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鄉歸何處電影觀後感

鄉歸何處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5-25 12:19:10

『壹』 青春作伴好還鄉電影觀後感

看完影片和看以前,感受有相同點也是有不同之處。 相同點是在看以前和之後,都覺得:長影出品的影片,無論表現力、故事類、或是思想性都做到了一定的高度。看完之後最直接的體會便是:台本好,電影導演好,藝人好。


影院里管松江的演說,很多人都下落了眼淚。 不一樣是看電視劇以前,一直關心的全是蔣夢婕,葉祖新演的電視劇沒有太看了,可是影片一開局就被他打動了。以後積極找了一些他學東北方言的花絮看。

第一次見到管松江名字的含義,就想起來了一句歌詞,「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他一定是一個有愛國精神的人。 一部好看的電影的問世,並不是一兩個人的勤奮,可以說《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完成沒有不經意的,是前台接待背後工作員艱辛的投入,沒有虧待觀眾們的希望,長影出品,仍然經典。

『貳』 記住鄉愁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派兄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記住鄉愁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記住鄉愁觀後感1

從我的老家拆遷以後,每次看到這種節目,我就會心痛,那種滋味不好受,池塘邊,小路上,一座座山,傍晚的炊煙,媽媽的呼喊,都沒有了,都是像在昨天,而我不會再擁有你了!

《記住鄉愁》以中華傳統古鎮、村落為拍攝主體,節目展現古鎮、村落風貌,梳理古鎮、村落傳統文化傳承,記錄古鎮、村落當代生存狀態。

而我的老家也是美麗鄉村,好想我的老家!

01

「心底無私天地寬」這是我對道口這個千年古鎮印象最深之處。御廚劉義因為小時候奶奶想吃一碗雞湯面,而去張掌櫃的燒雞店討碗雞湯的故事的確感人。那碗雞湯不僅成為了劉義一生中最美味的佳餚,而且成就了「義興張」這個百年老店。春羨蔽「義興張」的後人秉承劉義無私奉獻的品德,將傳承了數百年的秘方公開,使得道口燒雞聞名全國。殊不知這道口燒雞的背後還有義讓秘方和公開秘方的感人故事。千百年來,古鎮的先輩們替他人著想、公而忘私的精神是口口相傳,流傳至今!「做人懂得謙讓,做事不計回報。」這是千百年來老祖宗留下的財富,也是長輩對晚輩寄予的期望。看到能夠先人後己、公而忘私的的人和事,特別感動和由衷地佩服!

02

氣節,是指人的靈魂與脊樑。楓涇古鎮這一集,給我們講了不少有關氣節的故事:被譽為大唐「救世內相」的陸贄,拒收禮物,就連皇帝都看不下去了,勸他收下,他仍然堅持不收,此乃仕者的氣節;明朝萬曆年間,陳繼儒目睹官場的黑暗,憤而當街燒掉秀才衣帽,著書立說,針砭時弊,此乃學者的氣節;陸龍飛堅貞不屈,慷慨就義,俯仰天地,無愧於心,此乃革命者的氣節;顧世雄拒收學生們的贈房,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此乃師者的氣節;徐小雲拒絕在葯品上加價,不收昧良心的錢,此乃醫者的氣節;浦氏老人撿破爛度日,挖到一瓮白銀,毫不猶豫地上交國家,此乃貧者的氣節……不同朝代,不同階層的楓涇鎮人,都同樣地恪守著風骨氣節,嚮往著人間正道!

03

人的一生會面臨許多選擇,怎樣的抉擇才是正確的呢?眾埠鎮這一集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兩千多年前的程嬰舍子救孤,是因為他答應趙氏要救孩子,這是憑義來決定取捨;馬嚴甫在考取功名和侍奉母親之間做選擇,是以孝來決定取捨;馬廷鸞在留任與辭職之間做選擇,是以廉來決定取捨;馬端臨在進京當官與留鄉為民之間做選擇,是以忠來決定取捨;最為難得也是最高境界的選擇,則是在生死關頭,馬荷香以信仰所做出的取捨!

04

鄉愁是聯結著家與國的紐帶,是漂扒州泊在異鄉的遊子歸家的情懷,是歷史畫卷的深刻記憶,是媽媽親手做的每一頓飯菜,所謂的落葉歸根,無論深居何處,鄉愁是永恆的話題,也是家國的見證,《記住鄉愁》讓你不僅感受每個古鎮的特色、歷史,還能讓我們不忘家鄉,保持我們的初心,為建設我們最美的祖國出一份綿薄之力。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

《記住鄉愁》觀後感範文5

臨近春節,你的腦海中是否又多了幾分思鄉之情?喧囂之外,你是否也在尋覓一方溫暖且柔軟的佳處,默默等待著你回首,聽它慢慢講述那裡的故事,這其中,道的即是「鄉愁」,喚的即是「銘記」。這地方應是故鄉,是記錄世代人足跡、留下世代人秉性、牽掛世代人心的故鄉。

隨著1月2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打造的《記住鄉愁》第四季開播,一個個古鎮里的歷史故事,一個個家族的興衰榮辱,一個個家庭的現實生活,再次勾起海內外華人心中濃郁的鄉愁情感,而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之源。優秀傳統文化以怎樣的形式「活」在當下?這部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發起,中央電視台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繼續給出著答案。

本季開播收視率位居全國專題紀錄片節目第一,隨後,電視、新媒體等渠道傳播量呈持續增長態勢,微博#記住鄉愁#話題閱讀量突破9。1億,討論量達57。4萬……第三方數據顯示,《記住鄉愁》第四季開播以來便引起海內外華人及業內外高度關注,更難能可貴的是,監測周期內,零負面新聞的成績可謂是對節目內容的最好回饋。

記住鄉愁觀後感2

一晃接觸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很長時間了,從開始的不情願看,到現在主動去看,漸漸愛上了這個節目,感謝領導的良苦用心,使我有幸再睹芙蓉鎮的風采,回想起第一次看電影《芙蓉鎮》時,我還是十幾歲的少女,那時就對電影中女主角胡玉音有很深的印象,那是我喜愛的女演員劉曉慶主演的,吸引我的不僅僅是她的美貌,還有她頑強不服輸的樂觀性格,雖然歷經坎坷,但結局還是令人欣慰的,這次重睹紀錄片《記住鄉愁》我已是人到中年,不禁感慨時間的無情,真的是十年彈指一揮間,當看到芙蓉鎮三個字是,眼前一亮,彷彿遇到了多年的故人。

當我打開劇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小鎮。再細看介紹的確是一個因水而興的古鎮,一端以河岸為依託,另一端則懸在水面。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湘西人在這看似不可能的懸崖峭壁上建造吊腳樓。他們的勇氣驚動天地,不遜於愚公移山,正是這種敢想、敢闖、敢乾的性格,把不可能變為了可能,創造了無比燦爛的歷史和文化。也給後人擺明了適者生存的道理,沒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優勝劣汰,永遠是真理。

這個芙蓉鎮的前身叫「王村」。早期是土家、苗家聚居的,記錄了xx年的榮辱興衰,後來彭氏家族首領彭士愁帶領溪州人民起兵反抗,借地形優勢與明君周旋的一年多時間,最終明王採取議和以西水河為界盟約立誓。議和內容都寫在一個銅柱上,成為古鎮的定海神針。在彭氏統治的xx多年間始終遵守合約,在國家有難時應召出征打敗倭寇立下赫赫戰功。為表彰土家豐功偉績,明王派人建石坊,寫下來「子孫永享」四個大字。如今銅柱紀念館和土坊就成為了後人景仰的標志性建築。

百年碼頭也有蕭條的時候,隨著水電站和附近鐵路建成,貨物運輸都改為陸路,航運公司被迫倒閉。終於在xx年另闢蹊徑,有六名壯士不分晝夜,三年時間吃住船上,靠雙手雙肩開鑿出小龍洞,共背水泥96噸,鋼材24噸,三萬多塊青磚磨破了雙手雙肩沒有磨破他們的意志。xx年小龍洞第一期開工完成,迎接第一批客人,從此名聲在外也受到了著名導演謝晉的青睞,在此拍攝電影《芙蓉鎮》。人們紛紛尋景而來,迅速紅遍大江南北,名揚海內外,盛況空前,從那時起才改名《芙蓉鎮》。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女性叫曾小玲,20xx年丈夫重病,兩個兒子正上大學。她頑強地支撐起這個瀕臨倒下的家,在鎮上賓館當起了一名洗衣工,80斤的她每天分三次把三百多床床單背回家,然後手洗干凈,每晚五點之前背回賓館。對比一下我們今天的工作量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女人雖然有水的柔情,但不失韌性,如果說男人用肩扛起一座山,那麼女人就能背完西水河的水,始終不忘身上的責任和擔當,吊腳樓和小背簍永遠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可以說《記住鄉愁》,每一集都有它的精彩,劇中都有鮮明人物、感人的故事,各有主題,各有千秋。這檔節目真的很容易就牽動了漂泊在外遊子的那份思鄉之心,就連主題曲都那麼優美動聽,回味無窮,從第一次接觸這首歌就喜歡上了它,歌詞是朗朗上口,耐人尋味,正如歌詞所說:「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雲,鄉愁是一生情。」

而本文中六壯士三十年後再聚只剩下四壯士,他們就把對故去戰友的思念化作了一碗酒。《記住鄉愁》有太多感人故事讓人們對偉大的國人肅然起敬,只有倍加珍惜當今美好生活,才對得起祖先。在敬仰的同時又感覺自己的渺小,同為異鄉人,有的在外學業有成,事業蒸蒸日上,有的學成歸來,報效家鄉。在這些品格高尚的人面前我自慚形穢,自卑和自強的雙重性格抗衡後,心又漸漸恢復平靜。既然自己就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也就做點普通的,力所能及的事,在單位好好工作,盡職盡責,再把小家過的幸福、溫馨、快樂,讓父母開心。

也許上輩子做大事累了,這輩子註定做個普通人,有時我經常天真的想如果每個公民都能遵紀守法,不無理取鬧,不幹壞事,那麼也就用不著那麼多警察辦案,國家就會很安靜,這樣想想我還算為國家省了一份心呢。哈哈,這樣想想,就不那麼自卑了又變得心安理得起來了。此時此刻,耳邊又回響起了動人的歌聲:「遊子你可記得土地的芳香......。」今後我會懷著一顆對先人的.景仰之心,和對家人的眷戀之情,感恩之心好好活下去,直到永遠。

記住鄉愁觀後感3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春天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社稷。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祖宗。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恩情。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根本。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春天。

這是我做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文字統籌時腦海中一遍遍閃過的句子。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中央電視台組織拍攝的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於2015年1月1日正式開播。

塵封了百年的傳統文化實體,以百集紀錄片的形式重回歲月和大地。這些節目,既是一出出生命大題,又是一份份絕好的答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100個「考場」里,一次次展開,一次次收起,仁心寫,義舉答,子子孫孫答不夠,一答就是百千年。

我看到,但凡得高分的家族、村落,他們都有共同的遵守,沒有忘記國家社稷,沒有忘記祖先,沒有忘記恩情,沒有丟掉根本。但凡興旺的家族,都有家譜、祠堂、祖訓,並且像守著生命一樣守著這些家譜、祠堂、祖訓。仁義禮智信,孝悌勤儉廉,在這些土地上,已經化為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我還看到真正的勵志和制度,真正理解什麼叫師道尊嚴、什麼叫商道賈德。我發現晉商成功的秘密並不全在經營里,徽商成功的訣竅並不全在謀略里;還發現幸福原來也在五常十義里,甚至就在一餐一飲、一草一木里。

看著這些台本,我突然覺得,人一旦沒了故鄉的概念,一切病相就要來了。現代人生活在城裡,沒有一個共同的地理凝聚力,房子常常換,漂泊感就來了,漂泊感帶來無根感,無根感帶來焦慮。不像古人,不管走多遠,心繫故鄉。

太多的故事讓人淚眼婆娑。甘肅哈南村是一個把「忠」自覺化的村落。戰時,他們把「忠」用於衛國;和時,他們把「忠」移於建設。據記載,明初時朱氏祖先立下赫赫戰功,朱氏後人便把「忠勇傳家」作為家規祖訓寫進了族譜。歷史上,朱氏一族先後有11人為國捐軀,從軍報國也就成為哈南村的傳統。每逢外敵入侵,「母送兒,妻送郎,父子爭相上戰場」催人淚下的場面,就會在這個小村莊里出現。汶川地震後,哈南村也是重建速度最快的村落之一。在安徽屏山村,明嘉靖年間,舒善天進京趕考,高中探花,衣錦還鄉之際,發現相依為命的老母病倒家中,便棄官侍母,直至終年。還是屏山村,在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成功塑造「抗戰夫人」王麗珍的人民藝術家舒秀文,當年一月掙30塊大洋,會把25塊寄回家裡。在山西靜升村,王氏十六世祖王寅德與人合夥做生意,對方早亡,他把屬於對方的錢分文不少地還給人家後代。做月餅的吳麗霞家,如此在乎月餅切開後的勻稱,不單是講究月餅的品相,更是考察做月餅的人心是否勻稱。他們相信,心勻稱,手下的活無不勻稱,心不勻稱,手下的活難以勻稱。

讀一出出台本,我就像是在給祖先的老屋拂塵,給祖先的德容擦灰,給祖先的衣襟撣土。我是那麼急切地想等到下一出,又是那麼緊張地看著每一出,一遍不夠,兩遍不夠。多少次,我的鍵盤上落下一個不肖子孫的熱淚。就連晚上做夢,都在鄉愁之中。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是多麼幸運,我們有這么偉大的傳統,這么優秀的祖先,這么智慧的文化,這么可愛的同胞。作為一個作家,我是多麼幸運,能夠以這種方式,親近我們偉大的傳統,為祖先盡上一份小小的孝心。

在這些節目中,我看到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故事,遠比在任何一部小說中讀到的精彩。很難相信,倘若沒有這40個攝制組長達9個月的艱辛打撈,任憑他們淹沒、流失,對中華民族來說,將是何等的損失。

有了這100集,我們就可以回答,人類將走向何方。有了這100集,我們就可以回答,子孫將向哪裡去。有了這100集,我們就有了底氣。孔子不但是中國人,而且正在以鄉愁的方式活在大地上。端午不但是中國的,而且正在以鄉愁的方式活在大地上。我還看到了二十四孝的現代版,看到了精忠報國的現代版,他們有名有姓,有臉有面。

此刻,我更加篤定,只要我們把根留住,只要我們回到根那裡,一切都不是問題。因為春來草自青,草的答案不在草本身,而在春那裡。

鄉愁中的傳統,傳統中的鄉愁,正是我們一刻都不能離開的春風。

『叄』 鄉關何處的讀後感

余秋雨的散文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散文,有著一種沉甸甸的歷史感和滄桑感,一種浩然而毫不矯情的雍容與大氣,一種俯仰天地古今的內在沖動與感悟,一種涌動著激情與靈性的智慧與思考。
「鄉關何處」取自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一詩中的名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在余秋雨看來,作者此時有著強烈的被遺棄感——時間上,古人飄然遠去不再回來,空留白雲千載;空間上,眼前雖有晴川沙洲、茂樹芳草,而家鄉又在哪裡呢?很能體會崔顥此時的思念與渺茫,故鄉遠在他方,卻又實實在在的存於心中,於是心中渴盼愈演愈濃,直至不能自抑,只能寄託只言片語來渲瀉。
故鄉不單是那個出生成長的地方,故鄉是屬於心靈的家園,即使再沒落再荒涼,也依然是我們心中最愛最依戀的現實存在。古往今來,多少離家的遊子都在焦渴的思念故鄉,思念親人:「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身處異鄉,故鄉的一切都是牽掛,都是關切,都是濃情。余秋雨的表白是如此的透徹,淋漓盡致!「異已的一切會從反面、側面誘發出有關自己的思考,異鄉的山水更會讓人聯想到自己生命的起點,因此越是置身異鄉越會勾起濃濃的鄉愁。鄉愁越濃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願意把自己和故鄉連在一起——簡直成了一種可怖的循環……」
艾蕪老人折斷雙腿仍然說:媽媽,我要去遠行,世上沒有比遠行讓人消魂。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走得再遠心中一直心存一個媽媽,一路上暗暗地請媽媽原諒,當他們回來時自己已經蒼老,媽媽已不在,由一種孤兒變成另一種孤兒的暮年遠行者老淚縱橫,一聲「媽媽,我回來了」的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余秋雨講任何一個早年離鄉遊子在思念家鄉時都會有一種兩重性:他心中的家鄉既具體又不具體。具體可具體到一個河灣,幾棵小樹,半壁蒼苔;但是如果僅僅如此,焦渴的思念完全可以轉換成回鄉的行動。然而真的回鄉又總是失望,天天縈繞我心頭的這一切原來是這樣的么?就像在一首激情澎湃的名詩後面突然看到了一幅太逼真的插圖,詩意頓消。因此,真正的遊子是不大願意回鄉,突然想起某本書上的一句話:「人生本就是一個旅程,借住在何處已並不重要……只要你我的心,一直在那個地方」。
鄉關何處?
「男兒立志出鄉關,不學成功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

〈1〉 家的意義
家鄉可以具體到半壁蒼苔,又可虛幻到一種感覺。這便是作者說的「兩重性」。
崔顥和李白都自問家鄉何在,難道他們真的不記得嗎?不知道出生地?不。他們比我們清楚,但,此時的家對他們而言是種感覺:溫暖,可依靠,有足夠的魅力吸引自己。
大多數思鄉文人都是異鄉客。身處異鄉,自我會加大異鄉感,加大家鄉的魅力與味道,家鄉的味道達到峰值,變為創作的養分,化為另一種人生經歷。異鄉越美,便會感到家鄉越美,思鄉越切,由此心理,家鄉被吹成了一個五彩斑斕的泡泡,一個夢,鄉愁越濃,泡泡越大,夢越甜。可異鄉客們都明白,這是夢,所以為了保護心中的夢之泡,「結果,一生都避著故鄉,避一路,想一路。」
賀老是少數幾個敢去驗證夢的真實「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路從何處來」多多少少有些悲涼吧!可這就是真實的故鄉。
「諸般人生況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異鄉體驗與故鄉意識的深刻交糅,漂泊慾念與回歸意識的相輔相成。」
只有漂泊者的思想才有「意義」,才能體會思鄉這兩字的分量。冰心老人離鄉百年,白發蒼蒼時在夢中游回少女時代的家。異鄉客對家有更深刻的理解,他們的思想便有更多的內涵。
相信異鄉客在遇到觸發他們思想之物時,情感遠比文字猛烈。一切都是無言的。畢竟,情感本無言,只是我們執拗地用文字描述。
「他們不說理由也不向自己追問理由,抹乾眼淚又須發飄飄地走向遠方。」
二故鄉與語言
語言是文化直接表現,是地域的符號。作者在上海話的攻擊下,餘姚方言完敗,而漸漸的,便忘卻了。
「故鄉,就這樣被我丟失了。」
「故鄉,就這樣把我丟失了。」
丟失了基本的溝通方式,其內在的傳承又會如何?
三、了解
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的故鄉?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有多少能大致說清北京這座城市的生長歷程?余秋雨老師也是在數年後才偶然曉得餘姚出了王陽明,黃宗羲等頻頻出現在歷史課本中的名人,更有千古名窯的存在。誰又能想得到呢?
可這份遲來的知曉並不影響對家鄉的崇拜與自豪,反而更添色彩。
生長的土地,僅僅是地,毫無特殊,平凡致極,又怎會想到這里曾有的溫度與味道;時間,淹沒了這些;現在去追尋,總覺得不可思議。
就我個人而言,深有體會。
我的故鄉在山東鄒城,全國眾多靠煤礦生存的縣市之一,平凡,普通,遊走街市,嘈雜擁擠,略顯混亂,四處鄉音,親切平凡。可就在這里,有一位全國公認的優秀母親——孟母;有一位世界公認的偉大聖人——亞聖孟子;30公里外有一位中華文化的代表——聖人孔子。這三位偉大的人共同守護著這片土地,守護著華夏大地,共同為華夏文明增添力量與色彩。偉大的人!我從未想過自己與聖賢們如此接近,曾被我歸為最平凡的家鄉竟這般不平凡!
我非常能體會老師向我們介紹他的家鄉時的興奮,因為我也如此。每當課本出現孔孟聖人文章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向同桌「炫耀」:你看,這里有寫『鄒城人』,我的家鄉!並不是為了證明什麼,只是對家鄉的認同感格外強烈,所以高興,所以不管走到何處,我都認為自己屬於這里。
人說時間是最大的破壞者,土地覆過一層有一層沙,過去的都漸漸消逝,只有品德的傳承,民族文化的認同不會斷代,相反,會隨時間的痕跡,加深,加深……大范圍而言,民族認同;小范圍,地域認同,地區認同(家鄉認同)。特別在今天,多數國人為08北京奧運會自豪,為09挫敗全球金融危機驕傲,5000年文明更讓我們在今天為挺直腰板加份力量。在不察覺瞬間,認同感被植入,在計時器的沙粒的滾動中,增強。
而精神品德的傳承更為玄妙。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水土」,我更願視為「水土風情」,包含自然,人文;人文又蘊藏著長輩的言傳身教,上代人的品德隨教育,隨生活影響著下輩人,所以地區風氣需要長時間凝成,同樣,也不易別改變。
四、探索
「遠年的榮耀負載出元年的惡濁,精美的陶器貯存著怵目的殘忍。」
陶醉於文明的興盛,當蠻夷出現,格外觸目驚心,否認,否認,不願承認,自豪化為震驚。
「與已有的文明成果混成一體,甚至還會悄悄潛入人們心底,是我們在尋找它們的時候常常尋找到自己的父輩,自己的故鄉,自己的歷史。」
文明或許承載過蠻夷,但這是種進步,有蠻夷到文明的過渡。是文明總有亮點,這些亮點的存在證明了人類想進步的努力,今人看到古人的這些,足以自豪,孰能無過?蠻夷只是過錯罷了,所以「能這樣,也就夠了。」
五、回家
時間終究吹散每個人的味道,消失是必然,留存是偶然。如此怪誕,但作者仍認為自己是餘姚人,仍然為河姆渡激動,一個最本質的家鄉反而隨時間的盪漾,越發濃烈。家鄉,已成為一種信仰,一種自豪。
時過境遷,終究物是人非,甚至無非人也非,可這仍是家鄉!心中有家,何俱無家!!

念故鄉——《鄉關何處》讀後感

清早,靜靜的辦公室里想起了悠悠揚揚的歌曲《念故鄉》,歌聲婉婉轉轉,我的思緒也飄飄緲緲,不禁又想起了近幾日正在讀著的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筆記》,是那般凝重,那般沉穩。讀著每一個文字,雖然生澀,雖然難懂,卻又止不住地想解讀,想剖析。每每品讀著更多的文字,心中總感到有一種濃厚的氣息窒息得令人喘息不暢,但又總是情不自已地被深深地牽引讀著又讀,於是傷感,沉痛,怨忿,嘆息統統聚攏來……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顥《黃鶴樓》中的詩句,在余先生看來,作者此時有著強烈的被遺棄感——時間上,古人飄然遠去不再回來,空留白雲千載;在空間上,眼前雖有晴川沙洲、茂樹芳草,而家鄉又在哪裡呢?很能體會崔顥此時的思念與渺茫,故鄉遠在他方,卻又實實在在的存於心中,於是心中渴盼愈演愈濃,直至不能自抑,只能寄託只言片語來渲瀉。

古往今來,多少離家的遊子都在焦渴的思念故鄉,思念親人:「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身處異鄉,故鄉的一切都是牽掛,都是關切,都是濃情。因為余先生曾是異鄉人,所以這里的表白是那麼透徹,淋漓盡致!「異已的一切會從反面、側面誘發出有關自己的思考,異鄉的山水更會讓人聯想到自己生命的起點,因此越是置身異鄉越會勾起濃濃的鄉愁。鄉愁越濃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願意把自己和故鄉連在一起——簡直成了一種可怖的循環……」

結尾,品讀著余先生被故鄉遺棄,心中不禁也凄涼、渺茫起來。是啊,誰又能真正說清自己的祖先曾是何鄉人?「鄉關何處」大概正是由此而來。但是不禁又想,為什麼要讓思緒飄得那麼遙遠呢?只要心中記著一個故鄉——或者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或者是曾經居住的地方……只要心中的思念能有所寄託,只要心中的牽掛能有所傾訴,那也不枉遊子的深情了,不是嗎?

『肆』 看完電影的讀後感怎麼寫作文

1. 寫看完電影的感受作文怎麼寫

看你感悟的什麼作文呀 把你的讀後感 寫下

第十一、感悟(附一)

面對紛繁的生活,我們常常有許多感悟:當我們看見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時,我們也許會感悟到人的朝氣蓬勃與旺盛的生命力;當我們看見葉子從樹上落下,我們也許會感悟到生命的短暫,應該珍惜時光發奮進取……

在參與社會交往的歷程中,因睹物、見景、思人、歷事……總會引起我們內在思想情緒的變化,撥動我們情感的琴弦,因而有所感觸,有所領悟。怎樣的感觸和領悟在化為文字後能引起他人共鳴呢?唯有靠深刻獨特取勝。

一、因景而感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寫作中,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和思想意志融入到景物之中去,使山水有情,草木含意。我們在觀花時懷人,賞月時思鄉,看海時可以感受博大,觀雲時可以感受飄逸,一切皆由景而感。

有時,景也昭示著一種自然哲理。這時寫感,要對景進行聯想和想像,賦予具體的景象以抽象的哲理。我們看到黎明,感悟它沖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陽,我們同樣感悟它孕育希望的艱難。

二、因物而感

文學作品中的物,或牽系著一個故事,或寄託著一段感情,或隱含著一個道理。在記物的時候,可借物言情,也可托物喻意,還可詠物明理。如一塊橡皮記錄著一段友誼,一聲問候承載著一份親情,一束玫瑰詮釋著一種愛意。

因物而感是一種「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構思寫作模式,作者描述事物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這個事物,而是為了引出一段感情,一種哲理。所以要在寫物之前,賦物以意;在寫物之時,為感蓄勢;在寫物之後,自然出感。如寫蓮花,其實是為了贊美高潔;寫翠竹,其實是為了頌揚虛心;寫黃牛,其實是為了昭示勤勞;寫蜜蜂,其實是為了謳歌奉獻。

三、因人而感

即從人的外貌、語言、行為、性格中尋找感點。可以邊敘邊感,在描寫中點綴自己的感受、感想。也可以敘後出感,在寫人之後,詳寫感點,借勢出理。我們可以因自己的衣食父母而感,感悟父愛的深沉母愛的偉大。我們可以因祖國的英雄兒女而感,感悟先烈的英勇後生的可畏。

四、因事而感

在記事之後,或就事論事抒發感想,或由事入理闡發感悟,是讓作文具有一種哲思之美的重要手段。嘗試爬山,可以感悟征服困難的滋味;體驗垂釣,可以感悟寧靜淡泊的境界。在由事寫感的時候,要對事件進行由表及裡的分析、挖掘,由一事提煉出一理,並且用精闢的語言予以點示。

五、因文而感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除了「讀後感」外,你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觀完某一展覽後還可以寫寫「觀後感」。在寫這一類感悟文章時,你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等弊病。

附一、感悟耐人尋味

一個人生活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有笑容,也會有淚水;有歡樂,也會有悲傷。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把我們生活中的那些苦辣酸甜寫進作文里,情節自然就有了波瀾。

一、感悟要有信度——真實

真實的感悟才能讓人產生共鳴,一旦有矯揉造作地痕跡,就收不到感人的效果。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心,要做到為情造文,而不是為文造情。

二、感悟要有坡度——自然

感悟不是對人或事物一見即發,而是有一個過程,必須存在關聯、過渡、蓄勢、鋪墊,否則會使人感到突兀,不易理解,更不會接受。

三、感悟要有深度——深刻

首先要對所描述的材料進行分析,找出可以生發開去的點,然後對材料進行提煉,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展開想像和聯想,由此及彼地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蘊。

四、感悟要有濃度——感人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篇好文章,往往滲透著作者真摯而濃厚的感情。感情濃郁的感悟就會在讀者的心頭打下深深的烙印,感情淺淡的感悟就會像過眼雲煙不留任何痕跡。

感悟無處不在!只有通過感悟,我們才能發現世界的奇妙,生活的精彩!只有通過感悟,我們才能發現世界是多麼令人神往,生活是多麼美麗

2. 看一部電影的觀後感怎麼寫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

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

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3.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

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

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 *** 不斷深化的過程。

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

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

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

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

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

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

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

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

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1、內容簡介。

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2、發表評論。

寫。

4. 看一部電影的觀後感怎麼寫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5. 看完電影後的讀後感的拼音怎麼寫

硝煙彌漫的戰場,八路軍和日本鬼子進行著激烈的斗爭,兩個小八路——大興和小武冒著生命危險為八路軍送情報。

大興在與鬼子紛爭時,左腿不幸負傷,只得留在敵占區養傷,但是他們帶著傷仍堅持進行戰斗,幾次差點犧牲……電影《兩個小八路》的情節扣人心弦,我自始至終為影片中的小英雄捏著一把甫亥顛酵郯寂奠檄訂漏汗看完電影,我陷入了沉思……兩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小孩,卻有著「愛祖國、愛人民、嚴守紀律」的心,在危急時刻始終能隨機應變,他們的機智勇敢真令人折服。而我們呢?有這樣好的學習環境卻不能好好珍惜,遇到一點小事就亂了陣腳,不敢向困難挑戰,只是因為心裡的膽怯,哪能跟機智勇敢的大興和小武相比呢?他們面對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毫不畏懼,反而幾次三番給他們製造麻煩,使我們八路軍贏得戰勝敵人的機會,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我想,我們真應該好好學習他們的精神,把他們的精神運用到我們的學習中去,不斷前進,為理想而奮斗!這部電影又讓我聯想到了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如李大釗、郝副營長等,他們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為了後人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在革命戰爭中,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精神多寶貴呀!想想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啊!我們真應該發奮圖強,好好學習,讓自己將來成為棟梁之才,為祖國的建設增添一份力,這樣才對得起那些為我們創造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呢。

6.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要是應付的話大體有個套路,開頭就寫哪天哪天我觀影了{驚天動地},本片講述了***(電影內容)。過渡一下說你受益匪淺什麼的,然後寫得到的心靈感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責任方面-看到救災軍人的形象你的感觸,比如做人要有擔當,引用寫有關責任的名言小故事什麼的。團結方面-面對災難我們的民族是怎樣度過的,可以上升到民族團結的方面。奉獻-災難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跡,可拿出一例具體說說體會。最後,可以寫作為當代的學生,你要怎樣怎樣。

這個是最俗的。

要是高雅點,寫成隨筆,主要寫體會,影片內容也可少穿插點,把某個鏡頭帶來的心靈觸動放開了寫,可以盡量煽情。呵呵,以上供參考,還得自己多努力!

7. 看完電影《聽說》的觀後感怎麼寫

剛看完《聽說》這部台灣風味十足的電影,感覺耳目一新,平常看的台灣偶像劇脂粉氣太濃,女生太嗲,實在讓人受不了。

這部電影其中70%的時間卻是在男女主角的無聲中度過,怎麼樣,有趣吧!一對聾啞姐妹?一個聾啞小子?裡面還潛藏著一個小小的秘密哦!總之說透了就沒意思了,各位看官可以看看這部電影。用電影里男主角對女主角的評價,做人就要很努力,很樂觀,很可愛,很活潑,很孝順,很親切,很善良,對姐姐很好(對親人很好),對大家都很好。

這是一部平民電影,裡面沒有王子和公主,有的只是普通甚至有點讓人同情的可憐的一對姐妹,她們失去了母親,父親是傳教士,跑到非洲傳教去了(看到這里,真是很生氣,而且怎麼也想不通他居然丟下這兩個姊妹花就跑了,可能傳教士就是博愛的吧,用愛普渡非洲人去了),妹妹打工養姐姐,姐姐是游泳健將,卻為了妹妹在她身上寄託的希望要在殘奧會上拿金牌。兩個太可愛的姐妹花呀,尤其是妹妹,引起了便當小子的愛慕,然後就這樣發展下去,成就了一段平凡而又讓人感動的愛情故事。

電影里便當小子胖胖的爸爸媽媽也很招人喜歡,他們文化不是很高,但心地善良,在便當小子想娶聽障姑娘的時候,堅定的支持了他,就這一點,他們就超越了現實中的很多父母,尤其是農村裡,嫁姑娘象賣女兒似的,陪嫁就得數萬,誰有錢就嫁給誰,有多少是考慮了孩子的感受呢?男的呢,要是傍上了一個有錢有勢的親家,那前途自然不用愁,吃香的喝辣的,社會中比比皆是,因此導致婚姻最終破裂的也數不勝數。因此,兩個人的婚姻就一定要互敬互愛,而不是只圖金錢利益(當然要是互敬互愛又有錢有勢那咱也不拒絕,可惜這種情況是鳳毛麟角)。

上天是公平的,他給你一些東西,必然會從你身上取走一些東西,正所謂有得必有失,不是嗎?他給了你金錢和權力,你就會失去一個普通人勞動生活的能力,因為你離開金錢和權力什麼都幹不了;他給你力量,你就會失去一個弱者的感覺,而這個世界並不全是強者構成的,強弱是相對的,世界上有一個超人他是超人,如果全是超人也許這個超人就是個弱者,強者要依靠弱者生存,當弱者全部被消滅的時候,強者們也將走向滅絕;他給了你智慧,你就會失去犯傻的機會,不會有人說你傻得可愛,更不會有人說你傻人有傻福,很多事實說明,世界上比較快樂的常常是那些犯傻的人,而那些聰明人卻常常感受不到幸福;他在你出生時給了你幸福,你就會失去拼搏的勇氣,失去吃苦的精神,在將來就有可能變的不幸福。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數不勝數。 同樣,上天從你身上奪走一些東西,也必然還給你一些。

他奪去你的視力,必然會給你比常人更加敏銳的聽力;奪走你的聽力——片子中的聾啞女孩——卻給了她異於常人的勇氣和毅力,敏銳的感覺和熱情、善良、充滿愛的心。 所以,請不要自怨自艾吧,我們這些正常人,有手有腳,看得見聽得到,沒有什麼大病大災的,就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計較了。

今天剛剛看了一條新聞,有個一家三口,丈夫和妻子爭吵過度,丈夫一怒之下把妻子殺死了,殺了妻子他非常後悔,當時就想自殺,結果被警察救下來了。他們平時感情很深,就是愛為一些小事情吵嘴,這次就是為一顆釘子的事引發的,可以稱之為「一顆釘子引發的血案」,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夫妻打是親罵是愛,夫妻的感情是要雙方細心經營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夫妻就是手心手背,誰退都不要緊,關鍵是要讓步,生活中沒有誰不犯錯,犯錯沒關系,只要悔改就OK。

當我們走在擁擠的人群中,請不要抱怨,要知道在遙遠的伊拉克和非洲正蔓延著戰火和艾滋病;當你走在瓢潑的大雨中,請不要抱怨,因為中國西南的幾百萬人正在忍受著乾渴和飢餓;當你住在40平米的蝸居中時,請不要抱怨,因為有人正住在只有十平米又潮又悶的地下室里;當你坐在辦公室里,感嘆著工資低毫無前途時,請別忘了,還有多少農民工正在又臟又差,毫無勞動保障的血汗工廠里揮汗如雨;當你在為失戀悲傷時,請你記住,你又有了一次重新戀愛的機會,你失去的只是一個並不很適合的對象,卻得到了無比寶貴的經驗。

『伍』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四篇】

【篇一】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艾青說,「我為什麼時常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在機關黨委的組織下,和同豎雹事一道觀看了《我和我的家鄉》,平凡的普通人物,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讓我久久不能平息,心潮起伏,對這句詩也有了更深的體會和理解。

影片由五個小故事組成,演繹這一個個小人物的故事,一個個家鄉的故事。《北京好人》里的張北京,為了給舅舅治病,冒名使用醫保卡。而殊不知在北京漂泊的異鄉人,其實家鄉也有醫保卡了,看病也不用愁了。《天上掉下個UFO》中的村長王守正、商人王出奇和農民發明家黃大寶,雖各懷「鬼胎」,但都有一個讓家鄉變得更好的想法。最後,農村旅遊搞得熱火朝天,村民們喜笑顏開。《最後一課》中一個越洋電話,使得熱心的村民自編自導一場28年前的最後一節課,既展現村民的熱情,也表現出了家鄉的巨大變化。《回鄉之路》則以一個獨特視角展示「沙地蘋果」經銷商喬樹林的艱辛與不易,他兒子的一席話讓人不僅潸然淚下,還讓故事情節大反轉。《神筆馬亮》的馬書記,為了給家鄉做點事,放棄了出國深造,瞞著妻子,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帶領村民致富......從北到南,從東到西,講述了中國大地上的家鄉故事,展示脫貧攻堅成果,抒發人們的對家鄉的熱愛和偉大的家國情懷。

家鄉是生養、哺育我們的地方,生於斯長於斯。多少年後,無論你去向何處、身處何方,無論志得意滿、落魄彷徨,家鄉都會是你內心最為柔軟的地方。無論怎樣,你都忘不了那個曾經養育你的地方。無論天涯海角,你總會想落葉歸根,回到生你養你的地方,素以家鄉情結重和歸根觀念強而著稱。從「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到「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的借物抒情;從「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到「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羈旅之思;從「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歸鄉喟嘆。古詩詞中家國之思、家鄉之戀的名句佳句,不勝枚舉,滿滿的都是古人對自己對家鄉摯愛和眷念,對家人朋友的祝福和祈願。

說到家鄉,我也有我對家鄉的記憶,就是年少時唱過的歌詞,「我的家鄉並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但是,這是多年前記憶中的家鄉。現在我的家鄉,已經像電影中的家鄉一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家家戶戶修樓房、買小車,老人們都笑逐顏開,新農村一派新氣象。也如同電影中的情境一樣,農村醫保體系健全,有了新農合,看病不再難了;鄉村農家樂興起,農民錢包鼓起來了;農村教育大變樣,免費午餐、住校免費,孩子們讀書不再難......脫貧攻堅事業發展,家鄉變遷鄉村變美,生活富裕日子開心,過去的貧窮與落後沒有了,有的只是多彩多姿、喜笑顏開、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家鄉的變化,祖弊備國的強大,幸福的生活,我們應該感謝生活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我們應該為身處在這樣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倍感自豪。但是,我們作為新時代的見證者、親歷者,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捍衛者,我們也應該主動把自己和祖國的命運緊密融合在一起。尤其在當下,國際風雲變幻,我們國家正在經歷前所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應該與危機之中尋新機,於變局之中謀新局,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努力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出貢獻,讓我們的家鄉更加美好,更加更加富強,民族更興旺,把「我和我的家鄉」的故事演繹更加美好。

【篇二】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我和我的家鄉》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了五個故事。這五個單元,分別是:《北京好人》、《天下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

在我看來,我和我的家鄉裡面《最後一餘卜帆課》是整部影片中水準的故事單元,范偉的演技,徐崢導演的構思,時間與空間的穿梭,從前與現在的對比,所有的地方都處理的特別好。

我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是真的被代入進這個故事裡了,也時刻在關心范偉老師的狀態,五個故事裡,其他的都讓人笑得開心,只有《最後一課》這個故事是讓我感動流淚的。

【篇三】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國慶期間,我去電*看了一場既幽默又感人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這部電影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姐妹篇,講述了5個單元的故事,從預告片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五個故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主人公們都想保護、愛護自己的家鄉,去保護家鄉身邊的每一個人。

這部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第四個單元故事——《最後一課》,老教師范爺爺得了阿茲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他總覺得自己身處在曾經教書的山村裡,常常念叨著要給一個孩子拿顏料,完成孩子想畫一個學校的夢想。在醫生的建議下,老爺爺的兒子帶著老爺爺回到小山村,與老爺爺當年的學生一同還原再現了二十多年前的老教室,一群人陪著演了一出最後一堂課的情景,幫助老爺爺實現這個念想,師生相遇的那一刻,每個人都熱淚盈眶。《最後一課》讓我看到了一位老師對學生樸素而又深刻的愛。

觀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使我明白了無論身在何處,對家鄉的情感依然讓人魂牽夢縈。祖國強大了,家鄉富裕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更幸福了。

【篇四】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伴隨著電影片尾曲《我的祖國》音樂聲的響起,我坐在*座位上久久不願離席。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的家鄉。我的家鄉是湖北省鄂州市,它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古代三國時期孫權曾經在這里建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對我而言,家鄉是「豐年留客足雞豚」的豐收之鄉,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態之鄉,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頤養之鄉,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恬淡之鄉。

電影中的五個平凡的故事,講述了平凡人物的默默奉獻,展現了家鄉的變化與發展。

故事《神筆馬亮》講述了綠色發展建設「家鄉美」。馬亮放棄俄羅斯列賓學院的錄取機會,主動請纓前往鄉村,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成功讓原來貧窮落後的鄉村轉行成為旅遊鄉村,帶領鄉親們描繪出了一幅鄉村「稻田畫」。我想到了我的家鄉,作為一個長年在外地上班的鄂州人,家鄉近幾年的變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家鄉人民的勤勞建設下,家鄉越來越干凈,越來越衛生,越來越文明,越來越美麗,高樓大廈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馬路也變得越來越寬敞和整潔,我為我的家鄉感到驕傲。

故事《天上掉下個UFO》則展示了科技創新幫助家鄉「百姓富」的案例。熱愛發明的黃大寶的家鄉位於我國貴州省的某座偏遠鄉村,過去由於大山的阻隔,村與村之間的交通十分不便利。黃大寶一群人通過科技創新,在村子裡搞起了天上運輸,使得大山帶來的阻隔變得盪然無存。由於交通物流便利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回來建設家鄉,村裡富了起來,鄉親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故事《北京好人》中,張北京為了給自己的表舅節省醫葯費,將自己的醫保卡借給表舅看病,但在一番波折後沒有成功。張北京拿出准備買車的資金替表舅交了手術費,回村以後卻發現表舅媽早就給表舅交了醫保,兩人費了半天勁到頭來卻發現白折騰了。影片以喜劇的方式,將社會醫療保險展現在大屏幕上,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民生政策的落實。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為了讓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國家推行「醫養結合」一體化服務,統籌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促進農村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讓鄉親「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不論是《回鄉之路》里種果樹治沙的小企業家喬樹林,還是《最後一課》中數十年如一日、教書育人的范老師,在他們身上都讓我看到,普通人的不平凡,也映射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年我辭掉了外地的工作,回到了家鄉,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要將深植於心的家鄉情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工作動力,一步一腳印,堅守自己的崗位,從平凡小事著手,為建設家鄉添磚加瓦,書寫屬於自己的《我和我的家鄉》故事。

『陸』 求余秋雨的《鄉關何處》的讀後感

清早,靜靜的辦公室里想起了悠悠揚揚的歌曲《念故鄉》,歌聲婉婉轉轉,我的思緒也飄飄緲緲,不禁又想起了近幾日正在讀著的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筆記》,是那般凝重,那般沉穩。讀著每一個文字,雖然生澀,雖然難懂,卻又止不住地想解讀,想剖析。每每品讀著更多的文字,心中總感到有一種濃厚的氣息窒息得令人喘息不暢,但又總是情不自已地被深深地牽引讀著又讀,於是傷感,沉痛,怨忿,嘆息統統聚攏來……「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顥《黃鶴樓》中的詩句,在余先生看來,作者此時有著強烈的被遺棄感——時間上,古人飄然遠去不再回來,空留白雲千載;在空間上,眼前雖有晴川沙洲、茂樹芳草,而家鄉又在哪裡呢?很能體會崔顥此時的思念與渺茫,故鄉遠在他方,卻又實實在在的存於心中,於是心中渴盼愈演愈濃,直至不能自抑,只能寄託只言片語來渲瀉。古往今來,多少離家的遊子都在焦渴的思念故鄉,思念親人:「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身處異鄉,故鄉的一切都是牽掛,都是關切,都是濃情。因為余先生曾是異鄉人,所以這里的表白是那麼透徹,淋漓簡粗盡致!「異已的一切會從反面、側面誘發出有關自己的思考,異鄉的山水更會讓人聯想到自己生命的起點,因此越是置身異攔局鎮鄉越會勾起濃濃的臘源鄉愁。鄉愁越濃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願意把自己和故鄉連在一起——簡直成了一種可怖的循環……」結尾,品讀著余先生被故鄉遺棄,心中不禁也凄涼、渺茫起來。是啊,誰又能真正說清自己的祖先曾是何鄉人?「鄉關何處」大概正是由此而來。但是不禁又想,為什麼要讓思緒飄得那麼遙遠呢?只要心中記著一個故鄉——或者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或者是曾經居住的地方……只要心中的思念能有所寄託,只要心中的牽掛能有所傾訴,那也不枉遊子的深情了,不是嗎?

『柒』 鄉歸何處

不久前,我和妻子偶爾去一家韓國餐館吃飯。用餐時,她提起這家店是飢肆明一個韓國男人開的,因為就在她過去工作的地方附近,她還記得那時營業的火爆情況。但因為某次中韓鬧矛盾,現在門可羅雀。我對那次事件只有很模糊的印象,大概是導彈之類的事情,對於這種爭吵的借口我都是左耳進、右耳出的。來這里吃飯也不是為了支持或者反對什麼,隨性而爛告至罷了。但空曠的房間,還是給我帶來了陣陣涼意。

我注意到餐館的電視上播放著韓國綜藝節目,界面菜單也是諺文字。角落裡倆個女服務員在竊竊私語,電視前站著一個矮矮的男人,帶著帽子,系著圍裙,面無表情地在看著電視。

他一定就是那個韓國男人了。

就在我們結賬要離開的時候,我看到他選擇了一部黑白電影,播放了起來。就是標題的這部——《鄉歸何處》。

……

想到故鄉的時候,會想起什麼呢?是覆蓋漫山的雪?是高高的白楊樹?是灰濛蒙的天?還是一爿連一爿的碎磚、瓦礫……

都不是。

每次想起故鄉,映入我腦海的,卻是一隻德國牧羊犬。

我家裡並沒有養過狗,我小時候還有些怕狗。畫面中的其他人,對我來說是外國人,是異鄉人。那白馬,房子和霧,都不是在我家鄉所能見到的。但塔可夫斯基把這個畫面,烙進了我的腦里。我曾翻閱各種影評,和哲學家、思想家對Nostalgia(思鄉)的解釋,但都無法令我滿意,不過是些闡釋學范疇內的牽強附會。有人說思鄉是因為我們想重回到伊甸園的渴望,對不起,作為一個殘酷的無神論者,伊甸園,我並沒有住過。

我不再試圖通過理性去解釋,而是用身體,用神話賦予我們的直覺去感受,也許這就是藝術的價值,海德格爾說:」假定形而上學關於藝術的概念獲得了藝術的本質,那麼,我們就決不能根據被看作自為的美來理解藝術,同樣也不能從體驗出發來理解藝術「。那麼,反過來,形而上學所能表述的,只是藝術本質的注腳。

恍惚中,我小心翼翼地托住蠟燭,踱過水池。一種對那個韓國男人的認同感,通過黑白的畫面聯繫到了一起。

我看完了這部231分鍾的電影, 卻沒有什麼思緒萬千的感覺。像看過《俄狄浦斯王》或者《奧賽羅》一樣,沒有任何的想像能用在"如果不這樣,會不會那樣……"上面。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真實, 感同身受。悲傷和喜悅都像考狄利亞說的那樣,"符合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以下會劇透,因為我認為我的朋友圈裡沒有能完整看完這部電影的人,也許,只是我也沒有什麼朋友。

小兒子雅各布一心想離開家鄉,去巴西尋找印第安人,為此通過僅有的幾本書醉心研究印第安文化。姐姐遠嫁他鄉,父親對他只是打罵,哥哥在他眼裡一定是膚淺又庸俗,而讓他唯一沒法說走就走的牽掛,是他的母親。

母親支持著他的理想,哪怕這理想是離開她。他整日看書,與家鄉格格不入,看到去巴西移民的廣告就翹首以盼,彷彿里約就是那"流著奶與蜜的迦南地"。這種處境似曾相識,年少時總有這種離家的沖動。像米蘭·昆德拉所描述的"在每個詩人的生活中都會有這樣的時刻,他掙脫了他的母親,開始逃跑",以為能夠「生活在別處」,就會有完全不同的世界,斬斷與故土的聯系。

要我說,「在別處」,只具有「彼岸價值」。

如果「別處雹棚」真的那麼好,為什麼塔可夫斯基要拍《鄉愁》,為什麼索爾仁尼琴受了那麼多苦,「別處」又那樣溫暖,還眷戀那寒冷刺骨的鄉間小路?

按照現時的邏輯,這種人確實是「傻」。將心比心,換做我,肯定也不回去。沒辦法,「消極的自由觀」已深入了骨髓。但我心裡知道,「別處」只是「彼岸」,對照用來改造「此岸」,或者改造自己的看法,「彼岸」畢竟是無法到達的,是去不了的地方。回不去的地方,才叫故鄉。

雅各布要去巴西,是看了「移民中介」的廣告。看到那幾個中介的嘴臉,和不負責任的吹噓,我從影片開始就捏了一把汗,直到最後哥哥來信才放下。因為,不巧的是,我看過一部約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說《艾米·福斯特》。

艾米·福斯特這個傻姑娘的丈夫,就是乘坐三桅帆船從東歐來的農民。他被中介騙去移民,一出海,船就故意撞沉在英國附近。他命大,僥幸跑到英國鄉下,因為救了艾米的父親而跟艾米結婚。但最終,天性樂觀的他也悲慘的死在了刻板印象中,死在了「彼岸」。

雅各布因為哥哥搶了他喜歡的女人,還搶先要去移民,他只能留下來照顧爹媽,而與哥哥在泥漿里打作一團。這個時候,我反而竊喜,哥哥要去作替死鬼了。

當然,哥哥並沒有死。雅各布最終接受了他的家鄉,他幫助父親改進蒸汽機的離心裝置,答應了母親介紹的婚事,可以想像的是,在村裡也擔當起了替人讀信的任務。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當柏林的樞密官要帶他去巴黎的時候,他竟然選擇了逃避。

逃避之後,他接觸到的藍莓都變成了黑白色,至此,他失去了生活中的所有亮色:叔叔的金幣、女人的瑪瑙片、船上的德國國旗……

放棄就意味著長大嗎?這反而是非常幼稚的解讀。在樞密官來接雅各布去做科學家的時候,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他,他是自由的。他只是做出了選擇,選擇了故鄉。

他換來了母親的安然離世,也等來了哥哥和嫂子的來信,他從心裡原諒了他們。

但是無論什麼時代,困窘都是對人性的摧殘。

這是一個,在彗星來臨的一八四三年,一個年輕人做出了選擇的故事。

最後,

Mutter, gib mir kraft (媽媽,給我力量)。

來自微信公眾號「混蛋故事會」,聯系作者請加qq:67080730

『捌』 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10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 觀後感 。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10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觀後感600字1

在這個暑假裡,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當幸福來敲門》。起初認為這部電影跟其他 勵志電影 沒什麼區別,無非就是講主人公如何克服困難最後取得成功的 故事 。可是,當我看完以後,發現遠遠不是這些。

其實主人公由最初的為生活而奔波到最後得到工作,這並不是偶然的。仔細觀察主人公的面部表情,不難發現無論在何種境況下,他都沒有被生活的磨難擊垮,他都始終保持著他獨特的笑容。在父子倆淪落到必須在地鐵站過夜的地步時,這個硬漢在聽到門外強硬的敲門聲時,將兒子抱緊,再抱緊,忍不住流下了辛酸的淚水。但在這個時候,他依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希望。等到兩人住到救濟站時,他還不忘給兒子講笑話、哄他、安慰他。兒子克里斯托弗給了他最大的安慰和希望。從最初看到爸爸媽媽吵架的茫然失措,到媽媽離開以後的逐漸成長,再到跟到爸爸後面像爸爸一樣拚命跑,到最後的兩人手牽手一起步向幸福明天,這一切的一切都那樣真實,讓人不由得不被他們之間的那種深深的父子情所感染。片中還有一個鏡頭:當爸爸拽著克里斯托弗拚命奔向公共汽車時,他不小心將小機器人他的玩伴丟在了馬路上,爸爸後來上了車才發現,但已是時間不等人。小克里斯托弗那流淚的臉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在這部影片中,出現最多鏡頭的是奔跑。在那樣一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每個人都是那樣神色匆忙。克里斯也是從頭到尾都在玩命地跟時間賽跑。哪怕就這樣,最初的幾次,他也沒有能夠追上時間的腳步。他感到疲憊,一種浸透了全身的疲憊。如果僅靠奔跑,看來是不能解決多少問題的。因為在那個時候,每個人的時間感覺似乎都不夠用,這個時候就要講求 方法 和效率了。其實他的成功,奔跑還不是起最關鍵的作用。關鍵是他對人對事的態度曾接觸過他的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每一個細節他都認真去做好,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直至最後達到自己的標准。當兒子在救濟站睡下後,他還接著走廊的燈光埋頭苦讀營銷的書籍。到最後考試時他第一個交了試卷,心中也是自信的。

這部影片給予我很大的感觸,我被主人公對生活的那份態度,那份淡定、從容、執著所深深震撼。

電影觀後感600字2

有人說,這是一個悲劇。而我卻以為,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兩種結局。一是徹底地被這個骯臟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摯愛的方面、鬱郁而終。而無論是哪一種,遠沒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這般廣大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艷的才華。即使陸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錢,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燈紅酒綠的生活,1900卻不屬於那裡。不屬於一個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裡,這才是個悲劇。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沒有人可以說水裡和地上哪個更好,魚屬於水,人屬於地,只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與MAX道別的時候,1900說:「原諒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該如何活下去。記得他決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後把帽子扔進大海,人卻很堅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沒嘗試過,終不能戰勝他的內心,只因那裡太純凈。他說他看到無數條街道,卻不知道路該往哪裡走。

看到這里,應無人再指責他的懦弱了。所謂「不懦弱」的人們會在這個骯臟的世界上很圓滑地活著,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終究無法純粹地活,因為愛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顆完整而干凈的心,令他的音樂永遠流淌著純凈的氣息。

影片的.末尾,1900對MAX說:「兩條右臂能彈出什麼音樂,希望天堂有鋼琴。」我想,1900終是不屬於人間,即使在這里,他獲得過無數掌聲。然而,他需要的不是這些。如果可以的話,他寧願一個人,一架鋼琴,就這樣一直彈下去。

天使不應在人間。正如1900最終選擇與船一起炸毀,如此,海上會流傳著這樣一個 傳說 :曾經有個天才的鋼琴師,他的音樂令所有人為之折服,他始終沒有離開過大海,然而他的心卻已到達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電影觀後感600字3

今晚看了剛上映的電影八佰,說實話給我的震撼還是非常大的,看完這部電影,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戰士,他們也有親人,也有朋友,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放棄小家保護大家。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多少名戰士依然跳了下去,舍己為人並高聲喊出自己的名字,身上綁著炸彈,伴隨著炮聲消失在雪國之中,你以為他們就這樣白白犧牲了嗎?不,他沒有歷史,會記住他們,他們都是勇敢的英雄,永遠不會忘記!

隔岸觀火的百姓們,雖然戰爭就在眼前,中間只隔了一條蘇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獄形容毫不誇張,一些愛國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拚命給戰士們送電話線,知道這場戰爭不僅僅是400多人,更是中華人民的戰爭!

一位姑娘給戰士們來送旗,如果升旗的話,日本人就會發動猛烈的進攻,戰士們會損失慘重,即使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他們依然選擇了升旗。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他們並沒有害怕沒有退縮,用身體護住國旗,不讓國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護旗,他們想讓隔岸的中國人知道中國還在,他們沒有亡。

直到最後,戰士們都向租界撤退時,子彈如雨似的打到了橋上,一支由中國建立的敢死隊拚命掩護著隊友撤退,此時的橋已經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鮮血染成了血紅色,這時他們也不忘隊友,冒著生命危險把隊友扛到安全區域,群主們伸出手擋挪開擋板,發了瘋似的想把戰士們拉過來,他們面對槍林彈雨,無所畏懼,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電影觀後感600字4

偉大的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歷史上創造了無數驚人的奇跡,我們華北平原上就有一項不得不說的壯舉,是什麼呢?對了,它就是「地道戰」!後來,這一歷史被拍成了電影,就是家喻戶曉的影片《地道戰》。

說起「地道戰」,我可以介紹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1942年到1944年,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地道戰》就是描寫那個時期我們英勇抗日的故事。根據地人民為了保護自己、消滅敵人,粉碎日寇「大掃盪」的陰謀,採用了不少巧妙的戰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抗日軍民在廣闊的大平原,挖了不計其數、各式各樣的地道,就像影片歌中唱的「埋下神兵千百萬,千里大平原展開游擊戰,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雖然日寇裝備精良、武器先進、給養充足,但是,我們抗日軍民憑著小米加步槍仍能屢次打敗敵人。這勝利靠的就是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鬥志,軍民團結,同仇敵愾,把侵略者打得魂飛膽喪、落花流水。

冀中人民那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著日本鬼子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他們臨危不懼,堅貞不屈,仍然英勇奮戰,趕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

有人說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才是奇跡!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

我們青少年要向英雄學習,無論身處何時何地,要始終擁有一顆愛國之心。生活在和平時代,雖然不能面對面地去打擊敵人,但我們要樹立為國家效力、為人民服務的遠大理想,加倍努力學習,汲取更廣博的知識,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盡一份力量。這,也是一種愛國!我們,也可以成為英雄!

電影觀後感600字5

生命就像空中那片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盪,或翱翔太空,或墜入深淵,阿甘的人生正是如此,雖然他是一個弱智兒,但他卻擁有一顆純潔而善良的心,他永遠記得的是媽媽的叮囑: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可能事先知道你將會嘗到的是什麼味道。」

「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沒有什麼不同,一點也沒有!」

阿甘看起來總是莽莽撞撞,傻里傻氣,說起話來也是痴痴獃獃的,因而總是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忽視。可是人生並沒有放棄他,賜給了他一雙天生的「飛毛腿」,並且在珍妮的鼓勵下,他勇敢地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起,他拋棄了所有的雜念,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們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 足球 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泥潭,跑過了 乒乓球 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最後跑到了人生中屬於自己的輝煌。

阿甘的一生可以說有太多的巧合,但那僅僅是巧合嗎?是他用誠實、守信、認真、勇敢換來的,他得到的東西讓太多的人羨慕和嫉妒,但他失去了多少又有多少人能夠明白呢?

他唯一的好友在戰斗中不幸身亡,為了完成好友的遺願,阿甘竟然真的去買了一艘漁船,就像好友生前說的那樣,要捕好多好多的蝦,就在別人看來是不能做到的事,阿甘憑著自己的執著做到了,還因此賺了大錢,辦起了企業。為了紀念自己的好友,他把這個企業叫做吉布.甘企業,可是阿甘卻並不想享受這么多的財富,他把企業的一半股份給了好友的母親,自己去做了一份除草的工作。

阿甘就是這么一個誠實守信,重情輕財的人,雖然好友、親人、女友一個個離他而去,但他仍然帶著小阿甘堅強地活著,在常人看來,阿甘真的很笨,但他的人生是那麼的純潔無瑕,他那顆金子般的心,折射出了人性最耀眼的光芒!

那片潔白的羽毛又從阿甘的手中飛走了,它要去尋找一片新的天地,也許還會遭到風雨的襲擊,可能會再次掉入萬丈深淵,但他總是堅信,不幸的背後一定是一片蔚藍的天空,那片美麗的羽毛將永遠在阿甘心裡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飛翔。

電影觀後感600字6

在這個讓我們可以緩解自我的寒假裡,電影院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電影。

在這一部部電影中,我最欣賞《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讓我倍感交集,有感動、有震撼、有敬佩。它讓我感到了希望的力量。希望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讓整個地球的命運為之改變。

這一部電影講訴了太陽即將毀滅,地球被一片冰雪覆蓋了,但人們採取了地球上所有的資源,創造了地下城,航天飛船和一座座高聳入雲的地球發動機,一對兄妹做了二張仿照出入牌,經過一層層考驗,坐電梯來到了地面,二人開了一輛大型的運輸車,犯罪進入了監獄,他們的爺爺為救出兄妹,也不慎入監獄,哥哥在監獄中讓大部分地球發動機毀壞,地下城馬上支援,兄妹和一個救援團去救援,兄妹的爺爺為了火石,英勇犧牲,正當他們小隊的隊員一個個倒下時,哥哥發出求救信號時,沒人理睬,妹妹第二次發出求救信號時,大家都感動了,在妹妹求救完畢後,整個救援組織都調轉車頭,救援小隊發現地球發動機燃料的還不夠引爆即將與地球相撞的木星,兄妹的宇航員爸爸不顧一切,用飛船上的燃料引爆了木星。

當我看到兄妹的父親和孩子說完最後一句話,犧牲自己,引爆木星。兄妹只能在地上,看著爸爸和飛船一起爆炸。頓時,觀看電影的人沒有一個不落淚的,我的眼睛濕潤了,兩行熱淚從我的眼中落了下來。在妹妹求救完畢後,整個救援組織都調轉車頭,一輛輛運輸車、裝甲車不謀而合的向地球發動機出發,這個場面讓我震撼不已,全部救援組織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終於改變了整一個世界,整一個地球,整整三點五億人民群眾得救了,支撐著人們的活下去的力量,就是——希望。

這一部電影讓我感動至極,又震撼不已,還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在困境中,不可以放棄,只要你有著希望,並不斷地向著那一個方向前進,你就可以成功。

電影觀後感600字7

上周五,我們一起看了電影《金剛川》,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去攻打美國的英勇 事跡 。本以為戰爭片,會用濃墨重彩描繪戰役的大場面,但影片卻把重點聚焦在了一座橋。隨著旁白切入,娓娓道出這段實力懸殊的戰爭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終的決戰階段,為了確保金城前線的充足戰鬥力,志願軍戰士必須在指定時間內通過金剛川!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通過那座橋」是他們的共同目標。看電影的時候,你問了我,你說:「媽媽,他們為什麼一定要過橋呢?」這道橋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話:通過了,敵人的地獄;被阻擋,我們的地獄。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炮、延時炸彈、燃燒彈輪番上陣,日夜攻擊,來來回回炸了七次,志願軍也反反復復修了七次。電影通過不同視角,從修橋的工兵連,到敵方空襲的美國飛行員,再到掩護修橋、抗擊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都回歸到了橋面。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為了保家衛國,前赴後繼,冒死修橋過川。關鍵時刻,在煉獄般的戰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沖不散的生命之橋、英雄之橋!你看,這道「人橋「多麼令人敬畏和感動啊!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眾多人上下同心、並肩參與、相互影響、相互激勵,最終才成就出歷史的。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動了我,張排長的哨子和關班長的呼哨,是傳遞信息,傳遞情感的方式。在敵機准備炸橋時,他們選擇暴露自己,點燃明火,讓敵人的兇猛炮火朝著自己攻擊,炮位上的每一名戰士都目光堅毅……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打贏這最後一戰,然後回家。但在這場異國他鄉的戰斗中,我想,無論是回家,還是犧牲,他們都准備好了。

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著我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為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樑,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是你們讓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讓鴨綠江畔的山水一色!

孩子,你一定要自立自強,好好學習,篤定前行。長大了努力建設更好的中國,是對先烈最好的緬懷!

最後,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電影觀後感600字8

其實,我在《我不是葯神》剛上映不久後就大晚上窩在床上看過一次,看到快結束的時候已經是淚流滿面,不停地擦著眼淚,卻怎麼也止不住。我本以為,看過一次後不會再輕易落淚,可周五的再一次觀看中眼中依然忍不住泛起了淚花。或許是因為這部電影真的戳中了所有人最脆弱的地方吧。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都會有被命運扼住喉嚨的可能,如果那一刻真的到來,我們都會害怕,都會手足無措。

《我不是葯神》講述的就是我們最害怕的生活——健康被一點點吞噬,想要接受治療卻沒有足夠的錢,害怕死亡,極度渴求生存,在這種情況下,影片中的主人公們瘋狂地追求著印度仿製葯,只為活下去。而這其中,保健品商販程勇擔任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慢慢地,他被人們感化,從一個只為賺錢而賣葯的商人變成了一個幫助吃不起進口葯的病人的天使。無法說他是無私的、充滿大義的,但他對於那些病人來說是一切。他這種「匹夫之勇」讓當時的我看得慷慨激昂,對那些追查他的警察很是憤怒與不滿。也很不解,為什麼中國就不能像印度那樣讓仿製葯合法呢?合法後,病人可以有錢買葯,像程勇那樣的人也不需要冒著犯法的風險從國外進口葯,這樣不是兩全其美嗎?

當我上網搜索了一下仿製葯之後,略微明白了其中的利弊關系。通俗的講,仿製葯就是一種對原研葯的抄襲,在原研葯被研發出來後,仿製葯便也開始一步步生產,它的價格遠遠低於原研葯。但一旦仿製葯過分生產,沒有人再去買原研葯後,便是一個災難。每一種新葯的研發成本都是巨大的,多則幾百億,少則也是十幾億,這么一個前提讓一些白血病葯要和抗腫瘤葯的價格十分昂貴,若大家都去買仿製葯了,那還有哪家制葯公司承擔得起這天價的成本,如此,仿製葯又從何而來。因此,我覺得這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事情,原研葯吃不起,會給老百姓造成痛苦,仿製葯又會給研究成果帶來打擊,如此,我們到底是該以大局為重還是解決平民百姓的燃眉之急呢?這是一個情理法之間額較量。販賣仿製葯是不合法的,然而似乎合情,至於是否合理,又在兩可之間。我想,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沒有人能去解答,也沒有人敢去解答。

看了這本電影後我的內心是極為激動的,我恨不得馬上擁有很多葯學專業的知識,進入研發中心,盡力去研發新葯,讓中國不再只依靠其他國家,而是擁有自己的新葯。可是目前為止我不能,我只是一個剛踏入葯學專業的大一新生,我心有餘而力不足,所有的憤慨只能放在心裡想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幾年後,發揮自己的最大力量為中國的葯學事業做出貢獻。

我相信,將來的我不會辜負現在的我。

電影觀後感600字9

今天中午,班主任老師帶領我們去和全年級學生一起觀看電影――《戰狼》。一看到電影的名字,我就眼睛一亮。前些日子爸爸也在家裡看《戰狼》的,雖然我只看到一個結尾,但還是覺得很不錯。今天有機會看全部,我非常激動。

電影一開場就把我吸引住了:狙擊手冷鋒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士兵。為了受傷的戰友,他無視軍隊命令,毅然狙殺了反派的弟弟。後來因為他過人的能力,被戰狼隊的龍小雲拉入戰狼隊,並在第一場演習中嶄露鋒芒。後來電影進入下一階段,反派為了給弟弟報仇,僱傭了外國的雇傭兵,他們闖入中國境內,還殺死冷鋒的戰友。為了保衛祖國,為了給戰友報仇,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冷鋒和戰狼中隊便與雇傭兵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在戰斗過程中,冷鋒展現了作為一個特種兵該有的智慧與膽識。故事發展到結尾,雖然我已經知道了劇情,但還是很擔心,在看到援軍趕來的那一刻,我著實鬆了口氣。

《戰狼》這部電影非常精彩,拋開環環緊扣的劇情發展,和驚心動魄的戰斗場景不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戰狼每一位成員的傲骨,他們貫徹了每一個中國男兒該有的氣魄。現在人們的目光都被熒幕上的男明星占據,在我看來那根本不是帥氣,頂多那叫長得好看。而戰狼的成員卻不一樣,他們喜怒於色,愛恨皆有,是敢拼敢沖的純爺們兒,這樣更能激起我對軍人的崇拜。

看完《戰狼》,讓我在對於軍人的敬佩之餘又更能了解他們一點,他們每一分鍾都在為了我們祖國做著斗爭。「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我會認真對待這次 軍訓 ,做一名小軍人。

電影觀後感600字10

「把信仰寄託給神,把賤命交給我。」

這是安迪走進監獄的情形,像任何一個有罪的人,被命運欺騙了。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鯊堡監獄」。假設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座大監獄,在這所大監獄里,你如何救贖你自己?

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獄卒殘暴、獄霸橫行,磨蝕人的精神。在這絕望之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己,心中永遠有希望。

有了希望,肖申克監獄不過是一座形同虛設的監獄,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錘子,一張大海報,便可以救贖生命,可以救贖自由。有了希望安迪可以在救贖自己的過程中盡情的享受每一個小小的樂趣,並將這樂趣傳播開來,將希望播種在每個人心裡。

安迪開始幫助典獄長洗錢,並因此得到了更為寬厚的待遇,他甚至不厭其煩地給州zf寫信,並在幾年後得到了回應---州zf向肖申克捐贈了圖書、唱機、甚至史無前例的監獄圖書基金—每年500美金。在唱片中包括費加羅的婚禮。那聲音飛揚,高遠入雲,超過任何在禁錮中的囚犯們所夢,彷彿一隻美麗的小鳥,飛入這灰色的鳥籠,讓那些圍牆消失,令鐵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哪怕只是剎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個飛掠而過的閃光,卻似乎喚醒了囚犯心底里一絲尚未完全泯滅的東西,是的,當老瑞德在夜裡撫摸著昔日的口琴時心中所想的,自由。

安迪沒有被命運毀掉,他獲得了一個完滿的結局。他重獲自由,懲罰了監獄長等惡人,還與老友阿瑞在海邊重逢。

希望是關不住的,是有翅膀的鳥,是流動的空氣,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那麼,請你救贖你自己逃出「肖申克」吧!


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10篇相關 文章 :

★ 電影《八佰》觀後感600字範文10篇

★ 電影觀後感大全600字最新5篇

★ 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精選10篇

★ 電影觀後感6篇600字

★ 電影《八佰》觀後感600字範文10篇(2)

★ 電影觀後感600字5篇

★ 電影觀後感大全600字合集大全

★ 愛國電影觀後感精選6篇600字

★ 秀美人生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玖』 讀書筆記:讀《鄉關何處》有感

原文標題:讀書祥昌廳筆記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讀《鄉關何處》有感

『拾』 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篇】

【 #心得體會# 導語】《我和我的家鄉》聚焦五個獨立小故事,抒發對家鄉的熱愛。濃濃的鄉土氣息,深深的家國情懷,讓觀眾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發展和家鄉巨變,體驗脫貧攻堅的成果,油然而生一種對幸福生活的敬意和自豪感。以下是 考 網。

【篇一】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近期熱映的《我和我的家鄉》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從一個個小人物為切入點,讓片中五個故事單元的主角用不同的方式建設著家鄉,展示了家鄉蓬勃發展的新面貌。於我而言,家鄉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態之鄉,是「稻花香里說豐年」的瓜果之鄉,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頤養之鄉。

以綠色發展理念建設家鄉「生態美」。《神筆馬亮》的故事中,馬亮放棄列賓學院的錄取,主動請纓前往鄉村,因地制宜,發揮所長,助力脫貧,帶領鄉親們描繪出一幅鄉村「稻田畫」,成功轉行為旅遊鄉村。我的家鄉在閩粵贛交界之處,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區,全縣森林覆蓋率79.39%。近年來,家鄉依託全國林改第一縣、福建省晌遲首個中國天然氧吧的獨特資源優勢,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虛旅,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差謹凳「全域旅遊」產業,發揮生態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高顏值的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了生態美,取得「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全國十佳生態旅遊城市」的名片。家鄉的「小橋流水」成為旅遊打卡的「網紅點」,農忙時節的「春耕秋收」成了旅客的現場「體驗點」,家鄉的「綠水青山」成了鄉親們的「金山銀山」。

以創新科學技術幫助家鄉「百姓富」。故事《天上掉下個UFO》中,熱愛發明的黃大寶通過視頻直播帶來紅包收益。阿福村驚現神秘UFO,爆炸性新聞驚動《再進科學》節目組的記者來調查。後來雖然沒有真的UFO,但是由於家鄉科技的發展,村裡搞起了天上運輸,村裡富了,日子越過越紅火。我的家鄉雖然沒有UFO經濟,但有帶領農民致富的「百香果」。百香果是農民的「致富果、幸福果」,更是脫貧攻堅的「拳頭」產業。百香果易管易種,行情好、見效快,家鄉百香果種植面積2萬余畝,將其作為推動產業扶貧的主要項目,貧困戶認領種植片區,由農業公司提供技能培訓、技術指導、產品回收等幫扶,並對貧困戶的日常生產進行量化考核,助力脫貧致富。為進一步擴大銷路,百香果宣傳片登陸《國家品牌計劃――廣告精準扶貧》,在央視8個頻道滾動播出。同時通過公眾號、今日頭條等網路新媒體開展宣傳,提升百香果的網路話題熱度。還啟動「互聯網百香果」行動計劃,通過電商平台讓家鄉百香果走出「家門」,暢銷全國各地,讓鄉親們的「荷包」鼓起來,日子好起來。

以為民服務宗旨保障家鄉「群眾安」。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決定了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在《北京好人》的故事中為節省醫葯費,張北京將自己的醫保卡借給表舅看病,在一番波折後,沒有成功,張北京拿出准備買車的資金替表舅交了手術費,回村以後發現表舅媽給表舅交了醫保,兩人趕緊去找村委會報銷去了。影片將社會醫療保險展現在大屏幕上,國家積極推行新農合保險制度,保障群眾「看得起病」,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站位。隨著家鄉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為了讓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推行「醫養結合」一體化服務,統籌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

推進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讓鄉親「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不論是《回鄉之路》里種果樹治沙的小企業家喬樹林,還是《最後一課》中十年如一日守住清貧、教書育人的范老師,他們讓我看到了一群普通人耗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堅持一件小事,也能帶來不凡。作為一名黨員幹部,要將深植於心的家鄉情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成長動力,一步一腳印,從平凡小事著手,為建設新時代鄉村添磚加瓦,書寫屬於自己的《我和我的家鄉》故事。

【篇二】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近日,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年輕幹部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提供了根本遵循,為他們成長成材、建功立業提供了不竭動力。結合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最後一課》,年輕幹部要檢視自身,以支教老師老范(范偉飾演)原型――杭州鄉村教師方平爾為榜樣參照,以敢為人先的干勁、拼勁、闖勁,牢記初心、磨礪匠心、播撒愛心、錘煉恆心、永葆本心,主動獻身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基層廣袤舞台上揮灑青春蓬勃的朝氣和力量。

「胸中有誓深於海」,勇挑重擔牢記初心。1985年,方平爾放棄原本優越的待遇條件,從富陽縣城來到淳安縣大墅鄉。當時,她作為學校年輕幹部培養對象,人事科堅決反對她去。但是,方平爾毅然踏上了征程,來到深處山區。雖然很多人都笑她傻,但是方平爾卻無比清楚地自己的選擇――她想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點燃山區孩子們的無限希望。從這位朴實無華的鄉村教師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作為年輕機關幹部,我們要有崇高遠大的人生報負,夯實信仰基石、增強政治定力,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時刻不忘「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矢志不渝向著理想追求不懈奮進。

「衣帶漸寬終不悔」,精益求精磨礪匠心。全校270多名學生,下鄉支教的只有方平爾一人。方老師課業任務很重,但擺在方平爾眼前的「攔路虎」不僅僅是教學,而是怎麼讓孩子聽懂。大山孩子都講方言,方平爾深知,不過語言關,就永遠不能真正和孩子打成一片。於是,她又當回小學生,從零學,從頭學,一點一滴,腳踏實地。「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作為年輕幹部,我們要時刻有本領恐慌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主動地開闊眼界、充實自己。在工作中,我們一方面,要學習政策理論知識,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另一方面,要通過實踐積累經驗,不斷豐富理論內涵,學思結合,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一枝一葉總關情」,飽含真情播撒愛心。方老師有一個記錄簿,上面詳盡地記錄著班裡每位學生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學生們視她為「媽媽」,寒冬臘月,她半夜冒著大雪背學生上醫院;收入微薄,她卻省下來為貧困學生墊付學雜費;她將別人嫌棄的弱智女接到班裡,手把手教寫字、口對口教講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年輕幹部的工作和群眾打交道,要想把工作真正做實做好,這就要求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真心接近群眾、細心關注群眾、誠心對待群眾,多說帶露水、沾泥土的「家常話」,真誠掏出「心窩子」,讓群眾打開「話匣子」、說出「知心話」,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千磨萬擊還堅勁」,敢於吃苦錘煉恆心。電影里出現的小學校舍,就是按照方平爾繪制的圖樣搭建的。工字形的校舍,都是平房,破破爛爛的,遇到下雨天,外面大雨裡面也大雨。想進出一趟不容易,要先走山路,再坐船,再坐車,中間還要換一次車,單一趟就要兩天。方平爾支教的環境之惡劣可見一斑,但正是艱苦的條件,成為她磨礪才幹、積累經驗的練兵場,錘煉意志、砥礪作風的磨刀石。作為年輕幹部,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定要在基層撲下身、沉下心,主動接一接「燙手的山芋」,當一當「熱鍋上的螞蟻」,上一上「刀山火海」,堅決拒絕「鍍金」思想,一步步實現心態的升華,在火熱的實踐中成長為可造之材。

「不畏浮雲遮望眼」,錘煉品格永葆本心。方平爾退休後,有不少機構給她拋來橄欖枝。其中深圳一家公司開出了不菲的薪資,但她從未答應過。拿她的話說,「我也不想賺錢,我的心在大墅村。我放不下村裡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留守兒童。」曾諄諄教誨新時代中國青年,「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廣大年輕幹部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優秀共產黨人為楷模,不斷修身立德,涵養高尚品格,才能在奉獻中收獲成就感、滿足感和幸福感,讓人生在奉獻中熠熠閃光。電影的最後,望溪村老范的學生們,從一群二加二等於四都說不對的娃娃們,現在都成了村裡建設的棟梁。他們像曾經的老師一樣,接力踐行著「方平爾」式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最後一課」沒有結束,也永遠不會結束……

【篇三】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近日,《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引發觀眾強烈反響,票房更是突破20億成為國慶檔電影榜首。眾多小視頻大神紛紛在各大短視頻平台剪輯、重組劇中故事,對劇情及人物進行聯想。無疑,「夏洛」和「馬冬梅」的故事再一次被觀眾提起。很多網友說,「我和我的家鄉」中第一書記馬亮的故事就是「夏洛」與「馬冬梅」故事的延續。我想馬亮就是「長大」的夏洛吧,而馬書記的故事就是他們婚後幸福瑣碎生活與平凡初心的寫照。那麼「夏洛」是怎樣一步步長大成為「神筆馬亮」的呢?我想他大概經歷了這些。

曾經的「佛系青年」走出迷茫。看過《夏洛特煩惱》的觀眾都知道,夏洛在劇中是一個畢業後靠著馬冬梅養活整日在家無所事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佛系」青年,但卻十分要面子。一次同學會上的醉酒帶他重回學生時代,於是夢中他放飛自我、「創作」歌曲、變身明星、揮金如土努力改寫命運。最終,命運雖改,可他發現始終想要的不過是那抹真情、那份真心。當劇中他說的那句「我把一切都給你,能把冬梅還給我嗎?」濕了多少人的眼眶。就是這樣一個「契機」,夏洛不再彷徨,走出了迷茫,學會了愛與珍惜。

成長的「國際畫家」走進村莊。「神筆馬亮」篇中學校領導問:「你們家誰說了算?」馬亮回答:「我們家實力說了算。」這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卻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那個夏洛的身影,彼時他已考入「俄羅斯列賓美院」。當走上國際舞台與回到農村的選擇擺在他面前時,他毅然選擇了走進村莊。如劇中妻子秋霞所說,「馬亮他只會畫畫。」而正是這「只會畫畫」的青年,為小村莊發展帶來了新思路、新力量。當劇中畫面一寸寸略過這片小村莊的土地時,那一幅幅反映鄉風文明、鄉村生活的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帶來的是震撼與感動。正是那一支「筆」,畫出了村莊生活的樂趣,畫出了干凈整潔的鄉村風貌,畫出了「茴香村」美好的明天。

蛻變的「草根書記」帶來希望。馬亮說:「你知道我是在一個小山村裡長大的,可是如今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我能做點什麼呢?」這是馬亮發自內心的靈魂深問。我們長大了,家鄉卻老了,遲暮的她眉宇間盡是滄桑與無奈。作為她的兒女,我想馬亮一定是想要給她帶去希望的。他秉承初心任職第一書記,用實際行動紮根泥土,奔走於田間地頭,澆灌出帶來希望的「稻田畫」,「推」著土特產走出村莊,帶領著「茴香村」走向富裕之路。就這樣,煥然一新的馬書記第二故鄉迎著朝陽,希望滿滿,成了有名的旅遊度假村,年輕人都陸續被吸引回巢,村民收入也比上一年翻了不只一番。

【篇四】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國慶期間,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應該是《我和我的祖國》的續篇。兩部國慶獻禮片都是用幾個小故事來表現一個主題:「祖國」或者「家鄉」。「祖國」總導演陳凱歌喜歡歷史題材,所以「祖國」被拍成了歷史劇,七個故事反映了新中國七個重大歷史事件,看來盪氣回腸、自豪感倍增。「家鄉」總監制張藝謀用東西南北中五個故事,反映了國人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感人業績。張導喜歡農村題材,所以五個故事都和農村緊緊相連,即使《北京好人》這個大都市的小故事,也要在衡水農村結尾。看來,所謂「大家」都會始終如一堅持自己風格的。

這幾個故事都很感人,尤其是范老師、高媽媽對學生的關愛直觸人心,令人淚目。最感人的小故事是《最後一課》,講的是已經移居瑞士的范老師腦中風後,記憶定格在1992年,在浙江淳安望溪村小學上的最後一課。都德《最後一課》講述的是法國鄉村小學被侵佔割讓後,老師講的最後一節法語課,表達的是法國人淪陷的屈辱和對祖國的思念。「家鄉」的《最後一課》講述的是范老師作為鄉村教師的「最後一課」,表達了其對農村孩子的依依不捨和對鄉村未來的殷切期望。這部片子中,范偉演技炸裂,一個喜劇演員居然能演到那麼感人!

我岳母也做過十年鄉村教師,妻子從小一直和母親生活在「山下陽村小學」,直到三年級才轉到古市鎮讀書。我前幾年去過浙江松陽的山下陽村,風景比電影中的望溪村還要美,比松陽一般的山村顯得有文化、有規劃,村前一口水塘更是體現了陰陽八卦之理。但是山下陽村遠沒有望溪村那麼幸運,成為旅遊景點而致富。中國有260萬個自然村,到今年年底都會「脫貧」,真心祈望有一天所有的鄉村都能遠離污染、美麗富饒,一個也不掉隊!

小故事《回鄉之路》,以岳雲鵬、賈玲在機場追星開始,追的是閆妮演的網紅。隨著劇情的推進,包袱不斷,鄧超的喜劇天賦不斷顯現。當閆妮跪倒高媽媽墓前後,畫風就變了,更是牽出了陝北毛烏素沙漠治理的宏大背景。新中國治理沙漠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內蒙庫布齊、陝北毛烏素、河北塞罕壩等都是治沙的典範,其中包含了不知多少了不起的人和事!上個月我到西安出差,明顯感到空氣濕潤了,降雨多了,西安像個小江南了。雨水之多,甚至讓明秦王府舊址土牆漲塌了包在身上的磚牆,生動的詮釋了新詞「牆裂」。中國國土面積有超過20%的沙漠,希望有朝一日都變成綠洲!

另外三個小故事雖然不及前兩個感人,但是拍的也很好。《北京好人》算是承接了「祖國」系列,葛優還是飾演北京好人張北京。葛大爺風格依舊,從診室把表舅騙出來那個橋段,還是《不見不散》里機智的劉元。《天上掉下個UFO》里的黃渤就是《瘋狂的石頭》里的黑皮。《神筆馬亮》中的沈騰、馬麗依然是彪悍的馬冬梅和好賤的郝建。

可能限於片時,「家鄉」中有些地方還是顯得突兀:馬麗本來一心讓丈夫到列賓學院留學,甚至不惜手摔院長,最後怎麼就對沈騰扶貧頓悟理解了呢?葛優表舅怎麼會不知道自己上了新農保呢?黃渤怎麼就突然牽手佟麗婭了呢?不過,瑕不掩瑜,《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片子,把主題劇拍的這么好看又感人,確實不簡單!

我13歲從夏朱村到6公里外的縣城住校讀書,放假回家大多是步行,每次快到家時總有「近鄉情更怯」的感覺,這大概是我最早的思鄉之情吧。當年看過一部電影《鄉情》,內容現在已經全不記得,倒是「鄉情」這倆字已經深深印在腦海了。小時候經常一同走路回家的同學王強,現在定居加拿大。近來他時常會畫一些故鄉的山水,發在朋友圈,總是會勾起我的思鄉之情。

我和我的家鄉,一刻也不能分割!

【篇五】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國慶假期,我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主要是由五個故事組成,故事緊貼現實生活,又讓人從中找到自己家鄉的感覺,既讓人忍俊不禁,又令人淚流滿面。

一是北京好人。主演是葛優,圍繞著看病社保卡報銷的問題展開的故事。人性內心深處斗爭,企圖利用自己的社保卡幫表舅治病,後來被發現,良心上的善終於戰勝了想買車的私慾,把買車的錢用在了給表舅治病上。回到農村才發現,原來農村人也有社保卡,國家對人們看病的保障已經普及到了廣大農村。過程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雖然講述的只是普通人的生活,卻鮮明地突出了「好人」的主題。

二是天上掉下個UFO;黃渤、王寶強等主演,笑點最多最集中在這里。黃渤開拖拉機那段,實在是擊中笑點了!圍繞著拉動旅遊業,縮短村與村的距離,實現愛情願望等故事,最後實實在在地成為了科技示範村,吸引了眾多遊客,推動了經濟發展。

三是最後一課;一眾人為了實現患老年痴呆症的范老師的最後一課,所作出的努力,情節在回放和現實中不斷交替,戳中了淚點,范老師記錄下來對同學的小事備忘,教師里似曾相識的感覺……讓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兒時記憶。熟悉的教室環境,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未曾忘卻。在這個故事中,讓我想起了三年村小民師經歷,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

四是回鄉之路;鄧超和閆妮主演,兩人回學校參加周年慶引發的系列劇情,兒時記憶中的風沙肆虐,老師高媽媽的殷切期望,閆妮終於學有所成歸來,成為了網紅帶貨主播,家鄉也在鄧超的帶領下,種上蘋果樹,帶領鄉親們致富,綠化等。校慶演出的過程中,播放出來真實的勞動模範的照片,有的已經去世……正是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的付出,才使得過去的風沙變綠林,想起了這樣一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五是神筆馬亮。主演是馬麗和沈騰,也是令人笑翻的感覺。沈騰飾演的馬亮考上了俄羅斯列兵藝術學院,卻收到了學校下鄉扶貧的工作任務。他的妻子不同意他去下鄉扶貧,最後他放棄去讀書,決定欺騙妻子說去了讀書其實是去了扶貧。村民們配合馬亮欺騙他的妻子,場景和情節讓人捧腹不已。最後事情敗露後,馬麗飾演的妻子也接受了這個事實,並且引以為豪。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扶貧工作的成就以及扶貧工作人員的付出。舍小家為大家的大局意識,扶貧工作讓貧困地區人民富裕起來。在這個故事中,我彷彿找到未來自己家鄉的影子,父老鄉親用稻穀種出的風景畫,我的家鄉成為藝術公園。

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適合國慶節上映的電影,主旨完全是政府導向的題材,那麼我們自己的家鄉現在怎麼樣呢,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在積極努力的生活著,我們土生土長的那個地方是我們的根,希望那個地方能變得越來越好,如果家鄉需要我們,我們隨時都可以前行。這是一部讓人又哭又笑的電影。也是2020年疫情發生到現在,第一次走進電*看電影,看完之後,作為一名中國人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感,我是中國人我自豪。

【篇六】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徐徐拉開序幕。

電影分為5個章節,分別講述了劇中人物和家鄉的故事。其中,有心地善良但經濟拮據的「北京人」,有喜歡發明並充滿奇思妙想的「外星人」,有垂垂老矣但心系學生「最後一課」的老師,有滿嘴跑火車但真心辦實事「財神爺」,還有即將身為人父但熱愛大自然的「神筆馬良」。電影情節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是劇中人物對家鄉的感情,希望為家鄉作貢獻的心態,卻是非常實在並且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

深圳是個移民城市,絕大部分人都是背井離鄉來打工創業。雖然深圳一直倡導「來了就是深圳人」,但是每逢春節很多深圳人不管多難都會像候鳥一樣回家鄉。為什麼呢?因為家鄉對每個人來說,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家鄉是我們的根,是我們從出生到成長直至老去都永遠念念不忘的一個地方。

【篇七】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中國人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似乎是生來就刻在骨血里的,伴隨著影片開場「一條大河波浪寬」的調子,我內心已然激動。電影開篇,場景從自然風光到人文景觀,從稻田百畝到高樓萬丈,從短短兩三分鍾的畫面,就讓人感嘆,這些年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年輕人們從小就背負著父輩的期望,個個都渴望走出家鄉,奔赴大城市,而現在,越來越多小地方的孩子們從小就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當他們出去深造後,又有了更多的選擇,可以留在城市繼續拼搏,也可以帶著自己的知識和經歷回到家鄉,投入到家鄉的建設中。大家的家鄉都越來越好了,我們的國家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篇八】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神筆馬亮》單元中講述青年畫家馬亮放棄列賓學院的錄取,選擇紮根扶貧一線,為家鄉脫貧出力的故事。扶貧幹部拋家舍業,紮根基層,一心為鄉民謀出路,一心為鄉企促發展,一心為鄉村求振興。黨員幹部要常懷群眾之心,在工作上能夠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街頭巷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在工作中能夠貼近群眾實際需求。多多關注民生問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做到心中有民、腳下有力、肩上有責,在廣闊的鄉村田野揮灑幹事創業的汗水。

【篇九】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很多人為了改變農村貧困的現狀,在前赴後繼的做著努力,就像片中《最後一課》,這個故事裡描寫了一個在年輕時候去鄉村支教的老師,他用十年的青春和無私的愛心,將知識和外面的世界帶給山裡的孩子們,在他們幼小的心中播種下希望。

其實范老師只是一個縮影,還有《回鄉之路》裡面的老媽媽,這樣為了孩子奉獻自己的老師,還有很多很多,正是這些平凡的人們,帶給了孩子們擁有非凡人生的可能。而當孩子們長大成人,又會將更多的知識和經歷帶回自己的家鄉,讓原本貧瘠的小鄉村變得富裕。

感謝這些默默奉獻的偉大的人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孩子能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我們的家鄉一定能更美好。

【篇十】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影片中,老師和學生們上課時突然的漫天黃沙,在沙塵暴之下年邁的老師對學生們說:「好好學習,學了本事回來改造它」。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

我的家鄉在廣東的一個小村莊,1985年不甘貧窮落後的父親奔著改革開放的熱潮來到了深圳。經過幾年的努力經營,父親也把在老家的我們全部接到深圳了。當時記得父親和奶奶常說:「不用再過窮日子了,趕緊都出來吧,以後都不要用在回去那個窮地方了。」這是我一直認為的農村人脫貧致富的方法。

但是,今天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發現,我們的觀念正在改變。不能「以後都不要回來這個窮地方了」,我要和我的下一代說:「好好學習,學了本事,一定要回饋你的家鄉」。黨和國家正在大力全面建設農村,正在精準扶貧,打脫貧攻堅戰,同時號召在城市奮斗的青年回鄉發展或者支持鄉村發展。做為一名共產黨員,在這個時刻,一旦有機會,都應盡努力去建設家鄉,回饋家鄉。

閱讀全文

與鄉歸何處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d動漫電影海報圖片 瀏覽:275
動畫電影中的中國元素圖片 瀏覽:293
成都財富又一城電影院 瀏覽:632
房車之旅電影英文名字 瀏覽:186
孫越財神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15
阿水拜金女泰國電影 瀏覽:1000
惡人傳電影免費完整在線觀看韓劇吧 瀏覽:708
電影蝴蝶法國下載地址 瀏覽:361
一部插曲的重紅的電影圖片 瀏覽:458
電影演員林鵬 瀏覽:634
導演張三豐電影 瀏覽:19
1957年大眾電影封面人物介紹 瀏覽:675
主角自己造機甲的電影 瀏覽:67
電影摩天營救英文名 瀏覽:804
如何查詢電影票信息 瀏覽:870
奇幻電影奇門遁甲大全 瀏覽:187
奶奶泰國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91
食人魚電影音樂 瀏覽:228
初中海底兩萬里電影的觀後感 瀏覽:424
雙城計完整版電影完整版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