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雨中的樹觀後感,關於廉政的,3000字,建工孩子自重
《雨中的樹》觀後感
這不是一部可以輕輕鬆鬆地抱著爆米花、喝著可樂觀看的電影,正如電影片頭清脆的乒乓球聲一樣,這部電影直擊心底,引起反思。
觀看的時候淚流滿面,更多的是感動,但經過時間的沉澱,寫下這篇觀後感時,更多的是對人性、對社會的反思。
故事通過林森兒子追溯父親的足跡的視角,展開了父親的一生。鄉委書記時可愛的摳門兒,抗洪時不死一人的責任感,任組織部長時識人、知人、用人,不僅以上位者的思維分析別人,更以下位者的角度體驗別人,真正地把工作做到別人的心坎上,一心一意只為把工作做好,只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這部電影固然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最讓我深思的卻是林森的堅持。很多時候,要做一件事很容易,要做好一件事也不難,但是始終如一,堅持做事,跟著時代的步伐,堅持做好每件事,很難,需要開闊的胸襟,廣闊的視角,海納百川的氣度,李林森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堅持與時俱進、一個敢於學習、善於學習的人。
病重時,堅持工作中,在樓梯與辦公室主任相遇,他要求的日歷,讓我動容,人們在病重之時除對奇跡的期待,對生命的堅持,但像李林森一樣,執著、堅持不懈地追趕時間的足跡,堅定不移的開展自己的工作計劃,努力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的人不多,而這一切都是為百姓、為工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讓我不禁思考,是什麼樣的情懷鑄就了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精神支撐了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理念他堅持了一生。
自古英雄多寂寞,有時候,我想,英雄或者說是像這樣一位模範,不一定孤獨,是有跡象可以追溯他的成長。在電影家庭團聚時父親清正嚴明,對兒子事業的尊重與支持,小妹雖然艱難,但對哥哥事業的支持,更有他的妻子,理解、包容、支持、奮斗,若不是有著寬闊情懷,若不是有著執著而深沉的愛,她不會這樣。
電影的結束,是對樹謳歌。是啊,希望我們都像樹一樣,紮根泥土,經得起風雨雪暴,經得起夏日炎炎、冬日嚴寒,經得起昆蟲噬咬,向著陽光,挺拔生長!
「沒有語言,卻是本讀不完的書;不是音樂,卻擁有動人的音符;風雨中洗滌出藍天的情愫;生命把根脈深植在腳下的熱土。雨中的樹,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雨中的樹,把人間最美的畫卷頌讀。」 這是電影《雨中的樹》的主題曲,很簡單的幾句話,卻描繪出雨中樹的平凡、感性、堅持與挺拔。而李林森正如那雨中樹,無私奉獻、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燃盡生命譜寫忠誠的感人故事。
他堅持原則,清正廉潔。忘不了他說 「人心就得在土裡泥里受這個煎熬,誰能夠熬過去,誰就是好樣的,誰能夠把該留的寶貝東西留下來,把該扔的扔了,誰才是好樣的」時的嚴肅神情。忘不了他的「摳門」,買鞋、打車都跟人家侃價,那不依不饒的勁頭讓人們會心一笑。
他公道正派,任人唯賢。忘不了他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時的乾脆利落,忘不了他說「我們,不能總聽別人說了什麼,更要看他幹了什麼,乾的到底怎麼樣」時的意味深長,更忘不了他說「什麼都比不上做人重要,不能讓老實人吃虧」時的情深意切。這是一名組工幹部的職業操守,難能可貴的是他這樣說,也這樣做著。
雨中的樹,我久久無語。那雨、那山、那樹、那人、那情、那景、那笑聲、那喊聲……萬千意象,縈繞於心。我承認,我被深深地打動了。
最打動我的,是那情。在碎片化的情節中貫穿著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主人公李林森的情。他對老百姓,有大愛。洪水中,他不顧危險、不顧疲累,沖鋒在前,撕心吶喊,沖入危房救人;病魔帶來巨痛之時,他仍然爭分奪妙地辦那些「破事」,掛念著為困難黨員蓋房,他心中想著的全是老百姓。他對基層幹部,有真情。一位鄉黨委書記,在高寒偏遠山區工作了15年,縣領導很少有人上去過,李林森親自上山體驗基層幹部的辛苦,在市委常委會上據理力爭「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噠噠」, 李林森與那位鄉黨委書記打乒乓的球聲,反復回響在熒幕上,那是一位組織部長與基層幹部心與心的交流、心對心的回應。他像平凡人一樣,深愛家人,但因為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陪伴妻兒,他內疚不已;因為工作原則,他拒絕給妹妹安排工作,只能誠摯地道歉。這些美好的、富有人味的情感,卻因為生命的短促,而破碎、而斷裂、而幻滅,影片由此產生巨大的情感張力,抓人心魄,帶給觀眾精神的升華。那些懷抱大地的山巒,那些充滿生機的樹木,彷彿都是那個人精神的化身,讓人回味無窮。
更打動我的,是那真。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它沒有刻意誇張人物事跡,而是刻意還原一個真實的人。那些真實的場景、真實的言行,就像我們曾經見過或正在身邊。「土可以被污染,水可以被污染,人心卻要深深埋在泥土裡……」「泡上一壺濃茶,好好洗洗你的腸子!」「我人生的航班已經停飛。」他沒有毫言壯語,朴實的語言更令人肅然起敬。作為一名領導幹部,他沒有一點官架子,同老百姓一起擠公汽、吃排檔,奔波在嘈雜的市井之中,年邁的父母還住在農村破敗的房子中……這些場景,沒有藝術的「提煉」,甚至畫面有些雜亂,卻更真實地反襯出李林森的崇高精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物慾橫流之世,一個人,一個純粹的人,真實地生活在山的那邊、水的那邊,溫暖著那一方百姓,也激勵著我們的心。影片不僅展現了客觀世界的真,還巧妙展現了精神世界的真。主人公在生命彌留之際,眼中浮現出妻子一段嬌媚的舞姿,一顰一笑,那樣鮮活、生動、美麗。看到這一段,相信每個觀眾心中都會湧起一種痛,為一個即將離去的丈夫對妻子無限的愛而痛,為一個即將離去的好人對生活無限的不舍而痛。
《雨中的樹》,讓我又一次沐浴了那個平凡而崇高的人精神的光華。
他積極工作,無私奉獻。忘不了他在風雨中一邊背著八旬老人牽著水牛一邊指揮工作的場景,身先士卒,穿梭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救出被困群眾。忘不了他一手打吊針,一手掏手機詢問災情,靠在床上組織會議的場景,在與病魔做斗爭的時刻,仍然不忘工作,不忘群眾。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在聖誕晚會上,他那在鮮紅的聖誕老人服反襯下顯得愈加蒼白的臉色、愈加青黑深陷的眼窩,是他對青年朋友們幽默而朴實的語言:「抓緊你們的青春多做事,做好事,做好人,做善良的人,做清清白白的人,做埋頭苦乾的人,做愛父母、愛老婆、愛老公、愛孩子的人……
他是一個生活在油鹽醬醋的平凡人,更是一個令人信服的黨員幹部。「空氣可以不幹凈,水可以不幹凈,但人心不行……」 李林森的這句話應該深深烙刻在我的心裡。作為一名組工幹部,更要嚴格要求自己,深刻把握"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對內嚴格、對外平等"的科學內涵,「權大不忘責任重,位尊不移公僕心」。要能發現人才、愛護人才;要大力培養人才、造就人才;要善於使用人才、尊重人才、保護人才。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廉潔奉公,樹立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去回報群眾、回報組織、回報社會,爭取像李林森一樣,成為一棵「雨中的樹」。
② 《希望樹》觀後感 親們 親們 幫幫啦。 明天就用啦【200字,深奧點】拜託了
《希望樹》觀後感
看了微電影《希望樹》,讓我很受感動。這位信念堅定的老師能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長期堅守使我佩服,他對孩子的愛讓我感動。是他點亮了孩子們的希望,讓他們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看到同學們一個個把土豆片夾到老師的碗里,看到老師為了給孩子們改善伙食,去買菜每次都是半夜才回到學校時,我的眼睛濕潤了,我感受到了孩子們那一顆顆淳樸感恩的心和老師對學生無私的愛。面對現在的學習環境,我們應該知足,面對學習中的辛苦,和他們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願望樹》的觀後感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電影---《願望樹》。因非常感人,看了3遍,每次都會熱淚直下。平時我在別人眼裡,我是一個不愛哭的小女孩,但惟獨在這方面,我卻忍受不了。
影片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一名車房仔阿迪是個飛車、改車的高手,他和富家小姐Jean原本素不相識,但命運卻將兩人安排在日本的雪山上相遇、相知、相愛。
阿迪的哥哥阿武和Jean的姐姐Macy碰巧都在這座雪山上故去,阿迪和Jean各自帶著逝者的骨灰來到雪山上希望能找出他們的死因。在通往雪山的道路上,兩個年輕人人不期而遇。
相同的任務和兩人的兄姐的遭遇以及遺留下的事物,竟將他們的距離一下拉近。在遭遇了一次小型雪崩意外之後,更令阿迪和Jean迸發出愛的火花。然而修車工與富家千金的身份實在懸殊太多,雖然二人兩情相悅,在回港之後仍舊互相思念對方,但Jean的父親,卻是一位專制的家長,他已經為了Jean的姐姐不聽自己的話執意與阿迪的哥哥阿武相愛,而將阿武殺死,這一次他也絕對不能容忍小女兒再次背叛自己。但相愛的心不是那麼容易就分開的,日本雪山上的那棵願望樹,最終讓兩顆相愛的心融合到了一起。
《願望樹》里,我看到了日本的雪山;看到在雪崩中阿迪把自己的衣服給了JEAN;看到了阿迪冒著生命危險開車去給JEAN買葯;看到了JEAN整日守在昏迷不醒的阿迪旁邊……還看到他們最終修成正果相聚在願望樹下。這一幕一幕,都令我感動落淚,難以忘懷。
愛情是偉大的,是神奇!無論處於多麼危急的險境,愛情可以轉危為安;無論是非恩怨有多大,愛情可以感化仇恨。
僅供參考歡迎採納希望幫不到你祝你學習進步
③ 電影hello樹先生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電影hello樹先生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hello!樹先生》將中國社會的部分現狀描述得淋漓盡致,這部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來描寫小人物心理,國外黑色幽默的電影我看過不少,比如科恩兄弟系列的,在中國是為數不多的幾部之一。
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被他人調侃、被生計逼迫、被周遭壓抑的「樹先生」?
我們疲於奔命,只為過上體面有尊嚴的生活。我們面對來自周遭的各種人際關系的壓力,親情友情愛情都是我們難念的經。我們也常常「人格不穩定」。
社會各個階層漂泊的人們,從民工到白領,誰人不是浪盪於故土的浮萍。
「樹先生」的夢魘源於父親失手殺害哥哥,親情本就不穩固,在錢財利益面前,弟弟「三兒」對自己的冷漠更讓「樹」失望。是啊,「人不能看錢太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魘,凡夫俗子在紅塵萬丈中,看不透離合悲歡,放不下愛恨痴纏,帶不走錢財名利,命運和「樹先生」殊途同歸罷了。
「樹」和「小梅」都嚮往美好的家庭生活,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可以說是精神伴侶了,可在幸福即將到來的時候,「樹」被打擊發生精神巨變使「人格不穩定」。美好生活被硬生生殘忍地撕破,從天堂到地獄要多久?韓傑告訴你、就那麼一剎那。
我們需要一棵樹。一棵能光合作用的樹,一棵供給心靈營養、舒緩精神的樹。我們在那裡哭泣,在那裡反省懺悔,在那裡抱緊自己,在那裡燒殺搶掠無限意淫,我們是自己的國王,我們制定自己的法律。我們在「樹」上自由呼吸,擁抱自然的本真。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吞噬綠野農田,在工業化泯滅人性改變家庭結構,在金錢利益瓦解道德的今天,我們更需要一棵樹。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棵樹,那麼生態也會得到改善,文明也得以凈化,地球會是個藍綠色的海洋,生活在一個如此可愛的星球是多麼美好幸福的事情。
「樹先生」在樹上的狀態是有變化的,從最初的抱緊自己、有畏懼,到中間的尋找、思考,到最後能放聲大笑。在紅色世界中與樹融為一體,人樹合一精神皈依,回歸自然、也回歸人的本真,於是自由了,於是看見了懷孕的老婆,於是老婆說話了。那或許不是幻想,而是真實的,只是我們在這個低級的世界、無法看見「樹先生」的那個更高級的世界罷了。
「樹先生」是幸福的,因為他苦了累了倦了煩了可以上樹,他有屬於自己的那棵樹,那是他的精神家園,那是不被污染的凈土,他不會被歧視不會被驅逐,沒有傷害沒有壓抑。
看著樹最後遊走在村莊,閃過鏡頭,我欣慰地笑了。
只要是自由的,又何妨是孤獨的?若自己是快樂的,狂歡又如何?
「樹」的世界從此再無傷害、多好。
《Hello!樹先生》是由博納影業集團、上海電影集團、西河星匯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賈樟柯監制、韓傑執導,王寶強、譚卓、何潔等主演的現實黑色幽默電影。
這片到最後竟然變成了通靈片,是真沒想到,確實是閃瞎了眼。
劇情方面村裡男青年叫做「樹」(王寶強飾),常去村口的酒館和朋友喝酒,在村裡閑晃。「樹」在汽修鋪受工傷後,在醫院養傷期間被老闆解僱,心生悲戚,無所事事還調戲護士(何潔飾)。
而一起長大的小夥伴,有人成了煤老闆開著好車,有人在省城辦私立學校,確實讓樹感覺非常失落。
父親和哥哥在「樹」小時候就離開了人世,他常夢到自己的父親,卻從來夢不到哥哥。
影片中她與聾啞女孩小梅(譚卓飾)一見鍾情,相愛過程頗富戲劇性,婚禮前夜,「樹」終於夢到了哥哥一一在寒冷冬天,在「樹」的婚禮上,哥哥帶著女友為他唱了一首詭異的八十年代流行歌《冬天裡的一把火》。
從此,「樹」意識到自己能夠通靈。村裡發生的很多事情都驗證了他的預言,「樹」成為受人尊敬的「預言家」,被人尊稱為「樹先生」。
村子裡的煤礦日夜開采,地面下沉,整個村莊不得不遷往別處。村裡的人們最後都搬到了縣城新區「太陽新城」。
整體來看,影片經歷了一個由平實到先鋒、由明諷到暗喻的敘事轉變過程,形式感下的內涵被埋得很深,確實很難用去定義它的氣質血脈,魔幻,神經質,黑色,幽默,算是文藝片里的"重口味"。
作為一部頗為鮮見的中國魔幻現實主義作品,《Hello!樹先生》以一位東北農村的小人物為引,他在荒誕與現實間的游離,不僅形成了電影尤為出色的藝術表達,他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總是在現實中飽受以生活的挫折。
透過這一人物的樹立,讓人真切的看到了源於小人物的辛酸苦楚,將社會底層的困境淋漓盡致的躍然光影,而王寶強精湛的演技,更賦予了樹先生這一人物以打動人心的靈魂。灰色的城市,灰色的寫實。不經意間就把真實的社會現實擺在了大家的面前,強烈的賈樟柯導演風格。電影涉及到了家庭、生活、社會的各個方面,比如拆遷,比如養老,比如礦難,比如農村空心化,比如留守兒童的教育等。影片中王寶強抽煙的鏡頭是特別多,無論到哪裡,他都叼著一支煙,這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中國農村青年的形象。後面竟然還戴上了一幅眼鏡,絕對出人意料。最後「樹」成為受人尊敬的預言家,被人尊稱為樹先生。而在無聲世界裡,小梅的不離不棄,最終獲得了樹的真心,成功的成為「心靈捕手」。
魔幻是真的魔幻!
據說,世界最長壽的樹已存活了8000多年,可謂歷盡世間滄桑、它既是地球變遷的旁觀者、見證者、也是親歷者。樹之命運,折射著地球及其賴以生存的萬物的命運。人之於樹,生命相依,息息相通。多少鄉間古樹被村民披紅掛彩、設壇焚香、頂禮膜拜,奉為神靈。這不能簡單地斥為迷信。從本質上講,這表達的是人對大自然純朴的敬畏之心。
《Hello,樹先生》,這部電影以印象派的手法把當前中國社會現實中的農民失地的無助、村官村霸的驕橫、環境的劣化、拆遷的無奈、礦難工傷的悲涼、失業的茫然、親情友情的淡漠、愛情的虛幻、人的道德淪喪、甚至所謂發展進步的荒唐、教育制度的歧路等等紛繁的元素作為濃墨重彩塗抹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極富抽象的色調陰郁、沉悶又誇張的現實主義油畫。在浮燥的現世,註定了它難以被人所理解、叫好不賣座的結局。
其實,透過零亂的情節、閃爍的對白、夢幻的片段,你只要把握導演的視角,就不難發現,所謂的樹先生,就是樹,僅此而已。樹先生就是樹的化身,就是樹的代言人,就是樹遊走於人間的靈魅。隨著劇情的展開,你會體會到的是,在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不斷惡化下的樹的掙扎、樹的茫然、樹的抗爭、樹的嘲諷和樹的預言,以及人世間一顆顆飽受生態惡化之苦的靈魂的惶恐和掙扎。
樹先生,顧名思義,與樹有關,一顆結束哥哥命運的大樹。一顆父親失手勒死兒子的大樹。
父親因此鬱郁而死。
樹的身軀有時顯得有點僵硬,這似乎給他後面成為半仙作了鋪墊。成為半仙之前,他一無是處,抽煙是他習慣性的動作,翹起手臂向兩旁微微僵硬的伸展是他慣有的動作。就像患有有麻痹症一樣。
樹因工傷被辭退後,從此他到處游盪,出席朋友的婚禮被人歧視,假裝酒醉對佔地的人說出不滿,導致以下跪收場。樹在鄉村走投無路時,到長春投奔兒時的好友,一個私人培訓學校的校長。樹開始尋找外面的出路。
在那裡,他晃盪著,找不到自己的崗位,在三尺講台上,他畫著圖形,想像著為人師表,想像著教育,這時,父親出現了,像一個凶神推開了門,他哆嗦的叫了聲爸。
看著好友的出軌,他看到人心的浮躁,又想起了相親的小梅。
沒事的時候,他發著簡訊交流。樹帶有詩性的.簡訊,讓小梅的臉上終於有了笑容。
也許為了一個安定,也許外面漂泊的日子沒有盡頭,樹又回到了鄉村。
他在高級飯店約了小梅,他們倆在紙上交流著命運。經過短暫的交流,小梅答應了樹的求婚。
晚上,發生了一件事情,作為導火索,改變了樹先生後半生的命運。
弟弟答應借婚車「皇冠」,最終開了一個「帕薩特」回來,弟弟的隨性徹底讓他爆發了,他憤怒的罵了弟弟幾句,罵他有什麼用,他把酒席場地上的易燃物踢翻,火焰開始燃了起來,他還在找尋發泄物。
弟弟奔了出來,和他扭打在一起
屋子裡燃燒起的火焰,照著不斷撕打的兩人,也點燃了樹先生的通靈之路。
弟弟對他不屑,在婚禮前夜把他打的鼻青臉腫。
當人們把樹放在床上,他的目光變得呆滯,不說一句話。他開始想念哥哥。
從透過他呆滯的眼神,喃喃的語調里,他思念著哥,求求哥來光顧。這時一個場景發生。
樹先生坐在大那顆樹上,向遠方眺望。
忽然他看見了哥哥,一個披頭士的發型,典型的八十年代青年的形象,活潑,開朗,隨性,似乎還能感受到耀眼的光芒。
他開心極了,和哥之間快樂的對話,問哥怎麼才回來,我今天結婚你知道嗎?哥說爸告訴我了,別讓樂隊唱了,他和文工團女友給你唱歌跳舞!
哥哥和文工團女友歡快的跳著迪斯科,留著八十年代的發型,唱著「冬天裡的一把火」,場景是那麼的讓人感動,就像回到了80年代,那個其樂融融的年代。人們看著笑著。
第二天娶親了,他依然呆滯,被人們拉扯著去了新娘的家。
在新娘家門口,他不要進去,想逃。可是人們硬是把他推給了新娘。新娘看著他被打腫的臉,充滿疑惑。
此刻他是否已經通靈,看到了未來?他已沒法改變。他沖動的抱起新娘,不顧禮節的沖出去。新娘的鞋穿了一隻,他抱著新娘沒命的跑,朝著婚車相反的方向。
他似乎要逃開。可是為什麼要逃呢?看起來似乎與之前的快樂判若二人。實際上是他內心世界的起伏,社會和人群的變化,他已疏遠了,而疏遠的何止樹一個。
他要逃離生存的環境嗎?就像每個失敗的人都想逃離自己的崗位一樣。
他沒法逃離,生活已經綁架他,樹的悲哀,演變到另一個極致。
看完電影的人有的說他瘋了,我覺得他是開始走自己的路,只是方式不同,以半仙的方式。
拜堂的時候,他再次抵觸。他是向這樣的安排抗爭嗎?
婚禮的場面上,他呆滯著,又看見了父親,父親就像一個幽靈一樣看著他。
結婚,生子,有個好的房子,安定的家,擁有最起碼的生活環境,是每個人的夢想。在大城市裡,一半的人都達不到,何況樹先生。一個沒有生活來源的人。
他的生活壓抑中悲哀,卻不時幽默一下。
在鄉村逝去的情感中,隨著日子一天天流逝,他不在期盼什麼。
同村的夥伴霸佔了他們的地,佔領了生存的水資源。不是他要活下去,其他人也要活下去。時代欺壓著受苦的人。像極了當今的農村現狀。
樹先生的形象雖是邋遢的,不修邊度的,結婚時也沒有讓人耳目一新,他只是配了副眼鏡,從提親的那天起一直戴著,購買眼鏡的錢也是來自老三的。
他的手中是一無所有,像無數個農民一樣,奮鬥了半生,只解決溫飽問題。錢是生存之本,沒有這個,只能被人看不起,被當今時代產物下的人看不起。
父親犀利的眼神,一次次的盯著他,像是對他的懲罰,情感之冷漠如路人。
樹是勇敢的,雖然社會已不再容忍他,沒有他的立足之地,但樹幸運的找到了自己的通靈之路,通過先知讓村民們重新認識他,尊重他。
電影的藝術在於,來源生活,卻高於生活。生活中我們不能通靈,不能輪回,不能轉世,不能絕望,甚至不能逃避,面對困難,想方設法解決。人的責任,綁住了每個人的手腳。所以,在社會給予自己強大壓力的基礎下,人不瘋即走向極端。
藝術家是瘋狂的,行為是不受約束的,敢於行動,為信念而生。但大部分的人面對來自生活的壓力,與理想越走越遠,最終與現實妥協。
有的人說電影沒有反映什麼內容,或看不懂,王寶強說了那就請繼續觀看一遍。
做時代的奴隸,不止樹一個。我們過得幸福嗎?我們的生活有保障嗎?孩子過得幸福嗎?留守兒童幸福嗎?孤寡老人幸福嗎?
孩子們的校車塞滿了人,他們的父母習以為常。留守鄉村的老人過得封閉又孤單,他們的兒女們都各自忙綠。人們焦頭爛額,在社會中拼搏,到頭能有什麼。東奔西走,離家棄子,一輩子的勞累都比不上富人的一頓晚餐。活著已是負擔,人生已經沒有意義。
人們沒有資格嘲笑樹。
現實生活中幾年前熱鬧的鄉村生活,樹先生的形象其實比比皆是,十年前,我所見過的農民就是有樹的影子。
在春天,夏天,秋天的土地忙碌中,男人們鬍子拉茬,頭發長的像稻草,女人們曬的黝黑的皮膚,衣服穿的不算整潔,這是我見過的鄉村農民形象,和樹先生的一樣。
可是飛速發展的農村城鎮化進程,快的像變了一個魔術。三五年的工夫就把農民們變進城裡,就像使了障眼法一樣。城鄉結合的進程,沒有沖突和混亂,只有潛藏的危險。
家鄉的市晚上一點都不安全,大白天的都有人拿著刀找你要錢,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們也不至於此吧。晚上的的士拒載到郊區,因為害怕搶劫。
電影以個人特別的遭遇,反映出當今時代的主題問題,反映出樹的問題。
在一片很狹窄的空間里,為生存而奮斗的人們,走在城鄉結合的轉型期。那些沒錢沒勢沒技術沒手藝的人,生活還能如何繼續?
九十年代,自己的同學們都在中學階段輟學回家。是苛刻的制度,他們考不上高中。枯燥無味的讀書生涯,死板的教學方法,不上高中的同學有四份之三,他們過早的踏入了社會。而今,他們遠走家鄉,散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有領導人提出「農村的學子不應該上大學」,不去讀書,不去擁擠到城市,試問,我們賴以生存的農村資源還是否存在?
我的家鄉是內蒙古神舟降落的地方,幾十年的農業牧業有好有壞的發展著。但鄉村的土地十年九旱,因為人類無休止的開墾草原,大量開墾草坡用來耕地。無休止的挖山,開礦,找煤。
環境已經極大的破壞。水資源嚴重缺乏。
我懷念我的村莊,讀了二十多年書,度過夢幻般的四年大學生活,滾入城市的漩渦,在大都市的搖籃中爬行,蝸居,掙扎,更懷念家鄉的土地。工作五六年,買不起房子,想念鄉村,可是還能回去嗎?
我日日夜夜期盼回鄉,回到那個幾年前還熱鬧的鄉村。可是我日日夜夜沒有勇氣,鄉村已經沒有了氣息,只剩下走不出去的老人,在荒涼中度過。
我的土地都在那裡,沒人耕種,我們都在城市化進程忙的不可開交,連問候朋友的心情也沒有,試問,我們丟棄了鄉村,我們還是自己嗎?
人們四處打工,小心翼翼的在工業化進程中,一份換著一份工作做,他們安靜的像羔羊,從來不會考慮這是如何造成的。也只有在夜深人靜中,嘆一口氣,懷念下古老的鄉村。
還有的村莊,投資商來開礦,占據了有力的水資源,村民們走上上訪的道路,電話打到焦點訪談。前路漫漫,被礦上請來的打手瘋狂的打過,最後他們妥協了,當利益抓在少數人手裡,農民還剩下什麼。讓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被別人不斷剝削。
樹干起了半仙的業務,最終與資本家妥協。他給工廠剪綵,說自己很忙,來給賈總捧捧場。剪子下去,是與逝去的村莊告別。樹笑得特別開心。
樹留守鄉村,妻子早已離開他。他走在鄉村的路上,背景是一排排興起的城鄉結合產物,他依然翹著手臂,想像懷孕的妻子回家。
一個朋友給我傳了一部據說是獲了某些大獎的《Hello!樹先生》。剛看完,說點自己的觀點。
其實,我對王寶強是很欣賞的,用自己的理想與現實抗爭,終於脫穎而出,以平民的生活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典型形象,把草根生活演繹得非常精彩,給人以震撼,予人以「不拋棄、不放棄」的無限力量。
而這部影片無疑成了一具敗筆。
首先,影片中樹先生本身是一個心智不健全、人格不健全的人。
平庸中不放棄對自身虛榮的堅守,讓我想起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阿Q,性格中有卑瑣、有懦弱,典型的心理問題造就了其精神恍惚、狂思爛想、疑神疑鬼的後果,而這樣一個主角的存在,是現實贊許還是現實造就的?是心靈的變態抑或是導演的崇拜?不得而知。
第二,本片由一個無厘頭的空洞的黑暗的卑微的內容架構,壓抑中不能給人留下任何思想升華。
從一個汽車修理工到一個酗酒的流浪漢,再到一個懦夫,再到一個寄人籬下的打雜者,用詩歌去感動一個啞女,顯然脫離了他本來所承擔的使命,仍然是其虛榮作祟,被三弟打成呆頭呆腦的「大師」,他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再也沒有走出其幻想的結局。存在即合理,姑且認為其存在,那導演把這一「典型」搬上熒幕目的何在,即使作者想表達人類對自然的濫采濫伐,而獲得自然的懲罰,而「樹」又能夠以一個「被摧殘者」的姿態存在,讓人感受到了「小馬拉大車」的悲催,而後人類又表現的聽之任之,這又是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呢,仍舊不得而知。
第三,大肆宣傳迷信,與當下宣傳的先進的文化背道而馳。
樹先生終於是以「大師」的身份換來了別人的崇敬,但是並沒有逃脫孩童的繼續嘲弄,樹先生成功了,成仙了,成神了,成了民眾眼中的先知者,並以此換取名利和地位,這歸根於人們的無知,但這種無知正是建立在「大師」們神經,用一個精神錯亂的人去主導生活,與先進文化可謂為背道而馳了。電影是傳播文化的,而這種文化是否與當下的文化吻和,代表著什麼,另觀者有些不知其所為。
看這部電影之前,網路了一下,360網路里起始一句是:《Hello!樹先生》是一部喜劇電影!當時很不理解我的指導老師,現在大家都忙,為什麼要看一部王寶強主演的喜劇?犯二青年歡樂多,大概老師希望我們都咧嘴樂一樂。看完才知道:這部所謂的喜劇原來竟是這嬸兒的。
故事發生在90年代,某村裡有個單身男子叫"樹"(王寶強扮),常在村裡閑晃。第一眼看上去像阿Q,穿的破也就罷了,走路姿勢也奇怪的像個鴨子一樣,歪歪斜斜,眼神迷糊偶爾傻樂。"樹"在汽修鋪受工傷後,人還在醫院就被解僱了。發小們有的成了飛揚跋扈的煤老闆,有的成了城裡的校長。常被取笑被漠視被侮辱的"樹"不甘心一蹶不振,一番爭取之後在發小的學校打工。偶然遇到一個美麗的聾啞女孩小梅,作為一個還有夢的男人,樹燃起了愛火,勇敢的追求小梅,並終於籌備了婚禮。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即將迎來幸福生活的樹,卻在婚禮當天瘋了!!!他瘋了而不自知,自以為成了通靈的大師,成了人人敬仰冤讎得抱的樹先生!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努力想活的幸福的樹走進了瘋狂的世界?到底是誰剝奪了他的尊嚴和希望?一步一步把他打倒在冰冷和黑暗裡?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劇,帶給我們心理學工作者的是嚴肅的思考,那些像樹一樣受苦的靈魂是怎樣走到這一步的?!
樹小時候,他的20歲的哥哥因為犯了錯誤被父親吊打,卻意外的被勒死了。自責的父親也因此莫名離世。樹常夢到父親,甚至後來醒著的時候都可以看到父親。樹恨父親,卻擺脫不了。這是一份多麼殘酷而不自知的思想包袱!這樣沉重的心靈創傷卻沒有及時的得到心理援助!按照家族系統排列的理論,這個時候的樹已經承接了他哥哥的情緒,他的內心已經不再是一個人了。可惜,沒有人了解這一點,也沒有人及時的幫助他。生活中在那群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眼裡,樹不過是一個心情好的時候可以拿來逗樂,心情壞的時候用來侮辱的傻子。如果樹真傻他可能就不會瘋掉了,偏偏他不傻,還很聰明,還能用詩歌向啞女表達愛情,還能用善良執著去維護朋友,還能用忍耐堅持去努力生活。然而他自卑脆弱敏感的內心,傷痕累累,日益衰弱。終於在婚禮當天,在勉強維護自尊心失敗的情況下,賓客席上出現了父親,還有載歌載舞來慶賀的哥哥,這些讓他瘋狂的導火索把他點燃了!他的精神徹底分裂了!
這部電影的悲劇意義在於讓我們眼睜睜看著象溺水一樣慢慢沉沒的樹,看到他的毀滅。觀影結束最難忘的一個鏡頭就是樹蹲在樹上,眺望著遠方,等待著命運的召喚。
我想,這一幕應該喚醒全社會的共識,社會需要廣泛而及時的心理援助!這也是我們心理學工作者的價值和使命!
④ 找關於「樹」的電影和影評。
我在網路查的,「檸檬樹」
挺好的一個以色列小題材電影,講述了遙遠的以色列一個關於公私權利紛爭的檸檬樹砍伐權的故事,取材別致,對於以色列來說,能夠挖掘這樣一個小題材,用富有情趣化的風格拍攝下來,既有充實的內容,又有富饒的地獄情調,很值得鼓勵。
想起中國的秋菊,還有不肯拆遷的釘子戶。
其實我倒覺得女主角大可不必那麼堅持。獨自一人守著一片檸檬園,還是在邊境上,既偏辟又荒涼,自己又逐漸老去了。就算不為自己想,也該為兒女想啊。何況以色列國家安全局也許諾了給她補償。
但是片子里的官司無疑擔負著的是兩個國家之間的一種抗衡。所以最終雖然貌似兩方面都沒得勝,但是實質上對於巴勒斯坦來說,以色列方面的妥協對他們無疑是一種勝利了,至少在心理和氣勢上。
最後反而真正的當事人,寡婦和國防部長,落下了一個孤單落寞的下場。寡婦失去了150棵檸檬樹,國防部長失去了美麗的妻子。而他們之間豎起了一面巨大的高牆。
《檸檬樹》-樹與高牆的存在,政治扼殺了美麗
沒有政要激烈的唇槍舌劍,沒有硝煙彌漫的戰地,一座豪華的國防部長官邸,一片巴基斯坦家庭的果園,一個普通的巴基斯坦寡婦,一位以色列國防部長夫人。政治就是有一種怪力,離間了原本可以靠近的心靈,挑撥了原本平靜的生活。
巴以沖突歷來是個敏感又老又臭的問題,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疲憊的爭奪著自己的土地,真的是不知疲憊的,政治舞台上的明星們吐出一連串不知所雲的壓垮了乾燥土地上的普通平民。到處都是高牆,到處都要宵禁。阿拉伯的女人頭戴絲巾,承襲了歷史的含蓄,同時現代社會也不知收斂的施加壓力。薩瑪,一個寡婦,守著那片檸檬果園,切開新鮮的檸檬做成可口的檸檬水,檸檬似乎是整個家庭最鮮活的代表了。女兒失約沒能來看望薩瑪,兒子獨自在美國打工,丈夫的遺照在牆壁上極其嚴肅,這個女人儼然只有這片檸檬樹了。氣氛一直壓抑著,放不開。果樹對面遷來了以色列的國防部長,那個氣質不凡的夫人是個完完全全的現代女性,從事設計行業,有著成熟女性的一切優點,女兒在美國讀書,丈夫是個有成的政要。兩個女人身份差異,背景差距,卻有著同樣的孤獨。兩個女人從未交集,隔著這片充滿爭議的檸檬樹,卻擁有著同一種勇氣。巴基斯坦寡婦為了自己,狀告國防部長侵佔果園;部長夫人為了自己,反對丈夫的對果園的舉措。區區一片檸檬樹,引出的是巴以兩個民族的問題,巴以整個女性群體的問題。
在阿拉伯國家,女人的地位是低下的,她們隸屬於她們的丈夫或是父兄,她們只是男人財產的一部分,她們也有尊嚴,只不過是她們男人的尊嚴。薩瑪是典型的阿拉伯婦女形象,溫柔內斂,勤勞善良,有點逆來順受,苦苦的過著。而國防部長夫人密拉則是現代婦女代表,有自己的工作,自我意識強烈,知曉社交政治。在整個狀告過程中,薩瑪與比自己年小的律師產生了微妙的感情,熟識的人特地前來告知她要注意死去丈夫的尊嚴,注意自己作為妻子的尊嚴,帶頭巾的女人擅長壓抑自己的情感。密拉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在生活中孤獨和迷失,密拉不能接受丈夫所謂的安全考慮要砍掉檸檬樹,卻無能為力。兩個女人幾次隔著鐵網,陌生卻有熟悉的看著對方,沒過一會,就有士兵或保安來打擾。一次部長官邸的搬遷派對,那位信口雌黃的國防部長擅自讓下屬去摘薩瑪的檸檬,薩瑪憤怒的與士兵爭搶,投向密拉憤恨的眼光,「很抱歉」,密拉及時說出的抱歉,是對所有一切的對不起。也因為這次的「抱歉」,薩瑪也似乎感到了密拉並非虛偽之人。薩瑪在律師的幫助下,狀告到最高法庭,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密拉也通過媒體表達了自己反對砍樹的觀點,眼看薩瑪的勝利即將到來。不過政治就是個笑話,那公正的判決沒有砍掉所有的檸檬樹,取而代之的是「適度修剪」。現在說說那位俄羅斯歸來的律師,他如此盡心的幫助薩瑪,的確一定程度出於對薩瑪的同情和好感,但他與薩瑪的關系也只停止在薩瑪那個吻上。最後律師還是和其他有背景的女孩訂婚了,這是現實,無可厚非,只是我不禁懷疑,這般的幫忙是單純只為了幫助,還是參雜著別的其他不單純的原因,比如說想出名,畢竟這是一個一定會引起輿論的上訴。
所有告於段落,薩瑪的檸檬樹被「適度修剪」到一定程度,律師離開了,密拉離開了,薩瑪繼續守著「果園」,巴以也只是多了一段高牆。那位勝訴的國防部長走出房子,面對著花園里的高牆,熟不知那頭,一個女人正踱步在這片令人失望的土地上。
兩位女主角有著特別的氣質和美麗,一種凌駕於年齡的魅力,薩瑪是一種堅韌的美麗,密拉是一種自信善良的美麗,鏡頭里充滿了兩個女人的身影,充滿了女性的柔美,一切娓娓道來,不緊不慢,一種高姿態訴說著令人躁動的故事。兩個女人的一顰一笑充滿引力,薩瑪看似冰冷卻熱情的內心,密拉端莊卻不造作的舉止,兩位女演員演出了精髓,一抹陽光,兩個笑容。大概這也就是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原來的美麗吧,只是在丑惡的政治之下,一切都會被褻瀆,美好正在消逝,高牆正在建起,阻隔了人的心靈,截斷了美好的滋長
⑤ 《Hello!樹先生》觀後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整理的《Hello!樹先生》觀後感(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看這部電影之前,網路了一下,360網路里起始一句是:《Hello!樹先生》是一部喜劇電影!當時很不理解我的指導老師,現在大家都忙,為什麼要看一部王寶強主演的喜劇?犯二青年歡樂多,大概老師希望我們都咧嘴樂一樂。看完才知道:這部所謂的喜劇原來竟是這嬸兒的。
故事發生在90年代,某村裡有個單身男子叫"樹"(王寶強扮),常在村裡閑晃。第一眼看上去像阿Q,穿的破也就罷了,走路姿勢也奇怪的像個鴨子一樣,歪歪斜斜,眼神迷糊偶爾傻樂。"樹"在汽修鋪受工傷後,人還在醫院就被解僱了。發小們有的成了飛揚跋扈的煤老闆,有的成了城裡的校長。常被取笑被漠視被侮辱的"樹"不甘心一蹶不振,一番爭取之後在發小的學校打工。偶然遇到一個美麗的聾啞女孩小梅,作為一個還有夢的男人,樹燃起了愛火,勇敢的追求小梅,並終於籌備了婚禮。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即將迎來幸福生活的樹,卻在婚禮當天瘋了!!!他瘋了而不自知,自以為成了通靈的大師,成了人人敬仰冤讎得抱的樹先生!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努力想活的幸福的樹走進了瘋狂的世界?到底是誰剝奪了他的尊嚴和希望?一步一步把他打倒在冰冷和黑暗裡?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劇,帶給我們心理學工作者的是嚴肅的思考,那些像樹一樣受苦的靈魂是怎樣走到這一步的?!
樹小時候,他的20歲的哥哥因為犯了錯誤被父親吊打,卻意外的被勒死了。自責的父親也因此莫名離世。樹常夢到父親,甚至後來醒著的時候都可以看到父親。樹恨父親,卻擺脫不了。這是一份多麼殘酷而不自知的思想包袱!這樣沉重的心靈創傷卻沒有及時的得到心理援助!按照家族系統排列的理論,這個時候的樹已經承接了他哥哥的情緒,他的內心已經不再是一個人了。可惜,沒有人了解這一點,也沒有人及時的幫助他。生活中在那群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眼裡,樹不過是一個心情好的時候可以拿來逗樂,心情壞的時候用來侮辱的傻子。如果樹真傻他可能就不會瘋掉了,偏偏他不傻,還很聰明,還能用詩歌向啞女表達愛情,還能用善良執著去維護朋友,還能用忍耐堅持去努力生活。然而他自卑脆弱敏感的內心,傷痕累累,日益衰弱。終於在婚禮當天,在勉強維護自尊心失敗的情況下,賓客席上出現了父親,還有載歌載舞來慶賀的哥哥,這些讓他瘋狂的導火索把他點燃了!他的精神徹底分裂了!
這部電影的悲劇意義在於讓我們眼睜睜看著象溺水一樣慢慢沉沒的樹,看到他的毀滅。觀影結束最難忘的一個鏡頭就是樹蹲在樹上,眺望著遠方,等待著命運的召喚。
我想,這一幕應該喚醒全社會的共識,社會需要廣泛而及時的心理援助!這也是我們心理學工作者的價值和使命!
看了很多網友對《HELLO樹先生》的評論,多數人覺得看不懂或者覺得故事情節過於迷信或者魔幻,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我所看到的樹先生不是這樣的,在這個社會有很多人都和樹先生一樣,一個卑微的小人物,當他在面對著權力面前顯得很無可奈何,他不被人尊重,這樣的樹先生在當今社會有多少,有多少。
所以《HELLO樹先生》不難懂,不魔幻。
樹先生是一個正義的人,小庄擦壞了二豬的轎車被二豬打,樹先生極力勸阻,盡管他的勸阻顯得是如此的無能為力,可這就是正義。
樹先生是浪漫的,樹先生用善良的敏感的心讓聾啞女小梅愛上了他,沒有多少人懂得樹,但是小梅懂了,當然沒有多少人懂得小梅,但是樹先生懂了,樹先生的兩條短息給我留下了美好又風趣的回憶「你知道嗎?當我們相視的一刻,就是這世界最美的瞬間,就算給我個村長我也不當。」「相思是病,相憶是酒,你就像那煙酒搞得我煙不離手,酒不離口」,這足以證明樹是聰明浪漫的人。
樹先生不是瘋子,只是身邊的瘋子太多太多,顯得他倒是像個瘋子一樣。
如果看過這部電影,沒有看懂的朋友,可以重新看一遍,當樹先生在參加朋友的婚禮被村長的小舅子打了之前的故事情節顯示樹先生都是清醒的,正常的,被打之後躺在床上迷糊中他說了一句「活著沒意思」,那之後的情節都是樹先生的夢,包括他去做奧數校長的助理,他與聾啞女小梅的結婚,他最後徹底的瘋了般的摸樣,都是夢,樹先生給瑞陽礦業算的開業日期是13月18日8點整,如果這不是夢,那為什麼瑞陽礦業老總的秘書能點頭認同這個不正常的日期。
把這部《HELLO樹先生》當做是個夢,就像是在看別人的夢一樣,就這樣簡單的一部電影,我喜歡,王寶強刻畫出的樹先生太棒了。
一個朋友給我傳了一部據說是獲了某些大獎的《Hello!樹先生》。剛看完,說點自己的觀點。
其實,我對王寶強是很欣賞的,用自己的理想與現實抗爭,終於脫穎而出,以平民的生活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典型形象,把草根生活演繹得非常精彩,給人以震撼,予人以「不拋棄、不放棄」的無限力量。
而這部影片無疑成了一具敗筆。
首先,影片中樹先生本身是一個心智不健全、人格不健全的人。
平庸中不放棄對自身虛榮的堅守,讓我想起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阿Q,性格中有卑瑣、有懦弱,典型的心理問題造就了其精神恍惚、狂思爛想、疑神疑鬼的後果,而這樣一個主角的存在,是現實贊許還是現實造就的?是心靈的變態抑或是導演的崇拜?不得而知。
第二,本片由一個無厘頭的空洞的黑暗的卑微的內容架構,壓抑中不能給人留下任何思想升華。
從一個汽車修理工到一個酗酒的流浪漢,再到一個懦夫,再到一個寄人籬下的打雜者,用詩歌去感動一個啞女,顯然脫離了他本來所承擔的使命,仍然是其虛榮作祟,被三弟打成呆頭呆腦的「大師」,他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再也沒有走出其幻想的結局。存在即合理,姑且認為其存在,那導演把這一「典型」搬上熒幕目的何在,即使作者想表達人類對自然的濫采濫伐,而獲得自然的懲罰,而「樹」又能夠以一個「被摧殘者」的姿態存在,讓人感受到了「小馬拉大車」的悲催,而後人類又表現的聽之任之,這又是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呢,仍舊不得而知。
第三,大肆宣傳迷信,與當下宣傳的先進的文化背道而馳。
樹先生終於是以「大師」的身份換來了別人的崇敬,但是並沒有逃脫孩童的繼續嘲弄,樹先生成功了,成仙了,成神了,成了民眾眼中的'先知者,並以此換取名利和地位,這歸根於人們的無知,但這種無知正是建立在「大師」們神經,用一個精神錯亂的人去主導生活,與先進文化可謂為背道而馳了。電影是傳播文化的,而這種文化是否與當下的文化吻和,代表著什麼,另觀者有些不知其所為。
《hello!樹先生》將中國社會的部分現狀描述得淋漓盡致,這部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來描寫小人物心理,國外黑色幽默的電影我看過不少,比如科恩兄弟系列的,在中國是為數不多的幾部之一。
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被他人調侃、被生計逼迫、被周遭壓抑的「樹先生」?
我們疲於奔命,只為過上體面有尊嚴的生活。我們面對來自周遭的各種人際關系的壓力,親情友情愛情都是我們難念的經。我們也常常「人格不穩定」。
社會各個階層漂泊的人們,從民工到白領,誰人不是浪盪於故土的浮萍。
「樹先生」的夢魘源於父親失手殺害哥哥,親情本就不穩固,在錢財利益面前,弟弟「三兒」對自己的冷漠更讓「樹」失望。是啊,「人不能看錢太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魘,凡夫俗子在紅塵萬丈中,看不透離合悲歡,放不下愛恨痴纏,帶不走錢財名利,命運和「樹先生」殊途同歸罷了。
「樹」和「小梅」都嚮往美好的家庭生活,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可以說是精神伴侶了,可在幸福即將到來的時候,「樹」被打擊發生精神巨變使「人格不穩定」。美好生活被硬生生殘忍地撕破,從天堂到地獄要多久?韓傑告訴你、就那麼一剎那。
我們需要一棵樹。一棵能光合作用的樹,一棵供給心靈營養、舒緩精神的樹。我們在那裡哭泣,在那裡反省懺悔,在那裡抱緊自己,在那裡燒殺搶掠無限意淫,我們是自己的國王,我們制定自己的法律。我們在「樹」上自由呼吸,擁抱自然的本真。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吞噬綠野農田,在工業化泯滅人性改變家庭結構,在金錢利益瓦解道德的今天,我們更需要一棵樹。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棵樹,那麼生態也會得到改善,文明也得以凈化,地球會是個藍綠色的海洋,生活在一個如此可愛的星球是多麼美好幸福的事情。
「樹先生」在樹上的狀態是有變化的,從最初的抱緊自己、有畏懼,到中間的尋找、思考,到最後能放聲大笑。在紅色世界中與樹融為一體,人樹合一精神皈依,回歸自然、也回歸人的本真,於是自由了,於是看見了懷孕的老婆,於是老婆說話了。那或許不是幻想,而是真實的,只是我們在這個低級的世界、無法看見「樹先生」的那個更高級的世界罷了。
「樹先生」是幸福的,因為他苦了累了倦了煩了可以上樹,他有屬於自己的那棵樹,那是他的精神家園,那是不被污染的凈土,他不會被歧視不會被驅逐,沒有傷害沒有壓抑。
看著樹最後遊走在村莊,閃過鏡頭,我欣慰地笑了。
只要是自由的,又何妨是孤獨的?若自己是快樂的,狂歡又如何?
「樹」的世界從此再無傷害、多好。
《Hello!樹先生》是由博納影業集團、上海電影集團、西河星匯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賈樟柯監制、韓傑執導,王寶強、譚卓、何潔等主演的現實黑色幽默電影。
這片到最後竟然變成了通靈片,是真沒想到,確實是閃瞎了眼。
劇情方面村裡男青年叫做「樹」(王寶強飾),常去村口的酒館和朋友喝酒,在村裡閑晃。「樹」在汽修鋪受工傷後,在醫院養傷期間被老闆解僱,心生悲戚,無所事事還調戲護士(何潔飾)。
而一起長大的小夥伴,有人成了煤老闆開著好車,有人在省城辦私立學校,確實讓樹感覺非常失落。
父親和哥哥在「樹」小時候就離開了人世,他常夢到自己的父親,卻從來夢不到哥哥。
影片中她與聾啞女孩小梅(譚卓飾)一見鍾情,相愛過程頗富戲劇性,婚禮前夜,「樹」終於夢到了哥哥一一在寒冷冬天,在「樹」的婚禮上,哥哥帶著女友為他唱了一首詭異的八十年代流行歌《冬天裡的一把火》。
從此,「樹」意識到自己能夠通靈。村裡發生的很多事情都驗證了他的預言,「樹」成為受人尊敬的「預言家」,被人尊稱為「樹先生」。
村子裡的煤礦日夜開采,地面下沉,整個村莊不得不遷往別處。村裡的人們最後都搬到了縣城新區「太陽新城」。
整體來看,影片經歷了一個由平實到先鋒、由明諷到暗喻的敘事轉變過程,形式感下的內涵被埋得很深,確實很難用去定義它的氣質血脈,魔幻,神經質,黑色,幽默,算是文藝片里的"重口味"。
作為一部頗為鮮見的中國魔幻現實主義作品,《Hello!樹先生》以一位東北農村的小人物為引,他在荒誕與現實間的游離,不僅形成了電影尤為出色的藝術表達,他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總是在現實中飽受以生活的挫折。
透過這一人物的樹立,讓人真切的看到了源於小人物的辛酸苦楚,將社會底層的困境淋漓盡致的躍然光影,而王寶強精湛的演技,更賦予了樹先生這一人物以打動人心的靈魂。灰色的城市,灰色的寫實。不經意間就把真實的社會現實擺在了大家的面前,強烈的賈樟柯導演風格。電影涉及到了家庭、生活、社會的各個方面,比如拆遷,比如養老,比如礦難,比如農村空心化,比如留守兒童的教育等。影片中王寶強抽煙的鏡頭是特別多,無論到哪裡,他都叼著一支煙,這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中國農村青年的形象。後面竟然還戴上了一幅眼鏡,絕對出人意料。最後「樹」成為受人尊敬的預言家,被人尊稱為樹先生。而在無聲世界裡,小梅的不離不棄,最終獲得了樹的真心,成功的成為「心靈捕手」。
魔幻是真的魔幻!
據說,世界最長壽的樹已存活了8000多年,可謂歷盡世間滄桑、它既是地球變遷的旁觀者、見證者、也是親歷者。樹之命運,折射著地球及其賴以生存的萬物的命運。人之於樹,生命相依,息息相通。多少鄉間古樹被村民披紅掛彩、設壇焚香、頂禮膜拜,奉為神靈。這不能簡單地斥為迷信。從本質上講,這表達的是人對大自然純朴的敬畏之心。
《Hello,樹先生》,這部電影以印象派的手法把當前中國社會現實中的農民失地的無助、村官村霸的驕橫、環境的劣化、拆遷的無奈、礦難工傷的悲涼、失業的茫然、親情友情的淡漠、愛情的虛幻、人的道德淪喪、甚至所謂發展進步的荒唐、教育制度的歧路等等紛繁的元素作為濃墨重彩塗抹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極富抽象的色調陰郁、沉悶又誇張的現實主義油畫。在浮燥的現世,註定了它難以被人所理解、叫好不賣座的結局。
其實,透過零亂的情節、閃爍的對白、夢幻的片段,你只要把握導演的視角,就不難發現,所謂的樹先生,就是樹,僅此而已。樹先生就是樹的化身,就是樹的代言人,就是樹遊走於人間的靈魅。隨著劇情的展開,你會體會到的是,在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不斷惡化下的樹的掙扎、樹的茫然、樹的抗爭、樹的嘲諷和樹的預言,以及人世間一顆顆飽受生態惡化之苦的靈魂的惶恐和掙扎。
樹先生,顧名思義,與樹有關,一顆結束哥哥命運的大樹。一顆父親失手勒死兒子的大樹。
父親因此鬱郁而死。
樹的身軀有時顯得有點僵硬,這似乎給他後面成為半仙作了鋪墊。成為半仙之前,他一無是處,抽煙是他習慣性的動作,翹起手臂向兩旁微微僵硬的伸展是他慣有的動作。就像患有有麻痹症一樣。
樹因工傷被辭退後,從此他到處游盪,出席朋友的婚禮被人歧視,假裝酒醉對佔地的人說出不滿,導致以下跪收場。樹在鄉村走投無路時,到長春投奔兒時的好友,一個私人培訓學校的校長。樹開始尋找外面的出路。
在那裡,他晃盪著,找不到自己的崗位,在三尺講台上,他畫著圖形,想像著為人師表,想像著教育,這時,父親出現了,像一個凶神推開了門,他哆嗦的叫了聲爸。
看著好友的出軌,他看到人心的浮躁,又想起了相親的小梅。
沒事的時候,他發著簡訊交流。樹帶有詩性的簡訊,讓小梅的臉上終於有了笑容。
也許為了一個安定,也許外面漂泊的日子沒有盡頭,樹又回到了鄉村。
他在高級飯店約了小梅,他們倆在紙上交流著命運。經過短暫的交流,小梅答應了樹的求婚。
晚上,發生了一件事情,作為導火索,改變了樹先生後半生的命運。
弟弟答應借婚車「皇冠」,最終開了一個「帕薩特」回來,弟弟的隨性徹底讓他爆發了,他憤怒的罵了弟弟幾句,罵他有什麼用,他把酒席場地上的易燃物踢翻,火焰開始燃了起來,他還在找尋發泄物。
弟弟奔了出來,和他扭打在一起
屋子裡燃燒起的火焰,照著不斷撕打的兩人,也點燃了樹先生的通靈之路。
弟弟對他不屑,在婚禮前夜把他打的鼻青臉腫。
當人們把樹放在床上,他的目光變得呆滯,不說一句話。他開始想念哥哥。
從透過他呆滯的眼神,喃喃的語調里,他思念著哥,求求哥來光顧。這時一個場景發生。
樹先生坐在大那顆樹上,向遠方眺望。
忽然他看見了哥哥,一個披頭士的發型,典型的八十年代青年的形象,活潑,開朗,隨性,似乎還能感受到耀眼的光芒。
他開心極了,和哥之間快樂的對話,問哥怎麼才回來,我今天結婚你知道嗎?哥說爸告訴我了,別讓樂隊唱了,他和文工團女友給你唱歌跳舞!
哥哥和文工團女友歡快的跳著迪斯科,留著八十年代的發型,唱著「冬天裡的一把火」,場景是那麼的讓人感動,就像回到了80年代,那個其樂融融的年代。人們看著笑著。
第二天娶親了,他依然呆滯,被人們拉扯著去了新娘的家。
在新娘家門口,他不要進去,想逃。可是人們硬是把他推給了新娘。新娘看著他被打腫的臉,充滿疑惑。
此刻他是否已經通靈,看到了未來?他已沒法改變。他沖動的抱起新娘,不顧禮節的沖出去。新娘的鞋穿了一隻,他抱著新娘沒命的跑,朝著婚車相反的方向。
他似乎要逃開。可是為什麼要逃呢?看起來似乎與之前的快樂判若二人。實際上是他內心世界的起伏,社會和人群的變化,他已疏遠了,而疏遠的何止樹一個。
他要逃離生存的環境嗎?就像每個失敗的人都想逃離自己的崗位一樣。
他沒法逃離,生活已經綁架他,樹的悲哀,演變到另一個極致。
看完電影的人有的說他瘋了,我覺得他是開始走自己的路,只是方式不同,以半仙的方式。
拜堂的時候,他再次抵觸。他是向這樣的安排抗爭嗎?
婚禮的場面上,他呆滯著,又看見了父親,父親就像一個幽靈一樣看著他。
結婚,生子,有個好的房子,安定的家,擁有最起碼的生活環境,是每個人的夢想。在大城市裡,一半的人都達不到,何況樹先生。一個沒有生活來源的人。
他的生活壓抑中悲哀,卻不時幽默一下。
在鄉村逝去的情感中,隨著日子一天天流逝,他不在期盼什麼。
同村的夥伴霸佔了他們的地,佔領了生存的水資源。不是他要活下去,其他人也要活下去。時代欺壓著受苦的人。像極了當今的農村現狀。
樹先生的形象雖是邋遢的,不修邊度的,結婚時也沒有讓人耳目一新,他只是配了副眼鏡,從提親的那天起一直戴著,購買眼鏡的錢也是來自老三的。
他的手中是一無所有,像無數個農民一樣,奮鬥了半生,只解決溫飽問題。錢是生存之本,沒有這個,只能被人看不起,被當今時代產物下的人看不起。
父親犀利的眼神,一次次的盯著他,像是對他的懲罰,情感之冷漠如路人。
樹是勇敢的,雖然社會已不再容忍他,沒有他的立足之地,但樹幸運的找到了自己的通靈之路,通過先知讓村民們重新認識他,尊重他。
電影的藝術在於,來源生活,卻高於生活。生活中我們不能通靈,不能輪回,不能轉世,不能絕望,甚至不能逃避,面對困難,想方設法解決。人的責任,綁住了每個人的手腳。所以,在社會給予自己強大壓力的基礎下,人不瘋即走向極端。
藝術家是瘋狂的,行為是不受約束的,敢於行動,為信念而生。但大部分的人面對來自生活的壓力,與理想越走越遠,最終與現實妥協。
有的人說電影沒有反映什麼內容,或看不懂,王寶強說了那就請繼續觀看一遍。
做時代的奴隸,不止樹一個。我們過得幸福嗎?我們的生活有保障嗎?孩子過得幸福嗎?留守兒童幸福嗎?孤寡老人幸福嗎?
孩子們的校車塞滿了人,他們的父母習以為常。留守鄉村的老人過得封閉又孤單,他們的兒女們都各自忙綠。人們焦頭爛額,在社會中拼搏,到頭能有什麼。東奔西走,離家棄子,一輩子的勞累都比不上富人的一頓晚餐。活著已是負擔,人生已經沒有意義。
人們沒有資格嘲笑樹。
現實生活中幾年前熱鬧的鄉村生活,樹先生的形象其實比比皆是,十年前,我所見過的農民就是有樹的影子。
在春天,夏天,秋天的土地忙碌中,男人們鬍子拉茬,頭發長的像稻草,女人們曬的黝黑的皮膚,衣服穿的不算整潔,這是我見過的鄉村農民形象,和樹先生的一樣。
可是飛速發展的農村城鎮化進程,快的像變了一個魔術。三五年的工夫就把農民們變進城裡,就像使了障眼法一樣。城鄉結合的進程,沒有沖突和混亂,只有潛藏的危險。
家鄉的市晚上一點都不安全,大白天的都有人拿著刀找你要錢,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們也不至於此吧。晚上的的士拒載到郊區,因為害怕搶劫。
電影以個人特別的遭遇,反映出當今時代的主題問題,反映出樹的問題。
在一片很狹窄的空間里,為生存而奮斗的人們,走在城鄉結合的轉型期。那些沒錢沒勢沒技術沒手藝的人,生活還能如何繼續?
九十年代,自己的同學們都在中學階段輟學回家。是苛刻的制度,他們考不上高中。枯燥無味的讀書生涯,死板的教學方法,不上高中的同學有四份之三,他們過早的踏入了社會。而今,他們遠走家鄉,散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有領導人提出「農村的學子不應該上大學」,不去讀書,不去擁擠到城市,試問,我們賴以生存的農村資源還是否存在?
我的家鄉是內蒙古神舟降落的地方,幾十年的農業牧業有好有壞的發展著。但鄉村的土地十年九旱,因為人類無休止的開墾草原,大量開墾草坡用來耕地。無休止的挖山,開礦,找煤。
環境已經極大的破壞。水資源嚴重缺乏。
我懷念我的村莊,讀了二十多年書,度過夢幻般的四年大學生活,滾入城市的漩渦,在大都市的搖籃中爬行,蝸居,掙扎,更懷念家鄉的土地。工作五六年,買不起房子,想念鄉村,可是還能回去嗎?
我日日夜夜期盼回鄉,回到那個幾年前還熱鬧的鄉村。可是我日日夜夜沒有勇氣,鄉村已經沒有了氣息,只剩下走不出去的老人,在荒涼中度過。
我的土地都在那裡,沒人耕種,我們都在城市化進程忙的不可開交,連問候朋友的心情也沒有,試問,我們丟棄了鄉村,我們還是自己嗎?
人們四處打工,小心翼翼的在工業化進程中,一份換著一份工作做,他們安靜的像羔羊,從來不會考慮這是如何造成的。也只有在夜深人靜中,嘆一口氣,懷念下古老的鄉村。
還有的村莊,投資商來開礦,占據了有力的水資源,村民們走上上訪的道路,電話打到焦點訪談。前路漫漫,被礦上請來的打手瘋狂的打過,最後他們妥協了,當利益抓在少數人手裡,農民還剩下什麼。讓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被別人不斷剝削。
樹干起了半仙的業務,最終與資本家妥協。他給工廠剪綵,說自己很忙,來給賈總捧捧場。剪子下去,是與逝去的村莊告別。樹笑得特別開心。
樹留守鄉村,妻子早已離開他。他走在鄉村的路上,背景是一排排興起的城鄉結合產物,他依然翹著手臂,想像懷孕的妻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