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大神們給我一篇100多字的《教父》觀後感
我這里就來簡單說說我看到的一些東西,這是一部講述一個男人的創業史的經典影片;它給人揭示了深不見底的社會的黑暗,殘酷的現實唬的人喘不過氣,一個一個的意外使我不禁想到那句歌詞: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為了錢財窮其一生,超現實的他們的確在人生舞台上風光了一把,他們的人生信條無疑值得回味:1、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真實想法;2、謀殺而不是仇殺,沒有報復的必要,因為這和生意無關(永遠都是冰冷冷的"生意"兩個字);3、不要仇恨你的敵人,這樣會影響你判斷力;4、沖動會抵消你的智慧。
這里有很多東西我只能試著去了解,而無法去理解,並希望永遠也不用去理解。太殘忍、太累。我只想過簡單、快樂的生活。過簡單、快樂的生活,這也是麥克的初衷,他永遠沒想過要纏和到家族事業里,從不得不維護父親,到抱著為民除害的想法殺掉毒梟索龍索和收受巨額賄賂的警察局長後,他終於不得已"落草".俗話說的好"上了賊船,就下不來了",既然不小心"選擇"了這條路,他只能隨波逐流,一切美好的願望只能是天真的空想,麥克的為之努力一輩子的美好設想最終都被似乎更加黑暗的現實重新拉回原位。命運掌管了一切,他在人生的路上被動地顛簸著。在經歷了人生的腥風血雨後,一切都歸於宿命,最終他慘淡收場,眼睜睜的看著心愛的人一個一個的離開,他只能在痛苦的回憶的中老去、死去。
❷ 教父讀後感300字
教父讀後感範文300字(通用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父讀後感範文300字(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父,這是一代唐的隕落,與一代唐的初升的故事。他們都有著自己的信奉,擁有著自己的道德原則與社會責任感。他們用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他們用自己的法律維護著混亂下的平和,保護著自己的家庭。也許有人會說他們的手段血腥,但他們卻永遠不會是挑起戰火的那一方。他們崇尚互利互益以此來維護各自的權益,他們信奉友誼至上,他們的承諾一錘定音。這,是男子的氣概,是男子的氣魄,是男子的雄偉。這,是,教父。
邁克爾由一個無拘無束的將士,成功轉型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唐」。他說,「我這一輩子過的無憂無慮,現在也該吃點苦頭了。」就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便決定了他的命運。就如他的父親一直所說的那樣,一個人只有一種命運。邁克爾的命運註定不平凡。
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背叛都是無法容忍的,友誼永遠是平和最好的紐帶!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是《死神教父》。死神讓人覺得可怕,我一看到「死神」這兩個字就想到死亡。讀了文章,我才知道,死神是最公平的。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窮人的第十三個孩子就要出世了,他要找一個給他的孩子命名洗禮的教父。他拒絕了「給富人一切,卻使窮人挨餓」的上帝和「欺騙人,迷惑人」的魔鬼,選擇了「使人人平等的死神。」窮人說:「你合適,不論富人還是窮人,你都接去,一律平等,請你當我孩子的教父。」從這里,我感受到窮人對公平的渴望。這個孩子得到死神的庇護,長大後成為一名富有的醫生。然而他忘記了死神的忠告,當死神要帶走國王和公主時,他欺騙了死神,,最後他自己也落到了死神手裡。死神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公平,不因為對方是高高在上的國王、美麗動人的公主和跟自己關系密切的教子就區別對待。
這個世界上,有窮人,有富人;有黑人,有白人;有孩子,有大人……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是平等的人。除了在死神面前人人平等,我們也渴望在其他地方享受平等待遇。然而想要絕對的公平並不容易,比如奶奶分配零食,班長管紀律記違紀人員名字,老師對不同學生的態度等,都難免給人帶來些偏心的感覺。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都能公平對待別人,世界就不會變得混亂一片。
今天的誦讀課上,我讀了《死神教父》一文。這是一個外國故事,講的`是一個窮人給自己的孩子找教父。
窮人竟然拒絕了仁慈的上帝,我感到很意外。窮人說,上帝「給富人一切,卻讓窮人挨餓」,所以不要上帝做自己孩子的教父。看來這個上帝的「仁慈」是假的,這個上帝是富人的上帝,不是窮人的上帝。窮人不想自己的孩子繼續挨餓,當然就不要這個上帝了。
窮人拒絕了魔鬼,我能理解。因為魔鬼的名字一聽就知道是個壞人,雖然他說得好聽,答應給窮人的孩子「數不盡的金子,讓他享受世界上一切歡樂」,但是窮人知道魔鬼這是在「欺騙人,迷惑人」。窮人很冷靜,沒有上魔鬼的當,真好。
窮人最後選擇了死神做孩子的教父,我嚇了一大跳。窮人說:「你合適,不論富人還是窮人,你都接去,一律平等,請你當我孩子的教父。」原來在死神面前,人人平等,難怪窮人選擇了死神。
要做到像死神那樣平等對待每個人很難,不要說對待別人,就是家裡人相處,也做不到平等。我的弟弟經常欺負我,可是媽媽卻總以為是我欺負弟弟,每次都批評我,我就覺得很不公平。但是媽媽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就能做到弟弟有什麼,我也有什麼,我就覺得很公平。雖然我願意讓著弟弟,但我希望,媽媽對我們是公平的。公平是美好的,我們都渴望得到公平對待。
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教父第一本書和第一部電影看完了,真的是受益匪淺啊。看完書再去看電影,可以對故事的來龍去脈更加的了解。教父這部電影在國外非常的火,因為跟他們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而我覺得中國人也有必要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
《教父》這本書是我一口氣讀下來的,中間並沒有想放棄閱讀的想法,因為故事實在太吸引人了。從書里看到了很多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的處世之道,我相信這些東西,很多都是別人教不了給你,只能自己去學習和體會的。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教父會經常去幫助別人,來換取別人的一個人情,而這個人情,現在可能用不上,但是在將來的某一天,說不定就派上用場,這誰說的定呢。而中國有句古話,大概意思就是欠什麼也別欠人情債。因為人情債很難去償還。所以,從教父身上學到這點,盡力胡幫助別人,成為別人的朋友,在未來的某一天,說不定他會救你一命。
按照一個人的過去,就可以推斷他的未來。書中這句話總讓我陷入矛盾的思考當中。一方面贊成,覺得過去的你把自己活成什麼樣子,在未來你就會是什麼樣子,而另一方面卻不完全贊同這句話,覺得人總會變,就算過去讓自己活得多麼亂七八糟,如果從此刻起開始改變,養成良好的習慣,那在未來一樣可以活出全新的自己,而按照過去的自己肯定推斷不出如今的自己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兩種矛盾的想法一直存在於我的腦海中,這讓我想起另一句話。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在心中可以容納互相矛盾的觀點而無礙行事。看來學會如何在心中容納互相矛盾的觀點,這是我變得成熟的必經之路。
集權制存在自然有其道理。亞里士多德說:君主制在道義上成立的唯一前提是,王和王族的美德超過了其他民眾美德的總和。我同意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按照這句話,只要民眾的美德之和小於某一個家族,那麼,讓這個家族掌管國家就是符合道義的。在這種情況下,集權制的存在就符合道理。
或許,第一個集權者並不擔心自己,他擔心的是他的子孫是否能夠像他自己那樣具有足夠的能量和影響力。柯里昂應該已經注意到家族的興衰關鍵在於是否後繼有人,因此,在臨死之前他還在培養孫子的膽量。孩提時期是最重要的,老教父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沒有在意自己的那張可怖的臉孔是否會把孫子嚇得哭,他在意的是孫子面對恐懼是否能鎮定自若。老教父沒有意識到也是不可能意識到的是,他的思想和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之間有所不同。亞里士多德說過,「集權的前提是美德而不是膽識。」
權力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它不可能通過血緣關系傳遞,也不可能專屬於某一家。權力只可能屬於那些理解其含義並能准確使用它的人,而那些人就是具有美德的人。權力這個存在之物,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已經定義了它的擁有者,這個擁有者並不是任何具體的個人而是神的化身。人可以竊取權力,可以搶奪權力,但是,當那些非法者把權力之劍握在手中的一霎那,當他們的屁股粘上權力寶座的同時,權力之劍已經失去了光芒,權力的寶座也立刻黯淡無光。這,就是神的法則。
值得慶幸的是,我是一個男人,而且是讀過《教父》的男人。
;❸ 教父1觀後感
《教父》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2年上映的作品,這部40多年前的電影,已成為歷經洗禮的經典之作。
72年拍攝的電影,在拍攝技術各方面都沒有那麼先進的情況下時至今日,依然經久不衰甚至在同類型題材的電影鮮有作品超越過它。
這部電影台詞是如此經典,並且經典台詞如此之多,讓人回味無窮,這決定要歸功於原著的經典。事實上,大家會覺得一部電影之所以經典往往是因為電影鍾某句台詞讓你感到感同身受、刻骨銘心。
影片中每一個人物刻畫的都非常的到位,幾乎每個人的行為都影響著整部劇情的演繹,更重要的是老教父和邁克表演的實在是太精湛了。馬龍白蘭度的沙啞的嗓音,鏗鏘有力的話語,邁克對角色的把握如此細膩以及他犀利的眼神,深深折服了我。
都說這部電影是男人必看,那麼到底看什麼呢?當然不會是打打殺殺,也不會是黑幫決斗,扒開黑手黨的外衣,這其實是一部講家庭和責任的電影。當柯里昂家族面臨危機時,麥克不得不背上責任。
❹ 電影教父的觀後感300字
馬龍白蘭度演的教父柯里昂鮮活具有感染力。看著這部片子,我能明顯地感受到自己的熱血上涌。看完這部片子,我相信,只要社會亂象存在,黑社會組織就必然存在。
黑社會組織就是一個改進版或者放大版的家組織。家組織中必然會有一個老大或者教父,另外,家組織肯定會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行事原則。家組織的價值觀和行事原則就是老大的思想觀念。為此,家組織是否強盛是否能夠延續,關鍵在於這個老大或者教父。
❺ 《教父》-觀後感
這是一部被稱為男人必看的電影,因為它會教你如何做一個男人;
這也是一部被稱為女人必看的電影,因為它會讓你更加理解男人。
在閱讀此文的時候,我建議你打開下面的鏈接,聽一下教父的片尾曲,邊聽邊讀。
教父-主題曲
之前也向朋友推薦過這部電影,但很多人都覺得這部電影時間太長,節奏太慢,看不下去。(教父系列總共有三部,每部將近3小時)。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也看不下去。但這一次卻一口氣把三部曲看完了。(其實10月就完了這部電影,一直想寫個影評,但是太忙,一直拖到現在)
我覺得用電影中的三個場景,就可以概括整部電影:
這句話出現在第一部開場時的婚禮,導演通過邁克與凱之間的對話來介紹唐-柯里昂家族的背景。在結束的時候,邁克對凱說了這樣一句話, 「That's my family Kay. It's not me」 , 表明自己與家族的關系。
這個場景出現在第一部最後部分。從父親被刺殺重傷,為了保護家庭,邁克不得已去暗殺了警長和毒梟索拉索,為此只能遠走義大利西西里,並且不能夠和Kay聯系。在大哥Sunny被暗殺之後,只能回來「繼承父業」。在父親去世,停戰協議失效之後,邁克開始了一系列的復仇活動。在復仇結束之後,出現了這一幕,新教父的「加冕儀式」,這標志著新一代教父的誕生,也標志著,那個曾經說「That's my family Kay. It's not me」的邁克已經不存在了。
教父一心想洗白自己和家族「黑幫」的背景,一直想讓自己家族生意合法化。但是,這就像無間道中的劉建明,「之前沒得選擇,現在想做一個好人」,教父在終極無間中不斷地掙扎,反而越陷越深,反而被吞噬。
邁克在自己的住所受到暗殺,妻子和小孩受到驚嚇,並且留下來心裡陰影。在發現是遭到了二哥的背叛的時候, 邁克不得不親自下令除掉二哥弗瑞多,為此加深了妻子和兒子之間的隔閡。(看影評的時候了解到,在如何處理弗瑞多這件事情上,導演和原著作者有沖突,作者主張寬大處理,導演主張馬上處死,最終導演取了電影中折中的方案,在邁克母親去世之後再處理。)
當邁克被凱質問是否殺了妹妹的丈夫,當邁克被凱質問是否殺了二哥,邁克為了不讓妻子和孩子而失望,每次的回答都是違心的「No」。當謊言無法繼續掩蓋,信任被嚴重透支,承諾一直沒有兌現,妻子失望至極,選擇了墮胎和離開,這對於邁克的打擊非常大。正如下面他與母親的對話,他「strong for the family」但是最終卻「lose the faimily」。
在第三部中,教父想通過教會洗白,卻又捲入新的紛爭。教父對這些紛爭也感到了無比的厭倦,再將教父位置傳給大哥的私生子文森特之後,教父本以為脫離了這一切。但是在最終的舞會上,教父雖然躲過了暗殺,但是教父心愛的唯一的女兒不幸中彈,這也是擊垮教父的最後一顆稻草。
劇終,出現了這樣一幕。在西西里的破舊的院子里,一個獨孤的老人坐在一條凳子上,身邊只有一條小狗,沒有家人的陪伴,然後慢慢地從凳子上倒下,一代教父以這種落寞和孤寂的方式謝幕。我在想,在邁克慢慢倒下的過程中,他是否口中在喃喃自語到: 「That's my family, Kay. It's not me」.
最後,這一幕運鏡和轉場的處理。我不得不佩服導演科波拉, 不愧是大師級別。第一個場景是邁克和女兒在舞會上舞蹈的回憶,然後跳轉到第一任妻子婚禮時候的跳舞的場景,再跳轉到和凱在第二部晚會跳舞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邁克曾經許諾凱在五年之內家族生意合法化。這幾個轉場都有一個動作「舞蹈」連貫,並沒有太多突兀感,最後那個跳舞的畫面逐漸淡去,慢慢浮現出來一個蒼老的面孔。雖然這個轉場有點突兀,但如果你慢慢體會,就能夠體會到導演運鏡的巧妙。以前美好的回憶與邁克現在孤寂的場景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對比,這種反差,更加能夠表現邁克的「悲劇人生」的色彩。
教父三部曲系列,最精彩的莫過於教父內心的沖突和掙扎。從心理學的角度,人行為產生的動機,無外乎兩個因素,內心的渴望和外在的壓力。正是在內部心理的「It's not me」和外部壓力下的「That's my family」的這種激烈的沖突下面,才成就了教父這個豐滿的形象。
劇中,有一段邁克和他母親的一段對話,我認為很好地概括了邁克的內心沖突。
可能每個人,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看這部電影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就像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應該是剛上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感覺這部電影劇情太多餘拖沓,節奏太慢,看到一半就放棄了。但是現在第二次看,我覺得我看懂了這部電影,可能幾年之後,人生多了一些閱歷之後,可能又會有新的感受。
比如某位豆瓣網友的評論:
至於開篇的題記: 他是一部男人必看的電影,因為他會教你如何做一個男人。 真正看完之後,可能每個人也會有不用的理解,比如:
在我看來,一個男人成熟的標志可能是:在當他決定去做事情的時候,考慮的不再僅僅是我想去做什麼,而是基於作為一個男人的某種責任或者義務,應該去做什麼。
❻ 電影《教父》觀後感
電影《教父》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教父》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近一口氣把《教父》三部全部看完了,真是過癮。三部分別是在1972,1974,1990年拍的,每部都基本上接近三個小時。雖然是過去四十多年的電影,經典仍然是經典,經典也就是久經不衰,不論外界的變化,電影中表現出的對物對人的觀念對任何時候的任何人還是有啟示,有感動,有觸動。我看了有以下的觸動和啟示。
1、教父一直會說,不要讓人知道你在想什麼。這是兩個教父一直在做的,也是他們的生存必備的重要的技能。怎麼才能不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麼呢?這就需要有很高的情緒控制能力,控制自己行為舉止,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不做一切能讓自己信息外漏的行為。維多的大兒子山尼就是個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的人,他很容易激動,最後也因為此而葬送了姓名(他的妹妹由於被老公家暴,打電話給山尼,山尼就立即怒火沖天的去報復自妹夫,在路上被設局遇害)。
2、教父,需要不帶任何的情緒,冷靜客觀看待事情,分析來龍去脈,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在維多教父在街上買水果被開槍住院後,山尼一邊加強防護,一邊在尋求硬報復。而麥克當時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卻冷靜了分析了形式,找到了解決方案,並完美的實施了這個方案。
3、教父是生意人的思維,在家族矛盾中,能夠主動的止損。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進入無休止的報復,才有能力統帥家族,成為家族長。在山尼被害後,維多主動召開了家族會議,坦言不追究此事,言和,並尋找家族的平衡點。這樣才有可能盡可能的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利益。
4、教父不容許有人背叛,即使是親人也不行。背叛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死亡。麥克的哥哥,以及姐夫都是背叛家族的,都被麥克殺了。換句話來說,能夠背叛親人的人,給親人造成一定的損失的人,那肯定是個禍害。
5、當退休後,受命新的掌門人,就應該退居二線,相信他,不幹涉,只提供意見。維多在老後,就把教父的位置交給了小兒子麥克。因為新上任,就存在著利益權力的重新分配。很多家族人就會不滿麥克的處理,而求維多來商量干涉。而維多,只會安慰找他商量的人,並告訴他目前麥克的當權,讓其去找麥克商量。這就給予我們很多領導一定的啟示。
6、盡量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維多起家,大部分是靠幫助別人的。裡面記得一句話,維多說的,請幫助我,你會得到我的回報,相信我。他去幫助他所能幫助的人,然後結識了各種各樣的人,這些人成為他忠實的朋友,並樂意幫助他。這境界真是高。裡面有個殯儀館的化妝師,找教父請他報復殘害他心愛的女兒的.混混,教父就答應了,最後找到了他,讓他給死去的山尼化妝。
7、感情沒有了就是沒有了。裡面有一個鏡頭,我印象特別深。凱由於不滿麥克充滿殺戮,仇恨,而墮胎離開麥克。麥克對他已經心死。凱想孩子回來看孩子,每次都是偷偷的來偷偷的走。有一次被麥克碰上了,凱詫異的望著他,可能還抱有一絲的情意,可麥克慢慢的把門關上,把凱關在了門外。最後麥克老的時候,由於婚姻對於五十多歲的人,是個依靠,也許是由於他們的結合只是感情上的結合,最後他們又平和的見面,旅遊。想起了,素黑的一句話,女人需要男人在乎她的感受,更需要男人的情。當女人跟男人訴說一件事時,女人只是想讓男人去感受她的情緒,她的感受,而如果男人只是毫無表情的聽完,啥事也不做事,女人久而久之,女人就會徹底失望,感覺無人關心,感情不存在。
;❼ 求電影《教父1》觀後感
安息吧,我尊敬的教父
我最愛的電影是《教父》。在這一點上,我可以同許多男人達成共識。馬龍的表演實在令人心折。在少年時代,我深深著迷,甚至模仿他那含混不清的說話方式,卻並不成功。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喊破了嗓子也找不到認真的聽眾,那個口齒不清的教父,卻沒人敢忽略他說出的每一個字。他總是面無表情,背後卻潛藏著不可忽視的力量——一種優雅的狂暴、平靜的殘忍、化妝的邪惡,如同毒蛇與猛虎的混合體。他輕蔑地說,「讓我開一個你無法拒絕的條件」——這是男人的威權;他溫和地說:「不經常與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遠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這是男人的價值。而事實不是這樣的。那個真實的教父,生活中的馬龍·白蘭度,是個十足的混蛋,他的家族則是一窩混蛋。
當然,他們是迷人的混蛋,令人同情的混蛋,應該被寬恕的混蛋。
白蘭度家族中,女人個個紅杏出牆,男人個個酗酒成性,且盛產自殺者。小馬龍的童年在陰郁中度過,父親很少回家,母親終日喝得酩酊大醉,與一個又一個男人發生關系。小馬龍生活中惟一的溫暖來自一個友善的同性戀教士。這使得他成為一個雙性戀者,因為同性戀行為被軍校開除。
為逃避這一切,他來到紐約,躋身百老匯,陰郁生活賜予他的狂暴氣質令他成功出演《慾望號街車》,名聲鵲起。「彷彿一覺醒來坐在糖果堆上」,他不能承受這種名氣,感覺自己是個騙子,不得不求助於心理醫生。為了幫助他戰勝焦慮,醫生甚至為他宣讀希特勒的講演詞
❽ 《教父》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教父》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近日再看小說,把關注點放在各位唐的講話內容上。情緒穩定、好聲好氣,自始至終沒有提高聲音,不理會別人對他的侮辱和不恭。。。想到很久前看到的一句概括性話語,優秀的溝通源於對結果的高要求。記完筆記不由感嘆:還有比理性更高的東西嗎?
唐每次開口都切中要害,發自肺腑,儼然已經了解對方關心什麼。這也許就是「一秒鍾看到事情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握著奈利手說的那番話簡直是教科書般的範例,父親般仁慈,讓人如沐春風。
以前聽易中天先生講三國說到孫權,某次趁著酒興他讓某將領脫掉上衣,細問每一道疤的來源,末了說了句,「如此,難道孤不與你同甘共苦嗎?」。這其中的確不乏政治表演的成分,但又有什麼關系呢?我愛你說一輩子那就是真的,對比懷疑,應該看到套路背後的良苦用心。
邁克爾對阿波羅妮亞父親講的那番話簡直是搭訕撩妹範例,有點「我會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的味道。當然,這份底氣多半源自實力。想起前兩天看到關於吸引力的解釋,其本質上是一種獎賞,分為直接獎賞和間接獎賞。如好看的皮囊,有趣的靈魂,讓人賞心悅目;再者是權力、財富、地位等帶來的生活方式,間接獎賞。
也許這也是為什麼預言家上警不被相信的原因,未能通過發言讓大家相信。我們通常覺得後置位發言更有優勢,有足夠時間准備,有機會指出漏洞並反駁,可以解釋甚至篡改前人發言。直到上午看了一則故事,講當年羅斯福和杜威競選總統,那時主要的傳媒介質是廣播電台,讀書筆記。兩人各自買了15分鍾時長進行宣講。然而發言有先後,於是後者對前者的觀點逐一反駁。可是前者每次都只講14分鍾,剩下1分鍾沉默,聽眾聽不到聲音以為結束了就調台了。
看起來先發者有更大的戰略空間。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平日大家常開玩笑,會議的制度設計到最後都是書記總結發言。而一個好的總結可以讓大家忘記之前所有內容,恰如警長通常末置位發言,而後直接歸票。
午睡前看了篇非常通透的文章,講英明君主、技術官僚、利益集團三種力量的交鋒。秦孝公+公孫鞅組合,漢武帝+桑弘羊組合,宋神宗+王安石組合。。。相比之下,也許唐帝國的結構更顯公正。
《教父》里有個人令我很吃驚:那就是邁克爾,考利昂老頭子的小兒子,令我吃驚的不是他的最終成為老頭子,看來開頭我就知道將來的老頭子是邁克爾,令我吃驚的是我的性格里,或者我的人生前半部分與他驚人的相似,盡管我沒有他那樣的父親,但是有些做人的道理,有些做人的原則我們驚人的相似,我以前也說過我討厭這種性格,因為這其中,我能感覺到的,這種性格又無窮的狡詐,無論擁有這種性格的人是個好人還是壞人,他都有驚人的自信,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最好的,相信即使自己撒謊也是應該的,也是正確的,所以這種人能夠很好的掩藏自己的罪惡,即使他壞得不行了,別人依舊敬佩他,依舊覺得他是個世上最好的人,他不會做邪-惡的事!邁克爾的愛人都不相信他會殺人,但是他確實殺人了,這就是這種人的可怕!雖然我沒有考利昂老頭子那樣的高-瞻遠矚,或許將來有,但是現在肯定沒有,我還需要鍛煉!但是我和邁克爾又驚人的相似!這令我很害怕!我想邁克爾一樣懂得掩藏自己的真實能力!因為我也覺得讓別人知道你的能力是很可怕的!我和邁克爾一樣懂得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去捉摸人性,去學習生存!
當邁克爾的第一個妻子被殺的時候,我和他有一樣的感覺---要沉默,不是無力去承擔那份悲痛,而是養精蓄銳,等待機會報仇!我信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但是我絕對是個有仇必報的人,但是我從來不立即就報!因為那樣就顯得我太白痴了!我就是這樣的人,不漏痕跡的報仇!我知道我一直在小心的約束自己,因為我知道我這樣的人如果走錯了路,走了象邁克爾一樣的道路,那麼我對於別人、對於社會絕對是個不幸!
所以我小心的約束自己,我告訴自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告訴自己不要傷害別人!以前我覺得自己做的很好,也控製得很好,我一直在心中也沒有什麼不滿,甚至是個象考利昂老頭子表面上一樣的深受大家喜愛的孩子!但是當我來到大學,卻一次次的受傷,注意讓我這樣的人受傷是不明智的!我說過我是個有仇必報的人!於是我越來越擔心自己會陷進去!我擔心自己會報復別人,於是我一次次的忍讓,不是我軟弱,而是我確實不想走錯路!所以社會阿,別人阿,請不要逼我,我真的是個原本善良的人啊,只是自我保護意識強了點而已!
我也乞求命運不要拋棄我,因為我盡管希望自己過得很好,但是我不希望自己會痛苦!我請求命運,千萬不要拋棄我!這就是我的讀後感!我希望沒有人會注意這份博客,我知道自己還做不到像考利昂老頭子那樣可以自己控制自己,我還是需要發泄這些的,所以我才把它寫下來,我知道寫下這些是愚蠢的,但是我現在真的還是個很小的傢伙,並不能做得很好!原諒我吧!
花三天時間看完了《教父》,如果不是去年暑假拉著老爸一起看了電影,也許會讓我更著迷。可是這又有什麼關系呢,經典的東西值得花更多時間。
的確,不應該帶著某種「偏見」看待這部小說,正如「長期仇視和崇拜一個民族,其在心理上就是奴隸之邦」。但的的確確有很多值得長時間並不止一次地去感悟和品味的道理,忠誠,智慧,勇敢...任何一個品質的具備都足以讓人發光;家庭,友誼,理性...無論擁有哪個都可以獲得休養生息的力量從而堅持一種韌的戰斗。
封面上寫著:《教父》是男人的聖經。以前聽說《簡·愛》是女性的聖經,我明白這都是很高的評價,遺憾是卻不能很好理解它,因為從來沒看過《聖經》,缺少一種對比感。讀後感.拋開電影拍案叫絕的演技和驚世駭俗的登場等等先入為主的占據而言,個人理解,《教父》里有一種道,顯然這是已經超越了諸如「真誠即道」的一種道,後者只是一條路。
印象很深的一個細節,大蕭條的時期,人們為了生計或找工作徒勞無功或領救濟放下尊嚴,而唐的手下昂首闊步上街,口袋塞滿銀幣和紙鈔,不擔心會丟掉工作...說唐沒有「認識並引領時代」又何嘗是平心之論呢?當然,誠如饒毅老師說的那樣:請原諒我不敢祝願每一位畢業生都成功、都幸福,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所以才在第一頁單獨寫著:財富背後,總有犯罪吧。
也許是由於「脈脈不得語」,亦或感慨太多不知從何開口,它或許就是「一切問題的答案」。這並不是說它給了讀者點金的魔棒和功利的捷徑之類,教父的偉大成就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在那個斑駁陸離的初年。而他那自定義的人生或許也有著不可抗拒的一面,拋下面紗,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毋庸置疑的是,他突圍路上所展現並獲得的那些卓越品質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不再適用眼下這個時代,只會更加照耀我們前進,值得永遠學習和借鑒,回味並談及。
一直以來,生活是要高於作品的,有哪部作品不是源於生活的呢?或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教父」,而真正高宏之人,必能造福人類。
教父,這是一代唐的隕落,與一代唐的初升的故事。他們都有著自己的信奉,擁有著自己的道德原則與社會責任感。他們用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他們用自己的法律維護著混亂下的平和,保護著自己的家庭。也許有人會說他們的手段血腥,但他們卻永遠不會是挑起戰火的那一方。他們崇尚互利互益以此來維護各自的權益,他們信奉友誼至上,他們的承諾一錘定音。這,是男子的氣概,是男子的氣魄,是男子的雄偉。這,是,教父。
邁克爾由一個無拘無束的將士,成功轉型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唐」。他說,「我這一輩子過的無憂無慮,現在也該吃點苦頭了。」就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便決定了他的命運。就如他的父親一直所說的那樣,一個人只有一種命運。邁克爾的命運註定不平凡。
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背叛都是無法容忍的,友誼永遠是平和最好的紐帶!
領袖者與跟隨著的區別在於創新
————————題記
湛藍的天,白白的雲,灰灰的心情。
好久沒有專心的看完一本書,望著姐姐手中的「蘋果」和自己手中的書《蘋果教父喬布斯》不禁贊嘆道:「何時中國才有第二個喬布斯」?滿懷的盡是憂傷與不甘。心裡充滿了苦澀。
我憂傷:中國目前沒有像喬布斯這般敢於創新,肯努力,肯奮斗的堅持不懈人才!
我不甘:中國人為什麼不可以成為下一個喬布斯!為何不可?
喬布斯曾對員工說過:"人有激情就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喬布斯這輩子一直在遵循自己的心,他正是依靠這股激情實現了所有的這些變化。瀏覽歷史長河,哪篇膾炙人口的佳作,哪一首聽之動容的歌曲,哪一幅美倫美煥的名畫不是作者飽含激情創作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洶涌而來,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羅丹的地獄之門。數不勝數!只要你心懷推動社會前進的熱情,就能很快接受新的創造性和與眾不同的概念!
主宰IT行業的喬布斯除了這種激情還有他的堅持執著!他會堅持做完每一件事!他會執著追求於每一件小事!正是因為他的堅持,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永不墜落的「蘋果」!因為他的執著追求,有了蘋果,引領了一個新的潮流,新的時代!喬布斯有顆堅持不懈的心,有一顆執著追求的心,更有一顆創新的心!
聖埃克絮佩里曾言:創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換無限的事物,一個熱愛創造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執著追求某種恆久的價值,這價值:在喬布斯心中便是下一個蘋果,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飽,在愛因斯坦那裡便是:「科學的美感」,在福爾摩斯那裡便是揭破一切的謊言。喬布斯因為創新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現在像喬布斯這樣敢於創新,不為名利的傑出人才乏善陳可!為何如此?我認為正是因為當下已缺少對科學本身有著痴愛的年輕人!我們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為人名利,為了一紙證書而在實驗室里苦乾的學生,他們一旦獲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也不願在黑暗前行。於是像是居里夫人,愛因斯坦這樣婦孺皆知的偉大人物就不復有了!
同樣在文學領域。如今又有幾人能如桑塔格一般從容自信的說道:「我寫作不是因為那裡讀者,而是因為那裡存在文學。」現在,多的都是一個個作秀者,只看見金錢與鮮紅的紅地毯。作者比作品有名的情況比比皆是。我們早就丟失了一往無前的熱枕。於是創新的嬰孩夭折於腹中,成功的果實幻化成泡影,豈不痛哉!只有苦澀。苦澀
喬布斯只因心中有顆永不墜落的蘋果得而創新,取得了成功!喬布斯依靠堅定、目標、熱情投入和愛等這些每個人身上都存在的基本品質。與並不是每個人身上都存在的品質——創新。搭建了成功的大廈。領袖與跟隨者的區別在於創新!
世界上的書就像樹上的葉子,每一片各不相同,而同一本書,不同的人讀了。又有不同的滋味,猶太族認為書是甜蜜的,相反又有人認為是咸香的。可是當我看完這本《蘋果教父喬布斯》後,心中既不是甜蜜們也不是咸香,只有苦澀。
這就是我的讀書滋味:苦澀、只有苦澀。
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教父第一本書和第一部電影看完了,真的是受益匪淺啊。看完書再去看電影,可以對故事的來龍去脈更加的了解。教父這部電影在國外非常的火,因為跟他們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而我覺得中國人也有必要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
《教父》這本書是我一口氣讀下來的,中間並沒有想放棄閱讀的想法,因為故事實在太吸引人了。從書里看到了很多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的處世之道,我相信這些東西,很多都是別人教不了給你,只能自己去學習和體會的。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教父會經常去幫助別人,來換取別人的一個人情,而這個人情,現在可能用不上,但是在將來的某一天,說不定就派上用場,這誰說的定呢。而中國有句古話,大概意思就是欠什麼也別欠人情債。因為人情債很難去償還。所以,從教父身上學到這點,盡力胡幫助別人,成為別人的朋友,在未來的某一天,說不定他會救你一命。
按照一個人的過去,就可以推斷他的未來。書中這句話總讓我陷入矛盾的思考當中。一方面贊成,覺得過去的你把自己活成什麼樣子,在未來你就會是什麼樣子,而另一方面卻不完全贊同這句話,覺得人總會變,就算過去讓自己活得多麼亂七八糟,如果從此刻起開始改變,養成良好的習慣,那在未來一樣可以活出全新的自己,而按照過去的`自己肯定推斷不出如今的自己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兩種矛盾的想法一直存在於我的腦海中,這讓我想起另一句話。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在心中可以容納互相矛盾的觀點而無礙行事。看來學會如何在心中容納互相矛盾的觀點,這是我變得成熟的必經之路。
40年代的美國,「教父」維托·唐·柯里昂是黑手黨柯里昂家族的首領,帶領家族從事非法的勾當,但同時他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
因為拒絕了毒梟索洛索的毒品交易要求,柯里昂家族和紐約其他幾個黑手黨家族的矛盾激化。
聖誕前夕,索洛索劫持了「教父」的參謀湯姆,並派人暗殺「教父」;因為內奸的出賣,「教父」的大兒子遜尼被仇家殺害;小兒子麥克也被卷了進來,失去愛妻。黑手黨家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白熱化。
年老的「教父」面對喪子之痛怎樣統領全局?黑手黨之間的仇殺如何落幕?誰是家族的內奸?誰又能夠成為新一代的「教父」?
麥克是柯里昂家族人,是一名「乖乖的大學生」,並不願意跟隨其父從事道上的生意,但其父柯里昂閣下因不肯跟其他幫派合作販賣毒品,險遭暗殺。在談判時他殺掉了五個幫派的代表和一名警察局長,為了避風頭躲到義大利。麥克的大哥被殺。回國後的麥克成為了黑手黨新的領袖。
血雨腥風和溫情脈脈,在這部里程碑式的黑幫史詩著作里真實上演。
讀完了《教父》由美國作家馬里奧·普佐於1969年所寫的小說作品,我真慶幸當初選對了閱讀的書籍。很多書友評價,這是本男人必修、男人必讀的文學書籍。
「是什麼讓男人們如此迷戀《教父》?」《電子情書》里的梅格.瑞恩疑惑不解地問,湯姆.漢克斯詭秘地回答她:「它就是我們男人的聖經,那裡麵包含了所有的智慧。」
在我讀完之後,才清楚明白為什麼這么多書友會給《教父》這么高的評價,要知道這並不是見風使舵。
在這部美國小說之中,我算是迷戀上教父柯里昂閣下這一角色。無論是他講話的神情,談吐時的語調,以及做事的風格,都令我深深地陷入思考:為什麼他要這樣子做?他這樣子做到底有什麼樣的動機?為何不那樣子做……
柯里昂閣下是一個講話時口齒不清的教父,但卻沒人敢忽略他說出的每一個字。他總是面無表情,背後卻潛藏著不可忽視的力量——一種優雅的狂暴、平靜的殘忍、化妝的邪惡,如同毒蛇與猛虎的混合體。他輕蔑地說,「讓我開一個你無法拒絕的條件」——這是男人的威權;他溫和地說:「不經常與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遠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這是男人的價值。不可否認的是,這同時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小說故事情節,他說的話讓我陷入了思考。
也許跟大部分喜歡柯里昂閣下的書迷一樣,當柯里昂閣下被兩名槍手攻擊時,大家會突然感到很震愕,為什麼要殺柯里昂閣下,殺了他之後會有什麼樣的事情突變,大量的為什麼進入了我摸不清到底為什麼的腦里。因為,大家都不希望那位地位如此高大的柯里昂閣下死去,但當有情節透露到柯里昂閣下並沒有當場死去的這個消息之後,我想很多書迷都跟我一樣,猛地放下心中緊綳著的大石,「沒死就好」。
教父柯里昂閣下那句「我費了一生的精力,試圖不讓自己變得十分粗心。女人和小孩子們可以很粗心,但男人不可以。」成為了小說中最意味深長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思想就是做負責任的男人。他忠於妻子,忠於家庭,力所能及地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因為他做到了這個,所以在臨死前他那句「生命是多麼的美好。」給了我很深的震撼。毫無疑問柯里昂閣下是位紳士,作為一個講道理的教父他恪守著自己的底線,對人接物他恪守這貴族的禮節,他總是彬彬有禮。柯里昂閣下是西西里人,在當地他的父親被殺,母親因為為了保護他而身亡,他在鄰居的幫助下,來到了美國開創家族事業。當然不得不提那句「我們開出的條件你是無法拒絕的,要麼是你的簽字要麼是把你的腦漿留在這份合同上。」因為這話所暴露的一切才是他創業成功的主要原因。
小說中,教父柯里昂閣下形象鮮活且具有感染力。在閱讀這本小說的過程中,我能明顯地感受到自己的熱血上涌。讀完了這本小說,我相信且認同,只要社會亂象存在,黑社會組織就必然存在。黑社會組織就是一個改進版或者放大版的家組織。家組織中必然會有一個老大或者教父,另外,家組織肯定會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行事原則。家組織的價值觀和行事原則就是老大的思想觀念。為此,家組織是否強盛是否能夠延續,關鍵在於這個老大或者教父。
在讀完小說之後,我產生了一個疑問,要是麥克沒有接管而是山提諾或者其他人接管了柯里昂閣下做了教父,那麼,這個組織會變成什麼樣?也許是到處做交易,卻拿捏不準。因為沒有原則,所以,只能拆東牆補西牆,沒有安寧之日。最後,小弟們各藏私心紛紛獨立,直至整個組織土崩瓦解。如果沒有來自外部的競爭對手,並且二混子老大還能夠控制言論,那麼,這個膿包組織就會越長越大,就像當今這個樣子。
集權制存在自然有其道理。亞里士多德說:君主制在道義上成立的唯一前提是,王和王族的美德超過了其他民眾美德的總和。我同意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按照這句話,只要民眾的美德之和小於某一個家族,那麼,讓這個家族掌管國家就是符合道義的。在這種情況下,集權制的存在就符合道理。
或許,第一個集權者並不擔心自己,他擔心的是他的子孫是否能夠像他自己那樣具有足夠的能量和影響力。柯里昂應該已經注意到家族的興衰關鍵在於是否後繼有人,因此,在臨死之前他還在培養孫子的膽量。孩提時期是最重要的,老教父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沒有在意自己的那張可怖的臉孔是否會把孫子嚇得哭,他在意的是孫子面對恐懼是否能鎮定自若。老教父沒有意識到也是不可能意識到的是,他的思想和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之間有所不同。亞里士多德說過,「集權的前提是美德而不是膽識。」
權力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它不可能通過血緣關系傳遞,也不可能專屬於某一家。權力只可能屬於那些理解其含義並能准確使用它的人,而那些人就是具有美德的人。權力這個存在之物,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已經定義了它的擁有者,這個擁有者並不是任何具體的個人而是神的化身。人可以竊取權力,可以搶奪權力,但是,當那些非法者把權力之劍握在手中的一霎那,當他們的屁股粘上權力寶座的同時,權力之劍已經失去了光芒,權力的寶座也立刻黯淡無光。這,就是神的法則。
值得慶幸的是,我是一個男人,而且是讀過《教父》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