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聖誕快樂觀後感

電影聖誕快樂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2-05 06:20:36

⑴ 電影《聖誕快樂》以什麼戰爭為題材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成為數以萬計士兵的惡夢。有人為了從軍而背棄自己的歌唱事業甚至丟下心愛的人;有人放棄神父的職業自願跟隨其年輕助手庄拿芬離開祖家蘇格蘭上戰場;身經百戰的法國陸軍中尉被迫與遠在法國北部家鄉,久患重病還懷上孩子的的妻子別離。終於,平安夜來臨,德國、法國、蘇格蘭軍營史無前例攜手放下武器……本片改編自真實的歷史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仍處於膠著狀態,參戰的歐洲各國在大大小小的戰役里爭奪自己的利益,各個階層的人不斷的捲入到戰爭的漩渦之中。不同命運的普通人被各自的國家機器所驅使,聚集到北方戰線寒冷的陣地里,徘徊於飢餓,嚴寒和死亡之前。戰場上的流浪貓成了兩邊士兵共同的朋友,抒情感傷的歌聲喚起了士兵對家園和親人的思念,聖誕樹不僅僅是聖誕樹,更是召喚和平的橄欖枝。士兵們爬出壕溝,跨過倒下的戰友的屍體,拋下仇視的眼神走在了一起。雖然明天命運安排的依舊是兵戎相見,甚至是殘酷的倒在對方槍口之下,但是在那一刻,那個聖誕節的平安夜,不再有敵人,有的只是同在異鄉的未亡人。德國戰士凍僵的雙手裡,攥著他們的聖誕禮物巧克力,換來的不僅僅是法國人的葡萄酒,也是底層士兵和下級軍官對和平的企盼。

⑵ 求《聖誕頌歌》觀後感活影評

假如,你突然能擁有了一個機會,可以清晰地看到你的過去、現在和你的未來,你還會像現在這樣生活嗎?
迪斯尼最新推出的動畫片《聖誕頌歌》就描繪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埃比尼澤•斯克里奇是一個超級守財奴,「令人討厭,吝嗇、冷酷、沒有人性」。但在1983年的平安夜,他先後遇到了四個異靈——他已逝的合夥人雅各布•馬里的鬼魂、聖誕過去之靈、聖誕現在之靈和聖誕未來之靈,從而看到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比雅各布•馬里還要恐怖的命運。
這奇異的經歷令斯克里奇一夜劇變,從吝嗇鬼變成了一個仁厚、寬容、寬容而熱情的慈善家。
這部影片改編自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的同名作品,正是因為狄更斯的這部傑作,才有了「Merry Christmas」這句流行語,並且聖誕節中的許多祝賀節日的儀式也是因為他這部小說才開始廣為流傳。
超一流的小說家都有一種能力,他們所編織的故事,假如從心理學理論推論的話,你會發現完全站得住腳。寫過《雙城記》、《霧都孤兒》和《大衛•科波菲爾》等名著的狄更斯毫無疑問是超一流的小說家,而他在《聖誕頌歌》中所勾勒的故事,並不僅僅是一個虛幻的神鬼故事。
譬如,可以說,如果有非常優秀的心理治療師,能夠幫助斯克里奇這樣的人清晰地看到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那麼,他勢必會從一個守財奴變成一個樂善好施的人。

一切都是鬼話,只有錢可靠
影片一開始就刻畫了斯克里奇的超級守財奴形象。
他的合夥人馬里去世了,而斯克里奇作為「唯一的遺囑執行人、唯一的財產管理人、唯一的財產受讓人、唯一的剩餘財產受贈人、唯一的朋友和唯一的送葬人」,為馬里操辦了葬禮。
馬里和斯克里奇都是「好生意人」,懂得節省每一枚硬幣。但是,操辦葬禮的牧師像斯克里奇伸出手索要相關費用時,臉上鬼魅的笑容令斯克里奇心驚,那隻手則像魔鬼的手,要扼在他的脖子上。他不甘心地給了一枚硬幣,那隻手仍沒有落下來,他只好又給了一枚硬幣。
牧師的手總算落了下來,但斯克里奇心理失衡了,他突然間將手伸向馬里的屍體,乾脆利落地將覆蓋在馬里眼睛上的兩枚硬幣取了回來,並狠狠地從嗓子里逼出幾個字來:「兩便士,兩便士也是錢!」
在死者的兩隻眼睛上各放一枚硬幣,這個傳統源自古希臘。古希臘的錢幣上有眾神的雕像,將這樣的錢幣覆蓋在死者眼睛上,是讓眾神通過死者的眼睛看到死者清澈的一生,從而幫死者更好地安息。
也有一個比較俗的說法稱,死者的靈魂在渡過冥河時,要將兩枚硬幣交給船夫做船資,否則就會成為無所歸依的孤魂野鬼。
不管什麼傳說,斯克里奇都不吃那一套,他寧願拿回那兩枚硬幣,好讓內心找到平衡。
再說,有什麼比錢更可靠嗎?
不僅如此,斯克里奇還認為,關於聖誕節的種種說法也是鬼話。聖誕節?聖誕節是什麼玩意?每個人都可以在聖誕節得到上帝的保佑,每個人在這一天都應該相互關愛?憑什麼?!這是騙人的把戲。
斯克里奇只信金錢,金錢是唯一能給他帶來快樂、滿足和安全感的東西。除此以外一切都見鬼去吧。
也許是這種信仰讓他身上透著一種殺氣,他走在路上時,乞丐都不敢找他乞討,唱頌歌的人都會被凍得停下來,小孩子見了他也不再調皮而只想逃走,甚至連狗遇見他都要落荒而逃。
馬里去世的時候如此,7年後的聖誕節仍然如此。
也不是誰都不敢接近斯克里奇。他的事務所有一個叫鮑勃•克萊奇特的小職員,每周拿15先令。克萊奇特謹小慎微,擔心失去這份勉強可以養活一家人的工作,所以一直沒有離開斯克里奇。
斯克里奇的侄子弗雷德也是例外。不管斯克里奇多麼冷漠,弗雷德都想去祝福和擁抱舅舅,想讓他火一般的熱情融化舅舅身上散發著的冰冷。他闖進舅舅的事務所,快樂地喊道:「舅舅!上帝保佑你!」
「鬼話!」斯克里奇不耐煩地反駁。
「聖誕快樂!」弗雷德繼續歡快地祝福舅舅。
「你有什麼快樂的?你這么窮。」斯克里奇嘲諷說。
「你怎麼這么悶悶不樂?你這么富有。」弗雷德反問,但神情已黯淡下來。
沒什麼好快樂的,斯克里奇繼續說,他討厭聖誕節,「聖誕節意味著沒有錢也可以買東西,意味著又老了一歲,錢卻沒有多一分。」
「聖誕節一起吃飯吧,舅舅。」弗雷德執著地邀請。
「除非我死了。」
「但為什麼?你為什麼這么冷酷?舅舅。」
「你為什麼結婚?」
「因為我愛她。」
「因為,你,愛,她?」斯克里奇眼神變得更犀利起來,弗雷德終於受不了想逃了,但在逃之前,他還是擁抱了舅舅並再次大喊「Merry Christmas!」
熱情似火的弗雷德似乎沒有融化舅舅哪怕一丁點的冰冷。接下來,當有人來事務所中為窮人募捐時,斯克里奇無比冷血地說:「沒有監獄嗎……勞動救濟所還開門嗎……我想你知道該怎麼安排他們了……(窮人如果活不下去)那就去死好了,正好可以減少多餘的人口。」
和弗雷德一樣,募捐人也落荒而逃。
不過,斯克里奇的心也並不是全然冰凍著的,他還有一個小縫隙能透露出一點人味。盡管極其不甘心,但他還是忍受著「不公平」感的折磨,給克萊奇特放了一天的「帶薪假」。

斯克里奇的心是如何一點點凍結的
一個傳說稱,上帝一次動了惻隱之心,想從地獄中救一個惡鬼出去,但卻在他心中發現不了一毫善念,只好作罷。
也許正是因為斯克里奇對克萊奇特還有那麼一丁點的惻隱之心,所以上帝決定派四個異靈到斯克里奇的家裡來點化他。
第一個到來的是馬里的鬼魂。他拖著幾道長長的鐵索,鐵索的盡頭是沒有用的錢箱,對著被嚇得半死的斯克里奇喊道:「苦啊!我好苦啊!」
為什麼這么痛苦?「馬里」無限懊悔地說:「活著的時候,我的注意力從未走出我們的賬房,從未走出這個小范圍,現在面臨的是無止境的旅程。」
「一直都在走在找,沒有休息,沒有安寧。我糊塗啊!我糊塗啊!我看不透自己的人生!虛度一生,我好苦啊!」
斯克里奇安慰說,你的人生也有亮點,「你一直是一個好生意人。」
孰料這正是「馬里」痛心之處,他的下頜都在悲嘆中掉了下來,「生意?我的生意本應該是為人類做貢獻,本應該是慈善、寬容和仁慈。」
最後,「馬里」對老朋友說「你還有一個機會,一線希望擺脫我的命運」,將有三個靈魂過來找他。
「馬里」臨走時還將斯克里奇拖到了窗戶前,斯克里奇看到,窗外有無數鬼魂在懊悔地大喊大叫,其中許多鬼魂在拿錢箱砸自己的頭顱,還有一個鬼魂在對著街邊一個無家可歸的乞丐喊:「抱歉,我幫不了你啊——」
斯克里奇被嚇得躲在床上。但當聖誕日來臨的鍾聲敲響時,第一個異靈——聖誕過去之靈如期而至,他帶著斯克里奇回到過去。
與過去取得鏈接,在心理治療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因為,我們總是因為過去太痛苦才將心關閉,本來我們想關閉的只是和某幾件痛苦往事的鏈接,但最終我們關閉的,卻是心的整個通道,從而失去了與其他人乃至萬物的鏈接。
例如,斯克里奇的事務所和家都有幾把鎖,而他鎖上門後總是不放心,還要進行檢查。但是,他真正要鎖住的是什麼呢?小偷,還是內心的恐懼、無助和受傷感?
在治療中打開這些鎖相當不易,通常要等心理醫生與來訪者建立起深度信任的關系,這時來訪者的心鎖才會脫落,內心隱藏著的一些回憶才會涌現。
異靈是不需要這樣做的,他直接將斯克里奇帶回到童年即可。但當站在家鄉時,斯克里奇落淚了。聖誕過去之靈問他:「你的臉上是什麼?眼淚嗎?」
「不是!」斯克里奇回答說,「是眼裡進沙子了。」
這時斯克里奇還在堅持一份虛假的堅強,這份堅強曾幫助他防禦過去的痛苦所帶來的無望。
的確,他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一個聖誕節,偌大的學校,孩子們都回家團聚去了,只有「一個孤獨的孩子,正靜靜地留在這里」。老斯克里奇感慨說「我那時的聖誕節不快樂」,但是,小斯克里奇的心並沒有完全凍結,他一個人坐在空盪盪的教室中時,嘴裡還在哼唱著聖誕頌歌。
又一個聖誕節時也是如此,已是少年的斯克里奇還是獨自一人坐在空盪盪的教室中,但情形已有改觀,妹妹范尼跑過來找他,興奮地喊著:「埃比尼澤,埃比尼澤,我來帶你回家。」
原來,斯克里奇之所以不能回家,是酒鬼爸爸不喜歡他,但這個聖誕節前爸爸變得和藹了,范尼求爸爸讓哥哥回家,他答應了。
這時,妹妹還可以敲開少年斯克里奇尚未徹底冰凍的心,但她的兒子弗雷德卻無法敲開老斯克里奇的心。這並不是因為痛苦在日益累積,而是因為他想逃避這些痛苦而逐漸將心關閉,而錢是幫助我們將心關閉的最佳工具之一。
又一個聖誕節時,斯克里奇已是青年,他在一個事務所做學徒,師傅是一個快樂的人。在平安夜,他們把事務所騰空,舉辦盛大的舞會,而斯克里奇的愛情正是在這個聖誕節中降臨了。那一刻,他的生命似乎被愛情的光芒照亮了。
但愛情也恰恰是令斯特里奇的心徹底關閉的一個關鍵。多年後的又一個聖誕節,斯特里奇已是精乾的成年人,但妻子對他說「我要解除婚約」,因為「別的東西取代了我在你心目中的位置。」
「什麼東西?」斯克里奇問。
「金錢。」妻子回答說。
斯克里奇不想離婚,但他不肯直接表達這個意思,而是反問:「我發出要解除婚約的信號了嗎?」
「語言上沒有。」妻子回答說。
「那哪裡有?」
「你變了的靈魂,還有生活方式,而且我對你的愛已經不重要了。」妻子逼問他,如果你像現在這樣富有,而我還是一個貧窮的女子,你會愛我嗎?
斯克里奇繼續反問:「你以為我不會嗎?」
妻子則繼續說:「你一切都以金錢來衡量,我給你自由,希望你在你選擇的生活方式中找到幸福。」
她轉身而去。

心化開了,就可以看到別人的痛苦了
這一段對話中,他們都是脆弱的。斯克里奇一定不是相信金錢比她重要,但他卻沒有底氣坦承。
看著呈現在自己眼前的這一個聖誕節的畫面,斯克里奇痛苦起來。處於這個令他無比懊悔的節點時,他的心不敢打開,他咆哮著,讓過去之靈帶他走,最後他用帽子將過去之靈的光芒罩住,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他也是這樣對待他過去的痛苦的。
他勝利了,過去之靈的光芒完全不見了,那些痛苦也看不到了。這時,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特別的微笑,帶著苦楚。
但突然間,過去之靈的帽子像火箭一樣將斯克里奇擊入虛空,最後又徹底消失,斯克里奇開始墜落,沒有任何憑借。
這一幕也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內心藏著太多痛苦的人,非常害怕失控,而從空中向下自由墜落,是他們最恐懼的事情之一,不知有多少人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失控,等於死亡。」
徹底的失控並不會帶來死亡,反而常常帶來自由。當斯克里奇與自己的過去取得鏈接後,他就可以睜開眼睛,全然地看到自己現在的生命狀態了,也包括可以看到其他重要人物的存在了。
在心理治療中,我屢屢發現,一旦與過去的痛苦取得了鏈接,一個人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別人的感受了。
斯克里奇也是如此。他從虛空中墜落,結果不是死亡,而是來到了聖誕現在之靈的空間中。聖誕現在之靈帶著他,「從天堂的角度」去審視自己所在的世界中的一切,而他開始看到窮人的苦。他質問現在之靈,「你為什麼要關閉窮人一周只能吃一頓像樣的飯的地方?」
最觸動斯克里奇的,是他的小職員克萊奇特一家。他們非常貧窮,但家裡充滿了溫情,他們過聖誕節時有一隻烤鴨就滿足了。
並且,在進餐前,克萊奇特竟倡議為斯克里奇祝酒,盡管太太很不情願,但他們還是一起祝福了他。
斯克里奇心中的堅冰徹底融化了,他注意到克萊奇特的兒子小蒂米好像生了重病,於是憂心忡忡地問現在之靈,小蒂米是不是會死掉,你能為幫他嗎?
現在之靈回答說,小蒂米的確大事不妙,但為什麼要幫助他呢,「如果要死那就死好了,可以減少多餘人口。」這正是斯克里奇以前的言語,現在再聽到如此冰冷的話,斯克里奇痛苦起來。
現在之靈又帶他來到弗雷德家裡。一樣的,盡管弗雷德用字謎游戲開舅舅的玩笑,但當他倡議為舅舅祝酒時,所有人都舉杯祝福斯克里奇。
聖誕節就要過去了,現在之靈的壽命即將結束。他給斯克里奇看了人類的兩個孩子,男孩叫無知,女孩叫貪婪,他們兩個一遍又一遍在斯克里奇耳邊重復他過去的話「沒有監獄嗎?沒有勞教所嗎?」
現在之靈在大笑中而來,也在大笑中死去。接下來,斯克里奇最恐懼的聖誕未來之靈出場了。斯克里奇對未來之靈說,他很恐懼,但他還是做好了准備,准備在未來之靈的陪伴下去看看自己的未來。

你願意有什麼樣的墓誌銘
未來,是斯克里奇死去了。據佛教的說法,對於缺乏覺知力的靈魂,在生與死之間的空間中,命運之風就像暴烈的鞭子一樣,令這些靈魂無比恐懼,於是不斷地狂奔,而無形中就投胎了。
狄更斯應該是基督徒,但電影中卻著力刻畫了這一幕。斯克里奇的靈魂被一輛來自地獄的拘魂馬車追逐。他逃命,中間兩次無意中投胎。一次躲過拘魂馬車後又逃了出來,但第二次他完成了投胎的過程,成了一個貧窮而可怕的家庭的嬰兒。那個家庭的男主人是一個可怕的、沒有一點情緒控制能力的暴徒,而女主人竟然是斯克里奇的傭人迪爾博太太。
投胎到這樣的家庭已經夠可怕了,更可怕的是,似乎沒有人為斯克里奇之死有一點哀傷。迪爾博太太沒有,欠斯克里奇債務的一對夫妻沒有,相反他們都很開心。克萊奇特一家很哀傷,但他們是為小蒂米的離去而哀傷。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因為,人在臨死的一刻,會突然間擁有一種能力看到自己的一生,那時無數人會無比懊悔,但悔之已晚。斯克里奇則不僅看到了自己過去的一生,還看到了可怕而荒蕪的未來。他未來的父親,要比他的酒鬼父親更要可怕。
所以,當未來之靈將他帶到墓地上,讓他看到那塊銘記著「埃比尼澤•斯克里奇」的墓碑時,斯克里奇恐懼到了極點,他拚命地問:「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結局,如果人改變了,結局也會改變……告訴我還有改變的可能,改變做人就可以……我不會忘記從過去、現在和未來得到的教訓。」
未來之靈沒做任何回答,他將斯克里奇推向地獄,斯克里奇不斷地向地獄墜落……
但還好,這一切都像是一個夢,斯克里奇醒來後發現,他的確是墜落,不過是從床上墜落到地上。這時,恰恰是聖誕節的清晨。
這一刻,他無比喜悅,他身輕如燕,他歡欣跳躍,雖然四個異靈都沒教導他該怎麼做,但他完全明白。他先給克萊奇特一家送去了一份禮物——有兩個小蒂米大的火雞。
心打開後,他像「不良少年」那樣玩耍,他的氣場也打開了,他能注意到所有人的存在,帶著歡樂和他們打招呼。遇見募捐者時,他向他承諾捐很多錢,並由衷地謝謝他,因為他知道,看起來他是在幫助別人,實際上是在幫助自己,他為能有這樣的機會有充滿感激。
他和路人一起唱聖誕頌歌,他還參加了弗雷德的晚宴。他倒沒有食言,他的確是在自己死過後才做到了這一點。
第二天,他給遲到的克萊奇特加薪,還改變了工作方式,要和克萊奇特一邊喝酒一邊守著暖爐工作。
他身上的殺氣消散了,他的心從如鐵堅冰變成了熱情的火焰,最終這團火溫暖了整個城市,他成為這個城市最會過聖誕節的人。
最會過聖誕節的人正是狄更斯本人,他的這部作品教會了英國人乃至全世界怎麼過聖誕節,以至於他被稱為「發明聖誕節的人」,當他去世時,還多孩子問自己的父母,聖誕老人怎麼會死呢?
有趣的是,這部電影在迅雷和豆瓣兩個網站上得到的評價截然不同。在迅雷上,它得到了9.7分的高分,而在豆瓣上,它只得到了6.8的分數。迅雷上,很多網友說被打動,而豆瓣上,很多網友說覺得電影像恐怖片,並且尤其不喜歡電影的說教意味。
然而,作為一個心理治療師,我非常喜歡這部影片,一點都不覺得它是在說教。
因為,假如這一切可以是事實怎麼辦?
至少,在治療中我發現,當一個人能夠逐漸與過去鏈接時,他的心就會發生巨變,當一個人能夠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現在的自己時,他的心也會發生相當的改變。
至於看到未來,美國心理學家歐文•亞隆在治療中常用一個技巧——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如果你現在死掉了,你的墓碑上會有什麼樣的墓誌銘,這個墓誌銘是你想要的嗎?
許多哲學家也說,死亡是最嚴肅的哲學問題。這也是同一個意思,你死去的時候你的心會突然擁有一種能力,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一生。但那時,你已經沒有了改變的可能,如果是嚴重的懊悔,那該是什麼樣的折磨?
我很喜歡《紅與黑》的作者司湯達的墓誌銘「活過、愛過、寫過」,更喜歡另一位忘記了名字的名人的墓誌銘:如果這就是生命,那好,請再來一次。
你呢?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⑶ 《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跨種族跨性別的禁忌之戀

又是一年聖誕,你還記得那首歌么?


還記得朵花么?


備受人尊敬的軍官怎麼能會是同性戀?


又怎麼會愛上一個敵對國家的戰俘?


或許是在法庭上第一次相見,世野井就已經對希利亞斯心動, 只此一眼,誤我一生


世野井因為他的到來而變得神經兮兮,也因質疑自己而變得暴躁易怒,但他僅有的溫柔都留給了希利亞斯。


告訴醫生讓希利亞斯盡快好起來,也會擔心養傷的希利亞斯聽見自己練武的喊聲而感到不安……


手下眼中的希利亞斯是擾亂世野井心性的惡靈,當世野井問出這句話時,或許「 惡靈 」一詞本身就在兩人之間有了不一樣的含義。


希利亞斯帶著勞倫斯逃跑時被世野井撞見,可希利亞斯扔掉了刀。


世野井似乎是心知肚明地問他為什麼不與自己抗爭,但他還在嘗試蒙蔽自己,此時大家的心裡都已明了。





世野井要殺死指揮官前,希利亞斯邊整理儀容,邊冷靜的向世野井走去,他知道,自己這一吻將會給自己帶來死亡。


同樣


世野井也明白,所以才會在希利亞斯站在他面前時用力推開他。


兩邊臉頰的吻落定,世野井反應過來時舉起了刀,身體卻是搖搖晃晃的倒下。


或許是羞憤,又或許是知道希利亞斯的必死的結局,心中的愛與絕望同時爆發。


結合原著(《種子與播種者》)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太多對話甚至直面機會的兩個人,彼此吸引,心意相通。


阻隔開他們的,看上去是性別問題,卻又 完全不是性別問題 ——


是作者也是導演真正想通過電影表現出的內容:戰爭與和平,集體與個人,文化與民族……


這其中任何一對沖突單獨拿出來都是無解的命題,傑克和與野井的感情集中了所有這些沖突,要兩個人如何承受。





故事的結局,希利亞斯被處置,埋進沙土裡死去,世野井割下他的一綹頭發裝進口袋。


四年後,二戰結束,世野井被處死。


勞倫斯在原上士即將被處決的前一天晚上去看他,他們談起希利亞斯,談起世野井。


勞倫斯說世野井拜託他把希利亞斯的頭發帶回日本。


戰爭中沒有人絕對正確


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他們談起四年前的那個聖誕夜。


二人相視而笑,那是一個永遠不會被忘記的聖誕夜,原上士也坦然接受這屬於他的結局。





「割下愛人的金發,寄託於人,在我死後,帶回我的故鄉。」





「希利亞斯通過他的死,在世野井心中種下了種子,而我們,都可以享受這果實。」


「聖誕節快樂,勞倫斯先生!」


我不想評價戰爭,無論是群體還是個體,無論是什麼樣的價值觀


戰爭帶給人的影響不止在肉體


更是精神信念


可不論什麼時候,人性,愛, 救贖 ,都是值得我們對政治和戰爭進行深刻反思的理由。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部電影,也就是同性之愛,不管在哪一個年代, 愛應當是美好的


希望總有一天界限被打破,愛人高歌而不問性別,情人臉紅也不持畏懼,親吻時春風做嫁衣,年歲寫情書,寫在紙上的一切都顯的蒼白。


不如借我一吻,渡以永生, 愛無畏 ,愛永在。



⑷ 貝多芬觀後感5篇

貝多芬的音樂貫穿影片復制貝多芬始終。這音樂不僅向我們展示了貝多芬的傳奇,也在演員之間、觀眾與影片之間形成一架通往靈魂深處的橋梁。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貝多芬 觀後感 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貝多芬觀後感篇1

電影是一個導演通過影片想要表達思想的方式。我不能說某個電影怎樣惡劣,或許只是某個導演的表達方式我不能夠理解。這是我對電影的一個理解。

《復制貝多芬》他想要表達什麼內容,宣揚何種精神。無非是通過貝多芬來講述了他後半生的部分的經歷,表達了他對音樂的執著和狂熱。如果把影片放到一個時代里去品味也許也會收獲頗豐。19世紀的資本主義社會,彌漫著金錢和權位的硝煙。人們追求高雅,於是有影片里那位穿著紅色衣服的「大人物」,他的角色也許是代表著當時一類人群對音樂的態度,在貝多芬最後的一場音樂會開場時,他與安娜的對話也能夠表達出這位天才的些許無奈和嘲諷。 普通的人群也嚮往著那些主流人群推崇的「高雅」,於是影片里貝多芬的那位老鄰居也出現了,她會在貝多芬去散步時享受那寧靜的時刻,卻不肯搬家離開這位「吵鬧的」鄰居,因為她說,她是貝多芬的鄰居。她能夠聽到未開場的音樂。腦海中浮現著影片里貝多芬說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上帝對每個人都在說話,只是對他說的話聲音太大,震耳欲聾的聲音,所以他失聰了。這位天才的音樂家,並沒有像主流人群那樣,去教堂里祈禱,祈求上帝的眷顧,把上帝當做神靈一樣信奉。所以他是安娜姑媽那些人們眼中的異類。但是,他卻無時無刻的訴說著自己和上帝的交流,他的音樂是上帝的耳語,他的音樂是溝通上帝與心靈的橋梁。所以,貝多芬會把馬丁的橋梁模型砸爛,這便是他對藝術的態度。他是人們眼中的異類、怪胎,也是他們眼中的音樂家,可是當貝多芬創造了他們不能夠欣賞或者說不會欣賞的 音樂時,他們也不過對這位天才拂袖而去。所以,所謂的怪胎這樣的評價,也是對貝多芬所追求的音樂的不理解。我想這也是這位天才的孤獨和怪異的原因。至於,安娜在影片中的作用,我想她也許就是一個天使,來拯救這個淪陷在現實之中的天才,來修繕這座與藝術天堂和現實世界相連接的橋梁。所以,在影片中貝多芬在酒館里對老闆說了那樣的話。

盡管對貝多芬的了解只是停留在「音樂家、天才」等等這樣的詞語,但是影片中所表現出的貝多芬,也許給了我們對這位人們眼中的「天才音樂家」的更多思考。

其實,貝多芬厭倦了這些來自那些主流人群的稱謂。他對安娜大吼著不要奉承,他喜歡安娜的坦誠。

在教堂里下跪的那個場景,也許只是一個流浪在山谷之中的孩子找到了一個夥伴。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夠傾聽內心的人。而不是那些只會鼓掌或諷刺的人群。

結尾,是貝多芬的嚮往。

如果說,貝多芬如人們評價的那般「色」,但是影片里他卻沒有對安娜有何過分舉動,如果說讓安娜去洗凈身子是挑逗,不如說,那隻是一次靈魂上的洗滌,洗干凈了他在現實沾染的灰塵。

貝多芬用靈魂和自己鍾愛的藝術在對話,每一個音符,都是他的訴說。

貝多芬觀後感篇2

電影開場,清晨,野外上懷揣著各種心事人們以不同的神態開始又一天的作業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帶來一段引人入勝的樂曲(貝多芬 降B大調 大賦格曲),這些人們和事物們的姿態就那麼恰如其分地、被安排好似的配合著那段樂曲的演奏。此刻,音樂成了大家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就在身邊的東西。它這表現彷彿是要讓人對這個世界著魔。我們真的可以把世事萬物的變化都想像成是有音律節奏的東西。

天才多是一個頑童,而同樣也單純可愛。音樂史上,貝多芬正如此。

天才也需要付出努力,他能令人著迷的,除了音樂作品,不能忘記的還有他那份對音樂極致追求的執迷。

一直以來,我不大多理解音樂指揮的奧妙所在。我以為每個演奏音樂的人都該有自己對音樂的忠誠和理解,音樂都該來那個演奏人的內心,所以不需要別人來指揮,但看到貝多芬(即管不是他)這么感情投入地揮舞著指揮的雙手,隨著音樂和聲的高低起伏,我也被感染到了一點什麼。因為這場音樂除了該來自每個演奏手的內心,更多的是來自指揮官的內心,他才是這場音樂的主人。

當貝多芬告別作(第九交響樂 《合唱》)里的《歡樂頌》那一段人聲合唱與樂器合奏在舞台上響起,誠然震撼,讓台下所有人敬佩和感動著迷。最後另一段曲的高潮的時候,為表現演奏現場有多麼的震撼,導演連把電影的攝影鏡頭都一起帶動了。

我十分欣賞在貝多芬表演完後停下的那一刻,當所有聽眾都起立鼓掌,電影外的你我卻只有聽到貝多芬喘息聲的那一幕。導演對這一幕的安排可見別有用心。電影里多少懂這音樂的人激動地掉眼淚了。

試想一下,如果上天給了你一樣創造的天賦,卻把你用來直接享受這份天賦的技能帶走時,是否也會自問「Is he a loving God?"

在貝多芬看來,音樂是上帝的唇語。創作需有來自心底的寂靜,於寂靜中尋找關鍵音符間的寂靜。每個有夢想的人,需要以追求和創造來將之實現。而關於追求和創造的執著,「如果我們做不到,我們就一無是處了。」

「Your gift is from God, use it to serve him.」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該有自己的天賦,不需要讓自己成為別人。 影片最後,安娜的背景,在朝陽光下,向著大草坪走遠,這是另一個獨立神話的延續……

看這部電影,真的真的讓人享受而陶醉。它值得 收藏 反復觀看,或僅聽也行。致愛麗絲,歡樂頌,卡農等流傳至今的曲子都有出現在影片里。

貝多芬觀後感篇3

影片在一片昏暗的底色下,緩緩流動著,一如山雨欲來風滿樓,似乎,等著貝多芬那一聲聲的咆哮,劃爛那陰沉的畫面!

昏暗,到處是令人透不過氣的昏暗,可那一道明晃晃的金屬卻刺傷了眼睛,那是一個耳罩,用來幫助貝多芬感受震動的耳罩!上帝讓每個人聽到他的聲音,卻把他拒之門外,心中的不平與哀傷,又豈是演出前的那幾滴淚可以道出?此時的他,褪去了狂熱,斂去了鋒芒,僅僅如同孩子般委屈地嗚咽著!或許,他對他侄子的愛太過於灼熱,太過於偏執,可誰又看得到他狂熱下的孤獨?

總是不被理解著,總是被當做異端,怎會不選擇做時代的叛逆者?沒有所謂的中規中矩,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有的只是內心的渴望,內心的聲音,內心的吶喊!他在自己的世界裡,用自己的天分記錄著空氣的顫動,上帝的語言。

依稀記得一個片段,貝多芬粗魯的用手杖敲爛了馬丁的建築模型,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這個年輕人,所有藝術是相通的,任何一種創作都必須有屬於自己的靈魂,都要由心而發,雖然表達方式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但,這就是貝多芬,也只有貝多芬,一個音樂狂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哪怕,同樣擁有音樂天賦的安娜想要成為他,或許,未來的某一天,她可以成為像貝多芬一樣偉大的音樂家,但她永遠不可能成為貝多芬,因為,狂熱桀驁的貝多芬永遠只有一個,永遠不可復制!

音樂是他的生命,是他的靈魂,所以他可以創作出《第九交響曲》,震驚了世人。他繼續狂熱的在音樂的世界裡跳著奇妙的探戈,於是又有了奇怪獨特的賦格,那是他生命的疾走,與命運的比賽!可演出那天,一個個棄座而去的人們,令這位瘋狂的音樂狂人寂寞的倒下。

上帝似乎賜予他們悲劇性的宿命,在他們生的年代,總是被誤解,高貴的藝術常常被人們遺棄在角落的塵埃里。忽然想起了那瘋狂燃燒的向日葵,曾幾何時,梵高小心翼翼的祈求著:"也許有那麼一天,我的畫能在一間咖啡館里展出!"今時今日是何其的簡單,而梵高本人的願望卻謙卑的讓人心疼!

這該說是他們的宿命,還是歷史的悲哀?不過,安娜理解了他,後人也理解了他!因為不管如何,藝術畢竟是藝術,總會超越一切,沖破塵埃,璀璨如漫天辰星,照在歷史沉重的天空!

貝多芬永遠不可復制,當他為藝術添上這濃重一筆的時候,便宣告了他的獨一無二!而其他的又何嘗不是?正是因為獨一無二,才決定了他本身的價值!

貝多芬觀後感篇4

影片名叫《復制貝多芬》,獨一無二的貝多芬怎麼可以被復制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開始了100分鍾的時空之旅。

備受耳聾困擾的貝多芬曲風由悠揚轉向憤懣,樂曲是他的靈魂,是他創造的理想世界,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專屬於他的烏托邦。

他時刻充滿著熱情,甚至是憤怒。也許情緒就是他靈感的源泉。世人無法讀懂他的痛苦,他對安娜說:「不是懂不懂的問題,你要體驗。」當安娜飛奔著趕到貝多芬簡陋的住所時,她告訴他讀懂了凡夫俗子無法共鳴的大賦格曲。我想這對於貝多芬而言,「足以」。

貝多芬說:「藝術家要學會自我信任。」這是一個藝術家的意志,不是薄弱而沒有靈魂地附和世俗。他說:「寂寞是我的信仰」,誰說不是呢?高處不勝寒。一個有理想的人不需要偶像,她需要的只是導師。一個堅守理想的人,需要的是「斗爭」,不是「掙扎」。貝多芬對安娜說:「你的曲子還不錯,朴實中帶些剛毅,但模仿我是你的問題。」他還說:「你要走你的路,你不需要模仿我。世界上只有一個貝多芬,也只需要一個貝多芬。」

相信自己就是要

做自己。安娜她不需要也沒法復制貝多芬,而貝多芬也無需因種種誤解或不解去改變自己。他說:「我,過去如此,現在未變,將來依然。」

而安娜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開始的時候,她就修改了貝多芬的稿子,這對於現代年輕人而言,恐怕沒多少人能做到,這就是挑戰權威的勇氣。

安娜執著於作曲的夢想。當時的社會女作曲家並不被認可,正如她姑媽所言"夢想雖美,但危機四伏。"她和貝多芬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就在貝多芬「嘲笑」了她的作品後,她雖然傷心,但她並沒有懷疑自己的天賦,相信自己,她一直這樣堅持著。

當《第九交響曲》演奏完畢,全場掌聲雷動的時候,我彷彿看見貝多芬擁抱了他自己的靈魂,也許,那一刻他並不寂寞。也許,他這一生只有那樣幾個時刻才不寂寞,真正得到理解的那些時刻。

其實,我們都懷有夢想,但無限風光在險峰,在追求的過程中,寂寞這道鴻溝如果無法逾越,將會痛苦不堪。

我們需要被理解,但你看:來來往往的人群,人們用一輩子的時間趕時間,彼此沒空理會,怎談得上體會呢?

李欣頻說:人在最痛苦的時候,在你身邊只有你自己。你痛苦,因為你不被理解。寂寞是一座橋,你是你,我是我,我們獨立在自己的心裡。去表達你自己,用音樂、用繪畫、用語言、用文字……你與自己相遇相知,你和自己擁抱,你創造了你自己,帶著朴實又剛毅的意志,無法復制。

貝多芬觀後感篇5

1824年,音樂大師貝多芬(艾德·哈里斯飾)正在趕制自己的新作《第九交響曲》,在樂章完成的最後階段,他的御用抄譜員施萊默突然病入膏肓,將要不久於人世。

為了讓貝多芬的傑作如期上演,施萊默向維也納音樂學院求助,希望能有位高才生來接替自己的位置。不久,23歲的才女安娜(黛安·克魯格飾)出現在施萊默的面前,施萊默告誡安娜,貝多芬是個暴君,和他一起工組需要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和耐心,並將沒抄寫完的樂譜交給了安娜。安娜樂於為這位脾氣暴躁的狂人抄寫樂譜,而作為音樂天才,安娜也不安於抄譜員的工作,她要讓貝多芬品評自己的作品。當安娜將完成的《第九交響曲》交給貝多芬時,還告訴他替他修改了錯誤。

在日復一日的接觸中,貝多芬對安娜的態度由最初的懷疑逐漸轉變成信任和依賴。雖然貝多芬在人前風光無限,但生活中也有難言之隱。他非常寵愛侄子卡爾(喬·安德森飾),期望他能出落成優秀的鋼琴家,但卡爾偏偏好逸惡勞、嗜賭成性,甚至竊取叔叔的錢財。盡管《第九交響曲》的首演非常成功,但貝多芬卻因侄子倒賣掉門票而沮喪不已。關鍵時刻,安娜總能在貝多芬的身邊給予撫慰和幫助,貝多芬開始離不開安娜,甚至與安娜的男友馬丁(馬修·古迪飾)爭風吃醋。分分合合之間,貝多芬與安娜之間微妙的關系開始讓兩人的生活天翻地覆……

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艾德·哈里斯→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演員設置——由海報可見,哈里斯藉助高超的化妝術大變身。若僅僅這樣描述,未免對演技派不敬(丹澤爾·華盛頓為妮可頒奧斯卡獎時,便犯過此類錯誤),談到這位飽受小金人冷遇的實力男星,無數影迷均有「輪也該輪到他了!」的憤憤不平之感。只要《知音》品質過硬,以艾德·哈里斯精湛、穩健的技藝,定能迎來出頭之日。搭檔哈里斯的女演員是德國原裝的「海倫美女」黛安·克魯格。在《特洛伊》中出任花瓶上位後,克魯格於入圍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聖誕快樂》中高調亮相,進境神速的演技令影評人刮目相看。小金人尊重音樂家,有《莫扎特傳》、《鋼琴師》為證;小金人尊重身殘志堅的強者,有《我的左腳》、《美麗心靈》為證;小金人尊重共患難的忠誠眷屬,有《攜手人生》、《一往無前》為證。因此,盡管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愛情個案,《知遇知音》仍具極強的奧斯卡相。


貝多芬觀後感5篇相關 文章 :

★ 貝多芬讀後感範文5篇

★ 貝多芬傳500字讀後感優秀範文5篇

★ 關於貝多芬傳讀後感範文五篇

★ 貝多芬讀書心得5篇

★ 小學生貝多芬讀後感五篇

★ 高中的貝多芬傳觀後感

⑸ 聖誕快樂的影片評價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戰事膠著而殘酷,不同階層的人不斷的捲入到戰爭的漩渦之中,徘徊在死亡的邊緣。終於,平安夜來臨。德國、法國和蘇格蘭軍營宣布在聖誕之夜停戰,相互約定度過一個和平安詳的聖誕節。每個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手執蠟燭,互道「聖誕快樂」。應征入伍的德國男高音歌手斯普林克(本諾·福爾曼 Benno Fuehrmann飾)的女友安娜(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飾)在平安夜來看望他。士兵們被安娜柔美天籟的聲音所深深溫暖,蘇格蘭牧師(加里·劉易斯Gary Lewis飾)也吹響了風笛,劃過寂靜寒冷的雪夜,久久飄盪在戰場上空。
影片根據1914年聖誕節前夕發生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本片榮獲2006年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2006年第63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外語片提名,2006年第31屆愷撒獎最佳影片提名,2006年第19屆歐洲電影獎觀眾獎-最佳影片提名等多項大獎。
戰場上的流浪貓成了兩邊士兵共同的朋友,抒情感傷的歌聲喚起了士兵對家園和親人的思念,聖誕樹不僅僅是聖誕樹,更是召喚和平的橄欖枝。士兵們爬出壕溝,跨過倒下的戰友的屍體,拋下仇視的眼神走在了一起,雖然明天命運安排的依舊是兵戎相見,甚至是殘酷的倒在對方槍口之下,但是在那一刻,那個聖誕節的平安夜,不再有敵人,有的只是同在異鄉的未亡人。德國戰士凍僵的雙手裡,攥著他們的聖誕禮物巧克力,換來的不僅僅是法國人的葡萄酒,也是底層士兵和下級軍官對和平的企盼。

⑹ 聖誕快樂高清電影

《聖誕快樂》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j865

《聖誕快樂》是由克里斯蒂安·卡西雍執導,本諾·福爾曼、黛安·克魯格、吉約姆·卡內、丹尼·伯恩主演的歷史戰爭電影,於2005年5月16日在法國上映。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國和英國士兵在聖誕之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繼而宣布停戰的故事。

⑺ 《聖誕快樂》看完之後是否讓你真正明白了戰爭的殘酷

電影「聖誕快樂」(Joyeux Noël 2005)的歷史背景是一戰中比利時北部戰場的伊珀爾戰役。4次戰役讓這里幾乎被夷為平地,只剩牆基,英國先後共計50萬軍人為了守衛這個地方長眠於此。這一切開始於什麼,又怎麼結束的,人們一直在討論,在研究,光是有關戰爭為何開始的書籍就有7000多種。不管最初是如何開始的,反正其中的仇恨肯定的是根深蒂固的。電影一開始就能看到三個國家的孩子,站在黑板前,分別用母語背誦他們接受的「仇恨教育」:法國人念念不忘的是在普法戰爭中丟失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都德的《最後一課》記錄了這個開端;英國人則咬牙切齒的說德國人不是人,他們的女人與孩子都該死,這樣其後代才不會貽害人間;德國人比較簡單,他們的敵人只有英國一個。但是時隔幾十年,戰爭再次在生活中高於一切,一戰的批判與反省像過季的流行詞彙,沒人願意提及,他們再次高喊「能為親愛的祖國而戰,能為我至今任衛士最高尚的一切而戰,我感到驕傲」。

閱讀全文

與電影聖誕快樂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歐洲一戰法國戰爭電影 瀏覽:194
電影中的剛開始的音樂 瀏覽:410
莫少聰和周星馳的電影 瀏覽:143
掃毒二電影的英文歌曲 瀏覽:305
七八十年代國產喜到老電影大全 瀏覽:970
韓國電影節中國最年輕導演 瀏覽:17
國語法國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388
周潤發有一部電影叫什麼 瀏覽:647
德帕迪約法國喜劇電影國語 瀏覽:188
2014年香港電影票房 瀏覽:656
小飛象電影觀後感英文300詞 瀏覽:537
西高清電影圖片 瀏覽:150
關於帶有游戲的名字電影 瀏覽:311
電影出山觀後感500字 瀏覽:595
泰國搞笑電影mr 瀏覽:462
韓國愛情電影20l8 瀏覽:242
台灣電影母親為兒子 瀏覽:860
看電影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瀏覽:784
英語口語最喜歡的電影 瀏覽:32
紅色貝雷帽電影完整版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