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2020中國戰役電影觀後感

2020中國戰役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3-06 16:25:17

⑴ 《八佰》觀後感

《八佰》這部電影是2020年電影業復甦以來我第一次走進影院看的電影,非常震撼,也非常有感觸。為什麼說會選擇去看這樣一部電影呢,首先是它的演員陣容,確實是非常強大,演員演技實力也很優秀,張弛有度。

除了真實存在的由杜淳飾演的謝晉元將軍,魏晨飾演的朱勝忠,俞灝明飾演的助手上官志標,最讓我有感觸的其實是貫穿整個故事的線索型人物「端午」,歐豪飾演,在短短4天內從一個貪生怕死的雜牌軍成長為真正的戰士,最後壯烈犧牲,讓人為之動容。

其次一大亮點是電影中第一個鏡頭出現的「老鼠」以及貫穿整部電影的「白馬」,要知道管虎導演擅長用動物意象,它們的出現並不是湊時長,「老鼠」本能就是求生,是躲藏,一開始倉庫守軍們收攏上來的「雜牌軍」里有很多人根本不像打仗只想活著,顯然對應的是他們。

而「白馬」,它是希望,是未來,從始至終都圍繞著劇中「小七月」和「小湖北」,代表的應該就是希望少年擁有的未來是屬於少年的。

最後,作為一個觀影者,雖然說不能和這些英雄前輩們在戰場上感同身受,但是在這部電影里也算是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當時歷史背景下的國人、戰士,有多麼頑強和愛國。就像電影中那句最經典的台詞「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這是我們該記住的歷史,慶幸自己生於和平年代,也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向軍人戰士們致敬,沒有他們的揮頭顱灑熱血,哪來今天的美好中國。

(1)2020中國戰役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八佰》的歷史背景:

故事發生於淞滬會戰後期,1937年10月,「八百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英勇抵抗日軍整整4天後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四行倉庫,一幢25米高的六層混凝土建築,位於蘇州河畔,屬閘北區,在上海租界的邊緣地帶。堅守四行倉庫表明蔣介石在國際視野面前展示中國的抗戰決心。

這是自盧溝橋事變以來,中日發生的第一次重大戰役中的一場特殊防禦戰。88師第524團第1營與日軍精銳第3師殊死戰斗,中國營只有四百多人,為什麼後來會被稱作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第88師由孫元良將軍指揮,孫元良向他的上級顧祝同提出抗議,這意味著88師會全軍覆沒,顧祝同最後經權衡,蔣介石同意第88師大部分人員撤退,只留524團第1營,謝晉元中校帶領524團第1營堅守四行倉庫。

一營官兵大多是來自湖北的新兵,當兵不到3個月,他們唯一的重型武器是4挺24式水冷馬克沁機槍。414名官兵奮力加固防禦工事,用沙袋堆起防彈牆,將鄰近的建築物燒毀,形成一個開放區域。

謝晉元當然知道自己兵力火力都嚴重不足,所以故意散布消息,將第1營標記為「第524團」,以迷惑日軍。10月27日中午,雙方發生交火,日軍從倉庫西側發起進攻,守軍打死日軍7名,守軍只有2名士兵犧牲。10月28日,上海所有的媒體頭條,都報道四行倉庫守軍的英雄事跡。

第二天上午巡查防禦工事時,發現一支日軍部隊在1000米外活動,謝晉元拿起槍擊斃了一名日本士兵。下午,日軍佔領了倉庫西側的交通銀行大樓,切斷了倉庫的水電線路。四行倉庫守軍的消息點燃了所有市民的愛國激情,上海商會和市民們送來了十幾卡車的物資,謝晉元還借機請美國軍隊幫助轉運出去了10名傷員。

當天晚上,上海商會派女童子軍楊惠敏送來一面國旗,楊惠敏希望記錄所有士兵的名字,謝晉元遂從524團的名單中列了800個名字給她。

「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⑵ 紅色電影觀後感200字

為了慶祝建國60周年,我們郭里園小學組織全校老師觀看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9月25日,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電影院觀看了電影《建國大業》,讓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對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有了更具體的了解,讓年輕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電影將重大歷史事件在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感和真實感,從45年重慶談判講起,講到談判破裂,內戰爆發,三大戰役,其間穿插了敵機轟炸中毛澤東的淡定沉著,聞一多的慷慨就義,傅作義被女兒感召,李宗仁履新後的無奈,蔣經國穩定上海經濟,國際上對於共產黨、國民黨的態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產黨、國民黨、各個民主黨派幾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場、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鮮明,讓人印象深刻。

當我看到劉燁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儀仗車上的毛主席敬軍禮時那堅毅而充滿信念的目光,讓我們不難理解人民解放軍為什麼是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隊伍;當我們看到蔣介石一聲長嘆說: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讓我們看到一支腐敗的政黨滅亡的必然性。當我們看到共產黨人的禮賢下士,虛懷若谷;國民黨對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誘,瘋狂殺戮,一個政黨的從容大氣與另一個政黨的狹隘猥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等等這些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四海皆準的真理:一個成熟健康的政黨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須能不斷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讓自身的肌體保持青春與活力,否則必將被歷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事事想著人民。

這部影片在短短2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再現了我國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了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整部影片內容十分的飽滿、緊湊。

⑶ 看戰爭片有感300字

國產戰爭片《集結號》觀後感

在談《集結號》之前,先講一個蘇聯衛國戰爭中的真實戰例。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處於十分不利的境地:國土大片淪喪,成師成師的部隊被德國人消滅。1941年底,蘇聯的西南方面軍幾十萬人被德軍分割包圍在基輔附近,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也是深陷重圍,身邊只剩下數千人馬。此時他喚來一名少將,命令他帶領一支隊伍向一個交通要地先行突擊,為司令部突圍打開突破口,但撥給他的只有區區百來人。為了司令員的安全,這名少將履行起了一名連長的職責,拚死進攻,居然成功的破圍而出,可是方面軍司令部卻始終沒有跟上來,基爾波諾斯上將及方面軍政委後來均在包圍圈內犧牲。戰後少將從其他突圍者那裡才得知了真實情況:方面軍司令部根本就沒打算跟著他突圍,基爾波諾斯只是想讓他吸引德軍的注意,而自己卻向另一個方向突圍,說白了就是准備犧牲掉他來掩護主力的行動,為了讓少將扮演的更真實些,他甚至沒有事先透露這個意圖。然而陰差陽錯的是,被派去送死的人突圍的方向正好是德軍的弱點,而方面軍司令部卻鑽進了德軍的口袋。這位幸運的少將後來在衛國戰爭中成長為著名的指揮員,他就是東普魯士征服者、未來的紅軍元帥巴格拉米揚。

而《集結號》講述的,也是一個類似的故事。

1948年的一天,中原野戰軍某部9連得到命令,為掩護團主力轉移,必須堅守汶河陣地,除非聽到團部司號員吹起表示任務完成的集結號,否則決不準撤退,哪怕打到最後一個人。9連全體官兵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人,拚死打退了對方三次進攻,而集結號始終沒有響起,最後除連長穀子地一人被震昏倖存外,其餘47人全部陣亡,無一生還。
穀子地在後方醫院康復後,發現全國解放軍已經做了大整編,原來部隊的番號不在了,他不得不花了數年功夫,總算找到了老部隊,得知他的老戰友、當時下命令的團長已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更讓他吃驚的是,原來當年執行的,其實根本就是一項有去無回的任務:為掩護團主力的行動,團長不得已做出犧牲他們連的決定,所謂撤退的集結號,只是一個安慰,根本就沒打算、也沒有吹響過……。由於9連47人全部陣亡,且戰場在戰後已改建了煤窯,所有陣亡戰士的遺體都沒有被找到,所以他們只能按失蹤處理,不能獲得革命烈士的榮譽。在知道這一切後,深感委屈的穀子地下決心要為犧牲的弟兄們討回公道……

《集結號》反映的,是中華民族內戰這個大悲劇下幾個小人物的悲劇,總體感覺悲壯感人。在宣傳時,影片號稱戰爭場面達到了《雷霆救兵》的水平,實際看下來是誇張了點,但和韓國影片《太極旗飄揚》比,已可以等量齊觀。無論是化妝、音效還是戰場表現效果,確實達到了近年來國產片的最高水平,遠遠超過了《沖出亞馬遜》之類的片子。

《集結號》的劇本寫的不錯。國內近年來的一些「極品垃圾」,例如《無極》、《夜宴》和《黃金甲》,其實無論演員的表現還是聲光效果都達到了相當水準,之所以被稱為爛片,關鍵是劇本寫的太差,「不會講故事」,情節不是老套就是讓人覺得莫名其妙。而集結號全篇一氣呵成,沒有離奇生硬的感覺,作為戰爭片,讓人覺得自然可信。

在情節上,沒有出現國產片解放軍傳統的「高大全」的形象。為了全局的勝利,犧牲偏師在戰爭中是很常見的,盡管這對當事人來講相當殘忍:但借用影片對白,「戰爭哪有不死人的」?在國內主旋律影片中出現這種情節,據我的記憶還是第一次。此外,陣前殺俘、破碎的肢體、面對敵人優勢武器的無可奈何……這些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

而片子的缺點,主要在於一些細節。在戰場火力、武器道具上,很多地方不嚴謹,解放戰爭的場景中出現了太多五十年代才出現的武器,火力表現之強烈也遠遠超出了當年的實際情況,不過這也是刺激觀眾視覺的一種手段:在這些方面,《集結號》較之《雷霆救兵》還是差的太遠。

總體而言,個人認為,《集結號》是近年來最優秀的國產戰爭影片,是部男人氣息很強的電影,值得一看。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傑,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於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後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拷貝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著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2005年,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衛,兩部影片在這一類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說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這一類型片的宣傳,說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寫,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面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醜,於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己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建過大業》觀後感範文二: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

我的眼睛也在這一刻濕潤,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

更有無數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萬眾沸騰。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來越美好的明天。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生活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

祝偉大的祖國60歲生日快樂!!!祖國,我愛你!!!

《建國大業》觀後感範文三:

昨天單位組織一起去看最近相當火的《建國大業》。這還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平常總是看一些網路版的,一是沒有人陪我去影院看,二是沒有人值得我陪去電影院看。

首先我要說一下,去影院看電影還是相當不錯的,呵呵。

《建國大業》作為為祖國六十年獻禮的影片還是相當不錯的。我不是說明星的多少的問題,而是它的故事的整體布局,它節奏的整體把握和它整體氣氛的烘托都是相當不錯的。

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後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間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後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說說具體的表演,張國立的蔣委員長無疑是「驚艷」的,在形體有差距的情況下能夠用神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己丟臉。

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主席之後,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子了,《長征》首次見他確實感到驚嘆,但是後來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麼進步了,也許這就是極致了?也許毛主席真的就是這個樣子了?也許是審美疲勞了?咱也不知道了。劉勁等特性演員的表演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贊嘆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影片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說他們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最後,我覺得《建國大業》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也許是因為我第一次進影院的原因吧,對這部影片感覺挺好。

⑷ 百團大戰觀後心得範文5篇

歷史是沉重的,我們要銘記歷史,記住我們曾經受到的傷害,記住: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多了解歷史,並發憤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下面由我來給大家分享百團大戰觀後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百團大戰觀後心得1

原本去看《百團大戰》是沖著鄧超去的,想看下他如何-以往的"逗逼"本色。難以想像一直以來被貼上搞笑標簽的他如何完成角色轉換。

影片一開始就被震撼的視覺效果吸引住了,在接下來的110分鍾里把之前的想法完全拋諸腦後了,只是聚精會神的關注電影劇情和畫面效果。

本片講述的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廣大人民群眾,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動的一場規模、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這場戰役牽制了日軍兵力,極大地影響了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格局。

說起來,百團大戰是1940年8月20日打響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響的。此次正值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此片的獻禮意味很強,也正當其時。今天來影院參加觀影的還有老兵代表 ,那慷慨激昂的講話,贏來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年輕人應當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抗日英雄不朽,愛國精神長在!

片中加入了幾個虛構的人物,即印小天和吳越飾演的抗日青年。因為是史詩性的戰爭大戲,留給他們的空間有限。若有若無的感情,在歷史的大背景下含蓄隱藏,無法傾訴,但也熾熱的爆發。悲劇結局,更增抗日悲歌之慘烈。

片中對於國軍正面戰場還是有所觸及。比如片頭棗宜會戰中陣亡的國軍愛國將領張自忠將軍,由鄧超客串。片中百團大戰消息傳到蔣介石耳中時,林森勸蔣身為三軍統帥應當通令肯定嘉獎。片中對於國軍同時期的抗戰介紹得還是有些少,也不願多觸及,略顯狹隘的歷史觀。通觀抗日全局,國軍在正面戰場的貢獻不應該被忽略和小視。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組織了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滇緬之戰、湘西會戰等大戰,大兵團作戰,投入浩大的兵力,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國軍高級將領就有200多人壯烈犧牲,郝夢齡、佟麟閣、陳安寶、李家鈺、饒國華、唐淮源、趙登禹、戴安瀾等名將,都是中華民族彪炳千秋的忠烈英豪,民族英雄!他們不應該被忘記!

百團大戰觀後心得2

百團大戰,顧名思義,就是一百個團的戰爭。在觀看這部電影時,大家一起嘆息,一起悲憤,甚至在一起咒罵日本人的兇殘。

戰斗前的一個夜晚,戰士們和村民們一起搬動火車軌道,讓日本人的火車「轟」的一聲,炸開了花。白天,他們化裝潛去日本人的炮樓,飛速消滅敵人。可是敵人也是人,不可能傻傻地站著不動讓人打,一次又一次地進攻,我們被狗咬了不可能反咬回來,總能反過來將狗痛打一頓吧。日本人被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擊退。有一些村民從炮樓里跑出來,戰士們轉移火力,全力掩護村民逃走。一個婦女似乎被打中了手臂,倒在地上。一個戰士沖上去,,把她抱起來,往安全的地方跑去。可是他剛跑到隊伍的沙包前面,婦女掉落在地上,戰士轟然倒地……其他戰士們瘋了般的吶喊,反擊,發動大炮,擊倒敵人……

戰士們小小的舉動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明明不認識,卻這么拚命……我覺得戰爭就像彭總和左權將軍說的一樣,「胖瘦由己,腰桿一致」。雖然高矮胖瘦都不一樣,但是戰士們有同一個堅定的意念,同一條「皮帶」,都會合適。

日本人的人數占優勢,但戰爭不僅得看人數,還得講究策略,有一個好的領導,也有獲勝的把握。打好一場仗,還必須具有勇敢忠誠的心和堅定的意念。

中途,因為怕淋雨,一具具屍體被抬到了屋裡。有位同學半開玩笑地說道:「好多人在睡覺啊!」剛開始我還覺得這句玩笑話真的很好笑,很幼稚,但是後來,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他們的確在睡覺,睡得很香,很熟,總有一天,他們會醒來,像旭日東升的太陽,看到一個全新的中國,強大的中國。

此時此刻的中國,就像一頭沉睡的雄獅,一條沉睡的巨龍。待它補充完體力,蘇醒過來的那一天,便會在世界東方的上空飛騰,咆哮,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它迸射出的光芒!

「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歷史里殺出一百個團。泱泱中華,全民抗戰,用熱血恢復我大好江山……」伴隨著雄壯悠揚的歌聲,我們將會永遠記住歷史上這一場偉大的戰爭!

百團大戰觀後心得3

《百團大戰》用了大篇幅的戰火筆墨刻畫了戰爭之殘酷,戰場之慘烈。戰爭之傷害,對於交戰雙方來說,實際上都是巨大的。殺人一萬,自損八千。百團大戰我軍投入兵力高達105個團,40多萬人,斃傷日偽軍兩萬多人,但我們自己的傷亡也高達將近兩萬人。傷亡實際上是對等的,代價不可謂不慘烈。不得不承認,日軍當時的戰鬥力之強和武器之先進是一窮二白的八路軍無法相提並論的。但,為了民族的榮譽,為了人性的尊嚴,我們也必須硬頂上。片中對於戰爭對於人命的摧毀全方位真實展現,還是很靠譜的,不像許多抗日雷劇演得那樣胡扯,展現了一部歷史正劇的凜然氣象。我們看膩了手撕鬼子的鬧劇,我們鄙視褲襠藏雷的齷齪,我們拒絕虛偽的阿Q精神,我們厭煩了無盡吹噓的自嗨,我們需要的是真正展現戰場之真實狀況的影視作品,還原歷史的冰冷與殘酷。

主要人物陶澤如飾演的彭德懷和劉之冰飾演的左權還是演得不錯的。彭德懷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副總司令、前敵總指揮,左權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兩位英雄人物演繹各有千秋。彭德懷指揮作戰的大氣沉穩、敢打敢拼、愛兵如子、重情重義,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左權是黃埔一期生,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 畢業 ,儒將風貌展現得淋漓盡致。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對於戰場的把控,對於軍人的原則,和彭德懷的深厚戰友情感,都有不俗的展現。片尾左權在日寇大掃盪中不幸犧牲,畫面令人傷感。左權倘若活著,一定能進入十大元帥的行列。

片中加入了幾個虛構的人物,即印小天和吳越飾演的抗日青年。因為是史詩性的戰爭大戲,留給他們的空間有限。若有若無的感情,在歷史的大背景下含蓄隱藏,無法傾訴,但也熾熱的爆發。悲劇結局,更增抗日悲歌之慘烈。

片中對於國軍正面戰場還是有所觸及。比如片頭棗宜會戰中陣亡的國軍愛國將領張自忠將軍,由鄧超客串。片中百團大戰消息傳到蔣介石耳中時,林森勸蔣身為三軍統帥應當通令肯定嘉獎。片中對於國軍同時期的抗戰介紹得還是有些少,也不願多觸及,略顯狹隘的歷史觀。通觀抗日全局,國軍在正面戰場的貢獻不應該被忽略和小視。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組織了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滇緬之戰、湘西會戰等大戰,大兵團作戰,投入浩大的兵力,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國軍高級將領就有200多人壯烈犧牲,郝夢齡、佟麟閣、陳安寶、李家鈺、饒國華、唐淮源、趙登禹、戴安瀾等名將,都是中華民族彪炳千秋的忠烈英豪,民族英雄!他們不應該被忘記!

百團大戰觀後心得4

「百團大戰」---一個令人感到內心波動而又不得不產生好奇的詞語,而就是這個好奇心把我帶到了20世紀抗戰時期

掀開磊磊發黃的史冊,我們看到了日本鬼子那一副副醜陋的嘴臉。在「南京大屠殺」「盧溝橋事件」中他們在我們中華大地上犯下了不可原諒的罪行。我認為在無數次中日戰爭中,「百團大戰」是打得最漂亮的的一次,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在歷史長河中。

「百團大戰」時歷五個多月,就粉碎了日軍所謂的「囚籠政策」。「百團大戰」共擊斃了日軍四萬多人,還繳獲了各式各樣的機槍機炮,為抗戰部隊提供了優越的物資條件,「四萬多」多麼振奮人心的數字啊!但也不得不為這些死去的士兵感到惋惜。就是這個「百團大戰」打破了日寇三十天拿下華北,三個月佔領中國的狂言。有力地打擊了日寇侵略我國的囂張氣焰,更激發了中國人民抗日的鬥志。

但在勝利的背後,我們也看到了抗日戰士付出的辛苦和犧牲,更看到了戰爭的殘酷。戰士們用自己落後與他人一百倍的土製武器來與日本先進的武裝設備抗衡,啞巴用自己的生命來跟時間做交易,換來了部隊更多的抵抗准備時間,幾十名戰士為了讓日本裝甲車與火車能「同歸於盡」,都付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

我們應該感謝這部電影,把現在正處於幸福生活的我們帶到二十世紀抗戰時期,讓我們親身感受一下抗日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讓我們更好的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百團大戰觀後心得5

通過觀看《百團大戰》抗戰歷史影片,使我感觸頗深。影片中的歷史人物英明神武, 故事 情節真實感人,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讓我感覺身臨其境,特別是影片中感人的片段,讓我眼角顫抖。所有的恨意和傷感,隨著淚珠流進了心裏面。當看到革命壯士英勇犧牲的畫面時,心裡的悲傷和強烈的掙扎,激發著我內心的戰魂。作為一名當代革命軍人,我們該做的就是苦練殺敵本領,努力工作,高標准,高質量,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不忘國恥,發揚革命先輩留下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特別是身為戍邊衛國的軍人,更不能忘記老西藏精神,要為實現強國夢不懈奮斗,爭當一名合格的當代革命軍人。

在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觀看了歷史影片《百團大戰》,我深為觸動。從內心深處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銘記不堪回首的歷史,更使我們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先烈用生命奪取的勝利來之不易。作為新一代革命軍人,唯有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奉獻,才能對得起這一身軍裝,對得起已故的先烈。

影片中展現出彭德懷、左權等老一輩革命先烈以國家為己任,在面臨亡國的危急關頭,堅強領導、果斷出擊,扭轉局面由被動轉為主動,他們深入百姓,發展群眾,鼓舞士氣沖鋒在一線作戰指揮,將敵人包圍圈各個擊破,打亂了敵人的戰法,重創敵人的有生力量,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要始終牢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義務,銘記歷史,居安思危,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來捍衛祖國,讓敵人不敢再犯我疆土。

上級領導組織我們觀看《百團大戰》,我深深地被當年的先烈所感動。他們那誓死不當亡國奴的精神意志,洗禮著我們全身上下的每一寸肌膚,深入骨髓感染我們的靈魂。讓我們更加銘記那一段血的歷史,也在向我們每一位軍人敲響警鍾,勿忘國恥,身為當代革命軍人的我們就更應當做到銘記歷史。

在加入部隊這個光榮集體時,我們就宣誓:「服從命令,嚴守紀律,英勇頑強,不怕犧牲,苦練殺敵本領,時刻准備戰斗,絕不叛離軍隊,誓死保衛祖國」。讓我們堅定理想信念,但凡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如果真有那麼一天,當祖國和人民需要我時,我願意將我的滿腔熱血流向祖國的土地。


百團大戰觀後心得相關 文章 :

★ 百團大戰觀後感精選

★ 百團大戰觀後感1000字範文

★ 電影百團大戰觀後感

★ 集結號觀後心得體會5篇範文

★ 十月圍城觀後心得總結5篇

★ 集結號觀後心得總結

★ 致青春觀後心得5篇

★ 鴉片戰爭觀後心得5篇

★ 部隊警示教育片觀後心得體會3篇

★ 厲害了我的國觀後心得體會範文5篇

⑸ 武漢加油紀錄片觀後感5篇_觀看武漢紀錄片有感

防控疫情是一場大仗、硬仗。有醫療科技、社會管理、各方支援等多個方面共同發力,有毫不鬆懈、萬眾一心、嚴防死守直到戰勝疫情的昂揚鬥志,相信好消息一定會越來越多。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武漢加油紀錄片 觀後感 5篇_觀看武漢紀錄片有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武漢加油紀錄片觀後感1

武漢嚴重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這個寒假註定過得不安穩。西鄉也不例外,這座有著「小江南」之稱的小城,像是被人突然按下了暫停鍵,原本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現如今彷彿消失了一樣;原本熱熱鬧鬧的公園和廣場也變得冷冷清清;原本可以和親戚朋友一起聚會歡度 春節 ,而現在只能呆在家裡「望門興嘆」……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這種病毒潛伏期長,以飛沫和接觸傳播為主,被傳染的可能性極大。在重大疫情面前,最先挺身而出的就是我們的白衣天使,他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為患者築起生命防護之堤,讓大家彷彿看到寒冬里的一縷陽光,灑在每個人的身上,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溫暖和希望。白衣天使們恪盡職守、臨危不懼,穿梭在生死之間,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他人的生命。

在這個戰場上,有一位值得我們敬佩的80多歲的老爺爺鍾南山院士。已經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掛帥親征,奔波在抗戰一線,與新型冠狀病毒戰斗,真令人佩服!

我們也要像鍾南山那樣,做一個有知識、有學問、刻苦鑽研的人。知識不僅能改變我們的生活,還能救人於水火。當我們遇到困難,要勇往直前,用知識戰勝困難。

我堅信這次疫情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必將戰勝攻克,正所謂「眾志成城,共渡難關」。

面對疫情,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聽從指揮,做好安全防護,盡量避免出門遊玩,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添亂,為這次打贏疫情戰役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武漢加油紀錄片觀後感2

2020年春節之際,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湖北、武漢淪陷為重災區。危難時刻,42000多名醫務工作者從全國各地緊急馳援,成為阻擊疫情的主力軍。由於防護需要,他們都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為了銘記白衣天使白衣執甲、逆行出征、救死扶傷的英雄形象,中央指導組宣傳組策劃並發起了「影像記錄工程」:為每一個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拍一張摘下口罩瞬間的肖像。

我深知公共衛生事業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精進自己的技術,竭盡所能,造福廣大人民群眾。同時我們又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們應該在最絢麗的年華認真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事,精進我們的技術,刻苦學習,不斷鑽研,樂於奉獻,不負黨的囑托,不負青春韶華。

這次疫情,很多青年醫護人員如同戰士擋在普通大眾與病魔之間,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我們築起守衛健康的城牆。他們也有自己思念和牽掛的親人,他們也在親情和自己的職責之間陷入了兩難,可是他們義無反顧,選擇了逆行。他們為了祖國的穩定,不畏艱險,捨生忘死,也正是因為他們日復一日的不懈努力,才能看到我們國家如今的穩定太平。作為一名青年醫學生,我也一定會以這些前輩為榜樣,不斷鑽研,刻苦學習,用自己的學識奉獻廣大人民群眾,以孜孜不倦的理論學習滋養理想信念,用馳而不息的實踐鍛煉增長本領才幹,憑舍我其誰的意志品格砥礪擔當作為,讓青春的涓流朝著黨旗所指的方向奔涌。

《見證》讓我明白新時代青年當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走在時代前列,做時代的奮進者、開拓者。練就過硬本領,肩負使命,在奮斗中綻放青春的光芒,為祖國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武漢加油紀錄片觀後感3

2020年春節之際,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湖北、武漢淪陷為重災區。危難時刻,42000多名醫務工作者從全國各地緊急馳援,成為阻擊疫情的主力軍。由於防護需要,他們都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為了銘記白衣天使白衣執甲、逆行出征、救死扶傷的英雄形象,中央指導組宣傳組策劃並發起了「影像記錄工程」:為每一個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拍一張摘下口罩瞬間的肖像。

看到醫務人員摘下口罩的照片,由於長時間佩戴醫用裝備,經歷了連續多日超負荷工作,很多人的臉頰都過敏紅腫了;有的為了搶時間救護病人,自己穿上了成人紙尿褲;為避免交叉感染,女護士剪掉美麗的長發,剃成光頭;還有的鼻樑被口罩和護目鏡磨出了血,著實令人淚目、心疼。但深深的壓痕、疲憊的神態,擋不住醫者之美;堅毅的目光,依然透射著必勝的光芒;年幼的孩子隔著防護欄探望幾天沒有回家的護士媽媽;有的還是20歲剛出頭的孩子,換了一身衣服,便學著像前輩一樣,「以我所學,盡我全力」,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搶人!

多難興邦。無論面對洪水、地震、SARS疫情,還是遭遇金融危機、貿易摩擦,我們黨始終帶領全國人民,一往無前,不懈奮斗,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五千多年的中華民族,經歷過無數次大風大浪而不倒、瀕臨絕境而不亡,反而愈發強大,緣何?答案就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疫情發生後,北京年近八旬的老黨員、小湯山醫院設計者黃錫璆主動請纓赴鄂支援建設;湖南近300名醫務人員踏上援鄂征途,許多人在「請戰書」里寫下同一個理由:「我是共產黨員」……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有一群鬥士心懷大愛,慷慨請戰,逆行而上,報名去抗疫一線:「我自願報名參加醫療救助團隊」「我執行過抗擊非典、援非抗埃任務,經過實戰考驗,我申請加入防控疫情隊伍」「我在感染科工作10年了,可以勝任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護理工作」……放棄和親人團聚的時光,無懼被病毒感染的風險,沖鋒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不計報酬,不畏生死,不講條件,這些閃爍著人性光輝、奮戰在抗疫戰場上的忙碌身影,匯聚成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中國力量!

武漢加油紀錄片觀後感4

他們和你我一樣也是父母兒女,但他們穿上防護服就在跟死神手裡搶人,他們叫白衣天使,也是我們生活中的最美逆行者,他們總是沖在前面,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祖國人民!

84歲的鍾南山爺爺,不懼年齡的界限,奔赴在疫情的第一線。他在新聞中嚴厲的對電視機前的老百姓說。:「千萬不要去武漢,武漢那邊十分危險!」可他剛一轉身,卻奮不顧身地去了他口中危險的武漢。他到了那兒,他顧不上吃飯,顧不上睡覺,爭分奪秒,日夜奮戰,尋找治療方案。沒有飛機,就坐動車,沒有車票,就買站票。在動車上的餐車辦公、小憩,那個疲憊的身影,讓多少年輕的心靈為之動容!

張定語叔叔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漸凍症的他,走起路來一瘸一拐,肌肉萎縮,雙腿生疼。醫生說他只有十年的壽命,但他依舊奮戰在一線,與死神較量。但他的妻子也是醫院的工作人員,在接診病人的過程中被感染新型冠狀肺炎,他心中牽掛著,他依舊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奮戰。幸運的是他的妻子被治癒了,也許,這就是好人有好報吧。!

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些最美逆行者他們是交通警察、社區志願者、軍人們、社區工作者和去給武漢送菜的卡車司機……他們也是我們生活中最美的逆行者,作為學生的我們在家不去添亂,但停課不停學我們要扎實 文化 知識,將來我們也要成為最美逆行者那樣的人!

中華民族是個偉大、勇敢堅強的民族,戰勝疫情,相信有我們這些最美逆行者們一定會贏!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武漢加油紀錄片觀後感5

2020的春節,在所有中國人的心裡,註定是一個永生難忘的記憶。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讓辭舊迎新的鍾聲更加沉重,人們臉上的那一個個口罩,讓這個春節倍感冷清。

這個冬天,梅花依然寧靜的開放;這個冬天,藍天依舊明凈如洗;這個冬天的武漢卻非常艱難,全國人民卻非常揪心。

與此同時,有一群人,他們正沖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身後的億萬中國人築起防護的堡壘,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不眠不休,戰斗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最前沿。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們是新時代的最美先鋒人物,他們是可親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這群人當中,有一位84歲的老院士,叫鍾南山。17年前,這位老院士奮斗在抗非的最前線,為抗擊非典立下了汗馬功勞。17年後的今天,他臨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漢的高鐵,再次前往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沒有飛機,他就坐高鐵;沒有坐票,他就買站票。他在高鐵的餐車里辦公、小憩,讓許多年輕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

86歲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輪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個病人,他說:「我這輩子,就是為了救人」;73歲的李蘭娟教授,知道國家有難,她毫不猶豫前往武漢,堅定地說:「我打算長期待在武漢,與那邊的醫護人員一起奮斗!」

在這群人當中,還有無數志願者默默地負重前行,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明白他們是為了誰。他們也許並不富裕,甚至有些貧窮;他們也許並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們也許並不光鮮,甚至有些卑微。他們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樣模糊,但他們的精神在我心中卻是那樣鮮明:不計生死,不求回報,真正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與子偕作,與子偕行。」

這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這世上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只是因為人們需要,才有人願意犧牲自己成為英雄。

但願早日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相關 文章 :

1. 收看紀錄片《武漢戰疫紀》觀後感心得5篇精選

2. 觀看紀錄片《武漢戰疫紀》觀後感影評精選5篇

3. 2020紀錄片《武漢戰疫紀》觀後感5篇觀看《武漢戰疫紀》有感

4. 關於2020紀錄片武漢戰疫紀觀後有感學生範文【5篇】

5. 觀看武漢戰疫紀心得5篇

⑹ 2021年遼沈戰役觀後感

遼沈戰役發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在東北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決戰,下面就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些優秀的遼沈戰役 觀後感 ,希望大家喜歡,歡迎查閱。

遼沈戰役觀後感1

我的家鄉錦州是一座有著10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名城,也是一座著名的軍事、科技、商貿重鎮和優秀的旅遊城市。錦州地處東北和華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國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這里曾發生了一場改變中國前途和命運的著名戰役——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發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在東北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決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遼沈戰役歷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遼沈戰役,從根本上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而錦州遼沈戰役紀念館就是為了紀念遼沈戰役而修建的一座專題性的紀念館。

遼沈戰役紀念館館區佔地18萬平方米,園區內松柏挺秀,綠草如茵,環境幽雅而肅穆。貫穿南北的中軸線,將門、塔、館主體建築聯成一體,使我們產生逆歲月而上的感覺和紀念性歷史情境。其間的紀念館、紀念塔、烈士名錄碑、雕像碑、書法碑、大型組雕、勝利之門及紀念性裝飾物,構成一組完整的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建築群體,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勝。

在五一小長假期間,我和同學參觀了遼沈戰役紀念館。當我們懷著十分莊重的心情走進遼沈戰役紀念館,看到館里那一幅幅畫面,展櫥里那一件件戰利品以及戰士們所穿過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們泣然淚下的一封封遺書,我彷彿已置身於那硝煙迷漫的遼沈戰場。

穿過勝利之門,走進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16米的遼沈戰役紀念塔。拾階而上,104級台階,象徵著遼沈戰役的52個晝夜,展現了一篇氣勢恢弘歷史長卷,締造了新中國的第一戰役,勝利之役,決勝之役。新中國從這里邁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開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走進紀念館,我們被紀念塔東西兩側林立的一塊塊革命烈士紀念碑所震撼,紀念塔的東西兩側林立著一塊塊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英名錄碑上刻錄著五萬多位在遼沈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戰士們的名字,烈士名錄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對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次撞擊。時刻提醒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呼籲著我們要盡自己所能來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紀念館中不僅使我們了解到了遼沈戰役的全過程,東北三年解放戰爭的歷史。同時也展現了當時東北群眾是如何搞好生產,支援前線,可以說遼沈戰役之所以勝利是與我們的烈士和群眾分不開的。紀念館分為序廳、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紀念館內部分為四個部分: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戰史館主要介紹的是東北解放戰爭的歷史進程,裡面陳列著戰爭時期我軍部隊曾經使用過的槍炮以及生活用品等,給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子彈打成千窗百孔的塔山英雄樹。支前館里介紹了在戰爭時期,後方老百姓支援前線的物品,有獨輪車、擔架、小缸、鐵叉、扁擔等等,無一不體現了軍民的魚水情深。英烈館里介紹了很多英烈的感人 故事 ,其中就有在東北解放戰役中犧牲的英雄,有在錦州戰爭中犧牲的馬雲飛、梁士英;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學戰斗中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著名戰斗英雄,這些英雄的悲壯 事跡 不由得讓我們肅然起敬。

我們最後參觀的就是著名的全景畫館,全景畫館被稱之為「中國第一館」。它採用繪畫、塑形、燈光、音響等多種藝術形式,生動地再現了遼沈戰役的關鍵性戰役--攻克錦州的宏大戰爭場景。最令我難以忘懷也是全景畫館,站在全景畫館里,聽到轟隆隆的槍炮聲,爆炸聲,還有戰士們的吶喊聲,天邊映襯著沖天的火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就撲面而來,那種不怕犧牲,勇於戰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彷彿跨越了時空,又走進了半個世紀前那場壯烈的戰爭

在感受東北解放時期的艱苦歲月,追憶先烈的英雄事跡同時,我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由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過去,因為歷史將指導我們更好的前行。

對於我們當代大學生,我深切地明白,愛國不是用說的,而是實實在在做的。作為未來社會的中堅,未來中華民族的領跑者,我們理應從自身做起,為社會樹立良好的榜樣。或許,有人會問「國是什麼?國在哪裡?」那麼請記住國是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國是華夏大地每一處疆土,國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愛國就要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滲透、去踐行「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

同時在這個科技比較發達的社會,我們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要求的步伐,嚴格要求並不斷的充實自己。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斷的進步,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有用之人,使自己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建設者,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愧對死難的烈士,才能以實際行動告慰他們的英靈。

遼沈戰役觀後感2

今天,我和我的朋友有幸參觀了遼沈戰役紀念館,在去遼沈戰役紀念館之前我了解到;「遼沈戰役紀念館成立於1959年。新館於1988年落成,2020年經改陳改造使之成為融 教育 、博覽、旅遊、休憩於一體的大型歷史 文化 主題公園。園區佔地18萬平方米,整體環境扣軍事主題,依山就勢,通過強化中軸線台階步道和各個廣場的連接,對門、塔、館等主體建築賦予主題意義,形成紀念性功能的三個層次。這讓我看到一個具有立體感的宏偉建築。」展館里位列著各位先烈的遺像和他們的事跡。無不讓每一位參觀者感受到現在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勝利之門三個特型建築獨具視覺沖擊力,寓勝利與和平之意,同時也是多功能展廳。紀念塔集朱德元帥題詞和巨型 浮雕 、銅像於一體。

參觀了紀念館外,我們邁著沉重的腳步,走進了主體陳列館建築,建築結構共分三層,設有序廳、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陳列主題深刻,層次鮮明的展現了特點突出的那段歷史,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最後我們觀看了《攻克錦州》全景圖,它高超的繪畫技法、逼真的地麵塑型和聲光,渾然天成,使我們身臨其境,振聾發聵。就好像叫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錦州會戰的生動景象。在巨大的場景中軍事指揮和戰場交鋒的情景交替演示,驚心動魄、壯懷激烈。

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依據史料恢復了原貌,通過多種演示手段真實形象地再現了歷史瞬間,體現了小村莊與大決戰的內涵與震撼,拓展和延伸了戰史陳列。

讓我們一同感受往昔激情歲月,享受今朝和諧陽光!

遼沈戰役觀後感3

二十一年前,我在錦州生活了三年,曾多次到《遼沈戰役紀念館》參觀。那時,也可能是因為年齡小的緣故,每次參觀不過是匆匆忙忙瀏覽一下,而從未在我心靈深處有過過多的停留,也從未讓我思索過----究竟應該銘記什麼、感悟什麼?

二十一年後故地重遊,竟有一些熟悉、有一些陌生。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塊烈士名錄牆,看著那一組數據,我手捂胸口——撼動人心呀!一個戰役,竟有六萬多條鮮活的生命悄然逝去,他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在中國的歷史上書寫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永遠讓後人不能忘懷的篇章。

今天,我重又走進紀念館,在黨旗的指引下,胸前佩戴著火紅的黨徽,不自覺的挺起了胸膛,站直了腰身,邁著堅毅的步伐,走上紀念館的台階。在將要踏上台階的瞬間我遲疑了,我即將走過的彷彿不是石制的階梯,而是六萬多革命先烈用身體堆積的通往和平的通道,我的腳步輕柔起來,因為我怕——怕驚擾了長眠於此的烈士們的英靈……

進入紀念館,我眼裡映襯著的是庄嚴、是肅穆。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全景畫館,彷彿中,我通過了時光隧道,穿越了時空來到那硝煙彌漫的戰場,炮聲隆隆,可兩手空空,他手裡還握著槍,眼睛還怒視著前方。我想喊,可我的聲音怎比得上戰士們沖鋒的吶喊。52個日夜,成就了一個決定性戰役的勝利。52個日夜,在新中國的歷史畫卷上落下重重的一筆。

坐在回程的大巴上,我思緒飛舞。是什麼讓他們這樣義無反顧,是什麼讓他們不計報酬、不講條件?又是什麼讓他們這樣慷慨赴死?!是信念,是一個共產黨的信念,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向黨和人民交了一份寫滿忠誠的答卷,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履行了入黨誓詞里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

經過這個火紅的七月,我的心靈得到一次凈化、一次升華,我終於為自己的心靈找到停歇的港灣。錯過戰火連天的歲月是一種遺憾,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一種幸運。我的心不再飄搖,我不知道是否能夠用生命履行入黨誓詞,但我深信,我是社會的一份子,公司一員工,家庭一成員,愛不能用多少衡量,愛是付出,愛是奉獻!

遼沈戰役觀後感4

以前歷史課本上曾介紹過遼沈戰役,此次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寧西部和沈陽、長春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觀看《遼沈戰役》影片,查了相關內容得知,在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後,國內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共中央軍委決定首先在東北同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並制定了相應方針政策,定了主力南下北寧線(今京沈鐵路),攻克錦州,把敵人關在東北就地殲滅的作戰方針。開始時,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不願南下錦州作戰,企圖回師長春。在批評和糾正了林彪在攻錦(州)打援問題上的猶豫之後,東北野戰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發起遼沈戰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在林彪、羅榮桓指揮下開始攻錦作戰,全殲守敵近9萬人,生俘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傑。錦州的解放促使長春守敵一部分起義,其餘全部投降。東北野戰軍乘勝追擊,於11月2日解放沈陽、營口。東北全境獲得解放。遼沈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人。人民解放軍從此在數量上也對國民黨軍隊有了優勢,使中國革命形勢發展到一個新的轉折點。

這次觀看《遼沈戰役》,讓我對這段歷史又有了新的認識。影片中氣勢恢宏的戰斗場景、催人淚下的犧牲精神時刻提醒著我現今美好興奮的生活來之不易,這是我們的革命先烈用熱血之軀鑄就的幸福,用滿腔的熱情換來的安逸。他們生活在吃不飽、穿不暖並備受壓迫的環境中還能毅然為了國家犧牲小我、奉獻國家,那成長在幸福搖籃並享受著生活的安逸的我們不是更應該為了國家努力奮斗嗎?!我們要時刻銘記先烈的貢獻精神,努力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結 遼沈戰役的成敗,我認為上級對下屬的態度起了重要作用。對下屬擁有充分的信任,並善於應用管理的藝術使得共產黨的團隊,能和諧地達到戰略統一,並發揮各成員之長,取得最大的效益。反觀國民黨內,蔣介石與衛立煌始終沒能達成共識,反而專斷獨行,最終的下場不言而喻。這也教育我們要充分信任和尊重自己的下屬,並善於引導來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每一場戰爭都有屍體和鮮血的堆砌,無數血淋淋的事實在告誡我們戰場多變,但是必須努力適應並懂得用最小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成功。現今生活亦然,我們要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在生活中要懂得變通和思考,當機立斷,努力前行。

以後的生活中,要銘記先烈精神,敢於拼搏勇於奮斗。

遼沈戰役觀後感5

今年是建黨九十周年,再加上這一學期的中國近代史課接近尾聲,我們有幸觀看了歷史題材的電影——《大決戰第一部——遼沈戰役》,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不僅僅是令人震撼的塔山阻擊戰還有那些反映我黨精神的種.種細節。

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寧西部和沈陽、長春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這場戰役打了52天,用三個半小時記錄了當時的歷史事件,相較於以往革命戰爭題材的電影,在場面設計和人物造型上都屬於經典之作,尤其是宏大的戰爭場面和細膩的人物刻畫。

從影片中,我感受到我黨與國民黨的種.種不同,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記得有這么一些場景,都反映出我軍與國民黨的最大不同:我軍戰士為打仗而挖土豪時,老百姓挑來了自家的木箱當擋板,一位大嬸還將自己的頭巾圍在了一名小戰士頸上; 和戰友們調侃,一點架子都沒有,特別是與同學談天時,為人謙虛;在戰斗中,戰士們奮勇搏擊,哪怕年齡小,也要為祖國的和平統一獻出自己的生命,當坦克駛過戰友的屍首時,他毅然決然的拔出了塞子,消失在他熱愛的土地上,而在遠處炊事員手中的豬肉燉粉條,他卻連一口都來得及嘗。相對於我軍,國民黨則顯得失去了民心,將自己擺在一個過高的位置上,又怎能和人民達成一致呢;上下層之間的那份猜疑之心,不團結勾心鬥角只能讓讓內部變得混亂,對於蔣介石,至始至終與衛立煌都沒有達成共識,最後空降沈陽直接指揮,由主帥降為將軍,以一人之智對多人之謀,焉能不敗?就連他的美國參謀也說:因為沒有專機,所以只有在家裡等待捷報即可。相比之下,在面對林彪的反對意見上,選擇以退為進,在不影響局勢的程度上,加以引導來達到戰略統一。可見,在上下層關系中,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屬,給予足夠的尊重是多麼的重要。

勝利是用鮮血換來的,這場戰役我軍殲敵47.2萬人,也有無數革命先烈埋骨東北。雖然是一場勝戰,但卻十分不易。我們要始終記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學習他們的精神,走好以後的路。


2021年遼沈戰役觀後感相關 文章 :

★ 2020「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學習心得觀後感作文【5篇】

★ 淮海戰役觀後感範文6篇

★ 2020建國大業觀後感1000字

★ 2020觀看建國大業的心得感悟範文集錦

★ 2020《「八一」榮光》觀後感範文5篇

★ 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4篇

★ 2020關於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心得作文5篇

★ 愛國電影觀後感1500字作文5篇

★ 2020建國大業電影觀影心得體會及收獲5篇

★ 最新2020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1000字

⑺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500字左右)

這天,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建立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向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此刻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我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光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期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

⑻ 抗日戰爭電影影片觀後感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抗日戰爭電影影片 觀後感 ,供大家閱讀參考。

更多抗日戰爭相關內容推薦↓↓↓

抗日戰爭歷史資料300字

中國抗日戰爭有哪些大事

抗日戰爭各方戰損人數

中國抗日戰爭原因是什麼

抗日戰爭的歷史貢獻有哪些

抗日戰爭電影影片觀後感1

《小兵張嘎》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他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而這時,八路軍的偵察連長鍾亮也正在張嘎家養傷,老鍾叔給張嘎親手做了一把木頭手槍,張嘎非常愛惜。而這時,奶奶為了掩護在她家的老鍾叔,英勇地犧牲在了日本鬼子的刺刀下,而老鍾叔也被日本鬼子抓走了。張嘎為了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他找到了八路軍,並且當了一名小偵查員。他配合偵查排長羅金寶執行任務時,表現得勇敢、機智。

在一次戰斗中,他得到了日本鬼子的一把手槍,偷偷把手槍藏在了老鴰的窩里,沒有把手槍交給隊長。為了攻打敵人的崗樓,他的傷還沒有痊癒時,就偷偷離開了養傷的老鄉家,在歸隊的時候被捕。當日本鬼子拷問他時,他毫不理會。當他的部隊成功闖入日本鬼子的基地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最終把敵人打敗,並且救出了老鍾叔,而且為奶奶報了仇。戰爭結束後,張嘎把藏在了老鴰窩里的手槍拿出來交公,隊長則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用,並且記他立了一大功。他心滿意足,便把木頭手槍送給了胖墩兒。

我覺得我們應該像主人公張嘎學習。學習他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我們在學習上也要像他那樣,頑強不屈。

抗日戰爭電影影片觀後感2

這周四,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閃閃的紅星》。影片反映了黨和紅軍為了窮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斗爭。冬子的爸爸在戰斗中負了重傷,為了省下麻醉葯給其他紅軍傷員用,堅持不用麻醉葯動手術。手術中他渾身冒汗,但他咬緊牙關沒發出一聲呻吟。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啊!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轉移,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後在烈火中光榮犧牲。潘冬子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氣,有膽量;他巧妙地躲過敵人崗哨的嚴密盤查,完成了給山上紅軍送鹽的任務;他巧改一字,使囤積居奇、勾結敵人的米行老闆損失上萬斤大米;他智斗兇殘的胡漢三,又親手殺死了這個大惡霸。看著這些精彩片斷,我既為他捏著一把汗,又從心眼裡佩服他。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每當我聽到這震撼人心的歌聲,便禁不住熱血沸騰。《閃閃的紅星》這部影片我太喜歡看了,閉上眼睛,一幕幕動人的情景便浮現在我眼前。

看著這部影片,我自己也彷彿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每當看到紅軍戰士戰斗時陷入困境的場面,我恨不得沖上前去,幫助紅軍戰士把敵人消滅干凈。

看完這部影片,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應該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裡,是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的,沒有經過任何艱難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維護和平。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等著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樣,絕不向困難低頭,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它;當遇到危險或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我要像冬子的媽媽那樣,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隨時准備獻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樣,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重任,把祖國的榮譽看得高於一切,從嚴要求自己,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以頑強的拼搏精神,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小英雄。

這部革命 故事 影片像導航的燈塔,處處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它又像戰斗的號角,時時催促著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顆啟明星!

抗日戰爭電影影片觀後感3

今天早上,我收看了中央6台播出的《雞毛信》。被主人公海娃的勇敢深深的感動了。

一天早上,海娃住的村莊被鬼子掃盪了。鬼子把海娃抓走當帶路的。在這之前,一位八路軍隊長交給海娃一封雞毛信,裡面裝著重要信息。晚上,鬼子們又冷又餓,便把海娃的羊搶走殺了吃,海娃想:幸好領頭羊沒有被搶走,要不然雞毛信就完蛋了……。

為了把雞毛信及時送給張連長,海娃想出了一個辦法,「逃走」。凌晨,海娃的計劃開始實施,海娃跑呀跑,終於跑到了第一座山,山上有鬼子揮動紅旗,海娃也跟揮手。結果,把信甩掉了,海娃過了關以後,便翻山越嶺,在休息的時候,發現信已經丟了,他便回去找信,雖然找到了,但又被鬼子發現了,海娃只好硬著頭皮回去。第二天,海娃騙鬼子說他知道一條捷徑,便帶領鬼子走進了山道狹窄的石公山,而鬼子卻不擅長走山路,海娃呢?趁機跑了。隨後幾個鬼子追了上去……。

鬼子越追越緊了,海娃對鬼子喊:「八路軍來了。」鬼子便信以為真,等他們反應過來,海娃早已跑遠了,正在這危機關頭,八路軍戰士從天而降,把海娃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最後,信安全地送到了張連長手裡。接著,張連長發動了攻勢,活捉了日本鬼子首領。

看完電影以後,我感覺海娃是個勇敢,機智的孩子,而且有一些辦法我們跟本想不出來。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件危險事,便大呼小叫,而影片中的海娃在大敵當前時卻十分鎮定。所以,我們一定要向海娃學習。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⑼ 寫一篇800字的抗日電影觀後感

自開始記事起,就從老一輩的口中聽了一些關於抗日戰爭的故事,盡管如此,對這一塊中國人都應當正視的歷史知道的還只是一點皮毛,對其中所要表達的共產黨員的精神也沒有很深地去體會過。這次的紅色經典欣賞正好給了我這個重溫歷史,挖掘和體驗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精神的機會,在眾多的紅色經典書籍電影中,我選中了《太行山上》這部電影,不僅因為它剛好能滿足我對於抗日戰爭的這段歷史的探索,同時我覺得這部電影所反映其中的共產黨員的優良精神和素質也是當今共產黨員所應具備的。

《太行山上》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當時的八路軍總司令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影片集中反映了八年抗戰中的幾次重大戰役,從平型關戰役、陽明堡戰役到擊斃日酋阿部規秀中將的黃土嶺戰役,真實地再現了當時戰爭的情景,演員們以精湛的演技刻畫了一個個優秀的共產黨人的形象。這其中震撼我的並不僅僅是戰場上的號角齊鳴的壯麗場景,更是共產黨人那種勇於面對,堅忍不拔的精神。平型關戰役中,在兵力單薄、裝備較差的惡劣環境下,八路軍將士憑借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鬥志,一舉擊敗了日軍精銳板垣師團,將平型關十里大峽口變成了侵略者的墳場,鑄就了歷史上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得到了山西人民的熱情擁戴,以此從正面歌頌了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表現了八路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看一部電影,並非只是在看,而是要思考我們是否能從這部作品中學到什麼或者說有什麼道理值得我們借鑒的。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明確和擺正自己入黨的動機,堅定自己入黨的信念,認清自己的職責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我應當要以黨員的標准來要求自己,而在這部影片中,有許多當時優秀的共產黨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質在現今的共產黨員的身上仍適用的,他們的大智大勇、吃苦耐勞、臨危不懼、勇於向前是我們當中的大多數所缺乏的,他們分析問題的客觀、理智也是我們所應學習的。我想,作為21世紀的共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我們應當延續前輩留下來的光榮傳統,在以後的日子裡,實事求是,建立良好的群眾基礎,為祖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出一份力。

閱讀全文

與2020中國戰役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所不能印度電影免費看完整版 瀏覽:946
洪金寶喜劇電影大全版 瀏覽:313
中秋賞菊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72
台灣版荷三娘電影 瀏覽:993
什麼是木偶電影 瀏覽:774
台灣槍下新娘電影網 瀏覽:619
恐怖泰國養鬼電影劇情 瀏覽:934
電影八佰的演員是誰 瀏覽:729
王者之劍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892
香港邵氏民國題材電影大全 瀏覽:359
電影院位置上有名字 瀏覽:735
大蜘蛛的電影國語 瀏覽:393
長嘉匯電影院開業時間 瀏覽:463
冰雪奇緣英語電影觀後感100字 瀏覽:286
成龍演的電影大全集搞笑 瀏覽:471
省票票電影票靠譜嗎 瀏覽:515
所有哥斯拉電影里的怪獸圖片 瀏覽:94
監獄電影大全國語 瀏覽:956
兒童畫電影圖片大全圖片大全圖片搜索 瀏覽:268
點一部老電影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