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鐵人王進喜觀後感200字

電影鐵人王進喜觀後感200字

發布時間:2023-05-10 07:20:55

⑴ 電影鐵人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電影鐵人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鐵人觀後感 篇1

對於出生於「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那個火紅年代的我來說,王進喜是我童年時就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在我的心中,鐵人王進喜始終與「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忘我拼搏……」這些字眼聯系在一起,每每想起他,總會激起一種敬仰、崇拜之情吵銷。

5月23日,我有幸觀看了《鐵人》這部新時代的電影,影片以新一代鐵人標兵劉思成的思想歷程與老一輩鐵人王進喜的事跡在時空上相互交替進行了描述。荒原戈壁,大漠黃沙,黑白與彩色的交替,無論是節奏明快的歷史,還是舒緩卻靜中有動的現實,都給予了我巨大的心靈震撼。

急促奔忙的車站,人頭攢動的大會戰,高亢嘹亮的號子,人拉肩扛中緩緩豎起的井架,驚心動魄的井噴……

戈壁灘上的日落,蜿蜒公路上的巨型油車,悠揚的歌聲,高聳入雲的現代化鑽台……

一個個場景,無不在述說著兩代石油人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影片以細膩的人物刻畫讓我們品味了20世紀60年代、新時期兩代勞模創業拼搏的精神,歲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歷史的長河裡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向全社會彰顯了人類靈魂的崇高和美好,深深地感動著我。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價值觀。「戲文里怎麼說的?財主跟財主比錢,舉人跟舉人比烏紗。我們比給地球戳洞洞,比誰戳得猛戳得直,比誰油漿子噴得快……」鐵人就是用這樣的人生價值觀指引著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責任。「以前醫生給我看病,說我貧血,這人貧血,就沒有力氣,國家貧血,也沒有力氣,就得給人家欺負,我們就是要改變我們國家的貧血,讓那些瞧不起我們的人,再也不敢欺負我們。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是什麼,是家裡的孝順兒子,是下地幹活的,不是在家享福的!」「上有老下有小,風里來雨里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認了吧!」這是鐵人用最樸素的語言詮釋著共產黨員的本質,詮釋著責任的內涵。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堅強。當時會戰的條件是設備嚴重不足,鐵人帶著他的團隊用人力將數噸重的泥漿泵拖上井架。眾人用撬杠抬,用大繩拽。在整齊劃一的號子聲中,大繩卻接二連三地綳斷,眼看著功虧一簣。鐵人站了出來。「挺起來!沒長脊樑骨啊?」於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樑骨戰勝了危機,石油工人的勞動號子在荒原間盪氣回腸——「石油漢子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奉獻。由於地層壓首簡力太大,一口井打到700米時發生了井噴。沒有重晶石,沒有攪拌機,僅有的壓井噴的水泥比重過大,容易凝固,分散不開。危急關頭,鐵人拖著受傷的腳,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水泥池子里,充當「人體攪拌機」,最終制服了井噴。

在感動中,我還品味到了溫情。最器重的徒弟在最困難的時候當了逃兵,他瘋了似的到處去找。當終於在火車上找到了徒弟時,徒弟淚流滿面地說「師傅,我熬不住了……」鐵人面對「背叛」自己的愛徒,嘴裡雖然吼著:「熬不住了就給我滾!」手裡卻把當時十分稀缺珍貴的3個饅頭和一袋干糧塞進了徒弟的懷里。

一個在上世紀60年代家喻戶曉的.人,今天再一次呈現在大銀幕上。我們現在的工作條件、生活條件與上世紀六十年代已有天壤之別,新形勢下我們要繼承鐵人的是什麼?我想我們要繼承發揚的是鐵人「寧肯少活二十年,拚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氣魄;是「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背著井架爬回來!」的永不升芹游後退的精神;是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體攪拌機」的不畏艱難困苦的頑強奉獻精神。

在共和國的創業史上,正是王進喜同志和他的鐵人精神,為中國工人階級樹立了一面旗幟,引導和激勵著千千萬萬社會主義建設者們,為新中國的發展和振興而奮勇拼搏、無私奉獻。王進喜是共產黨人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精英,鐵人精神是偉大的民族精神的結晶和生動體現。作為新時期的石油工人,我們要始終以鐵人為驕傲,以鐵人精神作為激勵自己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強大動力。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新的偉大實踐中,大力弘揚王進喜同志的艱苦奮斗精神,知難而上,迎難而進,積極應對挑戰,解決發展難題,立足工作崗位,扎實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推動公司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電影鐵人觀後感 篇2

看電影《鐵人》,並沒有我想像的爆滿場面,幾百人電影廳里只有三十幾人,電影在靜默中開演,靜默中結束,從鐵人精神看社會責任。

後來在報紙上看到:一些年輕人,收到工作單位發的電影票也不去看,因為他們認為鐵人是神,不是人,不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心裡。

其實,電影拍的很好,電影中王進喜是「鐵人」但不是沒是神。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他罵人、打人、說粗話;他在沒有糧食的年代,為自己的1205鑽井隊走後門多領吃的……他是一個血肉之軀,在沒有任何起重設備的條件下,靠肩膀靠脊樑,豎起了井架,在沒有攪拌設備的情況下,用身體攪拌混凝土,此時的王進喜超出了普通人,這是因為他是「特殊材料製成的人」,當他面對逃跑的徒弟時,不是責罵而是柔情似水的關愛的惋惜,此時的鐵人像大哥,像父親。

有文化的徒弟劉文瑞,是鐵人最疼愛的年輕人,在他身上,鐵人寄預很大的希望,但在困難即將快過去時候文瑞堅持不下去了,逃離油井,以後終身背負著沉重的自責,但他一直在山村教書育人,默默工作。

劉思成帶著父親的囑托成為石油工人,是還願?是贖罪?鐵人是他的精神寄託,收集鐵人的遺物,1205鑽井隊的物品是他唯一愛好,

崇拜鐵人達到幻覺的地步,父親當年的出逃讓他蒙羞,但他深愛自己的父親,父親沒有走下去的路,由他來走,他不單單是父親的兒子,更是石油工人的兒子。

我認為電影好就好在於導演了解當代青年的心理,沒有神化這些閃光南明又普通的勞動者,而是利用一個個片斷謳歌建國初期,鐵人那一代建設者們為國分憂,為民爭光的愛國情懷和工作熱情以及艱苦創業的革命激情。

這電影是很震撼人心的,特別是我們這些中老年人。鐵人,是我們的榜樣,是父輩的寫照,曾幾何時,我們的父母,為新中國的建設,大幹快乾拚命干,一曲《咱們工人有力量》,工人階級的地位至高無尚,我們長大後,走父母的道,接父母的班,做一個工人,自豪。

但電影結束了,為什麼我們的心情有些沉重,年輕人,是不會有我們的感受的,他們知道的太少,這些年,正統的文化太少,年輕人崇拜的偶像早已改為所謂歌星,影星,有幾個知道「鐵人」是誰?

電影鐵人觀後感 篇3

歲月淡去了舊時的記憶,卻註定抹不去烙在我們心頭的「鐵人精神」。正在熱播的電影《鐵人》,把我們重新帶回那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我們不會再用身體攪動泥漿,我們不會再靠人拉肩扛將鑽機拉上井架。物質條件變了,但我們的靈魂依然像鐵人那樣堅強。在盛行「解構崇高」的年代,我們依然需要那個年代留下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種奮發進取的力量,今天中國的崛起需要這樣一種精神。

盡管,如今的油田與鐵人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但昨天和今天是難以割裂的,沒有昨天怎麼能有今天?盡管,王進喜所做出的貢獻我們無法復制,但是他的精神應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遺產的一部分。「鐵人精神」足足影響了幾代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社會主義建設的英雄,「鐵人精神」在我們心中永不落幕,值得我們永遠記憶。

昨天,為了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一代又一代勞動者在「鐵人精神」鼓舞下,無私奉獻,開拓創新。三峽大壩、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祖國駛入了高速發展期,終於讓山河變樣,國力變強,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今天,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激勵無數人的話語,又重新回響在我們耳邊,激勵我們自覺地把個人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立足崗位,顧全大局,為國分憂,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爭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用「中國信心」戰勝危機,在戰勝危機中建功立業,在應對危機中體現人生價值。

「責任感、主人翁、不怕犧牲、擔當大義」,是王進喜留給今天工人的最優秀的品質,也是「鐵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們依然需要像鐵人那樣,站在時代的潮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忘我拼搏,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展現工人階級的偉大胸懷,用生命的熱血創造一個個不朽傳奇,譜寫一曲曲華彩樂章,在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中,步入未來。

我們從電影《鐵人》中尋找力量,從電影《鐵人》中升華心靈。「鐵人精神」歷久彌新,永不褪色;鐵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薪火相傳,永不過時。

電影鐵人觀後感 篇4

很小的時候,就對60年代的石油工人王進喜的事跡有所耳聞。在我的心目中,鐵人王進喜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我們工人階級的標兵與楷模。在觀看了影片《鐵人》後,我對鐵人王進喜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影片《鐵人》中,導演用「老電影」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上個世紀60年代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在環境極端簡陋的條件下展開的「大會戰」。舊時的火車站,高聳入雲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頭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歷史通過銀幕在我們眼前再現。昏暗簡陋四處透風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環境,超負荷的體力勞動,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糧,就是在這樣及其惡劣的條件下,鐵人王進喜和他的工友們,用人拉肩扛的方式豎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帶領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樑當吊車。關鍵時刻,他能大吼一聲,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肉攪拌機」。看到這里,我被這種忘我拼搏、無私奉獻,不惜以犧牲個人生命來保衛國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鐵人》中的王進喜形象豐滿、生動。展現給大家的並非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大英雄,它還原了一個更加生活化的王進喜,影片中的王進喜是個普普通通的出大力、流大汗的基層「師傅」,他愛罵人,急了還打人,腳砸傷了會疼,肚子餓了也會腿酸胳膊軟,影片塑造了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工人師傅王進喜。

影片中還有另外一位主人翁,他就是劉斯成。做為一名新時代的大慶石油工人的後代,同是楷模的他,在物慾橫流的新時期,對著茫茫無際的戈壁,干著每日重復枯燥的工作,他困惑過,彷徨過,甚至懷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蹤的突發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尋找工友的征程。這樣一段故事的穿插,暗示我們鐵人精神並未泯滅,他在新時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傳承和延續。

在那食不飽穿不暖的歲月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們,他們的理想和目標就是振興國家的石油事業,為此可以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看完影片,回過頭來看我們,在經濟危機時刻,在企業舉步艱難之際,這種鐵人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讓我們大家向鐵人王進喜學習,拿出鐵人的干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斗、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電影鐵人觀後感 篇5

單位組織觀看《鐵人》,影院里多數都是這種情況,不少人在影片開始後才來,遮擋熒幕,影片還未結束就走,心靜不得。不是自己想看的,自不知珍惜。亂哄哄地看完了這部片子。

這部片子尹力還是用心了,吳剛為自己打100分還是有付出有底氣的。東北惡劣的氣候,梆硬的土地上,來了一幫鑽井挖石油的漢子。那個年代國家幾乎談不上經濟,簡陋的落伍的機械,從搬運到安裝,很多程序都需要肩抬手推。在今天看來沒有人能乾的活,沒有人能忍受的勞累,沒有人能堅持的極限,他們熱火朝天、蒸蒸騰騰地干成了。時時處處都有悲壯的擊打,他們真的是把命給了國家,心無雜糅把自己的所有拿出來。胸腔中充滿對國家的熱愛、對工作的激情,有十份力能使出十二分,時刻處在綳緊、欲斷的邊緣,但對國家、對事業的愛又一再地將這種邊緣推遠,將內在的能量汩汩爆發。

鐵人沒有處理成高大全、滿口大話、套話的形象,粗鄙化可信化,渾不吝化可愛化。他梗著脖子說:「我罵行,你罵就不行。」他責任一肩擔嘻笑說:「你說是你乾的,別人不信;我說是我乾的誰都信。」他就是那麼個生猛的罵咧咧的真實漢子,通過罵表達他的親熱,傳遞他的熱量。喊號子時候罵,在大會上發言罵,真情洋溢的狠狠罵,他不是念領導的文,不是傳達領導的意思,這就是他的粑粑地瓜話,沒有摻一點雜的肝腑話。真真切切、坦坦實實,把內心的火燃燒起來,把大家內心的心燃燒起來,連成一片,有這片火就能驅走季節的嚴冬、國家的嚴冬。人不能貧血,國不能貧油,就這么淺顯的國家需要,就這么淺顯的人民給予。那麼個破嗓子那麼個破話,卻比所有修飾過的美麗的話更有震撼更有力量,象他們親手打下的噴薄的油田。追隨在這樣人的身邊,你會超越自己,感覺自己無比的有氣節有骨氣,頂天立地,無堅不摧。

零下三十多度,砸壞了的腿,跳進泥漿中充當人體攪拌機。在國家這個大機器中,他們是心甘情願的螺絲釘,哪怕在旋轉的過程中粉了自己的身碎了自己的骨,只要能成就國家的運轉,他們心裡也是樂呵呵。真的,他們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向國家求索,他們心裏面有扎實實的愛,是大愛推動他們這樣做,不需要招呼,不需要回報。

這么些年,他們的可敬可愛,被鋪天蓋地的宣傳學習弄得越來越假,越來越堂皇,被組織觀看群體行動弄得越來越反感,越來越抵觸,遮蓋了他們其實的很本真、很純粹。他們並不願意到台上來讓你看,他們並不願意逼著你怎樣怎樣,他們就是那樣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來源於實在,創造著實在。他們的創造力感染了身邊的人,一時幅射不到我們這里,組織的強拉硬拽讓自然的心意行為變了形。

冰梭梭老么長的天,破棉爛襖的寒冷不可怕;全國性的飢荒,一天五兩飯吃不上的飢餓,還要乾重體力活。一天行,老這么干,劉文瑞吃不消,實在可以理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鐵人的精神和承受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嚴寒的豁口處坐著睡,火車上逃跑的劉文瑞很窩囊、自慚地大哭著,那個年代似乎不允許有個人情況有特殊情況,沒有勞保意識,他們在一片的紅亮下暗淡地羞愧地悲情地活著。這個時候的鐵人也哭,哭隊伍里少了一份知識,哭沒有能力讓徒弟活得好點、身上有力量,他鼻子下有凍上的鼻涕,傻乎乎地讓我哭。

鐵人一輩兒活得有勁,心裡有堅定不移的目標。

相形下年輕一輩兒有些茫然,劉思成的鐵人標兵還停留在多幹活上,不分份內份外上。在今天的時代,物質條件已經具備,吃能吃飽,穿能穿暖,似乎沒有理由不使勁干,即使偶爾地到沙漠一趟,不喝水幹得渾身冒火,過後自有營養補充,無斷線之虞。但,劉思成的這種單純干,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自己的不被自己理解,不被同事接受,他成了一個心理病患者。他需要解開自己的迷茫,需要給自己給同行樹立一個新的目標,建設新時代的火熱核心。

這火熱核心,可以是勘探學的探索,可以是技術創新,可以是油質濾析,可以用頭腦進行新的石油會戰,可以將小青年多餘的能量集中到事業中去。老一輩人靠蠻力,靠激情,新一輩人要靠頭腦、靠知識,靠領先於別人的意識和視野。鐵人精神,絕不是靠一次沙漠救人來簡單傳承的。畢竟沙漠救人是偶然化的,工作進程是時時化的。在工作中如何體現鐵人教育,鐵人精神,不是靠一面鐵人遺物牆就可以說明的。

彩色的片段,尹力導演得無神無力。

還是要從心裏面,從工作中來,鐵人很可愛,別糟蹋了,別形式化。別要求學,請理解就可以了。

⑵ 鐵人精神讀後感300字

寫作要點:

1、介紹《建黨偉業》的內容。

2、我學會或者感悟到了什麼。

3、我應該怎樣去做。

電影《鐵人》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誓師大會,各個井隊拉歌,零五隊吼出了一曲豪邁秦腔。雖然我沒有聽出表演者在上面唱的是什麼,但是就他那字正腔圓的唱腔,高亢渾厚的曲調卻深深的打動了我。

在那樣一個時代,大雪飄飛的環境下,人們完全靠一腔熱誠與大自然頑強抗爭,是什麼才能調動他們的滿腔激情。只有秦腔。吼出了那西北漢子的錚錚鐵骨,唱出了那中華兒女的赤誠之心。

記得小時候語文課大家都想聽聽真人版演繹秦腔,語文老師說等天氣好時到高坡上唱給我們聽。那時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到高坡上才能唱秦腔。後來真正聽過了才知道那不用假聲的高八度,幾近吼出來的高音。

只有在廣闊的地方才有震撼的視聽效果。很多南方人不明白那扯著嗓子吼既不優美也不悅耳,有什麼好聽?因為他們不懂西北人的高昂與激揚。沒有手舞大刀的英勇殺敵,沒有槍林彈雨的前赴後繼,沒有隻身奮戰的慷慨就義就不懂得那平地的一聲吼,那響徹高原的信天游才是西北人的真性情。西北漢子的熱血柔腸。

從《南京南京》到《鐵人》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時代,但是始終不變的是中華民族的視死如歸,頑強拼搏,存民族大義,與中華民族生死同亡,呼吸與共的民族責任心,榮譽感。永不變的民族魂。

⑶ 新時代電影《鐵人》觀後感心得5篇精選大全

我們今日活著的人,向死去的英雄和活著的英雄學習。要把他們精神運用到我們實際工作當中去,才能活得有意義,才不枉活這世上幾十年。一起來看看新時代電影《鐵人》 觀後感 心得5篇精選大全,歡迎查閱!

《鐵人》觀後感心得1

昨日,我觀看了《鐵人》這部新時代的電影,影片以新一代鐵人標兵劉思成的思想歷程與老一輩鐵人王進喜的 事跡 在時空上相互交替進行了描述。荒原戈壁,大漠黃沙,黑白與彩色的交替,無論是節奏明快的歷史,還是舒緩卻靜中有動的現實,都給予了我巨大的心靈震撼。

急促奔忙的車站,人頭攢動的大會戰,高亢嘹亮的號子,人拉肩扛中緩緩豎起的井架,驚心動魄的井噴……

戈壁灘上的日落,蜿蜒公路上的巨型油車,悠揚的歌聲,高聳入雲的現代化鑽台……

一個個場景,無不在述說著兩代石油人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影片以細膩的人物刻畫讓我們品味了20世紀60年代、新時期兩代勞模創業拼搏的精神,歲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歷史的長河裡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向全社會彰顯了人類靈魂的崇高和完美,深深地感動著我。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價值觀。「戲文里怎樣說的財主跟財主比錢,舉人跟舉人比烏紗。我們比給地球戳洞洞,比誰戳得猛戳得直,比誰油漿子噴得快……」鐵人就是用這樣的人生價值觀指引著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職責。「以前醫生給我看病,說我貧血,這人貧血,就沒有力氣,國家貧血,也沒有力氣,就得給人家欺負,我們就是要改變我們國家的貧血,讓那些瞧不起我們的人,再也不敢欺負我們。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是什麼,是家裡的孝順兒子,是下地幹活的,不是在家享福的!」「上有老下有小,風里來雨里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認了吧!……」這是鐵人用最樸素的語言詮釋著共產黨員的本質,詮釋著職責的內涵。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堅強。當時的條件是設備嚴重不足,鐵人帶著他的團隊用人力將數噸重的泥漿泵拖上井架。眾人用撬杠抬,用大繩拽。在整齊劃一的號子聲中,大繩卻接二連三地綳斷,眼看著功虧一簣。鐵人站了出來。「挺起來!沒長脊樑骨阿」於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樑骨戰勝了危機,石油工人的勞動號子在荒原間盪氣回腸——「石油漢子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奉獻。由於地層壓力太大,一口井打到700米時發生了井噴。沒有重晶石,沒有攪拌機,僅有的壓井噴的水泥比重過大,容易凝固,分散不開。危急關頭,鐵人拖著受傷的腳,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水泥池子里,充當「人體攪拌機」,最終制服了井噴。

在感動中,我還品味到了溫情。最器重的徒弟在最困難的時候當了逃兵,他瘋了似的到處去找。當最終在火車上找到了徒弟時,徒弟淚流滿面地說「師傅,我熬不住了……」鐵人應對「背叛」自我的愛徒,嘴裡雖然吼著:「熬不住了就給我滾!」手裡卻把當時十分稀缺珍貴的3個饅頭和一袋干糧塞進了徒弟的懷里。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還設置了黃渤飾演的一個以物質生活為中心的朋友形象,透過兩人之間的相處和比較,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現代社會精神層面的嚴重缺失,彷彿是沙漠中的綠地一樣稀少卻珍貴。

採用這樣一種追認式和呼應式的表達策略是值得肯定的,這樣做不僅僅打破了主旋律電影將歷史人物與現代社會語境隔離開來的尷尬處境。更重要的一點是,將鐵人的精神做了傳承和期望。更有助於我們這輩人認同和理解先輩的艱辛的奮斗與思想和精神的可貴。

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僅有我們有了無私奉獻的精神,才會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職責感,才能時刻把職工群眾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於職守,盡職盡責,開拓創新,努力創一流業績,時時做好模範帶頭作用,為構建和諧測井、和諧社會做出自我的貢獻。

《鐵人》觀後感心得2

我們有幸觀看了《鐵人》這部新時代的電影,影片以新一代鐵人標兵劉思成的思想歷程與老一輩鐵人王進喜的事跡在時空上相互交替進行了描述。荒原戈壁,大漠黃沙,黑白與彩色的交替,無論是節奏明快的歷史,還是舒緩卻靜中有動的現實,都給予了我巨大的心靈震撼。

一個個場景,無不在述說著兩代石油人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影片以細膩的人物刻畫讓我們品味了20世紀60年代、新時期兩代勞模創業拼搏的精神,歲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歷史的長河裡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向全社會彰顯了人類靈魂的崇高和完美,深深地感動著我。

在感動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價值觀。「戲文里怎樣說的?財主跟財主比錢,舉人跟舉人比烏紗。我們比給地球戳洞洞,比誰戳得猛戳得直,比誰油漿子噴得快……」鐵人就是用這樣的人生價值觀指引著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一個在上世紀60年代家喻戶曉的人,今日再一次呈此刻大銀幕上。我們此刻的工作條件、生活條件與上世紀六十年代已有天壤之別,新形勢下我們要繼承鐵人的是什麼?我想我們要繼承發揚的是鐵人「寧肯少活二十年,拚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氣魄;是「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背著井架爬回來!」的永不後退的精神;是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體攪拌機」的不畏艱難困苦的頑強奉獻精神。

在共和國的創業史上,正是王進喜同志和他的鐵人精神,為中國工人階級樹立了一面旗幟,引導和激勵著千千萬萬社會主義建設者們,為新中國的發展和振興而奮勇拼搏、無私奉獻。王進喜是共產黨人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精英,鐵人精神是偉大的民族精神的結晶和生動體現。作為新時期的石油工人,我們要始終以鐵人為驕傲,以鐵人精神作為激勵自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強大動力。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新的偉大實踐中,大力弘揚王進喜同志的艱苦奮斗精神,知難而上,迎難而進,進取應對挑戰,破解發展難題,立足工作崗位,扎實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推動公司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哲學的角度看,鐵人是一名不折不扣、勇於創新的實幹家。干起工作來,不僅僅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並且肯動腦子,用心去干好工作,他是油田第一個提出用小鑽機代替大泵的人,以前用大鑽機乾的活在他那用小鑽機就能代替,並能打出雙眼井。所以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們更要學習鐵人的這種鑽研精神,勇於創新,大膽改革,從而節省人力、物力及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

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僅有我們有了無私奉獻的精神,才會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職責感,才能時刻把職工群眾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於職守,盡職盡責,開拓創新,努力創一流業績,時時做好模範帶頭作用,為構建和諧測井、和諧社會做出自我的貢獻。

《鐵人》觀後感心得3

前兩天,為了慶祝黨的生日,單位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觀後《鐵人》王進喜的 故事 片。

午時兩點的電影,我在一點五十分走到電影院門口,這是單位包場,不用電影票,門口人事處的兩位幹部站在那裡,他們看到我就笑,我莫明其妙,難道是自我來晚了?他們說你進去吧,裡面已經有人了,我走了進去,一看一個若大的電影院,僅有區區六人,我們見面都哈哈大笑,真是有意思,這成為我們的專場觀看了。我是一個不喜歡湊熱鬧的人,所以我選擇了最終幾排,一個人靜靜坐在那裡,感受這份少有的空曠,影院里還有比較涼爽的,開著中央空調,一會兒又陸續來了些許人,至電影開始放映,來了可是三十人,其餘的人干吧去了,不得而知。呵呵

故事梗概:一列破舊的火車把王進喜(吳剛飾)和他的1205鑽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拉到了大慶。作為石油大會戰的主力軍,王進喜和他的隊伍肩負著讓新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的期望。這只除卻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幾乎一無所有的隊伍在隊長王進喜的帶領下,苦幹5天5夜,大慶第一口油井最終開鑽。房東老大娘見王進喜連續數晝夜奮戰在井架,感慨「王隊長真是個鐵人!」,「王鐵人」的名字從此傳開。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後,王進喜的腿被滾落的鑽桿砸傷,他卻顧不上住院。拄著拐杖纏著綳帶連夜回到井隊。突遇第二口油井即將發生井噴,在沒有重晶石粉堵塞井噴的危急時刻,他當機立斷用水泥代替,水泥沉在泥漿池底必須攪拌,現場卻沒有攪拌機,王進喜便扔掉雙拐,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也紛紛跳進入,經過三個多小時奮戰,井噴最終被制服,油井和鑽機保住了。

三年自然災害來臨,王進喜和他的隊伍面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嚴重的飢餓和高強度的作業下,隊友們意志紛紛崩潰。王進喜省出自我的口糧,甚至不惜犯政治錯誤,想方設法給大家填肚子。

感人的「鐵人」精神,是我們此刻這個時代所缺乏的。其實這是一部人情味很濃的電影,為什麼來看這部電影的同事這么少?大家可能一聽主旋律就覺得沒勁,大家為什麼會有這種心態?我不明白。國外很多片子,都弘揚個人英雄主義,為什麼一個感動中國的民族英雄——鐵人,大家會認為這是說教電影?大家內心深處固有的思想,主流就是說教,挺可笑的。

觀看《鐵人》,不僅僅是了解兩個時代價值觀的心靈沖撞,也是回顧鐵人時代的艱苦奮斗歷程,這是一個時代的艱難行程,這部電影至少也會讓我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有完美的今日,那是因為有艱難的昨日,而我們的先輩戰勝了昨日的困難,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正是鐵人的精神。

《鐵人》觀後感心得4

記得小時候就經常聽到石油鐵人王進喜,先進標兵雷鋒,黨的好乾部焦裕祿,掏糞工人時傳祥的名字,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標志。年幼時候,這些名字就只是一個個平面的文字,沒有立體的形象,就像是光有骨架沒有血肉的模型而不是鮮活的生命。直到再次重溫鐵人王進喜的事跡。這些二維的文字才變成三維的人物。

影片中,王進喜在誓師大會上有這樣幾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人沒飯吃會貧血,國家沒有石油也會貧血,貧血就會被人欺負;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把貧窮落後的帽子丟到太平洋去。就是這樣一種只管付出不記回報的奉獻精神。為了新中國和下一代,他們甘願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這就是那一代工人階級的崇高精神。

影片同時也塑造了另外一批人,他們是新時代的石油工人,劉思成是其中的代表。作為油田會戰的第二代人,他的父親劉文瑞和王進喜是同時代的人,父親因為有 文化 底子而被鐵人重點培養,但父親最終辜負了鐵人的期望,雖然父親當年的退卻曾讓劉思成蒙羞,可是他依然尊敬他的父親,因為他明白,父親同樣經歷過重重的困難,在他心中也是「鐵人」。在應對茫茫沙漠,在遇到隊友被困荒漠的危機關頭。他依然孤身一人走向漫無邊際的沙漠,懷揣著當年父輩開拓北大荒的堅定意志,沿著父輩的堅實腳印義無反顧一步步走向隊友。他用實際行動將鐵人精神繼承與傳揚了下來。

金色的大漠和白皚皚的荒原,高聳入雲的現代化鑽台同在人拉肩扛中緩緩豎起的舊時井架,老鐵人高亢的號子與新鐵人悠揚的歌聲……所有的新舊變化,可是始終不變的是那鐵人精神,經久不息。

《鐵人》觀後感心得5

今日單位組織觀看電影《鐵人》。看完之後很受感觸。電影生動的描述了新一代鐵人標兵的思想歷程和行動,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鐵人王進喜在大慶油田創業的事跡,人物刻畫生動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此刻世人眼前,讓人感觸很多。

那個時代,生活水平十分艱苦,施工條件十分艱難。可是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此刻更加豐富、更加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求,他們一個心眼的為我們偉大祖國找石油。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可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是覺得生活里缺點什麼。回想60年代創業找油時期,每個人有夢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單純,簡單。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打心眼裡揣著祖國的興衰。不像此刻,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科學發達了,社會提高了,自然選擇也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寧靜反而越來越難易得到。

影片裡面刻畫的那個「劉思成」的主角,跟鐵人的人生選擇是截然不一樣的。他最終吃不了苦,當了逃兵。只是他的兒子成了新一代的勞模。在當時的人看來,「劉思成」的舉動真的是讓人理解不了。怎樣能夠那樣?可是今日再來看,這個人物的人生選擇,還是能夠理解的。畢竟,世界上不是每個人的思想境界都那麼高,不可能每人都成為英雄。劉思成,他也想堅持,也以往真實地努力過,可是最終還是受不了,所以放棄了。作為一個書生,身體條件不適應,最終放棄,對他來說,一輩子心理都在承受折磨,也算是一個悲情的人物了。在那個年代,以往真實努力過的人,我覺得都值得我們今日的人去學習。我並不覺得這個人物不好。相反是,我覺得作者寫出了那個時代的真實情景,把人性裡面一些真實的東西放到了電影裡面,而不是一味地樹立英雄形象,這對現代中國電影也算是個創意。

還有鐵人在誓師大會上的那一番講話,十分地感人。我認為應當是當時的真實情景,就算是編劇編出來的,也很好。他講出了作為一個中國人那種真摯樸素的愛國情感;把一個共產黨員,敢於吃苦,勇於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現了出來,讓人很受 教育 。我看後心裡酸酸的;當前中國騰飛科學發展,金錢最大化,物質最大化,變成了世人的追求,多少人忘記自我的國家,忘記民族,眼裡僅有自我,僅有個人。共產黨員,數量在增長,可是質量卻沒有成正比。真的應當 反思 了。

此刻企業職工,學文化,學知識,固然很重要;可是我覺得更迫切的是,應當有一種精神追求。想鐵人說的那樣,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井沒有壓力不出油,人沒有壓力輕飄飄;干著社會主義,想著共產主義的精神。

那樣,才不會出現上班那麼多、玩著電腦喝著茶,嘮家常天南海北、扯著高談闊論說天說地、誰的本事也沒有他大,誰的水平也沒有他高。「罵政府」「罵領導」他比誰都強。我們今日活著的人,向死去的英雄和活著的英雄學習。要把他們精神運用到我們實際工作當中去,才能活得有意義,才不枉活這世上幾十年。


新時代電影《鐵人》觀後感心得5篇精選大全相關 文章 :

⑷ 鐵人王進喜的觀後感

鐵人王進喜的觀後感(精選5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鐵人王進喜的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鐵人王進喜的觀後感1

20xx年5月23日星期四下午,公司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鐵人》。被稱為「鐵人」的實際上是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名叫王進喜。

故事發生在1960年松原會戰時期,東北發現了大油田,得到這個消息後王進喜和他的徒弟們迅速趕液亂凳到東北,開始了石油大會戰。剛到東北,鑽井各項設施不完善,沒有吊車,沒有拖車,王進喜帶領他的徒弟們用肩膀、用脊樑、用血肉之軀一點點的將油井井架搭好,使油井能正常的進行開采工作。王進喜想盡辦法克服了開采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難,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

這場電影看下來,有幾處讓我感覺特別的辛酸:一、王進喜帶領徒弟們用血肉之軀搭建井架的時候,他們的口號,他們堅毅的神情讓我震撼,感嘆於他們的精神,這是種什麼樣的信念在支撐著他們。我想,應該就是王進喜說的,要努力讓國家擺脫貧血,擺脫被欺負的局面;二、發生井噴時,水泥攪拌不均勻,井噴抑制不住。有人勸王進喜趕緊帶著徒弟們離開,而王進喜命令徒弟,井架不倒,人就不許倒,隨後帶傷跳進水泥池,用身體攪拌水泥,成功抑制了井噴,保持了井架和鑽機。看著徒弟們紛紛效仿師傅跳進水泥池的畫面,我才意識到什麼叫做人像鋼鐵一般堅強,也才理解了開頭王進喜的那句話:我們來這,就是玩命的。三、鬧飢荒期間,王進喜寧願犯錯誤也要給徒弟們換取口糧。即使在小知識分子身體素質差熬不住飢荒,熬不住艱苦的日子要逃跑時,王進喜還是把口糧袋和護膝塞進了小知識分子的懷里,告訴他要好好做人體面做人。四、井架有東西掉落,砸到徒弟萬堂的頭上,王進喜急忙趕來後詢問萬堂,萬堂開口說,師傅,我沒事。看到這里,我真是難受的想流淚,胸口很悶。我想到了現在社會的我們挑活干撿活干怕苦怕累是多麼羞愧。

電影看完後,王進喜的那句,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還在我的腦海中盤旋陪檔,我想王進喜的鐵人精神值得我去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方面!

鐵人王進喜的觀鬧旅後感2

為貫徹落實油田公司《關於開展讀書活動的通知》的要求,為響應**分公司工會、**大隊決定開展讀書活動的號召,**11隊近期舉辦了小隊讀書交流活動,隊領導要求大家每人讀一本有意義的書。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大慶人,作為一名三年高中生活在大慶鐵人中學度過的鐵人的後代,作為一名現代石油工人,我選擇了《鐵人王進喜》這本書。鐵人王進喜的事跡,從我兒時起就耳熟能詳,而今重新細細品味這邊書,更多的感慨和感動油然而生。 該書講訴了王進喜同志,一個老共產黨員,如何從一個舊社會的放牛娃成長為新中國的優秀石油工人。王進喜出生在玉門,後來支援大慶,他是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範,他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的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 新中國誕生不久,目睹列強的經濟封鎖,面對國家建設百廢待興、國民經濟發展急需石油的嚴重形勢,王進喜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立誓「早日把中國石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氣概,「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終於拿下了儲量豐度高、含油范圍廣的大慶油田。在舉世聞名的大慶石油會戰中,王進喜帶領的1205鑽井隊,在當時物資極其匱乏人、拉肩扛的艱苦條件下,僅用124個小時就打完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創造了當時鑽井速度最高紀錄。而王進喜「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的光輝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人們的腦海里,。他運用積累的經驗、勤奮好學的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在大慶譜寫了中國石油史上光輝的篇章,至今為世人歌頌。

王進喜沒有文化,解放後自學識字,但是他的很多話都很有道理,很有中國人的氣魄。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麵,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干!干!干!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諸如此類鏗鏘有力的豪言壯語,至今讀來仍讓人熱血沸騰。在他那個年代,正是有他這樣一批人物,堅持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科學求實,刻苦專研我們國家才擺脫了貧油國的帽子,才解決了幾億人的吃飯問題,才搞出了原子彈氫彈……鐵人的精神,就是中國人的精神。魯迅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王進喜就是這樣的人。

時空轉變,精神永恆。如今我重讀《鐵人王進喜》,又一次被他那種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創業精神和工人階級主人翁責任感所感動。時間跨越半個多世紀,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在變化,石油工人的工作環境優越了,生活富足了,但我們絕不能忘記老一代石油工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將這種鐵人精神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將這種精神作為企業員工為國奉獻的精神支柱。

作為大慶油城的油田子女,我們是大慶油城建設的主力,肩負建設大慶再鑄油城輝煌的重任,我清楚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油田工人,就要學習鐵人滿腔熱情的愛國精神;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獻身精神和艱苦創業的實干精神;學習他對工作的鑽研精神和創新精神;學習他對工作高度的責任心,尤其要學習他的寬容友愛的精神。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愛崗敬業,踏實肯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繼承鐵人精神肩負起建設大慶在鑄大慶輝煌的重任,才能不辜負他老人家對我們後代人的重託。

我手捧著《鐵人王進喜》這本書,彷彿又看見了北風呼嘯、油泥噴涌中,一個錚錚鐵骨的身影……

鐵人王進喜的觀後感3

翻開中國石油工業的史冊,在大慶石油混戰的這一頁,你會看到一個先鋒人物,那就是鐵人王進喜。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就聽說了鐵人王進喜的先進事跡,聽到了他的壯舉,對他有很高的欽佩之情。聽說,但從未真正的了解,在看過《鐵人王進喜》電影之後,再通過一些生平的了解,我對鐵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鐵人王進喜出生在一個平凡不能在平凡的家庭,討過飯,給地主放過牛,做過苦工。直到1950年春,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不是每個人都這么苦的,也許正因為是這些不一般的經歷,造就了鐵人王進喜不平凡的人生。也許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鑽井工人,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新中國的第一代鑽井工人,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成為鐵人。王進喜同志是一名黨員,他是1958年帶領全隊創下當時全國最高紀錄的領頭人,他帶領的隊伍榮獲了「鑽井衛星」紅旗,這些數不清的榮譽的背後是王進喜和他的隊伍不斷地艱苦奮戰鑽井取得的。

鐵人王進喜同志帶領著他的隊伍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寒風凜冽,始終會在油田的鑽井看到他們奮斗的身影。他是一個有奉獻精神、樂於分享,樂於助人的人。在每個隊都在爭第一的時候,他能幫助其他的隊伍解決困難,並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其他的隊伍一起鑽井,成為鑽井隊的好帶頭人,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我想如果沒有王進喜同志這種樂於助人,與他人一同進步的思想,中國也不會有那麼快的發展。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也應該具備這種樂於奉獻,不為私慾,積極為國家的發展,為了更高水準的生活而不斷努力奮斗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說不論是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還是黨員,在自己不斷進步的同時,帶動周圍的人一起進步,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奮斗、努力。

鐵人王進喜同志在種種困難面前,他的心不軟,打井缺水,他帶著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樑當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體攪拌機」。無論多麼惡劣的環境,都在不停地進行著鑽井工作,可以說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自己有病了也堅持工作。他的這種精神不禁讓我們大學生從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想想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如果沒有當初的一切,我們現在不知還處在怎樣的一種狀況里呢!現在的'我們可能不用在面臨那麼艱苦的工作條件之中,而且因為現在這么好的環境,讓我們很少會聯想到飢荒、惡劣的天氣之類的。但是我們要學的是鐵人的這種精神,但我們在學習或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會和鐵人一樣毫無顧忌的勇往直前呢?

當這樣的一個疑問冒出時,我們遲疑了,我們沒有鐵人那樣的精神,沒有鐵人的那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敢。我們總是在困難的面前遲疑,遲遲不肯做出果斷的決定,解決困難,其實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自己不肯努力克服困難。沉睡的人們,還在遲疑的人們讓我行動起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一切,來證明任何困難我們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是困難太大,是我們還不夠努力,還不夠吃苦,拿出鐵人的精神,用鐵人的樂觀和堅持,來克服一切困難。

伴隨著角色的不斷改變,我們在工作、生活上往往面對很多困難,如果我們因為這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輕言放棄、自甘墮落,那麼我們就是一個失敗的人!在接受生命的磨難時,沒有堅持住的失敗的人!有人常說:「沒有經歷生活帶來磨難的人,一定是個不成熟的人。」只有經過磨難的不斷洗禮,我們才能更堅強,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帶給我們的豐富內涵。因此,讓我們牢記自己的責任,牢記自己說承擔的使命,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想鐵人一樣,絕不輕言退縮,勇敢直視生命的磨難。讓我們變得更強,讓我們不再軟弱,面對任何困難的時候,不再「心軟」。

鐵人我們永遠的榜樣,永遠的標桿,是我們面對磨難時的精神支柱,讓我們記住鐵人,不斷地學習他的精神,向鐵人致敬!成為可能人物

鐵人王進喜的觀後感4

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xx周年,在市總工會的統一安排下,熱電公司工會組織員工觀看了《鐵人》這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影片。

電影《鐵人》以黑白和彩色兩種形式、兩條線索交錯進行來描述 「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代勞模和以劉思成為代表的新一代勞模間傳承的故事。影片既重現了幾十年前石油工人戰天斗地的艱苦場面,又展示了新時期青年人繼承前輩光榮傳統、愛崗敬業的風貌。

王進喜,一個普通的西北漢子。平日里,朴實無華沒有豪言壯語,餓著肚子還要詼諧幽默;然而,王進喜被稱做鐵人,主要因為他的那種無堅不摧的頑強精神。關鍵的時候,大吼一聲,揮手就跳,「捨得給你」,做人肉攪拌機,敢於犧牲,這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北風當電扇,大雪當炒麵,天南地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這首沒有經過任何刻意修飾雕琢的語言體現出了鐵人對祖國、對民族、對工作、對同志的深厚感情,正是在鐵人這種以苦為樂,不向困難低頭精神的帶動下,大慶油田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在那種要啥沒啥的環境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業績。

「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壯語,

氣沖雲天;在地位和榮譽面前,鐵人擲出了「我要的是工人階級的地位,全國人民的榮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鐵人精神」是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需要我們發揚光大並傳承下去。王進喜在那個年代所表現的為國家、為民族昂揚向上、永不後退的精神,是我們所有員工都應該銘記和學習的。

這部影片中還有一位「小知識份子」的角色,這位小知識份子當時沒有堅持住,雖然做了逃兵,然而他也付出了許多,雙腿不能行走,留下了終生的烙印。晚年還一直在懺悔他當初的決定,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一直要求他的兒子「劉思成」替他完成他沒有完成的責任。

劉思成是我們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內心由痛苦,空洞,矛盾,到堅定,明了,清晰,他的內心活動是影片情節發展的中心軸,同樣是鑽井工,為什麼這一代和上一代的區別這么大呢,這值得我們去深思。

當看到鐵人在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的危險時刻,他帶頭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體攪拌機」;當看到鐵人拖著傷腿在誓師大會上簡潔豪邁的一句 「寧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時,只覺得感慨萬分,鐵人形象驟然清晰。那是一個物質極其匱乏,條件極其艱苦的時代,是什麼讓他們那樣充滿干勁?他們穿不暖,吃不飽,與今天的我們相比較,不可同日而語。可他們的精神世界比我們豐富多了,而且斗

志昂揚,奮發向上,這種動力就是「信仰」。 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但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覺得生活有些空虛。現在看來那時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簡單的。不像現在,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社會,選擇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純粹反而越來越難得到。

在喧擾復雜的今天,我們更要以「鐵人」精神引領時代精神,引導職工把學習「鐵人」與學習身邊的勞模結合起來,把發揚工人階級敢於爭先的品質與創建「工人先鋒號」活動結合起來,把傳承老一代勞模艱苦奮斗的精神與開展「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活動結合起來,進一步統一思想、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凝聚力量、迎接挑戰,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目標做出更大貢獻。讓我們擎起希望的火炬,劈風斬浪,走向輝煌的明天!

鐵人王進喜的觀後感5

石油,相當於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血液。在舊中國,外國人給中國扣上貧油的帽子。全國解放後,雖然李四光等地質學家從理論上認定中國有較多的石油資源,但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要進行鑽探和開采仍是難而又難。50年代前期美國石油年產量達3億噸,中國的石油年產量不過10O萬噸。身為石油工人,王進喜等英雄的中國工人,正是在這種為國爭氣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軍事斗爭一般的石油大會戰。為改變我國石油工業落後面貌,在大慶油田創業初期,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間,共完成鑽井進尺71000米,等於舊中國1907年到1949年42年鑽井進尺的總和。那時,在茫茫大草原上,沒有房住,沒有菜吃,糧食不夠。他們就在野外露營,喝鹽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機、吊車,就用繩子、撬杠把60噸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沒有水罐車,他帶領工人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

了鑽保證了大慶會戰的第一口井提前開鑽,打出了原油。王進喜為大慶油田的建設,為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帶領大家艱苦創業,群眾稱頌他為鐵人。

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麵,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好大油田。干!干!干!這些擲地有聲的錚錚誓言,表現出了鐵人王進喜是一個有血有肉、生龍活虎、全身充滿精氣神的民族英雄。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像鐵人這樣奮斗的工作崗位上的人和事。在去年二月會戰中,由於暴雪封路,訂單驟增,大胎班組數天工作到三更天。領導緊急開會制定措施方案,員工放棄公休齊上陣,各部門主管積極配合將人力充分調配到大胎班組。在倉庫現場,可以看到全體員工無論領導還是員工熱火朝天的奮斗在第一線的場面。大家拿出鐵人的干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斗、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鐵人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恆的生命力。鐵人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著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鐵人精神是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忍不拔創業的勇氣。鐵人精神是一種標志,凝縮著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鐵人精神永流傳。

;

⑸ 2022《弘揚鐵人精神傳承不朽力量》觀後感啟發5篇

「鐵人」不僅僅是一個先進人物的代表,更是一種可貴的精神。「鐵人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著樸素的情感,傳遞著偉大的力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22《弘揚鐵人精神傳承不朽力量》 觀後感 啟發,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2022《弘揚鐵人精神傳承不朽力量》觀後感啟發1

我是一名80後,一名油田青年員工,從小唱著鐵人的歌,走著鐵人的路,我聽著鐵人的 故事 長大,鐵人精神在我的心裡根深蒂固。

9月29日,公司舉辦了「大慶新鐵人」李新民音樂故事會,帶我們重新回到李新民的時代。李新民是鐵人精神的傳人,他的故事感動著我,他的胸懷引領著我,他的一切讓我熱淚盈眶。

作為一名青年員工,有時候會面臨著工作及生活上的很多困惑,在工作與生活出現交集的時候會不知道怎麼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看完了他的 事跡 ,我心中有了答案。生而為人,最重要的是責任心。在工作崗位上,要對得起領導的信任;在家庭中要對得起自己的父母、愛人和孩子。當不得不作出取捨的時候,要問問自己的心,對於自己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李新民,一個憑借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傳承鐵人精神的人,他是中國石油人的驕傲,他把石油事業當做自己的生命。這種大愛感染著家人,家人無怨無悔的支持著他。無論多苦,多難,他為石油而生的信念支持著他一步一步的前進。

一種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自豪,我是一名石油人;使命,我也要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者。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沒有丟,他在我們新一代人身上,閃閃發光!

2022《弘揚鐵人精神傳承不朽力量》觀後感啟發2

觀看了勵志片《鐵人》,感觸頗深。電影《鐵人》,對於鐵人事跡的描寫不是一味地回憶過去,而是採用時空轉換的手法,從新一代石油工人劉思成的視覺重新認識鐵人精神。影片既有過去鐵人的感人事跡,又有新一代繼承鐵人精神的行動,講述兩代勞模為祖國能源事業的發展創業拼搏的故事。

《鐵人》用兩代鑽井工人的時空交替,黑白與色彩的融合,物質與精神的碰撞,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了時代與精神的種種變革。鐵人和劉思成是兩個時代的石油工人,兩條故事線時而相交、時而平行,在故事情節上好似沒有太直接的聯系,但直到看完影片以後,我們就會發現,新老兩代石油工人的精神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相信不僅僅是石油工人,大家都會被鐵人精神所打動。

影片較為精煉地展現了王進喜在大慶油田的奮斗歷程,這是一個個感人的場面匯集而成的——打井缺水,他帶著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樑當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體攪拌機」。在油井面臨垮塌之際,他大喊一聲:「井塌了我跟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背著井架爬回來!」電影《鐵人》用這樣的鏡頭,讓我們體會到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大慶油田也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的支撐,才能從冰天雪地里拔地而起。觀看《鐵人》,不僅是了解兩個時代價值觀的心靈沖撞,也是回顧鐵人時代的艱苦奮斗歷程,這部電影至少也會讓我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有美好的今天,那是因為有艱難的昨天,而我們的先輩戰勝了昨天的困難,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正是鐵人的精神。

鐵人是一名不折不扣、勇於創新的實幹家。干起工作來,不僅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而且肯動腦子,用心去干好工作,他是油田第一個提出用小鑽機代替大泵的人,以前用大鑽機乾的活在他那用小鑽機就能代替,並能打出雙眼井。所以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們更要學習鐵人的這種鑽研精神,勇於創新,大膽改革,從而節省人力、物力及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

「鐵人」精神是新中國成立之初,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克服艱難困苦,以大無畏的主人翁精神創造的歷史奇跡,改變了國家「一窮二白」的面貌,留下讓後人頌揚的感人事跡。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和改革開放的今天,「鐵人「精神又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習這種精神,是新時期加強黨建工作的需要,也是公司發展的內在要求。

當下社會,我們尤其需要激發「鐵人精神」,少一些追名逐利,多一些踏實勤懇、多一些無私奉獻。與鐵人所代表的父輩人相比,我們生活在物質條件日漸豐富的環境中,物質條件的優越往往削弱了對精神的信仰與追求,我們不可能有鐵人他們所經歷的「天當房屋,地當床;棉衣當被,草當牆;五兩二餐保會戰;一杯鹽水分外香」 的生活,但我們要有而鐵人那種愛國、忘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勁頭,與時俱進地學習、領會、運用、傳承永不過時、永不褪色的鐵人精神,為企業的科學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習鐵人「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和「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爭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員工!

2022《弘揚鐵人精神傳承不朽力量》觀後感啟發3

前兩天,為了慶祝黨的生日,單位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觀後《鐵人》王進喜的故事片,下午兩點的電影,我在一點五十分走到電影院門口,這是單位包場,不用電影票,門口人事處的兩位幹部站在那裡,他們看到我就笑,我莫明其妙,難道是自己來晚了?他們說你進去吧,裡面已經有人了,我走了進去,一看一個若大的電影院,只有區區六人,我們見面都哈哈大笑,真是有意思,這成為我們的專場觀看了。我是一個不喜歡湊熱鬧的人,所以我選擇了最後幾排,一個人靜靜坐在那裡,感受這份少有的空曠,影院里還有比較涼爽的,開著中央空調,一會兒又陸續來了些許人,至電影開始放映,來了不過三十人,其餘的人干吧去了,不得而知。呵呵

故事梗概:一列破舊的火車把王進喜(吳剛 飾)和他的1205鑽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拉到了大慶。作為石油大會戰的主力軍,王進喜和他的隊伍肩負著讓新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的希望。這只除卻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幾乎一無所有的隊伍在隊長王進喜的帶領下,苦幹5天5夜,大慶第一口油井終於開鑽。房東老大娘見王進喜連續數晝夜奮戰在井架,感慨「王隊長真是個鐵人!」,「王鐵人」的名字從此傳開。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後,王進喜的腿被滾落的鑽桿砸傷,他卻顧不上住院,拄著拐杖纏著綳帶連夜回到井隊。突遇第二口油井即將發生井噴,在沒有重晶石粉堵塞井噴的危急時刻,他當機立斷用水泥代替,水泥沉在泥漿池底必須攪拌,現場卻沒有攪拌機,王進喜便扔掉雙拐,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也紛紛跳進入,經過三個多小時奮戰,井噴終於被制服,油井和鑽機保住了。

三年自然災害來臨,王進喜和他的隊伍面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嚴重的飢餓和高強度的作業下,隊友們意志紛紛崩潰。王進喜省出自己的口糧,甚至不惜犯政治錯誤,想方設法給大家填肚子。

感人的「鐵人」精神,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所缺乏的。其實這是一部人情味很濃的電影,為什麼來看這部電影的同事這么少?大家可能一聽主旋律就覺得沒勁,大家為什麼會有這種心態?我不明白。國外很多片子,都弘揚個人英雄主義,為什麼一個感動中國的民

族英雄——鐵人,大家會認為這是說教電影?大家內心深處固有的思想,主流就是說教,挺可笑的。

觀看《鐵人》,不僅是了解兩個時代價值觀的心靈沖撞,也是回顧鐵人時代的艱苦奮斗歷程,這是一個時代的艱難行程,這部電影至少也會讓我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有美好的今天,那是因為有艱難的昨天,而我們的先輩戰勝了昨天的困難,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正是鐵人的精神。

2022《弘揚鐵人精神傳承不朽力量》觀後感啟發4

王進喜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在我小學的時候,就從課本里學習過鐵人的事跡。他不僅活在60、70年代人的心中,在我們這些80後的心中依然是那麼的高大、那麼的神聖。20--年4月11日,在農場黨委的組織下,有幸觀看了《鐵人》這部新時代的電影。

隨著歷史的車輪,我們彷彿又回到了半個世紀前。火車載著王進喜和他的1205鑽井隊的成員,從甘肅玉門油田來到了大慶。

王進喜剛到大慶時,腳下荒原一片,朔風呼嘯,滴水成冰,吃的是清水煮麵,住的是四壁漏風的馬棚。沒有公路,在吊車、 拖拉機 不足的情況下,設備在火車上卸不下來。他當時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帶領全隊人用繩子拉,撬杠撬,木塊墊,將幾十噸重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打井需要水,可當時沒有水管線,沒有水罐車,為了搶時間他決定用臉盆端。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他與工人們日夜奮戰在井場上,餓了就啃幾口凍窩頭,困了就躺在鑽桿上睡一覺,他率領的1205鑽井隊開鑽出大慶的第一口油田。寧肯少活二十年,拚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慶油田的英雄氣概,在今天,也絕不遜色。

「人吃不飽貧血,國家吃不飽也貧血啊!」如此簡單卻平凡地一句話,讓我心情凝重。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短缺,王進喜吃不飽卻還會把自己的糧食分給其他人。

「沒有攪泥,水泥入水會很快沉下去」,沒有任何猶豫,王進喜毅然決然地跳進去,雙臂不停地揮動著,畫面定格的那瞬間,我的心如刀絞。

影片的最後一幕,直升機在上空盤旋,劉思成攀越了那道沙丘,迎著朝陽,那是一種新的希望;穿越死亡迎來又一輪的曙光;不僅僅是召回被誤會的友情,還有很多很多。

那個年代,那樣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的,簡單的。

《鐵人》用兩代石油工人的時空交替,黑白與色彩的融合,物質與精神的碰撞,展現出歷史的滄桑和今天的責任,講述著兩代勞模創業拼搏的精神。

昨天,為了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一代又一代勞動者在「鐵人精神」鼓舞下,無私奉獻,開拓創新。三峽大壩、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祖國駛入了高速發展期,終於讓山河變樣,國力變強,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今天,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激勵無數人的話語,又重新回響在我們耳邊,激勵我們自覺地把個人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立足崗位,顧全大局,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為官要務實、清廉。改進工作作風,入民戶、解民情,切實解決當前影響職工群眾生活的實際問題。

「責任感、主人翁、不怕犧牲、擔當大義」,是王進喜留給今天工人的最優秀的品質,也是「鐵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們依然需要像鐵人那樣,站在時代的潮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忘我拼搏,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展現工人階級的偉大胸懷,用生命的熱血創造一個個不朽傳奇,譜寫一曲曲華彩樂章,在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中,步入未來。

我們從電影《鐵人》中尋找力量,從電影《鐵人》中升華心靈。「鐵人精神」歷久彌新,永不褪色;發揚共青精神,在打造北方共青城建設當中,讓鐵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薪火相傳,永不過時。

2022《弘揚鐵人精神傳承不朽力量》觀後感啟發5

前陣子看了篇 文章 ,說到當今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太過嚴格,常常會有女性被問到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答案是:不可能平衡。

事業與家庭,看起來有著平等的地位,但它們其實是一副蹺蹺板的兩端,一端下沉一端揚起,永遠是顧此失彼的狀態。所以這個問題,並不僅僅困擾著女性,男性也如此。

就如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當他在國外為石油奮斗、為國家爭光的時候,內心是無法放下對家人的愧疚的。盡管我們看到他的妻子為了扛起家庭的責任不得不變得堅強,她依然支持丈夫義無反顧的投身事業當中。雖然他無法在事業和家庭中做好平衡,但他對愛人和孩子充滿了愛意,自然而然也被回報以愛意。

一個人的精神是會感染到其他人的。蔡康永曾經講起父親對他的影響,從小到大他幾乎與父親沒有什麼交流,但是每當家裡來了客人,他的父親總是把螃蟹最好吃的部位夾給客人,於是他就深深的記在心裡,漸漸學會了待客之道。這就是言傳身教。

也許李新民對家庭有所虧欠,但他的精神時刻影響著家人,他的妻子會為他驕傲,他的孩子會將他樹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他的同事會更加努力,他所到之處都充滿了正能量。這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傳播,也是潤物細無聲的。

以前我不懂,學習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各種精神,要怎麼學習?也許最重要的不是學習,而是感受。多聽,多看,將自己置身其中,就會觸碰到那無形的精神力量,感受到前輩們的付出與汗水,感受他們的堅持與執著,以當中一個小小的事例為起點,逐漸成為我們心中想要成為的那個人,這可能就是傳承的意義。


2022《弘揚鐵人精神傳承不朽力量》觀後感啟發5篇相關文章:

★ 遼寧省2022年傳承雷鋒精神活動直播觀後感及啟發5篇

★ 2022年清明祭英烈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 2022年五四青年節直播觀後感心得體會5篇

★ 學習鐵人精神心得體會

★ 2022冬奧會觀後感以及啟發5篇

★ 2022《絕筆2》紀錄片觀後感及啟發5篇

★ 新時代電影《鐵人》觀後感心得5篇精選大全

★ 鐵人電影觀後感範文5篇

★ 鐵人紀念館觀後感精選5篇

閱讀全文

與電影鐵人王進喜觀後感2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在愛情空窗期電影 瀏覽:527
最近容易寫觀後感的電影 瀏覽:601
看了半小時不知道主角的電影 瀏覽:225
侍神令電影票 瀏覽:767
英迪婭埃斯利電影大全 瀏覽:388
成龍62歲電影 瀏覽:720
蝸牛與黃鸝鳥電影免費完整 瀏覽:799
蔡塘廣場電影院 瀏覽:928
一部電影上下鋪兩女 瀏覽:661
張冰玉電影大全 瀏覽:575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音樂系收費 瀏覽:654
台灣怎麼看待電影八百 瀏覽:799
柳白猿導演的電影 瀏覽:764
網上怎麼買電影票小吃 瀏覽:955
陶珍什麼電影 瀏覽:433
王祖賢鬼電影全集圖片搜索 瀏覽:379
耒陽龍騰時代廣場電影院3d 瀏覽:879
線上購買電影院爆米花 瀏覽:601
低成本大收益的電影 瀏覽:336
電影唐山大地震插曲純音樂 瀏覽: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