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頭腦特工隊的觀後感100字 感想!!
頭腦特工隊 觀後感
《頭腦特工隊》的主題依舊是成長。這聽起來似乎是個說爛了的話題,然而這回不同的是,這個故事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我們的情緒,我們如何被情緒挾持,我們為何會遺忘,甚至包括為什麼聽了一首滑板鞋你就會一直在腦子里摩擦摩擦。
這個成長的過程不再限於Riley克服了種種不適面對新生活,也不限於父母們看過後釋懷了孩子終將變成有獨立意志的個體離自己而去的現實。
這個成長更是我們在這個故事後對自己的全新認識。
其一,接納每一種情緒。
我們總是渴望歡樂抵抗悲傷,贊揚樂觀嘲弄消極。社會文化鼓勵我們做一個活潑外向、積極陽光的正能量人類,然而並不是每個人的人設都是Joy坐鎮中央,帶著「I can fix it」的自信笑容排除萬難。
更多時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悲傷讓我們深刻,去學習和體驗,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懼使我們未雨綢繆,小心駛得萬年船;憤怒為我們劃出底線,警告外敵不可侵犯;厭惡決定品格,阻擋我們跟風從眾失去自我。快樂的確讓我們過得更好,但很多時候,盲目的樂觀卻無濟於事。它是燒過天際短暫的流星,絢爛耀目,然而亘古不變的卻是深邃廣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開始的設計中,製作團隊是讓Joy和Fear一起飛出了總部結伴冒險,然而後來卻發現故事順不下去——他們想讓Joy在這段經歷中有所頓悟,去做一些從前不會去做的事,但Fear無法完成這個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來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只有Sadness能夠給Joy上這么一課。
也許我們一開始也都像單純的Joy一樣,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義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傷的能力,並沒有讓人生變得完美。人的成長中會有很多的艱難時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電影也無法度過,而這個時候找個安靜的角落大哭一場,卻能幫你滿血復活重新再戰。於是最後我們終將走過Joy的路,明白悲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是Sadness將你引向光明。
每種情緒都塑造著我們。接納它們,才能真正地接納自己。
其二,成長伴隨著失去。
每個人成長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場大病,有人從鄉村搬進城市。這是一個無人能逃避的過程。當我們突然看到紛繁蕪雜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變成陽光下飛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於是每個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夾縫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樣,Joy離奇消失,剩餘的傢伙你爭我搶,於是變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經的小天使死哪了?這好像是個很突然的過程,我們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無憂無慮的我們。
這並不是一個拍給兒童看的成長故事。對於那些還沒長大的孩子們來說,這五個情緒小人加起來恐怕還比不上一個能賣萌的大白。然而對於成年人、尤其是已為父母的觀眾們,它卻是精心製作的一場內心冒險,充滿了太多讓人會心一笑或是細思恐極的巧思。
《頭腦特工隊》的製作團隊大多數都已為人父母,這部電影有很多他們的切身感受。當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擁有了秘密,變得有所保留,許多父母都偷偷想過:別長大啊,如果時間能永遠停留在我們親密無間的時刻多好。
本片製片人Jonas Rivera說過:「身為父母,有很多的時刻我都希望時間能永遠停下來。但那並不對。那不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職責,我們的職責是為他們指引前路。」於是有了結尾一家人淚中帶笑的相擁。
每個人都經歷過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純粹的記憶球,失去曾經引以為傲的個性之島。然而失去是成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個悲欣交集的過程。
當失去來臨,我們需要告別。有時候我們用徹底忘記來告別,有時候我們在廢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著,記憶從此不再毫無雜質,交織的情緒讓回憶開始五味雜陳。然而這正是人生。懂得悲傷,方能體驗歡樂的可貴;背負過沉重,才能擁有真正的輕松。
從單純走向復雜,從孩童變成大人,還有結尾隱隱一現的「青春期」,這終究還是個陽光燦爛的故事。
❷ 頭腦特工隊的觀後感100字。
《頭腦特工隊》是一部有趣的電影。它把人的五種情緒——快樂.憂傷.討厭.憤怒.害怕分別以人物「樂樂」,「憂憂」,「厭厭」和「怕怕」來表現。
他們五個小夥伴一直生活在主人公萊莉的腦袋裡,他們一起游戲.睡覺,形影不離。突然,有一天,樂樂和憂憂一不小心掉進了儲存記憶的倉庫。萊莉失去了快樂和憂傷之後,變得沉默寡言,而同時,樂樂和憂憂也想盡辦法想回到萊莉的腦袋中。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遇到困難不能放棄,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成功。
❸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頭腦特工隊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頭腦特工隊》以動畫的形式講述人類大腦中情緒變化的原理過程。看完後,我明白了為什麼回想小時候,記憶中的畫面總是洋溢著陽光般的暖色,因為小時候,掌握情緒的主要是樂樂,happiness,而且通常在一段情緒中只存在一種情緒(人類有五大情緒,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別對應金黃色、幽藍色、紅色、綠色和紫色)。隨著人慢慢長大,經歷越來越多的事情,記憶球的數量不再以金黃色球為主,一個記憶球也從單色變成多色混雜。我們的情緒不再那麼單純而強烈,變得喜憂參半,變得難以言狀。
情緒中,樂樂和憂憂是是兩大主要情緒。年幼時,多以純粹的快樂為主,憂傷通常退居其次。在成長的過程中,憂傷會慢慢參與進來,它不僅會反映在當前的情緒中,還會給曾經快樂無憂的記憶染上憂傷的色彩。於是,當我們回憶起曾經的美好時,我們會感到莫名的憂傷,會不禁淚流滿面。這時的情緒就不是單純的快樂或憂傷了,確切一點地說,應該是更接近於感動。
感動是一種更復雜更深刻的情感,能給人以力量。而這種力量是我們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動力,是單純的快樂和憂傷都無法給予的。
影片也告訴我,有些時候,我們的情緒會失去控制,甚至會無法感受到情緒。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改變,內部情緒會產生混亂,一些核心記憶如家庭、誠實、友誼、興趣和淘氣就會遭到損壞甚至崩潰,這就需要時間和精力去修復和重建。這個過程要花多長時間,修復成果如何,因人而異。影片中講述的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因一次搬家而引起情緒大變動所歷經的過程。
十一、二歲,也許我也經歷過一些情緒危機,只是那些小危機在我的不知不覺中發生並解決了。那個階段,我的外部環境相對穩定,並未發生什麼大的變故。而這一場我正在經歷的從二十歲到現在還未結束的危機,這場精神和情緒的雙重危機,不知何時才能轉危為安。
是不是知道的越多反而深陷其中,難以自拔。雖然我知道情緒的波動是客觀現象而非主觀,是科學而非神秘,我還是無法解救自己。是否人不應該有自我救贖的念頭,而應該轉而向上帝祈求。人若想把命運抓在自己手中,有時還真的挺累的。可是,上帝已死。
每當站在意識的邊緣,俯瞰回憶的深谷,都有嚎啕大哭的沖動。昨天晚上和損友一塊兒看《頭腦特工隊》,盡管之前就被告知將是一部催淚之作,卻沒想到是這樣堅決的形式。總覺這兩年看的動畫片,都在講一個相似的故事,其中包含著對美好過去的無盡追懷和自我認同的不斷重建。盡管主題不同,卻有著相同的底色。
《頭腦特工隊》可能是目前為止最直接最完整地呈現這一主題的作品,沒有假託一隻玩具熊或一個童話公主,而是直接呈現了成長過程中美好記憶的一次次陷落。當小女孩拒絕回應爸爸的玩笑時,淘氣島轟然傾塌,我身邊的陌生姑娘在啜泣,而我想要嚎啕大哭。
童年真的是在某一瞬間像爆破一樣消失的么?小孩子可愛的瞬間,大多是不自以為可愛的,而從逐漸懂得「賣萌」開始,我們學會通過假裝來重溫童年時受到的寵愛,而童年也真正成為無法返回的孤島。
Bing Bong這個幼年幻想中的夥伴,和《玩具3》里被拋棄的大熊,和《無敵破壞王》里風光不再的糖果國王,甚至和《飛屋環球記》中受到質疑的冒險家有著許多共通之處,看電影的時候我總擔心如果萊利是一個受到心理創傷的小姑娘,Bing Bong很可能會黑化為一個相似的反派人物了,然而受到呵護的萊利幻想中的夥伴是快樂而憨厚的,為了小姑娘的快樂它最終選擇消失在遺忘的`深谷中。這樣的遺忘是如此地不知不覺,以至於我們幾乎從不會為忽視了某個幻想中的夥伴而愧疚。當樂樂趴在懸崖邊看到Bing Bong逐漸化為暗影,我拚命地從我的回憶的廢墟中搜尋那隻被我賦予過生命的小鹿氣球和被我想像成小馬的兒童自行車,是我拋棄了它們,還是它們離開了我?
為什麼不能永遠以過去的形式存在。為什麼每時每刻都在獲得新的記憶遺失舊的。到底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還是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天堂圖書館一般的記憶檔案館中的管理員啊,他們的銷毀記憶的時候不會難過嗎。或許皮克斯覺得回憶還是及時清理的好吧,即便是美好的回憶,留下了太多也會令人難過。《飛屋環球記》中的老人的故事,不是事情的另一幅面孔么。人生於世何止是與童年、與舊友的不斷告別,人生於世本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遺忘的哀愁或許是時間的獎勵。把所有故事都戴在身上,才是旅途中最艱難的狀況吧。
然而這樣想也並不能讓我釋懷啊,真想跳進回憶的深谷中,重新看看每一個灰色的海洋球。
這部電影是一個比我小十歲的少年拉著我一起看的,中間夾帶各種吐槽各種亂入所以看完了也並沒有淚目。可能那個所謂幻想的朋友已經離我遠去太多年,以至於我們倆在討論劇情的時候我還言之鑿鑿的說我就沒有意淫過BingBong這樣的存在,言外之意就是我從未如此孤獨與無聊過。然而當我在寫這篇影評的時候,我似乎又不那麼確定了。
片中有個場景,是那些在廢墟里堆著的一個個記憶球,都還會在joy的觸碰下熠熠閃光,重現著當年的溫度與色彩,然而它們的主人卻都已經不記得了。可能很多人都會為此感到惋惜,我卻並不這么覺得。我一直很慶幸有些事我可以想不起來,因為遺忘就像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那些被我們親手埋葬掉的並不只是歡樂,更多的則是憂愁,苦悶與絕望。如果能讓我不記起後者,我心甘情願將與之相關連的一切都通通忘掉。
就像對一個小時候受過欺凌的人來說,可能他的整個中學時期都是晦暗無光的,即使是中間夾雜著的短暫而微小的快樂,他也不願意無端想起。而對於一段結束得異常狼狽不堪的戀情,也沒有人想要一直記得前任當初對自己說過的情話,因為那些甜蜜的耳語遠遠抵不過最終背叛劈腿所帶來的傷害。如果我們無法剝離記憶,那就只能選擇連根拔起。
這個過程可能一開始只是自己強迫自己忘記,但等過了幾年,就會發現自己是真的什麼都記不得了。即使你翻開當時所寫的日記,聽到曾經單曲循環的歌曲,都未必能想起自己當時紛繁復雜的心情。很多記憶就這么在你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逃避中消磨掉了。
雖然快樂的經歷無法復制,但快樂的體驗卻是可以再現的。就像成年後升職加薪後的雀躍就並不一定比小學春遊前的興奮來的少,下一段戀情的開花結果也會比之前的慘淡收場來的更心滿意足。然而如果我們記得太多,就一定不會快樂,不管過去的記憶是好是壞。
所以,還是那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老話,珍惜現在吧,相信這也是這套遺忘機制的初衷所在,努力讓現在的自己活的開心充實才是最重要的。
10月13日晚上,我帶著女兒和兒子去電影院觀看了電影《頭腦特工隊》。
作為皮克斯的忠實影迷,該動畫工作室出品的每部動畫片我幾乎都陪著孩子看過至少兩遍。其中,《頭腦特工隊》幾乎是皮克斯動畫片中情節最簡單的一部,然而,卻讓我幾度流淚。
本片主人公是一個叫萊莉的11歲小女孩,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生活,但隨著父母從明尼蘇達搬到舊金山,面對新學校的不適,面對舊閨蜜的疏遠,面對父母因為工作忙碌導致的淡漠,她的情緒變得很負面,卻一直壓抑這種負面情緒,故意做出積極樂觀正能量的樣子,最後終於某個夜晚,在怒火中爆發,在噩夢中驚醒,偷了母親的錢離家出走。走到半路上,突然醒悟,於是回家。
影片小主人公外在世界的經歷非常簡單,但小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探索卻極為復雜,細膩,微妙。萊莉大腦中有五個情緒小專員:喜樂(樂樂)、憂傷(憂憂)、憤怒(怒怒)、厭惡(厭厭)、恐懼(怕怕),它們主導著萊莉對外部世界的反應,它們之間的沖突、和解、協作,演繹得既富有科學邏輯性的真實,又富有文學戲劇性的美善,實在是難得精品。
我留意觀察到,此片之所以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與導演彼得·道格特的成長經歷,以及導演女兒艾莉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道格特讀小學五年級時,他父母舉家搬到丹麥住了一年,以方便他父親學習卡爾·尼爾森的贊美詩音樂。道格特的兩個妹妹當時都過的比較輕松,但他卻掉隊了。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他上高中的最後階段。
「那是我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時光。」他說,「突然之間,砰地一聲,你童年那種田園詩一樣的肥皂泡就那麼破了。你開始意識到,你做的每件事情,你的穿衣戴帽,你說的每一句話,別人都在品頭論足……我一直覺得自己笨拙、羞澀,因此,我在某種程度上縮回了我自己的小世界。」
後來,道格特也為人父母,在2009年末,他注意到,自己11歲的女兒艾莉正在經歷類似的轉變。「她開始變得越來越安靜,越來越內向。老實說,這種情況在我自己心裡引起了很大的不安和恐懼……大家都知道,成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看到我女兒的成長,打開了我的記憶之門,讓我會想到自己成長的過程是如此艱辛,所以,我希望這部電影能讓大家都有共鳴,回想成長的經歷……」
道格特的分享讓我特別感動,難怪我在本片的很多情景中,看到了《飛屋環游記》式的溫柔懷舊,看到了《玩具總動員》式的堅貞友情,看到了《怪獸電力公司》式的價值反思----如果說,《怪獸電力公司》指出真正的電力能量不是來自恐懼,而是來自歡樂,那麼,《頭腦特工隊》就更甚一籌,指出真正的情感健康,不是來自營造膚淺的歡樂,而是直面深邃的悲傷。
不過,如果僅僅如大多影評所解讀的,認為本片的主題是「鼓勵孩子要敞開真實自我,要表達悲傷情緒,要坦然接受失喪……」,我覺得又失之片面和單薄。僅僅到此為止嗎?
我思考的問題是:在怎樣一種更深層面的人際互動下,才可以幫助孩子自由的敞開真實自我,勇敢的表達悲傷情緒?
每人都有「被忽略被遮蔽的內在小孩」
以小主人公萊莉為例,她為什麼要離家出走?其實是方方面面孤獨體驗的疊加。我們能看到,萊莉在新學校新班級做自我介紹時,從強顏歡笑(象徵「我情緒很好」)轉到失聲痛哭(象徵「我情緒不好」)時,並非沒有敞開真實的自我,也並非沒有表達悲傷的情緒。
但很可惜,當時沒有任何同學(包括老師)走上去擁抱安慰她;集體活動午餐時,沒有人搭理陪伴她;冰球比賽受挫時,沒有人鼓勵扶持她,再加上舊閨蜜有了新夥伴,對她沒有任何噓寒問暖;父母也因為工作忙碌瑣事煩亂而忽略她,最後,她只能通過離家出走的方式來懷念從前——從前父母、從前同學、從前老師的愛。
那麼,她為什麼要半路回家?因為藉助無數溫馨美好的童年點滴回憶(情感賬戶),她始終相信爸爸媽媽是愛她的。所以,她回家後才能勇敢而自由地敞開心扉:「我知道你們希望我開心,但我真的很想念明尼蘇達……」這時,她的父母反應和新同學們完全不一樣,他們緊緊將她攬入懷中,心有戚戚地說:「其實我們也和你一樣,懷念美麗的森林,懷念自家的後院,懷念你溜冰的春湖……」
在相擁而泣的愛中,萊莉所有的懷舊悲傷都化作更深的成長喜樂。
但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萊莉回到家,真實表達悲傷情緒後,換來的是父母的憤怒、諷刺、冷漠或道德批判的話,萊莉還會敞開心扉嗎?
萊莉的這種離家出走經歷,在我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經歷中反復出現。我們上一代父母是比較悲哀的,本來自身就積壓了很多百孔千瘡的負面情緒——比如我父親,童年遭遇家庭變故、青春遭遇浩劫,前途遭遇他人排擠,信仰遭遇徹底破產,婚姻遭遇激烈沖突,既不懂得如何經營夫妻關系,更不懂得如何經營親子關系,所以很多無處泄憤的怨氣和怒氣都轉向了比自己更弱勢的兒女。
大約也是在萊莉這個年齡,有一天中午,我父親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把我重重奚落了一番,平時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是忍氣吞聲、忍辱負重,也就過去了。但那一次,面對那些辱罵嘲笑之語,我實在忍無可忍,哭著跑了出去。
我家附近300米處就是長江,我在長江碼頭上一邊哭一邊徘徊,最後情緒平靜後才躡手躡腳地走回去,父親只是冷眼看著我:「還敢跑!有本事你就別回來啊!」我心頭一哆嗦,只得聽著他的嘲諷繼續唯唯諾諾,但卻暗暗發誓:「這真是自取其辱,永遠不要再哭,永遠不要當弱者,眼淚沒有任何價值!」
後來,在16歲那年夏天,和17歲那年夏天,我又分別有兩次離家出走的殘酷經歷,一次是夜半坐車私逃,一次是夜半投江自殺,但這兩次都未遂,而後果也更加慘烈,我也更加封閉。
所以,不難回答,為什麼孩童(甚至包括成人)要隱藏真實的自我,迴避悲傷情緒?因為比起喜樂,悲傷是內心最脆弱也最柔軟的情感,也是最容易被傷得體無完膚的情感。一旦坦露後,如果不被接納和理解,反而遭遇冷漠或嘲笑,自身就會不再輕易繼續坦露,而是用很多的盔甲將自己嚴嚴實實武裝起來,變得設防、強悍、冷峻、堅硬、過度獨立孤傲……
所以,孩童敞開真實自我的程度,與他們父母(包括老師、同學、親友)無條件接納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從年齡差異角度,青少年比孩童更不容易敞開一些;而從性別差異角度,男孩比女孩,男人比女人又更不容易敞開一些。在這個看似不得不帶著各種面具各種標簽各種身份生存的時代,其實,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被遮蔽被忽略的內在小孩」。
蘇芮有一首極為風靡的歌,叫《親愛的小孩》,歌詞觸動出了無數人的成長體驗:「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經離去/留下了帶不走的孤獨/漂亮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是否弄臟了美麗的衣服/卻找不到別人傾訴/聰明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是否遺失了心愛的禮物/在風中尋找從清晨到日暮/我親愛的小孩/是否讓風吹熄了蠟燭/在黑暗中獨自漫步/親愛的小孩快快擦乾你的淚珠/我願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其實,這首歌的詞作者楊立德是一位,他說創作此歌是想提醒大家,每個人從小長到大,怎樣才能一步步走向回家的路?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不管現在還是以前,每當孤獨的時候總會自己跟自己對話,時常天馬行空,中國詞彙里叫意淫,現代人發明了一個新詞叫YY,可能是中國現代人還不如古人的開放所致。這個跟「我」一樣的「她」沒有具體的形象,如果有應該是飄在空中的一朵雲,也可能是一縷青煙,還會是渾身通紅或雪白的天使和魔鬼,無論她是什麼樣但總該無拘無束充滿幻想。
每當我跟「我」說話的時候,她總是安慰我、體貼我、幫助我,戰勝了很多的困難,度過了很多對我來說艱難的時刻,「我」是我的阿司匹林,是我的小棉襖。有的時候她經常會跑開,我找不到她,心裡很難受,好多的話想與她分享,可沒有,然後悲傷(sadness)就會來找我。
悲傷,一個從一開始就存在我頭腦里的小怪物,我不害怕她,可是她總會時不時就出現,小時候她與飢餓困意尿意相伴,長大後她和荷爾蒙有關,她控制我的眼淚甚至我的思維。小時候她一出現就會有人來幫助我,長大後我必須自己消化這些眼淚和無助。
再後來她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占據了生存的空間,她更長時間的不來了,我偶爾想起她來心裡空落落的,悲傷又來了,再後來,我開始明白,這就是所謂的成長,伴隨著她的消失,又伴隨著她的來到,也知道了原來悲傷還有一個名詞叫做無力感,沒辦法改變現狀的絕望。有時候悲傷也會做好事,她激起我心中尚存的想要改變的火苗,然後越燒越旺。
❹ 頭腦特工隊的觀後感100字 感想!!
一本好書可以喚醒人性的共鳴,一部好電影同樣可以值得回味,包括動畫。
人的大腦由各種情緒控制,友誼,愛情,家庭,淘氣,邏輯,幻想等是連接大腦總部的各個島嶼。一個個記憶球也成了電影膠卷,在人需要它的時候由管道輸送到控制室放映。而核心記憶毫無疑問就是啟動這一切的關鍵。多麼奇妙的想像!
記憶伴隨我們的一生,當然,我們的大腦不可能記住所有,因此記憶球也會被定時清除。但最重要的記憶卻會長久存在,成為滋養生命的養料。如果失去這些,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喚醒走上錯路的人們。正是這些關於愛,關於友誼,關於毅力和精神的核心記憶球讓我們可以充滿希望地活著,可以迷途知返,有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也是作為高等動物的一個標志。
或許,我們會老,當我們忘記曾經很多事情的時候,核心記憶卻依舊存在,試問,誰會忘記刻骨銘心的事呢?
用大家都喜歡的動畫告訴我們如何做才可以變得更好,這才證明了越簡單的東西往往蘊藏真知。
❺ 《頭腦特工》觀後感
《頭腦特工》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頭腦特工》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頭腦特工隊》,應該算是今年最好的最偉大的動畫片了,沒有之一。原因無他,《頭腦特工隊》用故事的情節,讓我們認識了每個人頭腦里都會有的幾個基本情緒,快樂、憂傷、憤怒、害怕和厭惡。
我們知道什麼是正面情緒、負面情緒,我們知道要以正面情緒為主,但也要接納負面情緒,可在此之前,這些僅僅是在心理學范疇,僅僅是我們在與孩子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們面對各種情緒、面對各種狀況時才會用到的,才會去分析的。
可是在電影里,是如此直觀地讓我們知道,我們的大腦里有這樣一支特工隊,他們分別掌管著我們的各種情緒,他們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通過各種顏色的記憶球,形成核心記憶,又建立起各種人格島,還有思想列車、夢境、幻想、遺忘、潛意識……
我想看過這部電影的孩子,或許不用再讓媽媽來幫你分析你的情緒,可能很快就會自己告訴自己,哦,現在可能是「怒怒」掌握了控制台,得快點讓他離開,把「樂樂」找回來,要不然哪個島,或許是友誼島,或許是家庭島,或許是淘氣島就會塌了……孩子可能也會知道,現在「憂憂」掌握了控制台,不過沒關系,過一會兒就好了……是的,它讓孩子看到了每個情緒控制時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但也讓孩子看到,這些情緒,尤其我們曾經認為的負面情緒,並不是洪水猛獸,在合適的地方,也能發揮作用。
而我超喜歡那個「冰棒」,每個孩子都會有至少這么一個幻想中的朋友吧?比如小米就有一個朋友丹尼,是我們看不見的,小米常常會說,媽媽,丹尼就在你身邊,你要小心別踩到他了……哦,多麼讓人毛骨悚然的場景……小米和果果還有幾個共同的「瘋子國」朋友,每次她們倆聚在一起時,這些「瘋子」就總會跑出來玩。所以對片中這個身體是棉花糖,有著大象鼻子和貓咪尾巴,哭起來眼淚是糖果的「冰棒」,小米愛極了,因為超有認同感。而當「冰棒」最後在記憶谷底消失時,不知道小米如何,我是哭了,並不是因為煽情,而是因為共鳴——也許我也曾經有這樣幻想中的朋友已經被我遺忘了。成長過程中總有一些東西會消逝,來不及說再見就被遺忘,雖然是必然,卻又很無奈……而有一些核心記憶卻是永遠不會消失,雖然可能會變得很憂傷……這樣一部有笑有淚有愛的動畫片,推薦沒看的都去看看吧,讓你腦子里的情緒小人都形象起來。就在我寫這些文字時,小米已經在津津樂道於她腦中的那一隊特工隊形象了,而她的好朋友「丹尼」,就成為了快樂情緒的大總管……
今天觀看了一部電視劇,名叫頭腦特工,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女生因為搬家而帶來的一系列的煩惱。
而頭腦特工這部電影很形象地演繹了一個小女生在經歷了一系列變故之後,頭腦中的一怒哀俱樂是如何反應的!
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喜歡溜冰,經常在家的後院有天然的溜冰場,而且他還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她在這里過得非常的開心,可是由於爸爸的工作變動,他們搬到了更大的城市,不得已他離開了熟悉的地方,從剛開始對於大城市的嚮往,此時他的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可是由於搬家司機的遲到,他們不得已在空曠的房間里度過了一晚,這時他是樂觀的,她用自己的笑容感染著父母,這一些小小的變故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大的影響。而之後他來到了學校,學校里並沒有那些他熟悉的朋友,他在努力使自己融入到這個集體,可是結果總是那樣的差強人意,同學們的嘲笑,以及新學校帶來的一些困難,導致他連自己最愛的溜冰也不能夠完成,因為他失去了一個比賽。導致他每次看到溜冰穿上衣服都會瑟瑟發抖,他臉上的笑容慢慢的減少了。
最後他忍不住了,偷偷的拿了爸爸媽媽的錢,想要離開這個地方,回到原來生活的地方,而這個時候他頭腦里的特工們也在為它而奮斗,比如笑笑,因為一些原因,他離開了控制中心,他努力的帶著一些快樂的回憶,想要回到控制中心,可是一路上的艱辛,並沒有使他很快的回去。
女孩的,友誼島崩塌了,女孩的家庭島也崩塌了,等等,一系列的變故,在女孩的腦海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小時候她最愛的一隻大象,也消失在了她的記憶長河裡。
而這時女孩已經登上了回家的大巴車,他的臉上再也沒有笑容,她決定離開這個讓她傷心的城市,可是就在車剛剛行駛的過程中,笑笑和悠悠回到了控制室,悠悠是悲傷的情緒,讓女孩哭了起來,突然他覺得自己很委屈,走下大巴車,向家裡走去,而女孩的父母正在苦苦的尋找著她,這一幕是非常感人的,他與父母相擁而哭泣,原來成長是有眼淚的代價!
經過了這一次的事情,她變得更加的成熟了,因為她已經來到了青春期,不再是那個懵懵懂懂,什麼也不懂的只知道開心的孩子了,在控制室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的設備更加的高檔了,女孩的記憶有了一顆開心與快樂,相互交織的圓球,因為他永遠都記得那一天,想要離開這座城市的想法和因為父母而回來的耐心。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我們受自己的影響,喜怒哀樂懼,影響著我們在生活中的每個方面,就好像有五個特工一樣,他們每個人都代表著不同的情緒,在特定的時間,他們就會出現,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特工左右了我們的想法。
在故事裡,五個情緒小人主宰著大腦司令部,他們產出的五色記憶球構成了龐大的記憶倉庫和腦海之城。這個設定充滿久違的童趣,因為成長的過程,幾乎是一個剝離情緒的過程。我們像葯劑師一樣將各種情緒加加減減,好讓它們呈現一種曖昧的石灰色,並且管那種在工作或交際時心如止水的能力叫做成熟。而在影片中,五種情緒坐在孩子和大人的腦海中,操縱著每一個時刻,盡管大人腦中常常是力不從心的憤怒、理性克制的悲傷、不形於色的快樂。皮克斯大聲地宣稱:是情緒和記憶決定了我們之所以為我們,而非理性或知識。在對感性的全然擁抱中,我們從而復現那些迎面走來的陌生人們內心的五彩風暴。
是的,雖然這部影片說的只是一個小女孩從十歲到十二歲——從童年進入青春期——的那些不得不經歷的動盪和改變,我卻覺得它提及了人生中每個階段的風暴。那些「悲傷」不由自主溜出來,將溫柔的記憶染藍的時刻;那些「歡樂」不在場、島嶼紛紛崩塌的時刻;那些在長夜輾轉直到「歡樂」歷盡千辛萬苦歸位,對生活的纏斗之心隨之復甦的時刻;那些渴望重溫記憶,卻眼看它們消散在遺忘深淵的時刻。作為一個「悲傷」長期占據腦海首席的人,我常常對它們不知所措。而皮克斯給出了這樣溫柔的解釋:每一個忽然變壞的瞬間,不過是你腦海中五個小人短暫的一次失敗合作,坍塌的島嶼有天會以更輝煌的姿態重建。
作為一部講述心理世界的動畫,它將人類邁過創傷與遺忘的過程具現得如此浪漫。遺忘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永遠有不留情面的清潔工將褪色的記憶球收進垃圾袋,而那些被潛抑的要麼被鎖在潛意識地牢,要麼在記憶倉庫中漫無目的地游盪,等待一個終結——當它們被記起,往往也就意味著遺棄。Bingbong這個有著粉紅色棉花糖身體、會哭出糖果的可愛形象,代表了萊莉的童年時光。當它和「歡樂」騎著小車高唱童謠,小車噴出彩虹沖向雲霄的時候,我看得淚流滿面。童年乃至於所有註定被拋下的時光,在我們轉身離去時,也許都曾經這樣聽不見地高歌,而我們前進,因為它們暗中饋贈的餘力。
美好與悲傷並存是這部動畫的基調,這使它完全超出了童話的范疇,而成為一個關於人生的寓言。在觀影時,我曾以為這會是個「歡樂」努力在人生中取得控制權的故事,所以當悲傷緩緩走上來,將核心記憶球染藍的時候,我才轟然明白了這故事的內核,無關在人生浮沉中始終佔領高地,而是坦然接受所有潮起潮落。金色的記憶慢慢變藍,彷彿這才是最適合它們的顏色,時光流逝總是令人惆悵,而對當下歡樂的感受總與長久的虛無齊頭並進。最豐富的生命,是悲欣交集的藍金色風暴。
倍受好評的皮克斯動畫《頭腦特工隊》便在北美開畫的第一個周末拿下了九千四十萬的票房,可謂是票房口碑雙豐收。之所以能夠創下如此喜人成績,應該由其創新的劇情設定。
我們都說人會喜怒哀樂,而皮克斯大膽又創新的將人的情緒具象化了。把情緒分成了五種,並且具象成為一個人形的小人,這樣有趣而恰到好處的設定讓電影成為了一個充滿好奇、好玩的故事。
在主要劇情上,「快樂」情緒和「悲傷」情緒成為了故事發展的主要矛盾。長期占據主動的「快樂」在不斷邊緣化「悲傷」時,遇到了小女孩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搬家。
隨著環境的巨大轉變,原本五個情緒所佔據的比重正在發生變化。而占據矛盾中心的「快樂」和「悲傷」便開始了一場「拯救大冒險」。在這段冒險和拯救之路上,「快樂」重新和意識到「悲傷」是這個隊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員,自己過度擔心「悲傷」影響小女孩生活的意識是錯誤的。「悲傷」同樣有著她不可缺少的位置。
之所以覺得本片劇情設定的優秀之處,應該要屬於多重矛盾的巧妙設定。頭腦內兩個情緒的矛盾,小女孩搬家後環境轉變所帶來的巨大心裡落差以及小女孩從童年向青春期的內心成長。
其實這樣的劇情,你是否有些熟悉呢?
是的,這正是你我曾經有過的人生經驗,是我們在成長時所遇到的煩惱。我們在每一次成長的時刻,總會因為環境的巨大轉變,內心活動也會跟著發生巨大的轉變。就像本片中,小女孩在這樣的成長時刻,內心世界也經歷了一次毀滅和重建。
就像大腦總部里那塊操作台一樣,經歷一場變故後,操作台也變得更大、功能更全面了。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電影里,開學第一天的晚餐片段中,也出現了父母的頭腦隊伍。父母大腦總部里與小女孩不同面積的操作台也暗示了隨著人的成長,我們處理事情的方法也變得多樣。
而每個人大腦總部里起到主導作用的情緒,則清晰的表明了每個人不同的性格特點。
看完本片後,我想皮克斯有這樣的創意並講述這樣的故事,可能是想要告訴廣大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除了關心孩子身體的成長和學業的進步,也不要忘了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而對於我們年輕人,成長,總是伴隨歡笑和哭泣。而每一次成長,都是一個情緒的沉澱。我們學會了隱忍、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憤怒,也學會了關心他人、學會自我反省。
童真是人類的最後一處聖潔的天堂。漫畫家丁午在被下放到河南幹校時給女兒畫了一本漫畫家書《小艾爸爸特別特別想你》。映在紙上的是一個樂觀的爸爸每天的生活趣事。他一手抵擋著來自精神和物質世界的匱乏,另一手卻建造了一個純白潔凈的童話。美國作家菲爾丁也曾說:世界正在失去偉大的孩提王國。一旦失去這一王國,那就是真正的沉淪。
這部《頭腦特工隊》就用腦洞大開的方式講述了成長過程中的美好與辛酸。電影中塑造了幾個萌萌噠的情緒小人住在小女孩萊莉的大腦里,為小女孩的生活出謀劃策。突然有一天意外發生,為了使萊莉重新恢復笑容,情緒小人之一樂樂踏上了冒險之旅。
在返回大腦控制中心的路上,她們遇到了萊莉幼時的幻想玩伴,一頭粉紅色的大象——冰棒。萊莉十幾歲了,已經很多年沒有和冰棒玩了。講到這里,樂觀的冰棒哭了出來。他的心裡還有一個夢,用屬於他們的火箭船帶著萊莉去月球。可是火箭船和他們自己都跌入了深淵,面臨著被風化侵蝕的命運。而此時的萊莉情緒越來越煩躁,在她腦海里友誼、誠實、親情的小島也在一個接一個地轟塌,她正在計劃離家出走,回到她心心念念的故鄉明尼蘇達,去締造新的快樂的記憶。與此同時,樂樂和冰棒唱著能使船隻發動的歌曲想要駕駛它離開深谷。但兩個人太重了,在最後關頭,冰棒縱身一躍,跳入谷底,目送著樂樂登上平地。他的身體正慢慢被風吹散,還喃喃自語,「樂樂,你替我帶她去月球好嗎?」
這是我自認為影片中最煽情的片段,每個人小時候都有要好的玩伴。也許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具化的同伴,也許是留在家中一隅的小玩偶,抑或是像冰棒這樣的只存在於腦海里的軟萌小夥伴。隨著一個人的成長,她不再需要一個這樣的小夥伴,我們把它們扔在記憶的小角落裡,然後會有沙土把它們漸漸掩埋,結出悲傷而我們仍不自知的花朵。「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斑白歲月剝落小時候,融掉了許多快樂的年輕的記憶。如果在記憶中它們是有生命的,它一定會包裹起自己被遺忘的悲傷,微笑著看著你長大成人,時常開心地說:「這就是我最棒的小夥伴啊,她都已經成大姑娘了。」
長伴隨著陣痛,總會有人磨滅掉你的天真。所有正在成長和已經成長的人,都要無可避免地長出堅固的盔甲,而那代價就是失掉了童真的羽衣。這是成長的代價。
那座孤島,後來坍塌。那迷茫的人兒,也正在成長。
每當站在意識的邊緣,俯瞰回憶的深谷,都有嚎啕大哭的沖動。昨天晚上和損友一塊兒看《頭腦特工隊》,盡管之前就被告知將是一部催淚之作,卻沒想到是這樣堅決的形式。總覺這兩年看的動畫片,都在講一個相似的故事,其中包含著對美好過去的無盡追懷和自我認同的不斷重建。盡管主題不同,卻有著相同的底色。
《頭腦特工隊》可能是目前為止最直接最完整地呈現這一主題的作品,沒有假託一隻玩具熊或一個童話公主,而是直接呈現了成長過程中美好記憶的一次次陷落。當小女孩拒絕回應爸爸的玩笑時,淘氣島轟然傾塌,我身邊的陌生姑娘在啜泣,而我想要嚎啕大哭。
童年真的是在某一瞬間像爆破一樣消失的么?小孩子可愛的瞬間,大多是不自以為可愛的,而從逐漸懂得「賣萌」開始,我們學會通過假裝來重溫童年時受到的寵愛,而童年也真正成為無法返回的孤島。
Bing Bong這個幼年幻想中的夥伴,和《玩具3》里被拋棄的大熊,和《無敵破壞王》里風光不再的糖果國王,甚至和《飛屋環球記》中受到質疑的冒險家有著許多共通之處,看電影的時候我總擔心如果萊利是一個受到心理創傷的小姑娘,Bing Bong很可能會黑化為一個相似的反派人物了,然而受到呵護的萊利幻想中的夥伴是快樂而憨厚的,為了小姑娘的快樂它最終選擇消失在遺忘的深谷中。這樣的遺忘是如此地不知不覺,以至於我們幾乎從不會為忽視了某個幻想中的夥伴而愧疚。當樂樂趴在懸崖邊看到Bing Bong逐漸化為暗影,我拚命地從我的回憶的廢墟中搜尋那隻被我賦予過生命的小鹿氣球和被我想像成小馬的兒童自行車,是我拋棄了它們,還是它們離開了我?
為什麼不能永遠以過去的形式存在。為什麼每時每刻都在獲得新的記憶遺失舊的。到底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還是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天堂圖書館一般的記憶檔案館中的管理員啊,他們的銷毀記憶的時候不會難過嗎。或許皮克斯覺得回憶還是及時清理的好吧,即便是美好的回憶,留下了太多也會令人難過。《飛屋環球記》中的老人的故事,不是事情的另一幅面孔么。人生於世何止是與童年、與舊友的不斷告別,人生於世本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遺忘的哀愁或許是時間的獎勵。把所有故事都戴在身上,才是旅途中最艱難的狀況吧。
然而這樣想也並不能讓我釋懷啊,真想跳進回憶的深谷中,重新看看每一個灰色的海洋球。
如果要給小孩推薦一部動畫片,那麼這部一定是我推薦之一。
這部動畫,主要講的是小女孩莉莉從出生到長大後的一段過程。然而這部動畫的重點不是莉莉,而是住在莉莉大腦里的五種情緒,它們分別是快樂、悲傷、恐懼、厭惡和憤怒。動畫片通過擬人化的手法,把這些情緒變成了一個個生動的人物,依次是樂樂、憂憂、怕怕、厭厭和怒怒。
莉莉的腦中有一個控制台,這五個人物時不時的會操作下這個控制台,不同人物的操作,莉莉就會表現出不同的情緒。
大腦裡面還有一些記憶島,這些島分別是一些核心記憶組成的,比如我們學會走路的第一天,父母幫我們過的某個生日,某場重要的比賽等。
這些人生里重要的記憶都會儲存在不同的小島上。
莉莉的大腦,大部分時刻都是由樂樂控制著,優優時不時的也會無意的來控制下操作台,偶爾遇到一些不喜歡吃的食物,或碰到一些生氣的`事情,厭厭和努努也會跳出來爭奪操作台控制權。
樂樂總是嫌棄憂憂,因為它總是無故的沮喪,做什麼事都打不起精神,總是從不好的方面來分析問題。它覺得憂憂就是多餘的,存在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後面發生了一些事情,導致其中的一些記憶島崩塌了,掉入永恆的虛無之淵,一旦掉入這個深淵,那麼莉莉腦中的記憶就會永遠的消失。
第一個崩塌的是「搞怪」之島,也就是存儲一些搞怪時刻的記憶。
那是莉莉在搬家後的一個晚上,她莫名的就不開心,她可能是懷念老地方的朋友,搬走後就不可能一直跟他們一起玩了。
爸爸看出了她的不開心,於是就模仿猴子的樣子來逗她開心。小時候,每當莉莉不開心的時候,爸爸就是這樣哄她,可是今晚卻不靈了,可能是優優一直在操作控制台,莉莉看著爸爸的樣子還是無法開心起來,甚至覺得有點幼稚,搞怪之島崩塌了。
當我看到這一刻的時候,我的心突然咯咚了一下。
我在想,曾經小時候的我們,都是搞怪的,做著鬼臉,無憂無慮。長大些,這些搞怪的時刻忽然就離我們遠去,我們一下子就變得正經起來。那些曾經搞怪的我們為什麼就突然變了呢?
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經的小天使死哪了?這好像是個很突然的過程,我們失去了童年,父母也失去了無憂無慮的我們。
再長大些,莉莉又失去了一些記憶之島,同時又增加了一些其他記憶島。
樂樂和憂憂經歷了一場腦中事故之後,也不再嫌棄憂憂,她終於也發現了優優的好處。
我想成長就是這樣的,我們總是會失去些什麼,然後得到些什麼。我們也不可能永遠的快樂,懂得悲傷,方能體驗歡樂的可貴,背負過沉重,才能擁有真正的輕松。
其實,更多時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悲傷讓我們深刻,去學習和體驗,去增加生命的分量。
《頭腦特工隊》以動畫的形式講述人類大腦中情緒變化的原理過程。看完後,我明白了為什麼回想小時候,記憶中的畫面總是洋溢著陽光般的暖色,因為小時候,掌握情緒的主要是樂樂,happiness,而且通常在一段情緒中只存在一種情緒(人類有五大情緒,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別對應金黃色、幽藍色、紅色、綠色和紫色)。隨著人慢慢長大,經歷越來越多的事情,記憶球的數量不再以金黃色球為主,一個記憶球也從單色變成多色混雜。我們的情緒不再那麼單純而強烈,變得喜憂參半,變得難以言狀。
情緒中,樂樂和憂憂是是兩大主要情緒。年幼時,多以純粹的快樂為主,憂傷通常退居其次。在成長的過程中,憂傷會慢慢參與進來,它不僅會反映在當前的情緒中,還會給曾經快樂無憂的記憶染上憂傷的色彩。於是,當我們回憶起曾經的美好時,我們會感到莫名的憂傷,會不禁淚流滿面。這時的情緒就不是單純的快樂或憂傷了,確切一點地說,應該是更接近於感動。
感動是一種更復雜更深刻的情感,能給人以力量。而這種力量是我們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動力,是單純的快樂和憂傷都無法給予的。
影片也告訴我,有些時候,我們的情緒會失去控制,甚至會無法感受到情緒。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改變,內部情緒會產生混亂,一些核心記憶如家庭、誠實、友誼、興趣和淘氣就會遭到損壞甚至崩潰,這就需要時間和精力去修復和重建。這個過程要花多長時間,修復成果如何,因人而異。影片中講述的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因一次搬家而引起情緒大變動所歷經的過程。
十一、二歲,也許我也經歷過一些情緒危機,只是那些小危機在我的不知不覺中發生並解決了。那個階段,我的外部環境相對穩定,並未發生什麼大的變故。而這一場我正在經歷的從二十歲到現在還未結束的危機,這場精神和情緒的雙重危機,不知何時才能轉危為安。
是不是知道的越多反而深陷其中,難以自拔。雖然我知道情緒的波動是客觀現象而非主觀,是科學而非神秘,我還是無法解救自己。是否人不應該有自我救贖的念頭,而應該轉而向上帝祈求。人若想把命運抓在自己手中,有時還真的挺累的。可是,上帝已死。
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這些情感無處不在,有一句話說不要做情緒的奴隸,不要被情緒所控制,做自己的主人。《頭腦特工隊》就給我們上演了一場情緒大戰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一個漆黑的房間里伸手不見五指,走出一個小精靈,藍色的頭發,黃綠相間的連衣裙,微微泛著米黃的皮膚,一雙炯炯有神而又深邃的大眼睛,顯得無比精神,滿臉笑容顯得十分活力,好像有天大的喜事要來了。是的,她叫樂樂,他掌管了快樂讓她按一下按鈕,小女孩笑了,那是多麼善良啊,《三字經》中寫道,人之初,性本善,小女孩純潔的心靈,凈得像紙一樣白,突然他的眼淚如斷了線一般,一滴兩滴相繼滾落臉龐,如大雨傾盆一般落了下來,擋也擋不住,原來是憂憂按了按鈕,它一身的藍色顯得壓抑,顯得感傷,就連聲音也是低沉的,這個人沒精打采,沒錯,他就代表憂傷。小女孩長大了,可以奔跑了,拉著小車滿屋子跑,這時怕怕出現了,他從頭到尾都是弱不禁風的,皮膚呈淡紫色,他對任何事都非常敏感,總是處於害怕之中,他幫助小萊莉避開危險。當小萊莉心不甘情不願的被抱上餐桌時,爸爸喂他吃西蘭花,厭厭出現了,他徹頭徹尾全是綠色,長睫毛,大眼睛,長得和西蘭花像極了油光發亮的頭發,瘦長的身體真是十分相似,但他討厭西蘭花,所以小萊莉討厭西蘭花,於是小萊莉硬是不吃,爸爸便逼著她,怒怒出現了,它紅紅的膚色,一生規規矩矩的便裝,卻脾氣暴躁,他生氣的情緒影響著小萊莉,小萊莉就把盤子打翻了。
五個情緒小人掌握著各自的五種情緒,腦中也有令人嚮往的幻想樂園。
薯條森林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讓我深深痴迷其中。雲朵鎮上一切都是輕飄飄的,隨便扒拉一朵雲,都是一張床。紙牌屋十分夢幻,輕輕一觸就會倒,平常大大咧咧的人住在這里,都會變得小心翼翼。沸騰的岩漿岩熱極了,只能站在浮物上,一個空中跳躍也如夢境一般。
幻想樂園如夢一般讓我魂牽夢繞,夢寐以求,曲折蜿蜒的長期記憶區也不遜色於任何建築。
這比長城更壯觀的走廊,比胡夫金字塔更雄偉的記憶球架,那就只有長期記憶區了,五色的記憶球排列在架上,快樂閃耀的光彩照人,傷心的泛著一圈暗淡無色的光,憤怒的閃著奪目的耀眼的紅光,害怕則閃著紫色的幽光,討厭泛著綠色的令人厭惡的光。腦內世界的景色讓人嘆為觀止,不由得嘖嘖贊嘆,這奇麗的景色,讓人情不自禁想吟一首詩為其稱贊。
看了這一幅腦內世界的畫,讓人情不自禁的為迪士尼和皮克斯的想像力佩服,做到了,唯美的感情,細膩的畫面,鮮明的人物,奇特的想像,深刻的啟示,讓我不由得為這部引人入勝的,精彩絕倫的電影獻上我的掌聲。不得不說迪士尼和皮克斯真的是太厲害了!
;❻ 心理電影《頭腦特工隊》觀後感
心靈,是每個人都擁有的非常重要的東西,對於每個人而言,心理是最能影響我們心情,性格和道德的東西,所以,樹立正確的心理觀是非常重要的。《頭腦特工隊》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細心的觀看,細心的感受。
你知道我們的大腦是怎樣構造和工作的嗎?你能想像得到嗎,原來我們的腦袋裡住著五個情緒小人,他們分別是掌管快樂的樂樂,掌管害怕的怕怕,掌管悲傷的憂憂,掌管憤怒的怒怒,還有掌管厭惡的厭厭,他們一起居住在我們的大腦總部,控制著你的喜怒哀樂。
影片講述了11歲女孩萊莉,因為父親工作調動,全家從明尼蘇達搬到舊金山生活的故事。在適應新生活的同時,萊莉遇到了許多挫折從而產生了很多不良情緒,她變得易怒、悲傷、討厭周圍的一切,沒有了無憂無慮的生活,甚至離家出走,與此同時,他腦袋裡的五個情緒小人為了能讓她走出陰霾,重拾快樂,也開始了各種拯救活動,最終樂樂帶著憂憂去了一趟大腦中樞區,展開了一場險境重重的拯救萊莉之旅。
最終,在大家的努力下,萊莉終於在自己的成長歷程里,學會了適應新的東西,學會了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這部電影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也引起我無數對童年的回憶,這部電影也讓我覺得不在孤單,無論你身在何方,身邊有沒有人陪伴,你都不在孤獨,因為你將永遠有他們的陪伴。
憂憂和樂樂一起去大腦總部之外拯救各種島的旅程結束後,我們都終於知道了憂憂存在的意義。生活中,我們都喜歡永遠快樂,沒有悲傷,但其實,更多時候,能真正讓我們成長的並不是那些快樂的時刻,而是那些悲傷、憤怒和失去的時刻,是他們的存在造就了更強大的我們。這也就是憂憂很重要的原因。
有一個地方讓我非常感動,那就是冰棒的消失。看著冰棒為了樂樂回歸萊莉的身邊,犧牲了自己,我明白,那代表著純真夢幻的童年將徹徹底底地遠去。
所以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我們都應該接納我們本身的每一種情緒,因為我們的大腦里住著他們,他們將永遠伴隨我們的一生,直至最終與我們一起死去。
❼ 如何寫電影觀後感作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如何寫電影觀後感作文?下面跟著我一起去看看吧。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一到五年級去觀看電影《安源兒童團》,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很深,有一種頓然醒悟的感覺,使我有一些後悔,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這是描寫少年兒童團是如何產生的一部電影,主要介紹了幾位不足14歲的小礦工,但他們並不只是普通的小礦工,他們還是第一批加入少年兒童團的孩子。這些小礦工也參加工人階級的反抗運動,他們為了填飽肚子而如此努力,與我們現在的人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回想我們的生活,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現在的小學生實在太嬌生慣養,不太了解生活常識,為別人想的很少,總是依賴大人。胸前的紅領巾固然特別的紅,但我們未必能真正明白它的意義,他不僅是一個標志,更是一份責任啊。我們經常是無所謂的戴著它,可有可無的掛著,到了夏天,我們更是認為那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現在,我們明白了紅領巾的意義所在,它是共產黨人用鮮血染成的呀!我們要為紅領巾的標志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們要自強不息,要用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來佩帶紅領巾,因為它是我們奮發向上的象徵!
我們的成長歷程有了紅領巾的陪伴,將更加精彩。願我們的作為能無愧於肩上的紅領巾!
今天下午,全班同學看了一部名叫《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的電影。我覺得好看極了!恨不得鑽進投影布里看。
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幾位主角吧。喜羊羊愛動腦筋,聰明伶俐;美羊羊愛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沸羊羊自稱羊村大力士,喜歡保護美羊羊;懶羊羊特別懶,上課也愛睡覺,還喜歡吃零食。暖羊羊是羊村班長,力氣比沸羊羊大三倍;灰太狼和紅太狼脾氣倔犟,想吃羊村大肥羊。
我覺得灰太狼笨得可愛,而喜羊羊卻很聰明。有一次,灰太狼把喜羊羊它們都抓了回去。可喜羊羊它們用聰慧的頭腦想出了妙計逃出了狼堡。看完這部電影:我認為不管遇到什麼天大的事都不要慌張,要冷靜的`處理一切,才能獲得成功。
我決心向喜羊羊它們學習。
當我看完《小兵張嘎》後,我被嘎子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所為之震動。嘎子和我們一樣,只是普通的孩子,但他卻擁有一顆抗日的心。那時日本人來攻打我們中國,許多人都失去了家人和朋友,流浪街邊,而嘎子卻站出來,主動要求參加紅軍,他給戰士們帶來歡樂,在多次的艱巨任務中,他都完成了,有一次,他屁股中了子彈,但他不顧傷痛,仍然繼續追擊敵人,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做了一支假,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
最令我感動的是:嘎子被敵人捉去後,在敵人拷問時,不說一句話,在用敵人打他時,他敢於咬住敵人執著皮鞭的魔手,敵人在一鞭又一鞭的抽打他,可他還是忍疼不說話。敵人都打累了,嘎子還是一個字不說,寧死不屈。
我很佩服嘎子的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想起那件事,跟嘎子真是天壤之別,那天,我和媽媽去圖書館,到了里邊,我直奔書架,可是當我選書時,卻發現沒什麼好看的書,我一會兒看看這本,一會兒看看那本,看了半天,沒看著什麼內容,直到走的時候,我還是沒看著什麼。跟嘎子比,簡直差遠了,以後我要學嘎子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做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