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蛇舌表達了什麼 有木有類似主角的BT人物幫我解答 吃撐了沒事做的就別來找罵了 謝謝
珍惜生命,珍惜愛情,珍惜友情,拒絕犯罪。 蛇舌圍繞女主角的生活講述她本來是一個什麼都不在乎的人,揮霍一切可以揮霍的,可直到後來一出一出的事情越來越後悔,越害怕失去。最終她的蛇舌成功了,可她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當初那麼想把舌頭劃開,原來舌頭分叉也就那麼回事。但很多事卻無法挽回了。
㈡ 蛇舌的劇情簡介
正因為有疼痛感,才會覺得自己還活。-----電影《蛇舌》
在涉谷閑逛的路易是個既沒有職業也不進學的19歲女孩。這天,路易(吉高由里子 飾)在俱樂部碰到了一個改變她單調人生的男人。留著紅色莫希干發型、眉毛和嘴唇上穿環打釘的阿瑪(高良健吾 飾)對她說:「你知道蛇舌么?」「那是什麼?」阿瑪伸出了蛇一樣頂端一分為二的舌頭。路易被彷彿生活在另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的阿瑪迷住了。
阿瑪把路易帶到了一家氣氛詭異的店。店老闆阿柴(ARATA 飾)全身都是紋身、滿臉都是裝飾,打扮比阿馬還朋克。他是一個紋身師、還自稱是虐待狂。路易非常興奮,她愛上了身體改造。她在自己的舌頭上打洞綴釘,准備一步步變成象阿瑪一樣的蛇舌。她還請阿柴在自己的背上紋上龍和麒麟的圖案,龍是阿馬背上的紋身,麒麟則是阿柴右臂上的紋身。阿柴開出了和他過一夜的條件,路易接受了。
路易的龍和麒麟都沒有眼睛。她覺得一旦點了睛,它們就會飛走。路易和阿瑪同居了,但同時又和阿柴保持著關系。和外表不同,阿瑪有時溫柔得近乎軟弱,同時還有著瘋狂的獨占欲。而阿柴正如他所說是個虐待狂,但他不時展現出成熟男人的包容。
在不斷尋找但依然找不到生存意義的日子裡,只有兩個男人帶來的心的痛楚和打洞紋身帶來的身體的痛楚給了路易生存的感覺。
然而,一場暴力事件讓三個人的關系迎來了意外的終結……
㈢ 日劇蛇舌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貌似都不是同性戀
只是.像阿祡說的"接受的范圍比較廣泛"
1。先奸後殺..
3.大概是阿祡想和阿瑪的女人在一起吧
㈣ 蛇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意思 要表現什麼社會現實
路易知道阿馬殺人之後不是給他染頭發換衣服來著,她愛阿馬;知道阿柴殺了阿馬之後把麝香換成椰香……不用說了吧
㈤ 蛇舌結局
1.貌似都不是同性戀
只是.像阿祡說的"接受的范圍比較廣泛"
1。先奸後殺..
3.大概是阿祡想和阿瑪的女人在一起吧
㈥ 有誰看過金原瞳的《蛇舌》的小說或者電影
《鹹味兜風》描寫34歲打零工的小鎮女子美惠遭劇團明星描棄,失望之餘,投入了年過六十的富有老人九十九的懷抱。美惠一開始是為報資助之恩與老人同居,但心裡卻盼著他早死。然而,在正式同居的第二天早上,她卻萌發了對這位外表柔弱而內心執著的老人的第一縷真正愛意。小說繁復、細膩地書寫了疏離社會中空虛、郁悶的心理狀態,探討了生與死及性的主題,空虛的悲哀中透著幽默的氣息,在芥川獎評選中得到很高評價,被稱為「迄今為止最有小說性的作品」、「有厚度的秀作」、「令人感受到非比尋常的力度」。
作者簡介 · · · · · ·
全原瞳(1983一)
日本當代「叛逆美少女作家」的代表。《蛇舌》2003年獲第27屆昂文學獎後, 2004年再奪第 130民大*獎公作者一基打破了芥川獎的兩個記錄:第一是成為該項獎有史以來年齡最小(20歲)的獲獎者;第H是處女作即獲獎。《蛇舌》描寫了迷上身體改造、最終把舌頭一割為二的一個女孩和兩個另類男青年之間的痛苦關系。內容「驚世駭俗」,在日本引起廣泛爭議。小說獲獎後暢銷一時,單行本發行逾五十萬冊,被稱為日本的「少年維特之煩惱」,《蛇舌》及其作者的出現在日本甚至成為一種社會現象。著名作家村上龍認為:「《蛇舌》細節真實,無懈可擊。從時下年輕人放縱的生活方式中,捕捉到了偶爾閃露出的純粹的情感。不僅構建出光怪陸離的神秘世界,同時也深刻傳達了生於現世的女子心情。」
大道珠貴( 1966一)
日本小說家。2000年以來,她的小說曾三次人圍芥川獎提名,皆來能勝出。2003年新作小說《鹹味兜風》終獲得第128屆芥川獎。《鹹味兜風》描寫 34歲打零工的小鎮女子美惠遭劇團明星拋棄,失望之餘,投入了年過六十的富有老人九十九的懷抱。美惠一開始是為報資助之恩與老人同居,但心裡卻盼著他早死。然而,在正式同居的第二天早上,她卻萌發了對這位外表柔弱而內心執著的老人的第一縷真正愛意。小說繁復、細膩地書寫了疏離社會中空虛、郁悶的心理狀態,探討了生與死及性的主題,空虛的悲哀中透著幽默的氣息,在芥川獎評選中得到很高評價,被稱為「迄今為止最有小說性的作品」、「有厚度的秀作」、「令人感受到非比尋常的力度」。
柴田翔( 1935一)
日本著名作家。曾出任日本東京大學文學系主任。代表作《別了,我們的生活》獲 1963年第引屆芥川獎。柴田翔是日本20世紀70年代具有重大影響的文學流派「作為人派」的代表作家。他主張在社會生活和國家秩序面臨崩潰,生存意識陷於分裂的時候,必須直面對待當代的現實問題,努力使受到壓抑的人性和受到傷害的人格得到康復。《別了,我們的生活》描寫了當時日本政治風潮過後,一代熱血青年喪失信念,失去奮斗目標,迅速成為「容易衰老的一代」的辛酸歷程,發人深思,感人至深。自出版以來在日本發行近二百萬冊,感動數代讀者,具有長久而深遠的影響。
豆瓣成員常用的標簽(共73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