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起跑線觀後感影評範文

電影起跑線觀後感影評範文

發布時間:2023-05-10 08:58:38

『壹』 起跑線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現在隨著家庭對孩子的重視能力不同的國家,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樣的,起跑線這部電影就是由印度創造的。是展現了現在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為了讓孩子從小接受到更優秀的人,不惜做出搞笑的行為,甚至是違背自己道德的行為,這件事情也是讓家長們更正確的認識到如何培養孩子。不是讓孩子享受到更優質的環境,而是讓孩子明白到做人的道理,才是家長需要做的事情。起跑線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一位父母為了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因為家裡面很有錢,但是為了女兒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是為了裝作平民來搶名額。

三、帶給孩子更好的成長

帶給孩子更好的成長,不是一味的給孩子提供物質上的優待,更多的是要給孩子提供上精神的幫助。保證寶寶的健康成長和精神上的品質,引導建立正確的三觀,才是帶給孩子最優質的財富。

『貳』 起跑的方向——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後感

最近一位好友告訴我,又看了印度電影《起跑線/Hindi Medium》,「一如既往地好看」。但凡遇此評價,一部電影就到了不看就有負罪感的地步。這是一部典型的當代印度電影,飽滿的故事情節、恰到好處的音樂運用、講究的演技、關鍵是還有深刻的思想,近些年印度電影的諸多優點這部影片都有體現。印度電影的水平,不管國內同行服不服,已經到了讓國人高山仰止的高度。作為一個中國影迷,從電影藝術角度看印度電影也許太五味雜陳,這次換個角度:教育。

        這部電影的英文名稱「Hindi Medium」, 字母意思我理解應是「印地中產」;在中國譯成「起跑線」,不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真是「別有用心」,一下子觸動了多少中國家長的心弦。「起跑線」在中國家長心眼裡,實在過於非同小可。看完後的事實表明,如此翻譯非常符合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更容易引起中國觀眾的共鳴。電影的故事很簡單,一對家長想方設法直至裝窮讓自己孩子上了名校而最終回歸善我又放棄名校。

      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上名校,也是中國家長的共同使命,最有力的理由就是再苦再累再衰,也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這條「看不見,摸不著」的線,穿心透肺,將無數家長串起來。這莫名讓我想起了木偶戲,一條線牽引著台上的人物舉手投足、上串下跳,人物的命運終是牽於一線。

        「起跑線」對中國家長意味著什麼?這么多家長趨之若鶩,它太重要了,以孩子前程的名義。我也是一名中國家長,看到身邊的家長為了「起跑線」運籌帷幄,鋪路架橋,我非常不安和愧疚。我懷疑我自己是不是一位合格的家長,因為迄今為止,我連「起跑線」到底是什麼還沒有搞清楚。我猜想,「起跑線」也許就是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學,大學是就業的起跑線,高中是大學的起跑線,初中是高中的起跑線,以此類推幼兒園就已經是孩子的「起跑線」了。所以,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們都得精挑細選給孩子盡量上個好幼兒園,否則輸在「起跑線」。雖然這樣猜想,我才不希望我的猜想是對的,否則我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我選幼兒園時主要考慮了近便就行了,我沒有直面幼兒園這道「起跑線」。

        不明「起跑線」究為何物,「不輸在起跑線」更加一頭霧水了。我還得猜,從「輸在起跑線上」猜起。「輸在起跑線」形象地理解就是孩子賽跑,人家孩子的起跑線在自家孩子前面,一跑就輸了,就是最終不輸也是一路「呲牙咧嘴」追趕前者,這種「虧」哪位家長能泰然處之。精明者不能,我這種糊里糊塗的也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理想的狀態自然是起跑線的最前端,最不能接受的是最後,勉強能接受是中間,盡量靠前。作為一名家長,我自己的定位是步落後於中間位置就行,有機會盡量往前「挪點」。問題是,中國孩子太多了,一個孩子對應一條「起跑線」,作為家長,我無法知道自己孩子的位置,更無法找到並確認我其實可以接受那個「中間略前」。人是聰明的動物,管它什麼位置,竭盡全力,把孩子的「起跑線」往前挪,能挪多少就挪多少。為了挪前孩子的「起跑線」,家長們無私奉獻,鞠躬盡瘁,鍥而不舍,甚至為所欲為。就像電影中的家長一樣,為了孩子上名校,無所不用其極,直到裝窮騙得入校指標。為了孩子,真是哪裡的家長都很拼!如此,「起跑線」變成了家長拔河比賽的繩索,這也許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但的確是一場分個輸贏的比賽,拔河的界限就是那個中線「medium」(有點家長目標更高)。你認為自己在前進,其實也是在拉後別人。

      這部電影的前半部,就是演繹家長如何前移起跑線的,後半部則通過人物之間的沖突和男主內心沖突最終推翻了「起跑線」模式。男主最終意識到他「為了孩子」所作的一切不過剝奪了另一個孩子的機會而已。男主的「窮師」本來要告發男主,但看到男主女兒親切地與他打招呼則放棄了,那一刻他認為男主的姑娘也是他的孩子,既然都是自己的孩子,何必厚此薄彼呢?「窮師」實際上這部電影的靈魂。

      這部電影告訴我對「起跑線」的猜想是有問題的。既然猜也是瞎猜,還是回歸理性吧。如果「起跑線」表現為名校之爭,那這種競爭其實就是誰擠掉誰的問題,成敗是微觀的,是個人和家庭的,在國家層面毫無意義。電影反思的恰恰是基於自己的孩子去「突前」到底有什麼意義?家長心目中的「起跑線」在理性上是虛幻的,在道德上是自私的。太多事實表明名校和成就沒有必然聯系。不用太多事實也可以表明「為了孩子」,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說到底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孩子無可厚非,但擠掉別人的孩子細想起來就不那麼心安理得了。名校是優勢的教育資源,本來應該讓孩子們自由競爭,但因為「起跑線」表現為「拼爹拼娘」,很多情況孩子反而置身其外。我們其實太在乎「起跑線」的前後,而忽略了站在「起跑線」的孩子到底跑向何方?男主經過一番「神」操作,實現了孩子入名校,結果卻發現自己走向良心的反方向,而這絕不應該成為教育的基石。電影故事也許過於藝術加工,但現實一點也不遜色。僅就中國孩子大量時間「泡班」看,有多少家長認為哪些課外班真正開發了孩子的潛力,孩子那麼多學習時間有多少與品行的提升有關呢?如果移前「起跑線」讓人離良心善念漸行漸遠,這樣的起跑線又何必太執著。移前「起跑線」意味著遠離貧窮的人們,而電影告訴我們,窮人雖然沒有錢,但可能有一顆金子般的心。記得一年冬夜,我去樓下扔廢紙,一位拾荒老人告訴我:這個可以賣錢,你確定不要了?那一刻我被震撼了。我扔的垃圾應是她的「最愛」,她不是立即收下,而是提醒我「攢著賣錢」。

(當夜我發了個微信朋友圈,如下)

      看到這個場景,作為一個家長,還那麼執著「不輸在起跑線上」嗎?希望孩子贏,贏什麼?到底贏什麼?

      不可否認,人生有競爭的一面,如果孩子非要有一個「起跑線」,我認為不必是名校,也不必是各種特長證書,而是家長自己。如果家長真要移前孩子的起跑線,就先做好自己,持續提升自己。自己「不動如山」,用自己的名位、金錢、關系、種種運作犧牲博取入場券,把孩子推向成功,很可能南轅北轍。再好的名校的也只是人生驛站,而父母,家長才是孩子的起跑線。不要以為你可以推動孩子,孩子一直都在你的前方,不想落太遠,才是「不輸在起跑線」。

起跑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起跑的方向。

『叄』 起跑線觀後感

起跑線觀後感1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起跑線觀後感,希攜讓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起跑線觀後感1

每個人,確切的說是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習慣。每個國家的孩子也有不同的習慣,比如,這部電影上的日本小朋友,他們就有領導主義,樂於助人的好習慣。

《起跑線上的較量》主要寫的就是每個國家的孩子不同的習慣,中國,孩子吃完飯後,或者是勉勉強強的學完習後就去看電視或玩電腦,而剩下的一大堆東西爸爸媽媽收拾,況且,我們有的時候海浪費食物;日本,每個孩子吃完飯後都會自己收拾桌子,掃地;兩三個人一小組,倒垃圾等;還有吃飯前,不管有多麼餓,必須等所有人都來齊芹逗了之後才能動筷子;而且吃完飯後,主動刷牙,自己接水。就只拿中國和日本一對比,明顯的結果就出來了讀後感 ,中國孩子被嬌生慣養,懶。日本孩子公平對待,勤快。

日本,在一個飯店裡吃飯的人,只要遇到了麻煩,都會幫助別人;比如喝牛奶解不下來繩子和蓋子,有一些人就主動幫忙。中國,遇到了麻煩只有熟人相助,或者自己搗鼓直到開了為止,再或者就找服務生幫忙。

垃圾桶分了兩類,一類可回收,一類不可回收;雖然標的很清楚,可是中國人有的看都不看一眼直接扔進離自己最近的一個垃圾桶里了。

看了日本孩子的吃飯的習慣,又學了加拿大和中國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以說,我們懂得了吃完飯幫媽媽收拾一下桌子或做點家務,來體驗一下外國孩子的生活吧!

起跑線觀後感2

今天早上,我去奧斯卡工作室看了一部電影——《起跑線》。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故事,拉傑和塔米用各種手段讓他們的孩子皮婭——去了一所私立學校:買了一所學區的房子,辦了一張假證書,變窮了。最後,皮婭終於去了這所學校。在電影的結尾,他的父親出於良心發現並把皮婭送回了公立學校。

看這部電影不僅讓我想起了我媽媽,她花了一萬多元讓我去補習班。我也買了很多信息,只是為了讓我進入一所好的中學。

我記得去年冬天,外面雪下得很大。外面多冷啊!但是當我媽媽聽到補習班老師說她想買材料時,她拿起衣服准備出門。我說,「媽媽,外面太冷了,你不買嗎?」我媽媽說:「不管雪下得有多大,有多冷,我都會買下來給你學習。」那時,我非常感動,我的母親冒著大雪為我購買信息。

另一次,是今年7月8日,我要去洛陽參加第二外語考試的入學考試。我父母5點起床,開車送我去洛陽。在我考試的兩個多小時里,我的父母沒有吃一口食物,也沒有喝一口水,他們在那裡焦急地等待著。考試結束後,我告訴媽媽:「這次這個問題太難了。我考試成績不好,我想我做不到。」我媽媽沒有說話,但是她帶我去了餐館,讓我吃了一頓大餐。吃飯的時候,媽媽說:「沒關系,我考試沒通過沒關系,成績不重要,只要我努力。」聽完媽媽的話,我的心又感動又慚愧。與皮亞的母親相比,我的母親對我很好。我很高興我生活在一個民主的家庭。

看完這部電影,我知道我父母在背後給了我很多。我必須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起跑線觀後感3

周末,我和父親在常傑天漢散步,不知不覺中結束了。看了看錶,時間還早。「哦,去看電影吧!」就這樣,我們走進了電影院

我們看了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起跑線》,講述了一對非常富有的夫婦為他們的女兒買了全國最好的幼兒園,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幼兒園。住在那裡的人都是來自社會上層的人,都說英語。雖然吉拉的妻子會說英語,但是吉拉不會。因此,每個人都認辯首局為吉拉只是土豪。所以他們的家庭在當地被邊緣化了。最後,學校開始招收學生,但學校認為吉拉是個商人,不會太注意孩子們的學習。

"沒有辦法從山中的重水中恢復,黑暗中還有另一個村莊。學校將為窮人保留25%的學位。吉拉想出了一個好主意。這家人搬進了貧民窟。最後,他帶著錯誤和虛假的真相走進了學校。然而,一個在貧民窟幫助過他們很多次的朋友的兒子沒有被選中。吉拉認為他假裝貧窮,剝奪了真正貧窮的孩子上學的機會。所以他帶著女兒離開了學校。吉拉真的是一個值得欽佩的人,他稱贊自己的正義感。

電影開始時,吉拉正在和一個顧客談生意,他的妻子打電話給他,他開車接她,顯示他非常愛他的妻子。當聚會舉行時,他的女兒想和他跳舞,而他不顧自己的形象瘋狂地跳舞。為了讓女兒進入一所好學校,他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來表達對她的愛。

同時,這部電影也生動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擇校問題。在電影中,有一個場景,一長串的申請者描述了選擇學校的殘酷。他們對學校的選擇表示不滿。我認為這種情況應該改變,為孩子們的未來增添光彩。

起跑線觀後感4

在日本的武石小學中,我看到日本孩子們的午餐習慣井井有條。在一個餐廳中,孩子們已經坐好了,抬頭、挺胸,面前就放著自己的食物,可是卻不見某個孩子動筷子吃飯。原來日本的孩子們都是等到學生們來齊之後才開始吃飯。在日本小學生的餐桌上,只有一碗蛋湯、一碗米飯、一點青菜、一點古老肉和一瓶牛奶。

開始吃飯了,幾個女孩子就開始行動起來,幫助老師、學生們打開牛奶的瓶蓋和繩子,並將這些垃圾進行分類後扔進垃圾桶。日本的小朋友們吃飯很努力,米飯一粒不剩,蛋湯一滴不留,連菜都吃得乾乾凈凈,就像剛剛被洗過一樣。就算沒有將飯菜吃光,也會井井有條地將吃剩的飯菜倒進垃圾桶內。

日本小朋友不僅注意禮儀、文明習慣,還注重牙齒的衛生。在每個小學生的桌子旁邊,都有一個自己的牙杯、牙刷以及牙膏。每次吃完飯後,小學生們就拿起自己的水杯,到飯堂那敞開式的水池去接水刷牙。等到同學們都吃完午飯後,就有一些學生開始擦桌子。在沒有監工、老師和指揮的情況下,許多同學都自行幫助同學們收拾垃圾和喝奶剩下的瓶子。還有同學收拾托盤,將它收拾的干凈、整齊。

這些中國孩子們可以做到嗎?

答案就是:不可能。

為什麼?因為日本孩子們勤勞。為什麼?因為中國孩子們沒有這個意識。為什麼?因為這就是日本孩子們的快樂、習慣,而中國人卻沒有!日本孩子們會為同學及老師們打開牛奶,我們會嗎?日本孩子們會懂得垃圾分類,我們會嗎?日本孩子們會為其他人做飯,我們會嗎?不會……

這,就是輸在起跑線上的結果。我們只被日本侵略中國這個表面的現象所迷惑,實際上,只是日本的政府壞,但孩子們心腸都是好的!這,就是輸在起跑線上的結果。

起跑線觀後感5

自從我看了起跑線上的較量,我就發現自己身上有好多缺點,乾的事是一樣的,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做到完美,我一直在反思。

我發現中國的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日本的孩子很懂禮貌,來了客人知道好好招待,他們還把禮物准備好送給中國的孩子們。

同樣是吃飯,他們必須要等到中國的孩子來了才開始吃飯,不然他們就一直不吃。他們的飯很簡單,一點都不精緻,一些米飯、古老肉、小菜,而我們吃的比他們吃的好多了 ,為什麼他們就可以吃得很乾凈,而我們每次吃都要剩一點呢?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人家吃完飯都會自己收拾的乾乾凈凈,而我們吃的到處都是,碗里到處是剩飯,桌子上也是。他們會自己擦桌子,不像我們,還得讓老師擦桌子,父母擦桌子。所有的事情是日本的孩子自己都可以干,吃完飯還會很自覺的去刷牙,而我們呢!生活不能自理,脫離了父母的懷抱就不能生存。

他們吃完飯後會自己去倒掉盤子里吃不了的飯菜,而且垃圾還是分類倒的,料理是一個垃圾桶,一些塑料袋子是一個垃圾桶,它們都很遵守分類放垃圾,不像我們,別人明明標號是可回收垃圾還是不可回收垃圾,我們就隨便一扔,還得垃圾處理廠的叔叔阿姨們去收拾。

他們養成的好習慣,我們做到了嗎?我們是否是等到別人來了以後才開始吃飯?是否講究衛生,飯後要刷牙?是否遵守分類放垃圾的責任?是否能自己把自己管好?誰可以告訴我,我都做到了,每一項我都做到了,我養成了這些習慣。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所以現在他們才這樣的。

所以我們必須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好好管著自己,從現在開始養成好習慣!

起跑線觀後感6

周三是私人家庭影院的會員日,有時觀影半價、有時免費飲料供應、有時贈送一場。今日恰逢周三,享受觀影半價。爸爸、媽媽、外婆還有我來到私人影院看了一部早就想看的電影《起跑線》。這部電影講的是和我們中國家長一樣擔心的「擇校問題」。

電影開頭,男女主人公為了女兒能上當地最好的幼兒園,可謂是百費周折。他們花了巨款買了學校附近的房子。為了能跟鄰居交好,他們費盡心思,但依舊無法和別人融合。不光如此,為了能順利通過學校的面試,他們找培訓班,不僅女兒要培訓,連他們自己也要培訓,結果依舊卻因為他們自己的學歷不夠而沒有如願。最終,他們想要用賄賂的方式沒如願後,用富人裝窮人的手段騙取名額,讓他們的女兒順利入學,而一直默默幫助他們的人卻落榜了。

主人公心裡不踏實,他選擇用資助貧民窟的公辦學校,讓那裡的學生擁有漂亮的校舍,豐富的課外書和嶄新的課桌椅來平衡自己的良心。再後來,默默幫助他們並落榜的人發現了他家的騙局,正准備告發他們時,卻被他們可愛的女兒感動,再次原諒了他們。但最終,主人公再也欺騙不了自己的良心。他請那些公辦學校的孩子們來到民辦學校的匯報演出上表演,並發表了自己的一腔感慨,告訴人們不應該如此死板、固執地認為自己比別人高端。雖然沒有人來呼應他,但他的妻子成了他最有力的支持者。最後他們將女兒轉到公辦學校去上學。

看完以後,我深深被主人公的勇氣和仗義而感動。如今我們身邊,很多人都想讓自己的孩子上有名的學校,為此也是大費周折。這都是家長的一片苦心,但其實真正需要的是我們自己去努力!

這是一部好電影!雖然有點過,但還是真真切切地呈現出社會現象。

起跑線觀後感7

周末,我和爸爸在天漢長街散步,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盡頭。看了看錶,時間還早。「噢,去看場電影吧!」就這樣,我們走進了電影院。

我們看的是一步發人深省的電影《起跑線》,講的是一對很有錢的夫婦,他們為了讓女兒上好的幼兒園,就買了一套全國最好的幼兒園的學區房。那裡住的人都是社會上層的人,都用英語對話。雖然主人公吉拉的妻子會說英語,但吉拉不會。因此大家認為吉拉一家只是土豪。所以他們一家在當地很受排擠。終於,學校開始招生了,但是學校認為吉拉是是商人,不會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學校會留百分之二十五的學位給貧民。吉拉就想到一個好辦法,他們一家住進了貧民區。最後以假亂真進入了學校。可是,在貧民區一個多次幫助過他們的朋友的兒子,卻因此沒被選上。吉拉認為他冒充窮人,將真正窮人的孩子上學的機會搶走了。於是他帶著他的女兒離開了那個學校。吉拉真是個值得敬佩的人,為他的正義感點贊。

在電影開始時,吉拉正在和一個顧客談生意時,他的妻子給他打了一個電話,他便開車接她,說明他很愛他的妻子。而在開派對時,女兒要和他跳舞,他不顧形象,瘋狂地跳起舞來。為了讓女兒進好學校,絞盡腦汁,想盡辦法,表現了他對女兒的愛。

同時,這個電影也形象地反映出現實生活中的擇校問題。在電影中,有一幕,報名排起的長龍似的隊,刻畫出了擇校的殘酷。表達了大家對擇校的不滿。我認為應該改變這種現狀,為孩子們的未來增添光明。

起跑線觀後感8

今天,趙老師讓我們看了一個視頻。雖然視頻很短,但是卻引起了我們深刻的思考。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午飯很簡單,只有一碗蛋湯,一碗米飯,一點青菜,還有一點古老肉。雖然沒有特別精緻,但是卻非常美味。他們剛進去的時候,就看見一些孩子,穿著白大褂,帶著白口罩和白帽子。他們抬著餐具和沉重的牛奶進來。他們一看就是低年級的。原來,他們每天都會抽到一個班,不管高年級和低年級,都要參加。日本的學生准備好了,都坐在那裡等著中國的小學生,沒有一個人先吃。等中國的小學生都坐好了,他們才開始吃。日本的小學生還給他們准備了禮物。日本的小學生都很仔細,吃的飯一點都不剩。他們問日本的小學生快不快樂,日本的小學生大聲地說:「高興!」但是問中國的小學生,他們卻不吭聲,有的甚至還說:「不高興。」他們在收拾餐具的時候,都把牛奶瓶橫著放,顯然他們受過訓練。但是我們的小學生,盤子里的剩飯,站立的牛奶瓶,很顯然,我們的教育沒有貫徹到細節。他們幹完這些,竟然沒有走,而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工作,有的擦桌子,有的刷碗……

為什麼我們的素質會那麼差?那是因為我們的家長總是溺愛我們,什麼事都不讓我們自己做。連在小飯桌吃飯,都不用像日本那樣自己准備,吃完也不會自己收拾桌子。

或許,我們也應該想想……

起跑線觀後感9

印度電影起跑線與其說在說印度教育,不如說在描繪全世界的社會現實。貧富差距彷彿將人隔成不同世界。

無論是窮人和富人,在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上,都力求得到最好的教育。可是教育資源就那麼多,優質教育資源更是少之又少。為了獲得優質資源,無數家長動用各種資源,學校也逐漸有了「選擇權」,大家不過在各取所需,獲得最大化利益罷了。

所謂的教育公平,不過相對中的相對。影片中雖然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名額,但這也只能滿足一小部分窮孩子的需求。即便有幸獲得名額,也還要考慮學校課余的活動費用,又有多少家庭能夠承擔得起呢?

即便孩子能夠順利入學,他的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有著天壤之別,孩子如何能夠適應調整呢?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呢?從這點來看,這似乎是教育可以思考的問題。

所以,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是千千萬萬真實生活中的角色。不是每個有錢人最後都能幡然醒悟,影片最後那些想站起來鼓掌卻瞬間放棄的鏡頭告訴我們有太多的家長不能、不想也不敢,因為拿孩子的未來開玩笑每個人都不敢。也不是每個窮人都像影片中那樣善良。也並不是每個學校的領導人都像或不像影片中的校長。

其實,看清楚現實不是妥協。那些喊著改變命運、促進公平的確很美好,不過幾千年來的人性和游戲規則告訴我們,有些事情是無能為力的,解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就會以另一種面貌出現,所謂防不勝防。

認清了現實再來談教育,教育不該放的太低,因為下一代需要。教育也不該放的太高,太高會站的不穩。

起跑線觀後感10

偶然的一個星期,和多年好友一起去看了新上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一開始只是抱著可能是喜劇的態度買的票去看,但看到全劇終,頓時發覺這不僅僅是一部喜劇,它更多的是透露這如今 的現實。

很多人說,要從起跑線開始,要讓孩子從起跑線就領先於別人。電影中有幾句話,是讓我和朋友同時發出感慨的。一是劇中電視的主持人說,有一場馬拉松將從明天開始,這不是運動性的馬拉松,而是家長與孩子們之間關於上學的馬拉松。二是當男女主人公去找所謂的教育幫手時,女幫手說:「很多父母從剛剛懷孕就開始了」。受教育,受良好的教育,成為一場爭奪賽。這場電影所反映出的現實並非無中生有,在身邊就可以看到。影中男主人公早晨去排隊領入學申請表時,那兒早已有許許多多的人,有的甚至凌晨一兩點就開始排隊等候了。這種現象,是現實,活生生的現實,在我的家鄉,甚至有從開放錄取學生的前一天就開始有家長排隊的學校,不得不說那的確是一所極好的學校。家長們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進這所學校讀書,甚至有交高額學費的,但他們仍然樂此不疲。

這部電影,不得不讓我們去反思,這種行為是否值得,小孩子進入這所學校讀書後又是否真的快樂成長。在我的家中,我的父母始終認為快樂成長就好,不追求我們有多優秀,我想,我的父母是真的與眾不同,是新時代的父母代表。

起跑線觀後感11

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一定的缺陷,可是,我們中國的學生最大的缺陷就是控制自己習慣的能力。

在日本,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在吃飯時都是自己打飯觀後感大全,能吃多少打多少,盡量把飯菜吃完。吃完飯以後再自己刷盤子,擦桌子。他們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力很強。在我們中國,一個班級中一般有100%60的人去各自的小飯桌,還有100%40的人可能家離學校比較近,就可以讓爺爺或奶奶或姥姥等等的親人去接,或者是會自己家。可日本的學生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學校解決了中午飯的問題。他們都是自己來照顧自己。

他們不僅僅管理自己的的能力很強,而且他們也很樂意去幫助別人。視頻里有一段話是這樣的:不久,日本的小學生就和中國的小學生漸漸地熟了起來。

我們中國的學生不像日本的學生吃多少挖多少飯菜,而是先挖上特別多的飯菜,管他吃不吃得了呢!然後按照自己的飯量去吃,吃飽了以後實在吃不下去了,再往餐盤里一看,還有一半的飯菜沒吃上呢!

當我們中國的小學生和日本的小學生一比,發現自己卻了很多很多,雖然日本人很狠毒,但是,他們管教孩子的.能力是非常好的。不僅可以教育孩子可以吃多少飯挖多少飯,盡量把餐盤里的飯全部吃光光,還很好的教育了吃完了飯就要收拾盤子,自己洗自己的盤子,把桌子臟的地方擦一擦,要不然就沒有人幫你干著一些活了。而我們中國的學生呢?吃完了飯讓別人給自己擦桌子,洗盤子,自己不幹一點事。

人是要學習,沒錯!可是連生活的基本常識自己都做不到,學那麼多的習還幹些什麼呢?

起跑線觀後感12

這部片子在電腦里存了好久,終於在一個不忙的下午看掉了。

電影里的父母主人公,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德里top5的幼兒園(都是私立),絞盡腦汁,拼盡全力,又心酸又搞笑。這部電影大部分是寫實的,我相信大部分90後的中國人都會很有共鳴,比如我。我看到了許多小時候的影子:我的父母為了讓我在小升初的大軍浪潮中有競爭力,從4歲起,我的每個周末、假期,就在各種課外班和去各種課外班的路上度過。從小到大,我上過14個課外機構的奧數班,上過手風琴、舞蹈、唱歌、游泳、乒乓球、籃球、寫作、畫畫、英語。。。能學的基本上都學了,很遺憾我媽並沒有送我去學相聲。我爸開玩笑說我小小年紀,就已經在大北京城的各個角落留下了我自己的足跡。現在回想,不只是我的足跡,跟隨在後面的,還有我父母的身影。

這個世間是不公的,我的良知仍在,只是我選擇順從。

男主在結尾的演講里說:「如果一個法國人或者德國人英語說錯了,我們不會認為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一個印度人說錯了,那麼他就會被認為是廢物,一無是處,無可救葯的廢物。」

至此,我再一次深刻地體會到熔爐里講的:「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能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是多麼難能可貴。

起跑線觀後感13

今天我們去電影院看了兒童劇《人生的起跑線》,剛聽這名字我就感到一種新鮮感朝我撲來,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看那到底是個講什麼的兒童劇。

原來啊!故事講的是一個姓蘇的老師帶著一位農村的名叫安小花的女孩來城裡參加少年語文競賽預備班,可是剛來到濟南就遇見了一位愛捉弄人的孫皮皮同學,他給安小花搞了一場惡作劇,害的蘇老師舊病復發而昏倒被送往醫院,而因為蘇老師生病要住院,懂事的小花悄悄地去打工給蘇老師掙住院費的錢,蘇老師知道有這么一件事,她是既感動又著急,感動的是小花居然會為她掙錢,著急的是因為小花已有好幾天沒去上課了,怕她會不會跟不上學習的進度,而小花卻一點也不後悔為蘇老師做這些事。

這個兒童劇讓我看見了有錢人的奢侈,只想要去好吃懶做,依賴他人,整天像個「少爺」一樣的等著人家來伺候,根本就不會體諒他人。而貧窮人呢?不像有錢人那樣,他們雖然窮,但他們的心底十分的善良,知道怎麼關心、體諒他人。

我們要去向安小花學習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不是像孫皮皮那樣只知道當「小少爺」那樣的人。我們只要人人都有一顆平常的心,用平常的方式對待生活;我們也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去愛每一個人,關心每一個人;我們更應該有一顆擁有好品德的心,在這里我想對孫皮皮說:「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上帝賜予人們的都是公平的,不能應為他哪裡不好就嫌棄他、小看他,更不能去罵他,說粗話,知道了嗎?」

親愛的夥伴們,讓我們心存感恩,攜起手來,走向美好的明天吧!

起跑線觀後感14

起跑線,從懷孕就開始了。孩子難養,教育資源的搶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種為人父母的緊迫感,真是貫穿中外啊! 這似乎是富人的煩惱,不擇手段,想盡辦法去達到目的。窮人似乎沒有那麼多事。得到就得到,得不到就順其自然吧。這也許也是富人為啥是富人,而窮人只能是窮人的原因吧!可是,窮人有啥辦法呢,生活就是這樣對待我,為了生存,為了溫飽我已用盡全身的力氣,哪有餘力去做別的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並不想這樣,可是不得不。盡管如此,我還要十分善良,冒著生命危險去幫鄰居的孩子湊學費。除了善良,我一無所有,所以,我一定要十分善良。我不批判善良,善良是一定要的,無論窮富,只要為人,都要保持這樣一個心,已區別於獸。善良善良,人人都說,可從未有人給它一個度,一個框架。可是,你一定要善良,但也請不要太善良。你拿了一袋米,分給無米下鍋的鄰居一點,是善良。你冒著生命危險給鄰居的孩子湊學費,完全不考慮如果你死了,你的妻子,即將上學的孩子怎麼辦?是善?但是這種為善行為值得提倡嗎?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所以,請先把自己照顧好,人有時候自私點好,況且這種自私不危害旁人。自己一無所有,還把機會讓給別人,只能怒其不爭,不哀其不幸。

起跑線觀後感15

今天上午,老師帶我們看了一場電影印---《起跑線》。這部電影講的是:拉吉和米塔為了讓自己的女兒皮婭上一個好的幼兒園;想盡了各種方法:換房子、上提高班、找關系、扮窮人……終於把皮婭送進名校。影片最後,因為父親良心的拷問,皮婭最終還是去上了公立學校。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皮婭的父母為了讓皮婭上一所好學校而付出的努力。我的爸爸媽媽也是這樣的,為了我以後的人生更加美好,從小就給我報補習班,讓我長大可以有自己的特長,花了很多錢、付出了很多辛苦。爸爸每天努力地工作,起早貪黑。有一次,爸爸得了重感冒,但為了工作爸爸並沒有去醫院,結果在第二天爸爸咳嗽加重了,迫不得已在屋子裡打吊水,剛打完吊水就又去工作。醫生建議在家休息,但爸爸還是執意去上班了,那時我就在想:長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記得還有一次,我下學的時候下了暴雨,我當時沒有帶傘,就在我以為自己要淋成一個落湯雞時,我看見媽媽像救星般向我走來。我急忙跑過去抱住媽媽,媽媽什麼也沒說,拉著我的手往前走。到十字路口時,地上的水已經淹到了膝蓋的位置,媽媽把傘給我,二話不說地把我背起來,蹚過去。回到家時,媽媽的褲子和鞋子都已經濕了,我趕緊去把毛巾拿過來讓媽媽擦,媽媽當時還笑著誇我:「寶貝,真孝順呀!」其實,媽媽才應該是被誇的那一個。

今天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爸爸媽媽任何舉動都是為我們好,即使有時候是訓斥我,也是為了不讓我們再犯這個錯誤!我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長大了孝順爸爸媽媽。

;

『肆』 中國教育能改變嗎起跑線上觀後感

觀看《中國教育能改變嗎?》觀後感
教育是關乎國運的大事,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我們到底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呢?我們需要讓孩子有個光明的前程,需要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在觀看的過程中記錄了這么一個讓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的一段記錄.
美國教育考察團來到中國考察,總結出幾點:1、中國的孩子是起的最早,睡得最晚學習最勤奮的學生;2、中國的學生有一種作業叫做家庭作業,3、中國把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稱之為最優秀的學生,並給他們發證書,而其他人沒有.美國人以此預測中國人在今後的20年科學技術上將遠超過美國.然而有趣的是,中國也派了團隊出使美國考察,訪問團發現,美國的學生無論品德優劣,成績高低,個個都是趾高氣揚,躊躇滿志,他們還在很小的時候就整天奢談發明創造;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音體美活動無不如火如荼,而數理化乏人問津;課堂幾乎失去控制,課堂如逛街一樣,混亂不堪.當時的中國代表團認為美國的教育已病入膏肓,而事實是正是這種病入膏肓使得美國誕生了80多個諾貝爾獲得者.
教育體制的好與壞需要一個標準的,美國和中國教育情形的比較讓我們深思.
「這次考完後我一輩子都不會再用,但正是這一輩子都不用的東西決定了我一輩子.」
「教育的本質在於完善人格.」
「成功沒有標准答案,發現孩子比設計孩子重要.」
這是幾句很有深意的話.
中國的教育道題怎麼了,能改變嗎?許多人在思考、探討這個問題.
想起自己,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受中國教育的毒害了.
先說說高考,高考就如同一個指揮棒一樣牽引著許多許多的人,許多的家長為有一個價值理念,那就是都希望孩子上一所好大學,211高校,985學校,那麼要上這些名校就必須成績好,需要通過高考這個關卡;於是為了上好大學必須上個好高中,為了上個好高中也就不惜花費精力上個好的初中好小學甚至好的幼兒園.這種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深入父母的心.在我看來,好的學校確實無可厚非,也認為起跑線很重要,農村的孩子為什麼比不上城市的孩子,不是農村的孩子不聰明,不努力,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城市的孩子教育資源,教育環境,教育質量都比農村的好.
曾經,高考占據我全部的身心精力,曾經,高考深入我心,曾經,成績的提升讓我不斷努力,曾經,一切只是為了高考,為了上大學.當時,沒有什麼宏大的願望,沒有什麼名牌大學、重點大學的夢想.其實真的很簡單,考個本科的大學就夠了,而就是這樣願望,我卻用了三年的時間,三年的高考,最後也還只是考的一個普通的本科學校.當然我並沒有埋怨什麼,能在江西農大上大學已經知足了.那時,成績非常好的同學經常受老師的喜愛,同學的歡迎,因此我也曾經羨慕他們.每年高考的「高考狀元」也備受大家關注.
到了大學之後,感覺教育也出現了問題,許多的同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僅散失了學生的鬥志,退去了激情,而且對學習上課產生了厭學、不願學的情況.而大學學費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是非常昂貴的.了解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教育情況後,也許能發現其中的端倪.高中時候,對大學的專業不了解,許多同學也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到底是什麼,到底應該選擇什麼專業.
中國的教育一直提倡要進行素質教育,卻始終是應試教育.觀看了《中國的教育能改變嗎?》的專題片,有許多的感想.教育的現狀是什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問題在哪裡?到底應該怎麼改變中國教育的現狀?許多許多問題擺在了中國人面前.
國家的發展靠人才,人才的發展靠教育.「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讓各類人才都擁有廣闊的創業平台、發展空間,使每個人都成為對祖國、對人民、對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別是要抓緊培養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發表講話的關於人才的一段話.
紀錄片第一集《起跑線上》記敘了中國基礎教育的問題,對小學、初中的教育做了比較全面的分析與把握,提出教育必須從小時候開始還小孩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在教育的最初階段讓孩子減負,放棄在起跑線上的爭議,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第二集《學習革命》記敘了中國教育的方式的問題,列舉了一些教育改革的方案.學習的革命從何開始,有誰能夠給出一個答案?行進在民族復興之路上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樹立起新的教育觀嗎?
第三集《公平之惑》三十年來,中國的經濟改革獲得了成功,然而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卻使中國陷入了公平之惑.在這一集上,紀錄片給我們展示了中國城鄉、中國地區之間教育的差距.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說:「教育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偉大工具」中國的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此教育需要公平.但是感覺要做到公平公正確實真的很難.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類生活,提高了生活品質.然而經濟的發展本身就是不平衡的,鄧小平提出的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的制度在執行起來確是備受艱難.經濟尚且如此,何況教育的公平公正呢,不過仍需努力.
第四集《高考變局》有人提出了廢除高考這個制度.要不要廢除高考這個制度成為眾人爭議的話題.這一集中記敘了高考的方方面面,指出了其弊端……在高考制度的壓迫下,許多學生產生了厭倦的情緒.高考制度到底好不好?有利有弊,只是希望那些想要取消高考制度的人能夠再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選拔人才的制度或者措施來.
第五集《大學危機》,讓我感慨萬千,大學生的價值真的能體現嗎?《中國青年報》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上萬人參與的調查顯示,34%人後悔上大學,51%的人表示在大學里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這也讓我反思,我們讀大學到底能有多少含金量,有時甚至覺得,沒有讀大學的人不僅早賺錢,即使我們將來畢業了工作了工資也不一定比不上大學的高.這一集中指出了大學為什麼讓我們失望,我們國家建立的高等教育制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其實大學有其大學精神內涵的,不知道大學危機如何才能解決.大學需要有的是大學的精神,有其培養人才的標准、任務和職責.
第六集《再度出發》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教育改革的問題,但卻難免陷入迷茫與困惑.在這一集中,中國的教育改革再度出發,不說改革到底會怎麼樣,會取得什麼樣的成果.讓我們拭目以待……
觀看了《中國的教育能改變嗎?》讓我了解了中國的教育問題,希望中國的教育改革能夠真正有所成效.應試教育,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能夠徹底地解決.

『伍』 起跑線電影觀後感

看印度電影《起跑線》,明白一個道理,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這次熱映的《起跑線》不同於當年的《三傻大鬧寶萊塢》,雖然同樣是聚焦於印度的教育問題,可這次的更接近於現實,放到國內播出,更覺得像是反應我們的生活。

服裝店老闆巴特拉一家為了能讓女兒皮婭進入到精英教育的私立學校讀書,可以擺脫命運,贏在起跑線上,不斷地努力可以讓女兒得到進入私立學校的名額,不惜舉家搬遷到富人區,換車、換服裝、學會說英語、參加上流社會的聚會等等。

當這些裝富的方法行不通的時候,巴特拉一家想到了裝窮,她們假扮窮人,棲身在貧民窟,最後終於拿到了「貧困生」入學名額。

所以,看到最後,你還覺得孩子的起跑線是去精英學校,學的比別人多嗎?其實,真的起跑線從家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然而,相比較於讓孩子進入到私立精英學校學習作為起跑線,我倒覺得巴特拉所做的表率作用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在貧民窟生活的一個月時間,皮婭跟鄰居小孩們玩的時候那種天真的笑容,跟在公園里因為皮婭不說英語而不跟皮婭玩的小孩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只有將孩子放在她喜歡的環境,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環境,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我不否認私立學校的確擁有好的師資力量和環境,但是在公立學校改善的情況下,勞工的孩子也能說英語的公立學校,真的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兩樣,區別的是這個社會的階層思想。

『陸』 電影《起跑線》觀後感

又一部印度高分喜劇《起跑線》近日被引進中國大陸。影片講述了一對中產夫婦,為了能讓女兒進入名牌幼兒園費盡心力的故事,展現了當下幾近白熱化的「起跑線」爭奪戰下,不堪負重的父母,以及教育商品化、教育市場化,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公,階級固化等等一系列社會現象總體來說,這是一部探討社會現實的喜劇電影,而其探討的內容,也讓不少有相同經歷的中國父母,大呼「扎心了」。

片中的主角拉吉和米圖夫婦對女兒都有著很高的期望,屬於典型的「望女成鳳」,他們經營著一家紗麗店,經濟比較寬裕,也有具備為女兒提供良好教育的經濟實力。 但不同的是,相較於妻子米圖在教育上急功近利且盲目的態度,拉吉的態度顯得比較溫和,他時常會對所謂的名校,抱有遲疑的態度,例如校舍是否需要建設的如此富麗堂皇、各種知識技能是否需要一股腦的填塞給年紀尚幼的孩子,更關鍵的是,他比較顧及女兒的感受,不像米圖那種命令式的教育方式。

這對夫妻很容易讓我們想到前兩年那部紅火一時的《貓爸虎媽》,拉吉顯然就是翻版的貓爸,也正是他的理性行為,推動《起跑線》的後半程劇情走入了更為深入的主題。

但是他並沒有被列為著名的印度三大汗之一。長相平平的伊爾凡,沒有能夠站在一個好的起跑線上。

『柒』 作為父母的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電影《起跑線》觀後感

    2018年4月7日17:05分的電影開場了,由於堵車,錯過了開場的前十分鍾。但我知道小主人公皮婭的爸爸是個生意人,擁有不錯的資產,穩定的收入來源。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學校,在印度能夠掌握著代表權利和地位的語言,學會英語,與同齡孩子相比,不能輸在起跑線,要在「優質」中贏得一席之碧橘地,媽媽先是搬離舊市街,在最好的學校旁邊購買大洋房,開派對,為孩子尋求自己認為值得交往的夥伴,殊不知,孩子的快樂,是在與最真實的玩伴進行的快樂游戲,而不是成人認為的「被安排的」朋友。

        為了孩子,父母扮富扮貧,為了學區房,一身奢侈品,為了顯得自己也是上流人士,卻被「富人」嗤之以鼻。先查詢了位居全國前五的學校,父母也要足夠有資格,也進行相關的培訓與學習,一次又一次沒有面試通過的消息,讓父母心急如焚,很多次媽媽暗自神傷,重復著預想悔檔著女兒可能因為沒有受到好的教育,最後走上不歸路。接著扮貧,當得知每所學校窮人的孩子有百分之二十五的額度,夫婦倆又舉家搬遷,入住貧民窟,剛融入集體的時候,面對窮人們的熱情,米塔似乎放不下「成功人士」的高姿態,不讓女兒吃窮人給的零食,拒絕窮人的幫助,夜裡與老鼠鬥智斗勇,但當自己的確孤立無援,必須求得幫助的時候,那些曾經被拒絕過的窮人也「還治其人之身」,唯有善良的鄰居,借水給她。窮鄰居希亞姆.普拉卡什為了幫助拉吉爸爸盡快適應窮人的生活,清晨起床排很長的隊,上演「擠公交」大戰,去餅干工廠打工,在流水線上鬧出的笑話,讓人哭笑不得。幸運的抽簽,皮婭獲得了去頂尖學校學習的機會,但面對高額的學費,窮人鄰居十分擔憂,無奈故意撞車,用自己的生命打賭,訛得一筆資金,用來幫助皮婭交學費,看到這里,我想很多人都熱淚盈眶了,原本這種欺詐行為是應該讓人痛恨的,可是誰也恨不起來,反而產生的是憐憫,是同情,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敬畏,更是對窮人鄰居的善良流露的感動,窮人鄰居這個行為,也在本質善良的主人公的心上深深的烙印了一條印跡。

        獲得了入學的資格,拉吉夫婦帶著孩子回到自己的學區房,內心深深的自責與愧疚,因為自己假扮窮人搶了真的窮人鄰居孩子的入學資格,於是化身慈善家,資助窮人鄰居的孩子的學校,當窮人上門感激慈善家時,意外發現了曾經的一起打工的難兄難弟居然就是資助自己孩子學校的大老闆,那一刻,窮人鄰居氣憤地轉身離去,宣言要投訴舉報拉吉假扮窮人,搶了自己孩子入校權利,就在這時,天真無邪的皮婭的擁抱打動了窮人叔叔,那一刻叔叔也動搖了,放棄了舉報的念頭。

        拉吉卻無法原諒自己的行為,在妻子面前是個「妻管嚴」依然保持著內心的善良,決定去校長那裡自己坦白,在全校家長大會時,邀請了窮人學校的孩子們,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震懾了在場所有家長的心,卻無法改變教育本身的現狀。教會了孩子博大精深的知識,卻忘記了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公平的對待別人的權利,尊重別人的利益。

      整個影片給我的感受,的的確確,教育已經失去了它的本質,淪為一樁利益交換的生意,就算教會了孩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又如何,如果做人失敗在起跑線,丟掉了人性最本真應該具有的正直與善良,教育也就沒有意義了。主人公起起落落為女兒尋求最好的教育,費盡心思終於進入到了頂尖學校,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我們也不得不為媽媽米塔那句「我就想讓女兒成為你那樣的人」而感動,善良而正直。

    貧窮就是這樣,沒有資格大悲大喜,貧窮人的生活也是一門學問。就算貧窮,貧窮孩子也會有自己發光發熱的舞台,也會有自己熠熠生輝的色彩,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會像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每一個孩子,無論他是天賦異稟,聰姿穎慧,還是愚鈍羸弱,微弱平凡,他都應該有受教育的權利,獲得好的教育的權利,擁有好的發展平台的機會。

    很多家長,他們忙忙碌碌,終其一生,看似為了孩子在尋求好的教育的契機,安排合適的朋友圈,其實,作為父母的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家庭教育決定著孩子將成為什麼樣的人,教育前行的路上,希望永遠也不要丟了一個人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善良與正直,學會求知的前提,先悔前團學會做人。

      親愛的父母們,停下來看看,我們的教育除了在渴求孩子獲得博大精深知識文化的同時,是否真正教會了我們的孩子最基本的展現人性的品質,善良、正直與尊重。

閱讀全文

與電影起跑線觀後感影評範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五成群電影女主角 瀏覽:778
雙城記電影中英文字幕 瀏覽:588
男電影演員死於心臟病 瀏覽:620
嘉裕電影院圖片 瀏覽:434
綏化北林區電影院開門了嗎 瀏覽:195
喋血電影大全 瀏覽:20
電影院播放槍擊 瀏覽:344
泰國電影拳擊女兒 瀏覽:859
競雄女俠秋瑾電影英文字幕 瀏覽:545
哪些網站可以看剛出來的電影 瀏覽:957
影院最近新上映的電影 瀏覽:777
東陽市電影院一氧化碳中毒 瀏覽:731
七分鍾愛情電影 瀏覽:841
小丑電影戴面具圖片大全 瀏覽:33
去電影院作文600 瀏覽:718
街頭霸王大電影 瀏覽:486
愛情電影網good電影 瀏覽:916
逢賭必勝電影完整版 瀏覽:305
大魔法師孟兜兜電影演員表 瀏覽:378
泰國有一部電影是佛頭被砍了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