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八里橋之戰」中咸豐的主力軍,為什麼會全軍覆沒,你怎麼評價呢
天津大沽口淪陷後,清廷與英、法商談開裂,英法聯軍8000人侵略北京城。在北京近郊區八里橋,與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隊兵戎相見。
這一場戰斗的唯一益處,大約便是第一次充分認識到,天朝上國早已大大的滯後於這些,通過科技革命的我國,打開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驅動力。至此,咸豐手上的二支主力軍部隊,江南江北大營、僧格林所有消失殆盡,他能藉助得只剩餘,曾國藩的地區軍隊——湘軍了。咸豐對曾國藩和主力部隊,一直出現著「厚此薄彼」,令湘軍將領甚為不滿意。
咸豐舉全國之力,每一年給江南江北大營撥上一定兩白金,而曾國藩卻需看官吏的面色,自身找飯吃。咸豐對連能打勝仗的曾國藩冊封都不及時,將按國際慣例能取得的湖北督撫一職,給了沒什麼軍功的滿族人親貴。
和春領命復建江南大營後,和本國軍隊湘軍,由於咸豐的「一碗水端高低不平」,產生了爭鋒相對的競爭關系。
他與兩江省長何桂清、內閣首輔彭蘊章一夥,在朝廷內外傳遞信息,持續在咸豐眼前說壞話,根據多種方法進攻湘軍,恨不能湘軍滅亡,好獲得前去鎮壓太平軍的全功:曾國藩打大仗分毫不提,打敗仗略微匯報得晚一點,咸豐就知道。
因而,咸豐常常訓斥曾國藩,惹得湘軍將領心怨恨忍著沒發。連備受咸豐信賴的胡林翼,都替曾國藩伸張正義:湘軍頗能打,頗要臉,卻不受待見。那無恥的,卻遭受優惠待遇。
1860年5月,江南大營二次敗退,兩江省長何桂清棄常州逃走。江南大營的完全敗退,對湘軍而言,並不遺憾,反倒歡欣鼓舞。湘軍將領左宗棠,激動的仰天長嘆:「天時其有轉折乎?」
親孩子不成器,沒有人能用的咸豐,這才把兩江省長的部位,心不甘不肯地給了曾國藩。湘軍陣營沒了綠營軍邀功、制約,擁有地方財政的滋潤,湘軍迅速奔走呼號,軍力做到了12萬,鬥志上漲奔走呼號!
在祁門,曾國藩依照自身的構思,綜合布署圍堵安慶。1860年8月25日深更半夜,離八里橋戰事也有幾日。曾國藩忽然收到了一封,來源於朝中的十萬火急的上諭。咸豐嚴詞指令他,立刻派猛將鮑超,帶領三千湘軍精英,晝夜兼程,前去京中救駕,受勝保調遣。
曾國藩沒有立刻前去,這道上諭至少有2處,使他有顧慮。從大局意識上說,咸豐的發此啟展戰略方案,曾國藩根本瞧不起。江南江北大營的滅亡,證實咸豐「放棄枝幹、直取壓根」的戰略決策的完全倒閉。
現階段是圍住安慶的重要環節,只需拿到安慶,完全平定縣太平軍為期不遠。太平天國運動要的是領土主權,而八國聯軍求的不過是財。即使如今出兵去,道路上要20來天,便是來到黃花菜都涼了,一旦派鮑超前往,安慶軍力撤圍,一年多的拼搏將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