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1919電影觀後感

1919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11 15:49:23

1. 《我的1919》觀後感 快!!!

《我的1919》觀後感

張文雅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政府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日本在大戰時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特權,美英等國操縱會議,無理拒絕中國的正義要求。中國爆發五四運動,全國人民為拒簽和約進行斗爭,在巴黎的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讓簽字。」

——《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

這是一位中國外交官講述的一段屈辱的外交史,當我在寫這些的時候電影中的一幕幕又呈現在我的腦海里。憤怒!當日本無恥地要求佔領山東的時候,當顧維鈞正義的呼聲遭到拒絕的時候,當中國人民被打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我們自動么能不憤怒?當中國人民展開拒簽和約斗爭的時候,當顧維鈞、陸征祥不顧北洋政府的命令拒簽和約的時候,我們又怎能不感動呢?

顧維鈞,一位傑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會上做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當國際委員會向中國代表發出最後通牒的時候,是他,只有他,站出來。他通曉英語、法語,但他卻在會上用漢語發言,痛斥日本的無恥行徑,他是一隻「智慧的老鼠」。

陸征祥,中國代表團團長,面對中國外交的失敗,他努力過,放棄過,但他的理智,他的愛國心戰勝了一切,他沒有逃避,而是昂首挺胸地拒簽和約,離開會場。

肖克儉,一個熾熱的愛國青年,他組織人民運動,將海外華僑團結起來以示他們的不滿。為了祖國他拋下了深愛著的妻子,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英美政府,利用自己的職權,為了本國的利益,不惜出賣了中國的利益。再次驗證了一句話: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北洋政府,面對人民的抗議,殘酷鎮壓,還強令中國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表現了反人民的階級本質。

通過這部電影,我們感受到中國人民赤誠的愛國之心,也感受到「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失敗了,它會永記在我們心頭。「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它更激勵我們發憤圖強,學習更多知識,長大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文來自: 優習網(www.YouTheme.cn) 詳細出處參考:http://www.youtheme.cn/gaozhongzuowen/houganguanhougan/2007-12-27/39558.html

2. 《我的1919》觀後感

[《我的1919》觀後感]
一九一九,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我的1919》觀後感。

一九一九,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

一九一九,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一九一九,有太多的中國人走向了絕望的邊緣,也有太多的中國人走出了抗議的第一步。

《我的一九一九》,苦難的一九一九,恥辱的一九一九,振奮人心的一九一九,因為中國最廣大的青年走向了抗爭奮斗,不論工人學生,不論貧窮富貴,不論民族地域,於是「五·四」成為他們不朽的豐碑。

當肖克儉在凡爾賽宮廣場鋪下美、英、法三國國旗,裹著中國國旗,以自焚抵抗列強。那時憤怒的火焰,四萬萬同胞的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深沉的悲歌,那是在「弱國無外交」面前的悲痛。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卻不能收回本國應有的主權,德國佔領的山東半島在巴黎和會上劃分給了日本,中國的主權變成了列強的盤中餐,成為他們相互交易的砝碼、贈送的禮物,他們完全無視中國人民的感情,中國人的憤怒。這一切只源於兩個字:貧弱!

一九一九,正是我國內憂外患的災難時期,國內軍伐混戰,各地擁兵自重相互爭戰,國外則面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他們正在中國落多交通權,經濟財政權,近而提出了更為苛刻的領土主權要求,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在經濟、科技為主的綜合國力上源源落後於西方大國。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要任人宰割。恥辱的歷史使我們悲憤,恥辱的歷史更應該使我們銘記責任、吸取教訓。

眼前依然難以忘懷他在烈火中的視死如歸,他堅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訴世界:中國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人終有一天回洗刷今天的恥辱,沉睡的東亞之獅一定回站起來。恍惚間,淚水已經充滿了眼眶,一個人可以有太多的選擇,可以富足可以安逸,可是是怎樣的一股力量怎樣的一份堅毅使他遠離故土,使他將自己的生死置之肚外,在富足面前他選擇了漂泊,在安逸面前他選擇了冒險,在一己之愛面前他選擇的祖國之愛,這樣的胸懷這樣的氣魄,因為他心中裝著祖國。

正如中國代表團全權代表之一顧維鈞在回憶錄中說的那樣:「汽車緩緩行駛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覺得一切都是那樣黯淡--那天色,那樹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這一天必將被視為一個悲慘的日子,留存於中國歷史上。同時,我暗自想像著和會閉幕典禮的盛況,想像著當出席和會的代表們看到為中國全權代表留著的兩把座椅上一直空盪無人時,將會怎樣地驚異、激動。這對我、對代表團全體、對中國都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中國的缺席必將使和會,使法國外交界,甚至使整個世界為之愕然,即使不是為之震動的話。」

今天,世界正處於總體和平的大環境之下,但是各國之間的競爭並沒有因此而減弱,它以新的形式在新的領域,展開著更為激烈的斗爭,經濟侵略、文化侵略也帶給了我們新的威脅。而我們是青年的一代,先輩的努力使我們有了安定舒適的生活,我們應該無愧於我們所享有的幸福和安定生活的富足,不該使我們喪失鬥志和迷失起碼的信仰。

畫家之責在於盡顯自然之美,歌者之責在於譜寫生命之音,青年之責在於壯祖國之強大。今年是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九十年一晃而過,也許肖克儉的屍體已溶解在深厚的泥土中,也許他的屍骨正滋潤著一株幼苗,也許正如這株幼苗一樣,他的精神正感染和帶動著新的一代人。

還記的他留給自己妻子的那句話嗎,「梅,回祖國去吧,那裡已經在燃燒,那裡將是一片熱土」。我們這青年的一代,請挺起我們的脊樑,抬起頭,將這樣的精神傳承。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吧,那裡正需要我們,那裡正期待著我們的燃燒。

原文閱讀http://user.qzone.qq.com/28418685/blog/1259002754#!app=2

「我的1919」觀後感


「經濟地位決定發言權」,我想這句話用在國與國的外交上也未嘗不可,國際舞台只是少數強國大國的秀場,其他的小國窮國只能跑跑龍套,打打醬油,觀後感《《我的1919》觀後感》。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國際關系多是建立在利益之上。1919年,一戰終於結束,留下傷痕累累,疲憊不堪的人類,可戰勝國就不同了,他們要懲罰戰敗國,要清點戰利品,要盡力撈取能夠撈到的利益。可是,中國,再一次處於尷尬的境地,按理說,中國是一個戰勝國,照當時的外交總長陸征祥的話說,我們要爭取得到與會大國的「同情」,可是,那樣一個破敗不堪的中國,人家為什麼要放棄自己的利益去憐憫你。所以說,在當時那個弱肉強食的森林裡,中國不僅覓不到食物,而且自己的肉也有被瓜分之可能。想想吧,一頭骨瘦如才的獅子,被老虎撕咬,被假著虎威的狐狸欺負,被野狗小鳥調戲,苟延殘喘,無自御之能力,多麼悲慘的一個境況呀!那時的中國連國家最起碼的尊嚴都不能維護,傷得起嗎?傷不起呀!國家尊嚴被百般蹂躪,萬般踐踏,國家主權被別國作為「互惠互利」的砝碼,國將不國。哪個國家的民眾能忍受這般辱弄,慣於隱忍的中國百姓最後也忍無可忍,可是他們也只能在國內鬧一鬧,罵政府無能,罵外交官不給力,隔靴撓癢而已!但這對於開啟民智,刺激政府還是蠻奏效的。其實當時各種失敗,其最根源的原因就一個字;「弱」。那幾年的幾番折騰可夠中國受的,到現在後遺症仍在,就比如這個面子問題,中國人愛面子那是國際常識,可能就是那時的中國被傷透了,好不容易混得像點樣了,哪能不好好彌補一下呢!再說這個尊嚴問題,現在的中國老在意這個了,好在這幾年有錢了,口袋裡揣著錢,領導人出去說話,其分量也陡然增加了不少。而且,拉動奢侈品消費的重任義不容辭的落到了中國這個負責任大國身上。這些也無可厚非,可是有一點我卻始終想不通,為了國家的尊嚴犧牲老百姓的尊嚴,國富民強被割裂成兩個詞,為嘛?如果有良心的話,你就能發現中國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狀態。你再看一下我們國家的狀態,動不動就免去別的國家欠我們的幾十億甚至更多的債務,財大氣粗呀,可是,我們國家農民,農民工的生活狀態就比別的國家百姓好到哪裡了嗎?但凡明眼人都看得明白。我們舉辦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那叫一個拽呀,我也不否定這些東西的意義,勞動一下人民,傷點小財,又提升了國家形象,何樂而不為呢!可是,你看一下中國過春節時的春運,客運列車和貨運列車沒啥區別,說不定有時運量還要反超後者呢!你再看一下我們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高鐵,有時一個車廂里只有一個人。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怪不得我們的總理疾呼:「要讓我們的人民活得更有尊嚴」,「要創造機會讓人民批評政府」。學習歷史,就要用歷史來觀照現實,解決現實問題,開創大好未來,而不能把歷史課當成政治課,並以此機會來灌輸國家觀念等意識形態的東西。以上是我對電影「我的1919」的觀後感。

鏈接地址:http://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120312203818_189229.html

3. 《建國大業》或《我的1919》觀後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庄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盪,揮之不去。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4. 我的1919 觀後感

影片《我的1919》是以1919年一戰剛結束在法國召開凡爾賽會議為背景來講述中國駐美公使,亦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全權代表之一顧維鈞在會議上與法、英、美、日各國斡旋,中去中國主權而卻最終外交失敗的歷史故事。影片詳細地描述了那段歷史和那次中國人民不會忘記的失敗外交的經過,讓我對那段歷史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相對於從教科書的簡單敘述中獲取的知識,影片更是為我提供了一個認識歷史,對待歷史人物的視角。
顧維鈞,影片的主人公,年輕,一表人才,他的身上,似乎擁有了一切優秀的品質,而他所作的種種,也足以證明他是一個無可指責的愛國青年。為了爭取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五個席位,他和陸征祥總長前去拜訪法國總統克里孟梭,表現得不卑不亢,深受克里孟梭賞識;美國充當「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協商解決山東問題,當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會攫取山東的主權而只是擁有在山東行使經濟特權時,他毫不客氣地諷刺日本是撿個錢包把錢拿走還給主人一個空錢包,憤然離席;在面對個大國的刁難時(要求中國代表團在下午三點前闡述自己在山東問題上的觀點,二他們接到通知時已是將近兩點),他頂住國內政府的壓力,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說,斬釘截鐵的指出:「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語出驚人,獲得全場一致的掌聲。
只是,正是應驗了那句話,「弱國無外交」,他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付諸東流,舉辦國法國權衡各種利益,最終仍只給予了中國兩個席位,而山東問題,英法美三國左右權衡,最後仍然決定犧牲掉中國來獲取自身的利益,將山東轉讓給日本。這所有的一切,早已不是一個外交家所能左右的結果,盡管直到最後陸征祥總長都灰心喪氣絕望的時候,他還相信「我們還有機會在爭取」,只是局勢,早已不是他顧維鈞一個人便能力挽狂瀾的,無論他再出色,再如何才華橫溢,因為他的背後是一個軟弱無能的政府。
外交失敗,代表團成員成了眾矢之的,更有甚者,說在法國的中國留學生願意以三個人頭來換代表團成員的一個人頭,之前的擔憂「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似乎正在成為現實。國內政府叫他們簽字——他們倒像成了賣國賊。
與顧維鈞相對應的另一個人,他的好朋友肖克儉,是個不折不扣的愛國主義者,領導工人有幸罷工,為爭取山東權利為廢除「二十一條」領導法國的華人華僑和留學生遊行示威,最終視死如歸,在凡爾賽廣場自焚,以死來抗議《巴黎和約》的簽訂,他把自己的滿腔熱血獻給了深愛的祖國,相對於顧維鈞,他的愛國是激烈而直白的,引起無數愛國者的共鳴。
似乎肖克儉這個人物的出現就是為了與顧維鈞相對照的,肖克儉的激烈而直白的愛國容易被人們所兒呢和贊同,但是誰又能說顧維鈞不是同樣愛國的呢?他在和會的最後,拒絕和約簽字,在未接到國內政府關於任何拒絕簽字的通知的前提下,僅僅從這里,便可知道他對自己祖國的感情,他與肖克儉不同的只是,他在運用自己的方式與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其實是殊途同歸。
還有影片中的另一個人物——中國代表團團長、外交總長陸征祥,某種程度上他是軟弱的,亦如身後那個軟弱的政府,只是他那句「取消顧維鈞的資格我立刻辭職」而得以保住顧維鈞的全權代表資格,只是他最後黯然離開巴黎,稱政府叫他在和約上簽字而他的良心不讓自己簽字,由此可見,他也絕非就如以前我所以為的那樣是一賣國賊的形象。只是當時復雜的國際局勢和國內環境,還有他所處的位置的尷尬,是很多人並不能理解的。
愛國有很多種,愛國的人也有很多種,我至今仍然不能說清顧維鈞和肖克儉的愛國方式究竟孰優孰劣,只是他們身上都具備著那份愛國的熱情,這是毋庸置疑的。肖克儉這個人,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存在過我並不清楚,因為查不到真實的資料,但是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我只是想說,在我們去判斷一個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時候,或許該設身處地地去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還原任務所處的特定環境和位置,這樣才不至於一棒子把人都打死,才可以看清歷史的真相,這是我們面對歷史時應有的,也是影片為我們提供的另一個的視角。

5. 電影【我的1919】觀後感

---《我的1919》

我只記得三個鏡頭。
許晴扮演的梅扛著兩個大箱子,出現在火車站。她戴著一頂小圓帽,容貌姣好,粉蒸肉似的臉蛋,眼波流轉。這是一個女人,一個嬌滴滴的女人。她丈夫肖克儉掀開箱蓋時,一張他兩的合影,剩下的都是書籍和報紙。她轉過身靠在椅背上,看著他驚喜的表情。我總覺得有一點覺醒的東西在裡面。女性的覺醒。她不再是舊式的,逆來順受,哭哭啼啼,沒有原則只求一家安穩的小女人。她站在了丈夫是背後。她懂他,她知道他的需要。男性的覺醒。他呢,他知道中國的需要,是進步的思想。所以新青年雜志真讓他欣喜若狂,好像曙光降臨。
肖克儉出獄時,當獄警把他的東西一件件經他過目後塞進一個紙袋第還給他時,他一件件拿出來,在獄警的注視下佩戴在自己的身上,鋼筆別在上衣口袋,打火機放進褲子口袋···頗有從容鎮定的風度。這是一種自信的大將風度,一種睥睨天下的姿態。當他的手觸摸到那塊麒麟玉佩,那塊獄警不曾見過的贊不絕口的中國古代神獸麒麟玉佩時,他像他展示,並說道,他象徵著幸福。而後佩上自己的脖子,轉身離去。大踏步。就像有美好的事物在等待他的降臨。我總覺得這句台詞別有深意。是肖克儉的期許,是中國人的心願,恐怕也是導演的一種信念吧。中國人終究會過上幸福的日子。
第三個。法國貴族春日的庄園。湖泊,大樹,草坪。這是一個春光的舞台。湖泊泛起層層漣漪,是盪漾的金色,樹葉在風中顫動,像小姑娘笑得花枝亂顫,載著光的粒子翩然起舞。草坪上顧維鈞,肖克儉,梅自在的散步。他們曾是童年玩伴。只是這樣的相聚在戰火的硝煙中經過了多少波折?總之他們擁有了片刻的安寧。這一刻,是難忘的回味無窮的幸福。梅對顧維鈞說,少川,讓娜姑娘好像對你有愛慕之心。遠處的法國姑娘讓娜挎著竹籃在草叢里采蘑菇。籃子快裝滿了,蘑菇朵朵豐滿。她不時的看一眼湖邊的他們三人。梅穿過樹的陰影走向讓娜,讓娜天真的問,他們不會同時愛上你嗎?然後,她跟著她一口一聲的學慣用漢語說「我—愛—你」。遠處顧維鈞和肖克儉又開始了他兩的爭論---怎樣的行動最有益於中國的現狀和前途。陽光給他倆的臉抹上一層光輝。他們有改變現狀的勇氣和信念,並為之付諸行動。這兩個有魅力的男人。讓娜把頭轉向顧維鈞,一字一頓的念著,「我—愛—你」,眼神凝固在他身上。梅一遍一遍的教,讓娜認真的學。兩個女人的聲音越來越大。「我—愛—你」三個字伴隨著笑聲在這春日的庄園婉轉盪漾。兩個男人終於停止了爭吵,轉過頭來,微笑的看著她們。在硝煙和不安中翻滾了夠久,這就是一直渴望的安寧吧!
這三個鏡頭只能算是電影中極其不起眼的小插曲。我看到是卻是人性的光輝和未來的終將來臨的希望。戰爭給每一個人都帶來了創傷。梅和丈夫被分離,她為他終日擔心受怕,於是遠渡重洋,背井離鄉,來到這異域;讓娜的家族在戰爭中沒落,她甚至衣食無著,她沖過去抓起顧維鈞桌上的食物狼吞虎咽而後涕淚滿面。經歷了,但人性依然完美無缺。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是從一個感性的角度來詮釋一段沉痛的歷史,以普通人在戰爭中被刻下的烙印來痛斥戰爭帶來的災難,是啊,存在最多的就是普通人。但痛而不哀。他們歷經了戰火,卻依然心存愛。這就是閃爍的希望的光芒。

更多觀後感詳情請登錄:http://movie.mtime.com/26578/comment.html

6. 電影《我的1919》觀後感2000字

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震動了世界,影片《我的1919》正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這是怎樣屈辱得像蟲子一樣走過的一百年?中國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嗎?我們咬緊牙關,我們忍辱偷生,四萬萬中國人,鍛煉出了多少中華之魂,磨礪出了多少華夏脊樑?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雲,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於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為,我們為了這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說話才能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麼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那麼,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以及肖克儉如何如何奔走呼號,聲嘶力竭,如何壯酬國、慷慨赴死……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一顆再尖銳的沙礫,又怎麼能敵得過一塊堅固而巨大的石頭呢?
請13億的中國人牢牢記住吧: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卧薪嘗膽。

7. 我的1919觀後感

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震動了世界,影片《我的1919》正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這是怎樣屈辱得像蟲子一樣走過的一百年?中國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嗎?我們咬緊牙關,我們忍辱偷生,四萬萬中國人,鍛煉出了多少中華之魂,磨礪出了多少華夏脊樑?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雲,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於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為,我們為了這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說話才能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麼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那麼,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以及肖克儉如何如何奔走呼號,聲嘶力竭,如何壯酬國、慷慨赴死……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一顆再尖銳的沙礫,又怎麼能敵得過一塊堅固而巨大的石頭呢?

請13億的中國人牢牢記住吧: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卧薪嘗膽。

8. 電影 我的 1919觀後感寫 800字

《我的1919》觀後感

張文雅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政府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日本在大戰時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特權,美英等國操縱會議,無理拒絕中國的正義要求。中國爆發五四運動,全國人民為拒簽和約進行斗爭,在巴黎的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讓簽字。」

——《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

這是一位中國外交官講述的一段屈辱的外交史,當我在寫這些的時候電影中的一幕幕又呈現在我的腦海里。憤怒!當日本無恥地要求佔領山東的時候,當顧維鈞正義的呼聲遭到拒絕的時候,當中國人民被打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我們自動么能不憤怒?當中國人民展開拒簽和約斗爭的時候,當顧維鈞、陸征祥不顧北洋政府的命令拒簽和約的時候,我們又怎能不感動呢?

顧維鈞,一位傑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會上做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當國際委員會向中國代表發出最後通牒的時候,是他,只有他,站出來。他通曉英語、法語,但他卻在會上用漢語發言,痛斥日本的無恥行徑,他是一隻「智慧的老鼠」。

陸征祥,中國代表團團長,面對中國外交的失敗,他努力過,放棄過,但他的理智,他的愛國心戰勝了一切,他沒有逃避,而是昂首挺胸地拒簽和約,離開會場。

肖克儉,一個熾熱的愛國青年,他組織人民運動,將海外華僑團結起來以示他們的不滿。為了祖國他拋下了深愛著的妻子,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英美政府,利用自己的職權,為了本國的利益,不惜出賣了中國的利益。再次驗證了一句話: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北洋政府,面對人民的抗議,殘酷鎮壓,還強令中國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表現了反人民的階級本質。

通過這部電影,我們感受到中國人民赤誠的愛國之心,也感受到「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失敗了,它會永記在我們心頭。「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它更激勵我們發憤圖強,學習更多知識,長大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9. 速度 關於《我的1919》的電影的觀後感

有感《我的1919》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會議,目的是重新瓜分列強在世界的勢力范圍。中國作為戰勝國也出席了巴黎和會。影片《我的1919》以電影藝術的形式揭示了巴黎和會上,以顧維鈞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向和會及帝國主義列強據理力爭中國合法權益,遭拒,最後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的歷史事實。展示了「弱國無外交」的中國外交官在內外交困的艱難處境中可歌可泣的愛國之心。
和會上,「……有人說中國是一戰中未曾出一兵一卒的戰勝國,但我要說的是,一戰中,世界各地都有中國華工的身影,他們在戰爭中為戰爭修鐵路、運物資,戰死異國,大家請看照片,在法國像這樣埋葬著中國人的公墓隨處可見……」這是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擺出的證據,鐵證如山;「……山東是孔子、孟子的出生地,……中國之山東,就如西方的耶路撒冷一樣必不可少……」這是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入情入理的分析。雖然鐵證如山,雖然入情入理,但談判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中國作為一個戰勝國,理應受到公平待遇,而且中國並沒有提出瓜分其他國家的領土的什麼過分要求啊,只是要求歸還本國領土的完整和解除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條約而已,但事實卻是這樣的殘忍與不公,這充分證明了歷史的血淋淋:弱國毫無外交可言。
弱國無外交,這個慘痛的教訓,使我們中國人清醒地認識到:不能盲目地依靠所謂公理公正的維護者——帝國主義列強。我們要在革命的斗爭中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才有了後來的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新中國的建立。
鋒交必先自強富國,雖然中國的這條道路走的曲折、坎坷,但走到今天我們中國人可以自豪地對世界說:看啊。我們正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我們有了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的科研成果,有了可以與世界水平相抗衡的科技人員,有了現代化設備的工廠,有了經濟的高速增長,……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些曾經在巴黎和會上輕視中國及中國利益的列強們所料不及的吧!
弱國無外交,我們全體中國人民會永遠記住這一年、這一段歷史,絕不讓那部血淋淋的歷史在中國歷史舞台上重演了。
看完《我的1919》更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目前,我國正處於發展時期,各個領域還不成熟,祖國的各個地區、各個行業還需要大量有知識的人才。我會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同時,深研我的專業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知識與青春!

10. 電影觀後感《我的1919》500字

一九一九,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
一九一九,中國人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一九一九,有太多的中國人走向了絕望的邊緣,也有太多的中國人走出了抗議的第一步。
《我的一九一九》,苦難的一九一九,恥辱的一九一九,振奮人心的一九一九,因為中國最廣大的青年走向了抗爭奮斗,不論工人學生,不論貧窮富貴,不論民族地域,於是五·四成為他們不朽的豐碑。
當肖克儉跪在英美法的國旗面前,用熊熊烈火將自己燃燒,那時憤怒的火焰,四萬萬同胞的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深沉的悲歌,那是在弱國無外交面前的悲痛。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卻不能收回本國應有的主權,德國佔領的山東半島在巴黎和會上劃分給了日本,中國的主權變成了列強的盤中餐,成為他們相互交易的砝碼、贈送的禮物,他們完全無視中國人民的感情,中國人的憤怒。這一切只源於兩個字:貧弱。
一九一九,正是我國內憂外患的災難時期,國內軍伐混戰,各地擁兵自重相互爭戰,國外則面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他們正在中國落多交通權,經濟財政權,近而提出了更為苛刻的領土主權要求,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在經濟、科技為主的綜合國力上源源落後於西方大國。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要任人宰割。恥辱的歷史使我們悲憤,恥辱的歷史更應該使我們銘記責任、吸取教訓。
眼前依然難以忘懷他在烈火中的視死如歸,他堅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訴世界:中國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人終有一天回洗刷今天的恥辱,沉睡的東亞之獅一定回站起來。恍惚間,淚水已經充滿了眼眶,一個人可以有太多的選擇,可以富足可以安逸,可是是怎樣的一股力量怎樣的一份堅毅使他遠離故土,使他將自己的生死置之肚外,在富足面前他選擇了漂泊,在安逸面前他選擇了冒險,在一己之愛面前他選擇的祖國之愛,這樣的胸懷這樣的氣魄,因為他心中裝者祖國。
今天,世界正處於總體和平的大環境之下,但是各國之間的競爭並沒有因此而減弱,它以新的形式在新的領域,展開著更為激烈的斗爭,經濟侵略、文化侵略也帶給了我們心得威脅。而我們是青年的一代,先輩的努力使我們有了安定舒適的生活,我們應該無愧於我們所享有的幸福和安定生活的富足不該使我們喪失鬥志和迷失起碼的信仰。
畫家之責在於盡顯自然之美,歌者之責在於譜寫生命之音,青年之責在於壯祖國之強大。今年是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八周年,八十八年一晃而過,也許肖克儉的屍體已溶解在深厚的泥土中,也許他的屍骨正滋潤著一株幼苗,也許正如這株幼苗一樣,他的精神正感染和帶動著新的一代人。
還記的他留給自己妻子的那句話「梅,回祖國去吧,那裡正在燃燒!」我們這青年的一代,挺起我們的脊樑,抬起頭,將這樣的精神傳承。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吧那裡正需要我們,那裡正期待著我們的燃燒。

閱讀全文

與1919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電影的英語怎麼說 瀏覽:722
電影威尼斯商人觀後感 瀏覽:669
中國三大電影獎及作品 瀏覽:707
梅西紀錄片完整版電影 瀏覽:631
一部雪災末日電影 瀏覽:708
香港三級經典電影大全 瀏覽:479
電影風暴開頭背景音樂 瀏覽:93
觀看法治電影的觀後感400字 瀏覽:153
西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332
好萊塢8分以上的電影大全 瀏覽:398
古代歐洲中國電影大全 瀏覽:6
帶有英文勵志電影名的勵志句子 瀏覽:491
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 瀏覽:424
老黔南電影院 瀏覽:411
成龍電影大全射鵰英雄傳 瀏覽:249
柯南電影的音樂下載 瀏覽:94
懷孕系列電影大全 瀏覽:983
劉德華絲綢電影節 瀏覽:437
大連國際微電影節 瀏覽:517
飛車大電影預告片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