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2電影讀後感(400)字
觀眾對《2012》這個電影的反響都是很不錯的。於是,昨天下了班我帶著期待與好奇去觀看了這場電影,說真的,直到現在,當我回想起電影中的每一處情節時,依然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中的恐慌與不安,因為我有些擔憂,我知道這種擔憂或許會被看成是杞人憂天,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人類真的需要好好的自省一下了。《2012》雖只是一部關於人類毀滅的災難片,講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來時,我們人類是如何掙扎求生的。
但對我們每一人來說也敲響了警鍾,影片中講述的自然環境和資源長期被人類掠奪性破壞,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統已經面臨崩潰。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日期,能如2012年12月21日這樣對人類產生巨大影響。瑪雅文明預言它是世界末日,而各個文化、種族,全球的科學家、政府,都無法預知這一天到底會發生什麼。
影片中所帶來的視覺沖擊,讓觀眾切身的感受到了彷彿世界末日真的降臨了一樣。影片中強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發讓眼前熟悉的家園變成了人間煉獄,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爆發,每一個鏡頭每一處情景都讓我緊緊的抓住康的手,彷彿我們就是那場世界末日里掙扎的人一樣,害怕即將失去的一切美好事物和心愛的人。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傑克遜一家在尋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過程中多次經歷了生死考驗,最終他們終於到達方舟基地。然而已經製造完成的方舟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從世界各地聞訊涌來的受災人群,於是,誰去誰留已然成為挑戰整個人類的道德抉擇。面對災難,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機會!」這句話也讓那些在生死邊緣的人們看到了生的希望,最後人們終於在方舟中度過了這一全球性的災害,獲得了繼續繁衍和發展的希望,那一刻,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記得康說,這樣的災難即使來了也無所謂,所有的人類都一起面對然後一起消失。但是我真的不希望會是這樣,即使2012年的12月真的會是世界末日我仍然希望災難離我們遠一些,如果一定要面對那恐怖的巨變,我希望我會和我愛的人在一起,和我的家人們在一起,一起躲過這可怕的惡夢。
珍愛現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吧,生活是美好的,為了美好的明天讓我們珍愛生命珍愛地球吧。
⑵ 給我一篇《2012》觀後感
盡管在敘事上頗為拖沓,《2012》還是依靠其過硬的特技效果震撼著每個觀影人的視覺。如果你能對那些宣揚美國「主旋律」信念的台詞選擇性迴避,並不深究本片到底是贊中國還是貶中國的話,你完全可以享受一道豐盛的大宴。如果地球真的有一天不得不面對自然極度惡劣的末日,人類究竟該如何應對?本片要表現的核心內容正在於此。 先說些好話,本片在特技效果上確實是可以笑傲全球了。影片中綜合了災難片曾經運用過的各種伎倆。地震、火山、海嘯、雪崩,這些在「《後天》製作組參與作品」里挑大樑的災難,在本片中一股腦全部傾倒而出,而且全部都是「加強版」。艾默里奇就是在證明,除了他之外任何災難片都只是從他那裡挖走了冰山一角而已。想看最正宗的災難場景,還是得等他的新片!你要是被邊角料嚇怕過,就別來電影院看《2012》! 本片有兩個段落最霸道:一個是主人公開著小破飛機在不斷倒塌的樓群間穿梭,一個是男主人公父親所在的游輪被巨浪掀翻。前者將真人和災難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前段日子上映過的韓國災難片《海雲台》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真人和海嘯特技並沒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沒有辦法在特技鏡頭的震撼中加入一份緊張。本片的這段戲,可以說是集合了災難片的震撼和動作片的緊張,更能使觀眾為主人公的行動揪心。尤其是一個從飛機內向外看傾倒中的大廈的鏡頭。傾倒的大廈近在眼前,一個個小人或懸掛或掉落,不算「氣勢磅礴」,卻更沖擊眼球。後一個段落,一個超豪華、超巨大的遊艇就被海嘯掀起的巨浪硬生生給橫了過來。透過窗戶,可以看到裡面的人紛紛掉落。記得上次看到這么「煮餃子」的鏡頭還是《泰坦尼克號》呢! 本片一個最最最戲謔的地方,就是美國的總統放棄了乘坐方舟的機會,留在了國內。可笑的是,他不僅沒有為任何一個難民帶來救助,而且最後竟然被美國自己的大航母給壓扁了。身為總統,卻死在自己國家最自豪的戰略武器之下,這是否是艾默里奇不經意間露出了久違的不羈呢?還好本片的美國總統,順應了奧巴馬當選而啟用了黑人演員,如果艾默里奇找來一個布希的明星臉,那這一刻就真的成為極大的諷刺了。 本片在描述「人類文明何去何從?」這個主題上算是功過共存。不過這並不是影片或製作者的問題,而是一個真正讓人頭疼的問題,是一個永遠也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本片在這個主題上爭取「求全」。整個拯救計劃,既有政治家的策劃,也有商業人士的資助,又有科學家的確保,更有普通百姓的奉獻。而且在理性化的拯救計劃之外,還設計了男主人公等人的一路人馬,他們代表了非理性化的,感性的拯救。用一路人馬的自救成功,來緩解「只保存人類精英」這種不夠人權的行為帶給觀眾情感上的壓抑。畢竟,如果捫心自問,掏錢看《2012》的人有幾個能坦言自己是「必須」走進方舟的一員呢? 不同於《後天》里的一對父子,本片描述了多路人馬,很有些多線敘事的樣子。不知道是不是從尹濟均的合作中學習了這種新的災難片人物塑造法。這幾路人馬代表了不同國家和不同階級,也是為了映襯「世界末日,人類文明的存留」這個大主題。通過這不同的幾路人馬,影片把政府應對策略和個人應對策略都做以展現,合二為一就成為了一場完整的末日求生大演習。從影片的完整性上看,這次演習非常成功。 美國的總統是黑人、最先預測災難的科學家是黑人、方舟的製造地是中國、紛繁召開多國首腦會議,都證明本片力圖擺脫「美國是災難核心,只有美國人能拯救世界」的好萊塢舊有形象。《2012》打著「世界末日」兆滲空的旗號,自然要把全球都動員起來,一同抵抗災難。可惜總統和科學家的兩大段激情演講,仍舊是不折不扣的哈里森-福特味兒。深諳好萊塢精神污染之道的中國觀眾,照樣可以瞬間將其選擇性屏蔽掉。倒是義大利總理帶領人們祈禱的段落頗有新鮮感,因為義大利總理貝魯斯科尼也算是這些國家領導人里最娛樂的一個了。 最後談談關於本片的中國元素。影片上映前有很多類似托兒的人在發這方面的帖子,說本片中有很多中國元素,向中國的汶川地震致敬等等。看完影片,我真得覺得好慚愧。《2012》里的中國形象,幾乎都是負面的。也許有些人並不能清晰的看出,但如果有人只是為了在「好萊塢大片」里聽到了普通話而歡呼的話,我只能說這是可悲的。首先,在影片開始的八國峰會上,日本、俄羅斯、義大利和法國等國喊納家領導人都有鏡頭掃族瞎過,唯獨沒有中國的!什麼意思?方舟都在中國造,決策會議竟然沒有中國參加?美國人還真把中國當工廠了是么?光憑這一點,本片就該被打下十八層地獄去。其次,影片里能看到那麼多說普通話的中國面孔,可是這些人統統都是底層工作人員。別說方舟上的乘客了,連方舟上的工作人員都少見中國面孔。這能叫「很有中國元素」?最後,那個帶人偷偷進入方舟的也是中國人。而且這次潛入過程中,更是因為中國向導的一個失誤而差點兒斷送了兩條方舟人數的性命。我希望這個設定不是嘲諷中國人想上方舟,只能靠鑽洞。 劇情介紹: 傑克遜·柯蒂斯(約翰·庫薩克 John Cusack 飾)帶著孩子去黃石公園度假,卻發現曾有美好回憶的湖泊已經乾涸了,而這個地區也成為了禁區。充滿疑惑的他在黃石附近的營地偶然認識了查理(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飾)。查理告訴他由於自然環境和資源長期被人類掠奪性破壞,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統已經面臨崩潰,人類即將面臨空前的自然災害。查理說有些國家已經在聯合秘密研製並建造可以躲避這個災難的方舟。傑克遜以為他是個瘋子就一笑而過走開了。 第二天災難發生了。強烈的地震伴隨大量隕石的墜落,讓眼前熟悉的家園變成了人間煉獄。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爆發。傑克遜和眾多家庭一樣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對全球性的自然災害,不知何去何從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過的方舟和地圖,於是決定前往方舟基地尋找生存的機會。 在尋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過程中,傑克遜一家在經歷災難的生死考驗之後終於到達了方舟基地。然而已經製造完成的方舟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從世界各地聞訊涌來的受災人群。 誰去誰留已然成為挑戰整個人類的道德抉擇。面對災難,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機會!」最後人類終於在方舟中度過了這一全球性的災害,獲得了繼續繁衍和發展的希望。
滿意請採納
⑶ 2012 電影 觀後感
唯有我們能夠拯救自己
走出影院,冬季夜晚的涼風吹在臉上,猛然間感到了臉上的熱度。影院空調的功能良好,而我血液比往日快速的多的流動,更是身體熱量增加的原因。這熱度,就來自剛剛看完的美國大片《2012》。在近三個小時的時間里,我的呼吸幾乎一直在綳緊。但我的心也一直在激動中感動。
對美國,不是很有好感,因為自己的父輩曾經與美國人在朝鮮戰場血肉相拼,無數中國軍人在那場戰爭中流血,犧牲。也因為從自己青春時期起,就見過太多美國對中國的羞辱。
但這不代表自己對美國的一切都拒絕,如果是美國的優秀的一面。
2012》,就是這樣一部可以代表美國優秀一面的電影。
影片是災難片,這是美國人早就拍的爛熟的一種電影,我也看過別的美國災難大片。但這部片子,確實從內心深處打動了我。
這部片子,幾乎集中了災難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級火山,超級海嘯,毀滅整個人類的大洪水,陸地的下沉與崛起,地球磁場的倒轉,城市的毀滅,無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見聞有限,反正能把這么多災難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災難大片,記憶中好像沒有,大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電影《日本沉沒》,災難元素的集中度稍可與《2012》相提並論,但也遠遠不及,場面與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語。看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靜觀看的時候,眼睛裡隨時都是驚天大災難,所有的思維都在隨著影片故事情節和主人公的命運在轉動。
但這些,只是讓我激動的理由,而不是讓我感動的理由
我的感動,來自於片中的那種人性的光輝。人性,這個詞用於評論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濫,但我還是要說,這部片子,最讓我感動的,是人性。這種人性,是博大寬廣,是勇於付出,是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狹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類生命和人類文明的脆弱,那麼健美的身軀,那麼精美的建築,那麼溫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顯得如此無力,幾秒鍾,或者幾分鍾,在地震、火山、海嘯、超級洪災面前,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我也看見,無論是在什麼樣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類,或者說作為人類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還有那些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了人類的尊嚴。美國總統在災難註定來臨的時刻,選擇留在美國與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後時刻,「船長不願丟下正在沉沒的船,這是他高貴的選擇」,影片中那位美國官員對總統的評價,我完全贊成。在超級洪水襲來的最後時刻,那些掌握著方舟外幾萬人命運的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們,在瑞得里安博士「我們都是人類的一份子,人類的文明就在與互相幫助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放棄他們,那麼即使我們生存下來,我們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又怎麼去面對他們的孩子」的激切演說下,一致同意打開方舟大門,無數人歡呼著沖進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麼人,不管是什麼政治立場,我想,都會在心中刻下一絲溫馨。
而那些普通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奮斗和努力,更值得我們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傑克,為了讓自己的一家人得到進入方舟的船票,駕著車瘋狂地跑,從黃石國家公園跑到了拉斯維加斯的機場,在漫天黃石公園火山爆發的巨大煙火中找到沉迷於要和地球共存亡並且快死了都不忘記自己是第一個宣布地球完蛋的那個瘋狂傢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縫後爬出來追上正在起飛的飛機,經過了飛機原本說要在中國南海迫降最後卻在中國西藏降落的戲劇性經歷,終於在那位好心的中國方舟工作人員天慶的幫助下全家進入了方舟。當傑克在影片最後,終於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機械故障使得方舟順利開動,一家人悲喜交集擁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為平凡人的傑克,在這樣的巨大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同樣巨大的勇氣,應該說不上是為了什麼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這點)。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確實是一個全人類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義人物,而傑克,在尋常時期在一個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險來臨時,他的無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但誰能說,即使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他的這一切舉動就不值得我們感動,並且值得我們向他致敬呢?又有誰能說,他的一切舉動,不是博大寬廣、勇於付出和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光輝人性呢?
我喜歡傑克,理解傑克,因為我是一個和他一樣的父親,一個和他一樣有著自己孩子的父親。當兒子要和他一起去排除方舟尾部故障時,他不準兒子和自己同去;而當兒子悄悄跟來被他發現後,他所做的是更加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因為他知道,要讓兒子活下來,他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排除故障,否則,他活不成,兒子也活不成。可以讓自己去死,但絕對不能讓孩子去死。因為,他是孩子,而自己是父親。
這一幕,也出現在俄羅斯人尤里的身上。尤里是商人,渾身充滿著銅臭味。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也不乏令人佩服之處。尤其是那種臨危不亂的風度,頗有「帶頭大哥」的氣質。飛機迫降西藏,幾個人為了是否等待飛行員米沙而在豪華車里爭執不休,眼看著再不將車開出飛機大家全得完蛋,尤里一聲大吼「閉嘴」,壓住所有人,隨後大家將車開出迫降中的飛機,結果雖然飛行員薩沙遇難,但絕大多數人的命卻保住。從事態發展的結果看,尤里的做法雖然對薩沙不公,但卻是正確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尤里的當機立斷無可指責。在方舟大門即將關閉,幾萬人將被拋棄的一剎那,看著兩個哭泣的孩子,尤里大吼一聲「跟我來」,帶頭沖擊方舟。當方舟大門打開後,尤里不是自己先進方舟,而是拚命的先把兩個孩子送了進去,最關鍵的時刻,眼看大門即將關上,而自己還有一個孩子卻爬不上門,尤里做出了最後的選擇:他用盡全力,舉著孩子的腳奮力往前跳躍,孩子的手終於抓住了方舟的門板,而尤里的的跳躍之後,腳下就是無邊的懸崖。。。。
還有那位飛行員薩沙,一個英俊硬朗的俄羅斯男人。在飛機迫降的最後時刻,他拒絕了別人要他一起撤離的勸告:「我必須等飛機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飛機再走」!「那你呢」?「我沒事」!他幾乎是吼著說出了這句話,他也果真做到了。當所有人都撤離飛機後,他駕駛著的飛機,沒能停住,滑下了懸崖。。。。飛機上,有將他的愛人奪去的尤里,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救了飛機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情敵。薩沙,一個俄羅斯男人,真正的男人!當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時刻,他的嘴角,應該是帶著一絲微笑吧----自己的愛人吧,還活著。。。。。。
在傑克排除故障,和兒子緊緊擁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尤里奮力一躍,將兒子送上方舟的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兒,想到了在自己雙腳骨折的那一天,女兒把自己最喜歡吃的零食帶到醫院,還給我帶來了《讀者》,說,爸爸最喜歡看這本雜志;想到了在自己卧床不起的那幾個月,女兒每天早上起來給自己煮好面條端到床頭;想到了因為受傷後腳冷,女兒端著對她來說太重的一盆熱水給我燙腳的一幕幕。。。。。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壞力前,我們都是無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天性中光輝燦爛的人性,是為了親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當我們能夠做到這一切,我們也才能夠拯救自己,我們也才能夠拯救人類和文明。
⑷ 電影《2012》觀後感
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在《2012》里堆砌的特效,於技術上毋庸置疑。世人經歷過、能想像的所有自然災害都在影片中呈現殆盡,真實感所營造出的視覺上的「好看」在這部災難片中發揮到了極致,地震、海嘯、火山噴發……水深火熱的人類幾無可逃,如《後天》、《彗星撞地球》等片的大合集。末世的無助感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被肆意渲染,可又在影片的後半部分被主人公一家的「幸運」逃脫而逐步消解。藉助於電腦數碼技術,災難片已經完全可以做到嘆為觀止,但這種景象重復多了,並不能愈加深入地打動觀眾,反而變得模式化。等到方舟赫然出現,需要仰視這《星球大戰》里才有的龐然大物時,作為災難片的《2012》其實已經變成了「科幻片」。
在災難片里必須提供的「終極解決方案」上,艾默里奇提供了一個並不新鮮的精英路線,為了撇清《獨立日》中過於明顯的美式沙文主義,《2012》里刻意強調了所謂的國際合作。然而,我們看到所謂文明的揀選仍無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導演沒有迴避這種不公,卻也無法給出解釋,最後只得用道德救贖來煽情。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被再次強調,「只有中國人能造出來」, 作為一句字正腔圓的誇贊,也顯得有些突兀和生硬。可造船的中國工人們,並未算在被救贖的范圍內,還是「走後門」式的自救或是精英們的憐憫才得以逃出生天。如果把《2012》僅僅當作一部好萊塢的商業產品,那中國只是能造出來方舟的「工廠」,「Made in China」還得掏錢來給「自己的方舟」捧場。票房的最終受益者還是出點子的美國人。在影片中決定人類命運的G8會議上,並沒有再給出中國決策者的鏡頭,在中國造方舟似乎僅僅是取決於喜馬拉雅山在地理上的高度。以小喇嘛、工人大哥和盧燕扮演的老奶奶為代表的中國人,其實和喪生海嘯的印度科學家處於同一階層,他們始終沒有被作為抗災的主體來對待,還是10億歐元買來的通行證來得保險、踏實。
影片為了做「大」,基本涵蓋了地球上各國階層和族裔,然而仔細分析這些稍縱即逝的人物,就會發現除了美國人自己,其他大都是單薄、刻板的形象。尤其是自私的俄羅斯富豪和阿拉伯王公,基本就是美國人對他們的一貫印象,並無改觀。即便是梵蒂岡教堂和巴西里約熱內盧耶穌雕像的坍塌,也只是宗教上的象徵意義,毫無抵禦災難的主動性。即便片長有兩個半小時,但導演艾默里奇還是來不及深入地刻畫人物。代表美國中產階級的傑克遜由誰來扮演無所謂,怎麼演也無所謂,他可以是約翰·庫薩克,也可以是湯姆·克魯斯或者尼古拉斯·凱奇。作為還算戲份多的主演,庫薩克所做的只是從一場災難跑到另一場災難里,在汽車、小飛機、大飛機、方舟等各種交通工具里安慰孩子,反正總能利用「最後一分鍾法則」成功脫險。模式化的場面在《2012》中出現了多次,電影的長度只是和災難的次數成正比,在不斷重復同類型的影片的橋段後,庫薩克終於扮演了一回《海神號》里的「牧師」,犧牲掉了情敵,保全了自己一家團圓。
銀幕上的黑人總統如今已是現實,丹尼·格洛弗雖不及奧巴馬年輕干練,倒也顯得沉穩厚道,最後一刻的大義凜然不再像《彗星撞地球》那麼虛構,災難片也與時俱進,符合美式的主旋律。作為三軍統帥的一國元首,總攬大局,身先士卒,即便犧牲在自家的航母之下,照樣能感動全世界。這才是好萊塢的精明之處,艾默里奇這位德國打工仔領會精神,既捧好了領導和老闆,又哄好了全球觀眾,賺個盆滿缽滿當在情理之中。
⑸ 2012世界末日觀後感500字
11月14日,在電影《2012》全球公映的第二天,我在電影院看到了這部電影,恰好一天前我剛剛看到了艾默里奇導演的一部災難片《後天》,所以對《2012》特別期待,而且我又恰好知道瑪雅預言,並且已從多方面得到證實,這個預言的真實性程度已遠遠超過先前的各種預言。可以說,艾默里奇導演續創2009年大型災難片,它是我迄今為止看到過場面最為震撼的科幻片,災難片!但是我還想說,我們不要僅僅從娛樂的角度去看待它,它可能就是對世界末日到來的一個預告!或許,這就是政府所採取的一種間接的世界性通報方式。對於這種情況,還有比這種通報方式更恰當的嗎?
2012年12月21日,瑪雅人預言是地球的災難日、人類的末日,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臨以後,12月22日的太陽永遠不會再升起。預言真偽,或許我們這個階層的人無法預知,既然是真的,也不可能讓所有的公眾都知道,除非到最後的關頭,電影里所說的一切,都應該是當時的真實寫照。我本人也不知道這天是不是真的,這里我不是論證它的真實性。因為它的科學性只有科學家知道,其次是政府,再其次是我們百姓。現實的情景,可能會比電影看到的更嚴重,任何電影,任何高科技手段,都無法描述那種毀滅一切的場景,我們的想像力和表現力,永遠無法達其峰頂。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是多麼渺小,在宇宙中,地球尚屬微塵,何況塵中之塵。南北極調換、磁場消失,地球的一切都將瞬間溶於宇宙。海嘯、地震、龍卷風、火山爆發、極度高溫和極度低溫,都將在瞬間奪去人類的生命。這種情況,既然我們可以預知,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去阻止,我們不會有人象電影主人公那樣,可以一次次死裡逃生,當整個地球都毀滅了,我們面對的只有死亡!以前看過很多科幻片,不過感覺不是很害怕,因為電影中提到的一般都在2050年以後的時間段,距離我們很遙遠,我們考慮不到,但2012年是近在眼前的。從電影院一出來,所有的人都在懷疑,2012年地球毀滅是真的嗎?我可以感覺大家多多少少充滿了恐懼感,也許是電影誇張性的表現手法讓人們產生出不好的聯想。因為我也很想知道答案,問題是真正的答案只有到了那天才知道,現在我們不妨就將它當做是真的。
從今天起到2012年12月21日,還有3年零15天,1110個日夜,26640個小時。
從今天開始到計時,我們離死亡還有1110天,此時大自然已經給我們每個人都宣判了死刑,只是你無權獲得判決書,而且更可悲的是,所有人都無權上訴!
眾所周知,人類之所以存在,除了地球,還有太陽,它是地球的能量來源,它的變化決定著地球的存亡。2012年確實是太陽不穩定的高發期,這一點已有科學證實,那時的地球的地殼將變得極其不穩定,出現了10級以上的大地震。到處都是地震造成的大峽谷,地球的磁場變化,南北磁極互換(也就是說指南針剛好指反),地殼漂移,高達1500英尺的海浪席捲陸地。在災難來臨的時候,人基本是沒有落腳點,我知道逃離不了,因為我們找不到可以避難的地方,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辦法拯救人類,因為靠近海邊的地方被1500英尺高的海浪所淹沒,內陸地區基本上是地震、地表大裂縫,平地會往地下幾萬米塌陷,城市掉進深淵!這場災難將改變了所有地球的面貌,世界版圖將重新改變。
也許,我們今天坐在電影院所看到的一切,那一天就將發生在我們身上,那時我們都將欲哭無淚。
在諸多美國的災難片中,都是龍卷風、海嘯等局部的災難,而且美國人一直都在充當著救世主的角色。然而,此次卻一反常態,居然把拯救人類的重任拋給我中國,在給我們中國人帶來自豪的振奮的時候,你們是否想到,可能他們已經知道此次的災難已不是科幻電影。
真希望2012年世界末日是個玩笑!真希望我們還能驚喜地看到2012年12月22日的太陽……
⑹ 電影《2012》觀後感
個人覺得 很震撼。。我一直以為 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候 人類是自私的 不管別個並且抱有一種 我死了你也一定要死的想法 但是。。 這部電影很多地方關鍵地方 主宰的卻是人類的良知。 深愛的前妻與自己的感情 兒女與自己的感情 前妻的男朋友與自己的關系 政治家跟人民之間感情等等 雖然也有過自私 有過刻薄 有過放棄良知。。 但是 當危險真正來臨的時候 最後還是挺身而出。。 那個刻薄、吝嗇的老闆 最後為了救兒子掉入大海 而他的情人 那個美艷的女人 最後卻救出了小女孩跟她的寵物 而自己淹死在隔艙裡面。。 政治家們最好決定打開了那扇門 那個中國人最後選擇把所有人都帶入諾亞方舟 而自己為此折斷了一雙腿 美國總統決定留在本國 他選擇了人民 而不是他自己。。
我喜歡這部電影 是因為 它更多想要表達的是。。人類真正面臨這些的時候 我們還有救。。 我們不會滅亡
⑺ 2012觀後感 一百字左右
《2012》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電影《2012》,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同時也深有感觸。
主人公傑克遜在得知世界末日就要來到的時候,從一位「瘋子」手中得到了方舟所在的地圖,於是帶著一家人踏上了求生之路,向中國進發。途中幾次化險為夷,經過艱難險阻,他們幾個在好心的藏民的幫助下,潛入了方舟。但此刻,方舟的大門緊閉,將無數人拒之門外。
一波又一波的海嘯沖擊著還未起航的方舟,大批的人類死去。而此刻方舟內部高層領導正在激烈爭論。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外面的人們幾乎要失控。這時,終於人性戰勝恐懼。當船長下令開門時,人群立刻沸騰了。而這時離致坦州命的海嘯沖擊還剩不到5分鍾,船長發現艙門被卡住了,方舟無法發動,便立即派人去修。此時此刻,巨大的海嘯跨過了喜馬拉雅山脈,直撲方舟,就在大家束手待斃時,沒想到方舟堅實無比,奇跡般地沒有被摧毀,看來「這么大的項目交給中國沒錯」,一位富豪說道。在躲過災難後,倖存的人們將駛向好望角,開始新的生活。
這部電影涉及兩個主題,一個是環境,一個是責任與人性。說道人性,看完電影後,我不禁問自己,如果世界末日真的來了,明讓蠢蔽知自己必死無疑,還會像電影中的老喇嘛那麼鎮靜嗎,還是會失去控制,做一些違反道德事?但是我相信,在大難來臨之際,也會因親情出現一些感人的事跡,也會有人沒有失去理智,堅守這人生的最後一刻。關於環境,不得不承認,世界末日的到來也是人類為提高生活水平,過度破壞環境的惡果,我想導演 拍這部片子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吧。
回到現實。說來也怪,自從《2012》上映後,各種有關世界末日的帖子層出不窮,恐怕是受到了電影的影響。我個人不相信世界末日會到來,但是對於這日益惡劣的環境檔梁,我們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來保護地球。
⑻ 2012電影觀後感
不久前我看了電影《2012》。現在想起,我的心中還是會涌動著很多感想,還是會覺得很震撼,還是會想起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這部電影主要是根據瑪雅歷中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會毀滅的傳說,描繪出了世界末日來臨時地震、海嘯等特大災難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和人們面對災難的表現。其中,發現世界末日要到來的人是印度的科學家;而最後,製造好「方舟」,拯救人類的是中國,我為中國和亞洲感到驕傲。
在電影《2012》中,主角叫傑克遜,他在發現災難來臨時,立刻帶上自己的家人,開汽車,開飛機,歷盡艱難萬險來到中國,在一個造「方舟」的工人的幫助下進入了方舟。可是卻因此給「方舟」造成了損壞,差點害死了全船人。於是傑克遜冒著生命危險與兒子一起齊心協力解決了故障,讓大家都得救了。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犯的錯需要我們去承擔!」我很佩服他在這種危急時刻選擇了知錯就改,勇於承擔。
影片中最讓我敬佩的還是美國總統。災難來臨時,這位美國總統選擇了留在地球上,和人民共存亡。他把科學家們發現世界末日的消息告訴全世界的人們,而不是隱瞞真相,讓人們有時間與自己的家人告別。美國總統說過「我們是一家人,我會留下來和你們一起度過難關!」這位美國總統是最有權力上「方舟」,逃過這次劫難的人,但他卻認為驚慌的人們需要有人指揮;恐懼到了極點的人們更需要有人去安撫。美國總統最後選擇了留下,被海嘯淹沒。他做了一個普通人難以做到得偉大的選擇!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不會有這么大的災難,但也會有面臨選擇的時候。有一個黑人在白人一統天下的西方世界,選擇了努力與奮斗,最後成為美國總統,他就是美國的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今年的感恩節,奧巴馬與兩個女兒一起出現在白宮,接收國家火雞協會按傳統向總統贈送的火雞。奧巴馬曾計劃把這只伙火雞吃掉,但女兒上前阻止,他就沒有吃,並且假裝嚴肅地把手放在火雞的頭上,說:「你被赦免了。」在威嚴的總統和慈愛的父親之間,奧巴馬選擇了做一個慈愛、幽默和會讓女兒快樂的父親。相信這樣的總統,這樣的父親,在碰上《2012》這樣的災難時,也會做出像電影中的總統一樣的選擇!
我很佩服《2012》里那些捨生取義的人,但我更希望我們在現在選擇健康,選擇環保,讓《2012》的悲劇永不出現!一起加油~
⑼ 求電影《2012》觀後感,2500字,急需
請注意,這是觀後感,不是影評。
--10億美金不是個小數目啊。
--很抱歉我親愛的陛下,是歐元,10億歐元。
我不打算劇透,所以決定就寫寫感受,不描述情節了。上面那段話來自於美國政客給阿拉伯一位國王推銷諾亞方舟的船票的場景,石油大亨本著生意人的本能,想拿拿架子講講價,所以略有傲慢的,裝作不在意的樣子說:十億美金不是個小數目啊。(你這條褲子要100塊太貴了),政客說:很抱歉陛下我說的是十億歐元(我說的是一百塊美元不是人民幣)。
當然這不是一部藝術片,咱們走進電影院很大程度上還是為了感官刺激,同行的數個男人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猛批這是個爛片,我只好問:你沖著什麼來這兒的啊,我是沖著場面跟特技啊,人又不是藝術片,要我說就是個所有以前我們看過的災難片的大雜燴,火山爆發,山洪海嘯,地震地裂,人性的探討我膩了,講一百年也講不完,不講了。
什麼用xz喇嘛諷刺中國人這一說,相信的人,你們覺得一個關注的是天下蒼生,人類命運的人(導演),會那麼狹隘嗎?至少說站在全人類的高度這件事,導演做到了,或者說做的很盡力,而以我敏感多疑的個性,並沒有看到導演刻意打壓或者吹捧哪個國家跟民族,反而很糾枉過正的講所有救世主跟偉大的角色都留給了美國人以外的人,就算是美國人,也選擇了有色人種。這是最近的流行趨勢好像。
也有傳聞說這個是宣揚靠中國人拯救了世界,誇張了,絕對誇張,其實是美國政客賣票,中國負責造船,俄羅斯負責用他們的大飛機接人登船,大家都有任務,看吧,很全人類。
當然美國人還是擔任了拯救英雄,但是他們救的是自己的愛人,自己的家人。
要說硬傷很多的,就我這種不懂科學的人也知道,一旦地球南北極互換了,所有的電子產品都得消磁,用不了啦,結果最後六條方舟居然恢復了通信聯系。
八國會議討論,世界末日前大家需要做的唯一的事,是延續物種,而不是拯救人類,不惜殺人,到了最後在這殘酷的命題下,方舟終於打開門,接納了岸上離生存希望一步之遙的人們。所有的人也包括觀眾,自動迴避了留在火山,海嘯,地裂之處的人的出境,無一例外的是毀滅。
方舟上留下很大的空間,放了長頸鹿,蒙娜麗莎的微笑這些東西而不是盡可能多的人類,但稍有諷刺的是,為了支付高昂的造船費用,10億歐元一張的賣船票。
美國黑人總統留下沒有登船,第二波海嘯之前他從火山灰裡面爬起來,面對漸漸而至的海嘯喃喃念著亡妻的名字說我來了,與此同時義大利總理與民眾在西斯廷大教堂在教皇的帶領下祈禱,一道裂縫從上帝與亞當連接的手指間裂開,這比剛開始巴西上帝的雕像倒下更令人心碎,雖然我不是天主教徒。
老實說看完災難片很長一段時間里心情都會很平靜,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電亦如露,應作如是觀。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微笑著沉睡於方舟的密封箱內,米開朗基羅的亞當與西斯廷,與祈禱的人同歸塵土與洪水。有人盡力的選擇求生,有人逆來順受的面對死亡。有愛(黑人總統對亡妻的愛)、有信仰(西斯廷教堂前祈禱的天主教眾生)的人,恐怕不一定沒有方舟上的人幸福。
上個星期天,我看了電影《2012》。現在想起,我的心中還是會涌動著很多感想,還是會覺得很震撼,還是會想起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
這部電影主要是根據瑪雅歷中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地球會毀滅的傳說,描繪出了世界末日來臨時地震、海嘯等特大災難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和人們面對災難的表現。其中,發現世界末日要到來的人是印度的科學家;而最後,製造好「方舟」,拯救人類的是中國,我為中國和亞洲感到驕傲。
在電影《2012》中,主角叫傑克遜,他在發現災難來臨時,立刻帶上自己的家人,開汽車,開飛機,歷盡艱難萬險來到中國,在一個造「方舟」的工人的幫助下進入了方舟。可是卻因此給「方舟」造成了損壞,差點害死了全船人。於是傑克遜冒著生命危險與兒子一起齊心協力解決了故障,讓大家都得救了。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犯的錯需要我們去承擔!」我很佩服他在這種危急時刻選擇了知錯就改,勇於承擔。
影片中最讓我敬佩的還是美國總統。災難來臨時,這位美國總統選擇了留在地球上,和人民共存亡。他把科學家們發現世界末日的消息告訴全世界的人們,而不是隱瞞真相,讓人們有時間與自己的家人告別。美國總統說過「我們是一家人,我會留下來和你們一起度過難關!」這位美國總統是最有權力上「方舟」,逃過這次劫難的人,但他卻認為驚慌的人們需要有人指揮;恐懼到了極點的人們更需要有人去安撫。美國總統最後選擇了留下,被海嘯淹沒。他做了一個普通人難以做到得偉大的選擇!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不會有這么大的災難,但也會有面臨選擇的時候。有一個黑人在白人一統天下的西方世界,選擇了努力與奮斗,最後成為美國總統,他就是美國的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今年的感恩節,奧巴馬與兩個女兒一起出現在白宮,接收國家火雞協會按傳統向總統贈送的火雞。奧巴馬曾計劃把這只伙火雞吃掉,但女兒上前阻止,他就沒有吃,並且假裝嚴肅地把手放在火雞的頭上,說:「你被赦免了。」在威嚴的總統和慈愛的父親之間,奧巴馬選擇了做一個慈愛、幽默和會讓女兒快樂的父親。相信這樣的總統,這樣的父親,在碰上《2012》這樣的災難時,也會做出像電影中的總統一樣的選擇!
我很佩服《2012》里那些捨生取義的人,但我更希望我們在現在選擇健康,選擇環保,讓《2012》的悲劇永不出現!
成都師范銀都小學五年級十班 高勝寒
本文系本站用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今天,是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我是肥泰,一個自由社稷者!說不好聽的,我是一個不成功的寫手!現在在做網管,沒時間可以繼續寫我的原創小說《精英警察》。
今天沒事做,看過電影《2012》完美中字版,之後,我聯想起,三年後的今天,我們的世界,是否會和電影《2012》一樣,和古文明時代的瑪雅,他們的預言一樣。
現在很多網上的人傳言,說是2012年的12月21日的那一天,是我們的世界末日!但是,後來我查過很多資料,和我那群兄弟們,一起研究這個所謂的『世界末日』。還有對比瑪雅的預言!
「根據瑪雅文明的記載,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當這一天黑暗降臨後,第二天的黎明永不到來。」其實,2012年12月21日,只是我們現在,地元第五代子孫,一個即將結束的日期!並不能算是世界末日!我相信,那幾天的災難過去之後,會迎來新的,另一個人類文明,也就是我們的子孫--地元第六代子孫。
我在等待著2012年12月21日,瑪雅的預言的實現!同時,我希望瑪雅的預言,對於我們這個地元第五代子孫,只是一個玩笑而已!
我想,若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觸到瑪雅預言的那個2012,世界末日時。我想你們一定會很不爽,因為你們還年輕,你們的前途還很長,你們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呵呵,其實我現在也不過就19周歲而已!
還有,本人我肥泰,對於科學,那是半信半疑。現在的科學家呢,把解釋不了的東西,就如人死後留下的靈魂,又或許是某些地方,連續出現的怪異現象等等,就用「不存在」或是「迷信」等字眼,排除這些早已存在於這個地球上。或是說,早在我們第五代人類文明存在時,它們早就已經存在。或許是上一代的留下來的,也或許,是上上一代的...。只是現在的科學還沒到那麼『尖類』拔萃。
現在,我覺得今天的陽光,比以前的,更加的燦爛,亮麗!
不知道這是否是一種啟示。還是,希望我在有生之年,好好的再看看一個人類總是自以為地球是屬於人類家園的世界。現在的我,只能說,人類是地球的產物,總有一天,我們會搬離這個家,去新的家園,建立新的人類文明。
電影《2012》裡面,一個鏡頭,我現在覺得那句話,說得很對,很好!
後悔吧,我們還有時間...
什麼?你說什麼?該讓我們後悔的事是什麼?那好,我問你,你們小時候讀書用的紙、橡皮擦等等文具是從哪裡來的!所有人生活中的桌子、椅子、房子的建成、食品。我們現在身上的衣服!煤氣,汽車用的汽油。很多很多的東西,都是從哪裡來的!
這些都是從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上,那些樹,那些生長了近百年或是幾百年的樹,砍伐。種一片森林那麼簡單嗎?哪怕是一棵樹!下山容易上山難,同理可鑒。還有,地球如今的面目,我想應該是千瘡百孔。那些都是挖掘地下礦物質所形成的!
大自然的報復,很簡單,狠狠的一個海嘯,足以死上上萬人!假設,如果龍卷風、海嘯、地震、火山爆發、風暴、冰雹等,把整個地球掃盪一遍的話,我們人類能生存下來的幾率只有百分之零點幾呢?
作者:肥泰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下午14:07
⑽ 以地理學角度寫電影《2012》的觀後感600字
一,2012年地球毀滅的危機來源於太陽的爆發,沒有說清楚是太陽的耀斑還是日珥爆發,說產生了大量的中微子,結果到了地球以後引起了地殼下的物理變化。
第二,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我們知道,地震是面狀的,幾百上千平方公里內幾乎同時地震動,而絕不可能是那種跟怪獸一下在汽車後面追著破壞,太假了。而且,地震波有兩種,縱波和橫波,縱波傳播的速度比橫波要快,因此總是先到達,因此地震時總是先上下震動,然後左右搖晃,而片子中的地震方式就是導演獨創的那一種——地面開裂,呵呵
第三,地震後那一家駕著飛機飛到了懷俄明洲黃石國家公園。洛杉磯在美國西海岸,黃石國家公園在美國東部,相聚約三四千公里,無法想像那種輕型飛機怎麼就能橫越美國東西部。
第四,黃石國家公園火山噴發。我們知道火山噴發主要有兩種,一種氣體較多的是猛烈地噴發,噴發的高度甚至超過對流層頂部達到平流層,一種是基層岩漿較多的溫和地噴發,一般岩漿四溢。火山噴發時可能會伴隨著小的地震,甚至於就沒有地震;而我實在搞不懂火山噴發怎麼會和洛杉磯大地震一樣土地開裂,地震和火山的破壞場面竟然是相同的,不知道是把觀眾當白痴呢還是導演太白痴了。
第五,片子中提到了地球磁極倒轉。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地球磁極倒轉,有些科學家甚至把恐龍在內的數次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歸究於地球磁場倒轉。但地球磁場倒轉從發生到完成,一般需要數千甚至幾萬年,片中那樣幾天倒轉了不是開玩笑嗎
第六,諾亞方舟的傳說眾所周知,是地球冰期結束、冰川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淹沒了許多人生活的地區,為渡過大洪水這個危機而發生的。而片子中渡過危機的方法極其可笑,竟然也是諾亞方舟式的。要知道諾亞方舟所面對的災難是大洪水,而你所面對的災難是什麼亂七八糟的中微子引起的地球毀滅,你不逃離地球就能渡過了啊?導演是不是沒長腦子啊?這恰如看到鄰居家失火,大家紛紛潑水結果火滅了危機解除了;後來自己家水管爆裂被水淹,你也紛紛潑水;「管你什麼類型的危機,一種解決方式」,這不是讓人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