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女孩到了別的世界和最後回家的動漫電影回去的時候女主說想回到出發前一天的動漫
在這部電影中,女主出去經歷了很多事情,雖然最後回到了家,但內心依然對原來滑行空的決定感到猶豫和迷茫。當她說想回到出發前一天,其實是在表達她希望重溫那些美好而又遙遠的回憶和心情,找回自己的初心和方向。
作為朋友或者陪伴者,我們可以適當給予理解和支持,表達自己的共鳴和鼓勵。例如:
1. 「我明白你的感受,過去的經歷和感受雖然無法重演,但它們卻是我們成長和壯大的重要經歷信瞎,真正的意義在於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2. 「回憶過去的時候,我們不僅能夠找回初心和方向,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和變化,這也是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逆向時空回到出發前一天可能不太現實,但帶轎是我們始終可以保留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信仰,這樣,就算面臨挫折和困境,我們也能夠勇敢地面對。」
總之,我們不能讓別人消沉和陷入困境,而是要用鼓勵和支持的語言來幫助他們點亮前方,增強信心和勇氣,從而繼續前行。
❷ 歐美電影都喜歡准備多個結局,有反轉比較大的嗎
好萊塢大片的另類暗黑結局,當年你可能會哭著從電影院回家!說起女性主義的公路電影,第一部躍上心頭的電影大概就是《末路狂花》了。
特別是結尾處,兩人開車沖過懸崖的那一幕,真的讓人心酸,為她們說一句:“她們確實沒得選了!”
其實《末路狂花》原本可以從最後的那個鏡頭中獲得很大的利潤,向大家說明塞爾瑪和路易斯是不是真的死了,讓每個觀眾看完之後心裡有個數,而最初的結尾確實也是這么打算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攝了最後一個鏡頭,在這個鏡頭里,我們可以看到兩人飛躍懸崖的後果,而不是在心裡假設車子如何墜落。
那麼問題就來了,要拍兩人真的墜下的結局,就必定要通過偵探哈爾的視角去拍,那麼最後的結局是哈爾俯視峽谷,看到雷鳥被撞後的殘骸。
可如果真的以懸崖邊上的哈爾作為電影最後一幕的話,塞爾瑪和路易斯的命運感就被搶戲,不會讓人有太多反思,整個電影的主題瞬間弱了!
現在想想,這些電影的結局其實已經很完美了,真的被改的話,我們當年可能會哭著從電影院回家!
❸ 你看過最悲傷的電影結局是什麼
是電影《忠犬八公》。秋田犬八公,任春去秋來每天在小車站前等待主人歸來,卻直至等到自己老死也沒有等到陪同主人共同回家的它,作為這部的結尾,為人們增添了對悲傷一詞深意的註解。
因為人們通常都有自己的生活,會在意自己的得失,會計算自己時間和機會成本等等。但也正是這樣,忠犬八公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其實主人不回來它本也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但它不顧自己的「生活質量」以及一天天憔悴蒼老等等一切一切,就是執著等待的表現,贏得了無數人類的尊重。而萬物有靈,當我們眼看著這個極為忠誠的靈魂,在空等中消耗自己的時候,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讓人心痛又難以言語的悲傷。它若是能等到主人歸來,人和狗相互陪伴共同老去該有多美好。
❹ 《靈異第六感》——一場靈魂的自我救贖,結尾讓你意想不到
之所以寫明是二次解析,是因為之前寫過這個電影的解析,那是在我的第一份工作之餘寫的一篇。也許真的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隨著戀愛的開始,進展的太過火熱,擦槍走火難免發生,那一篇電影的解析就這樣跟著櫻畝電腦一起葬送了。
這次寫它一是重溫這部經典電影,挖掘更深層次的內容;一是給第一篇找個伴,興許哪一天就會去找它了。
與其說這部影片給人意想不到,不如說它結尾的方式讓人意想不到。許多人都會疑惑不止,回味無窮,尤其是第一次接觸這部影片的人們。如果導演讓麥克重回家庭,科爾的生活也是平安無事,那麼影片到此結束並無什麼不妥。只是這部影片純粹是講一位心理醫生因為失職而不斷彌補過失的故事罷了,雖無新意但也是一部較好的懸疑驚悚片。
然而這部影片沒有按照這樣的路線發展,而是走出了另一不尋常之路,這也是導演的偉大之處。麥克治好了科爾的心理疾病,彌補了自己曾經犯下的過錯,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回家與妻子團聚,卻無意之中發現自己已經死了,而且是死於一年之前,認識科爾之前。這樣的結局讓所有的觀眾大跌眼鏡,昨舌不止。其實,影片一開始文生用槍射中了麥克後,麥克就已經死了。只不過是影片並沒有明確交代,而是隨即把鏡頭轉到了第二年的秋天,麥克坐在路邊的長椅上尋找著自己要救贖的對象,同時也是救贖自己——一位9歲深受精神折磨的科爾。科爾有著常人沒有的能力,即能看到死去的人,這一天賦讓他飽受精神折磨。
讓觀眾抓狂的是自己並沒有看出這些破綻,直到麥克完成了他的使命,回到家裡看到妻子躺卧在沙發上,結婚錄像帶一遍又一遍的播放。麥克以為妻子太過勞累,一直在生自己的氣,因為治療科爾的這段時間,自己拋棄了家庭,與妻子一句話也沒有說過,兩人過著同在屋檐下卻是各自的生活。當妻子手上的戒指突然掉到了地上,麥克撿起想把它重新帶回到妻子的手指上,直到這時估計觀眾們都在為麥克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工作,開始回歸家庭,希冀兩人重修於好而感到竊竊自喜。電影就是這樣,總要在脊返森曲折處曲折,變換中變換,以達到讓觀者匪夷所思,印象深刻之目的。倘若如此的話,這部電影不成功也成仁了。
麥克發現妻子手指上的戒指並沒有摘下來,掉下來的戒指是自己的,但自己為什麼不帶呢?疑問,害怕,回憶,難以置信。在那一瞬間,麥克頓悟並接受了自己已經死去的事實。
麥克已經死了,那他為什麼自己不知道呢?這是很多人看完本片的質疑。「他們只是看到自己想要看的。」這句科爾表達對鬼魂的認識其實也是對麥克說的。麥克因為對文生犯下的過錯一直不能原諒自己,他一直想彌補,即使死了。科爾的出現實現了他的願望,這是一個和文生一樣的心理患者,他不想讓科爾成為第二個文生,世升更不想自己犯下第二次錯誤。一場心理治療,救贖科爾也是救贖自己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在整個影片中,可以說科爾從一開始就知道麥克是一個鬼魂,只是不知道麥克是來幫助自己的。「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換句話說,那些死去的人始終認為自己還活著,對於世上的人來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但他們可不這樣認為。麥克就是這樣的一個鬼魂,從始至終他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科爾眼中與其他鬼魂無異的事實。
其實,電影里的許多情節都在暗示麥克已死,這里僅僅列舉兩點。其一,回到家中的麥克看到妻子在洗澡,無意間發現擺在櫃子上的抗抑鬱葯,麥克以為如此是因為自己不顧家庭,專注工作造成妻子對兩人關系的憂郁成疾,他也說過只要治好科爾就可以解脫,然後可以正常生活。其二,結婚紀念日那天,麥克與妻子同坐餐廳,依舊是那個餐廳,依舊是那個位置,所不同的是,全場兩人並無交流,四目相對也沒有,只有麥克的自說自話。還是麥克以為自己遲到的緣故以及自己太痴迷於工作而忘卻了妻子,事實上並非如此。只不過這兩點按照觀眾的思維還是可以理解的,以為導演這樣的安排也許只是烘托麥克對工作的熱枕以及他完成救贖的必須付出。因此,正是麥克迫切又痴迷般的自我救贖使他沒能認識到自己死去的事實。
說它是一部驚悚片定性最為明確。接連不斷的突發,險象環生的劇情都在為這部影片製造著緊張的氣氛。一開始文生的深夜破窗闖入就讓觀眾睜大了眼球,感覺就是一個神經病,此種方式私闖民宅已讓人驚嚇,全身幾近赤裸是作何?這讓觀眾心生疑惑的同時細思極恐。
「人獨處時為什麼會害怕?」這是文生向心理醫生麥克拋出的第一個問題。不說是觀眾,就連身為當事人的麥克和妻子也是一臉疑惑,因為麥克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誰。判斷文生是一個精神病是觀眾們的第一直覺,情節的繼續讓觀眾恍然大悟,麥克也慢慢回憶起來。
影片當中,科爾因為看到鬼魂而受到的困擾折磨著他,甚至因此而受到了身體與精神上的雙重傷害。一幕幕不為人們所知,卻為科爾所痛苦體驗的事件抓緊了觀眾們的心,觀眾也一樣深刻體會到科爾遭遇的種種驚悚。想必一些鬼魂的出現和作為也是嚇到了觀眾,更何況是僅有9歲的科爾。例如,深夜一位男孩的出現要帶科爾去看一樣東西,在這個男孩轉身的時候,科爾看到了他的後腦勺有一個洞,嚇得他立即鑽進了自己的房間。在為科爾治療時,不斷發生的各種離奇事件以及鬼魂的最終出現讓麥克最終認識到了問題的根源所在,與鬼魂和平相處,善待他們是麥克教給科爾的最有效方法。事實也證明了麥克的成功,科爾的順利轉變。
如果說它是一部情感片也不失偏頗。麥克與妻子的感情琴瑟和諧,彼此偎依。科爾與母親的相依為命,母子情深。
麥剋死了,妻子鬱郁寡歡並得了抑鬱症,兩人本是情深意重,就差白首不相離,不想天公不作美,以致陰陽相隔,不得廝守。也許每年的結婚紀念日是妻子最痛苦的一天,在餐廳的一處獨自孤零,形影相弔,縱使打扮的再妖嬈,只屬於兩人的竊竊私語,耳鬢廝磨已然消失,不復存在。結婚錄像帶一遍又一遍的重播,換來的只是一句「為什麼離我而去?」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憧憬因為麥克而被剝奪,妻子隱隱不滿中飽含著切切思念。麥克對妻子的感情也是風吹草動,深感愧疚。因為不想錯過彌補錯失的機會,麥克遺忘了妻子,從始至終都以為自己的忽視造成了妻子的冷淡。然而現實生活即便如此,妻子也定會表示理解與支持,而不是爭風吃醋,冷眼相對。正因為麥克對妻子的感情至深才讓他如此覺得,生怕一絲的舉動招致妻子的誤會。在看到妻子工作的時候與一名男子相談甚歡,麥克醋意大發,砸碎了玻璃以泄其憤。當然,沒人知道玻璃為何會碎,畢竟處於兩個不同的世界。但是能夠看到的是妻子的每一個行為都會牽涉麥克的神經,雙方的忠貞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母親對科爾的照顧無微而不至,小到家庭生活的瑣事,衣食住行,大到為科爾身體出現的莫名傷痕而尋醫。醫生一度懷疑科爾身上的疤痕是母親家暴所致,母親也只能無可奈何,暗自生憐。一天,母親收到鄰居為孩子舉辦生日的電話邀請,為了改善科爾的看似孤僻而歡喜答應。事與願違,科爾受到了驚嚇,無意發現科爾背後滿是傷痕的母親對鄰居大發雷霆。這些無不彰顯著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最後克服心理障礙的科爾終於對母親說出實情,而母親的回答則是對科爾最大的慰藉。
影片中有不少的經典台詞,有的發於開始,卻貫徹全片;有的出於片中,卻暗示結尾;還有的隨口脫出,同樣給人深思。
這里引用復旦名師陳果對孤獨的詮釋:「我們常將孤獨與寂寞混作一談,因為人們總覺得他倆是難兄難弟,他們共同的父親是——孤單。人們因「孤獨」或「寂寞」而生的哀嘆,本質上源於人對孤單的恐慌。這種恐慌甚至超過孤單本身帶來的空廓。」
撇開電影,試問生活中的我們會不會也是這樣。害怕一個人,寧可與一群人說些違心的話也不願形單,基於害怕被隔離,成為別人眼中的另類而不願影只。當我們慢慢習慣獨處,享受一個人的自由,繼而審查自己的內心,一種莫名的恐懼襲上心頭,是對自己的不願,還是對現實的不滿,抑或是對未來的擔憂。
科爾對鬼魂的認識折射到現實生活中,於我們同樣適用。因為慾望蒙蔽了雙眼,被情感左右,讓當時的我們只是看到自己想要看的,而不是應該看的。如果上升到一個層次,不只是想要看的,一些聽的,說的,做的不都是我們想要的嗎?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否認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從劇情安排的天衣無縫,環環相扣,看似懸疑驚悚的情節,實則有著夫妻與母子情感故事的穿插,使觀眾的神經也不至於那麼緊綳。而片尾的結局不能不說是整部電影的最大亮點,這也讓更多的人相信,經典與偉大在這里已然形成。
❺ 你知道哪些讓你捨不得結局的電視劇或電影呢
首推《顫抖吧阿部》!
《顫抖吧阿部》是一部網劇,由安悅溪和鄭業成主演。
真心希望可以出第二部,好想看阿部和唐青風在朵星之後的新生活,那一定非常有意思,就好像是唐青風穿越到了高科技時代,衍生出的故事情節一定比肥皂劇好看多了。
❻ 一部電影,只記得最後鏡頭是主人公終於回到家,但鏡頭表現出他的家人和他處於兩個平行世界裡面。
樓上回答正確 《寂靜嶺》的結尾也是這樣 供參考
❼ 我記得以前記得有個外國的電影,大概是剛開始的時候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然後做了2個不一樣的選擇
是格溫妮斯帕特洛的<雙面情人>吧~~是在坐地鐵那裡的選擇不同引起的。
故事內容:海倫是個公關經理,與當小說家的男友傑瑞住在倫敦。原本看似美滿的生活,卻因她意外遭到革職,比平常早回家,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海倫走在倫敦的地鐵站里,車子靠站時兩種選擇使她的人生走向不同的旅程:
(1)海倫錯過了地鐵,禍不單行的是她又遇到了搶劫而被送進醫院;當她回到家時,傑瑞剛起床,正在洗澡……
(2)海倫搭上了地鐵,她身邊坐著的陌生男子詹姆斯非常迷人,令她怦然心動。當她回到家時,意外地發現傑瑞和他的舊情人正躺在床上......
不僅僅是接納或遺棄
這是一部典型的解構敘事又敘述著結構的電影文本。其表述上的艱難,無疑為我們對女性人道上的關懷,施以視覺和心靈上極度深切的疼痛與撫摸。
詳見網路
❽ 想見你電影版結局跟電視劇版一樣么
《想見你》電影版和電視劇版不一樣。電影版《想見你》是劇版《想見你》故事的續集,兩個故事是可以整合成一個大的時間線的。
在劇版《想見你》的結局,李子維和黃雨萱打破了循環,出現了一個新的平行時空:李子維、黃雨萱、陳韻如、莫俊傑都活了下來,但李子維和黃雨萱相忘於江湖,彼此棗則之間多次循環救贖對方的愛戀也消失了,留下的只有成年李子維偶遇年幼黃雨萱,送她回家的一段緣分罷了。
《想見你》的電影版,便是從這個新薯碧的平時時空開始的。所以在奶茶店的世紀相遇,從來沒有聽過伍佰《LastDance》的黃雨萱會哼著這首歌,還做著讓外人一直誤會是春夢的夢,李子維會有小時候帶年幼黃雨萱回家的偶遇。
作為劇版《想見你》的擁躉,在影院里看到兩個人在奶茶店的初次相遇,聽到《LastDance》的BGM,心情是難以為他人所道明的。
這在一般人眼中,確實是兩個年輕人帶有的台式小清新戀愛的開端,而這是在這個平行世界確實第一次相遇,但卻在之前劇版的無數個平行世界相互救贖過多次,最終因為愛而相忘於江湖的黃雨萱和李子維的雙向奔赴。
電視劇劇情簡介:
黃雨萱永遠記得,當王詮勝第一次跟她告白,跟她說他喜歡她,要她當他女朋友的時候,黃雨萱反問了他一個問題,為什麼他會喜歡她,那時的王詮勝,就只是帶著一切該是如此的篤定微笑,回答她了一句「因為打從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喜歡你」。
黃雨萱,記得很清楚那一天,是2011年的夏末,她升上大學二年級的第一天,那一年的她和他,都是十九歲。陳韻如永遠記得,當李子維第一次跟她開口說話的時候,她坐在唱片行的櫃台後,一邊顧店,一邊准備明年的大學聯考,隨著旋律,一個人默默地讀著書。
那一天店內,正在播放的歌曲,是伍佰在1996年推出的專輯《愛情的盡頭》里的第六首歌"LASTDANCE"。陳韻如記得很清楚,那一天,是1998年的夏天,她的最後一個高中暑假,那一年的她和他,17歲。
2019年凳手棚的現在,因為走不出王詮勝離開的思念,黃雨萱試圖用一款可以找到世界上另一個自己的APP軟體,找到另一個與王詮勝相似的男人,不料在照片中,卻看到了另一個長得與自己非常相似的陳韻如。
1998年的過去,陳韻如從昏迷中醒來,在她昏迷的這幾天,她做了一個好長好長的夢,夢里的她,名字叫做黃雨萱。
❾ 關於《禁閉島》結局
這么給你講一下劇情吧。 看完你就全明白了
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經是一名參加過2戰的戰士,他曾經親眼目睹過納粹集中營中,對於猶太人的種種暴行,從他的回憶中可以看出來,並且他也目睹了納粹集中營頭領由於笨拙的自殺方式,導致在開槍自殺後並沒有立即死去,電影中男主角看著瀕死的納粹頭領在用盡一切辦法想再次拿槍自刎時,選擇了把手槍用腳挪開而讓納粹首領在自刎一個小時之後才死亡,並且當有一個納粹俘虜由於緊張想要逃跑的時候,他所在的隊伍毫不猶豫的將那些納粹俘虜盡數擊斃,他所經歷的一切讓他患上了所謂的戰後精神綜合症,這種症狀表現為焦慮,不安,酗酒,等等,具體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資料。
再繼續回到電影。其實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和當年的《孤島驚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樣。男主角其實是這個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個患者,因為他有著很明顯的雙重人格,也就是所謂的分裂的人格缺迅老,這個人格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燒了他家,熏死他昌數妻子和孩子的那個人;另外一個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個執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戰後回到家鄉,和自己的妻子結婚,並且有了幾個孩子,而他由於有著強烈的戰後精神上的表現,使得自己對於他的妻子,孩子雖然很在於,但是卻疏於關心愛護,這直接使他們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導致了他的妻子在長期服用葯物的情況下精神失常,終於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發,親手溺死了自己的幾個孩子,而當他回家目睹這一幕的時候,由於過分的悲傷難過,在精神極度緊張,壓力很大的情況下用手槍結束了自己妻子的命運,並防火燒了自己的房子。這一點從電影中就可以看出來,有一幕是他摟著自己的妻子,在滿是煙塵的房間里,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這足以說明他的妻子並不是被煙熏死,或者被火燒死,而是被他槍殺。
接下來,在這種精神狀況下,主角出現了所謂的人格分裂,並且極度暴力。他的意識分為了兩個部分,上文已經提過。他不斷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尋找自己兇殘的另一面,這樣的精神狀態使他自己很難分辨出來,到底什麼是真相,自己所尋找的真相是什麼,因為他活在了自己思維所創造出來的世界裡。原因很簡單,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於自己的槍下。
接下來,他應該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我們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療這類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葯物和外科手術。葯物一伏升般無非是鎮靜劑之類,而外科手術則是前腦葉蛋白切除,這中外科手術一般目的在於讓人失去記憶,失去直覺等等,簡單來說就是成為一個傻子,沒有痛苦,沒有高興,開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識(看過影片《飛躍瘋人院》的朋友應該能了解,只是後來這種手術由於缺乏對於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廢除了)。影片里所有的安委會(大概就這個意思了)成員一致認為應該讓男主角進行這種手術,但是他的這家精神病醫院的院長以及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電影中男主角自己想像中的助手,來自於西雅圖的那人,都極力反對,因為他們在嘗試用另外一種辦法治癒這種疾病,也就是角色帶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說的角色扮演,他們希望創造一個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間,時間,讓男主角在這段幻想中逐漸情形,走出幻想,從而真正的意識到自己,於是,影片的第一幕開始了,也就是所謂的角色扮演治療方式正式啟動。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惡的那一面的具體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閉島上的那家醫院,而他又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個母親從醫院里跑了,這樣,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個人,Teddy,聯邦執法官,便有了去禁閉島調查的理由。於是,他帶著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實就是他的主治醫師(Lester Sheehm),一起來到了禁閉島,而從他在船上時,暈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潛意識里非常的懼怕水,因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並且他不喝酒,因為正是由於酗酒導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這點從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來。來到小島之後,小島上的獄警們如林大敵,而男主角卻對這點嗤之以鼻,因為他認為聯邦法官的到來還不至於如此,其實,獄警們這正防範的其實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為他本身是一個退役的戰士,聯邦調查局的偵探,經歷過人格分裂之後已經成為一個極端暴力和危險的人物。而進入醫院大門之前,有一個繳槍的情節,可以看出,主角卸槍的熟練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為那人並不是什麼可配槍的執法官,而是一名醫生而已,而這個所謂的穿幫讓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職人員所掩飾過去了。
當男主角在醫院內進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謂「調查」的時候,他發現,那個溺死自己孩子的母親「瑞秋」不見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的是,根據第四條規則,誰是第67號病人。其實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潛意識里追尋的目標,到底第67號病人是誰。其實答案很簡單,正是他自己本人,這一點在後來他的「助手」在懸崖邊給他一張入院檔案的紙上可以看出來,他的醫生希望他自己能夠清醒的意識到這一點,只是男主角自己並不承認罷了。關於第四條規則,後來電影中在燈塔那裡,醫院的那個光頭院長也給他講述了,其實那些名字都是從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組合而成的。電影中失蹤的瑞秋,其實就是照顧他的護士,後來從他在床上躺著,而那個護士則在一邊端著葯盤可以看出來。
之後男主角在他的世界裡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首先是那個用玻璃把給自己父親看病的護士臉劃破的人開始,他問那個病人是否認Andrew Laeddis的時候,那名病人顯得非常害怕,緊張,不敢說話,其實那個病人是認識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卻知道對方不能忍受那種用尖的物體摩擦東西的聲音,卻故意用筆在紙上摩擦以發出聲響來激怒,恐嚇對方,由此可見男主角的恐怖程度,這樣的結果使得後者在極大的憤怒和恐懼之下說出了那個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應該受到極刑,甚至應該被毒氣毒死,而這句話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潛意識,應該說也是一個讓他治癒的一個開始吧。
而後他「審問」的是一個典型的大媽,那個大媽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醫生護士警衛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個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親手結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訴男主角,那個所謂的瑞秋把醫院里的每一個人病人都想像成了自己的鄰居,賦予他們社會的角色,這正是想讓男主句意識到其實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當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誰這個同樣的問題拋給她時,善良的大媽知道他已經沒救了,估計要被進行那種切除腦葉的外科手術時,支走了他的主治醫師,在紙上給他寫了一個字母「RUN」,意思讓他趕緊從醫院里跑出去,因為不久之後他會變成一個傻子,什麼都不知道。
再後來影片還有一個情節,男主角要求醫院開一個什麼會,討論關於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醫師的什麼事,結果當他緊張的進來時,發現大家似乎卻並沒有太在意,他很生氣,詢問這是為什麼,而大家卻都覺得可笑,現在想來確實如此,一幫正常人在討論一件沒有的事,沒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謂瑞秋的醫生其實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卻在那裡煞有介事,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啊。
劇情接著發展。男主角讓醫院的警衛們去海邊尋找瑞秋,結果那幫獄警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尋找,當他提及為什麼不去燈塔那邊的山上也搜尋時,警衛們的回答是那裡的路不好走,而且馬上要來暴風雨了,改日再說。而之後的電影給我們闡述的確實,他僅僅一個人,在沒有藉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況下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爬下岩石,並且還找到了一個因為不滿醫院對病人實施外科手術而逃跑的女醫生的時候,就可以知道,去那裡根本不費什麼力氣,只是警衛們認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沒有瑞秋,去那裡能找到什麼呢。
之後,「瑞秋」找到了,她其實是一名護士,在和男主角的談話中,不斷的提及溺死的孩子,親手殺死自己的配偶,並不斷的詢問他「你是誰」,就是想通過這些刺激讓主角認識自己,可是依舊,沒有成功。之後,男主角的醫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過另外一個手段,就是讓他進入他思想中所謂的「C區」,他們安排了一個假停電的情節,讓C區如入無人之境,而讓他相信醫院能夠停電的情節在之前他要求醫院開集體大會的時候,那些人已經透露給他了。而後,他和他的醫生來到了所謂的C區,C區是一個看管有著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極其危險的病人的地方。來到C區,醫生們首先安排了一個病人,對他進行心裡暗示,那個病人告訴他,他不願意離開這里是因為他已經在這里太久,而不願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麼是氫彈等等。。。目的就在於讓他意識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從而與世隔絕,和上面的情況一樣,沒有效果。後來,醫生借故離開他,讓他自己去找那個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說的大學生,試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訴男主角自己放火什麼的事,他又怎麼能從外界得知呢。後來男主角輕易的就找到了後者,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區的一個患者,並且是最重度,最危險的那一個。男主角和他的談話也是圍繞這Andrew Laeddis是誰而展開的,後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實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訴他其實這一切只是一個針對他的游戲,他只不過是迷宮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識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殺害妻子的這個事,否則他將永遠離不開這里,也就是永遠無法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他之後問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誰的時候,後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臉上的那些傷也是拜主角所賜,因為後者曾當面指明過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尋的Andrew Laeddis,結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給他了一頓痛打。這一招失敗以後,後者只能把最後的一切線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燈塔」。
尾聲。主角在燈塔里,男主角見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長,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講明了事實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組合,那些照片的來歷以及他的真實經歷。主角在這種情況下,變得怒不可褻,甚至准備開槍將二人打死,可是卻發現,其實他的那把槍不過是一個玩具而已。。。。。。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所謂的那種非常BT的手術室,卻只有區區一個警衛,並且警衛在繳械之後還問他「你該不會殺了我吧」。
結局。一覺醒來,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裡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終於清醒的認識到了自己究竟是誰,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而我們也從他的口中聽到了自己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這一切的一切彷彿已經說明他已經在這種治療的方法下完全康復了。可是,結局的意外卻將這個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卻意外的聽見主角仍舊叫他查克,仍舊跟他討論計劃逃離這個島的事,在醫生和院長眼神的交匯中,可以看出,醫生認為主角的意識還是不清醒的,他們的計劃應該是失敗了。這個所謂的計劃,院長說過,就是於病人進行溝通,試著去聽他們說話,試著於他們進行交流,從而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的陰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術。可是主角的這幾句話,讓他們徹底失望,從而不得不接受讓他進行外科手術的方案。而後,男主角站起來,慢慢的走向將要帶走他的幾個警衛和醫院工作人員的時候,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樣更差些呢?是像個怪物一樣活著,還是像個人一樣死去」。當他的醫生聽見這句話的時候,其實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經完全康復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他寧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寧願在自己的世界裡死亡也不願意背負這那樣沉重的思想負擔而生活著。因此他選擇進行外科手術,去除掉自己的記憶,思維,感官,意識,因為康復前的他不願意去面對,而康復之後的他卻無法面對,而他的醫生,則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選擇。
全劇終。
其實,影片的一些思想,觀點是很發人深思的。當主角最清醒的時候,其實也正是他自己最悲傷的時候,自己的妻子殺死了自己的孩子,進而自己又親手結束了愛妻的生命,這樣的結局,需要去承擔,會對人造成多大的心裡傷害呢。到底是選擇在外界面對著這樣的悲劇,痛苦的或者,還是在禁閉島里,麻痹著自己,失去自我的活著。到底是做一個殺人兇手Andrew Laeddis,還是做一個善良的聯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有的時候,人能夠忘記過去,忘記一些很難忘記的事情,其實是一種幸福,既然如此,為什麼人還要回到悲劇的原點而重新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