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場報仇雪恥爭霸春秋的戰爭——晉楚邲之戰紀實
公元前632年4月,晉文公重耳率領晉國軍隊為救宋而伐曹衛,在城濮與楚國展開了一場正面交鋒,晉國軍隊利用楚軍輕敵的弱點,擊敗楚國,從而奠定了晉國的大國地位,走上春秋霸主的地位,周王室冊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主)。這次戰爭盡管楚國還未傷元氣,但也使得在35年間晉楚之間未發生過的大戰。
然而,春秋強國之間總是在不斷爭取諸侯國的來朝,鄭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重要國家,其地域處於晉楚兩國之間,是晉楚爭取和不斷討伐的對象。
公元前600年,楚莊王出兵討伐鄭國,晉國派郤(xì音西)缺救援鄭國,鄭襄公在晉軍的幫助下,在柳芬擊敗楚軍。公元前599年,楚王再次伐鄭,晉國大夫士會率領諸侯盟國軍隊救援,在鄭國櫟地(今河南禹州市)附近的穎水北岸驅逐楚軍,並留下部分諸侯聯軍協防鄭國,楚軍撤退。
公元前598年春,楚莊王再次率兵攻打鄭國,又到達鄭地櫟城(今河南禹州市)。
楚國來時洶洶,鄭國大夫建議說,晉楚兩國都是不務德而以武力征服它國,我們只好誰來攻打就歸順誰,晉國楚國不講信用,我們還能將信用嗎?公元前598年夏,鄭國就屈服於楚國,楚莊王在辰陵(今河南西華縣西北)與鄭國、陳國結盟。
與鄭國結盟後,楚莊王派左尹子重攻打宋國。楚莊王自己率領大軍後撤到楚國郔地(yán,音延,今河南項城市南)駐扎等待消息,同時,命令尹孫叔敖在沂地(今河南正陽市)築城,以此作為以後北上爭霸的大本營。
面對楚國的入侵,晉國計劃援助鄭國,為了解除後顧之憂,公元前598年秋,晉景公派郤缺率領使團到戎狄之地去與戎狄各部落結盟。戎狄各部落這時都遭受到其比較強大的一支——赤狄——欺凌,他們同意與晉國結盟,歸順於晉國。
鄭國盡管在辰陵與楚國結盟,但它並未與晉國斷交,暗中還是繼續與晉國往來。
楚莊王十分氣憤鄭國的陽奉陰違,惱怒它的三心二意,於公元前597年春,率領軍隊進入到鄭國都新鄭(今河南新鄭市)城下,包圍了都城。鄭國向晉國報告消息,請求支援。
都城被圍困了十七天,晉國援軍遲遲沒有消息,鄭國難以堅持下去。鄭襄公命人占卜以預測戰事。先是占卜向楚求和是否吉利,結果是不吉利,又占卜詢問在祖廟宣誓拚死以巷戰抵抗,結果大為吉利。於是,鄭人在祖廟前大哭,誓死一戰。
鄭人的哭聲呼天號地,異常慘烈,哭聲中透漏出誓死不屈的決心,楚莊王改變策略,調整部署,他命令楚軍後撤。鄭國人乘機修復和加固了城牆。繼續堅持抵抗下去。
楚莊王重新整編了軍隊,又返回到鄭都城下,再次包圍了鄭國都。鄭國人堅持了三個月之久,最終還是被楚軍強大的武力征服,楚國人攻破城皇門,一直打到離鄭侯宮殿不遠的通衢大街。晉國援軍遲遲未到,鄭襄公看到大勢已去,已經無力抵抗,只有投降一條路了。
鄭襄公脫去上衣,袒胸露背,牽著羊以迎接楚王進城。他向楚莊王跪拜,低著頭說,「我是罪人,得不到上天的庇佑,沒能事奉好君王,使君王生氣,來到敝城,這是我自己的罪過。要是君王想把我虜到江南,充實到楚國海濱無人之地,我也依然惟命是從;如果要滅亡鄭國,把它賜給諸侯國,讓鄭國人做他們臣妾,我依然惟命是從。如果君王施以恩惠,顧念過去兩國的友好,不滅掉這個國家,而讓它事奉君王,等同於楚國的諸縣,那可真是君王的恩德。我不敢對此抱有希望。但請君王考慮。」
庄王身邊的大夫與將軍都說,不能答應鄭襄公的要求,我們好不容易攻陷它,就不宜再赦免它。
但楚莊王被鄭襄公的誠心所打動,他開導左右人說,鄭國之君能夠這樣袒胸露背,屈居他人之下,就一定能憑誠信對待他的人民,這樣的國家我們是很難能夠真正征服的。
於是,楚莊王答應鄭國的求和,命楚軍後退三十里,派大夫潘尫(wang音汪)入城結盟,鄭獻公派以仁讓忠良聞名於世的弟弟子良入楚為質。
晉國安定了北疆之後,就著手援救鄭國,准備糧草後勤。夏六月,晉國整頓軍隊,重新整編了三軍,晉國君景公任命荀林父為中軍主將,先軫的後裔先縠為副將,士會為上軍主將,郤克為副將,趙朔為下軍主將,欒書為副將。趙括、趙嬰兩兄弟為中軍大夫,鞏朔和韓穿為上軍大夫,荀林父之弟大夫荀首和大夫趙同為下軍大夫。韓厥為司馬,掌管軍政、軍賦(相當於現今的政治委員)。強大的晉軍,雄赳赳,氣昂昂,向鄭國開赴過來。
繼35年前的城濮之戰後,一場與楚軍的再次正面決戰一觸即發。
晉軍行進到黃河邊時,得到鄭國已經投降楚國並且兩國簽署了停戰協議的消息。再去救鄭國已經為時已晚,荀林父認為此去救鄭已無意義,繼續前進士兵都很辛苦,他想等楚軍撤退後再去討伐鄭國。他因此提議取消救鄭行動。
繼城濮之戰失敗後,楚國歷經三代君主的治理,在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則、禮儀等方面,都被中原諸侯國認為是不違背常道的國家了。它征伐陳國、討伐鄭國也得到國人的擁護,國內的商販、農夫、工匠、店主等都各安其業,經濟沒有荒廢。楚國實行符合道義的法典,軍隊也進行了整編,制定了作戰策略。行軍打仗時,右軍隨將軍戰車的指向而進退有序,左軍負責尋找草蓐後勤,前軍以旌旗為號探聽敵情,中軍負責調度,權衡一切,後軍以勁旅負責殿後。軍中百官根據不同的旗幟,採取不同的行動,軍中政令,不待主帥下令,士卒便以有所防備。
楚王的護衛親兵戰車部隊,分為左右二廣,各有戰車三十乘,對君王的包圍工作十分嚴密,右廣雞鳴辰時開始值班,駕車巡邏,到中午午時卸車,由左廣接替,左廣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辰時卸車,再由右廣接替,如此循環往復,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楚大夫許偃為右廣主車的馭駛,享譽春秋的名箭手養由基為車右,彭名為左廣主車的馭駛,屈盪為車右。實力不容小覷。
大夫士會對楚軍的嚴明的紀律和堅強的戰鬥力深有了解,他贊成荀林父的建議,也不同意現在就去貿然與楚軍決戰。
「不行!」先縠(hú音胡)卻不同意,他說,「晉國之所以稱霸諸侯,是因為軍隊的勇武,群臣盡力。現在失去了鄭國,不能說盡到了力;遇到敵人,卻不敢與之一戰,不能說勇武。晉國因為我等失去了霸主地位,我們還不如死去。況且,我們聲勢浩大,整頓了軍隊出征,聽說敵人強大就撤退,這不是大丈夫該有的行為。受命為軍中主帥卻不能象個大丈夫,你們能夠那樣,而我卻做不到。」說罷,不顧其他人的反應,就帶領自己的部屬渡過黃河去。
晉軍還沒有進入戰斗,軍隊高層中就出現了分歧,而且,先縠還自行帶領所屬部隊單獨行動,可見,那時的晉國,由於城濮之戰的勝利以及這許多年來諸侯的臣服,軍隊的紀律嚴明性已經大打折扣了。行軍出征,須有法度紀律。紀律不好,眾心渙散,力量肯定就會削弱。就像江河堵塞,會變成沼池。象先縠這樣不聽主帥,說明軍隊已經敗壞窮竭了。
對先縠的舉動,荀首嘆息道,「先縠的這支部隊危險了!他這樣要是與敵人遭遇,必敗無疑。即使能免於一死,也一定是會有大難。」
韓厥對荀林父說,「您身為主帥,軍隊卻不聽從命令,如果先縠的軍隊陷於敵陣,您的罪過可就大了。失去屬國,喪失軍隊,這是大罪啊!如果戰事不順,罪過可由大夥兒一起承擔。還是繼續進軍為好。」
於是,迫不得已,荀林父帶領全軍渡過了黃河。
獲悉晉國軍隊向鄭國開進,楚莊王率領軍隊北上駐扎在鄭國郔地(位於今鄭州市管城區之南與新鄭市之間),整軍准備與晉軍決戰。楚軍由大夫沈尹為中軍主帥,楚莊王之弟子重為左軍主帥,楚卿子反為右軍主帥。楚王的想法是飲馬黃河、到黃河邊炫耀一下武力就可以了,然後班師回返,不一定非得要同晉軍正面交鋒。
得到晉軍已經渡過黃河的消息,楚王想撤軍,城濮大敗的陰影還是在腦海中隱隱的揮之不去,而且,兩年前在柳芬及潁北,與晉軍的交鋒,楚軍也是小敗,被迫撤退。是否真要與晉國一戰,楚莊王召集大將們開會討論。伍子胥的曾祖父伍參想與晉國一戰,令尹孫叔敖不想戰。他說,「去年進攻陳國,今年又攻伐鄭國。戰事已經夠多的了。如果戰而不勝,全國人都要分吃伍參,他的肉夠吃嗎?」伍參說,「如果能取得勝利,那孫叔敖就是無謀之人;如果戰而不捷,我伍參的肉將在晉軍之中了。」
令尹孫叔敖已經做好了撤退准備,他將戰車掉頭向南,也把軍旗調轉了方向。
伍參對楚莊王說,「晉軍主帥荀林父新任不久,無法推行軍令。副將先縠倔強固執,缺乏仁心,不肯聽令。三軍之帥也無法自主行事,士卒即使想聽令也不知誰為主帥,不知道該聽誰的。此戰晉軍必敗!況且,晉國是臣子統軍,您身為國君,逃避臣子,這對國家社稷圖和交代?」
伍參的這句「君避臣」大大地刺激了楚王的自尊心。他考慮到,在兩年前,楚軍在柳芬和潁北與晉鄭聯軍,也只是小小交火,未經大戰,但楚軍亦有一些小的損失。如果不經一場大戰,難以奠定楚國在諸侯國中的地位。於是,楚莊王命令令尹調轉車頭,前進至管地(今河南鄭州市管城區)駐紮下來,等待晉軍。
晉軍駐扎在今滎陽市東北面的敖山和鄗山(qião音敲)之間,這里又稱為邲地。晉軍這次是為了救鄭而來,開始鄭國已經降楚,鄭國派鄭卿皇戌到晉軍去慰問和解釋,探聽消息。他說,「鄭國屈從楚國是迫不得已啊,只是當時為了挽救國家,我們對晉國痴心不改、忠誠不變啊。」他進一步煽動說,「楚軍屢勝而驕,士卒疲勞,又不設防。你們攻擊它,鄭軍為你們後應,楚軍必敗無疑。」
皇戌鼓動他們與楚決戰,當然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這樣他們就可以臣服於勝利的一方,目前這樣,鄭國人兩邊都討不到好,難以選擇。
先縠是信心滿滿,他鼓動大家說,打敗楚國,降服鄭國,就在此一戰了。
大夫欒書則認為,楚君沒有一天不在治理民眾,教導他們人生之艱難,災禍隨時都會到來,時時整訓軍隊,提醒他們,勝利無法長久保持,殷紂王雖然百戰百勝,但還是最終亡國。楚君親兵的戰車,每天日日夜夜不間斷巡邏,防備非常嚴密。而且,這次是我們做事不符合道德,跟楚國結下冤讎,我們理曲,楚國理直。晉國還是應該謹慎從事,避免一戰。
趙括、趙同兩兄弟血氣方剛,「我們來這里就是為與楚決戰的,不戰還等什麼?」
荀首不同意與楚一戰,他說:「趙括、趙同的話,是取禍之道。」趙朔也說,「欒書說得太好了,按他的話去做,必定能夠使晉國長治久安!」
楚莊王對與晉決戰還是抱著遲疑的態度,他派一名少宰來晉軍營探討和平解決的可能性,他很富有外交辭令地說:「我們國君在年少時就遭受憂患困苦,不善於文辭。我們二先君也曾來往於這條路上,那是為了教導、平定鄭國的,豈敢得罪貴國?你們諸位無需久留此地。」他的言辭中,透漏出可以談判解決的誠意。
晉大夫士會的回答同樣富於外交技巧,他說,「從前周平王命令我先君文侯說,與鄭國一同輔佐周王室,不得廢棄我周王的命令。現在鄭國不遵從,寡君派群臣向鄭國問罪,豈敢勞駕你們偵查的士兵?我謹拜謝貴國君王的命令。」士會的回答頗有玄機,意即晉國救援和教訓鄭國是遵循周天子旨意的,同時,我們可以坐下來好好談一談。
先縠是好戰派,他認為士會是在向楚國示弱,討好楚軍。他立即派趙括追趕上楚使,向他傳話說,外交官講錯了話,我們國君派我們將你們的軍隊趕出鄭國,我們無法不執行命令。
楚莊王還是不想與晉決戰,又派人來求和。晉國人同意了,並且約定了簽署和平協議的日期。
楚軍也有好戰者。伍參對晉人同意和平停戰持懷疑態度,他要求派幾個人到晉軍大營炫耀一下武力,試探晉軍的態度。楚王同意了他的建議。第二天,楚國大夫樂伯率領一架戰車來到晉軍大營挑戰,許伯駕車,攝叔為車右。許伯駕馭著戰車在晉軍營壘前高速駛過,炫起技來,車輛一側插的戰旗傾斜,擦著晉軍營壘而過。攝叔沖入晉軍營壘,迅速割掉一名晉軍兵士左耳,把他虜了過來,再迅速跳上車。晉人追擊,從左右兩翼追擊上去。樂伯拿出弓箭,向左射馬向右射人,兩隊追擊的晉軍無法靠近。只剩下一隻箭了,這時,突然出現一隻麋鹿在前面,他舉箭射去,正中麋鹿脊背。晉將鮑癸在後面追趕,樂伯叫攝叔將麋鹿先給他,攝叔一把抓麋鹿,將他拋給鮑癸說,「現在還沒有到打獵的季節,就將這只麋鹿送給你吧。」鮑癸見他們口才好、射技百發百中,也不敢再繼續追擊。就這樣楚軍挑戰者安全返回。
晉將魏錡曾經想做公族大夫未被批准,非常惱怒,一直耿耿於懷,這次他想讓晉軍失敗。晉大夫趙穿之子趙旃(zhãn音粘)曾經想做卿也被拒絕,他因此也非常氣憤放走楚軍挑戰者。他們請求挑戰楚軍也是未被批准,請求去楚營出使進一步探聽結盟之事,荀林父竟然同意了。本來,結盟的事情都商定了日期,荀林父此時卻屈服於此兩人的糾纏,同意他們去楚營,可見他是缺乏對事情的判斷力,也為後面的失敗鑄成了大錯。
這兩個人率部前去。郤克知道他們的心事,他說,這兩個挾有私怨的人去到楚軍,恐怕他們會做出對晉軍不利的事情,我們要早做防備。士會也支持這個意見,建議早做防備,防止被偷襲。先縠不同意設防,他說,現在正籌備結盟而又對楚人有戒備,這恐怕顯示我軍不友好吧。然而,士會跟鞏朔、韓穿率領上軍在敖山前的七個地方埋下伏兵,趙嬰齊派他的部署在黃河邊准備好舟船,以備不測。
聽了郤克的話,荀林父此時也開始擔心這兩個人去到楚軍那裡鬧事,便派防衛用的戰車去迎接他們。
魏錡和趙旃兩人率部去到楚軍大營,但沒有進營為使,卻去挑戰楚軍。潘尫之子潘黨奉令追趕,追到熒澤(今河南滎陽東),魏錡看到一隻麋鹿,他一箭射去,正中麋鹿。他回過頭來對潘黨說,你今年還沒有來得及嘗嘗新鮮的麋鹿吧,我把它送給你。潘黨停止追趕,下令回撤。
這時,晉軍的接應戰車在緊急追趕過來,弄得塵土飛揚。潘黨看到了,他不知會發生什麼情況,就派人馳車吧這個情況報告給楚軍主帥。
趙旃沒有返回到晉軍大營,他在半路躲了起來。入夜,他率部偷偷來到楚軍陣前,他席地而坐,命他手下沖入楚軍營帳。見到敵軍偷襲而來,楚王的左右兩廣親兵立即擂鼓,圍攻入襲的晉軍。這天正是六月十四日,趙旃率領的是晉軍的小股部隊,當然不是楚軍敵手,趙旃的部隊邊戰邊撤,楚王身先士卒乘左廣之車追擊趙旃。
天色也漸漸亮了起來。趙旃拉戰車的是兩匹好馬,楚軍追來時,他讓他的兄弟和叔父登上自己的戰車,幫助他們逃脫了。他自己則跳上另外一輛戰車,拉車的是普通馬,那匹馬跑不快,眼看楚軍就要追了上來,他急忙棄車逃入樹林,楚將屈盪追入樹林,和他搏鬥起來,抓住了趙旃的鎧甲,趙旃急忙脫掉鎧甲,掙脫了屈盪的控制,逃命而去,屈盪繳獲了他的下身鎧甲。
晉逢大夫和他的兩個兒子乘著一輛戰車,在拚命逃命。逢大夫叫他的兩個兒子不要回頭。可他的兩個兒子擔心掉在後面的趙旃的安危,還是回頭看看他怎樣了,他的兒子說,趙老在後面。逢大夫很生氣,把他的兩個兒子趕下車,指著路邊的一棵大樹說,就在這里給你們收屍。他叫趙旃快跑過來,把趙旃拉上了車。趙旃得以逃脫,逢大夫的兩個兒子被追上來的楚軍斬殺。第二天,逢大夫果真在那棵大樹那裡找到他兩個兒子的屍體。逢大夫用他兩個兒子換回了趙旃的一條命。不知趙旃後來是如何感謝他的。
潘黨昨天報告的情況,晉軍夜襲楚王大營,孫叔敖不知道晉軍使用的什麼策略,但估計這背後一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且這時,楚王也在追趕入襲敵人深入到晉軍陣地。不管晉軍的作戰策略是什麼,孫叔敖決定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不要讓敵人來自己這里而是要自己先打過去,同時也是擔心追趕楚王的安危,他急忙命令各部隊對晉軍進行全面反擊,他自己一馬當先,率部主力部隊急速進軍,戰車飛馳,楚軍部隊以雷霆萬鈞之勢掩殺過來。
面對突如其來的楚軍,荀林父不知所措,他不是指揮士兵穩住陣腳、進行抵抗,而是在軍中擊鼓喊道,先渡過黃河的有賞!於是,中軍、下軍各部爭著上船。士兵們爭先恐後,亂成一團,不知道去抵抗楚軍,而是尋路逃亡。落入水中的士兵抓住船邊,船也無法開走。船上的士兵拿起刀劍就砍抓住船的手指,被砍斷的手指掉滿船艙,一捧一捧的,慘不忍睹,河裡淹死士兵無數。
黃河在晉軍的右方,晉軍向右撤退,士會率領的上軍穩住陣腳,軍隊未出現慌張騷動。楚大夫工尹齊率領右方陣士卒追擊晉軍下軍。楚王派大夫唐狡和蔡鳩居告訴唐國國君惠侯說,「寡人無德貪功,遇到了強敵,然而,如果楚軍不能取勝,你也將受辱。請你軍全力以赴,協助楚軍作戰。」楚王派潘黨率流動的備用戰車四十乘,加入到唐侯所處的楚軍左方陣中,努力追擊晉軍。郤克之子駒伯與士會在一起,他問要不要抵禦楚軍。士會說,現在楚軍銳氣正盛,若集中兵力來攻我上軍,我軍必會全軍覆沒。不如收兵撤軍,分擔失敗的惡名,使我們得以保全士卒的生命。士會命令撤軍,親自殿後,故上軍不敗。士會也缺乏相互支援的勇氣,只是維護自己的士卒。如果他能夠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率部拚死一戰,戰役的結果還不好說呢。
春秋是義戰,楚軍真是一支仁義之師。晉軍有的兵車陷入泥坑不能前進,楚軍沒有乘機斬殺,反而教他們把車前的欄板卸掉,車稍微前進了一段,馬又盤旋不進,楚軍又叫他們拔掉軍旗,放在車轅端的橫木上,這些兵車才最終駛出泥濘,得以逃脫。晉軍不思感激不殺之恩,卻回過頭來說,我們不像你們大國經常敗逃啊。這顯示出中原諸侯,至少是晉國人的自大。
戰斗中,荀首的兒子知罃與大部隊走脫,被楚大夫熊負羈俘獲。荀首本來已經逃了出來,見他的兒子未跟上來,就帶來他的部屬返回來搜救。魏錡為他駕車,下軍的很多士卒都跟他一起返回戰場尋找。荀首用箭射擊圍攏來的楚軍,每次抽出堅硬的好箭時,他就不射,插入魏錡的箭袋。魏錡憤怒地說,「你不是心疼兒子,而是在心疼蒲柳條。我們董澤(晉山西聞喜縣東北之董氏陂,盛產柳條)的蒲柳條,那是用得完的嗎?」荀首說,「你不懂。如果不活著抓獲他人的兒子,難道可以換回我的兒子嗎?」荀首射中楚大夫連尹襄老,倒霉的他被射死,射傷了楚莊王的兒子公子谷(gû音谷)臣。荀首將他俘獲,趕忙載著公子轂臣和連尹襄老的屍體逃回。
戰斗到黃昏,楚軍橫掃晉軍駐扎在邲地(今河南滎陽市東北)的大營。晉軍潰不成軍,連夜都在渡河逃命,通宵都是渡河與呼救的哭喊聲。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十五日,戰斗平息下來,楚軍輜重也運到了邲地,軍隊在衡雍(今河南原武西北) [注1] 駐紮下來。這次楚軍大勝,一雪三十五年城濮之恥,楚軍士氣大振。潘黨建議楚王修建一座勝利紀念碑,把晉軍屍首收集埋葬成一個墳丘,以向後代昭示功績。
楚王說,「你不懂啊!止戈為武,所謂武,就是禁止暴力、消弭戰爭、保有強大、鞏固功業、安定人民、使人民和諧、物財豐厚。現在,我使兩國將士暴露屍骨,這是暴力啊,我們一種品德都得不到,如何來昭示子孫?古代明主討伐不敬、殺其首惡、埋其屍骨,是為了懲惡,我們怎麼能夠建造宮闕似的墳丘以宣揚武功呢?」
楚莊王站在仁義道德的角度,說得頭頭是道,他的將士們一致稱頌。
楚王祭祀了黃河,不過,還是建造了一座先王的神廟,向先王報告了戰爭的成功,然後率軍回國。相信楚成王在天之靈,看到他的孫子庄王熊侶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一定是十分欣慰。
公元前597年秋八月,晉軍殘余部隊回到晉國。晉軍主帥荀林父主動承擔責任,請求景公處死。士會的兒子士貞子勸諫景公說,「城濮一戰,晉軍佔領楚軍大營,食楚軍遺留的糧食三天,文公還有憂色,因為楚國的名相令尹子玉還在,等到子玉自殺,文公才喜形於色,這相當於楚國戰敗兩次。楚國失去了人才,一連兩代都無法振興。今天,或許是上天在嚴厲警告我晉國,如果殺掉荀林父,那是再次增加楚國的勝利啊!荀林父事奉國君,進,想著如何竭盡忠誠,退,想著如何彌補過錯,這是國家的衛士,如何能夠殺掉呢?他這次戰敗,如同日食月食,如何能夠掩蓋日月的光明呢?」
荀林父可能是在晉國公族大夫中人緣非常好,這次戰爭中他暴露出如此之多的能力問題,都還有人為他說好話!
晉景公也考慮到這次戰敗的責任不全在荀林父的統帥,就赦免了他,讓他官復原職。
盡管這次邲戰失敗,先縠罪不可赦,然而晉景公也放了他一馬,但他不思悔改,對罷免其官職非常不滿。一年後,公元前596年秋,他勾結赤狄部落,發動叛亂,赤狄攻打晉國,一直攻到晉地清原(今山西稷山東南),離晉都城不足百里了。晉景公十分震怒,將邲戰之敗和通敵之罪一起清算,殺了先縠,並把他全族都滅了。這真是刑戮加身、咎由自取啊!
從邲戰經過來看,這次戰爭失敗的原因,最直接的是荀林父缺乏統帥能力,約束不住先縠、魏錡、趙旃等人,也沒有及時抓住楚欲和談的心理,失去和平解決爭端的機會,而且,在戰爭中,未能組織有效的抵抗,遇到楚軍攻來,就失去了定力,鼓動士卒逃跑,造成晉軍坍塌,潰不成軍。
其次,但從背後深刻的原因來看,是晉國自從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大敗楚國後,一直在諸侯華夏中佔有霸主地位,對諸侯小國的一些列討伐戰,都是大軍一到,諸侯小國就完全俯首稱臣,對秦國的幾次戰爭,也都是勝多敗少,鮮遇對手。面對楚軍的求和,也還是以為楚軍懼怕晉軍,沒有認真地准備與楚軍的決戰,沒有遵循士會、荀首等人提出的設防建議。
所以,晉軍的慘敗是其狂妄自大造成的。
邲地一戰,使楚莊王一鳴驚人,自即位以來勵精圖治十七年(邲之戰這一年為楚莊王十七年)的成果得到了檢驗,使他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比肩齊桓公、晉文公。如果說,齊桓公是以「尊王攘夷」、晉文公是以「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而名問春秋,那麼楚莊王則是以其「止戈為武,揚武七德」而使春秋歷史留下自己的烙印。
邲戰的勝利,使楚國不但完全從35年前失敗的恥辱中恢復過來,走上了春秋輝煌的時代,從此,鄭國、宋國等諸侯國更不敢得罪於楚國。如公元前595年,楚莊王命大夫申舟出使齊國,故意讓申舟經過宋國而不事先通知宋國,藉以挑釁宋國並乘機攻打宋國。
邲戰失敗,盡管晉國的國力未受到大的損失,仍然是春秋霸主,但對楚國的強硬態度一下子就軟了很多,忌憚於楚國的強盛,在宋國公元前594年請求救援時,晉國也不敢派兵相救。
總之,晉楚仍然是勢均力敵,是春秋時期的兩大勢力陣營的盟主、稱霸春秋。
[注1] 現今的河南省原武在黃河以北,楚軍駐扎在衡雍(今原武),他們應該是沒有必要渡過黃河的;因此,春秋時期的衡雍應該是在今鄭州北、黃河南岸的花園口鎮附近,或者,春秋時期的黃河在今原武縣以北通過,現改道在南邊了。
② 求關於春秋戰國的紀錄片
1、《楚國八百年》
曾創造長江流域文明最高峰的泱泱大楚,跌宕起伏,興衰榮辱八百年歷史從楚國建立者鬻熊的忍辱負重,到楚武王的開疆擴土,到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及「問鼎中原」。
到楚悼王、吳起的變法圖強,最後到楚懷王客死他鄉,屈原懷恨投江,最後楚國滅亡。。本片雖帶有些主觀色彩,但能找到那種久違了的壯懷激烈!堪稱經典製作。
2、《喋血長平》
本片以長平之戰的進程階段為主線索,分別以三位歷史當事人為敘述主視角進行展開。重點刻畫了廉頗、趙孝成王、白起三人的歷史形象與個人性格,將符號化的歷史人物變成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
以古代歷史文獻資料為基礎,結合現代史學觀點與實地勘測,力圖在復原長平之戰的同時,盡可能地挖掘分析戰役背後的歷史秘密,展現歷史人物不為人所知的真實形象,真正走近這場發生在兩千多年之前的慘烈戰役。
3、《春秋吳國風雲錄》
在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周天子只是表面上的共主,各路諸侯逐漸走上了爭霸的道路,其中有一個神秘的國家一直默默無聞,直到有一天,它一舉打敗了老牌霸主楚國,才讓世人刮目相看,這就是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生力量吳國。
4、《復活的軍團》
2000多年前,秦始皇的軍隊第一次統一了中國大地,也創建了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大型紀錄片《復活的軍團》以考古證據和歷史研究為依託,借鑒故事片的表現形式,層層揭示秦軍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的歷史真相。
(2)春秋五霸晉楚爭鋒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③ 春秋戰國電視劇大全,春秋戰國的電視劇電影
電視
《屈原》 《卧薪嘗膽》 《大秦帝國》 《亂世英雄呂不韋》 《東周列國——春秋篇》 《戰國》 《孫武大傳》講述《孫子兵法》作者 《胡服騎射》講述趙武靈王改革 《姑蘇台》講述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霸主春秋》講述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 《大秦風雲》 《大漢風》 《劉邦》 《英雄韓信》 《鍾無艷》齊桓公 《荊軻刺秦王》劉燁 《尋秦記》 《神話》胡歌 電影 《墨攻》 《孔子》 《鍾無艷》齊桓公 《英雄》 《荊軻刺秦王》鞏俐 《古今大戰秦俑情》鞏俐 《西楚霸王》 《神話》成龍 ···和戰國七雄:齊、楚、秦、燕、韓、趙、魏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有關的都是 所以很多,像是講西施、秦始皇、勾踐、屈原之類的都是,很多電視劇啊春秋時期的電視劇有:《卧薪嘗膽》,《大秦帝國》,《亂世英雄呂不韋》,《戰國》,《孫子大傳》。
1、《卧薪嘗膽》
《卧薪嘗膽》是北京歡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於2007年1月10日播出的一部歷史劇。由侯詠執導,陳道明、胡軍、安以軒、左小青、賈一平、馬精武主演。
《卧薪嘗膽》描寫的是歷史上著名的吳越之爭,其中"卧薪嘗膽"的典故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勵精圖治"的象徵。
2、《大秦帝國》
《大秦帝國》是由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的長篇歷史史詩劇,總製片人焦陽。
《大秦帝國》系列劇計劃拍攝5部,篇幅長達240餘集,是目前唯一一部以秦視角為主、展現商鞅變法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一百三十七年間戰國時代全貌的歷史史詩劇,著重講述了秦國通過變革圖強使紛亂的中華走向統一的歷史故事。
3、《亂世英雄呂不韋》
兩千多年前,中華民族曾產生過七個大英雄。他們是:老聃、孔丘、孫武、范蠡、商鞅、呂不韋、秦始皇。他們以艱苦卓絕的個人奮斗,影響或改變過歷史過程。本劇講述的是——呂不韋一生波譎雲詭的傳奇故事。戰國末年,群雄爭霸,諸侯割據,戰亂紛紛。然而,亂世待有英雄出,大商人呂不韋憑借自己的才華和財資,經過一生的艱難競爭,做成了古今中外最大的一筆生意——買賣國王!呂不韋棄商從政,執掌秦國大權十二年之外,為日後秦始皇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代中國統一的奠基人。
4、《戰國》
本劇以影視語言再現戰國,除了展現歷史流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極盡所能去探究一點點極其珍貴的歷史文化意蘊,發掘與張揚民族歷史上曾有過的能激發民氣的精神酵素,尋找與呼喚一種已多有失落的國氣、民氣與人氣,從戰國文化中汲取一點於今有益的原始活力,振發和強化民族精神。
5、《孫子大傳》
《孫子大傳》是劉心剛執導,張豐毅等主演的電視劇。
該劇以歷史為背景,以戰爭為葯引,講述中國最偉大的"軍事家"、"兵家"孫武跌宕起伏的一生,演繹古今第一兵書《孫子兵法》中"止戰"與"和"的至高境界。《孫子大傳》有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精神注腳,相比以往的歷史劇,不再是皮囊臉譜,而具備了有血有肉的人性。故事沒有局限於孫子的刻畫,而是以他作為一面鏡子,再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春秋時代全景圖。
《孔子》
孔子的思想傳播了幾千年,至今依然影響著我們,是真正的聖人。關於孔子的影視作品也比較多,個人覺得最好的就是1990年的《孔子》,用影像生動的表現了他坎坷的一生以及博學的思想,看過之後絕對受用無窮,為我們傳達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智慧。除此之外,本劇極為考究,細節非常到位,泥路、服飾、燈光、道具全都盡可能還原古代場景,不像現在什麼朝代都是華麗的服飾,金碧輝煌的建築,一點也不尊重歷史。同時也要特別誇贊一下孔子的扮演者王繪春老師,感謝他演活了孔子,讓我們領略到了孔子的偉大。
《孫子兵法》
本劇分為兩部,第一部是叱吒風雲,講述孫武的故事,由鄭則仕出演;第二部戰國傳奇,講述孫臏的故事,由莫少聰出演。其中孫武是兵聖,東方兵學的鼻祖,和伍子胥一起使吳國強大,還差點滅掉強大的楚國。至於孫臏的故事,大家應該都比較清楚,主要就是他和同門師兄弟龐涓的故事。除了戰爭場面有點小之外,劇情、演員演技都值得稱贊,而且還有關詠荷和李冰冰兩位美女。
《東周列國·春秋篇》
東周列國·春秋篇》則是一集一個故事,有些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比如驪山烽火、管仲拜相、霸主齊桓、羊皮換相、趙氏孤兒、勾踐滅吳等,不僅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面,而且劇中台詞優美、朴實、深刻,同時也還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姓生活習慣、衣冠儀禮之類的,是一部難得的經典之作,比起現在那些宮斗劇,真心不如好好看看這些良心劇集。然後還有一部《東周列國·戰國篇》,豆瓣8.0分,一般2——3集一個故事,有孫臏龐涓的鬥法、商鞅變法、蘇秦張儀的縱橫之術、荊軻刺秦王等。
1、鍾無艷
《鍾無艷》(The Legend of Lady Chung)是由李安執導的一部古裝劇,鄭裕玲、陳秀珠、盧海鵬、李龍基、譚炳文等參加演出。同年也拍攝了《金裝鍾無艷》主演也是鄭裕玲、陳秀珠。影片講述的是醜女鍾無艷憑著才德戰勝夏迎春贏得齊宣王的尊敬和愛的故事。
2、奇門鬼谷
《奇門鬼谷》是由李國立執導的古裝劇情電視劇,歐瑞偉、黃日華等主演。講述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孫臏(歐瑞偉)、龐涓(黃日華)乃患難之交,孫臏、龐涓、百里香產生一段多角戀情的故事。
3、戰國紅顏(1998)
《戰國紅顏》是張健偉執導,唐國強、張敏等主演的古裝電視劇。講述的是春秋後期,諸侯割據、兵馬交錯、干戈相見。吳越兩國毗鄰不能相安。勾踐戰敗為吳國囚、卧薪嘗膽,立誓有朝一日滅吳。
4、呂不韋傳奇(2001)
《呂不韋傳奇》,原名《亂世英雄呂不韋》,是周曉文導演並製作的一部古裝歷史傳奇劇,由張鐵林、寧靜、高虎、陳好等主演。本劇講述的是一代名相呂不韋的傳奇故事:戰國末年,諸侯割據,列國爭霸,堪稱亂世。
5、秦始皇(2001)
《秦始皇》是閻建鋼執導的中國內地古裝歷史電視劇,由張豐毅、宋佳、高明、趙亮、許還幻、范冰冰、張靜初等主演。該劇講述了秦始皇的一生。2001年拍攝完成後先在香港的電視台首播,其後在泰國播出。2007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電視劇:《東周列國》、《大秦帝國》、《孫子兵法之戰國傳奇》。電影:《戰國》、《墨攻》、《趙氏孤兒》等。
1、東周列國
《東周列國》是一部62集的電視劇,由沈好放執導,王繪春等主演。全劇分為《東周列國·春秋篇》和《東周列國·戰國篇》。其劇情主要是根據小說《東周列國志》改編,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
2、大秦帝國
電視劇《大秦帝國》系列是根據孫皓暉同名小說改編的長篇歷史劇,目前已播出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以及《大秦帝國之崛起》。
《大秦帝國》系列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東出與六國爭霸進而一統天下,以及最後走向滅亡的過程。是一部以秦國為主要視點來展現戰國時代波瀾壯闊的史詩。
3、孫子兵法之戰國傳奇
孫子兵法之戰國傳奇,中國香港電視劇,主演:鄭則仕、莫少聰、郭晉安、黎美嫻、李冰冰、吳毅將等。該片再現了戰國奇人孫武、孫臏叱吒風雲的王者風范。
4、戰國
《戰國》是由金琛執導,孫紅雷、景甜、金喜善、吳鎮宇、中井貴一、姜武等主演的古裝歷史電影。
該片以戰國時期孫臏與龐涓兩位名將之間的爭斗為歷史背景,包含了愛情、計謀、戰爭、背叛等電影元素。本片大部份是基於馬陵之戰、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等史實進行改編。
5、墨攻
《墨攻》改編自森秀樹的同名漫畫。由張之亮執導,劉德華、安聖基、范冰冰、吳奇隆、王志文、等主演。該片於2006年11月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戰國時期十萬趙國軍隊攻打梁城,墨者革離孤身救城的故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墨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子兵法之戰國傳奇
④ 求春秋戰國題材的優秀影片
電視
《屈原》
《卧薪嘗膽》
《大秦帝國》
《亂世英雄呂不韋》
《東周列國——春秋篇》
《戰國》
《孫武大傳》講述《孫子兵法》作者
《胡服騎射》講述趙武靈王改革
《姑蘇台》講述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霸主春秋》講述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
《大秦風雲》
《劉邦》
《英雄韓信》
《鍾無艷》齊桓公
《荊軻刺秦王》劉燁
《尋秦記》
《神話》胡歌
電影
《墨攻》
《孔子》
《鍾無艷》齊桓公
《英雄》
《荊軻刺秦王》鞏俐
《古今大戰秦俑情》鞏俐
《西楚霸王》
《神話》成龍···和戰國七雄:齊、楚、秦、燕、韓、趙、魏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有關的都是
所以很多,像是講西施、秦始皇、勾踐、屈原之類的都是,很多電視劇啊
⑤ 百家講壇春秋五霸全集名稱
(一)天下無主 (二)桓公繼位 (三)管仲相齊 (四)存刑救衛
(五)遏楚尊王 (六)葵丘之會 (七)襄公圖霸 (八)禍起蕭牆
(九)顛沛流離 (十)重耳返國 (十一)晉楚爭鋒 (十二)一戰而定
(十三)穆公求賢 (十四)偷雞蝕米 (十五)秦國雪恥 (十六)一鳴驚人
(十七)任賢圖治 (十八)夏姬之亂 (十九)戰和不定 (二十)三軍勇士
(二十一)人性插曲 (二十二)情義浪花 (二十三)一笑而戰 (二十四)趙氏孤兒
(二十五)水火不容 (二十六)鄢陵戰火 (二十七)權臣弒君 (二十八)霸主弭兵
(二十九)風流時代
總共29集,以上是1-29集全部集名!
⑥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從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並,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後稱溺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歷史上,對「春秋五霸」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由於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軍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會諸侯於葵臣(今河南考城),訂立盟約,成為中原第-個霸主。
接著稱霸的是晉文公。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於率領楚、鄭、陳等園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泰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系,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於宰相)子玉大怒,發兵進攻晉軍。
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以便選擇戰機,命令部隊向後撤退九十里。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晉軍「退避三舌」,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於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 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並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齊國宏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五九八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又成為中原霸主。
晉國稱霸的時候,西部的案國也強大起來。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但由於向東的通路為晉所阻,便向西吞並十幾個小國,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
以後,吳國、越國相繼強大, 爭霸於東南。公元前四九四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公元前四八二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附近)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越王勾踐自被吳國打敗後,卧薪嘗膽,立志報仇,經過幾十年努力,轉弱為強,滅了吳國。勾踐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於徐(今山東膝縣),成為霸主。
諸侯大國爭霸,說明了周朝王權的削弱。自公元前七七O年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以後,周朝王室更加衰微。從前是天子統帥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現在這些權力都落到諸侯手裡,「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扎樂征伐自大夫出」,甚至於「陪臣執國命」。新興地主階級紛紛起來奪權了。周朝奴隸制處於「禮壞樂崩」的境地。
⑦ 關於春秋五霸的故事
1.東周遷都洛邑以後,王室權力一落千丈,諸侯爭相而起,第一個強勢諸侯誕生——鄭庄公。鄭庄公公然不服周天子詔令,率軍進攻周室,使周桓王大敗而歸。這時的鄭國地處中原正中,周邊之國盡皆臣服,儼然一派霸主風范。然而鄭國畢竟是中等國家,雖然早已是最高等級的諸侯——公爵。鄭庄公沒有與同樣強勢的諸侯交鋒,也沒有會盟諸侯,更加對周天子兵戎相見,所以只能算是「春秋小霸」,不能入圍五霸之列。2.鄭國自庄公死後開始衰弱,而東方大國——齊國此時正是實力雄厚。早在鄭庄公時代,齊庄公齊鮑公這對父子兢兢業業治理齊國,在東方出現了「庄鮑小霸」。只是自齊襄公即位以後,荒廢國政,沉迷於不倫之戀,齊國發生弒君亂政。公子小白回國即位,即齊桓公,任命管仲為相,鮑叔牙為卿,勵精圖治,重振齊國雄風。在管仲建議下,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大旗,總是師出有名。齊國先處理好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接著幫助燕庄公驅逐北戎,還劃地拉攏燕國,並且支持燕庄公出任周天子的正卿(相國),在政治上獲得了巨大的籌碼。楚國在南方不斷北侵,齊國聯合諸侯們興師問罪,楚國退卻。齊桓公在管仲輔助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首霸」,稱霸近三十年之久。3.齊國自桓公死後,國勢混亂,勢力下跌。宋襄公企圖繼承齊桓公的霸業,他挾幫助齊康公回國主政的威勢,讓列國會盟推舉盟主。結果與楚成王結仇,宋楚大戰,宋襄公因其迂腐仁義落得個身敗名裂。宋襄公不能入圍五霸之列。4.晉國是周王室的遠親諸侯,是中原偏北的大國。晉國應該說有相當的實力,只是春秋之初忙於內戰,最終叛亂的武侯取勝。晉國步入正軌之後,出現了一代雄主——晉獻公。晉獻公首先發揮出了晉國強大的實力,吞並周邊的胡、虢等國,在北方稱雄。晉國本來要參加齊桓公的盟會的(當時還沒齊國強大),但某些原因未能參加。晉獻公死後,晉國內亂了好一段時間,直到公子重耳流亡19年後歸國,即晉文公。晉文公手下有許多能人,最出名的是元帥先軫、正卿趙衰(趙國的祖先)。晉文公再次整合晉國的實力加以提升,在城濮大戰中徹底擊敗北上的楚國精銳,奠定了晉國百多年的霸業基礎。接著晉文公搞好諸侯關系,邀請周襄王會盟,成為中原霸主。5.早在晉獻公末年,中原西側的秦國國君——秦穆公即位,並迎娶了晉獻公的女兒,重用了陪嫁奴隸百里奚。秦穆公常年與西部野蠻部落征戰,軍力很強,只是其他方面很落後,所以要勵志圖強就要引進中原人才、文化,與中原大國結交。百里奚、蹙騫、余由幫助秦穆公進行了改革,秦國實力大增。當時晉楚爭鋒,秦穆公加入了與他親善的晉國集團,因為晉國要強得多。晉文公幾年後就死了,秦穆公迫不及待要爭霸中原,結果在餚山大戰中,先軫率領的晉軍將其全軍覆沒。秦國開始專心經營西部,實現獨霸西戎。秦軍經過數次失敗終於打敗晉軍,周天子派人封賞秦穆公。沒多久秦穆公死去,秦國也沒再東進。6.楚國本是南方一國,早在西周中期就與周王室不合,之後公然稱王。春秋前期,楚武王、楚文王對南方各國進行兼並戰,使楚國成為獨霸南方的大國。楚成王時,楚國已是中原南側的龐然大物,只是被齊桓公的威勢所逼才止步。之後楚成王戰勝宋襄公,本欲稱霸中原,結果在城濮大戰中慘敗。從此楚國開始休養生息,幾十年後等到了另一風雲人物——楚莊王。楚莊王任用孫叔敖為尹(相國),全力整頓楚國實力,開始與晉國爭鋒。雖然當時的晉成公才能一般,但其國政(相國)趙盾相當有實力,所以楚國未能占據上風。趙盾死後,楚軍北上,晉軍遭到空前慘敗。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成為中原霸主。7.晉國遭到慘敗,霸權動搖,但實力基礎仍在。楚莊王稱霸幾年後就死去,晉楚重新爭霸。晉景公實行了「六卿制」,後又屠殺趙氏,只剩下趙氏孤兒。晉景公任用?為國政、韓厥為元帥,開始恢復晉國實力。晉悼公用魏絳處理國事外交,晉平公進一步對又想再創霸業的秦、齊兩大強國實行武力攻伐,取得勝利,史稱「悼平復霸」。晉國從新占據上風。8.齊國在再創霸業的重大挫折後,臣服於晉國。齊景公任用晏嬰為相,改革圖強,齊國復興,但再也無法恢復齊桓公時的輝煌了,因為齊國已經無法撼動晉、楚兩國的霸業了。9.東南方向的吳國與楚國經常作戰,因為楚國大部分力量被晉國牽制住,所以吳楚還能互有勝負。當時晉國也被秦國牽制住部分力量,並且六卿各自為政難以團結,所以晉、楚都越來越力不從心,而新興的吳國、越國則登上春秋爭霸的歷史舞台。吳王闔閭任用孫武為將、伍子胥為相,進行一系列改革,國力大增。五征楚國五次大勝,吳軍攻破楚國國都。接著吳軍受到秦、楚聯軍的抵抗,越王常允又襲擊吳國國都,吳軍班師。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大戰,最終戰敗屈死。吳王夫差繼續整合吳國實力,數年後使越國慘敗,再數年後揮師北上擊敗齊國,召開盟會成為盟主,但晉國不服。10.越王勾踐任用范蠡、文種整頓朝綱、練兵養士。越國經過十多年休養生息,正當吳王夫差與晉國兩軍對峙難解難分之時,越軍攻佔吳國都城,吳軍回師。之後數年間,越軍大敗吳軍三次,然後挾滅吳的威勢揮師北上,齊、晉不敵。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最後的霸主。所以本人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晉平公、越王勾踐。
⑧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霸國 創業霸主 歷時 時間(年)
齊國 齊桓公 姜小白 前720-前750 40
晉國 晉文公 姬重耳 前760-前510 160
秦國 秦穆公 嬴任好 前750-前770 30
楚國 楚莊王 羋侶 前790-前690 110
吳國 吳王 闔閭 前690-前510 30
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此說見之於《白虎通·號篇》。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hé lǘ),越王勾踐。此說見之於王褒的《四子講德文》。
另有人認為,所謂“五霸”,應是一種虛指,並非實指五位國君。
五霸簡介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6
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齊國地近渤海,有山海漁田之利,齊國很快強大起來。齊桓公採用管仲的意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義下,團結其他諸侯,抗擊威脅中原的周邊少數民族,還出兵阻擋北上的南方強國楚,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後來,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周王室也派人參加,正式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接著稱霸的是晉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領楚、鄭、陳等國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系,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於宰相)子玉大怒,發兵進攻晉軍。
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和報答在晉國內亂逃亡在外時楚王的殷勤接待,(在逃亡時,晉文公允諾:若能回到晉國為君,一旦晉楚交戰,晉軍將退避三舍,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命令部隊向後撤退九十里。晉軍“退避三舍”,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於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齊桓公去世後,宋襄公一心想成為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齊、楚三國國君相聚在齊國的鹿地。宋襄公一開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認為自己是這次會議的發起人,同時又認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齊國君高,盟主非已莫屬。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公拘押起來,然後指揮五百乘大軍浩浩盪盪殺奔宋國。最後宋襄公被楚國抓走後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講仁義是他失敗的地方,但講信用而以仁義待人,卻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過有名無實,不能算真正的霸主。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並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齊國衰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又成為中原霸主。
晉國稱霸的時候,西部的秦國也強大起來。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但由於向東的通路為晉所阻,便向西吞並十幾個小國,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史稱“稱霸西戎”。“兼國十二,開地千里”(《韓非子·十過篇》)。
以後,吳國、越國相繼強大,爭霸於東南。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附近)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越王勾踐自被吳國打敗後,卧薪嘗膽,立志報仇,經過幾十年努力,轉弱為強,滅了吳國。勾踐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於徐(今山東膝縣),成為霸主。
諸侯大國爭霸,說明了周朝王權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雒邑(今河南洛陽)以後,周朝王室更加衰微。從前是天子統帥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現在這些權力都落到諸侯手裡,“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甚至於“陪臣執國命”。新興地主階級紛紛起來奪權了。周朝奴隸制處於“禮壞樂崩”的境地。
稱霸的諸侯主要標志是“會盟”諸侯,而完成這一重要儀式的有齊桓公小白、晉文公重耳、楚莊王旅、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這五位諸侯,所以真正的春秋五霸應該是他們。同時在現用人教版高中歷史教科書 也採用這一說法,所以說這一說法更具有權威性。
宋襄公妄自尊大,借楚威而約諸侯,並且稱霸不成反喪其身,根本不能算五霸之一。反而倒是春秋首霸,救周王朝於崩塌中的鄭庄公無人提及。鄭庄公應算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五霸”的八種說法
網上盛傳“春秋五霸”共有兩種說法,其實不對,從古至今,關於“五霸”至少出現過八
齊桓公種說法,此外還有一些說法是將夏商時代的一些驍將也算進來,那些已經超出了春秋時代的范圍。
這八種說法如下:
1.“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庄”——《史記》
2.“齊桓、晉文、楚庄、闔閭、勾踐”——《荀子·王霸》
3.“齊桓、晉文、秦穆、楚庄、闔閭”——《白虎通·號篇》
4.“齊桓、晉文、秦穆、楚庄、勾踐”——《四子講德論》
5.“齊桓、宋襄、晉文、秦穆、夫差”——《漢書·諸王侯表序》
6.“齊桓、晉文、晉襄、晉景、晉悼”——《鮚崎亭集外編》
7.“鄭庄、齊桓、晉文、秦穆、楚庄”——《辭通》
8.“齊桓、晉文、楚庄、夫差、勾踐”——部分中學課本
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兩位全票通過,沒有爭議。楚莊王也以高票通過,秦穆公則勉強過半,這兩位同樣獲得相當的認可率。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失為一時之雄,但問題是,“五霸”的說法,早在這二人之前就已經有了,故以上的各類觀點中,第2、第3、第4、第5、第8,這五種可以排除。第6種觀點太過於偏袒晉國,而且將楚莊王排斥在外,也顯得不合理。
剩下的'隻有第1和第7這兩種了,兩者的成員相似,差別只在“鄭庄公”和“宋襄公”這一個名額。毫無疑問,鄭庄公遠比宋襄公更有資格被列入霸主的排列,宋襄公名不符實,這點不必多說了,司馬遷將他視為“五霸”之一,原因只在於他講仁義,但實際上,宋襄公也干過不仁義的事情,比如當年他囚禁滕子嬰的事就飽受非議,當然也有人對這事表示懷疑,司馬遷就沒有將此事載入《史記》里頭。鄭庄公之所以經常受到古代史家的排斥,原因就在於他挑戰皇權,這點嚴重違背了後世儒家學者的觀念,而儒家們卻愛賣弄“春秋筆法”,經常粉飾野心家們的“勤王”行為,卻不解釋他們吞並鄰國大肆搶掠的事實,他們行使厚黑權謀時,卻又要給他們的臉面塗上一層“仁義道德”的潤滑油,還有諸如晉楚之戰中晉文公的“避退三舍”,其性質明明是“誘敵深入”,儒家們硬是要說成是“知恩圖報”,包括《東周列國志》也採用了這一觀點。換句話說,由於鄭庄公是曹操、孫權式的梟雄,只顧壯大自己而不“勤王”,故儒派史家們也就看不上眼,乾脆讓“講仁義”的宋襄公取代他的霸主地位了。
其實拘泥於所謂“五霸”的說法,本身就很不切實際,可以說,足智多謀的鄭庄公、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制霸中原的晉文公、獨霸西戎的秦穆公、問鼎中原的楚莊王、復興霸業的晉悼公、縱橫江淮的吳王闔閭、稱雄東南的越王勾踐,這八個人串聯起了整個春秋時代,他們見證了這數百年的興衰榮辱。
⑨ 春秋戰國的電視劇電影
電視《屈原》《卧薪嘗膽》《大秦帝國》《亂世英雄呂不韋》《東周列國--春秋篇》《戰國》《孫武大傳》講述《孫子兵法》作者《胡服騎射》講述趙武靈王改革《姑蘇台》講述越王勾踐卧薪嘗膽《霸主春秋》講述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大秦風雲》《大漢風》《劉邦》《英雄韓信》《鍾無艷》齊桓公《荊軻刺秦王》劉燁《尋秦記》《神話》胡歌電影《墨攻》《孔子》《鍾無艷》齊桓公《英雄》《荊軻刺秦王》鞏俐《古今大戰秦俑情》鞏俐《西楚霸王》《神話》成龍 ···和戰國七雄:齊、楚、秦、燕、韓、趙、魏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有關的都是所以很多,像是講西施、秦始皇、勾踐、屈原之類的都是,很多電視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