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對現在青春片的認識看法1000字
我一直認為時間是多麼不起眼的兩個字,反正過了今天還會由明天嘛!但是,自從上個星期,我們學了《匆匆》這篇課文後,我才知道原來我錯了,徹底的錯了。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課文記述了作者從八千多日日夜夜中產生的感受:時間是怎樣流逝的。
從文中我感悟到了時間的珍貴:雖然今天的太陽下山了,還會有明天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昨天的太陽了。如同我,童年的日子是多麼無憂無慮,充滿了歡聲笑語,童年過去了,留下了什麼呢?只有回憶罷了,而再也不會有第二個童年了。唉!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啊!
在短暫的人生道路上,怎樣的所作所為才不算是虛度時間呢?難道是玩嗎?如果說不是的。可除了玩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就如作者所說的:洗手時、吃飯時、默默時、遮挽時、睡覺時、嘆息時,時間總會溜走。想一想,我們的時間是誰給的呢?是父母。他們用了所有的青春來養大我們,然而對我們的期望卻只有一個:就是做祖國的棟梁。因此,我們還可以好好學習報孝父母,為父母分擔家務。這樣也不枉虛度一生了。
㈡ 至青春電影影評2500字
影評:《致青春》昨日青春今日傷痕
嚴格地說,《致青春》是兩個人的作品。導演趙薇的樂觀、活潑以及小小的惡作劇心理,造就了影片的青春戲;編劇李檣的細膩、敏銳,成全了影片的心理戲。今天已經高度社會化的大學校園,過早地培養出了不少「成熟」的學生。但在上世紀90年代,校園之牆還是一堵防衛線。《致青春》花了不少的篇幅來呈現出走後的坍塌感,然而青春還有餘燼之熱,在催促著人們奔向理想方向。
看完電影後半部分的最大感受是,青春時期是最適合激烈表達感情的時候,而有過這種激情燃燒之後,就再也不會心生漣漪——看看鄭微後來是怎麼對待重新回來找她的陳孝正,看看韓庚飾演的林靜如何對待他的追求者。
趙又廷與韓庚,一個為出身貧賤而自卑,另一個因看到父親愛上鄭微的媽媽蒙上心理陰影。在青春的兩頭,前面是童年不能承受之重,後面是中年無法面對之尷尬。唯有青春,唯有那段沒心沒肺、敢愛敢恨的青春,才是生命中最熱情的歲月。但青春卻如篝火,燃燒得越旺盛,成為灰燼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形容青春用「終將逝去」這樣的描述再合適不過。
按照目前電影市場最流行的喜劇元素來看,《致青春》一個也不少,甚至在年代感的營造、戲劇沖突的設置、角色表現完成度等方面,均體現出不錯的水平。如果想在影院獲取一場歡笑,《致青春》不會令人失望。趙又廷飾演的陳孝正呆板、嚴肅的外表與其孩子氣的言行,製造了差異感很強的「笑果」;客串午夜電台主持人的韓紅是令人笑到胃疼的「彩蛋」;男生宿舍里的糗事令人心領神會……
《致青春》完全可以採取《泰囧》式的喜劇狂歡,把搞笑進行到底,最後來個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這樣似乎更符合觀眾的期待。但這部電影還是試圖把社會的切面呈現出來。在後來的情節里,《致青春》放棄了繼續逗觀眾笑,轉而去思索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以及情感之於人的重要性。鄭微以啤酒祭奠阮莞,陳孝正以回歸救贖內心,林靜以努力想換回愛的能力,朱小北以遺忘告別過去……他們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無法用成敗來形容。生活的真相就是這樣,於殘忍之中奢侈地品嘗點滴甜蜜。
《致青春》對於沉重部分的把握,不會影響到只圖來影院找樂的觀眾的心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內心充滿歡愉者,會通過這部電影得到歡愉;內心曾有荊棘者,也會得到一些安慰。影片在角色的情感過渡方面,有操之過急之處。在角色戲份分配方面,後半部分也有些吝於刪減,但作為趙薇導演的第一部作品,用最簡單的四個字可以評價:超過期待。作者:韓浩月
㈢ 青春勵志電影觀後感
觀巜隱形的翅膀有感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隨著張韶涵《隱形的翅膀》這首歌的響起,勵志電影.結束了。影片結束時,我們每個人都報以最熱烈的掌聲,獻給這個美麗而又堅強的女孩。「上帝給你關上了一道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在這扇窗里,有太多太多美好的東西,但推開它的是一種堅毅、頑強、永不放棄的信念。漫長的人生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越是布滿荊棘的地方,越是殘猶珍貴的寶藏!有的時候,成與敗不過是一念之間,在失敗的邊緣,只要再大膽的往前邁一步,很有可能就會成功!同學們噙著淚回到了教室……人沒有了雙肢就像小鳥失去了翅膀,花草樹木失去了滋潤一樣,就好比沒有了生活能力,沒辦法生活下去。
影片中的小女孩志華在一次意外中,也失去了雙肢,她也曾想過是否該繼續生存下去,而她在爸爸媽媽的勸說下,她選擇了生存下去,並且要考上大學,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她開始學慣用腳來寫字、吃飯、洗臉、刷牙、穿脫衣服等一些原本用手來做的事情。在她的努力下,把腳訓練地跟手一樣靈活,便開始不依靠爸爸媽媽。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她被游泳教練選中並且又參加了訓練,參加了全國殘疾人游泳大賽,取得了勝利,同時也被體校錄取了。
看了這一部電影,我感動地流下了眼淚。她正如《隱形的翅膀》歌中,說的: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
志華的這種行為,是常人難以想像,難以做到的。她在比賽中取得勝利的關鍵在於:別人休息時,她還在拚命訓練。我們要向她學習的是:堅持不懈的精神。
雖然,我們沒有殘疾,但是,我們對待學習,要像志華一樣,奮發向上。我們已經六年級了還想去玩,要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
這部影片給了我許多感想和啟發,讓我終生難忘。它不僅讓人感動,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不管你是否殘疾,都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只要你有志氣,有毅力,無論什麼事都能做好。鳥兒之所以能夠在天空中飛翔,不單單因為它擁有翅膀,更因為它嚮往著天空中的自由生活,影片中的主人公就好比是一隻沒有了雙翼的鳥兒,但卻能在廣闊的天空中翱翔,她艱辛的成長過程,使得我和許多觀眾一樣,不禁潸然淚下。
上天總喜歡不斷的給世人帶來考驗,但這並不代表這是絕人之路。片中的主人公志華因一次意外失去了雙臂,剛開始時,她也無法面對這樣的事實,甚至還想過就此了卻餘生,但在父母的鼓勵和幫助下,她漸漸恢復了自信,習慣了用腳代替手的生活。之後,志華被教練看中,成了一名游泳運動員。現實生活中,我們看那些健全的游泳運動員訓練時很辛苦、很累,但我們卻從未看過殘疾人運動員訓練,影片中的那些訓練場景,至今我還歷歷在目,那些殘疾人運動員,他們要付出比一般的運動員多多少倍的汗水,才能有在賽場上的出色表現呀! 隨著高考放榜的日子臨近,志華的朋友們都收到了錄取通知書,但因為她是殘疾人而無法被錄取,這對於志華來說,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志華的母親因為女兒失去雙臂,已經有些精神分裂,再加上志華沒有考上大學,一下子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為了完成母親最後的心願,志華一方面努力訓練自己,一方面勤於讀書,終於在比賽中她突破自我極限,取得了冠軍,同時,她也被某所大學破例錄取了,她終於完成了一家人的心願!
整部電影既沒有絢麗多彩的偶像明星,也沒有吸引眼球的電腦特效,一切看上去是那樣的真實,故事情節也沒有多麼跌宕起伏,但就是這樣一部影片深深地震撼了每一個人!正如《隱形的翅膀》歌詞中寫到的那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只要我們懷著永不放棄的念頭,不管什麼樣的困難都能克服。
㈣ 電影《歌舞青春》觀後感1500字左右
我看了一部叫《歌舞青春》的電影。觀看之後,我非常高興並且影片對我的觸動很大。這是一部美國電影,講述的是美國高中生的生活。美國的學生和我們中國的學生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會用很高的積極性面對生活,並且他們課外的活動豐富多彩。
女主角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叫蓋碧瑞拉,最初她對唱歌並不是很有信心。但是一個男孩告訴她她唱的非常棒。之後他們在一起快樂的歌唱。
我認為只要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嘗試,不論你失敗與否,你將永遠不後悔。我們必須永遠相信自己。
據全美權威市調Nielsen Sound Scan統計,迪士尼原創《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以超過370萬張的專輯銷售,勇奪2006美國專輯銷售年度冠軍。此外,綜觀年度前十大,表現最為出色的音樂廠牌,首推迪士尼音樂,共計有《歌舞青春》、《孟漢娜Hannah Montana》原聲帶與雷可福磊斯合唱團Rascal Flatts《我的小混混Me and My Gang》強占年度Top 10。此外,繼在全美巡迴演出音樂劇之後,《歌舞青春》也將在今年度開拍續集,並開放網友上網公投續集的部分劇情。
2006全美年終銷售報表出爐,迪士尼頻道原創電視電影《歌舞青春》原聲帶年度銷售超過370萬張,成為全美年度最暢銷的專輯作品。而堪稱美國鄉村樂界的第一天團「雷可福磊斯合唱團」以超過340萬張銷售的《我的小混混》勇奪年度亞軍。此外,還有發行才十一周的迪士尼頻道原創電視影集《孟漢娜》原聲帶,也以高達190萬張的專輯銷售,名列年度銷售第八名。綜觀年度銷售前十名的專輯,有三張就出自迪士尼旗下的音樂廠牌。對此,身為迪士尼音樂廠牌的總裁鮑伯表示:「在唱片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能有此成績,更讓我們感到興奮。」《歌舞青春》原聲帶不但成為2006全美年度專輯銷售總冠軍,同時也打破多項告示牌排行紀錄,包括專輯內四首單曲皆於首周同時進入全美單曲榜,刷新披頭四曾創下的進榜成績,而總計專輯內的九首單曲皆同時打入全美告示牌單曲榜Top 100,更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堪稱迪士尼頻道史上最為成功的原創電影《歌舞青春》,共計全美累積超過一億四百萬的收視人口,在台灣也超過兩百多萬的收視觀眾,一度刷新台灣迪士尼頻道原創電影的首播紀錄。在全美青少年人氣高居第一的《歌舞青春》,繼巡迴全美校園演出音樂劇後,今年度也將正式開拍續集。為此,迪士尼頻道更在全球官網上開放網友投票公投,決定《歌舞青春2》的部分劇情內容。
看完以後內心一片澎湃,覺得電影的內容和歌曲都非常好,尤其是原創的原聲帶音樂,對於那麼喜歡音樂的我來說聽到如此美妙的歌聲不得不說是一種震撼.久違了的音樂質感,久違了的原創魅力.不知道是不是長久以往的已經習慣了很老舊式的音樂,這次這個電影的音樂帶點搖滾色彩,不得不說是很出彩的,至少對於我而言是一種驚喜,聽了電影里所以的歌曲是我得到的一份以外收獲,覺得是種美好的記憶和享受.美的我都要飄起來了,雖然有人看到這肯定會覺得我很誇張,可我真的太喜歡這電影里歌曲的風格,以至於如此的激動和澎湃,它給我的生活帶了不小的色彩,也讓我有了新的歌曲賴以寄託自己的情感因素.太激動了,都不知道怎麼寫了,滿腦子都是那個電影,那些歌曲,受不了,期待他的第二部...已經出來了,我要去買來收藏...還真的是第一次有了要收藏影碟的沖動.看來這個電影和音樂對我的吸引力不是一般哦....反正對我而言我很喜歡,第二部也已經出來了,在國外這個片子的名字叫我相信收視率一定不錯。
㈤ 求青春之歌電影觀後感~~~~1000字左右,高分懸賞
★《青春之歌》讀後感(1500字)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值得人們用最美好的語言去謳歌,而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著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我國著名作家楊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麼的堅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_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盪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找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條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斗爭,並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在《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了林道靜對於黨的真摯的依賴的象孩子見到母親一樣的情感;領略到他們那一群象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的愛國之情;領略著那個動盪的、轟轟烈烈的時代的風雲。一星期以來,每個晚上,我都沉浸在那個時代中。但是,畢竟,我還是從那個時代中走出來了。書看完了,我看了楊沫的再版後記。這一本書,它經過了另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文化大革命的時代。它聽取了眾多的意見而改變了一點,增加了林道靜在鄉村農民運動中鍛煉的七章,這表明了「歌明者要與工農商相結合」的歌明思想,也給整部小說展示了更廣闊的天地。同時,林道靜的思想發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雖反感增寫的理由,但卻還比較喜歡這幾章。最喜歡的是開頭道靜和余永澤生活,和盧嘉川接觸的一段,在獄中和林紅接觸的一段,寫得很成功。可是後來,卻很難理解一個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斗爭和歌明的情節。這種內部的「左」和「右」的斗爭,也許是因為某些人的批評,也許揉進了文革的一些影子,更也許,我自己天真地沒有預料到當時斗爭的復雜性。
總而言之,楊沫是一個成功的作家,但同時又是一個有太多責任的作家。作品不應該為歷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賞的是那種「自由」的作家,他沒有任何責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寫作,他的作品就應該是他自己最強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強最高亢的呼聲。楊沫的作品,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是她畢竟寫出了,成功地寫出了一代人最壯美的青春!
這本書也讓我感到,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也應該像文中的林道靜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種奉獻要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現在家家戶戶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個個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煉,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向未來!
㈥ 電影《青春期》的觀後感
感覺還不錯,那時候的她們處於叛逆時期 ,呵呵
㈦ 飛揚的青春電影觀後感1500字
人的一生需要充滿色彩,無論身處什麼樣的位置,都應該給自己的生活增添顏色,那樣才是真正的人生。
《飛揚的青春》 是根據貴州財經學院黨委副書記曾羽紀實故事改編的。共青團中央響應黨中央扶貧攻堅的號召和具體組織實施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變為一批批有志青年到農村去支教扶貧的具體實際行動。作為中國第一部描寫青年志願者生活的長篇小說《飛揚的青春》圍繞皎皎、白素嫻、封政三名青年志願者在貧困山區「支教」的人生經歷,為青年人應樹什麼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出了最好的詮譯。作者用鮮活生動的人生經歷和對主題的提煉闡明了人生的道理: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生命的精華,熱愛青春就是熱愛生命。青春和生命都渴望愛,都希望奉獻愛,愛了、奉獻了,青春和生命就飛揚起來了!
《飛揚的青春》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志願者支教的感人事跡,弘揚了志願者精神,在如今物慾、金錢橫流的社會,該片給了我們一次深化心靈的洗滌。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和啟示,影片情節如一縷清泉,一副良葯,讓我們從中感悟什麼才是精神上的充實和理想的追求。
故事圍繞一座美麗的小城;一所貧困的學校;一群共青團青年志願者展開的。他們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社會地位,是什麼促使他們做出決定——去西部山區支教,是什麼支撐他們離開發達、繁榮的都市生活,走進物質缺乏、土地貧瘠的山村,又是怎樣的情感發展,促使他們最後對這片土地產生了那樣難以割捨的感情,甚至於決定留在這片土地上奉獻自己的一身。影片是一部激盪青春熱血的影片,歌頌支教,弘揚了時代的主旋律,塑造的一群鮮活的人物形象,看到了一種挑戰自我、奮斗拼搏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觀看完《飛揚的青春》這部電影後,讓我有很深的感觸。作為一名教師,讓我更加的確定我的責任和義務。 講述的是一群進入到山區的支教的志願者,他們不僅展現教師的職責,更弘揚了志願者的精神,給了我們一次凈化心靈的洗滌。
在一群共青團青年志願者中,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有著不一樣的生活背景,但是他們有著同樣的目標——西部山區支教。他們將自己畢生所學習的東西,甚至遠離發達、繁華的都市生活,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這個物質缺乏貧困的山村。在艱辛的支教過程中,促使他們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濃厚的情意。讓我影響特別深刻地有這么一個故事情節:嬌嬌從車上下來,丁青明走到她的面前,將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支刻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鋼筆送給了她。我記得,在電影中,一直是松坡小學的主幹課程的果子老師,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在觀念方面和其它支教老師產生多種矛盾,但是朴實善良的內心與共同的生活理想讓他們從不理解到最後的相識相知,齊心改造學校的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帶著他們走出大山,以原生態的苗族山歌打動了評委,最後他們獲得了肯定,頓時孩子們歡呼和開心。松坡小學校長王琦對支教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並為學校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但是積勞成疾的她在不久後就病倒,與世長辭。給力支教老師極大的感觸,也給了我極大的感觸。
㈧ 電影少年讀後感1000字
作家王小波曾這樣描述一個熱血的男兒: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電影《少年班》中的麥克(王櫟鑫飾演),王大法,方厚政,以及吳未,就是這樣四個智商超群的天才少年,年未滿十八,卻已滿腔熱血如鬥士。 四人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吳未(董子健飾)無意得知,自己是為保護珍貴的天才少年同學們才被選入少年班。就如同將鯰魚扔進金槍魚水池裡以保持金槍魚的持久新鮮一樣,老師周知庸(孫紅雷飾演)如此比喻。至此,故事以略微詼諧的基調展開的同時也埋下了憂傷的伏筆。由於講述的是90年代的故事,影片搭配音樂,呈現出一股濃郁的懷舊風。而除了與故事契合度極高的背景音樂的運用, 電影的另一大出彩之處在於對角色的塑造。幾個少年主角形象栩栩如生,一方面被賦予了充滿戲劇張力的跳脫感,但同時又具備自然的生活氣息,十分鮮活動人。尤其是吳未一角,將不適感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得情感的飽和度在影片結束段水到渠成地得到一個升華,成為電影的一大記憶點。
近年來,青春片適逢高潮期,以少年班群體為中心視角而展開的故事在瓊瑤式青春片中可謂獨樹一格。導演肖洋,作為曾經西安交大少年班的畢業生,結合自身真實的經歷體會,給觀眾製造了一場亦幻亦真的天才少年之旅。 《少年班》屬於漸入佳境的那類電影。導演恰如其分地在滿足觀眾具有的"天才情結"的窺視企圖心與電影作者的自我表達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少年班》既不屬於無病呻吟、娛樂至死的疼痛青春日記,也不是那類堅硬晦澀、文縐縐的自我獨白。影片的巧妙之處在於在架構出一個理想烏托邦的同時又悄無聲息地撕裂出一個開口,向觀眾展示了鮮血淋漓的人生,既浪漫又沉重。這也是沉溺於故事的詩意氛圍的觀眾在觀影後,仍能夠產生強烈真實感和代入感的關鍵。不論是熱切地想要融入到天才小團體的吳未,抑或是小心翼翼地懷揣著對周蘭(周冬雨飾)愛戀的吳未,確如一條被放入金槍魚罐頭的鯰魚,格格不入。尷尬而真實,正是影片所映射出的大多數人的青春與生活日常。無疾而終的暗戀,身處集體而無法擺脫的無力感,伸出手想得到熱烈回應的那顆炙熱的心,焦慮、窘迫且無奈。這些藉助集體回憶而構築的情感共鳴,強烈而有力。電影看似講述的是天才少年們的故事,歸根究底,還是一個關於你我他青春成長的軌跡道路。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離散悲歡無法避免。回歸到電影於觀眾的意義上,影像的力量不僅在於能夠提供人們暢游於詩意的諾亞方舟的空間,還在於與之相匹配的源自生活的切身共鳴感。在兩者的調和下,才能恰好構建出一部影片的魅力,人們才能在光影中可以找到釋懷的情結和被治癒的能量。
在《少年班》片尾,有一首歌唱著"沒有不散的伴侶,你要走下去,沒有不終的旋律,但我會繼續",面對這樣一種灑脫感和釋然的情緒,就如同影片結束時,古板的教師周知庸釋懷後的那份雲淡風輕,試問,當大屏幕里的光暗下來時,誰不是一條被治癒的鯰魚?
㈨ 致青春觀後感 1500字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後感
電影最開始和電影最開始以後的部分當做兩部分來看,它們竟然契合地如此巧妙。最開始鄭微的夢里是童話般的美好,而醒來後卻是屌絲般的現實。就正如她那濃烈如美酒般的青春逝去後,面對的是泉水一樣通透的幡悟。這中間,隔著一千一萬個過濾篩。她青春里的每一個人,就是篩子般的存在。陳孝正的自私,林靜的矛盾,小北的自尊,黎維娟的現實,阮莞的傻,老張的執著,許開陽的天真,趙世永的軟弱,曾毓的陰暗••••••鄭微既是一顆棋子,也是一個觀棋者,這些人一個個的從她心中穿過,當美酒已濾成清泉,她的青春落在了一面叫施潔的鏡子身上,悄然碎開。而每一個篩子,對於不同的觀眾而言,都有可能成為他們自己的鏡子。一部充滿篩子的電影也許不足為奇,但趙薇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她讓每一個篩子都徹底豐滿,用老張的話來說,「哪兒都能張開。」
電影里不同的女生用自己的青春,闡述著不同的愛情。從主角鄭薇說起吧。電影里鄭薇開始喜歡的是林靜,而她為什麼喜歡林靜呢?電影里鄭薇自己說了,林靜家境好,長的好等等,總之,是他們圈子裡最優秀的一個。所以,鄭薇喜歡他。對,是喜歡不是愛。而鄭薇遇到陳孝正之後,卻愛上了陳孝正。為什麼呢?我們先說說陳孝正,他對她不感興趣,他也很優秀,學習很好,長得帥,但是家境貧寒,這導致後面的劇情的發生,這里先不說。再說鄭薇,她第一次遇見陳孝正就被無視了,這讓性格外向的她不可忍受,所以,想方設法讓陳孝正道歉,但是一次次的被無視,讓她深深的記住了陳孝正。也許越難得到的,人們越想得到。陳孝正越是表現出不喜歡鄭薇,鄭薇就越是喜歡他。所以想盡一切辦法去追求陳孝正,當然,後來她成功了。但是好景不長,說回陳孝正,我想性格內向、做事仔細的他,遇見個這么外向的女孩,他的認識、他的世界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鄭薇就是他人生的誤差,我認為人們往往喜歡新鮮,喜歡不一樣的,所謂異性相吸嘛,指的就是不同性格的人會相互吸引吧。所以,我想陳孝正是喜歡鄭薇的。但是,面對出國深造的機會,陳孝正放棄了鄭薇。我想,這不能怪陳孝正。因為陳孝正家境貧寒,他深深的明白了貧窮的不好,所以,他要過上好日子,也許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他媽媽,為了他喜歡的人不受貧困。所以,他選擇了公費留學,後來當他有所成時,他又開始懷念當初的愛情。這時,他不再擔心貧窮,所以,他開始考慮自己的愛情,甚至想,為了愛可以放棄現在的一切。這是多麼的可悲,當你朝著你認為對的方向前進,並到達終點時,你卻發現你錯了。而這個錯,人們在起點處往往不會知道。
鄭薇和陳孝正的愛情,讓人羨慕。我羨慕鄭薇的敢愛,也同情陳孝正的難,為了生活,他選擇了放棄愛情。在這,我不認為誰有錯,誰都沒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境,從而會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正如電影里所說:「我們都應該慚愧,我們都愛自己勝過愛愛情。」這是必然的,迫於環境因素,人們不可能不顧一切的愛。正如電影里的林靜的爸爸和鄭薇的媽媽一樣,當他們兒女都長大的時候,他們卻找到了愛,並且愛了。但是家庭,生活,人們的觀念等環境導致了他們之間的愛情必然是個悲劇。他們的愛不被人們接受,他們自己考慮到各自的處境,也許他們也會認為自己不應該愛的吧。有些愛,不被認同,必然會以悲劇結束!
而有些愛,不夠忠貞也必然不會有好結果,正如電影里的阮莞和趙世永的愛。阮莞深深的愛著趙世永,可是,趙世永卻對阮莞不專一。也許,很多人會說了,趙世永還想怎樣,有阮莞那麼好的女孩他還要怎樣。但是請別忘記鄭薇的事,也許我們所看到的阮莞是最優秀的,但是在趙世永的世界,阮莞未必是最優秀的。而且,趙世永給我的感覺是,他是一個花花公子吧,男人也許都會有這個毛病,喜新厭舊。一樣事物,一直在,你就會漸漸忽視,而當它失去,你才會發現它的重要。正如阮莞死的那一刻,趙世永哭了,我想他的淚是發自內心的吧,但是阮莞在的時候,他卻不知道珍惜,死了卻反而讓他明白自己對阮莞的感情,多麼諷刺。
有些愛永遠在陰暗處,是默默的愛。這種愛,我不知道值不值。也許愛情,就不該用值不值來衡量。電影里,那個一直給阮莞送花的,一直默默的愛著阮莞,卻不敢說出來。也許,愛一個人,不是要得到她,而是默默的關注她,並希望她幸福吧!
而有些愛,卻不是愛。正如黎維娟,她為了金錢,可以嫁給一個50多歲且有子女的人。為了生活,我們不能責怪她,和陳孝正一樣,她嘗多了貧苦,一心想過上有錢的生活,所以,愛情於她而言,也許沒那麼重要,但是,我想她何嘗不渴望一份愛情呢。
再說說施傑吧,她的愛也許才是真正的愛吧。她愛愛情勝過愛自己。她愛著林靜,可以為林靜付出生命。為了愛,她真的是不顧一切,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愛。但是,正如電影里的劇情一樣,真愛未必會有好結果。施傑是找到了自己的真愛,但是,愛情不是一個人的事,林靜卻不知道自己的真愛,他想,他也許是愛鄭薇的。我不知道林靜最後有沒有找到真愛,但是,我真心的祝福施傑,因為,我認為她的愛是真愛。我祝福她!
最後說說朱小北,她沒有愛情。她的出現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但更重要的,我認為她才是主角。她的作用就是說明主題的。在她被開除後,就沒她的鏡頭了,但是最後,她以另外一個身份出現在了一個記憶方法的推廣會上。注意,這里提到了記憶方法,作為這個方法的創始人,可想她的記憶力是很好的。而當許開陽認出她,並問她是不是小北時,她沒有承認,作為記憶大師,當然不是她記憶有問題。而是也許,這就是——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她希望青春的回憶永遠停留在記憶里,不願提起!
整個故事結束了,不同的人,道出了不同的青春,解釋了不同的愛情。到底什麼是愛情,誰也不能說清楚。正因為說不清楚,所以,愛情才會是永久的話題,被人們一次次的提起。
電影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是鄭微在台上唱【紅日】,她那種拋開一切的勇氣與激情!我自問沒有她那麼敢愛敢恨,只有這樣極致的女人才讓人如此的喜歡!當我們對某人放進了感情,那麼在他面前,你就像個神經病,會惶恐,不安,患得患失……不過,人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校花阮莞,我想大家都是一陣惋惜,如花的嬌顏就這樣逝去,總覺得不值得,也許,在她心裡,也唯有去見他,她才不會後悔!
誰不是在年輕的歲月里,沖動過,傷害過,痛苦過,可現在我們依然微笑著,生活著,可當我停下來回顧自己的生活,能感受到有很多沙粒感堆積在心臟里,隨著血液流進身體的各個部位,在我們的身上沉澱下無數生澀粗糙的傷感來,再沒有當時的感覺……
我們曾經以為的天長地久其實不過是萍水相逢。也許他是吹進你眼裡的沙子,模糊了雙眼,看不清天空的樣子。這一場末路繁華,不傾城,不傾國,卻傾我們所有。你要的是什麼,一生相守,還是一晌貪歡。我要的,只是簡單卻安穩的生活而已。愛到絕路,覆水難收;最好的幸福,是你給的在乎……
多少人以友情的名義,愛著一個人。 多少人以友情的名義,拒絕一個人。多少人不敢說出來,怕說出來後連朋友都不可以做了。 多少人喜歡一個人,只是告訴了她讓她知道,而後轉身離去,再也不提。 多少人喜歡一個人,卻是始終都沒有告訴她。 多少人最初的約定是相濡以沫,最後的結局卻是相忘於江湖。多少人是因為得不到,才假裝不想要。多少人愛著,卻好似在分離。多少人已經分開了,卻還彼此愛著。多少人走著,卻好似困在原地。 多少人敗給了一個`等`字。 多少人約定,轉身後誰也不再回頭,可是誰也忍不住。 多少人見證了很多愛情,卻沒有見證他們的婚禮。 多少人來到你的生命,便匆匆離去,再也不見。多少人走進你的生活,只是為你的人生上一節課。 多少人希望與你生活在一部電影里,下一鏡頭是一行字幕:多年以後…… 多少人在你的生命里一閃而過。多少人曾想與你一起顛沛流離。 多少人一直活在你的記憶里,卻怎麼也想不起來。 多少人的青春忍受著巨大的傷痛,在義無反顧中呼嘯而過。 多少人與你聽著同一首歌曲,觸動著同樣的心情。多少人放開了你手,卻盼望你能回來。多少人挽留過你,可終究沒挽留得住,你挽留過多少人,也是如此。 多少人小時候很少去考慮長大了是怎麼樣,長大了卻老是去想小時候是怎麼樣的。多少人想知道哪天自己喝醉了,一個人走在街頭,會歇斯底里的喊出誰的名字。多少人把眼淚埋在睫毛深處,輕輕的對你說:祝你幸福。 多少人在一起,誓言永遠不分開。 多少人分手了,一個出去流浪,另一個卻站在原地,一個早就忘記了彼此過往, 另一個還在傻傻的等你累了再回來。多少人因為你的丟失,而翻遍了全世界。多少人明知道你們不可能,卻對你噓寒問暖,一如既往。 多少人愛你,愛了整整一個曾經,多少人想你,想了整整一個過去。 多少人想在雨天給你送傘,卻怕你不接受。多少人告訴自己不要改變自己,卻還是因為你失去堅持。多少人想陪你看第一場雪,你也想有人陪你看雪,可對方卻不是彼此。多少人喊你傻瓜與笨蛋,其實他喜歡上了這個傻瓜與笨蛋。 多少人想你,無時無刻不,每時每刻都,可是你卻想念著別人。多少人每天都打扮好自己,只為能與你遇見時的第一印象。 多少人珍藏著一個小物件,那是你送的;多少人持有一個小物件,為將來送給某個人。 多少人為去見你,會從遠方趕到你那裡看你,最後卻只能又匆匆回去。多少人曾在充滿霧氣的玻璃上,寫下一個人的名字,然後匆匆擦去。多少人忍不住歡聚,經不住別離。多少人又能像她一樣不顧一切的愛著你。多少人在尋覓,多少人在等待奇跡。多少人。。。多少人。。。。。。
㈩ 求致青春觀後感!!!1000字左右!!!幫幫忙吧!
已經許久不讀青春小說,這本是偶然遇到,雖然讀到後來,講的大多是少年進入職場後的成人領地,但是仍覺是純潔的。
深夜兩點,讀畢,起身關燈睡去。不記得有夢,起來偏偏想要寫寫這個平常的故事。
昨日與舊友聚,兩年未見,她依然叫囂著自己曲線救國的成才之路,依然掰著手指算自己現在經歷了幾個人,因為相信人一生要談三次戀愛,第一次初戀嘗到愛情的味道,第二次是自己義無反顧愛的那個人,第三個是適合一起生活的,但是可能不是那麼愛。
當然,也只是個段子而已。誰不想擁有從一而終、一帆風順的真愛呢?
我只是笑,沒有資格唏噓,因為不過是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望不到遠處。以為多麼隆重的告別和濃烈的悲喜,只是因為懂得太少,因為無知,所以故作悲涼。
在年少的歲月里,動輒濃墨重彩地說著,回看,也不過如此罷,才明白聚散是多麼平常的事。
不過也好,無知好過天真,一切總會有因為懂得而不再執著的一天。
懂得了,所謂愛情,實在是一出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戲碼。
若往劇中人身上套,年少時的林靜是鄭微的第一個他,小女孩的愛慕與崇拜,依戀與交付;陳孝正是第二個他,放下所有自尊也要到手的愛,許久許久以後不能釋懷的人;而回國後的林靜,則變成了第三個他,沒有了深愛,總歸是了解和熟悉的,胸膛不至於太過陌生,女人總是要這樣一個依靠的,想著就算趁虛而入,也填補了這空虛了。
鄭微的精靈,坦盪,到後來的隱忍慎言,學會一個人守護過往。雖然有好友阮阮,但是她生命中的那些男人,才是真正的老師,教會她如何愛,與放下。如何讓自己收束,與綻放。
鄭微對林靜之前的她說,願賭服輸。不是誰先愛,誰就輸了,而是誰先不愛,誰就贏了。所以他們之間的輸贏,因為鄭微早已收心,又何來苦苦找甘願,自然佔了上風。
看到動輒幾十條的經典語錄,我只看到了一句喜歡的話,阮阮最終選擇跟一個只見過六次面的醫生結婚,鄭微不解,阮阮說:跟陌生人過,我可以認命,跟他過,我不甘心。
是因為看到他的懦弱,他的閃躲,他的不堅定不勇敢,她終於知道,她長大了,他還沒有。雖然愛,但是他不敢承擔了。是的,她會不甘,不甘這么多年的舟車勞頓,兩地辛勞,這么多年的甜蜜默契與苦心經營,以為得到的正果不過是他的退縮,等到又能怎樣。
在青春期成長中的戀愛長途中,一路跋涉,邊走,邊唱著、笑著、流著淚,青春不朽,要為之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去冒這個險。唯一堅持到最後的,阮阮,只有你的青春永垂不朽。
所以鄭微最後對林靜說,我沒有辦法接受你,除非你是一個陌生人。
當林靜再也不似年少,鄭微看著眼前這個陌生的男人,感覺著他的霸道和侵略性的佔有,以及對她的耐心和包容,她的收槍繳械,不過是因為她把他當成了陌生人。
對著陌路,我們可以臣服於命運。可以認命。
對著舊人,我們卻不能對心跡釋懷。不能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