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部教師題材電影片名
1.《鄉村女教師》(前蘇聯,1947年)
上山下鄉支教去!影響了社會主義國家幾代人的反映教育事業的影片。
2.《二十四隻眼睛》(日本,1954年)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日本,軍國主義橫行,面對那些被政治洗腦而對戰爭高唱贊歌、視死如歸的小學生,這個只有12名學生的小學教師該怎麼辦?歡快的單車,重聚的師生,戰死的學生,林立的公墓,戰爭給了她一個悲慘的經歷!
講述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大石從師范學校畢業後,到瀨戶內海小豆島小學某分校赴任。此地孩子只有到五年級才會從分校轉到離此五里的總校去上學。當她穿著西式的套裙,騎著當時很時髦的單車來到這個貧困鄉村的時候,她的美麗打動了每一個人。她的微笑像三月的春風吹過鄉村的土地,掠過孤單的枯枝,拂過枯萎的花草,整個村子都似乎忽然間變得春意盎然。就這樣,她第一次走上了僅有12名學生的分校講壇。可是第二天,她就扭了腳住進了醫院,孩子們走了八公里路去去看望老師,並拍了紀念照。大石因為不能騎車,就轉到本校教書去了。五年後,日本軍國主義不斷推進,孩子們也從分校轉到本校來上學,大石也結婚了。因為戰爭,孩子們遭遇了很多變故,大石開始對教育產生了懷疑想要辭去老師工作。「24隻眼睛」畢業後第八年,在侵華戰爭、日德意志防共協定簽訂的歷史動盪中,當年的孩子們死的死,殘的殘。大石再次踏上分校講台,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學生們買了一輛嶄新的單車給老師。20年,苦難的歷程和無情的歲月染白了老師的頭發,在老師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也拖慢了老師輕盈的腳步,但是,在這嶄新的單車上,一切似乎又回到了20年前,老師在鄉村的道路上飛馳,像春風一般,她經過的每一寸土地下都萌生著生的希望……
② 俄國電影 鄉村女教師 求下載地址
這個電影可是很早了。我也是和我老師借的盤才看到的。你要是想看,可以去bt論壇看看。實在沒有我用qq傳給你吧。
③ 贊揚老師無私奉獻精神的影片
1、《鄉村女教師》
《鄉村女教師》是由蘇聯兒童電影製片廠於1947年出品一部劇情片,由中央電影局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0年7月譯制。該片由馬爾克·頓斯柯伊執導,薇拉·馬烈茨卡雅、德·薩迦耳、普奧烈聶夫、德·派符洛夫等領銜主演。
影片時間跨度很大,經歷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及蘇聯衛國戰爭,講述了一名平凡的鄉村女教師在經歷了大半生的時間最終桃李滿天下,展現出的不平凡的精神。
2、《燭光里的微笑》
《燭光里的微笑》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兒童故事片,由吳天忍執導,宋曉英、丁嘉元、楊津主演,於1991年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女教師王雙鈴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耕耘,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響了一個又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使他們健康成長的故事。
3、《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故事講述了一名河北省赤城縣鎮寧堡鄉中學學生魏敏芝,被任命到一間偏遠學校去做代課老師。前任老師臨走前吩咐魏敏芝不要失去任何一個學生,最後一個都沒少。
4、《熱血教師》
《熱血教師》是由Randa Haines執導,普林斯通·特那、瑪瑞薩·維加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2006年上映。影片講述了羅恩·克拉克在紐約哈萊姆學校教學取得巨大成功的故事。
5、《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傑拉爾·朱諾、讓-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貝爾蘭德等人主演。
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④ 跪求上譯經典電影
德國電影
《希西公主》三部曲-
1《希西公主》
2《皇後的命運》
3《年輕的皇後》
《苔絲》
《英俊少年》
《糜靡斯特》
《叢林歷險記》
美國電影
《蛇》
《放大》
《蝙蝠》
《繼母》
《角鬥士》上下集
《美人計》
《農家女》
《蝴蝶夢》長影配
《羅馬假日》長影配
《羅馬之戰》上下集
《風流女妾》長影配
《出水芙蓉》
《美鳳奪鸞》
《第三個人》
《傻妹從軍》
《音樂之聲》上下集
《怨夢重溫》
《莫扎特傳》
《翻譯風波》
《大獨裁者》
《廊橋遺夢》
《緊急下潛》
《第一滴血》
《魂斷藍橋》
《亡命天涯》
《好事成雙》
《鹿苑長春》
《雲中漫步》
《頭條新聞》
《弦動我心》
《西北偏北》
《心有靈犀》
《雪地英雄》
《美女神燈》
《佐羅傳奇》
《天羅盜網》
《完美風暴》
《故里尋夢》
《鱷魚鄧迪1》
《鱷魚鄧迪2》
《瑞安的女兒》上下集
《真愛的風采》
《偷襲珍珠港》-虎.虎.虎
《諜海群英會》
《生命的證據》
《斯巴達克斯》上下集
《凡爾杜先生》
《蘇菲的選擇》
《傲慢與偏見》
《傻瓜也瘋狂》
《戰略大作戰》
《現代啟示錄》上下集
《逃往雅典娜》
《愛德華大夫》
《裸露在狼群》
《勝利大逃亡》
《似是故人來》
《秋天奏鳴曲》
《慾望號街車》
《真實的謊言》
《女人的吶喊》
《溫莎行動計劃》
《卡桑德拉大橋》
《陽光下的罪惡》
《尼羅河的慘案》
《小迷糊的情淚》
《福爾摩斯外傳》
《蘇捷斯卡戰役》
《蒙娜麗莎的微笑》
《女人比男人更兇殘》
《乞力馬扎羅的雪》長影配
《百萬英鎊》長影配
《舞台生涯》長影配
《湯姆叔叔的小屋》
《被侮辱與被迫害的人》
《加里森敢死隊》
英國電影
《水》
《海狼》
《簡愛》
《冰與火》
《奧塞羅》
《他是誰》
《寒夜琴挑》
《冰海沉船》
《伊莉莎白》
《孤星血淚》
《苦海餘生》
《39級台階》
《魂斷藍橋》
《霧都孤兒》
《千年痴情》
《新天方夜譚》
《野鵝敢死隊》
《王子復仇記》
《斯萬的愛情》
《汗密爾頓夫人》
《溫莎行動計劃》
《倫敦上空的鷹》
《陽光下的罪惡》
《尼羅河上的慘案》
《水晶鞋與玫瑰花 》
《無冕之王-約翰.施特勞斯》
《看的見風景的房間》
法國電影
《老槍》
《佐羅》
《血環》
《鐵面人》
《美州豹》
《末班車》
《王中王》
《紅與黑》上下集
《夫妻市長》
《綠芥刑警》
《沉默的人》
《義膽騎士》
《虎口脫險》
《總統軼事》
《貝多芬傳》
《廣島之戀》
《悲慘世界》上下集
《亂世冤家》
《黑鬱金香》
《金發男郎》
《 冒險的代價》
《勇士的奇遇》
《國王的娼婦》
《瘋狂的貴族》
《警官的諾言》
《巴黎聖母院》
《基督山伯爵》
《紅衣女郎》長影
《最後一班地鐵》
《天使在人間》長影
《國王與小鳥》動畫片
《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上下集
日本電影
《海峽》
《砂器》
《追捕》
《望鄉》
《生死戀》
《金環蝕》
《姊妹坡》
《霧之旗》
《W的悲劇》
《新宿鯊魚》
《日本沉沒》
《華麗的家族》上下
《啊!野麥嶺》
《蒲田進行曲》
《遠山的呼喚》
《阿西門的街》長影
《幸福的黃手絹》
《新干線大爆破》
《狐狸的故事》
《天鵝湖》動畫片
《龍子太郎》動畫片
《熊貓的故事》動畫片
《人證》長影配音
《排球女將》廣東電視台
蘇聯電影
《白痴》
《牛虻》
《紅帆》
《復活》
《紅菱艷》
《運虎記》
《雁南飛》
《第十二夜》
《第四十一》
《合法婚姻》
《唐吉珂德》
《國際女郎》
《訓虎女郎》
《迷人之星》
《沙漠白日》
《一仆二主》
《第一騎兵軍》
《忠實的朋友》
《機組乘務員》
《湖畔奏鳴曲》
《列寧在1918》
《鄉村女教師》
《莫斯科之戀》栗原小卷少女時代拍芭蕾電影
《戰爭與和平》上下部2張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集2張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北影上下集
《兩個人的車站》長影配音上下集
《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
義大利電影
《無聲的行動》
《警察與小偷》
《早安.巴比倫》
《偷自行車的人》
《八十年代的灰姑娘》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一個警察局長的自白》
《馬可.波羅 中意合拍》上下集 南斯拉夫電影
《橋》北影配音
《臨時工》長影配音
《開往克拉列沃的列車》
《二十六個畫面里的佔領》
《你好!計程車》長影配音
《南方鐵路之戰》長影配音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長影配音
羅馬里亞 阿爾巴尼亞 捷克匈壓利電影
《風暴》
《腳印》
《清白的手》
《好兵帥克》長影配音
《海岸風雷》
《偵察英雄》長影配音
《寧死不屈》
《沸騰的生活》北影配音
《廢品的報復》
《最後一顆子彈》
《橡樹十萬火急》
《神秘的黃玫瑰》1長影配音
《神秘的黃玫瑰》2
《神秘的黃玫瑰》3
《復仇》 警長莫得萬
印度巴基斯坦電影
《奴里》
《人世間》
《大蓬車》
《流浪者》
《海誓山盟》
《不能沒有你》 墨西哥電影
《冷酷的心》
《葉塞尼亞》
埃及電影
《走向深淵》
《忠誠》
⑤ 前蘇聯影片<鄉村女教師>有誰看過麻煩講一下故事梗概,如果可以提供下載地址就更好了!!
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是由上影於1950年譯制的。影片描寫了一個名叫瓦爾娃娜女教師的一生,她有理想也有堅定的意志,她為了教育下一代到偏僻的西伯利亞去教書。同時也表現了兩個不同的社會,舊俄時代瓦爾娃娜培養出窮人的孩子們,很多都是有天才的學生,他們不能受到高深的教育,那些學校是為貴族統治階級設立的。
十月革命勝利了,蘇維埃政府給窮苦的孩子們,建立了無數的學校,培養年輕一代,女教師瓦爾娃娜堅持教育的崗位,幾十年來,為祖國培養了無數的人材,受到人民的熱愛,政府也給了她崇高的榮譽列寧勛章。
影片中的女教師,只是蘇聯千千萬萬婦女中的一個,她們熱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切,這種高貴的品質,通過這部影片充分的表現出來了。
沙皇統治時期,在聖彼得堡一個中學的畢業典禮中,馬爾狄諾夫見到了他妹妹的同學——瓦爾娃娜,知道了瓦爾娃娜決心要到苦寒的西伯利亞,去做一個鄉村教師,他佩服她的偉大志願。夜晚,在彼得堡的河邊,他們談了很長時間,相互鼓勵一面工作,一面等待美好的愛情。
分別以前,他倆准備舉行婚禮了。突然,傳來了馬爾狄諾夫被捕的消息。瓦爾娃娜萬分悲痛,但是她仍舊本著自己的理想到西伯利亞去了。
該村的一些落後農民的性格是保守的。他們不懂文化,只愛金子,瓦爾娃娜初到這樣環境,樣樣都感到生疏。
學校開始上課了,瓦爾娃娜耐心的開始了她的事業。一天,一個學生家裡的破舊茅房被風雨吹塌了,壓死了小孩子和相依為命的牲口,伐爾娃娜對這遭遇很是同情,就想設法為這個不幸的農民重新蓋一所房子。晚上她在富人宴會的地方,親眼看到,那些無聊的富人們,在比賽燒鈔票,她說明要替學生家裡修蓋房屋的來意,當眾捐出了她全部血汗薪金,這種慷慨行為刺激了富人們,使他們好勝地把錢像玩物一樣地丟出來。於是瓦爾娃娜,替窮人修房子的願望實現了,從此以後,村裡的人們漸漸對她敬愛起來,把她當自己人一樣看待,她也更全心全意教育著孩子們。
伐爾娃娜的學生普羅夫畢業了。她送他到城裡的中學去考試。普羅夫很有天才,功課很好,就因為他父親是礦工,貴族學校不收他讀書,孩子不懂是什麼道理,傷心極了。伐爾娃娜安慰了普羅夫,告訴他,終有一天一定能進入為他們而辦的學校的。
過了三年,伐爾娃娜仍舊堅持著自己的工作。一天她正在教課,放逐了三年的馬爾狄諾夫突然回來看她了。就在這個村子裡兩人舉行了婚禮。到了第二天清早,沙皇的警察追來了,馬爾狄諾夫不幸又被捉去了。
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爆發了。沙皇強迫人民到前線去流血,伐爾娃娜看到村中寡婦孤兒的痛苦生活,非常痛恨反動的戰爭。
一天,正在教課的時候,下課鈴突然地響起來。校工跑進來大聲喊叫:「一切都改變了!沙皇倒了!大革命了!」
沙特那村的農民們翻了身,伐爾娃娜的學生組織了少年先鋒隊。馬爾狄諾夫趕來和瓦爾娃娜相會,晚上他告訴瓦爾娃娜關於革命的真理,要瓦娃爾娜在農民中間宣傳列寧的偉大。天亮以後,他又匆匆的趕到莫斯科去,參加列寧組織的無產階級的十月革命。
瓦爾娃娜的學生組織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列寧的「學習,學習,再學習」的指示下,普羅夫和許多同學都紛紛去讀書。伐爾娃娜在送學生升學的歸途中,一輛馬車很快的跑來,車里是馬爾狄諾夫,他在革命戰爭中,受了重傷,他是共產黨黨員,他已經完成了他的革命任務,和瓦爾娃娜見面以後,他便死去了。
瓦爾娃娜的中年時代,堅定地繼承著馬爾狄諾夫的道路,勇敢的前進,配合著蘇維埃政府的政策,通過了學生在村中宣傳農業集體化的思想。但村中的富農們,頑固的不肯放棄自己的私有土地,他們憎恨瓦爾娃娜,陰謀在一個大風雨的夜裡,暗殺瓦爾娃娜和燒毀學校。瓦爾娃娜因為得到學生的報告和村裡人的幫助逃過了暗算。幾年之後,農業集體化完成了。
村裡已經成為繁盛的市鎮,建立起近代化的學校,伐爾娃娜最初教育出來的孩子,現在已做了教師,科學家,工程師了。這時,瓦爾娃娜在教育崗位上更努力的工作著。她獲得了光榮的列寧勛章。
一九四一年,希特勒法西斯進犯蘇聯,伐爾娃娜鼓勵她的學生,勇敢地參加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之日,學校里舉行了盛大的校友會,瓦爾娃娜的學生都佩掛著勛章成了英雄,從柏林,維也納,威尼斯,烏拉爾到來了。
大家歌舞狂歡,頭發斑白的瓦爾娃娜看著學生們,不斷的微笑著。
⑥ 電影鄉村女教師的劇情介紹
瓦爾瓦拉隻身來西伯利亞一個鄉村當教師。開學那天,沒有一個學生來上課,她面對空盪盪的教室大聲講課。意外地,門外竟有幾個孩子在聽,後來學生越來越多,學校辦起來了。一年年過去了,通過瓦爾瓦拉的努力,學校越辦越好,部分學生也學有所成。然而,學校和她遭到了一些頑固勢力的仇恨和報復。經歷了數次戰爭的考驗,學校逐漸壯大,瓦爾瓦拉也沉浸於桃李滿門的幸福之中。
電影《鄉村女教師》這種所謂教化作用與意義,也並不是空洞無物的,不是虛幻平平擺布的。而是有血有肉,血肉交織的藝術產品。在當年建設祖國火紅年代裡,我國的一代畢業學生深受電影《鄉村女教師》的故事影響,不負重望,立志抱才,投身到了廣大天地的教育事業中。
傑出的藝術作品是正直力量的 。比如現實生活中間 ,周總理的侄子周秉德1952年初中畢業時,看了這部蘇聯影片《鄉村女教師》,片中主人公為小學教育嘔心瀝血的故事情節深深打動了她。於是立志當一名教師,成了她的一個夢想。後來終於夢想成真,成為了一名鄉村女教師。
影片《鄉村女教師》故事中的時間跨度相當廣大,以一個鄉村女教師的全身職業歷程 ,經歷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有前蘇聯壯烈的衛國戰爭。影片《鄉村女教師》詩情畫意地向我們觀眾展示了一個平凡又偉大的女教師的生活。她在她自已的樹人立業的崗位上,做出了極其不平凡的育才培德工作。鄉村女教師的名字,她叫瓦連卡。女教師瓦連卡由著名演員舒綉文配音。
⑦ 電影觀後感。。。。。
蒙太奇簡介】
法文(montagemontage [mCn5tB:V, 5mCntidV]n.蒙太奇, 文學音樂或美術的組合體的音譯),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電影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電影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但當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含義。例如卓別林把工人群眾進廠門的鏡頭,與被驅趕的羊群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鏡頭,與工人示威遊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就使原來的鏡頭表現出新的含義。愛森斯坦認為,將對列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其效果「不是兩數之和,而是兩數之積」。憑借蒙太奇的作用,電影享有時空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早在電影問世不久,美國導演,特別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電影蒙太奇的作用。後來的蘇聯導演庫里肖夫、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繼探討並總結了蒙太奇的規律與理論,他們的有關著作對電影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蒙太奇原指影像與影像之間的關系而言,有聲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現之後,在影像與聲音(人聲、音響、音樂),聲音與聲音,彩色與彩色,光影與光影之間,蒙太奇的運用又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眾多,迄今尚無明確的文法規范和分類,但電影界一般傾向分為敘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徵的、對比的和隱喻的)三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Andr Bazin, 1918-1958)對蒙太奇的作用提出異議,認為蒙太奇是把導演的觀點強加於觀眾,限制了影片的多義性,主張運用景深鏡頭和場面調度連續拍攝的長鏡頭攝制影片,認為這樣才能保持劇情空間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時間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無法否定的,電影藝術家們始終兼用蒙太奇和長鏡頭的方法從事電影創作。也有人認為長鏡頭實際上是利用攝影機動作和演員的調度,改變鏡頭的范圍和內容,並稱之為「內部蒙太奇」。
蒙太奇,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是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意為構成和裝配。後被借用過來,引申用在電影上就是剪輯和組合,表示鏡頭的組接。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攝影機的手段,然後是使用剪刀的手段當然。電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過導演、攝影師和剪輯師的再創造來實現的。電影的編劇為未來的電影設計藍圖,電影的導演在這個藍圖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進行再創造,最後由攝影師運用影片的造型表現力具體體現出來。
在電影的製作中,導演按照劇本或影片的主題思想,分別拍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原定的創作構思,把這些不同的鏡頭有機地、藝術地組織、剪輯在一起,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聯想、襯托懸念等聯系以及快慢不同的節奏,從而有選擇地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為廣大觀眾所理解和喜愛的影片,這些構成形式與構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綜上所述,可見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獨特的表現手段。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那麼,這電影的基本元素——鏡頭,究竟是什麼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麼關系?我們知道,鏡頭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時間一次拍攝下來,並經過不同處理的一段膠片。實際上,從鏡頭的攝制開始,就已經征使用蒙太奇手法了。就以鏡頭來說,從不同的角度拍攝,自然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側拍、逆光、濾光等,其效果顯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攝的鏡頭來說,效果也不一樣。比如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其效果就不一樣。再者,經過不同的處理以後的鏡頭,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加之,由於空格、縮格、升格等手法的運用,還帶來種種不同的特定的藝術效果。再說,由於拍攝時所用的時間不同,又產生了長鏡頭和短鏡頭,鏡頭的長短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時,在連接鏡頭場面和段落時,根據不同的變化幅度、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情緒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聯接力法,例如談、化、劃、切、圈、掐、推、拉等。總而言之,拍攝什麼樣的鏡頭,將什麼樣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什麼樣的方法連接排列在一起的鏡頭,影片攝制者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太奇。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匯」,那麼,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對於一個電影導演來說,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並不等於精通了「語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內容和美學追求中往往呈現著千姿百態的面貌。蒙太奇對於觀眾來說,是從分到分。對於導演來說,蒙太奇則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後又由分到合,即組合。分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因此導演應寫出分鏡頭劇本。作為觀眾,應當怎樣從蒙太奇的角度來鑒賞導演的藝術呢?說到底,蒙太奇是導演用來講故事的一種方法;聽的人總希望故事講得順揚、生動,富有感染力又能調動起觀眾的聯想,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些要求完全適用於蒙太奇。觀眾不僅僅滿足於弄清劇情校概,或一般地領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暢地感知影片敘述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和細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應讓觀眾看懂。
現在,一部當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個左右的鏡頭組成。每一個鏡頭的景別、角度、長度,運動形式,以及畫面與音響組合的方式,都包含著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說,從鏡頭開始就已經在使用蒙太奇了。與此同時,在對鏡頭的角度、焦距、長短的處理中,就已經包含著攝制者的意志、情緒、褒貶、匠心了。
在鏡頭間的排列、組合和聯接中,攝制者的主觀意圖就體現得更加清楚。因為每一個鏡頭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對形態必然和與它相連的上下鏡頭發生關系,而不同的關系就產生出連貫、跳躍、加強、減弱,排比、反襯等不同的藝術效果。另一方面,鏡頭的組接不僅起著生動敘述鏡頭內容的作用,而且會產生各個孤立的鏡頭本身未必能表達的新含義來。格里菲斯在電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用於表現的嘗試,就是將一個應在荒島上的男人的鏡頭和一個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寫組接在一起的實驗,經過如此「組接」,觀眾感到了「等待」和「離愁」,產生了一種新的、特殊的想像。又如,把一組短鏡頭排列在一起,用快切的方法來連接,其藝術效果,同一組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淡」或「化」的方法來連接,就大不一樣了。
再如,把以下A、B、C三個鏡頭,以不同的次序連接起來,就會出現不同的內容與意義。
A,一個人在笑; B、一把手槍直指著;C、同一的人臉上露出驚懼的樣子。
這三個特寫鏡頭,結觀眾什麼樣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連接,會使觀眾感到那個人是個懦夫、膽小鬼。現在,鏡頭不變,我們只要把上述的鏡頭的順序改變一下,則會得出與此相反的結論。
C、一個人的臉上露出驚懼的樣子,B、一把手槍直指著;A、同一的人在笑。
這樣用C—B—A的次序連接,則這個人的臉上露出了驚懼的樣子,是因為有一把手槍指著他。可是,當他考慮了一下,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於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因此,他給觀眾的印象是一個勇敢的人。
如此這樣,改變一個場面中鏡頭的次序,而不用改變每個鏡頭本身,就完全改變了一個場面的意義,得出與之截然相反的結論,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這種連貫起來的組織相排列,就是運用電影藝術獨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影片的結構問題。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排列和組合的結構的重要性,它是把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影片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時。由於排列組合的不同,也就產生了正、反,深、淺,強、弱等不同的藝術效果。
蘇聯電影大師愛森斯坦認為,A鏡頭加B鏡頭,不是A和B兩個鏡頭的簡單綜合,而會成為C鏡頭的嶄新內容和概念。他明確地指出:「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二數之和,而更像二數之積——這一事實,以前是正確的,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它之所以更像二數之積而不是二數之和,就在於對排列的結果在質上(如果願意用數學術語,那就是在「次元」上)永遠有別於各個單獨的組成因素。我們再回到上述的例子。婦人——這是一個畫面,婦人身上的喪服——這也是一個畫面;這兩個畫面都是可以用實物表現出來的。而由這兩個畫面的對列所產生的『寡婦』,則已經不是用實物所能表現出來的東西了,而是一種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由此可見,運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鏡頭的銜接產生新的意義,這就大大地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從而增強了電影藝術的感染力。關於這個向題,我們還可以從物理學上的一個現象得到極大的啟發:眾所周知,炭和金剛石這兩種物質,就其分子組成來講是的相同的。但一個出奇的鬆脆,一個則無比的堅硬,為什麼?科學家研究的結果證明:是因為分子排列(品格結構)不同而造成的。這就是說,同樣的材料,由於排列不同,可能產生如此截然相反的結果,這實在發人深思了。
匈牙利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也同樣指出:「上—個鏡頭一經連接,原來潛在於各個鏡頭里的異常豐富的含義使象電火花似地發射出來。」可見這種「電火花」似的含義是單個鏡頭所「潛在」的為人們所未察覺的,非要在「組接」之後,才能讓人們產生一種新的、特殊的想像。我們所講的蒙太奇,首先是指的這種鏡頭與鏡頭的組接關系,也包括時間和空間、音響和畫面、畫面和色彩等相互間的組合關系。以及由這些組接關系所產生的意義與作用等。
總之,「蒙太奇就是影片的連接法,整部片子有結構,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結構,在電影上,把這種連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實際上,也就是將一個個的鏡頭組成一個段,再把一個個的小段組成一大段,再把一個個的大段組織成為一部電影,這中間並沒有什麼神秘,也沒有什麼訣竅,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邏輯,合乎生活和視覺的邏輯,看上去『順當』、『合理』、有節奏感、舒服,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沒有如此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對蒙太奇的說明與闡述了。
蒙太奇大的方面可以分為表現蒙太奇和敘事蒙太奇,其中又有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復蒙太奇等等。
蒙太奇的誕生及發展
當盧米埃爾兄弟在19世紀末拍出歷史上最早的影片時,他是不需要考慮到蒙太奇問題的。因為他總是把攝影機擺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即全景的距離(或者說是劇場中中排觀眾與舞台的距離),把人的動作從頭到尾一氣拍完。後來,發現膠片可以剪開、再用葯劑黏合,於是有人嘗試把攝影機放在不同位置,從不同距離、角度拍攝。他們發現各種鏡頭用不同的連接方法能產生驚人的不同效果。這就是蒙太奇技巧的開始,也是電影擺脫舞台劇的敘述與表現手段的束縛,有了自己獨立的手段的開始。一般電影史上都把分鏡頭拍攝的創始歸功於美國的埃德溫?鮑特,認為他在1903年放映的《火車大劫案》是現代意義上的「電影」的開端,因為他把不同背景,包括站台、司機室、電報室、火車廂、山谷等內景外景里發生的事連接起來敘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裡包括了幾條動作線。但是,舉世公認還是格里菲斯熟練地掌握了不同鏡頭組接的技巧,使電影終於從戲劇的表現方法中解脫出來。蒙太奇在無聲片時期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
從1927年起,電影有了聲音,這時電影從創作到理論都發生了一次極大的震動。畫面有了聲音,不再是單純的視覺的解釋,電影能夠更逼真地反映生活,原來無聲片合法的許多假定性的東西,以及作者直接表達自己見解的方法,不再適用了。這就是為什麼當時有不少著名的電影藝術家如卓別林和雷內?克萊爾,都有一段時期對有聲電影抱懷疑的態度,而理論家愛因漢姆更對有聲電影始終予以否定。
另一方面,又有人以為蒙太奇是無聲電影的產物,在有聲電影的土壤上已經沒有生存的地位。事實說明,有聲雖然限制了某些蒙太奇方法的運用,但是電影從單純的視覺藝術變為視聽藝術,銀幕上的人物成為可見又可聞的完整形像,這就大大地擴大了蒙太奇的用武之地。畫面加上了聲音,從此蒙太奇不只是畫面與畫面的關系,而且又有了聲音與聲音,聲音與畫面的關系。而所謂聲音,又包括人聲、自然音響與音樂三者。人聲里又包括台詞、解說詞、內心獨白以及人群的雜聲。因此,畫面與聲音的結合涉及畫面與人聲、與自然音響、與音樂的各種結合,聲音與聲音的結合涉及這種種聲音之間的結合。由於這樣的復雜性,使電影的聲音構成和聲畫構成有了無限豐富的可能性,給視聽藝術開闊了無限廣闊的新天地(見電影聲音)。電影從黑白片發展成彩色片,色彩成為電影的表現手段之一,給電影帶來色彩的蒙太奇新課題,又一次豐富了電影蒙太奇的世界。
蒙太奇的功用
通過蒙太奇手段,電影的敘述在時間空間的運用上取得極大的自由。一個化出化入的技巧(或者直接的跳入)就可以在空間上從巴黎跳到紐約,或者在時間上跨過幾十年。而且,通過兩個不同空間的運動的並列與交叉,可以造成緊張的懸念,或者表現分處兩地的人物之間的關系,如戀人的兩地相思。不同時間的蒙太奇可以反復地描繪人物過去的心理經歷與當前的內心活動之間的聯系。這種時空轉換的自由使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小說家表現生活的自如。蒙太奇的運用,使電影藝術家可以大大壓縮或者擴延生活中實際的時間,造成所謂「電影的時間」,而不給人以違背生活中實際時間的感覺。
蒙太奇這種操縱時空的能力,使電影藝術家能根據他對生活的分析,擷取他認為最能闡明生活實質的,最能說明人物性格、人物關系的,乃至最能抒述藝術家自己感受的部分,組合在一起,經過分解與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啟迪力的部分,摒棄省略大量無關輕重的瑣屑,去蕪存菁地提煉生活,獲得最生動的敘述、最豐富的感染力。格里菲斯在《黨同伐異》中表現在法庭上看著無辜的丈夫被判罪的妻子的痛苦時,只集中拍攝她痙攣著的雙手。《紅色娘子軍》里,瓊花看到地主南霸天,便違反偵察紀律開了槍,緊接的鏡頭是隊長把繳下來的瓊花的槍往桌上一拍,避免了向連長匯報的經過。動作是中斷了,但劇情是連續的,人物關系是發展的。這種分解與組合的作用,使電影具有高度集中概括的能力,使一部不到兩小時的影片能象《公民凱恩》那樣介紹一個人的一生,涉及幾十年的社會變遷。
蒙太奇還有兩個無法否定的重要作用。一是使影片自如地交替使用敘述的角度,如從作者的客觀敘述到人物內心的主觀表現,或者通過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種事態。沒有這種交替使用,影片的敘述就會單調笨拙。二是通過鏡頭更迭運動的節奏影響觀眾的心理。
蒙太奇的種種功能,使幾代電影藝術家、理論家深信「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基礎」,「沒有蒙太奇,就沒有了電影」,認為電影要採用特殊的思維方式——蒙太奇思維的方式。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 通過鏡頭、場面、段落的分切與組接,對素材進行選擇和取捨,以使表現內容主次分明,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 引導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每個鏡頭雖然只表現一定的內容,但組接一定順序的鏡頭,能夠規范和引導觀眾的情緒和心理,啟迪觀眾思考。
* 創造獨特的影視時間和空間。每個鏡頭都是對現實時空的記錄,經過剪輯,實現對時空的再造,形成獨特的影視時空。
【蒙太奇的種類】
在實踐中,人們總結出了兩類蒙太奇模式,它們分別是敘述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
1.敘述蒙太奇
敘述蒙太奇是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內在聯系、時間順序,把不同的鏡頭連接在一起,敘述一個情節,展示一系列事件的剪接方法。敘述蒙太奇又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分敘等幾種。
2.表現蒙太奇
表現蒙太奇又稱為「列蒙太奇」,是根據畫面的內在聯系,通過畫面與畫面以及畫面與聲音之間的變化與沖擊,造成單個畫面本身無法產生的概念與寓意,激發觀眾聯想。表現蒙太奇細分為並列式、交叉式、對比式、像征比喻式等幾種。
目前,在影視節目製作中,不重視蒙太奇規律的現象很多,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在動畫製作中一個鏡頭到底的現象。這往往會破壞節目的節奏,使觀眾產生厭倦。蒙太奇作為影視藝術的構成方式和獨特的表現手段,不僅對節目中的視、音頻處理有指導作用,而且對節目整體結構的把握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究竟有多少種不同的蒙太奇,蒙太奇應該怎樣來分類,迄今為止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
普多夫金的分類比較具體。他認為有5種不同的蒙太奇:
一是對比蒙太奇,例如資本主義危機時期焚毀小麥與飢餓兒童鏡頭的連接。
二是平行蒙太奇,例如普多夫金拍的《母親》中,遊行示威的工人隊伍逐漸壯大與涅瓦河的冰塊逐漸溶化鏡頭的平行描繪。
三是比擬或象徵的蒙太奇,即今天常稱為「隱喻」的蒙太奇,例如以飛翔的海鷗象徵對自由的嚮往等。
四是交叉性或「動作同時發展」的蒙太奇,例如前文所述《賴婚》中那個最後一秒鍾的營救。
五是「主題反復出現」的蒙太奇,即代表著一定主題意義的事物,在關鍵時刻一再出現在銀幕上。
愛森斯坦、貝拉·巴拉茲、愛因漢姆都有過不同的蒙太奇分類法,有多至36種的,也有人認為過分繁瑣的分類是徒勞無功的。藝術手段千變萬化,不可能把它歸納成若干文法規范,隨時會有藝術家創造出新的手法。
正是因此,馬爾丹最後把蒙太奇歸納為3類,即敘事的蒙太奇、思維的蒙太奇和節奏的蒙太奇。
當代法國的電影理論家讓·米特里認為:蒙太奇的目的只是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使之集中在被表現的事物上,首先是通過情節本身,通過情節所要求的生動的敘事來表達含義,其次是抒情,繪聲繪色地抒發,墨酣情切地渲染。綜上所述,我們不妨把蒙太奇歸結為敘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象徵的、對比的、隱喻的)3大類,而在這三者之間,並無不可逾越的鴻溝。往往是在敘述的同時,也抒發了感情,或者傳達了作者的思想。
蒙太奇理論探討
無論是格里菲斯還是他本國的後繼者們都沒有想到過總結或探索蒙太奇的規律和理論。首先認真探索了蒙太奇的奧秘的是蘇聯導演庫里肖夫和他的學生愛森斯坦、普多夫金。他們的學說又反過來影響了歐美各國電影理論家和電影藝術家。
愛森斯坦關於蒙太奇理論有一句名言:「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二數之和,而是二數之積。」用匈牙利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的話說,就是「上下鏡頭一經連接,原來潛藏在各個鏡頭里異常豐富的含義便象火花似地發射出來。」例如上述《鄉村女教師》中,瓦爾瓦拉回答「永遠」之後接上的兩個花枝的鏡頭,就有了單獨存在時不具有的含意,抒發了作者與劇中人物的情感。
愛森斯坦把辯證法應用到蒙太奇理論上,強調對列鏡頭之間的沖突。對於他,一個鏡頭不是什麼「獨立自在的東西」,只有在與對列的鏡頭互相沖擊中方能引起情緒的感受和對主題的認識。他認為單獨的鏡頭只是「圖像」,只有當這些圖像被綜合起來才形成有意義的「形像」。正是這樣的「蒙太奇力量」才使鏡頭的組接不是砌磚式的敘述,而是「高度激動的充滿情感的敘述」,正是「蒙太奇力量」使觀眾的情緒和理智納入創作過程之中,經歷作者在創造形像時所經歷過的同一條創作道路。
愛森斯坦的偏頗是與蘇聯早期對蒙太奇的狂熱分不開的。庫里肖夫認為電影的素材就是一段段拍下來的片段,演員的表演與場面的安排不過是素材的准備。他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在一個沒有任何錶情的演員的特寫後面接上3個不同的片斷,第一個是一盆湯,第二個是躺著女屍的棺材,第三個是抱著玩具的女孩。據說觀眾看了就認為第一個片斷表明特寫的表情是想喝那盆湯,第二個表明的是沉痛的悲傷,第三個表明的是愉快的微笑。這顯然是對蒙太奇作用的誇張,抹煞了表演藝術的作用。當時連普多夫金也說過「一個鏡頭只是一個字,一個空間的概念,是死的對象,只有與其它物像放在一起,才被賦予電影的生命。」愛森斯坦甚至把蒙太奇比作象形文字,說蒙太奇有如象形文字中一個「犬」字加一個「口」字,表示狗叫。
愛森斯坦在從事戲劇活動時提出所謂「雜耍蒙太奇」,在舞台上失敗後,又認為電影才是實現「雜耍蒙太奇」的場地。所謂「雜耍蒙太奇」就是運用強烈的,哪怕是離開情節結構的鏡頭、插曲或節目來達到抓住觀眾的效果,從而使其接受作者要灌輸的觀點。
普多夫金對蒙太奇的視野則更廣闊些,他不把注意力只集中於蒙太奇的對比和比喻的作用,而是把蒙太奇作為既是敘述手段又是表現手段來看待的。他在《論蒙太奇》一文的開頭就聲明:「把各個分別拍好的鏡頭很好地連接起來,使觀眾終於感覺到這是完整的、不間斷的、連續的運動——這種技巧我們慣於稱之為蒙太奇」。當然,這種工作不是刻板的機械的操作,也不是盲目的任意的編排,要把鏡頭組織成「不間斷的連續的運動」,「就必須使這些片斷之間具有一種可以明顯看出來的聯系」。這種聯系可以只是外在形式的,例如前一鏡頭有人開槍,下一鏡頭一人中彈倒下,但更重要的是「深刻的富於思想意義的內在聯系。」他還進一步指出在簡單的外在的聯系與深刻的內部聯系兩端之間,還有無數的中間形式。但總之,「一定要有這種或那種聯系,直到尖銳的對比或矛盾」。因此,他又為蒙太奇下了個定義:「在電影藝術作品中,用各種各樣的手法來全面地展示和闡釋現實生活中各個現象之間的聯系。」並認為蒙太奇決定於導演天資的高低,「這種天資使導演善於把生活現象之間的潛伏的內在聯系,變為彷佛昭然若揭的鮮明可見的可以直接感受而不必解釋的聯系」。正因如此,貝拉·巴拉茲說電影不是單純的再現,而是真正的創造,優秀的導演不僅展示了畫面,同時還解釋了畫面。
⑧ 鄉村女教師電影
是下面這部電影了。
片 名: Meili de dajiao
譯 名: 美麗的大腳
導 演: ( 楊亞洲 Yazhou Yang )
主 演: (倪萍 Ping Ni) (袁泉 Quan Yuan) (孫海英 Haiyin Sun) (許亞軍 Yajun Xu) (戈治均 Zhijun Ge)
上 映: 2003年05月02日
劇情介紹:
影片講述了因愚昧無知而失去了丈夫和孩子的農村婦女張美麗(倪萍飾),為了村裡的孩子們不再愚昧下去,開辦了一所鄉村學校。在北京過膩了養尊處優生活的夏雨(袁泉飾)報名成為了一名志願者,來到了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她的到來讓這個原本平靜的地方變得燥動起來。山村以外的世界讓孩子們包括張美麗感到因惑與茫然,山村貧窮而乏味的生活讓夏雨感到辛酸與難熬,張美麗與電影放映員王樹的偷情也即將暴露……在夏雨因山村生活過於艱難而即將選擇離去的時候,山裡人淳樸的性格感動了夏雨,她說服有錢的丈夫出資贊助,帶著張美麗和孩子們來到了北京想讓他們見見世面,可是這又能改變什麼呢?最終張美麗死在一場意外的車禍中,夏雨開始了她自己新的生活,孩子們回到學校繼續他們的生活和夢想……
影片關注的是西部窮鄉僻壤里的鄉村女教師的個人命運,挖掘的是人性中最為可貴和永恆的母性.片中為農村教育事業而傾心竭力的張美麗的形象,成了打動我們的第一因素.她把學校里的每一個"娃兒"當作自己的"娃兒",他把女性所特有的母性延拓開來,溶滴到自己所從事的農村教育事業中,這完全是其美麗心靈的彰顯.物質經濟的發展,大大滿足了人類的需求,同時,一些弊病也紛至沓來.單元樓代替了筒子樓,卻丟掉了那股"親勁兒";電話、手機交談代替了串門,卻淡化了"人情味兒".處於最內層的人性因為被物慾所掩蓋而越顯欠缺,需求旺盛.《美麗的大腳》所宣揚的母性恰恰迎合了這種市場,打動了我們的心靈.張美麗傾心於學生、傾心於學校建設,她能為來了有知識的老師而歡欣雀躍,也能為買一台電腦而猛灌一瓶白酒.這樣的"母親",這樣的老師,誰能不為所動?
《美麗的大腳》全片洋溢著淡淡的詼諧,但詼諧背後卻是無盡的酸楚.從把"千里迢迢"念為"千里召召",到將皮衣水洗;從給電影配音到王大河學驢叫;從王樹的葷段子到孩子們搶橘子皮,影片處處有詼諧幽默,也不免使受眾發笑.但靜心而論,又不免發生幾許酸楚.這就是他們的生存狀態碼?這就是我們西部鄉村的小學教育嗎?當他們為存一點水而搬盆運罐時,我們又在干什麼?思考…… 思考 ……
片中"城裡人"與"農村人"有著明晰的界限.張美麗一直想"成功",希望他的"娃兒們"能像城裡人一樣,這也許是所有"農村人"的理想.夏雨的到來使兩種人、兩種思想碰撞在一起.兩種思想極力妥協,但始終未能合拍,農村在接受城裡的一切時,都是那麼的困難,那麼的小心.唯一使他們產生共鳴的就是農村的教育,就是那所小學校.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改變愚昧落後的生存狀態,才能使每個"娃兒"都"成功".影片最後,電影放映員王樹將光束打到小學校舍上,把學校裝點成了一座庄嚴的聖殿,這也許是影片主題的最大體現.
《美麗的大腳》無疑是一部優秀的故事片,但白璧微瑕,影片的剪輯及鏡頭的轉換,些許讓人感到不順暢,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好的影片也許不能盡善盡美,但終會留給人磨礪不掉的印象.我們記下了那雙美麗的大腳,也看到了那顆美麗的心靈.
影片女主角張美麗語錄:
1、我有兩個不成功:第一,我的腳太大了;還有我這個名字,也不成功.你說吧,長得不好看吧,又叫個美麗,不成功啊,不成功……
2、我這一輩子啥都不成功,我可就是希望我的娃將來都是成功的.
3、咱們來到這個世上是哭著來的,我走的時候啊,要笑著走.
⑨ 鄉村女教師馬良第二部
山村教師並搜告絕明馬良漏高第二部完整版
⑩ 蘇聯電影巜鄉村女教師》裡面的挺起來胸堂向前走,天空樹木和沙
挺起了胸膛向前走,天空樹木和沙洲。崎嶇的道路,。讓我們緊緊拉著手。露著胸膛,光著腳,身上披著破棉襖。向前看,別害臊,前面是光明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