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隱牆的劇情簡介
講述了一個女人莫名其妙到了一個封閉空間生活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位並沒有給出姓名的女人。她和兩位朋友以及她們養的狗一起來到阿爾卑斯山腳下度假。
安頓下之後,朋友提議出去散步,而她因為駕車的疲倦決定趕早睡下。第二天早上醒來之後,她發現朋友們整夜未歸,而只有小狗盧齊思陪在她身邊。
擔心的她想到旁邊的村子打聽消息,卻發現她被一道看不見的屏障封閉了在這里,根本無法離開。電台中斷,電話失去了信號。
於是,她開始了一種新生活,一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割草砍柴摘野果打獵通通上手。
她第一次如此直接感受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忍受時間忽快忽慢的前進,而陪伴她左右的除了最初的那條狗,還有一隻已懷有身孕的貓與奶牛。
她在這座山中生活了三年,三年裡,原來那隻母貓和奶牛生下來的小貓、小牛還有那隻狗相繼死去。
有一天女主角和狗從野外回家時,竟然看到一個鬍子拉渣的男人出現在家門外屠殺小牛,於是狗上前反擊,女主角在驚慌與憤恨之下沖進屋裡拿了獵槍把男人一槍擊斃。
而此時那隻狗已經被男人的刀砍得奄奄一息了。
她至始至終只是不明白那男人為何要殺她的朋友,而壓根沒想到:原來她不是一個人,原來還有一個同類和她處在同一困境中,他們也許能並肩「作戰」或找個伴。
影片的最後,依然沒有奇跡,日子還是這樣循環往復,看不得盡頭。冬天陰冷的小屋裡,女主角坐著寫日記,母貓靜靜蹲在旁邊。她說,今天是她最後一天寫日記了,因為,紙都寫完了。以後她將不再記錄,繼續生活。
影片含義:
導演的意圖是先將女人置於拋物線的底端,然後看她如何應對。萬念俱灰的女人開始適應絕境,完成了從都市白領到鄉野村婦的改變,除草,與一隻狗一隻貓和一頭牛相伴,寫日記,劈柴,打獵。
看到這里,觀眾會震驚於人的生存本能和韌性,人的身體里對絕境無奈又必須前進的某種潛力。與她相依為命的小牛和狗的死,是本片唯一的高潮。
導演用慢鏡頭的方式呈現出女人的倉皇失措和行動力之果敢。她拿起槍,對准闖入她地盤大開殺戮的人。
然而這也是本片最匪夷所思的地方,既然有人的出現,證明隱牆已經消失,而女人卻不願走出。最後生活仍在繼續,只是女人已經沒有紙和筆寫日記了,她選擇繼續生活。
人在封閉的狀態中,或許能收獲一種平靜自然的生活,更多對自然、生命、孤獨和自我的思考和追問。就像女人說的,沒有回憶,沒有念想,只是感覺到下雪時世界被巨大的靜謐包圍。
至於那堵看不見的「牆」,顯然有隱喻的作用,實際上,它在現實中無處不在。
㈡ 關於迷宮的電影
1、《閃靈》——雙重迷宮
在原著中,迷宮是霍格沃茨學校的操場施加了魔法而變換出來的,化作六米高的樹籬迷宮,三強爭霸賽的獎杯就放在中間。無出意外,迷宮里有各種各樣的魔法樹阻礙去路,還有無數的鬼魂,最後一關則是斯芬克斯之謎。
哈利·波特完成解密,才最終走出了迷宮。為了拍攝這座恐怖迷宮,特技團隊搭建了一部分真實迷宮,高達25英尺,長40英尺。迷宮中的牆相互獨立,由電腦控制,可以根據劇情的需要自由膨脹和升高。
㈢ 隱牆最後的結局
結局:
影片的最後,依然沒有奇跡,日子還是這樣循環往復,看不得盡頭。冬天陰冷的小屋裡,女主角坐著寫日記,母貓靜靜蹲在旁邊。
她說,今天是她最後一天寫日記了,因為,紙都寫完了。以後她將不再記錄,繼續生活。
劇情:
《隱牆》是由馬蒂娜·戈黛特主演、朱利安·鮑斯勒導演的一部電影。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並沒有給出姓名的女人。
她和兩位朋友以及她們養的狗一起來到阿爾卑斯山腳下度假。安頓下之後,朋友提議出去散步,而她因為駕車的疲倦決定趕早睡下。
第二天早上醒來之後,她發現朋友們整夜未歸,而只有小狗盧齊思陪在她身邊。擔心的她想到旁邊的村子打聽消息,卻發現她被一道看不見的屏障封閉了在這里,根本無法離開。
電台中斷,電話失去了信號,她必須做出決定,究竟是冒死翻過身後的高山去尋找和外界的聯系,還是留在這里避免外界看不見的危險。
㈣ 隱牆的電影簡介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片《隱牆》 此片生動闡釋了社會環境在個體身上的投射和影響,是深刻的,甚至根本的。每一個個體都具有社會性,盡管我們中的很多人常常聲明:我這個人從不受旁人左右。事實上,脫離了自己的同類,任誰都會不安吧。
㈤ 隱牆的相關影評
嚴絮隨著年紀漸長,我對一些自我絮叨的電影產生了一種乏意,它極考驗耐力以及對細碎的歸納總結。獨白式的電影曾是我的最愛,比如在王家衛的電影里,總能找到刺穿心境的某種況味。德國電影《隱牆》便是典型的獨白式電影。看過之後,頓想起一句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在敘事上,本片按照倒敘和現實交叉的方式進行。女主角成為惟一的表演者和敘述者。故事看起來像是驚悚片。一個女人一覺醒來發現只剩她和一隻狗,在所住的木屋附近都有一層隱牆包圍著,簡單地說,她被世界隔離,孤立無援。剛開始導演也有意識得把片子往懸疑和驚悚指引,被世界隔絕造成的心理恐懼比看《貞子》還可怕。前半段,導演極力渲染女主角的絕望壓抑和彷徨無措,沉到谷底的悲哀令全片蒙上一層陰沉的基調,如同片中深不見底的森林。近年來或許是憂患使然,歐洲的導演喜歡拍反思性的電影。他們排斥好萊塢式大團圓的結局,結尾處往往人性得不到升華,更加殘酷。比如丹麥電影《狩獵》,最後的一記冷槍將前面的其樂融融徹底否定。而在本片中,導演也嘗試做一些反思性的呈現。比如人一旦脫離現代科技,如手機、電視、冰箱、汽車之後會怎麼活?科技對我們的影響力到底多深?以及追問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關系等等。主題是好的,但如果僅用獨白來呈現這一切的話,力度顯得蒼白。女人的獨自絮語和意識流的心境只能像涓涓細流一般,沒有驚濤駭浪爆發的力量。導演的意圖是先將女人置於拋物線的底端,然後看她如何應對。萬念俱灰的女人開始適應絕境,完成了從都市白領到鄉野村婦的改變,除草,與一隻狗一隻貓和一頭牛相伴,寫日記,劈柴,打獵。看到這里,你會震驚於人的生存本能和韌性,人的身體里對絕境無奈又必須前進的某種潛力。與她相依為命的小牛和狗的死,是本片唯一的高潮。導演用慢鏡頭的方式呈現出女人的倉皇失措和行動力之果敢。她拿起槍,對准闖入她地盤大開殺戮的人。然而這也是本片最匪夷所思的地方,既然有人的出現,證明隱牆已經消失,而女人卻不願走出。最後生活仍在繼續,只是女人已經沒有紙和筆寫日記了,她選擇繼續生活。人在封閉的狀態中,或許能收獲一種平靜自然的生活,更多對自然、生命、孤獨和自我的思考和追問。就像女人說的,沒有回憶,沒有念想,只是感覺到下雪時世界被巨大的靜謐包圍。至於那堵看不見的「牆」,顯然有隱喻的作用,實際上,它在現實中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