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海豚灣》的簡介
日本和歌山縣太地,是一個景色優美的小漁村,然而這里卻常年上演著慘無人道的一幕。每年,數以萬計的海豚經過這片海域,他們的旅程卻在太地戛然而...[詳細]
年份:2009年
地區:美國
類型:紀錄片 | 冒險 | 發人深思 | 感傷 | 憤怒 | 不安
導演:Louie Psihoyos
主演:Mandy-Rae Cruikshank | Kirk Krack | 伊莎貝爾·盧卡斯
觀後感:
如油畫般的美景,交雜閃過的暗夜的影,赤色的海水流不盡悲情,海豚甜美和光明的微笑萬劫不復。所有的人都會為此而難過。
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這是一個地球村,沒有人知道經濟的背後水有多深。這個世界繁盛背後深藏著冷漠,豐饒背後是人性的陰暗,那些美的善的愛的,異化為媒體展現出的鏡花水月,一場場痴迷現代人的謊話。
看完這部影片,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覺得很累,沉沉睡了一場。
看電影的整個過程中我都沒有哭,在打開Word文檔准備寫影評的瞬間,眼淚如水流般下來。
一個風光秀麗的美麗海灣,卻成了幽深不可測的屠宰場,它太可怕了,可怕到沒有七情六慾,沒有溫情而只有機械。在臨近片末的直面屠殺,那些血色成片的漫溢,每年兩萬三千條生命的喪失,一個明晃晃的噩夢,混著血色。它們屍骨未寒已被打上各種鯨類肉的標簽,超市、餐桌乃至中小學的飯堂……
豈容以文明自詡的現代人嬌貴,今日加諸自然的種種,終有一日會回歸人類自身。
當前一秒還在為屠殺海豚辯護的日本捕鯨協會會長看到Rick偷拍屠殺海豚的視頻時,他問了一句:When and Where do you take this?
嘿,這多麼像今年流行的那幾句名言「你是哪個單位的?」「你是為黨說話還是為人民說話?」……
真相背後各種力量的博弈,他們用盡了能用到的高科技,冒著生命危險,三十五年,Rick 和他的團隊一點點接近真相,一點點喚醒麻木不知情的人群,一點點努力把生命的權力與愛回歸於自身。回看1956年的水俁病大爆發,乃至中國的三聚氰胺事件,天災人禍俱在人為。
「IWC它是個沒用的組織,但也是唯一得到聯合國認可的組織。」「國家之間擅長的是:商談,微笑,握手。」
今日的哥本哈根大會,氣候會議變成政治交鋒,各國政治力量輪番上陣,人類在自然面前大肆賣弄著自己的所謂智慧。多麼吵鬧,多麼可笑。
影片這樣說:永遠不想相信政府或者機構能解決任何重大問題……所有的社會變化都來自民眾的激情……
血色的海豚灣。
這不只是日本人的恥辱。
這是全亞洲,是整個人類的恥辱。
也許我們做不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許我們做不到有那樣的財力那樣的技術,但,有一天,需要我們為生態為生靈為生命的尊嚴做一些什麼的時候,一顆堅定的理想主義者的心至關重要。
影片的尾聲。背著記錄屠殺真相的顯示屏的Rick,站在國際捕鯨協會楚楚衣冠的各國代表面前,站在東京街頭,站在人潮洶涌卻越來越冷漠的世界上,用他的執著、他的理想、他的堅持,感動著這個地球。
-----------------------------
關於那些殘忍的細節我不願回想與介紹,那種翻天覆地地對整個人類的厭惡曾在瞬間吞沒我,血腥的場景讓我噩夢連連;關於影片的拍攝角度與敘事技巧的任何解讀,之於現在的我亦是困難。補充一些和影片無關的三言兩語:
1、今年是南京大屠殺72周年。
如果沒有理想主義,沒有愛國主義,沒有對愛與生命尊嚴的堅持。我們今日生活種種都不可能實現。
2、某件提都不能提的事情20周年。
一位白發蒼蒼退休的老師在病床上突然對我說了這樣一句,我帶的學生中最有骨氣最好的一屆是87屆。他們比你們的社會責任感強,比你們敢說話。中國需要敢於說話的人。半晌,他又沉默,說:不過,他們中很多優秀的都離開了。
和政府,和權、錢保持距離。
這種距離是我們獲得內心安寧的唯一途徑。
3、從今年以後
從今年以後,我會不去再看海豚表演。
A dolphin』s smile is nature』s greatest deception, it creates the illusion they』re always happy.
當看到海豚微笑背後的絕望,當知道每一聲歡呼對於海豚敏銳的聽覺來說都是一場折磨,那麼,在海底世界,自己會覺得揪心的殘忍。
從今年以後,希望自己和身邊每一個人都可以樸素生活。雖然這一點,對於處在消費文化中的我們,在各大媒體鼓吹、各種意識形態滲透、犬儒主義與民粹主義盛行下生存的我們而言,越來越難……
從今年以後,堅持自己的理想,看到NGO和公民的力量,不輕信不盲從。
總有一天,這個世界,會好起來。
=================================================
《海豚灣》的發生地是在日本和歌山縣的太地村,在這里的一處海灣,每年海豚的遷徙時節,都有數萬被人類想方設法驅趕到這里,其中的大部分被當地漁民秘密捕殺,而倖存的少數則被高價販賣,前往世界各地的海洋館。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被海洋館裏海豚的「微笑」所欺騙,實際上,它們並不快樂。
即便是對於我這樣從來沒養過寵物的人來說,《海豚灣》的殺傷力也遠遠超過之前的估計(看完那一刻我就當場發誓,以後再也不進水族館看海豚表演了),所以,很難想像如果是動物保護主義者或那些平時以寵物為樂的觀眾,這部紀錄片將會帶來多大的震撼。
但凡一部力量強烈、立場鮮明的影像作品,往往會引發與其規模成正比的爭議,如趙亮的《上/訪》、陳為軍的《請/為我投/票》和邁克爾•摩爾的所有作品,這部以海豚為對象的環保紀錄片也如此——盡管支持的呼聲在數量上極大地壓倒了質疑聲,但少量擊中其要害的質疑足以讓我們每一個人反思:是不是僅僅因為本片的「主人公」是人見人愛的海豚,才激起了我們如汪洋大海的同情心?如果是雞鴨豬牛羊充斥其間的屠宰場,我們還會不會有同樣強烈的憤慨,以及憤慨之後可能付諸的行動呢?
不過這正好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海豚灣》已經達到了它想要達到的效果:至少,人們開始思考食物鏈、食品工業和環保行為下所掩蓋的悖論,進而思忖自身的行為是否得當。實際上,當哥本哈根會議在羅生門般的迷霧中無疾而終,當碳減排步履艱難而人口和污染繼續呈爆炸性增長,當年《黑客帝國》里的虛擬特工史密斯說過的一句話,已經越來越有警世意味:「人類就是害蟲。」
相比起來,像《難以忽視的真相》那樣的同題材紀錄片,雖然數據縝密邏輯有力,但在《海豚灣》面前顯得實在是過於古板、嚴肅而溫和、軟弱了。不管後者所宣揚的主張在科學上有著多大的意義,也不管大和民族捕殺鯨類的行為本身是不是傳統之殤,這部紀錄片拍攝技巧之完美、煽動性之強,足以列為紀錄片的經典範例,可以放進教材里好好研究——它是如何以一部紀錄片的身份,超越諸多優秀電影的巧妙敘事的。
影片一開場就是間諜片式手法,「秘密潛入被禁止進入的私人領地」,這構成了極大的懸念,一方面將觀眾的興趣迅速地調動起來,一方面也構成了本片的敘事主線。這條故事主線,從始至終是以典型的好萊塢手法來完成的,鏡頭非常多,節奏很快,來自日本當地政府和漁民的強烈抵制,令矛盾十分突出。哪怕別的線索有所鬆懈,只要一回到這條主線上來,觀眾的眼球就再也轉不開去了。
《海豚灣》是那種將傳統蒙太奇手法運用到極致的作品——主人公里克的傳奇故事和人生抉擇,圍繞IWC(國際捕鯨委員會)進行的內外斗爭,日本捕鯨傳統和政治經濟利益的博弈,政府、科學家和漁民互為支撐、自欺欺人的謊言,從科學角度看待和分析海豚肉危險的食用價值,以及從和歌山縣太地村海灣流向世界各地的「海豚鏈」……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觀眾所面對的信息量驚人,而在不斷的蒙太奇切換之間,關於海豚灣的種種爭斗都被剖析得一清二楚,從而構築成一個完整的影像世界。
《海豚灣》里的每一條線索,都灌注著影片拍攝者的極大熱情、誠意,正是因為飽滿的無處不在的感情貫穿其中,在影片最後的15-20分鍾內才能匯聚到一起,奏出情感的最強音。實際上,片中人要完成的任務——拍攝海豚被屠場景,只有短短5分鍾,但有了前面所有信息和情感的鋪墊,這5分鍾足以令人心痛欲裂、壓抑無言。而在完成了沉重的展現之後,影片的結尾又恰到好處地為觀者提供了一處宣洩的渠道:里克胸前掛著液晶屏在IWC會場無聲地繞場一周——有觀眾稱看到此處竟自發鼓掌,這一點也不誇張。
里克是這部紀錄片的隱性線索,他的人生傳奇是《海豚灣》的精魂所在。作為一個曾經無比成功的海豚訓練員,他說,自己花了10年時間建立起風靡全球海洋館的海豚表演事業,又花了35年時間來努力毀滅它。他意在亡羊補牢的掉頭醒悟,是片中所有人跟隨他前往太地村神秘海灣的動力,也是這部片子中集中體現的人性光芒。里克的一生恰恰印證了《海豚灣》某版本海報上一句極富號召力的話:「人類是海豚最大的威脅,也是它們唯一的希望。」
Ⅱ 求宮崎駿一電影的片名,主角是月島滴滴和天澤聖司!
對!就是《側耳傾聽》!
宮崎駿作品《側耳傾聽》(或《夢幻街少女》)故事的男主角,年齡是十八歲。夢想成為一個出色的小提琴名匠,因而決定中學畢業後到義大利從事深造。
本身有相當的音樂素養,功課也相當優秀,對未來相當有主見。其實從以前聖司就已經對雫有好感了,為了吸引雯的注意開始總是對雫潑冷水。兩人同校,雫在初中部,聖司在高中部。
還有。是月島雯……不是月島滴滴哦~! 側耳傾聽》里的小女孩月島雯,正在念中學,像每個臨將畢業的學生一樣,她也面臨著今後的抉擇。但是她並不是一個沉迷於功課的女孩,她喜歡看更多的課外書,並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有一天,雯給當圖書館管理員的爸爸送盒飯,半路上遇見一隻胖貓,居然象人一樣搭坐電車。她好奇的一路追蹤過去,於是在半山坡發現了一家古老而精緻的玩具店——「地球村」。放在店裡桌上的貓玩偶男爵閃爍著神奇的光暈,令她深深著迷。回家的路上,一個男孩送回了她遺忘的便當。而先前失蹤的那隻胖貓,則笑嘻嘻的坐在男孩自行車的後坐上。於是一個神奇的童話般的故事在男孩和雯之間開始了。
Ⅲ 如何評價電影《流浪地球》
影片前半段讓人失望,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格局太小。
人物活動場所僅限於中國的幾個城市,完全沒有小說中營造出的「地球村」的感覺。
影片也不是全無是處,也有讓人驚喜的地方。
原著只以一個生活在地球逃逸時代里的普通人的視覺來表達他的見聞和感受,並沒有電影中發生地球與木球相撞,人們強行將之分離的壯舉。原著情節詭譎之處,是地球剛剛脫離太陽系,地球上的人類發生了一場天翻地覆的暴動——有人聲稱太陽災變是別有用心的人在故意造謠,發動大眾,推翻了聯合政府,但在地球即將返航原來軌道時,太陽爆炸了!
電影舍棄了這一情節,別出心裁地塑造了一對捨身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父子,當然,也包括那幾個救援隊員,在吳京飾演的父親駕駛擁有三十噸燃料的空間站飛上木星時,觀眾無不聳然動容。
總體說來,影片《流浪地球》上半場爛,下半場精彩。有失望,也有欣喜,但總的來說,失望多於驚喜。
Ⅳ 求CCTV6演過的一個外國電影內容是交換房子住
戀愛假期
故事發生在聖誕節的假期里。兩個剛剛經受感情挫折的女人。交換自己地址而發生了的愛情故事。你我往往也有過這樣的想法:有一天可以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從身邊的綠草茵茵,一下轉換到白雪藹藹;接觸到完全陌生的人,從身邊圍繞的熟識的好友,到陌生鄰居的拜訪。對這一切的想像,往往只存在於我們的意識深處,就象是童話故事一樣遙遠。但從理論上這完全是可能的。在當今發達的通訊、交通工具的幫助下。地球村兩側的朋友可以自由的旅行、交流甚至發生些羅曼蒂克的故事。影片中的兩位主角,恰恰的成為我們的化身,替我們完成著想像中的願望。
故事被歸類愛情和喜劇片,從節奏上來說也是輕松愉快的。完全符合這類影片的風格。時值聖誕節前夕,不能不說這是一部很好的「聖誕檔」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