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京南京觀後感
導語:《南京!南京!》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由陸川執導,劉燁、高圓圓、范偉、秦嵐、中泉英雄等主演。以下是我整理南京南京觀後感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南京!南京! 》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大型史實記錄電影。剛開場就被被槍聲、炮聲嚇到了。慘不忍睹的殺戮,血流成河,生靈塗炭。南京城成了一個死城,深深震撼了我。
當時的南京,可以說是一個地獄,每一個活人在裡面都面臨著隨時要面對死亡的威脅和恐懼。軍隊潰敗了,大屠殺開始了,屍橫遍野,影片有淋漓盡致的表現日軍千奇百怪的屠殺方式,它將這場浩劫落到了每個活生生的人的身上。唐先生,拉貝的秘書,與拉貝共同負責者難民營的安全,當拉貝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他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委身於日本人,當她終於和日本人成為正式的「朋友」的時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拖進了慰安所,他的女兒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了,他的老婆因為被打暈而倖免於難,他! 欲哭無淚,欲吼而無聲啊!後來在拉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應可以讓拉貝帶走一個助手還有一個助手的家人,當他們即將踏入生門的時候,唐先生,這個典型的中國男人放棄了生的權利,把他讓給了另外一個急於求生得人,臨走前他告訴老婆自己要留下來找妹妹,…… 後來唐先生當即被壓赴刑場,他看見被蒙著眼睛的中國人像小雞一樣被綁在柱子上,一個個的被射殺,輪到他了,他拒絕蒙眼睛,他笑著對日軍的軍官說「你曉得吧! 我老婆又懷孕啦。我老婆又懷孕啦!」 這是他臨終前的勝利的宣言,他的從容讓那個日本軍官不敢直視!這句話,透露了生命的氣息,還讓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國人殺不盡!中過國人的生命是頑強的!」我深深感動了!
《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燃鎮擾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片。女兒被日本鬼子從窗口扔下去,觀眾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潰呼喊。最可惡的是日軍要挾難民營交出100個女性當慰安婦,還有一車車從軍營運出去的女子裸體。日本士兵殺人時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見血的銀幕上,你只能讀到兩個字,絕望——這是地獄最底層的絕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穿長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緊緊閉著眼睛,沒有反抗,也沒有歇斯底里。如果看過那些老照片,你會相信這就是真實的地獄。
在70年前的中國,70年前的南京!我們從來沒想過,把這一切拍成電影,寫成書籍,把民族帶血的傷口一次次地撕裂給世界看;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以血還血,以牙還牙,要用你們的生命來抵清你們欠下的債。我們曾經那樣地善良,那麼地寬容。我們默默地重建被你們燒成灰燼的家園,我們含淚埋下同胞未寒的屍骨,我們一遍遍告訴後代,是「戰爭摧毀了一切,我們要牢記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我們輸掉的是城市,而他們輸掉的是人性!殘酷的歷史是需要坦皮旦誠面對的,時光向前走,歷史向後退,中國的'年輕一代,該如何觸摸自己的前輩曾經遭遇的那個巨大傷口?日本的年輕一代,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前輩曾對他國的所作所為?現在我覺得我們活在這個年代是多麼的幸福,不用提心吊膽的擔心生命結束的那刻,我們應該很努力刻苦的學習,才不枉費為了和平在戰爭中犧牲的前輩們。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國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南京南京觀後感2
《南京!南京!》,讀這個片名,像是讀一份加急電報:捧著電報的雙手在不住顫抖,心跳激烈加速,濃濃的不詳兆預感在撞擊心鼓,《南京!南京!》觀後感。當然,史實要這個譬喻殘忍無數倍旅寬、緊急無數倍、恐怖無數倍,絕望無數倍,傷心無數倍。那種兵臨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種家破人亡的深悲劇痛,那種辱妻殺子的莫大污恥,那種朝不保夕的極度憂惴,那種茫無涯際的杳渺切盼……是今人盡最大所能仍無法完全感受的。今人能做的是,靜靜坐在影院里重溫記憶,勞勞記住曾經的腥風血雨,時時鞭策己身以國難家仇……
果真,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膠片、劇烈抖動的鏡頭,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你安靜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裡,陰郁的氛圍立刻席捲全身,將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慘絕人寰的爭戰里頭,然後你開始了觀影之旅,因為身臨其境的錯覺,你隨著片中的人物(中國百姓們)一起緊促呼吸、心驚膽戰、悲痛哀凄,觀後感《《南京!南京!》觀後感》。日軍面對古城牆驚呼時,尚有一絲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間,隨著震天動地的炮響,美好的感覺飛灰湮滅,轉而為死亡逼近的驚恐不安占據。這是影片帶給觀眾的,其實更是慘痛的歷史留下的不滅印記。所以,真正為《南京!南京》贏得驚人票房的,不是導演陸川,不是宏大的演員陣容,不是獨特的視角,也不是高水準的製作,而是南京大屠殺題材本身。架設在如此嚴肅、如此沉痛、如此宏大、如此刻骨銘心史的基礎上,影片想不成功都難,想不叫座都不可能。
⑵ 南京南京觀後感
追憶
——觀《南京!南京!》有感
在祖國60歲生日之時,我認為襪啟,除對中國領導人的表彰,亦不能忘南京同胞的貢獻。為了追憶歷史,我觀看了電影《南京!南京!》。黑白的場景把我帶到了那個年代。我僵直地坐在靠背椅上,靜靜地凝視。
一.「中國不會亡!」
蔣介石棄城而逃,留下小部分戰士和無辜的百姓。戰士們拚死抵抗,直到打完最後一顆子彈。他們被日軍抓到一塊空地上,戰士陳劍雄用滿是灰土的手蒙住了娃娃軍小豆子的眼睛,所有的戰士在「中國不會亡!中國萬歲!」的叫喊聲中和子彈劃過的聲音中倒下。幸運的是,小豆子活了下來。
戰士們明知會失敗,但還是沒有做逃兵。他們堅強的戰斗,堅強的倒下,背後支撐他們的就是一顆愛國的心,他們相信「中國不會亡!」。最讓我感動的是小豆子,他小小年紀,但對死亡毫不畏懼,就在要被槍斃的時候,他還對陳劍雄勇敢地笑。我們這一代青年,就應該學習這種執著、堅強的精神。
二.「我的太太又懷孕了!」
唐先生是拉貝先生的秘書,先前他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背叛了人們。但他發現日本人並沒有他想的那樣守信,他親眼目睹唯一的女兒被日本人從樓上扔下去,這個時候,他的愛國主義終於被喚醒。他以死謝罪,堅定的給日軍當槍靶子,並要求不蒙上眼睛。他笑著反復對日軍說:「我的太太又懷孕了!」。
唐先生由懦弱到勇敢的轉變讓我感動,他對日軍說:「我的太太又懷孕了!」其實是對日軍的嘲諷:你們可以結束一個人的生命,但會不斷有新生命誕生,我倒想看看是你們的子彈多還是中華兒女勇敢的心多!當他明白了什麼是民族大義的時候,其它的都已經不重要了。
三.「殺了我!」
姜老師一直保護人民,她不怕死的跟日軍周旋,直到被日軍抓住,被拖走。她不願被強奸,就對角川(一個良心未泯的日本軍人)說:「殺了我!」,角川在猶豫後開槍結束了她的生命,也結束了她的痛苦。
士可殺不可辱!姜老師就像一朵高傲綻放的鮮花,開在最高的山頭,以報答養育自己的大地,當狂風無情的侮辱她時,她毅然選擇了凋亡。她仍然擁有她美麗的尊嚴。
四.「活著比死了更艱難吧!」
角川是一個良心未泯的日軍,他一直活在悲憫心和罪惡感中,他偷偷的幫助中國人民。最後他挽救了小豆子和一個中國戰士的生命後,在「活著比死了更艱難吧!」的感嘆中,將自己的生命終結在開滿蒲公英的草坪上。
我相信,像角川一樣的日軍一定也是存在的,他們一樣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被迫痛苦的犯罪。活著比死了更艱難!是的,對角川來說,死亡是一種解脫。他也可以和百合子在另一個地方相遇。所以在此,我要控訴戰爭,為被侵略者,也為侵略者!
不忘國恥!在和平年代,我們也一樣需要居安思危,追憶過去,然後振興中華,臘橡為萬一到來的那一天做好准備。而南京死去的同胞們告局如,你們的死亡是有價值的,你用你們的生命換來了祖國的今天。祖國的生日,亦是你們節日。
這是我寫的 有點長 一千多字 不過希望可以幫到你
⑶ 關於《南京南京》觀後感3篇
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70餘年了,《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時,久違的黑白畫面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們記憶深處的沉澱。這次與以往的紀錄片或者電視不同,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視角的戰爭和屠殺。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南京南京》 觀後感 3篇。以供參考。
《南京南京》觀後感 1
最近心情比較亂,選擇了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南京!南京》來撫慰下自己的心靈,因為人總是不知道滿足的動物,永遠都有永無休止的慾望!
選擇這部片子,是因為我記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內我永遠記得那個洞虧被慘遭殺害的中國人民的頭顱骨,那天冷冷清清,我一個人衣服單薄,面對城市的喧囂,我選擇去銘記歷史,一個人穿梭在展覽館的陳列窗前,當我拿著筆一一記下歷史的印記,我太想知道到底是怎樣的慘痛經歷才使一個民族站了起來,我想找到答案,望著那一件件陳列的物品我不禁肅然起敬,其實我更想看的是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因為在小的時候731部隊的電影給了我幼小的心裡以震撼,可是來到那個展區的時候我不禁有些失望,一個中國民族最不應該遺忘的歷史教訓,一次屠殺30萬人的事實,卻區區一個小小的展位,我還記得我望著那代表三十萬死者的唯一的頭顱骨,出神的凝望,鼻子酸酸的,眼淚在眼睛裡打轉,視線模糊……高大空曠的博物館人很少,加上室內陰涼,我瑟瑟的發抖,不知道是心靈上還是身體上的顫抖。
剛剛看完這部片子,被開頭晃來晃去的鏡頭弄的頭暈,視線找不到一個落腳點,黑白的片子叫人的心感覺蒼白無力,終於看到劉燁那稜角分明,帥氣俊朗的側臉,與敵人周旋,但是最後還是成為俘虜,即使他高大偉岸的身軀站在那裡是那麼的威武,但是我知道無論怎樣,憑他一個人也是無法撐起中華民族的脊樑,當我看到眼淚滑過他的臉頰的時候,我真的想為他擦拭那滴淚,那滴為祖國,為人民的惋惜之淚,流進了每個人的心中,酸遍了我的全身。
劉燁的死只是一個剛剛開始的鋪墊,這個故事開始拉開帷幕,接著是那群女人,被拉去做慰安婦,她們在那樣的世界裡,變得沒有地位,甚至活得不如死去的人幸福,當上百名婦女舉手自願犧牲自己做慰安婦,為安全區的民眾換取過冬的物資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每一隻上揚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撲動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嚴的光輝。每一個舉手的婦女,燃燒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後的我們動容、驚心、淚流滿面。我有感於那位美麗的江小姐,是她第一個舉手,也就是她反對剪掉頭發,是的她要做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她不要被剝奪美的權利,當我看到一個女人為捍衛自己容顏而如此的堅決的時候,我不禁為她折服。她是最美的!這里還有一位女人,姜淑雲,她為了多救一些人,而被抓,那我聽到那句堅決的“殺了我”我知道她是一位早就蔑視死亡的英雄。
這部影片同時塑造了,德國人和他的秘書唐先生一家,他們都上演了悲劇,不管這部影片把這些外國人的地位塑造的很低,我感覺有些不可理解,但是當我看到那個德國老頭回國的一幕時,還是差點掉下了眼淚,那個鬍子花白的老先滾兄生,在離開了這片不屬於他的土地時,很多人感覺失去了唯一的精神支柱,又在一次的在那死氣沉沉麻木不仁的臉上顯示出了久違的波瀾情緒,他們似乎經歷了太久的悲傷,但是這一次觸動了他們,他們撕心裂肺的阻止老人的離去,這位老人再即將上車的時候,竟然雙膝下跪……此時我再想,真正對不起這群老百姓的,真正應該下跪的應該是誰呢?當唐先生與太太的手緊緊抓在一起,又被唐先生毅然松開的一瞬間,我頓時明白,其實他是放棄了生的機會,或許他殘存著一點對於生命的唾棄,或者他想試圖挽救一個生命,代價是慘重的生死離別,或許是對親人小妹的一絲牽掛?在他那樣的文人死的時候卻似乎又顯示出了大義凜然的風范,是的,由於親眼目睹女兒的死,他驚醒了,不再對日本人在有一絲的僥幸,他只說了一句“我老婆懷孕了”是的,即使他死了,他的孩子,孩子的孩子還活著!
結尾處以一個日本人角川的自殺終結,其實全影片都是他貫穿始終的,那憂郁的眼神或許很少讓人聯想到他是一名屠殺者,但是與這眼神不對納備神稱的是他自己的言行,沒有捍衛他自己眼神影射出來的靈魂,除了最後親手殺了姜淑雲之外,在死前放走兩個中國人,他沒有做過什麼對得起中國人的事,但是導演還是塑造了這樣一個在戰爭中掙扎在崩潰邊緣的日本人,或許是為了突出那句主題“活著比死更加艱難吧”,他也是戰爭的犧牲品,我除了對他那雙憂郁的眼睛產生同情之外,沒有太多感受,或許他所做的一切僅僅沒有喪盡天良吧,或許他還是個重感情的男人吧。從他的哭泣和那聲槍響中,還是換回了好多人的同情。
在對於死難者的悲慘的經歷同情和對於遭遇的氣氛產生的同時,影片最後設計了一點陽光的味道,那個可愛的小豆子,那個兩個小虎牙的小男孩活了下來,和他一個的憨厚男人,受了角川的幫助,那個看著死人不會眨一下眼睛的不足一米高的孩子,看到了整個屠殺的經過,也成為了歷史的見證人,是的,他還活著。這樣繁重的精神壓力下他重獲生命,他的生命顯得那麼珍貴,那麼來之不易。
南京,南京,反復的句式,起了強調的作用!導演到底在強調什麼那?慢慢感悟……
《南京南京》觀後感 2
所謂立意,往往是一部藝術作品的靈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達出來的內在含義,立意高下,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格調高下,《南京!南京!》從一個日本兵的`眼中來觀察這個戰爭,通過戰爭的表現,去挖掘戰爭的實質:一個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潰,那麼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假若是從一個受難者角度來看這場戰爭,我們是不是會被悲情所纏繞,被屈辱所充滿,忘卻對戰爭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過表現施暴者的痛苦、絕望、崩潰,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極度痛苦和災難。
第一次拿著刺刀刺死手無寸鐵的人,會有緊張和不適,當看到屍橫遍野,習以為常以後,神經麻木了,殺人變成了一種習慣。但總有醒來的人,總有麻木後醒來的時候,看到人如此輕易的被殺死,對人生存的意義便會開始懷疑,這個人類固有的道德力量雖然弱小,但尚未泯滅。
“活著比死難受”角川自殺前跟自己同僚的最後一句話,反映出一個普通人在戰爭機器的驅動下,草菅人命後對生命的反思。
如果說,它僅僅是掀開陳年的傷疤,僅僅是在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僅僅停留在展現三十年代末中國人不堪忍受的屈辱,那麼,電影在立意方面便容易出現缺失
然而所幸的是,這部片子的導演恰好在立意和新意方面表現翹楚,令人回味,將這部悲情作品升華到了新的高度,用新的視角俯瞰了這個歷史的劇痛:我們不再停留在控訴和仇恨的層面,我們不再膠著在屈辱和反抗上面,我們從人性的內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類自身道德的力量,正如小豆子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命力,人類的道德的力量雖然弱小,卻始終活著,並希望有一天強大起來,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拒絕所有的戰爭!拒絕所有的殘暴!
《南京南京》觀後感 3
沉重的心境溢於言表。以往那一部震撼的電影《南京》還歷歷在目,而這部《南京!南京!》給我的更深的感慨。兩個突兀的感嘆號!屈辱,憤怒,心痛,已無法傾訴我心底的聲音。振聾發聵的影片將戰爭的醜陋在腦漿崩裂的那一刻畢現無疑。強權,這種罪行,是人類的恥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點燃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1937年,30萬中國人被屠殺,國殤,2009年,《南京南京》重啟了這段傷痛記憶,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想,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不二法門。
血淋淋的黑白色,聽到的是寂靜中的槍炮聲!日本人進城了,中國的大部隊開始逃跑,陸劍雄和他零零落落幾個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組成一堵人牆,阻止逃兵的去路,他們不肯投降,一向在城裡偷襲日軍,直到一個個死去。日本人說:你們中國軍人真是厲害,我們進入南京城後,四處都是冷槍,我們不的不把很多建築物都炸平,可是沒有一個人走出來!不屈與堅韌的因子一向存活在中華民族兒女的血性之中,極端環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中國人用鮮血和犧牲構築的中國精神。
歷史能夠寬恕,但不能遺忘。
對於那樣一段歷史,已經成為了整個民族的死結,不是誰想顛倒和抹殺就能顛倒和抹殺的,但想要記住同樣不容。一種空洞的仇恨,沒有能夠附著的支點,這場屠殺已經離去了72年,當初倖存的人們也逐漸被時間帶走,但我期望那些鮮血淋漓的傷口不要隨之消亡,我們未必需要一部片子來激起某種仇恨,然後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訴,不是煽動,而是展示,還原那些被遺忘或者被忽視的點滴細節,然後讓看到的之後人叩問自我的心,至於會得到什麼樣的回響,傷痛不能被繼承,更不能被強行灌輸,只能靠自我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復原的電影,只要它夠真誠。
⑷ 南京南京觀後感50字
思路:根據影片內容展開。
影片中最讓人難忘的場景應屬那個沉重慘烈的黃昏。國民黨軍隊,共產黨,抗日民眾,包括年幼的孩童都昂首挺胸地面對著日軍黑漆漆的槍口,奮盡全力地吶喊著,肅穆悲憤的面孔下是一聲聲「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
那一刻,時間彷彿凝結,有的只是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的豪言壯語。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席捲而來的槍聲,遍地堆積的屍骸,刺目的鮮血,以及侵略者嘲諷的面孔。
(4)南京南京電影觀後感歷史角度擴展閱讀:
《南京!南京!》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中國女性形象,和所有優秀戰爭片一樣,柔美的女性和法西斯的刺刀形成強烈的對比。
江一燕飾演的妓女小江也是影片中的焦點人物;而江一燕也把妓女的妖媚和放縱表現得入木三分,但是並沒有遺失女性的愛心和寬容,當日本人包圍了難民營,勒令難民營的領導人交出一百名中國女性,江一燕和其他幾十個中國女孩子勇敢地站了出來,用一種接受恥辱的形式捍衛尊嚴。
⑸ 《南京南京》觀後感
讓我們一同從歷史的河流中吸取經驗。通過自己的努力,奮發,把祖國建設的更強大,更美好,讓她站在世界地位之巔上。以下是我為您帶來的南京南京觀後感,歡迎閱讀!
影片全程以灰色為背景,讓人覺得很壓抑,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從開始一直持續到最後。黑白電影的效果有種復古的真實,配上現代化科技的手段加於處理,影片的場景確實很逼真,基本上還原了歷史的一幕!影片《南京,南京》是在一陣炮轟亂炸後的投降中拉開序幕的,看到那些不顧同胞們的生命,而踏在他們身體上逃跑的士兵,心中不免有幾分悲憤,但扣心自問。
到處都是硝煙彌漫,整個南京城一片廢墟,除了屍體還是只有屍體,到處都是驚恐的慘叫聲以及祈禱的眼神,生命在這里如同草介一樣微不足道。活活燒死、推入長江、生生掩埋、被當作標靶一樣的射殺、刺殺、肢解,所有能想到的殺人方式,均在這里得到了全面的演練!
影片最初的震撼是在於那些逃亡的士兵,一個個驚惶失措的往城門口爬去時所發出的那一陣陣急促的呼吸聲,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真實!
最讓人感動的是德國牧師「拉貝爾」臨行前的那一跪,其深深的為不能保護那些難民而感到無奈,其善良的一面讓我們很難跟其它德國納粹分子聯想在一起。不過,想不到中國人竟然要靠德國人的庇護,想想還真是一種悲哀!最讓人揪心的是唐先生跟其妻子離別的那一刻,那是一種生死之間的離別,那是一種英雄就義的場景,那是一種肝腸寸斷的畫面,那是一種淡薄生命的描繪。
我想說的是對於日本,我們是應該記住這場仇恨,但或許我們更應該以德報怨,戰爭向來都是殘酷的,戰爭是少數決策者的錯誤,而並非是整個發動國所有人們的錯誤,所以我們不能將所有的怨恨發泄在所有的日本人身上,對於那些死不悔改的人,有機會我們一定要加以懲戒,而對於那些有良知並為慰安婦而打抱不平的人,我們應該以禮相待。請相信日本也有好人,比如影片中的「角川」,正如中國也出漢奸,比如影片中的「唐先生」。
回想整部影片,整理腦中的近代史資料,我們如今能做的,就是時刻將祖國放在心中,勿忘國恥,要有知恥而後勇的精神。
讓我們一同從歷史的河流中吸取經驗。通過自己的努力,奮發,把祖國建設的更強大,更美好,讓她站在世界地位之巔上。
身為六朝古都的南京,自古以來一直有著它的特別之處,這里交通便利,經濟繁榮,農業經濟發達,具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一座典型的歷史文化名城!因此,歷史上不少朝代建都於此,也使南京城獲得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這里也是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之處,最早進入近代文明的地方。近代也有不少中外人士選擇定居在此,因為這里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然而,隨著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南京在近代史上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從1840年戰爭開始,也成為了南京苦難史的開始,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南京便歷遭災難。這種災難在1937年12月的時候達到頂峰,侵華日軍攻破南京總統府,佔領南京城,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正悄悄向南京城襲來。
1937年12月13日開始,南京開始遭遇到空前的.大災難,侵華日軍在南京開展了長達六周的大屠殺,這次南京大屠殺,遠過於當年的旅順大屠殺,日軍攻佔南京城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毫無人性的日軍對手無寸鐵的南京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南京軍民進行了瘋狂的屠殺,僅僅六周之內,南京城儼然成為人間煉獄,場面慘不忍睹。
影片《南京,南京》正是對這一慘烈的災難的真實再現,為的是讓我們牢記歷史,不要忘記這段不為人知的過去,日軍在南京燒殺搶奪、姦淫擄掠,採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我中國同胞,活埋、砍頭、槍擊等等手段無一不殘忍,日本人在南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恥辱,而他們到現在都不肯低頭認錯,不肯悔改,一次又一次挑釁我中國人民的忍耐性,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絕不能忘記;或許我們不知道的是,影片中裸體女屍的扮演者皆為南京大學的學生,他們之所以這么做,為的是讓國人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也在向我們傳達著一個永世不變的真理:落後就要挨打。
這部電影讓我很震驚,當年的大屠殺居然這么的慘無人道,場景又是何其的慘絕人寰。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國家,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更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上的同時富有,才能夠自尊自信的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此外,在這場影片中,我們也看到了當時的南京也得到了很多國際友人的幫助,才得以使南京的部分同胞倖免於難,成為當年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能夠向後人傳達當年真實的情景,這讓我們看到,人也有真善美的一面,當年很多英美的國際友人對南京充滿了人性化的關懷,也讓我們明白了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的道理,也充分說明了法西斯必然會失敗。
我相信,只要我們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上下一心,終有一天我們全民族的正義會讓日本受到應有的制裁,讓他們為當年的累累罪行懺悔,讓當年的死難者能夠安息。所以,即使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我們依舊不能夠忘記歷史,要牢記恥辱,激勵我們前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⑹ 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的觀後感
《南京南京》觀後感 序: 這是一部非常沉重的電影。 很小的時候,就從課外書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殺,小時候只是一味地咬牙切齒,還不曾有更 多的感受。之前看過兩部南京大屠殺題材電影,一部《屠城血證》 ,一部《南京大屠殺》 ,前 者對屠戮和姦淫著的筆墨更多,後者在故事流暢性和具體場面掌控上更好(小學看的片子, 草鞋嶺一段印象很深,陸川在機槍屠殺段落時機位上似有借鑒) ,但給我的感覺並不比書上 更具體,尤其是兩個都試圖以一對中日夫婦的悲劇作主線,太矯情,其實思路並不必八十年 代中日蜜月期時拍的《一盤沒下完的棋》高明多少。但當看完《南京!南京!,我從電影院 》 出來的時候,看見馬路兩邊密密麻麻的人和車輛,忽然有種陌生感。這就是我剛才在電影里 看到的那個滿目瘡痍的城市?我不知道其他人看這電影時會不會這樣, 這部電影讓我產生一 種強烈的恐懼感,先不管這電影其他方面怎樣,至少成功地將氛圍調適到位了。或許客觀來 說, 影片本身在血腥和殘酷上在我看過的電影中, 離極點還遠, 但也許是我不停自我暗示 「這 是我腳下的城市、這是我腳下的城市」的作用吧,看完之後真的感到害怕。倒不是怕某個具 體的人或事的傷害,而是不知道自己如果進入這樣的絕境,我能做什麼。 看完了,有很多想表達的,但糾結著,一直說不出來。這兩天,情緒其實一直很低落。感 謝版上還有人自告奮勇供我調戲, 如果不是在這些節目上的宣洩, 恐怕我更難擺脫這種情緒。 我對自己影評的要求是:拒絕感性描述。但在腦中回放這部電影時,很難跳出來冷眼旁觀。 而且不僅僅是感情,歷史、時政以及關於這部海量的信息與八卦,都在我眼裡滾來滾去。好 罷,把這些抒情的廢話宣洩掉,我開始說話了。 一、開頭先批結尾的敗筆 這部電影的劇本是有問題的,尤其是結尾。 如果純粹按照影片的情節來理解,結尾是合理的:角川的角色設置一直是良知未泯,所以 他放人合理;在受了很多刺激後,對慰安婦百合子的個人感情某種意義上是唯一寄託,但百 合子也死了,這成了壓垮駱駝的唯一稻草;兩個中國人死裡逃生,重獲希望,笑一笑也沒什 么不對;整個片子最後還是應該給人一點希望的。 下面一條條細說,其實不僅涉及結尾,也會涉及很多影片整體上的問題。 是的,如果按照角川這個角色設置的邏輯往下走,他的結局非常合理。以角川視角為事實 的敘事主線,遭到很多人詬病,但我覺得沒什麼問題,反而算是填補一個空缺,問題在於, 除了伍迪·艾倫的《戰爭與和平》 ,我從沒見過這么純情到幼稚的角色。陸川的意思其實不 是讓人糊塗,而是過於明白了,想來人性人性,但問題在於,這樣做幼稚到可笑。其實,即 使角川這個角色性格及各方面不修改,參照《桂河大橋》中亞力克堅尼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最 後含義曖昧的撲倒,他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而且在角色的塑造上也可以有更大的空間。如果 有人要以歷史真實 vs 藝術真實來較真一下,那這段的說服力就更差了,日軍在戰爭中不乏 自殺者,但因厭戰情緒而自殺的,在自殺者中大約只有 1/4000(感謝 puma 兄提供的資料) 。 更何況,這還是處在日軍戰事順利的戰爭初期。 兩個中國人逃生後的反應是上述幼稚的延續, 陸川的意圖表現得更加明顯。 但這個比角川 的自殺更加離譜, 角川之死的設置至少還符合影片邏輯, 而兩個中國人的笑和嬉戲連基本的 常識都不符合:試問如果有人剛剛從連綿數月的死亡威脅中脫身,而且前途未卜,他能徹底 放鬆嗎?南京大屠殺的很多倖存者直到今天仍然有強烈的心理陰影, 何況當時剛剛脫身, 怎 么可能會有如此輕松愉悅的狀態?這段被詬病是純粹活該。 結尾單從技術論,拍得尚可,遠景中角川同鄉孤零零地豎在那,構圖很好,也算是影片中 難得的靜謐。但是,在壓抑了兩個多小時候,即便你想「希望」一下,忽然來一段風格上反 差如此之大的收場,即便是再熱愛和諧本性善良的觀眾,也難以轉過彎來啊。 之所以點這個結尾, 就是想說陸川在謀劃劇本時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如何在絕望中展現希 望。完全的絕望是不可取的,倒不是因為那些關於藝術的目的應該怎樣怎樣的文藝理論,是 這部電影涉及的歷史如果以這種方式表現,很難被接受,不僅如此,在藝術創建上,除了一 味哭訴,也難有什麼發展。而且,這畢竟是商業製作,要面對市場的,和這段敏感歷史如此 糾結的時候,選擇完全絕望,幾乎是絕路。 其實,這本身就是個難題。觀影時, 我常有這種感覺:這段不能這么寫, 這么拍是不對的, 但真要想想看應該怎麼拍,我發現我也很難給出什麼答案。面對這個難題時,陸川給出的答 案,以結尾為代表,就不太好。其他各處呢?很多地方,都有類似問題:比如那段「中國不 會亡」 ,比如唐先生有些做作地說「我太太懷孕了」 。陸川太想表達那種希望了,結果陷入了 俗套中。其實角川之死還是可以找到原型的——《罪與罰》中的斯維德利蓋洛夫,但就是這 么久遠的角色也遠比角川要豐滿復雜得多。這就像一個困局一樣,陸川太想表達希望,甚至 犧牲了角色和一些合理性,但最後卻誰都沒法討好。其實,在零星的角落表現一下就夠了, 小豆子對劉燁笑了兩次,既有著戰友間的默契,又帶著些無奈和坦然(特別是第二次) ,這 個細節雖然笑,但是夠分量的,遺憾的是陸川讓他笑了四次…… 二、是沖突還是紀錄?分裂的南京。 前面有文提到過, 《南京!南京! 》的劇本是失敗的,因為其過於散亂的情節,幾乎都無法 形成構架,最終成了一堆歷史的「景片」 。 這話對了一半。根據陸川的訪談,看《南京!南京! 》的創作過程,陸川自己提到過,他 原來寫好一個劇本,後來拍的時候,根據拍攝情緒不斷修改,刪了、加了很多戲,到最後已 經面目全非。以這種方式做電影,除非你是掌控力極強的導演或製片人(賽爾茲尼克這種) , 或者本身就期待影片以散文化或者碎片化方式出現(王家衛的電影,以及斯通的《天生殺人 狂》,否則陷入雜亂的狀態是很難避免的。作為導演的陸川,掌控力顯然還不夠。劇本跟著 ) 情緒走,情緒跟著拍攝走,到最後,劇本的整一性就會喪失。但根據陸川提到的原來那個商 業味更重的劇本來看, 在影片中仍然能看見一些影子, 但戲劇沖突往往只是出現在單個場景 里,而且還時常戲劇性相對不足或者失當,等到整個來看時,就顯得亂了。所以看這部電影 時,常常會覺得穿越,時而明顯感覺到戲味,時而又覺得戲味不足像戰場紀錄片——沒有誰 能夠有這么好的適應性能夠隨時在兩種風格中轉換自如的, 作為導演的陸川自己也不能, 所 以在需要紀錄性的時候,他卻總不合時宜地大特寫(前 1/3) 。 這種分裂還表現在他對角色塑造的問題上。 陸川自己談過這部電影和 《拉貝日記》 的區別, 後者按照其標榜和宣傳片來看,基本是傳統情節劇,陸川刻意要讓《南京!南京! 》和《拉 貝日記》劃清界限,按照他的說法,應該是更傾向於全景式紀錄的。如果是《拉貝日記》給 拉貝很多仰角和大特寫,我不會奇怪,因為本身就是要塑造英雄,塑造一個 star,給他聚焦 是應該的。但《南京!南京! 》既然是要追求一種更朴實和平視的角度,那麼即便為票房考 慮使用一些明星演員,最好也讓他們在鏡頭前「消失」 (參考《黑鷹降落》。但很遺憾,即 ) 使是拍得還不錯的戰斗段落, 陸川也沒少給劉燁大特寫——他的臉被抹了再多的灰, 觀眾也 不會認同者是名普通的國軍軍人, 而會因為明星的突出而瞬間出戲。 而後給劉燁設計的那段 帶頭赴死,就更有問題了——如果你要讓劉燁成為英雄,那麼這個橋段設計得不夠英雄;如 果你要讓劉燁是犧牲者之一, 又幹嘛非讓他突出一下?至於唐先生的角色設置, 可以看成一 條保持尚可的戲劇沖突線, 但他最後的死仍然讓人感到莫名。 或許為了追求一種對前面所犯 罪過的救贖感和政治正確,唐先生必須去死,但至少得有個明確的理由,難道陸川是想用唐 先生的死來證明日軍暴行的完全無理性?與其說這段看起來是日軍的無理性, 不如說是陸川 編劇時的無厘頭。 說到這里, 又想起陸川在訪談中曾提到的日軍屠殺實際上並非個人暴行的疊加, 而是有組 織有預謀的,實際上是軍隊指令的。順便回應一句前兩天討論看待南京大屠殺和屠猶問題, 那天一時忽視掉了,證明這種組織化的屠殺並不只是動機理性與否問題,如果是個人暴行, 那隻是軍人自身的事情,說不好聽,就像黨衛軍對美軍俘虜的屠殺放大一些,如果是來自上 層的組織,這就上升到了國家犯罪,性質完全不一樣,不僅是屠猶,還有納粹同樣臭名昭著 的槍斃政委、餓死烏克蘭等政策。那段陸川在訪談中說得很好,但在電影中,很遺憾,他試 圖表現,但也在這沖突和紀錄的游移中草草了事。能看到的,只有似有組織的機槍掃射和占 領軍頭目關於徵集慰安婦的提及。不錯,從拍攝上而言,屠殺場景,陸川在四、五個場景間 平剪,然後再來一個大搖臂,把屠殺殘忍程度的震撼提升了一個檔次。但是從對問題的追溯 來看, 陸川對屠殺的表現, 仍然停留在我前面提到過的兩部影片水平上, 都過去這么多年了, 這點仍然是一點進步都沒有。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 三、堵門、祭典——兩處神來之筆 1、開場的堵挹江門很好。比之日軍很難給觀眾心理代入感的攻城,挹江門場景很能鎮得 住人,作為定場戲非常好。從靜到動,轉換得非常快,沖擊力極強,同時也給毫無心理預期 的觀眾一個突襲——所有拍南京大屠殺的電影,沒有一部有這種氣魄。 更重要的是這個段落是過去談及時常常語焉不詳的, 第一次被如此直接地表現出來, 非常 好,只是有一點——真實發生的,比電影上呈現的這段,要殘酷很多。 2、整部影片,祭典部分可能是爭議最大的。 不僅因為它可以看做是對日軍氣焰的一種宣傳, 而且還在結構上突兀了一下, 很多人看不 明白。 但我覺得,這是影片拍得最好的一個場景,因為這是他最放得開手腳的一個場景,沒有考 慮太多的票房與現實顧慮, 也沒有像之前絕望之餘仍然想處處留點麵包屑做希望 (實際扔下 去的是饅頭) ,他拍得很純粹,很乾凈,鏡頭剪切得非常流暢,做足了功夫。 他為什麼要插進這一段呢? 我的理解是。首先,他要刺激觀眾。陸川拍攝此片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告訴人們——我 們當年那個對手有多麼強大,盡管最後我們贏了,但仍不可掉以輕心。如果說本國首都被人 燒殺搶掠仍然不夠恥辱的話,陸川選擇了這種招魂般的慶典。這已經不是肉體上的沖突了, 而是在精神上的壓迫。 日本人為什麼能在中國的土地上肆虐?這是陸川想回答的問題。 而這 段就是他想給出的答案: 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 沒什麼比這種看起來回歸蠻荒狀態的祭奠更 能表現這種可怕的意志。 但是,在這意志可怕之餘,它也會反噬。這個是我想到的,是我根據影像推演的,那就是 祭典段落將近結束處角川帶有絕望和茫然的吼聲。 這種意志力其實是非人的, 它在摧毀對手 的同時,也會讓己方的個體消失,出現的只有這一個怪物。喪失個性的民族,必將在盲目中 走向毀滅。 然而,陸川選擇這種方式,是很冒險的, 特別是我感覺他參考了《意志的勝利》的拍攝法, 對那些寫著部隊番號的招魂幡和強壯鼓手的大仰角,極其規整的構圖,配上緊張的鼓點,使 這段影像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我倒不擔心他因為這個被罵漢奸——那些言論雖然無知, 但也 沒什麼害處——我擔心的是這段影像與《意志的勝利》相仿的蠱惑力,意志薄弱者可能會吃 不消,就像傳說中當年北影教授不願意在課堂上完整播放《意志的勝利》一樣。不過世上只 有一個三島由紀夫,而且還死了,但願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四、 《南京!南京! 》與歷史 這個問題是逃不開的。 前面在談角川的角色問題時,我已經談過了,那基本就是我的觀點:看得出來,影片確實 是建立在相對嚴格的考證基礎上的, 沒有太明顯和太過分的史實錯誤, 但陸川的問題不在於 不忠實歷史, 而是在藝術真實可允許范圍內的故作幼稚。 當整部影片都是在以接近史實或者 號稱接近史實的名義下進行時, 如果非要搗鼓出類似於角川這種日軍戰爭前期出現幾率微乎 其微的角色,對戲劇化情節幫助不大(因為太俗套了) ,而且還會傷害影片的因「史」之名。 關於拉貝的問題,別看陸川在訪談中言辭似乎挑釁味道很足,從影片來看,其實並沒有對 拉貝進行怎樣的醜化,影片中的拉貝,已經做到了他在那種環境下可以做到的一切,只是影 片沒有將他作為敘事中心罷了。 關於市中心的孫中山像,確實 1942 年新街口才豎立起孫中山像,如果嚴格按照史實,這 里就穿越了。但這就是藝術創造的自由了,我看過一張照片,是幾個日軍士兵羞辱一尊孫中 山銅像(可能是中山陵的,具體記不清楚了) ,這說明類似事情是存在的,稍微轉移下時地, 並且給國都的淪亡帶上些象徵性意味,沒什麼不好。素以考證為長的李敖,寫作《北京法源 寺》時,不也為了藝術的考慮,把住法華寺的袁世凱穿越到了法源寺?同樣理由,可以解釋 城中那場不曾有過的祭典。這些都不算大問題。 我覺得大問題不是史實上的, 是對歷史的把握。 我們為什麼要回顧這段歷史?是要去了解 其成因,關注其過程,並從中挖掘出更深層次的內涵——比如動機。 《南京!南京! 》既然已 經基本放棄了整一的情節, 那麼在這個問題上應該做得更清楚。 我們為什麼會被屠殺?僅僅 因為敵人的強大?強大了,打敗我們了,我們就理應被屠殺?因為敵人獸性,所以我們被屠 殺?那麼既然創造了角川這么個有良知的角色,以及將日軍日常生活表現得這么「正常」 , 那麼這些「正常」人類,為什麼會做出非人類的事情?如果說電影表現哲學議題有難度,那 么為什麼當教堂中發現了甚至多過日軍巡邏隊的中國士兵時, 所有人都選擇了舉槍?為什麼 我們有那麼多人卻大部分乖乖被殺?陸川在訪談中說得很激動, 說要拍抵抗之城, 但從影片 來看,零星的抵抗歸抵抗,屠城歸屠城,二者是割裂的。其實挹江門一場如果後面接好了, 完全可以解釋上面這些,但散亂化的表現,讓這些問題很難留下滿意的答案。偷懶的人可能 只是想著「日軍是屠夫、國軍太懦弱、 百姓太麻木」就收場了。勤快的可能還會留個解釋文, 但如果要靠解釋才能說清楚事情,還要電影干嗎? 五、關於陸川 女朋友看完《南京!南京!,留下一句話:陸川是值得尊敬的。 》 怎麼說呢,我很不喜歡陸川的為人,對他的導演水準也持保留意見,但我贊同她的話:陸 川是值得尊敬的。 當初看到過報道,說馮小剛是中國電影圈裡最會哭窮的導演,他的投資都是哭訴拉來的。 如果只是開玩笑的話,我覺得陸川上這個榜也挺合適的。他很能說,也很會說,而且很愛來 事。每次接受采訪,他都不忘記哭訴下血淚史,包括當初寫《黑洞》劇本被剝削之類的。聽 得多了,也就習慣了。此番《南京!南京! 》的運作,他雖然沒有傻到像高群書那樣玩道德 綁架,但仍然四處放噱頭,比如挑釁《拉貝日記》 ,而事實上,這電影除了題材,幾乎也沒 跟拉貝沖什麼。後來他又豪言票房過一億四,他就跟韓三平裸奔。這放在他自己也傾情對待 的電影上,多少是讓人有些反感的。我雖然可以理解他的行為——這不是小成本,8000 萬 的投資, 是要用票房說話的——但對他的行為, 多少有些不屑, 覺得這個人太無所不用其極。 但陸川值得尊敬的地方在於, 他不是只在炒作上如此, 在對待電影上, 他也是如此。 《可 拍 可西里》時 的玩命,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南京!南京!。他也沒有因為票房的顧慮而徹底 》 放棄在影片中的一些嘗試,在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中國影壇,他的每一步雖然邁得鑼鼓喧天, 但也確實有這個資格。 他的問題在於,一個好導演,或者說一個合格的導演,不應該是每次都靠題材和拍攝內容 才能贏得喝彩的。 《可可西里》如是, 《南京!南京! 》亦如是。拚命固然可貴,但水平不上 去,總有一天會被遺忘的。 六、尾聲 其實對於這部電影,我還算是評論得比較客氣吧。糾結得狠了,心裡非常亂,一股腦就涌 出來了。其實,心裡糾結的,還是那段歷史,無論這電影有多少缺點,不能不承認,影像帶 來的直接沖擊,比印在紙上的統計數據要強烈得多。從這個角度講, 《南京!南京! 》已經成 功了。
人性的選擇 歷史回到公元一九三七,日軍入侵我們的土地,殘殺手無 寸鐵的難民。南京城內血肉狼藉,哀號四起。遍地的屍體,老的, 少的,男的,女的,弔死的,捆綁的,人頭群……南京全城淪為 一片死地。不願意投降的散兵游勇大聲疾呼:「不準逃跑!不準 棄城!」但是得到的回應卻是:「當官的都跑了!」於是膽小而無 知的士兵向英勇正義的戰士撲去,踩踏著自己同胞的身軀,蹂躪 著自己同胞的感情。每個人都在生與死,在為自己還是為他人中 掙扎,是人性在戰爭中的掙扎。 陸劍雄,一位軍官,在棄城逃跑和堅守陣地中,他選擇了 後者,帶著最後的戰友留下來與日本人拚死抵抗。最後還是寡不 敵眾,被抓了,面對日軍的槍口他第一個站起來,感染其他戰俘 直面生死,喊出「中國不會亡!」他代表的是中國人的反抗,與之 對比, 那殘破的教堂中的那成千上百的中國人, 面對五個日本兵, 他們選擇的竟然是投降!當他們一個個把上手舉國頭頂,當一小 女孩也跟著舉起雙手, 我看不到希望, 正是因為太多的這樣的人, 才有了更殘忍的屠殺,更大的絕望。人性在戰爭中得到了更好的 詮釋。這是中國人的悲哀,太少的「陸劍雄」 ,太多的懦弱的人, 才會導致 30 萬的南京同胞被殺。 姜淑雲,一位歸國女教師,安全區的領導者、教導者和保 護者。她盡自己一切力量的去保護安全區的人民。她一次次的和 日軍周旋,不惜犧牲自我去救多一個人。然後在挑選慰安婦時, 她在台上哭得很厲害,但卻始終無法戰勝自己帶頭舉起手來。懦 弱,這是人性中不可迴避的一面。誰也沒有權力要求別人一定要 勇敢。 唐天祥,拉貝的秘書,卻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為了生存 下來,他最總還是背叛了安全區的人民。換來的卻是自己的女兒 被日本人扔出窗外,妹妹被拉去當慰安婦。自私,人性的可悲之 處。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只是在崇高與卑微徘徊。 小江,一個為人不齒的妓女,一開始一副「商女不知亡國 恨」的樣子,但最後,當日本人說需要一百名婦女做慰安婦來交 換安全區里的孩子過冬的食物時, 她卻第一個舉起了自己柔弱而 聖潔的手。正是因為她,一雙雙手跟著舉起來了,換來了安全區 一時的平靜。她們都知道那是有去無回的,正是她們的無畏把其 他人都變得渺小。 角川,一位普通的日本軍人。他不像其他的日本人,是他, 讓我們看到,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殘忍的。對於有些人,活著 比死更艱難。是他,讓我們的恨得到一絲緩解。他用他的死來褻 瀆自己的靈魂。 南京大屠殺,是人類的悲哀,每個人都在人性的善與惡中 掙扎。沒有誰可以要求誰必須勇敢。所有的恨,所有的同情,找 不到出路。記住那段歷史,放下那段仇恨,希望還在,就像小豆 子,一直還活著一樣。
》有感 觀《南京!南京! 有感 南京!南京! 》 信息 10-4 古獻 1012401041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日軍於 1937 年 12 月 13 日攻陷中國南京之後, 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了長達 6 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 強奸,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縱火燒毀,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數 據顯示,有 30 萬中國人徒遭殺戮,遭受迫害倖存的人數不詳。這就是震驚世界 歷史、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它是中國近代苦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中 華民族烙上了永遠不可抹滅了印痕,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不可抹滅的傷痛。 《南京!南京! 》就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殺」為歷史背景的大型史實紀錄電 影,看了這部電影,我感慨頗多。看過了《南京!南京!,我才從心底里感受到 》 了悲痛和震撼。濃烈的銷煙中,日本士兵披甲端槍、手持刺刀踏過殘垣斷壁的中 山門;斷肢殘臂和赤裸的屍體鋪滿了街道城區;令人不寒而慄的人頭首級堆積起 小山,布滿路邊河岸;機槍掃射、挖坑活埋、刺刀刺殺、澆油火燒,無不用盡慘 無人道……德國納粹還是建集中營,關著門秘密屠殺猶太人,而侵華日軍完全是 公開地、毫無人性地種族滅絕。 兩個多小時的片子看不到一滴鮮血,然而卻能讓人感受到那血流成河、屍橫 遍野的慘狀。電影中每一個生命都是脆弱的,無論他富貴貧窮、高低貴賤,隨時 都會像煙花般消散,我無法想像在這種人間地獄下,人們是怎麼樣生活的,更確 切的說是如何生存的。而這些也僅僅是歷史事件的藝術性概括,更為悲哀的是, 電影之於現實或許還要含蓄幾十倍, 只有經歷過這場劫難的同胞才能真正體會到 其中的苦楚。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它來自無數革命先烈的不屈奮戰,來自無數 中華同胞的鮮紅軀體,來自無數錚錚鐵骨的堅毅脊樑,是他們用誓言、鮮血和生 命謳歌了崢嶸歲月的苦痛罹難,譜寫了中華兒女的不朽篇章,鑄就了民族崛起的 盛世輝煌。 這段歷史已然成為過去,但是我們又不能不牢牢記住,盡管有人為了掩蓋自 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書、篡改歷史、蒙蔽事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連回 首自己歷史時都沒了勇氣,那就太可悲了。我們不僅不能忘,還要將那段歷史帶 給我們的沉重轉化成不屈意志,鞭策自己不斷前進,逐步改變落後挨打的卑微局 面,化沉痛為力量,變弱小為強大,棄腐朽造神奇。只有通過我們華夏兒女的共 同努力,讓祖國真正強大起來,才有能力不讓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作為 21 世紀的新生態,我感覺到肩上沉甸甸的擔子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 們必須刻苦學習知識、樹立全局觀念,不僅僅為了祖國強大、民族富強,更要為 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創造「地球村」模式的統一發展空間,謀求全世界人 們的健康福祉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⑺ 南京!南京! 電影觀後感
《南京!南京!》是一部講述南京大屠殺的一部電影,生動地再現了當年我們的屈辱歷史。我看了這部電影後,很有感觸,所以給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
直面那段不堪的歷史,把日本人的野蠻、殘暴展現得淋漓盡致,也體現出中國人們頑強不屈的精神特點。日本人在南京城裡燒殺搶掠,舉行變態的殺人游戲,女人被淪為他們宣洩的工具,很可憐,演員們精湛的表演讓我們彷彿看到了歷史。
也從一個日本士兵的角度來剖析這場戰爭,他從一個人變得不是人,這就是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戰爭讓家園支離破碎。
忘記歷史是可恥的,我們應該銘記歷史,時刻想著只有強大,才不會被欺負,所以認真學習,變強大,才會過得更好,才會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要好好珍惜。
⑻ 南京南京觀後感
《南京南京》讀後感思路可以圍繞沉重的主題去寫,揭示戰爭對人性的摧殘的一個過程,最後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正文:
今天看完《南京南京》,心情很沉重,五味雜陳,電影全程都是以黑白的畫面呈現,1937那一年,日本人佔領南京,數以萬計的中國人被俘虜。
陸劍雄協同戰友對日軍進行激烈的槍戰,但是以他們微弱而頑強抵抗最後還是被壓制了,女教師姜淑雲傾盡全力救更多的中國同胞,然而還是被控制,不甘屈辱,要求日本人角川殺了她。
貝拉的秘書唐先生,委曲求全,為了保護家人而做出了錯誤選擇,為此也付出了代價。舞女小江,女性的外殼下注入了一份剛強。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角川,他雖然是日本人同樣也是殺害中國人,但是他看過了很多人,事之後,他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有好幾刻,我眼淚不自覺的冒出每一幀都是慘無人道,足以讓各種銘記這段悲慘歷史,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場景搭建
為了還原真實的南京城,劇組在長春斥資3000多萬,復原了南京這座800畝的廢墟城池。標明了南京城應有的結構,大小比例、房屋的位置等,於是劇組將重要場景的位置確定並一一還原。
由於資金限制,劇組沒能復原一個更大的南京,也沒能如早期繪制的效果圖那般,拍攝一幅南京城的俯瞰畫面 。而為了片中槍聲的製作,主創花了一年的時間做了仔細考證,並搭建了一個"聲音實驗場。
⑼ 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1000字
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1000字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1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1937,那個火熱的年代,中國正遭受著最慘烈的蹂躪,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無一不讓人感覺到慘烈和痛心。其中尤為甚知的是南京大屠殺!整整一座城市的人,整整30萬人之多,就那樣在短短的三天內被日本軍隊屠殺,其手段之殘忍心靈之冷酷令人無法接受。
《南京!南京!》就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殺」為歷史背景的大型史實紀錄電影,看了這部電影,我感慨頗多。在觀看影片的全過程中,那種對生命的無力感和痛苦感一直緊繞在我身旁,揮之不去。
看過了《南京!南京!》,讓我從心底里感受到了悲痛和震撼。濃烈的銷煙中,日本士兵披甲端槍、手持刺刀踏過殘垣斷壁的中山門;斷肢殘臂和赤裸的屍體鋪滿了街道城區;令人不寒而慄的人頭首級堆積起小山,布滿路邊河岸;機槍掃射、挖坑活埋、刺刀刺殺、澆油火燒,無不用盡慘無人道之其極……
兩個多小時的片子看不到一滴鮮血,型搭然而卻能讓人感受到那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的慘狀。電影中每一個生命都是脆弱的,無論他富貴貧窮、高低貴賤,隨時都會像煙花般消散,我無法想像在這種人間地獄下,人們是怎麼樣生活的,更確切的說是如何生存的。而這些也僅僅是歷史事件的藝術性概括,更為悲哀的是,電影之於現實或許還要含蓄幾前歷十倍,只有經歷過這場劫難的慧租搜同胞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苦楚。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它來自無數革命先烈的不屈奮戰,來自無數中華同胞的鮮紅軀體,來自無數錚錚鐵骨的堅毅脊樑,是他們用誓言、鮮血和生命謳歌了崢嶸歲月的苦痛罹難,譜寫了中華兒女的不朽篇章,鑄就了民族崛起的盛世輝煌。
這段歷史已然成為過去,但是我們又不能不牢牢記住,盡管有人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書、篡改歷史、蒙蔽事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連回首自己歷史時都沒了勇氣,那就太可悲了。我們不僅不能忘,還要將那段歷史帶給我們的沉重轉化成不屈意志,鞭策自己不斷前進,逐步改變落後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為力量,變弱小為強大。只有通過我們華夏兒女的共同努力,讓祖國真正強大起來,才有能力不讓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勿忘國恥,《南京!南京!》給我帶來了太多的震撼和感悟,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要有一種憂患意識,明白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懂得感恩與回報,盡自己所能來回報父母和社會,才對得起國家對我們的培養,對得起自己即將逝去的青春。
;⑽ 南京南京電影觀後感800字
《南京南京》一段需要銘記的歷史,用電影紀錄,電影《南京南京》由高圓圓、劉燁、范偉等人主演,一段根據歷史而來的故事,用電影的形式去講歷史。
電影通過黑白鏡頭呈現歷史曾經發生的事情,那是一段不願提及的歷史,也是一段不能忘記的歷史。
電影通過鏡頭聚焦在人物遭遇,通過人物神情去表現那種狀態下人們心理變化。這是一段刺痛南京、刺痛大家的歷史,看孩子的表情、看劉燁表演時的眼神,都是一種刺痛內心的感覺。
在劉燁知道自己將要被害時,那眼睛流露出的信息,不正是讓人無法忘記的歷史嘛!
現在的我們生活得很好,國家讓我們生活中沒有炮火刺刀的好年代,但我們總該花點時間看看這些血腥的歷史。不管生活多麼幸福都該適當地刺痛自己,因為不痛,就會忘。忘了,就遲早會再痛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