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要紀念張國榮
回答LZ兩個問題:
1,為什麼紀念張國榮?
紀念張國榮是有很多因素的,
第一,從他自身來說,作為歌手,是香港樂壇最頂尖的巨星之一,殿堂級的人物,四大天王的前輩和偶像,亦創作了大量優秀歌曲,他能唱傳統粵曲,對於現代音樂的理念和駕馭又非常前衛,台風過人,2000熱情演唱會就是很好的證明。
作為演員,香港影史上眾多經典電影都有他的精彩表演,《阿飛正傳》《縱橫四海》《倩女幽魂》《東邪西毒》《春光乍泄》等等,中國唯一一部獲得戛納金棕櫚大獎的電影《霸王別姬》也是他的代表作,2005年中國電影一百年百佳電影評選,他有八部入選,我想這已經說明了他在中國電影界的地位。
作為一個人,中國人講究蓋棺定論,張國榮非常愛國,他是第一個主動到內地拍電影也是第一個拍紅色電影的香港藝人,他曾出版過一本寫真集《慶基襲》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張國榮去世後,幾乎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對他贊不絕口,並且能舉出具體事例來證明自己悄羨絕非敷衍,在為人處事上,他是做到極致的。同事也好,朋友也好,我覺得最讓我動容的是jacqueline,聲仔,京劇老師史燕生這三人和張國榮的故事,他們都是如你我他的普通人,卻也在平凡生活中見證了張國榮的善良和真誠。盛名之下,對貧富貴賤一視同仁,這是很難做到的。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不過都是在他去世後才慢慢被挖掘出來。他身上有很多正面的積極的精神值得大力推廣。
第二,從大環境說,張國榮的傳奇人生和那個時代幾乎融為一體,他和那個時代幾乎同時戛然而止。張國榮成名於香港樂壇影壇最風光的時代,很多7080後是聽著他的歌看著他的電影長大的,這其中必然夾雜著一種集體情懷,在回憶張國榮的時候懷念自己逝去的時光和純真。
尤其是香港影壇,很多電影人懷念他其實有依可據,吳宇森曾經落魄,張國榮出錢出力雪中送炭;在黑社會拍電影洗黑錢盛行的年代,張國榮是少有的公然反對黑社會拒不合作的藝人;電影行業不景氣,張之亮拍《流星語》需要演員不計片酬,他找過幾乎所有一線男星,只有張國榮毅然答應。大家突然發現,而今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演員。
張國榮身上有許多當代社會缺少的品質,他真誠從不趨炎附勢,拍電影可以義無反顧不計報酬,很多人知道他《霸王別姬》拍的好,但是沒多少人知道他被京戲頭飾壓得狂吐也不願換替身,以致後來整日不吃不喝來維持效果。這樣的工作態度,不是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日漸失去的嗎?
第三,從粉絲角度說。張國榮的粉絲近年來直線上漲,其中不乏偽粉絲,但是對於「後榮迷」現象以及「啟鋒拍全民式懷念」是可以理解的。
張國榮95年復出樂壇,他並沒有在內地做過任何音樂宣傳,不拍任何商業性質廣告,後期在香港為了提拔新人導演亦只拍非著名導演的電影。在訊息還未發達的那幾年,內地連知道張國榮的渠道都不多,更別提對他有多少了解了,那會兒真正看電影研究音樂的畢竟是少數。再者由於他雙性戀的身份,成就一直被打壓,甚至一度被公開嘲笑。
張國榮去世十年之久,時代也在進步,內地媒體對他的妖魔化逐漸平息,一個更真實的張國榮漸漸清晰,這當然也是托訊息發展的福。普通老百姓觀影水平上漲了,能上網看看張國榮當年的風采,了解其人其事,當我們看到一些韓國藝人對他崇拜不已現在還能熟練的唱他的粵語歌,自豪的同時是不是也有些傷感,他確實曾經被自己低估了。這樣無比痛惜的情緒讓抱有遺憾的粉絲在能力范圍內,都盡量擴大紀念活動的范圍和影響力。
可以說,張國榮本身和時代促成了「後榮迷現象」和一系列紀念活動。
2.為什麼紀念鄧麗君沒有這么隆重?
我覺得鄧麗君小姐的歌藝和樂壇影響力在華語界是無人可及的,喜歡她的人依然經常有紀念活動的,其一,她離開的比較早,很多熟悉她的人亦相繼離去,普通人只知道她歌聲甜美動人,對她的其他事卻知之甚少。當年被她深深感動的歌迷如今年紀都不小,畢竟現在是8090後的時代,她的唱腔與形象對於現在很多年輕人來說,太過久遠,缺少共鳴,略為過時。其二,如果真要和張國榮比較,張國榮畢竟是多棲發展,除了音樂,其他領域亦成就非凡,受眾面更廣。近幾年來,網路上時常出現一些小道消息抨擊鄧麗君,多少也影響到了年輕人對她的印象。其三,鄧麗君小姐在七八十年代其實是被內地封殺的,她從未踏足大陸,亦沒有獲得當局的公開贊賞。
無論是張國榮還是鄧麗君,都是華人圈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巨星,他們豐富了幾代人的精神生活,都值得被紀念。
② 85年央視准備停拍西遊記,山東緊急送來300萬,唐僧詳述借錢過程
暑假到來,86版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又開始在各大電視台播出。觀眾們對劇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如數家珍,甚至對眾多小神小妖、細枝末節也能娓娓道來。由於 歷史 原因,這版《西遊記》也留下了不少遺憾,有的還因此成為觀眾心中的「未解之謎」。其中,片尾的錄制單位名錄中,赫然出現的「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更是引來了眾多猜測和版本不一的「解讀」。
「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是一家鐵路施工企業,業務和電視劇沒有任何關聯,他們怎麼會出現在《西遊記》的拍攝單位名單中?眾說紛紜的300萬贊助費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作為親歷者之一,在《西遊記》中扮演唐僧的徐少華,講述了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
四大名著中,最早策劃開拍的是《紅樓夢》。1978年,王扶林導演第一個「吃螃蟹」,向中央電視台提出拍攝《紅樓夢》的申請。1981年冬天,時任中央電視台副台長的洪民生主持召開了一個會議,許多中國第一代導演都在現場。在這次會議上,52歲的楊潔接下了拍攝《西遊記》的重任,會議還決定由王扶林負責拍攝《紅樓夢》。當時兩部名著的拍攝總預算都是300萬元。即使按最保守的估算,1981年的300萬元至少肢粗悄相當於今天的1.5億元。一下拿出如此大筆的資金,當時的央視高層也真得是非常具有開拓精神和責任擔當的。
1982年,《西遊記》開了四大名著拍攝連續劇的先河,在揚州率先開機。而為了拍攝需要,《紅樓夢》劇組先在北京市宣武區按照原著的描繪設計建造了大觀園,又在河北正定縣建造了寧國府、榮國府和寧榮街。然後於1984年2月9日試拍,9月10日正式開機,在安徽黃山拍下了第一組鏡頭,至1987年上半年完成,先後到10個省市的41個地區的219個景點,共拍攝了近一萬個鏡頭。
1985年五一過後,兩個劇組不約而同遇到了難題:拍了不到一半,300萬資金快用完了。王扶林導演很有前瞻性,早早向央視打報告申請資金,央視領導討論後咬牙又批了300萬元給了《紅樓夢》劇組。等到楊潔導演得知消息再去台里申請時,央視已經「山窮水盡」,無力支持了。
此時,《西遊記》已經拍攝了近3年,由於堅持實景拍攝,劇組頻頻到各地景區取景,引起了不少人的猜疑,更有甚至還寫匿名信,狀告楊潔帶著劇組遊山玩水。為此,中央電視台成立了調查組進駐劇組了解情況,結果卻大相徑庭。調查組報告稱,《西遊記》劇組演員片酬很低,生活很苦,每頓飯只有五毛錢的標准,到了廣東一帶較為發達的地方,也只有兩塊五一份的六個餃子。劇組主要成本支出都在服裝、道具、製作、差旅等上面。根據報告,當時央視領導因此還表示要加撥100萬元給《西遊記》劇組。據楊潔導演回憶,「他們說你們太辛苦了,太危險了,給你們追加了100萬,買新設備,給每個人買一件風衣」。但是這筆資金是否到位,至今仍無人給出定論。
現在不少西遊迷們認為當年差點停拍《西遊記》,原因在於央視領導不支持、暗地裡拆台,這確實有失公允。真實情況其實就是兩大劇組都缺少資金,而央視只能滿足其一,結果紅樓夢劇組捷足先登,西遊劇組就只能落得個涼涼了。
劇組資金短缺問題其實早在1984年年底就已經顯露了。1984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劇組先後到了貴州安順黃果樹大瀑布、花江,雲南大理、昆明石林等地拍攝「花果山」、「水簾洞」、「流沙河」、「殷溫嬌綉樓招親」等外景戲。此時300萬資金已經用完了大部分。1985年初,劇組回到北京,在解放軍藝術學院禮堂改造歷渣成的攝影棚內,因陋就簡地拍攝龍宮、齊天大聖府、鷹愁澗水底、五行山、凌霄寶殿等內景凳鍵戲。1985年春節,央視播出「禍起觀音院」一集。3月,劇組赴雲南昆明、石林和江西廬山等地拍攝「智激美猴王」、「奪寶蓮花洞」和第一、二、三集中花果山的外景戲。
轉眼就到了1985年夏天,300萬資金所剩無幾,已經不夠拍攝完整的一集了。楊導天天跑到中央電視台,找分管領導尋求資金支持。但「囊中羞澀」的中央電視台根本不可能再拿出數百萬元資金了。6月上旬,劇組只能先到河北北戴河海邊拍攝「石猴出世」、「下海借兵器」等外景;接著到河南新鄉動物園拍攝老虎。
補拍鏡頭期間,大家最後等來的消息如同平地起悶雷,央視決定:《西遊記》劇組停止拍攝,補齊已拍攝劇集的鏡頭,盡快收尾。當時,能夠完整播放的劇集其實只有10集,還有5集零散地拍了部分鏡頭。楊潔導演不甘心,多次找央視領導據理力爭,最後央視領導鬆口表示,劇組可以尋找 社會 資金或贊助,找到資金就可以繼續拍完《西遊記》。
當時按照拍攝計劃,7月份要拍攝「大鬧天宮」中二郎神追捕悟空等鏡頭;到上海動物園拍攝老虎;然後利用暑期時間到長白山完成「大戰紅孩兒」一集。但是由於資金問題,計劃能否成行已經成為疑問,那段時間劇組成員感覺「陰雲密布」,完全沒有了之前其樂融融的場面。大家紛紛梳理個人關系,向 社會 各界「化緣」。
八十年代中期,一幫演戲為生的人,漫無邊際地尋找數百萬資金,很有些「天方夜譚」。期間不斷有消息傳來,中信信託公司有意向啦,燕豐公司很有興趣啦等等。為了給投資方更直觀的印象,劇組把主要演員的定妝照洗印出來,做成了一個相冊。但是那時候膠卷很金貴,相冊只能做一本,不少談判單位表示要留下相冊以便開會研究。為了節約費用,劇組又想了個辦法,印製了一批單張的宣傳頁,類似於現在的小海報,每到一家就留下一張。雖然極其寒酸,但大家都一腔熱忱地去找資金去談判,從未覺得低人一等!
如今,一部影視劇的宣傳費動輒就是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兩相比較,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西遊記》因資金短缺要停拍的消息很快在 社會 上不脛而走。6月中旬在新鄉拍完鏡頭,徐少華就近回了趟濟南。在山東省話劇院,兩個同事的孩子在院里攔住他,把壓歲錢和零花錢包在手帕里,讓他帶給劇組。當時,中央電視台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很多小觀眾們的「捐款」,收款人大多是「孫悟空」。
第二天晚上,徐少華在話劇院大院碰到了同事李鴻昌老師。李老師前一年也進了《西遊記》劇組,擔任劇務副主任和製片副主任。他一把拽住徐少華,「少華,明天一早跟我去趟兗州吧,劇組找資金的事兒有眉目了。」李老師說,他把《西遊記》尋求贊助的事告訴了幾個朋友,一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轉業幹部非常熱情,而且事情進展很快。第二天,徐少華見到了原鐵道兵團第一師第三團副政委回金龍,他是一位戰士作家,幾年前剛剛轉業回到山東濟南。鐵道兵團第一師在1984年兵改工後改編為了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局機關設在山東省兗州縣。回金龍老師說,他聯系了鐵一師(十一局)老領導,對方很爽快,答應坐下來談一談。至此徐少華才明白李鴻昌老師執意拉上他前往兗州的真實目的。那是因為當時《西遊記》已經在央視播出了「計收豬八戒」一集,徐少華在裡面飾演唐僧,在 社會 上好評如潮,反響極大,李鴻昌老師帶上徐少華到兗州去洽談投資合作,比僅僅帶上海報自然更有效,多少還有些「憑此為證」的意思。
就這樣,徐少華跟隨李老師和回金龍老師,背著裝滿錄像帶的背包到了兗州,錄像帶內容是已經基本合成好的《西遊記》未播放劇集。在回金龍老師的協助下,李鴻昌老師代表劇組和十一局談得非常順利,當晚十一局宴請,談笑甚歡,人均喝了一瓶50度白酒,徐少華依稀記得名字好像叫「雙合聚老酒」,因為酒桌上一位十一局的領導還拿酒名比喻,「央視和十一局雙方合作,聚力前行」。第二天雙方繼續商談合作,晚上趕回濟南。很快,十一局派人來濟南進一步商談,大家在泉城路燕喜堂花了20多塊錢好好撮了一頓,滿滿一大桌魯菜招牌菜。席間大家觥籌交錯,談的都是《西遊記》,合作的事幾乎沒怎麼說,只記得對方好像問了幾句,「還要拍多少集?」「多少錢能夠?」
6月下旬,徐少華回到劇組。沒幾天,李鴻昌就給楊導打來電話: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答應提供資金300萬元!
1985年7月9日,時任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局長的羅有志率隊專程前往北京,與時任中央電視台副台長兼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主任的阮若琳、中國電視劇國際合作公司主任黃宗漢及《西遊記》導演楊潔等進行了具體商談,隨後簽訂了《聯合投資製作電視劇<西遊記>協議書》。協議書標明,電視劇《西遊記》總投資900萬元,中鐵十一局投資300萬元。
後來,楊潔在《敢問路在何方》一書中這樣寫道,「可喜的消息終於來了!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很優厚的條件借給《西遊記》三百萬元資金!這真是雪中送炭!得知這個消息時,我高興得熱淚盈眶。《西遊記》終於起死回生了!記得簽約的那天,十一局的裴工程師真誠地說,他是因為對《西遊記》的熱愛而建議領導做出這個決定的,他希望《西遊記》完整播出時會有更大更好的影響。他們願意助這一臂之力,讓《西遊記》起死回生!」
這位工程師名字叫裴文東,當時是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信息經營管理辦公室幹部,在兗州接待李鴻昌和徐少華的正是他。後來,十一局每個月都要派人到劇組「監控」拍攝情況,裴文東又出現過幾次。
十一局的資金很快就到位了,劇組上下充滿了動力。 7月上旬,先後在北京郊區、十渡、北京雜技團等處拍攝「大鬧天宮」中二郎神追捕悟空、蹦床特技等鏡頭;隨後拍攝小分隊去上海動物園拍攝老虎;7月31,劇組奔赴長白山和長春電影製片廠,二十多天時間里拍攝了「大戰紅孩兒」;8月底到9月中旬,回到北京七王墳、戒台寺等處拍攝《鬥法降三怪》。
9月到10月底,劇組在央視廣播劇場拍攝後期特技和摳像鏡頭。10月底到12月初,到蘇州、杭州、紹興等地拍攝「趣經女兒國」。之後到1986年1月31日,在北京完成前十一集的後期製作。1986年春節期間,西遊記前11集陸續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當時片尾就出現了「中央電視台 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聯合錄制」的字樣。1988年7月,中鐵十一局參與投資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獲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特別獎,並獲得《大眾電影》「金鷹獎」優秀連續劇獎。
雖然十一局雪中送炭,及時提供了300萬資金,但由於物價上漲以及一些景區開始收費,《西遊記》劇組最後還是沒能完成原計劃的30集,忍痛裁掉了5集,最後向全國觀眾呈現出了25集《西遊記》。 被裁掉的5集分別是「險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收伏青牛怪」、「救難小兒城」和「受阻獅駝嶺」 。1998年拍攝續集時,這5集方才得以補拍。
李鴻昌老師在86版《西遊記》中飾演了百眼魔君(蜈蚣精)。1998年《西遊記》續集開拍,李鴻昌再度出山,扮演了比丘國的驛官和涇河漁夫。李鴻昌1930年出生於河北省徐水縣,1948年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事政治大學文藝系學習,從藝50餘年,先後在總政文工團話劇團、山東話劇院任演員,並擔任《西遊記》、《高山下的花環》、《狄公案》等十幾部電視劇的製片主任和演員,是較早評選的國家一級演員。2003年2月12日,李鴻昌老師在濟南病逝。
1948年7月,經中央軍委批准,組建東北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其中一支隊就是中鐵十一局前身。1950年11月參加抗美援朝,1953年9月後改稱鐵道兵第一師,下轄5個團。同年11月回國,師部駐寶雞市,先後參建了黎湛鐵路、鷹廈鐵路、外福鐵路、貴昆鐵路、成昆鐵路等。1979年7月,師部遷至襄樊,修建襄渝鐵路。1981年4月師部遷往山東兗州,1984年1月軍改工後改編為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1985年11月,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總部由山東兗州遷往湖北襄樊;1999年更名為中鐵第十一工程局,總部遷駐武漢。
30多年來,《西遊記》一直被觀眾奉為經典,每到寒暑假,各大電視台反復播出。無論是50後、60後還是70後、80後甚至90後觀眾,都對其情節乃至不少細節記憶猶新。楊潔導演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和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對《西遊記》的鼎力相助,成就了這部歷久彌新的經典,為無數觀眾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③ 千百次錦上添花不如一次雪中送炭是什麼意思
上千百次的的好上加好,美中添美,不如一次的在別人急需你幫助時給予或精神上的幫助、鼓勵,這比你美中添美,好上加好要好多了。
在別人順境時好上加上不如在別人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
(3)雪中送炭電影完整觀看擴展閱讀:
雪中送炭是一個成語,拼音是xuě zhōng sòng tàn,意思是在下雪扮蔽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錦上添花,讀音:jǐn shàng tiān huā ,漢語成語,釋義:意指在美麗的錦織物上再添加鮮花。比喻略加修飾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寬數礎上進一步完善。 出處: 宋 黃庭堅 《了了庵頌慎缺首》:「又要 涪翁 作頌,且圖錦上添花。」此外, 清 李漁 《凰求鳳·讓封》:「三位夫人恭喜賀喜,又做了狀元的夫人,又進了簇新的房子,又釋了往常的嫌隙,真個是錦上添花。」 毛澤東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二:「對於他們,第一步需要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條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務更為迫切。」
④ 出道21年獲8個影後,吳京有難只有她雪中送炭,她是誰
出道21年獲8個影後,吳京有難只有她雪中送炭,她就是余男,余男這一名稱觀眾們平常或許不容易聽見,但是她卻或是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和關心,她長有一副有韻味的臉龐,余男的相貌在美女如雲的娛樂圈實在是普通,可她偏偏長在很多觀眾的審美點上,一舉一動,一個細微的表情,都能品出不一樣的韻味。
余男如今已經42歲的余男氣質猶在,隨著演技不斷的進步,在業內也取得很好的評價,余男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的是她不被世俗牽絆,能專心演繹好每一個角色;不幸的是,她的優秀,只被極少數人知曉,在演技上,余男可塑性特別強,尤其是離她生活比較遠的角色。
生活中的她極為普通,別人都不覺得她是個明星,只是,如今她已經42歲了,雖然事業有成,但感情上至今仍是獨身一人,今42歲的余男依舊孑然一身,低調從容,活得坦盪而又真實。
⑤ 龔俊稱要記住雪中送炭的人,你如何看待他說的這句話
引言:龔俊是慧跡一個經歷了很多年的沉寂才火起來的男演員,他之前一直在用模特行業的收入以及做小配角的收入來養活自己,最後終於獲得了讓更多人認識他的機會。而龔俊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要記住雪中送炭的人,如何看待他說的這句話呢。
龔俊在參演《山河令》之後就火了起來,可是龔俊對這份成功十分的珍惜。他沒有耍大牌也沒有去趕緊撈錢,而是選擇拍更多的戲。如今龔俊已經播出了《你好,火焰藍》。他和迪麗熱巴的《安樂傳》正在拍攝之中,可以說龔俊非常珍惜拍戲的機會,他也很熱愛拍戲。他珍惜自己的成功,覺得是來之不易的。
⑥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出自於印度的勵志感人的電影。
有一位父親(瑪哈維爾)曾經是一位舉世聞名的摔跤手,他夢寐以求的希望自己能為國家爭取一塊滿載榮譽的金牌。但他只到了國家第一這個獎位,他非常懊悔,想讓自己的老婆為他生一個男孩,代替自己完成夢想。
可上天似乎故意搗亂,一昌襪個又一個孩子,都是女孩。
有一天,瑪哈維爾的老婆將他叫到家裡,指著兩個滿身上下都是又青又腫的男孩,無奈地嘆了幾聲氣。父親拍了拍女兒們堂哥的肩膀(奧馬卡),疑惑地問:「你為什麼打人家?」母親只好再次嘆氣說:「是兩個女兒打的。」父親霎時目瞪口呆,再次觀看女兒們的「倒帶視頻」時,露出了十年都沒有過的微笑。因為他明白了,摔跤不只是男生的體育項目。
從那天起,父親不再讓她們幹家務活,並且剪掉她們的長發,開始了摔跤訓練生涯。既是跑步又是游泳,訓練讓她們痛苦不堪。後來,經過長期的訓練,她們贏得了一場又一場的比賽。
雖然,在進國家體育學院的時候遇到了一名壞老師,使大女兒吉塔不再優秀,但由於妹妹的勸說,吉塔終於心靈回歸了,並為印度爭取了一塊金牌,完成了爸爸的夢想。
這部電影讓我感受頗深,父親悉心指導女兒們,女兒們也經過幾經波折踏入了正軌。我想學習姐姐們永不言棄的精神,學習爸爸對任何事和人都能狠下心來。即使父親再嚴厲,因為那也是為了我們好。
今天看了《摔跤吧爸爸》很感人的一部電影。
其實存在於手機中已經很久了,只是一直沒看。一開始看到那樣的爸爸,我很氣憤,覺得他就是把自己的夢想,把自己沒完成的夢,強加在自己的女兒身上,一點都不顧女兒的感受。可隨著影片的發展,感覺爸爸也是為他們著想,但是依然不太贊同,直到結尾我還是這樣的感觸,可能是因為國際不同,所以有些東西不太懂,也可能是年齡小吧。
但是不能阻擋我看到其它一些有感觸的地方。
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吉塔在全國賽幾輪PK都失敗後很傷心,她不敢打電話給爸爸,但妹妹說:「再怎麼糟,他也是爸爸,大不了臭罵一頓」是啊!是爸爸,是我們的血脈至親,不管你如何,你再不堪,他們仍是張開懷抱擁抱我們的人,沒有嫌棄。
我是一個啥事都埋的比較深的人,我不願意和別人說我的事,有什麼都不會說,盡管裂迅陪是家人,有事卻總想自己解決,怕麻煩別人。
我覺得自己真是不知怎麼說才好,真是病得治。覺得自己活的太放不開了,一點都不可愛。
還記得吉塔否認爸爸的技術,認為教練的教得好,知道妹妹說,別忘了是誰教你打到全國冠軍,真的在現在,我們會越來越看不起父母的作為,覺得他們落後了,但是別忘了,是他教會我們的,關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影片最後,女兒最關鍵的一場,爸爸並不在,它想告訴我們:爸爸,並不會永遠陪著我們,我們要自己獨自長大,要學會一人面對會遇到的磨難,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父愛如山,沉重卻能給我們依靠。
故事發生在一個小村莊里。這個村子裡有一個全國摔跤冠軍。他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他一直渴望有一個兒子幫助他實現夢想,在國際比賽中贏得金牌。然而他老婆卻接連生了四個女兒,成了全村人的笑柄。
有一次,一對夫婦帶著兩個兒子來到門口。原來他的兩個女兒把兩個男孩打得鼻青臉腫。於是爸爸發現他的兩個女兒都是天生的摔跤手。他和妻子同意在一年內把兩個女兒變成摔跤手。
在這一年裡,他們每天早起鍛煉,不能吃油炸和辛辣的食物。他們一度憎恨和抵制父親的訓練方法,結果頭發被剪掉了。從那以後,他們再也受不了了。他們把父親的鬧鍾調晚了,醒來就假裝訓練結束了。他們還犧牲了無數的燈泡,甚至故意輸給了堂哥。肆蠢但是一場婚禮改變了他們的想法。兩姐妹偷偷溜進婚禮去玩,被我爸抓住,我爸氣沖沖的走了。在房間里,他們兩人寫道,抱怨他父親對他們所做的一切,但新娘說:我希望我有這樣一個父親,至少他想到了你,至少你父親把你當成了他的孩子,這樣你就可以有自己的夢想。就是這句話,讓他們重新開始訓練。妹妹沒多久就成了全國冠軍,進了國家體院,也讓她一度抑鬱。聽從教練的建議,我妹妹在比賽中輸得很慘。這時,她姐姐來到學院,她找到她姐姐,讓他給她爸爸打電話,然後她爸爸來到城裡幫助她姐姐,最後獲得了金牌。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句話:記住,爸爸不能一直保護你,爸爸只教你怎麼打。你要克服恐懼,努力自救。這句話是我妹妹玩最後一局的時候說的,她回想起我爸之前說的話。正是這句話為她贏得了金牌。是的,一個人最大的恐懼就是自己。有時候,到了最困難的時候,身邊除了自己沒有別人。
但是請相信一個人可以做得很好!
前陣子,有一部很火的電影叫《摔跤吧,爸爸》。有一天,我和爸爸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個印度的摔跤運動員,想生一個男孩,來實現自己夢想,但是事與願違,他和妻子一連生了四個女兒。直到有一天,兩個女兒把兩個男孩打得鼻青臉腫之後,父親發現了她們的摔跤天賦。於是開始了對她們的魔鬼訓練,最終克服了無數困難,在國際賽場上,為印度贏得了金牌。
在觀看過程中,有很多讓我感動的情節。有一段台詞,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那是在大決戰的前一個晚上,父親對吉塔說:如果你獲得了銀牌,你總會被遺忘,如果贏得了金牌你會成為典範。你的勝利不是你一個人的,是所有不願意一輩子面對鍋碗瓢盆的女孩子的榜樣。一開始,我不是很明白這段話的意思,爸爸引導我根據情節來理解,原來父親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讓吉塔找到自己的價值,是在教會她們用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讓她們為千千萬萬印度女孩的榜樣。這就是偉大的父愛啊!
我想起了一年級時,因為不會跳繩在學校里被嘲笑的事情。於是,每到周末爸爸就拉我去小花園「玩」,每次玩只玩跳繩。一開始我很不情願,爸爸還因此批評過我。終於有一天我能連貫地跳起來了,並且越跳越好,越跳越快了。
直到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才明白爸爸的用意。他想讓我明白只要堅持就能克服自己的弱點,就會取得進步,實現目標。其他事情都是這樣的。爸爸的'愛,讓我找到了自信,發現了自己的潛力。
今天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作業。就是讓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嗎一起看《摔跤吧!爸爸》我覺得這項作業很有趣,以前一直就想看這部電影,可是要去電影院一看,沒有時間去。現在老師發了一種軟體可以讓我們下載後直接看。
我一回到家就和媽媽說今天老師給我們布置一項作業,讓我們看一部電影,還要爸爸媽媽們一起看。
這部電影講的是有一個小鄉村,住著一位全國摔跤比賽的冠軍,但是他的願望是摔跤比賽的世界冠軍。但因為家裡條件很貧困,就沒有意志堅持下去,他想讓自己的妻子生一個男孩,完成自己的心願。可是上帝不願幫助他,生了四個女孩,這是這位父親從失望走到了絕望,但是有一天他自己的兩個大女孩把另兩個男孩揍得鼻青臉腫。她發現自己得的兩個大女兒有摔跤的天賦,所以就開始了他的魔鬼訓練。每天早晨五點起床跑很長的路,做各種各樣的鍛煉,父親還把自己女兒的頭發剪掉了,就這樣,女孩兒們堅持的走到了最後。大女孩成了全國冠軍,但是,女孩有點驕傲,以前輸了一次比賽會傷心,但這次輸了世界比賽,她沒有一點失望。最後在爸爸和自己的妹妹的支持下取得了世界冠軍,所有的印度人記住了她,她為爸爸完成了心願,也為國家爭光。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是要努力了就一定會獲得成功。還要對自己有十足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剛剛和室友一起看完「摔跤吧,爸爸」這個好評如潮的電影。之前都是「聽說」「據說」這樣的字眼把它 評價了,說實話我就是那種你越說好我越喜歡找茬兒的。但是剛看沒多久就被圈粉了。
這就是電影的魅力,該有的細節你體會,在短短的時間中劃過無痕的歲月,讓你自己領悟其中的酸甜苦辣。我屬於代入感很強的觀眾,倒不是淚點低,確確實實是覺得體會到了影片里實實在在的愛和無奈,所以哭得稀里嘩啦是大多數時候。不過輕松詼諧處還是讓我開懷大笑。我喜歡這樣的自己,也希望可以偶爾有時間這樣心無旁騖的去體驗別人的人生,給自己上上一課。
這世上就是那麼現實,雪中送炭的永遠多不過錦上添花的,你不能去責怪的時候,是因為沒有能力和勇氣。但是一旦你堅定的去做那麼一件事,你會不屑那些冷嘲熱諷,也無心為他們言語聲而活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是嗎?
雖然世上諸多誘惑和不順心,但是最相信你的人一直陪著你。一直以來是否會為大學沒交到說體己話的朋友而遺憾,又是否有很多無助的時候身邊沒有那個拉你一把,或陪你一起的那個人?其實我們都忘了,還有親人,那個陪你成長,Ta卻在慢慢變老的那個人。或許是太熟知,反而被我們所忽略,他們一定願意你和他們分享你的開心煩憂,為你解答或者罵你幾句,讓你提神醒腦,自如的面對今後的生活。因為總有一天,路的自己走,人生得自己規劃,自己也要為自己負全責。
當不了橡樹,也要做近旁的那株木棉。或許比喻不太恰當,不過意思大概就那樣。寄情於此,與君共勉。
今天,我看了一場電影名叫《摔跤吧,爸爸》,講的是一位摔跤手爸爸,因為自己沒能參加國際大賽為國爭光而深感遺憾,所以一心想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摔跤冠軍的故事。他忍受了許多的嘲笑和譏諷,日復一日地訓練兩個女兒,最終,他的女兒都取得了世界摔跤冠軍。
通過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成功來自於專注。不管何時何地,只有專心做,不被其他事情干擾,才有可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比如故事中的大女兒,進入國家隊之後,因為沉迷於塗指甲油、看電影和逛街等娛樂活動,所以一向實力雄厚的她,卻接二連三地失敗。而她妹妹,在爸爸的訓練下,一心一意,心無旁騖,所以,很快取得了全國摔跤冠軍。
我還明白了另外一個道理:成功來自於謙虛!一旦驕傲,成功就會與你無緣。影片中的大女兒,進入國家隊之後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質疑爸爸的摔跤技術,後來在第一次國際比賽上慘敗,但是她還是沒有及時反省,後面接二兩三地失手,輸得一敗塗地。我印象最深的一組鏡頭,就是大女兒吉塔在國際比賽中陸續失敗的鏡頭,失敗的慘痛不言而喻。而在影片最後一場國際比賽中,吉塔的對手因為驕傲輕敵,最後關頭敗給了吉塔。你看,不管什麼人,沒有謙虛的態度,成功都會遠而避之。媽媽也曾經告訴我,那位發明了萬有引力的偉大科學家牛頓,依然謙虛地稱自己是一位在海邊撿貝殼的無知小孩。偉人尚且如此虛懷若谷,我們更應該如此。對於我自己來說,謙虛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抱著一顆謙卑的心,學會傾聽,學會尊重。
《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真是讓我受益非淺!
這是一部足以震撼人心的電影!這是一部足以改變人的電影!
——題記
要說最近的熱播電影,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Ⅱ》,想到的第二部電影就是在暑假前風靡全國的最好印度教育片——《摔跤吧,爸爸》!我也跟著,走進了電影院,欣賞這部風靡全國的教育電影!
首先講的是印度一個全國摔跤冠軍爸爸,畢生的夢想就是為國爭光,站到世界冠軍的領獎台上,然而他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期望兒子能夠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女兒有摔跤的天賦,於是開始訓練女兒摔跤,努力使女兒變成世界級的摔跤手。在男權社會的印度女孩子練習摔跤,引來了全村人的譏諷和嘲笑,吉塔姐妹倆也受到了同學們的冷嘲熱諷,他們排除所有的困難,最終,女兒最終達成了爸爸的夢想。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無窮的潛力,不必須是針對哪一方面。片中,兩個女兒的爸爸就發覺並挖掘出了她們的潛力。剛開始她們並不想服從爸爸的旨意,但當看見另一個女孩兒的爸爸早早地就把她嫁出去的時候,才真正明白,自我的爸爸做這個選擇也是應對著全村人的指責!之後兩個女孩都考上了印度最有名的體育學校,但那教師的方法有誤,並且大女兒走進那個環境里,不用心練習,在大賽上都取得了不好的成績。她的爸爸剛開始很生氣,可是之後一步一步帶著她往前走,最終拿到了國際金牌!這也體現出父愛的偉大!
做什麼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半途而廢!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多體諒父母,多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相信自我是最棒的!
昨天,我和幾位同學來到電影院觀看一部翟老師推薦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看完以後,我覺得這部電影非常地感人!
一位印度國家摔跤冠軍,由於生活所迫,沒有實現取得世界摔跤冠軍為國爭光的夢想。於是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可是他妻女卻接連生了四個女兒,爸爸覺得希望破滅了。但在一次女兒和男孩子打架事件中,這位爸爸發現兩個女兒竟然有摔跤的天賦。於是爸爸就開始訓練兩個女兒,早晨五點起床跑步鍛煉,甚至在女兒的哭泣中剪掉了女兒的長發,全村的人都嘲諷他們,覺得他們瘋了,兩個女兒也偷偷地想盡各種辦法躲避和反抗。
有一次,兩個女兒偷偷跑去參加朋友的婚禮,爸爸氣急敗壞地把兩個女兒找了回來,兩個女兒覺得很委屈,覺得只不過是放鬆了一天而已,更覺得爸爸不愛她們,在和小新娘談話之後,兩個女兒才知道爸爸的良苦用心。原來印度女性的地位非常地低,十三四歲就要結婚,然後一輩子就洗衣做飯。爸爸不願意女兒成為這樣的人,想要改變女兒的命運。
從此以後,兩個女兒自覺地刻苦訓練,和男孩子比賽摔跤,最後終於成為了全國的冠軍。爸爸將大女兒送到國家體育學校,接受更好的訓練,女兒在學校里學了新技巧,覺得爸爸的技巧過時了,甚至驕傲地把爸爸打敗了。可是在後來的比賽中,接連失敗,女兒這才知道自己錯了,哭泣著向爸爸道歉。最後,在爸爸的鼓勵和教導下,女兒終於成為了世界冠軍!
看了這部電影,剛開始覺得父親強迫兩個女兒幫自己實現夢想,但最後明白了這是深深的父愛,就像爸爸媽媽讓我踢足球,練鋼琴一樣,都是為了我好,是為了我能學到更多的技能!但是想要學好這些,一定要付出很多辛苦的練習,因為付出才有收獲!
電影中的爸爸是沒有機會走向國際賽場的全國摔跤冠軍,也就是說他有可能是世界冠軍,所以他可以按照他認為好的方式指導孩子摔跤,並且僅限於指導摔跤這一件事。中國家長要想按照自己覺得好的方式在某一方面指導孩子,勢必在自己得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這樣才有可能使孩子在接受自己的這種指導後優於自己。否則哪來的自信以為自己的指導就是對的呢?
印度有它特有的國情,電影中的孩子如果不摔跤,她們將來成為家庭主婦的結局便早已預定,所以父親逼她們摔跤確實是做出了相對更好的選擇;中國並不是這樣,沒有一個家長知道自己家孩子未來會有哪些可能,所以沒辦法自信地說某種選擇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在訓練孩子這件事上,男主人公的妻子雖然對他表達過質疑和不滿,但在孩子面前,她始終與丈夫統一戰線,這就不給孩子任何機會以父母意見不一致為理由不執行命令。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自己的另一半能跟自己始終保持統一戰線嗎?
自己此外,電影里男主人公圓夢的成功不是偶然,也有他的性格原因。男主人公雖然在摔跤這件事上很自信,但是在如何生男孩這件事上保持謙虛。他和妻子認真執行所有人給的所有建議。中國家長能在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面前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嗎?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印度的真實故事。
影片中的爸爸曾是一位有著遠大抱負的摔跤手,可是他放棄了職業生涯。但他很後悔沒能為國家拿到一枚金牌,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為國家拿到金牌。可他的太太接連生了兩個孩子,都是女兒,女人是不可能成為摔跤手的,所以認為自己的夢想永遠不會實現了。就在他這樣想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兩個女兒有摔跤的天賦,於是他開始培養他的女兒。
終於她的大女兒成為了全國冠軍,去國家學院學習技巧,因為外界的種種原因,她變得墮落起來。於是接連幾場世界比賽,她都以失敗告終。經過妹妹和父親的循循善誘,她才最終戰勝了自我,成為了世界冠軍。
也許這部影片中的爸爸剛開始的想法是很自私,但是這成就了他的兩個女兒輝煌的一生。當兩個女兒刻苦訓練並試圖反抗爸爸時,同齡的表姐卻流露出對她們的羨慕之情。那個表姐羨慕他們不用從小就訂婚,不用十四歲就為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飯。的確,憑什麼女人就必須乖乖的呆在家裡,聽從丈夫的擺布,他們也可以為國家奪得金牌。
這部影片,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第一,父母永遠是為自己的兒女著想的,要回報父母。第二,不能歧視他人。第三,要堅強。這些道理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一部電影就像一個有著完整性的物體,我們能夠從不一樣角度的思考,認識,得到。這才是看一部電影該得到的。
《摔跤吧!爸爸》的很多方面都讓我得到了人生的道理。
這部電影中的主人公父親為了完成自我的夢想,他要把自我的夢想壓在自我的孩子身上,但這不僅僅是自私。兩個女兒成了他的訓練對象,她們幾乎沒有了艷麗的女性形象,還加上同學的嘲笑。爸爸對女兒的冷酷無情遭受著全村的譏諷。但兩個女兒受的了啟發,開始自覺。慢慢她們也在全國有了名氣。大女兒開始迷失自我,說自我的父親教的不如大城市裡教練教的好,但終究被父親挽救,最終成為世界冠軍,也算完成了父女三人的共同願望。
父親為自我的女兒安排未來,有人說是傳統 思想,可是父親更期望發掘她們的潛能,讓她們為自我的未來更好發展。這是我從電影正面的得到。
主演阿米爾。汗,被稱之為「印度國寶級演員」,還有一個趣味的稱號「說教之王」。因為《三傻》認識他,有接連看了幾部他的電影,都吸收了不少心靈雞湯,怪不得是「說教之王」了。
當然,他拍這個電影時,我也了解了不少。已經51歲的他堅持先拍中年發胖的那一段,之後又瘦回去拍年輕的時候。他自我說:「如果拍完電影我是胖子,我沒有動力瘦回去。就是電腦有特效,可是做演員我覺得不好」
他這種演員的品質在此刻是難以找到的,他更為我們做了一個榜樣,正確對待身邊每一個細節,工作。這是我從電影的側面的得到。
一部電影,收獲頗多。
影片講述了印度冠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將二個女兒訓練成摔跤世界冠軍的故事。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飾)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
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
結果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再三考慮之後,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准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剪掉了長發,讓她們練習摔跤,並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贏來了成為榜樣激勵千千萬萬女性的機會。
作為一個父親,看這樣的電影,不由得熱淚盈眶,哪一個父親不是全心全意的為自己的兒女,在那樣一個環境的女子,本身就沒有什麼地位,可以當做物件一樣轉賣,而我們影片的父親希望她的女兒能有自己的人生,不惜冒著被眾人嘲笑、被女兒憎恨、被妻子不解,時間是最後的證明,最後,他成功,女兒不僅讓全國為之驕傲,更重要的是她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據說這部影片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那就讓我們看見估計是原型人物!
《摔跤吧!爸爸》故事主要講述一個印度爸爸培養了自己幾個女兒成為摔跤世界冠軍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這樣的故事,
Mahavir曾是印度知名的摔跤手,自己年輕時拿過印度全國摔跤冠軍,不過自己的最大夢想是成為一個世界冠軍,可是自己沒有兒子作為接班人,在自己退休後開始培養優秀的男摔跤選手,後來發現自己的女兒很有這方面的天分,隨後便開始培養幾個女兒摔跤,雖然一開始沒有人可以接受,但是最終Mahavir克服了所有困難,四個女兒其中的三個成為了世界冠軍。簡直不要太勵志啊,說到這部電影,大家可能會想到只是一部單純的勵志電影,但是如果網友知道印度女性的地位和摔跤里缺乏女選手就明白這部電影為什麼這么優秀了。
我們這部電影的男主是印度國寶級的演員,他就是阿米爾汗,曾經出演過無數的經典電影,其中就有《三傻寶大鬧寶萊塢》!
最後不知道各位小夥伴看了以後有什麼感想呢?
看了以後我的感想是:付出了努力,不一定會成功!因為配齊成功公式的變數實在是太多了,但是付出努力了一定有回報,或大或小,或悄無聲息。可圈可點!
離開了領路人的自我判斷和獨自戰斗是最後的圓滿,伯樂再怎麼重要路得自己跑!所以要自己努力!最後男孩因為父親的指引走向了成功!有時候,父母的教育往往是為了讓你少走歪路。
今天,我看了電影《摔跤吧!爸爸》,這是一部印度勵志影片。
男主角馬哈維亞,以前是摔跤王,但還沒等他完成自己的夢想,就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摔跤。他希望生一個兒子,這樣就可以完成他的夢想——奪得世界摔跤冠軍。但是老天爺不開眼,一連生了四個女兒,他絕望了。但他無意中發現兩個女兒有摔跤的天分,兩個女兒長大後,大女兒進了國家隊,一度忘了爸爸的教導,連連敗退。後來,在二女兒的幫助下醒悟,獲得了世界盃55公斤摔跤的冠軍。
在總決賽的時候,摔倒了對方好幾次,我想:這次贏定了,可是對方反擊,比分4:1,吉塔1分。我為她捏了把汗,又著急又無可奈何,後來吉塔一翻得了五分,我又開心又激動。
我爸爸雖然不嚴厲,但有一次他把我嚇壞了。我寫作業講究質量,所以寫得慢。有一個星期日,我在加班加點地趕作業,爸爸走過來說:「你這孩子,老是拖拉作業,快點寫啊。」我在一旁默默的寫著,時間比較晚了,爸爸生氣了,把我的書拿走說:「別寫了!」我嚇了一跳。過了一會,我去找爸爸說:「我還要寫作業呢,能把書還給我嗎?」爸爸說:「不寫了,睡覺去!」說著准備把書丟到地上,媽媽前來勸他,他們又吵起來。
爸爸准備把我的英語書撕掉,我哭了,全家人都在勸,過了一會,我又開始寫作業,現在我寫作業速度都很快了。
我覺得這兩個爸爸都很偉大,一個培育女兒成為世界冠軍,一個教育女兒不能拖拉作業。
⑦ 論文達人進!求救!關於電影的畢業論文!
相關資料:
從產業特徵看韓國電影振興
韓國電影振興現象產生的社會背景
經濟領域,韓國接受了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自60年代以後,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金大中政府採取一系列務實性對策,不僅迅速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經濟發展還出現了新的局面。韓國成功地從一個農業國進入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所謂「漢江奇跡」。現代化是和都市化、工業化、教育的普及、職業分工的專業化、通信的發達等經濟發展現象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並和特定的社會政治變革聯系在一起的。在這個過程中,韓國城市的發展顯著,都市化率從1950年的21.4%,發展到1995年的81.3%。
政治領域,80年代韓國進入政治解凍期,1980年的光州事件和1986年的民主運動(註:以大學生為核心發起的兩次民眾民主運動,抗議軍人專制政權,曾得到韓國社會各界響應,但最終被軍政府血腥鎮壓。前者亦稱光州民眾斗爭,後者亦稱六月抗爭。)使韓國獨裁政府惡名昭著。1988年通過國民投票實現了向民主政權的過渡;1993年文人政府上台;接著1998年出現了堪稱韓國政治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在野黨交接政府」(註:1997年12月18日金大中在總統競選中獲勝,標志了韓國建國起第一次「政權交替」,在野黨第一次成為執政黨,少數黨第一次戰勝多數黨。)的政治發展進程。長期以來在韓國社會上爭論不休的政治不穩定進入90年代開始銷聲匿跡,整個社會慢慢進入民主化、多元化的發展進程中。
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不僅導致家庭結構的變化,而且引起了整個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中產階級形成並穩步擴大,文化消費在消費支出中所佔比例逐漸上升。有線電視的開通、錄像市場的擴大、衛星電視的前景,一方面爭奪著電影觀眾,一方面因播放高品位電影節目而培養了觀眾,且它們都是以電影為核心的影像產業,這使得政府和大企業開始注意電影市場的價值。
大眾文化開始盛行。流行音樂樂隊等開始流行,消費人群年輕化,產品包裝要求提高,對大眾偶像的消費需求增強。
在現代韓國社會的變化過程中,青年群體又占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們是經濟現代化的主力軍,在社會意識方面則是歷史變革的動力。截至1995年的統計,14-24歲的青少年人口略超過900萬,占總人口的20.2%。韓國政府的世界化政治戰略和提倡國際競爭力的經濟戰略,使得整個社會普遍認為,韓國的未來命運掌握在「一個背包就能周遊世界,懂電腦,會利用先進通訊設備,處變不驚,有堅強毅力,主張男女平等」的「新世代」身上。(註:金鎮旭(韓):《80年代至90年代的韓國電影》,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畢業生論文,第27頁。)特別是大學生(占青少年總人口的約54.5%)(註:君冢大學(日)、吳魯平(中)、金哲秀(韓):《東亞社會價值的趨同與沖突》,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第44頁。),他們在80年代經濟繁榮的環境下成長起來,有機會享受1988年奧運會以後的經濟富裕和政治穩定。他們將成為韓國電影的主要消費者。
在造成韓國電影振興繁榮景象大的社會背景中,有一個因素不得不指出:韓國民眾強烈的愛國心和罕見的民族凝聚力。韓國電影票房的奇跡,與韓國觀眾對本土電影非理性的熱愛,蜂擁而上的參與行為是分不開的。許多影片如《生死諜變》、《共同警備區》的上映,媒體一律不能有批評聲音,普通百姓如果不去看會被認為是「不夠愛國」。當政府放寬「電影進口限額制度」時,電影人立刻示威遊行,而韓國大眾媒體一律給予最大的支持,結果迫使政府對電影人和民眾做出妥協。
筆者認為,造成這種民族特質的原因有多種:一、有史以來,韓國即為單一民族國家,沒有像中國、美國等民族大融合的歷史;他們認為自己的血脈最純潔,最干凈,在韓國最常見的標語是「身土不二」(註:「身土不二」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筆者根據所閱資料整理出以下兩層意義:其一,它是熱愛本民族的象徵,對生養自己的土地抱有依戀與敬畏的復雜情感。體現在微觀的經濟領域上,韓國出產的商品上多印有「身土不二」,尤其是農副產品一律如此,其意類同於中國的「提倡國貨」。其二,它從人與土地(自然)的關系應和諧共處而延伸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精神,與我國的「天人合一」有相通之處。「身土不二」不僅是韓國傳統,還是自70年代起由政府發起的「新生活運動」的具體內容,包含有城市民族化、鄉村現代化的意味。);二、20世紀屈辱的被侵佔、被分裂的歷史,使現代韓國人具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民族自尊心;三、地理生存環境——如金大中所說,韓國為美、日、中、俄四大列強所包圍,本身又是山多地少、資源匱乏的小國(註:李立緒:《韓國啟示錄——韓國經濟危機實錄》,企業管理出版社1998年,第385—386頁。);四、經濟領域內的「漢江奇跡」所賦予的自信心;五、韓國儒教傳統影響(註:中國儒教傳統中,有以道德之有無來作「華夷」之辨的言論,韓國儒教繼承了這種說法,甚至在某些歷史階段,把受西洋沾染的中國也視為夷。)。
了解這種民族特質或者說民族文化心理現象,對於解釋某些韓國電影現象是非常必要的。這種民族文化特質不是始自90年代的電影振興現象,而是一以貫之於包括韓國電影在內的韓國民族文化當中。
「從20世紀中葉以後的情況就可以看出:在朝鮮戰爭的危機中生存問題成為絕對的問題,從60年代到70年代,國家成為支配性的生產主體,以『民族文化』為中心形成了『國家主義意識形態』。相應地,韓國的現代化就意味著『獨裁下的開發』,接下來就出現了到70年代與80年代為止仍舊是『政治問題』獨佔主導性言論的現象。換言之,60年代以後,文化主要是在『理念上』被消費,而沒有確保其大眾性這種狀況。
「從這點上來看,應該說韓國文化論作為『大眾性消費品』而被生產和消費的條件具備是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至進入90年代這一時期。在民主化取得某種程度的成就後,『政治言論』的影響力下降,人們有了一點可以說說『文化』的空閑和『自信感』。國際化的迅速進行同時也成為一種壓力,因而對自我與他人關系的設定也越發顯得重要。」(註:權淑仁:《大眾性韓國文化論的生產與消費》,《當代韓國》2000春季號,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61頁。)
漢城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權淑仁教授在《大眾性韓國文化論的生產與消費》一文中,探討作為大眾文化研究的「韓國文化論」缺失的原因。筆者借用這段話是想說明:韓國電影作為「大眾性消費品」具備被生產和消費的條件是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至90年代這一時期。
韓國電影振興現象的出現,正在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外圍環境的成熟,和電影產業內部製作、發行、放映諸環節的合理營造——其中電影製作人對類型片的有意識的推進和發展又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
大資本的介入改變韓國電影產業格局
電影資金傳統上有兩大來源,但進入90年代,製片投資發生了兩次大變化,極大程度地影響了電影產業及電影形態。
1.產業背景
自50年代至90年代初,韓國電影工業基本上是以美國好萊塢電影消費市場為演變主導的。1986年韓國電影市場開放進口外國影片,迅速成為繼日本之後的亞洲第二大市場,一年即發行400部以上影片。其中100部影片為本土影片,300部是進口影片。其中僅好萊塢和香港兩地的娛樂片即佔70%多(註:全陽駿(韓):《韓國:電影工業、美學、新潮流》,李蓮英譯,《新亞洲電影面面觀》,焦雄屏編,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1年,第101頁。)。80年代,韓國大電影公司將利潤由對本土電影的投資全面轉向進口好萊塢電影。政府雖然制定了「電影放映限額制」,但好萊塢利用美韓貿易談判的機會,強制韓國政府採取自由化的電影政策。美國電影公司不須經過壟斷進口的韓國電影公司,長驅直入韓國市場。
忠武路(註:忠武路是漢城市中心的一個地名,上世紀20年代韓國電影開始以來,主要電影製片公司和主要電影院都集中於此,既是韓國電影的搖籃,在90年代中期之前也是韓國電影製作方的代名詞。)是自20年代以來韓國電影製片公司的主要集中地。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們以中小資本對抗好萊塢電影,勉強維持生產。電影資金的兩大來源,一是地方發行人的預付款,二是錄像版稅。80年代末期的「電影自由化」政策打破了20家電影公司壟斷本土電影的局面,一時間有一百家電影公司成立,活潑多姿,自由競爭,但規模既小,秩序全無,根本無力回天。
韓國的電影文化也深受好萊塢電影模式影響。忠武路電影街製片模式下的商業片,多運用好萊塢的敘事策略,來服膺儒家思想,一方面取悅觀眾,一方面不觸犯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類型基本是通俗情節劇、古裝歷史劇、B級動作片和軟性色情片。
2.大企業涉足電影業
財閥體制是韓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大特色,現代、大宇等等大企業在韓國政府的支持下,對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同樣支持它們對文化事業的擴張。90年代初期每年都有一部絕無僅有的高票房電影,1991年是李明世執導的《我的愛,我的新娘》,1992年是金義錫執導的《結婚的故事》,1993年是創造了100萬觀眾人次的《西篇記》。這三個由新導演創造出的票房神話,賦予了大企業信心。他們相信只要方式得當,投資電影一定可以盈利。
韓國大財團紛紛投資電影業。他們首先買斷版權,繼而染指影院的運營、製作、流通、配送等相關環節,參與步驟比較有序。如三星、大宇、鮮京都從錄像帶的營銷開始,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了大部分主要國外電影公司的錄像帶版權,在製作領域,他們則首先以購買韓國電影的錄像帶版權的方式來參與。
大企業為迎接多媒體時代而忙於興建新劇場或租賃已有劇場。三星、大宇、鮮京和壁山等大企業在大城市裡買入主要電影院,或是建立新的復合電影院,來形成連鎖的放映系統。以1997年為例,剛剛成立電影事業公司的現代集團就租賃了漢城名寶劇場的5個電影館。
有的大企業則通過與國外的電影公司聯手來進軍電影業。第一製糖公司向美國的夢工場投資三億美元,得到其出品影片的亞洲地區版權;並和香港的嘉禾電影公司合作,在韓國設立了JACOM電影製作公司。
大企業的介入對於只有好的創意卻沒有足夠資金的新導演和獨立製片人來說,無疑相當於雪中送炭。以前忠武路製片體系中「論資排輩、熬年頭」的慣例被打破,那些從電影學校畢業或者留學歸來的新導演,獲得了一顯身手的機會,懷才不遇的副導演、商業廣告的導演們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機會。李光熏由此導演了《封大夫》——1995年票房最高的國產影片;李民勇導演了《炎熱的下午》——一部風格獨特的女性主義影片。
1994-1996年間,大企業在電影業的投資蓬勃發展,完全激活了電影市場(也為日後的不穩定埋下隱患)。電影製作體系迅速分化,出現了四種不同的電影製作體系:原有忠武路製片方式,獨立製片人制,大企業直接製作方式以及獨立電影。不少年輕的導演和製作人脫離了忠武路製作系統,建立了以導演為中心的獨立製片人制度,如朴光洙製片、企劃時代、張宇錫製片等公司。
大企業都喜歡票房價值高的電影,注重迎合年輕一代觀眾的興趣,對這樣的電影不僅投入資金,並且要造成良好的土壤,使製作以創意為主的新電影的獨立製片人能夠紮下根來。他們既製作出了相對高投資的商業電影,也促使獨立製作方式的低成本電影向商業領域邁進。這三年間電影面貌為之一新,既有大製作、高票房的動作喜劇片《兩個警察》(Ⅰ、Ⅱ姜禹石)、浪漫喜劇片《封大夫》(李光勛)、以特技製作聞名的《銀杏木床》(姜齊奎)、科幻片《木槿花開》,也有票房評論雙豐收的低成本之作《時間長久持續》(金應壽)、《豬掉進井裡的那一天》(洪尚秀)、《鱷魚》(金基德)、《恐怖分子》(金永斌)、《千年的愛》,也有藝術電影如《黑土地白百姓》(裴庸均)、《花瓣》(張善宇),女性電影如《像犀牛角一樣一個人走》(吳丙哲)、《炎熱的下午》(李民勇)、《媽媽有了男朋友》(金東斌)。大企業的進入,最重要的後果是,直接促成了韓國製片人制度的形成。
3.風險投資進入電影業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大企業自身難保,對電影的投入迅速減少,很多大企業紛紛退出電影業。只有三星是個例外,在1998年投資了6部影片,獲得相當大的成功。
金融危機後,財閥集團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漸下降,政府積極扶植中小企業。尤其是在風險投資中小企業的政策引導下,中小企業逐步開始取代財閥集團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以高科技密集為特徵的風險投資中小企業給韓國以往比較臃腫與僵化的產業結構注入新的活力
1997年11月,通商事業部宣布電影業及相關產業屬於風險投資產業。這意味著電影融資比較容易,並且可以享受減免稅等優惠待遇。風險投資公司迅速占據了大企業撤資後的空缺。他們帶來全新的投資概念,同時引導獨立製作公司製作題材更集中的片子,並加強營銷概念,電影市場日趨專業化。
日信創投是忠武路上最知名的投資公司。它不僅作投資還充當投資管理者的角色。它的收益分配比例相當優惠:5∶5,而一般大企業都是6∶4。僅在1996年到1998年間,他們投資的電影就有《銀杏木床》《上網》《哈利路亞》《八月聖誕節》《安靜的家庭》《驅魔錄》。
電影政策及電影文化對電影的影響
1.電影政策
電影審查制度
韓國電影審查制度形成於20年代日佔期。八九十年代嚴格的審查制度嚴重阻礙了電影的健康發展。1996年10月4日,法庭宣布電影公映倫理委員會的審查違反憲法。這結束了70多年的電影審查制度,同時提出了新的迫切問題:建立等級分類制度。1998年,圍繞新的電影法(1994年制定的《電影振興法》),年輕一代和保守派的分歧越來越大,問題焦點在於等級外電影專用館和電影振興委員會的設立。
對於韓國電影來說,目前的等級分類制度畢竟提供了更寬廣的題材空間和表現空間。《兩個警察》系列揭露警察的違法勾當,《美麗青年全太一》批判70年代的軍事獨裁體制,《花瓣》揭示了80年代群眾遭到鎮壓的「光州事件」。1999年有兩部影片《黃頭發》和《謊言》(張先禹),因暴露鏡頭被禁,引起廣泛爭議。但是影片經修改勉強通過審查後,卻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
電影放映限額制度
朴正熙的軍政府在1966年開始施行限額放映制度,本意是過濾掉西方的某些影響,但在以後的數年中,它卻成了保護民族電影的一張安全網——政府立法規定每家電影院每年至少放映146天(具體天數後有變化)的本國電影,這就是所謂「電影季節制度」(Screen Quarter System),本文譯為「電影放映限額制度」。
90年代中期以後,韓國國內幾度出現主張縮小甚至取消電影放映限額制度的論調。1998年12月2日,韓國外交通商部提議,參照與美國的雙邊投資協議,從2002年起將106天的限額降至92天。電影界擔心,如果這項提議獲通過,好萊塢洪水猛獸般的商業大片將逐漸淹沒本土電影。由此爆發了一場知名導演、明星發起的電影界大規模遊行示威。1999年6月電影界又兩次舉行示威活動。韓國政府被迫讓步,暫定在本土電影佔有市場40%的份額之前,維持限額制度。
盡管限額放映制度一定程度上損害韓國電影業的利益——韓國的電影放映量從1993年的640部降至1997年的502部,生產量從1993年的63部降至1997年的59部。但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性極強、國家民族特性濃厚的特殊文化產品,電影應獨立於自由貿易協定之外,似乎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已達成一種共識。
經濟政策調控
為振興民族電影,韓國政府在90年代至少三度啟動政策調控。90年代初期為鼓勵大財團進入電影界制定了減免稅收的電影振興政策。1997年後實行抵押版權融資制,比如1998年,國有的電影振興公司為10部電影作抵押版權融資,共提供30億元韓幣。這10部電影其中就有林權澤參加戛納電影節的《春香傳》。第三種舉措同樣重要,即是在1997年將電影業列入風險投資行業。
2.電影文化的普及
前文已簡要提到,90年代上半期大眾文化及其他娛樂媒介對電影的雙重影響。流行音樂、電視劇等大眾流行文化日益繁盛,觀眾普遍的文化素質提高,明星制初步建立等等,對電影呼喚與支持的一面畢竟大於搶奪電影觀眾的一面。從1995開始,韓國電影文化迎來充滿活力的時期。借紀念電影誕生100周年的機會,進入90年代後一直在上升的熱情終於爆發出來。
1995年3月大鍾獎電影節上放映了7部國外藝術電影。同年11月,電影製作公司「白頭大桿」設立藝術電影專業館,放映了前蘇聯電影《犧牲》、伊朗電影《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橄欖樹下的情人》等國際一流的藝術電影。僅僅《犧牲》一片,在一個月內就吸引了兩萬名以上的觀眾。電影發行商開始注意「藝術電影」商業化的可能。這一年,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等三部影片在韓國上映,每部電影的觀眾人次都達到十萬以上。同時期開始,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通過有線電視進入了千家萬戶。藉助於這些積極的市場引導與開發,以前只熟悉好萊塢和香港商業片的觀眾,對電影的印象和理解開始改變。
大眾媒體開始積極報道電影新聞和介紹電影知識。就在這一年,電影月刊《KINO》和電影周刊《CINE21》創刊,他們把韓國和國際電影界的最新消息以一種雅俗共賞的方式介紹給韓國民眾。《KINO》目前已經成為韓國最權威的電影雜志。
90年代中期以後在韓國掀起的電影熱演變成一種電影文化熱,韓國各大學相繼開設了四十多個與電影相關的專業。大學里的電影講座擠滿了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韓國國立綜合藝術學院設立了電影學校,購買了完備的電影製作設備。
電影節
在短時期內韓國還舉辦了釜山和富川兩個大型的電影節以及數十個小型電影節。其中釜山電影節至今已舉辦6屆,成為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釜山國際電影節創始於1996年,由釜山藝術學校、中央大學二校的電影系提議,在釜山電影界和釜山市政府的支持下獲成。1996年10月的第一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就達到18.4萬觀眾人次的良好效果。(註:金東虎(韓):《亞洲電影發展的後盾——記釜山國際電影節》,(韓)《高麗亞那》雜志2000年春季號,中文版,第24頁。)
在諸多亞洲國家的電影節中,釜山電影節與眾不同的戰略值得重視。第一是它最初就定位於「非競賽性電影節」,避開了與其他電影節(如國際一流電影節和同時間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之間不必要的競爭,而專注於作為亞洲電影展台和展映國際最優秀電影的作用。第二是它推出的兩項特別計劃。「新浪潮電影」及其扶持制度:選擇亞洲新導演的第一二部作品展映,把它們推向國際舞台,並為保障這些影片在韓國境內的發行放映,給予發行商3萬美元的資助;釜山振興計劃(PPP計劃,開始於1998年第三屆釜山電影節):為有電影製作計劃的亞洲導演和世界級的發行公司、製片人、贊助商創造合作機會,促成合作投資或共同製作或對影片後期製作提供贊助。香港的陳果、台灣的林正盛、日本的筱崎誠、中國大陸的賈樟柯、張元、王小帥等導演都從PPP計劃中獲益。釜山電影節對亞洲電影新人的成長,作出了切實的貢獻。
釜山電影節不僅為韓國電影和亞洲藝術電影提供了製作機會、拓展了電影市場,還和眾多的國際電影節達至溝通,使韓國電影大批進軍國際展台。僅1999年就有80部韓國電影計150次在73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其中包括戛納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此外,釜山電影節本身產生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為釜山影視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釜山市政府選擇影視業為戰略產業,組建釜山電影委員會,推動了釜山文獻電影館、數家多功能影院的相繼建成,陸續籌建影視信息城、主題公園、動畫片中心,並對與釜山相關的電影行政和財政的支持。(註:金東虎(韓):《亞洲電影發展的後盾——記釜山國際電影節》,(韓)《高麗亞那》雜志2000年春季號,中文版,第29頁。)其中包括以釜山為影片背景的《朋友》。
總體來說,電影節最根本的作用在於它成為韓國大眾文化生活中的一個「事件」。與報刊、電視、流行音樂等大眾傳媒一起,它們構築了韓國電影振興現象得以發生、發展的意識形態背景。
3.紀錄片與短片的繁盛
短片和紀錄片的發展,是90年代韓國電影界一個異乎尋常的重要現象。截至1999年,韓國年產短故事片300多部,並通過國內外各種電影節上映。
紀錄片
80年代韓國曾出現一批源自大學校園的電影團體,他們標榜「獨立」和「進步」,既反對官方和商業電影,也反對實驗電影和作者電影,而是試圖與進步的文化團體、工人階級聯合起來,拍攝紀錄片,並以錄像帶的流通來代替商業電影發行。
政治動盪的80年代末,他們在政治活躍團體、進步工會、學生會等群眾團體的支持下,製作出了一批反映韓國社會矛盾的影片。「電影製作所」(1987年成立)和「勞動者製作團」(1989年成立)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兩個地下電影團體。前者拍攝的《理想國》(16mm,110分鍾),第一次以劇情片方式處理光州事件;1990年的《罷工前夕》(16mm,100分鍾)則是以忠實刻畫工人運動為內容的劇情片,成為獨立電影的里程碑。因政府禁映,該片通過校園和工會禮堂自辦放映,而警方甚至出動直升機投擲催淚彈來驅散觀眾。「勞動者製作團」則是進步紀錄片的突破,他們製作了十數集每集1小時的《新聞電影》,專注於韓國工人運動的最新話題。事實上,這些電影團體建立了校園、工廠放映和錄像帶流通的獨立發行渠道。
如果說80年代的獨立影片內容上著眼於工人運動,政治導向上具有強烈的反政府性,價值取向偏於集體價值、共同空間優先個人、日常空間。那麼自90年代開始的獨立電影則遠為多元和復雜,嘗試著以多種方式去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
在紀錄片方面,邊英珠的《囁嚅三重奏》(1994-1999)用二戰期間淪為日軍慰安婦的婦女證詞來揭露性暴力和軍國主義問題;李慶順的《蒲公英》(1999)表現一位父親在民主化斗爭中痛失愛子的悲傷和勇氣;洪亨淑的《本名宣言》(1998)描寫一位旅日韓僑的流浪經歷;朴基福的《別管我們》(1999)則以離家出走的少年和家庭暴力為素材,描寫體制和反體制勢力都漠然無視的社會邊緣階層。這些紀錄片普遍不再以旁白或采訪來引導觀眾,而代之以客觀紀錄的方式來試圖還原生活本身。
導演金東元自80年代末一直追蹤城市開發區拆遷戶的居住權問題,已拍出《上溪洞奧林匹克》(1988)、《杏堂洞的人們》(1995)和《另一個世界》(1999)三部曲。《另一個世界》拍攝了拆遷戶爭取到開發區居住權之後的生活,關心的焦點從特權化的意識形態轉向日常生活的政治學,其關注的核心問題乃是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認識與溝通。筆者認為,不了解這些信息,就不可能充分認識韓國電影振興現象,不可能細致讀解韓國的類型片,如作者化的黑幫片《綠魚》、《搏動》。
短片
短片的繁榮是90年代另一個重要的電影現象。80年代的年均產量不超過50部,而90年代卻達到300部以上(註:南仁英(韓):《差別美學,日常生活的政治學——評90年代韓國電影短片和紀錄片》,(韓)《高麗亞那》雜志2000年春季號,中文版,第30—35頁。),其中大部分出自電影專業學生和業余電影愛好者。90年代初由三星公司出資舉辦的漢城短片電影節,既是短片的盛會,也是商業電影公司挖掘新人的地方。(2002年4月三星出資在北京舉辦了DV短片電影節。)90年代後期,韓國短片電影節增多,主要有獨立電影論壇、獨立短片電影節、釜山亞洲短片電影節等,很多韓國短片還參展戛納等大量國際短片電影節,獲得了較好的成績。
韓國90年代的紀錄片和短片具有三個層面的重要意義:1.為主流電影業提供新的電影人才和活化電影氛圍,一定程度上直接催生了韓國電影振興現象並刺激其發展;2.在題材和表現領域上有效彌補了商業影片不敢涉足的領域,與主流商業片互為補充,並成為新的電影美學的催化劑;3.使電影產業和社會文化、藝術保持著良好的互動關系,平衡著電影作為產業、藝術和意識形態的三重功效,是韓國電影能夠健康發展的深層原因之一。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⑧ 如何雪中送炭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最需要贊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沒而產生自卑感或身處逆境的人。他們平時很難聽一聲贊美的話語,一旦被人當眾真誠地贊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圖。因此,最有實效的贊美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此外,贊美並不一定總用一些固定的詞語,見人便說「好……」有時,投以贊許的目光,做一個誇獎的手勢,送一個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我們目睹祥運舉一個經常贊揚子女的母親是如何創造出一個完滿快樂的家庭,一個經常贊揚學生的老師是如何使一個班集體團結友愛天天向上,一個經常贊揚下屬的領導者是如何把他的機構管理成和諧向上的集體時,我們也許就會由衷地接受和學會人際間充滿真誠和善意的贊美。
滿城盡要「長舌男」
講好事情,要用播新聞的方式,下面是一個典型的故事:
前一段時間,培訓部外請了公司的一位兼職講師。我旁聽了他的課程,想學習一點東西。課程快結束的時候,我回到了辦公室,對其他的同事說:「沒有想到他的課程這么好,想不到,真是想不到!有些人是天生適合做講師。」過了一會,課程結束了,他走出了辦公室,和大家聊天。突然問了我一句:「你覺得這個課程怎麼樣?提點建議,我也好有個提高。」我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想要怎樣說才能既不恭維又恰當。旁邊的同事搭腔說:「他剛才謹碧說,沒有想到你的課程講悄磨得這么好。我們都要向你學習呀。」我們雙目對視了一下,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從此我感覺他對我的態度好多了。這個故事就是我無意中用了好事情播新聞的方式。我們中國人不習慣贊美別人,把對別人的贊美埋在心底,總是通過批評別人來「幫助別人成長」。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贊美比批評帶給別人的進步要大。別人有了好做法、好想法就要贊美,要誇獎,只有這樣才有完美的人際關系,才有以後成功的基礎。
「和平爭辯」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相異於自己的人。大到思想觀念,為人處事之道,小至對某人、某事的看法和評論,都可能外化成人與人之間的爭執與論辯。留心我們周圍,爭辯幾乎無所不在:一場電影,一部小說,一個特殊事件,某個社會問題都能引起爭辯;甚至連某人的發式與妝飾也能引起爭辯。從某種意義上看,不同見解的爭辯過程也是尋求真理的過程。辯論,就是為了探求真理,堅持真理,維護真理而相互勸說。然而由於論爭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對方的看法,樹立自己的觀點,故比,論辯和尋常說話不同,它是帶有「敵意」的語言行為,因而有所謂唇槍舌劍之說。於是,大凡爭論留給我們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最容易使我們良好的交際願望落空。如果你能夠在論辯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論辯結尾搞好「善後」工作,就能使你在辯論這種特殊交際場合,既做到個人心情舒暢,探求了真理,又不傷人際和氣。
⑨ 榜樣的力量演講稿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准備好的文稿。在當下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榜樣的力量演講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尊敬XX:
整個社會良好風氣形成,最終需要每個人道德品質提高,尤其是道德模範榜樣無窮力量,必定對提高人們道德素質起到很好促進作用。在今後工作中,我將以他們為榜樣。
星期一,一個讓我期盼已久日子。因為,老師說星期一要換位。啊!終於離開代瀚清了!不過我心裡怦怦跳個不停。因為說不定有一個張瀚青呢?
終於輪到我了,我一看正是我盼星星、盼月亮都想要那個同位。但是,和他在一起一段日子裡,我看到了他不是十全十美,而是和正常人一樣,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但是讓我難以忘懷還是他優點。
他,一張大大臉上長著一雙小小眼睛,你不要以為他眼睛小得像一條線,但他做起題來眼睛卻炯炯有神,總是閃爍著靈動光芒。就拿那次月考來說吧!
那一次,老師說再過幾天要月考試。我一聽,毫不在乎,根本不把考試放在心上。心想:不就是一次普通考試嗎?反正也不是期末考試。所以我就沒有復習。第一場考語文,我匆匆地做著試題,做完後就玩起來了,沒檢查一直等到收試卷。等試卷發下來時我驚訝極了!「82」這個鮮紅數字在我眼前搖晃,似乎嘲笑著我不如他!他考了全級第一:「96」分。我更驚訝,為什麼我總是不如他?我不服地對他說:「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一個第一嗎?哼!」雖然我嘴上這樣說,但是我心裡卻十分佩服他:佩服他認真態度;佩服他謙虛好學精神!
他就是我學習榜樣——李震宇,這榜樣力量是無窮。
謝謝大家!
敬愛的領導、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能夠站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埋藏在我心底的那份榜樣力量:榜樣是一種力量,彰顯進步;榜樣是一面旗幟,鼓舞鬥志;榜樣是一座燈塔,指引方向!有榜樣的地方,就有進步的力量,就有夢想在飛翔!
今天因為同一種力量我們相聚在此,共同協作推進「茅以升」文化品牌的影響力,相信這個美麗的盛夏是屬於擁有同樣夢想的我們,這個浪漫的文化旅遊花園都市大連也將會因為我們的歡聚而成為一道炫目的彩虹。
曾記否,有一種力量叫做榜樣,它推動著我們向著精彩紛呈的人生不斷奮進,它指導著我們向著熠熠生輝的目標不斷拼搏,它引領著我們仰望星空和那璀璨蒼穹。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總會有那麼一雙隱旅悄形的翅膀在催我們奮進,讓我們更加有信心、有勇氣、有力量來面對生活給予我們的挑戰,這雙隱形的翅膀就是銘記於心的榜樣力量。
「 茅以升」 一個多麼響亮多麼令人神往的的名字,今天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有幸相聚,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再次緬懷「茅老」的愛國熱忱,追憶他的豐功偉績,汲取著可以受用一生的精神營養。
茅以升,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上世紀30年代,他主持設計並組織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我國橋梁建設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主持我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創啟發式教育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致力教育改革,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長期擔任學會領導工作,是我國工程學術團體的創建人之一。
有這樣一個榜樣的激勵,這樣一面鮮明的旗幟,我們應該努力奮進不斷提高自銀鎮閉己、完善自己,我們希望日後能夠在業界達到一定水準,我們更加渴望有機會為偉大的祖國母親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份源自榜樣的力量。
生命就是一系列的旅程,穿越時間、空間、穿越自我。每一段旅行都始於夢想,夢想成為激情豐富著生命。榜樣讓我們崇敬、學習、嚮往,指引我們在人生旅途中無所畏懼,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榜樣的力量是鋒裂無窮的,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文王拘而演《周易》,給我們以兢兢業業的力量;仲尼厄而作《春秋》,給我們以堅強不屈的力量;屈原放逐,乃賦《離騷》,給我們以堅忍不拔的力量;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給我們以堅持不懈的力量;孫子臏腳,《兵法》修列,給我們以隱忍的力量;不韋遷蜀,世傳《呂覽》,給我們以全力以赴的力量;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給我們以不屈不撓的力量。
榜樣在心中遠航,力量在夢中回響。隨著時代的進步,環境的改變,我們不僅需要感官上的刺激,更需要一種植根於心底、一種可親、可敬、可佩的楷模。榜樣永不凋零褪色,榜樣是人生旅途上的指示燈,榜樣讓我們滿腔熱血滾滾沸,在榮光與汗水中揮灑自己的才華,讓自己自己卓爾不凡!榜樣讓我們盡情釋放燒著的歲月激情。
就我們當代大學生而言,只要善於關注社會,善於發掘,總會有那麼多的成功人士及風雲人物的思想在熏陶著我們,這種思想的力量激勵著我們去尋找前方美麗的彩虹天堂,這種波瀾壯闊的視野為榜樣的詮釋增添了更多的'內涵。20xx年榜樣中國用激昂詩歌這樣詮釋榜樣:「什麼是榜樣?苦難化蝶飛翔,美好希望激盪川江;什麼是榜樣?喚起蜀中真情,德行四川大愛無疆;什麼是榜樣?雪中送炭暖猶存,予人玫瑰手留香……影響力,凝聚力,推動力,創新力,承擔力,貢獻力;這就是榜樣中國,今天在神州再次起航……」
種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種下一種命運收獲一種人生。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雲給正在奮斗的年輕人以這樣的忠告: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見不著後天的太陽。最大的失敗是放棄,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大的對手是時間。相信自己,堅持不懈以榜樣為目標,以榜樣為動力,勇於開拓,積極進取,熱心公益,關注社會,弘揚主流,站在時代潮流的風口浪尖,做個時代的弄潮兒。
在最後,以溫總理的一首《仰望星空》來結束我今天的演講: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庄嚴而聖潔;那凜然的正義,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那博大的胸懷,讓我的心靈棲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壯麗而光輝;那永恆的熾熱,讓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響起春雷。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興在這里與大家一起分享快樂和感動。我今天與大家分享我觀看電影《楊善洲》之後的一點心得,題目是《榜樣的力量》。不足之處敬請大家提出批評並請指正。
楊善洲同志是雲南保山地區原地委書記,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退休後,楊善洲同志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深山,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今朝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地,使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楊善洲同志還將林場無償獻給國家。在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對楊善洲同志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綠了荒山,白了頭發,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六十年裡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楊善洲同志從不為己,一心為民。"以天大旱,人大幹,不靠天不靠地,自己當龍王"的大無畏精神帶領群眾植遍荒山人未老,換得光山披綠裝。
楊善洲同志的一生是屬於黨的,也是屬於人民的,楊善洲同志之所以被人民深刻銘記,在於他從不為己,一心為民;在於他事為公忙,出嫁女兒未在身旁;在於他在親人求情卻始終堅守原則不謀私;在於他為節約種樹成本,街頭揀拾種籽;在於他重情、孝母、重教育。
這"五個在於"既體現作了楊善洲同志為人子、人夫、人父的真情,也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他用畢生的精力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為黨樹了光輝的形象,為幹部做出了榜樣。他的精神是黨的一筆寶貴財富。
學習楊善洲精神,首先要領悟楊善洲同志心中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概念。楊善洲同志正是領悟了這三個"誰"的深刻內涵,才會迸發如此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正是因為他將這三個"誰"刻在心裡,體現在行動上,才使得他的精神土壤十分肥沃,群眾深情愛戴。我們學習楊善洲同志,學習他克己奉公,堅持原則的精神,學習他心繫群眾,甘為黃牛的精神,學習他事無巨細、身先士卒的精神。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感受楊善洲同志的精神和人格魅力,這為我們生活、工作增添一股強勁的動力。使我們能夠明確把握工作的目標,正確看待人生發展的方向,正確理解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自覺行動的豐富內涵和深遠意義。
學習一個人,首先看其品性,再看其精神,首先看其心靈,再看其言行。楊善洲同志正是這樣獨俱優秀品格,高尚精神,朴實心靈和身體力行的人。他的精神,像一支火炬,在黨的事業發展道路上永遠熠熠生輝!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親愛的同事們:
大家好!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人生的坐標,是事業成功的向導,是獵獵作響的旗幟,是激人奮進的號角。
在成長的道路上,在職業的生涯中,總有一種強勁的動力助我們成長,她是我們生活中的良友,它是我們工作中的良師。也許,他們不會有吳斌那鐵片襲來仍強忍劇痛安全停車保住二十餘人生命的勇敢擔當;也不會有張麗莉那危急時刻奮不顧身英勇救出孩子自己卻被碾倒於車輪之下的高尚情操;不會有高鐵成那面對熊熊火海三進三出救人,最後被燒傷暈厥的偉大壯舉。但他們的作用不可低估。
XXXX社是一所學校,一本書。在這里我學到了許許多多。你看,一本本點鈔紙由新到舊,凝聚了多少XX人的汗水與心血。你聽,一陣陣鍵盤的敲打聲,打破了多少個夜幕的沉寂?
在吉林XX工作,讓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一個優秀的團隊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一個優秀的榜樣可以帶動更多的人進步。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先進榜樣,他們高標准要求自己,勤奮學習、愛崗敬業、踏實苦幹、開拓創新;他們始終把企業和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堅強和執著實踐著優質服務的誓言;他們工作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立足本職,不好高騖遠;他們重在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各種問題,練就過硬的業務本領,努力適應新業務新技能的需要。
他們嚴於律己,不為親情所累,不為金錢所動,猶如寒梅傲松,品格高潔。讓我感到,歲月里,總有那麼一群人在鼓舞著我,激勵著我;總有那麼一種精神,引領我奮發圖強;總有那麼一種力量讓我信心倍增,驅使我不斷前進。
比如我的老領導、城郊信用社支部書記周志軍。他參加XX30年來,先後從事過記賬員、信貸員、會計、副主任、主任等崗位。不論是作為一名基層信用社的管理者,還是在一線做一名普通員工,他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在就任信用社主任的20餘年裡,他為人謙和,踏實工作,勤奮不怠。對待下屬關愛,對待客戶真誠,給予青年員工無私的幫助和愛護,在基層樹立起良好的高管形象,受到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工作的崗位?這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日記中的一段話值得我們認真思索。
有一種感情在血管里流淌,在心頭銘刻,這種感情叫做感恩;有一個情愫在心靈里執著,在崗位上閃光,這種情愫叫事業。
我們的XX就是這樣的千秋大業,她是用拼搏的汗水和奮斗的熱血釀成的瓊漿--歷久彌香;她是用不懈的追求和永恆的執著築起的城牆--堅不可摧;她是用不凋的希望和美好的嚮往織就的彩虹--絢麗輝煌。
她讓我明白,榜樣可以是一個人,可以是一個團隊;可以是一件大項目,也可以是一件尋常小事兒。她讓我理解,榜樣是平凡的可以學習,榜樣是卓越的可以效仿,榜樣是階段的也可以超越,只是需要我們做得更好,只是需要我們堅持。因為,堅持的昨天叫立足,堅持的今天叫進取,堅持的明天叫成功。那麼,親愛的朋友們,請為我加油,祝我成功!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⑩ 求電影《賽德克巴萊》高清無刪節版本(據說有4個多小時)的資源!謝謝! 郵箱:[email protected]~~~~謝謝
您好!
[賽德克巴萊上+下][台2011史上最大製作戰爭大片][BD中字]
請用迅雷下載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