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觀後感
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觀後感(1)
愛麗絲教會我們的事
「時間會吞噬一切,所有的蟲魚鳥獸花草樹木,咬破生鐵,蝕穿金剛,將岩石化成飛灰,殺死國王,屠滅城鎮,滄海化為桑田,高山成平原。」
----J·R·R·托爾金《TheHobbit》
這周最火熱的電影,應該就是《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了。影片故事接續前作,愛麗絲為了拯救「患病」的摯友瘋帽子,與白皇後及一群老朋友一起,展開了一段新的奇幻冒險。這次,除了邪惡的紅皇後之外,愛麗絲還要面對另一位勁敵,就是薩莎·拜倫·科恩飾演的「時間」。為了拯救瘋帽子,愛麗絲要穿越回到過去去尋找瘋帽子的父母,又要和「時間」賽跑,躲避他的追逐。
整部影片里,愛麗絲回到過去試圖改變未來,但往往改變不了,劇情就是這么簡單,並沒有什麼出彩,但是,影片著重體現的「家只有一個」、「時間不等人,尤其不等女人」等觀念倒是贏得了不少人的共鳴。
時間是個殘酷又美好的東西,我們總是在時間流逝中不斷選擇。選擇了一個,就要適當犧牲另一個。但我們必須知道,有哪些是以後也能做的,而哪些是現在不做,就再也沒有機會的。
你現在還想知道那一天泰羅到底有沒有打敗那個丑怪獸嗎?你現在還會在手上畫只手錶嗎?你現在還會坐十幾個小時硬座去旅行嗎?你現在還會和心愛的小女朋友牽牽手就很開心嗎?不會了。這種快樂,只有在當時才能體會,錯過了就不好玩了。
時間的魅力,不在於他本身,而在於時間的記憶。如果你的童年只有補習班,如果你的青年只有寫字樓,那麼,時間對你來說,不會有什麼魅力,因為他沒有內容,只是一個空殼。
今天又是一個兒童節,今天就不加班了吧,回家陪陪孩子!你的孩子慢慢也會長大,別讓他失去陪伴。帶他去吃大餐,看看愛麗絲,去游樂園,你是他童年的內容,他也是你時間的記憶,這對你們同樣重要。
當然,別忘了戴上羅西尼,讓它在你腕間,記錄時間的美好記憶。
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觀後感(2)
2016的時光僅僅走了不到一半,好萊塢的電影公司便已經陸續殺到,靠著一部部大製作在中國攻城略地,狠賺一筆。在圈錢道路上,一路遙遙領先的,當屬迪士尼。且不說其旗下盧卡斯影業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和漫威的《美國隊長3:內戰》,就說由迪士尼獨立製作的動畫片《瘋狂動物城》和真人CG電影《奇幻森林》,它們在中國的票房就超過25億元,可謂是一騎絕塵,讓其他公司望塵莫及。而今,迪士尼又推出重磅之作《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以下簡稱《愛麗絲2》),准備繼續在圈錢的道路上信馬由韁,縱橫馳騁。
《愛麗絲2》是迪士尼在2010製作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以下簡稱《愛麗絲》)的續集。《愛麗絲》講述一個叫愛麗絲的19歲女孩,再次闖入仙境,邂逅一幫老朋友,並幫朋友們度過難關的故事。該片因為使用了大量的特效,使得場景美輪美奐,再加上製作精良,不僅贏得口碑,還贏得了票房,當年在全球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票房,位列當時的全球影史第5名,創下奇幻電影的票房紀錄。而今,卷土重來的迪士尼會不會憑著《愛麗絲2》復制當年的成功呢?
今年3月上映的《瘋狂動物城》在排片不利的情況下票房一路上揚,後來在國內票房超過15億元,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超強的口碑。尤其是讓人贊不絕口的特效,讓國內觀眾感好萊塢嘆特效領先中國二十年。緊接著的4月便是《奇幻森林》,雖然口碑一般,但也贏在特效上。影片幾乎完全使用特效製作,而那些無比真實的場景,栩栩如生的老虎、蛇、猴子、熊、黑豹等動物,讓我們看到一個雄奇瑰麗的熱帶雨林。雖然是現實世界所沒有的景象,但是經迪士尼的妙手而裝扮得令人心醉。這便是好萊塢成熟的電影工業,也許不會講好一個故事,但絕對會讓你看到萬分精緻的畫面。
不過,如果你對《愛麗絲》系列的故事擔心,則大可不必。《愛麗絲》系列取材於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路德維希·道奇森的兒童文學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這部作品自1865年出版以來,被翻譯成120多種語言,到上世紀中葉已經重版300餘次,在西方流傳之廣僅次於《聖經》和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也稱《愛麗絲奇境歷險記》,《愛麗絲2》正是改編自該童話系列的《愛麗絲鏡中漫遊記》,也是有原著有出處的。所以,《愛麗絲2》只要忠實於原著,是能把故事講好的。事實上,《愛麗絲2》不但忠實了原著,還對原著進行了一些創造性改編,比如出現一個叫時間的大反派等,但故事架構和主要人物不變。
表現已經疲乏的《憤怒的小鳥》對《愛麗絲2》構不成威脅,即便是同屬好萊塢大片的《魔獸》、《X戰警:天啟》等因為主要觀眾人群不同也不會分流《愛麗絲2》多少觀眾。看來,選擇兒童節前上映的《愛麗絲2》又要火一把。對於中國的兒童電影來說,這也是無能為力的,恐怕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兒。那也難怪,看看兒童節前後上映的一大堆粗製濫造的國產動畫片,你就知道,國產動畫,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觀後感(3)
迪士尼影業出品的奇幻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將於今日登陸國內影院。昨日,影片提前在廣州舉辦媒體試映場,雖然這次的冒險故事是有點老套的「穿越」,但「愛麗絲」米婭·華希科沃斯卡、「瘋帽子」約翰尼·德普、「白皇後」安妮·海瑟薇以及「紅皇後」海倫娜·伯翰·卡特等原班人馬的回歸還是帶給現場觀眾不小的驚喜。此外,影片的特效也相當出彩,夢幻而絢麗的畫面令人如入仙境,相當享受。
劇情簡單
愛麗絲玩「穿越」與「時間」賽跑
影片故事接續前作,愛麗絲航海歸來卻被曾跟她求婚卻遭拒的公子哥哈米什刁難,一個人閑逛時再次回到仙境。為了拯救「患病」的摯友瘋帽子,她與白皇後及一群老朋友一起,展開了一段新的奇幻冒險。這次,除了邪惡的紅皇後之外,愛麗絲還要面對另一位勁敵,就是薩莎·拜倫·科恩飾演的「時間」。為了拯救瘋帽子,愛麗絲要穿越回到過去去尋找瘋帽子的父母,又要和「時間」賽跑,躲避他的追逐。冒險過程中,愛麗絲依舊勇敢無畏,整個過程也充滿了各種驚險,不過「穿越」的元素還是被認為顯得老套了點。「回到過去試圖改變未來,但往往改變不了,劇情就是這么簡單。」同時,影片著重體現的「家只有一個」、「時間不等人,尤其不等女人」等觀念倒是贏得了不少人的共鳴。
值得一提的是,六年前出演前作的原班人馬也悉數回歸,且貢獻了十足精彩的演技。「瘋帽子」約翰尼·德普的造型更加誇張了,另外他還演出了脆弱和孤獨,無論是病入膏肓的萎靡還是鬱郁寡歡的低沉驚恐,都是絕對的搶眼;而紅皇後一直的暴躁和兇狠則和片尾解開心結後的簡單可愛形成對比,反轉令人驚喜。
特效出彩
夢幻絢麗的仙境令人痴迷
除了大咖們的演技,影片令觀眾叫好的地方還有「上了天」的特效。影片開場,就是愛麗絲駕駛著父親留下的船在海上遇上暴風雨,災難大片般的場景瞬間吸引了觀眾。而這僅僅只是前奏,接下來影片祭出的特效場面,贏得了全場的點贊。色彩絢麗的仙境依舊夢幻,被評價「如打翻的顏料盤般多彩」,令觀眾也如入仙境;而白皇後身邊圍繞著的一群動物朋友們也逼真得不像話,分分鍾像是要從銀幕里跳出來跟你對話。
此外,片中華麗又繁復的服裝也十分驚艷。影片的故事背景是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片中女性的服裝都極其華美,細節也相當考究。有觀眾看完片後就對里邊的服裝元素喜愛得不得了,對於片中出現的具有時代特色的包紐、折皺、蕾絲立領等細節大嘆「完美」。愛麗絲的幾套服裝色彩鮮艷且充滿英氣、白皇後的中分波浪長發精緻莊重,還有德普叔的誇張造型,也被認為很有時代特徵。
Ⅱ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5篇_觀看《唐頓庄園》感悟體會5篇
《唐頓庄園》電影版講述的是一向暗流涌動的唐頓庄園突謹滾然接到一封意外信件,英國皇室即將造訪。當象徵著大不列顛最高權力的國王夫婦來到這座偏安一隅的鄉間宅邸,等待唐頓庄園主人們的將會是怎樣的挑戰的 故事 。而關於觀看《唐頓庄園》電影的 觀後感 以及影評,我准備了以下 文章 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1】
Downton abbey. 對不追劇星人非常友好。
無數次剪切用城堡的素材。朝陽的,大雨中的,日暮時分的,從樹葉間看的,仰視的,俯瞰的。
是的,這是關於這個庄園的故事,其中的祥嘩餘人都是過客。拍人的時候,尤其是仆從,鏡頭永遠搖晃,角度變換很快且有節奏感,背景音樂則是動與靜的粘合、過渡。
太多、太多支線。同性戀,私生女與irish republican的愛情,以及Lady Mary Talbot的糾結、自省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三個。對皇室三人的描寫,各仆從的愛情,各主人的愛情,每個人的價值觀,這些也都非常精彩。分散在整部影片的幾句台詞經常就能勾畫出一個飽滿的形象。
影片不是為了給答案來的。不然那種自矜不會流露在整部影片,那些美麗的規矩不用被這么細致地描寫。貴族階級到底是什麼、應該何去何從,這也不是庄園所關心的。
算是有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公主似乎看透了,有情的都HE,金發美女的孩子出生有爸爸陪著了,outsider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愛情,還得到了king的興趣,庄園似乎找到了新的主人... 導演是仁慈的。
但一個舊時代即將落幕了,就像影片最後的美麗晚霞。這就意味著一定有一些改變要發生。但在英國嘛,我猜這變革不會那麼壯烈,多半還是像現在的唐頓庄園一樣吧,貌似無波,每日的豐富超出你的想像。時間在流淌,每個人都在變化,所有的變化累積起來,就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時代。這時代你展示得很好,元素紛繁但不亂,主次分明,確實寓情於景,客觀事件和人的主觀感受交融。我想這要歸功於這電影這么克制,沒有過剩的表達欲,沒有急於求一個主旨 總結 ,一個final answer;換句話說,這么有英國味兒。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2】
其實整個故事本來就是由一個令人驚慌失措的離去展開的。當初庄園由於鐵達尼號的沉沒失去了繼承人,房產和財產何去蘆遲何從令各人驚慌失措,後來證明新的繼承人令故事更加精彩美滿;土耳其公使死在閨房裡,被丑聞壓得走投無路的瑪麗最後保住了名聲,優雅地迎接著一位又一位追求者,雖然經歷了剜心透骨的喪夫之痛,但最後仍然攜著另一段美滿的婚姻,作為唐頓的女主人繼續維持著整個村子的中心;披上婚紗踏上教堂才被悔婚,珠胎暗結身懷六甲才發現情郎客死異鄉,心早已碎成質子的伊迪絲最後得到了全劇最濃墨重彩刻畫的一個婚禮,當上侯爵夫人,還將再迎接另一個小生命;思想激進,行事沖動,令到自己再也不能踏足故鄉,妻子又在臨盤之夜死於並發症的湯姆,從最初鄙視整個家庭,也被整個家庭鄙視,到最後對著英國王室的公主述說自己如何跟這家意見不合,又彼此相愛的一家人求同存異,在室外跟另一個平民與貴族夾縫中的女子深情起舞;從第一季一直被虐到最後一季的貝茲夫婦,曾多少次以為到了世界末日,最後抱著自己的孩子,耍著各種小聰明;得了柏金遜,覺得自己成了廢人的卡森退休後,在王室到訪的重要場合依然可以穿著一塵不染的制服,挺著筆直的腰板,為英王張羅了Granthem一族最高規格的招待;曾經到處應聘無果,絕望得割腕自殺的托馬斯,最後成為唐頓的管家巴羅先生,哪怕在同性秘密聚會上被警察以有傷風化罪拘捕,以為人生到此為止,最後也被真愛救出,得到了一個真的的同類的「朋友」……
電影的最後以即將到來的另一個離開作結。其實Maggie本人早已多次向媒體訴苦說自己的角色太老了,早該死了,這次大概是接電影前跟製作人非常強硬地提的要求吧。其實也是,劇里老夫人也90高齡了,在最後以這樣一個留白作退幕,也算能貫徹整部劇的優雅。以後再見到唐頓,克勞利夫人會少了一個鬥嘴的好夥伴,瑪麗會少了一個人生導師,我們也會少了一個重要的搞笑擔當。然而,唐頓用了六季加一部電影告訴我們,任何人的離去都是一個非常可惜的事情,然而,太陽照常會升起,明天照樣會到來,可能季節會變更,但春天總會再來。剩下的人,還有新來的人,都會繼續著唐頓精彩的生活。電影里,湯姆向露西說到「(西波走後七年了)心已經不痛了,但有些東西缺少了,永遠填不回去」。沒錯,但填不回去空洞的心,既然不痛了,總能展開另一段征程。
七年來樓上樓下人們來來去去,當初要塌下來的天,回過頭來,發現原來一直好好地在頭頂,俯視著這座庄園一直站下去。下次若能再次到唐頓,盡管人物怎樣變化,我們也能繼續細味這裡面的一個一個小情節吧。
人客要走不到你不送 再苦的歌聽多也輕松 最初怎相信?
PS,整部電影最喜歡的場面,除了最後老太太和瑪麗的談心,就是湯姆和露西中白金漢宮露台跳舞的一幕了。一個是貴族的平民女婿,一個是當著貼身女僕的貴族私生女,兩人都是平民和貴族之間夾縫里的人,湯姆完全可以繼續呆在室內與那群達官貴人歌舞昇平,但他選擇了到宮外的露台—一個既不是平民,但嚴格來說又不是貴族的世界的地方。我覺得這個地方選得精妙死了。最後,湯姆也並沒有強迫自己融進室內富麗堂皇的世界裡,但他懂得了在一步之遙的距離內,與他的親人求同存異,這又怎會是當初咬牙切齒罵著軟飯憤青的我們能想得到的呢?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3】
剛剛從影院走出來,穿過鎮上的廣場,正好聽到不知哪裡傳來的Sarah Brightman和Andrea Brocelli的合唱——Time to say goodbye.
如果沒記錯,這也是ITV《唐頓庄園》最終季里預告片的主題曲,一晃,那是四年以前。
說是最終季,對每個唐粉來說,的確有些許意猶未盡。
2015年的電視劇里給了每個人一個小圓滿,Lady Mary終於放下了大表哥,迎來了馬修古迪飾演的放盪不羈愛飆車的貴族男子亨利;二小姐走出了從小籠罩在姐姐光環下的自卑,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幸福;讓人又愛又恨的搗鬼小能手男僕湯馬斯,在嫉妒中迷失,又重新回到唐頓,對「愛」有了新的解讀;貼心女僕安娜終於等到了沉冤得雪的貝茨先生,一起開啟了新的人生——家庭;老cp男管家和女管家在多年後心照不宣,牽手成了相互陪伴的人生佳侶。
廚房裡依舊吵鬧,可是第一季里那個傻傻的小廚娘黛西,已經悄悄地抹去了「傻傻」,成了一個懂得愛和珍惜的手藝人。當然,最可愛的唐家墩扛把子——祖奶奶Maggie Smith,擁有永遠戰鬥力十足的刀子嘴卻同樣有著世界上最柔軟、最先鋒、最善解人意的心,在她的幫助下,她的最佳損友,大表哥媽媽也找到了愛情。
小圓滿的遺憾,往往是讓人覺得一切來的太突然,我們惦記的唐家屯裡的每個人,他們的確deserve這樣的幸福,但是這種幸福能否長久?這種幸福會不會福澤這棟古宅的每個角落?這樣的小圓滿,往往隱藏著憂患,畢竟,來得快,也去得快。
盼啊盼,等著《唐頓庄園》大電影,但作為一個天天守著電視劇看的中年阿姨,一部劇一個現男友,深深明白,在當下這么快節奏的世界裡,把一部古早劇改編成電影,有多難——再忠實的觀眾也抵不過時間的遺忘效力,再好看的電視劇,放到銀幕里,就要一分鍾當一小時來演,要在2個小時里,把觀眾帶回到四年前的故事裡,還不能讓人出戲,高潮、喜感、感動都要有,這絕對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有大大大概率翻船,毀了電影不說,還讓長久以來的好電視劇,有了讓人抱怨爛尾的把柄。
我要是這個項目的投資人,一看到提案,就一定會搖頭說No,no,no.
然而,看完電影以後,我可以痛痛快快地扇自己幾個嘴巴子,證明自己的投資眼光差到了穀子地去。
電影《唐頓庄園》給了大家小圓滿後的一個大團圓,也借著老太太之口,告訴我們,聚散終有時,但一代代人長大,變老,好感覺能因為人而延續下去,無論我們是誰,身在何方,和誰在一起。
Time to say goodbye這首歌4年前想起時,令我淚奔,因為我不想和唐家屯告別,我想知道大小姐有沒有真正意義地讓愛情擁抱自己,我想從二小姐Edith身上獲取更多的力量,從非典型的underdog變成super woman,她有太多的可圈可點;我也特別不捨得老太太那張毒的不能再毒的嘴,她一開口,彷彿世界盡在掌握。
四年後,電影沒有令Time to say goodbye再次響起,但對於走出電影院的我,已經足夠可以用來釋懷,穩穩說再見了。
不想過多劇透,只能說大家愛的每個人物,編劇都在電影里,基於原有的性格特點,加了更深的刻畫。
大小姐看似嬌貴,但她在電視劇里能去自己佃戶的豬圈裡救小豬仔,能承擔起唐頓的管理運營,電影里也通過一個細節把這位女職業經理人的氣質進一步放大。二小姐嘛,只能說,因為圓潤了些,變美變性感了。電影里對三小姐的老公,司機變公司合夥人的Tom Branson特別偏愛,給足了他戲份和一個華麗的結局,引發了我關於「跨越階層」的一些小想法。
Tom在第一季的時候,還是充滿政治熱血、出身「無產階級」的司機哥,因為和三小姐對上了眼,成了唐家屯的上門女婿,從此進入了上流階級,和英國王室公爵們共襄盛舉,雖然大多時候大家共喝一瓶香檳,但談得話題嘛,還是雞同鴨講。
傭人們對這位實現「階級跨越」的司機開始是完全的反感和不尊重,但Tom逐漸幫助大小姐承擔了起了管理唐頓庄園的重任,由於他的背景,顯然他更能了解底層人民的疾苦,慢慢獲得了老爺和大家的理解與尊重。
Tom從穿衣打扮到言談舉止,也不知不覺無限靠近著上流階級,特別從他的袖釘和領巾的精美別針都能略見一二。但是,Tom非常聰明,他沒有因為進入了鳳凰窩就把自個當鳳凰(這點對於跨越階級的人,非常重要),而是不斷換位觀察思考,去研究上流階級(主要是自己的老丈人)如何做事和做人,始終讓自己保持清醒,懂得求同存異。
作為一個顏控,我真的不太喜歡Tom這個演員,太過魁梧的形象,實在讓我有點接受無能,但Tom這個角色又是《唐頓庄園》因為演員離開而意外形成了一個亮點——讓我思考,跨越階級就真的好嗎?
跨越階級,從古至今,似乎都充滿了誘惑力,階級是一座金字塔,在塔尖的人似乎擁有召喚「太陽能」的能力,他們稀少而珍貴,因為能夠獲得豐厚的資源與權力而令人垂涎。
但在階級逐漸固化的今天,上升通道變得十分的狹窄。婚姻是其中一條捷徑,但也是最招人白眼和詬病的一條路,選擇這條路的,無論你們的愛情有多麼偉大,都會被外圍的人看做「攀高枝」;即便你能力如何出挑,還是會被嘲諷搭上了配偶的順風車,可以不勞而獲的恣意揮霍資源。
尊敬和理解,成了上升最快的這群人心裡,最想念卻不得的白月光。
電影里給了Tom一個近似於童話的完美結局,老太太也用自己的「狠毒」給予了特殊的祝福: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生活里,就像我沒辦法相信灰姑娘和王子能夠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樣,Tom這種窮女婿,還是該去美國開創一片新天地比較痛快,畢竟英國的階級,無論在維多利亞時代還是天天演脫歐變臉術的今天,已經是近乎封閉的存在。
《唐頓庄園》是從另外一部古早英劇《樓上樓下》獲得了靈感,主子們住在樓上,傭人們住在樓下,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卻也因為主僕關系,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成為無法分割的一大家子。在共產主義陽光下沐浴長大的我,曾多次納悶,為啥樓下的人就那麼心甘情願地的服侍著樓上那群毫無血緣的人呢?難道他們不羨慕嫉妒恨,不想擁有樓上人們的生活?
和我一起看電影的英國同事倒是給我了點啟發——你想多了,樓下的人沒你戲這么多,他們就是在做一份工作,工作而已,有工作才有飯吃,有飯吃,才能不餓肚子,美美做個夢。生活有很多的不公平,但是你如果每天都在比較,這種不公平就會被扭曲放大,最後的結果是你丟了工作,新的人來替代你。
是啊,你看唐家屯電影里,資深男僕Molesley先生,得知能夠給國王上菜,他笑得多甜。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4】
難得的是原劇組人馬全部回歸,讓大家在有生之年可以在大屏幕上看一次豪華,精美,油畫質感的英國紅樓夢!
電影延續電視劇的人物群像風格,每個人物都有2-3輪出場機會。過場很快,沒看過劇的人可能會有點困難。總結幾大看點:
1.兩個老太太的再次對決!《哈利波特》系列裡嚴格的麥格教授vs.惡毒虛偽的烏木里奇教授在此重聚,化身老謀深算的奶奶pk深藏秘密的遠房堂妹,再次較量!由於老太太的健康問題,不論是劇中還是劇外,看她懟天懟地精彩獻技的機會都不多了。
2.被洗白後瘋狂吸粉的彎男Thomas榮升管家,卻在皇室來訪時被臨時免職。誰知因禍得福,遇到了此生第一個真愛。由於他在劇集里storyline太悲慘坎坷,終於在這里見到一絲陽光了。
3.三妹夫Tom在這集里很搶鏡,不論是識破危險還是找到靈魂伴侶,都顯得很成熟穩重,和年輕時反差巨大。感嘆生活改變了他,把他變成了更好的人。
令我感動的是,僕人們和主人們有一點精神是一樣的,就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感,歸宿感,榮譽感,都想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作為大小姐,就要承擔起家族的命運;作為管家,就要管理好庄園的事務;作為廚娘,就要做好精美的飯菜。
我們和唐頓庄園的差距,不在銀器,不在衣服,不在能力,而在精神。
下面是我在看完劇集之後對於英國的精神的一些理解。咱們去粗取精,只看精華,糟粕扔進垃圾桶。
一個對於英國一無所知的人,只需要看一看唐頓庄園,便可以理解很多英國民族的核心。一個民族如果可以偉大到引領科技革命、強大到自稱日不落帝國,那麼它一定有著值得尊敬的民族性格。這種本性最能體現於貴族和鄉村,而不是更加現代化、更加趨同的大城市。
提到英國,我們第一反應是「紳士」「淑女」。這兩種人物的性格在《唐頓庄園》這部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傳統英國貴族的性格最主要的幾個特點是:honor「榮譽」、loyalty「忠誠」、manners「舉止」、responsibility「責任」。
honor榮譽
貴族與平民最重要的區別,是榮譽感。他們的行為必須要符合他們的貴族身份。一方面,他們鋪張、虛榮,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度奢華;另一方面,他們又嚴格自律,恐懼丑聞,在家中也執行嚴格的生活方式;當戰爭來臨的時候,貴族更因為自己的頭銜高人一等而身先士卒。
擁有榮譽感是一種品德,盡管乍看上去高冷、傲慢,卻同時限制了丑惡。一個人如果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出表率,那麼他有不良念頭的時候,都會認真考慮利弊,然後做出理性的決定。
loyalty忠誠
這種忠誠是君臣、主僕、夫妻、朋友之間不言而喻的承諾。每個人都要發誓忠於另外的人。這種忠誠是雙向的,自願的。
《唐頓庄園》之中的主僕關系最能體現這一點。對於僕人來說,庄園就是自己的家。盡管主僕身份有別,但是彼此關心、相互幫助。主人不可以任性對待僕人,僕人沒有意外情況也絕不會「跳槽」。
manners舉止
英國紳士的舉止是深入骨髓的。就算在家也風度翩翩,主僕之間使用尊稱。平時說話婉轉,盡量不要提及他人痛處,不像美國人說話不講究,很愛傷人。就算說話或者舉止過分時,他們及時道歉,努力挽回。盡管說出去的話覆水難收,但是人都有寬恕的心,誰能不犯錯呢?相互容忍、才能和諧相處。
大姐和二姐這一對冤家,一個是鋒芒畢露的大美女、一個是懷才不遇的灰姑娘,她們總是相互傷害,卻又相互依賴。不論做過多麼傷人的事情,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就算是奶奶那麼不講道理的任性老太太,當自己做事有偏差的時候,也會努力彌補。
responsiblity責任
每個人都重視自己的職業,盡職盡責。就算是一個普通的男僕,他也為自己的職業為榮。
貴族的頭銜更是與責任密不可分。唐頓庄園的貴族擔負著整個村莊的興衰。他們以為當地提供工作機會為己任、時時不忘為村民的生計努力。當改革引起爭端時,貴族們不顧家庭關系有損,捍衛自己認為合理的方案。大女兒Mary這樣高貴的「公主」,也為村子的農業升級而徹夜搶救豬群。
貴族更是肩負著英國國家的興衰責任,這也是遇到戰爭時貴族積極參與並身先士卒的原因。
這些品德不是 口號 ,而是英國民族自上而下、從貴族到農民的性格特點。這也是英國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不同之處。這些優秀的品格使得英國一度繁榮鼎盛,傳承至今。
當然,這部劇是真善美、大團圓的家庭口水電視連續劇,過於美化、不免狗血。不過我覺得當我們看待外國民族的時候,我們應該本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多看別人的優點,多看自己的缺點。這才有助於改進。
《唐頓庄園》電影觀後感及影評【5】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唐頓庄園,就這句吧「甜而不膩,哀而不傷」。一個不知道怎麼寫影評的我,還是盡量寫一寫吧。看完電影好像了了一件心事,唐頓的時間過得太快,每一個人物都在成長,屏幕前的我們日子卻過得很慢,即使可以一遍遍回放以前的故事,對比劇中人的曾經和現在也追不上他們的步伐。看著這部群像電影裡面每一個人伊迪絲、湯姆、露西、安娜在變化和收獲幸福讓我感覺了無力和孤獨,想從電影里人物的身上找一點可以借鑒的 方法 卻只發現劇中人始終不是諄諄教誨的導師,還是收起艷羨,撇開求而不得,像欣賞美景一樣好好欣賞這部電影。 影片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華麗高雅的傳統,每一個畫面都如同極品的畫作,畫作中服飾、禮儀、建築精緻無比,美麗的禮服和華貴的珠寶在燭光、銀器、鮮花的簇擁中閃閃發光,人們在其中優雅地遊走。家人、愛人間的溫情又讓這副畫有了生機,有幾個小細節尤為動人,讓人不由自主地露出甜蜜笑容:
伯爵和夫人,僕人們,貨店老闆對國王來訪的溢於言表的欣喜;瑪麗在舞會上對著孩子們揮手和飛吻,家人一起抬頭;國王的貼身男僕和托馬斯惡作劇後走出店門快活的笑聲,在黑暗的街角處隱秘的親吻和甜蜜一笑(盡管我在巡捕驅趕人群上車時看見他站在角落立刻就認定是這個人告的密)(同時我還因為盛大宴會的明亮奢華這條線的黑暗色調和酒吧、街頭、巡捕房的混亂、暴力表現的上層平民強烈對比產生到了幾分難言的感嘆)。
還有一些哀而不傷:伊迪絲婚後遇到的問題太過普遍,平常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沒了熱愛的工作,能夠像她一樣有坦誠說出來的權利已經不易,更幸運的是還有深愛她的丈夫,有一個會說「你幫不上忙的」「我不能試試嗎」的溫柔母親;勇敢又無畏,最信奉英式貴族精神的瑪麗在時代的浪潮里艱難支撐竟然也逐漸產生了放棄唐頓的念頭;一生優渥有趣的老夫人對死亡無比坦率,和瑪麗關於傳承和愛的談話堅定又有力量。
當然,因為電影和第六季相隔的時間太長,有些新人物的名字使人困惑,比如安娜和貝茨說接Johnny,是不是他們的兒子,後來貝茨抱著的那個小男孩?瑪麗和老夫人談話提到的喬治和卡羅琳,卡羅琳是喬治的妹妹,怎麼沒露面呢?還有湯姆原來的感情線直接就砍了,也沒有交代一下,如果Johnny都長這么大了,按理說伊迪絲應該嫁了好幾年了,怎麼貝茨開始還改不過來叫她lady edith而不是夫人。
有些話放在最後,關於片中佔了很大篇幅的唐頓樓下為了尊嚴而戰的情節,我其實有不同的看法。或許是我國的古裝電視劇影響,我並不覺得國王的侍從從王宮帶來食材,全盤接管唐頓的服務班子不對,為了確保安全我認為再怎麼樣都不為過,倒是唐頓樓下的行動感覺破壞了規矩,萬一出了什麼紕漏怎麼辦。最想吐槽的一點,王家衛隊的上街遊行護衛堪憂啊,上校竟然直接就從隊伍里穿過去了,穿過去了~
Ⅲ 急求!!! 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島】的讀後感
讀英國作家維多利亞�6�1希斯洛普的處女作《島》的間隙,不時會想到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的論述:疾病是生命的陰暗面,是一重更為麻煩的公民身份。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有雙重的公民身份,其一屬於健康王國,而另一種則屬於疾病王國。盡管我們都很樂於享用健康王國的護照,但在人生中總有一段時間,每個人都會被迫承認我們也會成為疾病王國的公民。在我看來,希斯洛普的《島》完全以此作為小說的背景和分界,書名孤零零的一個字,已經預先建立起了讀者心目中與世隔絕的形象。唯一讓我沒料想到的是,這樣一個預先建構起的冰冷和恐怖的意象隨著敘述的展開和深入竟然一點點的消解融化了。最終的閱讀體驗反而是如此地美好。
島,是斯皮納龍格島;病,是麻風病。小說中有段文字介紹說,1903年該島成為麻風病隔離區。1941年德國人入侵克里特島,佔領到1945年,斯皮納龍格島因麻風病人的存在而倖免。1957年該島被廢棄。而麻風病更是一種歷史久遠的疾病,甚至可以與《聖經》一樣古老。當無法治癒這種病症的時候,人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遵循《舊約》中對待麻風病人的殘酷指示:讓他們與社會隔離。通常而言,在麻風病肆虐的時期,它很容易引起社會性的恐慌。在桑塔格的論述中,在麻風病盛行的中世紀,麻風病人經常被看作是一個「社會性文本」,「從中可以看出社會的腐敗,是道德的一種勸諭,也是腐化的一個象徵」。但在這部小說中,似乎是特意規避了這種對麻風病人的歷史性敘述。麻風病人作為小說背景存在的時候,似乎目的是為了引起人們的不安。但有理由相信,這種不安的情緒是作者特意營造出來的,為的是給小說的氛圍製造出某種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差。小說的敘述基調是一種悄無聲息的溫情,一步步不動聲色的敘述,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家族的秘史,一個因為麻風病的肆虐而分崩離析的家族,後同樣因為這種令人恐怖的病症重新找尋到了失去的希望和生活的動力的故事。
按照巴兆拿爾扎克的說法,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是不是正因為如此,家族敘事才成為小說中恆久的母題?追尋一個家族的歷史,尋找遙遠的過去似乎是解決當前危機的唯一出路。這種奇特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依然延續在了這部小說中。年輕的姑娘阿麗克西斯回到了克里特島,尋找母親很少提及的家族。老人佛提妮給她開始講述家族故事的時候說,「我得說,『我要從最開始講起』,可其實並沒有一個真正的開始」,因為「你母親的故事就是你外婆的故事,是你曾外婆的故事,也是你姨外婆的故事。他們的生活糾纏在一起」。這是一種宿命,不是由某種不可知的迷信決定的宿命,而是因為我們的先輩決定的宿命,「當我們談到古代歷史,我們常常說命中註定——可是我們並不是指不可控制的事情。當然事件可能突如其來地改變了我們生活的軌跡,但真正決定什麼會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是我們周遭那些人的行為,以及那些生活在我們之前的人的行為」。所有我們不斷地尋根的慾望都與這種尋根的宿命相連。這種迷人的敘事讓我沉浸其中,也讓阿麗克西斯沉浸在老人佛提妮的驚心動魄的敘述中。小說的這種迷人的魅力在此刻彰顯開來。
顯然,復述小說中的故事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不僅僅是涉及劇透,而是因為復述只會破清悔壞小說原汁原味營造出的動人氛圍。我更為在意的是書中不斷提及到作為重要線索的麻風病。當疾病作為文學的一部分的時候,疾病顯然是以一種隱喻的方式而存在的。而疾病作為一種文學的隱喻,無一例外地會被賦予一種道德方面的含義,比如這種疾病會與某種道德上的懲戒相關,比如疾病會帶來內心深深地恐懼,並且這種恐懼感會逐漸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在小說中,阿麗克西斯的曾外婆因為麻風病被隔離到了斯皮納龍格島,最終死去;隨後阿麗克西斯的姨外婆瑪麗婭同樣因為麻風病隔離到了這個島上的時候,最終卻收獲到了她在安全之地無法得到的愛情,並治癒了麻風病離開了這個無形的監獄。而阿麗克西斯的外婆安娜,這個自始至終健康無恙的人,從來沒有踏上過島的人,卻因為永不滿足的情慾,任性,狂躁,反叛,嫉妒,最後偷情死於丈夫的槍口之下。也許,疾病作為文學的隱喻在這里彰顯出了它悖論性的一面:到底什麼才是健康的?身體的疾病和心靈的扭曲,哪一種疾病更為嚴重?
小說中更為值得一提的是那個島,本來是作為隔離麻風病人的恐怖的象徵而存在的。但在小說的敘述中,瑪麗婭離開時想到在島上的生活反而覺得無比的留戀。她把它比作門上沒有鎖族正搭,沒有鐵條的監獄。她這樣想的時候,又想到了從家裡來到島上的那些日子,當然可以肯定在麻風病隔離區生活絕不是她所喜歡的,但是如果當初嫁給了那個一發現她身患病症就退避三舍的愛人馬諾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那會不會是另一座監獄?」「與馬諾里共同生活也許是另一種終生監禁,不會比她現在被判到斯皮納龍格島好多少」。這是一座令人恐怖的孤島,但在島上生活的麻風病人擁有釋放心靈的自由和井然的秩序,他們有條不紊地安穩生活,甚至逃離了戰爭和殺戮,如果不是因為這些人身患絕症,也許這就是一座世外桃源。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孤島之外的世界,那是一個貪婪、殺戮、情慾、爭斗、嫉妒、流言和爾虞我詐的世界。
《島》是一座充滿了溫暖的愛,明亮的憂傷的孤島,放逐隔絕了一群沒有「病」的麻風病人。孤島之外,天翻地覆,填滿了失序和無常的人生。
Ⅳ 求《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英語觀後感,120到200單詞之間,急用
Britain's queen Victoria very fame, from real emotional accept her,Or because "the young Victoria" this movie.Albert in danger without hesitation in her block front,And this two days they just because diverge and the cold war.The injured Albert lying in bed, Victoria cry to blame him.
Albert said, I have two reasons must do so,My majesty, one is my position can be replaced, and your position no.Victoria cry to say, your position no one can replace.Albert kiss Victoria, then says,Another reason is that your majesty, you are my only love wife, your position in my heart no one can replace.Just because this words, not only Victoria and Albert reconciliation,And in the next life, they are all the same to stay together,And when Albert premature death because of typhoid,Victoria no longer even wear the queen's clothing, all dressed in a widow take isolated,That British prime minister processing government unable to contact her,Prime minister power is more and more big,Finally laid now the politics of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Just because this words, I also from the heart deeply admire her,Like Victoria and Albert,
She has been in my opinion is not only a great king.It was a young couple of envy.
Victoria childhood is a pawn, even if it is and Albert meeting is arranged,Albert was love at first sight.He will have been praised for Victoria letter from her prime minister and angry,Desperate to run to Britain, and she see each other again.Newly married they like ordinary couples that laughter in the rain,Totally ignored the look in the eyes of the attendants worry.In the life he thoughtful, even if be a such a small thing--
Die for many years ago king, the palace but every night he arranged to great dinner,
But because this is the old routine, your majesty, squire said,Victoria in no longer, Albert know that,In his own adhere to reshape the regulation of the British royal family.
In government affairs,Albert to will give him the opinions of the prime minister said,Please remember, your honor, I am your boss's husband, I don't need your advice.
Originally the heart has concerns of the prime minister,Also because Albert this not hesitate to move, but to Victoria says,Your majesty, I am to you congratulate, prince Albert, not only very talented,And his loyal to you, you can trust him, my majesty.
Unexpectedly, the imperial a husband and wife can be so happy, it is to let a person envy.
錯誤之處還請原諒。
Ⅳ 成事在人電影觀後感範文5篇
納爾遜·曼德拉的一生是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作為酋長的兒子,他本可以衣食無憂,安享一生,但他卻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了另一條布滿坎坷和凶險的道路——消除種族的隔離,為此他不惜付出了近三十年的牢獄之災。下面是的我為你們整理的 文章 ,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成事在人電影 觀後感
但他的心中卻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光明永遠屬於熱愛祖國,人民和生活的人......影片中所傳遞出的大愛,團結,協作及其所產生的民族凝聚力。就企業而言,我想談談如下幾點感想——
1,人格魅力:影片中納爾遜·曼德拉的人格魅力是我最受感動的,在經歷了二十七年的牢獄之災之後,他並沒有囿於個人恩怨,當選總統後不但沒有報復對他迫害的種族主義者,反而重用白人做自己的保鏢,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仍在獄中」。若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來說,這樣的人格魅力也當有借鑒作用。用人之道也是一門藝術,孔子在《論語》憲問篇第十四就曾這樣說:「上好禮,則民易使也」。說的就是上級對下級若多一些禮遇,那麼下級就容易指使了。反之,則疏。即使當面恭敬,也將敬而遠之,離心離德!用人之道不光是要用聽話的人,個性的人也要適才而用,清人顧嗣協在《雜興》一首詩中就曾這樣說過「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取短,智高難為謀。生才貴適用,慎勿多苛求。」意思是說用人要揚長避短,不要求全責備。
2,集體凝聚力:凝聚力對於做任何事情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企業。只有在企業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之後,才有可能欣欣向榮,可持續地發展,才有可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如果企業喪失了凝聚力,人心渙散,那後果是可想而知。凝聚力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他需要有持續的 企業 文化 做滋養,也就是這個企業的創始人的人格魅力所決定的。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一代代地傳承下去。影片中曼德拉的人格魅力,就影響了他周圍的人,國家,甚至全世界。所以他就能在他的國家消除種族隔閡,就能讓白人球隊代表國家出征,而成為黑人和白人團結融合的紐帶。至於我們的會館,我想就凝聚力方面做的也很不錯,比如定期給員工過生日,組織員工去旅遊等,事情雖小,意義非常。這樣不光給員工休息和交流的機會,也給企業文化增添了濃重的一筆。當然如果能夠經常的組織一些書法,歌詠,體育之類的比賽活動,效果當更妙!
3團隊協作精神:影片中跳羚隊的團隊協作精神也是值得稱道的,在遭遇了人心浮動和一連串的挫折之後,痛定思痛而重新振作起來,最終取得了勝利。做企業也是如此,如果也效法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那將是企業的悲哀,也是企業家的短視。在這方面被稱為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做的相當成功。雖然他的企業用人「終身制」也有著這樣和那樣的不足,但在穩定員工隊伍和企業的長期發展中還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也是一個很謙和的人,見誰都禮貌在先,他的經營哲學就是:「首先要細心傾聽他人的意見」。當然員工也要以企業為榮為榮,以企業為辱而辱,這才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要知道一個企業的內部不團結,上下猜忌,員工經常的跳槽,定將是企業的悲哀!有一個精誠團結,互相協作管理,生產和經營團隊,就一定能夠讓企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成事在人電影觀後感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後,如何將南非黑人、白人等各個種族人民團結在一起的 故事 。在整部片子裡面,充滿著曼德拉的魔力,包括他的 領導力 與人格魅力,讓人對他從心底折服。
他當選總統後,一直致力將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因此,他的新政府沒有裁掉白人,他僱用白人做保鏢,他不顧黑人的反對堅持繼續沿用原來的代表白人的跳羚 橄欖球 隊……他致力建立一個彩虹國度(Rainbow nation)的新南非。從曼德拉身上,我們可以學習他的寬恕、親和、智慧,更要學習他不可征服、成事在人的信念與行動。
寬恕、親和、智慧
他高度包容,他一出獄就寬恕了那些讓他入獄27年的人;他非常親和,尊重與欣賞身邊的每一個人,他秘書的新發型與新裙子都不會逃過他的法眼;他極為智慧,他看出了橄欖球作為突破黑人與白人鴻溝的橋梁作用,用橄欖球將整個國家的歸屬感、榮譽感、愛國心都充分的調動起來……看到跳羚隊用一年的時間,從完全不被看好的隊伍,用頑強的拼搏戰勝強大的紐西蘭隊而獲得世界盃的冠軍時,我也被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特別是背後響起的是全南非人民所唱的那首國歌。
不可征服,成事在人
他不可征服,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
跳羚隊的永不服輸的精神來自於隊長弗朗索瓦,而隊長的轉變來自於曼德拉。當跳羚隊遇到重大挫折時,曼德拉親自約見他,並問他:「你怎麼激勵你的團隊全力以赴?如何激發大家的潛能?怎麼在看似無望的境地激勵我們自己,以及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曼德拉告訴他,「為了建設我們的國家,我們要超越我們原來的期望」。曼德拉只是在啟發他,並沒有告訴他要怎麼做。
他送給他一首詩:Invictus。這是維多利亞年代(19世紀)的詩,這首詩鼓舞著弗朗索瓦,也啟發著我。特別喜歡那兩句: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所以,無論事情多麼困難,處境多麼艱辛,但不要放棄,因為——成事在人。
成事在人電影觀後感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後,如何將南非黑人、白人等各個種族人民團結在一起的故事。在整部片子裡面,充滿著曼德拉的魔力,包括他的領導力與人格魅力,讓人對他從心底折服。
他當選總統後,一直致力將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因此,他的新政府沒有裁掉白人,他僱用白人做保鏢,他不顧黑人的反對堅持繼續沿用原來的代表白人的跳羚橄欖球隊……他致力建立一個彩虹國度(Rainbow nation)的新南非。從曼德拉身上,我們可以學習他的寬恕、親和、智慧,更要學習他不可征服、成事在人的信念與行動。
寬恕、親和、智慧
他高度包容,他一出獄就寬恕了那些讓他入獄27年的人;他非常親和,尊重與欣賞身邊的每一個人,他秘書的新發型與新裙子都不會逃過他的法眼;他極為智慧,他看出了橄欖球作為突破黑人與白人鴻溝的橋梁作用,用橄欖球將整個國家的歸屬感、榮譽感、愛國心都充分的調動起來……看到跳羚隊用一年的時間,從完全不被看好的隊伍,用頑強的拼搏戰勝強大的紐西蘭隊而獲得世界盃的冠軍時,我也被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特別是背後響起的是全南非人民所唱的那首國歌。
不可征服,成事在人
他不可征服,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
跳羚隊的永不服輸的精神來自於隊長弗朗索瓦,而隊長的轉變來自於曼德拉。當跳羚隊遇到重大挫折時,曼德拉親自約見他,並問他:「你怎麼激勵你的團隊全力以赴?如何激發大家的潛能?怎麼在看似無望的境地激勵我們自己,以及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曼德拉告訴他,「為了建設我們的國家,我們要超越我們原來的期望」。曼德拉只是在啟發他,並沒有告訴他要怎麼做。
他送給他一首詩:Invictus。這是維多利亞年代(19世紀)的詩,這首詩鼓舞著弗朗索瓦,也啟發著我。特別喜歡那兩句: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所以,無論事情多麼困難,處境多麼艱辛,但不要放棄,因為——成事在人。
成事在人電影觀後感
摩根·弗里曼,一個我非常喜歡的老演,相信看過他電影的朋友也是非常喜歡的,他所演的經典電影還是很多的,比如最最最經典的就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我可是看了不下5遍了,雖然也是沖著蒂姆·羅賓斯去的,還有他與喜劇演員金·凱瑞共同主演了賣座喜劇片《冒牌天神》系列;《百萬美元寶貝》,這些都是很受觀眾喜歡的電影,但是在這些電影中,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現的,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身份,讓他在第77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所以說,有時候做做配角也是可以被大家認可和喜歡的。而《成事在人》這部以描寫納爾遜·曼德拉人身的傳記片中,摩根·弗里曼以主演納爾遜·曼德拉身份登場,這也得於他跟納爾遜·曼德拉的友誼,以及自己對他的一份尊重和喜愛。影片根據約翰·卡林的作品《與敵人戰斗周:納爾遜曼公德拉和一場改變國家的比賽》改編,以我自己一貫的看法,改編小說永遠都是很困難的,尤其是改編成有時間限制的電影,怎麼應用有限的時間來充分展現小說的魅力就是一個難點,取捨難分,但是導演伊斯特伍德也是有著充分的功底,之前的《百萬美元寶貝》也是出自他手,也是和摩根·弗里曼的合作,也讓摩根·弗里曼成為了那屆奧斯卡的配角得主,這一次的再合作,當然在默契上就不言而諭了。
影片是以體育改變國家命運來訴寫的,就和中國那時候用乒乓外交一樣有著極大的歷史和政治影響力,只不過他們解決的是國內的政治問題,讓整個民族團結在一起,消除國內的種族歧視,所以說體育是無國界的,那些國界都是人為給圍起來的。看了這部電影,我還是老覺得中國怎麼就不能拍出這樣的影片,看看中國歷史,有那麼多的題材可以選擇,唯一可以讓我明白的就是,在中國,平民百姓是不能觸及任何與政治有關的東西,看看我們的網路環境就可以知道了,再看看人家,南非並不是美國的,但是美國人卻能拍攝出一部別國的歷史,而且要描述的這個人還是在世的,而中國,永遠都不可能拍一部在世領導的影片,只有等人家上了天堂,再把人家的光榮 事跡 搬上熒屏,哎···我覺得這樣才是對一個人的不尊重呢。
這部影片是永遠不可能在中國上映的,我查了下資料,當時納爾遜·曼德拉在獄中關押了將近30年中,台灣給予了納爾遜·曼德拉很大的資金支持,所以在整部電影中,穿插了納爾遜·曼德拉訪問台灣的行程安排,最後到底有沒有去成就不得而知了,這可能也是符合影片主人公的想法吧,誰不會對自己予以幫助的人一份感激之情呢。但這也就觸及了中國的敏感之處,除非是將這部分橋段去除,不然想在中國市場上看到這部 勵志電影 ,那真是活見鬼了。
成事在人電影觀後感
近日,綠城集團旗下的《北京御園匯》會館組織全體員工集體觀看了美國電影《成事在人》。說是作為2010年8月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要我們每個人都寫一篇關於電影的觀後感。電影《成事在人》主要的是講述了經歷多年牢獄之災後成功競選南非總統的納爾遜·曼德拉與率領南非球員贏得1985年橄欖球世界盃的球隊隊長弗蘭克斯·皮納爾,如何化解種族仇恨的故事。曾經倍受種族隔離制度摧殘的曼德拉毅然支持一支以白人為主的球隊代表國家出戰,而這支球隊則用無差別的體育精神感染了原本內心存在隔閡的隊員們以及全體國民。這也更加彰顯了納爾遜·曼德拉的偉大及其人格魅力!
納爾遜·曼德拉的一生是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作為酋長的兒子,他本可以衣食無憂,安享一生,但他卻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了另一條布滿坎坷和凶險的道路——消除種族的隔離,為此他不惜付出了近三十年的牢獄之災。但他的心中卻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光明永遠屬於熱愛祖國,人民和生活的人......影片中所傳遞出的大愛,團結,協作及其所產生的民族凝聚力。就企業而言,我想談談如下幾點感想——
1,人格魅力:影片中納爾遜· 曼德拉的人格魅力是我最受感動的,在經歷了二十七年的牢獄之災之後,他並沒有囿於個人恩怨,當選總統後不但沒有報復對他迫害的種族主義者,反而重用白人做自己的保鏢,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仍在獄中」。若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來說,這樣的人格魅力也當有借鑒作用。用人之道也是一門藝術,孔子在《論語》憲問篇第十四就曾這樣說:「上好禮,則民易使也」。說的就是上級對下級若多一些禮遇,那麼下級就容易指使了。反之,則疏。即使當面恭敬,也將敬而遠之,離心離德!用人之道不光是要用聽話的人,個性的人也要適才而用,清人顧嗣協在《雜興》一首詩中就曾這樣說過「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取短,智高難為謀。生才貴適用,慎勿多苛求。」意思是說用人要揚長避短,不要求全責備。
2,集體凝聚力:凝聚力對於做任何事情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企業。只有在企業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之後,才有可能欣欣向榮,可持續地發展,才有可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如果企業喪失了凝聚力,人心渙散,那後果是可想而知。凝聚力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他需要有持續的企業文化做滋養,也就是這個企業的創始人的人格魅力所決定的。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一代代地傳承下去。影片中曼德拉的人格魅力,就影響了他周圍的人,國家,甚至全世界。所以他就能在他的國家消除種族隔閡,就能讓白人球隊代表國家出征,而成為黑人和白人團結融合的紐帶。至於我們的會館,我想就凝聚力方面做的也很不錯,比如定期給員工過生日,組織員工去旅遊等,事情雖小,意義非常。這樣不光給員工休息和交流的機會,也給企業文化增添了濃重的一筆。當然如果能夠經常的組織一些書法,歌詠,體育之類的比賽活動,效果當更妙!
3團隊協作精神:影片中跳羚隊的團隊協作精神也是值得稱道的,在遭遇了人心浮動和一連串的挫折之後,痛定思痛而重新振作起來,最終取得了勝利。做企業也是如此,如果也效法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那將是企業的悲哀,也是企業家的短視。在這方面被稱為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做的相當成功。雖然他的企業用人「終身制」也有著這樣和那樣的不足,但在穩定員工隊伍和企業的長期發展中還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也是一個很謙和的人,見誰都禮貌在先,他的經營哲學就是:「首先要細心傾聽他人的意見」。當然員工也要以企業為榮為榮,以企業為辱而辱,這才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要知道一個企業的內部不團結,上下猜忌,員工經常的跳槽,定將是企業的悲哀!有一個精誠團結,互相協作的管理,生產和經營團隊,就一定能夠讓企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成事在人電影觀後感 範文 5篇相關文章:
★ 電影《成事在人》觀後感範文5篇
★ 成事在人電影觀後感範文5篇
★ 《成事在人》觀後感範文5篇
★ 電影觀後感範文5篇
★ 成事在人觀後感優秀作文5篇
★ 《成事在人》觀後感精選5篇
★ 成事在人觀後感精選作文5篇
★ 2012電影觀後感範文5篇
★ 電影《囧媽》觀後感範文5篇
★ 關於電影觀後感5篇
Ⅵ 維多利亞的電影劇情
維多利亞,一個西班牙女孩,獨自在柏林的夜店裡狂歡。她在夜店外認識了四個混混並迅速與他們打得火熱,維多利亞更是與其中一個叫Sonne的男子一見鍾情,兩人借口脫離團隊獨自相處。就在兩情相悅感情升溫之際,兩人卻被Sonne的三個朋友打斷了,因為對於Sonne的朋友們來說,這一晚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還一個黑幫老大的人情債。可問題是,四個混混中有一人已經醉的不省人事,而他們急需第四個人來當駕駛員,在凌晨四點的柏林街頭,Sonne和他的朋友們只能向維多利亞提出這個不情之請。於是本來是一個夜晚的浪漫邂逅,就這樣突然變成了一場致命的犯罪 。
Ⅶ 《僵屍新娘》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僵屍新娘》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世紀末,家裡是暴發戶漁業大亨的維克特,將要與沒落貴族的女兒Victoria維多利亞結婚,他們倆都不願意結婚,可又不好違抗父母。好在綵排的那天,兩人一見鍾情,可是維克特由於緊張,在婚禮綵排上錯誤百出,逃了出來。在陰森恐怖的小樹林里,他因練習婚禮儀式而誤將戒指戴到了形似樹枝的骷髏手指上。隨後,一個死去的少女出現了。她被Victor維克特感人的婚禮誓言觸動,便決心跟隨他。她追上了想要逃跑的維克特,帶他去了地獄。這下才知道,這個叫Emily艾米麗的死去少女被貪財的戀人殺了。維克多驚魂甫定,為了獲救,他推說自己需要讓父母知道自己與艾米麗的婚姻,於是,在骨奈克老人的幫助下兩人回到陽間,而維克特試圖去見維多利亞,艾米麗很傷心,維多利亞雖想救維克特卻無能為力,而那個殺艾米麗的人,巴克斯男爵,以為維多利亞有錢,就向維多利亞求婚——他想圖財害命,卻不知維多利亞比他還窮。
維克特的僕人死後來到陰間,告訴他維多利亞要結婚了,心灰意冷的維克特無意聽到了骨奈克老人說他必須死才能娶艾米麗,艾米麗哭著不答應,維克特被感動了,同意了婚事,與陰間的其他人來到了人間,之後死人紛紛和親人相見。
可是婚禮上,艾米麗看到維多利亞很傷心,就阻止維克特喝下毒酒,把他放棄了,可是那個巴克斯男爵,知道維多利亞沒錢,又不想看到維克特高興,就和維克特對打起來,但維克特拿的是叉子,打不過,艾米麗就為維克特擋住了刀,之後巴克斯男爵誤把維克特的毒酒當成一般的紅酒喝了,中毒身亡。對二人相愛而滿足的艾米麗扔了捧花,並看了他們最後一眼,化成千萬只蝴蝶飛向月亮。
愛的真諦是幸福,幸福的意義是愛。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後,我的心裡忽然泛起一陣酸澀的感動,我被僵屍新娘真摯的愛深深打動了。愛的最高境界是讓愛的人幸福,艾米麗她做到了。她可以忍著心痛讓自己心愛的維克特回去,與他真正愛著的姑娘維多利亞結婚,這種放手與割捨,讓我的心無言的痛起來。向僵屍新娘致敬,向她這種偉大的愛致敬!
不過,我還是最喜歡維多利亞,她是一個善良而柔弱的平凡女子,願她能與她愛並且愛她的維克特幸福的生活一生,像童話里的公主與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樣。
沒有想像中的恐怖駭人,雖然一開始的背景音樂便運用鈍響和六百,搞得人心裡緊張。但是這部電影所帶給我印象最深的,仍是其中的溫情,帶著褪色卻柔和的色調,一如新娘身上的婚紗。
僵屍新娘艾米麗在多年前被騙死,帶著恨意長埋地下。本來對維多利亞新生愛意准備結婚的維克特,卻誤打誤撞成為了僵屍新娘艾米麗的新郎。
身處地獄卻仍是活人的維克特對於那裡的一切自然是萬分恐懼的',他甚至欺騙艾米麗帶他回到人間……
但所有外在的恐怖魚醜陋,都無法阻止一顆善良的真心顯露,維克特逐漸發覺,艾米麗是一個單純善良的女孩,所以便答應重返人間與艾米麗舉行婚禮,然後喝下毒酒死,如此便可和艾米麗永遠相伴。
但婚禮上,原是維克特的未婚妻且與維克特兩情相悅的維多利亞突然出現。艾米麗看出二人之間的真情,即使再不舍,依然果斷的放手,自己化身月下蝴蝶,得到救贖,重獲新生。
——是你讓我自由了。
這不得不是我們透過這部戲,思考它所映射的社會現實。
那些為了自身利益而罔顧他人感受的人,那些勢利而邪惡的人,一如男爵,最終喝下命運的審判賜予的毒酒,在慘淡的紅綠中喪命,得到了他應有的懲罰。
一部電影,最大的成就就在於它帶給了我們什麼,我們又通過其得到了哪些啟示、何種啟發?但從寓意上來講,《僵屍新娘》已算成功。
我從其中悟出了太多。當看見明月皎潔,映照著艾米麗,看見她殘破的身體和那件破舊的婚紗變成一隻只盤旋舞動的紫蝴蝶飛走時,我的心中五味雜陳。
我為她的美好與善解人意而贊嘆,更為她的離以及命運同她荒唐的玩笑而感到萬分遺憾可惜。但是我們又不能不對她產生崇敬,因著她在愛情面前確實做了一個正確的抉擇。
曾經的欺騙並未讓她失愛人的能力,曾經的傷痛也並沒有讓她失對他人的信任與純真。
也正是因此,她才會在陪著維克特第一次回到人間時,一個人坐在雪地里,安安靜靜的痴痴地等,一如多年前的那個夜晚,那場奮不顧身的私奔出逃。
艾米麗是一個勇敢的人,她的勇敢值得我們的尊敬,她的勇敢讓這個故事得以因此而延展開。她那帶著落寞的微笑以及,帶著微笑的淚水,一定會追隨黑暗中,那明亮深沉的光月,前往一個美麗的地方吧。
——是你讓我自由了,而我也,給你同樣的自由。
黑暗中,那些四處奔走的黑烏鴉以及,張牙舞爪的乾枯樹枝,好像都在故事的衛生,彼此的嘆息以及,已算是最好的結局的結局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靈魂的安息之所。
是的,在這部電影中,可以直面窺見人性的丑惡一面,但是它也同時讓我們展現了,人性中溫暖而美好的閃光點。
伴隨著背景音樂在月光與蝶影中漸行漸遠,但願影片最後所留給我們的空白與感慨,能在日後的生活中,慢慢填補完。
她在冰冷陰暗的地獄等待了許久,終於等來了堅貞的愛情誓言,和一枚象徵永恆的戒指。她滿懷欣喜的以為自己又找到了真愛,一襲破舊輕盈的白紗,腐朽破敗的身軀,在灑滿月光的恐怖森林中,那份甜蜜略帶青澀的神情,美好的如夢似幻。
她把她的小新郎帶到了死人的世界,音樂劇的形式闡述了她悲慘的命運。一個新婚之夜被新郎暗殺的可憐女子,年輕,美麗,天真,卻被人利用慘遭殺害。維克多是恐懼的,在這個不屬於他的世界,他想要逃離,哪怕他對這個自稱已經是他新娘,並且戴著他戒指的女子產生了一些同情。是的,不僅是他,任誰都會對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產生同情。
可是同情不代表愛,同情不能使他甘願留下來陪伴她。他在那樓上的世界,還有一個同樣貌美的未婚妻,商業聯姻,卻一見鍾情。他迫切想要回,不惜欺騙她。「我會帶你見我的父母,但我要先回告訴他們,做好准備。你留在這里等我,我很快回來。」
「他很快就會回來的。」即便是她已經沒有了心,那份純真的信任,卻絲毫沒有從她的身上褪。當她辛辛苦苦爬上維多利亞家的陽台,看到了她的小新郎是見the other women,那份信任破碎的場面,那個迷離心碎的眼神,沒有心,還有淚。
「直到死亡才能把你們分開。」她才知道,Shes died.一廂情願的愛情,生死相隔的距離,讓她感到了無比的恐懼。害怕她的小新郎離開,她將會繼續無止境的孤獨。卻在此時,維克多決定回到人間,喝下終壽酒與她廝守。是的,在他得知他傾心的維多利亞嫁與他人的時候,他選擇了身邊的新娘,哪怕犧牲生命。
也許,她對維克多的感情並不是愛,她只是對永恆的誓言有所期待,而恰巧這時,他出現了。
維克多對她,是不愛的吧,本就是錯誤的相識,又有維多利亞在先,我們的僵屍新娘,成了他的備胎。
童話的故事裡,王子和公主是註定要在一起的,對於她這樣一個臉上有洞,腦子里長蛆的沒有生命的女人來說,消失或許會是最好的結局吧。蒼白的側臉,枯萎的百合花束,剎那,光芒四射,幻化成無數白蝶,飛向夜空。
You set me free, now, I can do the same for you.
她,僵屍新娘,愛蜜莉。
男主角與未婚妻維多利亞第一次見面,便生出好感,於是認同了這樁婚姻,這個妻子。可他偏偏在關鍵時刻出錯,懊悔之下便在野外練習自己應該表現的風度,不巧將結婚戒指戴到僵屍愛蜜麗手指上。頓時,等候愛人卻被害的苦情女變成了他的僵屍新娘。
未婚夫消失,維多利亞傷心不已,可家人居然強迫她為了家族利益嫁給據說富有的男爵。男主角得知維多利亞另嫁他人,黯然神傷,決定放棄生命,與他的僵屍新娘長相廝守。
維多利亞與男爵的婚禮剛結束,男主角與僵屍新娘也來到人世間舉行婚禮。正當男主角要喝下毒酒之際,愛蜜麗看到了傷心絕望的維多利亞,終於阻止了男主角,並決定將他還給維多利亞。
此時男爵出現了,他居然是當年害死愛蜜麗並奪走她財產的那個人。貪婪的男爵原計劃也依樣奪走維多利亞的財產,沒想到她竟一無所有。這亡命之徒便想要搶走維多利亞,男主角挺身而出,與他搏鬥。
男爵佔了上風,他一劍刺向男主角!可劍穿過的,卻是僵屍新娘愛蜜麗的身體。她拔出劍,憤怒的望著男爵。慌亂中,無恥的男爵不小心喝下了毒酒,也成了僵屍大軍中的一員。
維多利亞依偎在身旁,男主角卻對愛蜜麗說他要履行諾言。僵屍新娘搖搖頭,將那枚結婚戒指取下放到他手中,然後在月光下微笑著化作一群白色的蝴蝶……
維多利亞是勇敢的,而又無奈可悲。年輕的心,為一見鍾情的未婚夫悸動,拚命逃出家,請求牧師解救她的愛人,卻被牧師押回家,還不得不接受家人的安排,與一個完全沒感情的男人結婚。
愛蜜麗是可憐而又善良可愛的。因為等候約定一起私奔的愛人卻被害而一直得不到解脫,好不容易遇上個新郎,心裡卻愛著別的女人。終於他願意愛她時,她卻為了另個女人的幸福而放棄了。
男主角是幸運的。家人安排的利益婚姻卻給了他一個值得愛的新娘,因誤會結識的逼婚僵屍也愛他到願意犧牲自己。最終還抱得美人歸。
情節簡單的故事,卻在最後讓我流下眼淚。
為僵屍新娘的善良,也為她的智慧。
如果她堅持與男主角結婚,他雖留在她身邊,心中不免仍會惦記另外那個傷心絕望的女人。本來建立在感動上的愛情,也會消失不見。所以她沒有那麼做,而是選擇了放棄、成全。
也許多年後,當男主角與他的妻子在被生活磨去激情後,還會想起她——那個善良的僵屍新娘。他還會回憶她的一切,尤其是放棄他時離開的背影。他會覺得,這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最好的妻子。
與其辛苦的做那蚊子血和飯粘子,不如忍一時之痛,然後便瀟灑的成為硃砂痣和明月光。
Ⅷ 《維多利亞一號》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
劇情介紹-
一個長得不錯的女孩,白日在銀行不厭其煩地給客戶打電話推銷,晚上又去做好幾份兼職,為了童年時要住海邊的情結,拚命賺錢想買一間維多利亞一號里的屋子,最終屋子就要到手這日,業主突然改動點子不賣了,崩潰的她拿起工具展開殺人之路,將該棟樓變成名副其實的凶宅。
影片《維多利亞一號》講述的是影片的主角是一個狂熱的女權運動擁護者,這個姑娘對男性有一種極度的偏見,以至於某一日她的腦袋裡突然冒出創造一個僅有女性世上的念頭。為了實現這個念頭,她私底下起初進行籌備,希望能夠讓這個世上只剩下女性。就在這個時候,這個姑娘意外遇到了一個男生,並在不知不覺中墜入了情網。影片由何超儀構思並擔任投資方,其夫陳子聰也鼎力相助,作為好友的陳冠希即便與電影中無戲份,仍為影片拍攝了本支宣傳片。
Ⅸ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主人公1900從船上一出生便被拋棄成為孤兒,由好心的燒煤工丹尼收養。童年時一次意外丹尼喪生,1900再次成為孤兒。不經意的接觸鋼琴,讓人驚訝的發現原來他竟是無師自通的天才,此後他便開始了一生的鋼琴生涯。接下來我為你帶來《海上鋼琴師擾謹》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海上鋼琴師是一年前我美國的一位網友推薦給我的,當時我問遍了吉林市的音像商店,沒有一家有。前幾天無意中發現了這部電影的光碟,迫不及待地買了回來。其實我很少看國外的大片,所以也無從比較。這部電影沒有《十面埋伏》宏偉漂亮的場景,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也沒有《天下無賊》的輕松搞笑的氛圍,但這並不意味著這部電影一無是處……可以說這是一部寓意深遠的悲劇,連這里發生的愛情都那麼短暫和凄涼。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名字叫1900,因為他是1900年一位船員在船上撿到的,他無父無母,無名無姓,在這個世上沒有任何能證明他是存在的證據。故事情節是由1900的一位朋友以回憶的方式講述的。1900從小到大,從生到死從未離開過那艘船。緩祥基他小時候就有很高的音樂天賦,無師自通,他能用音樂去描述他見到的任何事。
在所有人的眼裡,如果他離開了那條船,立刻就會擁世人所羨慕的一切,因為他是音樂奇才。為了追尋讓他心動的姑娘,他曾下過決心要走下船去,但是在他走到船梯一半的時候,他又回來了。
1900和他的朋友關於他為什麼放棄下船的想法的對白可謂經典。大概意思如下:「這艘船不只是載人,它也載著夢想。我在有限的琴鍵上能演奏出無限的美好樂章,自得其樂。如果離開了這艘船,就如同面對著無限大的鍵盤,面對太多的選擇,我會無所適從,我會思前想後,總有一天我會精神崩潰的。那個世界太大了,不是給凡人的,是給上帝的。反正世間無人記得我,我永遠也下不了船了。」最後那艘船報廢了要被炸掉了,他最終也沒有被朋友說服離船而去,而是選擇了被6噸半的炸葯炸成碎片。
下面是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不一定正確。其實在每個人的生活領域都有船和陸地之分,你所在的城市、生活的圈子就好比是船;你所不在的城市、不屬於你自己生活檔次的圈子就好比是陸地。但世人很少會有1900的想法,世人總認為自己生活的那條船太小,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華,不能讓自己擁有想擁有的一切;如果下了船踏上陸地,就會宏圖大展,大有作為。所以太多的人會迷失在沒有盡頭的陸地上,終生在尋找在追求,直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時還心有不甘,恨不得向蒼天再借五百年來活。這樣的人生自然沒有滿足感,所以根本也就沒有快樂可言。
大多數人都有離開生活的小城市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念頭,這無可厚非,畢竟是人往高處走。但是千萬不要只是為了大城市的大而去。比如說你在飛機正飛過一座城市,從高處看,下面到處燈火輝煌,一片光明,所以你一無反顧的直奔它而去。但當你真正走進這座城市時,在你面前的只是一排排的路燈和窗口透出的燈光而已,毫無生氣,毫無感情,與你充滿的熱情想像毫不相關。
嚮往大城市的人會找出千百個他現在生活的城市的不好的理由,比如環境不好,人們觀念宴岩落後……,可滑稽的是當人們到大城市以後,他們會找工作,買房子,天天只走常走的幾條街道,會有幾個知心的朋友,實際上他們是在大城市中圈出一塊小城市來生活,更可笑的是每到晚上也會和他嘲笑觀念落後的小城市的人看同一個電視頻道,同一部電視劇。
但願人們都能有所見有所不見,能在有限的鍵盤上彈出無限的樂章來,這也許才算是最大的成功。
生於船,死於船, 1900 是他獨有的名字,鋼琴是他終生的伴侶,大海是他靈感的源泉,寬廣的大海賦予了他活力、 生命,以及如同海一般透徹的心靈,他的手隨著波濤的搖曳盡情演奏,心卻神遊大地,無所不往,他便是這樣一位特殊而又神秘的海上鋼琴師。 1997 年導演 朱塞佩 · 多納托雷將這位賦予傳奇色彩的鋼琴師的一生搬上了電影熒幕,也造就了一段電影史上的經典,傳奇的海上鋼琴師有太多的別於常人的地方,這也讓觀者能夠無限的思索 、探尋,以至於反思人生應該如何生活。
人生應該如何棲居?人應該如何存在呢?亦或是人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影片《海上鋼琴師》沒有給我們最終的答案,盡管如此,它卻指引我們去思考這一切。 1900 的人生是一場喜劇,也是一場悲劇,上帝賜予了他天才的靈感以及一雙無可媲美的靈巧雙手,大海與他融為一體,使得他足以在有限的琴鍵上馳騁,演奏出無限的樂曲,你會認為他是上天的寵兒,但他卻是一名社會的棄兒,從小成長與船上,養父丹尼因他 沒有任何出生證明文件,害怕被人搶走,以至於不允許他離開船半步,他沒有做為社會存在的證明,船上的旅客只是他人生的匆匆過客, 1900 僅是他們記憶中的一瞬,隨著他們的遠行而淡忘, 1900 僅有一位朋友 小號手麥可斯,在船上同甘共苦的歲月使得他們互相依存,但這微薄的依存是無法證明 1900 的存在的,以至於與世界隔閡,這正是他的可悲之。,他曾試圖下船,卻又退卻了,理由很簡單,卻很真實,因為那無限蔓延的城市讓他看不到盡頭,下船之後他不知該走向何方,這種茫然的恐懼圍繞著他,終究釀成與弗吉尼亞號共赴大海的慘劇。
1900 的樂曲不應在凡世,應該留於天堂,他的音樂才華不僅使他的名字流傳於弗吉尼亞號上,也驚動了當時物慾橫流的世界,爵士樂的始祖慕名向他挑戰,在波濤洶涌的郵輪上,一場較量無可避免,這不僅是名利之心與純凈心靈的較量,還是凡世樂音向天堂之聲的沖擊,事實證明,純潔的心靈才能譜寫動人音符,挑戰者在嘲諷聲中狼狽地逃離, 1900 的音樂也因此為世人所追捧,名利、金錢的誘惑也隨之而來,然而正如 1900 能在樂隊演出中喊出的:「 Fuck the regulations! 」,將規定拋之於腦後,面對社會的.誘惑,他只回應了一句:「音樂是不能和演奏者分離的」,將已將錄制好的樂曲奪走,選擇了孤獨的音樂,放棄了名利的世界,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句簡單的回答,他鞭笞了當時的拜金主義思想和對權勢的狂熱,引出了埋藏於人內心深處的吶喊,純凈的心靈容不得玷污!
麥克斯曾試圖用財富以及名利勸說 1900 下船,而 1900 做了真實的回答:「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很多的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 我並不羨慕」。這是何等淡然的心態,以至於不由得拷問自己,當我面臨如此抉擇之時,是否能這樣取捨,存在於社會聯系之中的我們有多少不願為而又不得不為之的東西,驅使著這一切的終究是我們內心的觀念,坦然承認,我們無法做到像 1900 那般的豁達,因為我們始終被社會這個大鏈子所牽引著,這是無法迴避的,盡管我們無法拋棄一切的世俗觀念,但我們還是能做到守住內心的那一份凈土的,我認同理解 1900 的人生觀、價值觀,但這一切並不是屬於我的,因為我們在生活之中有著太多的不同點,追求名利而不狂熱,嚮往財富而不痴迷,永遠也不要做權勢的奴僕,我想這樣才會是一個比較現實的觀念吧。
我與 1900 不同,我自小不具備音樂才華,唯有對繪畫情有獨鍾,對藝術的認同感或許是我們的共通之處。我憧憬過用藝術改變我的人生,我知道 1900 不會如此,盡管他的才華足以讓他的人生轉變,在他眼中的人生不過是走一條路,住 一棟房子,一塊地,選擇一道風景欣賞,選擇一種方法死去,然而對我而言,這種觀念過於消極,人生是有所選擇的,也是絢麗多彩的,每一片家園,每一處風景都值得我們寄予感情,有所流連,人生有其理想,盡管來去匆匆,但充滿意義,以至於在我們離開人世時,也能看到那一道道真摯的淚痕。
1900 是社會的棄兒,但他也有過家,弗吉尼亞號就是他溫暖的家,而大海,則代表了他的生命的歸屬,他沒有家庭,但不足以讓他失去愛情,丟掉愛的資格,世界不曾證明他來過人世,但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麥克斯的記憶之中就足夠了,因為友誼是能夠跨越生死的鴻溝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亞號沉沒於大海,伴隨著 1900 內心深處的琴弦聲,天堂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應該會有琴聲吧。沒關系的,只要有鋼琴就好,一場生離死別,不屬於社會的天堂之聲終究魂歸天堂。
一切都已經結束,但一切又都沒開始過,因為 1900 不曾屬於這個世界,琴聲停止響動,他走得不留痕跡,但「天堂之音」卻曾響徹過。
單位同事熱情的授之以魚,讓我很快的如願以償,看到了兒子極力推薦的義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沒有踏上過陸地的傳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歸之於大海。嚴格講是屬於那艘能承載兩千人的維多利亞號巨輪。是浩瀚的大海給了他靈感,讓他無師自通地成為出色的鋼琴師,88個琴鍵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來挑戰的爵士樂鼻祖謝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會他對世界細微而深入的觀察。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家,也是個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陸地的,因為一個連死亡時都能面帶笑容悠然自得講著左右手笑話的人是不會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意義,大海、維多利亞號就是他的世界,鋼琴就是他的人生,離開這任何一項,他將無法正常呼吸,1900告別時曾說過,我的世界就是在這艘船上,我可以用88個鍵彈奏像大海一樣無限寬廣的音樂,在這里我能看到天邊的盡頭。沒有盡頭的世界畢竟比不了船上那樣簡單的生活。換句話講,1900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
六噸半的TNT埋葬了偉大而又無人知曉的1900。他的朋友小號手邁爾斯曾說過:你其實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這一小步始終沒有踏出。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險,()這也是我看了片子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之惋惜之所在。如果從非藝術的角度講,1900人生的價值不應這樣地消盡,他應該出現在另一條船上,或是沖破心中的樊籬,到岸上給更多的人帶去美的享受,這樣人生也許會更加光鮮奪目!
《海上鋼琴師》最經典的地方應該是它的配樂。劇情與音樂配合的天衣無縫。空闊的舞廳里鋼琴隨著海浪飄動,琴技比試時的激烈彈奏,愛情到來時的迷惑,不需要多餘的對白,音樂足以完美演繹出其中的精髓。無論是激情四溢的,還是感傷懷悲的都深深打動著我……在餐廳的那一場隨著海浪拍動而進行的華爾茲鋼琴舞,讓人大開眼界;與爵士樂大師謝利的琴鍵上的較量將整個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侖美奐!驚嘆不已!
Ⅹ 大國崛起觀後感
最近,中央電視台播出了紀錄片《大國崛起》,引起廣泛評議。有的人稱其「有深度、有廣度、大視角、大視野」,「具有非常高的現實意義」。筆者觀看了《大國崛起》光碟,品讀了解說詞,產生的卻是難以排除的憂慮。片名為《大國崛起》,但何為「大國」,何為「崛起」,理不出清晰答案。在所選九「大國」中,其中一些與18世紀的中國相比,不管從面積還是人口還是生產總值上講,都可以說是蕞爾小國。但葡、西、荷、英、法、德、日、俄、美九「大國」在世界近現代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曾經進行過殖民擴張,並建立過某種程度的霸權。是不是擁有殖民地和霸權就可視為大國呢?至於有的大國究竟何時崛起,崛起的條件是什麼,紀錄片也讓人如墜雲霧。然而,更讓人憂慮的是《大國崛起》在歷史認識上存在著嚴重偏差。這里簡要地談幾點體會。
一
1.流溢著對霸權的欣賞
《大國崛起》講述九國歷史,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霸權的欣賞。例如,第1集談到葡西遠航探險時講道:「不可思議的是,開啟胡者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並不是當時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歐洲大陸西南角上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們相繼成為稱雄全球的霸主,勢力范圍遍及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紀錄片稱頌: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為了資助哥倫布的遠航,「甚至賣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寶。但是,她由此贏回了更加輝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第12集)第7集不無贊賞地強調:日本「成為唯一一個擠入帝國列強行列,靠侵略擴張在自己的國中做祥土外建立過殖民地的亞洲國家」。畢竟亞洲出了一個有能力建立殖民地的國家!第12集講道:「有歷史學家認為,近五百年來,真正意義上擁有過世界霸權的只有三個國家:荷蘭、英國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了接力棒式的創新和發展。」請看,霸權國家的功勞多麼大!
《大國崛起》不厭其煩地向觀眾展示:大國「擁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榮耀」和「豐富多彩」的稱霸故事。
2.美化殖民主義
《大國崛起》充斥著美化殖民主義的言辭,對殖民人物往往贊賞有加。哥倫布被譽為「英雄」,麥哲倫被冠以「勇士」。麥哲倫的確是「勇士」,在入侵菲律賓時,狂妄自恃,率領一小股「遠征隊員」向目坦島上的居民發起進攻,結果被憤怒的人群所殺。至於哥倫布顯示了什麼樣的「英雄」本色,讓我們僅僅引述一段歷史記載加以說明。「到了1496年,即在哥倫布初次來到海地後的第四個年頭,海地泰諾人餓死、累死、病死、自殺而死和被西班牙殖民主義強盜砍殺而死的泰諾人,就達全島人口的三分之一,即三十萬人中的十萬人。」
又如,《大國崛起》在談到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形象時,可謂激情飛揚。女王在萬國博覽會上興奮得反復講:「光榮、光榮、無盡的光榮」。「她完整地見證和享有英國的榮光」;「恰恰是這位看起來什麼都不做的女王,讓那隻看不見的手發揮了力量,開啟了至今都讓英國人津津樂道的維多利亞時代。」(第4集)但是,紀錄片卻隻字不提正是在這個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先後發動兩次鴉片戰爭,將屈辱強加給中國人民,把中華民族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也恰恰是這個「什麼都不做的女王」,於1877年兼任印度女皇,把所有印度土邦王公都變成了她的臣屬,確立了英王的最高權力地位。
《大國崛起》在談到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新大陸上的生活,為什麼沒有在這種田園牧歌式的氛圍中延續下去?」(第10集)請看這里的措辭:「田園牧歌式的氛圍」!讓我們引述一段史實,看看新大陸的生活怎樣地「田園牧歌式」。「那些謹嚴的新教大師,新英格蘭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們的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俘獲一個紅種人都給賞金40鎊;1720年,每張頭蓋皮的賞金提高到100鎊;1744年馬薩諸塞灣的一個部落被宣布為叛匪以後,規定了這樣的賞格:每剝一個12歲以上男子的頭蓋皮得新幣100鎊,每俘獲一個男子得105鎊,每俘獲一賣搏個婦女或兒童得50鎊,每剝一個婦女或兒童的頭蓋皮得50鎊!」[2]
這就是《大國崛起》艷羨不已的「田園牧歌式的氛圍」。
《大國崛起》對美國的「西進運動」也是極度贊賞。「那是一段歷時近一個世紀、漫長而艱險的歷程。到達西部的人們面對的是一無所有的荒漠。他們必須在這里學會生存,而且要一代代地生存下去。」「西進運動毫無疑問是美國歷史上充滿開拓、勇氣與冒險精神的一頁,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正是它,塑造了通過自我奮斗、實現個人夢想的美國精神。」「19世紀末,經過開墾和耕種的大草原變成了沃土桑田,曾經荒無人煙的西部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的重要糧倉。」(第10集)這里提請讀者注意《大國崛起》反復強調美國西部曾經是無人的荒漠。這樣的話,老實說,連嚴謹的美國資產階級學者都不會講。
讓我們看一看尊重史實的學者們是怎樣寫的。「西部的開拓是在剝奪印第安人土地的過程中實現的。對特庫姆塞領導的泛印第安人運動的鎮壓,結束了東部印第安人聯合抵抗白人侵犯的歷史。在1830年代,傑克遜總統實行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政策。中西部農業商品生產和南部棉花種植園經濟的擴大使白人擴張主義者急切地奪取印第安人的土地。1830年國會通過了《遷移法》(Removal Act)。這是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法律依據。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長黑鷹領導下進行了反抗斗爭,於1832年試圖返回伊諾斯西北部的家園,遭到伊利諾斯州長派出的民兵的殺戮。住在喬治亞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羅來納西部和田納西東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喬克託人(Chocktaws)和切羅基人進行了抵抗。佛羅里達的塞米諾爾人也一直頑強抵抗,但都遭遇到失敗。1844年,美國東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遷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遷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蘇必利爾湖的偏遠地區。印第安人在遷徙中約減少了1/3的人口。美國的大陸擴張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墳場上。」
這段文字摘自楊生茂、陸鏡生著《美國史新編》的第160-161頁。這本書是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以上史實大學文科生是應該知道的。為什麼《大國崛起》的製作者們就不知道呢?《大國崛起》這種無視歷史事實、美化殖民主義的地方不勝枚舉。
3.推崇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大國崛起》飽含對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推崇,這里僅舉兩例。第12集講:「英國最早地確立了現代的國家制度。比如說我們現在熟悉的內閣制、君主立憲制、兩黨制、政府對議會負責等等這樣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國都是最早地確立。這樣的政治制度能夠使得這個國家長治久安,長久地保持一種穩定的狀態,所以對經濟發展是有利的。」談到美國時講道:「這樣的一個國家,它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憲法》,在《憲法》下面有一套很完整的法制體系,通過這個權力制衡,相對來說呢,就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局限性和腐朽性,《大國崛起》則刻意掩飾,在這里階級分析法不見了。
4.迷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大國崛起》始終貫穿著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褒揚,可以說達到了迷戀程度。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對亞當·斯密《國富論》的盛贊之中。《大國崛起》給了《國富論》異常高的地位,著墨極為厚重,不僅大量引用亞當·斯密的原話,而且排出強大的專家陣容疊加贊賞。讓我們摘取幾段精闢文字。「『自由競爭』這個今天已經被人熟知的概念,成為貫穿亞當·斯密經濟學說的基石。」「亞當·斯密則是揮動一隻看不見的手,為工業革命的推進締造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1815年,英國人打贏了一場震動世界的戰爭,這使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亞當·斯密對英國的貢獻。這一年,英國威靈頓公爵在滑鐵盧擊敗了拿破崙,對於這一輪新的英法較量,有人這樣評價:『戰爭的勝利不僅是不列顛軍隊的勝利,也是市場經濟的勝利。』」(第4集)
對《國富論》是如此熱情,而對《資本論》卻是那般冷漠,隻字不提。不錯,《大國崛起》也講過市場經濟的弊病,但卻強調其弊病已被美國總統羅斯福治好了。「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開創了市場經濟的新形式。在這種模式中,市場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幹預這只『看得見的手』聯合起來,共同影響經濟,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時得以發揮。」(第11集)
5.盛贊資產階級價值觀
《大國崛起》浸透著對資產階級價值觀的贊揚。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口號的推崇上,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自由、平等、博愛,這是人類社會的美好理想。也許這是永遠無法完全實現的願望,但是人們可以在無盡的歲月中無限地接近它。」(第5集)《大國崛起》的製作者們向觀眾指明:人類社會永遠追求的美好理想就是「自由、平等、博愛」。在這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得多麼黯然失色。
二
《大國崛起》極力推崇「思想創新」,可謂情辭肯切,委婉動人。「一個國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創新吧,對吧。如果全是老思想,國家能崛起嗎?崛起不了。思想如果都束縛住了,能創新嗎?創新不了。」(第12集)
《大國崛起》如此推崇思想創新,那麼它自身的思想創新究竟是什麼呢?還是請《大國崛起》的總策劃麥天樞來回答。他說:「這個片子首先一個價值應該是,讓中國公眾建立一種基礎的人類現代社會的歷史理性。」[3]總策劃的點撥給了我們理解《大國崛起》的思路。原來是要「建立一種基礎的人類現代社會的歷史理性」。這句話有點繞嘴,且稍顯費解,結合《大國崛起》的解說詞就好理解了。「一個國家的崛起,就是崛起成為一個現代國家,也就是實現現代化,近五百年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尤其是大國。」(第12集)也就是說:大國要崛起,就得實現現代化。可是,國家要實現現代化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的道理,談不上是「思想創新」。《大國崛起》講出一點「新意」的是:「現代化的過程,它是一個入流的過程。所以後發國家要起來,它得要入流,你不入流你就要落後。」「入流」這個詞在我看來就有點「新意」。但是「入流」的含義是什麼,觀眾還是不大清楚。究竟入什麼樣的流?看來,要理解這句話的真諦必須弄明白什麼是現代化。《大國崛起》沒有給「現代化」一個解釋,所以觀眾只能自我揣度了。還是該片的總策劃給出了明確答案。此翁在接受《冰點》雜志記者采訪時坦陳:「社會發展的方向是什麼,這個方向不是你自己確定的,而是西方文明確定的。西方這種文明帶來了工業革命,帶來了以科學技術為背景的物質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會伴隨著政府制度的要求,市場經濟、民主化,它們本質上是同一回事。當這個社會方向確定以後,我們用一個中性的詞,叫做現代化。」[4]這樣一點撥,我們就明白了。所謂「現代化」就是推行市場經濟、民主化,這是西方文明確定的。於是就產生了這樣一個「新命題」:「現代化就是西化」。這或許就是《大國崛起》「思想創新」的核心內容,是要在中國觀眾當中培育的「歷史理性」。只可惜這個「思想創新」,人們早有所聞。20世紀的中國產生過形形色色的「西化」大師如胡適之流。到此,我們就明白了「入流」的含義。
「現代化就是西化」這一命題並不是什麼新鮮東西,那麼《大國崛起》的製作者們為什麼要在今天重新拋出來呢?也就是說《大國崛起》所希望傳達的那種「歷史理性」的現實意義究竟是什麼?還是讓我們來請教麥天樞總策劃。「我們應該承認,現代化的歷史是從歐洲起源的,它的直接的經驗和教訓,直接的知識和理性財富,都儲藏在這一主幹線條的運行中。如果我們認可這一點,我想,所有的知識分子、所有的社會民眾,對我們社會改革方向的判斷,改革方式的判斷,就有一個背景。如果我們有這個認可,自然就會對這個文明走到今天所提供的基本養分,社會政治形式、經濟模式、價值模式,有一個判斷,它應該是接受的,而不是排斥的;它可以修訂,但不可以再造。自己文化的參與其實也是一種修訂,而不可能從根本上再造一種生存方式。因為這種生存方式走到今天,之所以有徵服性,就因為它是最有效的,在民族國家生存競爭的實踐中是最有效的。」[5]
再也沒有比這段精彩自白更開宗明義的了。原來那些完全被西方文明所折服的策劃者們瞄準的是中國改革的方向。《大國崛起》不是一笑了之的娛樂片,也不是一般的歷史知識普及片,而是「對歷史與社會的發展作出科學評價的佳作」,是要指明中國改革的方向。
不可否認,《大國崛起》所介紹的國外的不少經驗是可取的,具有啟迪性,如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發展科學技術,提倡創新精神,等等。但是這些美麗的紅花綠葉卻遮蓋著散發腐朽味道的內核。也不可否認,《大國崛起》中接受采訪的學者有一些是嚴謹的歷史學家,但是他們的言論卻被策劃者們用來向觀眾提供「歷史理性」。
三
《大國崛起》的最後一集有這樣幾句慷慨激昂的台詞:
「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行程里只是一個缺乏思想准備的匆匆過客。
忽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變局將不會有成熟的選擇,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風險。
走過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興替的大國演變,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一件事——讓歷史照亮未來。」
的確,我們不能忽視過去,不能忘記歷史,這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和方法回顧過去、總結歷史呢?答案是:我們必須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從客觀史實出發,尊重歷史全貌,而不是從歷史中任意裁剪出零零碎碎的片斷,讓它們服從「創作意圖」,拼湊出所謂的「歷史理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但是,我們必須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從客觀史實出發,通過嚴謹細致深入的科學研究,總結經驗,探討規律,啟迪未來,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如果是裁剪史料、扭曲歷史,再動人的畫面,再美麗的台詞,也只能是誤導觀眾,引起思想混亂。
《大國崛起》充斥著未經嚴格論證的結論和沒有充分依據的說教,活生生地反映了當前一些人群中流行的粗鄙文風和浮躁心態。它給觀眾留下的不可能是所謂的「歷史理性」,而只能是誤導,是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