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毀滅觀後感

電影毀滅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4-08 04:18:52

㈠ 大宇宙之誕生與毀滅,觀後感 500字左右

溫七中的吧,初一

《大宇宙》觀後感
仰望星空,我們總是想,天空外到底是什麼呢?今天,當我看了《大宇宙》之後,我明白了:天空外的是宇宙。它擁有許許多多無法解答的秘密,又有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不懈得探索。
宇宙是由很多星系,而星系就是由許許多多的恆星、行星構成,我們的太陽就是在銀河星系的邊緣,所以我們所看到的銀河只是扁扁的。當我從屏幕上看到從上方看到的銀河系是漩渦轉,我不由地感嘆它是多麼得美麗,又驚嘆宇宙是多麼得神奇!
許許多多的科學家為了探索宇宙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他們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個里程碑,哥白尼、哈勃、哈雷等等數也數不清。他們還做了許多衛星,來保衛地球。他們是多麼偉大!!
看了這部電影,我想以後我也要認真學習,也為宇宙的探索做出一點貢獻。為航天史立上一個里程碑。我相信我一定能行,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奮發圖強!!

瞎掰的~

㈡ 帝國的毀滅觀後感

《帝國的毀滅》

希特勒過去幾乎從來沒有在電影中以正面出現過。看過很多部關於希特勒題材的片子,可以說是這部是最人性化的電影。
這次我看到了更多的絕望,恐懼,憤怒。希特勒在最後幾天的日子裡:我們看到的希特勒,臉色完全是蒼白的;走路時腰總是弓著;手總是不停的顫抖。
倘若只是把希特勒定義為一個簡單的獨裁者、戰爭狂人、魔鬼或是瘋子,對於要更深入反思二戰根源而言,實在是一種阻礙。

《帝國的毀滅》:深層反思——關於阿道夫·希特勒

作者:畸小山 來源:網易娛樂

德國於1945年5月7日正式投降。這場由以阿道夫·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奪去了五千萬人的生命,六百萬猶太人死於德國的集中營,歐洲大陸一片廢墟……60年過去了。雖然硝煙已滅,但是那段可怕的歷史對於整個人類而言是永遠不會淡去的。反思仍然在繼續著。

阿道夫·希特勒作為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成為了人們口中的「惡魔」。一句「小鬍子魔鬼」,充滿了世人對於他的厭惡、唾棄與恐懼。於是,在光影的世界中,電影人便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個「人間撒旦」勾勒出了完全不同於現實的喜劇形象。

於是,銀幕上就有了《大獨裁者》中那個抱著「地球」翩翩起舞的野心小丑;《聖戰奇兵》中熱衷於給人簽名的自戀狂;甚至《王中王》里希特勒的「姐姐」……希特勒在藝術家們的不斷塑造之下,漸漸脫離了人的范疇,成為了一段歷史背景,一個邪惡的象徵,一種瘋狂的符號。

而德國,作為曾經被希特勒的狂熱所蠱惑而犯下罪惡的國家,對於這個形象的塑造則充滿了顧慮與禁忌。直到這部《帝國的毀滅》出現在世人的眼前。影片中的希特勒不再只是一個抽象的邪惡符號,而成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愛吃巧克力蛋糕,喜歡與狗竊竊私語,不停顫抖的左手是帕金森綜合症的預兆,也會流淚,會親吻愛人的嘴唇,會陷入深深的絕望,而對於一般女士也會表現出與他人一致的溫和態度……但電影絕對不是在為納粹塗抹口紅或是對法西斯進行所謂的「美化工程」。

帝國覆滅的前夕,可謂是大樹將倒,猢猻盡散。曾經發誓致死效忠於希特勒的那些將軍、部長們找著各種借口逃出柏林。而面對盟軍的兩線進攻,戰爭的失敗已成定局,可希特勒卻不願接受事實,寄希望於幾支根本不存在的軍隊,並對他們不斷發出反攻的命令。對於叛徒與沒能「反攻」的軍隊,發出他慣有的歇斯底里式的咆哮;面對已經破滅的「美夢」,他黯然傷神;回憶屠殺的六百萬猶太平民,他神色驕傲;談起殘酷鏟除異己,他後悔還不夠冷酷……最後,「都結束了」,他的面孔蒼老而衰弱,當年演講台上的激情與狂熱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身心的疲憊與失望。這里沒有同情,只有「活該」的字眼送他。沒落的希特勒,在與情婦愛娃·勃勞恩舉行過婚禮後,自殺,並用火焰把自己送回了地獄。

在我看來,電影塑造一個「真實」希特勒的意思不僅在於藝術豐滿的要求,更是一種深層次反思的必要。原因有二:
一,倘若只是把希特勒定義為一個簡單的獨裁者、戰爭狂人、魔鬼或是瘋子,對於要更深入反思二戰根源而言,實在是一種阻礙。那些沒有經歷過戰爭狂熱症又對歷史學毫無興趣的後人,很容易會把所有的罪惡歸結為希特勒的個人因素。斷言那不過是瘋人院里的一次意外,醫生、護士小姐一不小心讓個瘋子跑了出來,人民又一不小心選擇了他掌握國家大權。這種對於戰爭根源的簡單化、戲謔化思維不利於防止悲劇重演,而只會起到反作用。所以,對於希特勒以及歷史上其他人物,都只有還原真實,才能夠做到更深刻的反省。
二,作為一個人,其人格就必然存在矛盾的一面。希特勒在生活中、在不接近政治時可以是和藹可親的,而且不能否認的是這個人有著很強的人格魅力。而他的另一面:偏執至瘋狂的人種進化論,極端的思維方式……這一切危險因素倘若不融入政治活動中,可能並不會被誘發。一開始,他也許只是對於其他人種有一種模糊的偏見罷了。而在其不斷獲取權力的過程中,偏見也隨之不斷的膨脹。並且這些思想又正好滿足了當時德國社會的心理需求,最後使得整個國家為之一起瘋狂。於是電影又給我們提出了另一種反思的可能性。那就是希特勒並不只是一個特例罷了,有著潛在希特勒人格的人還存在著很多,只要時機成熟,他們就會讓歷史重演。看看電影中那些一直追隨希特勒腳步的人——戈倍爾夫人,作為一個母親竟然因為不能容忍一個沒有納粹的國度而把自己的六個孩子親手毒死。也許狂熱是迷人的,但是失去理智的狂熱更是可怖的,而反思的意義便就在於讓這種狂熱離我們遠去。

就像本片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所說過的:「如果藝術史上存在禁區,那麼這個禁區早晚有一天會被打破。打破禁區也是完全必要的,因為禁區不會阻擋什麼,而只會遮掩什麼。《帝國的毀滅》讓希特勒作為一個人死去,這樣表現才能讓觀眾更好地理解那段歷史。」理解是前提、是基礎,只有理解了,反思才有進行下去的可能性。影片抱著一種拋磚引玉的態度,希望引起大家對於這一切更為深一層次的反思。關於這一點,導演確實做得十分成功。

在電影的結尾,希特勒的女秘書榮格與曾經參加過納粹青年黨衛隊的14歲少年攜手走出了柏林。兩個人都曾投入到那份狂熱中,也同樣目睹了這份狂熱所帶來的後果。他們似乎很平靜,因為這時的他們還不能完全理解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少年偶然在一座被炮火炸毀的橋下發現了一輛自行車。這彷彿是預示著德國人又從新找到了正確的方向,雖然眼神里還帶著困惑,但是他們已經有了正視與反省的希望。

《帝國的毀滅》:撒旦的詩篇

轉載 By 影像蒙太奇(judgehugh) 2005-4-22 13:51:58

文/nEVERforeveR

「嗨!希特勒!」

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看到那獨特的高抬右臂的敬禮方式的時候,年少的我是那樣的好奇,甚至著魔般的不停重復……只是覺得那樣子很威風。

這獨特的納粹禮從他在地球上亮相開始就瘟疫般的肆虐了人類歷史,給一個時代抹下了濃重的陰影,無數的民族被那高抬的右臂刺穿了心房。一個被後人唾棄的人間撒旦的故事被那威武的手勢邪惡的訴說著。

相較於其他歷史人物,希特勒在電影中的亮相率應該算很高了,在大多數涉及歐戰和納粹的電影中都有那日耳曼的小個子的身影。印象中最深刻的情節應該是《莫斯科保衛戰》中的那段「士兵們……」極具張力的演講。最滑稽的要數《大獨裁者》中卓別林歷史符號般的卓越表演。但所有的這些角色所表現的無非是人物本身以及人物所代表的勢力的邪惡。

一直覺得德意志是一個很有故事的民族,無論是東西德的分合,還是那段黑暗的歷史,都需要太多的凝視。前者我們已經有了黑色而悲痛的《再見列寧》。而現在,《帝國的陷落》打開了那段塵封的記憶,帶我們重去摸索柏林被坦克與重炮碾碎前的最後歲月。從「元首」的女秘書容格女士的視角望去,這段熟悉的歷史卻有了太多陌生的注腳與細節。這個世界不一樣了,那個撒旦不一樣了。《帝》就猶如一聲不和諧的高音,註定要在樂譜上寫下波瀾。

影片中希特勒的亮相絕對是電影史上最顛覆的一個瞬間:從「狼巢」的掩體里走出的那個男人既不是在其他電影中聲嘶力竭口沫橫飛的宣洩仇恨與邪惡的撒旦,也不是紀錄片里的那個表情做作高高在上的第三帝國的元首。一個優雅的紳士,一個平易近人的長者,用他獨特的微笑將傳統的鐵幕徹底的撕碎。

對於那段似乎已經被蓋棺定論的歷史的重新關注,導演的目的絕對不是淺嘗輒止的老歌新唱。鏡頭猶如一雙審視歷史的雙瞳,將「元首」,形色各異的「元首」信徒以及柏林煉獄中的芸芸眾生收進視野,記錄下三者在末日來臨時的殘酷寫真。一個作為人而不是作為撒旦而存在的希特勒;一群人性化而非妖魔化的納粹;一段五味俱全而不光充斥著瘋狂與丑惡的歷史。放下有色的眼鏡,我們看到的是第三帝國的最後一場跌宕起伏的詠嘆調。

鋪天蓋地的蘇聯炮火揭開了1945年4月20日的柏林蒼穹,「元首」的最後一個生日。

撒旦面具下的男人……

我無法決定到底應該用哪個詞語來形容我所看到的一切。如果從一個歷史旁觀者來說,那是領導著一個民族的瘋子。「我最引以為榮的就是一生都在與猶太毒瘤作斗爭。」他絕不肯向「斯拉夫蠻子」投降,他指揮著早已不存在的部隊來改寫歷史,卻還要讓一個國家來為他陪葬。對於叛徒,他鏟除起來決不手軟。我們所熟悉的那個撒旦在繼續他的邪惡。

但這卻是個會焦慮與恐懼的撒旦,他的背更馱了,手臂也情不自禁的顫抖,為了敵人的每一步前進而坐立不安。撒旦也有愛情,美麗的愛娃一如既往的依賴他,從沒有抱怨過什麼。她甚至還在盡最大的可能幫助著自己的愛人。他早就知道結局,「我所需要的不過是一顆子彈來穿過腦袋!」可是他還必須相信,他還是這個民族的精神圖騰。「他是元首,他知道給做什麼。」還有無數的人需要他提供的精神嗎啡來逃避現實。

所有的希望破滅了,他也會憤怒,在密室里像個倔強的孩子在發著脾氣。可他還不會忘記把柔弱的女士們送離墳墓,給還在抵抗的年輕人們授勛。給愛娃一個婚禮,她是那麼的渴望別人用「希特勒太太」來稱呼她。

「明天將有幾百萬人詛咒我,可這又有什麼呢?」地下室里最後的一扇鐵門終於鎖死了這男人的一生。我必須承認在目睹了關於那個撒旦的眾多陌生之後,鏡頭下的悲歡離合早已將我感染。如果拋卻歷史與政治,純粹從電影觀眾的角度來感受。在那一刻我這個旁觀者是有著深深的同情的。

撒旦的門徒……

影片對於撒旦的那些瘋狂的信徒的刻畫也同樣的細膩,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瘋狂又可憐的歷史人物的別樣歷史。他們是撒旦的彼得,忠心耿耿的瘸子戈培爾還在為「元首」瘋狂的想法編造著種種解釋,同樣忠心的那位戈培爾夫人更是毫不猶豫的在末日前殺死了自己可愛的孩子。可怕的瘋狂,可對他們來說這卻是虔誠的信仰。這種恐怖的「元首」情結瘟疫般的傳染著整個國家。天真的小姑娘在操縱著大炮,瘦弱的小男孩在用血肉之軀對抗蘇聯人的坦克。「元首」死了,他的部下們卻還在遵照他的命令不肯投降。自戕的槍聲此起彼伏,毫不猶豫的選擇死亡的信徒們去地獄繼續追隨他們的信仰。撒旦也有猶大,可是那被處決的叛徒臨死時還在高呼「嗨!希特勒!」。

他們也是人,也會在絕望時哭泣,也會在戰火的間隙去體味難得的寧靜,也會用狂歡來麻痹早已崩潰的神經,也會違抗「元首」瘋狂的命令來保護支離破碎的祖國。

「在一個沒有國家社會主義的國度里,生存又有什麼意義呢?」戈培爾夫人的這句肺腑之言將這種狂熱發揮到了極致,也讓目瞪口呆的我們百感交集。愚昧?邪惡?虔誠?生長在一個缺乏信仰的時代的我,只能在這段歷史面前茫然。但他們對信念的堅定執著卻讓我深深的敬佩。一個民族一旦有了同一個信仰,那他們一定是可畏的。

歷史是不可以用美化或醜化來篡改的,歷史需要的是正視。我很佩服德國人對待歷史的態度,在這點上我們的近鄰可就遠遠不如。導演並不是在為自己民族的歷史辯護,而只是用一種平和正常的態度去面對,影片和奧立佛•斯通的《亞歷山大大帝》的立意類似,都是從一個我們陌生的角度切入歷史表現一群人物早已被定性定義的人物。在《亞》中,那個一直作為男人的偶像而存在於世界上的神,被斯通一棒子打成了一個迷茫的大齡青年,結果惹來口水無數。而《帝》中偏執的中年男子徹底推翻了前人的歷史符號,他是否也折磨了你腦中的歷史?也許很多人接受不了這樣的電影,但我覺得這種創作態度是值得欣賞的。電影中的歷史永遠是充斥著太多的後人視角,我們也看慣了太多的人雲亦雲。其實神也好,撒旦也罷。他們首先都是作為人而存在的,都食五穀雜糧,都有喜怒哀樂。

《帝》也只是一部充斥著想像與虛構的電影,只不過講故事的方式讓我們有些陌生。同樣的題材你讓波蘭斯基和老斯來拍恐怕又要別有洞天。我們也不必過分苛求正確與否,什麼是真實?什麼是歷史?沒有親眼目睹的我們根本沒有發言權。總之,正視生活,正視歷史。

電影不能告訴我們答案,但電影可以讓我們思考。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對歷史的反思自然是重中之重。導演並沒有將所有的罪過歸結到少數的幾個魔王身上,反而通過瘋狂的柏林地獄的畫卷揭示著關於一個民族的瘋狂邪教,一個民族的誤入歧途。歷史永遠是在靠大眾的力量推動著,光有一個撒旦是建不成地獄的,影片所展現的狂熱的德意志大眾正是他的幫凶,這些是不能夠隨著撒旦的毀滅而逃避的,不能靠著紐倫堡的懲罰就去寬恕的。否則那將是對歷史的不公,對歷史的褻瀆。他們也有人性的一面,甚至能讓觀眾隨他們一同的喜怒哀樂,但他們卻有著一個錯誤的信仰。影片的結尾寓意深遠,「我們投降吧,都結束了。」本打算玉石俱焚的軍人們無奈的放下了武器,「啪,啪」兩聲槍響,槍斃了最後的瘋狂;九死一生的容格夫人和同樣九死一生的小男孩自在的騎行在公路上,一段噩夢終於結束了,這個瘋狂過,悲痛過的民族又將會走向何方呢?

補記:一些花絮。

影片的一些細節的鋪墊很有深度,也讓人佩服導演的用心之細,構思之巧。像希姆萊離開柏林時的那句「我見到艾森豪威爾是應該握手呢還是該敬納粹禮?」。斯佩爾與希特勒分別時只是伸出了右手,而沒有敬納粹禮。這無不是在為著影片的發展服務,暗示結束的必然。那個主持希特勒的婚禮的牧師還在詳細地詢問新郎與新娘是不是純正的雅利安人;敬著納粹禮目送希特勒被火化的納粹黨徒們在炮火下狼狽不堪,這也都是十分能引起人思考的橋段。

我們原來一直捧為經典的戰爭電影大多是通過對戰場的描寫來反映戰爭的殘酷,而《帝》卻通過大量的對戰爭中環境和平民的刻畫來解釋這場瘋狂的戰爭。醫院里被拋棄的老人,無處不在的自相殘殺,彈坑裡深埋的屍體……雖然沒有氣勢恢宏或者血肉橫飛的戰爭場面,敵人的形象也只被弱化到土黃色的大衣和呼嘯而來的炮彈,但通過一系列細節的剪接,卻展示出了一個讓人窒息的末日戰場。這使我從《從海底出發》中得到的關於德國電影中對戰爭場面的獨特描繪的敬佩,在本片中得到了延續。

下了好大的決心才抽出時間來寫這些可笑文字,聊以自勉了。年齡越大越覺得自己匱乏,筆下的拙劣文字恐怕不足以為一部優秀的電影做所謂的評論。看過此片,我已把它作為去年的歐洲最佳電影,也許是我看的歐洲電影比較少吧。
在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中自娛自樂。

㈢ 看《圓明園的毀滅》電影有感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
今天,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揭露了帝國主義的野蠻罪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和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讀了文章後,我才知道圓明園是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始建於1709年,歷時150年陸續建成。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築物145處,內收難以計數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在這些建築中,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築群,被譽為「萬園之園」。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後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殘存和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其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圓明園內運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那侵略者不僅搶奪了那珍貴的歷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燼。
我真為這個猶如人間仙境,巧奪天工,豐富多彩,美不勝收的園林而感到惋惜啊!為了不再讓這段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學好各項本領,繼「神州五號」之後,為研製並發射更多的火箭做後備力量,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
我們的國家不容侵略,我們的人們民不再受侮辱!

㈣ 悲歌. 毀滅——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

《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電影是根據作家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改編拍攝而成。一個男灶伍凱人和四個女人的故事。 ­

    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出現爭議的聲音。但是見仁見智,它的藝術魅力在中國的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昏暗幽深的宅院長巷,身著黑衣的傭人們,陰沉的天色,人們復雜的表情,很好的音響效果等等,形成了一個捉摸不透的世界。 ­

    老爺的面貌永遠是看不清的,他是夫權的橘鏈標志,是無形的封建禮教的象徵。 ­

    在看影片的過程中,會讓人感到壓抑,心靈和精神的壓抑。影片中周圍那幽暗不可言語卻威嚴的事物無處不透出吃人的意象。封建禮教面目猙獰,只不過它沒有馬上直露地表現出來,它先死死地沉沉地壓著你,然後一點點展現,讓人驚心恐怖。 ­

    無論哪個鮮活的嚮往「人」的生活的生命,一旦落入這個牢籠般桎梏著思想和心靈的地方,就只有死路一條。心靈或肉體的毀滅。 ­

    其中,二太太是個「菩薩面蠍子心」的女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深深懂得要比較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須要獲得丈夫長久的歡心,生下一個可以鞏固自己地位的兒子是她最大的心願。不管怎樣考慮,二太太最終拋卻了良知,一心一意地為自己的目標實現做打算。

她精明地去討好丈夫,假惺惺地去博得四太太頌蓮(鞏俐飾演)的好感。在真面目被看穿後,二太太全力反擊,她會抓住所有機會最終將自己的敵人置於死地。一個是生命的毀滅,一個是心靈的毀滅。毀滅之所以容易,不僅僅是二太太很有心機,更主要的是這個地方那種可怕而無形的力量深深控制了這里每個女人的命運。只要她們敢於真正地反抗,她們就只有毀滅。 ­

    二太太寧願拋棄人性中所有美好寶貴的東西,一切在她眼中都是赤裸裸的。不管是否嗜血,她都去做了。 ­

    三太太梅珊(何賽飛飾演)是個叛逆的人。她偷情是違背了道德,但放在那樣的環境中,我們就能感受到她內心深處對人的生活的渴求。她看透了周圍那些虛偽的東西,那些道貌岸然掩蓋著不堪入目的本質。她本著自己的力量進行了微弱的反抗。輕易間,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封建禮教庇護下的男性可以妻妾成群,可以去踐踏每一個有真正尊嚴的女性的靈魂。女性卻只能服從,只能是 「三從四德」,一旦不忠於丈夫就是大逆不道。 ­

    可笑。真是虛偽至極! ­

    三太太觸到了封建禮教的痛處。老爺大怒,認為有辱祖宗門面,必須家法處置,她成了又一個犧牲品。影片里那個死人屋裡積蓄了多少女人的血淚啊。 ­

    至此,影片走向一個高潮。白雪覆蓋不了骯臟的陳家大院,覆蓋不了血淋淋的封建禮教的猙獰面目。素白的顏色唱響了一個女人的命運悲歌。 ­

    那一幫鬼似的陳家家丁們幹完了他們主人吩咐的事情,鬼似地離開。封建禮教的殺人,在肉體上殺人,在精神上殺人,從來就是殺人不見血啊。它的陰魂彌散在陳家大院,彌散在當時的中國大地上。 ­

    三太太梅珊唱戲的鏡頭是非常突出的。清亮柔美的唱腔在影片中反復出現,她的苦悶壓抑和嚮往在擴散。在陰沉的陳家大院里,就是這唱腔特別有生命的活力,有人性的朝氣,是一潭死水中的一點漣漪。唱腔綿延不絕給人無限思索。

三太太死後,紅燈籠一排排地被四太太點亮,唱片里放出的她生前的優美唱腔,有著說不清的意味。一排排通紅的跳著燈焰的燈籠彷彿是眼睛,是心,是冥冥中的宿命。那飄忽的唱腔似乎叩問著無盡的黑夜。那怪異肅穆的屋內布置似乎連接人間和冥界。人和鬼之間似乎沒有了界線,怨恨、悲涼、抗爭充溢其間。 ­

      燈籠,唱腔,一切的一切,讓人回味,人因其而惶然,憤然,默然。 ­

      生命的悲歌仍然在繼續,在陳家大院里,誰能看破那沉沉的黑夜?都在重復著,毀滅的繼續在毀滅。黑夜無盡。 ­

      四太太頌蓮最後也是如同行屍走肉,她徹底地麻木,精神也崩潰了。她目睹了梅珊的遭遇,她驚恐,她不知所措。老爺說:「你什麼也沒看到,你瘋了,你瘋了!」 他的權威促使四太太去真正地瘋掉,因為她看到了自己不應該看到的東西。 ­

      頌蓮只有走瘋掉這一條路,否則她該怎樣去面對?死了比活著好,死了干凈隱喚,不用再過這種似螻蟻的生活。她還是活著,但精神已死,沒有思想沒有想法的人在那種制度環境中還是 「幸福」 的。至少,她不再有嚮往,不再有渴望。夫權,封建禮教需要她這樣活著,這樣她才可能不死於非命。 ­

      只要不破壞祖宗的 「規矩」 ,只要安安分分的,哪怕是成了瘋子,封建禮教也會變得很溫柔。 ­

      千百年來,多少中國女性的故事,怎一個恨字了得!屈服的,反抗的,無論結局怎樣,都是人性的悲劇。魯迅先生說的 「吃人」 歷歷在目,扼殺人性的制度是最該得到毀滅的! ­

你好,我是入秋軒,謝謝你的閱讀和支持。

㈤ 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10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 觀後感 。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10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觀後感600字1

在這個暑假裡,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當幸福來敲門》。起初認為這部電影跟其他 勵志電影 沒什麼區別,無非就是講主人公如何克服困難最後取得成功的 故事 。可是,當我看完以後,發現遠遠不是這些。

其實主人公由最初的為生活而奔波到最後得到工作,這並不是偶然的。仔細觀察主人公的面部表情,不難發現無論在何種境況下,他都沒有被生活的磨難擊垮,他都始終保持著他獨特的笑容。在父子倆淪落到必須在地鐵站過夜的地步時,這個硬漢在聽到門外強硬的敲門聲時,將兒子抱緊,再抱緊,忍不住流下了辛酸的淚水。但在這個時候,他依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希望。等到兩人住到救濟站時,他還不忘給兒子講笑話、哄他、安慰他。兒子克里斯托弗給了他最大的安慰和希望。從最初看到爸爸媽媽吵架的茫然失措,到媽媽離開以後的逐漸成長,再到跟到爸爸後面像爸爸一樣拚命跑,到最後的兩人手牽手一起步向幸福明天,這一切的一切都那樣真實,讓人不由得不被他們之間的那種深深的父子情所感染。片中還有一個鏡頭:當爸爸拽著克里斯托弗拚命奔向公共汽車時,他不小心將小機器人他的玩伴丟在了馬路上,爸爸後來上了車才發現,但已是時間不等人。小克里斯托弗那流淚的臉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在這部影片中,出現最多鏡頭的是奔跑。在那樣一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每個人都是那樣神色匆忙。克里斯也是從頭到尾都在玩命地跟時間賽跑。哪怕就這樣,最初的幾次,他也沒有能夠追上時間的腳步。他感到疲憊,一種浸透了全身的疲憊。如果僅靠奔跑,看來是不能解決多少問題的。因為在那個時候,每個人的時間感覺似乎都不夠用,這個時候就要講求 方法 和效率了。其實他的成功,奔跑還不是起最關鍵的作用。關鍵是他對人對事的態度曾接觸過他的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每一個細節他都認真去做好,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直至最後達到自己的標准。當兒子在救濟站睡下後,他還接著走廊的燈光埋頭苦讀營銷的書籍。到最後考試時他第一個交了試卷,心中也是自信的。

這部影片給予我很大的感觸,我被主人公對生活的那份態度,那份淡定、從容、執著所深深震撼。

電影觀後感600字2

有人說,這是一個悲劇。而我卻以為,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兩種結局。一是徹底地被這個骯臟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摯愛的方面、鬱郁而終。而無論是哪一種,遠沒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這般廣大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艷的才華。即使陸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錢,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燈紅酒綠的生活,1900卻不屬於那裡。不屬於一個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裡,這才是個悲劇。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沒有人可以說水裡和地上哪個更好,魚屬於水,人屬於地,只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與MAX道別的時候,1900說:「原諒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該如何活下去。記得他決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後把帽子扔進大海,人卻很堅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沒嘗試過,終不能戰勝他的內心,只因那裡太純凈。他說他看到無數條街道,卻不知道路該往哪裡走。

看到這里,應無人再指責他的懦弱了。所謂「不懦弱」的人們會在這個骯臟的世界上很圓滑地活著,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終究無法純粹地活,因為愛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顆完整而干凈的心,令他的音樂永遠流淌著純凈的氣息。

影片的.末尾,1900對MAX說:「兩條右臂能彈出什麼音樂,希望天堂有鋼琴。」我想,1900終是不屬於人間,即使在這里,他獲得過無數掌聲。然而,他需要的不是這些。如果可以的話,他寧願一個人,一架鋼琴,就這樣一直彈下去。

天使不應在人間。正如1900最終選擇與船一起炸毀,如此,海上會流傳著這樣一個 傳說 :曾經有個天才的鋼琴師,他的音樂令所有人為之折服,他始終沒有離開過大海,然而他的心卻已到達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電影觀後感600字3

今晚看了剛上映的電影八佰,說實話給我的震撼還是非常大的,看完這部電影,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戰士,他們也有親人,也有朋友,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放棄小家保護大家。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多少名戰士依然跳了下去,舍己為人並高聲喊出自己的名字,身上綁著炸彈,伴隨著炮聲消失在雪國之中,你以為他們就這樣白白犧牲了嗎?不,他沒有歷史,會記住他們,他們都是勇敢的英雄,永遠不會忘記!

隔岸觀火的百姓們,雖然戰爭就在眼前,中間只隔了一條蘇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獄形容毫不誇張,一些愛國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拚命給戰士們送電話線,知道這場戰爭不僅僅是400多人,更是中華人民的戰爭!

一位姑娘給戰士們來送旗,如果升旗的話,日本人就會發動猛烈的進攻,戰士們會損失慘重,即使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他們依然選擇了升旗。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他們並沒有害怕沒有退縮,用身體護住國旗,不讓國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護旗,他們想讓隔岸的中國人知道中國還在,他們沒有亡。

直到最後,戰士們都向租界撤退時,子彈如雨似的打到了橋上,一支由中國建立的敢死隊拚命掩護著隊友撤退,此時的橋已經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鮮血染成了血紅色,這時他們也不忘隊友,冒著生命危險把隊友扛到安全區域,群主們伸出手擋挪開擋板,發了瘋似的想把戰士們拉過來,他們面對槍林彈雨,無所畏懼,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電影觀後感600字4

偉大的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歷史上創造了無數驚人的奇跡,我們華北平原上就有一項不得不說的壯舉,是什麼呢?對了,它就是「地道戰」!後來,這一歷史被拍成了電影,就是家喻戶曉的影片《地道戰》。

說起「地道戰」,我可以介紹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1942年到1944年,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地道戰》就是描寫那個時期我們英勇抗日的故事。根據地人民為了保護自己、消滅敵人,粉碎日寇「大掃盪」的陰謀,採用了不少巧妙的戰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抗日軍民在廣闊的大平原,挖了不計其數、各式各樣的地道,就像影片歌中唱的「埋下神兵千百萬,千里大平原展開游擊戰,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雖然日寇裝備精良、武器先進、給養充足,但是,我們抗日軍民憑著小米加步槍仍能屢次打敗敵人。這勝利靠的就是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鬥志,軍民團結,同仇敵愾,把侵略者打得魂飛膽喪、落花流水。

冀中人民那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著日本鬼子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他們臨危不懼,堅貞不屈,仍然英勇奮戰,趕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

有人說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才是奇跡!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

我們青少年要向英雄學習,無論身處何時何地,要始終擁有一顆愛國之心。生活在和平時代,雖然不能面對面地去打擊敵人,但我們要樹立為國家效力、為人民服務的遠大理想,加倍努力學習,汲取更廣博的知識,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盡一份力量。這,也是一種愛國!我們,也可以成為英雄!

電影觀後感600字5

生命就像空中那片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盪,或翱翔太空,或墜入深淵,阿甘的人生正是如此,雖然他是一個弱智兒,但他卻擁有一顆純潔而善良的心,他永遠記得的是媽媽的叮囑: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可能事先知道你將會嘗到的是什麼味道。」

「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沒有什麼不同,一點也沒有!」

阿甘看起來總是莽莽撞撞,傻里傻氣,說起話來也是痴痴獃獃的,因而總是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忽視。可是人生並沒有放棄他,賜給了他一雙天生的「飛毛腿」,並且在珍妮的鼓勵下,他勇敢地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起,他拋棄了所有的雜念,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們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 足球 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泥潭,跑過了 乒乓球 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最後跑到了人生中屬於自己的輝煌。

阿甘的一生可以說有太多的巧合,但那僅僅是巧合嗎?是他用誠實、守信、認真、勇敢換來的,他得到的東西讓太多的人羨慕和嫉妒,但他失去了多少又有多少人能夠明白呢?

他唯一的好友在戰斗中不幸身亡,為了完成好友的遺願,阿甘竟然真的去買了一艘漁船,就像好友生前說的那樣,要捕好多好多的蝦,就在別人看來是不能做到的事,阿甘憑著自己的執著做到了,還因此賺了大錢,辦起了企業。為了紀念自己的好友,他把這個企業叫做吉布.甘企業,可是阿甘卻並不想享受這么多的財富,他把企業的一半股份給了好友的母親,自己去做了一份除草的工作。

阿甘就是這么一個誠實守信,重情輕財的人,雖然好友、親人、女友一個個離他而去,但他仍然帶著小阿甘堅強地活著,在常人看來,阿甘真的很笨,但他的人生是那麼的純潔無瑕,他那顆金子般的心,折射出了人性最耀眼的光芒!

那片潔白的羽毛又從阿甘的手中飛走了,它要去尋找一片新的天地,也許還會遭到風雨的襲擊,可能會再次掉入萬丈深淵,但他總是堅信,不幸的背後一定是一片蔚藍的天空,那片美麗的羽毛將永遠在阿甘心裡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飛翔。

電影觀後感600字6

在這個讓我們可以緩解自我的寒假裡,電影院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電影。

在這一部部電影中,我最欣賞《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讓我倍感交集,有感動、有震撼、有敬佩。它讓我感到了希望的力量。希望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讓整個地球的命運為之改變。

這一部電影講訴了太陽即將毀滅,地球被一片冰雪覆蓋了,但人們採取了地球上所有的資源,創造了地下城,航天飛船和一座座高聳入雲的地球發動機,一對兄妹做了二張仿照出入牌,經過一層層考驗,坐電梯來到了地面,二人開了一輛大型的運輸車,犯罪進入了監獄,他們的爺爺為救出兄妹,也不慎入監獄,哥哥在監獄中讓大部分地球發動機毀壞,地下城馬上支援,兄妹和一個救援團去救援,兄妹的爺爺為了火石,英勇犧牲,正當他們小隊的隊員一個個倒下時,哥哥發出求救信號時,沒人理睬,妹妹第二次發出求救信號時,大家都感動了,在妹妹求救完畢後,整個救援組織都調轉車頭,救援小隊發現地球發動機燃料的還不夠引爆即將與地球相撞的木星,兄妹的宇航員爸爸不顧一切,用飛船上的燃料引爆了木星。

當我看到兄妹的父親和孩子說完最後一句話,犧牲自己,引爆木星。兄妹只能在地上,看著爸爸和飛船一起爆炸。頓時,觀看電影的人沒有一個不落淚的,我的眼睛濕潤了,兩行熱淚從我的眼中落了下來。在妹妹求救完畢後,整個救援組織都調轉車頭,一輛輛運輸車、裝甲車不謀而合的向地球發動機出發,這個場面讓我震撼不已,全部救援組織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終於改變了整一個世界,整一個地球,整整三點五億人民群眾得救了,支撐著人們的活下去的力量,就是——希望。

這一部電影讓我感動至極,又震撼不已,還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在困境中,不可以放棄,只要你有著希望,並不斷地向著那一個方向前進,你就可以成功。

電影觀後感600字7

上周五,我們一起看了電影《金剛川》,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去攻打美國的英勇 事跡 。本以為戰爭片,會用濃墨重彩描繪戰役的大場面,但影片卻把重點聚焦在了一座橋。隨著旁白切入,娓娓道出這段實力懸殊的戰爭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終的決戰階段,為了確保金城前線的充足戰鬥力,志願軍戰士必須在指定時間內通過金剛川!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通過那座橋」是他們的共同目標。看電影的時候,你問了我,你說:「媽媽,他們為什麼一定要過橋呢?」這道橋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話:通過了,敵人的地獄;被阻擋,我們的地獄。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炮、延時炸彈、燃燒彈輪番上陣,日夜攻擊,來來回回炸了七次,志願軍也反反復復修了七次。電影通過不同視角,從修橋的工兵連,到敵方空襲的美國飛行員,再到掩護修橋、抗擊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都回歸到了橋面。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為了保家衛國,前赴後繼,冒死修橋過川。關鍵時刻,在煉獄般的戰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沖不散的生命之橋、英雄之橋!你看,這道「人橋「多麼令人敬畏和感動啊!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眾多人上下同心、並肩參與、相互影響、相互激勵,最終才成就出歷史的。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動了我,張排長的哨子和關班長的呼哨,是傳遞信息,傳遞情感的方式。在敵機准備炸橋時,他們選擇暴露自己,點燃明火,讓敵人的兇猛炮火朝著自己攻擊,炮位上的每一名戰士都目光堅毅……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打贏這最後一戰,然後回家。但在這場異國他鄉的戰斗中,我想,無論是回家,還是犧牲,他們都准備好了。

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著我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為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樑,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是你們讓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讓鴨綠江畔的山水一色!

孩子,你一定要自立自強,好好學習,篤定前行。長大了努力建設更好的中國,是對先烈最好的緬懷!

最後,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電影觀後感600字8

其實,我在《我不是葯神》剛上映不久後就大晚上窩在床上看過一次,看到快結束的時候已經是淚流滿面,不停地擦著眼淚,卻怎麼也止不住。我本以為,看過一次後不會再輕易落淚,可周五的再一次觀看中眼中依然忍不住泛起了淚花。或許是因為這部電影真的戳中了所有人最脆弱的地方吧。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都會有被命運扼住喉嚨的可能,如果那一刻真的到來,我們都會害怕,都會手足無措。

《我不是葯神》講述的就是我們最害怕的生活——健康被一點點吞噬,想要接受治療卻沒有足夠的錢,害怕死亡,極度渴求生存,在這種情況下,影片中的主人公們瘋狂地追求著印度仿製葯,只為活下去。而這其中,保健品商販程勇擔任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慢慢地,他被人們感化,從一個只為賺錢而賣葯的商人變成了一個幫助吃不起進口葯的病人的天使。無法說他是無私的、充滿大義的,但他對於那些病人來說是一切。他這種「匹夫之勇」讓當時的我看得慷慨激昂,對那些追查他的警察很是憤怒與不滿。也很不解,為什麼中國就不能像印度那樣讓仿製葯合法呢?合法後,病人可以有錢買葯,像程勇那樣的人也不需要冒著犯法的風險從國外進口葯,這樣不是兩全其美嗎?

當我上網搜索了一下仿製葯之後,略微明白了其中的利弊關系。通俗的講,仿製葯就是一種對原研葯的抄襲,在原研葯被研發出來後,仿製葯便也開始一步步生產,它的價格遠遠低於原研葯。但一旦仿製葯過分生產,沒有人再去買原研葯後,便是一個災難。每一種新葯的研發成本都是巨大的,多則幾百億,少則也是十幾億,這么一個前提讓一些白血病葯要和抗腫瘤葯的價格十分昂貴,若大家都去買仿製葯了,那還有哪家制葯公司承擔得起這天價的成本,如此,仿製葯又從何而來。因此,我覺得這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事情,原研葯吃不起,會給老百姓造成痛苦,仿製葯又會給研究成果帶來打擊,如此,我們到底是該以大局為重還是解決平民百姓的燃眉之急呢?這是一個情理法之間額較量。販賣仿製葯是不合法的,然而似乎合情,至於是否合理,又在兩可之間。我想,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沒有人能去解答,也沒有人敢去解答。

看了這本電影後我的內心是極為激動的,我恨不得馬上擁有很多葯學專業的知識,進入研發中心,盡力去研發新葯,讓中國不再只依靠其他國家,而是擁有自己的新葯。可是目前為止我不能,我只是一個剛踏入葯學專業的大一新生,我心有餘而力不足,所有的憤慨只能放在心裡想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幾年後,發揮自己的最大力量為中國的葯學事業做出貢獻。

我相信,將來的我不會辜負現在的我。

電影觀後感600字9

今天中午,班主任老師帶領我們去和全年級學生一起觀看電影――《戰狼》。一看到電影的名字,我就眼睛一亮。前些日子爸爸也在家裡看《戰狼》的,雖然我只看到一個結尾,但還是覺得很不錯。今天有機會看全部,我非常激動。

電影一開場就把我吸引住了:狙擊手冷鋒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士兵。為了受傷的戰友,他無視軍隊命令,毅然狙殺了反派的弟弟。後來因為他過人的能力,被戰狼隊的龍小雲拉入戰狼隊,並在第一場演習中嶄露鋒芒。後來電影進入下一階段,反派為了給弟弟報仇,僱傭了外國的雇傭兵,他們闖入中國境內,還殺死冷鋒的戰友。為了保衛祖國,為了給戰友報仇,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嚴,冷鋒和戰狼中隊便與雇傭兵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在戰斗過程中,冷鋒展現了作為一個特種兵該有的智慧與膽識。故事發展到結尾,雖然我已經知道了劇情,但還是很擔心,在看到援軍趕來的那一刻,我著實鬆了口氣。

《戰狼》這部電影非常精彩,拋開環環緊扣的劇情發展,和驚心動魄的戰斗場景不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戰狼每一位成員的傲骨,他們貫徹了每一個中國男兒該有的氣魄。現在人們的目光都被熒幕上的男明星占據,在我看來那根本不是帥氣,頂多那叫長得好看。而戰狼的成員卻不一樣,他們喜怒於色,愛恨皆有,是敢拼敢沖的純爺們兒,這樣更能激起我對軍人的崇拜。

看完《戰狼》,讓我在對於軍人的敬佩之餘又更能了解他們一點,他們每一分鍾都在為了我們祖國做著斗爭。「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我會認真對待這次 軍訓 ,做一名小軍人。

電影觀後感600字10

「把信仰寄託給神,把賤命交給我。」

這是安迪走進監獄的情形,像任何一個有罪的人,被命運欺騙了。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鯊堡監獄」。假設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座大監獄,在這所大監獄里,你如何救贖你自己?

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獄卒殘暴、獄霸橫行,磨蝕人的精神。在這絕望之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己,心中永遠有希望。

有了希望,肖申克監獄不過是一座形同虛設的監獄,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錘子,一張大海報,便可以救贖生命,可以救贖自由。有了希望安迪可以在救贖自己的過程中盡情的享受每一個小小的樂趣,並將這樂趣傳播開來,將希望播種在每個人心裡。

安迪開始幫助典獄長洗錢,並因此得到了更為寬厚的待遇,他甚至不厭其煩地給州zf寫信,並在幾年後得到了回應---州zf向肖申克捐贈了圖書、唱機、甚至史無前例的監獄圖書基金—每年500美金。在唱片中包括費加羅的婚禮。那聲音飛揚,高遠入雲,超過任何在禁錮中的囚犯們所夢,彷彿一隻美麗的小鳥,飛入這灰色的鳥籠,讓那些圍牆消失,令鐵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哪怕只是剎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個飛掠而過的閃光,卻似乎喚醒了囚犯心底里一絲尚未完全泯滅的東西,是的,當老瑞德在夜裡撫摸著昔日的口琴時心中所想的,自由。

安迪沒有被命運毀掉,他獲得了一個完滿的結局。他重獲自由,懲罰了監獄長等惡人,還與老友阿瑞在海邊重逢。

希望是關不住的,是有翅膀的鳥,是流動的空氣,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那麼,請你救贖你自己逃出「肖申克」吧!


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10篇相關 文章 :

★ 電影《八佰》觀後感600字範文10篇

★ 電影觀後感大全600字最新5篇

★ 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精選10篇

★ 電影觀後感6篇600字

★ 電影《八佰》觀後感600字範文10篇(2)

★ 電影觀後感600字5篇

★ 電影觀後感大全600字合集大全

★ 愛國電影觀後感精選6篇600字

★ 秀美人生電影觀後感600字精選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㈥ 2012 觀後感

2012年離我們太近了,未必災難馬上就要來臨?給人一種迫在眉睫的緊張感。
電影開頭還有些沉悶,不過是為後面做好鋪墊,地球內核完全液化,地殼正在漂浮位移,老百姓都不知情。後來的發展太令人吃驚了,美國完全消失,地球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消失,地震、海嘯在短短幾天內接二連三,卷席了整個地球,海平面瘋狂上升,影片中美國的黑人總統親眼看著約翰肯尼迪號航空母艦被巨浪打翻,壓在他所在的華盛頓市,美國的英雄紀念碑攔腰折斷,砸在驚慌的人群中(這種鏡頭在中國的電影中絕對不會出現,比如人民英雄紀念碑攔腰折斷,我相信沒有任何導演敢於嘗試拍攝這樣的鏡頭,即使拍了也會被審查掉),加州在州長的謊言中陷入一片火山爆發中(讓我懷疑是否在影射現任州長施瓦辛格經常說謊?他還是我的偶像哦!)。飛機飛過那一片地獄般的城市,垮塌的摩天大樓,斷裂的高架橋,沉陷的高速公路……讓我們目瞪口呆!

最讓人意外的是,拯救人類的還是中國人民,就在我們四川的北部山谷,我當時還說我們四川硬是多災多難,咋個一下子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四川哦!結果到電影的後面才曉得,那裡修建了一個巨大的港口,12個諾亞方舟等待著避難的人類和各種物種,就像電影中所說的:「這樣的工程也只有中國人能夠完成!」確實太巨大了,每個方舟都比航空母艦還要大很多倍(這樣的電影很難讓人相信中國造不出航空母艦來)。電影集中描述了幾個小人物和大人物,很有點意思,尤里這個俄羅斯富商不算個好人,但是他畢竟提供了安26這樣的巨無霸飛機給主角避難,也帶領一群平民爭取自己的生命,在最後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展現了人性美的一面。印度科學家有天真的性格,不知道政治為何物,但正是他的天真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而指揮者也有獨裁的性格,但是獨裁也能夠拯救很多人的性命,獨裁代表紀律,沒有紀律所有的人都會暴亂,二者在電影里很巧合地融合在一起。

而且影片還不乏幽默感,當安26飛機無法降落時而必須用賓利車沖出來時,男主角不能發動汽車,居然還是尤里添上一句「發動引擎!哈哈,語音控制,高科技。」當巨無霸飛機僥幸停穩後幾秒鍾,飛行員正舒口氣要擦汗,冰山崩塌了,掉了下去,很有點像《真實的謊言》中的橋段。
影片中有好幾個橋段都是模仿《海神號》,巨浪打翻艦艇的鏡頭很震撼,但我們似曾相識,方舟的艙門關不上,男主角和兒子潛入水底排除故障的情節也明顯模仿,我還以為他們會犧牲呢,不過導演非要安排完美結局。
在災難片中間,導演也不忘記穿插愛情戲,科學家和總統女兒擦出了火花,而更有意思的是女主角本來和前夫都離婚了,電影安排她的現任丈夫送他們上了方舟,然後死在方舟上,接著前夫又英勇表現一番,贏回了前妻,這種安排我覺得太牽強了。
如果電影描述的是真的,那我們可真得抓狂了,地球確實承載不了太多的人類,就這樣繁衍下去,終有一天自然界會報復,人類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顯得是多麼渺小和微不足道,前幾年的印度洋海嘯,造成難以形容的破壞,2008年四川的地震,破壞力難以想像。我們要怎麼對待自己生活的地球,它就會怎麼回報我們。

㈦ 《帝國的毀滅》觀後感 500字左右 別太長 在線等

在德國幾天同行的同事一直在說一部電影--《帝國的毀滅》,回來後趕緊進入華數頻道點播收看,果然震撼。

影片是德文原版配中文字幕,通過戰後倖存下來的一個希特勒的打字女秘書的視角,全面展示了蘇聯紅軍佔領柏林前十來天中,希特勒在地堡最後日子的大寫實。我喜歡歐洲這種寫實的拍攝風格,不像我們國家的戰爭片,動不動就用幼稚的好人壞人標准進行形象刻畫,完全為了宣傳的需要。

二戰中德國人被被希特勒瘋狂的種族論和帝國夢煽動起來,進行了一場對外擴張的法西斯戰爭。站在希特勒本人和德國人角度來說,其喪心病狂來自一種想建立龐大帝國的征服慾望,卻給人類和世界尤其歐洲帶來的無窮的災難。影片深刻刻畫了希特勒的內心世界,這個狂妄自大但極具野心的帝國領袖,或叫「領導人」,有著出色的演講煽動能力和冷酷無情的鋼鐵意志。在最後的日子裡,他仍幻想著能最後進行一場柏林保衛戰,將蘇聯盟軍趕出柏林,達到瓦解盟軍的效果。希特勒把賭注壓到了帝國軍人的意志品質上,這種罕見的瘋狂來自於他對日爾曼民族冷血的崇拜,甚至他能冷酷的認為經過戰爭後倖存下來的德國人都是劣等的,優等的都已經戰死了。

面對這樣一個戰爭瘋子或圍繞著這樣一個帝國領導人,其周圍的人的性格和信仰就得到了各種各樣充分的展示。戈培爾是個希特勒瘋狂的追隨者,拒絕投降。他和他的夫人在最後的日子裡先將自己六個孩子用葯麻醉睡著,然後由他夫人一一掰開小孩的嘴巴,將毒葯放到牙齒上,用手將孩子牙齒合攏,毒葯被咬碎,這個鏡頭讓我不寒而慄,一個母親能冷靜的親手處置毒死自己的六個孩子,這種冷酷得需要對帝國多大的狂熱和對領袖多大的忠誠才能做到。當然也有些帝國的軍官沒有失去理智,在希特勒下達毀滅德國的命令後,沒有真正執行,片中最經典的台詞有一句:領導人,請饒過德國人民吧。

這部影片非常客觀的表現了德國人榮譽感,尤其是作為軍人,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榮譽和尊嚴的死去。這也能部分說明為什麼許多德國將領和軍人選擇了不投降戰死到最後。影片中有個軍官是希特勒的情人愛娃的妹夫,逃跑被抓後希特勒下令槍決。在聽到停下的口令後,意識到自己要被射擊的瞬間,匆忙將所有的大衣扣子趕緊一粒粒系好,立正高喊:萬歲,希特勒!槍聲大作,中彈倒地。死也要死的有尊嚴和端莊,真是到了極致。

不多說了,大家有空去看看這部電影吧。。。

㈧ 帝國的毀滅觀後感

電影《帝國的毀滅》觀後感:在我眼裡,這是德國悲劇的核心所在。只是罪魁禍首的靶子太易辨認,以致於人們能輕易地將責任推卸到他們腳下,讓他們更加醒目、更加明顯。只是,行善可以隱姓埋名,人民的權利可以被代錶行使,罪孽卻不能被隱藏,也不能以代表的方式清算。

該影片是2004年9月8日德國上映的一部戰爭、劇情、歷史、傳記類電影,該影片全長約為156分鍾左右。該影片由布魯諾·甘茨、茱莉安·柯勒等演員主演。

這是一部紀實性電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後12天,第三帝國最後的日子。蘇聯紅軍已經攻入柏林,希特勒和情婦愛娃也躲到了掩體下。愛娃知道自己是來陪希特勒一起共赴黃泉的,但她並不後悔。即使在她向希特勒為妹夫求情遭拒絕後,她也和希特勒一起舉辦了最後一次的婚禮。

㈨ 《帝國的毀滅》觀後感

多數人對於希特勒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獨裁者,暴君,惡魔,變態狂。

沒錯,希特勒的形象在對猶太人的屠殺中和獨裁者的身份下被醜化成了一個惡魔。並不是要洗白或者美化希特勒,但這種印象,完全把希特勒臉譜化了。

《帝國的毀滅》這部影片從一個中立的角度出發,重新審視了希特勒的人物形象。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段特勞得的自述。在命運的支配和好奇心的催促下,她來到了柏林,為希特勒工作。在為希特勒打字時,她由於過度緊張而打錯了很多字。按照大部分人對希特勒的印象,特勞得完了。然而希特勒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鼓勵了她。

難道希特勒並不是殺人魔,而是對員工很好的上司?

戰爭時期,希特勒去視察參軍的孩子們時,不忘捏一捏小傢伙的臉。

難道希特勒對小孩子如此寬厚,而並非屠殺者?

希特勒養了一條狗,名叫布倫蒂。他稱呼這條狗時將它稱為「她」。

難道希特勒只是一位愛狗人士,而且是特別寵他的狗的那種人?拿狗當人看?

正好相反,他拿人當狗看。

鼓勵特勞得,是為了讓她認為「希特勒是一個好上司,我要為他好好工作。」,從而使她信任自己。

對待小孩子寬厚,是為了讓他們信任他,從而為希特勒打仗。這些小孩子們已經被希特勒必勝的觀念洗腦,認為選擇投降的都是懦夫以至於攻擊勸說自己回家的父親。

這是標準的利用。

希特勒很不喜歡他的部下違抗他的命令。在名場面「元首的憤怒」片段中敬銀,史坦納因為無法調動足夠人馬而沒有進攻。這違背了希特勒發出的命令。得知此消息的希特勒原形畢露,暴跳如雷,大聲譴責軍官的過錯。在聚餐時,一份電報傳來消息說西姆勒在呂貝克通過博納多特伯爵向西方勢力投降。這一消息同樣使希特勒非常憤怒。

他容不得看見任何違背自己的人,容不得任何違背自己的事。

典型的獨裁者。

但人性是復雜的,除了邪惡,希特勒還有其他的面孔。

在希特勒生命中最後的幾天里,他一直駝著背,臉色蒼白,手不停地顫抖。顯示出這個獨裁者的絕望和恐懼。

在最後的希望也破滅時,他選擇和妻子服毒自殺。

很悲慘,但他活該。

其實,歷史上的獨裁者很多,不見得希特勒就是唯一一個。

秦始皇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焚書坑儒,同時統一了中國。先不談統一中國,他之前干出那麼多不人道的事,為什麼沒有被視為惡魔?因為他勝利了。

斯大林,透過政治大蕭條,流放以及建立集中營,大概害死了2000萬人。為什麼他沒有被視為與希特勒一樣的人物?因為槐寬他勝利了。

戰爭從來不代表正義,而是為了利益。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看待每一個歷史人物,都要從客觀的鉛稿亮角度出發。不能片面。這才是看待歷史的正確方式。

㈩ 電影觀後感心得分享

【篇一:電影2012觀後感】

晚上,我吃完晚飯,在電腦旁看了一部名叫《2012》的電影,這部電影真是讓人驚心動魄!

電影講述在2012年,我們生活的地球面臨了一次毀滅性的災害。地震、火山爆發、海嘯、地殼移位,成片成片的人群死了。各國的總統、高科技人員以及有錢人紛紛到中國的西方逃生,但美國總統卻放棄了這個機會,他要與他的人民共生死,在最後的生死關頭,他還在安慰他的人民,他真的很偉大。

影片中傑克遜一家在偷生的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難,但愛和勇敢讓他們闖過了一輪又一輪的劫難。傑克遜的兒子諾亞在最後方舟要啟動的時候,非常聰明和勇敢地幫助父親修理了方舟的大門,救了全舟的人。我想:如果我是諾亞,我不會這么沉著、冷靜、勇敢。

電影中另一處讓我感動的是:中國老奶奶在進方舟的路上遇到了傑克遜一家,孫子不同意沒有船票的人進方舟,但老奶奶鑒定地說:「我們都是地球的兒女,帶上他們!」老奶奶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她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地球是獨一無二的。它默默地為我們提供無窮無盡的資源。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我們互相幫助,就能戰勝一切。

【篇二:2012觀後感】

這部電影揭示了世界的真相,絕大多數人的命運是被少數政客決定的。

周六,在大悅城的首都電影院看了好萊塢主旋律大片《2012》。

睡到中午,把積攢的臟衣服扔進洗衣機,然後出門去大悅城;可能最近都沒有周末去看電影,沒想到人這么多,排隊買票的隊伍打了四個來回,算起來總有幾百米,大多數是沖著導演導演羅蘭·艾默里奇的金字招牌,以及大製造的期待。

果然,影片和想像中的一樣,地球又一次的面臨危機,科學家和政客們攜手將地球的文明延續——

或許有很多不同,比如這次的主要角色是黑人地質學家以及黑人總統,但是英雄拯救文明的思路並沒有改變——

無論是之前的火星人進攻地球,還是世界末日等等,都是父親的角色為了拯救孩子們,順帶著拯救了人類的文明。

不得不佩服好萊塢的套路,放之四海而皆準。

好萊塢的這套手段超越了所謂文化的桎梏,畢竟每個文明面對災難都會有同樣的感受,都渴望有超級英雄能夠出現,帶來希望,帶著拯救的使命——

所有的人都能夠看懂這樣一部災難片——

和《後天》相比,《2012》在大製造的災難上面,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對於拯救文明的刻畫真實而冷酷——

有一些正在上映的《第九區》的影子——

誰來決定外星人難民的命運?是人類還是外星人自己?

就好像《2012》中幾次欲言又止的討論一樣,是拯救精英,還是讓更多的人得救?

導演試圖讓黑人地質學家的內心斗爭使得影片的思想得到升華——

於是,安排了落魄為富人司機的小說家完成普通人的救贖,帶著自己的前妻以及孩子,為了生存而全速狂奔——

一系列的特效得以展現,全家人完成了自我拯救。

影片讓小說家前妻現任老公一個外科醫生在逃命的過程中扮演了類英雄的角色——

但是值得玩味的是,為了影片的完美結局,為了讓離異的夫妻破鏡重圓,外科醫生在即將到達諾亞方舟的時候死了,很殘酷,不是嗎?

影片的兩條愛情線索,都很冷,很突兀,地質學家泡上了美國總統的女兒,破鏡重圓的離異夫妻——

或許是導演是想用這樣的劇情嘲諷一下現在的'人們對於婚姻和愛情的迷失吧。

影片安排了一個帶有悲壯色彩的美國黑人總統,在隱藏事實真相3年後,帶著懺悔留在了即將毀滅的華盛頓——

一個「高大全」的總統,點睛般的實現了全劇最想表達的殘酷的主題:

政客們製造了陰謀,少數人上天堂,多數人下地獄。

在一個閉門的發達國家領導人的會議中,精英政客們決定了全世界人類的生死;

於是,一系列的暗殺以及謀殺針對所有可能說出真相的相關人士。

在所謂的「拯救」計劃中,政客們決定了絕大多數人類的滅亡,以及少數人的繼續生存。

生存的代價是十億歐元,以及一個好的運氣。

影片嘲諷了政客們的自以為是以及盲目短視行為——

政客們帶著富豪以及科學家們登上諾亞方舟得到永生,他們一起上了天堂——

這是最好的選擇嗎?

影片用愛來解釋最後時刻的人性救贖,很突兀。

如果真的想要保留人類文明的火種,究竟是精英們該活下去,還是普通人活下去?

按照我的個人觀點:

農民、工人、手工藝人,才是諾亞方舟真正應該帶著的主力。

想一想吧,各國的政要以及精英們在重現出現的陸地重新傳統人類文明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

是食物,是住所,是禦寒的衣服,而這些就需要農夫、建築工人以及手工藝人們來實現的。

難道政客、富豪、科學家們來實現這一切嗎?

鬼才知道。

影片最出彩的角色無疑是尤里,一個自私自利的富翁。

花了十億歐元買了方舟的門票,並且屢次自私自利的拋棄情人的老人;但是對於他的兒子,他和所有的父親一樣的愛護——

和那些打著拯救世界的政客們而言,尤里是真實的,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於是,這個俄羅斯富豪成了影片的反面角色同時,也讓整個影片顯得有血有肉。

最後,政客們上天堂,運氣好的上天堂,人類和製造方舟的中國人一起被摧毀。

天堂里一定擠滿了精英政客。

我們還是一起下地獄吧。

2012年,我們一定要賺到10億歐元,還要祈禱有一個好運氣。

閱讀全文

與電影毀滅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V強姦片免費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288
好看的盜墓電影大全國產 瀏覽:132
和戰爭有關的英文電影 瀏覽:579
電影整蠱專家粵語版迅雷下載 瀏覽:130
超級鎧甲勇士大電影 瀏覽:132
2018四月大陸電影 瀏覽:621
周星馳濟公電影完整版國語 瀏覽:779
一部早期張飛的電影 瀏覽:825
男朋友約看私人電影院 瀏覽:908
歐美經典僵屍電影大全 瀏覽:327
電影他是龍插曲英文 瀏覽:964
男子癱瘓找護工照顧電影名字 瀏覽:983
80年代愛情接吻電影 瀏覽:677
法國蘑菇電影在線6 瀏覽:321
英文的電影的手抄報圖片 瀏覽:377
你好李煥英電影陳赫是主角嗎 瀏覽:25
武隆區電影院在哪裡 瀏覽:326
吳耀漢演醫院院長的一部電影 瀏覽:592
電影法國關詠 瀏覽:369
電影票房四大毒葯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