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青春之歌》的影評
——青春之歌是什麼呀?
——一部老電影...
——什麼內容的?看了能哭不?
——抗婚、自殺、獲救、戀愛、抉擇..最後成長為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不會哭。
——題材真郁悶,沒意思,不看了...
誰都不會質疑我的答案的,特別是「不會哭」。我在這樣回答的時候,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或錯誤。本來嘛,一部時隔47年、近半個世紀的老影片,怎麼可能賺得當今社會年輕人的眼淚呢。
因為要寫一篇與愛國主義有關的影評類文章,又要與大學生有聯系,所以選擇《青春之歌》這部片子來寫,上面的對話是幫我找資料的「年輕人」與我的對話。
收集來一些資料。其中有些資料是關於楊沫《青春之歌》的長篇小說和歷史背景介紹的。多看些背景資料對理解影片有益,我想。我一篇篇看,電影一幕幕在腦中重新上演,我也逐漸走入革命者大氣凜然、視死如歸,前赴後繼的精神世界裡。
「比如影片在完成林道靜戰勝個人英雄主義、與舊我決裂的思想轉變過程中,刻劃了她的引路人—盧嘉川的形象:英勇頑強、沉著機智、寧死不屈和高度的樂觀主義精神。當他被捕後,林道靜打開他的小包,裡面是黨的宣傳品,腦海里立即浮現出引導她革命的盧嘉川。盧就義時,鏡頭是林道靜深夜張貼革命標語的特寫。這組鏡頭展現了革命者前赴後繼的場面,盧嘉川倒下,成長的林道靜站了起來...」看到這段文字,我一下子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於是想起與幫我找資料的「年輕人」的那段對話,意識到自己其實錯了。影片會老,時代會過去,但是精神是永遠不老的,青春的頌歌將代代傳唱!不被感動只是因為對影片的背景缺乏了解,對影片所要傳達的精神沒有領會。借著「電影百年」的契機,國家號召中小學生要看10部愛國電影,大學生也要接受以電影為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我想,《青春之歌》應該是大學生必看的一部好片子。看之前不防先了解一下歷史背景,或者做一下欣賞引導,讓學子們先進入「角色」,那麼,再去看這部片子,一定「會哭的」。
『貳』 電影《大漠青春》的觀後感500字,謝謝
這才是一部真正的青春偶像劇。電影《大漠青春》是共青團中央宣傳部與河北好人緣影視製作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山西飛天影視傳媒、北京九州同映數字電影院線聯合攝制的。電影《大漠青春》以保定學院畢業生田英普、岳超和志願者劉詩雨懷著「獻身西部、綻放青春」的理想,紮根新疆且末縣中學任教為主線,藝術地再現了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淡泊名利、克服困難、樂觀向上、傾心育人的感人故事。來自保定本土的編劇袁鳳岐胡楊紅柳般的堅持終於有了收獲,整個劇本脈絡清晰、高潮迭起,現場笑點淚點交織、掌聲連連。導演智磊和貢米、呂聿來、趙千紫等深受青少年喜愛的青年演員給觀眾帶來了無數驚喜,他們的表演行雲流水般清新,毫不造作。這些傳統意義上的青春偶像派演員把他們最朴實自然的部分呈現給了觀眾,打造了一部新時代的青春偶像劇!
是的,田英普們才是真正的青春偶像。要知道,2000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還沒啟動,到西部去並不能享受特殊的政策和資金補貼。剛剛大學畢業的他們帶著青春的夢想,從家鄉河北來到幾千里之外的新疆且末縣,站在三尺講台上,一站就是十多年。時間在變,容顏也在變,但不變的是那份追求和執著。十幾年來,保定學院的志願者們,手握知識的火炬,把愛和希望傳遞到每個需要的角落。憑著青春熱血,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愛,他們選擇了遙遠的西部。抉擇,就意味著遠離故土,在那裡紮根。這個偶像泛濫的時代,我們見過了太多鶯鶯燕燕耍酷賣萌博眼球博頭條的「偶像」,但是這些所謂的「偶像」除了做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以外,實在無法完成一個偶像的使命,無法為我們社會發展的進程帶來正能量。我們的社會需要田英普、岳超、劉詩雨這樣的優質的真正的青春偶像!
是的,田英普們正在擁有和正在逝去的才是真正的青春。電影里有一句台詞非常打動我——「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是的,戈壁荒漠——這個詞在我們腦海里可能只是一個名詞或者一張圖片,只有真正走進並生活下來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含義。看著電影里被高原反應折磨的流鼻血、嘴脫皮、要上縣城治療的志願者劉詩雨,我對她們既感動,又欽佩。他們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卻沒有退縮。且末的風景是荒涼的,也是唯美的。電影里可愛的維吾爾族少年用真誠、質朴感動著支教的老師們,也感動著現場的觀眾。原本頑劣如一匹野馬的努爾江在老師的引導下,轉變為一個樂於助人、積極向上的少年;瀕臨輟學、不善言辭的希玲娜依,在老師的幫助下,走上了縣演講比賽的賽場……演講台上,希玲娜依說:「當我遇到你們的那一刻,我就中獎了!我長大了,也要上大學,上你們那所大學!」5月28日,遙遠的保定學院首映禮現場,掌聲雷動,淚雨紛飛……繁星中的月亮照亮了所有人的心靈。有限的青春年華里,能夠這樣深切的影響、幫助到那樣一群幼小的心靈,這樣的青春才算得上真正的青春!
在淚點和笑點交織的一個多小時里,電影《大漠青春》感動了我。當代大學生克服困難、追逐夢想、淡泊名利,傾心育人,用真心、愛心、責任心、事業心詮釋了為人師表的深刻內涵,呼喚著當代學子肩負起歷史賦予青年的責任與使命,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為電影《大漠青春》喝彩!向台前幕後的奉獻者致敬!
『叄』 求青春之歌電影觀後感~~~~1000字左右,高分懸賞
★《青春之歌》讀後感(1500字)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值得人們用最美好的語言去謳歌,而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著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我國著名作家楊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麼的堅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_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盪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找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條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斗爭,並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在《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了林道靜對於黨的真摯的依賴的象孩子見到母親一樣的情感;領略到他們那一群象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的愛國之情;領略著那個動盪的、轟轟烈烈的時代的風雲。一星期以來,每個晚上,我都沉浸在那個時代中。但是,畢竟,我還是從那個時代中走出來了。書看完了,我看了楊沫的再版後記。這一本書,它經過了另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文化大革命的時代。它聽取了眾多的意見而改變了一點,增加了林道靜在鄉村農民運動中鍛煉的七章,這表明了「歌明者要與工農商相結合」的歌明思想,也給整部小說展示了更廣闊的天地。同時,林道靜的思想發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雖反感增寫的理由,但卻還比較喜歡這幾章。最喜歡的是開頭道靜和余永澤生活,和盧嘉川接觸的一段,在獄中和林紅接觸的一段,寫得很成功。可是後來,卻很難理解一個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斗爭和歌明的情節。這種內部的「左」和「右」的斗爭,也許是因為某些人的批評,也許揉進了文革的一些影子,更也許,我自己天真地沒有預料到當時斗爭的復雜性。
總而言之,楊沫是一個成功的作家,但同時又是一個有太多責任的作家。作品不應該為歷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賞的是那種「自由」的作家,他沒有任何責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寫作,他的作品就應該是他自己最強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強最高亢的呼聲。楊沫的作品,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是她畢竟寫出了,成功地寫出了一代人最壯美的青春!
這本書也讓我感到,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也應該像文中的林道靜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種奉獻要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現在家家戶戶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個個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煉,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向未來!
『肆』 跪求歌舞青春的觀後感500字
哲人曾說「讀書最有意義的在於重讀」,我想更好讀懂一部電影也是這個道理。重新去體驗一部電影的帶給我們的最細微初的感動與思考,才可以更好的挖掘出最深處的韻味。3年之後,我重新觀看了《歌舞青春Ⅰ》,依舊帶給了我最夢幻的青春的感動。
《歌舞青春》作為一部校園音樂電影一共有三部系列電影,其中在我看來,第一部無論從劇情,表演都較於後兩部出彩。電影故事的序幕是男主角Troy Bolton是一個籃球天才,並擔任著校籃球隊的隊長一職,在一次聖誕晚會上與有著「愛因斯坦」稱號的女主角Gabriella
Montez機緣巧合的完美的合唱了一首《Start
Of Something New》,隨後女主角轉學於偶遇的男主角的學校,成為了同班同學。兩人都愛好唱歌,並希望參加學校本年度音樂劇主角的選拔活動,但各自同時又肩負著即將來臨的籃球賽和學術全能賽的任務,而做另一個全新的自己並非如此容易,他們為此徘徊不定。在輿論以及隊友施加壓力的種種困難下,追逐音樂的夢想最終他們獲得了朋友的理解於支持,既獲得了音樂劇表演的資格,同時也各自在比賽中獲得了驕人的成績。電影最終以一場快樂的全體音樂舞蹈表演而告終。
電影帶給我最大的震撼正是它的插曲所表達的:Start Of Something New。生活中的我們常常活在無形的套子里,習慣了循規蹈矩所帶給我們計劃氏的安排。無論快樂與否,彷彿這一切應該是這樣的劇情。而開始一個全新的自我,帶著熱情與無謂去做一些新的嘗試,這樣才可以使得生命活的真實而又意義。電影中的男女主角懷揣著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持,最終用真誠打動了朋友,消除了隔閡,同時也鼓舞大家去勇敢的嘗試全新的目標與追求。每個人都有在常規之外的另一面與眾不同的樣子,打破常規給予我們的束縛,劈開他人眼中的偏見與期望,從而去尋找生命中最真實的自我,享受生命賦予我們的精彩與意外。
作為一部校園音樂電影,其中歌曲演唱以及表演的部分,也是很大一個重頭戲。在洋溢著青春快樂,積極向上的氛圍中,每個角色都在恰當的時刻用音樂表達著自己的心情, 《Get'cha Head In The Game 》、《What I've Been LookingFor 》等歌曲完美的詮釋都很好的迎合了觀眾的胃口。歌曲的選取也做到了恰到好處,真正的通過音樂的輔助表達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可以說作為一部校園題材的電影,將劇情,音樂和主題結合的如此恰到好處,在近些年的電影中十分難得。
當然一部成功的電影不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電影中某些的劇情處理的過於簡單。比如主角在面臨比賽與音樂劇角色選拔沖突時,他們採取的是破壞比賽計時器以及在實驗中釋放有毒物體以此使比賽暫停一段落。這樣的劇情安排不免有些荒誕不符合現實,不過還是不影響電影的整體效果。
總而言之,《歌舞青春Ⅰ》本身也是一個音樂電影的全新嘗試,帶給我們不僅是青的春感動,更是通過簡單的劇情勾勒,輔以音樂表達的方式,在構建一個夢幻般的青春使命的後面,點燃了我們追夢的勇氣!
『伍』 找一篇電影的觀後感500字左右!!
賀歲,詠春,《葉問》
之前看過《葉問》的預告和花絮,對於甄子丹的武打戲我一直是比較喜歡,因為都是硬碰硬的對抗,「甄」功夫著實精彩。此外,因為葉問還有一個身份——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師傅,所以對《葉問》的故事十分好奇,上映第一天就迫不及待的去影城觀看了。
據了解,《葉問》是甄子丹與葉偉信合作的第四部影片,而前三部《殺破狼》、《龍虎門》和《導火線》碰巧我都看過。在之前的幾部作品裡,甄子丹的打鬥戲幾乎是無可挑剔,但在劇情方面總是存在著較為薄弱的毛病。還好,這部《葉問》在劇本上下了不少功夫,電影開頭先用一個個故事來豐富人們對葉問這個人物的理解:出身富貴,清瘦儒雅,老婆高挑秀美,兒子伶俐可愛,有一身好功夫,但為人謙和,行事低調,平易近人,不卑不亢。面對前來切磋的拳師,請吃飯,上好茶,伺候舒服了,再開打,點到為止,不傷和氣。面對態度囂張的警察頭目,略施內力,就令其收斂氣焰,且不傷面子。面對魯莽的北方武師,切磋之,戲弄之,教育之,有收有放,手下留情,不僅表現出大師的風范,更顯示了其不凡的功力。
以往的甄子丹,身手固然了得,但是電影里的角色好勇鬥狠、固執木訥,似乎總是一個模式。而這次,甄子丹表現的葉問個性鮮明,張弛有度,不僅呈現了一個武師,而且呈現了一個普通的懼內的丈夫,一個沒能好好陪伴自己兒子的父親,真實親切。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為民族國家大義挺身而出的英雄,同時也是一個對妻子尊重、愛護,對家庭絕對負責的男人。
在本片中,甄子丹的打戲依舊精彩,對詠春拳中貼身寸勁的表現也十分突出,拳拳到肉,給人一種痛快淋漓之感。片中多挑戰、踢館等橋段,所以武打場景著墨於單人對打,一招一式依稀可見南派招式的精髓。樊少皇和甄子丹在家中對打的一段穿插了砸花盆、怕老婆等詼諧的場面,增加了幽默的成份。看到花盆打爛的葉問,和定驚後說出「我賠」的樊少皇,讓觀眾屢次笑翻不說,更可貴的是一個平凡而具有真實感的葉問躍然眼前。騎著小車穿越客廳的小葉准悠悠的一句「媽媽說再不出手家裡的東西就要被打爛了」,更是讓觀眾忍俊不禁。整部影片以一個個精彩的對打串聯,武打的場面設計得相當不錯,每場打日本人的戲都打得好過癮,怎一個爽字了得。演員們打的辛苦,觀眾看的過癮。只是,葉問太強了(佛山第一),對著許多人都是一擊必殺,包括最後的那個日本將軍,其實也是勉強抵抗了幾下而已,所以看著不算太盡興,呵呵。
另外,熊黛林確實太高了,搞不懂為什麼要找她,也許是因為郭富城的關系,為了票房,炒作一下,不過她的表演真不算好,最後一場哭戲我寧願她沒有哭。片中唯一一場葉問和老婆站在一起的戲,身高差了至少5公分,有點慘不忍睹,難怪這么怕老婆。
總體而言,這是一部精心製作的電影,畫面和色澤也都相當精緻,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精心考究的,構圖、景深都填充的很舒服,總體感覺很流暢,讓你可以專心致志地欣賞劇情。不過電影時間也不算長,大概100分鍾,比《梅蘭芳》要短很多,所以不知不覺影片就結束了。我覺得,作為一部傳記片,《葉問》比《梅蘭芳》成功。梅蘭芳是一代宗師,葉問也是一代宗師,陳凱歌口口聲聲要還原一個真實的平凡的梅蘭芳,但在這一點上,葉偉信似乎是成功了。《葉問》應該是甄子丹出道以來最為成熟的一部作品,並且極有可能會在下一屆的金像獎上有所斬獲,值得一看!
『陸』 青春之歌800字讀後感
「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為他的短促方才顯得他彌足珍貴。
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的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氣盛的人來說,「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嚮往。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當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麼的堅貞。
讀著《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沒有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相同的年紀,可他們卻有著不一樣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面對重重的挫折打擊,林道靜並沒有放棄,盡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盡管她知道這條路艱辛異常,可她只當這些打擊、坎坷是豐富人生的元素來對待,從沒放棄自己的命運,這種不服輸的、大無畏的精神,在現在當真是一筆無價的財寶了。
試想現在的我們,「青春」到底被我們浪費了多少?就在我們的身邊多少正直年少有為、大展宏圖的青年卻是那麼「不堪一擊」。面對一兩次的打擊,有人選擇買醉,有人選擇沉淪,更有甚者竟然選擇死亡,你們難道就真的這么脆弱嗎?你們如何對得起那隨風而逝的「青春」?買醉的人酒醒後,依然迷途不返;沉淪的人乘坐的時候,卻發現青春不在空傷感;而那些輕生者,或許你們不會再有後悔的感覺,但你們留給生者的是無盡的傷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的交給「命運」,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寫命運,盡管這條路很艱難,可你有青春,有沖勁,有干勁,還有什麼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來,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繼續著自己堅定的腳步。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她60歲的生日了。翻開五千年的歷史,我發現祖國的生命,記載了多少滄桑,卻表現得如此頑強,那是一種標識,更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嚮往! 回首往昔,在我們遭受外國人的欺凌時,祖國一次又一次地從危險困境中走出來,因為祖國心中有我們,有人民!祖國用偉岸身軀來保護我們,我們也要回報於祖國:永遠愛你,保衛你。
《青春之歌》讀後感
大概從中學時期,甚至從小學開始我就聽說了《青春之歌》這部小說,只是當時沒有充足的時間,也沒有多麼濃的興趣,再是當時想借到或是買到這本書對我這樣一個窮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非常之難的。所以,直到上個月老師推薦我們看這本書,我才在圖書館看到它,並借了它,並用了一周的時間就把它如飢似渴的讀完了。
現在讀完它已經快兩周了,可直至今天那火一樣的青春激情還是燃燒著我的心,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我有種恨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我想,如果我也生在那個黑暗的時代,生在像林道靜那樣的家庭,我肯定也會對那個黑暗的舊社會深惡痛絕,可倘若我生在羅大方那樣的家庭,我的答案就不敢那麼肯定了。但時勢造英雄,此一時彼一時也,歷史終究不容假設,我也就不在這方面多說了。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找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條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於一個(此_資_料_轉_貼_於_學_習_網]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斗爭,並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很成功,它以它青春的節奏行進著,我讀著它的時候只能緊跟他的節奏,像心跳的節奏一樣,有時更快,快得讓人窒息。讀這部作品就像回到了那個時代,你不可能停下來,那個時代不讓你停下來,他催著你前進、前進!這就構成了它獨特的青春舞步,催人奮進,只要你還有一點點青春的氣息,它就能點燃它,燃燒你。作品中火一樣的青春感染力讓人無法躲避,或許你可以從於永澤那裡獲得短暫的歇息,可馬上盧嘉川緊張有序的腳步就會迫使你跟著他順風疾走!那是一個跑步前進的時代,那是一個沖破一切的時代,那是一個青春放聲高歌的時代。面對江華、羅大方、許寧他們,我的呼喊卻怎麼也顯得蒼白無力。
作品寫得人物大都是青年,他們的青春是這么的有力,那麼的昂揚,他們找到了青春的節拍,並跟上了,所以,他們是幸福的。而我們,生活在現今這個幸福安逸的時代,我們找到時代的節拍了嗎?我們有勇氣跟上他嗎?我們的青春也這樣昂揚,這樣上進嗎?我反正沒有,我感到的時代的節拍是迷茫,但我相信這不是!我只能以「一個時代一代人」來安慰自己這顆彎曲的靈魂。這個時代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聲音喊出他的口號,來引領我們這些迷茫的青年,不讓我們將多走多少彎路啊!或許我們會像林道靜那樣歷盡千辛萬苦才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如果那樣我們也會是幸福的,可問題是,我們到時能找到正確的方向嗎?
《青春之歌》唱出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心聲,也唱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我們這個時代也需要那麼一部「青春之歌」。嘈雜的腳步聲已經迷亂了我們的心智,我們真有點不知該何去何從了,這能統一步調的歌聲何時才能唱出啊?
『柒』 我要觀 青春之歌 有感 的作文
觀《青春之歌》有感北大學生投票選出大講堂播放的國慶60周年獻禮影片,其中「情感篇」中包括了《青春之歌》。當時我純粹是出於想看老片子的目的投了它一票,今晚看完這部影片,我才知道為什麼北大學生會選出它來。這是一部與北大緊密聯系的影片,這是一部反映北大精神的影片。林道靜,一個女知識分子,因一次輕生與北大學生余永澤相識並最終結婚。然而,個人世界觀、理想的差異讓他們最終選擇分開。其中,林道靜受北大學生盧嘉川的影響,學習馬克思主義,並積極投身於共產黨地下活動,暴露後由友人幫助逃脫,後深入農村了解民情,與江華一起參與農民的割麥運動。處境艱難下又返回北平,不幸被捕,在獄中與鄭瑾(林孔紅?)共患難。鄭瑾最終就義,林道靜被保釋出獄。影片在林道靜和江華領導的一二·九運動高潮中結束。影片固然被印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尤其是在大躍進高潮1959年拍攝的影片。但這部彩色片沒有過多的剪輯、燈光、音效的修飾,尤其以現代眼光看是粗糙的,演員扎實的基本功得到充分體現。舉手投足間,緩慢的劇情推進把人物的內心活動刻畫得淋漓盡致。一個眼神交流,一次緊張的卷圍巾的動作,讓屏幕充滿了看不見的台詞。相比之下,現在的電影、電視劇的劇情固然吸引人,但演員的表現流於膚淺,刺激之餘便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記。整部影片中最感動我的一段便是鄭瑾在獄中的獨白以及就義前的那種凜然正氣。就是那種凜然正氣,讓一切淫威、暴力、恐怖都顯得那麼的渺小。盧嘉川告訴林道靜,出路就在於,把個人命運與集體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從南下請願的北大學生、國立北京大學校園內的集會,到一二·九運動中正面高舉的「北京大學」橫幅,以至於在不同人的左胸前出現的那個相同的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北大人已和這部影片完全地融合在一起。北大人就是有這樣光榮的傳統,那就是將個人命運與集體命運、民族命運、國家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時我又想起錄取通知書信封封底的那行字,「一旦配上北大校徽,每個人頓時便具有被選擇的庄嚴感。」現在看來,這段字已添上了新的意義,而且我相信,這段字還有更多的意義有待我挖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再看那前仆後繼的共產黨人,不怕犧牲的革命分子,個人的信仰力量再次得到充分展現。信仰,總是支撐著一個人在最困難的時刻依然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強的意志。我實在無法用自己淺薄的文學功底去描述信仰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它就是信仰,就是站在你面前的那個信仰,你摸不著,但總是真真實實地感知著它的存在。片中還有「主義」與「實用」的辯論,正是它直接導致了林道靜與余永澤的決裂。胡適之作為50年代典型的批判對象,自然在影片中與余永澤「捆綁」在一起構成反面人物。50年代左傾的硝煙散去,我們能不能冷靜地思考一下,為什麼當時胡適提倡科學救國?再一想就又聯想到了台灣與大陸的政治體制差異。實際上,本學期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小論文我打算以孫中山提出的「軍政、訓政、憲政」三步建國理論為主題展開論述。扯遠了。《青春之歌》給我的感觸遠不止這些,由於記憶力、表達能力的限制,我大概只能寫到這兒了,依然歡迎大家討論、指正。
『捌』 急需一篇《青春之歌》楊沫著的讀後感,或是觀後感,800字的。
主人公林道靜是一個逐漸覺醒成長的人物,這一藝術形象是在自身艱苦的革命活動和曲折的鍛煉改造過程中逐漸完成的。剛開始,她是一個逃出封建家庭,尋找個人出路的失業青年。她生長在官僚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自己也受到地主異母的百般凌辱和虐待,從小就養成了孤僻執拗、倔強的反抗性格。為了反抗不幸的命運,她毅然離開了罪惡的家庭,走向社會尋找「自己養活自己」的生活出路。然而「剛剛逃出了那個要扼殺她的黑暗腐朽的家庭牢籠,想不到接著又走進了一個更黑暗、更腐朽、張大血口要吞噬她的社會」。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她既不甘屈服,又無力抗爭,想以自殺作為反抗。這種不幸的遭遇,反映了當時廣大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黑暗的舊社會生活沒有出路和個人反抗的軟弱無力。小說一開始就將人物的個人命運和廣闊的社會現實聯系起來了。
《青春之歌》塑造了一個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藝術典型,堅持從實際生活出發,真實的描寫她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感情及其獨特的表現形式是十分必要的。作品在描寫她的不幸遭遇,揭露黑暗現世的同時,細致的描繪了她在黑暗現實中特有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她同餘永澤從愛戀到同居的過程,是小說的重要情節,比較充分的暴露出她的幼稚、狂熱和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正是一般脫離革命實際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通病,它決定了她鍛煉改造過程的艱巨和曲折。
林道靜的探索和追求,只有遇到了黨,投入時代的洪流,才算找到真正的出路,因而她艱苦曲折的成長過程,始終是放在革命斗爭活動中來展現的,處處突出黨的啟迪和教育作用。小說通過她兩次巧遇盧嘉川而被引導加入愛國學生運動的偶然事件,反映了時代召喚青年的歷史必然性。思想上的初步覺醒,使她看清了余永澤的真面目以及和他一起生活的庸俗、空虛,決心與之決裂;但真的要分手時,卻又感到纏綿惆悵,若有所失。在黨的引導和時代的推動下,她還是邁出了第一步。小說一方面滿懷熱情描寫林道靜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深入農村開展工作,堅持獄中斗爭和領導北大學生運動走向新的高潮,表現她獻身革命的勇氣、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政治上的日益成熟;另一方面又通過一些典型情節和細節(如第一次入獄想到犧牲時的急躁情緒,在農村看到佃農鄭德富充滿階級仇恨的「白眼仁」時的心理活動,從定縣回到北京路過舊居時的思念之情,地下工作處於艱難情況下想上戰場當紅軍的要求,在任玉柱父子面前輕率的暴露了地下工作者的身份等),有層次的細致描寫了她在鍛煉成長過程中的曲折和反復,使人物身上因襲負擔的沉重和自覺改造的堅決和盤托出,新舊思想的消長過程清晰可辨,反復揭示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要改掉階級的劣根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非經長期的斗爭鍛煉和痛苦磨煉不可,就是入了黨也不能停止這個磨煉的過程。正因為小說以現實主義的細膩筆觸寫出了人物成長過程中的復雜性,才使林道靜這個三十年代的革命知識分子形象栩栩如生,真實可信,具有較深的典型意義。人們從林道靜所走過的曲折道路中,既看到黨的教育和革命理論的指引作用,又看她本人的主觀努力和自覺改造;正是這二者的結合,才使她成長為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
林道靜這以形象,真實地概括了三十年代初期我國革命知識青年的典型形象,形象地反映了「共產黨是救星」的歷史真實。林道靜的道路,就是自覺地改造自己,無情地割掉資產階級的尾巴,堅決跟著共產黨走的道路。林道靜的道路告訴我們:只有共產黨才是青年人唯一的引路者和保護者,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和保護,就沒有青年人的前途。個人的奮斗毫無出路,只有吧自己獻身給共產主義事業的人,才有開闊的胸襟和巨大的生命力,他的青春才會發出光輝。這正是林道靜這以典型所顯示的深刻的社會意義。
盧嘉川、江華、林紅等光輝的共產黨員形象,作者是把他們當作「黨的使者」來塑造的。他們不但具體地幫助了林道靜成長,成了林道靜的最關愛、最敬佩的引路人,而且他們以自己剛毅、頑強的性格和對黨的忠誠,教育和影響著其他的革命同志和周圍的進步青年。他們是知識分子的精粹,是無產階級的先鋒,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
『玖』 致青春觀後感500字
致青春》讀後感
人的一生,最花樣年華的年紀莫過於青春!
青春是我們最朝氣蓬勃的時代,青春也是最需要成熟卻是不成熟的時代!
《致青春》——時間告訴你什麼是衰老!回憶告訴你什麼是幼稚!結局告訴你什麼是該放棄!
青春的歲月里誰沒有做過那麼一兩件瘋狂的事,因為我們
都認為我們有著大把的時間可以給我們揮霍,任我瘋!任何的
錯誤都可以歸在青春的頭上,因為我們都認為我們還年輕!錯了可以從來!
《致青春》這是我們每個人青春的縮寫,曾經的我們享受青春,揮舞青春。
有太多的選擇有太多的真情更有無限的勇氣,有快樂有傷心,每個人的青春都不會是白開水,所以不會有
後悔.結局鄭微是幸福的,無論林靜或是陳孝正都是愛她也是
她的愛,現實的我們不是每個人的歸宿都如此美好,所以我贊
成青春是用來追憶的這—說法.成熟的我們感情都會計較得失
,心裡在計算你付出多少感情而我要付多少?
而不似青春里毫無保留的淋漓盡致的付出.阮阮和林孝正的結局是令我心痛的
,阮阮是如此完美的一個女人,她不應該受這樣的苦,
而林正孝應該早點醒悟什麼才是他的幸福!
每一個青春的女孩子都有著像鄭微相似的性格,任性
妄為,有著打不死小強的精神,對於自己的感情勇於爭取,雖然
暑期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精選
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書評舞台藝術點評讀後感
迷迷糊糊,有點小可愛,但是經過感情的傷痛,社會的現實,
歲月的洗禮!鄭微不得不迫使自己迅速成熟起來,變得沉穩干練!
就正如她那濃烈如美酒般的青春逝去後,面對的是泉水
一樣通透的幡悟。這中間,隔著一千一萬個過濾篩。她青春里
的每一個人,就是篩子般的存在。陳孝正的自私,林靜的矛盾,
小北的自尊,黎維娟的現實,阮莞的傻,老張的執著,許開陽的天真,趙世永的軟弱,曾毓的陰暗??????
鄭微既是一顆棋子,
也是一個觀棋者,這些人一個個的從她心中穿過,當美酒已濾成清泉,她的青春落在了一面叫施潔的鏡子身上,悄然碎開。
青春的感情是那樣純潔,沒有金錢的誘惑,沒有生活的壓
迫,有的只是感覺!哪怕明知感情已經變得殘破不堪,搖搖欲
墜,還是咬牙堅持!只因為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道路,有著就算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信念!
阮阮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么?異地戀的辛苦在她身上
體會得到!每天省吃儉用的錢全奉獻在了運輸行業上!
九分的苦,
用一分的甜蜜就能劃上等號!可是最後趙世永的軟弱讓阮阮潘
然醒悟,她長大了,可是趙世永還沒有!他沒有為愛情承擔起
責任的勇氣,懦弱,無能,只會躲在父母的「傘」下!經不起
風吹雨打,註定給不了阮阮幸福!既然這樣的幸福你給不了,
那誰都無所謂了,是別人,我可以認命,但是他,我不甘!阮阮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嫁給了一個只見過六次面的「陌
生人」!
阮阮無疑是愛情的犧牲品,鄭微也許就是在見證了阮阮的
失敗愛情下,想要一份穩定安寧的感情,或是依靠!林靜成了
最好的人選,我覺得鄭微對林靜的感情已經不是愛情了。就像
她跟陳孝正的感情一樣,一旦過去太久就會變質,「青春是來
懷念的」。所以當她聽到施潔的故事後,她灑脫了,因為施潔
像阮莞一樣是個把愛情看的比生命還重的人,她可能更需要這份愛情。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會永遠的等誰。更沒有誰會永遠相信誰
微微是幸福的,女人一生都在賭,賭的不是誰給,你半世繁華,
而是誰能許你一世安寧„„林靜失而復得的幸運,世事變故讓
他弄丟了最愛的那本書,更弄丟了原本屬於他的小飛龍,然而終騙不了自己,只有他的小飛龍才是他想要牽手走完一生
的
人„„陳孝正輸給的不是林靜,而是他那一厘米誤差,女人就
像荔枝,新鮮不了幾天,她又能有多少個三年可以拿來等你那
猶豫不定的抉擇„„阮阮幸福卻無奈的初戀,能給她的只是一
次又一次的失約,她只是想過安穩平靜的生活,可是誰又能阻
止她對愛情的眷戀,然而最後卻在一次又一次的失約中埋葬了
自己短暫的一生„„趙世永永遠都像個長不大的孩子,給了阮
阮一次次的希望,卻又一次次讓她失望,最後失約的承諾搭上
了阮阮的一生„„滿天星「甘做配角的愛」,老張的愛沉默了四年,最終卻變成了一輩子!
在青春的歲月時間里,兩人恨不得合為一個人來!可是當
涉及到前途,利益,壓力種種問題時,最終的結果都是如同鄭
微,阮阮的愛情一樣,只是個美麗的泡泡,一旦戳破,一切也
就煙消雲散了!只是心上劃上的傷口是那樣的疼痛,最後直到痛至麻木,才學會放下!
我們看到朱小北被社會磨圓的蛻變;看到黎維娟的如願以
償,悵然若失;看到小張等對現實的失落跟遺憾;看到陳孝正的聰明跟無力
......
鄭微以啤酒祭奠阮阮,陳孝正以回歸救贖內心,林靜以努力想挽回愛的能力,朱小北以遺忘告別過去„„
他們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
無法用成敗來衡量他們!生活的真相就是這樣,在殘忍之中奢侈的品嘗點滴甜蜜!
看完了《致青春》這部小說,讓我思考了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以及情感對於人的重要性!
曉得了愛情,並不是我們以為的那麼純凈無雜質的,它是需要附加條件的!
生活不是美夢,是真真實實的東西!鄭微在這一刻忽然感到釋然, 她徹底原諒了這個給過她辜
負的男人,也原諒了自
己年少時不問因由的愛。她曾經把最好的青春都灌溉在這個男人身上,用盡了笑和淚,讓愛萌芽,雖然最終也沒開出一朵花,
可是這又有什麼關系,即使沒有陳孝正,鄭微的青春也不會永
垂不朽。正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著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後,再回過頭看,一
切才有了意義
——愛過我們的人和傷害過我們的人,都是我
們青春存在的意義。鄭微想,她畢竟比阿正幸福,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因為她愛的時候沒有保留,流淚的時候淋漓盡致,
在這份感情里,她沒有虧欠,她的愛是圓滿的。正因為陳孝正
給過玉面小飛龍跌宕起伏的愛,才讓後來的鄭微學會在平凡的幸福里甘之如飴!
陳孝正的人生大廈只能建一棟,而鄭微就是那1
厘米的誤
差。他的人生起步不完美,為了好的未來他只能做到最完美。
有得比會有舍,他有了功名卻再也沒有當年的那個鄭微了。青春蹉跎年華,淡淡的幸福終究都是曾經。
那個享受青春的年代,每個人都是一個玉面小飛龍不是么?總會有人誤打誤撞和
你
渡過青春,只不過時間的長短罷了。如果你願意,你的一生都
是青春無悔,如果你不願意,青春無悔實在可笑。被傷過幸福過後,再次的選擇都已經被風化了。
會不會真如致青春里所說,青春是用來懷念的„
『拾』 《青春之歌》讀後感300字左右
《青春之歌》我國著名作家楊沫成功之作之一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年輕人革命精神當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熱愛和真誠們信念那麼堅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斗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知識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盪年代知識分子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一代青年在黨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典型她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一找曲折艱難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革命熱情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條艱苦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她深受異母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倔強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命運離家出走這「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第一步但她仍然不一個成熟革命者她身上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洗禮參加農民搶麥斗爭並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欣賞完了這部作品後我感觸頗多在當時這種社會環境下進步青年敢於投身革命斗爭之中熱情應該值得現代這社會中青年人學習學習們信念和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