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寫一篇《看抗日英雄楊靖宇》電影觀後感600字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信守,動機,刺激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民族犧牲。
眼看著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叫喚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創建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首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今日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看見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表明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現今,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該當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自豪!
參觀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相信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實行,實施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㈡ 抗戰電影觀後感
抗戰電影觀後感三篇
我下面分享三篇抗戰影片觀後感:
【篇一:一•二八淞滬抗戰觀後感】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出動最強大的兵力和新式的軍事武器,向上海閘北大舉進兵,挑起了“一·二八”事變。面對日軍的暴行,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的率領下,不惜違抗國民政府的命令,堅決抗敵。
在一塊展板上,我看見了兩張圖片:一張是兩名日本官兵強行拖走一名中國市民,那個中國市民掙扎著,眼裡充滿了死亡的恐懼;另一張是一位中國軍民視死如歸的堅毅神情,大刀就架在他的身後,但他卻一點也不向敵人屈服。看到這些,我的心也憤怒起來了,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起來吧!
當時正是大冷天,但十九路軍的三萬官兵在條件艱難的情況下奮勇抵抗,不少人脫掉上衣,揮舞大刀,和日本鬼子展開肉搏戰。隨後,上海市民自發組織敢死隊、情報隊、救護隊、擔架隊、通信隊、運輸隊和募捐隊,萬眾一心,支援抗戰。看到這些,我深深地為上海軍民們感到驕傲。因為,他們頑強抵禦敵人,不管敵軍是自己的多少倍;因為,他們挺起了中國人的脊樑,槍林彈雨,保家衛國。
我覺得中國軍民就是靠這種頑強不屈、團結戰斗的精神,才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經過三十多天的激戰,日軍始終無法佔領上海,5月5日,簽訂停戰協議。在淞滬抗戰中犧牲的一千九百多名英勇的官兵,永遠令人懷念。
我親耳聽過蔡醒民爺爺(蔡廷鍇的長孫)給我們講的抗日故事,我親手給仍然健在的十九路軍戰士帶過紅領巾,原來歷史不曾遠去,英雄事跡代代相傳,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觀看十九路軍淞滬抗戰展覽,更讓我明白今天的和平幸福來之不易,我們要好好珍惜這樣的美好生活。
你是否知道,因為十九路軍烈士的大多數人都是廣東人,再加上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也都是廣東人,所以十九路軍烈士陵園就建在廣州?你是否知道十九路軍烈士就長眠於我們水蔭路?你是否經常仰望“碧血丹心”的凱旋門?你是否清明時節給十九路烈士敬獻鮮花?
請你和我,都不要忽視這段就在身邊的歷史故事,了解它,記住它,就是最永恆的紀念!
【篇二:平原槍聲觀後感】
影片概述
早上,我觀看了電影《平原槍聲》。影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地區年輕的八路軍幹部馬英在黨的領導下,回到家鄉肖家鎮,率領蘇建梅,王二虎等抗日戰士,依靠群眾同以中村,楊百順,劉中正為首的日寇漢奸進行殊死搏鬥。他們與地下工作者鄭敬之,秦芳之密切配合,發動群眾,智取槍支,建立武裝,攻佔炮樓,巧殺漢奸,識破叛徒,粉碎“掃盪”……一次又一次挫敗了日寇的陰謀,出生入死,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終將敵人消滅。
觀後感想
看了這部影片,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一股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升。
這些英勇的平原兒女們,憑著一種信念——民族精神,在家鄉的土地上為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與敵人鬥智斗勇,用自己的智慧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當風雲突變馬英被捕時,蘇建梅等人截糧車,毀電線,拔炮樓,讓敵人誤以為馬英仍在城外;在壯丁訓練所馬英與地下工作者鄭敬之密切配合,救出馬大娘,借敵人之手除掉漢奸吳胖子,馬英等人也脫離虎口。更讓我敬佩的是抗日戰士的意志。當蘇建梅被捕時,敵人威逼利誘,嚴刑拷打,這些都未能摧毀蘇建梅的意志,面對揮起的鞭子,面對那一件件令人不寒而慄的刑具,蘇建梅仍面不改色,對八路軍的任何情況隻字未提……
反之,那些漢奸和日寇更令人痛恨之極,他們的言行正與抗日戰士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蘇建梅與蘇建才同時被捕,面對美色的誘惑蘇建才心意訪惶,終成了叛徒……
抒情結尾
抗日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之歌。同時,影片也告訴我們:要記住這段浴血歷史。
【篇二:南京南京觀後感】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車南站擁擠的人群中,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一個大約三歲的小男孩正准備上火車。年輕夫婦背著沉重的行李。突然,一聲劇烈的警報聲伴隨著飛機的轟鳴聲響起。人群騷動起來“轟-”人們的前方已經冒起了濃煙。只聽見有一位年輕人大叫:“快跑呀!日本鬼子轟炸到這里啦!”
人群如遇到地震似地逃跑。一時間車站里只能聽見婦女的尖叫聲、小孩子和男人的叫喊聲。慌亂中,年輕夫婦與三歲孩子擠散了。年輕夫婦的隨身行李也不見蹤影了。“轟-!”又一個炸彈從天而降,鐵軌斷成兩截,斷裂的鐵軌向上翹著;天橋塌下來,只見橋上的行人跌落下來。他們張著大嘴,大聲的求救聲被淹沒在隆隆的炸彈聲中。幾秒鍾的時間,昔日人來人往的上海火車南站成了血的海洋。
爆炸聲還在不斷的響,人已經差不多跑完了,只留下一些和家人失散、跑不動的老人和孩子。在離鐵軌比較近的一塊空地上,一個三歲小男孩坐在滿是血污的地板上哭著。旁邊躺著許多慘不忍睹的屍體,一連幾個炸彈還在小男孩的身邊發出巨響。這個小男孩的未來是生?是死?我真不敢想像。
現在,雖然人們已經步入21世紀,但地球上還有許多地方站或仍未停歇。戰爭,使別的地區孩子們失去了家園和童年,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失去了自己的親人,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我們渴望和平,我們希望世界不再有戰爭,不再有痛苦!
;㈢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
一個個或深或淺的腳應形成一道蜿蜒曲折的軌跡消失在沙灘的盡頭,綿延在天邊嗜血的夕陽上,是那麼清晰熾眼的一道神來之筆,下面是給大家介紹一篇關於抗戰的 觀後感 ,歡迎大家查閱。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1
我把淮海戰役反反復復看了三遍,總覺得還是不大明白怎麼回事。這是世界戰爭史上一次很有代表性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太多的後人正想對這次在中國的中原戰場上的逐鹿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影片安排的很緊湊,卻又花了大的筆墨來描寫一些小的人物,小的細節,來突出戰斗的慘烈,指揮員的緊張。
相對於勝利的結果來說,戰役的過程是環環相扣的。中原戰場是如此大規模的局勢調動對雙方的指揮官來說,都是及其嚴峻的考驗。戰機稍縱即逝,黃伯韜的被圍完全就在於他兩天「種.種原因」的磨蹭,沒有架浮橋,讓十萬人馬成了粟裕的盤中美味。這是他做為指揮官的失職。
可對於杜聿明來說,失敗的結果是他早就預見到的。他拿著蔣介石措辭嚴厲的親筆手術,無奈,憤恨。蔣介石給他過四十四歲生日,讓蔣經國帶著10萬銀元給杜聿明的母親過生日,軟硬兼施,逼杜聿明帶兵撤出徐州,卻又在中途來了這樣一紙手諭。三條作戰路線,粟裕賭准了杜聿明不會愚蠢到走兩淮,雖然我軍都已經在截獲的國民黨電報裡面得到所謂國防部的建議,讓杜聿明走兩淮。畢竟,杜聿明被蔣介石從徐州調葫蘆島,又從葫蘆島調徐州,他在國民黨的軍官裡面,還是有軍事才能的。
但是應了巴達維的那句話「您為什麼不讓那些經過嚴格軍事訓練的年輕將軍們在戰場上作出軍事部署,而要每逢戰事,親自督戰,做做站部署呢?」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在電影裡面是屢屢被敗仗所羞辱,也不知道老蔣其人身為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的校長,到底會不會打仗,這個,沒有研究過蔣介石的生平,也無從說起,不過,撤出徐州之後的杜聿明收到的蔣介石的一紙措辭嚴厲的手書,就已經預感到他杜聿明的後路就掐斷在了這淮海戰場上了。他滿腹的憤恨,慨嘆說——「不知三軍之權,而統三軍之任,沒到重要關節總是直接干預指揮,唉——完了!完了!照這個手令執行,三個兵團,數十萬將士,眼睜睜的就——」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也許是杜聿明被俘後中共給他治病,而後全家在大陸團聚的政治原因,我想,影片中對於杜聿明的描述是很豐滿的,從某總程度上也肯定了他的軍事指揮才能,甚至還有專門的他T恤士兵,不想讓自己的士兵凍死餓死,不帶武器投降的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鏡頭。
而於蔣介石的蹩腳的軍事指揮才能相對應了,還有他的治國方略,太多的事情是從根基上決定了行事的方向,所以也就註定了不會有什麼扭轉乾坤的曙光,所以布雷先生的死,在影片中更顯出了他的悲劇色彩,沒有什麼來挽救他的絕望,結束自己的人生,儼然成了他最後的選擇。
陳毅元帥曾靜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小推車推出來的」,蔣介石打仗的時候忙著平息後方人民的騷亂,而共產黨的部隊這邊,人民群眾傾家盪產也要支援前線,這就是人心。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2
為了配合學校發出的熱愛家鄉、迎接國慶90周年活動,我在暑假專門觀看了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大決戰I——遼沈戰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這場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戰斗——塔山阻擊戰。
塔山並不是山,只是錦州與錦西之間一個有著百多戶人家的村莊,稱塔山堡。1948年遼沈戰役錦州之戰打響,塔山是錦西至錦州的必經之道,是國民黨軍西進兵團馳援錦州的必經之路,也是東北我軍堵住國民黨援軍的必爭之地。敵我兩軍在這里進行了生與死的搏鬥。當時的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在這里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阻擊防禦作戰。這次戰斗,從1948年10月10日開始,至10月15日結束,戰鬥打得異常慘烈,解放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錦州的國民黨救兵,為遼沈戰役的關鍵——錦州贏得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先機。戰斗共進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約100米,共殲滅國民黨軍計6549人,從而保障了我軍主力攻克錦州作戰的勝利。
錦州攻克之後,長春的國民黨守軍起義,衛立煌逃走後,沈陽的守軍投降,緊接著我們有攻克了營口。遼沈戰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47.2萬餘人。這一戰後,國民黨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國共雙方的正負位置,已經顛倒過來了。主席信心十足地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只需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遼沈戰役結束後,又經過了平津戰役、淮海戰役,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國人民解放軍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遼沈地區這片曾被鮮血染紅的土地,如今國泰民安、生活幸福,我們相信英雄們鮮血不會白流,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3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90周年紀念以及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一邊是承前的歷史,一邊是啟後的未來。作為中華兒女倍感振奮,同時深深領悟到國力強盛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發生的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持續8年之久。
紀念大會和閱兵式的主題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據了解,抗戰勝利日閱兵是新中國歷史上第15次大閱兵,閱兵的意義主要是為了讓我們不要忘記歷史以及前輩們的奮戰精神。作為中華兒女更不能忘記歷史,就拿圓明園來說吧,圓明園作為愛國主義 教育 基地,去參觀的人自然是被震撼極深。人群中有憤怒,有痛心,憤怒當年英法聯軍禽獸般的暴行,痛心這被燒毀掠奪的絕世園林。然而,大多數人恐怕是一時的感情沖動,離開園林後便將一切拋之腦後,照樣我行我素。若是這樣,那圓明園只能又徒添一聲嘆息。如今我們要想在世界強國有一席之地便只能崇尚科學,廣納百川,以傷疤作為警鍾,不斷進取,開拓創新。雖然現今中國已有些成就,而要趕上發達國家,還必須得靠新時代的我們發奮圖強,繼續努力,確保國力強盛。
中國夢,是屬於我們的夢,我們的夢,一定是跌宕起伏卻又精彩滿程。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4
記憶中,很久沒看黑白電影了,似乎已經淡忘了,但在我們這些90後大學生的心中並不代表消失了,因為當那熟悉的革命奮斗旋律響起時,我們便找回了那些年學校里組織在國旗廣場前看電影的那段歡樂的、難以忘懷的時光。黑白電影,它充滿了濃郁年代感,不僅這樣,其骨子裡還流淌著革命的本質,傳達出一種當時的人們朴實自然的品質卻又隱藏著一種強大的張力給予你無限的力量。我想抗日戰爭片《地道戰》就是這樣一部好的黑白電影。
雖然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之中,但這樣一部好的電影依然是我熱血沸騰,彷彿回到了那個用鮮血染紅紅領巾的時代。我想之所以有如此的感觸,是因為「地道戰」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片中人們對革命的無私奉獻,更多的是對生命的可敬,對高尚情節的追求,對那些勤勞而充滿智慧的中華兒女的崇敬愛戴之情。
1942年,霸道的日本軍侵入中華兒女的國土,在中國冀中平原上,有這樣一群英勇奮戰的男女士兵,憑著一顆愛國的心,從四面八方趕來集齊,准備戰斗。為了能順利的戰勝日本軍,冀中根據地的人民用智慧作戰,展開了挖地道的行動,我方士兵運用野外地道站的戰術圍困敵人,打死民兵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終於勝利的鍾聲響遍冀中平原。
在影片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有智謀的高傳寶,令我無比的佩服;有忠誠至上的老鍾叔,有讓人臭罵的漢奸湯司令,還有那個令人恨之入骨、窮凶及惡的日本山田隊長,這些老演員所刻畫的深刻的人物形象彷彿如電影中那些經常響起的動聽的音樂一樣,時時縈繞在耳邊,難以揮之。
電影結束了,我卻還意猶未盡,腦海中還都是當地人們作戰的畫面。那麼的鏗鏘有力,那麼的富有感染力,使我看完之後內心熱血沸騰,感觸頗多。我想那是一份對高傳寶同志的敬佩之情,一份對士兵們頑強斗爭意志的佩服,一份對司令可笑舉止的憤恨,一份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與其說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還不如說冀中平原上的那些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偉大人們才是奇跡,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捍衛了中國的領土,是他們在民族抗日戰爭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印記。而正是這一點,才會讓我們每次在看這種紅色電影時,內心會產生了一絲感動,一種莫名的沖動,一份對人性、對自由、對和平的強烈渴望,一份久違了的愛國情結。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5
平如是一個男人的名字,美堂是這個男人的妻子,這本書是平如在美堂過世之後對這一輩子的回憶,從打小開始到遇到美堂,到美堂過世。整本書沒有任何華美詞彙的點綴,有的是真情的流入,有的是一個老人對人生的詮釋,有的是鉛華落盡後的平常,有的是讓我們這些晚生對人生真諦的感悟。
老人這輩子是不虛此生的,經歷總是美好的,人生的經緯度因為經歷而更加完整。孩童時期的平如是大戶人家的少爺,他經歷過富家子弟的日子。他喜歡豐子愷的畫畫風格,當自己八十多歲的時候開始描摹豐大師的作品,學習畫畫,然後把對兒時的一些記憶畫出來,讓我們這些晚生也能生切了解屬於那個時代的一些 文化 。
老人參過軍,打過仗,是真真實實地從戰火中過來的。抗日戰爭時生命的無常,面對死亡時的那種絕望,兵荒馬亂之時人們的簡單,所有種.種讓我不禁感概:人生啊本來就不需要那麼多,踏實快樂不好嗎?生存真的需要那麼多那麼多的東西來點綴嗎?到底是點綴還是累贅?
平如和美堂是媒妁之言的婚姻,他們的相見、戀愛、結婚,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平常常。柴靜有一次問老人:「第一次見到美堂,覺得美嗎?」老人如實回答:「那時覺得女孩子都是好看的。」相親結束,平如帶著幾張美堂的照片回部隊,繼續戰爭,那時候他站在船頭,看滾滾長江上波光,覺得他自己的命從此輕慢不得,因為生命中多了一個人,他還拿著照片給他的戰友們看,這些點點滴滴是多麼的幸福。真正的感情就是如此,不需要太多的誓言,太多的物質,真正愛一個人會把他放在心上,而不是嘴上。
有人說夫妻之間吵吵鬧鬧才是正常的,貌似兩個人在一起肯定會吵架、吃醋、相互折磨,美其名曰「在乎」,我不這么認為。老人回憶說他記憶中只有和美堂吵過一次,老人說那時候年輕氣盛,之後就在也沒有爭吵。兩人彼此不說話,過了兩三個小時,他過去拉她要勸解,沒想到美堂倒噗哧一聲笑了起來。我覺得愛一個人是信任和包容,而不是佔有、比較。今天我愛你多一點,明天你一定要愛我多一點,我覺得這樣愛情是交易,付出計較回報,所有世間美好的東西都會打折。
平如說:「看電視,一個男的也五六十歲了,跟老伴兒吵架了,這個男的說他老婆如何如何不好。她沒你文化高,她智商不如你,你的邏輯好,你會分析,她不會分析,她講不出理由,她對你好的時候你想過沒有。你有理,可是你無情。」這是一種暖暖的智慧,這是一種包容和諒解。活著本來就不要太多的斤斤計較,當下的得失,如果把時空無限拉長以後,誰得誰失誰知道。活著,愛著就好。
一篇關於抗戰的觀後感相關 文章 :
★ 抗戰電影觀後感500字作文8篇
★ 抗戰電影觀後感500字作文8篇(2)
★ 抗戰影片觀後感300字
★ 抗戰影片觀後感作文3篇
★ 抗日戰爭感受作文300字
★ 中國抗日戰爭心得體會
★ 抗日戰爭感悟500字
★ 抗戰文章讀後感作文
★ 抗戰勝利70周年觀後感500字5篇
★ 觀看紀念抗日戰爭的紀錄片觀後感
㈣ 有關抗日戰爭的電影的觀後感的作文
《地道戰》觀後感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地道戰》。這部電影的劇情是1942年抗日期間,日軍對翼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日軍常常襲擊老百姓,讓老百姓吃了不少苦頭。
高老莊群眾在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指導下,把家家戶戶的地窖連在一起,組成地道,並通到鬼子的炮台下,鬼子一出兵,地下的民兵就會發現,並告訴老百姓下地道,讓鬼子白跑一趟。
有一天,高傳寶接到上級的通知,說有武工隊要來,這話傳到了鬼子的耳朵里,鬼子就讓漢奸打扮成武工隊的樣子,去打聽地道。漢奸到了那,被高傳寶一眼就認了出來,殺死在地道里。
敵人出了炮台,走進村子,沒發現什麼人,但是,高傳寶和他的民兵早已做好了准備,敵明我暗,打了鬼子一個措手不及。最後還活捉了鬼子小隊長。
六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過著八路軍打來的生活,我想起高老莊人民和高傳寶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鬼子。在抗日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㈤ 《地道戰》觀後感
導語: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地道戰曾在北京也有發現,說明這個戰術,對保護廣大的戰區群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天我收集了關於這部影片的優秀觀後感文章,供大家參考。
地道戰觀後感400字
在學校的一天晚上,老師組織大家看了一場愛國主義片《地道戰》,雖然影片是黑白的,但同學們還是津津有味地看著.
電影講的是1942年,日本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侵略。敵人不斷襲擊老百姓,他們無惡不作,老百姓對日本鬼子恨之入骨,但他們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於是想出了最“聰明” 的“土”辦法——地道戰.他們隨機應變,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家家戶戶都相通的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洞邊還有許多窗戶,可以通風,也可以觀察敵人的動靜.一天晚上,敵人想在天黑的時候偷襲高家莊,而這正好被老鍾叔發現了,他跑到老槐樹下,拿起繩子搖了起來,就在這時,敵人的槍響了,老鍾叔倒下.村民們很生氣,發誓要報仇.最後,大家團結起來,奮勇斗爭,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敵人在逃往炮樓時,野戰兵像猛獸一樣殺出,殺得鬼子屁滾尿流.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英雄人物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讓敵人死無葬身之地.同時,他們團結友愛,奮勇拼搏的精神激勵著我們.這時,我想到了威武的警察,他們不怕危險,常常在大街上追趕著無惡不作的罪犯;還有醫院的白衣天使,他們面對非典和甲流,也不畏懼,堅持拼搏在第一線.......
“團結就是力量”,不管敵人多麼強大,只要團結堅持就一定能勝利!
地道戰觀後感500字
《地道戰》全片的劇情是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日本鬼子從炮樓出來不斷襲擊鄰村老百姓,進村後,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鍾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面對凶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鬼子一出炮樓就會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發現,他們連忙告訴村裡的老百姓,趕快下地道,敵人進村後,什麼也發現不了,可是,民兵連長高傳寶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戰斗准備,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明我暗,戰術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敵人在逃往炮樓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從地下向神兵一樣殺出,打得鬼子潰不成軍。最後,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隊長。高傳寶揪著小鬼子的衣領說:“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六十幾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跡!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地道戰觀後感600字
《地道戰》是反映抗日時期的一部電影,其中描繪了在冉庄地下縱橫交錯的地道,正是這條地道被用來防禦和打擊敵人,表現了我國人民驚人的智慧與創造力。
在遼闊無邊的'華北平原上無法躲藏,地雷不能發揮效用,日軍採用“鐵壁合圍”的清剿戰術,進行了泯滅人性的“大掃盪”,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弄得雞犬不寧。為了對付敵人的掃盪,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一起挖出了我國有名的地下長城——地道。地道口十分隱蔽:牲口槽、灶台、鍋台、水缸、面櫃,甚至廁所里都有一個地道。因此敵人來進攻,就算進了村子,敵人也發現不了我們。因為我方在暗,敵方在明,所以我們設計了許許多多的工事,用密集的火力網給敵人致命一擊。為了全殲敵人,我軍又在地下工作起來,我們全軍一心,將地道挖到了敵人的腳下,又用聲東擊西的辦法端了敵人的老巢,徹底粉碎了敵人慘無人道的大掃盪,取得了勝利,後來的敵人還說:“寧繞黑風口,不往冉庄走。”這說明地道戰取得了長久的勝利,是我國8年抗戰中的一座豐碑。地道戰開辟了戰爭領域的一個新打法,這是世界戰爭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國的驕傲。
我看完這部電影後覺得心潮澎湃,被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所震懾,他們可以設計出這么巧奪天工的地道真是令人欽佩。如果我們在學校里學好本領,得到知識,那豈不是什麼事都可以辦成?除此之外,勞動者們團結一心的精神也是一座不朽的長城。他們在挖地道時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最後終於築起了這地下長城。我們在干任何事情時都要團結友愛,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團結一心,什麼事都可以辦成。
㈥ 抗日戰爭電影觀後感600字
抗日戰爭電影觀後感600字
抗日電影《東京大審判》觀後感
《東京大審判》這部片子公映後,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很多人看後都流下了眼淚,我也是含著淚水看完這部片子的。看完這部片子後,很長時間 心理 都很沉悶,總在反復的自己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最讓我感動的一句台詞是:「這么純凈的孩子,怎麼會變成了殺人魔鬼?」是啊,到底是什麼讓人變成了魔鬼?
這部影片和以往的那些抗日題材的影片不同,沒有什麼英雄和鬼子,也沒有過多的表現日本鬼子殺人放火的鏡頭。但是他卻能給人們心理帶來巨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是一部人性呼喚的影片,一部站在維護人類文明和生命尊嚴高度上的影片。通過對那些「戰犯的審判」,痛斥了發動那場戰爭的人丑惡和瘋狂的靈魂,批判了那場戰爭給人類文明和人類生命尊嚴的漠視和踐踏。
東條英機的頑固不化,不思悔改,表現的是一個時代的瘋狂,表現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是怎樣走入罪惡戰爭的深淵的。那些戰犯們的荒謬的申辯,讓人們看到了,他們是如何一步步把國家和人民變成殺人機器和魔鬼的。通過異國的戀情,讓我們看到了普通的日本人,和日本家庭真實原貌。在所謂「神聖的理想」愚弄下,那些原本「純凈」善良的人們,人性被扭曲和泯滅,變成了殺人魔鬼,變成了瘋狂的種族仇恨報復者。在他們成為淪為戰爭工具的同時,也成為了戰爭的受害者。當他們一些人醒悟過來的時候,大聲呼喊:「為什麼?為什麼?」「我是鬼子,鬼子!」,讓人不能不產生一種靈魂的振盪。人類文明和人性的丑惡,在這部片子里劇烈的撞擊,給人們心理帶來巨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
看過這部片子後,中國人哭了,日本人也哭了。幾位看片的日本電影人看過此片後滿面淚痕,泣不成聲。此片在日本試演時,播放廳內一片唏噓之聲。一位老人看完此片後,甚至不能夠站立起來。日本人為什麼會為中國人拍的這部片子哭泣呢?是什麼觸動了他們那早已淡忘和麻木的靈魂呢?他們一定有著和中國人不一樣的復雜感情。一位中國作家訪問了一位日本老人,那位老人在談到這一段歷史時,痛哭失聲。他說:「我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那時我們是那樣愚蠢,怎麼就聽信了那樣一群瘋子的話呢?」「我們被人欺騙了,出賣了。」這位講述了他在戰爭中痛苦的經歷,和他那些死去的親人們。我們這位作家原本想問他:你知道不知道多少中國人死在你們的刺刀下?你知道不知道南京的屠殺?但是當他看到老人那抽啜的肩膀後,這位作家終沒有忍心去問他了。可憐的老人吶。
看完這部片子後,總有一種想要呼喊的慾望,總想寫點什麼。但是拿起筆來,卻又什麼也寫不出來了。腦子里就是這么兩個字:「瘋狂」「瘋狂」還是「瘋狂」。
影視劇《蝴蝶行動》觀後感
連著幾個晚上一口氣看完了電視劇《蝴蝶行動》,覺得還蠻好看的。
這部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軍需署中將趙延年有一雙可愛的雙胞胎女兒,當年他在日本讀大學後回到國民黨軍需署,妻子在日本產下雙胞胎女兒,不幸姐姐北條千代子被日本北條抱走,而妹妹趙新夢留在趙延年身邊。姐姐本該和妹妹一起享受純真又美好的童年,享受這個慈愛善良父親的父愛,卻因被日本人抱走開始了暗無天日的生活,日本人為了竊取國民黨內部情報,把北條千代子訓練成一名特工,執行影子計劃。
1937年盧溝橋事件,抗日戰爭爆發,故事就從這里開始。在執行影子計劃時,千代子要求在蘇聯人到達之前替換趙欣夢,潛入國民黨內部竊取情報,在空降在南京時被國民黨抓關押起來,這時候,國民黨想出了一個蝴蝶行動,把趙欣夢派到了北條榮一身邊,李漢正與趙欣夢一起潛入了上海日本北條身邊做特工日本方面情報。
趙欣夢與李漢正的演員分別是唐一菲與齊奎,這兩名八零後演員表演出色。李漢正和趙欣夢之間的情感也成了這部電視劇一大關注點。
1939年初,重慶女大學生趙欣夢潛回日本北條榮一身邊做卧底,在國民黨上尉實則為共產黨的李漢正幫助下,獲取了大量日本情報,殺死了北條及其身邊主要助手。而千代子想盡辦法逃回上海,決心復仇並奪回身份,經歷了種種艱辛磨難,當面對身份與情感,為了保護妹妹趙欣夢舉槍自盡。
齊奎扮演的李漢正帥氣上演潛伏反潛伏的諜戰角色,也是妹妹趙欣夢革命道路上的指路人。趙欣夢前男友是一名飛行員,在救出後犧牲。這裡面還有幾個重要人物,唐娜是趙欣夢的大學同學,陳舊是陳覺的兒子,一直追求趙欣夢。小泉是北條身邊的日本人。
蝴蝶計劃成功完成後,趙欣夢本來可以早回家,但是,她非常想把握更好的時機獲得更多的日方情報,另外也想尋找前男友飛行員的下落,因而一再拖延留在上海日本北條榮一那裡當特工,這一呆就是好幾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趙欣夢回到了南京國民黨軍屬做將領,而李漢正被派往上海執行任務,兩人一周見一面。在李漢正的指路下,趙欣夢加入了共產黨。回到國民黨後,陳舊總是處處找李漢正茬兒,受了傷被陳舊抓起來,趙欣夢救李漢正時,陳舊與醫生都中了槍,李漢正也中了槍。
結尾拍得令人回味,趙欣夢以為李漢正中陳舊搶後死了。之後的日子裡一直為共產黨做著特工,又是一次執行認為,還是那家咖啡廳,為趙欣夢點了熱咖啡的接頭人正是李漢正。
連著幾個晚上,一口氣看完了這部電視劇。大學里有個專業是情報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有這個專業。提到情報兩個字,您會想到說過去打仗,情報對於戰爭雙方將領決策有多麼重要。電視劇中,抗戰時期,你看發個電報還要用那種舊式的發報機,把電文用代碼形式發不出去,假如換做現在,一個滑鼠發送信息即可完成信息傳送。抗戰時期打電話搖對方號碼搖半天,現在只要拿起電話,即可很快直接撥通全球世界任何一個地方。
蘇聯是世界上較早提出情報學概念的國家,而情報學做為一門學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步形成的。美國情報學主席認為,情報學是一門研究情報的特性與活動、管理情報過程的手段,以及為保證情報的有效利用所必需的加工技術的學科。德國情報學專家認為情報學就是情報文獻學。
現在是和平年代,沒有硝煙戰火不再打仗。而情報學仍然是一門很有意義的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隨著信息時代向更深層次發展,隨著全球經濟的融合與發展,情報學在信息經濟領域仍然有重要的作用。
舉一個例子:20世紀60年代,日本人對我國的大慶油田非常關心,1964年《人民日報》發飆了通訊「大慶精神大慶鑄」,1966年,《中國畫報》刊登了鐵人王進喜的照片,日本通過媒體報道,掌握了大慶油田的情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賺大錢的機會,這就是情報經濟學的效益。
第一,信息資源經濟學中認為生產要素具有需求性、稀缺性、使用可選擇等特點,信息經濟學中,信息資源的經濟屬性是稀缺性、預算約束性、邊際性等,信息資源做為一種無形資源,人類可以提高其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有形資源,創新物質資源等經濟功能與作用。
第二,情報學到信息經濟再到知識經濟,與情報學密切相關的信息學、知識學、經濟學、資源等,而情報經濟學同時也是知識經濟學。
第三,電子商務是網路經濟的表現形式之一,有關信息經濟、知識經濟與網路經濟三者的研究已成為當前情報學的經濟學化研究的內容之一。
前一陣子,讀了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一書,這本書也可以說是某種程度的金融史研究。作者也是要咱們認識到,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諸多風險,一些不利因素,中國要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要增強民族產業的競爭力,不是口號喊出來的,而是要靠實幹家干出來的,要成為金融中心,就要有對周邊各個國家資源整個的能力,貨幣流通越大,對資源整合能力越強,不僅是經濟資源,還有自然資源、政治資源、軍事資源等。信息經濟離不開情報學,而情報學在信息經濟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抗日電影《鐵道游擊隊》觀後感
我利用了暑假的時間看了一部紅色經典抗日戰爭片《鐵道游擊隊》。每當想起這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眼前便浮現出遊擊隊員們趴火車,打鬼子的情景,想到這些事,我的心對游擊隊員的精神與勇氣而感到自豪與驕傲。
《鐵道游擊隊》這部電影主要敘述了在抗日戰爭時期,魯南鐵路上有一支活躍的游擊隊,他們專門破壞日本鐵路運輸,使日軍得不到互相照應。游擊隊員控制了火車頭,也牽制了敵人的兵力,有力的打擊敵人。在日寇和國民黨兩派的夾擊下,很好的互相配合。他們沉著穩定和破滅不了的執著信念、勇於拼搏的精神,多次阻擊了敵人的進攻,最終,他們消滅了魯南地區上的鬼子,為抗日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看了這部電影感覺無比的自豪,當日軍說出『『我們失敗了。』』中國人民的心是那麼的一致,那麼的高興,那麼的自豪!如果,人們永遠記住抗日戰爭時期,那麼中國人民永遠走的是上坡路,中國永遠是最偉大的。『『中國人是打不死的。』』因為中國人有著不怕困難的精神,才取得了抗日的勝利,這時,我感到驕傲。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但不能真正 體會 的抗日的辛苦和失去親人的痛苦。游擊隊失去生命才換來今天的和平生活,SO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要浪費幾百條的性命換來的1分鍾,為國效力。最後,我想呼籲:中國是最強大的國家!
《鐵道游擊隊》這部電影對我的啟發很大,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㈦ 抗戰的電影觀後感不少於500字
通過觀看抗戰歷史片〈百團大戰〉,知道了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偉大的共產黨用它野草一般的毅力從被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的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的部隊雖沒有像日軍那樣先進的武器,但共產黨仍能戰勝日軍。就像星星之火一樣,看起來微不足道,但也能燎原。共產黨喚醒了更多的熱血男兒。中國共產黨就像一把利劍,斬斷了侵略者的魔爪;像一面大旗,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像一輪太陽,照亮了新中國的前程。
抗日戰爭時,為了不然國民黨投降,振奮抗日軍民。八路軍總部決定組織一次「百團大戰」來打擊日軍。105個團的兵力由彭德懷指揮。1940年8月20日開始攻打天險娘子關,敵軍的火力網非常密集。這天晚上,兩個連的戰士迅速包圍了村裡的偽軍。敵軍來不及反抗就全軍覆沒了。碉堡里的敵人發覺了,想八路軍發起猛烈射擊。八路軍以村子為根據,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般的炮火,沿陡峭的山岩向敵人強攻。負傷的戰士從矗立的山岩上跌進了深谷,但一個倒下去了,後面的戰士還是英勇的沖上來。鮮血灑遍了娘子關。僅過了3小時的激戰,八路軍終於佔領了娘子關,全部肅清敵人。黎明的時候,鮮艷的戰旗迎著東方燦爛的陽光,飄揚在鮮血染紅的娘子關的上空。
八路軍是多麼的英勇啊!他們身上那股英勇無畏、不屈不撓地精神是多麼寶貴。他們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打造了美好的未來。我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勇敢的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克服困難,把黨的精神一代代傳下去。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更輝煌。
㈧ 紀念抗戰影片觀後感3篇
紀念抗戰影片觀後感1
暑假中,我看了電影《邱少雲》,直到現在,我怎麼也忘不了邱少雲的摸樣,更難忘記他在烈火中堅毅的面容、鎮定的神態。
這部影片介紹了在一次戰斗中,邱少雲為了不暴露部隊的潛伏地點,伏在大火中一動也不動,忍受著烈火燒身痛苦,最後竟被大火給活活地燒死。其實在他的身旁有一條水溝,他完全可以滾進水溝里,讓自己身上的火熄滅。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他深知這樣做的後果---不僅救不了自己,還會害死所有的戰友,導致這場戰斗的失敗。
看完之後,我被邱少雲深深地震撼了!多麼可敬的英雄啊!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大火在邱少雲的身上燃燒了兩個多小時,這種巨痛是多麼難以忍受啊!回憶著那殘酷的畫面,想到英雄在烈火中燃燒的身軀,我的眼淚怎麼也止不住,直往下流。我多希望出現奇跡呀!或突然間熄滅,或天突降大雨……可那隻是幻想,英雄最終還是離我而去。他選擇了犧牲小我顧大我,用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 ,換來了戰友的生命和戰斗的勝利,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堅強 的男子漢。他這種無私奉獻精神、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 呀!
再想想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碰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吃一點虧就斤斤計較。比比他們,我是多麼慚愧!我們小學生雖然不能象邱少雲一樣為了祖國獻出自己的生命,但是,我們可以學習他那堅強的毅力,做一個堅韌不拔的人;學習他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發奮讀書,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紀念抗戰影片觀後感2
一直想為抗戰勝利70周年寫點什麼,卻又囿於種種纏身的工作,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可時間不等人,眼瞅著9月3日兵臨城下,醞釀了許久的抗戰情緒總是沒有找到突破口,我開始有點焦躁不安了,就在我為此百般上火之際,突然獲悉一個重要的消息:《百團大戰》將於8月28日正式上映。沒錯,就是這個了,原來這就是我遲遲未能動筆的潛在原因,原來我一直在冥冥中“等待黎明”,等待這部浴血奮戰可歌可泣的影片兒。
近水樓台先得月,當天我就觀看了這部影片。百團大戰,是抗戰史上的光輝一筆,甚至可以說是八年抗戰由被動抵抗到主動出擊的偉大轉折。不過,這一筆在寫得非常曲折和坎坷。當年,代表邪惡一方的日本軍國主義將魔爪伸向泱泱華夏,肆意蹂躪祖國的山河,代表正義一方的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踐踏和摧殘,悲慘之甚不忍再去訴說。放到時代背景下去看,隨著二戰的戰火蔓延,法國投降、蘇聯停火、我國國土不斷淪陷、正面戰場節節敗退……狼煙滾滾的國土上,亡國滅種的悲觀情緒逐漸蔓延,德意志的盔甲戰車,也讓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向著不利於正義一方的方向運動發展。如果再不做點什麼,可能就真的完蛋了。
危難關頭,作為抗日戰場中流砥柱的中國共產黨和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審時度勢,挺身而出,充分借用人民戰爭這一汪洋大海的威力,發動和組織了敵後戰場百團大戰,向企圖分割圍剿我們的日偽軍狠狠揮了當頭一棒,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注入了充滿希望的力量。破壞鐵路鏈的娘子關戰役、保衛兵工廠的黃崖洞戰役、突襲反包圍的關家堖戰役,百團大戰讓“犯我中華者”有來無回,粉碎了囚籠政策,打出了軍威士氣,極大地提振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戰最後勝利的信心決心。越來越多的官兵和群眾跳出“天都黑了,中國完了”的論調,意識到“中國還在,中國人還站著”。
毛主席說:“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面對日軍實施殺光搶光燒光的屠村屠城燼滅戰,彭德懷發出了“想要種族不滅,唯有抵抗到底”的吶喊。彭老總和左將軍率領著士兵兄弟,一個挖鐵路,一個炸橋梁,一個攻車站,一個拿礦山,把心中的怒火轉化為犧牲的父老鄉親和革命戰友復仇的炮火。驅逐日寇,抗戰到底,中國共產黨和黨所領導的八路軍用百團大戰的特殊方式向世界鄭重宣告著:無論如何壓迫,無論何時何刻,中國和中國人民是絕對不會投降的。
毫無疑問,百團大戰就像一劑改變歷史脈搏的強心針,它的意義是重大的,它的影響是深遠的,能夠產生這么大的意義和影響,它的戰爭也必然是殘酷的。為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戰斗指令,上去一批,倒下一批,再上去一批,又倒下一批,然而英勇的戰士從未退縮,許多戰友光榮犧牲,以身殉國。但是,正是靠著一批批大無畏的八路軍指戰員和一場場壯烈的戰役,扭轉了戰局,改變了歷史演變的結果。
當音樂詩人李健演唱的影片主題曲《等待黎明》的旋律響起,悲愴的戰地情歌讓人潸然淚下,而觀影過程中壓抑許久的情感也終於被點燃,被渲瀉,被爆發。“煙火綻放,照亮著滄桑的夜空,越過高山,等待美麗彩虹。”詩寫得太美了,不過這是藝術化處理我們所聽到的看到的以為的樣子,我因此忍不住想要改編歌詞,因為戰爭的歷史其實應該是這樣子的:“炮火四起,響徹這中國的土地。血戰到底,等待最終勝利。”無論是什麼樣子,這首曲子對於被孤立分割的抗日軍民來說,猶如一段期待抗戰勝利的希望之聲,更是激勵英勇斗爭的信仰之歌。
“無聲處,聽驚雷,寫青史,鑄豐碑,龍歸滄海英魂壯,血沃大地勁草肥。抒肝膽,聚風雷,問人生,能幾回,太行山上雲濤吼,至今澎湃贊軍威。”大家聽到片尾曲那一句句聲聲慢的深情回眸了么?歷史永遠都在那兒,是非功過自有評說,不過,邪不勝正的道理亘古不變,得正義者得勝利,勝利永遠站在正義這一邊。我們新一代革命軍人應該做的,就是沿著先驅的足跡為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做得更多,用強大的實力和堅定的決心守護好我們的祖國。
不過,“提高警惕,保衛祖國”,這不是光靠喊就能說到做到的。除了多樣化軍事任務和實戰化訓練,閱兵場就是最好的檢驗場,最能看出忠誠度和戰鬥力。9月3日在天安門舉行盛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是首次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首次組織抗戰老兵方隊參閱、首次安排英模部隊方隊參閱、首次邀請外軍方隊參閱、首次安排將軍擔任領隊、首次按作戰體系編組受閱方隊、首次飛出70造型的大機群密集編隊的閱兵,舉世矚目,更是舉世罕見。其中傳遞的信號有很多很多,但至少包括:中國的軍力今非昔比,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不容置疑,任何玩火者,只會引火燒身,任何挑釁者,必是飛蛾撲火。
回首遙望70年前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國向中國無條件投降,揚眉吐氣之餘,我不禁想說:那場戰爭的勝利,既是民意的勝利,更是正義的勝利。百團大戰就像八年抗戰史上的一個縮影,預示著勝利永遠屬於正義。縱然在戰爭進程中,正義的軍隊或許會一時被壓製得無法呼吸,但黑暗終將散去,黎明終將到來,最後的勝利永遠不會被邪惡奪得。這是歷史的潮流,任誰也不能主宰或阻擋。不僅是抗戰,歷史上任何血與火的斗爭,最後的贏家必然是正義的使者!
紀念抗戰影片觀後感3
再過一周就是抗戰勝利70周年的紀念日了,在這個紅動中國,愛滿瀟湘的日子裡懷著激動不已的心情觀看了這部極具抗戰色彩的電影——《誘狼》。下面是個人的一些觀影感受:
影片《誘狼》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經典戰例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進入我軍包圍圈,最終被我八路軍一舉殲滅的精彩故事。
被稱為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官至中將,是歷史上我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他所率領過的部隊,幾乎百戰百勝。其人作戰風格殘忍,手下沒有俘虜,他對任何一個作戰時未接到命令而後退的士兵,給予的懲罰都是燒死、分屍,不許其自殺。日軍有針對性的安排阿部規秀對付我八路軍和游擊隊,他的死宣告了日軍這一戰略的失敗,也震驚了整個日本。當時《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報道了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戰斗經過。黃土嶺戰役的勝利,再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所謂神話,展現了八路軍高超的戰術素養,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全國的抗戰士氣。
看完之後不禁感概萬千,作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熱愛這個歷盡劫難的祖國,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當我們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時,我們應當時刻謹記團結奉獻的抗日精神,不論戰爭或是和平,我們都要很好的發揮下去,萬眾一心,團結奮進。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為發憤學習和工作的強大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