的了。」  真是妙得很:世界之闊,荒誕不經、光怪陸離,而文學創作是萬象「集成」,抽絲剝繭後發現原來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人還是一樣的人。我們喜歡在黑暗的劇場里體面地哭笑,而很多人生感悟的開頭都是「我有一個朋友。。。。。。」對於生活在上世紀義大利那不勒斯的這兩個女人,我不認識她們,我也可以是她們。

喜歡費蘭特的第二個原因是她偏愛的一些寫作主題:母與女、被遺棄的女人、城市、個人與政治的關系,而這次書寫的女性友誼更是被津津樂道的話題。她從不把自己定義為女權或女性主義作家,不迴避、不高抬、不湊趣,對於一些自己不甚了解卻充滿營銷噱頭的標簽保持敬意和距離。少年時代她曾立志模仿卓越的男性作家,因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構建性的東西,而後來接觸女性文學讓她逐漸長成一個成熟的女性。她對於性別差異和男權社會下女性處境的體悟極其敏銳,這點在她的作品裡處處可見,但她的「反抗」卻是豁達、深省和有力量的:「作為女性,我們要建立一個強大、豐富和廣闊的文學世界, 必須深入挖掘我們的不同,尤其是不能放棄自由, 不能受到任何意識形態的束縛,要擺脫所有主流、正確的路線和思想指導。不用遵照任何准則,甚至不用遵從同一個陣線的女性。寫作需要極大的野心,也需要一種有計劃的反抗。」

世界各地的女性讀者寫信給費蘭特,驚嘆她對於她們的感同身受,驚嘆她將種種難以名狀的體驗、情緒都誠實有力地訴諸筆端。我也著迷於費蘭特的一些寫作主題,有時會有一些零散的、既沒有源頭也沒有結論的想法,某一瞬間這些想法會有顏色,但很快它們都歸於海上稍縱即逝的白色泡沫,一旦有興致要認真探究,就必會窘迫於自己貧瘠的積累,腦子里的經緯線像拉不開的韌帶。

比如寫女性友誼,「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前,很少典範。它不像男性友誼有著一些約定俗成的規范,沒有被認真剖析過、沒有被賦予如此多的復雜性。刷劇時我看到很多彈幕很自然地選邊站,有人喜歡勤奮、節制、積極參與世界、努力實現階層變化的萊農;有人喜歡莉拉決絕的「自我消除」,她更底層、更發自肺腑。女性友誼不是只有簡單的兩個人物肖像,也不會像腦殘劇里描述的只關於資源的共享或搶奪。牢固的關系總是基於動態的平衡,兩者互相給予能量,也會在對方身上捕食。陰晴不定、聚合有時。有人固守、有人離場。不要試圖去找自己更像莉拉還是萊農,她們只是文學上的「集成」,重要的是費蘭特讓我們在此時或彼時、這里或那裡看到自己。她在《碎片》里分享了一句義大利諺語 ,「 上帝替我看著朋友,我自己看著敵人 」。

作為讀者,我坐在暗處、看自己。

好了,冰淇淋吃完了,踱步回到廣場中心。

總之看完四部曲,我有我自己的收獲,能力有限、此篇無法窮盡我的想法。最後回到開頭那點,作品出版後就開始了它自己獨立的生命,讀者各取養分,並沒有什麼所謂的「正確的閱讀」,所以,一直想對過去的語文作業說一句—— 去他的「歸納中心思想」、去他的「分段寫段意」!

如果你也對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有興趣,就祝你閱讀愉快!一起追劇啊!

擱筆、夜安。

⑽ 那不勒斯:藍色仙女的傳說

引子

 

讀《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前,我對那不勒斯這個地方聞所未聞,但讀完之後,我知道再也無法將它從記憶中抹去。

從形式上看,它以回憶錄的形式記錄了兩個女人(埃萊娜和莉拉)之間長達半個世紀的情感史,彷彿一場盛大的戲劇。

這場戲包羅萬象,錯綜復雜。這里有愛情,有友情,有親情,它們閃耀著愛和自由的光芒,亦充滿嫉妒、背叛和謊言。在這個修羅場里,沒有人是完美的,單純的,人人都背負著不堪的過往。

這場戲曠日持久,曲折反復。從童稚之期到垂垂暮年,從那不勒斯到佛羅倫薩,米蘭,巴黎和都靈,它的投影無處不在。

這場戲循環往復,永不散場。從埃萊娜和莉拉手裡的布娃娃,到下一代孩子的姓名,這註定是一場無法結束的輪回,彷彿世間所有的愛恨情仇,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區地,一一被映射出來。

而聚光燈的核心,全部投向了主角埃萊娜和莉拉。而這場酣暢淋漓的相愛相殺,從她們上小學就開始了。

01 一個叫那不勒斯的地方

「城市的內心有一種無處發泄的怒火,她的內部喧騰著,起伏不定,表面有毒瘡涌冒出來,內部則布滿了毒葯。她對所有人都充滿仇恨:孩子、成人、老人、其他城市的人、北約的美國人、任何一個國家的遊客,還有那不勒斯人。他們怎麼能忍受這個混亂、充滿風險的地方?」

一九四五十年代的那不勒斯,是主角我(埃萊娜)和莉拉長大的地方。這個地方黝黑復雜,腐朽而黑暗。在這里,臟水、垃圾和病菌都流入海里,腐蝕著地下的世界。人們因為得不到眷顧,因為腐敗、欺壓而死去,但每一次選舉時,他們還是充滿熱情,支持那些讓他們的生活變得難以忍受的政客。

在埃萊娜眼裡,那不勒斯的所有城區沒有什麼差別,這里到處充斥著罪惡。每一次她回到那不勒斯,都會覺得這個城市像一潭爛泥,它無法承受季節的變化——寒冷和炎熱,亦無法應對暴雨。似乎對這個城市而言,每一次雨季的來臨都是一次徹底的破潰。

「 進入雨季之後,這個城市又一次崩潰了,有一棟樓從中間倒塌了,就好像一個人靠在一把被蟲蛀過的沙發扶手上,扶手塌了,造成了很多死傷。隨之而來的是叫喊、斗毆、報紙上的唇槍舌劍。 」

張曉風說「天氣太好的時候我總是不襪岩安」,而埃萊娜和莉拉,作為在那不勒斯這個地方長大的孩子,當陽光照在石頭、樓房、田野、外面和家人身上的時候,她們並沒有安全感,有的只是對黑暗的恐懼和種種近乎讓人崩潰的感情。

在這種成長環境下,她們甚至自然而然地培虧習得了一項習慣: 在別人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艱難之前,我們不得不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難 。

但就是這個地方,見證了埃萊娜和莉拉漫長的友誼。埃萊娜所有的文學成就,註定都離不開這個地方,那不勒斯,已然成為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02 貧民窟的天才女友

「埃萊娜變得比以前壞了嗎?」

  「不,她沒有。」

「為什麼?」

莉拉把毛線帽戴到兒子頭上,說: 「我們從小有一個約定:我是那個壞女孩。」

 

埃萊娜和莉拉從小就形影不離,有一次她們因為爭吵,把相互之間的布娃娃( 兩只布娃娃一隻叫蒂娜,一隻叫諾 )丟進了一個暗室,她們認為那是堂·阿奇勒的地下室。而那個時候,堂·阿奇勒在她們心中則是令人恐懼的怪獸,埃萊娜對他有著十分糟糕的描述。

「很多年裡,我都想像著那些鋸子、夾子、榔頭、錘子,還有成千上萬的釘子,都像蜂群一樣,跟在堂 • 阿奇勒身後;很多年裡,我都想像各種各樣的材料——香腸、乳酪、熏肉、豬油和火腿,像蜂群一樣,從他粗糙的身體里往外冒著」

這個時候兩人雖然都很害怕,但卻互相較勁不服輸,雖然說是一起,但基本是莉拉帶著埃萊娜(我)勇敢去找堂•阿奇勒索回她們的娃娃。

而作為整個系列開始的這個故事,幾乎奠定和折射了埃萊娜和莉拉之間的強弱和架勢。故事的結果是堂•阿奇勒給了她們一些錢讓她們去買布娃娃, 她們買了一本《小婦人》,並共同立下了一個偉大的志向:以後要成為一名作家 。

作為埃萊娜的「天才女友」,莉拉似乎總是如此勇敢、果決、強勢甚至強悍,她的生活是動盪的,而埃萊娜的生活是凝固的。在埃萊娜眼裡,莉拉的魄力不容忽視,她的身上散發著一種野性甚至邪惡的氣息,這種氣息既誘人又危險,乃至於當遭受流氓青年騷擾的時候,這個小女孩會毫不猶豫地把刀抵在對方脖子上予以還擊。

反觀埃萊娜,她莉拉雖然是最要好的夥伴和朋友,但似乎莉拉總是整體凌駕於她之上,似乎她的生活是附庸和圍繞著莉拉展開告中御的。埃萊娜努力學習,但她的努力目標是為了比肩同伴:

「 我感覺自己犧牲了清早暖哄哄的被窩和睡眠,不是為了在那所闊人學校的老師面前表現自己,而是為了在鞋匠的女兒(莉拉)面前不丟臉。 」

在埃萊娜眼裡彷彿整個城區的目光都被莉拉所吸引和獨享,這種附庸和圍繞甚至持續到埃萊娜最初成名,持續到她以為自己已經徹底「擺脫莉拉」,然而似乎每一次都有一些特定的事件闖入,讓她看到她與莉拉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聯帶。

「有時候從學校回來,我遠遠地繞開,不想經過他們家的鋪子。假如我遠遠看見她,我也會因為焦慮改變路線;但後來我實在抵擋不了,向她走去,就像命中註定一樣。」

 

一同長大的她們,比學習,比讀書,比愛情,甚至比身體發育:

「我覺得自己像做披薩面團一樣發了起來。我的胸部、大腿和臀部變得愈來愈豐滿」

「我看到她在陽光下眯著眼睛,襯衣鼓鼓的,胸口在起伏,風灌進了她的衣服。」

似乎莉拉總是先走一步,她的家庭使她放棄了學業,她毅然決然地在十六歲的時候選擇結婚,這是同為少女的埃萊娜根本無法想像的,這一點在莉拉婚禮的那幾天體現得尤為明顯:

「我從來都沒看到過她全裸的樣子,這讓我有些難為情。現在看來,當時我的尷尬是因為自己被她完美的身體所吸引,我見證了她十六歲時的美麗, 因為在幾小時之後,斯特凡諾(莉拉的丈夫,堂·阿奇勒的兒子)就會撫摸她、進入她、改變她,可能會讓她懷孕 。」

她想像婚禮當天的晚上,斯特凡諾會把莉拉徹底玷污,他會很粗暴乾脆地進入莉拉,「 就像酒瓶的木塞子進入瓶頸一樣 」。

埃萊娜雖然一樣出身貧困,但她的家庭卻允許了她繼續讀書,正如現在這個時代正在發生的事情一樣,她們的人生自此分道揚鑣,甚至看起來再也沒辦法勾勒出一張使之相連的圖紙。

 

而莉拉雖然學業甚好,卻只在小學時期留下唯一的文字,它的名字叫《藍色仙女》。

 

03 我和莉拉的天才男友

 

「假如沒有什麼能夠拯救我們——金錢不行,男人不行,學業也不行,那還不如馬上毀掉所有一切。」

 

進入到青年時期時,兩人已經有了各自的生活。

此時的埃萊娜,則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進入大學,她竭力試圖擺脫莉拉的影響。在埃萊娜要離開那不勒斯進入大學的時候,莉拉將裝載著自己生活記錄的小盒子贈予她,並要求她發誓:在任何時候都絕不打開盒子。但埃萊娜登上火車就打開了盒子,並選擇在索爾費利諾橋上將它推入冰冷的阿爾諾河河水。對於埃萊娜而言:

「她(莉拉)影響我的方式,她擁有的每個人、每樣東西和知識都落入了河裡;那些和她相關的任何事情——書和鞋子,溫柔和暴力,婚禮和新婚之夜,以拉法埃拉 • 卡拉奇夫人這個新身份回到城區——所有這些似乎都被我推入了河裡 」

 

在那個叫做大學的地方,埃萊娜會擁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床,自己的寫字台和所有需要的書籍。這位門房的女兒,在她十九歲的時候,終於要擺脫這個城區了。

「我要離開那不勒斯了,一個人離開!」

而莉拉,在經過一段闊太太的生活後,婚姻終於轉向悲劇,她的丈夫斯特凡諾終於露出邪惡的面目。

 

「她突然意識到:他一直都是堂 • 阿奇勒的長子!那個想法讓她覺得丈夫年輕的面龐上突然浮現了一些特徵,出於慎重,這些特徵被默默地隱藏起來了,但它們一直潛藏在斯特凡諾的血 液里,等待著在合適的時機顯現出來。」

 

莉拉的丈夫殘酷對她施加暴力,在夜晚、卧室、房間、床上,他用殘酷的激情撕裂了莉拉的身體,對她而言,「丈夫」這個詞意味著蛤蟆、毒蛇和蜘蛛,這讓強勢的莉拉滋生了強烈的痛恨。

但更為重要的是,這段婚姻的破裂給了尼諾登場的機會,更賦予了埃萊娜和莉拉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作為埃萊娜從小暗戀到大的對象,作為同齡人的尼諾在她眼中是如此完美,他身材修長,外表英俊,眼睛裡充滿智慧的火花,恍若小說和電影里的人物。

如果說莉拉是埃萊娜的天才女友,尼諾則是她心中的天才男友。

 

不幸的是這個男友現在降臨在莉拉的世界中。

在莉拉婚姻失意的時刻,在埃萊娜陪同莉拉去伊斯基亞島上(尼諾居住的地方)度假的這段時光,在埃萊娜每天都期待著與尼諾能夠有所進展,甚至以為他們已經相愛的時候,她發現了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尼諾與莉拉墮入了愛河。這讓三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

在埃萊娜眼裡,這註定是一場沒有未來的風花雪月,彼時莉拉在婚,尼諾亦非單身,他們像一對墮落天使,在扮演一場男女朋友的愚蠢游戲。

可是埃萊娜並沒有憤然離去,一方面她希望他們被淹死,渴望死亡會剝奪他們明天要享受的歡樂,想像著他們今天瘋狂地享樂,就是為了滋養明天的暴力;另一方面,在經歷了短暫的痛苦之後,她留了下來,陪同他們一起將這場游戲玩下去, 她想像是莉拉替代了自己去完成對尼諾的愛 。

最終,莉拉與尼諾在經過分手之後,選擇了再次復合,這一次,莉拉堵上的是她的婚姻,她的財產,她所有的一切,但最終,她還是失去了尼諾。

埃萊娜則使自己埋沒於學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在畢業的時候,出版了一本書,這本書給她帶來了巨大的自信和滿意。而此時的莉拉失去了一切,在一家骯臟的工廠里謀生,再也沒有當年闊太太的神氣。

埃萊娜面對朋友莉拉的信心又回來了,而當她們再見面時,二人幾乎形同陌路。

「我以為我們會哭,會說一些知心話,會辯論,我們會度過一個非常美好的早晨,相互坦白和好。但結果就這樣,我們挽著胳膊走在一起,她穿得很臃腫、骯臟,而且憔悴不堪,而我穿得像富人家的小姐」

而當她重拾當年那本泛舊的書時,她才明白,她們一直都是連在一起的。

「要想知道是什麼賦予了我那本書熱度,還有一道有力的但看不到的線索貫穿著所有的話,應該分析這個女孩寫故事:一個筆記本里的十幾頁紙,生銹的回形針,彩色的封面很鮮艷,故事有名字,但沒有作者簽名。」

「但是,到最後我才承認我看了幾行就明白的事情——莉拉那時候寫的這幾頁文字是我那本書的秘密核心。」

 

那本未出版的舊書的名字,叫《藍色仙女》。

04 一個名為尼諾的黑洞

 

艾爾莎看著我問:「媽媽,你在不停地和誰說話啊?來和我們玩兒吧。」有一天黛黛說:「別叫她了,她和男朋友說話。」

成年之後,埃萊娜在出書成名的路上愈行愈遠,她進入到上層階級,她遇到了年輕有為的大學教授彼得羅並與之訂婚,她有一個強勢的婆婆為她撐腰發力。

而莉拉,則在與惡劣的生存環境相鬥爭。

 

「她問,每天八個小時,水一直漫到皮帶那裡,浸泡在煮大肉香腸的水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在去骨頭時,手上全是傷口,你們能想像嗎?在零下二十度的溫度中進出冰庫,每小時多掙十里拉——十里拉——作為凍傷補貼,你們可以想像嗎?」

 

最終她選擇與童年時的互相打架的夥伴恩佐互相扶持,一起生活,但並不結婚。

而埃萊娜,在得到她想要的一切之後,終於體會到這段婚姻的平庸,乏味,毫無激情,當她再次遇到尼諾(此時已結婚)時,這種不滿終於爆發了,她與丈夫彼得羅的婚姻宣布破裂。

她與尼諾互相約定分裂各自的家庭,然後共同離開。

「飛機驀然間騰空而起,離開地面,飛機一直在上升,最後開始向前飛行。看到下面的房子變成了平行六面體,道路變成了一條條線,田野成了綠色的一片,大海像一張斜放著的薄板,雲彩在向下流淌,像雪崩一樣。那些痛苦和不安,還有幸福都融為一體,變得非常明亮。我感覺自己在飛翔,一切都變得容易。」

但事情絕沒有這么簡單。

激情過後,她才發現,尼諾徹頭徹尾地欺騙了她。他玩弄各種女性,他只想要激情,他從來沒斷開與自己的妻兒的聯系。但他終究是個輕浮的男人,很膚淺,像一個畜生,汗水和體液會流出來,在漫不經心的享樂之後,在身後留下那些受到滋養的女性肚子里孕育的活物。

在她發現自己遭到背叛的那一刻,她彷彿在洗手間里忽然發現了暴露了身份的外星人。

 

「尼諾背叛了我們——莉拉和我都在承受同樣的羞辱」

 

「一個男人,除了那些瘋狂的時刻——你愛他、他進入你的時刻,其餘時候都是在你外面。也就是說,後來你不愛他了,當你想到之前你曾經想要他,你都會覺得不舒服。」

在這場戲劇里,婚姻作為一種形式似乎被嘲弄的無處可躲。表面上看婚姻是永恆的,彷彿一直到死,一直到最後的審判,在地獄的暴風雪中這場契約才會消解,但事實是它脆弱的不堪一擊。無論是莉拉在教堂里舉行的婚姻,還是埃萊娜拒絕教堂選擇民政局這種方式,她們的婚姻無一例外地走向了破裂。

婚姻飄飄搖,情慾恆久遠。

05 孩子們的故事

我問黛黛: 「你喜歡里諾嗎?」

  「是的,」她用一種帶著怒氣的聲音說,「假如我們不結婚,我也要和他睡覺。」

「和里諾?」

「是的,就像莉娜阿姨和恩佐,就像你和尼諾。」

人至中年,埃萊娜的寫作事業在經歷波折後終於越來越成功,似乎早已脫離那不勒斯。而莉拉的世界彷彿越來越局限,她與恩佐開啟新的事業,賺到越來越多的錢,但她始終將自己閉關在那不勒斯那個世界裡。

而她們的故事,帶著頑強的生命力,滲透到了下一代。

埃萊娜有三個孩子,黛黛,艾爾莎(與丈夫彼得羅的孩子),伊瑪(與尼諾的孩子),莉拉有兩個孩子,里諾(詹那羅)(與丈夫斯特凡諾的孩子),蒂娜(與恩佐的孩子)。

後來,黛黛,艾爾莎共同喜歡上了里諾,為此姐妹倆甚至撕破了臉面。而伊瑪似乎在蒂娜面前毫無光環,一如小時候的埃萊娜和莉拉。這讓埃萊娜的心海再次翻騰起來。

「 我開始非常仔細地觀察伊瑪,我很快發現,她真的很難過。她是蒂娜的附庸,蒂娜非常快樂開朗,很會說話,很招人疼,人見人愛,尤其是贏得了我的愛。我的女兒雖然也很漂亮,很聰明,但在蒂娜面前會黯然失色,讓人看不到她的優點,她為此很難過。 」

 

但事情最終出現了翻轉,黛黛和艾爾莎最後重歸於好並離開了里諾。而蒂娜成了那個消失了的孩子,並成為莉拉心中永遠的痛。

06 消失的藍色仙女

「這就是她做的事情:她欺騙了我,她把我拉到她想去的地方,從我們成為朋友開始,她一直都是這樣,她一輩子都利用我的身體和我的生活,講述了她得到救贖的故事。」

 

蒂娜的消失,似乎成為莉拉沉陷的導火索,此時兩人已步入老年,她的生活似乎陷入巨大的黑暗。終於有一天,里諾(詹那羅)發現自己的母親莉拉消失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消失了。

當然埃萊娜也知道了這件事,在經歷了絕望的尋找之後,她放棄了。再一次重拾兒時的布娃娃,除了聞到發霉的味道,她還想起了曾經的那部小說。

「他給我們賠了錢,讓我們去買新娃娃。但我們沒有用那些錢買娃娃——我們怎麼能用別的娃娃取代蒂娜和諾呢?我們買了一本《小婦人》,這本小說使莉拉寫了《藍色仙女》,使我成為今天的我」

到這里故事似乎已謝幕。在這一場戲劇中,似乎人人都有丟不掉甩不開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甚至是天生的,只有在經歷過一切之後,人們才開始意識到這一點。斯特凡諾婚後逐漸露出他父親殘暴的一面,尼諾在與埃萊娜和莉拉的感情糾葛過後,更是展現了他如他父親一樣的不負責任,而埃萊娜,在經歷了出書成名,婚姻破裂,愛上尼諾後亦發現她的一生都無法脫離莉拉而存在,埃萊娜的感情,埃萊娜的作品,埃萊娜的孩子無一不與莉拉相關。她們是彼此的分身,斬不斷理還亂。

在這場戲劇中,那不勒斯像一座圍城,但它更像是整個世界的某種象徵。

或許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莉拉消失了,或者說這是她的離開。

 

而這種離開,是她同自己過往的揮別,更是對這個世界的揮別——一如她那本傳奇的小說一樣。

「我看到她停在了那堆篝火前面,穿著那身衣服,看不出她女性的特徵,她翻了一下《藍色仙女》,忽然間就把它丟進了火里。」

閱讀全文

與那不勒斯電影完整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一部電影說的是印第安人 瀏覽:97
風雲什麼漫畫電影 瀏覽:512
大尺度r電影韓國 瀏覽:793
男主角名字叫符號的電影 瀏覽:583
大師兄電影在線觀看高清演員 瀏覽:12
電影白鹿原完整版迅雷下載 瀏覽:622
1111電影完整版圖片 瀏覽:721
獲得過國外電影講的中國演員 瀏覽:686
韓國挨打電影大全 瀏覽:328
忠犬八公電影台詞圖片 瀏覽:909
租別墅電影聚會演員表 瀏覽:989
有斗地的電影和電視劇的名字 瀏覽:363
電影唐人街探3觀後感1000 瀏覽:877
青春校園言情電視劇電影大全 瀏覽:642
粵語動作片電影全集 瀏覽:911
一路順風電影完整版法國 瀏覽:789
中國西北電影大全 瀏覽:721
電影富二代中的女主角 瀏覽:599
人生就像電影一樣圖片 瀏覽:572
電影解放者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