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觀後感作文
以下是我自己前不久剛寫的觀後感,供你參考:
《越獄》觀後感
接連N天把越獄終於看完了,共4季,第季20多集,看得我渾天暗地,噩夢連連,中間有的情節太血腥
,看著有點怕,但還是想看。就這樣被情節吸引著,終於看完。
昨天還和一同學在聊越獄的感受,我說到,如果說喜歡,當屬MICALE
,他聰明絕頂,膽大心細。正值果敢。也挺帥(不過拍後面兩季的時候,他好像吃胖了,呵呵,不如前兩季的時候帥)。
同時,我覺得SUCCRE
是個好男人,有情有義,重情重義,當然包括愛情與友情,對自己所愛勇於追求,哪怕當自己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也不放棄。自己都過著越獄逃亡的日子,還每時每刻冒著被警察抓捕的危險爭取自己的愛。一生能遇到這么一個愛人,夫復何求。
也許小說影視真的與現實有段距離,但誰又能說它不是取源於生活,現實生活中,也許確實有像MICALE
這么聰明的人,但像他那麼正值勇敢而執著的卻不多。
而SUCCRE雖然有點笨笨的,但現實中又有多少人有像他那種面對愛情受威脅時的追求精神?倒是見到不少愛情的懦夫,也許是因為種種所謂的壓力而放棄去爭取自己的愛情,但又有哪個的壓力能超過SUCCRE面對越獄逃亡生活的壓力。
有點困,待續。。。
2. 急!!電影觀後感和評價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兩遍,每一次看的時候都覺得很震撼。我自認為自己算是一個對電影要求很苛刻的人,而它竟然能讓我連續的看上兩遍。這應該是我在今年看過的最好的電影了,也是我看過的電影里少有的幾部好片之一。我對它的評價已經超過了《勇敢的心》,雖然我朋友說我這評價很垃圾,不過在我看來的確如此,很想不通的是它為什麼沒獲奧斯卡獎。
電影里的ANDY是個真正的男人,而這也被稱作是一部男人們必看的電影。他因為妻子及其情人被殺而被誣陷入獄,並被判無期徒刑,由一個風光的銀行副總裁變成了一個囚犯,並在監獄里飽受著各種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的一個人,心裡還滿懷著希望和夢想,就是這樣的一個堅強的不可理喻的人,在那種很絕望的環境下生活了20年以後,在出獄根本就沒有希望情況下,還能有勇氣向他最好的朋友RED繪聲繪色地描述他出獄後想要的生活。
ANDY:「你想過離開這兒嗎?」
RED:「當然。等到我長著長長的白鬍子的時候,等到我老糊塗的時候。」
ANDY:「告訴你我會去哪兒,澤華塔尼。」
RED:「澤華塔尼?」
ANDY:「墨西哥,地處太平洋的一個小地方。你知道墨西哥人是怎樣談論
太平洋的嗎?他們說那是沒有回憶的海洋。在海灘上開一個小旅館,買些不
值錢的舊船翻新,讓客人們包船釣魚。」
他用了20年的時間挖了那條在RED看來600年也不可能挖好的隧道,然後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他,安迪.杜弗蘭,穿過自己挖的隧道,再爬過污垢的河流,在污水中沉澱掉他所有的「罪惡」,在彼岸洗凈,重生,然後奔向他的澤華塔尼。
然而20年,他應該會大有作為的20年,他都在這個叫做肖申克的的監獄里度過,為自己在20年前對他深愛的妻子的情感虧欠而救贖,並且用了整整20年的時間。
20年,如果換成是你,你會怎麼樣?你也許會變的和肖申克監獄里任何一個普通的犯人一樣,被現實折磨的放棄思想和希望,變成一個麻木的體制化了的人,混的好一點的話你可能會和老布差不多,再好一點最多也就和RED一樣了,在監獄里做一個能夠弄到東西的人,繼續發揮自己的作用,活得更接近一點正常人。然而更有可能的是,你也許只會和那個與ANDY一起進來的胖子一樣,做一個很菜的FISHEE,在一開始就向現實投降,不再掙扎,哭著求饒,最後被獄警活活打死。這就是現實,不管你接不接受承不承認,它都不會改變。你不可能會變成ANDY,因為他是獨一無二的。
換個角度來想一下,其實我們現實的生活和他們也是一樣的,只是環境不同罷了。在我們的這個環境裡面,我們都活的和他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不管一開始我們會有怎麼樣的理想,會有多麼堅定的意志,不管我們是多麼的想要把現實的生活變成自己想要的種種,最後我們都只能是被它所同化了,這也許只需要一瞬間的時間,也許會用上10年、20年、30年甚至是像RED一樣的40年,我們的意志一點一點地被各種事實消磨殆盡,我們的理想最後也會被自己所拋棄或者忘記,然後我們會象肖申克監獄里的犯人們一樣,懶散地接受命運給予我們的各種安排。這就是生活——大多數人的生活。
但是安迪.杜弗蘭,他並沒有沿著這條絕大多數人都在走的路走下去,他從一開始就是個異類,在現實面前他選擇了沉默,但並不這並不表示妥協,他看似弱不禁風,卻一出現在監獄里就讓老謀深算的RED輸了兩盒煙。他堅強地接受著監獄里的種種現實:變成犯人的事實,心裡的落差,被變態的同性戀不停的騷擾和毆打,身上常有的新傷......這就是他的生活,他默默地全盤接受,忍受著並不說一句抗議的話,連其他的犯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就象RED後來說的:我必須承認有些鳥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是如此的鮮亮。他說的是ANDY,ANDY也的確就是這樣的一種鳥。在這種常人無法忍受的現實面前,他還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還在對RED講述著在RED看來一直都只是Shit的希望。我喜歡他這樣的憧憬,讓人還有繼續堅強下去的勇氣。在ANDY越獄出去以後他給RED留了一封信,他在裡面說道:「Red,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RED在念這封信的時候我被感動的熱淚盈眶,沒有任何一點虛偽做作的成分。也許是經歷過絕境並在劫後生存下來的人才會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吧,他給人的感覺是如此的真實。
一個堅強的人只能夠拯救自己,只有一個偉大的人才能夠拯救其他人。毫無疑問ANDY是堅強的,所以他拯救了自己,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並開始了新的生活,而同樣毫無疑問的是他也是偉大的,所以他也拯救了RED,沒有讓RED步老布的後塵。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忙碌著,就像老布說的,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老布是可悲的,他選擇了後者。RED是幸運的,ANDY讓他選擇了前者。然而更可悲的是,生活並不會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我們選擇的機會,就像老布,他無從選擇。想到這的時候我就會感到很慶幸,慶幸自己不用去做這樣的選擇,慶幸自己還在碌碌無為的活著。
Hope is a good thing,ANDY一直都這樣認為,無論是在監獄里還是在外面,都始終堅信;RED開始在監獄時把Hope稱作為Shit,然而他最後還是信了,而且信的很虔誠。不管現實怎樣,即使是在絕境面前,我們都應該心存希望,不是嗎?就像ANDY,當他最開始憧憬著要在澤華塔尼開個小旅館買一條小船,日落看星辰,走到沙灘,踩著海浪,感受自由的時候,澤華塔尼還在墨西哥,遠在天邊,而他在美國的肖申克,在監獄里,連最基本的自由都沒有。然而他最終還是到了那個他夢想中的沒有回憶的地方,美的像天堂一樣的地方。希望就是這樣的一種東西,無論你自由還是不自由,在困境中或是在悠閑地享受生命,還在掙扎著或是已經置所有的一切以度外,你都可以擁有,並讓你可以更加堅強地面對現實。人是要活在希望中的。
整個電影都是在RED的獨白中進行著,很喜歡這樣的獨白。在所有的事情都已經發生結束事過境遷以後,以一種很坦然的語氣娓娓道來,就象是在講述一個別人的故事,所有的經過都與自己無關,其中的個中滋味都已忘卻或是根本就無關緊要。只有經歷過大是大非的人才能這樣。他的聲音是如此的睿智並具有穿透力。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澤華塔尼這個地方存在,還是這只是劇作者編出來的一個地名。不管怎樣,我都相信會有這么一個地方,無論它是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還是在現實的世界裡,我都相信那裡的海水會像想像中的那麼藍,那裡會有沙灘和小船,可以看到日落和星辰,就像希望中的那樣。
3. 電影《我的1919》觀後感2000字
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震動了世界,影片《我的1919》正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這是怎樣屈辱得像蟲子一樣走過的一百年?中國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嗎?我們咬緊牙關,我們忍辱偷生,四萬萬中國人,鍛煉出了多少中華之魂,磨礪出了多少華夏脊樑?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雲,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於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為,我們為了這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說話才能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麼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那麼,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以及肖克儉如何如何奔走呼號,聲嘶力竭,如何壯酬國、慷慨赴死……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一顆再尖銳的沙礫,又怎麼能敵得過一塊堅固而巨大的石頭呢?
請13億的中國人牢牢記住吧: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卧薪嘗膽。
4. 電影《神跡》觀後感,求助,要寫一個作文,不一定要很多,給點我湊湊就行
最後一次寫觀後感是在看完蝸居後。最後一次看觀後感是胖子看完盜夢空間後的觀後感。 朋友總說,我有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深沉感,那種略顯成熟的處事。我不該擁有那麼強烈的分裂主義色彩,純真和老成集於一身。所以當我聽到巴諾克說起這句話時,我想是否我的心已經足夠滄桑,滄桑到我竟忘記了我尚處在這個消滅遺憾的年齡里。但這句話,著實不錯。 看著維維安(Mos def飾)站在酒店盆景後聽巴諾克博士感謝人的名單,那種滿心期許卻失望滿懷的神情。心裡倍感哀傷,卻也接受那種無奈。許多時候,我們總要承受原本屬於自己卻被抹殺亦或者隱藏的功勞,那種黯然傷神也是最傷人的利器。躺在床頭,思索著如果自己遭遇這樣的不公,那又將如何。也許,會如同維維安那般放棄那份自己喜歡不已的工作,然後不再回頭,
觀後感
感謝維維安的妻子,那醍醐灌頂的話語讓他回歸於那個屬於他的平台,更讓他最終獲得了那個他不敢奢求,卻有天天夢想的醫生稱號。 片中,總感覺對巴洛克醫生那麼的熟悉。看完片子才發現,原來這個演員是《哈利波特》系列斯內普教授的Alan Rickman。「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否便是如此?跨越階層,跨越種族,跨越歧視的合作,才孕育了這個偉大的手術。上帝造物,他們便是上帝。 還是盜用那句話。若是沒有遺憾,那也就不能稱為完美無缺的電影。蘭曉龍編劇在接受《藝術人生》采訪的時候,他說如果再讓他創作,他願意讓伍六一進老A,而不是摔斷了腿去修鞋。我更想,維維安隨巴諾克教授去哥倫比亞大學。然後還是這個結尾,獲得他的榮譽博士學位。可是,人生總是要有些遺憾的,要不然就虛度了。不是么?
〔神跡-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況】
5. 求一篇電影的觀後感
The Godfather 教父
移民與財富原罪
電影《教父》在我看來有三個層次。淺顯點的一句話就能概括,那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中層的表現說的是家族紐帶的不可割捨。傳統義大利人很像中國人,家族感很強,有點溫州人沾親帶故成群結隊發財的那種味道。一部分當然是出於情感,但更多的部分是生存法則。移民來到陌生的美國,要生存下去,就要互相依靠,他們來的時候一無所有,有的只是自己人。純真少年麥克先只是突遭家庭變故為了保護父親而殺人,後來轉變為能對費雷德說出:「你是我的哥哥,我愛你,但如果你再幫著外人拆自己人的台,我絕不饒恕你。」 麥克真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通。山尼殘暴而戀親,為了妹妹沒有殺死卡洛,麥克從不亂殺人卻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讓姐姐成為寡婦,因為麥克深諳游戲規則,他不為復仇而復仇,他為更大的責任而負責。畢竟一次背叛就有二次背叛,身邊的蛀蟲總有一天會咬死全家,姐姐的個人痛苦不予考慮也不能考慮,一時心軟就會有全盤的覆滅。正如湯姆對山尼說過的:「一切都是business,包括他們對你父親的槍殺,要用理智不要感情用事。」山尼沒聽進,麥克卻聽進了,所以同理,殺死姐夫也是business的一部分,背叛的人要付出代價,是整頓肅清的一部分,是家族翻身的一部分。麥克從天然的家族情感里升華,所以他能夠成為新教父,而山尼不懂關竅就只能命喪黃泉。選擇是有限的,不是贏就是輸,不是生就是死,沒所謂置身事外,這又回到第一層的含義了。
深層的,《教父》說的是權力的更迭,非法組織的合法化進程。鋌而走險是為了生存,初衷只是想讓日子過的更好一點,想在這片土地上立足紮根,想讓子孫後代不再腦袋提在褲腰帶上血腥地過日子,所以又渴望黑錢洗白。諷刺的是合法化的進程只能以非法血腥暴力來完成。麥克本是存著理想父親本是存著幻想的,兒子不參與家族事業,爸爸希望家裡能出一個參議員,成為操控的人而不是像他一樣充當「打手」,所以他們互有默契。槍聲打碎了夢想,一切還是要用老方法才能實現,短暫的氣憤後是無奈而堅定,麥克的變化之大,其手段之凌厲更勝父上其實早就有強大的信念鋪墊,父子從來就站在同一戰線上,擁有同一的夢想。關於沒有硝煙的談判,馬龍白蘭度有很多經典台詞,印象最深的是「毒品和我們以前經營的事業都不一樣,賭,女人,酒,這些是人們需要的,只是人們被教會不能做這些,但是毒品不一樣,政府警察最終一定會干預,它會在多年後毀了我們。」教父其實和眾流氓們一樣沒有道德原則,他說過做什麼生意對他來說都是一樣的。與其他人牟取眼前暴利不同的是,他的遠大目光,他的終極願景,別人是在圖一時享樂,他是在謀百年後的出路。這些東西,他歇斯底里的女兒不明白,他溫順賢惠的老婆不明白,他莽撞貪色的大兒子不明白,只有他的小兒子是最最清醒的一個,所以麥克是不能有選擇的,他不能放開家族讓它轟然倒塌而只管自己輕松自在,教父是神的使者是不能錯一步的重責在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人要成長為教父絕對值得敬佩。其實,第一代的白手起家多少都有不能說的秘密,短時間積聚財富本不是人生常態,即所謂財富都有「原罪」。教父們從不為罪孽多愁善感,麥克邊為外甥受洗禮邊派人在外展開大屠殺的交叉鏡頭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教父們的價值觀。沒有主會來施報應,如果我想要改變什麼我即主,世間沒有上帝,也沒有上帝的公平,潛規則才真正實用,一切都得靠自己。或者說我在此披上信奉上帝的外衣並不是虛偽,我正在走向通往你的捷徑,當我擁有你的權力改造了世界,使我能世代在此安居樂業,那麼我才會相信你的存在,你的庇護,成為你純良的子民,總有一天。
最後不得不說馬龍白蘭度的教父形象竟然比小說中的更復雜深邃,是其演員生涯上的一個巔峰。
關於《教父》要說的就是這些,相同的黑幫題材其實我還是對《美國往事》印象更深一些。《教父》的故事干凈利落,是傳奇的一個片段,而《美國往事》更像是散文詩,以傳奇為外衣,說的根本就是整個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甘正傳
94年電影界誕生了很多經典之作,光我熟知的就有好幾部,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其他我沒有看過的還有燃情歲月,獅子王,真實的謊言,紅藍白等,都是極經典的片子,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將這些影片翻來覆去的看,《看電影》雜志曾經做過一個專題,講94電影的輝煌,涵蓋全球的好電影,我看過那個專題之後對電影有了更濃厚的興趣,之前我看電影都是消遣時間,現在看也是消遣時間,不過唯一的不同是現在有時候沒有時間來消遣時也會騰出一些時間來作電影消遣。
1。奧斯卡輝煌
阿甘正傳當年和那麼多出彩的片子同場競技,卻仍然一路高歌猛進,不僅一年時間里票房高踞榜首,而且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力壓肖申克的救贖和低俗小說壓倒性的奪得六項奧斯卡金像獎,足以說明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的。當年同台競技的肖申克的救贖和低俗小說因為阿甘的出現而失意各個大獎,不能不說可惜,至今也還有很多的影迷在為這兩部片子叫冤,甚至還有一些人說阿甘根本不配,失望而歸的兩部片子可惜那是事實,但是說阿甘不配,真的過了,怪只能怪這么多的經典好片匯聚在了一起,主角只有一個,配角的輝煌再耀眼也敵不過發揮出色的主角,所以,不必叫冤了,沒有人否認94奧斯卡配角的光芒。
有人說肖申克監獄里的故事比甘更為深刻,昆丁比澤米吉斯更會在電影語言上做文章,是的,我也承認,Tim Robbin引領著我們一同挖掘了人性的黑暗和現實的殘酷,低俗小說用一種別開生面的手法讓我們沉浸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看完肖申克你不會因為看了部好的片子而感到愉快,看完了昆丁帶給我們的作品或許我們會愉快會感到享受的樂趣但是叫你細細品位的時候你說不出來所以然,太簡單的故事,只不過用華麗的電影語言包裝起來了,然後變得惟妙惟肖恰到好處的抓住了看電影的人的心理,但是我要說的是昆丁的作品不能給我們太多東西,饒有興趣的解構他的電影並毫不吝嗇的將溢美之詞加之於他的人,更多的是電影評委或者專業的電影評論員把,我們作為普通大眾,頂多看完了一陣酣暢淋漓,繼而繼續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沒有什麼變化而以。但是我不是說昆丁的電影不夠大師只是大師的領域不同而已,有些人的大師是文學的有些人的大師是電影的有些人的大師是生活的,昆丁?絕對是電影的!然而,電影不能僅僅是藝術的,不能僅僅是電影的,也不能僅僅是生活的。 在我看來,肖申克的救贖過於藝術了過於文學了,低俗小說過於電影過於技工了。雖然阿甘正傳在深刻性和文學性上不及肖申克,在電影的技巧性構築故事組織上不及低俗小說,但是他夠生活,夠綜合,夠意思,他不是電影人賣弄自己才華的工具。
看電影,有時候是一種單純的娛樂有時候是希望能從中獲取一些生活的道理,我更偏向於後者。
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同是能給我們的生活做一些指引的片子,當然任何片子的製作者和導演等都可以說他的片子同樣是這樣的,然而那根本不是其電影的重點,我甚至可以說一個強奸犯的故事可以教育我們要時刻警醒自己人的道德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崩潰人的本性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會像洪水猛獸一樣的爆發。當年肖申克和阿甘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競爭各項大獎但是最終鎩羽而歸,毫無嶄獲,是因為題材的相似和阿甘的突出與順應時勢。
看完肖申克的救贖不會讓你感到快樂,雖然影片最後給與我們的震撼是足夠的,但是我們一方面為andy的20年堅守一個極其渺茫的希望感動,另一方面卻無法從現實的黑暗和殘酷中脫離出來,肖過於殘酷過於現實過於讓觀眾一下子從皮膚滲透到骨髓,那感覺,像當場抓住配偶與情人約會胡搞,雖然知道但是親眼目睹的痛苦很不自在。一直沉悶壓抑的調子,監獄里的單調生活讓人有些眼球乏味,內心不爽,但是為了看到這么一個倔強嚮往陽光的銀行家能一步一步走出黑暗,我們強忍心中的壓抑,到最後一片陽光燦爛的時候瞬間爆發了一把也不足以將那股壓抑揮散出去,這是影片的魅力所在也是他當年無緣小金人的原因之一吧。相比於肖的一路沉痛到底的執著,甘帶給我們的感受顯得很豐富多彩,真的是情感的全方位感受,同情,哀嘆,感動,激勵,歡快,憂傷。。。感情的變化足夠讓我們體驗一回人生,甘的論調是歡快樂觀的,我們看完會歡笑會有所思但是不至於像肖那樣,看過一個評論,對這兩個片子概括的很好:先後連續看甘和肖,感覺像是從天上掉到了地下。所以,更多的人願意看阿甘而不是andy。
阿甘的天堂一樣的感覺和肖的近乎地獄的感覺,阿甘的高踞票房和肖的不溫不火,阿甘的藝術商業完美結合和肖的藝術文藝氣息獨佔一面,讓奧斯卡選擇了阿甘正傳,這無可厚非,奧斯卡本來就不是威尼斯金獅柏林金熊,它那尊小金人造型足夠精緻優美吸引眼球卻難以扣住氣質和藝術這兩個詞,所以阿甘不是藝術的確是精緻的經典的,肖不是吸引眼球的卻足夠藝術和氣質足夠震撼人心的。一個小金人不完全代表什麼,其實任何一個獎項都不代表什麼,只有民眾的口碑代表了一切,有人認同就已經很重要。
2。垮掉的一代
《阿甘》是幽默詼諧的,有時候會讓你忍俊不禁,《阿甘》也是嚴肅的,這種嚴肅貫穿整部片子,放在二戰之後的二三十年的背景里,哪怕一部肥皂劇也要帶點政治色彩,《阿甘》也不例外,這種對當時政治環境的描述,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側面的,都是嚴肅的表現,這也是他要重點表達的,雖然表達的方式沒有一本正經而是稍微顯得有些滑稽荒唐雖然沒有很全面仔細的概述而是點到便過,但是卻足以讓我們在這幾瞥之中看到當時的政治環境,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影片中各種人物的行為方式了。幾個政治事件用一個個片斷演繹出來,然後像幻燈片似的放映,短暫而關鍵。總統被刺,總統辭職,禁止黑人入學,越南戰爭,反戰遊行......一個個片斷讓我們不斷回憶美國戰後幾十年的歷史,飛速發展,混亂動盪,垮掉的一代是我腦海中浮現的印象,正是垮掉的一代和我們沒有垮掉的一代構成了阿甘正傳的角色。
戰後美國人民精神生活極度混亂,受困於戰後的心靈創傷,加之當時杜魯門主義和麥卡錫主義的盛行,打壓國內進步力量,反共潮,國際上冷戰,恐怖主義開始出現,人們終日惶惶不安,有些人消沉頹廢粉飾太平有些人看不慣世道的虛偽荒唐奮起反抗和政府對著干,一切極端的生活方式都涌現出來,酗酒群居吸毒濫交等成為一種現象,這些人也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和理想,上進心全無,史學家將這些戰後出生的一代稱為50年代垮掉的一代,也有叫迷茫的一代的,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描述的就是這群人的生活狀態,那個戴著鴨舌帽整天穿著黑色風衣混跡在各地的小青年霍爾敦就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但是霍爾敦比之另一些垮掉的一代已經算是上進有理想了,起碼他還有個夢想他還想著要做麥田裡的守望者,保護注視著天真可愛的小孩子們,起碼他還不至於吸毒群居濫交,起碼他還有一些羞愧之心,而另一些人,沒有,沒有理想,連什麼是道德也不清楚了。 阿甘里沒有正面描述這群人,但是很多片斷都隱喻著對這種人群的描寫和諷刺。
反叛和與眾不同的貓王的風靡;整日無所事事騎著或開著破車以欺負弱勢的gump為樂趣的一群小屁孩;jenny半裸著當著舍友的面欲給gump上一次性教育啟蒙課;jenny全裸抱著吉他在夜總會賣唱民族歌曲時遭到台下聽眾調戲;john lennon的死於青年歌迷的槍下;jenny離開夜總會後四處漂泊結交不同的男友發出各種對抗社會的聲音;jenny終日沉浸於吸毒酗酒性交與被虐的痛苦中想到遠去的理想禁不住想要跳樓;一群失去了目標和理想的人傻傻的跟著gump天南海北的跑到gump說自己要回家休息時一臉迷茫......可以說,jenny就是阿甘里的霍爾敦了,她代表了他身後的一群人,和霍爾敦一樣,jenny也有理想不過這個理想在現實中漸漸離他遠去,最終是反叛和現實將她埋葬了,看到gump前去探望的jenny的墳地的時候,我想說這不是jenny一個人的墓地,下面有千千萬萬的人呢。
3。巧克力生活
life was like a box o'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
這句話已經被太多的評論提及。
關於生活,關於愛情,關於選擇,可以說的太多了!
生活是需要智慧的,但是只有最好的智慧才能生活好,少一點也不行,少一點你會患得患失,看不清大局,看不清生活的真正內涵,少一點你可能還能看見一些細枝末節,生活的蛛絲馬跡,但是卻看不到最關鍵的部位,生活又是不需要智慧的,沒有智慧的人能活得快樂能不顧失去的痛苦能忘卻一切曾經或者即將困擾著有智慧的人的事,沒有智慧的人腦袋裡只有一條道,只要你願意真的可以一條道走到底。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不曾有千慮,仍可一得。
小波說過,"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情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就很高興。"但是追求智慧的過程中,我們看不到盡頭,什麼是智慧的盡頭呢?古希臘的先哲們窮極一生也沒有追尋到的答案,必定會困擾著無數追求者的內心。沒有足夠的智慧或許會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懷疑自己,悲天憫人惶惶不可終日,只有足夠智慧的人才能了解,這不過是個探索的過程,或許,你可以不用追求這種所謂的智慧,這樣也不會有困惑可言了。我將這個追求智慧的過程看成是生活的過程,或許不太准確,但是卻是我的一些看法。在阿甘的眼裡,如果不是媽媽告訴他不要讓別人說出我比你聰明比你強大,他或許不會知道有聰明這個詞,他或許甚至不會在向jenny求婚的時候黯然神傷的說出自己不夠聰明的話,也不會在聽到自己有了兒子後一臉的無奈恐懼戰戰兢兢的問道他足夠聰明馬的語句,當然他只是知道了自己沒有足夠的智慧,對於這個神聖的字眼,他是不了解的,他拿什麼來了解呢?他也不用去了解,不知道所以不感興趣不感興趣所以不會追求,所以當有智慧的人在拚命追求更高的智慧的時候,他在走自己腦中的唯一一條道,上帝給什麼我就吃什麼,即使是苦的也心甘情願,而有智慧的人們卻在為顯示自己的智慧不斷的在上帝給的巧克力中挑來挑去,無論挑到什麼,總是感覺不到已經在手的巧克力有多好。
因為不夠智慧,阿甘是沒有恐懼的,當媽媽患病在床臨死說著「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 are all destined to do」的字句,甘只是傻傻的,默默的聽著,死亡,在他看來,是那樣正常,不僅僅是因為這是媽媽嘴裡說出來的,也是生活的種種告訴他的,那個要和他合夥做蝦船的captain buford就死在他身旁,他有為布巴傷心,可是在我看來,他的傷心不是因為死亡,卻是因為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因為不情願來到戰場卻死於意外,誰知道呢?如果布巴臨死的時候不說我要回家而是說著,看,我要死了。或許甘也會理所當然的接受吧。所以甘是接受者,接受上天的一切。所以,恐懼根本不是恐懼,什麼都是一樣的。對他來說,給與什麼,自己都是一個選擇,run,run,run......
6. 求《錢學森》電影觀後感,銀行角度寫的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科學人物,兩彈一星元勛,2009 年 10 月 31 日逝世於北 京,享年 98 歲。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人,我們對他該懷有多大的敬意呢! 他說: 「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 疑和爭論! 」 他說: 「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么, 今天掉下來, 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 他說: 「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 他說: 「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 他就是一個人抵五個師的男人! 也許到了這個年代我們對於錢學森這位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的大師並不熟悉。就在上周四,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錢學森》這部影片,期間充 滿了各種感動,各種鼓舞,心情澎湃。同時也讓我們對錢學森肅然起敬。 《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傳奇的一生,在上世紀四十 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 他卻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 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 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回國願望強烈的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 白的中國。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 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1964 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 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 看完影片,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在觀影的過程中,一些情節的設計讓人看 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獄,蔣英去探監那一段,看守的人說 你們只有五分鍾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後一直問「你還好嗎?」 「他們打你了 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請講英語! 」而蔣英回應的卻很犀 利, 「難道你沒看出來嗎我們都是中國人! 」就像外國人問我們一句: 「Where are you from?」我們能昂首挺胸,理直氣壯地提高聲音的分貝,告訴他們: 「I』m Chinese,I』m from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就像錢學森要離開的時候,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 「你回去能做什麼 呢?」錢學森回答: 「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麼,也許,我還可以種蘋 果。 」 就像登機的時候,一個中國的記者問錢學森: 「你為什麼不回台灣而選擇去 大陸呢?」錢學森不回答,中國記者追問,錢學森說: 「中國人對中國人提問要 用中文而不是英語,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 」 新中國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後,依然隨時面臨被外國侵略的危險。為了 我國的國防力量的提升,也為了爭氣,證明中國人不必外國人差,錢學森出國時 的志向是: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帶入中國,為國建設作出貢獻。這 種高尚的情懷,是作為一中學子的我們所應該學習的,我想起了周恩來總理說過 的一句話: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覺得讀書人是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氣魄和理 想的吧。如果說這次觀影使我學到了什麼的話,就是這個,志向,進取,鑽研, 拼搏,奉獻!為了祖國! 一個人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傾盡畢生心血, 最後做成了, 這個人叫錢學森。
《錢學森》觀後感
今天是錢學森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為了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科學家,今晚我們錢學森實驗班全體同學觀看了關於錢學森生平介紹的記錄片《錢學森》,在此我們進一步了解到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創新精神.
出生在動盪不安的年代,眼看著自己的國土戰火紛飛,任人踐踏,錢學森看到了中國科學技術遠遠落後於外來侵略國家,於是他毅然決定出國留學學習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報效我們的祖國.身處異鄉的錢學森深刻體會到沒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憤為力量,努力學習.當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步入正軌的時候,新中國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國的心激動不已,他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把畢生所學貢獻給祖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這是錢學森說的話.
今天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出身在和平年代,我們都過著有尊嚴的生活,看到的是一個蒸蒸日上逐步發展壯大的新中國.我們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我們沒有經歷過苦難.相比錢學森,他身處那樣惡劣的壞境也依然堅持奮斗,自強不息,我們以他為榮,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拼搏精神和愛國精神.
我們是幸運的,但我們是經歷失敗的,我們在高考中摔了一個大跟頭,目前也落後於別人一大步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站不起來.我們依然還有攀登高峰的夢想.大學並不是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天堂,來到這里,我們仍需努力,任何時刻我們都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我始終相信人生是一個不斷進取的過程,一旦懈怠,中將瓦解.這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領域的奇葩,我們也不敢隨便誇下海口要做他那樣的科學家甚至超過他,但是我們應該學習他的精神,努力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社會之才.我們想做到的很簡單:讓今天的自己勝過昨天的自己.
我們班全體同學開始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學習開端,我相信我們可以一直保持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充實我們未來的這幾年的大學生活.我時刻銘記這樣一句話:大學很好玩,學習靠自覺,我們是有責任的到這里學習來的.這是我在高考失利後放棄讀書後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對自己說的,我必須對得起我的父母和一直支持我讀書的親人朋友,今天我站在錢學森班,我也要對得起這所學校和"錢學森"這三個字,我也會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
錢學森把建設祖國作為他的責任,而我也有自己的責任,對他人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未來只能由自己來創造,機會只能由自己來把握,我努力我無悔!
董芳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在看這場電影之前,對於錢學森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兩彈一星」 的豐功偉績上,而在看這場電影的過程中,我並沒有意識到是一個演 員在演一步電影,而是在看一個叫錢學森的人如何渡過他光輝而又艱 難的一生的,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劇本,他也正是他自己人生戲的導 演,在這場電影結束後,我才終於明白了什麼是人生的意義,什麼才 是真正的人生價值。 錢學森——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 內外的傑出科學家,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 「 之父」火箭之王」……所有的榮譽集於一身, 「 卻又被他「無情」的拋之腦後, 加州理工大學的終身教授不當,美國優越的生活不過,卻偏偏「固執」 到回到中國過清貧的生活,當時的中國與美國比起來,就像現在在城 市打工的農民工與居住豪華別墅的商人富豪,只為了去實現自己的理 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負,向中國實踐自己的愛國之心。 當看到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他那孩子般純真的笑打動了我,原 來發自內心的笑容是那麼的美,也許在錢學森身上用「美」並不貼切, 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麼詞語來展現它。幕的開始與後面的接應的那一 畫面,也同樣是衛星的發射成功,也同樣是震撼人心的時刻,在所有 人為之狂歡的時刻,卻惟獨他一人現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過 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麼呢?是因 為成功對於他來說已經不足為奇了嗎?是因為這種場面使他麻木了 嗎?……這在電影中似乎沒有講到,我想他是在為我們中國擔憂,為 後人擔憂吧。 生活在美國的幾十年,他始終有一個目標,就是學習最先進的知 識,將之用諸於中國,使中國變得像美國一樣強大,他刻苦鑽研,一 步步的緊追知識的步伐,卻時時刻刻的關注著中國的發展狀況,當學 有所成的時候, 回國之心慢慢的侵襲著他, 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 , 「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 美國,也不能讓他回國。 就這樣被莫名的罪名加以軟禁,失去自由, 」 最後在周恩來總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終於返國。對於這種來之不 易的機會,錢學森更加珍惜,回國後,教授航天知識,在這一部分, 電影中有所體現,震動了我,因為那一刻讓他回想起了在美國授課的 情形,與此刻是截然不同的,從而引發了他對中國教育的思考。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結合做為一名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我有以下 的幾個方面的感悟。 當今的中國是一個正在蘇醒的雄獅,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大,盡 管 GDP 的增長速度很快,僅次於美國,但是我們的人均值還是很低 的,對於經濟的發展我們並不一定要去追求有多麼的快,雖然經濟是 我們生存的一個基礎一個前提,但是我們應該追求有質量的提高,如 果第一個人都懷著像錢學森同志一樣的愛國之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情, 我們和諧社會的步伐將會邁得更快,更穩,更好。 現在雜志,包括新聞媒體都在關注一個話題,中國有那麼多的人 品,為什麼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就連比我們落後的國家也都有 這樣的殊榮,為什麼中國人總是與他擦肩而過呢?很多人也都是將矛 頭直指中國的教育體制,因此我們如今的教育體制有了素質教育,這 的確是我們的教育問題,有的媒體報道說:有些美國人稱清華北大是 美國的後備學校,大家也都知道清華北大是國際名校,也是中國最具 有權威的學府,而多數學有所成的學生,公費出國留學,但卻只有少 數回國,何況我們現在不管是在經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我們都在沿 著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與錢學森當時生活的時代相比,已經是上等 了,可是有多少人能體現出他們的愛國之心呢,如果每個出國留學的 學生都能像錢學森那樣去想,那樣去做的話,如今的中國是不是比現 在更好呢? 中國教育制度的弊端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是一個漫長過程,一個 探索的過程,我們所有中國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奉獻自己的愛國之心, 多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著想。 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做到像錢學森一樣, 但是我們要盡自己的努力去為我們的國家做些事情,讓我們的國家真 正的強大起來,讓自已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現有的審查體制下, 建國後歷史事件能夠在影視作品中得到正視並 從容展現的不多,兩彈研發算一個,因為此事更多地關乎國家利益而 不是政黨利益,而且當事人所受的非常時期的政治沖擊也比較小,所 以這一段歷史得以再三演繹。與全景展現中國原子彈試制過程的《橫 空出世》不同, 《錢學森》是以兩彈元勛的生活工作履歷為敘事線索 的,從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政治色彩,更專注於人物命運的刻畫。 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片, 《錢學森》98 分鍾的時長顯得有些倉促, 從成片效果上看,這更像是一個人物履歷表,而觸及靈魂深處的思想 匯報方面略為欠缺,所以看上去有點流水賬的感覺。影片中原子彈研 製成功後的下一場景就到了 1980 年,錢學森在自己簡陋的辦公室迎 來了換防的戰士,當他和戰士們說他自己也算是個老兵的時候,我想 到的是當年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老兵和同僚們在浩劫過後倖存下來 的能有多少?他們又在哪裡?他們的遭遇對錢本人又有什麼樣的影 響?其實這些東西才應該是這部電影在情感上發力的地方, 但這一切 又只能存在於敘事邊際的想像之中。另外,影片拍攝時,錢學森的夫 人蔣英還健在,後人門生也一大堆,他們對影片選材和表述方式上的 影響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是創作者有心拍一部《美麗心靈》那樣 能深入到科學家內心深處,觸摸到他的惶恐和焦慮的人文傳記片,也 是有心無力的,這和陳凱歌拍《梅蘭芳》所受到的束縛是一樣的。所 以《錢學森》最終拍成這個樣子我覺得創作者已經盡力了,只是如果 再商業一點會更好, 尤其是前三分之一篇幅中錢學森歷盡艱難歸國的 段落,在戲劇性和傳奇性上應該有更高的追求的。盡管如此, 《錢學 森》 也是在我看過的主旋律人物傳記片中人物處理比較熨帖自然的一 部,事件的選取無論大小,都在人物性格完善上有所作為,而且人物 至少說「人話」 ,有些台詞也很經琢磨,如錢學森在勸服好友投身原 子彈研究時所說的「手裡有劍和有劍不用是兩碼事」 。 陳坤在外形上其實和錢學森還是距離蠻大的,特別是跟老年錢 學森的扮演者許還山比起來。 但是陳坤能跟人物接近的是傳主的優雅 而執著的氣質,也可以說是陳坤個人在表演上的一個突破。此外,林 永健扮演的聶榮臻、吳樾扮演的張工農等人物也十分生動,讓影片整 體的凝重基調之下仍不失輕松詼諧, 張建亞選擇張鐵林而不是唐國強 扮演毛澤東,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政治臉譜化的偽崇高感。 如果拋開人物所處的政治和歷史背景, 《錢學森》更像了塑造了 一個靠個人學識達到事業頂峰的勵志故事, 他的成功不在於投身於一 個新興政權,而在於將自身價值最大化的過程中讓自己變得無可替 代,從而扼住了某些人的喉嚨。影片最感人的一幕是最後的紀錄片資 料,在錢學森追悼會上蔣英對丈夫的戀戀不舍,讓人感受到了歲月積 淀下來的永久眷戀。
《錢學森》之感,之想 你在一個晴朗的夏夜,望著繁密的閃閃群星,有一種可望不 可即的失望吧,我們真的如此可憐嗎,不!絕不!我們必須征服 宇宙。-----錢學森 1947 年,剛剛 36 歲的中國科 學家錢學森,被美國麻省理工 學院聘為終身教授。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它預示著錢學森的優 厚待遇和遠大前程。 美國為什麼如此器重錢學森呢?因為他是美國研究航空科學 最高專家馮.卡門的優秀學生,是美國最早研究火箭組織加州理 工學院火箭研究小組的 5 成員之一。 在馮.卡門的指導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反法西斯 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裡,錢學森顯露出卓 越的才能。一項在航空科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學公式: 即著名的「卡門--錢公式」誕生了。這是由馮.卡門提出命題,錢學 森做出結果,至今仍在航空技術研究中廣泛使用的一項公式。 然而,當錢學森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後,這個每 時每刻都在想念祖國的科學家,頓時沉浸在極大的喜悅之中。錢 學森在美國已經生活了 10 多年,又被譽為是「在美 國處於領導 地位的第一位火箭專家」,金錢、地位、聲譽都有了。可他想: 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我可以放棄在美國的一切,但不能 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 部力量!他還對中國留學生說:「祖國已經解放了,國家急需建 設人才,我們要趕快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祖國的建設中去。」 錢學森准備返回中國的決定,引起美國有關方面的恐慌。他 們認為:錢學森的專業技術如果帶回去,中國的科學技術將高速 度前進。 美國海軍的一位領導人曾對美國負責出境的官員說: 「我 寧可把錢學森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錢學森至少值 5 個 師的兵力」。 錢學森的回國計劃受到嚴重的阻撓。美國官方「文件」通知 他 ,不準離開美國。本來,他的行李已經裝上了駁船,准備由 水路運回祖國。 可美國海關硬說他准備帶回國的書籍和筆記本中 藏有重要機密, 誣蔑錢學森是」間諜」。 其實, 這些書籍和筆記本, 一部分是公開的教科書,其餘都是錢學森自己的學術研究記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幾天之後,錢學森突然被逮捕,關押 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受到無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員每天晚上 隔 10 分鍾進室內開一次電燈,使他根本無法入睡。錢學森的遭 遇,引起加州理工學院中堅持正義的同事和學生的同情,在他們 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強烈抗議下,美國特務機關被迫釋放了他。可 對錢學森的迫害並沒有停止,他們限制他的行動,監視和檢查他 的信件、電話等。盡管有種種限制,但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 地提出嚴正要求:堅決離開美國,回中國去! 在爭取回國的日子裡,錢學森更加關心祖國的建設事業, 經常 從《華僑日報》等報刊上了解新中國的情況,和中國科學家、留 學生討論建設祖國的有關問題。為了能夠迅速地回國,他租房子 只簽訂短時間的合同。家裡准備了 3 只輕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備 隨時可以搭飛機回中國。 5 年過去了。錢學森爭取回國的斗爭得到世界各國主持正義 的人們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極大關懷。周恩來總理曾親 自了解他的情況,並指示參加中美兩國大使級會談的中國代表, 在會談中提出錢學森博士歸國問題。 1955 年 8 月,這場外交斗爭終於取得了勝利,美國政府被 迫同意錢學森返回中國。 到達北京的第二天清晨, 錢學森就和妻子帶著兩個孩子來到天安 門廣場。他激動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 到祖國。現在,我終 於回來了!」 沖破重重阻攔而回國的錢學森, 一頭扎在了軍事科學的研究 中。他傾其所學,又緊 密關注國外的科學動態,不斷推出科研 新成果,為祖國的國防事業竭思盡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 為「導彈之父」,國務院授予他為「全 國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 在美國定居,且能聘為終身教授,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幻想。 可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 錢學森放棄了這一切。在經濟大潮如 洪水猛獸般地沖擊社會的今天,錢學森的愛國言行,無疑地凝聚 著中華民族之魂,顯示了愛國對志士仁人的撼動力。 他做為一名愛國青年,為了祖國的建設放棄自己在美國的一切, 在美國的淫威之下也沒有底下中國人固有的不屈的頭顱。 而我們 呢,我們不僅是一名中國人,我們還是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准 軍官,我們為了祖國的建設更應該放棄自己一時的私利,全身心 的投入到祖國的國防事業中去。 錢學森,我們向您敬禮!
觀《錢學森》有感 標題歸標題,先來說正事兒。第一次看提前場,心裡各種掂量這 片子到底會好到怎樣,好吧心裡期望值神馬的果然還是有點兒偏高 了。貌似確實沒有看到激盪人心那樣的程度。 一、關於片子結構 故事敘述是從錢老去看蔣英的演出開始, 於是突然覺得影片的 基調定在了溫馨浪漫的愛情家庭生活之中。 接著就是錢老在美國的光 輝歲月,隨著年份與地點的變更,影片的畫面也是轉換極快。坐在我 旁邊的姑娘自言自語了好幾次,咦,怎麼跳得這么快…… 接著展開說明錢老如何被美方污衊如何又被澄清如何被軟禁最 後如何終於回到祖國母親懷抱這些歷史性事件。 方式仍舊是字幕的時 間、地點+畫面的快速切換。在節點式重要時段時採用錢老年紀作為 字幕來表示。 影片重點放在了回國後的錢老如何為祖國做出了傑出貢獻這一 部分,主要展現錢老的才華,鑽研精神,忘我精神,愛國主義情懷, 及我國共產黨內團結進取,士兵朴實上進的精神面貌。導彈發射實驗 與兩彈結合實驗時自然是重點中的重點,敘述時間有著重增加,畫面 尤為壯觀,非常振奮人心。 影片之中有錢老的回憶作為穿插。也有紀實性資料片段作為片 子真實性及紀念性成分的添加。 片子結構沒有問題,作為這種題材的影片來講,想要憑借偉人 最光輝的那些年來展現出人物的飽滿情感,在短短兩個小時內,畫面 快速切換也無法避免。 但是總結出一個事實就是, 似乎沒有找到亮點。 二、關於片子畫面 錢老家中 party 的燈光很小資。海上游輪的壯闊場面非常美。 火車開入祖國大地時候彩色的農田稻田很詩意。 導彈爆炸的效果不由 分說,震撼是一定的。印象最深的還是發射未成功的導彈內部結構的 特效,突然覺得這是在 21 世紀看的科幻電影>< 三、關於演員 1.關於坤哥 好吧作為基本上是坤哥 NC 粉的偶來說, 看到他作為錢老在影片 中出現,一瞬間我就回神無能了。但是要說實話,坤哥的演技是有亮 點可尋的。 在美國的生活看到錢老富有藝術氣息和浪漫情調的一幕,坤哥 在這兒當然是游刃有餘。接著要被美方驅逐出境,發現坤哥的台詞好 少啊, 基本全看錶情。 好的, 眼睛裡透出殺氣什麼的坤哥也不在話下, 廠花不愧是廠花來的。但問題是這里是錢老,憎恨的目光後面還有隱 忍呀,不服呀,實在是無語得不想說話什麼的……所以在獄中,噢不 對,是拘留所里的錢老,那幾個畫面還是挺有分量的,只能靠畫面里 的光影、 影片的背景音樂和演員的面部表情、 肢體語言來表達的東西, 又純粹又干凈。 又或者在第一枚導彈發射試驗成功時候所有人歡呼雀躍,錢老 坐在那裡只有微微欣慰笑容非常淡定, 這時候演員的氣場先得尤為重 要。不得不說坤哥還是做到了最好。 2.關於其他演員 這里只提一下印象深刻的吧。 雨綺還是很有愛的,蔣英的角色詮釋得挺到位的。最喜歡她對 美方那句"go to hell"頓時肅然起敬呀~ 聶帥其實很有范兒,副院長很可愛,後來的幾個小兵演得也自 然親切,論演技來講都很順暢。 四、關於吐槽 好的不正經的話來了。 我要吐槽主演的英語! !怎麼聽都別扭!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其 他講英語的都是美國 native speaker 所以一對比就覺得主演講的英 語很奇怪!尤其是坤哥!雨綺還好一點! ! 還要吐槽聶帥! 是因為喜劇演多了嗎為什麼大家一看都想笑! ! ! 但是演員演得是很好的!但是還是想笑!不過最後就好多了! 繼續吐槽三位領導人配的口音!其實沒有什麼好吐槽的!就是 和前面在美國的英語一對比鄉音突然就太清新了! ! 接著吐槽雨綺去拘留所看坤哥說了好多話後!坤哥微微回頭說 的「我愛你! 」導演這如果不是歷史實情你不覺得有點矯情了么! ! 最後吐槽一下坤哥! !坤哥! !你再怎麼演得好!你看起來還是 像廠花!或者陳子坤!或者七哥!或者 blahblah.....! !我覺得坤 哥的身材有點單薄! !演得出偉人的感覺但是身材上的氣勢貌似就差 了那麼一點點的說! ! 五、回歸正事兒 其實看到最後還是很受感動的, 因為到了最後你發現你已經拋 開了影片本身, 至少於我的感覺是, 錢老的形象比從前更深刻在心了。 你看著茫茫荒野上騰起的浩瀚煙霧時,你是不是已經發現,這位偉人 對國家的重要性其實遠超出了你的想像;你是不是已經發現,今天這 樣安穩溫暖的生活其實有多少是這位偉人的功勞。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我們看了半天在美國的那段陽光燦爛的花 園式環境的畫面, 突然切換到國內貧窮落後或者發射基地塵土飛揚的 畫面時,我覺得特有歸屬感。這是不是就間接讓偶看出了自己的愛國 情懷呢>< 另外,有些人覺得坤哥演得錢老沒有學者氣息,個人觀點是, 不是他演得沒有學者氣息, 是因為他以前演得角色讓偶們印象頗深吧 突然轉換過來有點兒難度…… 最後,無論片子如何,演員如何,我想影片想要達到的目的還 是達到了。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為什麼給四星呢。因為她還是值得 大家都來看的。
7. 電影觀後感800字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8. 有沒有電影《自我救贖》觀後感
聖者,人倫之至也;賢者,道德境界極高者之謂也。
」只要願意,人人都可為聖賢,
就看你怎麼選?
《自我救贖》
,
同名與
2005
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
其主題與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主人
公安德魯經過長時間斗爭,終於醒悟,只有正視自身的問題,
生活才能有轉機。在本片中楊
文學一直是一位敬業愛崗、
遵紀守法,
有責任、
敢擔當的好同志。
在金錢面錢曾經不為所動,
在金錢與親情面前,被動地選擇了維護親情兼具了金錢„„
片頭以一個快速移動的廣角鏡頭交待了事情發生的地點所在,
接著將鏡頭移至廣場,
落
到地面,
似乎傳達出做人要腳踏實地之意!
隨之鳴響的警報聲將視線拉回了現實,
拉入正式
劇情。
導演在台詞設計上可謂朴實簡潔,
直入人心。
本片看似是一起普通的爆炸事件,
其背後
所隱含的,卻是在國有企業改革中時常會出現的「常規」的利益鏈條。龐市長的出現,一句
「本著對職工,
對社會對國家負責任的態度,
穩定好職工情緒„„」
亮明了政府處理爆炸事
故的態度。而當龐市長接到舉報材料時,又一再叮囑檢察長,如果爆炸案涉及到他的親屬,
希望不要有顧慮,只要是觸犯了法律,一定要嚴辦。態度之恭謙,語氣之堅決,已為本片奠
定了堅實的基調。
片中戲份不多的趙檢察長,導演卻為他安排了點睛之筆的台詞:
「我們這里沒有人情,
只有法律。
」短短十餘字,已經足已表明檢察院處理此事的態度與決心,這一點也迎合了受
眾群體的心理預期。
故事在情節設計上,看似普通平淡,卻在平淡背後彰顯著緊密的邏輯思維,看似無關,
卻又環環相扣。影片在處理爆炸事故的第一時間,李廠長最關心的是「茶葉盒」
,隨即讓楊
文學取走放回楊文學的辦公室,
這是一個順其自然的環節,
楊文學因為不知情,
所以相當自
然。
當他被老牛以為是茶葉拿走又退回,
才發現其中的秘密時,
楊文學的態度又是很堅定的,
被李廠長的一番「勸說」後,楊文學又帶走了「茶葉」
,在父親生病急需用錢時,父親莫名
收到了一張帶有密碼的銀行卡,
再次考驗了楊文學的意志,
楊毫不猶豫將其退回。
而問題的
關鍵就是楊文學沒搞清楚,那盒「茶葉」的真正來源,卻當真動用了。毫無疑問,從這一點
來說,
楊文學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
都已經觸法了紀律。
當然,楊文學本人也已深深地認識
到問題的嚴重性,即便是老牛不舉報他,相信,他也不會與劉主任、李廠長同流合污,執迷
不悟,他依然會選擇自首,選擇自律與他律並行,選擇了自我靈魂的救贖。
片中的另一條線索,
葉倩的出現與楊文學的舉動有前後呼應之意,
葉倩從被逼做出不合
法規之事,
到被動接受劉主任的銀行卡,
再到無法承受的心理煎熬,
終於主動向檢察機關說
明情況、退回銀行卡,求得內心的寧靜,免受道德的譴責。
在我國,反腐的核心一直就是懲治濫權行為,
強化官員主體責任,
確立對黨負責、
對人
民負責、
當權者慎權清廉的執政新象,
這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主要手段,
也是當前階段的主流,
社會每一個領域都要順應和服從這個主流,
司法是法官行使司法權的領域,
又是刀把子,
自
然不能例外。具體來講,在紀檢,要查辦貪腐官員;在司法,就要大力推進司法改革,它們
都是黨領導下的肅貪、明紀、樹威、立信的措施。無公害
影片中,
楊文學發現國有資產在改革中被不法分子侵蝕,
他想極力阻擋,
但僅憑一已之
力,困難重重,
顯然無法獨立完成。
更可悲的是當他向直屬領導反映情況時,得到令他唏噓
不已的答案,
唯一可行有效的方法就是選擇法律途徑解決。
這一點,
也體現了在我國相當一
部分企業當中,
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政府官員也許一身正氣、一世清廉,但保不
准他們的裙帶關系也隨他們一樣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不被利益沖昏頭腦。
尤其作為國有企
業,就必須要強化企業內部監督,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的部門
和崗位的監督,
防止權力濫用;
建立健全高效協同的外部監督機制,
實施信息公開加強社會
監督。
而對於政府以及公檢法司等重要部門的同仁們,
在自身保持自律的同時,
也要對身邊
的親朋好友做好他律工作,這樣,才能有效杜絕腐敗土壤的滋生。
影片以楊文學的入黨宣誓做結,
「嚴守黨的紀律,對黨忠誠„„」錚錚誓言在空中強有
力地回盪著。也再次重申了本片的主題,
導演的良苦用心: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必須嚴
守黨的紀律,對黨忠誠。
本片與其說是楊文學個人的自我反醒,自我救贖,
不如說是整個社
會中處在腐敗邊緣人們的自我救贖。
9. 電影觀後感1000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當某一天,睜開惺忪睡眼,卻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不屬於自己的公堂對決,面對的是那些腐朽昏庸的官員丑惡猙獰的嘴臉。掙扎中,芳華逝去,流年已改,在監獄的鐵欄桿中穿梭徘徊的陌生身影記錄著匆匆流逝在鬢邊的時光,你會悵然嗎?
銀行家安迪,卻在十九年汲汲而生的時光所結成的厚繭中,沖破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天空,從肉蟲橫行的飯菜,到19年來從石灰質高牆破繭而出的新生;從借用一刻閑暇滿足內心的自由,到匍匐在泥濘破爛的半公里下水道終於在管口魚躍而出的身影,無不鐫刻著19年來的彷徨和內心獨白。他沖破了高牆禁地,重獲自由與新生;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陰暗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正如安迪所說:「那是一種內在的東西,他們到達不了,也無法觸及的,那是你的。」曾經,他希望能夠在自己的一念之間鏟除罪孽的妻子和那狼狽為奸的第三者,但他沒有。他戰勝了自己,放棄了謀殺的念頭。他明白,是他過分他專注於工作,忽略了妻子的感受,親手釀成了這般悲慘的過錯。他把那喪心病狂般的期望,換作對妻子傾注更多的愛。這種內在的渴望喚醒了他的良知,真正觸及了失去理智的心,讓他學會了理解和信任。然而,卻因一種時間上的巧合背負上19年來的重任和永遠無法贖清的罪孽,成為肖申克監獄長諾頓洗黑錢的重要工具。所幸的是,在這世界陰暗猖獗的角落,不失一絲光明曙光的召喚。他仍為獄中其他還擁有美好前程,依然肩負著重大使命的青年們一次次向州政府要求撥款重建圖書館,用闌珊篝火照亮了他人,重建了那被陰霾逐漸侵蝕的心靈所搭砌成的一道散發出萬丈光芒的心牆。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同樣,安迪在獄中的真心朋友,生死患難之交也朝向著曾經的允諾和自己罪行的贖過而不斷奮斗。他用那在亂世之間不斷磨礪出的成熟而厚實的心窺透一切黑暗,用一番真誠的話語打動了假釋審核員的內心:「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他看破了世間悲歡離合,深邃而落寞的吐露著一番內心的獨白。終於,在40年的輒返中重獲新生。面對喧囂的塵世間變遷的萬物,卻霎那間無所適從。但他放棄了老布那般輕視生命的想法,朝著昔日許下的願望永不停息的賓士而去。終於,安迪和瑞德兩個老朋友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灘重逢。與當一片滿載著希望的羽毛緩緩飄盪的時候,生活便被幻化成了一首優美的圓舞曲。無論最終得到的是什麼,永遠是最值得回味的。因為擁有願望,擁有夢想,一切都值得永遠珍藏。
畫面在黑色的邊襯下悄然消逝,演員表在黑白間輪回。思緒淡出淡起,回到現實。恰逢考試後的失意與落寞,然而正是這部歐美勵志大片,用那闌珊篝火喚醒了我那塵封在不可饒恕的細小差錯中的心緒,驅散了心中的陰霾與晦暗。為何不在那街角富有挑戰性的挑釁下孤注一擲,朝著現在似乎可望不可即的夢想沖刺呢?盡管結局是未知的,或許會不盡人意,但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征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秘面紗的激動心情。我希望跨越邊境,與朋友相見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一樣的藍。我希望一切的一切都能振奮每一顆擺渡浪子的心。
是的,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但它可以喚醒一顆被晦暗侵蝕的心,用闌珊篝火照亮心中晦暗的幽徑,那就是——希望。
10. 微電影 觀後感
前幾天,朱老師用了一節班會課的時間我們看了一部名叫《假錢》的微電影。電影雖短,卻意味深長,令我感受頗多。
電影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司機在工作過程中一時大意收到了一張假錢,經食品店老闆的提醒後才發現這是一張假幣。回家後,他的兒子揚揚問他要餐費,司機想把那張假幣交到學校去,但又於心不忍,把那張假幣夾進了一本書里。不想這一幕居然被兒子看見了,揚揚將那張假錢帶到學校去。
第二天交伙食費時,揚揚模仿其他同學的字把假錢交了出去。不料被老師發現了,老師用班會讓揚揚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把假錢換了回去。在一封道歉信中,揚揚講明了一切。原來揚揚的媽媽在兩年前就去世了。只剩下爸爸一個人在不辭辛苦的照顧他,但爸爸在工作過程中卻會收到假錢,為了減輕爸爸的負擔,揚揚便把假錢花了出去……
電影看完了,我也感受很多。電影中爸爸把假錢夾在書里而不花出去固然是對的,但他卻不知道,收到假錢應立即銷毀,或交給警察局和銀行處理。故事中揚揚的做法也有對有錯。他雖然把假錢交到
學校去了,但是在認識到假錢的危害後,他又把假錢換了回來。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用假錢坑害別人的不法商販。但他們可能不知道使用假錢也是違法的,根據刑法規定,明知是偽造的貨幣卻仍然使用的,會由使用面額的大小來給予一定的懲罰。
這部微電影告訴我們,我們要杜絕使用假幣,發現假幣要立即銷毀或交給警察處理,也要傳播辨別假幣的方法,不讓更多人受騙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