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理想信念電影觀後感

理想信念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5-06 14:55:54

① 勵志電影觀後感大全5篇

觀後感 ,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 文章 。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關於 勵志電影 觀後感大全,歡迎大家來閱讀。

勵志電影觀後感大全1

這個暑假,我觀看了一步勵志影片,名為《當幸福來敲門》。

這部電影取材於真實 故事 。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家人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地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家的故事。

看了這部電影後,我被主人公為夢想為生活的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主人公開始是一個醫療機械推銷員。他所推銷的東西不容易賣出,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努力著,直到他賣出儀器。他的生活狀況並不好:不能按時交稅,也不能按時交不起房租和幼兒園的託管費。之後,他的妻子因為不能忍受過於貧窮,離家出走了。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他還是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依然對未來的充滿信心。經過他的努力,他得到在一家大公司的實習機會,最終他成功地成為這家公司的正式職員。幾年之後,他創立屬於自己的公司。十年後,他已是一位知名的金融投資家了。

他的故事使我深受啟發。讓我明白了,不管生活環境怎樣變化,我們都應該有股永不放棄的精神,應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當我們面對艱難困苦時,我們一定不能放棄「我一定可以戰勝困難」的信念,因為這個信念會成為我們戰勝困難的動力。正是有了這個動力,我們才會不斷戰勝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就應該有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學習中,如果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我們的第一反應應是:即使這道題再難,我們也不應放棄,而是仔細地鑽研它,想辦法解決它,最終我們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我們不能放棄「我一定可以戰勝困難」的信念,我們應該相信自己,去戰勝苦難。

在實現自己的夢想時,也應是如此。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這些困難往往就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它阻礙自己的前進的步伐,它就是想讓你放棄自己的夢想,可就是不能放棄,就是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

永不放棄的精神是實現夢想,也是成功的前提。我就要培養這種精神。這是我看《當幸福來敲門》後的最大的收獲。

勵志電影觀後感大全2

2014年5月28日,我們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總院黨委組織我們全體學 生黨員觀看《楊善洲同志先進 事跡 報告 》的影片。 觀影後我感觸很深。

楊善洲同志,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擔任保山地委領導近20年的地廳級幹部,幾十年如一日,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為了兌現自己當初「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退休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義無反顧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艱苦創業,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上繳給國家。

人們真正體會到楊善洲造林之舉的功德無量是在這場百年一遇的旱災中。

2014年春天,已持續半年的乾旱讓雲南很多地方群眾的飲水變得異常困難,施甸縣大亮山附近群眾家裡的水管卻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們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場。近些年,隨著大亮山植被狀況明顯改善,山林的水源涵養功效得以很好發揮,附近村委會架起水管,將泉水從林場引到村裡,通到各家各戶,村民再也不用為吃水犯愁。受曠日持久的乾旱影響,水管里的流水較之以往細小了很多,但足以讓附近的村民心滿意足,也讓他們對楊善洲的功勞更加念念不忘:「多虧了老書記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1988年3月,61歲的楊善洲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休,婉拒了時任省委書記普朝柱勸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請,執意選擇回到家鄉施甸縣種樹。20多年過去了,曾經山禿水枯的大亮山完全變了模樣:森林鬱郁蔥蔥,溪流四季不斷;林下山珍遍地,枝頭鶯鳴燕歌??

一位地委書記,為何退休後選擇到異常艱苦的地方去種樹?植樹造林20餘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挑戰?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讓夕陽人生散發出炫目的光彩?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他是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是離退休幹部老有所為的優秀代表。廣大黨員、幹部包括離退休老幹部,要向楊善洲同志學習,爭創優秀業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要學習他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在心靈深處牢牢紮根;學習他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一心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學習他鞠躬盡瘁、不懈奮斗的崇高境界,奮發有為、幹事創業,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增光添彩;學習他大公無私、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艱苦奮斗、清正廉潔,自覺實踐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和道德追求。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黨員,要將所學的楊善洲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真正以群眾的利益為重。總之,學習楊善洲精

神就是要始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並自重、自省、自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圖虛名。

勵志電影觀後感大全3

《國王的演講》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故事情節很簡單。

艾伯特公爵因患口吃,無法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這令他接連在大型儀式上丟丑。賢惠妻子伊麗莎白為了幫助丈夫,到處尋訪名醫,但是傳統的 方法 總不奏效。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慕名來到了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宅邸, 傳說 他的方式與眾不同。雖然公爵對羅格稀奇古怪的招法並不感興趣,首次診療也不歡而散。但是,公爵發現在聆聽音樂時自己朗讀莎翁竟然十分流利。這讓他開始信任羅格,配合治療,慢慢克服著心理的障礙。喬治五世駕崩,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卻為了迎娶寡婦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於弟弟。患口吃的艾伯特臨危受命,成為了喬治六世。他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

這是一部美麗的電影,它是一件藝術品。電影里沒有視效,沒有美女,沒有硬漢,沒有華服,沒有恢弘的氣勢,更沒有火爆的動作場面。畫面鏡頭,彷彿夜半時分盛開的曇花,明明安靜而沒有高潮,每一秒每一分卻是映入你的眼簾,扣入你的胸膛。

這是一個大人物通過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卻讓看過電影的不少小人物產生了共鳴,很多幽默詼諧的台詞讓學生們一直在發笑。作為勵志片,它沒有我們期待的那麼激勵人心,沒有太多的艱辛努力催人奮進,但我們在片中看到了很多關於友情和友愛的表達,看到了作品對人物內心世界最真實的刻畫和和心靈歷程變化最生動的描寫。以人為本,以人性為本,便是《國王的演講》成功的關鍵。

勵志電影觀後感大全4

今天我觀看了《美麗的大腳》,其實很久以前就看過,可是當片子展現那灰黃的背景和那群灰不溜秋的人,他們寒傖著、嗑碰著上演這些偉大的情感時,除了得到很多的思考外,淚水還是抑不住流了出來,我被美麗真切地感動了。影片講述了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張美麗的故事。她被愚昧奪去了丈夫和孩子,為使農村的「娃兒們」不再愚昧,她開辦了一所鄉村學校。青年志願者夏雨的到來讓這個原本平靜的山村躁動起來,山外的世界讓張美麗和孩子們驚奇和困惑,同時也看到了希望。後來夏雨苦於條件惡劣准備離開,但山裡人的淳樸感動了她,她決定留下來與山裡的孩子共度一段難忘的時光,還說服丈夫帶張美麗和孩子們到北京見見世面。可正當張美麗滿懷雄心為孩子們的未來而奮斗時,她卻遭遇了一次奪命車禍……?

城市與鄉村,這是影片里最大的對照。故事的主要場景是一個西北的窮鄉僻壤,夏雨的到來把這個小山村與北京聯系了起來,把它置於現代大都市的高大背影里,也更彰顯它的貧瘠。它的貧瘠主要來自自然與精神兩個層面,小山村已經三年沒下過雨了,夏雨的洗臉水被珍惜地拿來給孩子們洗臉,最後還要給驢喝。三次重復利用水的細節,完全展示了這種自然貧瘠的程度。片中還有一個場面,他們在課室里上課時突然聽到一聲雷響,便全體飛奔出來,拿著壇壇罐罐到空地上擺放等雨,那一雙雙凝重的祈求的目光,卻等來了陰雲轉晴的絕望。生活的貧困帶來精神的貧瘠,山村人們平常最大的精神享受是看電影,電影片子很老,中間還會斷掉聲音,要人臨時來配上。這種場面總讓人覺得那是五六十年代的事情,與現代社會有整整半個世紀的差距。小學校也只有一個學歷不高的張老師,她不知道什麼叫電腦,還會把千里迢迢的迢字讀錯了。好不容易等來一個夏老師,她又很快就要回到城市裡去。在我的感覺里,鄉村與城市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城市人的養尊處優,使他們物化的心靈不再有關注的熱情,也永遠不會真正把自己完全奉獻給那塊貧瘠的土地。而鄉村人呢,城市是他們的希望,因為貧瘠,城市顯得那麼高遠,只有不懈的努力,獲取 教育 的機緣,才有機會進入那個新世界。我思考的是,每個城市人其實都是鄉村來的,可為什麼城市人總不願回望,面對鄉村的貧瘠像有一種先天的恐懼感呢?影片一些人物的起名有著深刻的含義,王樹,王大河,寄託了對水的美好願望;夏雨,真像一場精神的大雨,把現代城市的甘露灑進這個寧靜的小山村,激活了所有的希望;而張美麗,她無疑是主角,她沒有選擇城市,沒有人能像她那樣,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守望那一片貧瘠的土地,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真正實踐她人如其名的美麗人生。

平凡與超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常規軌跡,平平常常地過好自己的日子,這本是每一個平凡人不錯的選擇。只是張美麗沒有這樣安排自己,她總想「成功」,因為她深深知道生命苦於短暫和無常,總得做些有意義的事,來慰藉平凡的人生。她痛感愚昧的傷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愚昧落後的生存狀態,使孩子們能夠好好讀書將來做個有 文化 的人。她是個堅定的理想實踐者,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教育後輩的責任,用她的母性去關愛孩子們。這也是一種人性的關懷,完成了她一個平凡人的超越,也因此在她身上,我更多地看到一種豪情,一種英雄氣質。英雄氣質總是光芒四射的,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響了身邊的人。夏雨本也是個耐不住苦寂的城市人,她最終被感化,把心留給了這片土地,也完成了從平凡向不平凡的過渡,得到了人生的升華。影片還有一難得之處,英雄容易被塑造成高大全的人物,但片中的張美麗擁有平凡人的七情六慾,塑造了一個更為真實和豐滿的人間形象。

美麗與粗糙。何為真正的美麗?有人說,人是因為美麗才可愛,又有人說,人是因為可愛才美麗。張美麗常說自己不成功,一是「腳大心大」,二是長相。對一個唯美的人來說,那一群黃土地上灰暗粗糙的面容和衣著,實在談不上美麗,當城市麗人夏雨靠他們一站,更顯得他們的寒傖。而影片探討的正是這「美麗」二字,把這種美麗放到外形缺失的背景中去展現,揭示了更為深刻的美的主題。張美麗的心靈是至純至美的,她所展現的「大美」讓人震撼。影片最後有一個鏡頭,一身城市衣著的夏雨縱身跳下高高的黃土坡,飛揚的塵土蒙滿了她的臉,兩行悲痛的淚水從粗糙的黃臉上流了下來。在這種精緻與粗糙的交會中,精緻的外貌被完全蒙蓋了,被包容在最本質的心靈內涵里。

女人與男人。影片所極力彰顯的教育事業是由兩個柔弱的女人來承擔的,張美麗把學校里的「娃兒們」都視為己出,全心全意以「母愛」和人性的關懷去照顧和教育孩子們;夏雨不顧夫妻出現的危機,毅然把愛心傾注給山村的教育。相反,男人在這里卻缺席了,甚而充當了反角。村裡的「大款」逼張美麗喝完一整瓶白乾,夏雨的丈夫冷漠地遠離了她。女人總是溫柔與愛的象徵,她們對孩子們的關愛是人類走向光明的希望,在從貧困走向富裕的「成功」路途上,永遠閃耀著她們「人性關懷」的美麗光芒。而男人的缺失,不能不成為我們的一個思考點。

詼諧與酸楚。影片還透著一種淡淡的詼諧,張美麗跟王樹明明在暗中說些情人的體己話,卻要裝模作樣大聲地說著公家話,被夏雨戳穿後,還慌得摔了一跤。還有王樹給殘舊的電影配音,王大河的 造句 ……但詼諧的背後有無盡的深思。那是他們真實的生存狀態,但那就是他們所應得的貧困和愚昧嗎?當然不是。我們國家已經發出了西部大開發的號召,農村的發展刻不容緩。當我們安逸舒適地躺在家裡的沙發上看《美麗的大腳》中那些因寒傖而起的詼諧畫面時,我們是否感到心裡湧起的一陣酸痛!想起要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做些事情,支持教育,改變他們貧瘠的命運,盡一個平凡人應負的社會責任。影片最後,電影放映員王樹將光束打到小學校舍上,把學校裝點成了一座庄嚴的聖殿,那庄嚴的畫面除了緬懷張美麗聖潔的人性光輝外,就是要喚起普通人心底的這種酸楚,被美麗感動,讓更多的張美麗、李美麗、王美麗能夠為這片土地獻上更多更美麗的關愛,這也許是影片主題的最大體現

勵志電影觀後感大全5

最近看了威爾史密斯的獲獎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一直都知道這是一部勵志電影,也一直沒時間去看,看完後我才知道,這部電影能教會我們很多!

很值得大家一看的一部電影!以下是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親子、勵志,這樣用於定性的字眼放在這部電影上其實是多餘的;努力、奮斗、幸福,這樣的過程放在這部電影里其實也是多餘的。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一部成功的電影也許並不需要一個萬眾矚目的新奇題材,回歸於生活,最真實的生活也許也是最高的藝術了。這部掙扎在貧困底線里的勵志親情電影來得平易近人,也更容易引發我們對生活諸多情緒的共鳴。

夢想;不管在什麼時候突然來臨,其實都不算太晚。只要我們還有氣力去追逐;於是我們也有了實現夢想的祈望。這部電影里對於夢想的定義顯然是淺顯而直白。史密斯飾演的克里斯走在路上,遇到一個開著法拉利跑車的男人,問他: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以及你是如何做到的;他所羨慕的並不是名貴跑車或者體面的工作,而是那些人們發自於內心深處幸福的笑臉。

幸福。什麼才是幸福,什麼樣的生活才稱得上是幸福呢。美國的《獨立宣言》規定了每個公民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也許,正是因為幸福總是遙不可及,所以必須不停地去追求。克里斯,一個落魄的中年黑人站在街道上喃喃自語的時候;也許,所有的人都會想到這個故事的最後結局。(勵志電影)可以說,這部電影其實一點都不出人意表;然而,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地被它感動。勵志並不那麼刻意,煽情得不做作,在細節處理上細膩而溫情;這也許是這部電影讓人喜歡的原因。

奔跑;不停地飛奔。這是符合一個活在繁忙都市裡成績一般的推銷人員的日常生活場景的。為了什麼而奔波;什麼樣的生活節奏才稱得上奔波呢。像克里斯;為了趕上那一班公車,為了趕下一個商務會面,為了這一個夜晚的容身之所必須趕在其他人前面去排隊進入收容所……這也許是生活在美國最底層的人們無奈而艱辛的奔波。為了保住一份工作;然後養子糊口、房租、國稅、吃飯和一瓦遮頭。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無家可歸的父子留連在地鐵站上的長椅上相顧無言。玩一個並不好玩的游戲,想像著周圍凶險的環境以及可怕的猛獸,找一個山洞,父子倆相互依靠著取暖睡覺。當然,地鐵站里不可能有山洞;克里斯帶著兒子躺在用衛生紙鋪在廁所里的地板上蜷縮著。一個男人的淚水;縱然這個男人已經兩鬢斑白,這個場景依舊讓人感動。那是一個中年男人對自己五歲兒子的愧疚、責任、年介中年卻依舊一事無成的挫敗感以及對幸福最熱切的渴望。捂著兒子的耳朵不讓他聽到外面喧囂的拍打著門的聲音,那是他唯一有能力保護兒子的表現。電影在描繪克里斯對物質財富的追求的同時,這種父子間的親子交流則成了精神財富的積蓄。史密斯的兒子賈登?史密斯(JadenSmith)給這部惡俗的勵志電影增色不少。不需要做作的父子親情,小史密斯飾演克里斯的兒子克里斯托弗,而賈登的本色出演完成了這部電影煽情卻不讓人反感的所有細節。可能是由於是和兒子對戲,以顧家出名的威爾?史密斯演來格外真情流露,他成功詮釋出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的 勵志故事 。

置之死地而後生,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多少次曾經想到這個詞;當一個男人處於他的這種境況的時候,多少人會絕望呢。訴求無門,求助無路,離夢想只有一步之遙卻因為現實的問題無法解決而放棄或者繼續努力。

也許,沒有得來的艱辛;也不會在得來之後知足而感恩。當克里斯最終得到那份年薪80萬美元的股票經紀的工作里喜極而泣,走進熙熙攘攘的街頭對著所有人幸福地微笑時,當他帶著兒子走在繁華的住宅區走向他自己的房子時;物質的財富也許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幸福,他和兒子在這段艱難時光里的相依為命也許才是他最大的財富。

不再對兒子愧疚,不再對生活失望,不再只經歷挫敗。《獨立宣言》規定了所有美國公民享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然而它卻不曾對所謂幸福下一個定義。也許,是不是因為幸福的含義過於廣泛而且抽象呢。然而在這部電影里看起來,幸福其實也可以很簡單。所謂幸福,也許是當我們對著我們深愛的那些人們時;我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給他們我所能給的最好的一切,不論是貧困或者富足。


勵志電影觀後感大全5篇相關文章:

★ 勵志電影觀後感大全精選5篇

★ 勵志電影觀後感大全最新5篇

★ 勵志電影觀後感大全合集5篇

★ 勵志電影觀後感大全精選匯總

★ 勵志電影的觀後感

★ 勵志電影觀後感大全最新集錦

★ 《少年的你》勵志電影觀後感1000字大全精選5篇

★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匯總5篇

★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精選5篇

★ 電影觀後感大全600字最新5篇

② 急求紀錄片《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

思路:簡單介紹《理想照耀中國》,然後談談心中印象深刻的地方,黨員的理想信念、精神鼓舞著我們,最後談談給我們的啟發和以後的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做法。正文:

《理想照耀中國》系列紀錄片是我比較欣賞的幾部作品中的一部,該系列片共有5集,刻畫了李大釗、王盡美、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共產黨人的形象。

尤其是第五集《執政之要在為民》,片中的四個人物,是新中國各個時期共產黨人的代表,橫跨了建國後的近四十餘年的時間。盡管時代變了,但他們的理想和信念始終如一。

他們樸素、善良、正直,見不得人民貧窮受苦,以自己對人民群眾廣博的愛心和同情心,身體力行地改造新中國,發展地方經濟,推動教育和改革。為新中國的建設,他們付出畢生的精血;為百姓生活的富足;為社會的和諧安定,他們燃盡自己生命最後的光亮。

他們用自己短暫的一生回答了這樣一個重大問題:作為執政黨的一名黨員,如何保持共產黨人本色,堅持黨性原則,腳踏實地,艱苦奮斗,做人民的公僕。他告訴了我們一個人應當有個理想,並不斷為之努力,這樣人才不會獲得很飄,得過且過。

在現在這個日益發展進步,充滿著各種各樣誘惑的社會中,如何向前輩們一樣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對我們這些新時代黨員的考驗。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一個人入黨的動機是不是正確,往往同他對共產主義事業和無產階級政黨的認識正確不正確、深刻不深刻有直接關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黨建理論,科學地闡述了上述問題,只有認真學習這些理論,才能對這些問題有更加明確和深刻的認識。

第二、要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不斷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能力。人們的正確認識,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並不斷循環往復,才能獲得。要通過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端正入黨動機。

第三、要通過學習優秀黨員的模範事跡,來增強自己對黨的感情,激勵自己不斷進步。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實際行動,來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要認識到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串於黨的一切活動中,任何時候都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於群眾之上。

第四、貴在堅持。要謹記組織上入黨是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是一生一世。毛澤東同志說過:「有許多黨員沒有完全入黨,思想上沒有入黨的人,頭腦里還裝著許多剝削階級的臟東西,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無產階級思想,什麼是共產主義,什麼是黨。」

我們應引以為戒,不論組織上是否入黨,都應做到先在思想上入黨,要注意長期進行自我檢查。我將對照黨員的標准找出自己的差距,以高度的自覺性,正確的認識自己,嚴於剖析自己,堅定信心,執著追求,使自己更快的進步,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③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2000字作文5篇

紀錄片信仰 觀後感

當前,深度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在精神層面似乎存在著一種隱憂,即「兜里錢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虛,財富積累越快,信仰反倒越失落」,「信仰失落」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中的一個現實課題。

「信仰失落」問題,主要是共同理想的淡漠、歷史方向感的喪失。《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一些黨員、幹部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

時值黨的十八大如開之前,6月24日至25日晚,為慶祝建黨91周年,展示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 故事 ,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每集時長50分鍾,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採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按照學院黨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認真觀看了這三集歷史文獻紀錄片,高度認同「央視製造」的創作水平和「震撼心靈」的 教育 效果:本片的確兼具電視政論片、文獻片、紀錄片之長,將展現歷史,刻畫人物,闡述理論融為一體,以人帶史,以事論理,主題鮮明突出,細節真實感人,表現手法新穎,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很強的經典電視片,是對我們廣大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點教育片。

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統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的同時,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價值:信仰問題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是因為信仰不論對一個人或一個民族而言,它都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關於行為善惡的最高標准,為社會道德體系提供正確的方向和依據。今天,面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面對高校教育的改革創新,信仰包涵的價值整合、文化認同、行為引導等功能和特點,必然成為我們不得不深度審視和思考的重大現實問題。

作為黨員教師,不僅自己要在觀後更加純潔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堅定共產黨員的信仰,更要在實際行動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身份,進一步在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詮釋和教育方面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保持黨員的先進性。

因此,信仰屬於精神范疇,是整體的精神姿態和綜合的精神活動,它的指向與歸屬是明確、自覺、積極和主動的,「它給人們提供的是除了知識以外的關於未來的信念,構成人類不斷向歷史縱深延伸和向未來極限挺進的精神支柱」,體現出對改造自然的情感沖動,或是對生存狀態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總有一種信仰讓我們充滿力量,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奮進前行。片中展現的我們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90年來各個時期的優秀共產黨員可歌可泣的先進 事跡 ,無不激勵我們堅定信念,奮發進取,創先爭優。

但是,我們也不必諱言,在我們黨8000多萬人的隊伍中,也確實有極個別領導幹部和極少數黨員,「思想上入黨」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干馬列主義,是否「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是否把從事的職業當作一生的事業來做……這些問題,言行不一的現象還是有的,極個別人身上這種現象還很嚴重,確實是到了需要「信仰追問」的地步了——即「入黨為了啥」?

解決當下黨員的信仰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把黨的「組織理想」真正轉化為個人的理想信念。為此,我們需要超越「個人計算」,要有革命先烈「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那樣的信念與胸懷,真正為信仰而活。具體地說:第一,從超越自我、體現生命無限價值的角度提出每個人、尤其是領導幹部不可迴避的信仰問題,這就是「身後給人們留下什麼」,如何於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孫,於公上不愧人民群眾,下不愧 崗位職責 。第二,從黨和國家高度認同的角度建立健全黨和國家的榮譽制度,從制度上落實「千杯萬杯不如群眾的口碑」。

信仰在心中,實績需創優。有革命先烈的激勵,有江蘇新時期「三創三先」精神的引領,作為江蘇特質黨員群體的一員,我將在「追問信仰」的歷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黨的十八勝利召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生活於物質豐沛的年代,在每天的奔波忙碌中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於是,信仰對於許多人來說成為了一種觸及不到的東西。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用不爭的事實,用一幕幕珍貴的歷史畫面告訴我們,是什麼造就了我們的黨?是什麼支撐著我們的黨走過了這風風雨雨的91年?為什麼在各個時期會涌現出一批批優秀的共產黨員?答案就是信仰。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今天,我們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的未來,是共產主義!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大的歷史時期,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曾經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是不是已經變得平淡?曾經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將怎樣成為我們矢志不移堅守的精神家園?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始終是共產黨人如磐的根,不變的魂。中國共產黨被跟隨的最大理由是為普通百姓,為人民,為大多數人謀福利的宗旨。中國共產黨之所以獲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為她信仰「為人民服務」的真理,且前仆後繼,捨生忘死地去捍衛真理。然而在堅守信仰的路上,有人在鮮血和死亡面前膽怯,在金錢或功名面前迷失,不是所有的共產黨人都能堅守信仰。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初,曾經有13位代表參加黨的一大,然而其中的三個人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最終沒有經受住考驗,都先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選擇信仰很艱難,堅守信仰更難。在和平年代,我們不需要像戰爭年代的先烈們一樣所面對生死抉擇的考驗,只需時時拷問自己,是否曾為一己私利放棄原則?是否已在聲色犬馬中渾渾噩噩?網路上被曝出的一條條官員貪污腐敗的新聞一再刺痛著人們脆弱的神經。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共產黨人還有信仰嗎?還值得人民群眾託付和信任嗎?今天讓我們重拾信仰的話題,正是因為我們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變成紙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樓閣。別把信仰踩在腳下。在最危險的情形下,信仰支撐著我們活下來;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信仰幫助我們艱難渡過。共產黨人只有時刻保持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本色,堅定理想和信仰,才能不被歷史的洪流淹沒,共產主義才能成為一桿不倒的旗幟。

《信仰》的播出使我們重溫紅色經典,從不同歷史時期共產黨人為信仰奮斗的光輝事跡中體會先烈們視死如歸、前赴後繼的英雄情懷,從而堅定了我們共產主義信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我們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目標而不懈奮斗!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近期,我局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觀看了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觀後,在全體黨員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引發了大家對「信仰」這一重要問題的新的思考。通過觀看《信仰》紀錄片,使全體黨員產生了以下感受和體會:

一、共產黨人必須始終堅守信仰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大家都知道,人是應該有些信仰的。但如何選擇,如何堅守呢?這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一個國家也一樣。《信仰》這部紀錄片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信仰,如何堅守信仰的。

共產黨員應以什麼為信仰呢?1920年《共產黨宣言》創造了共產黨信仰的起點。無數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信仰,前赴後繼,不停地追求、堅守自己的信仰,才有民族的獨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信仰有多大的力量啊!從91年前,13名黨的早期組織成員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到今天擁有8000多萬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是信仰,讓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二、共產黨人擔負起傳承信仰的使命

信仰會傳承,事業會延續。革命時期有__、陳樹湘、張思德、劉胡蘭等一大批拋頭顱、灑熱血的共產黨員;建設時期有朱光亞、王進喜、錢學森、李四光、華羅庚、鄧稼先等一大批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改革時期有沈浩、吳仁寶、孔繁森、楊善洲、李林森、谷文昌等一大批帶頭致富,忘我工作的領導幹部。當《信仰》這部紀錄片讓我再次重溫了前輩們那些信仰的故事,又一次踏過了先輩們那些信仰的足跡後,我相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我們將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我們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餓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定會實現。

三、共產黨人應該把信仰作為精神力量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是崇高的,人就會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人,不斷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塑造一個美好的社會角色。如果信仰是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就是扭曲的,這樣的人也會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瘋狂的舉動,從而危害自身、危害社會。

四、共產黨人必須始終高舉起信仰的旗幟

信仰是旗幟。作為每一名共產黨員應在這面旗幟的引導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在平凡的崗位和生活中,做有益於黨的發展的事,有益於社會進步的事,有益於人民的事。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我們應該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用自己的行動在潛移默化中去影響工作氛圍,凈化社會環境。工作中服從領導,團結同事,堅持正義,主動溝通,少說空話廢話,多干實事正事,努力適應新時期公司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文化修養,爭取為公司的發展多做貢獻。生活中勤儉節約、文明社交、遵章守紀、友愛他人,講秩序、講衛生,做好和諧社會中的一個和諧細胞,處處以一名新時代黨員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時刻准備著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在建黨91周年來臨之際,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認真觀看了大型紀錄片《信仰》,紀錄片用一幅幅動人的影像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追求信仰,堅守信仰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對黨的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更加堅定了我共產主義的信仰。

信仰是堅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實踐信仰的奮斗腳步,經歷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大的歷史時期。無論在多麼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這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堅守的精神家園。

選擇信仰很艱難,堅守信仰更難,在實踐和堅守信仰的道路上,鋪滿著荊棘,更有無數的革命先烈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革命前輩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叱吒風雲,震撼日月,擎起了照徹神州的通天火炬而直面生死。先烈們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因為他們是頂天立地的人。信仰是引領他們前進的天,人民就是支撐他們奮斗的地。

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在和平建設時期,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孔繁森、沈浩、任長霞、吳任寶、郭明義等共產黨人,他們盡管身處不同年代不同時期,但卻始終貫徹著一個共同的宗旨,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一心為公,一心為民的身體力行在人民的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座座豐碑,書寫著這些共產黨人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和事業觀,也詮釋著他們的堅定信仰。90多年來,共產黨人的信仰,已經變成了今天的旗幟,在這面旗幟的感召和引領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了黨的隊伍。青年黨員們用青春的活力給信仰的旗幟增添了新的光彩。在各行各業的平凡崗位上,無數青年黨員不畏困難,勇於創新,甘於奉獻,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中,生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真義,豐富了共產黨人信仰的時代內涵。

如果說,在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年代誕生的英雄為共產黨人的信仰繪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燒的歲月涌現的典型為共產黨人的信仰構築了精神高地;那麼,在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信仰將成為我們為人民服務的不竭動力,信仰體現為對我們事業的執著追求,信仰是對事業的堅守,信仰是舍棄小我成就大我的豪邁。

今天人們已經過上了前輩們為之犧牲為之奮斗的幸福生活,而那91年前點燃的信仰燈塔,依然照耀著我們前行的路。信仰激勵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時候,當我們被納稅人誤解受委屈的時候,當我們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給納稅人解釋稅收政策的時候,當我們被繁重的工作壓的抬不起頭來的時候,為人民服務的信仰將成為我們勇往直前的強大動力和對事業孜孜以求的堅定信心。如果把個人的奮斗,融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為了信仰的堅守。即使生命歸於結束,在信仰的堅守和傳承中,一輩子就變成了永遠。

無論歷史如何變遷,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保持先進、純潔和優秀,始終是我們如磐的根,不變的魂。今天我們站在新時代的潮頭,信仰的光芒將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們用辛勞和汗水澆灌信仰的大樹,用青春和熱 情書 寫為人民服務的新篇章。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當前,深度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在精神層面似乎存在著一種隱憂,即「兜里錢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虛,財富積累越快,信仰反倒越失落」,「信仰失落」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中的一個現實課題。

「信仰失落」問題,主要是共同理想的淡漠、歷史方向感的喪失。《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一些黨員、幹部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

時值黨的十八大如開之前,6月24日至25日晚,為慶祝建黨91周年,展示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故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每集時長50分鍾,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採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按照學院黨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認真觀看了這三集歷史文獻紀錄片,高度認同「央視製造」的創作水平和「震撼心靈」的教育效果:本片的確兼具電視政論片、文獻片、紀錄片之長,將展現歷史,刻畫人物,闡述理論融為一體,以人帶史,以事論理,主題鮮明突出,細節真實感人,表現手法新穎,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很強的經典電視片,是對我們廣大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點教育片。

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統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的同時,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價值:信仰問題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是因為信仰不論對一個人或一個民族而言,它都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關於行為善惡的最高標准,為社會道德體系提供正確的方向和依據。今天,面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面對高校教育的改革創新,信仰包涵的價值整合、文化認同、行為引導等功能和特點,必然成為我們不得不深度審視和思考的重大現實問題。

作為黨員教師,不僅自己要在觀後更加純潔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堅定共產黨員的信仰,更要在實際行動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身份,進一步在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詮釋和教育方面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保持黨員的先進性。

信仰是人所特有的一種精神狀態或精神機制,是在某種文化形態下形成的,對人的思維意識、行為取向具有支配作用的主導性精神機理,它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評價、選擇與行動。因此,信仰屬於精神范疇,是整體的精神姿態和綜合的精神活動,它的指向與歸屬是明確、自覺、積極和主動的,「它給人們提供的是除了知識以外的關於未來的信念,構成人類不斷向歷史縱深延伸和向未來極限挺進的精神支柱」,體現出對改造自然的情感沖動,或是對生存狀態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總有一種信仰讓我們充滿力量,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奮進前行。片中展現的我們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90年來各個時期的優秀共產黨員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無不激勵我們堅定信念,奮發進取,創先爭優。

但是,我們也不必諱言,在我們黨8000多萬人的隊伍中,也確實有極個別領導幹部和極少數黨員,「思想上入黨」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干馬列主義,是否「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是否把從事的職業當作一生的事業來做……這些問題,言行不一的現象還是有的,極個別人身上這種現象還很嚴重,確實是到了需要「信仰追問」的地步了——即「入黨為了啥」?

解決當下黨員的信仰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把黨的「組織理想」真正轉化為個人的理想信念。為此,我們需要超越「個人計算」,要有革命先烈「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那樣的信念與胸懷,真正為信仰而活。具體地說:第一,從超越自我、體現生命無限價值的角度提出每個人、尤其是領導幹部不可迴避的信仰問題,這就是「身後給人們留下什麼」,如何於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孫,於公上不愧人民群眾,下不愧崗位職責。第二,從黨和國家高度認同的角度建立健全黨和國家的榮譽制度,從制度上落實「千杯萬杯不如群眾的口碑」。

信仰在心中,實績需創優。有革命先烈的激勵,有江蘇新時期「三創三先」精神的引領,作為江蘇特質黨員群體的一員,我將在「追問信仰」的歷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黨的十八勝利召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關文章:

1. 觀紀錄片信仰觀後感3篇

2.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3. 觀看信仰心得體會

4. 信仰觀後感800字精選心得體會

5. 黨課學習思想回報:信仰紀錄片觀後心得體會

④ 2000字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科學人物,兩彈一星元勛,2009 年 10 月 31 日逝世於北 京,享年 98 歲。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人,我們對他該懷有多大的敬意呢! 他說: 「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 疑和爭論! 」 他說: 「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么, 今天掉下來, 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 他說: 「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 他說: 「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 他就是一個人抵五個師的男人! 也許到了這個年代我們對於錢學森這位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的大師並不熟悉。就在上周四,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錢學森》這部影片,期間充 滿了各種感動,各種鼓舞,心情澎湃。同時也讓我們對錢學森肅然起敬。 《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傳奇的一生,在上世紀四十 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 他卻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 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 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回國願望強烈的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 白的中國。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 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1964 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 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 看完影片,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在觀影的過程中,一些情節的設計讓人看 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獄,蔣英去探監那一段,看守的人說 你們只有五分鍾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後一直問「你還好嗎?」 「他們打你了 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請講英語! 」而蔣英回應的卻很犀 利, 「難道你沒看出來嗎我們都是中國人! 」就像外國人問我們一句: 「Where are you from?」我們能昂首挺胸,理直氣壯地提高聲音的分貝,告訴他們: 「I』m Chinese,I』m from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就像錢學森要離開的時候,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 「你回去能做什麼 呢?」錢學森回答: 「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麼,也許,我還可以種蘋 果。 」 就像登機的時候,一個中國的記者問錢學森: 「你為什麼不回台灣而選擇去 大陸呢?」錢學森不回答,中國記者追問,錢學森說: 「中國人對中國人提問要 用中文而不是英語,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 」 新中國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後,依然隨時面臨被外國侵略的危險。為了 我國的國防力量的提升,也為了爭氣,證明中國人不必外國人差,錢學森出國時 的志向是: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帶入中國,為國建設作出貢獻。這 種高尚的情懷,是作為一中學子的我們所應該學習的,我想起了周恩來總理說過 的一句話: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覺得讀書人是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氣魄和理 想的吧。如果說這次觀影使我學到了什麼的話,就是這個,志向,進取,鑽研, 拼搏,奉獻!為了祖國! 一個人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傾盡畢生心血, 最後做成了, 這個人叫錢學森。

《錢學森》觀後感
今天是錢學森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為了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科學家,今晚我們錢學森實驗班全體同學觀看了關於錢學森生平介紹的記錄片《錢學森》,在此我們進一步了解到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創新精神.
出生在動盪不安的年代,眼看著自己的國土戰火紛飛,任人踐踏,錢學森看到了中國科學技術遠遠落後於外來侵略國家,於是他毅然決定出國留學學習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報效我們的祖國.身處異鄉的錢學森深刻體會到沒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憤為力量,努力學習.當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步入正軌的時候,新中國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國的心激動不已,他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把畢生所學貢獻給祖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這是錢學森說的話.
今天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出身在和平年代,我們都過著有尊嚴的生活,看到的是一個蒸蒸日上逐步發展壯大的新中國.我們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我們沒有經歷過苦難.相比錢學森,他身處那樣惡劣的壞境也依然堅持奮斗,自強不息,我們以他為榮,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拼搏精神和愛國精神.
我們是幸運的,但我們是經歷失敗的,我們在高考中摔了一個大跟頭,目前也落後於別人一大步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站不起來.我們依然還有攀登高峰的夢想.大學並不是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天堂,來到這里,我們仍需努力,任何時刻我們都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我始終相信人生是一個不斷進取的過程,一旦懈怠,中將瓦解.這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領域的奇葩,我們也不敢隨便誇下海口要做他那樣的科學家甚至超過他,但是我們應該學習他的精神,努力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社會之才.我們想做到的很簡單:讓今天的自己勝過昨天的自己.
我們班全體同學開始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學習開端,我相信我們可以一直保持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充實我們未來的這幾年的大學生活.我時刻銘記這樣一句話:大學很好玩,學習靠自覺,我們是有責任的到這里學習來的.這是我在高考失利後放棄讀書後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對自己說的,我必須對得起我的父母和一直支持我讀書的親人朋友,今天我站在錢學森班,我也要對得起這所學校和"錢學森"這三個字,我也會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
錢學森把建設祖國作為他的責任,而我也有自己的責任,對他人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未來只能由自己來創造,機會只能由自己來把握,我努力我無悔!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在看這場電影之前,對於錢學森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兩彈一星」 的豐功偉績上,而在看這場電影的過程中,我並沒有意識到是一個演 員在演一步電影,而是在看一個叫錢學森的人如何渡過他光輝而又艱 難的一生的,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劇本,他也正是他自己人生戲的導 演,在這場電影結束後,我才終於明白了什麼是人生的意義,什麼才 是真正的人生價值。 錢學森——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 內外的傑出科學家,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 「 之父」火箭之王」……所有的榮譽集於一身, 「 卻又被他「無情」的拋之腦後, 加州理工大學的終身教授不當,美國優越的生活不過,卻偏偏「固執」 到回到中國過清貧的生活,當時的中國與美國比起來,就像現在在城 市打工的農民工與居住豪華別墅的商人富豪,只為了去實現自己的理 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負,向中國實踐自己的愛國之心。 當看到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他那孩子般純真的笑打動了我,原 來發自內心的笑容是那麼的美,也許在錢學森身上用「美」並不貼切, 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麼詞語來展現它。幕的開始與後面的接應的那一 畫面,也同樣是衛星的發射成功,也同樣是震撼人心的時刻,在所有 人為之狂歡的時刻,卻惟獨他一人現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過 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麼呢?是因 為成功對於他來說已經不足為奇了嗎?是因為這種場面使他麻木了 嗎?……這在電影中似乎沒有講到,我想他是在為我們中國擔憂,為 後人擔憂吧。 生活在美國的幾十年,他始終有一個目標,就是學習最先進的知 識,將之用諸於中國,使中國變得像美國一樣強大,他刻苦鑽研,一 步步的緊追知識的步伐,卻時時刻刻的關注著中國的發展狀況,當學 有所成的時候, 回國之心慢慢的侵襲著他, 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 , 「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 美國,也不能讓他回國。 就這樣被莫名的罪名加以軟禁,失去自由, 」 最後在周恩來總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終於返國。對於這種來之不 易的機會,錢學森更加珍惜,回國後,教授航天知識,在這一部分, 電影中有所體現,震動了我,因為那一刻讓他回想起了在美國授課的 情形,與此刻是截然不同的,從而引發了他對中國教育的思考。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結合做為一名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我有以下 的幾個方面的感悟。 當今的中國是一個正在蘇醒的雄獅,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大,盡 管 GDP 的增長速度很快,僅次於美國,但是我們的人均值還是很低 的,對於經濟的發展我們並不一定要去追求有多麼的快,雖然經濟是 我們生存的一個基礎一個前提,但是我們應該追求有質量的提高,如 果第一個人都懷著像錢學森同志一樣的愛國之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情, 我們和諧社會的步伐將會邁得更快,更穩,更好。 現在雜志,包括新聞媒體都在關注一個話題,中國有那麼多的人 品,為什麼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就連比我們落後的國家也都有 這樣的殊榮,為什麼中國人總是與他擦肩而過呢?很多人也都是將矛 頭直指中國的教育體制,因此我們如今的教育體制有了素質教育,這 的確是我們的教育問題,有的媒體報道說:有些美國人稱清華北大是 美國的後備學校,大家也都知道清華北大是國際名校,也是中國最具 有權威的學府,而多數學有所成的學生,公費出國留學,但卻只有少 數回國,何況我們現在不管是在經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我們都在沿 著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與錢學森當時生活的時代相比,已經是上等 了,可是有多少人能體現出他們的愛國之心呢,如果每個出國留學的 學生都能像錢學森那樣去想,那樣去做的話,如今的中國是不是比現 在更好呢? 中國教育制度的弊端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是一個漫長過程,一個 探索的過程,我們所有中國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奉獻自己的愛國之心, 多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著想。 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做到像錢學森一樣, 但是我們要盡自己的努力去為我們的國家做些事情,讓我們的國家真 正的強大起來,讓自已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在中山公園龍之夢電影院觀看由陳坤、張雨綺主演的《錢學森》。

看完《錢學森》這部電影,我深深的感受到祖國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勤勞朴實、艱苦奮斗的作風,他們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托起了一個泱泱大國的形象。

新中國的建立,使無數海外學子看到了祖國崛起的希望,他們紛紛歸國,投身於祖國的經濟軍事建設,錢學森正是這其中的一員。拳拳愛國之情,讓我感動。在這當中,以錢學森為首的尖端人才,卻受到了美國政府的阻撓。但是盡管如此,他們卻從未忘記報效祖國,時刻盼望著回到祖國,參加祖國的建設。盡管在美國受到特工的監視,盡管被軟禁,盡管被關進監獄,盡管不能再工作,錢學森都從未忘記回到祖國的懷抱。終於在一系列斗爭之後,海外的拳拳赤子終於如願回到了祖國。

還記得在電影錢學森講了一句話:「手裡無劍和手裡有劍不出是不一樣的!」在那個年代,原子彈、氫彈、導彈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象徵,國防力量強大,國家就能在國際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則,只能淪為軍事強國的附庸。在電影里,以錢學森為首的科技人才和艱苦奮斗的人民子弟兵,團結奮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最終使中國有了自己的導彈,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個台階。

在剛剛建立的新中國,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沒有實驗數據,他們就自己計算;沒有實驗器材,他們就去垃圾站淘,去自己造;沒有科技人才。他們就自己培養,總而言之,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全國人民上下一心,齊心協力搞建設,團結一致創輝煌。

在導彈的研究建設當中,不僅錢學森,還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也付出了自己的畢生的精力。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半路出家的張工農。軍人出身的張工農,勤奮刻苦,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成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張工農作為工農階級的代表,象徵著為了祖國的騰飛,無數人都在積極向上的努力著。有這樣的干勁,讓人對新中國的導彈事業的騰飛,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錢學森,留美博士,在美國生活二十年,曾任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在美國有著很高的名氣和優越的生活,然而在祖國建設的召喚面前,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這些優越的待遇,並且通過了美國政府的重重險阻,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國後,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錢學森》的開頭和美國的《胡佛傳》如出一轍,都是以主人公的老年相出場,只是陳坤的扮相比李奧納多多了些正氣。這是自然的,一個聯邦調查局惹人爭議的頭頭,和「兩彈一星」的領軍人物,氣場怎會一樣呢。

說起「兩彈一星」,現在的我們因潛移默化地坐享了它的成果,對它研製之初給國人帶來的亢奮和喜悅大約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導演張建亞考慮到這點,用幾個紀錄片的片段天衣無縫地插入影片中,使我們得以看到原子彈爆炸時,激情滿懷的中國人歡騰的場景;看到毛澤東、周恩來以及錢學森當年的真實形象。

錢學森早年在美國求學,在物理學導彈領域取得非凡成就,被聘為加州理工大學終身教授。在那個年代,剛成立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各方面條件都非常艱苦,但錢教授還是義無反顧決定回來。美利堅合眾國於是千方百計滯留他,因為他們知道,錢一旦回國,中國的軍事力量就會對美國造成威脅。影片在這一「威脅論」上大做文章,無非是想突出錢教授的重要性。最後錢學森通過周恩來等人的幫助,還是突破阻礙,回國了。

影片的後半段,就以錢學森在國內的生活、研究為背景,設置了漫漫黃沙的導彈研究基地,模擬了幾次導彈發射的場景。這些幾可亂真的特技鏡頭將影片平緩的節奏搞出一些商業片的噱頭,重在表現兩彈無可比擬的威力,是很有創意的。但我的腦海里一直有個疑問:這么可怕的核武器為什麼人們要去研製它?想到美國在日本投放的那兩顆核彈,背部就會發寒。錢學森的朋友「友來」對此也有感觸,錢學森的回答是為了抵制侵略,保衛國家:「手中無劍」和「有劍不用」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保證有一天,別人的核彈不會投到中國的頭上」。這很好地解了我的疑,「我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精髓就在這里。

電影《錢學森》是一部偉人的傳記,除了錢學森在科學事業上的傑出表現,對他的生活情感也有一定程度的刻畫:他和妻子蔣英相濡以沫的愛情使人心暖。蔣英為了丈夫的事業,犧牲了自己當一名歌唱家的理想,卻並不遺憾,以為是「光榮」。飾演這兩位的都是新生代年輕演員,過半的英文對白,看得出他們是下了很多工夫的。陳坤對錢學森的心理把握很到位,張雨綺也一改昔日花瓶的模樣,奉獻了一次出色的演出。有時我會想,那一代的科學家和現在相比,究竟多了些什麼。答案大約就是「信念」,有信念,就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用錢學森的話說,那是一個創造奇跡的時代。(

老師們、同學們:
錢學森——我國導彈,火箭及航天事業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亦是我國「兩彈一勛」的功臣,人們心目中的「科學聖人」。這樣一位偉大而又堅強的科學家,必定有著充滿神秘感的一個傳奇。我也在看過《錢學森》這部電影之後,了解了他註定不平凡的一生。
他出生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戰火紛飛。他看到中國的科技技術遠遠低於其他外來侵略國家,因此而飽受欺凌。他不甘於受到他國的欺迫,依然出國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在屈辱中發奮學習,當他終於獲得了成功時,卻又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決心回歸到祖國的懷抱中,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以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的姿態,穿行在風沙彌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發了「兩彈一星」,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把畢生的精力與所學獻給了祖國。
為此,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他的愛國,他的堅定,他的創新。他是如此的愛國,面對他人的誣告,他在美國的法庭上用他那洪鍾般的聲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後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面對敵人多年的軟禁,他絲毫沒有屈服,而是尋找時機,爭分奪秒地暗自研究,他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受了多少苦,多少難;這一切只不過是報效祖國!「愛國」兩個字,在他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此簡單而又清晰:愛國,就是時刻把祖國放在自己心上,一切以國家的利益為重;愛國,就是用盡所能的為祖國奉獻,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丁點兒也好!幾十年來,他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對祖國和人民無限忠誠,始終把愛祖國、愛人民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覺把個人志向與民族振興緊緊聯系在一起,為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論遇到多少艱難困苦,都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在研發「兩彈一星」的過程中,條件非常艱苦,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國家又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天災人禍,但他始終卧薪嘗膽、勵精圖治,為新中國軍事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我也從一次次的嘗試中明白了堅定就是一種信念,在動搖時鼓勵自己堅持下去。現在,從錢學森的故事裡我更體會出堅定這個詞語的新解:執著地做事、為民族做事、為祖國做事!
之後又回想起來,我們,如何做到愛國呢?我們能為祖國做些什麼呢?我們本職工作是什麼?不正就是學習嗎?如果現在我們連最簡單最基本的事也做不好,那何報效祖國?分明就是無稽之談!不去努力,不去創新,哪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又哪能扛起自己肩上的一份責任?說要愛國,不努力,不學習,不創新,說這也是假的,嘴上的口號,又能起什麼作用?
現在是21世紀,一個繁榮而發展迅速的時代,一個國家和民族真正實現崛起的時代。生活條件遠遠比舊時好了很多,這也不正是我們報效祖國的好時期嗎?不一定要成為名揚世界的科學家,不一定要成為享譽世界的偉人巨人;只是做好自己應做的,負好自己應當的責任,用一片愛國的赤子之心,哪怕是分外微薄的一份力量,怎麼會不是報答祖國呢?

觀「錢學森」有感

魯礦二小 蒲公英班 韓毓婧

他,是舉世矚目的大科學家;他,為了回到自己深愛的祖國,歷盡千辛萬苦;他,為我國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誰,為祖國嘔心瀝血?又是誰,永遠有著赤子之心?他,就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

為了更好的報效祖國,錢學森早早的留學美國,師從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馮-卡門。他在離開祖國時,就在心裡默默的說,「我一定會回來的!」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的歡呼聲中,在禮炮聲中,也在錢學森的心中,誕生了。

我想回去!迫不及待的想回到祖國去!

此時,我國的經濟狀況很不好,要錢沒錢,要車沒車,要設北美設備的情況下,他的心沒有一絲動搖。而且,美國的條件優越,要什麼有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錢學森都沒有改變,如果是你,你一定會選擇留在美國吧!

錢學森回國5年後,為祖國的我國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直到身齡98歲。

看看錢學森,為祖國做出了這么大的貢獻,

有如此的愛國,我們身為一個小學生,我們又生活在這么優育

的環境下,就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好好報效自己的祖國。

觀《錢學森》有感

魯礦二小 蒲公英班 李曉慧

剛看了一個電影,叫《錢學森》。看完後,我對錢學森肅然起敬。

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人,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學習。193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火箭研究,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

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成為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當時,錢學森享受著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1955年錢學森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做出卓起的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也是一位愛國赤子。

最令我難忘的是錢學森在美國說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現在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祖國,為人民服務。」錢學森在美國努力完成學業,為的只是在回國後能 多為祖國,為人民服務。

錢學森可以為祖國獻出一切,那我們為什麼不能盡自己所能,為祖國做一點貢獻呢?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讓祖國更加壯大,更加昌盛!

⑤ 《榜樣》電影觀後感

觀看《永遠在路上》《榜樣》專題節目,讓人感受頗深,感動的同時還有警示,真可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榜樣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榜樣觀後感篇一

通過觀看《永遠在路上》《榜樣》專題節目,讓人感受頗深,感動的同時還有警示,真可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榜樣》讓人不忘初心才能砥礪前行。初心是起點時心懷的承諾與信念,是困境時履行的責任與擔當。居安而思危,我們都有理想,也曾豪情萬丈。如何在復雜紛擾的世界,保持初心,防止迷失和麻木?人最怕的是心死的屍位素餐,那樣整個生活便是一潭死水,整個民族沒有朝氣。奮斗與理想這兩個最可愛的天使都會離你遠去,還有誰願意靠近?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輝煌,也不能忘記過去,更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榜樣》讓我們黨員幹部深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相同的信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偉大的成功,有許許多多的成功經驗值得總結,但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法寶。為什麼共產黨能夠把那麼多的優秀志士聚集在一起?而且肝膽相照、患難與共?為什麼有那麼多優秀的共產黨員為革命的勝利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為什麼共產黨和她領導的軍隊能經受任何艱難困苦的挑戰和失敗挫折的考驗,百折不撓地走向最後的勝利?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個崇高的信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要民族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需要,他們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

《永遠在路上》看到了曾居廟堂之高的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三隻重量級“大老虎”接受采訪,在鏡頭前為自己所犯罪行深切懺悔,情至深處禁不住老淚縱橫。其中給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身陷囹圄的“衰老”,聯想起昔日的位高權重、意氣風發,

反腐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黨風廉政專題片的播出,明確透露出黨中央對反腐敗一抓到底的決心和信心,斷然打消在貪腐問題上思想動搖的僥幸心理。再考慮到該專題片播放的時間,是從10月17日開始到25日結束,恰好十八屆六中全會檔期是24日至27日,全會主題便是研究全面“從嚴治黨”大課題。不難揣測,《永遠在路上》反腐紀錄片是在為十八屆六中全會的召開造勢,也等於為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准則提前預熱。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永遠在路上》紀錄片絕非讓廣大領導幹部乾巴巴地當個“看客”,真正觸及廣大幹部內心的靈魂才是應有之義。看著這些落馬高官,哪一個曾不是叱詫風雲,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但他們因攀比心態、僥幸心理,思想信念動搖了,禁不住誘惑,耐不了寂寞,最終卻身陷囹圄而自身難保。真應了孔尚任《桃花扇》中那段話“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每一名公務人員在入職前和升職前有必要切切實實把自己擺伍銀笑進去,真切去感受、去思考貪腐後落馬的凄楚境地,真正從心底根治“不敢腐”的恐懼感。

腐敗是高壓線,黨中央刮骨療毒的勇氣不可小覷。希望領導幹部不僅看懂黨中央的良苦用心,更應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絕不成為下一個倒在貪腐高壓線的官員。

最後借用林則徐虎門銷煙的一段話與君共勉,“爾等更當觸目驚心,如再觀望遷延,以身試法,則是孽由自作,死有餘辜,毋謂言之不早也。”

榜樣觀後感篇二

《榜樣》中的他們是典型,亦是榜樣,更是指引我們在新長征路上繼續前進的精神力量。《榜樣》專題節目獨具腔含匠心地用“按手印”的形式來記錄各位黨員的故事,拿鋤頭的手、攥粉筆的手、握焊槍的手、擎黨旗的手、把方向的手、開拓創新的手、撐起平安的手……就是這樣一雙雙不同的手,握住了奉獻,又攥住了信念,書寫著平凡中的非凡。節目中,每一個誓言都能看到一個初心,每一道掌紋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

信念的手印——羅官章

他是探索高山致富新路子的“退休縣官”、引領村民致富的老支書,他用信念訴說著“壯志未酬誓不休”。羅官章是一名基層老黨員,退休後做了普通的農民,回鄉紮根深山老林19年,用辛勤和汗水帶領和幫助鄉親們發家致富。他在牛庄大山裡進行的天麻有性繁殖試驗,經過無數次的失搏肢敗,在付出鮮血和傷痛的代價後,收獲了沉甸甸的果實。第一批跟著他種天麻的10多個貧困戶,每戶增收超過10萬元,成為轟動土家山寨的特大新聞。“對黨的事業我負了責任,沒有辜負黨對我的信任”,羅官章不完整的雙手布滿了厚厚的“老繭”,但是正是這雙長滿老繭的手,幫助鄉親們走出貧困、發家致富,實實在在展現了共產黨員堅定的理想信念。

奉獻的手印——支月英

她是一名山村教師,在偏遠山村紮根了36年,為山裡孩子守望一生,用“舍小我、成大我”的奉獻,展現出“不愧蒼天不負民”的先進本色。有人說她是傻子,她說山裡需要我這樣的傻子;學生說“老師對我們來說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女兒說“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你不是我的好媽媽”;她說“我不是因為有希望才選擇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了才有希望”,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堅守,看到山裡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學有所成。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再到“支奶奶”,36年的風風雨雨,支月英已經習慣了把孩子們一個個送到家、習慣了留守孩子們把她當姐姐、當媽媽一樣聊天、撒嬌。36載,一茬又一茬的孩子畢業了;36載,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她36年的清貧、堅守和操勞,已經沉澱為大山深處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的種子在霜林盡染處發芽,托起大山村裡充滿生機的未來。

堅守的手印——李萬君

他是一個普通的電焊工,用焊槍詮釋著“工匠精神”,同時他也是一個能提速中國夢的工人院士。他說焊接工作不僅是一門技術,更像是一門藝術,一門功夫,焊接工作又苦又累,他用20多年時間,用手上的焊槍證明了自己的堅守。多年的勤學苦練下來,李萬君把焊槍使得出神入化,兩根直徑僅有3.2毫米的不銹鋼焊條,可以被分毫不差地對焊在一起而不留一絲痕跡;在20米外之處,只要聽到焊接聲,李萬君就能精準地判斷出電流地大小、電壓的高低。在傳授技能這件事情上,李萬君也毫不含糊,他希望徒弟技能不斷提高,在生產中不斷創新,都能成為大工匠。有一次,一位國外企業的老闆開出了比現在高10倍的價錢挖他去國外工作,被他拒絕了,他說“做人要知恩圖報,我的技能和榮譽是企業、是黨給的,尤其我作為一名黨員更要在自己的崗位干出個樣來”,這就是獨具匠心的大國工匠的堅守,就是對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

作為的手印——苗振水

“讓流動黨員有個溫暖的“家”,給流動黨員過政治生日,給特困黨員組織捐款,使流動的黨旗撐起一面旗幟,給農民工撐起一片精神的家園”——這是面對這個新崗位,長期從事黨務工作的苗振水做出的。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在農民工這一新的社會群體中建立和完善黨組織,通過發揮黨組織的功能加強對農民工的服務、教育和管理,對於維護首都的和諧穩定,對於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流動黨員黨建工作中來,使固始縣在京農民工黨支部從第一批的8個發展到現在的29個,充分發揮了教育管理黨員、凝聚服務群眾的作用。

擔當的手印——李貝

她是匡扶正義,奮戰在公安實戰第一線的巾幗英雄,她 用“救過人、卧過底、斃過匪”這九個字詮釋著她的擔當。“李幹部,你是我在這個城市最恨的人,但也是唯一值得我信賴的人。交給你,我放心”,這是一個死刑犯臨刑前的遺言,她將所有的身後事全部委託給了李貝。李貝沒有想到,第一次給她交待遺言的,不是她的親人,也不是她的朋友,而是一名被她抓回的犯人。面對生死和壓力,對親人虧欠很多,這份職業異常忙碌,但她說要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李貝,一個看似柔弱的女子,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公安事業,用行動詮釋了一名人民警察真誠為民的公僕本色,在最平凡的崗位上靜靜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創新的手印——王恩東

他是在壟斷領域不斷為國家開疆僻壤的先驅者,他“累了睡一會、醒了繼續做”的忘我精神、勇於開拓、善於創新的進取精神,引領著新時代的新風尚。王恩東及他率領的研發團隊成功研製了中國第一台關鍵應用主機天梭K1系統,並成功實現產業化,使我國成為美、日之後第三個掌握最新32路緊耦合伺服器系統的國家,為我國IT基礎設施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為國家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研製之初,很多專家認為研發32路關鍵應用主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方面西方國家將主機相關技術作為國防戰略技術,禁止對我國出口,難以獲得相關技術支持,另一方面關鍵應用主機的技術復雜度遠高於一般的PC和伺服器,耗資大,風險大。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王恩東帶領400多位研發人員經過4年多的技術攻關,在體系結構、處理器高速互聯、高可靠硬體系統、容錯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了突破,從無到有建立了我國高端伺服器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責任的手印——“瓊沙3號”黨支部

“瓊沙3號”船是連接著海南和西沙的一條臍帶,人們稱為“生命之船”,承擔著給島上軍民補給淡水和生活物資以及人員上下島的重任。長年行駛在大海中的“瓊沙3號”黨員們,風里來浪里行,需要的不僅是過硬的技術,更需要過硬的思想作風。從文昌清瀾港至三沙永興島正常航路為180海里,航時需要15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完成一次出航,前後准備和航行時間需要5-6天。盡管面對如此高強度的工作,輪政委、黨支部書記劉學軍自“瓊沙3號”下水以來,他沒有請過一次假;輪大副、黨支部紀檢委員林明昌妻子懷有身孕,但他每次航行都是堅守崗位,從不提出請假陪妻子,“船上的工作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我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影響工作,而且妻子也理解我,她知道我這工作的特殊性,也明白我對這條船的感情”林明昌說。正是在黨員的帶頭作用下,許多船員也自願放棄休息,積極參與到增航中來,船上的6名黨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船員們挑起肩頭沉甸甸的責任。

榜樣觀後感篇三

在黨員兩學一做的學習大潮中,《榜樣》如期而至。在11月11日學校黨支部組織的學習研會上,大家感慨萬千,一遍遍重溫感召堅守信念的羅官章、樂於奉獻的支月英、勇於擔當的李貝、開拓創新的王恩東一位位榜樣的力量,這些特殊的主角,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催人奮進。

在今天黨員活動日中,大家也聯系自身,談感受,作為我們38中學每一份子,在近年借“揚正氣樹楷模傳遞正能量”活動中,校園上下充滿正能量,處處感受到身邊榜樣的力量,特別是在學校大力倡導的“以干為榮、以能幹為榮、以多干為榮、以樂干為榮、以干好為榮”的實干精神引領下,克服了師資不足的諸多困難,大家身兼多職,任勞任怨,樂於奉獻,敢打必勝,不斷爭創佳績。但面對《榜樣》的力量,我們仍深深覺得自身有諸多不足,在近期《履職盡責負面清單》自查自糾中,我們深感我們工作樂於擔當意識不足、工作瞻前顧後患得患失、遇到困難鋼性不足,工作安於現狀,為此內心深感羞愧。夜以難寐、盪滌心靈,再以《榜樣》重過“電影”,以內化於心外化於形:

《榜樣》的主題借鑒在紀念共產黨成立95周年重要講話的核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選取了11名優秀共產黨員為代表,向我們講述了那平凡而震撼人心的故事。他們都是平凡的黨員,平凡到節目之前我們甚至都完全不認識他們,但他們卻又是實實在在的不平凡,因為他們用平方的經歷書寫著信念、奉獻、堅守、責任、作為、擔當、作為和創新,讓平凡也能唱出動人的歌謠、繪出宏偉的畫卷。《榜樣》讓我們見識到黨員應有的樣子,意識到前行的道路還很長,不忘初心方能凝聚前行的力量。

一、榜樣讓我們築牢終身的信仰:

19次入黨申請,7年的等待——吳孟超,一位有著傳奇入黨經歷的人民醫學家。

36年的堅守,36年的付出——支月英,一位來自大山深處的人民教師。

是什麼樣的精神支撐、什麼樣的力量澆築,讓一個人為了加入共產黨整整堅守了7年,讓一位女性為山村講台培養了兩代人。這就是信仰之力。信仰讓黨員的靈魂有了歸宿,讓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的決心更加堅定。

共產黨就是我們的信仰,從我們入黨宣誓那天起,我們的生命就被賦予新的內涵。我們不僅僅是一個鮮活的人,更是一個有著政治生命的人。堅定的信仰、崇高的使命始終指引著我們成為群眾最堅實的後盾,讓我們為老百姓代言,傳遞人民的聲音、凝聚人民的力量。

信仰是共產黨的立黨之基,力量之源。信仰體現在紅軍長征的堅忍不拔,體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創先爭優。當前,有少數黨員同志信仰不堅定,意志力不強,很容易被世事的浮華、利益的飄渺所吸引,數典忘祖、崇洋媚外,忘記黨員身份、無視群眾疾苦,盲目貪腐,一錯再錯而不自知。堅定信仰,就有力量,讓道路更明確、思想更端正,永懷赤子之心,堅信黨的路線、綱領不動搖,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武裝思想意識,凝聚成強大的信仰之力,推動黨和國家的建設不斷前進。

二、榜樣讓我們專注腳下的道路

150餘項技術創新成果,20餘項國家專利——李萬君,一個普通的電焊工用焊槍詮釋著“工匠精神”。

100多試驗次,3大本觀察記錄——羅官章,一個引領村民致富的老支書用堅守訴說著“壯志未酬誓不休”。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專注是亘古不變的真理,理想固然要有,但唯有專注事業、耐得住寂寞,才會在平凡普通的崗位上大有作為。

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是偉大的民族夢,需要每個人去貢獻力量,需要每一個黨員用畢生精力去為之奮斗。夢想很偉大,但道路非坦途,我們的前方的道路是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需要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在摸索繼續前進、在實踐中尋求真理。

對未知的探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專注腳下的路,將自己的每一步走好,腳踏實地,才能給後面的路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我國,各行各業都有那麼一群人,勤勤懇懇數十年,卻能幾十年如一日去鑽研一項看似很普通、很枯燥的事業,將看似簡單的事物做到精益求精,對工藝的精細程度有近乎偏執的要求,長期堅守,始終維持這種狀態,從不動搖。他們的貢獻就如小小的“螺絲釘”,看似微不足道,但就是這樣矜矜業業的一群人,共同捍衛了“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美名。

三、榜樣讓我們凝聚無悔的擔當

22篇論文、3部專著,26項發明專利授權——王恩東,一位在壟斷領域不斷為國家開疆僻壤的先驅者。

救過人、卧過底、斃過匪,18年如一日——李貝,一位匡扶正義,奮戰在公安實戰第一線的巾幗英雄。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共產黨作為對未知的探索者、前行的引路者,就需要一往無前的氣魄直面各種困難、各種挑戰。

共產黨員的擔當來自於對百姓的關懷。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群眾的基本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群眾的合理訴求能否得到滿足、群眾的有效建議能否得以落實等,都是衡量黨員同志能否心懷群眾、擔當作為的重要標志。只有加強與群眾的直面溝通,面對責任不逃避,面對難題不膽怯,解決實際問題,讓群眾少碰壁、少走彎路,才是對群眾負責任。

共產黨員的擔當體現在對黨的忠誠。少數黨員存在怕擔責任不作為、怕犯錯誤不敢為、能力不足不善為的錯誤思想,造成該做的事情不去做、該有的服務不提供、該學的業務不熟悉,這種現象都是對黨和國家的不忠誠。唯有絕對服從黨的領導,堅定自信地做好黨組織交辦的任務,不折不扣地實現好黨員自身的思想自覺和行為自覺,將其固化為習慣,才能做到對黨真正的忠誠。

最後,衷心希望我們38中每位黨員,面對責任不逃避,面對難題不膽怯,恪守初心,不負使命。用《榜樣》鮮活的故事傳遞著信念、奉獻、堅守、責任、作為、擔當和創新,為實現我們的三年內涵發展目標努力奮斗,為把我校打造成一所名校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⑥ 看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

看紅色經典電影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不畏生死,奮勇拼搏,為祖國的強盛,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重大犧牲和巨大的貢獻,為如今百姓的安逸生活立下汗馬功勞。

通過觀看電影,重溫百年前波瀾壯闊、開天闢地的歷史時刻,引導社區黨員學黨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和諧宜居社區建設。

所以說中國紅色經典電影所展現的就是中國共產黨奮勇的精神。對於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的想法,其實就是每個人向中國紅色經典致敬。

如今紅日已經升起,人民生活安逸,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要想讓紅日高掛不落,我們就應當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信不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需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思想、科技上不落後,鑄就更強更美好的中國。

⑦ 小學生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

小學生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範文

愛國是永恆不變的話題,每一個人都會擁有著集體榮譽感,而對於國家更是如此,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的3篇小學生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太行山上》觀後感

最近看了愛國主義影片《太行山上》,此書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在《太行山上》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後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後,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幹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江姐》觀後感

今天是不尋常的一天,因為今天是第一次真正的觀賞了江姐全劇,整整七場劇目都包圍在觀眾的陣陣掌聲中,劇情在劇本的安排下步步逼近高潮,與此同時,觀眾的.情感也隨之升華,可以說觀眾已經和江姐的情感合二為一了。此時此刻時間是停止的,觀眾的呼吸是停止的,眾人的心跳是靜止的,而只有江姐的精神是永存的。震耳欲聾的音響效果極大的震撼了在場每一位的心靈,那聲音似乎能穿越時空,可以直接把人帶到那個時代,透過那震撼可以准確的把江姐精神傳達給每一個人。

故事講“"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我地下黨員江姐帶著省委的重要指示,沖破敵人的重重封鎖,離別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據地。在途中,她突然聽到丈夫——華鎣山縱隊政委彭松濤同志犧牲的消息,抑制住內心的悲痛,毅然直上華鎣山,見到了游擊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率領游擊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武裝斗爭。國民黨反動派四處通緝江姐。江姐在群眾的掩護下,和同志們一道又一次攔住敵人的軍車,繳獲大批武器彈葯,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由於叛徒甫志高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在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營里,面對特務頭子沈養齋的威逼利誘,面對死亡的威脅,義無返顧、大義凜然,她從不向酷刑折磨低頭,為了信仰,她不惜舍棄小家,為了真理,她蔑視死亡,笑對屠刀,這種堅貞的英雄氣慨,自由的崇高氣節,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民族正氣歌。烈士江姐,面對竹筷子夾手指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被獄中難友稱贊為“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

雖然他們已經離開我們而去,然而他們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卻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成為我們最珍貴的財富,他們用生命換來的是中國人民代代相傳的幸福,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雖身處獄中,仍不忘黨的建設,提出許多意見,直至今天乃至將來仍然有著重要的意義。看了演出後,我的心靈感受到強烈的震撼,經受了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說“一部《紅岩》,一曲《紅梅贊》,教育了幾代人。那段風雨如磐的斗爭歲月,培育和形成了偉大的紅岩精神。紅岩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紅岩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應當象先烈們那樣,保持一種高尚氣節,任何時候都應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象烈士們那樣淡泊名利,用一個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事事為群眾著想,在災難面前不妥協,不退縮,只有獻身社會,生命才覺得有意義。讓我們牢記歌樂山多名英烈,繼承先烈遺志,發揚紅岩精神,散發出一份光和熱,為創造新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江姐,一個難忘的名字,一段熟悉的故事,一部悲壯的史詩。紅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對共產主義信念執著追求的高度概括;紅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紅岩精神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紅岩精神是改革開放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支柱。這種精神最大的特徵,就是追求崇高的理想,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江姐等一大批共產黨員表現出來的共產黨人的偉大人格力量,將對今天的人們起到一種品格的陶冶和激勵作用。甚至連德國2004年戲劇節主席貝爾-哈斯在了解“江姐”之後,也由衷贊嘆道:“江姐就是中國的聖女貞德,她既是英雄,又是一個充滿愛情意味的真正女人。”

江姐,她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地道戰》觀後感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裡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於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鍾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現在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

⑧ 紅色影片觀後感400-450字

《雷鋒》電影觀後感

為弘揚雷鋒精神,紀念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47周年,物流中心團委於3月3日組織全體團員青年觀看了《雷鋒》電影。觀影後使我感受深刻,同時不僅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把向雷鋒同志學習與保持團員先進性相結合呢?

我覺得首先,我們要學習雷鋒同志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雷鋒同志對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堅如磐石,他在日記中寫到:「我就是長一個心眼,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向著共產主義。」「革命需要我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看到這些朴實而堅定的話語,反思自身,在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物質文化要求日益提高,有些青年團員的共產主義信念發生了動搖,有些團員甚至丟棄了共產主義,走向腐敗走向犯罪。青年團員員一旦失去了堅定的黨性,就失去了其奮斗終身的目標和理想,失去了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註定要走向滅亡。雷鋒同志滿懷堅定理想信念,為國家富強,為人民富裕而奮斗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名青年團員員去學習。我們只有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才能始終保持青年團員的先進性。

其次,我們要學習雷鋒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德。為人民服務,是貫穿在雷鋒一生最明亮的旋律,是雷鋒精神的核心。雷鋒一生沒有創造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他總是樂於助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始終保持著青年團員的高尚品格。

再次我們學習雷鋒的釘子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求實,敢於鑽研,敢於深入。只有深入進去才能看到實質,才能有所收獲。雷鋒同志教我們做「釘子」,讓我們深入的去干每一件事,丟棄浮誇和浮躁,踏實得干好每一件事。我們青年團員要充分弘揚雷鋒精神,釘子精神,要在天津市物流貨運中心范圍內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學習氣氛,制定自己的學習和工作計劃及目標,勇於趕超,勇於拼比,不甘落後,積極向上。每天的工作的優異成績是對此最好的見證。

學雷鋒活動永遠沒有停止,我們會把他作為生活和工作的榜樣,勇於奮斗,不停探索,積極進取,為集團二次創業做出貢獻。

⑨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信仰》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以理想信念 教育 為主題,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 故事 ,闡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紀錄片信仰 觀後感 ,希望大家喜歡!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篇一
大型紀錄片《信仰》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歷史選擇毛澤東和蔣介石代表各自的階級和政黨,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在進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國的命運也就取決於這兩種信仰的博弈。這種信仰成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產黨宣言》創造了共產黨信仰的起點。1992年,鄧小平曾經回憶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共產黨ABC》,正是以《共產黨宣言》為起點,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不停的追尋,堅守自己的信仰,發揮了他永恆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紅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醞釀著時代的藍圖。《共產黨員宣言》確立了中國人民自己的信仰,在這種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鋒隊開始了救亡圖存的偉大探索,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共產黨宣言》引導彭湃從一個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從他燒田契開始,已經開始綻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正是對馬克思主義堅定的信仰,揭開了中國現代歷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還要堅守,正是有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堅守自己的信仰,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聆聽著片中的入黨誓詞,再次心潮澎湃,歷經各種時期,黨的誓詞也在不斷修改,但毛澤東主席添加的「永不叛黨」一句從未更改。絕大多數共產黨人在用生命捍衛自己的信仰。__曾寫過:死,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他在《可愛的中國》一書中說道:中國一定有個可愛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於像他這樣對信仰的堅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現在已經出現。當然,不是所有的共產黨人都能堅守自己的信仰,像陳公博、張國燾等人,他們終將被歷史所唾棄。

中國共產黨創造歷史奇跡靠的是什麼?就是信仰。湘江戰役陳樹湘斷腸而死,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毅的「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表達了對信仰的忠誠,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劉胡蘭的「怕死不是共產黨員」,無不是對信仰的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斗的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從蘇維埃到民族解放,從新中國到五星紅旗,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去實踐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讓人們凝聚起來,為信仰而奮斗,就是為未來而奮斗。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將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篇二
在念書的時候,「信仰」對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虛無縹緲,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我從未認真考慮過自己的信仰是什麼?自己應該追求怎樣的信仰?但當我踏上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我開始有了一種信仰,那種信仰激勵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特別是近日,在支部的組織下觀看了《信仰》紀錄片,更是感觸頗多,一個人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才有明確的奮斗方向,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正如紀錄片里所說:「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今天,我們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的未來,是共產主義。」事實表明,共產主義信仰在萬眾一心的集體進取中迸發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難輝煌;從建黨偉業到建國大業,從獨立自主到自力更生,從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從初級階段到小康社會,從中國特色到和諧社會,從三個代表到科學發展,信仰的力量引領一個古老的民族持續實現復興的夢想。

堅定信仰,需要勇氣。晉朝劉琨講過:「膽識堅定,臨難無苟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面對困難挫折風險,都能做到堅定不移,堅韌不拔,堅持不懈,是需要有點勇氣的。只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離開了勇氣,也就離開了堅定,失去了信仰。對照自己,更需不斷錘煉這種可貴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況下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風雨不動安如山」。

堅定信仰,需要實踐。堅定的信仰需要在實踐中錘煉,更需要用實踐進行檢驗,不斷增強堅定信仰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我是來自基層的幹部,從部隊排、連、營、團一級級干起來的,掌握有一定的書本知識,也不缺少工作閱歷、實踐 經驗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工作中,抓住每一個學習、實踐的機會。向基層幹部學習,學習如何把黨的各項政策 措施 落到實處,如何做好台辦工作,如何處理好復雜問題;向實踐學習,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把本職工作和基層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緊密結合起來,注重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把基層實踐中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及時的 總結 ;向婦女群眾學習,耐心傾聽她們的意見與建議,集思廣益,更好地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

我堅信自己將一如既往地保持蓬勃朝氣、高昂的工作激情、充足的干勁,為信仰的旗幟增添新的光彩。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篇三
大型紀錄片《信仰》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信仰。

榮華富貴、高官厚祿、錦綉前程,這是自古以來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夢想,但被這些雖然年輕卻找到了信仰真諦的革命者棄之如敝屣。彭湃在讀了《共產黨宣言》之後,將一箱子田契鋪約一張張燒毀,而隨著那一把火燒掉的是彭家摺合成今天每年近4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在烈火中閃耀的,是與傳統剝削和壓迫制度決裂,動員農民起來革命的信仰之光。

選擇信仰很艱難,堅守信仰更難。在堅守信仰的路上,鋪滿了荊棘,更有可能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湘江戰役陳樹湘斷腸而死,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毅的「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表達了對信仰的忠誠,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劉胡蘭的「怕死不是共產黨員」,無不是對信仰的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斗的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還有什麼比生死抉擇更大的考驗?為什麼先烈們能夠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因為他們是頂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領他們前進的天,人民就是支撐他們奮斗的地。在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頂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生活的崗位?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麼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雷鋒——這個響徹中華大地的名字,他也永遠留在了中國人的腦海里。

他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學到。他又是偉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學到。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但要升華為雷鋒式的「一滴水」,卻必須用信仰去凈化,用奉獻去呵護,用執著去努力。這就是「雷鋒精神」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共產黨人的信仰,立下的時代坐標。伴隨著「學習雷鋒好榜樣」長大的我們,是用什麼樣的信仰在引導自己呢?

入黨為了什麼、當幹部為了什麼、身後留下什麼。這三個問題解決好了,也就解決了共產黨人在信仰的堅守中應該走多遠,和能夠走多遠的問題。楊善洲給了我們答案。他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他一輩子愛和群眾一起勞動,被群眾稱為「草帽書記」;一輩子把「後門」關得緊緊的,同時把為群眾解決困難的「前門」開得大大的;他一輩子固守著下鄉和出差自己繳伙食費、公車不私用的習慣;一輩子顧大家,舍小家。他清貧一輩子、奉獻一輩子、堅守一輩子。一輩子很短,如果用它來謀取物質的享受和個人的利益,生命如隨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絲痕跡。一輩子也很長。如果把個人的奮斗融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為了信仰的堅守,即使生命歸於結束,在信仰的堅守和傳承中,一輩子就變成了永遠。

在觀看《信仰》中我支部黨員體會到,作為一個社會人,是追求理想,還是追求名利,結果會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奮發向上的過程,也是升華人生的過程。如果追逐個人名利,那麼追到了也不會滿足,追不到則會失望痛苦。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開始時工作很不錯並且有成績的幹部,後來卻墮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就是信仰上出了問題。沒有信仰,就經不起失敗的考驗,就不會有矢志不渝的追求。那麼,自己又如何堅定信仰呢?

我支部黨員認為應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動和實干,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人活著要有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有奮斗的激情。工作中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創先爭優,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

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我們深信,在信仰光芒的照耀下,在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將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相關 文章 :

1. 《信仰》觀後感-信仰紀錄片觀後感9篇

2. 歷史紀錄片信仰觀後感3篇

3. 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觀後感3篇

4.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3篇

5. 紀錄片信仰的觀後感3篇

6. 觀紀錄片信仰觀後感3篇

⑩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下面是關於紀錄片信仰的 觀後感 ,歡迎閱讀借鑒,希望對你有幫助。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信仰的力量

近日,觀看了大型理論文獻紀錄片信仰,該片以黨的90多年光輝歷程為主線,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感人 故事 ,深刻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要學會選擇信仰。信仰決定命運,共產黨人選擇了以共產主義為信仰,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中國了革命的勝利和今天社會主義建設的矚目成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要牢記黨的宗旨,淡泊名利,帶頭抵制不良風氣,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更好地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要學會堅守信仰。通過觀看電視片信仰,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書寫了中國革命史,這段歷史激勵著我們每一名年輕黨員。堅定信仰就是勝利,作為中國共產黨員我們必須堅定信仰不動搖,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 教育 科學,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7月2日,金州新區友誼街道康樂社區組織全體黨員觀摩了紀錄片信仰。影片通過展示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故事,讓觀摩者接受了一次難得的精神洗禮,增強了工作信心和凝聚力。在觀看信仰中我體會到如下幾點:

首先要做好帶頭宣傳、引領模範的作用。作為一名社區共產黨員,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地立足崗位創先爭優,自願成立社區政治宣傳小組,每周為委員居民宣傳黨政方針,為社區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其次要在工作每個階段中確定不同的工作目標。將工作信仰貫穿工作始終,用階段性的目標來規劃工作。目標的確立既要實事求是,又要適時拔高。這樣才會使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最後要積極實踐,在實踐中感悟真理,在實踐中明確服務宗旨。作為一名民政專干,要勤於接近群眾生活,動態了解群眾的需求。為民服務的根本就是為民眾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我將認真履行好一個信息傳遞員的職責,將上級政策性文件及時轉變為易於群眾接受的信息,傳達給他們,不疏漏任何一個政策受益者。

為民服務,應是一個共產黨員終身奮斗的信仰。我將在工作中勇於向這個目標努力,並堅持到底,盡力為社區百姓做好更多實事。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電視台聯合攝制的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6·24—25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了。看了使人眼前一亮,久違的東西又回來了,今天晚上,用電腦又看了一遍,感覺共產黨又回來了。二三十年來,很少進行「信仰」的教育,只是讓人們一門心思的賺錢、賺錢、賺錢,似乎有了錢就有了一切。致使整個社會沒有了信仰。毛澤東曾說,意識形態領域無產階級不去佔領,資產階級就必然去佔領。20多年來,由於不對人們進行信仰的教育,致使不少人加入了信鬼、信神、信宗教的行列,20來歲的年輕人成為佛教、__、天主教等宗教忠實信徒的並不鮮見。

經濟很重要,但並不是社會的全部,更不是唯一,過度的強調經濟的作用,促發了人們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而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弄虛作假、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傷天害理……

片子重新提到了久違的毛澤東思想,多年來,不知出於什麼緣故,不再提毛澤東思想了。否定毛澤東思想實際就是否定中國共產黨自己,毛澤東思想不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她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的智慧和結晶。只有資產階級政黨才會否定毛澤東思想。構建和諧社會與科學發展觀都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也是毛澤東思想的組成部分。

這部紀錄片使人感到,共產黨又回來了,又回到了人民的身邊。人們熱切的盼望黨再回到人民的身邊,真真切切地為人民服務、為老百姓服務,而不是嘴上說的為人民、實際做的為少數富人和資產階級,而不是發展資本主義和極力推行私有化。

人民對十八大寄予厚望,對後來者寄予厚望。願黨心為民心,民心為黨心。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一個個熟悉的面孔,一串串數字,一個個耳熟目詳的名字,把我們一下子帶進歷史的車輪,重溫那刀光劍影,歲月崢嶸的年代,看到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史詩,一個個優秀的共產黨員,如同一個個里程碑 樹立在那裡,我們從來就沒有遺忘那歷史長河中的閃光點,我們也不敢遺忘,因為那不僅僅是一個個共產黨員光輝的一生,更是我們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他們改寫了歷史創造了一個個的奇跡,讓中國人民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他們用一個個血肉之軀告訴我們,為人民服務,可以為之奮斗一生的共產黨的信仰。

我們有幸在20年7月17日晚,在黃浦區的黨委的安排下,觀看了記錄片信仰,本片氣勢磅礴,站在了歷史層面,突破傳統思維 模式,用現代語境和通俗語言解讀黨的歷史。以黨的 90 多年歷程為 背景,採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 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 觀。通過每個年代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涌現出的黨的優秀群體、個人的 感人 事跡 ,以人帶事,以事說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 為民、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執政理念的形成過 程,以及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必然性。在與敵人斗爭困難重重 的危情時刻、在建設初期貧困潦倒的山間鄉村、在百廢待興建設祖國 的每時每刻,都有共產黨員走在前、沖在前、奉獻在前的壯麗身影。影片以人帶史、以事論理,主題鮮明突出,故事真實感人,表現手法新穎,是一部集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很強 的經典電視片,是對我們這些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幹部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的優秀電視片。

信仰其實就是共產黨員的信仰,概括為一句話,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這個 口號 早在延安時期,隨著毛主席那篇著名的 文章 ,就已經成為共產黨員工作的指導思想,當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的政權,這句話也被寫在中央最高行政機構的門口,標志著我黨的根本任務。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為人民服務」的意義也在與時俱進。這種變化發生在,當今社會的道德和法治建設在逐步轉變為「以人為本」,過去的自我犧牲已經不再被廣泛的提倡。當然,這種變化並不是提倡個人主義,而是回歸到中國 傳統 文化 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模式中。亦所謂,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所以,固然像孔繁森那樣拋棄原有舒適的生活環境,自願到邊疆艱苦地方工作,這樣的行為是值得尊敬的,但並不要求每一個共產黨員都做到如此,能將個人、家庭與事業、國家做到和諧統一,內心遵從普世價值觀,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弱勢群體,就已能達成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要求。盡管這里提到的目標,與紀錄片中的英雄事跡有巨大差距,但「為人民服務」並不能完全等同於「完全犧牲個人自我」。新時代有新的衡量標准。 據我們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截止到2010年中國共產黨員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八千萬人,新時代,我們追求的是互惠互利,雙贏。達到雙向的平衡。這樣我們可以有更多黨的擁護者和追隨者,中國整體素質絕對可以有很大的提升。

我想,當我選擇慎重的考慮了,人生的信仰,選擇了走共產主義這一路線,堅持毛澤東馬列主義,堅持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時,任由歲月蹉跎,世事變遷,我們會始終如一的保持對信仰的忠誠。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電視片信仰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歷史選擇毛澤東和蔣介石代表各自的階級和政黨,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在進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國的命運也就撒於這兩種信仰的博弈。這種信仰成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信仰謳歌了幾代共產黨人肩負使命,將中國從積貧積弱帶向富強民主的偉大歷程,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堅定的旗幟。

穿越那血與火的煙雲,我們見證了一個民族的抗爭;走過那苦與汗的大道,我們目睹了一個民族的崛起;跨過那光與愛的江河,我們迎來了一個民族的復興。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醞釀著時代的藍圖。開天闢地慨而慷。共產黨員宣言確立了中國人民自己的信仰,在這種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鋒隊開始了救亡圖存的偉大探索,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六十二年前,在自己信仰力量的支持下,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呼聲終結了曾經被奴役的歷史,翻身解放,當家作主。東方巨獅再次挺起她那塢的身軀,發出她那震撼世界的咆哮。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留下我們壯麗無悔的步伐。

三十三年前,時代有孕育著新的希望、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在自己信仰的支持下,中國人經過艱苦創業和改革開放,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國人煥發出蓬勃的創造力,書寫了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那春天的故事也寫下我們對時代無盡的探索,寫下我們對祖國無盡的祝福,寫下我們對明天的美好嚮往。

從鴉片戰火到抗戰的勝利,我們歷經近一百年的抗爭。從辛亥之火到如今的日新月異,我們走過一百年的奮斗,從共產黨誕生到全面建設械社會,我們需要近一百年的探索,再從偉人的吶喊到現代化宏偉藍圖的實現,我們同樣將用近百年的歲月實現民族的復興,這更需要堅持我們的社會主義信仰。

時移境遷,滄海桑田。從積貧積弱到繁榮昌盛,從山河破碎到強大統一,從受人欺凌到備受尊重,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愧於歷史的不朽功業。今朝給予我們光榮夢想,更給予我們責任使命,我們從歷史的坐標中,尋找著屬於今天的方向,在新時期讓信仰照亮我們的前行之路,我們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為全面建設械社會而努力奮斗。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政黨生命的動力,在無影無形間集聚著強大的力量。歷史雖然遠去,但人愛自己的歷史應該像鳥愛自己的翅膀,是不可輕易折斷的。繼往開來,我們繼續迎著曙光將春暉灑向長江黃河,灑向昆侖雪域,灑向復興之路。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將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信仰紀錄片觀後感

近日,本人收看了由中央組織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電視台聯合攝制的大型理論文獻紀錄片信仰。該片以黨的91年光輝歷程為背景,講述了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員中的優秀代表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感人故事,觀後感人至深。

信仰告訴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源於對祖國的熱愛。山河破碎的時候,共產黨員__說「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他不怕流血犧牲,誓死堅守自己的信仰「為可愛的中國掙出一個美麗前途的共產主義」。信仰告訴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源於對黨的忠誠。在敵人的鍘刀面前,一個15歲的小姑娘劉胡蘭憑著對黨的赤誠,慷慨道出 「怕死不當共產黨」英勇就義。信仰告訴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源於對人民的熱愛。紅旗渠,一條纏繞在半山腰的水渠,見證了林縣人民「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魄與膽識,最艱苦的地方總是有共產黨員的身影,「鐵姑娘突擊隊」隊長李改雲的一席話道出了共產黨員的心聲:我就是犧牲了自己,不就是一個人嗎?渠水要來了以後,多少人能用上,祖祖輩輩的都有了水。

作為一名當代的普通共產黨員,要堅守自己的信仰,我認為,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對祖國感恩,是祖國五千年悠久博大的歷史和文化孕育了我們的根基,灌溉著我們的精神家園,長江、長城、黃山、黃河溶入了我們的靈魂。要對黨感恩,每一名黨員取得的每一步成就都是黨組織培育和造就的結果,每一名黨員所擁有的公權力都是黨組織賦予的信任和重託。要對人民感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黨的發展壯大、黨員的成長成功,無不是廣大的普通群眾默默奉獻和支持的結果。

二要有一顆正義的心。公平與正義是社會進步的源泉動力,也是每一名黨員應秉承的心理底限。作為一名黨員,要有「濟天下」的宏願,始終保持純朴的正義感,樹立獨立的人格和思維,勇於對黨內黨外不公平的現象、不正義的行為說「不」;要有「善其身」的准則,經得起誘惑,受得了寂寞,培養降的生活情趣,嚴於律己,不利用黨和人民賦予的公權力濫謀私利。

三要有一顆平淡的心。「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共產黨人應保持一顆平淡待己的心,平淡地對待個人的升遷,平淡地對待個人的得失。要立足自身崗位,扎實工作,默默奉獻,不張揚,不鎬,埋頭做事,平淡處世。

電影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沒有信仰人活得很飄,我的信仰就是共產主義,我是共產黨員,我沒有別的信仰。」這是在信仰紀錄片中,鞍山市齊大山鐵礦養路工郭明義講的一句話。語言很朴實,卻最實際,他回答了一個普通共產黨人在社會思潮多樣多變的新形勢下所選擇的信仰。在物質生活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作為一名組工幹部,我們應該堅守怎樣的信仰呢?在觀看信仰之中,我們得到了答案,那就是要「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對黨無限忠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中作為自己的遠大信仰。

組工幹部如何堅守信仰?「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將軍這樣的信仰,是何等徹底的自覺與豪邁。選擇信仰不難,但為信仰堅守太難,作為組工幹部,我們要充分認識堅守信仰面對的復雜形勢,傳承信仰,要像陳毅將軍那樣堅守信仰,做信仰最堅定的組工幹部。

一是要樹立堅守信仰的堅定信心。對信仰一旦選擇就毅然堅守,而堅守所付出的代價有時遠比選擇時還要巨大。當前的社會當然是不完美的,但這正是我們共產黨人應當堅持信仰和理想的理由,而不是放棄信仰和理想的道理。信仰的道路不是一馬平川,充滿著荊棘,甚至陷阱。社會上的陰暗面和腐敗現象,人們對共產主義的懷疑,誤解和動搖,以及敵人的反對,都是自然的事,都是擺在共產黨人面前的斗爭任務。作為組工幹部,我們的使命就是鏟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一點一點地接近我們的理想之地。

二是要有堅守信仰的毅力和勇氣。在革命年代,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前大聲地說:「怕死不當共產黨!」用死來捍衛自己的信仰。在觀看信仰的時候,我們還要學會跳出影片來看信仰,在新的歷史時期面臨新的歷史難題,面臨新的歷史任務和矛盾,如何正確處理、應對,對於我們黨來說是一個挑戰。然而,作為組工幹部,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我們需要始終堅守的,仍然是黨的本色。我們在正面學習信仰的同時,更要查找和重視黨內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真正予以合理解決,只有如此,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才會更加堅定,黨的生命力才會更加旺盛。

三是要讓信仰在現實中紮根。作為組工幹部,我們要把信仰落實在點點小事上、在平凡崗位上閃耀著灼眼的光輝。當今時代已經不需要用斷頭流血來彰顯我們家國天下的情懷。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堅守自己的崗位、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學會真心體察民情,主動深入群眾,切身體驗基層工作的甘與苦、得與失;主動走出機關、走進基層、走入農家,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與群眾交朋友、拉真事、訴真情;做群眾歡迎的事、關心的事、滿意的事,干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只有這樣,才能讓信仰在現實中彰顯活力。

組工幹部如何實踐信仰?「誰把人民放在心裡,人民就把誰舉過頭頂。」這是信仰紀錄片里對安徽曙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的實踐信仰的高度稱頌。我認為,觀看信仰,並不是讓我們比信仰,干出與信仰故事裡同樣的事情,而是要我們時刻牢記宗旨意識,兢兢業業干好自己的工作,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像沈浩那樣時刻把人民裝在心裡,在為人民服務中體現信仰。

一是用公正捍衛信仰。公道正派是組工幹部的職業操守、為政之要。李林森、鄭培民、王瑛、任長霞等一個個光輝閃亮的名字,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標桿。具體工作中,我們就是要向模範學習,要嚴格按照組織原則和政策辦事,做到堅持原則不動搖,執行標准不走樣,履行程序不變通,遵守紀律不放鬆。特別是在選人用人上要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對幹部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絕不摻雜個人好惡,戴有色眼鏡看人。組工幹部要做到慎獨,在各種物慾誘惑面前,要始終保持住淡定、敬畏、剋制的心態;在浮躁喧囂中,要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始終做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二是用奉獻詮釋信仰。組織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組工幹部常常面臨各種抉擇,只有堅守公道正派,始終考慮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修德以立身,律己以正人」,公道正派是組工幹部立身之本,德之核心,組工幹部要大氣謙誠,願為人梯,才能真正公道待民服務親民。要把組織工作紮根在基層,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工地,了解人民的呼聲,選出好乾部,把組織工作的落腳點放在為民服務上。

三是用創業實現信仰。組織工作肩負著推動黨建科學發展、激勵隊伍幹事創業的重任,事業發展永無止境,組工幹部的追求和創業也不應該有止境。華西村原黨委書記吳仁寶:「千主義萬主義,社會主義為人民能夠富裕,最好的主義。」他不局限於主義的討論,他大膽改革創新,把自己的信仰化作了樸素的行動:讓華西村的群眾都富裕起來。他的故事,給我很大啟發,作為組工幹部,就是要立足崗位,立志做大事,大膽改革創新,少說空話,多干實事,爭創一流業績,在成就功業中實現信仰。

觀後感相關文章:

1. 觀後感大全

2. 觀後感大全

3. 觀後感範文錦集

4. 記2017時間的朋友演講觀後感

5. 《厲害了,我的國》觀後感優秀作文

閱讀全文

與理想信念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圖紙審核注意哪些 瀏覽:572
電影中賭神出場音樂 瀏覽:38
德國佔領法國後生活電影 瀏覽:665
她的馬拉松電影觀後感 瀏覽:604
石破天驚在線觀看完整版電影 瀏覽:206
雙瞳仁舜帝降生是什麼電影 瀏覽:578
怎麼開電影天堂這種網站 瀏覽:473
電影經典語錄大全粵語 瀏覽:49
金華佳藝電影院兒童票 瀏覽:579
那部電影主角叫喬 瀏覽:245
電影獎項評委能做導演嗎 瀏覽:593
台灣電影一個小女孩的童年 瀏覽:61
英文電影內容簡介60詞 瀏覽:416
成龍哪個電影扮演春麗 瀏覽:846
胖女孩的愛情故事的電影 瀏覽:32
印度十大懸疑反轉電影 瀏覽:517
七八十年代的台灣恐怖電影 瀏覽:703
只是朋友韓國電影大尺度 瀏覽:521
法國暴力美學電影 瀏覽:944
女主角小蠻的電影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