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鬼情未了》觀後感作文
愛情永遠是人類熱衷談論的話題,自古以來有多少痴男怨女締造了多少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流傳千古的詩詞佳句,其實愛情到底是什麼怕誰也沒有準確明了的定義,我所理解的愛情其實就是一種感覺,不管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如能有緣言愛無非就是起源於感覺,只要對方給你的感覺是你心中想像的愛情,你覺得依賴,你覺得渴望,那麼就是你想要的愛情了,每個人對愛情的要求不一樣,感覺也會不一樣,所以一千個人對愛情絕對有一千種理解,至於你的愛情是轟轟烈烈還是細水長流,那就要看你怎樣去打造去經營了。
朋友介紹我看《人鬼情未了》,說實話我不愛看外國電影,也許是因為自己欣賞水平太低,真的是對一些國際大片不感興趣,本來就聽不懂英文,字幕還是繁體字,看起來真的很費勁,可隨著劇情的發展我還是真的入了戲,同時也被這份人鬼之情所感動。也許是因為自身的原因,讓我一度對愛情失瞭望,總認為所謂的愛情其實就是一個瞬間,一個時段,也曾經堅信過地老天荒的愛情,可在心中的美好破滅以後,也就對愛情失去了信心,但心中還是會有一份憧憬存在,也許但凡人的心裡都會有一份不滅的渴望,不息的念想。
看完劇情之後,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愛一個人一定要說出來!電影里的女主角美莉就會時常的對男主角森說「我愛你」,可森總是會回應一句「我也是」,於是美莉就會很失望,說想聽森親口說出來,森卻說經常掛在嘴上的愛並不見得會永恆,結果這次談話竟成了永別,從此陰陽兩隔,森再也不能向心愛的女人言愛了,即便是後為鬼魂的他很想說,可是對方卻是再也聽不到他的聲音了,這是不是終生的遺憾?
生活中的很多夫妻就是這樣,也許是因為矜持,也許是因為覺得沒了必要,所以即便是深愛著,卻不像西方人那樣,可以把愛掛在嘴上,其實有時候的愛是需要說出來的,愛是一種感知,但也需要用語言去表達,我不知道現在的人為什麼都要那麼吝嗇自己的嘴,愛一個人不等於你默默地奉獻,無聲的守護就完事了,更不是你追到手了,娶回家了就可以萬事大吉不管不問了,你可以做得到,為什麼就不能說出來呢?一句簡單的「我愛你」抵得過你所有的無言的關愛。愛是多麼神聖的字眼,為什麼就那麼羞於表達呢
對自己心愛的人言愛那是發自內心的表白,無需扭捏,愛她就告訴她,每個女人都喜歡聽自己心愛的男人對自己說愛,有時候一句我愛你能化解多少哀怨,驅散多少疲憊啊,一聲「我愛你」不單單是向對方示愛,更是一個宣言,是一種溫情的沐浴,一種沁人心脾的滋潤,給人的不但是一種滿足,更是一種幸福。男人怎麼就不懂女人心呢?所以,愛她就說出來,讓她感覺到你愛的溫暖。
記得有一次我問朋友他還愛老婆么,沒想到朋友卻說「都老夫老妻了,說愛有點酸,要有的話也只是親情了……」他的話令我有點茫然,想不到當初他們轟轟烈烈的愛情卻原來也只剩下親情了。我跟朋友說只要你心中還有愛,說出來的時候就不會覺得酸,他說他也相信有相濡以沫的`愛情,但不屬於他,我聽後真的有些悵然,其實生活中的我們真的是把愛情想的太過於完美,總覺得心中的期盼是遙不可及的,其實想想,也許不是我們做不到相濡以沫,而是我們從未曾努力,很多人都極端的認為和凳鋒,「喚晌都老夫老妻了,再言愛就有些做作了」其實斐然,這也無疑是人思想上的一種誤區,更是愛情的天敵。
要我說,婚姻里的伴侶更需要言愛,原本繁瑣的家事和平淡的生活已讓人身心疲憊逐漸厭倦,很多時候愛就是在這種沉默中逐漸變淡甚至消失的,所以此時的夫妻更需要激情的調節,一聲「我愛你」只是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可要是有你愛的人用愛說出來,真的是一種享受,所以愛她就時常的告訴她,人是很敏感的動物,別讓你的懶惰演變成了誤導,沒准你只是認為沒必要掛嘴上,可對方會誤認為你已經不再愛了,所以,愛他就說出來吧。
同時這部影片還揭露一個人性的悲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男主人公怎麼也想不到害他的人的幕後主使竟然會是他的生前好友卡爾,當他得知一切後的那種憤怒與痛心可想而知,可他只是一個幽靈,他控制不了任何事情,只能看著人面獸心的卡爾繼續在他的女友面前偽裝好粗毀人甚至加害於她,可他卻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愛人,盡管卡爾最終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可留下的確是發人深省的教訓,看來人間真的處處有黑暗,我們真誠的面對別人,可沒准你自認為的知己卻是正在千方百計的算計你的人,這世上會假裝的人太多,也許我們一腔真誠換來的只是一份虛偽與邪惡,鉤心斗角爾虞我詐真的是人類慣用的伎倆。
曾經好幾位朋友都跟我說想做壞人,其實不是他們想做壞人,是因為好人太難做,現在有人乾脆把好人當成是傻子的代名詞,這真的是對人性的一種諷刺,可有時候這世道黑暗的一面的確令人失望,你真心真意得對每一個人,或許換來的只是別人的不屑甚至以怨報德,為什麼我們都沒有一雙能看透世事,看透人本性的慧眼呢?如果我們能夠看透一切,這世上豈不是就沒有那麼多不公與悲哀了嗎?我們左右不了別人的思想,我們只能自律,求得自己良心上的一份坦然,也求的世間的一份和諧與美好。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有時候真的也得學會自保自衛,不是我們不信任人,是因為這世上有太多的邪惡
在作祟,所以我們必須學會自保,以此減少別人對自己的傷害。
我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也是一個最容易被感動的人,別人對自己溫暖一點點就會把人當知己,恨不能對人掏心掏肺,當傷害突襲過後才知到自己有多麼的幼稚,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所以一次次的受傷,卻還是一次次的犯著同樣的錯誤,有時候真恨自己眼拙,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太容易輕信於人,當一個個自認為的好朋友一次次讓我失望之後,真的不知道這世上是否還有真誠存在,是否還有真情存在,到底是別人太精明,還是因為自己太笨。
想想如果真有天堂地獄之說,那麼對堅持正義的人來說的確是件好事,當看到森憑借自己的毅力把邪惡打敗取得勝利的那一刻,我內心真的有一種很荒謬卻也是很迫切的想法,假如人死了真的可以有靈魂,壞人真的能夠被打進十八層地獄永不得超生該有多好,那麼人類在生生世世的輪回里,好人就會越來越多,壞人就終會有滅絕的那一天,那麼在遙遠的將來的世界裡,活在地球的人類該是多麼美好的畫面啊,就再也沒有紛爭,沒有陰謀,沒有邪惡,沒有恐怖,再也沒有可惡的戰爭,再也沒有無辜的死亡,再也鉤心斗角的險惡,沒有以怨報德的痛心。人與人之間只有真誠,真情,真愛那該多好啊!如果好人的魂魄真的可以進天堂,能時刻守望著庇護著自己的親人,那應該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假如陰間可以多一些正義的靈魂,那將會阻止世間多少邪惡的產生,可遺憾的是,這只是我一個可笑的夢想罷了。
其實說來說去,人還是得好好的珍惜身邊的人,善待我們生命里的每一個有緣人!盡力讓自己做到最好,溫暖了別人自己也減少了遺憾。不管是你的朋友,家人,愛人,你愛著就告訴他們,大大方方的說出來,讓自己不留遺憾,也讓你愛的人得到溫暖,別說大愛無言,別說什麼盡在不言中,人得學著表達,善於表達,這不但是一種交流,更是溫暖的傳遞,情感的升華,對朋友也還要以誠相待,相信邪惡的東西只是少數,人間還是處處有溫暖。
也許我們本不該相信鬼魂之論,可我們依然要本著與人為善來要求自己,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相信善惡終有報,所以,我們應該讓自己遠離貪婪,自私,惡毒,兇殘,讓自己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好讓自己無愧於人,無愧於心。也許我們算不上高尚,但至少不能猥瑣,也許我們不能偉大,但一定要坦坦盪盪,就像一首歌所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所以為了親人的幸福,我們要勇於表達,為了人類的和諧,我們要學會自律,也許我們做不到最好,但一定能做到更好!
B. 兩篇英文電影的英文讀後感
《人鬼情未了》
我認為《人鬼情未了》關鍵的拍出了真情,當然各種蒙太奇手法和時空的巧妙的轉換為影片構造了一種美妙的氛圍,蒙太奇的使用恰到好處,特別是影片中各種時空的切換,人和鬼所在的不同時空,這是影片處理的難點,也是重點部分。在電影中充分的體現出了好人進天堂,壞人下地獄的精神。或許這是所有善良的人的想法,劫匪和卡爾死後,都被拖進了地獄,這也給作惡的人敲響喪鍾,喚起人們的愛心和善良。
I think "Ghost" make a real key, of course, a variety of montage techniques and time and space cleverly converted to video structure of a wonderful atmosphere, the use of montage right, especially the videos of all kinds of time and space switch, and the ghosts of a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where it is difficult film processing is also the key part. In movies reflected a good man into heaven, the spirit of the bad guys go to hell. Perhaps this is all good people the idea of robbers and Carl's death, have been dragged into hell, which also sounded the death knell for those who do evil, to arouse people's love and kindness.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的英語觀後感
When I first saw this movie I didn't appreciate it like I do now. Because I was so young that I didn』t get the main idea when I first saw it. Just recently I saw the movie again. What an amazing and moving story. That movie teaches you so much about life and the meaning of it. That life isn't as bad as most people feel. Forrest Gump, the innocent man can impact so many lives with his innocence. The meaning of the movie to me is that everyone needs to have a better outlook on life. That we need to appreciate more of the little things and not let the big things hold us back. Although life may throw us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we just have to bite into it and get through it even if we don't like it. I just love this movie. And anyone who hasn't seen it or who thinks that don't like it I seriously suggest seeing it or seeing it again. It truly is amazing...
這個殺手不太冷
This film was absolutely amazing. I have spent hours re-watching various scenes and noticing all the perfection with which they are acted and directed. It's not the violence or action sequences that make this movie so great (although they are well done...), but rather moments like where Mathilda knocks on Leon's door. It would be so easy to just film the door opening, but instead we see light illuminating Natalie Portman's face, symbolizing something angelic. And the moment has so much more meaning.
I know a lot of people who have seen this film because they are action fans. I'm not. But I'm glad I finally found it, because it's a wonderful film in so many other ways.
C. 不道德的交易觀後感3篇
不道德的交易觀後感1
今晚看1993年拍攝的電影《不道德的交易》,又名《桃色交易》。直到那輛直升機出現,我才發現已經看過一遍。但還是重看了一次。這是一部講述情感倫理、展示人性慾望、探討道德底線的劇情/浪漫電影。
黛安娜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大衛是一個痴迷於建築設計並且頗有才華的男孩,黛安娜不顧父母的阻攔與大衛私奔。他們婚後各自發展事業,大衛設計建築,黛安娜從事房地產中介,他們倆雖然貧窮,但相親相愛。有一天這對夫妻走進賭場一試運氣,結局不難預料,他們徹底輸光了。就在此時,同在賭場的風流公子、億萬富翁約翰發現了黛安娜並且一鍾情,他提出:出一百萬元,讓黛安娜陪他一個晚上。雖然兩個人都非常憤怒,但當天晚上他們卻雙雙失眠了。終於,他們決定作出暫時的犧牲,換取一百萬元美元,以使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大大的改變。然而當一夜情過去,他們的生活再也不能夠如從前一樣平靜而幸福,嫉妒和仇恨籠罩著曾經的恩愛夫妻~~~~~~
影片中,那個風流的億萬富翁對黛安娜講了一個故事:“記得年輕的時候有一次,看完電影坐捷運回家。有個女孩坐在我對面,她穿一件有紐扣的洋裝,紐扣一直扣到這里。她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女孩。我很害羞,所以當她看我時,我會看別處,然後我看她時,她也看別處。然後到了我下車的站,我下車,車門關上。列車開走時,她正眼看著我,給我一個甜美的笑容。我好懊悔,我想扳開車門,我每晚同一時間回去,連續兩周,但再也看不到她。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時光流逝,我沒有爛山一天不想她。我不想讓這種事再發生~~~~~~”這段話讓人浮想聯翩。列夫托爾斯泰,還是別的什麼作家,在小說中寫到過這種情景:兩個陌生男女在火車站四目相對,情定終生,但只在一瞬間後就各奔東西,天涯永隔~~~我喜歡這樣煽情的回憶和表白,盡管是從一個風流成性的傢伙嘴裡說出來。因此我不斷地讓畫面回放、定格,一字一句地抄下了這段話。
影片的結尾出人意料。大衛一面揮筆在與安娜的離婚協議書上簽字,一面痛心疾首,悔不當初。他與安娜在雨中赧顏相對,各懷心事,頗有“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之凄涼愁苦之感。這時候,他們都深切地意識到,為了一百萬元而放棄愛情是最愚蠢的選擇。這一切被約翰看在眼裡。於是,他給安娜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他有一個百萬元俱樂部,俱樂部里有至少兩打年輕漂亮的女人。那些女人一個個漂亮而愛慕虛榮~~~說到這里,約翰打開車門,讓安娜下車。——這個舉動不僅讓安娜和約翰的助手薛克福大感覺意外,就連我也莫名其妙。原來他是被大衛與安娜之間的真情深愛所感染,決定讓有情人終成眷屬。安娜在驚訝之餘,懷著感激的心情告別約翰,與大衛重歸於好。影片至此結束。
這里我不明白的是,安娜為什麼不認為約翰此舉十分惡毒而殘忍,反而歡欣雀躍地揮手作別?因為,正是約翰佔有了她,並且在人格上傷害了她,拆散了她與大衛,如今卻又拋棄她。因為此時的她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願意與約翰過日子,而且億萬富翁也的確愛著她。從影片的安排看,導演似乎原諒了大衛,原諒了安娜,原諒了約翰。但我以為,事情並不會如此簡單。安娜與大衛,今後的日子還會如從前一樣恩愛嗎 ?約翰今後會幡然悔悟,不再游戲人生、風流成性嗎?觀眾們會因這部影片而引發一點點思考嗎?~~~~~~
男主演羅伯特·雷德福,美國大牌電影名星,1985年主演了《走出非洲》(《OutofAfrica》),和當時的大明星斯特里普大演飢銀中對手戲,這部電影囊括了1986年度七項奧斯卡大獎。女主演戴米·摩爾一名美國演員。作為影壇巨星、封面女郎和小報焦點人物,黛米·摩爾為20世紀末的好萊塢增添了一抹讓人無法忘卻的亮麗風景。20年來,黛米出演的一系列廣受褒貶的電影、幕前幕後燦爛的笑容以及與布魯斯·威利斯的分分合合,使她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明星之一。
不道德的交易觀後感2
這是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關於一百萬一夜的故事。
電影的男女主人公大衛和黛安娜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郎才女貌”:丈夫大衛是建築系畢業的高材生,而妻子黛安娜則有著過人的容貌,兩人早在學生時代就相愛,畢業後私奔結婚,,可謂“青梅竹馬”,這對恩愛的夫妻雖生活貧困但也幸福著,共同維系著一個充滿快樂的小家。成為建築家的夢想支撐著他們,在突然而來的搏廳經濟危機面前,兩人雙雙失業,冷酷的現實讓他們無計可施,絕望之中,兩人帶著借來的五千元去賭場,初戰告捷而後又輸個精光。此時,一個億萬富豪約翰看上了黛安娜,提出要以一百萬的代價換取黛安娜的一夜。這是一筆不道德的交易,是一場殘酷的交易,金錢與愛情的較量,物質與倫理道德的較量。每個人都認為這個交易會滿足自己的願望。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都在這場交易中失去很多,也成熟很多。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交易。
很多人懷疑這部電影的現實性,認為影片的結尾過於“正面的,積極的,喜劇的”:即有情人終成眷屬,破鏡重圓。感覺這在現實生活里是不存在的,在當今道德日益淪喪的年代裡,笑貧不笑娼風氣盛行,幾千元就出賣自己“初夜”的女孩子的故事經常可以見諸報刊;昔日清靜的大學校園每到周末就有很多名車聚集在門口接女大學生疾馳而去;一些二奶,三奶已經不需要遮遮掩掩,卻自我感覺是令周圍人羨慕的資本。對這些現象的耳濡目染,已經使得很多人對影片的結尾感覺過於戲劇化,太不現實。,也更不會相信現實生活中會出現影片中的那樣理想結尾的情景了。
我們分別來看一下影片中的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的共同點只有一個:都不滿足。
大衛
大衛,一個一心追求自己夢想的人,有自己深愛和愛自己的妻子,卻為錢所困。面對一百萬一夜巨額財富的誘惑,可以滿足自己擺脫窮困潦倒的生活狀況,換來一輩子不再為錢發愁的美好前景,實現自己建築師的夢想,大衛動搖的那一瞬間,交易達成了。
交易達成後,黛安娜在賭場酒店頂層被億萬富豪約翰的私人飛機接走,當直升機起飛那一刻,大衛不象是得到一百萬,好像剛剛輸了一百萬,大衛又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翻然醒悟,一百萬美元在他們曾經彼此的真愛之間變的蒼白無力了。他要追回屬於他的真愛。他發瘋似的沖向電梯,在電梯里象一頭荒原困獸,煩躁不安,他什麼也不想要,只想奪回自己就要失去的女人。
這就是在擁有的時候不了解失去的無助和絕望,而在失去的瞬間他才明白擁有的珍貴。但已經晚了,飛機已經起飛。雖然只是一夜,雖然出賣的只是肉體,然而一夜之後,所有的一切都會改變。
大衛從從億萬富豪約翰的眼神里,看得出約翰是真的愛上了黛安娜,大衛自卑的內心推論認為,約翰確實比窮困潦倒的自己值得被愛,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富有,無論是從談吐,教養,風度,學識都無法相提並論。這更讓他妒火中燒,一直追問黛安娜那天夜裡的情形,“在哪裡?發生了什麼?“他技術怎麼樣?”“有沒有我好?”“你和他會舒服嗎?”這是大衛倍受煎熬的內心死結。這也是大多數不自信男人內心深處的軟肋。
被這些問題折磨的大衛總是懷疑和追問黛安娜,卻不知這樣反而將帶黛安娜推到了約翰的懷抱。他們真的分開了,沒有黛安娜的屋子安靜了好多,他想盡一切辦法試圖忘掉黛安娜,但她早已刻在心上。在課堂上教授建築理念才讓他感覺到充實和平靜,這是自己最愛的事情,他終於明白了相愛的人在一起,對於彼此的過錯,應該原諒而不是遺忘。但是悔悟的太晚,曾經以為能滿足自己願望的一百萬顯得那麼無用,一百萬與失去的真愛相比已經沒有意義,最後還是放棄了以為可以滿足自己所有願望的一百萬,在拍賣會上用這一百萬為黛安娜拍下那頭帶著他們過去美好回憶的河馬,他知道金錢並不能讓自己真正滿足。
約翰
億萬富豪約翰英俊、彬彬有禮,一擲千金,極有手腕,從他的語言,擺得排場,僱傭一個殺過人的傢伙擔任自己的保鏢兼司機,就可以看出約翰是一個很有手段的男人,在常人眼裡他是頂級成功人士,地位,權勢,名望,應有盡有,這樣的人應該很滿足,是嗎?但他不滿足,他見慣了一些女人的拜金和勢力,卻沒有一個自己滿意的女人。眼下他中意的女人是別人的妻子,窮困潦倒的大衛擁有他所沒有的。
於是他提供100萬美元去購買她一夜。他在黛安娜的包中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暗中買下了他們的房子,去聽黛安娜講的課,做黛安娜房產的客戶,他知道如何討女人心,給黛安娜講述自己過往地鐵上失之交臂的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戀,直到對大衛已經失去信心的黛安娜被打動。可是在動物拍賣會上大衛捐出了一百萬,在離婚協議上簽字時,約翰從黛安娜的眼中看到了令他內心很嫉妒的東西,黛安娜從來沒有用看大衛的眼神看過自己,這是他無法從黛安娜身上得到的,意識到自己永遠無法擁有的東西讓他清醒,識趣的約翰決定放手。
這場交易,這場游戲,約翰輸了,並且輸得很明白,就是他知道了,錢真的不能買到一切,不是所有的人都在他的財富帝國面前倒下。盡管他富甲一方,也並不能滿足他的所有願望。
不道德的交易觀後感3
前半年讀到獨木舟的一篇小說,名字叫《夢到醒不來的夢》。裡面有一位女主角叫顧萌,人如其名,她漂亮、溫柔、自尊、天真無邪,她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善得善報,純真的像一朵花蕾。但現實和社會卻毀滅了她,顧萌為了金錢和物質拋棄了男友和朋友,甘心做有錢人家的“情人”。她說的一些話讓我十分驚悚並且難忘。她說:“最開始的時候我也不願意的,最開始的時候我也覺得這種交易很骯臟,最開始的時候我也像你們所有人一樣對那些用青春兌換慾望的人充滿深深的鄙夷。···但是蘇薇,每個人都有一個價碼,一千固然不肯,那麼五千呢?五千還是不肯,那麼一萬呢?一萬如果還不行,十萬呢?一路加上去,總有一個價碼可以讓你肯。···蘇薇,無論你怎麼看我都好,我不在乎了,比起窮,這一點點自尊,不算什麼。”
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物質十分富裕,但精神卻越來越貧瘠。窮怕了的人,錢真的可以滿足他們的一切,包括青春、愛情、夢想和自尊。他們寧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錢令他們不擇一切手段。
昨天看了一部美國電影:《不道德的交易》。裡面講述了一個用金錢購買愛情的故事。這部電影是我這個學期唯一一部看得膽戰心驚的電影。
《不道德的交易》由萊恩導演,羅伯特·雷德福和黛米·摩爾(《人鬼情未了》、《紅字》)主演,時長117分鍾。其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分別是大衛和黛安娜。他們從高中開始相戀,二人互相愛慕,感情極深,但卻遭到雙方父母的反對,二人便開始私奔,並且私定終身。大衛說:人生沒有驚險就不是人生。二人在婚後生活中相濡以沫,雖然時有摩擦,但並不能熄滅他們的愛情的火焰。歲月如水,光陰如歌,他們本以為這平淡的一生都會在對方的目光中渡過,相伴至白頭,但是生活總是喜歡捉弄人。
大衛喜歡建築,是一名建築師,他的理想就是在二人喜歡的那個地方建一座自己設計的房子。黛安娜是一名房地產銷售員,她美麗、開朗、落落大方,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女人。誰想經濟危機突然爆發,二人相繼失業。兩人陷入貧困的泥沼中痛苦不堪。大衛一心想給黛安娜帶來充足的物質生活,“我去當服務生或者開計程車,我會照顧你”。最終二人決定賭一賭運氣,捨身一搏。大衛向父親借了五千元,倆人來到賭城,希望能贏些錢來擺脫困境,甚至實現彼此的理想。
在一開始嘗到賭博的甜頭後,二人又很快的輸個精光。一日黛安娜看中了一件衣服,但由於價錢太貴而無福去消受。當她滿眼喜歡又失落的望著那件衣服時,一個富豪向她搭訕並且願意買下這件衣服送給她,她當即拒絕:衣服可賣,可是我的人不賣。當大衛和黛安娜走投無路是,他們又看到了那個富豪。富豪名叫約翰,是一個億萬富翁。約翰風趣、優雅、大方、一擲千金、溫柔體貼、成熟穩重。他也看到了黛安娜。那天,黛安娜幫助約翰贏了一百萬。
約翰邀請大衛夫婦住進了酒店。一日三人聊天時,約翰對大衛說:“你擁有我所沒有的。”大衛回答道:“總有錢買不到的東西。”約翰表示否認。黛安娜插口道:“有些東西是不賣的···你不能收買人。”約翰當場對大衛提議:“假如,我···,我給你一百萬元···,要你老婆陪我一夜。”黛安娜說:“他會叫你去死。”在約翰的追問下,大衛也回答道:“我會叫你去死。”
但大衛和黛安娜倆人在晚上卻已無法入睡,他們心裡做著同樣的的強烈的斗爭。黛安娜表示願意接受約翰的契約,大衛不同意並問她是否想做,黛安娜回答:“不是,可是我會做,為你而做。”黛安娜開始勸說大衛:一百萬可以償還債務,全都不算什麼,只是我的身體,不是我的思想和靈魂。大為開始動搖,並且同意了她的決定。
大衛和黛安娜以為二人的感情固若金湯、牢不可破,卻不知道這是一個悲劇的開始。他們找來了自己的律師朋友,和約翰簽訂了協議。那一夜,大衛坐立不安,突然後悔做出了一個這樣的選擇,他沖出去需找黛安娜,卻晚了一步,眼看著載有黛安娜和約翰的直升機向遠方飛去。
那夜之後,二人得到了一百萬,回到家中,卻發現生活已與以前不同。那也在大為心裡留下了濃厚的陰影。大衛懷疑黛安娜已移情約翰,並不斷向黛安娜無理取鬧。同時約翰並不放棄追求黛安娜,一直對她騷擾不斷。那一百萬成了雙方心頭的一道疤,誰也不肯去動用,那成了二人恥辱的印記。最終黛安娜無法忍受大衛的胡鬧,又受到約翰的溫柔打動,她選擇了離開大衛,和約翰一同生活。大衛心灰意冷,但他仍深愛著黛安娜,懊悔不已,時時回想起曾經和她在一起的時光。“失去黛安娜就像失去了自己,我以為任何事情都改變不了我倆對彼此的看法,以為我倆的關系牢不可破。”
在影片的最後,大衛找到黛安娜對她說:“我以為我在賭城犯的錯···是以為我們可以忘掉一切,我以為我們是攻不破的,現在我知道了···,相愛的人會記住對方所做的事,我們若留一起,不是因為忘記,而是因為原諒。······我以為他比我好,現在我知道他不是,他只是比我有錢。”黛安娜心有所動,在她和約翰回家的車上,約翰告訴她,她只是“百萬俱樂部”的一員而已。黛安娜決定回到大衛的身邊。她來到大衛向她求婚的碼頭,發現大衛恰巧也在那裡,二人和好如初,重塑愛河。
這部電影採用的倒敘手法,三位主角演技均可嘉獎,人物性格突出,變現淋漓盡致。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攝於93年,超時代的反映了現代人的拜金和物質至上的觀念。在近二十年後的中國,有很大的社會意義,揭示了大多數人的心態和所犯的相同的數不勝數的錯誤。在金錢面前,愛情不堪一起。呵呵,放在當代,結局確實過於理想化了許多,童話了許多。
大衛是愛黛安娜的,深深地愛著,“由愛故生怖”,他忍受不了黛安娜哪怕只是一點點對約翰的動心。他容易嫉妒,容易胡思亂想,以至於對黛安娜產生了不信任。他本以為牢不可破的感情,在他這一方首先失去了信心。他追求物質享受,所以並未極力組織黛安娜。當初約翰提出交易時,他猶豫不決。當黛安娜同意交易時,他也猶豫不決。最後竟然找到自己的律師朋友促成了這場交易。他自卑,自以為不如約翰,或者自以為約翰更能帶給黛安娜幸福。所以,他選擇了退出,同意了黛安娜的離婚。但他也拋棄了那一百萬,因為最終他明白了,愛情是不能用金錢代替的。自始至終,他都深愛著黛安娜,並且告訴了她:他愛她。
黛安娜是一個優秀迷人的女人,她無私、冷靜、不可侵犯。但是因為她愛著大衛,所以寧願出賣自己。她只是想擁抱愛情,得到一個男人的呵護。她不畏懼權勢,曾不止一次的拒絕約翰。她自尊自強,渴望出人頭地,並不為錢所動。雖然她厭惡困頓的生活,但她依然明白感情重於金錢。她並不想成為男人的玩偶。
約翰也是一位吸引人的男人,穩重、成熟、體貼。作為情場老手,十分懂得如何去打動一個女人。但最終他也明白了,有些東西用錢真的是買不到的。
李碧華說過:“不要考驗人性,千萬不要——它根本不堪一擊。”這句話放在愛情里同樣適用。愛情這東西最經不起推敲,世界上並不存在牢不可破的愛情。愛情也是需要悉心呵護、細心照料的。千萬不要把愛情放在懸崖邊上測試它的堅固程度。最重要的東西應該得到最妥善的保管,不然,也許只是你一個小小的錯誤、小小的大意,便會給它造成巨大的傷害。水滴石,都能穿,何況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愛情。使對方一次次的失意,終有一次會令對方劃上休止符。
其實,約翰關於“百萬俱樂部”的話語都是編的,因為他看得出來,黛安娜也深愛著大衛,所以他決定了放手。在一開始我對約翰這個人物有很大的誤解,以為他只是在一個花花公子,故意去破壞別人幸福的家庭。“她絕不會用看他的眼神看我。”放手也是一種愛,既然你的幸福不是我,那麼我願意放你去找你的幸福。有種感情真的很無奈,明明自己想要卻不得不選擇放手,這好似生生的從心頭剜出一塊肉的感覺,分明痛的無法呼吸,臉上還是為你的幸福綻放出微笑。
在這部影片中最出彩的一段台詞是:“我說過我愛你嗎?”“沒有。”“我愛你。”“仍然愛嗎?”“永遠愛。”還有一段台詞眾所周知:“有人說,如果你很想要一件東西,就得放手。如果你失而復得,它就永遠屬於你的。不然的話,它根本就不是你的。”是你的終歸是你的,不是你的你終歸得不到。
中國有句俗語是“貧賤夫妻百事哀”。一個男人,一個有用的男人本就不應該讓自己的女人受苦,尤其是物質上的苦。金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感情的保障。
你的愛情的價值是多少?五千?五萬?五十萬?五百萬?五千萬?··· ···一路加下去,總有一個你可以接受的價位。不要推說你得到這筆錢是為了父母、為了親人、為了身邊的人。出賣了就是出賣了,不用解釋。既然做了,終會借口多多。
莫讓愛情向銅臭低頭。唉!說這話真的是有點太過於標榜自己了
D. 請幫忙把人鬼情未了觀後感翻譯成英語
On Saturday, first time saw this movie, has kissed the black eyebrow coloring rice mole in ending place SAM, then goes to the heaven time, I am out of control to think, why the leading lady doesn't follow her to go? Perhaps is before looked has too committed suicide together in the name of love the ending love story, therefore only then had this thought.Afterwards had thought suddenly Christianity's religious doctrine, knew suicide the human was forever cannot enter the heaven, in other words, even if the leading lady has committed suicide, she and Sam could not in the heaven reunion. Remembered before when looks at "Titanic", when Jack soaks in the ice-cold sea water said to Rose, 「Promise me, you will survive, that you will never give up… no matter what happens」 original, a true love person's time, is hopes her/him to be possible happy joyful going on living. Moreover, but also must mention, in the movie full manifested the good person to enter the heaven, the spirit which the unprincipled person went to hell.Perhaps this is all good person's idea, after the highway robber and Cull died, all is towed the hell, this also gives the human who does evil to sound the death knell, arouses people's compassion and good。
絕對自己翻譯,就上面兩樓,絕對用工具翻譯,我絕對純手動
E. 急求一篇3000字的動畫片觀後感
今天看了迪斯尼的動畫大手筆《花木蘭2》,但是看完了以後似乎並沒有感覺到什麼,除了在顛覆中國的文化,除了聽到幾首並不太算悠揚的歌聲,除了看到幾個好象瘋子一樣的人在那裡大唱大跳,除了那條小龍「木須」從開始到結尾一直給木蘭搗亂,好象再也沒有得到什麼。
這部由美國迪斯尼公司今年下半年出品的動畫片,故事情節還是接著上一集來的,講述木蘭和李翔就要完婚的時候發生的故事。
正當我們英雄的木蘭和李翔正准備步入婚姻殿堂的時候,警號傳來。因為強大的匈奴就要攻進中原,皇帝為了戰勝敵人,決定拉攏鄰國,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兵力,所以最後決定採用最原始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和親。他指派李翔和木蘭護送三位公主去下嫁羌國。在去和親的過程中,公主們慢慢對護送他們的三個士兵產生了感情,又不願意外嫁異族了。一向崇尚自由、平等、自立自強的木蘭,因此決定冒殺頭之罪的危險幫公主逃跑。可是就在快抵達邊境的時候,公主們卻和那三個士兵跑了,或者說的時尚點,應該說「為了愛情私奔了」。最後,木蘭找到了他們,但是後來又遭遇了土匪,在打鬥過程中,李翔掉下了懸崖,木蘭以為他死了。於是,她釋放了公主和士兵,他們自由了。而木蘭自己為了完成任務,決定委身下嫁給羌國的大公子。當此時,英勇的李翔出現了,他沒死!只是被水沖到了下游,被他的馬救了。再後來... ... 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是什麼結局了。木蘭和李翔完婚了,羌國國王也答應幫助中原。
我覺得這第二部和第一部比較起來,簡直無法相比。首先,故事情節。《木蘭2》的故事情節沒有那麼曲折和歷險。第一部的故事情節完整,緊湊,而且有吸引力,也很扣人心弦。而這第二部從頭到尾就是一群小孩子在和木蘭跳舞啊,練所謂的武術,然後就是叫囂狂笑,根本沒有第一部那麼精典。
其次,人物動作。1中人物動作含蓄,而且很唯美;而第二部,簡直和《還珠格格》裡面的小燕子一樣,瘋瘋癲癲的,太不雅觀。
特別是國王的三個女兒,樂起來簡直沒完沒了。她們在帳篷里大唱大跳,大喊大叫。她們在裡面唱著什麼「想像其他女孩子一樣,能夠爬到樹上玩,象她們一樣自由自在,可以懶洋洋躺下,吃下蛋糕,可以光腳丫曬太陽,哪怕臟兮兮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甚至可以穿著內衣舞蹈,可以素麵朝天,不講三綱五常,不要護衛,沒有婢女。無憂無慮,不用象手捧鮮花,小心翼翼。不用裹腳... ...」
本來故事反映出來的主題很明確,很開明。就是突出女性要自由,不要束縛;男女平等。但是你要在影片中反映出來就反映出來唄,沒有必要弄幾個人在那裡又跳又唱,又笑又叫的。還不斷的在影片中插播音樂,播放插曲。本來一部電影,偶爾在中間來點插曲,來點音樂是好事,可是多了也就成了累贅。要象泰坦尼克,要象人鬼情未了,要象飄,這樣嵌進來才有效果,影片一出來,不止電影本身紅的熱火朝天,歌曲也由此紅一把。但是我感覺這部電影中的插曲太泛濫成災了。好象那些歌手的歌曲都賣不出去了,非要藉助你迪斯尼的名氣,藉助你迪斯尼的電影才可以熱賣熱銷一樣。你拚命地在裡面插入這么多的歌為的是哪般哦!搞不明白。
第三,寓義也不深刻。第二部太小孩子氣了,完全沒有第一部那麼深刻,那麼有型。不知道迪斯尼的工作人員這幾年吃的飯都到哪裡去了,一點長進都沒有,還越拍越差勁了。而且裡面有好多都顛覆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內涵。反映出來的中國古人好象只會耍賴,只會泡妞,只會跳一些亂七八糟的舞蹈,然後就是大笑(比如那三個士兵中的那個中等身材),狂笑(比如三個士兵中的那個胖胖),色迷迷的笑(比如那三個士兵中的那個最瘦骨嶙峋的),然後就是象跳樑小丑一樣傻乎乎的笑(比如羌國大公子)。罪過罪過!阿彌陀佛!如果說第一部木蘭動畫在美化中國文化,那第二部不知道是在什麼化中國的文化了。我暈倒~~~
第四,還有造型。第一部中的人物造型比較酷,而且很尊重中國的傳統和古典美。而第二部中,那個巾幗英雄的男朋友李翔簡直象滿文軍的動畫版(呵呵,開個開玩笑,請滿大哥不要生氣,但是真的很象,你可以自己看看)。還有那個中等身材的士兵,和電視劇《水滸傳》裡面那個賣燒餅的武大郎無二。真不知道迪斯尼的工作人員心真的用到哪去了,什麼形象不好想,弄出些這么個形象。而且如果你仔細看的話,甚至還會發現那三個士兵甚至是剽竊了我們國內動畫片《三個和尚》裡面的人物造型。我真的有這種感覺。
第五,插曲。又說到這個話題了。第一部的插曲那麼優美,那麼動聽。而第二部呢,不知道配音歌手在那裡瞎哼哼唧唧些什麼東東。電影一開始就是木蘭和一群小小小孩子在一起「群魔亂舞」,然後就「天地」啊,「晝夜」啊,「有聲」啊,「無聲」啊,「黑暗」啊,「光明」啊,「冬夏」啊,「日月」啊,跳起來了。真是中傷視聽,中國古典音樂中哪有這么折騰人的曲調啊??從頭到尾一點中國的音樂元素都沒有。可能人家是外國人,能夠拍出這樣的效果已經不錯的了。
不過說到這,我還想說點題外話了,說到中國的動畫事業,真的有些迷茫甚至感到悲哀。難道不是嗎?人家美國有迪斯尼,拍出的《唐老鴨和米老鼠》、《白雪公主》、《貓和老鼠》、《玩具總動員》等等深入人心,人家日本有《機器貓》、《櫻桃小丸子》、《忍者亂太郎》《七龍珠》等等,那麼深得人心。可是中國的動畫事業好象停滯不前了,真的感到很焦慮,很擔憂。不過值得安慰值得欣喜的是,中國也推出了《寶蓮燈》、《西遊記》、《哪吒》、《藍貓淘氣3000問》等一些既好看又很有價值和品位的動畫片。讓人們的大腦不再是一提到中國動畫,就只想到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了。
但是說到這些,也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因為我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動畫片《西遊記》的報道,中國拍這部動畫花了好幾年的時間,而且用去的圖紙,用去的草稿,用去的材質,用去的資源是相當多的。而且是好多動畫精英長時間的艱苦勞動和付出才有了這樣一部優秀的動畫。而和美國相比起來,人家的電腦軟體更先進,人家的技術更高明,也許同樣一部《西遊記》,拿到國外,只要不長的時間,不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消耗就搞拈了。我不是說中國動畫不好,請大家不要誤會,我在這里也是沒有絲毫要抵毀的意思。只是把我真實的想法全盤托出而已。也是「恨鐵不成鋼」啊,是希望中國的動畫事業能夠更加繁榮起來才這么說的啊。
越說越遠了,還是回到主題上我們的討論。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只是部動畫片,只是給大家欣賞的,什麼事物都無法滿足每個人,「眾口難調」嘛,而且這部動畫的主要觀眾還是面向孩子們,所以當然拍的簡單甚至瘋癲點也是情有可緣的。說到底,迪斯尼的動畫片我還是很喜歡看的。只是對於這部影片我感到很失望,可能它算迪斯尼的一個敗筆吧。可能我說的這些話有些過激了或者言重了。但不管怎麼樣,我說出來了,也就痛快了。如果迪斯尼不痛快的話,就來找我好了。
總之,關於木蘭2我想說的還有很多,但是現在慢慢都一下子斷電了,等想到了再寫篇續吧。
(這篇文章雖然沒有到3000字,但是有些東西想必你也需要寫點你自己的感想吧,況且假如你用稿紙寫的話加上亂七八糟的空格以及段落後面的空子,那就綽綽有餘的3000+了)
F. 求電影《ET》,《人鬼情未了》,《小鬼當家》的英語觀後感
影片名稱: et外星人
影片分類: 科幻片
主要演員: 迪·瓦勒斯、亨利·托馬斯、朱迪·芭莉摩爾
出產地區: 歐美地區
影片級別: 普通電影
開放對象: 普通會員、黃金會員
影片長度: 120 分鍾
影片價值: 點
上傳時間: 2003-8-4
推薦級別:
在線收看: 上集 下集
高速下載: 上集 下集
� 這是美國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科幻影片。它描述了小男孩艾略特與一個外星人之間的誠摯友情。性情孤僻的艾略特生長在加州的一個單親家庭。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被太空飛船遺漏的外星人。他發現這個長相滑稽古怪的外星人不但心地善良,而且聰明睿智,於是他決定幫助這個被他稱為"ET"的外星人與它的星球聯絡,並協助它逃過科學家和政府研究部門的追蹤,安全返回外太空…… � 《外星人》是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1982年推出的作品,曾在當時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轟動,不但刷新了影史票房記錄,且破天荒得到影評人的瘋狂支持,觀眾更是為片中可愛的外星人ET流下了不少眼淚。ET和小男孩騎車飛過月球的情景畫面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此片在55屆奧斯卡獎評選中曾獲得9項提名,最終獲得4項大獎,並蟬聯北美票房冠軍十餘年,其成績在近年才被《星球大戰》、《泰坦尼克號》打破。 � 在《外星人》問世20周年後,環球公司推出特別版,使風靡一時的《外星人》卷土重來。除保留原有的精彩內容外,又增加了一些從未在大銀幕上映過的珍貴片段,並且加入最新的電腦特技和數碼混音,讓觀眾在回味精彩情節之餘,在視覺聽覺上也獲得更不同凡響的體會。
<ET>
ET is such a wonderful film. I think its a film about the way a child views the world, and the way an alt views the world. A child's mind is not cyncial, unlike the alts in the picture. There is a vast gap between the child's world and the alt world.
This is probably Spielberg's most personal film, he grew up in suburbia, he was part of a single parent family, he has a wildly imaginative mind.
There are so many classic moments, more so than any film released in the last 30 years. The bicycles flying past the moon is one of the greatest moments in cinema history. The John Williams score is timeless. Unforgetable quotes "ET phone home"
One of the greatest of all time.
上周六,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在結尾的地方SAM吻了黛米摩爾,然後去天堂的時候,我禁不住在想,為什麼女主角不追隨她而去呢?或許是之前看了太多殉情結尾的愛情故事,所以才有了這個念頭。後來突然想到了基督教的教義,知道自殺的人是永遠進不了天堂的,也就是說,即使女主角自殺了,她和Sam也不會在天堂團聚。
記得以前看《泰坦尼克》時,當Jack浸在冰冷的海水裡對Rose說,「Promise me,you will survive,that you will never give up... no matter what happens」
原來,真正愛一個人的時候,就是希望她/他可以開心快樂的活下去。
另外,還要提到一點,電影中充分的體現出了好人進天堂,壞人下地獄的精神。或許這是所有善良的人的想法,劫匪和卡爾死後,都被拖進了地獄,這也給作惡的人敲響喪鍾,喚起人們的愛心和善良。
提問者: jay776 - 試用期 一級 最佳答案
On Saturday, first time saw this movie, has kissed the black eyebrow coloring rice mole in ending place SAM, then goes to the heaven time, I am out of control to think, why the leading lady doesn't follow her to go? Perhaps is before looked has too committed suicide together in the name of love the ending love story, therefore only then had this thought.Afterwards had thought suddenly Christianity's religious doctrine, knew suicide the human was forever cannot enter the heaven, in other words, even if the leading lady has committed suicide, she and Sam could not in the heaven reunion. Remembered before when looks at "Titanic", when Jack soaks in the ice-cold sea water said to Rose, 「Promise me, you will survive, that you will never give up… no matter what happens」 original, a true love person's time, is hopes her/him to be possible happy joyful going on living. Moreover, but also must mention, in the movie full manifested the good person to enter the heaven, the spirit which the unprincipled person went to hell.Perhaps this is all good person's idea, after the highway robber and Cull died, all is towed the hell, this also gives the human who does evil to sound the death knell, arouses people's compassion and good。
絕對自己翻譯,就上面兩樓,絕對用工具翻譯,我絕對純手動
回答者: 小小徵集王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11-2 09:17
我來評論>>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好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 共 2 條
Last Saturday for the first time to see the film, at the end of the local SAM kissed Demi Moore, and then go to heaven, I could not help but wonder why she left the female lead not to follow it? May be read before too much of the Xunqing at the end of love story, that it is the whole idea. Later, all of a sudden thought of Christian doctrine, people who know that suicide is not always enter paradise, that is to say, even if the actress had committed suicide, she and Sam will not be reunited in heaven.
Remember to see "Titanic" when Jack dip in ice-cold sea on the Rose said, "Promise me, you will survive, that you will never give up ... no matter what happens"
It turned out that a genuine love of people, is the hope that she / he can live a happier for him.
In addition, also mentioned that the film reflected a good person into heaven, bad people the spirit of hell. Perhaps this is all the good people of the idea, and the robbers after the death of Karl, have been dragged into a hell, which also sounded the death knell for evil people, to arouse people's love and kindness.
回答者: sjhko - 初學弟子 一級 11-2 01:05
Last Saturday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ve seen the movie.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when Sam kissed Demi Moore goodbye, and was going to Haven, I couldn't help but wonder why Demi didn't go with him? Maybe the heaps of tragedies I saw in love stories made me such a pessimistic. Later a sudden thought of the Christian Doctrine hit me. I realized that people who commit suicide will not go to the Haven, that is to say, even if the actress had killed herself, she would not reunit with Sam in Haven.
I remember in Titanic, Jack said to Rose in that icy water, "promise me, you will survive, that you will never give up...no matter what happens". In the end, when a person is trully in love with another, he/she will only hope that she/he can be happy.
There is one more point that I'd like to mention, the movie reflected that nice person goes to the Haven while bad one to the Hell. Perhaps it is merely a belief of the kind. After the robber and Karl died, they've all been dragged into the Hell, which sounded the death knell for evil people, to arouse people of love and kindness.
<小鬼當家>
Home Alone has a lot of unfair criticism. I mean, how many of you would really have wanted a 16-year-old Mac Culkin doing the same-old same-old to Harry and Marv. Of course it was a better idea to do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 and with John Hughes still procing and writing you know there's going to be a good amount of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This time around we have 8-year-old Alex Pruitt defend his house against international criminals. Stuck at home with Chicken Pox with both his parents tied-up in work matters, Alex suspects foul play on his snowy street when he witnesses strangers poking around in his neighbor's house. Of course, no one believes an imaginative 8-year-old so he has to deal with them himself.
It turns out that a toy car Alex got from the old-lady across the street is actually a Trojan horse to smuggle a priceless defence microchip to the North Korean mob. They really ought to hire better criminals as they fall for every one of Alex's sadistic booby-traps.
Yes, that is basically the whole plot but it gets enough mileage out of it and it's still very funny. Set in January, it lacks the Xmas feel of the first two, but I guess that would have just been a distraction. John Williams' theme only gets a brief recital at the start, but from then on it's an adequate (if not exceptional) score from Hans Zimmer pal Nick Glennie-Smith. Despite these key differences of characters and theme, it still feels like it has enough continuity with the others.
It's a totally worthwhile and enjoyable sequel that has a bad rep for no reason. Home Alone 4 on the other hand...now THAT is BAD!
G. 人鬼情未了的觀後感
首先簡要敘述原文內容,對所看的電影做一個簡要的概述。寫作部分主要是為寫自己的感想做一個前期鋪墊。這部分寫作的重點一定要突出「簡」。接著表明自己的感想,即自己的觀點。圍繞觀點寫出能支撐觀點的事實,展開聯想。一篇簡單的觀後感就完成了。
今天上選修課,錢老師給我們看了這部電影——人鬼情未了,以前也聽過這部電影但是沒有去看!今天看了之後,不能說有什麼大的感慨!只有點想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現在看看我了解的內容吧!《人鬼情未了》是一部帶有科幻色彩的愛情故事片,《人鬼情未了》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男主人公森說過一句話:「當我感到快樂時,我最害怕的就是失去它。」或許正是這句話,奠定的後面影片的基調的劇情的發展。
這種故事的敘述的方式是以時間為軸線,以性格的發展為順序。這種結構一般著眼於表現外在情節和外部動作,強調故事的有頭有尾,連續發展。
講究起、承、轉、合,有機連貫,具有較強的敘事性。其動作、時間和故事的發展有著因果關系,劇情的發展有著嚴格的邏輯性。所以《人鬼情未了》的時空轉換的次序是遵循故事、事件的發生的先後順序來進行排列的。
影片的開始,一聲雜響開始了影片的發展,雜亂的場景,詭異的畫面,一種不規則的布光,以及鬼魅的音樂讓片子的開始便充滿了詭異的氣氛。這時的時空的狹窄的,是讓人感到不安和壓抑的。這是前期的鋪墊,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影片的第一幕是對男主人公森和女友美莉以及他們的好朋友,也就是男二號卡爾的感情描述。影片有了幾個長鏡頭。這時候長鏡頭的使用有著幾層含義。其一,照應故事的開頭部分。故事的開始讓片子的壓抑的氣氛出現,為了緩和這種氣氛,所以導演這時運用了長鏡頭。
其二,為了表現他們的關系的親密性。長鏡頭表達的氣氛是相對緩和的,這時長鏡頭的使用就是為了表現他們生活的一種美好氣氛。長鏡頭的特點符合了故事的敘述需要,更是這種長鏡頭表現了一種相對穩定的時空關系。
鏡頭的敘述長度會造成觀眾的一種心理暗示,而表達出一種情緒。劇本是典型的80年代末風格,現在看來已經過時,但當時算是很迎合觀眾口味的。電影的主旋律很好,歌頌愛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現在的電影已經沒有這么鮮明正面的主題了。
人生充滿變數,充滿悲歡離合,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與最愛的人在一起,所以在擁有幸福時一定要把握住它,珍惜每分每秒。
H. 《人鬼情未了》觀後感
《人鬼情未了》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人鬼情未了》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愛情的故事我們已經傳唱太多了,可是其中的愛情還是讓我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故事情節其實是很簡單的,維森被好友殺害後,他的魂靈在暗中幫助慕麗擺脫了仇人的追殺,並終於使殺人兇手得到了應有的報應。很常見的一個涉及人鬼的故事,只因為添加了愛情這味調味劑,故事就免於落俗了。
老式的留聲機,昏暗的暖色調的燈光,緩緩轉動的泥坯,《人鬼情未了》的樂聲徐徐響起,把一切帶入一個美妙的境界里。「閉上眼,感受細泥在指間滑過的那種感覺,」慕麗對森這樣說。就好像傑克對露絲說:友肢「閉上眼,讓我帶你飛翔。」氛圍極美,優美的氛圍,常常使人也變得蘆塵優美。古人說:「景乃詩之媒。」而經典的愛情,本身就是一首值得仔細品味的詩。
愛情到底是什麼呢?是天空中飄過的`雲朵?還是漲潮在沙灘上孤苦無依的貝殼?
或許愛情是一種親身的體驗,需要兩個人的真切付出和感悟,它是一種任誰都說不出的感覺,100對戀人沐浴在愛情中就說得出100種感覺:有浪漫的,有痴纏的,有絢麗的,有傷感的,有雋永淡雅的,也有人鬼殊途的……世事滄桑,人潮洶涌,相信愛情的人已是越來越少,乏味庸常的現實生活和多姿多彩的銀幕愛情使愛情的信仰者常常不得不面對一個悖論:橘紅的溫暖和粉色的浪漫只存在於虛幻的光影世界中,越多的美麗色澤和感人畫面,越反襯出這種愛的虛擬性質,即便不虛偽,起碼也遙不可及;如果身邊有愛,那絕不是電影中的樣子,在大多數情形下,它呈現的是電影不願表現的蒼白和平庸。
然而,看過電影《人鬼情未了》後,你還是這樣認為嗎?還記陪告禪得影片的結尾處嗎?當薩姆的靈魂即將升天時,他的原形顯現了,「薩姆!「莫莉含淚呼喚著她的愛人,現在她能夠如此真切地看見薩姆了。這是上天的、美意,是他們生死不渝的愛情感動了上天。薩姆深情地親吻著莫莉,現在的他不再怯於表白自己的愛了,他終於說出了「我愛你「,然後他的肉體毀滅,靈魂飛升,升入一片光體之中……
從自然界的角度來說,剎那的光輝是不能夠代表永恆的。然而在寂靜的夜晚,在風塵僕僕的望不斷的天涯路上,在心靈深處發出的震顫,剎那間便成為了永恆。
人鬼情未了,既然人是有靈魂的,那麼生生世世的守候,就成為愛人們誓言的延續,人鬼戀情,靈魂之約,那一刻,即使陰陽相隔,纏綿的愛情依然無法阻斷。
;I. 10部哭到崩潰的電影分別是
1、尋夢環游記
該部電影上映之時許多人觀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為了追逐自己的音樂夢想,無意中去到另外一個世界與太爺爺相遇的故事,劇情中關於死亡的三種境界論調令人耳目一新,故事走向非常的煽情。
J.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篇一
手捧美國作家威爾﹒施瓦爾貝寫的《生命最後的讀書會》,在暮色中我陷入了沉思:一位母親在生命垂暮時分的最佳選擇竟是與家人重溫畢生最愛的一本本書,優雅從容,為生命畫上完美的句號!它重新提升了閱讀對於人類的終極意義,充滿恢弘的詩意,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3篇。
我深深領會到:在生命這棵樹里,閱讀是重要的光合作用,因為閱讀,生命春意盎然。
閱讀使人淡如菊。喜歡在閑暇的光陰,沉迷在一本書里,淺唱低吟,細細品味著淡淡的落寞與憂傷,享受著淡淡的清歡與恬淡,感受著淡淡的自足與安寧。每讀一本書,我總喜歡把自己完全沉浸在書的境界里:讀《巴黎聖母院》,在道德與罪惡的較量中,醜陋而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給美的內涵注入新血液;讀《史記》,我們不免要思考生與死的大問題;讀巴金《隨想錄》,令人在憂傷中奮進……閱讀若水,川流不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閱讀使人氣自華。讀書讓我們不知不覺愛上了書中的世界,覺得那是故人,那是故地,情不自禁地牽掛著,就這樣,亦真亦幻、似遠似近,為生活增添別樣的內容,讓走進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處。《詩經》、唐詩、宋詞,風格各異的文學作品,帶給我們無限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柏拉圖《理想國》的智慧,希羅多德《歷史》的豐富,羅素《西方哲學史》的深邃……不知不覺間沾染了幾千年文明的馨香,就會由內而外溢出一種獨特優雅的知性氣質。
閱讀消得留茶香。讀書能使人擁有開闊的胸懷,擁有靈心慧眼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好和樂趣,從而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一本好書在握,聞著淡淡墨香,我們可以與古人一起欣賞秦時明月漢時關,我們可以與李白一起乘唐時雄風破萬里浪,我們與蘇軾一起領略"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又彷彿走在江南小鎮清幽寧靜的小巷裡,或靜靜地坐在窗前,閉上眼睛,我們的心裡是否依舊在對逐鹿之戰念念不忘,敲敲心扉,那裡是否依舊住著三毛、余秋雨的身影;在一個寒風凜凜的日子裡,蜷縮在暖暖的被窩中,我讀懂了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讀著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輾轉體會著作者失明後內心世界的孤寂、寒冷,但她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像一束溫暖的陽光照亮我心中每一個角落,讓我靈魂顫抖……讀書之人在書香浸潤中養育了一顆豐潤、柔韌的心!
你們看,書不正是春天裡深深淺淺的綠,幽深寧靜嗎?你們瞧,書不正是春天裡奼紫嫣紅的花,蓬蓬勃勃嗎?你們想,生命之樹不正是因為閱讀而春意盎然嗎?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篇二
拖延症又犯,黑妞回家後我開始有些鬆散,又開始意識到自己依賴性強的問題。最近的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神遊中,特別困。樓下的白喜事吵吵鬧鬧了三天,在家看書學習沒任何狀態。其實我也是害怕的,畢竟每天路過都會情不自禁瞄一眼棺材和遺像,瞄完後內心都會祈禱好人一路走好,願得到逝者保護,恨不得直接過去磕個頭,以示心誠。
上周輾轉的看著四本書,都處於神遊狀態,看一會困一天,然後換一本書,繼續神遊繼續困。擠時間看完威爾·施瓦爾貝的《生命最後的讀書會》後才發現,在身心游離的狀態下選擇一本自己偶然想看的書遠遠比強迫自己看書單里已排列好的書要有樂趣得多。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就需要分享。這是一本看完會讓人深思的書,太多可以吸收的閃光的思想,以及推薦了太多我需要慢慢消化的好書。全書講述作者與確診為胰腺癌晚期的母親瑪麗·安逝世前兩年內一起探討各自看過相同的書的感受的故事,以書為紐帶進行愛的溝通。看到最後突然感覺到作者可能是同性戀,網路發現他妹妹也是同性戀,又讓我不得不驚嘆瑪麗·安的偉大,她的內心是多麼的寬闊,才能像最親密的朋友一樣與子女相處。
她不僅是偉大的母親,也是偉大的女性,更是偉大的人類,我為之崇拜與敬仰。她的一生在為事業而奮斗、為扶貧救難而努力的同時將家庭及子女的教育兼顧,她對人生、年、月、日都有條不紊的規劃著,在生命的盡頭依舊沒有絲毫放鬆。她愛別人遠遠勝過愛自己,一直在感恩、在回報的路途上前行。她在自己病入膏肓時依然身心投入於捐建阿富汗圖書館建設及美國總統的選舉等,對政治無感的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奧主席會有那麼多支持者,川普上台後會不會很多有名望有政治抱負的人都搬離美國?
在病痛的折磨中,她只有少之甚少的抱怨,剩下的全是堅強與堅持,她依舊在自己還能忙碌時忙碌著,彷彿一停下來生命就將終止,她還有太多太多需要完成的事情。然而,她並未覺得累,而享受其中,也許這便是人生的意義。
書中提到太多不是雞湯,卻甚是雞湯,頗有感觸的內容。例如:"薩馬拉之約",大致寓意為人終究無法逃避命運。讀這個故事時我覺得多麼的滑稽可笑,深思之後,略感凄涼。
巴格達一位商人派他的僕人去買糧食,在市場的時候,僕人撞見了死神,而且死神還做了威脅的手勢。僕人跑回商人家,為了安全借了一匹馬逃到薩馬拉。之後商人來到市場,他看見我站在人群中,於是走過來問我:『為什麼今天早上你看見我僕人的時候要對他做出威脅的手勢來呢?』『那並不是威脅的手勢,』我說道,『那隻是驚訝的反應而已。我對在巴格達看見他很吃驚,因為我跟他約定今晚在薩馬拉見面。』"
讀到卡巴金的《恢復理智》與"打擾"有關的這段時,我開始陷入深思中。我們時常打斷自己,忽略自己思想重要性,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我們總是高估自己對他人的重要性,總將媒介作為自己依賴性附屬品。你有多久沒有將手機調為靜音安靜的看書?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認認真真的寫字?我們活在當下,卻活在了沒有一絲靜地的當下。
我們都清楚打斷別人是錯誤的,而我們自己卻在不停地打斷自己。我們檢查來信的方式是不斷的查閱郵件,就算手頭正忙著一件十分愜意的事也會中斷去接電話,怎樣都不肯把電話轉移到語音信箱;也許我們不樂意把一件事想得明明白白,所以允許突發事件或慾望來搗亂。
書中有太多太多我想在此分享的片段,以下是篩選的小段並加之個人的.見解:
我總會想起母親教給我的一切:每天早晨都要整理床鋪,不論喜歡與否;收到禮物要馬上寫感謝信;即便在某地方只住一晚也要打開行李;若沒有提早十分鍾趕到約會地點,就相當於遲到了;樂於傾聽,即使你不情願;每天告訴你的伴侶(孩子、孫子、父母)你愛他們;書桌上要使用襯架;隨時備上許多禮物,因此一直有東西能夠送給別人;偶爾慶祝;對人友好。
母親教導給作者的,我想或許實用於我們每一個人。可能瑪麗·安是處女座,哈哈~~
我們有太多想看卻看不完的書,太多想做卻不能做到的事。我從我母親身上學到一件事:讀書與行動並不沖突,閱讀真正的反面是死亡。
不要停止閱讀,閱讀是一把鑰匙,也是一把明燈,更是精神的食糧。 瑪麗有很多書,她把看書當作人生的享受,利用自己每個空餘的時間看書,並享受其中。她影響了很多人,包括此時的我。以後我會時常告誡自己,把看書當作享受。
你無法阻止波濤洶涌,但你可以學會踏浪而行。
現在的我很難在遇到棘手的事時迎刃而解,依舊如一隻聒噪的蟈蟈,心神不定,焦慮不安。需要歲月與智慧的積累。
永遠不要對人妄加論斷。你永遠無法知道誰能夠以及誰願意幫助你,除非你向他們開口。有些人所謂的好感只是表現在嘴上,有些人的好感則會在事情發生時用行動來表達。這可以成為一個判斷朋友的標准,真正的朋友是行勝於言的。
朋友太多根本沒時間經營與維系,其實擁有一二足矣,總有那麼一個人是你無論如何也要見的,是一想到就會很開心的。別奢望他人無條件為你付出,多反思,多換角度考慮問題,多感恩。很慶幸我擁有行勝於言的朋友,有時對方甚至比我更懂我自己。突然想到昨天因某事選擇上比較糾結,找發小排憂解難,她沒告訴我如何選擇,卻幫我分析了後面會遇到的問題,於一個天秤座並稍微有點處女座性格的我而言,有太多時間都在庸人自擾。只能說很感謝,我們擁有彼此。
三種足以改變命運的人生選擇:一種是角色最終明白他們永遠無法重頭來過;第二種是角色原本以為還有退路,直到最後才發現已走到盡頭;第三種是角色認為自己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事後才發現,最初以為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其實本可以改變,可是卻為時已晚。
讀起來確實有些繞口,認真思考下來,句句在理,人生無非就是這樣。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凌晨,此時的我還有些意猶未盡,難得看一本如此令人興奮的書。此書種提及了很多作者及作品名 ,以下依次列出,以供大家在想看書卻不知看什麼時選一本你感興趣的書名靜下心來閱讀,基本都是好書,然而我看過的幾乎為零,所以也無法給大家作相應內容的推薦。
關於閱讀工具,書中也有提及,作者偏向於紙質書籍,對電子閱讀器不來電。我認為還是依個人習慣與愛好,我不挑工具卻特別挑用什麼工具看是類型的書,畢竟現在電子產業發展如此迅速,所以我一直也推薦用電子產品看書。 總之,多讀書,讀好書。用什麼讀都是次要的。
書單:
華萊士·斯特格納 《終得安全》 Crossing to Safety
肯·弗萊特 《聖殿春秋》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約翰·歐文 《為歐文·米尼祈禱》 A Prayer for Owen Meany
福斯特 《霍華德庄園》 Howards End
伊恩·麥克尤恩 《在切瑟爾海灘上》 On Chesil Beach
約翰·奧哈拉 《相約薩馬拉》 Appointment in Samarra
龍樹大師 《七十空性論》
羅貝托·波拉尼奧 《荒野偵探》 Los Detectives Salvajes
邁克爾·托馬斯 《沉淪之人》 Man Gone Down
胡塞尼 《燦爛千陽》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追風箏的人》 The Kite Runner
蘇珊·哈爾彭 《疾病的禮儀》 The Etiquette of Illness
大衛·哈伯斯塔姆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 The Coldest· Winter
基恩、卡洛琳·格羅斯、鄧洛普 《少女妙探》 Nancy Drew
瑪格麗特·米切爾 《飄》 Gone with the Wind
赫爾曼·沃克 《初戀》 Marjorie Morningstar
《嘩變》 The Caine Mutiny
《戰爭風雲》 The Winds of War
朱麗婭 《掌握烹飪法國菜的藝術》 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
羅曼·里夫 《愛花的牛》 The Story of Ferdinand
克羅格特·約翰遜 《阿羅有支彩色筆》 Harold and pupple crayon
莫里斯·桑達克 《野獸國》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廚房之夜狂想曲》 In The Night Kitchen
麗迪雅·斯通 《粉紅驢子布朗》 Pink Donkey Brown
伊恩·弗蘭明 《飛天萬能車》 Chitty Chitty Bang Bang
羅爾德·達爾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 Charlie Chocolate Factory
J. R.R.托爾金 《霍比特人》 The Hobbit
《魔戒》 The Lord of the Rings
C. S.路易斯 《納尼亞傳奇》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愛德華·斯泰肯 《人類大家庭》 The Family of Man
約翰·厄普代克 《夫婦們》 Couples
《父親的眼淚》 My Father's Tears and Other Stories
《大機器》 Big Machine
約翰·F.肯尼迪 《勇敢者傳略》 Profiles in Courage
索爾仁尼琴 《古列格群島》 Архи пелагГулаг(俄)
君特·格拉斯 《錫鼓》 Die Blechtrommel
亞歷克斯·哈利 《馬爾科姆X自傳》 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
埃里卡·瓊 《怕飛》 Fear of Flying
埃絲特·福布斯 《自由戰士》 Johnny Tremain
《保羅·里維爾和他生活的世界》 Paul Revere and the World He Lived in
阿利斯泰爾·麥克萊恩 《血染雪山堡》 Where Eagles Dare
《納瓦羅要塞的火炮》 The Guns of Navarone
《鏈上的傀儡》 Puppet on A Chain
蒂蒂安 《一本公禱書》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
瑪麗·泰爾斯頓 《每日的力量》 Daily Strength for Daily Needs
伯尼·S.西格爾 《愛,葯物以及奇跡》 Love, Medicine and Miracles
瑪麗蓮·魯賓孫 《吉利德》 Gilead
《管家》 Housekeeping
羅辛頓·米斯垂 《微妙的平衡》 A Fine Balance
安妮·拉莫特 《憐憫之旅:關於信仰的思考》 Traveling Mercies
傑拉丁·布魯克斯 《馬奇》 March
《禁忌祈禱書》 People of the Book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 《小婦人》 Little Women
凱倫·康納利 《蜥蜴籠》 The Lizard Cage
辛迪·常 《我悲痛》 I Am Sorrow
威廉·崔佛 《弗莉西亞的旅行》 Felicia's Journey
艾倫·班尼特 《非普通讀者》 The Uncommon Reader
伊迪絲·內斯比特 《鐵道兒童》 The Railway Children
亞瑟·蘭塞姆 《燕子號與亞馬遜號》 Swallows and Amazons Series
埃利·威塞爾 《夜》 Night
伊斯梅爾·比亞 《長路漫漫》 A long Way Gone
蘭迪·波許 《最後的演講》 The Last Lecture
約瑟夫·鐵伊 《博來·法拉先生》 Brat Farrar
薩姆塞特·毛姆 《薩默塞特·毛姆選集》(國內有多個譯本,不再標注原文· 名)
《人性的枷鎖》 Of Human Bondage
《面紗》 The Painted Veil
傑羅米·K.傑羅米 《三人同舟》 Three Man in A Boat
劉易斯·卡羅爾 《愛麗絲漫遊仙境》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拉塞爾·班克斯 《大陸漂移》 Continental Drift
威廉·戈爾丁 《蠅王》 Lord of the Flies
但丁 《煉獄》 PURGATORIO
茱帕·拉希里 《同名同姓》 The Namesake
《疾病解說者》 Interpreter of Maladies
《不適之地》 Unaccustomed Earth
T. S.愛略特 《大教堂謀殺案》 Murder in the Cathedral
卡巴金 《多舛的生命之旅》 Full Catastrophe Living
《正念》 Where You Go, There You Are
《恢復理智》 Coming to Our Senses
托馬斯·曼 《約瑟與他的兄弟們》 Joseph and his Brothers
《威尼斯之死》 Death in Venice
《托尼奧·克律格》 Tonio Kroger Liop
《魔山》 Mountain
《馬里奧與魔術師》 Mario and the Magician
瑪莉蓮·羅賓遜 《家園》 Home
夏目漱石 《心》 Kokoro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鹽的代價》 The Price of Salt
《火車上的陌生人》 Stranger on A Train
《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Ripley
提姆·拉瑟特 《父親教我的事》 Wisdom of Our Fathers
傑弗利·沃爾夫 《騙子公爵》 Duke of Deception
派特·康洛伊 《偉大的桑蒂尼》 The Great Santini
詹姆斯·麥克布萊德 《水的顏色》 The color of Water
J. R.莫林格 《溫柔酒吧》 The Tender Bar: A Memoir
莫欣·哈米德 《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 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
瓊·狄第恩 《不可思議的一年》 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
丹尼瓦爾·繆努丁 《其他房間,其他奇跡》 In other Rooms, Other Wonders
伊麗莎白·斯特勞特 《奧麗芙·基特里奇》 Olive Kitteridge
弗朗西斯·奧斯本 《脫韁之馬》 The Bolter
蕭伯納 《聖女貞德》 Saint Joan
蘇珊·佩德森 《埃利諾·拉斯伯恩以及良心政治》 Eleanor Rathbone and the· Politics of Conscience
希拉·韋勒 《像我們這樣的女孩》 Girls Like Us
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 《法蘭西組曲》 Suite Francaise
瑪利亞塗·卡馬拉 《杧果的滋味》 The Bite of Mango
妙莉葉·芭貝里 《刺蝟的優雅》 The Elegance of the Hedgehog
斯蒂格·拉赫松 《龍文身的女孩》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科爾姆·托賓 《布魯克林》 Brooklyn
《大師》 The Master
《夜的故事》 The Story of the Night
《黑水燈塔船》 The Blackwater Lightship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克里斯托弗和同類》 Christopher and His Kind
《柏林故事集》 The Berlin Stories
亞歷山大·麥考爾·史密斯 《第一女子偵探社》 The No.1 Ladies Detective·· Agency
雷諾茲·普萊斯 《心靈盛筵》 Feasting the Heart
愛麗絲·門羅 《太多的幸福》 Too Mach Happiness
瑪麗·奧利 《廟宇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 Where Does the Temple·· Begin, and Where Does it End 其他
阿瑟·米勒的話劇 《推銷員之死》 Death of a Salesman and Other Plays
彼得·謝弗的話劇 《五指練習曲》 Five Finger Exercise(與 《家離恨天》 實 際是一部劇)
赫爾曼·梅爾維爾百老匯劇本 《比利·巴德》 Billy Budd
哈羅德·品特的戲劇 《看房者》 The Caretaker
休·格蘭特的浪漫喜劇 《真愛至上》 Love Actually
頌歌 《小伯利恆歌》 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尼克·麥克吉根指揮的 《彌賽亞》 Messiah
莫扎特 《歡欣,雀躍》 Exsultate, Jubilateandother
電影 《歡樂梅姑》 Auntie Mame
芭蕾舞 《吉賽爾》 Giselle
珍妮特·蘇斯曼出演 《海達·高布樂》戲劇 Hedda Gabler
保羅·斯科菲爾德出演 《狐狸》戲劇 Fox
電視劇 《第一女子偵探社》 The No.1 Ladies Detective Agency
真人秀節目 《真實世界》 The Real World
傳單 《選民十戒》 The Ten Commandm ments for Voters
電影 《從傷害中返回家園》 Refugee Journeys
電影 《人鬼情未了》 Ghost
《辣身舞》 Dirty Dancing
電視劇 《這是你的人生》 This Is Your Life
著名電視劇 《全家福》 All in the Family
音樂 《你有一個好友》 You've Got a Friend
《從上看從下看》 Both Sides Now
《知更鳥》 Mockingbird
戲劇 《羅密歐與朱麗葉》 Romeo and Juliet
百老匯音樂劇 《酒店》 Grand Hotel
電視劇 《法律與秩序》 Law&Order Season
我已列入太多入書單,春節回家應該不會太無聊,哈哈,讀後感《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3篇》。在此吐槽一下,個人訂閱號是沒有留言功能的,大家發的消息我只能在電腦登陸時才能看到,消息會在五天後自動清空,多麼變態的系統。
某個妹子因近兩年約我時間一直沒對上,從襄陽趕過來同我吃午飯後又趕火車回襄陽,有些感動。記得上一個這樣的妹子是在我高中時,她從石首坐車到沙市,又同我一起坐車回石首,講了一路她們有趣的事。突然心裡暖暖的。恰似在一個晴朗天的黃昏,餘霞尚存的藍天中恰有飛機駛過,飛行雲正向著光的方向,那一條掛著的飛痕,猶如黎明的曙光,幸福感油然而生。
還在堅守崗位的我,如此敬業,怎麼就掃不到敬業福了呢?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讀後感篇三
閱讀低迷而快餐文化泛濫的當下,有太多想看卻看不完的書,有太多想做卻不能做到的事。然而,有這樣一本書,讓我一口氣讀了好幾遍。讓我重新開始思考閱讀對生命的終極意義,讓我開始相信書比葯物和庇護所更重要:"讀書與行動並不沖突,閱讀真正的反面是死亡。"
這就是《生命最後的讀書會》。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出版業名人威爾﹒施瓦爾貝,從母親確診癌症前後自至死亡的兩年期間,作者堅持與母親兩人的讀書會,一起分享了一百二十餘本書,直到母親離世。一個主要發生在診室的讀書會,伴隨著作者的回憶,父母親、子孫輩、朋友間,甚至陌生國度的他鄉異客,都成為本書主脈外的支流,讓我們完整看到了母親一生的成長奮斗,展現她頑強不息、認准目標不放鬆,有條不紊安排現世後事的智慧與睿智,體驗她珍愛他人生命遠勝過自己,重視親友情誼遠超過自己的情感與胸懷。
我自感文筆拙劣,不能完全表達對她的欽佩崇敬。在沉痛悼念這位偉大女性的同時,我更欣賞作者平實誠懇的自我剖析和坦白書寫,他經歷的心理變化,他對人生的重新認識,他對母親智慧的重新認識,更值得我們這些為人子女與為人父母的人深思。特別是讓我開始深思:我們必須這么忙嗎?
在作者母親生病前,家庭成員們都忙得不亦樂乎。正如書中寫到,"大家都沉浸在焦慮、拌嘴和微不足道的病痛中(牙疼、頭疼、失眠),還要記住家人的生日,安排慶生活動,討論旅行計劃以及行程安排。" 母親生病後,每個家人才開始認識到這個"忙"."我意識到,在母親的診斷結果出來之前,我們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種瘋狂的忙碌之中。聚餐、宴飲、拜訪、義賣、開會、排期、接人、買票、做瑜伽、上班、去健身房……".作者發現,"我們都害怕停下來,因為一停下來就會感覺不對勁。各種狂熱的活動,似乎是我們生活中最需要的。"
快得不能停下的腳步能不能慢下來?我們總是忙得不可開交。生活節奏如此之快,以至於很多人嚮往慢生活。但慢已不再,生活的節奏已如飛馳的高鐵,到處人山人海,到處車來車往,稍一頓足就有可能被後來人推搡。人們忙著掙錢,忙著求學,忙著娛樂,忙著消遣,沒有人願意被這社會大潮無情吞噬,只能拼盡全力地爭做弄潮人。但是,我們的生活也不能逃避各種風險事端。書中寫到 "你無法阻止波濤洶涌,但你可以學會踏浪而行。"
作者在陪伴母親的過程中,才發現自己重新認識了母親,甚至也是最後才發現自己居然一直不清楚母親的名字。我們每個人,從一出生就奔著死亡而去,一路狂奔中,我們是否忘了,我們拚命掙錢拚命出息的最終不就是建有一個溫馨的家,給家人一個溫暖的陪伴嗎?如果我們因為忙碌錯過了陪伴,錯過了的日子如何追得回。作者在母親生命的最後兩年中,節奏顯著放緩了,經常陪伴左右,但"可以治療但無法治癒"的日子,試想這樣的陪伴是不是來得太晚太沉重。
書里引用了這樣一段話:"他們走的時候,我很難過,很孤獨,無論多大年級的孩子被父母拋棄時都有孤獨感,為過往的時光,沒有說出去的話語,為無法分享的,甚至無法用任何顯示的方式表達的感謝,為他們在生命最後階段所忍受的痛苦、無助、生理上的羞恥感,為所有這一切感到後悔。"
連作者提及父親的時候都說,"母親生病前,他們都習慣了選擇性的忽略對方。"我們的家人朋友,在不能察覺的平日,我們可以隨時獲取對方給予的愛的禮物,但我們多數人都會不知不覺放棄了,無視了,無論是家人還是朋友,忙碌到了事後追悔的結局豈不可悲。
可惜大多數人都忘了,包括我在內,要過好的每一天是否可以不用這么忙?我特別喜歡書里提到的一個演講主題:
"如果這是你人生的最後一次演講,你將會對聽眾說些什麼?"
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的莫不可測,我們還必須這樣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