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介紹一下《艾米麗的異想世界》這部電影
《天使愛美麗/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阿梅麗的奇妙命運》 是同一部片子 劇情介紹: 在自我世界的巴黎少女愛美麗,自小因為母親的死和父親的疏離,使她喜歡從小事上尋找心靈滿足。直至她長大成人,在一間酒吧工作,生活簡單,最愛做白日夢。 廿二歲那年愛美麗離家自住,赫然在家裡發現某人兒時收藏的寶盒,決定物歸原主,從此愛美麗找到人生目標,決意要令身邊的人活得開心,為他們達成心願。可是當她邂逅在色情店工作的連奴後,只把少女心事埋藏心底,未能鼓起勇氣尋找自己的幸福…… 其它的想必樓住都知道了吧 其實就是《天使愛美麗》
Ⅱ 《北鼻異想世界》觀後感
前幾天觀看了BBC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是2018年底的一部關於研究幼兒的記錄片。通過視頻看到孩子們在試驗中的發生,這些發生對我有一些啟發,在此整理了一些脈絡!
兒童發育兒科醫生格迪·辛格認為,嬰兒生命的最初兩年為寶貝們的未來奠定完全的基礎。
《北鼻異想世界》記錄了由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對200多名嬰幼兒進行系列開創性的試驗,揭示寶寶們兩歲前在發生什麼,「我為什麼會成為我」?我們如何變成獨特個體,如何獲得不同的個性、才能以及觀點的?這些發現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如何看待寶寶,如何看待我們自己)呢?
心理學家艾米麗瓊斯博士在試驗中,發現嬰兒的反應和心理學家在成年人身上發現的3種基本氣質一致:激動、平靜、謹慎,這表明與遺傳因素有關,是我們個性的起點所在。當我們了解一個孩子的氣質或者個性時,父母或者老師可以給予孩子怎樣的支持和幫助?還是用我們的習慣和理所當然?
語言研究學家米歇爾·彼得博士研究發現。18個月前的孩子,正是語言爆發期,寶寶生長環境(家庭氛圍),地域塑造孩子的個性。語言是怎樣被我們的個人經歷塑造的。媽媽或陪伴者與寶寶的對話頻率越高、內容越多以及接觸的新鮮事物、信息越多的情況下,孩子的語言表達越豐富。
發育心理學家娜塔莉亞·戈索博士研究早期經歷對於孩子人生的影響。嬰兒在18個月就開始發展自己的興趣,開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們會接觸到什麼,看到,聽到,聞到,觸摸到什麼而塑造他們的大腦。
手機平板電腦的使用對幼兒的影響。認知心理學家蒂姆·史密斯博士對這個問題展開調查。早期研究手機平板電腦使用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和睡眠,另外一個層面可以幫助孩子對外界的認知。前提是孩子在玩這些電子產品時成人可以怎樣引導和陪伴。
華盛頓大學的傑西卡·薩默維爾教授的試驗。幼時經歷會如何影響我們個人的態度和觀點,幼兒對於性別角色的判斷,個人偏見,種族差異。因為熟悉,所以選擇。So,我們的孩子從小與我們或祖輩在一起,因為在一起,因為熟悉,所以也在承襲我們身上的他所看到聽到感受到的選擇熟悉的那一部分。每個人的偏好都是從小到大一點一點積累形成的,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反思一些什麼呢?
自控力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心理學家艾米麗·瓊斯博士在試驗中顯示,有的孩子會想辦法努力去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表現,有的孩子會任由自己。自控力和我們的大腦部分區域發育有關,所以有的小孩的自控力相對弱一些或沒有。研究得出孩子在兩歲前就擁有與眾不同的大腦連接。
性別問題。心理學家烏塔·費里教授演示了性別角色試驗。目的是了解幼兒對於家庭分工的看法。反應了成長的家庭和在更廣闊的世界看到的情況。孩子們的快速反應是自發的,他們是通過觀察周圍學習到的。孩子在非常小的時候就會接觸這些信息,或許這些孩子們從小就生活在不再適用刻板,俗套的新世界中。目前的發現帶來有趣的可能性,我們的寶寶在改變,也正反應了我們所處的新時代。這或許給我們成人帶來一些暗示,在暗示我們什麼呢?我們是否需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跟上這個新時代呢?值得深思!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受到基因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外界給他的各種反饋和支持。我們可以如何去理解、發現孩子的自身潛力,並且給予反饋和支持呢?基因是內在的,很難去改變,那我們需要帶給孩子什麼樣後天環境去支持、影響他們?
Erin曹
2019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