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暗流涌動電影的觀後感

暗流涌動電影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3-26 08:04:04

①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範文(精選9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範文(精選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1

《懸崖之上》是全勇先和導演張藝謀的首次合作,電影在東北雪鄉官宣開機之時,網友便對電影的故事產生了極大好奇。作為一名「資深諜戰片編劇」,全勇先此前已有許多優秀作品面世,此次現身金爵論壇,讓人格外期待他的「爆料」。談到諜戰類型,全勇先表示「我寫諜戰戲最關注的是人,人物是最有魅力的。」全勇先常常把人物關系放在諜戰氛圍里去表現,他特別提到,把人寫好才能更好地打動觀眾:「如果觀眾對這個人物建立了興趣,建立了情感,這個人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所有行為都會牽動觀眾的情緒。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法寶。」

《懸崖之上》對人物的描繪是電影的一大看點,也是創作的難點。全勇先提到,《懸崖之上》和普通的諜戰片還有一些區別,除了敵我陣營的明暗交鋒,電影對人的復雜性、人在極端情況下的反應、絕境之中的遭遇等都有較深的刻畫。而且電影中人物較多,這也無疑為劇本創作增加了難度。

《懸崖之上》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為獲得日本展開反人類實驗的證據,一場關系復雜又危機四伏的秘密行動在東北展開……這是張藝謀導演首度拍攝諜戰題材電影。林海雪原的茫茫景緻為這個充滿暗鬥和危機的故事平添一股肅殺神秘之感。在張藝謀的光影美學驅動下,令人更加期待電影更多的信息曝光。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2

《懸崖之上》是由張藝謀導演最新上影的諜戰片,由於電影是改編自原創故事,所以影片中的角色在歷史上是沒有故事原型,但是張藝謀對人物塑造卻能讓觀眾感受到切實存在的情感沖動,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愛人,自己的親人,看到了自己身邊那些鼓足勇氣向生活發起挑戰的普通人。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張譯率領的「烏特拉」小隊為了完成任務與敵人展開生死斗爭,在那個風雪交加的哈爾濱城,有多方勢力割據角力,整個城市被肅殺的黑色建築分割著,影片的黑白色調也預示著光明與黑暗無處不在的斗爭,這也是張藝謀一貫善用的色彩藝術。張藝謀也在影片中使用了很多動與靜的對比,凸顯了氣氛的緊張和危機,比如火車上那場群戲,就是在平靜中暗藏生死攸關的較量,動與靜之間的對比,更加體現了一種對峙氣氛。然而就是這種氣氛下,更能渲染大家的情緒,讓人在觀影中心情跌宕起伏。

戰爭是殘酷的,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生死前途都是隨機的未知數。片中格外打動人的一幕是,張譯和秦海璐約定,「活下來的去找孩子」。父母對孩子的牽掛體現出真實到讓人心痛的悲情,雖然經過蘇聯特訓的間諜,他們會壓抑住本能的情感,秦海璐直到最後一刻才爆發出的眼淚,讓我突然發現,他們也是會傷心會流淚的普通人,在那些孤軍奮戰的時刻,誰也體會不到他們內心的煎熬。

《懸崖之上》與其他諜戰片的區別在於,張藝謀把角色的心理揣度到了極致,看向孩子的眼神,躲在廁所里無聲的哭泣,走向敵人時的決絕,是那個年代真實的情感,是殘酷的事實。每個年代都有這樣的無名英雄,我們其實只需要靜下心來感受生活中來自家人和朋友的愛,用自己的方式勇敢面對生活,我們也可以成為自己生活中的英雄。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3

自從電影的出現,人們枯燥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好看的電影總能給觀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有意義的電影更是能讓人懂得反省以及思考,而這也是電影最有價值的展現。近期上映了一部電影,名為《懸崖之上》,光聽名字相信已經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這部影片確實也是一部有價值的電影。在觀看了該部電影後,讓我內心深有感觸,從而感慨良多。

《懸崖之上》,這部諜戰大片其實就是華語電影的年度期待,定檔與五一。該片是由張藝謀執導,張譯、於和偉、秦海璐、朱亞文、劉浩存、倪大紅、李乃文領銜主演,余皚磊、飛凡主演,雷佳音、沙溢特邀主演的諜戰電影。其主要講述的特工們在嚴峻考驗下與敵人鬥智斗勇,執行秘密行動的故事。劇情驚心動魄,觀眾們看的過程亦是膽戰心驚,但又很刺激,整部影片給我們呈現出來的是暗流涌動、善惡分界等的理念,讓人思索頗深及感慨萬千,此部電影的意義非同一般,很有觀賞的體驗價值。

《懸崖之上》電影裡面的角色眾多,觀看的過程中,細心的我們會發現,張藝謀依然盡量充實著人物的弧光,細節真實,情感真實,邏輯真實。除此之外,電影中的每一幕都是揪心的,每一個人物身上都肩負著自己的使命,容不得有一刻的疏忽,執行任務前抱著必死的決心,但為了完成使命不放棄每個可以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在觀看完整部電影後,我們也都會有一番深思和感觸,這部電影不僅有商業片的魅力,同時影片的立意也絕對適合每一位中國人,讓我們感嘆和平來之不易,因而我們要珍惜和感恩,不能忘記為我們拋頭顱灑過熱血的前輩們,向他們致敬,好好珍惜當下,努力向上,向榜樣前輩學習,做有價值的人,這樣我們的人生也才會更有意義。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4

五一勞動節的到來讓無數網友都興奮不已,不僅有長達五天的放假休閑時間,還有數部經典好看的電影到來。在五一檔的前一天,張藝謀導演的首部諜戰大片《懸崖之上》正式上映了,我也在五一放假的第一天,就到電影院觀看這部令人期待許久的諜戰電影。

作為著名導演,張藝謀給我們帶來不知多少好看又經典的好電影,這一次的《懸崖之上》也是吊足了網友們的胃口;因為這部片子早在很久的時候,就公布說有眾多實力派演員,可以說是眾星雲集,自然受到無數網友的關注與期盼。

我自然也不會例外,因為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演員,張譯!只要是他出現的電影,不僅經典好看,電影的整體質量也非常不錯,只要有他,那基本就不會太差。

《懸崖之上》給我們講述了,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時,一場名為「烏特拉」的行動中,四位愛國志士,因為叛徒的出賣,最後深陷敵人重重羅網,最後周旋脫身的故事。

這一次的《懸崖之上》中,眾多優秀演員們那經典絕倫的表演,就給我帶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個優秀的演員,到底可以給一部電影帶來多大的提升;而懸崖之上這部電影,有眾多演技精湛的演員,更是給我們帶來一場非常華立的視聽盛宴。

通過觀看這個電影我感觸良多,我們的祖國有如今這個美好和平的社會,絕對離不開當年無數英烈先輩們的無私付出,正是因為有他們立足於懸崖之上時,無畏艱難的付出,我們才能享受如今和平安寧的生活。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5

如果說《一秒鍾》讓人看到張藝謀還在盡責地創作,那麼這部《懸崖之上》,則讓人再次記起那個拍《長城》的張藝謀。

這部《懸崖之上》為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驚喜,作為一部諜戰電影,時間線的推進,空間的安排上幾乎沒有沒什麼讓人挑剔的地方。面對撲面而來的敵人,在冷雪狂暴中戰斗,這也是我們動容的張藝謀導演一直沒有放棄對文化傳統的展現。

電影採用了特殊的傳達方式,每一個片段都更為激烈,同時又幾個片段緊緊聯系著,互相照應著,畫面配色也是非常的絕美。由於都是一些老戲骨演員,每一個動作與情感的傳達,無不牽動著觀眾的情緒,當然年輕演員們也是很出彩。

電影中的每一個位人物,都有肩負著自己的使命,容不得有一刻的疏忽,執行任務前抱著向死而生的決心,但又為了完成使命,不放棄每一次活著的機會。張譯老師飾演的角色,被敵人被捕後,面對皮肉的折磨與摧殘之下,依舊保持著高度的意志力,最終還是逃出了敵方的魔掌。

面對這樣的角色,張譯老師的演技釋放的得淋漓盡致!這不僅僅是對死去的戰士一種堅守,更是警告我們,如今現在美好的生活,是無數個英雄捨命換來的。對於能否堅守住祖國的未來,並且強大起來,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堅守的道,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向每一位捨命救國的英雄們致敬!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6

4月30號諜戰電影《懸崖之上》上映,這是由著名導演張藝謀指導的電影,同時也是張藝謀導演指導的首部諜戰片電影。《懸崖之上》主要講述了一群特工與敵人鬥智斗勇,在嚴峻的環境下秘密執行任務。該片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強大的演員陣容,如裡面的張譯、秦海璐、朱亞文、於和偉等著名演員,他們的演技一個比一個炸裂。張藝謀導演一生對電影的熱愛追求相信大家一定能感受得到,不斷高產電影也是他實力的證明。

該影片故事背景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講述為了獲得日本展開反人類實驗的證據,名為烏特拉的四人組被派去執行任務。觀看這部電影,裡面的情節讓人情緒千變萬化,胸腔的憤怒、心酸、感慨逆襲而來,看著銀幕上那一條條生命在敵人眼裡不值錢,隨時都會被奪取,讓人心裡觸動感到心酸,這一條條生命他們有著各自的難處,面對生死的選擇,他們用著無私無畏的犧牲,默默無聞的犧牲來換取人們的幸福。

觀看《懸崖之上》這部電影,裡面的情節殘忍卻又如此的真實,面對生死的恐懼,敵人的殘忍逼供讓我想起了抗戰英雄,或許影片中的殘忍沒有真實的故事殘酷,卻讓我們還原看到了當初那些愛國英雄們為了人民的幸福鋌而走險,用無私奉獻的精神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才換來了如今的幸福家園,影片的歌曲中有這么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那就是「今天的歲月靜好,是有他們曾經的負重前行」。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7

看《懸崖之上》,因其盛名。

據媒體介紹,這是張藝謀的首部諜戰片。以1934年發生的抗日史實為依據,所編織的全新的故事:一支由張譯飾演的張孝臣為主的四人特工小組在蘇聯進行長期受訓後,前往當時被偽滿洲國統治的哈爾濱執行「烏特拉行動」,所謂「烏特拉行動」,就是接走一位特殊人物,讓他在國際社會面前揭露日本人實行細菌戰的罪行。他們兩人一組,跳傘降落。由於叛徒的出賣,從落地第一刻起,就不斷遭遇敵人的陷阱、叛徒的變節泄密,特務的圍追堵截,以及哈爾濱風雪籠罩下的重重殺機。「懸崖」之上,是本能求生,還是堅定信仰?選擇,叩響了這部影片的價值追問。

故事的橋段很老套,主旋律也很鮮明。但敘述故事的手法,卻精彩頻出。

影片一如既往繼承了張藝謀以往的風格,動用大手筆造景來烘托主題。在宏大的時間和空間背景下展開故事敘述。東北、冬天、森林、大雪,極寒的天氣。影片一開始,就如同拉開了一副晦澀的東北風物長卷。而白則是整幅長卷的主色調,也是東北白色恐怖的象徵。鏡頭,從一開頭到結尾,一直在捕捉漫天亂鑽的大雪:森林裡,半人高的積雪,強硬地阻礙著前行的每一步;鐵道上肆虐的飛雪,灌注到心裡的,只有冰冷和殘酷;城市裡,被雪包裹粗壯的電線,縱橫交叉、在半空中布下天羅地網;張孝臣的黑色帽檐邊,閃著寒光的白色。彷彿只有無邊無際的`雪景才能渲染出無窮無盡的悲壯。又或許,雪的映照,才能烘托出孤膽英雄人性的光芒。雪,一直在提示我們,正是這些無名英雄,悲愴而又恆久,刻東北歷史里。

色彩的象徵意義,讓人不由聯想到了《紅高粱》,鋪天蓋地的紅色,以極大的吸力抓住了觀眾的眼睛和心靈。兩部影片,似乎都巧妙運用了色彩的象徵意義,將影片的審美與觀眾的視覺感官與心理感受結合在一起,讓人物的藝術魅力猛然爆發。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部有聲的小說,都會沿用了小說中常見的對比手法,《懸崖之上》也是如此:黑與白,暗與亮、冷與暖、生與死、愛與恨、理想與現實,信仰與犧牲,無情與有情,感性和理性。人與人、人與自,不同的對比,呈現出不同選擇,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且不論雷佳音飾演的叛徒投降求生與一行四人的堅守赴死對比,於和偉飾演的卧底周乙,表面內斂冷靜與內心波濤洶涌的對比。影片中,還有一處對比,看似平常,卻令我難以忘懷。

剛到哈爾濱,張孝臣與劉浩存飾演的小蘭站在雪夜中對話,張孝臣指著前方開闊的一片平房,那裡有星星點點的光,雪夜裡格外明亮。他告訴小蘭,那裡有他曾經的生活、記憶,還有他的兩個孩子。並且告訴他,烏特拉的意思就是「黎明」,小蘭流著淚問,能看見黎明嗎?而結束的時候,莽莽蓁蓁的山林,已經在明亮的雪光里醒來,脫掉了黑夜的外衣,無比柔和溫暖。只是,和小蘭對話的人已經是卧底周乙了,他們將會繼續以自己的犧牲換取同志生存的下一個任務。

人性之下,是本能;人性之上,是信仰。付本能以信仰之崇高,付信仰以人性之美好。這,無疑是對「人性與信仰」選擇的深度詮釋。因了對比,觀眾自然接受並能深刻理解,他們的捨生取義,是讓別人更好的活著。這,才是對生命的最大的悲憫和敬重。

我想,如果觀眾也運用對比,把這部影片同侯孝賢、王家衛的影片相比較,就會發現,侯孝賢超現實主義的蒙太奇手法,太過於中庸,王家衛舒緩又抽離,離散又統一的敘事風格又過於前衛。只有《懸崖之上》,敢於把當時真實的社會現實,客觀的、不加避諱地撕裂,撒下一地血腥,讓觀眾正視。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部影片,真算得上,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代表作。

高度緊張的節奏感,也是影片一大特點。影片從頭到尾,並未出現真正的懸崖。卻隨時都讓觀眾有如行走在懸崖之上,面臨生與死的驚險和緊張。

影片一開始,營造出生與死的巨大恐懼。偽滿洲國的特務在雪地里,槍殺革命者,噴一口白酒,濺一身殷紅的血。雷佳音飾演的叛徒就此嚇得變節投敵。

一邊張孝臣遭遇沙溢飾演的裝接頭人的特務,沒說兩句,各自發現暴露,立即就是一場生死廝殺。剛逃離出來,火車上小蘭被特務發現,拉到乘務室審問,快要暴露之際,張譯趕到狹小的空間,兩人合作除掉特務,又是一場生死廝殺;火車站,軍警圍剿小蘭,小蘭無奈從賓士的火車跳下雪地,又遇見兇狠敵人,險象環生,也是一場與命相搏。張孝臣被捕,電閘一開一合,每一塊肌肉都在抽搐,血肉飛濺,生還是死,讓你從身到心,都處在了懸崖之上。

另一邊,秦海璐飾演的王郁和朱亞文飾演的楚良這個組,直接就鑽進敵人的圈套,毫無防備。當二人明白真相,准備在周乙的幫助下,計劃逃走。然而,敵人的步步設防,步步緊逼,激烈的槍戰過後,楚良身受重傷,頭破血流,盡管,對戀人小蘭還有太多不舍,但他堅定信仰,口服毒葯,慷慨赴死。看到他犧牲時怒睜的雙目,觀眾的緊張情緒被徹底激發,四周,都能清晰聽見抽泣的聲音。

一直到影片快結束,觀眾緊張的情緒都不能得到舒緩。特務頭子似乎解除了對於和偉飾演的卧底的觀察,但隨之一句話:內鬼暫時不查了,他自己會跳出來的。一處小的伏筆、為周乙最終被發現的命運做足了鋪墊,周乙什麼時候暴露,又是怎樣暴露的?留白帶來的窒息感,再一次扼住觀眾的喉嚨。

當然,看完影片,毫無疑問,每一位觀眾都找到了捨生取義的價值皈依:懸崖之上,是比人性本能更堅不可摧的的信仰。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8

每個人對「英雄」這兩個字都有著不同的定義。有人認為,打敗怪獸的奧特曼是英雄;有人認為,開天闢地的盤古是英雄;還有人認為,拯救世界的007特工是英雄……而這個世界上,卻有一種「無名」英雄,你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你也可能沒有聽說過他們的故事,但是,他們卻令人肅然起敬,他們就是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五一期間,我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這些無名英雄的故事,這部影片叫《懸崖之上》。

《懸崖之上》發生的年代在1932年,日軍佔領東三省,一群無名英雄為了獲取日軍反人類實驗的證據,在蘇聯受訓後,回國執行「烏特拉」行動。電影的場景幾乎都是在東北極寒的天氣下發生,給觀眾一種冷冽、冷峻和冷酷的感受。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行動從一開始就被一個叛徒出賣了,而執行這個行動的四名特工們也從影片一開始就被推到了「懸崖之上」。

影片中的特工不像好萊塢大片《碟中諜》、《007》那樣是無所不能的,他們是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面對嚴酷的斗爭,他們不得不拋棄自己的感情,拋棄自己的肉體,甚至拋棄自己的生命。他們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他們遭受的折磨是痛苦的,盡管如此,他們仍沒有向敵人投降,而是想方設法傳遞情報完成任務。「烏特拉」在俄語中是黎明的意思,正是這樣一群無名英雄,用自己的信仰戰勝了黑暗,他們對光明的追求戰勝了肉體的痛苦,而我們正生活在他們所創造的黎明中。

影片結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今天的我們,出生在盛世中國,也許無法體會無數先烈們斗爭的艱辛,但我們不應該忘卻他們,正如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中寫的那樣: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是他們用自己的犧牲創造了光明,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只要我們記得這些無名英雄,他們就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9

周末爸爸媽媽帶我去看電影《懸崖之上》,媽媽說這是一部很有教養意義的影片,看過之後我們會有深刻的感想,另外這個導演也很出色,值得我們前去影院觀看。

這部《懸崖之上》是由張藝謀導演,改編於原創故事,故事背景設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哈爾濱,當時從蘇聯學習回來的烏特拉小組前去營救一位證人,由於聯絡員被特務俘虜叛變,於是小組四人冒死營救。

故事發生在白雪皚皚的冬季,冰雪覆蓋,景色非常唯美,但是當時在那樣一種白色恐怖之下,美感瞬時被肅殺冷冽的緊張感帶入進去。烏特拉小組成員空降到一片雪地里,這里會有人和他們匯合,帶他們去哈爾濱完成任務,出於人身安全,他們分為兩組,張憲臣和王郁是夫妻,他們為了革命,將孩子託人寄養,沒想到養父母被日本人殺害,孩子被迫加入乞討隊伍在哈爾濱乞討為生,張憲臣和王郁分在兩組,他們需要存活住一個人可以去找尋他們的兒女;楚良和小蘭是一對情侶,他們也分別在兩組,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事實,但是也是唯一的辦法,互相都是對方的弱點,一旦被捕不堪設想。他們四人都是從蘇聯學有所成回國,他們的職業素養訓練有素,緊要關頭他們會犧牲自己保全大家,他們每人分發了一片毒葯片。

張憲臣和小蘭一路走來,遇到了和他們匯合的人馬,張憲臣和來和他們匯合的老馮聊天,這是一個心理戰術的聊天,沒想到識破了老馮是個特務,小蘭為人單純,楚良告訴她遇事都要留一手,老馮讓他們繳械,以免被特務發現,小蘭偷偷藏了一件,張憲臣告訴小蘭老馮是特務,這時老馮發現端倪,於是他們廝打起來,張憲臣幹掉了老馮,他們要爭取時間和王郁,楚良會面,組織內有人叛變了,他們處在危險當中。另一組王郁和楚良也和接頭人聯繫上了,他們也是特務派去接應的,他們需要坐火車回哈爾濱。

火車上張憲臣在廁所里留下暗號,有叛徒,王郁接到暗號,但是楚良不知道,特務盯得緊,王郁來不及和楚良說,這時小蘭也在火車上,卻被火車上的特務誤打誤撞認為她有問題,帶她去檢查,楚良告訴和他們接應的人說小蘭是他們同伴,王郁為了保護張憲臣他們決定下火車,做另一趟火車。王郁和楚良被安排到一座廢宅,等著他們執行任務的當天捕獲他們,王郁急中生智吃了她自己隨身帶的毒葯片的一角,造成食物中毒才和楚良說出特務在他們身邊。

張憲臣前去營救小蘭,他們一路也來到哈爾濱,為了找到王郁,他在街上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無法相認,這時他被特務盯住,無奈,最後被捕,在特務所嚴刑拷打逼供,打死都不說出,最後被槍決。特務所里有一個卧底周乙是他們的同伴,無奈也救不出他,張憲臣說即使他被就出去,他也是一個廢人,他不想連累別人,希望周乙可以找到他的孩子,幫助王郁。

周乙聯絡到王郁和楚良,亮出身份,這也是一個險招,身份暴露會招來殺身之禍,他的存在已經讓特務所科長懷疑,但是他們必須要自保和完成任務,他們身份暴露,必須要安全撤離,任務會有新人來完成。特務所長一方面讓周乙蹲點小蘭出入的地方,一方面又派手下盯著周乙,周乙利用過人的膽識和自己訓練有素的身體素質,周旋於科長和他的手下們,並且有條不紊的安排著一切任務順利進行,但是事情都是有偏差,都會有意外,需要臨場發揮,隨機應變,需要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當時看的我真是膽戰心驚,雖然是都學過,但是實踐只有一次啊,用生命在博自己,雖然是電影啊,雖然是故事,但是我們現在過的安逸,當時肯定是有這么一群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的啊,他們也是用命在搏鬥,去實踐,所有的事情都是沒有演習,沒有預演,最後楚良被特務們追捕,不能將周乙暴露,他選擇了開槍打周乙,然後自己服毒自盡。即使這樣,特務科長也不是很信任周乙,還好周乙設計的一連串事情都有一個背鍋的特務,才逃過科長的眼線。

楚良為了就出王郁犧牲了自己,王郁必須要活著,因為張憲臣已經犧牲了,周乙找到了孩子,將他們安全的送到了王郁身邊。小蘭是和周乙接頭完成任務的唯一人,她過人的記憶力將任務熟記在腦中,然後查出了接頭暗號,順利的營救了證人。

周乙和小蘭暫時安全,周一繼續安插在特務所里,但是危險時刻存在,周乙將組織內的叛徒找到處置了他,因為他的叛變,害死了張憲臣和楚良,故事是這樣,現實里有多少叛徒不知害死了多少革命者,他們都有家,都有自己的理想,就這樣因為叛徒,革命被阻擋了,故事完結了,心情還沉浸在裡面,很心疼,也很欣慰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無法和他們訴說,感謝他們的付出。

;

周星馳電影觀後感

周星馳的電影陪伴多少人度過了青春年少的時光,在大笑中我們看到一個個小人物不屈不撓的掙扎奮斗 故事 ,在星爺的電影中開始笑中含淚,那是我們已經長大了。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周星馳電影 觀後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周星馳電影觀後感篇1

一開始確實看不太起勁。發現一個人的人生怎麼能如此狗血且倒霉?一開始的如夢就是反映社會上的眾多小人物,工作各種遇瓶頸,愛情不如意,虛假的友情,家人失望。最後獲得了成功。許多人影評是說其實周星馳拍的是他自己。馬可和小米生活中也是有原型。是不是自己我不知道,但是我看了的感覺就是,有些地方矛盾特別明顯,一是馬可啊知道如夢名字,下一秒就找到如夢家。二是他說看不到網上的名單,結果訂機票,如夢媽媽立馬拿出手機。還有就是,結局太快了,後面劇情節奏太快了,讓人太倉促了。

硬如鋼筋混泥土般的植入,毫無努力毫無實際行動的如夢的「追夢」之旅,在出租屋裡憧憬著最美好的窗邊剪影,有著周星馳風格的影片也帶著在大陸演員身上揉不進無厘頭演繹風格的失真。這是觀影結束後的第一感覺。

回到影片劇情,為什麼如夢一直需要忍受周遭不理解呢?如果周遭的環境是無法孕育出夢想的土壤,那麼墜毀只能是曾經如夢自己的所有青春熱血,處在進無可進的時空里,如夢彷彿從不再如同常理考慮事情,而周圍人與如夢從來沒有過相似之處,一個都沒有,每一個的出現或正面或反面都在指出她的「瘋狂」之處,那麼期待「女主角」的泡沫,從一開始就已經破碎,這是小人物悲劇的基因。

問題一是如果如夢能演戲即是幸福滿足,問題二是在演到影後才是幸福才是追求,可惜沒有問題一,也從來不存在問題二,如夢從來只是一個背景板一樣的存在與拍戲現場,演員還真的是很遠,至少在影片里如夢從來沒有去做過一件和獲得演戲機會的事情。

沒有條件,跑再多龍套都不過是重復無差別工作而已,工作的人那麼多,又有幾個真的成為了個中裏手?如果如夢存在現實原型,我倒是寧願相信她在相信夢想的每時每刻都是她幸福感的真實詮釋。西西弗斯的巨石從來只留給主動背負的人。

說回到演藝界需要身段樣貌都出色,才華也要出眾,特型演員總歸是少數,祖師爺賞飯吃就是擁有先天的優異條件,再有是觀眾緣即是玄學又在情理之中,總之一定要有可以打出去的牌,演員鄂博正規科班央戲表演系出身,拿過很多喜劇大賽的好名次,同時也得到了眾多大腕的喜愛,不能說沒有實力,但總是缺一點什麼?

彷彿缺的就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特質,她也曾說過,同學說她不夠漂亮,很難輕易得到重要角色。不夠漂亮是真的不夠漂亮,從國內的參差不齊的偶像女團出道到各類女主播的爭奇斗艷,彷彿「一副皮囊」就是入門的入場券,暗流涌動之下的慘相,無人願意睜眼看一看。

再討論一下,哪些扎心的夢想和避無可避的貧瘠現實!演員這條路從先天到後天都對如夢緊閉了大門,但是她就是有自己一顆執著的心,她執著於自己的演技,但是演技依然浮於表面,她堅信自己可以靠努力獲取機會,但是真正的機會就在她眼前她也從沒有抓住,所有從她眼前錯過的機會,無一不昭示著如夢沒有任何入場砝碼,如此作為觀眾我們只看到了沒有實力卻在做夢的女主角在付出了十多年依舊沒有具備追求夢想的實力,如夢的父親被安排成了一個真實存在的反差對比角色,他反對的真實,他為女兒強出頭也非常真實,人物接地氣,也很立體,果然演技這種東西雖然每一個人各有自己的見解,但實際優秀的人物還是會得到充分的認可。

周星馳電影觀後感篇2

電影看完 ,多想了點,寫出來,但願不被人說是我想多了。前半部分是耳熟能詳的周氏喜劇無喱頭風格,當人魚與人的仇恨演變成清新脫俗的愛情後,全場為之笑得人仰馬翻之際,突然!戲風一轉,無情的屠殺開始,瞬間,彷彿《金剛》結局的翻版,再突然!峰迴路轉,修正錯誤的人類與惡勢力展開決斗,結局卻風平浪靜,還唯美於 傳說 中的人魚。

「如果這世界上沒有一滴水和一口空氣是干凈的,那賺再多的錢也沒用」,很遙遠卻又相當環保。這是一部環保與政治經濟的博弈之作。

今年1月23日,廣東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開幕,有報道說周星馳缺席,又說他四年委員任期「零提案」。

「星爺」可能真的沒有時間去開會了,他知道「不能再等了,再等太陽就要下山啦」。政治會議和 春節 黃金檔的電影,受眾不同,效果迥異。會議開了那麼多,說和不說差不多。可環保還是要「從娃娃」抓起,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光與影、樂與悲中我們已對周星馳導演的良苦用心心領神會。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影響了一代人,《喜劇名星》、《少林 足球 》、《功夫》、《長江七號》,「為了世界和平」,小人物身上折射出勵志和責任。何謂匹夫有責?此為是也。

還有報導說春節這兩天全國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在中度污染中度過,什麼PM2.5,PM10,反正是污染了。

我們用30年的時間換來了所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排名,卻犧牲掉換不回來的空氣和水,可能需要一代人或幾代人的生命去償還對大自然的虧欠。我們用造假換來短視的高增長,卻沒有幾個拿得出手的民族品牌。洋人看不起天朝,因為你們能把有毒食品賣給同胞,用腐敗換來的貨幣 出國 裝孫子,就像片中在街頭拿1億也換不來一輛可以逃離擁堵的電動車一樣,人家只要踏踏實實換來的財富。

2014年夏天陳游標跑到紐約當街送錢給窮人被拒,他不知道什麼叫「尊嚴」嗎?簡單粗暴地認為揚眉吐氣了嗎?《紙牌屋》里那個拒絕了議員夫人 20美元施捨的黑人,其實是在告訴統治者「制度,是你們制訂的制度讓我流離失所,我不接受你的施捨,你可以給我工作,卻不能讓我沒有尊嚴」,「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這是我們老祖宗的氣節,2500年過去了,美國黑人可能不懂孔子卻知道廉恥。

周導演的作品嬉笑怒罵,卻深刻入心。

夜已深,可能,真的有點想多了。

周星馳電影觀後感篇3

首先個人非常期待周星馳這部《美人魚》,不管怎樣,星爺他都是目前國內最良心最負責最天馬行空的具有巨大影響力的電影人前三位之一。在這個國產爛片盛行的如今,偶爾一部精良是不夠的,中國需要更多像周星馳,徐克,陳可辛等這類對商業電影質量有高標准要求或像賈樟柯,婁燁,許安華等這類對文藝片有獨道眼光的電影人。

再回到周星馳的電影,他個人的作品更是經過了數次轉型,這也是他在華語影壇保有無限市場號召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他最初年輕時闖入市場的"插科打諢""咸濕屎尿屁笑話"滿目的式的喜劇開始(如《師兄撞鬼》《賭聖系列》《情聖》《鹿鼎記系列》等等),再從他有一定影響力,可以對電影劇本或製作進行一些干預(如《如唐伯虎點秋香》《國產淋淋漆》《大話西遊》《食神》)等等,就在他"喜劇之王"在一步一步穩定的時候,他儼然慢慢將自己打造成了"悲劇之王"。

1999年《喜劇之王》的人生經典,2001年《少林足球》的勵志人生,再到2004年《功夫》的黑暗童話。他似乎總是走在了時代前沿,票房一步升天,當然也會有一些"質疑",而這部分"質疑"的人顯然太不了解他了,顯然內心太空虛了,根本沒有跟著周星馳一起成長,他們只是習慣和喜歡屎尿屁式笑話。而星爺他已經到了不惑之年,他的內心即使"童貞",即使"幼稚",可他哪能那般"糟蹋"自己的專業,他現在已經是一個可以掌控整個電影流程的傢伙了,不再用看那些愛財如命的"老闆"臉色了,他要拍真正的電影,真正有人生的電影,當然他還是保留了他一些擅長的幽默搞笑,更為了打開國際世界,打破語言幽默的圈,用動作幽默代替了很多語言 文化 幽默,如《少林足球》《功夫》。

接著2008年他主演了自己導演的最後一部電影《長江七號》,這部電影卻被很多觀眾說,怎麼這么"幼稚",沒那麼好笑了。可他將這部充滿父愛的電影拍成了 兒童 電影,並作為了自己大銀幕前的最後謝幕,是有他的用意的。也許這和周星馳他個人的童年或成長有關吧,那年他47歲。

再就是2013年他徹底"躲"在幕後所導演的《西遊降魔篇》,這是一部有史以來和原著描述最為貼近的影視作品。既血腥,又暴戾,但也充滿了哲學意味的大愛和小愛,大概這就是一個51歲的孩子王的內心童話。這部電影充滿了佛教韻味,但又那麼的讓人樂,驚,怕,傷,淚,望,周星馳就是這樣一個不斷挑戰自我的電影人。

而即將上映的這部《美人魚》,據說是一部貼上了愛情喜劇科幻環保等標簽的周星馳電影,沒錯,他又一定的走在了時代前沿,只因為他是周星馳,為電影付出了一生的周星馳,對得起觀眾票價的周星馳。感謝您,星爺,只有您既讓我們笑過,又讓我們哭過,而又始終沒有從我們生活中真正離開過。

周星馳電影觀後感篇4

世界上真的有美人魚嗎?美人魚,一直只存在於童話當中,它是安徒生口中的追求愛情的善良人魚,也是中國古代 神話故事 中擁有強大能力的戰士。

今天,媽媽帶我去看了新上映的一部電影——《美人魚》。

影片開頭播出了環境污染的一些片段,的確讓人看的觸目驚心,同時這也讓我知道了整部作品的中心點,也就是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雖然裡面有一些情節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它帶給我的整體感受就是感動。

這部電影最讓我難忘的一段情節,就是人類捕殺人魚的場景。瘋狂而又貪婪的人類為了自己的私慾,為了獲得最大利益,不惜濫殺生物,破壞海洋生態平衡,竟然對珍貴的人魚下毒手,簡直太可惡了!看著大海一點點變成紅色,看著人魚被無情的捕殺,我的心真得好痛!

正如電影中美人魚——姍姍,所說「如果我們有一天呼吸不到干凈的空氣,喝不到干凈的水,即使我們再有錢,也是死路一條。」的確如此!其實我們也是環境中的一條魚,試想如果我們生存的環境被無休止的污染,被無休止的破壞,即使我們有再多的錢,我們能活下來嗎?答案是否定的。

《美人魚》這部電影給使我們每個人警醒:金錢不是萬能的,不代表一切,不是你的生命。因為我們有金錢更重要的,那就是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保護地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是時候了,橫下一條心吧!打一場改善環境、保護地球的攻堅戰、持久戰,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更加美好!

周星馳電影觀後感篇5

如果說什麼電影最打動人,我想應該是抒寫真實人生的電影,因為這類電影最真誠,所以最動人,《喜劇之王》無疑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1999年,世紀之末,周星馳推出了他自導自演的電影《喜劇之王》,記得我上初中時就看過,當時覺得一般。但隨著我的成長,越來越認識到電影里的人生蘊含著一種可貴的精神。正巧學校舉辦讀書觀影徵文活動,我就以觀後感的形式與大家分享一下對這部影片的理解。

記得影片一開頭,主人公走到海邊沖著茫茫大海喊出「努力,奮斗」,然後輕輕轉過身走出鏡頭。當看到這樣的開頭,我就隱隱覺得這部影片與周星馳以往的無厘頭風格不同。影片的主人公叫尹天仇,是一個跑龍套的臨時演員,平時多數時間在社區福利院做雜務。他熱愛表演,一心想成為一名演員,卻屢遭別人的冷眼和嘲笑,但仍堅持理想。影片主要表現的就是社會底層小人物的艱辛奮斗歷程。雖然延續了周星馳一貫的喜劇路線,但觀眾的笑中往往帶著唏噓與悲傷。

執著與單純

影片中多次出現這樣的鏡頭:跑龍套的尹天仇總是懷揣著一本俄國喜劇大師斯坦尼福拉夫斯基的《演員的自身修養》。這種戲劇性的反差時常令我發笑,但這笑中帶著感動。誠然,天仇未必能看懂這本書,但是他之所以時常手不釋卷的將它帶在身邊,就是因為他對表演的執著。天仇對表演執著的例子在電影里舉不勝舉。

看過的朋友,還記得那兩場橋段嗎,當天仇第二次去找那個片場助理sunny,說演什麼都行,不要錢都行,只要有個便當;另一場,娟姐告訴他讓他做男主角,問他有沒有問題,他說:「是不是每天都可以有便當吃?」多麼單純的想法。天仇是真的喜歡表演,只要有口飯吃,就要堅持表演,執著夢想。其實執著往往是伴著單純的,之所以執著是因為單純的喜歡。

卑微與自尊

「屎,我是一坨屎。命比蚊便宜,你開賓士,我挖鼻屎。自知死也再難移。」當聽到這首影片插曲的時候感覺真的很心酸,尤其是那句「自知死也再難移。」尹天仇是個勇敢的人,很少有人敢用本就少的可憐的底本,來搏自己那看來幾乎不可能的夢想。但其實無論天仇怎麼執著於表演,甚至於他的演技多麼出神入化,他都是個卑微的小人物,總是被人任意的奚落與踐踏,這彷彿是他的宿命。記得影片開頭部分,天仇為爭取一個跑龍套的機會,給助理sunny表演緊張的表情。說實話天仇的表演很到位,但最後sunny還是不屑地一扒拉天仇的頭讓他滾一邊去。其實sunny一開始就不準備給天仇機會,只是帶著調侃的心態愚弄一下這個卑微的小人物。天仇幾乎每次表演都被「不厭其煩」的這樣奚落。

記得天仇第一次見到坐台小姐柳飄飄時,被飄飄露骨的嘲笑為「死跑龍套的」,但天仇卻總是正經的回應說:「其實我是一名演員。」在多次遭飄飄嘲笑後,他也有他的情緒,他說了一句:「其實你們出來賣的,如果懂得尊重一下別人,那別人……」但這話還沒說完,就被飄飄打斷了。其實小人物就是這樣,他們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在自尊受到傷害時,他們往往會選擇以傷害別人的方式尋求心態上的平衡。「其實我是一名演員」,天仇的這句口頭禪乍一聽很有喜感,而誰又能體會天仇這句話背後因為別人嘲笑自己夢想的心碎呢?這句口頭禪是天仇在屢遭侮辱後,變成了天仇維護自尊的最後防線。當然,天仇始終是善良的,當飄飄憤怒的站起來說:「你說什麼?」時,他立即說:「對不起。」

理想與人生

人們可以嘲笑一切,但你不能嘲笑你自己,更不能嘲笑夢想。

在天仇心中,表演不是工作,而是實現生命價值的理想。天仇視表演為生命,「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其實也是一種對自我的追問:面對殘酷的現實,我能否堅持理想。正是這樣的叩問,是天仇堅守表演的信念。記得這樣一個場景:天仇和飄飄並肩坐在沙灘上看海。夜已經很深了,四周漆黑一片。飄飄嘆了一口氣說:「你瞧,多黑啊,什麼也看不到……」。天仇頓了一下說:「也不是啊,天亮了就會很美!」影片中的這段話隱喻了天仇對理想頑石般的信念以及對未來的樂觀。天仇的堅持、信念讓人感動,人生往往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選擇才成就了不一樣的結局。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當娟姐告訴天仇他不能出演男主角時,他極為沮喪,甚至連劇本也差點扯破,看著失落的天仇坐在大雨中迷茫無助叫人好不難過。但是隨之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在片場當場務的達叔其實是卧底警察,達叔要天仇協助破案,於是天仇得到了一個在現實中表演的機會,並且這一次不是跑龍套而是男主角。至今記得卧底警察達叔自曝身份時說的話:我其實是卧底,不信啊。我比那些所謂的演員更加專業、更加高尚、更有技巧。因為我每天的生活都在演戲,雖然我沒有劇本,但我絕不會NG,因為我一NG就可能連命都丟了,我才應該贏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是啊,世界上真正的演員往往不是學院派的,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天我們都在表演我們自己的人生。多年之後,我似乎才有些懂了,其實尹天仇的理想不一定是成為演員,而是去抒寫自己忠於表演的人生。

有人說真正的喜劇就是悲劇,一部喜劇如果能讓人笑著流淚,那麼他就是喜劇之王。之前對這句話有些懵懂,但當我看過《喜劇之王》的海報時,我懂了。海報上的尹天仇面對著太陽,微笑著,流著淚。

《喜劇之王》是一部無論是周星馳本人還是觀眾都很感動的電影,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導演拍了他自己、演員表演了他自己。人們總是看到影星表面的光鮮,試問周星馳曾經跑龍套多年的往事又有誰知曉。周星馳在這部電影里把小人物尹天仇為夢想奮斗的辛酸,以及對「我是一個演員」信念的執著塑造得淋漓盡致。

看過影片的我不由沉思,問問自己,大二的我是否還走在為理想而奮斗的路上?是否還記得入學時的激昂鬥志?

最後,我似乎明白了任何偉大都是從執著的追求、單純的喜歡中誕生的,任何成功都是經歷了漫長的默默無聞甚至卑微的歲月。

也許哪一天,或者就是明早,我要站在宿舍的陽台上,面對著清晨第一縷陽光,喊出我的心聲:努力、奮斗!


周星馳電影觀後感相關 文章 :

★ 周星馳《大話西遊》電影感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 周星馳美人魚影片觀後感精選

★ 有關《喜劇之王》觀後感範文5篇

★ 周星馳電影美人魚觀後感

★ 周星馳美人魚觀後感3篇

★ 周星馳美人魚觀後感

③ 梁朝偉王一博特工對決暗流涌動,你對程耳導演的《無名》有哪些期待

我對《無名》這部電影的期待還是非常的多,首先這部影片所選取的題材還是非常的吸引人,是一部諜戰劇最近幾年像這種題材的作品,還是非常的受網友們喜歡相信播出之後還是能夠獲得很多觀眾們的好評,而且這部影片中所邀請的,演員陣容可以說是非常的強大是由梁朝偉和王一博這兩位實力派的演員出演完成的,最近幾年王一博在娛樂圈中的影視資源發展的還是相當的不錯,這一次他能夠搭檔實力派的演員梁朝偉合作,我認為對於他來說還是非常的具有挑戰性。相信他們兩個行早人在這部劇中都會表現得非常精彩。

④ 暗流涌動(連載)

五、暗流涌動

冷水又一次體會到渾身力氣被抽空的感覺,只想躺著,無論是床還是地都沒關系了,冷水克制著自己不要暈倒,迅談乎橡速地坐上公交車回到了住處。

一路上想著今晚要睡個昏天黑地才能彌補自己一直以來所虧欠的身體,可一躺下又無法克制地摸出手機,冷水很想說說,可又不知跟誰說,冷水給溫為言發起語音聊天,溫為言可以感受得到冷水的難過,他極力勸冷水去看看電影,很不錯的,他已經看過,勵志的,也很搞笑的,但冷水對這些好似沒有聽到,自顧自地跟溫為言解釋,從前一天的前一天晚上開始,從她本打算讓他留下到她以為他已經留下卻已經離頃物開,從她買票准備到他身邊到錯過車,再一點點回顧細節,兩個人就這樣對牛彈琴般地聊著,冷水在一開始極力剋制住了第一波眼淚,可是接下來的一波又一波的淚水,她實在無法抑制了,溫為言叫她,丫頭,別哭……冷水聽到「丫頭」這兩個字的時候內心就笑了,這兩個字給的安全感勝過千言萬語了,接下來的話她都聽不見,耳邊回響著「丫頭,丫頭」……

冷水其實很討厭哭這件事,她很快調節好情緒,其實她所謂的調節情緒也就是忍而已,她一直覺得自己這樣很容易得精神類的疾病。她繼續給溫為言解釋,解釋她本可以趕上車的,如果她打車到車站的話一定不會遲,但她實際上磨磨蹭蹭的,頗有點聽天由命的感覺,能趕上就趕上,趕不上就拉倒唄。其實這兩種結果她明明都有準備了,為什麼現在面對其中一種不出意外的結果她卻接受不了呢?她對溫為言說,我沒想到我會這樣難過,她在心裡說,我以為我能夠無所謂的接受呢。

又含旁說起前一天她明明給了很明確的意見,讓他留下,以及稍微晦澀的意見「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本以為憑借溫為言的厚臉皮他一定會無恥地留下來的,結果這一次他竟然就這樣沒有明確回復地就離開了?溫為言突然在這件事上較上勁兒了,他說他沒看見這句話,要不然就是冷水後面還說了其他話,使他覺得自己不應該留下才會選擇離開的,冷水忽然覺得自己很有理,忽然覺得自己占據了高地,她並不搭理溫為言,只是絮絮叨叨地說自己的心情:當時本以為他留下了,還跟他開心地聊天,得知他已經走了後,感覺一上午地天白聊了……

溫為言越發起勁地要去找聊天記錄,冷水這邊也條件反射似的越發覺得自己有理了,好似被抽空的力氣一下子恢復了,她時不時地瞅著時間,因為一張不能退的電影票的價格對於處於底層人民的冷水來說還是心疼的,這個時候就不必心疼了,因為冷水的恢復精神讓她對這部喜劇勵志片有了興趣。

⑤ 電影我的戰爭觀後感

《我的戰爭》和以往的戰爭片一樣,戰爭場面拍的氣勢恢宏巨大,但我覺得現在的戰爭片畫面音效更加逼真。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我的戰爭 觀後感 ,希望大家喜歡!
我的戰爭觀後感篇一
《我的戰爭》節選自巴金的小說《團圓》,講述的是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的 故事 。我想,《我的戰爭》選擇在「九·一八」紀念日的前夕上映,是有著特殊意義的,為的是喚醒中國人的民族榮辱感,銘記歷史,繼續前進。

80後的我,除了在教科書里學到了關於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之外,就是通過影視作品了解相關歷史。我感覺影視作品更有渲染力,更直觀。近幾年,關於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大製作越來越多,例如《百團大戰》、《集結號》、《辛亥革命》等,這與國家的方針政策息息相關。2013年11月,在考察山東時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 文化 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主流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這也符合80後、90後的觀影需求,他們不太習慣通過歷史書了解歷史,而是對反映歷史的影視作品頗感興趣。

我對抗美援朝戰爭知之甚少,通過觀看《我的戰爭》,我被老一輩愛國將士的精神深深震撼著:中國抗美援朝軍人典型代表——九連連長孫北川,他身經百戰,習慣了槍林彈雨,不知道什麼是恐懼,是個真正的戰斗英雄。在第三場巷戰戰役中,當他陷入彈盡糧絕,生死一線之際,他陷入了劫後餘生的恐懼,面對殘酷的戰爭,面對隨時而來的死亡,面對隨時都可能失去的愛情,他第一次害怕了。但在戀人孟三夏的情感激勵下,在面對戰友兄弟一個一個倒下之時,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呼喚之下,他重新走出了恐懼的陰影,再一次拿起了沖鋒槍,踏上戰場;文工團樂隊指揮劉詩文,中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他主動報名參軍,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朝鮮戰場,可是在面臨極其艱苦的環境之時,又陷入了強烈的恐懼之中,最終,當女友文珺意外犧牲之後,劉詩文心底的堅韌終於被激發出來,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軍人……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付出,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但是我們可以深愛我們的國家,「銘記歷史、繼續前進」。
我的戰爭觀後感篇二
這是一部在上映前就引發爭議的影片!

這是一部在觀影後仍引人思考的影片!

血與火交織的朝鮮戰爭,是這部影片聚焦的主題。影片改編自巴金的小說《團圓》,講述了一群平凡又非凡的年輕軍人為保衛共和國毅然決然奔赴戰場,在殘酷的血雨中所經歷的那些關於愛情、友情、親情的故事。

觀看完這樣一部「標准」構思的戰爭影片,感觸最深的首先還是戰爭暴力的血腥與殘酷。作為「裝飾死亡的藝術」,戰爭的殘酷從來就是古今中外影視或文學作品呈現的焦點,朝鮮戰爭尤其如此。戰火後的瘡痍不時敲擊著觀影者的心靈。其實,在影片之外,有關這場戰爭的殘酷還是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當然,這種殘酷部分源於敵我雙方懸殊的力量對比。

根據金一南《軍人生來為戰勝》一書記載,朝鮮戰場上美軍一個軍就擁有坦克430輛,而我志願軍入朝的6個軍,一輛坦克也沒有。這一裝備差距的代價,在影片中得以呈現。再比如,美軍運輸全部機械化,一個軍就擁有汽車約7000輛,而我志願軍入朝之初,主力三十八軍只有汽車100輛,二十七軍則只有45輛。空中力量的懸殊就更大了。我志願軍當時不但沒有飛機,連防空武器也極度缺乏。面對美軍1100架作戰飛機,志願軍當時只有一個高炮團,36門75毫米高炮,還要留12門在鴨綠江邊保衛渡口。最初帶入朝鮮的,竟然只有舊式的日制高炮24門。至於雷達則一部也沒有,搜索空中目標全憑耳聽和目視。對此,侵朝美軍總司令李奇微後來也回憶道:「我們在北朝鮮戰場上空幾乎未遭抵抗。除地面火力外,我們可以不受阻礙地攻擊敵補給線。在頭一年,對方甚至連防空火力還擊也沒有。」

對於這場戰爭的殘酷,當年的影片《上甘嶺》也曾有過經典的刻畫。影片以「戰壕真實」為鮮明特徵。在尚不具備鴻篇巨制條件下,當時的影片編導選擇了上甘嶺戰役這個局部,「以小見大」式地反映抗美援朝戰爭,將鏡頭聚焦於戰役中志願軍某師某部八連和八連駐守的坑道特定環境,集中塑造八連連長張忠發等基層官兵形象,讓觀眾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志願軍作為整體堅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影片中那個生動的細節感染了幾代人。志願軍官兵在坑道里堅守多日,沒有喝上一滴水,口渴難耐,排長講望梅止渴的故事,連長帶頭乾咽餅干。師長派人給坑道官兵送來兩個蘋果,大家拿在手裡輪流聞一聞,誰也捨不得吃一口。影片之所以被譽為戰爭的詩篇,應該講,其詩情中滲透著志願軍戰士對祖國的無比深情,這是重要的原因所在。

在《我的戰爭》影片中,也有類似的細節刻畫。比如,在影片的末尾,穿越戰場硝煙的火車回來了,跟片頭幾年前的熱鬧一樣,鑼鼓喧天、載歌載舞、夾道歡迎,只是車頭上少了孫北川以及千千萬萬個和孫北川一樣的英雄兒女,畫面上其他跟孫北川一樣的戰士抱著家人痛哭,當張洛東跑向孟三夏的時候,孫北川的笑容定格了。站台上,孟三夏下意識地捂著斷臂,勝利的列車駛來,姑娘卻沒有等來自己的愛情。戰爭就是戰爭,它在不經意之間猝然來臨,又在不經意之間分隔生死。敵機呼嘯的轟炸、漫山遍野的槍炮,幾乎讓觀眾聞不到一絲生機的味道。曾經,列車駛 出國 境的第一站就是空前慘烈的傷亡,而今,列車歸來更是承載著太多痛失親人的噩耗。原著巴金小說題為《團圓》,或許想表達的就是這種殘缺後的團圓。

猶記得,韓靜霆在小說《戰爭讓女人走開》中,對女人在戰爭中的犧牲與承受贊譽有加。在充滿雄性荷爾蒙單一的世界裡,應該說,影片中孟三夏的出現平添了一絲柔和的溫度和色彩。戰爭將男人練就錚錚鐵骨,亦讓女性多了份颯爽英姿。在《我的戰爭》影片中,王珞丹演的應該說很出色,通過江面大橋遭遇戰、五里亭攻堅戰、小鎮突圍戰和537高地爭奪戰,在腥風血雨中描摹出了共和國女軍人的作風和情懷。

義大利左派導演貝爾納多·貝托魯奇曾經說過,個人是歷史的人質。60多年過去了,有關這場戰爭的定位有些討論也不足為怪。但有一點卻是無法遺忘與虛無的,那就是與這場戰爭關聯的所有個體表現出的那些英勇、犧牲、無私與大愛。這一點,無論是普通的戰士,抑或共和國元帥,情感是相通的,也是共鳴的。比如,有關這場戰爭的出兵,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元帥在《彭德懷自述》一書中如此追憶道:

「1950年10月1日國慶後,4日午,北京突然派來飛機,令我立即上飛機去北京開會,一分鍾也不準停留。……散會後,中央管理科的同志把我送到北京飯店。當晚怎麼也睡不著,我以為是沙發床,此福受不了,搬在地毯上,也睡不著。想著美國佔領朝鮮與我隔江相望,威脅我東北;又控制我台灣,威脅我上海、華東。它要發動侵華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決定於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它既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國主義見過高低,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是困難的。」

美國人約翰·托蘭在《漫長的戰斗: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一書的後記中,也超越政治層面對這場戰爭進行評述說:「這場戰爭中大量具有人性的事例——戰場上的英雄主義、自我犧牲精神、對敵人個人的仁慈和同情——使有關這場戰爭的討論經久不衰。」影片中有一句台詞令人深思——「你說,我們現在做的這些事,以後會不會有人記得?」

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永遠深思的叩問!
我的戰爭觀後感篇三
中秋節 這天,南京受台風影響,從早到晚下一直雨,而且越下越大,但這並沒有阻擋我要去的一個地方,那就是盧米埃南京弘陽廣場影城。

說起看電影,那還要追溯到2006年秋天的一天,在上海出差的我,獨自一人閑暇之時,到曹楊電影院看了一場由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世貿中心》,電影描寫了911恐怖襲擊中紐約消防局的消防隊員參加世貿中心救援的故事,是一部在災難片中宣揚美國人性和價值觀,宣揚英雄主義的影片,和《拯救大兵瑞恩》《第一滴血》《真實的謊言》歷來的美國大片一樣,影片推崇的是美國式的愛國主義和英雄情結,當時我懵懵懂懂的想,中國歷史上在抵禦倭寇的戰爭中,在反法西斯和民族解放戰爭中,也有那麼多英雄,怎麼現在的銀幕上出現的都是「美國英雄」。

這就是我時隔10年後,今天特地走出家門,冒雨走進影城觀影的原因,因為今天有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電影《我的戰爭》全國首映,因為這部電影的宣傳片在網上引起爭議,因為我十年沒有看電影了。

因為知識儲備有限,由於掌握的資源和信息量的匱乏,我是不擅長寫專業性影評的,充其量寫這篇小文只能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抒發一下自己的觀影感受。

近年來,在追求商業利益的電影市場,在追逐票房第一目標的競爭中,國產電影觀眾和票房經常不敵美國大片,這種現狀已持續多年。看《我的戰爭》我是有了思想准備的,不為觀眾的多少動搖我的觀影決心,也不會因爭議紛亂影響我的觀影心情。

《我的戰爭》和以往的戰爭片一樣,戰爭場面拍的氣勢恢宏巨大,但我覺得現在的戰爭片畫面音效更加逼真,戰爭場面更加震撼、慘烈,可見如今的電影拍攝技術藉助於電腦特技已經日新月異了。

影片從志願軍九連和文工隊入朝參戰前的火車站相遇拉開序幕,先後設置了江面大橋遇襲、五義亭阻擊攻堅戰、小鎮排雷突圍戰、537高地爭奪戰等劇情,通過一批血性軍人,熱血青年入朝參戰,在一場場槍林彈雨戰斗中生死與共的經歷,演繹了戰火紛飛中的兄弟情、父子情、父女情、戀人情,謳歌了人生角色的升華和生命在殘酷戰爭中的蛻變,演繹了一個又一個戰地英雄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

影片中的每一場戰斗中,都有志願軍戰士前仆後繼壯烈犧牲:五義亭峽谷為炸毀美軍坦克犧牲的大斧子、小鎮突圍中掩護戰友犧牲的老爹和王文珺、537高地爭奪戰犧牲的老梆子、連長孫北川,還有在江面大橋遇襲、小鎮突圍、537高地爭奪戰中倒下去的沒有名字的志願軍戰士。還有那些在戰斗中血肉模糊的戰士,那些在戰地救護中疼痛無比的傷員,那些雖傷殘但活著回來的勇士,哪一個不是最可愛的人,哪一個不是共和國的英雄!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為正義而戰是神聖的,國家的英雄是可敬的。全世界各國都以不同的藝術形式歌頌為國家為民族或獻身或活著的英雄,每個國家都有或活著或犧牲的英雄受到人們的崇敬和愛戴。美國大片中更是不斷向全世界推崇他們在二戰、朝鮮戰爭、中的英雄,不斷推崇在災難來臨之時充滿人性光輝的英雄,不斷推銷輸出他們的價值觀,我們的電影觀眾並沒有感到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也沒有感到奇怪和詫異。因為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有他們國家的榮譽和驕傲,他們民族的尊嚴和自豪,他們崇拜英雄情結。縱觀各國數不清的無名烈士紀念碑,無名英雄墓,無不彰顯崇尚英雄的國家意志和人民意志,這些國家的人們並沒有過多議論所在國家參與或發動戰爭的正義與否。新中國成立之初,共和國的締造者在北京建造了雄偉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碑是共產黨執政後奠基的,但看看紀念碑後面的碑文就知道紀念碑不只是紀念緬懷共產黨的英雄。

我一直覺得不可理解的是,各國都在歌頌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英雄,也沒有人過多追問英雄產生的那場戰爭正義與否,不知道《我的戰爭》與別的戰爭有多大區別,為什麼對《我的戰爭》這么敏感。

說實在,只有經過戰爭才知道戰爭的殘酷,只有經過戰爭才知道生命的脆弱,只有經過戰爭才知道和平的寶貴,只有經過戰爭才會厭惡戰爭。全世界各國都不想捲入戰爭,各國人民都不願意置身戰爭,但發動戰爭是國家行為,是統治者的意志,人民只能被迫參與戰爭,所以,正義和非正義戰爭不是哪個人書寫的,而是由歷史定論的,看待戰爭的正義和非正義,必須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歷史,不能割裂,也不能偷梁換柱,不能把戰爭和戰爭中的英雄等同而論。記得當年有句經典的話說過,什麼階級說什麼話。因此,我認為評論戰爭所持的立場決定了對戰爭歷史的態度和戰爭背景的審視。

《我的戰爭》這部影片和眾多的以戰爭為題材的中外影片並無多少不同,之所以引發爭議不是戰爭片本身出了什麼問題,而是影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放在當今信仰的缺失,精神支柱的垮塌,各種思潮泛濫,意識形態領域依然尖銳的斗爭,改變中國顏色的暗流涌動,推波助瀾的背景下,這樣理解這場因影片和宣傳片引發的爭議我認為就不奇怪了。

影片《我的戰爭》最後,在537高地爭奪戰中身負重傷的孫北川和張洛東躺在陣地上有句 經典台詞 對話:張洛東問連長孫北川「我們現在所做的事,以後的人是不是還會記得」,孫北川回答道:「會記得的」。聽了這樣的話,我感動的眼淚流了下來,時隔數十年,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我們能忘記這些用血肉之軀換來幾十年和平的英雄嗎?我們還記得這些英雄嗎?我們還在喋喋不休的為影片名稱爭論嗎?

影片《我的戰爭》和影片《英雄兒女》都取材於巴金先生的作品《團圓》,都是以戰爭為大背景的英雄頌歌。我覺得,有民族尊嚴和民族精神的人,有英雄情結的人,不要再分「左粉」「右粉」了。讓我們在尊敬各國英雄的同時,首先尊敬自己國家的英雄!不要忘記「我的戰爭」中我們的英雄!

向為國家和民族尊嚴而戰的英雄致敬!

看了電影我的戰爭觀後感的人還看了:

1.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

2. 《我的戰爭》觀後感

3. 我的戰爭觀後感精選

4. 觀《我的戰爭》後感

5. 《我的戰爭》觀後感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

⑥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1

《懸崖之上》是全勇先和導演張藝謀的首次合作,電影在東北雪鄉官宣開機之時,網友便對電影的故事產生了極大好奇。作為一名「資深諜戰片編劇」,全勇先此前已有許多優秀作品面世,此次現身金爵論壇,讓人格外期待他的「爆料」。談到諜戰類型,全勇先表示「我寫諜戰戲最關注的是人,人物是最有魅力的。」全勇先常常把人物關系放在諜戰氛圍里去表現,他特別提到,把人寫好才能更好地打動觀眾:「如果觀眾對這個人物建立了興趣,建立了情感,這個人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所有行為都會牽動觀眾的情緒。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法寶。」

《懸崖之上》對人物的描繪是電影的一大看點,也是創作的難點。全勇先提到,《懸崖之上》和普通的諜戰片還有一些區別,除了敵我陣營的明暗交鋒,電影對人的復雜性、人在極端情況下的反應、絕境之中的遭遇等都有較深的刻畫。而且電影中人物較多,這也無疑為劇本創作增加了難度。

《懸崖之上》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為獲得日本展開反人類實驗的證據,一場關系復雜又危機四伏的秘密行動在東北展開……這是張藝謀導演首度拍攝諜戰題材電影。林海雪原的茫茫景緻為這個充滿暗鬥和危機的故事平添一股肅殺神秘之感。在張藝謀的光影美學驅動下,令人更加期待電影更多的信息曝光。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2

《懸崖之上》是由張藝謀導演最新上影的諜戰片,由於電影是改編自原創故事,所以影片中的角色在歷史上是沒有故事原型,但是張藝謀對人物塑造卻能讓觀眾感受到切實存在的情感沖動,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愛人,自己的親人,看到了自己身邊那些鼓足勇氣向生活發起挑戰的普通人。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張譯率領的「烏特拉」小隊為了完成任務與敵人展開生死斗爭,在那個風雪交加的哈爾濱城,有多方勢力割據角力,整個城市被肅殺的黑色建築分割著,影片的黑白色調也預示著光明與黑暗無處不在的斗爭,這也是張藝謀一貫善用的色彩藝術。張藝謀也在影片中使用了很多動與靜的對比,凸顯了氣氛的緊張和危機,比如火車上那場群戲,就是在平靜中暗藏生死攸關的較量,動與靜之間的對比,更加體現了一種對峙氣氛。然而就是這種氣氛下,更能渲染大家的情緒,讓人在觀影中心情跌宕起伏。

戰爭是殘酷的,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生死前途都是隨機的未知數。片中格外打動人的一幕是,張譯和秦海璐約定,「活下來的去找孩子」。父母對孩子的牽掛體現出真實到讓人心痛的悲情,雖然經過蘇聯特訓的間諜,他們會壓抑住本能的情感,秦海璐直到最後一刻才爆發出的眼淚,讓我突然發現,他們也是會傷心會流淚的普通人,在那些孤軍奮戰的時刻,誰也體會不到他們內心的煎熬。

《懸崖之上》與其他諜戰片的區別在於,張藝謀把角色的心理揣度到了極致,看向孩子的眼神,躲在廁所里無聲的哭泣,走向敵人時的決絕,是那個年代真實的情感,是殘酷的事實。每個年代都有這樣的無名英雄,我們其實只需要靜下心來感受生活中來自家人和朋友的愛,用自己的方式勇敢面對生活,我們也可以成為自己生活中的英雄。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3

自從電影的出現,人們枯燥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好看的電影總能給觀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有意義的電影更是能讓人懂得反省以及思考,而這也是電影最有價值的展現。近期上映了一部電影,名為《懸崖之上》,光聽名字相信已經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這部影片確實也是一部有價值的電影。在觀看了該部電影後,讓我內心深有感觸,從而感慨良多。

《懸崖之上》,這部諜戰大片其實就是華語電影的年度期待,定檔與五一。該片是由張藝謀執導,張譯、於和偉、秦海璐、朱亞文、劉浩存、倪大紅、李乃文領銜主演,余皚磊、飛凡主演,雷佳音、沙溢特邀主演的諜戰電影。其主要講述的特工們在嚴峻考驗下與敵人鬥智斗勇,執行秘密行動的故事。劇情驚心動魄,觀眾們看的過程亦是膽戰心驚,但又很刺激,整部影片給我們呈現出來的是暗流涌動、善惡分界等的理念,讓人思索頗深及感慨萬千,此部電影的意義非同一般,很有觀賞的體驗價值。

《懸崖之上》電影裡面的角色眾多,觀看的過程中,細心的我們會發現,張藝謀依然盡量充實著人物的弧光,細節真實,情感真實,邏輯真實。除此之外,電影中的每一幕都是揪心的,每一個人物身上都肩負著自己的使命,容不得有一刻的疏忽,執行任務前抱著必死的決心,但為了完成使命不放棄每個可以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在觀看完整部電影後,我們也都會有一番深思和感觸,這部電影不僅有商業片的魅力,同時影片的立意也絕對適合每一位中國人,讓我們感嘆和平來之不易,因而我們要珍惜和感恩,不能忘記為我們拋頭顱灑過熱血的前輩們,向他們致敬,好好珍惜當下,努力向上,向榜樣前輩學習,做有價值的人,這樣我們的人生也才會更有意義。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4

五一勞動節的到來讓無數網友都興奮不已,不僅有長達五天的放假休閑時間,還有數部經典好看的電影到來。在五一檔的前一天,張藝謀導演的首部諜戰大片《懸崖之上》正式上映了,我也在五一放假的第一天,就到電影院觀看這部令人期待許久的諜戰電影。

作為著名導演,張藝謀給我們帶來不知多少好看又經典的好電影,這一次的《懸崖之上》也是吊足了網友們的胃口;因為這部片子早在很久的時候,就公布說有眾多實力派演員,可以說是眾星雲集,自然受到無數網友的關注與期盼。

我自然也不會例外,因為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演員,張譯!只要是他出現的電影,不僅經典好看,電影的整體質量也非常不錯,只要有他,那基本就不會太差。

《懸崖之上》給我們講述了,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時,一場名為「烏特拉」的行動中,四位愛國志士,因為叛徒的出賣,最後深陷敵人重重羅網,最後周旋脫身的故事。

這一次的《懸崖之上》中,眾多優秀演員們那經典絕倫的表演,就給我帶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個優秀的演員,到底可以給一部電影帶來多大的提升;而懸崖之上這部電影,有眾多演技精湛的演員,更是給我們帶來一場非常華立的視聽盛宴。

通過觀看這個電影我感觸良多,我們的祖國有如今這個美好和平的社會,絕對離不開當年無數英烈先輩們的無私付出,正是因為有他們立足於懸崖之上時,無畏艱難的付出,我們才能享受如今和平安寧的生活。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5

如果說《一秒鍾》讓人看到張藝謀還在盡責地創作,那麼這部《懸崖之上》,則讓人再次記起那個拍《長城》的張藝謀。

這部《懸崖之上》為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驚喜,作為一部諜戰電影,時間線的推進,空間的安排上幾乎沒有沒什麼讓人挑剔的地方。面對撲面而來的敵人,在冷雪狂暴中戰斗,這也是我們動容的張藝謀導演一直沒有放棄對文化傳統的展現。

電影採用了特殊的傳達方式,每一個片段都更為激烈,同時又幾個片段緊緊聯系著,互相照應著,畫面配色也是非常的絕美。由於都是一些老戲骨演員,每一個動作與情感的傳達,無不牽動著觀眾的情緒,當然年輕演員們也是很出彩。

電影中的每一個位人物,都有肩負著自己的使命,容不得有一刻的'疏忽,執行任務前抱著向死而生的決心,但又為了完成使命,不放棄每一次活著的機會。張譯老師飾演的角色,被敵人被捕後,面對皮肉的折磨與摧殘之下,依舊保持著高度的意志力,最終還是逃出了敵方的魔掌。

面對這樣的角色,張譯老師的演技釋放的得淋漓盡致!這不僅僅是對死去的戰士一種堅守,更是警告我們,如今現在美好的生活,是無數個英雄捨命換來的。對於能否堅守住祖國的未來,並且強大起來,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堅守的道,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向每一位捨命救國的英雄們致敬!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6

4月30號諜戰電影《懸崖之上》上映,這是由著名導演張藝謀指導的電影,同時也是張藝謀導演指導的首部諜戰片電影。《懸崖之上》主要講述了一群特工與敵人鬥智斗勇,在嚴峻的環境下秘密執行任務。該片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強大的演員陣容,如裡面的張譯、秦海璐、朱亞文、於和偉等著名演員,他們的演技一個比一個炸裂。張藝謀導演一生對電影的熱愛追求相信大家一定能感受得到,不斷高產電影也是他實力的證明。

該影片故事背景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講述為了獲得日本展開反人類實驗的證據,名為烏特拉的四人組被派去執行任務。觀看這部電影,裡面的情節讓人情緒千變萬化,胸腔的憤怒、心酸、感慨逆襲而來,看著銀幕上那一條條生命在敵人眼裡不值錢,隨時都會被奪取,讓人心裡觸動感到心酸,這一條條生命他們有著各自的難處,面對生死的選擇,他們用著無私無畏的犧牲,默默無聞的犧牲來換取人們的幸福。

觀看《懸崖之上》這部電影,裡面的情節殘忍卻又如此的真實,面對生死的恐懼,敵人的殘忍逼供讓我想起了抗戰英雄,或許影片中的殘忍沒有真實的故事殘酷,卻讓我們還原看到了當初那些愛國英雄們為了人民的幸福鋌而走險,用無私奉獻的精神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才換來了如今的幸福家園,影片的歌曲中有這么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那就是「今天的歲月靜好,是有他們曾經的負重前行」。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7

看《懸崖之上》,因其盛名。

據媒體介紹,這是張藝謀的首部諜戰片。以1934年發生的抗日史實為依據,所編織的全新的故事:一支由張譯飾演的張孝臣為主的四人特工小組在蘇聯進行長期受訓後,前往當時被偽滿洲國統治的哈爾濱執行「烏特拉行動」,所謂「烏特拉行動」,就是接走一位特殊人物,讓他在國際社會面前揭露日本人實行細菌戰的罪行。他們兩人一組,跳傘降落。由於叛徒的出賣,從落地第一刻起,就不斷遭遇敵人的陷阱、叛徒的變節泄密,特務的圍追堵截,以及哈爾濱風雪籠罩下的重重殺機。「懸崖」之上,是本能求生,還是堅定信仰?選擇,叩響了這部影片的價值追問。

故事的橋段很老套,主旋律也很鮮明。但敘述故事的手法,卻精彩頻出。

影片一如既往繼承了張藝謀以往的風格,動用大手筆造景來烘托主題。在宏大的時間和空間背景下展開故事敘述。東北、冬天、森林、大雪,極寒的天氣。影片一開始,就如同拉開了一副晦澀的東北風物長卷。而白則是整幅長卷的主色調,也是東北白色恐怖的象徵。鏡頭,從一開頭到結尾,一直在捕捉漫天亂鑽的大雪:森林裡,半人高的積雪,強硬地阻礙著前行的每一步;鐵道上肆虐的飛雪,灌注到心裡的,只有冰冷和殘酷;城市裡,被雪包裹粗壯的電線,縱橫交叉、在半空中布下天羅地網;張孝臣的黑色帽檐邊,閃著寒光的白色。彷彿只有無邊無際的雪景才能渲染出無窮無盡的悲壯。又或許,雪的映照,才能烘托出孤膽英雄人性的光芒。雪,一直在提示我們,正是這些無名英雄,悲愴而又恆久,刻在19xx年的東北歷史里。

色彩的象徵意義,讓人不由聯想到了《紅高粱》,鋪天蓋地的紅色,以極大的吸力抓住了觀眾的眼睛和心靈。兩部影片,似乎都巧妙運用了色彩的象徵意義,將影片的審美與觀眾的視覺感官與心理感受結合在一起,讓人物的藝術魅力猛然爆發。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部有聲的小說,都會沿用了小說中常見的對比手法,《懸崖之上》也是如此:黑與白,暗與亮、冷與暖、生與死、愛與恨、理想與現實,信仰與犧牲,無情與有情,感性和理性。人與人、人與自,不同的對比,呈現出不同選擇,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且不論雷佳音飾演的叛徒投降求生與一行四人的堅守赴死對比,於和偉飾演的卧底周乙,表面內斂冷靜與內心波濤洶涌的對比。影片中,還有一處對比,看似平常,卻令我難以忘懷。

剛到哈爾濱,張孝臣與劉浩存飾演的小蘭站在雪夜中對話,張孝臣指著前方開闊的一片平房,那裡有星星點點的光,雪夜裡格外明亮。他告訴小蘭,那裡有他曾經的生活、記憶,還有他的兩個孩子。並且告訴他,烏特拉的意思就是「黎明」,小蘭流著淚問,能看見黎明嗎?而結束的時候,莽莽蓁蓁的山林,已經在明亮的雪光里醒來,脫掉了黑夜的外衣,無比柔和溫暖。只是,和小蘭對話的人已經是卧底周乙了,他們將會繼續以自己的犧牲換取同志生存的下一個任務。

人性之下,是本能;人性之上,是信仰。付本能以信仰之崇高,付信仰以人性之美好。這,無疑是對「人性與信仰」選擇的深度詮釋。因了對比,觀眾自然接受並能深刻理解,他們的捨生取義,是讓別人更好的活著。這,才是對生命的最大的悲憫和敬重。

我想,如果觀眾也運用對比,把這部影片同侯孝賢、王家衛的影片相比較,就會發現,侯孝賢超現實主義的蒙太奇手法,太過於中庸,王家衛舒緩又抽離,離散又統一的敘事風格又過於前衛。只有《懸崖之上》,敢於把當時真實的社會現實,客觀的、不加避諱地撕裂,撒下一地血腥,讓觀眾正視。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部影片,真算得上,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代表作。

高度緊張的節奏感,也是影片一大特點。影片從頭到尾,並未出現真正的懸崖。卻隨時都讓觀眾有如行走在懸崖之上,面臨生與死的驚險和緊張。

影片一開始,營造出生與死的巨大恐懼。偽滿洲國的特務在雪地里,槍殺革命者,噴一口白酒,濺一身殷紅的血。雷佳音飾演的叛徒就此嚇得變節投敵。

一邊張孝臣遭遇沙溢飾演的裝接頭人的特務,沒說兩句,各自發現暴露,立即就是一場生死廝殺。剛逃離出來,火車上小蘭被特務發現,拉到乘務室審問,快要暴露之際,張譯趕到狹小的空間,兩人合作除掉特務,又是一場生死廝殺;火車站,軍警圍剿小蘭,小蘭無奈從賓士的火車跳下雪地,又遇見兇狠敵人,險象環生,也是一場與命相搏。張孝臣被捕,電閘一開一合,每一塊肌肉都在抽搐,血肉飛濺,生還是死,讓你從身到心,都處在了懸崖之上。

另一邊,秦海璐飾演的王郁和朱亞文飾演的楚良這個組,直接就鑽進敵人的圈套,毫無防備。當二人明白真相,准備在周乙的幫助下,計劃逃走。然而,敵人的步步設防,步步緊逼,激烈的槍戰過後,楚良身受重傷,頭破血流,盡管,對戀人小蘭還有太多不舍,但他堅定信仰,口服毒葯,慷慨赴死。看到他犧牲時怒睜的雙目,觀眾的緊張情緒被徹底激發,四周,都能清晰聽見抽泣的聲音。

一直到影片快結束,觀眾緊張的情緒都不能得到舒緩。特務頭子似乎解除了對於和偉飾演的卧底的觀察,但隨之一句話:內鬼暫時不查了,他自己會跳出來的。一處小的伏筆、為周乙最終被發現的命運做足了鋪墊,周乙什麼時候暴露,又是怎樣暴露的?留白帶來的窒息感,再一次扼住觀眾的喉嚨。

當然,看完影片,毫無疑問,每一位觀眾都找到了捨生取義的價值皈依:懸崖之上,是比人性本能更堅不可摧的的信仰。

電影《懸崖之上》觀後感8

每個人對「英雄」這兩個字都有著不同的定義。有人認為,打敗怪獸的奧特曼是英雄;有人認為,開天闢地的盤古是英雄;還有人認為,拯救世界的007特工是英雄……而這個世界上,卻有一種「無名」英雄,你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你也可能沒有聽說過他們的故事,但是,他們卻令人肅然起敬,他們就是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五一期間,我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這些無名英雄的故事,這部影片叫《懸崖之上》。

《懸崖之上》發生的年代在1932年,日軍佔領東三省,一群無名英雄為了獲取日軍反人類實驗的證據,在蘇聯受訓後,回國執行「烏特拉」行動。電影的場景幾乎都是在東北極寒的天氣下發生,給觀眾一種冷冽、冷峻和冷酷的感受。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行動從一開始就被一個叛徒出賣了,而執行這個行動的四名特工們也從影片一開始就被推到了「懸崖之上」。

影片中的特工不像好萊塢大片《碟中諜》、《007》那樣是無所不能的,他們是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面對嚴酷的斗爭,他們不得不拋棄自己的感情,拋棄自己的肉體,甚至拋棄自己的生命。他們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他們遭受的折磨是痛苦的,盡管如此,他們仍沒有向敵人投降,而是想方設法傳遞情報完成任務。「烏特拉」在俄語中是黎明的意思,正是這樣一群無名英雄,用自己的信仰戰勝了黑暗,他們對光明的追求戰勝了肉體的痛苦,而我們正生活在他們所創造的黎明中。

影片結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今天的我們,出生在盛世中國,也許無法體會無數先烈們斗爭的艱辛,但我們不應該忘卻他們,正如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中寫的那樣: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是他們用自己的犧牲創造了光明,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只要我們記得這些無名英雄,他們就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⑦ 電影浪潮觀後感

看完《浪潮》,覺得是部讓人思索,引人思考的電影。影片所蘊含的思想耐人尋味,下面我想就信仰的缺失,民主與專制兩個方面談談自己淺薄的看法。

一、信仰的缺失

當心中已沒有對信仰的追求,價值的堅守,為統治者的意志所禁錮,為掌權者的思想所束縛,或隨波逐流,人雲亦雲,縱然表面太平的社會卻是暗流涌動,危機四伏。影片中為何眾多同學對獨裁統治極力追隨,崇拜?探根溯源,我認為時一種信仰的缺失與內心的空虛。納粹,獨裁,專制,雖說不至於魂飛魄散般誇張,但也往往令人談之色變,聞之心驚。他們或許生活於所謂的民主社會當中,但這是為統治者所標榜的民主還是他們內心所期待的民主,是為統治者所強加的意識還是他們內心所追隨的價值,他們對浪潮的狂熱源於一時的沖動還是已久的期盼,是純屬巧合還是實屬必然?

我覺得這是一種必然,強扭的瓜不甜,強加的思想不牢,縱然一定時期,一定階段達到統治民意的效果,但結局往往卻是差強人意,人民總有幡然醒悟的時候。於是人們厭倦了這種所謂的正統思想,便去尋求新的思想,哪怕是偏激乃至錯誤的思想(思想其實沒有正誤之分,現在正確的思想置於一定歷史時期也許就是錯誤的思想,現在錯誤的思想置於一定歷史時期也許會是正確的思想)。民眾心中並無真正的信仰,但他們卻又極力想追求些什麼,因為人們的內心總要有一種價值去維系,一種精神去支撐,一種道德去約束,否者無異於水中浮萍,無異於行屍走肉,人既生於世,長於世,價值不存,意義不在,人生便也索然無味。而統治者的精神強製造就的不是虔誠的信仰,而是信仰的缺失。

對馬列信仰者寥寥無幾,虔誠者屈指可數。「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雖有些許絕對,但適用於大部分黨員黨員卻恰如其分,追名逐利,陞官發財。用貌似科學的理論去強加灌輸,我只想說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沒有一成不變的理論,一面強調毫不動搖,一面強調與時俱進,一面強調司法獨立,一面強調黨的利益至上。剝奪了民眾信仰的渠道與權利,又如何期待民眾的`信仰根深蒂固,又如何不引發諸多食品安全問題,真正的信仰是能使人全力而為,極力而做的。

大學之中開設思修、馬原、毛概。用此種方式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強化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實際效果卻是適得其反,大多數老師不會照本宣科,大多數的學生也不會深信不疑,反而更加叛逆。真正的信仰應該是真心而發,真心趨同的。最近,學校大搞唱紅歌,倍感荒唐之意,搞得不倫不類,令人啼笑皆非。不是真情所發,不是真情所至,全是假話,空話,套話,簡直不是人話,盡顯矯揉造作之態,盡露虛情假意之媚。「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的大學生風范盪然無存,領導強加意志,學生奉命而為,奈然為之,實屬不易,為那群所謂的領導哀之嘆之。沒有真正的信仰,怎可能流露出真摯的感情,讓學生被服從,讓耳朵被強奸。

信仰的構建需要包容性的思想,兼容並蓄,讓民眾有選擇的權利,讓民眾有發言的機會。

二、 民主與專制

何謂民主,何謂專制?對於人文社會科學而言,恐怕沒有正確的答案,有人將民主界定為大多數人的統治,有人講民主界定為:民即是人民大眾,主即是當家做主,民主即人民當家做主。我覺得民主與專制都是相對而言,絕對的民主有時會成為絕對的專制,絕對的專制未嘗沒有民主的蹤影。

人是理性動物,毋庸置疑,但很多時候人卻表現為極致的不理性,前段時間,搶鹽風波,搶購日化品風波,便是最好的佐證。人的意志與激情總會在不經意間被發掘,激發,一發不可收拾。譬如人們都說要把一個無罪的人處死,結果無罪的人無辜而死。這種民主建立與非理性的基礎之上,權利無所約束,肆意而為,任意而行,於民無益,於事無濟,與法西斯何異。

我認為民主不能因為它是一種普世價值觀念,它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就一定好,民主的實施還需依賴一定的政治,經濟與民眾基礎。專制也不一定就一無是處,強權之下的效率恐怕是其他制度無可比擬的。無論民主還是專制,不應該僅僅追求一個過程,更應該對目的加以考量。心懷民眾,兼濟天下,真正能使民眾從中受益,讓利於民。要做到心懷民眾,就必須對權力加以限制和制約,絕對的權力意味著絕對的腐敗,絕對的權力也意味著絕對的專制。對權力的限制和制約必須通過合理的制度加以規范,並得到嚴格的遵循。這種合理的制度最終還是利益的分配,它需要制度的設計能統籌兼顧,對平等的主體不偏不倚。

法律在很多時候是制度構建的最好形式,以其成文性,穩定性,規范性而占絕對優勢。統治者的權力經過法律的制約,很大程度上能夠規避這種非理性的民主,讓權力在制度下運行,處於一種相對公開的方式,也可謂之「透明的權力」。法律的功用在很大程度上防治利力的濫用,約束非理性的發生,維持著社會公平正義,從而保障民主的實現。

⑧ 《囧媽》觀後感4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囧媽》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囧媽》觀後感1

《囧媽》四十歲的兒子還在叛逆:沒有界限感,是傷孩子最深的毒葯

看著電影里的媽媽,我一直在點頭,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媽,媽媽們總是無處不在地想要改變我們。

周國平曾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志,它懂得尊重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

中國式父母愛孩子如生命,偏偏把親子關系搞得一團糟。可關系變壞,恰恰是從邊界感缺失開始的。

有句話叫:傷我最深的人是最愛我的人。所以說關系越是親近,越要保持邊界感。

邊界感決定了一個家的幸福指數,一家人要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從這三種關系裡保持邊界感開始。

01 親子關系最需要界限感

印度富二代男孩多可什薩卡爾離家出走,家人找了半個月都沒消息。而他失蹤的原因就是父母太強勢了,事事包辦,不尊重他的意見。

原來,父母從小就給他定下了計劃,連讀什麼學校什麼專業都定好了,畢業就掌管家裡的生意。多克什不想被父母控制,安排人生,才想要逃離。

多少父母既希望孩子獨立自主,又想要隨時知道孩子的動態。

曾看過一個節目,27歲的天天可謂是在母親的監控下長大。

從小,媽媽就會偷看他的日記,破解兒子的手機密碼,查看手機,拆過兒子的房門鎖,甚至不放心兒子工作還偷偷跟蹤過。

更誇張的是,兒子洗澡時,媽媽絲毫不避諱推門就進,完全不考慮兒子的隱私。

即便天天已成年,仍然活在母親的陰影里,過得不快樂。

天天想要讓母親認識到彼此間的邊界,多次溝通都無果,只好將希望寄託於節目組。

而當母子倆再次坐在鏡頭前,面對兒子的申訴時,媽媽卻仍直言不諱地說:我就是想知道兒子在做什麼?我不該這樣做嗎?

母親的無邊界介入兒子的生活,讓兒子喘不過氣,才開始對抗。

父母的初心是愛,可父母無邊界的愛,成為孩子一生最深的痛。

聰明而有遠見的父母,會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孩子最濃烈的愛;會在長大走向獨立體面適時地退出,給予孩子自己選擇。

一個家庭要和諧,邊界感是基礎。

02 兄弟姐妹需要留有足夠的界限感

不久前,我和老公差點離婚了。

我們夫妻感情一向很好,可只要談到我哥哥,氣氛瞬間跌到冰點。

原因是因為哥哥多次對我家的事總愛指手畫腳,使得我和老公之間矛盾叢叢。

從小我和哥哥關系好,哥哥也一直是我的保護神。所以,就算我結婚了,哥哥也依然待我如從前。

於是老公直接沖我喊:我們離婚吧,我實在受不了,只要你哥哥一插手,我們就在吵。

等我冷靜下來,才明白了:不管是兄弟姐妹兒時多麼親密,當各自結婚,各自成立自己的小家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對他人的生活橫加干涉,保持邊界,是成年後的兄弟姐妹最舒適的相處狀態。

《都挺好》中,大哥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真的是太讓我失望了!

大哥總是以老大的身份,一次次介入弟弟妹妹的生活,不僅不討好,還搞糟了自己的生活。

他就是分不清兄弟姐妹間的邊界感,而以精神綁架,才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家庭關系痛苦的根源:中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中指出: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讓界限感清晰起來,才是我們從現在應該開始做的事情。

兄弟姐妹間固有斬不斷的血緣關系,可長大後,都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家,雖還是親人,做事還是要保持距離,保持邊界。

再親的人,也該彼此獨立、彼此尊重,給相互留有足夠的邊界。

03 親密關系間也要保持界限感

在《女人有話說》里謝依霖和奚夢瑤向劉嘉玲討教成功婚姻的秘訣。沒想到劉嘉玲卻說:婚姻要靠忍耐。

大家不解,劉嘉玲解釋道:長久的婚姻肯定是相互的,你以為是在忍別人,可能人家也在忍你,你以為你好弄啊!

奚夢瑤覺得不可思議,並且坦言:我控制欲還蠻強的,不管是工作還是什麼,任何事情,我希望對方,所有的事情,按照我的方式來。

劉嘉玲聽了奚夢瑤的話,告訴她:婚姻里最完美的控制就是不控制。

婚姻就像攥在手裡的沙,你握的越緊,沙就流失的越快,你索性伸來手指,把沙捧在手上,反而會更牢地堆在自己手裡。

所以,親密關系之間,給彼此更多的空間,時刻懂得保持界限感,讓對方能更輕松的生活,才是擁有真正的良好的親密關系的最好方式。

《好婚姻,就是一次又一次愛上對方》中寫道:婚姻是一條可以任意馳騁的康莊大道,相反,婚姻可算為一條需要彼此為對方側身方可同行的小路也只有側身的姿勢,才能讓自己的眼睛總看到對方。

為了能與對方相攜前行,我們願意讓自己束手側身,保持邊界。

英國客體關系理論大師唐納德、溫尼科特說過:伴侶之間完美的相處關系是:窩在愛人懷里孤獨。

劉若英講過自己和丈夫婚後的狀態,他們彼此獨立,沒有控制和束縛,印證了我敢在你懷里孤獨,也敢放手讓你自由來去。

那些家庭幸福、夫妻關系融洽的人,都是懂得把握好分寸,保持有邊界感。

畢淑敏說過,親近地保持距離,才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再親密的關系,也要保持邊界感。

一個家庭里,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之間,只有把握好每個人的界限,才能處理好關系,彼此和睦幸福。

願我們都能明確好愛與自由的邊界,給彼此留出空間,保持剛剛好的距離,讓愛和溫暖駐滿家。

《囧媽》觀後感2

還有10天就過年了,年關將近電影市場暗流涌動,各大片都在為最後階段沖刺。20xx年春節檔又堪稱是史上競爭最激烈一年,徐崢沈騰《囧媽》,陳思誠王寶強《唐人街3》,成龍《急先鋒》,鞏俐黃渤《中國女排》,林超賢彭於晏《緊急救援》等大片無數。這幾年春節每年都有票房王上演巔峰對決,這一次誰會勝出奪魁呢?

如果單從紙面實力分析,最強大的無疑是《囧媽》,徐崢沈騰兩大票房王聯手,這還讓其他大片有「活路」嗎?但電影不是這么比的,最後到底票房賣不賣還要看質量以及觀眾的喜好程度。而從這些年春節檔戰績看,陳思誠《唐人街3》無疑成為了最受追捧的喜劇爆款,所以初心範文材料網編輯覺得這次徐崢的主要對手也是最大攔路虎是王寶強。

「囧」系列是徐崢的大品牌,這個爆款曾經幫助老東家光線在行業內崛起,成為電影圈的領頭羊之一。但《囧媽》這次卻未能和光線攜手,而承接這個項目的是「歡喜傳媒」,那為何徐崢會轉投他人呢?近日有業內消息曝出,雙方之所以會分道揚鑣是因為徐崢獅子大開口要價6億元,而這裡面他一個人要拿走3億用作片酬監制等費用,光線評估後覺得風險太大於是便拒絕了。

《囧媽》跟光線散夥後,歡喜很快就接手了,並且雙方還簽了保底24億票房協議。這個消息曝光後,包括很多業內人士在內都不太看好,因為春節市場競爭太激烈了,大片太多很難產出這么高的票房,除非你能穩拿第一,不然真沒什麼戲。去年《瘋狂的外星人》也是保底28億票房,但最後影片只收到22億,所以說票房也不是那麼好賣的。

「歡喜傳媒」為了拿下這部電影也是花了大價錢下足了血本,並滿足了徐崢開出的條件。首先《囧媽》收取了製作費3000萬,徐崢導演監制編劇片酬等費用8700萬,另外還給徐崢1億元第三方支付,這樣算下來總成本就超過2.17億以上了。眾所周知春節檔除了比拼明星的號召力,宣傳也是很燒錢的,這塊沒一二億以上真下不來,把總賬合計總投資成本就很高了。

《囧媽》雖然沒有要到向光線要價的3億個人收入那麼高,但「歡喜」開出的條件也很豐厚了。徐崢個人純收入就有8700萬,其中導演費2700萬,片酬4000萬,監制1000萬,編劇1000萬,還有一個億用作「第三方支付」其實也是白送。這部電影徐崢絕對是大贏家,這還沒算上票房分紅,而且「歡喜傳媒」公司他本人也創始人之一,這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囧媽》跟老東家獅子大開口要價6億元,光線果斷拒絕,對此你怎麼看?據一些大V爆料,其實雙方在合作《泰囧》時候就因為收益分成產生過分歧,徐崢因為沒有參與投資所以吃了「大虧」。這一次報價這么高是不是有要讓光線「知難而退」的意思?上一部《港囧》雖然票房也大賣了16.14億,但口碑撲街了,所以光線分析評估後決定不冒這個險不接盤。

徐崢《囧媽》歡喜傳媒保底24億底氣何來?看好它的原因很簡單,一是春節檔市場火爆,二是主演的號召力強大,三是該系列的爆款影響力等。但這次初心範文材料網編輯覺得它票房會夠嗆,最後很可能會完不成保底票房目標,因為市場有愈發低迷的勢頭。春節影市會很火熱,但有種預感不可能像前兩年這么火爆了,初心範文材料網編輯不看好的理由比較俗氣「豬肉貴」,觀眾消費精打細算不闊氣了。

由歡喜傳媒、真樂道文化、橫店影業等出品,真樂道文化製作的《囧媽》將於1月25日正式上映,該片還將同時登陸全國超過660家IMAX影院。

《囧媽》講述了一個中年男人和母親六天六夜的火車相處,並在俄羅斯展開一段非比尋常的尋夢旅程。

1月12日開始,徐崢導演的這部備受矚目的春節檔電影《囧媽》正式開啟「囧途心啟,相擁一刻」全國超前觀影路演,主創團隊攜《囧媽》,將先後走進蘇州、南昌、泉州、石家莊、濰坊、騰沖等城市,與觀眾提前一睹「囧媽」真容。

1月12日,《囧媽》首先來到蘇州站。導演兼領銜主演徐崢,攜領銜主演黃梅瑩、主演郭京飛,現身旗袍小鎮,與媽媽團共同體驗頗具傳統特色的評彈、剪紙等活動,共同祈盼新春佳節的到來。

有觀眾表示,《囧媽》是一部經典喜劇,又是一部不同以往的「囧」系列電影,除了浪漫的俄羅斯冒險,導演以細膩的現實主義筆觸,描繪了一次心靈旅途。

徐崢表示:「我覺得(這部電影)不僅僅是給我媽媽的,我覺得是給所有的人,是給天下所有的母親。希望看完電影之後,更多母子之間的關系可以是一種更好的、流動的關系。」

黃梅瑩分享道,《囧媽》最吸引她的是用喜劇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溫馨、有深度的親情故事:「媽媽對兒子的關心是一種天然的屬性,需要從兒子身上獲得一種存在感。另一方面,她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愛。」

郭京飛感言:「希望大家在裡面看到情感,總結出一些跟家人的溝通技巧。」

觀影後,不少年輕觀眾笑著擁抱媽媽,並幽默分享:「孩子永遠有著自己的叛逆期,但總會在一些時刻發現,原來親人的相處這么珍貴!」

徐崢闡釋:「我們希望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愛,是以尊重和信任為基礎的。」

1月12日,《囧媽》還同步釋出終極海報,年味十足。主創悉數亮相,片中與徐伊萬母子狹路相逢的棕熊也再度出鏡。

在媽媽黃梅瑩織成的超長圍巾的嚴實包裹下,主創們和棕熊各自的表情卻毫無默契,只有媽媽面帶得意、心滿意足。

徐崢表示:「每個人在生命起點的時候都和媽媽最為貼近,人生到了某個階段,我們總習慣性地回望,怎麼相處其實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它是你日常生活當中每天都要碰到,可是學校里卻不會教授的學問。而我發現當我跟媽媽的關系改變的時候,我看待世界的角度也變了。」

《囧媽》觀後感3

神」之後,以親情為內核,再次回歸喜劇!人物、故事、製作全方位升級,奉獻出一場戲謔的饕餮盛宴!不過,這次貫穿整片的不光是張弛有度的節奏、輕松詼諧的喜劇場面,還交集著針鋒相對抑或不動聲色的中國式特有的母子情感表達,欲言又止,標志其影視敘事風格愈發成熟,詼諧沉穩的表演也愈發真實,使觀眾很快進入到故事,進入到人物中,被人物打動,被故事感動,笑中帶淚,破涕而笑,笑淚與共,真情流露!不禁讓人感慨這才是久違的經典喜劇風格,高級的喜劇。觀影前導演表示,要做一部全年齡、全關系都能獲得觀影愉悅,且集歡樂與思考於一身的電影。觀片後我的第一感覺,恭喜徐崢,他做到了!

陰差陽錯的俄羅斯之行記錄的列車群像中,每個旅客人物細節都令人印象深刻,也將日常旅途中的幽默細節表現得淋漓盡致,喜感正直的列車員賈冰與徐崢諸多互動令人忍俊不禁;身兼神秘卧底任務「小助理」郭京飛更為囧途加入「不確定因素」,以「大姐」意外造型驚喜現身的沈騰,媽媽的媽媽換廂「尷尬遭遇」分外吸睛,除徐崢、賈冰、郭京飛、沈騰之外,強大的演出陣容還有黃梅瑩、袁泉、黃渤、宋小寶、黃景瑜、歐麗婭等。緊張逗趣情節中,一來一往足見演員們扎實的表演功力,更是讓觀眾情不自禁跟隨著演員笑而笑,跟隨著演員的感動而感悟,一種溫暖油然而生!

俄羅斯不僅是長輩一代蘇聯情懷所在,也是年輕一代的冒險嚮往,神秘綺麗的貝加爾湖、莫斯科、聖彼得堡、伊爾庫茲克……隨著K3列車從北京站開啟,朝霞中綠皮火車緩緩行進,晶瑩的狂野冰原徐徐展開,人來人往的異國車站,歌舞昇平的霓虹游輪,庄嚴古典的紅星大劇院,讓人目不暇接。鋼琴家趙胤胤為《囧媽》演奏的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讓《囧媽》之旅呈現出宛如童話般的經典質感!從高飛的熱氣球上俯瞰莫斯科全景,在零下38度的貝加爾湖上摔跤、奔跑,震撼的異國風光、1023個視效鏡頭,統籌風光、機械等不同元素的製作,為影片最終呈現浪漫開闊的視覺效果。一個個豐富多彩的鏡頭給觀眾呈現了旅行之路,電影更像是分享一次久違的敞開心扉促膝長談,完成一個溫暖的、貼近心靈的擁抱。

「媽媽,等我張大了,我來保護你!」這是幾乎每個孩子都對媽媽說過的話,然而長大後的我們卻疏於陪伴、吝於表達愛意。對媽媽的沉默內斂和代際隔閡,某種程度上也是每一代人成長中面臨的難題。看完《囧媽》後,讓觀眾不光總想電影里的故事,更想起自己的故事。看似每天忙碌的我們,真的欠媽媽一句「我愛你」,欠媽媽一個擁抱。

春節檔不僅滿足了人們團聚的願景,也成為家庭間溝通交流的一次重要契機。作為嚮往舞台的「solo歌手」的.中國大媽,牢牢占據鏡頭的「C位」,每一位看似困於家務與孩子之間的媽媽,也有屬於自己夢想的追夢之旅。媽媽,我們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溫馨的一句句嘮叨中,要流露的其實是掛念,瘋狂的吐槽所承載的其實是濃濃的愛。正像王一博在宣傳主題歌《給媽咪》歌中所唱的「因為你在哪裡,家在哪裡」。看似最親密的關系,卻又如此遠。總是將過多的愛與控制強加給兒女,媽媽千人千樣,每個人都有類似的「囧媽」故事。「催婚催生」、「呵護健康」、「六十秒語音方陣」,讓人抓耳撓腮,欲狂欲癲,爭吵和無語、慪氣和無奈,片中很多橋段都感同身受,情感上引發共鳴的是每人都會遇到的母子的沖突。兩代人如何在相處中獲得成長與親情的平衡,達到最舒適的狀態。導演徐崢認為:「兩代人之間,應該是一種放鬆、舒適,讓情感和愛可以流動起來的一種關系。我愛你,我並不要求你什麼,我僅僅是以我的方式體現。」在了解和磨合中尋求相處更好的一種方式,袁泉說:「你跟媽媽的關系就奠定了和世界的關系。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很重要,這部電影會像一種邀約方式,讓家人的關系有一段變化。」

因愛而囧,在獨特的地域氛圍中展開一場囧途冒險,睽違四年,終於有了這次奇幻童趣、最具煙火氣的故事呈現,《囧媽》為觀眾提供一次「家庭團建」的契機,讓彼此的心靈更為貼近。徐崢說:「我想拍一個真正的合家歡電影。在中國你想在春節里獲得真正的感動,大家需要很長的心路歷程,需要你去放下很多,你要去突破你自己的安全范圍。希望這部電影可以讓大家發自內心地抱抱自己的媽媽。」感覺這部電影也做到了!

在輕松幽默的喜劇基調中,融入深刻又普世的情感表達。「懂得我們怎麼樣去愛,開始美好的愛的關系。」如果說「葯神」』的葯能治癒我們的身體,那麼徐崢的《囧媽》治癒的是我們的親情!20xx,一起走進影院看《囧媽》!多一份體諒和包容,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學會適當的放手和鼓掌,做更好的自己!

《囧媽》觀後感4

徐崢執導並主演的喜劇電影《囧媽》,毫無疑問是春節檔眾望所歸的一部。而且這是久違的囧系列第三部作品,並且首駐春節檔。

電影從定檔以來一直在斷斷續續放出些物料,公布了袁泉、賈冰、郭京飛、沈騰演員陣容。只是叫著《囧媽》,到底媽媽是哪位演員來演?現在終於知道了。

電影官微前兩天公布了「寶藏媽媽的囧途」特輯,「囧媽」扮演者黃梅瑩露出廬山真面目。

《渴望》中的王雅茹、《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媽媽、《孔雀》中三姐弟的母親、《新結婚時代》中的顧小西媽媽……這個名字一出來,就勾起了許多觀眾的回憶殺。

作為八一製片廠的演員,黃梅瑩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開始演戲,代表作遠遠不止於此。徐崢為什麼會選擇這位演員出演這個角色?好奇。然而徐崢說了,(黃梅瑩)太合適了,至今想不出第二個人。大實話:確實合適。

看完這個特輯你就會懂,黃梅瑩老師身上那種親和力與生活感非常自然,就像是我們每個人的媽媽。因為這樣一位囧媽,片場總是被歡笑聲所圍繞著。電影昨天還發布了一組海報,簡直不要太有梗。從山爭哥哥的表情就能看出,什麼叫做「媽不要你覺得,媽只要她覺得」。不得不說徐崢和黃梅瑩老師的母子感太強了,遇上這樣一位嘮嘮叨叨管頭管腳的媽媽,山爭哥哥也只能選擇無奈接受。你以為母子間的「互懟」日常是幾張海報就能看完的?繼續看特輯。

母子倆在片場監視器前時不時爆發的「哈哈哈哈哈」,看得屏幕前的我也忍不住笑了出來,這是什麼神仙母子!而且拍戲時的很多小細節,都成功戳中了我。黃梅瑩老師說錯台詞,二人在監視器里回看了一遍,徐崢就借著說錯的台詞大肆開玩笑,讓一旁的黃梅瑩老師窘得連連搖晃他。

好親昵的肢體語言,一個害羞惱怒還帶些嬌俏的媽媽,出了戲還是能讓人感覺到親密的母子感。講戲時,徐崢一邊自然直接稱呼對方為媽媽,一邊親身上陣告訴她軌道位置和走位。倒真的像是一對母子的日常。

從小小片場中洋溢出來的這種歡樂,令人不得不驚訝於其感染力,而我也越來越好奇這對母子在囧途上的經歷了。電影的美妙處之一就在於,它在講述別人的故事。

試想一下,如果《囧媽》的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和媽媽歷經6天6夜的長途火車,從北京到俄羅斯。且在俄羅斯,還有另外一段冒險等著你。

但鑒於你和媽媽「相愛相殺」的屬性,關心的話到了嘴邊,卻總是用抱怨的口吻講出,從不穿秋褲到沉迷手機,從不按時吃飯到熬夜打游戲,嘮叨一路,這樣的旅程,想想都要崩潰吧?

這部電影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徐崢把這種焦慮轉移到了徐伊萬的身上——一個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誤打誤撞踏上這輛囧車,被投喂、被催生、被「囧理論」搞得暈頭轉向……這樣一來,便做到了保留趣味性的同時,又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而讓這段故事足夠好笑的關鍵一環是什麼呢?在於這位媽媽。黃梅瑩老師作為老戲骨,演技自然沒話說,相信看了特輯的你也一定感受到了那種勝似自己媽媽的親切感。但是如何讓這位媽媽在家長里短的嘮叨間隙里,還能讓觀眾對她十足喜愛,這就需要導演與演員在這個角色的塑造上共同努力。黃梅瑩老師在采訪中說,很感謝徐崢能給到她這個機會來觸碰喜劇,這彌補了她多年以來一個潛意識里的遺憾。

我也很感謝山爭哥哥,是他把這么可愛的黃梅瑩老師再次帶到公眾視野,帶到我們面前。背錯了台詞就大笑著伏案,微微吐舌的樣子像小孩子一樣機靈可愛。看監視器也能逗笑自己,捂著臉笑彎了腰簡直不要太少女!!她對劇組需要她配合的一切工作,都呈現出熱情滿滿的態度。跳起舞來彷彿是在自己的主場,和群演配合起來也是行雲流水。

還有一場吊威亞的戲,黃梅瑩老師在大雪天穿得像個小包子,被吊上了樹梢還坐在樹丫上晃腳。可愛兩個字都不夠形容了!而且了解過她在《囧媽》里這個角色,你就能把片場里的黃梅瑩老師和電影里那位媽媽聯系起來了。故事的開端就是母子倆踏上了K3長途火車,展開了這趟異國囧途。這位「囧媽」為什麼要和兒子去俄羅斯?

搞清楚哦,她可不是老來孤獨一定要跟著兒子,人家是有自己事業的——所在的老年合唱團被莫斯科紅星大劇院邀請演出,而且還有屬於自己的solo舞台。角色和黃梅瑩老師的重合之處就在於,骨子裡都有那種對自己所深愛著的事物的執著與勇於挑戰的勇氣。她們都在發光。

從《囧媽》目前所透露的劇情來看,媽媽的俄羅斯之旅一定充滿了驚喜和未知。被特輯中黃梅瑩老師活力滿滿的樣子所打動的我,欣慰的同時又有點淚目。

出演這部電影對她來說也許是一次新鮮刺激的嘗試,從觀眾的角度來講,讓合適的演員使得角色發光,我也樂見其成。同時,我十分期待這部電影的最終呈現。

到時,別忘了帶著家人去影院看看這位親切又真實的媽媽,看看你家裡是不是也有一個同款「囧媽」。

⑨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5篇_觀看《唐頓庄園》感悟體會5篇

《唐頓庄園》電影版講述的是一向暗流涌動的唐頓庄園突謹滾然接到一封意外信件,英國皇室即將造訪。當象徵著大不列顛最高權力的國王夫婦來到這座偏安一隅的鄉間宅邸,等待唐頓庄園主人們的將會是怎樣的挑戰的 故事 。而關於觀看《唐頓庄園》電影的 觀後感 以及影評,我准備了以下 文章 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1】

Downton abbey. 對不追劇星人非常友好。

無數次剪切用城堡的素材。朝陽的,大雨中的,日暮時分的,從樹葉間看的,仰視的,俯瞰的。

是的,這是關於這個庄園的故事,其中的祥嘩餘人都是過客。拍人的時候,尤其是仆從,鏡頭永遠搖晃,角度變換很快且有節奏感,背景音樂則是動與靜的粘合、過渡。

太多、太多支線。同性戀,私生女與irish republican的愛情,以及Lady Mary Talbot的糾結、自省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三個。對皇室三人的描寫,各仆從的愛情,各主人的愛情,每個人的價值觀,這些也都非常精彩。分散在整部影片的幾句台詞經常就能勾畫出一個飽滿的形象。

影片不是為了給答案來的。不然那種自矜不會流露在整部影片,那些美麗的規矩不用被這么細致地描寫。貴族階級到底是什麼、應該何去何從,這也不是庄園所關心的。

算是有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公主似乎看透了,有情的都HE,金發美女的孩子出生有爸爸陪著了,outsider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愛情,還得到了king的興趣,庄園似乎找到了新的主人... 導演是仁慈的。

但一個舊時代即將落幕了,就像影片最後的美麗晚霞。這就意味著一定有一些改變要發生。但在英國嘛,我猜這變革不會那麼壯烈,多半還是像現在的唐頓庄園一樣吧,貌似無波,每日的豐富超出你的想像。時間在流淌,每個人都在變化,所有的變化累積起來,就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時代。這時代你展示得很好,元素紛繁但不亂,主次分明,確實寓情於景,客觀事件和人的主觀感受交融。我想這要歸功於這電影這么克制,沒有過剩的表達欲,沒有急於求一個主旨 總結 ,一個final answer;換句話說,這么有英國味兒。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2】

其實整個故事本來就是由一個令人驚慌失措的離去展開的。當初庄園由於鐵達尼號的沉沒失去了繼承人,房產和財產何去蘆遲何從令各人驚慌失措,後來證明新的繼承人令故事更加精彩美滿;土耳其公使死在閨房裡,被丑聞壓得走投無路的瑪麗最後保住了名聲,優雅地迎接著一位又一位追求者,雖然經歷了剜心透骨的喪夫之痛,但最後仍然攜著另一段美滿的婚姻,作為唐頓的女主人繼續維持著整個村子的中心;披上婚紗踏上教堂才被悔婚,珠胎暗結身懷六甲才發現情郎客死異鄉,心早已碎成質子的伊迪絲最後得到了全劇最濃墨重彩刻畫的一個婚禮,當上侯爵夫人,還將再迎接另一個小生命;思想激進,行事沖動,令到自己再也不能踏足故鄉,妻子又在臨盤之夜死於並發症的湯姆,從最初鄙視整個家庭,也被整個家庭鄙視,到最後對著英國王室的公主述說自己如何跟這家意見不合,又彼此相愛的一家人求同存異,在室外跟另一個平民與貴族夾縫中的女子深情起舞;從第一季一直被虐到最後一季的貝茲夫婦,曾多少次以為到了世界末日,最後抱著自己的孩子,耍著各種小聰明;得了柏金遜,覺得自己成了廢人的卡森退休後,在王室到訪的重要場合依然可以穿著一塵不染的制服,挺著筆直的腰板,為英王張羅了Granthem一族最高規格的招待;曾經到處應聘無果,絕望得割腕自殺的托馬斯,最後成為唐頓的管家巴羅先生,哪怕在同性秘密聚會上被警察以有傷風化罪拘捕,以為人生到此為止,最後也被真愛救出,得到了一個真的的同類的「朋友」……

電影的最後以即將到來的另一個離開作結。其實Maggie本人早已多次向媒體訴苦說自己的角色太老了,早該死了,這次大概是接電影前跟製作人非常強硬地提的要求吧。其實也是,劇里老夫人也90高齡了,在最後以這樣一個留白作退幕,也算能貫徹整部劇的優雅。以後再見到唐頓,克勞利夫人會少了一個鬥嘴的好夥伴,瑪麗會少了一個人生導師,我們也會少了一個重要的搞笑擔當。然而,唐頓用了六季加一部電影告訴我們,任何人的離去都是一個非常可惜的事情,然而,太陽照常會升起,明天照樣會到來,可能季節會變更,但春天總會再來。剩下的人,還有新來的人,都會繼續著唐頓精彩的生活。電影里,湯姆向露西說到「(西波走後七年了)心已經不痛了,但有些東西缺少了,永遠填不回去」。沒錯,但填不回去空洞的心,既然不痛了,總能展開另一段征程。

七年來樓上樓下人們來來去去,當初要塌下來的天,回過頭來,發現原來一直好好地在頭頂,俯視著這座庄園一直站下去。下次若能再次到唐頓,盡管人物怎樣變化,我們也能繼續細味這裡面的一個一個小情節吧。

人客要走不到你不送 再苦的歌聽多也輕松 最初怎相信?

PS,整部電影最喜歡的場面,除了最後老太太和瑪麗的談心,就是湯姆和露西中白金漢宮露台跳舞的一幕了。一個是貴族的平民女婿,一個是當著貼身女僕的貴族私生女,兩人都是平民和貴族之間夾縫里的人,湯姆完全可以繼續呆在室內與那群達官貴人歌舞昇平,但他選擇了到宮外的露台—一個既不是平民,但嚴格來說又不是貴族的世界的地方。我覺得這個地方選得精妙死了。最後,湯姆也並沒有強迫自己融進室內富麗堂皇的世界裡,但他懂得了在一步之遙的距離內,與他的親人求同存異,這又怎會是當初咬牙切齒罵著軟飯憤青的我們能想得到的呢?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3】

剛剛從影院走出來,穿過鎮上的廣場,正好聽到不知哪裡傳來的Sarah Brightman和Andrea Brocelli的合唱——Time to say goodbye.

如果沒記錯,這也是ITV《唐頓庄園》最終季里預告片的主題曲,一晃,那是四年以前。

說是最終季,對每個唐粉來說,的確有些許意猶未盡。

2015年的電視劇里給了每個人一個小圓滿,Lady Mary終於放下了大表哥,迎來了馬修古迪飾演的放盪不羈愛飆車的貴族男子亨利;二小姐走出了從小籠罩在姐姐光環下的自卑,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幸福;讓人又愛又恨的搗鬼小能手男僕湯馬斯,在嫉妒中迷失,又重新回到唐頓,對「愛」有了新的解讀;貼心女僕安娜終於等到了沉冤得雪的貝茨先生,一起開啟了新的人生——家庭;老cp男管家和女管家在多年後心照不宣,牽手成了相互陪伴的人生佳侶。

廚房裡依舊吵鬧,可是第一季里那個傻傻的小廚娘黛西,已經悄悄地抹去了「傻傻」,成了一個懂得愛和珍惜的手藝人。當然,最可愛的唐家墩扛把子——祖奶奶Maggie Smith,擁有永遠戰鬥力十足的刀子嘴卻同樣有著世界上最柔軟、最先鋒、最善解人意的心,在她的幫助下,她的最佳損友,大表哥媽媽也找到了愛情。

小圓滿的遺憾,往往是讓人覺得一切來的太突然,我們惦記的唐家屯裡的每個人,他們的確deserve這樣的幸福,但是這種幸福能否長久?這種幸福會不會福澤這棟古宅的每個角落?這樣的小圓滿,往往隱藏著憂患,畢竟,來得快,也去得快。

盼啊盼,等著《唐頓庄園》大電影,但作為一個天天守著電視劇看的中年阿姨,一部劇一個現男友,深深明白,在當下這么快節奏的世界裡,把一部古早劇改編成電影,有多難——再忠實的觀眾也抵不過時間的遺忘效力,再好看的電視劇,放到銀幕里,就要一分鍾當一小時來演,要在2個小時里,把觀眾帶回到四年前的故事裡,還不能讓人出戲,高潮、喜感、感動都要有,這絕對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有大大大概率翻船,毀了電影不說,還讓長久以來的好電視劇,有了讓人抱怨爛尾的把柄。

我要是這個項目的投資人,一看到提案,就一定會搖頭說No,no,no.

然而,看完電影以後,我可以痛痛快快地扇自己幾個嘴巴子,證明自己的投資眼光差到了穀子地去。

電影《唐頓庄園》給了大家小圓滿後的一個大團圓,也借著老太太之口,告訴我們,聚散終有時,但一代代人長大,變老,好感覺能因為人而延續下去,無論我們是誰,身在何方,和誰在一起。

Time to say goodbye這首歌4年前想起時,令我淚奔,因為我不想和唐家屯告別,我想知道大小姐有沒有真正意義地讓愛情擁抱自己,我想從二小姐Edith身上獲取更多的力量,從非典型的underdog變成super woman,她有太多的可圈可點;我也特別不捨得老太太那張毒的不能再毒的嘴,她一開口,彷彿世界盡在掌握。

四年後,電影沒有令Time to say goodbye再次響起,但對於走出電影院的我,已經足夠可以用來釋懷,穩穩說再見了。

不想過多劇透,只能說大家愛的每個人物,編劇都在電影里,基於原有的性格特點,加了更深的刻畫。

大小姐看似嬌貴,但她在電視劇里能去自己佃戶的豬圈裡救小豬仔,能承擔起唐頓的管理運營,電影里也通過一個細節把這位女職業經理人的氣質進一步放大。二小姐嘛,只能說,因為圓潤了些,變美變性感了。電影里對三小姐的老公,司機變公司合夥人的Tom Branson特別偏愛,給足了他戲份和一個華麗的結局,引發了我關於「跨越階層」的一些小想法。

Tom在第一季的時候,還是充滿政治熱血、出身「無產階級」的司機哥,因為和三小姐對上了眼,成了唐家屯的上門女婿,從此進入了上流階級,和英國王室公爵們共襄盛舉,雖然大多時候大家共喝一瓶香檳,但談得話題嘛,還是雞同鴨講。

傭人們對這位實現「階級跨越」的司機開始是完全的反感和不尊重,但Tom逐漸幫助大小姐承擔了起了管理唐頓庄園的重任,由於他的背景,顯然他更能了解底層人民的疾苦,慢慢獲得了老爺和大家的理解與尊重。

Tom從穿衣打扮到言談舉止,也不知不覺無限靠近著上流階級,特別從他的袖釘和領巾的精美別針都能略見一二。但是,Tom非常聰明,他沒有因為進入了鳳凰窩就把自個當鳳凰(這點對於跨越階級的人,非常重要),而是不斷換位觀察思考,去研究上流階級(主要是自己的老丈人)如何做事和做人,始終讓自己保持清醒,懂得求同存異。

作為一個顏控,我真的不太喜歡Tom這個演員,太過魁梧的形象,實在讓我有點接受無能,但Tom這個角色又是《唐頓庄園》因為演員離開而意外形成了一個亮點——讓我思考,跨越階級就真的好嗎?

跨越階級,從古至今,似乎都充滿了誘惑力,階級是一座金字塔,在塔尖的人似乎擁有召喚「太陽能」的能力,他們稀少而珍貴,因為能夠獲得豐厚的資源與權力而令人垂涎。

但在階級逐漸固化的今天,上升通道變得十分的狹窄。婚姻是其中一條捷徑,但也是最招人白眼和詬病的一條路,選擇這條路的,無論你們的愛情有多麼偉大,都會被外圍的人看做「攀高枝」;即便你能力如何出挑,還是會被嘲諷搭上了配偶的順風車,可以不勞而獲的恣意揮霍資源。

尊敬和理解,成了上升最快的這群人心裡,最想念卻不得的白月光。

電影里給了Tom一個近似於童話的完美結局,老太太也用自己的「狠毒」給予了特殊的祝福: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生活里,就像我沒辦法相信灰姑娘和王子能夠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樣,Tom這種窮女婿,還是該去美國開創一片新天地比較痛快,畢竟英國的階級,無論在維多利亞時代還是天天演脫歐變臉術的今天,已經是近乎封閉的存在。

《唐頓庄園》是從另外一部古早英劇《樓上樓下》獲得了靈感,主子們住在樓上,傭人們住在樓下,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卻也因為主僕關系,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成為無法分割的一大家子。在共產主義陽光下沐浴長大的我,曾多次納悶,為啥樓下的人就那麼心甘情願地的服侍著樓上那群毫無血緣的人呢?難道他們不羨慕嫉妒恨,不想擁有樓上人們的生活?

和我一起看電影的英國同事倒是給我了點啟發——你想多了,樓下的人沒你戲這么多,他們就是在做一份工作,工作而已,有工作才有飯吃,有飯吃,才能不餓肚子,美美做個夢。生活有很多的不公平,但是你如果每天都在比較,這種不公平就會被扭曲放大,最後的結果是你丟了工作,新的人來替代你。

是啊,你看唐家屯電影里,資深男僕Molesley先生,得知能夠給國王上菜,他笑得多甜。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4】

難得的是原劇組人馬全部回歸,讓大家在有生之年可以在大屏幕上看一次豪華,精美,油畫質感的英國紅樓夢!

電影延續電視劇的人物群像風格,每個人物都有2-3輪出場機會。過場很快,沒看過劇的人可能會有點困難。總結幾大看點:

1.兩個老太太的再次對決!《哈利波特》系列裡嚴格的麥格教授vs.惡毒虛偽的烏木里奇教授在此重聚,化身老謀深算的奶奶pk深藏秘密的遠房堂妹,再次較量!由於老太太的健康問題,不論是劇中還是劇外,看她懟天懟地精彩獻技的機會都不多了。

2.被洗白後瘋狂吸粉的彎男Thomas榮升管家,卻在皇室來訪時被臨時免職。誰知因禍得福,遇到了此生第一個真愛。由於他在劇集里storyline太悲慘坎坷,終於在這里見到一絲陽光了。

3.三妹夫Tom在這集里很搶鏡,不論是識破危險還是找到靈魂伴侶,都顯得很成熟穩重,和年輕時反差巨大。感嘆生活改變了他,把他變成了更好的人。

令我感動的是,僕人們和主人們有一點精神是一樣的,就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感,歸宿感,榮譽感,都想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作為大小姐,就要承擔起家族的命運;作為管家,就要管理好庄園的事務;作為廚娘,就要做好精美的飯菜。

我們和唐頓庄園的差距,不在銀器,不在衣服,不在能力,而在精神。

下面是我在看完劇集之後對於英國的精神的一些理解。咱們去粗取精,只看精華,糟粕扔進垃圾桶。

一個對於英國一無所知的人,只需要看一看唐頓庄園,便可以理解很多英國民族的核心。一個民族如果可以偉大到引領科技革命、強大到自稱日不落帝國,那麼它一定有著值得尊敬的民族性格。這種本性最能體現於貴族和鄉村,而不是更加現代化、更加趨同的大城市。

提到英國,我們第一反應是「紳士」「淑女」。這兩種人物的性格在《唐頓庄園》這部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傳統英國貴族的性格最主要的幾個特點是:honor「榮譽」、loyalty「忠誠」、manners「舉止」、responsibility「責任」。

honor榮譽

貴族與平民最重要的區別,是榮譽感。他們的行為必須要符合他們的貴族身份。一方面,他們鋪張、虛榮,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度奢華;另一方面,他們又嚴格自律,恐懼丑聞,在家中也執行嚴格的生活方式;當戰爭來臨的時候,貴族更因為自己的頭銜高人一等而身先士卒。

擁有榮譽感是一種品德,盡管乍看上去高冷、傲慢,卻同時限制了丑惡。一個人如果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出表率,那麼他有不良念頭的時候,都會認真考慮利弊,然後做出理性的決定。

loyalty忠誠

這種忠誠是君臣、主僕、夫妻、朋友之間不言而喻的承諾。每個人都要發誓忠於另外的人。這種忠誠是雙向的,自願的。

《唐頓庄園》之中的主僕關系最能體現這一點。對於僕人來說,庄園就是自己的家。盡管主僕身份有別,但是彼此關心、相互幫助。主人不可以任性對待僕人,僕人沒有意外情況也絕不會「跳槽」。

manners舉止

英國紳士的舉止是深入骨髓的。就算在家也風度翩翩,主僕之間使用尊稱。平時說話婉轉,盡量不要提及他人痛處,不像美國人說話不講究,很愛傷人。就算說話或者舉止過分時,他們及時道歉,努力挽回。盡管說出去的話覆水難收,但是人都有寬恕的心,誰能不犯錯呢?相互容忍、才能和諧相處。

大姐和二姐這一對冤家,一個是鋒芒畢露的大美女、一個是懷才不遇的灰姑娘,她們總是相互傷害,卻又相互依賴。不論做過多麼傷人的事情,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就算是奶奶那麼不講道理的任性老太太,當自己做事有偏差的時候,也會努力彌補。

responsiblity責任

每個人都重視自己的職業,盡職盡責。就算是一個普通的男僕,他也為自己的職業為榮。

貴族的頭銜更是與責任密不可分。唐頓庄園的貴族擔負著整個村莊的興衰。他們以為當地提供工作機會為己任、時時不忘為村民的生計努力。當改革引起爭端時,貴族們不顧家庭關系有損,捍衛自己認為合理的方案。大女兒Mary這樣高貴的「公主」,也為村子的農業升級而徹夜搶救豬群。

貴族更是肩負著英國國家的興衰責任,這也是遇到戰爭時貴族積極參與並身先士卒的原因。

這些品德不是 口號 ,而是英國民族自上而下、從貴族到農民的性格特點。這也是英國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不同之處。這些優秀的品格使得英國一度繁榮鼎盛,傳承至今。

當然,這部劇是真善美、大團圓的家庭口水電視連續劇,過於美化、不免狗血。不過我覺得當我們看待外國民族的時候,我們應該本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多看別人的優點,多看自己的缺點。這才有助於改進。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5】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唐頓庄園,就這句吧「甜而不膩,哀而不傷」。一個不知道怎麼寫影評的我,還是盡量寫一寫吧。看完電影好像了了一件心事,唐頓的時間過得太快,每一個人物都在成長,屏幕前的我們日子卻過得很慢,即使可以一遍遍回放以前的故事,對比劇中人的曾經和現在也追不上他們的步伐。看著這部群像電影裡面每一個人伊迪絲、湯姆、露西、安娜在變化和收獲幸福讓我感覺了無力和孤獨,想從電影里人物的身上找一點可以借鑒的 方法 卻只發現劇中人始終不是諄諄教誨的導師,還是收起艷羨,撇開求而不得,像欣賞美景一樣好好欣賞這部電影。 影片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華麗高雅的傳統,每一個畫面都如同極品的畫作,畫作中服飾、禮儀、建築精緻無比,美麗的禮服和華貴的珠寶在燭光、銀器、鮮花的簇擁中閃閃發光,人們在其中優雅地遊走。家人、愛人間的溫情又讓這副畫有了生機,有幾個小細節尤為動人,讓人不由自主地露出甜蜜笑容:

伯爵和夫人,僕人們,貨店老闆對國王來訪的溢於言表的欣喜;瑪麗在舞會上對著孩子們揮手和飛吻,家人一起抬頭;國王的貼身男僕和托馬斯惡作劇後走出店門快活的笑聲,在黑暗的街角處隱秘的親吻和甜蜜一笑(盡管我在巡捕驅趕人群上車時看見他站在角落立刻就認定是這個人告的密)(同時我還因為盛大宴會的明亮奢華這條線的黑暗色調和酒吧、街頭、巡捕房的混亂、暴力表現的上層平民強烈對比產生到了幾分難言的感嘆)。

還有一些哀而不傷:伊迪絲婚後遇到的問題太過普遍,平常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沒了熱愛的工作,能夠像她一樣有坦誠說出來的權利已經不易,更幸運的是還有深愛她的丈夫,有一個會說「你幫不上忙的」「我不能試試嗎」的溫柔母親;勇敢又無畏,最信奉英式貴族精神的瑪麗在時代的浪潮里艱難支撐竟然也逐漸產生了放棄唐頓的念頭;一生優渥有趣的老夫人對死亡無比坦率,和瑪麗關於傳承和愛的談話堅定又有力量。

當然,因為電影和第六季相隔的時間太長,有些新人物的名字使人困惑,比如安娜和貝茨說接Johnny,是不是他們的兒子,後來貝茨抱著的那個小男孩?瑪麗和老夫人談話提到的喬治和卡羅琳,卡羅琳是喬治的妹妹,怎麼沒露面呢?還有湯姆原來的感情線直接就砍了,也沒有交代一下,如果Johnny都長這么大了,按理說伊迪絲應該嫁了好幾年了,怎麼貝茨開始還改不過來叫她lady edith而不是夫人。

有些話放在最後,關於片中佔了很大篇幅的唐頓樓下為了尊嚴而戰的情節,我其實有不同的看法。或許是我國的古裝電視劇影響,我並不覺得國王的侍從從王宮帶來食材,全盤接管唐頓的服務班子不對,為了確保安全我認為再怎麼樣都不為過,倒是唐頓樓下的行動感覺破壞了規矩,萬一出了什麼紕漏怎麼辦。最想吐槽的一點,王家衛隊的上街遊行護衛堪憂啊,上校竟然直接就從隊伍里穿過去了,穿過去了~

⑩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1

我想要尋求一份平靜,在人樓空的出租房裡,對面的燈光全部暗掉,聽不見任何一個人的聲音,只剩下夏天的蟬叫,此刻我是多麼懷念曾經被我嫌棄的樓上黑人聚會,我知道我開始煩躁了,我看到了《步履不停》,我知道它一定是一部清淡與素雅的片子,我祈求它觸動我的思緒,把我拉回最平實的感動,有些復雜,我有幾點想說。

1、影片一開始就是生活在小鎮上的父母等候在東京的兒子一家回來吃飯,女兒和母親聊著家常,兒子與妻子和小孩三人在列車途中,這一切都像極了《東京物語》。

2、前面說到像《東京物語》,但東京物語的的確確有一種緩慢柔和的生活流動感,而《步履不停》更像在設計問題和化解問題,導演似乎想要做出一種淡淡的溫暖,又將生活流動包裝著這些問題。

3、影片通過老式家庭的樣板性人物構造了這些問題。傳統固執脾氣執拗的爸爸(但其實有些小孩子氣)、看似客氣和藹其實內心有許多心結的媽媽、一個十分能說又很實際的女兒、死的大兒子、父親與二兒子的矛盾、二兒子妻子寡婦的身份融入到大家庭中,可以說矛盾重重。影片前半部分我沒太大感覺,可能是看了《東京物語》再看這個片子多少有些設計的痕跡,有了典型人物和事件卻少了些平實的細節。

4、我有兩個觸動的地方。一是是枝裕和偏愛的孩子,這個孩子是這部片子中最曖昧的存在,他的眼神靈活,他置身在這個大家庭之外來看待整個局面,同時又從屬於這個家庭。我看到了人和人的緣分,我能感覺到爺爺其實是喜歡他,他其實也喜歡爺爺,這是一種緣分的奇妙。奶奶卻始終是把他當做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來對待。爺爺卻是把他當做一個可愛的小孩對待。是枝裕和對待孩子的偏愛,讓他對嚴肅、深刻的事情不以為然的嗤嗤的笑,讓他用最直接的感受面對身邊人的復雜。還有一個地方就是一家人在吃晚飯的時候,奶奶找到她買的唱片放出聲音來,原本尷尬的氛圍多少有些緩和,我看到了人在面對美好的音樂時和自己想維持面子的掙扎,我看到了美好的力量。

5、我覺得人在降低自己個人慾望滿足整個家庭的和諧有序時多少回使自己內心變得黑暗,那些無法滿足的東西一天天的累積總會表現在對其它事物的憎恨上。片中的奶奶就是如此。

5、再次,音樂很美好,這是一部好片子的前提,節奏也是好的。

6、我好希望自己生活在臨海的小鎮,2層樓房錯落有致的安插在各個地方,有些蜿蜒的山路,有許多不高的樹木,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每天慢慢的做些喜歡的菜。

7、爺爺應該是有外遇的吧。片子的開始也太直接了吧。

8、分享一句台詞:你爸爸在你裡面,你的一半是他製造的,另一半是從我這里來的。那RYO呢?RYO也會成為你的一部分,慢慢的,確定的。

9、這依舊是一部美好的電影,我喜歡他的名字。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2

你所能看到的,是鏡頭底下,平淡十足的尋常生活。母親在教女兒做菜,隨意輕松交談。小孩子互相耍玩追逐。就連固執倔強的父親,似乎也是那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而次子,充其量不過娶了個喪夫帶子的女人,並無甚特別。大概每個人都能在這樣的家庭中找到自己曾經生活的影子。

然而,其樂融融的家庭歡樂景象背後,真正如此嗎?有人說,人生最緊要關頭,往往只有幾步。而生活未嘗不是如此。很多真相,被小心或無意掩蓋。不經意間探出頭來,足夠讓你心驚肉跳。

片中的母親,有著通常母親擁有的好手藝。她親切和藹,對待外孫也是疼愛有加。然而女兒一家離開後,照樣會說,如果她們一家搬過來,孩子過於吵鬧,女婿畢竟是外人,所以心不甘情不願。雖然看似溫柔地對待兒媳,也會在女兒面前抱怨兒子為何娶個二手貨。溫情脈脈向來是生活的假象,還好真相也不至於面目可憎。高潮發生在飯桌上的那場談話,母親提起父親會唱演歌,隨後又放起了一張唱片。父親聽完沉默不語。

隨後在某一時刻,不經意問她,你是什麼時候知道的。母親平靜的說,那天尾隨你,聽到你們在裡面唱這首歌,不想打擾你們。自己一個人默默離開,在回家路上買了這張唱片。說完轉身離開。這樣一場看似平常的對話,卻讓我心一驚。原來兩人之間還有這樣一段背叛,難以想像當初母親的心情。那天的回家路想必漫長又煎熬吧,可是依然要走下去,步履不停。

而大兒子的去世,除了給父親沉重的打擊,作為母親,更是經受了難以想像的悲痛吧。即使已經過了10年,這傷痛依然沒有絲毫減輕。大兒子為救溺水之人而死,所以就讓被救的孩子每年都過來拜訪。一年接一年,彷彿只有折磨活著的人,才能稍稍減輕喪子之痛。聽起來很陰暗,很不符合母親慣有的形象吧?也許這才是真實。人就是這樣一個矛盾復雜的集合體。

而那追逐小黃蝶而稍稍失控的母親,在周圍人的提醒下,立刻又恢復了常態。每個人心裡都有難以言說的秘密,甚至於其他人都不想去承受這秘密。

一夜過後,在回家的巴士上,兒子才想起了那個相撲選手的名字。可是已經來不及告訴母親了。幾年後,兒子也買了車。而父母已經雙雙過世了。我們以為過去的每一天都是平淡的一天,以為一切都來得及去做。然而,總有些事,卻是你在這一路步履不停中,不經意間慢了一拍,而成為永遠的遺憾。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3

對一個平凡家庭特殊的一日聚焦,單靠時間推動的《步履不停》,其瑣碎的日常間卻暗藏著誘人入勝的戲劇張力,不動聲色靜謐的情緒里卻勾勒出了豐滿真摯的人物形象。這部是枝裕和的導演作品是平淡的,但它卻又有著讓人深愛的魔力,電影對人生的詮釋,於波瀾不驚處動人心房。

《步履不停》的故事以一個日本傳統家庭過世長子的忌日為展開,但電影本身所渲染的卻非單只是痛失親人的悲情,在歷經漫長的歲月後,長子的忌日儼然成為了這個本就矛盾重重的家庭難得的相聚之日,也成為了親人維系關系僅有的羈絆,而是枝裕和所做的則是在這一天里為觀眾打開了一個窺視這一家庭的窗口,並藉此去完成自己所欲的藝術表達。

這部電影給我最為直觀的感受就是仿若自己被拉入了這個家庭,在蟬鳴清新的夏日裡,走進了對於這個普通家庭來說特殊的一日,從做飯到吃飯,從午後的漫步到最後的分別,生活化的只言片語間電影便成功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和藹又會拌嘴的老夫妻,失業的次子和其二婚的妻子和孩子,他們之間的相聚本該是高潮迭起,但伴隨著瑣碎的日常,家人彼此間的矛盾與隱痛卻是在不經意的話語間被逐一展現。

是枝裕和電影充滿魔力的地方也就在於此,他能將本自家長里短的平凡,變成一杯辛辣卻又帶有回甘的美酒,而這一魔力的源泉其實就在於最為淳樸的家庭氣息,在於那台詞的自流行間中所不經意流露出的真情實感。例如倔強古板的父親在送別後自說自話的那句下次來就是新年了吧,不經意間已然就將一個父親的愛呼之欲出,而這樣的台詞在這部電影中是不勝枚舉的。

透過電影真誠質朴的情感勾勒,這部電影的貼切之處便在於沒有人的生活是完美的,也沒有絕對完美的家庭,即便是白頭偕老,對子女深愛的母親,仍舊有著無法釋懷的仇怨和秘密,而正是這樣的角色,使這部電影成功打破了文化與地域的隔閡,讓人不經意間豁然發現,這樣的父母,這樣的孩子,都是那麼的似曾相識,甚至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由此再來看這部電影的立意,始於家庭的《步履不停》,最終沒有把自身的格局放在對親情關系的解構上,而是讓人透過電影所勾勒的這段親情感悟以生活的本態。在《步履不停》里,是枝裕和只是拋出了每個人所面對的心結,他卻沒有如很多同類型的電影那樣去化解矛盾,以達到電影內核升華,而是讓我們感受到生活仍舊在延續,時間的腳步永遠不會停下,別將遺憾留給那些逝去後永遠無法再重塑的羈絆。

一天的時間里是枝裕和成功的用電影濃縮了整個人生,無論是在至暗的谷底,還是在高光的獎台,生活不論變成什麼樣,都會隨著時間被改變,快一步,慢一拍,都是生活,但在步履不停的人生之路上,不該被忽視的是家的羈絆,不該被遺忘的是愛的能力。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4

周末,有幸觀看了日本電影《步履不停》。

在豆瓣上介紹該部影片的第一句就是:「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

電影的畫面非常美,陽光炙熱、綠意盎然。這部《步履不停》,它的故事很平淡,講的是一個夏日的周末,住在東京的次子良多因為大哥的忌日帶著自己妻子和繼子,以及姐姐的一家人到在海邊小鎮居住的父母家中一起聚會祭拜的事。

這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發生的故事,沒有兇殺、沒有英雄、沒有怪物,沒有戲劇沖突、沒有懸念劇情、沒有狗血煽情,除了生活的細節外什麼都沒有,所以,看的時候不太像看一部電影,倒像是跟著良多一家人去鄉下過了一個周末,看著母親做著飯、聽著家人聊著天、去掃了墓,有些對父親的不滿,對家裡緩慢生活的不適……但恰恰吸引人的,就是這樣平淡無奇。其實,反過來想,這不就是我們的生活嘛,乏味且無法逃脫。情節上有點類似電影《比海更深》。

生活無所謂好不好看,它就是我們日常的一部分。有的人活著很粗糙,難以體會人世之間細微感情,所以有時要通過電影來喚起心中潛藏的情感,好的電影會讓我們的`心更敏感些、柔軟些,能夠體會到他人的苦痛和哀傷。

我們永遠趕不上人生的步子,人生如意者十之八九,遺憾總會填滿我們大部分的人生。人在年輕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己的無力和無能,要到30歲以後也許才慢慢體會到孤身為人的難處。

一個人的真正獨立之時,是離開父母的懷抱。但要真正的悟到,是要等到已經為人之父(母),乃至於父母離世,人已經不在時,你才會有難忘的遺憾和回憶。

因為時光並不會為你而等待,有些事當下沒有做就是一輩子也做不了。

這也許就是我們的人生,盡管有許多遺憾,但時間仍然步履不停。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5

那隻黃色的蝴蝶,就算在冬天也不會死去,它們的蛹在第二年又會重新綻放出美麗的蝴蝶。

細膩與緩慢的鏡頭總能反映出生活中最為真切的一面,其中的獨白便如流水一般悄無聲息的進入觀賞者的心裡。《步履不停》作為日本的影視,和「松子」類似,以它獨有的風格----平常的筆觸,看似波瀾不驚,只是簡單的闡述、刻畫而已,卻是生活最原本的模樣。

喜歡裡面的一句台詞,「那隻黃色的蝴蝶,就算在冬天也不會死去,它們的蛹在第二年又會重新綻放出美麗的蝴蝶。」

黃蝴蝶並非是單純的黃蝴蝶,它無非是一種執念,一個藏在心底無法放下的心結。

我們總郁結於過去,過去的人或過去的事,一旦成了記憶的突觸,每一次的回想,都會被無形的放大。

於是,充斥於生活中的所有都成了一種苦楚。

別的人想要去靠近,去表達自己的心意,便會成為一種視而不見。

有些人在時間的長河中停下了腳步,但時間並未因為他的駐足停留而停止運轉,恰如片名一樣。

心中結下的郁,停留在過往,就算腳步再匆匆,心也無法逃脫。

在劇中的良多爸爸總偏袒著他的大兒子,即使已經去世,他每天徒步去海邊,並不是戀海,而是想看見他兒子能夠從那邊向他招手......

良多想被父親認可,良多母親想真正走進丈夫的心裡......似乎每個人對過往都懷著恨意,卻又不想說出來,藏在心裡成了秘密。

當秘密被鎖進了心裡,雖然大家在努力營造美好的氣氛,但總會給人以一種格格不入感。

小孩子的天真爛漫,在樹蔭下細數陽光,總是會讓人覺得大人的世界裡充滿了諷刺感。

唯有當故人已逝,身處在當時那人的處境之時,才感受到別人的難處。

只是,故人已不在。

直到後來,一句她以前說過的話,他的一個喜好,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從你的口裡說出,那一刻,你可能會感覺很熟悉,卻總也想不到是在哪聽過,恰如那隻從眼前飛過的黃蝴蝶一樣。

在夢里,看見到了那隻蝴蝶,一直飛到了童年。醒來,眼角有淡淡的淚痕。總有些觸手可及的愛,開不了口,終成遺憾。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6

充滿煙火氣的廚房,朴實的母親和乖巧的女兒聊著家常做著菜,有著男子漢氣概的老父親出門買醬油,干凈的道路兩旁野花爛漫,就連和鄰居打招呼的言語既活潑又充滿哲理。

普通的一家人因為大兒子忌日相聚一天的故事,看似平淡,但道盡人間酸甜苦辣。從來沒有工作過的母親就算知道先生和別人一起唱情歌,但為了愛和孩子們,選擇了悄悄地回家,就當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當然也會獨自療傷。大兒子因為救人而離開,證明這家人的教育三觀極端正,最起碼在大兒子身上充分體現。女兒家雖然條件不是太好,但是一家人和睦相處,歡樂有愛。最讓父母生氣的是最俊的小兒子既不當醫生,並且還找了位二手貨,但善良的父母對待並不是親孫子的孩子還是非常好。當然也有母親的小自私,就是讓大兒子救起的男孩每年來拜祭。

不管如何,我還是喜歡有座帶院子的小房子,每逢節假日,有兒孫滿堂相聚,我會做小菜,也會調素琴,更會泡茶一壺……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7

是枝裕和說:「因為我想要寫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但卻很有趣的故事。」

《步履不停》娓娓道來的就是這樣平靜、緩緩、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的故事,卻又像生命的哀傷,靜默而漫長。故事很平凡,講述了橫山家的次子良多在大哥純平的忌日攜曾為寡婦、帶有孩子的妻子返家滯留一日的日常生活。電影開場的鏡頭里就是奶奶瑣碎的嘮叨、忙碌熱鬧的廚房、細細的家長里短,而後的鏡頭里也不過是一家人在飯桌天南地北的聊天與細小的摩擦埋怨。光圈裡的圖景柔軟細膩,一個一個鏡頭如一條平靜的河流,緩緩流動。

可生活哪會如人所願。平靜的河流里暗流涌動,微笑的陰影里累累傷痕。《步履不停》里的靜靜的笑容、陽光,灑在我身上時,卻只覺悲哀浸透心臟,如月亮的火焰般寒冷。只覺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好似捕風。

橫山家的長子因救落水兒童早逝,化作了橫山家的黃蝴蝶,飛在每個人微笑的陰影里。而後寡言的醫生父親因無人接替診所與次子不合,倔犟的父子倆也因此再沒好好的談過心。被純平用生命救起來的孩子長大後卻平庸落俗,只道歉自己還活著。良多與父親約定的足球賽也再沒去看……最後父親死了,不多久母親也走了,她最終也沒坐上次子買的車。

如此種種平淡如水的一一道來,卻又像尖銳的利刃,無聲劃破心臟,找不到傷口,卻感血流如注。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和解、陪伴總是慢死亡一步。一切來的都那麼慢,一切離去的又都那麼快。想說聲道歉都來不及。我們只得淚如泉涌卻步履不停。誰又能逃得掉過去呢?大家都是水中的櫻。

但,生而蜘蛛,就須結網;生而為人,步履不停。縱使櫻花朝開夕凋,默然轉瞬逝,但也會有那麼頃刻迷醉青空。人呢?難道就因害怕、看透,天天念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道歉自己還活著?這樣的人生太過陰郁苟且。記得《步履不停》里帶著兒子改嫁的母親對兒子說:「他(繼父)會緩慢而堅定地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如影評所言:「這恐怕就是一代一代向死而生,生活百般復雜和磨難,人們卻步履不停的彼此支撐」。縱然會有慢半拍的錯過讓人心碎,也會有無人理解的狼狽讓人凄憐。但我們要走下去,為尚未出生的人,為在路上蹣跚的人,為死去的人。一代一代這么步履不停的走下去。這就是生而為人的責任,這才是生而為人的勇氣。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去你留,兩個秋,還須珍重,珍重。

閱讀全文

與暗流涌動電影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查理街84號電影結局 瀏覽:606
台灣電影林白天人物 瀏覽:653
關於美國與蘇聯的電影大全 瀏覽:888
他看電影的時候睡著了的英文 瀏覽:291
電影龍貓的伴奏音樂 瀏覽:806
電影使徒行者2演員表大全 瀏覽:432
電影冬蔭功1里的泰國女配角 瀏覽:356
衡水籍導演拍的電影 瀏覽:752
電影院求婚怎麼聯系影院 瀏覽:437
粵語的詠春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42
韓國電影王者開場音樂 瀏覽:418
勇往直前電影影評英文 瀏覽:149
豆瓣電影十大懸疑片 瀏覽:62
王國喪屍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361
圓夢巨人電影英語名 瀏覽:650
國外一起長大的愛情電影 瀏覽:456
歐美關於蟲子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61
一地雞毛電影大全 瀏覽:783
強奷漂亮的女鄰居中文電影 瀏覽:283
2019日本電影愛情故事男主角戴眼鏡 瀏覽: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