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電影心裡醫生觀後感500字
我復制粘貼啦,親看能不能用吧。 【1】 一個人的嬰兒和暮年,都好似是白紙一張,但內里所經歷的驚濤駭浪,自然不可等量齊觀。當你出生時,世界就如你的皮膚,在娘胎里被揉皺成一個謎團,等著心智健全才慢慢展開;當你年老時,那些悲歡離合都有如葉落歸根,回到最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時日無多,唯有淡然處之。 生命就好像一個圓環,從起點回到終點,完成一次對接,而在嬰兒和暮年的中間,則是伴隨著年歲成長而從不間斷的困惑。面對未知命運,你永遠估不到它有多高,又會有多低;有多幸福,又會有多悲慘。當浪尖中起起落落,困惑也就隨之而生。幼年有朝向成年的困惑,成年有回首幼年的困惑,人生是解不完的謎,很多時候自己無能、不願、拒絕接受答案。 於是人類自欺欺人地創造了一個職業,叫心理醫師。他/她的職責,就是教人明了人生的困惑,洞悉命運的無常,告訴你:當你不能改變這個世界的時候,只能改變你自己。在心理醫師的諄諄調理之下,我們得以放手拋去原來不捨得丟下的執念,重新為自己樹立信念和價值,在命運巨輪面前做一個逆來順受、光明向上的信徒。 其實以上這段話,更適合描述某位上師,用在心理醫師身上,實有美化嫌疑。作為一份拿人錢財、替人消氣的職業,大多數時候它是社會的樹洞,是私人的垃圾桶,是同時吞下鈔票和陰暗秘密的萬能黑洞。進門時背著重擔,離開時把它消費個精光,心理診所里堆滿的是不可承受之輕。 有一天心理醫師出問題了怎麼辦?你面前靜靜傾聽的這個人,他比你活得還慘,每天以大麻來催眠自己,他的身上還有逝去親人的回憶和傷痛,已經這么久了,你都走出來了他卻還沒有——你會對消費者的權益是否得到合理維護產生懷疑嗎?你是該同情他,還是質疑他開解你時的誠意?你一轉身出門,他便收起笑容,獨自坐在後院,看著天際黯然神傷……人都會想不開,別忘了,心理醫師也是人。 在這個混亂、扭曲、空虛的城市裡,誰的神經也許都不應該被高估,包括我們以為可能是最堅強的心理醫師也一樣。從這電影的90分鍾里,我幾乎注意不到任何情節,有的只是一顆接一顆生銹的心靈,一扇又一扇緊鎖的心門,一個又一個得病的人。是的是的,我們都有病。有的人病得很輕,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有的人病得很重,他自己知道已無葯可救
2. 心理健康微電影觀後感
今天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教育本質的體現,而且正在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時「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那麼能否將二者有機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想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隱性課程對學生的心理施加積極影響。同時,《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如何,情緒高昂,則效果倍
3. 心靈病房中的問題,看過這部電影的幫忙下,算是觀後感吧。。
問題回答如下:
其實LZ的2個問題可以串聯到一起來回答。電影中女主角的主治醫師及助理醫師傑森(貝南教授昔日的學生),在治療癌症的領域皆屬頂尖一流的佼佼者,卻扮演著盡責且冷漠的角色,而貝南教授在冗長而又孤獨、恐懼、憂慮、煎熬的療程中,始終得不到他們心靈上的關懷。透由傑森醫師的身上,她彷佛看到自己過去對學生嚴格、不近情理、不肯通融的真實自我,懺悔之意油然而生。而善良的護士長蘇西,在她即將枯槁又渴望被愛的生命中,給予真誠的關懷,為她的生命注入了一股暖流。從中可以看出,除了生理上的治療外,病人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的關懷。
如果我是一名護士,除了應盡作為護士的職責外,更應該用心去關心,體會病人的痛苦和需要,這樣才能更完整地詮釋護士這個職業。
4. 心理學影片觀後感5篇600字
這是一次不完全觀影的片面感受。我並沒有從頭到尾看完這部電影,原因很尷尬,下面會說到。在這個前提下,我的感受也是片面的,很可能是錯誤的。管中窺豹的我本沒有資格評論這部片子,但既然有了感受,便如同鯁骨在喉,不吐不快,於是便記錄在這里,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心理學影片 觀後感 ,希望你喜歡。
心理學影片觀後感1
吮指少年》又叫《吸拇指的人》,這部獲得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男主角獎」的電影,是一部心理影片。電影講述了一個17歲的高中生賈斯汀生長在一個普通而溫馨的四口之家:父親邁克是一家工廠的經理,母親奧黛麗是護士,還有個弟弟喬。青春期的莫名壓力使賈斯汀常常下意識地吮吸拇指。但最終賈斯汀擺脫了壓力的困擾發揮了自己對社會問題的領悟,邏輯思辨潛力成為一名紐約著名大學新聞專業學生。
影片中首先讓我感動的是親子關系,當父親為了阻止兒子吮吸拇指時,在兒子的拇指上寫下了MFC。賈斯汀對女朋友的解釋是MotherFuckingSucker(混蛋)這種解釋簡單而又叛逆。其實真正意思是父親的名字Mike.F.Cobb的首字母的縮寫。父親對兒子的愛與期盼都寫在那個拇指上,每一天兒子都要吮吸數次的拇指上。
影片中,賈斯汀的牙醫佩里對他吮吸拇指的行為進行了催眠治療,他告訴賈斯汀當你害怕感到孤獨時,閉上眼睛幻想自己在森林裡撫摸能給自己帶來安全平靜的力量動物,看著它,研究它,當你想吮指時,用意念召喚你的力量動物(給予力量的心靈動物)。你不再孤獨,不再害怕,你不再需要吮指,你的手指也不再需要你。其實,佩里的催眠治療做得很好。但是,佩里和賈斯丁分別時說一句:「從此刻開始你的手指吮起來像爛肉了。」這是後催眠暗示。
賈斯汀在改變時的心理震動和行為上的過激行為都把人性面臨改變時的弱點刻畫地十分豐富。每個人都面臨著改變,以前或者將要,無論是機遇還是風險的改變,都對未來抱著一種無法確認的心靈折磨。
賈斯汀在學校的一些表現常常造成老師及同學的困擾,例如:常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坐立不安,小動作頻繁,精力過人的現象。賈斯汀被醫生確診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前父親和老師只認為是一種不良習慣。但最感謝的是 辯論 老師看到賈斯汀心疾病背後的智慧,而一步步培訓成為一個多次獲獎的辯壇高手。這帶給賈斯汀自信和成功的喜悅,是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
心理學影片觀後感2
上周末從網上下載了德國電影《最後的橋》2008版,看後深感導演和編劇的良苦用心,戰爭不管任何形式任何名義對於個體都是痛苦的。這部電影從一群高中生的角度,講述了孩子們眼中的戰爭,讓人看完辛酸無比。
從心理學分析,14-18歲的男青年最大的苦悶就是自己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卻不被成人世界所認可。因此,這個時候能夠有任何的組織或個體,給予他們身份認同感,他們就會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的一切。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在此期間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很容易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 故事 :一群處於躁動的青春期的男孩,理解了一項國防軍委員會的軍事委託,守住城外的一座橋。男孩們十分興奮,最後能夠參與到保衛祖國保衛領袖的偉大戰爭中來了。沒有理解正式的軍事訓練,他們就匆匆上陣,剛開始他們絲毫沒有戰術意識,就站在橋上。之後一個飄過的將軍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在橋下修建了一個工事,放上機關槍,在橋的那頭配備一個反坦克手,後面的機關槍火力掩護,高處設一個狙擊手。在這樣的配置下,這群孩子竟然從下午堅持到了第二天。第二天,來了一群人准備炸毀這個橋,卻事先沒有通知這群小夥子,憤怒的小夥子們阻止了對方的炸毀計劃。最後,對方撤走了,美軍過來了,小夥子中唯一的存活者走向了他的戀人,再次擁抱了生活,告別了戰爭。
這部片子是德國在1959年拍的,因此本片充滿了人性和人文主義精神,本片的觀點是:戰爭都是錯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想,這部片子要是讓我國導演來拍,會拍成什麼樣?估計是一群青年們有感於國家沉淪,山河破碎人民被奴役,而自覺自發理解我黨領導,掩護大部隊撤退,最後跟敵人同歸於盡。總而言之,是一部充滿了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影片。
心理學影片觀後感3
其實故事中的那位醫生也有著一段永生難忘的經歷,或許是張昕的這個個案,觸及到了他記憶的深處吧。他的眼前不停地出現著上學時一個女孩兒的影子。但他卻始終相信這是幻覺,並且為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心靈也出了問題,他竟然在辦公室採取為自己進行電擊的方式來抵制這種所謂的「幻覺」,被同事發現後,他仍然不願說出事情的真-相。後來,在同事的鼓勵下他改變了原來不願與人交往的生活習慣,並和張昕確立了戀愛關系,生活接近了平靜。然而,在一次他與同事小聚時,冒然闖進來的一對老夫婦對他的過激舉動打破了這場平靜,也激
發了他內心深處的記憶。他變得近乎失常,但仍然拒絕面對自己的內心,拒絕敞開自己的心扉。直到最後站在當年那個女孩跳-樓自殺的地方,他才迫不得已的說出了積壓在自己內心的秘密,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真正的面對了自己的內心。
故事至此,已經接近了尾聲。想必您會產生疑問,心理醫生也會出現心理問題?其實心理醫生也是一個平凡的人,他們也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慾,也有著生活的苦惱。我接下來的說法,或許會得到大多數心理學工作者的贊同,其實相對於其他人而言。心理工作者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他們每天都要接觸許多負性情緒,過多的負性情緒積聚到一起便會形成負性的心理暗示,在這種負性暗示的影響下再加之一些生活問題,自然就像是一顆定時一樣,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我的老師在第一堂課時對我們說「他很佩服我們的勇氣,敢於向這種高危險的工作所邁進。」這一點在我經歷了志願工作後深有體會。我想這也是心理咨詢督導這個職業所由來的原因之一吧。不知大家是否看過央視12套的《心理訪談》節目,我對片頭中的一句話頗為認同「沒有一個人的心靈永遠一塵不染」。故事中那位醫生認為自己是心理醫生,自己出了心理問題會招來別人的笑話,所以寧願默默承受,也不願意向自己身邊的朋友、同事、領導所傾訴,不願敞開心扉。最後險些讓自己葬身在高樓之上。
我不想憑借著這小小的一篇 文章 來糾正人們對於心理學的錯誤認知。只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那些患有「心靈感冒」的人們,多給他們一些關心和鼓勵,讓他們有勇氣敞開自己的心扉。同時作為一名心理學專業的自考生和志願者也想對大心理學工作者說上一句:你們辛苦了!工作固然重要,但要學會調試自己的心理。我們都是同樣的人類,都有著各式各樣的煩惱。面對煩惱,敞開自己的心扉吧!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心裡達人」。
心理學影片觀後感4
《天才捕手》可謂群星實力飆戲的典範,其中奧斯卡女神妮可基德曼時隔多年搭檔英國氣質男神裘德洛,繼《冷山》之後再次上演情侶檔;而英國紳士代言人科林費爾斯則與裘德洛再組「黃金搭檔」,上演傳奇編輯與天才作家雕琢作品的非凡經歷。在這出兩大英倫男神聯手崛起文壇的大戲中,妮可基德曼活生生地被推到痛不欲生的邊緣。
影片製作精良視聽效果極佳,既有流暢愉悅的頭腦風暴,也有牽動人心的情感糾葛。此次科林費爾斯和裘德洛的出演,將編輯與作家激烈的探討和創作過程展現的淋漓盡致,不少觀眾在映後表示:「從未想到編輯與作家的生活能如此有趣,關系能如此融洽,一定要叫上好朋友一起來看。」而妮可基德曼在片中偏執痴情的形象,也讓不少迷弟直呼:「黑化的妮可簡直叫人慾罷不能!」問及影片中的情感抉擇,不少觀眾表示工作與家庭同等重要,實在難以抉擇。
《天才捕手》憑借天才人物的傳奇故事和感人肺腑的情感糾葛,成為開春最受矚目的好萊塢大片。除了科林費爾斯和裘德洛的激情過手,還有女神妮可基德曼上演的「虐戀」戲碼,高潮迭起,圈粉無數,不少影迷秒變「自來水」,網友「橘子」表示:「看這種電影很容易發生共鳴,無論是誰,都或多或少要在感情上做出選擇,強力推薦大家來看,值回票價,《天才捕手》上映以來,在觀眾中引爆一輪又一輪的討論,超高的還原度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上座率一路飄紅。許多觀眾表示,珀金斯和沃爾夫的創作過程歷經艱辛,矛盾一再升級。網友「棲棲」則發文:「裘德洛狂熱直率飾演工作狂,科林叔不動聲色 配對 老辣搭檔,妮可積怨偏執客串魅力發嗲夫人,這種好萊塢實力派戲骨靠扎實演技撐起的佳作,完全可當教科書看」。有部分女性觀眾表示,十分心疼伯恩斯坦夫人,不僅要擔心女人搶男人,還要擔心男人搶男人。
心理學影片觀後感5
今天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視頻,如果你中獎得了一個億,你將會怎麼拿?看到這類問題,我們第一反應應該是欣喜之後考慮這筆財怎麼花吧。而這個視頻要說的是藉由中獎之後怎麼拿獎金的例子來闡述一些心理學效應。
情況一,你去買白菜,要十塊錢,但你願意再多走到前面一公里的話,就可以買到五塊錢等量等質的白菜;情況二,你去買電腦,要三千塊,但你願意再多走前面一公里的話,就可以買到兩千九百九九十五的電腦。顯然,前者你更傾向於走多一公里去買白菜,而後者你卻堅持買三千塊的電腦。同樣是便宜五塊錢的商品,為什麼我們有時願意付出時間與精力(一公里)去追求而有時卻完全不會?現代心理學可以解釋許多看似怪誕的人類行為,比如有些人在噪音下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等等。在情況一和情況二的對比下,說明人們在追求某事物之前就會從某些方面來衡量接下來的行為是否符合預期利益。不同情況下參照物的不同往往影響人們的決策。
我們想像自己突然獲得一個億的獎金,但這種興奮感會很快消失。所以為了延遲這種快樂的感覺,在心理學上有個好玩的解決 方法 。這就是我們去拿獎金的時候分批次拿,每一次只拿一些獎金,這樣就可以在拿到全部獎金之前享受這種快感了。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幸福的事情分開做」。與之相反,如果我們想要減輕痛苦的感覺,這就要我們盡量減少歷經痛苦的時間,比如不喜歡寫作業,那麼我們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作業。
心理學影片觀後感5篇600字相關文章:
★ 《攀登者》觀後感5篇
★ 《雪人奇緣》觀後感影評5篇
★ 《攀登者》觀後感5篇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5篇
★ 《雪人奇緣》觀後感5篇
★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 《攀登者》觀後感5篇
★ 觀看《安全教育》有感600字觀後感5篇優秀範文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5篇
★ 《保持沉默》觀後感5篇600字
5. 心靈病房觀後感
心靈病房觀後感(一)
在醫院工作了近二十年,每日看見的是殘缺的身體,聽見的是無休止的主訴和痛苦的呻吟,生生死死,悲歡離合天天都在上演;每日穿梭在彌漫著淡淡消毒液味兒的病房,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做著緊張、單調、瑣碎的工作,曾經的工作激情逐漸麻木。直到觀看了心靈病房----好像給自己的心靈泡了個溫泉,清新舒適,讓原本灰濛蒙的心靈變得晶瑩透亮起來。
劇中女主角貝南是位英國的文學教授,無意間發現了轉移性卵巢癌終末期,並接受了實驗性的化學治療。個性不容妥協的貝南教授,躺在病床上毫無尊嚴的接受各種治療與檢查,伴隨著她度過許多痛苦與煎熬。
電影中女主角的主治醫師傑森(貝南教授昔日的學生),在治療癌症的領域是頂尖一流的佼佼者,卻扮演著盡責且冷漠的角色,而貝南教授在冗長而又孤獨、恐懼、憂慮、煎熬的療程中,始終得不到他們心靈上的關懷。在傑森醫師的身上,她彷佛看到自己過去對學生嚴格、不近情理、不肯通融的真實自我,懺悔之意油然而生。就這樣,她在心靈和生理的雙重摺磨下,一直的煎熬著!
而就在此時,善良的護士長蘇西,一個溫柔,善解人意的形象出現在了觀眾的視眼裡!並且會跟她聊天,關心她的身體,讓貝南感受到溫暖!在她即將枯槁又渴望被愛的生命中,給予真誠的關懷,為她的生命注入了一股暖流。從此可以看出,除了生理上的治療外,病人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的關懷。
最後,她的啟蒙老師愛絲佛教授來探望她,當愛絲佛教授看到正因為癌症而痛苦不已的貝南時,眼神充滿了憐憫與不舍,他爬到床上,讓自己的身體支撐著貝南,並念了一則寓言故事,使貝南能夠安穩的入眠。雖然最後,貝南還是走了……
貝南教授這樣痛苦但堅強的病人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主治醫師傑森的冷漠不是與生俱來的,在每天面對著殘缺的身體、痛苦的呻吟,面對著研究室的瓶瓶罐罐,他的心靈由救死扶傷的熱情轉到理性的沉默,直到變得冷酷,雖然這些變化連他自己都沒有覺察到。這時他已經忘卻了自己所面對的是一個復雜情感的人。
醫務工作者都會認為“家屬的哭哭啼啼解決不了問題的。”醫生的作風一貫以頭腦冷靜、思維敏捷、治療方案精準而著名,而病人心目中的好醫生往往不僅要求技術嫻熟,如果醫生能在查房時在病床邊多停留一會,傾聽患者的主訴,即使治療方案還是原封不動,患者都會覺得他是一位好醫生。
我曾經因為一次小意外躺在了病床上。原本應該放三張床的病房放了四張床,半夜裡因為急診在橫頭過道又加了一張床。病人的呻吟,陪客的呼嚕聲,汗味,腳臭味讓原本因疼痛而難以入睡的我更加輾轉反側。臨窗躺著一位16歲的女孩,因為車禍致股骨骨折,每日見她獃獃的看著窗外,眼神里充滿憂慮。下午的時候護士推著洗頭車來到她床邊,親切的交談了幾句就開始給她洗頭,我目不轉睛的注視著這一切:是位年輕的護士,比女孩大不了幾歲,她沒有帶口罩,臉上隱約有幾顆青春豆。護士的手法很嫻熟:沾濕頭發、抹勻洗頭膏、按摩頭皮、沖洗干凈、吹乾頭發,最後她竟將女孩烏黑的長發精心的梳成了兩條長辮。女孩照了照鏡子,看著容光煥發的自己,微微的笑了。護士也笑了:“你真的很美。”女孩抬起頭,眼睛有點濕潤。之後的幾天,那位女孩精神似乎好了很多,甚至拿起了書本在復習……。我知道這位護士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名護理工作者,不是“服務之星”,也不一定是每年評選的“雙優工作者”,但她的行為會一直溫暖著那位女孩的心,也讓我的心一直感動著。
給自己的心靈泡個溫泉,拂去日積月累的浮躁和疲憊,讓我們用一顆晶瑩透亮的心去為患者服務,好嗎?
心靈病房觀後感(二)
在一片淚眼朦朧中,我看完了電影《心靈病房》,心情是異常沉重的。跟隨著薇薇安的內心起伏,感受到那份對生命的堅持與勇敢。
影片中的薇薇安是一位研究17世紀英詩的文學博士,她把自己的畢生都獻給了文學,對英國文學的教學方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她從柯醫生那得知自己罹患卵巢癌末期,不服輸的`她決定接受八個月的全劑量且殺傷力強的化療,從此她的整個人生扭曲變化。
面對一次次痛苦的化療,她始終不屈不撓,正因為生命中所遭受到的苦痛,更加能思考生命真實存在的意義,人生真的就是這樣短短的,因為也許自己死前會回憶的也許就是那幾刻的時光,但是追求自己的理想是每個人一生的願望,薇薇安連死前都還在那‚十七世紀形而上詩人約翰但恩的十四行詩‘死亡’?中思考、體會,與現實中一點一點接近的死亡相互對照,從最初回憶中鑽研那艱澀的文字與句讀,而後親身體會它意涵的真實,最後師生再聚,神聖的文字已被拋棄,讀的卻是‚逃家的小白兔?如此簡單天真卻暗含深意的寓言。我想薇薇安最後在恩師的懷抱中明白了人生,生命,死亡的內涵,她必然是安詳而滿足地離去。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感受著薇薇安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的同時,也看到了劇中醫務人員很多的不足?從醫師問診到照X光,以及醫師教學查房時,受盡了被醫生及技術人員冰冷待遇的委屈.柯醫師與傑森說服薇薇安接受新的抗癌葯,而且以高劑量注射,認為是難得的實驗機會,他們密切注意並記錄掉發,惡吐,腎功能變化等負作用,隨時用超音波追蹤腫瘤的大小,卻無視於薇薇安因葯葯物負作用所引起的煎熬.他們也沒有告知化療葯是否確切有效等等。他們缺乏人文關懷,缺乏與病人的溝通,這都給我們以警示?我們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更要關懷患者的內心,將患者視為一個整體的人,而不只是只看到疾病。所幸我所看到的醫務人員並非如此,他們不僅致力於解決患者的身體病痛,也耐心用心地和病人及家屬溝通,用心地為病人服務。
好在還有護士長蘇西,她是薇薇安人生最後階段一抹溫暖的陽光。她照顧嘔吐的薇薇安,給以安慰,主動問及她的家人朋友,與薇薇安談心,掌握她的病情,積極為她爭取患者的權利。從蘇西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用心細致地觀察病人,站在病人的立場,為他們爭取權益。更重要的是與病人用心去交流。聯想到我日常的工作,作為一名手術室護士,面對的幾乎都是緊張焦慮的病人,更需要我們的關懷來幫助他們戰勝對手術的恐懼、解除對手術效果的擔憂。不僅要向病人展現我們嚴謹的工作作風,精湛的技術,更要貼心地與病人交流。耐心解答病人疑慮,教他們放鬆的小技巧,安置體位重視病人的感受,樹立信心,鼓勵積極配合手術,使他們無所顧慮地接受手術。
影片看完了,但它的警示意義常在,有很多地方仍值得去深思。作為醫務工作者的我們看過很多飽受疾病折磨的病患,深知生命的可貴和脆弱。作為人們生命與健康的守護神,我們有責任解除病患的病痛折磨,更重要的是注重人文關懷,用技術更要用心去治療病患。
心靈病房觀後感(三)
昨晚在《醫事法》的課上看完了電影《心靈點滴》,感慨萬千,一夜難眠。
曾幾何時,我也是非常同情患者的,為什麼現在變得這樣冷漠呢?記得實習的時候,我和閨蜜都曾不止一次為病人死亡而痛哭流涕,閨蜜甚至當時哭得比家屬還傷心。而現在如果再看到實習生為病人哭泣,我們只會覺得他們“太幼稚了”。
我研究生讀的是神經內科,病房裡大部分病人是腦梗塞,我每天去看他們時都要進行神經系統查體,然後指導他們進行康復訓練。我印象很深的一個病人是個老太太,來的時候大面積腦梗,半身幾乎全癱了,大部分肌肉肌力為0,只有個別的部分還可以微動,肌力為1,不過她的意識是清晰的。這樣的病人多數來講恢復得都不好,因為肌力為0,他們很難用上力,我只能安慰老太太說,剩餘活著的腦細胞可能還可以部分代償這些功能吧,現在最好努力活動這些還可以微動的部分,讓它們刺激刺激腦細胞。而讓我驚奇的是,沒過幾天,老太太的腳居然能動了!後來手也微微能動一點,於是我抓住機會每天鼓勵她進行功能鍛煉,教她鍛煉肌力,後來出院的時候,這半身的肌力基本可以達到3-4級,已經很了不起了!我告訴她,後期還需要長期的鍛煉,想站起來還是有希望的,她和家屬走的時候都非常開心。後來再遇到大面積腦梗的病人,我都以這個老太太為例,鼓勵他們。還有一次,我的一個病人也是腦梗半身不遂,當天來的時候情緒低落,第二天我去看她的時候,她竟然說著說著就嚎啕大哭起來,護士長聽到動靜還以為她欺負我就趕緊跑過來看,我趕緊說沒事就把門關上了。她主要是覺得自己還年輕,才四十齣頭就變成了廢人;我極力安慰她,說年齡更大的、病情更重的病人都可以通過功能鍛煉而恢復得很好,她這么年輕,一定可以恢復自理能力的!後來她通過功能鍛煉,出院時是走出病房的,讓我非常欣慰!和病人家屬吵架的事我也干過,那是一個腦梗塞後遺症期的病人,神志不清,長期卧床,只能靠輸液維持生活。每天護士都很頭疼給她扎輸液,因為長期卧床,她的四肢已經萎縮,血管也越來越細,以至於後來只有一個技術最好的護士可以紮成功了,連護士長都不行。但是由於身體原因,那個護士有一天被調到門診去了,那裡更加清閑適於養玻她走了以後,我這個病人的輸液就成了一個最棘手的問題。我於是找家屬談話,希望他同意我們給病人扎一個中心靜脈插管,這樣每天的輸液問題就解決了。但沒想到家屬不同意,說既然還有人可以紮成功,為什麼不繼續扎呢,為什麼要做這項創傷更大的操作呢,人員調動是你們的問題,我不管!於是我和那個家屬大吵一架,回到辦公室還哭了半天。過了大約一個小時,我想想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啊,於是又回到病房向家屬道歉,並心平氣和地商量這件事,沒想到家屬竟然反過來向我道歉,並痛快地同意了。我開始覺得很委屈,因為真心誠意為病人著想竟然家屬會這么不領情,但家屬向我道歉的那一刻,我感覺到了被理解的快樂。
畢業後我來到放射科工作,接觸病人的機會不多。離開神經內科的時候,我的導師和師姐師弟們都羨慕我,說我以後再也不用接觸病人了,真好。當時的我很驚訝,因為我在研究生階段從沒覺得接觸病人有什麼痛苦的,我只是覺得常常對他們愛莫能助是最無奈的事。
然而工作之後,我的態度卻發生了變化。因為工作中主要面對的是影像資料,即使給病人打電話也只是為了多了解一點病情從而出一份更可靠的報告,我對那些急切想知道結果的病人越來越不耐煩,我總是說,我需要再仔細看看,而且還有上級大夫要看的,現在不能告訴結果,告訴了也不準確。我們還有個崗位是“接診醫師”,負責接待來檢查的病人,主要是對申請單過於簡單的病人補充病史,有時還需要查體,當然順便就需要向他們解釋檢查的注意事項、造影劑的危險性等。我在這個崗位工作的時候,發現有很多病人都是帶著怒火過來的,甚至有的人把對臨床醫生的滿腔怒火轉嫁到我們身上——他們不敢得罪給他們看病的臨床醫生。病人不容許我們犯錯誤,甚至對於等待時間過長也怨氣很大,有很多病人堅持用別人的名字做檢查,導致信息不準確,這樣有誤診的危險,也讓人不厭其煩……事實上接觸病人的時間少了,反倒看到的都是他們的缺點,厭惡情緒激增,對那些只是想多問幾句的病人也變得有點不耐煩了。我們的主任總是說,要對病人好一點,她本人對掛她號的病人總是十分客氣,看片子比平時要仔細許多。我不知道她是如何保持心情平靜的,她對我們永遠也不夠滿意,但對病人卻關愛有加,甚至有說有笑。
6. 心理學電影的觀後感五百字左右
其實故事中的那位醫生也有著一段永生難忘的經歷,或許是張昕的這個個案,觸及到了他記憶的深處吧。他的眼前不停地出現著上學時一個女孩兒的影子。但他卻始終相信這是幻覺,並且為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心靈也出了問題,他竟然在辦公室採取為自己進行電擊的方式來抵制這種所謂的「幻覺」,被同事發現後,他仍然不願說出事情的真-相。後來,在同事的鼓勵下他改變了原來不願與人交往的生活習慣,並和張昕確立了戀愛關系,生活接近了平靜。然而,在一次他與同事小聚時,冒然闖進來的一對老夫婦對他的過激舉動打破了這場平靜,也激
發了他內心深處的記憶。他變得近乎失常,但仍然拒絕面對自己的內心,拒絕敞開自己的心扉。直到最後站在當年那個女孩跳-樓自殺的地方,他才迫不得已的說出了積壓在自己內心的秘密,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真正的面對了自己的內心。
故事至此,已經接近了尾聲。想必您會產生疑問,心理醫生也會出現心理問題?其實心理醫生也是一個平凡的人,他們也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慾,也有著生活的苦惱。我接下來的說法,或許會得到大多數心理學工作者的贊同,其實相對於其他人而言。心理工作者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他們每天都要接觸許多負性情緒,過多的負性情緒積聚到一起便會形成負性的心理暗示,在這種負性暗示的影響下再加之一些生活問題,自然就像是一顆定時*一樣,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我的老師在第一堂課時對我們說「他很佩服我們的勇氣,敢於向這種高危險的工作所邁進。」這一點在我經歷了志願工作後深有體會。我想這也是心理咨詢督導這個職業所由來的原因之一吧。不知大家是否看過央視12套的《心理訪談》節目,我對片頭中的一句話頗為認同「沒有一個人的心靈永遠一塵不染」。故事中那位醫生認為自己是心理醫生,自己出了心理問題會招來別人的笑話,所以寧願默默承受,也不願意向自己身邊的朋友、同事、領導所傾訴,不願敞開心扉。最後險些讓自己葬身在高樓之上。
我不想憑借著這小小的一篇文章來糾正人們對於心理學的錯誤認知。只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那些患有「心靈感冒」的人們,多給他們一些關心和鼓勵,讓他們有勇氣敞開自己的心扉。同時作為一名心理學專業的自考生和志願者也想對廣大心理學工作者說上一句:你們辛苦了!工作固然重要,但要學會調試自己的心理。我們都是同樣的人類,都有著各式各樣的煩惱。面對煩惱,敞開自己的心扉吧!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心裡達人」。
7. 急求美國電影《心理醫師》觀後感!!原創最好了。
今天看的《心理醫師》帶給了我很大震撼。是的,那些記憶永遠都
不會消失,
但是重要的是,
我們都還一直活著。
也許我們一直去困擾自己,
讓那件永遠不能抹消記憶的事情永遠困住我們,苦苦的去尋找原因,不願
意去面對自己,面對生活。但我們卻一直忽略了我們都還一直活著這件事
情,這件更值得成為我們好好活下去的理由的事情。
不要逃避。
最後的結局是大家都開始面對了自己,
就連心理醫生也開
始直面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選擇自己的人生。
可是當我們面對這些可以自由選擇的權利時卻一直選擇逃避。蒙蔽自己欺
騙自己並不能解決問題。關鍵的還是解開自己內心中的結扣。
我也要好好珍惜自己選擇的權利,珍惜自己還一直活著的這個理由,
好好的活下去。因為我知道,我還有很多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8. 心理咨詢室觀後感
心理咨詢室觀後感範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心理咨詢室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上周四下午,曹老師組織我們上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同學去參觀我們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在參觀之前我們大部分人都知道有這么一個咨詢室,但並不知道在哪。學委通知了大家後,大家都在立教樓一樓集合,然後由曹老師帶著我們參觀。
老師首先是跟我們介紹我校咨詢室的大概情況,然後是一起去觀看了咨詢室的前台以及兩個咨詢室。一般想要咨詢的學生會在前台登記好,約好哪位老師以及時間。在咨詢前等待的時候有專門的等候區,等候區有休息的沙發,還有一個角落可以翻看雜志等等,總體感覺非常溫馨。裡面還有兩個小的咨詢室,不大的空間可以給人以私密放心的感覺,但也不會太小而讓人有壓迫感。
我曾來過心理咨詢室一次,就是在前台登記的,並在其中的一間咨詢室里接受了咨詢。所以我以為這就是我校咨詢室的全部,但並不是這樣的。
過會老師又帶我們參觀了另外一間稍大的房間,是做沙盤游戲治療的。裡面還有三個房間,一間是藝術治療室,學生可以通過繪畫,十字綉等等來進行治療。另外兩間小房間是有關於催眠,放鬆訓練等的,有許多緊密的儀器,不過我們只是參觀了一下,並沒有看到儀器如何運作的。
最後參觀的是宣洩室,總覺得那是一個很酷的地方,因為能讓人完全宣洩的地方太讓人嚮往了但實在是太少了,這次是第一次真正看到這樣的一個地方。一進去就看到牆四面都是墊子,還有很多假人,跑步機,還有枕頭,這些都是讓你可以使用暴力發泄的工具。老師介紹說這宣洩室用的是隔音材料,還位於一個很偏僻的地方,所以可以在這里盡情發泄而不怕打擾別人。可這個宣洩室厚厚的灰塵就已經顯示這好久沒人用過了啊,估計就我們這些有老師帶著參觀的人能有幸看見他的真面目吧?大家進來了就玩開了,都帶著拳擊手套揍假人了,等大家玩的差不多了的時候,我們最後又回到做沙盤游戲的那間房間。因為老師想讓我們體驗一下沙盤游戲。
看著琳琅滿目的玩具真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玩具都往沙盤里擺,但每個人只能放有限的物品。每組擺完了以後老師就會簡單的說明一下,但老師說咨詢師並不會說出什麼高深的東西,而是去引導你思考自己在想的東西。沙盤治療並不是玩一次就能了解透的,這次也就是直觀的感受一下吧。
參觀完我校的心理咨詢室的最大感受就是這是一個非常棒的資源,就是可惜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充分利用它。
就以我的經歷來說吧,雖然好幾個任課的老師就是咨詢室的兼職咨詢師,但我並不知道咨詢室的電話,問了很多人也是不知道。我記得大一的時候發過一本冊子,但已經找不到了。後來知道咨詢室在立教樓,就跑到那問了保安才找到了咨詢室。身邊也有幾個人問我咨詢室的電話,大家也是不知道在哪。說明學校並沒有充分的宣傳好這個資源,以至於大家想去咨詢的時候都遇到了困難。
但有些矛盾的就是咨詢室還挺熱鬧的,有時你去約老師可能要等到下周呢。其實這很正常,即使願意去的學生比例很小,但基數大,所以去的人還是會多的。而且咨詢花費的時間也多。所以學校如果能增加幾個合格的咨詢師應該能讓更多的人享受這一福利的。
這個地方有小小的不足,但也幫助了許許多多的學生,這是所有的人都有目共睹的。在這向我們學校咨詢師所有的咨詢師以及工作人員道聲感謝,您們辛苦了!
;9. 心理罪電影觀後感800字
電影《心理罪》正在熱映,影片由人氣演員李易峰、廖凡等主演,雖然李易峰陽光版的方木不太符合小編心中對陰郁的方木的想像,但是總體還是很好的,哭戲很走心,以後可能他的形象就會成為我腦海里的方木了。廖凡好辛苦,打戲好多,一直被打。不過影片節奏很快,影院里的很多人都是伸著頭在看尤其是影片後半部分,看的時候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停歇。
電影《心理罪》根據雷米同名系列小說《心理罪》改編,在面對世面上流傳改編電影即是毀原著的說法時,雷米表示這是一種誤區。
「從文字到影像兩種形式轉化的時候,進行必要的改編、擴容甚至刪減都是非常必要的。」雷米表示演員的表演也是保留原著精髓的重要因素。
李易峰把方木從一個初出茅廬很傲嬌的犯罪心理學天才,歷經各種傷痛,最後終於成長和蛻變的過程拿捏得非常好。
而背負沉重「心理罪」的廖凡完成了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給他加了一段小說里原來沒有的前史,這是編劇一個很成功的改編,相信這部《心理罪》不會讓大家失望。
電影《心理罪》與其他犯罪類型電影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在犯罪類型的基礎上首次突出犯罪心理元素,也是國內犯罪電影的首創之舉。
電影《心理罪》講述了犯罪心理學天才李易峰和資深刑警隊長廖凡聯手調查一樁因血液不翼而飛的命案而引出的連環嗜血殺人案。
並在探案過程中不斷挖掘隱藏在血液危機背後神秘嗜血兇手變態扭曲的內心,在劇情上神還原了《心理罪》第一本《畫像》的開篇故事「血之魅」。
此次發布的心錨特效片頭從鏡像語言上完美升華了電影《心理罪》「血之魅」的主題,奔涌的人血和猙獰的血液人像暗示著人血危機暗潮湧動,觀眾在被暴力美學震撼的同時也被電影成功「心理入侵」。
而片中的連環嗜血案,變態飲血殺手是近年來國產電影鮮見的,這無疑為內地犯罪片注入新鮮的「血液」。
當中反復出現成為破案線索並且還是嗜血變態兇手以身試險極度渴求的人血牛奶,也將成為強刺激的「夏日特飲」,填滿觀眾血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