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3千字觀後感

電影3千字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2-03 08:28:08

1. 電影《奇跡男孩》5篇1000字觀後感

《奇跡男孩》最終成功不只是講述一個復雜的 故事 ,而且給觀眾傳達了少年經歷困惑、孤獨和害怕的體驗。以下是我整理的電影《奇跡男孩》5篇1000字 觀後感 範文 ,歡迎閱讀分享。

更多「奇跡男孩」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

《奇跡男孩》5篇300字小學範文

《奇跡男孩》觀後感5篇精選

《奇跡男孩》觀後感300字精選

電影《奇跡男孩》800字初中觀後感

電影《奇跡男孩》500字觀後感作文

電影《奇跡男孩》觀後感1

一位小男孩,一位奇跡的十歲小孩,從小患有一種特殊的病,導致他從小到大做了大大小小二十幾的手術,即使這樣,他的臉還是讓人不忍直視,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就不描述自己長什麼樣了。不管你怎麼想,情況只可能更糟。」

對了,他的名字叫奧古斯特,從他懂事起,他就學會了怎樣假裝沒看見人們的表情,怎樣假裝沒看見別人驚訝的眼神與別的小孩不自覺發出的尖叫並四散逃開。他即將要開始他初次上學的經歷,在學校,他開啟了一種新的生活。他成功讓大家從逃避、厭惡變為忽略外表,真正為他歡呼的過程。

之所以稱他為「奇跡」,是因為他的出身本身就很「奇跡」,他的病發病概率很低,在出生時就被醫生診斷過不過兩個月,但他不但活了下來,甚至還學習,生活。奧古斯特是一個很聰明且堅強的人,除去外表,他比很多人要優秀的多,這也是他被破格錄用的原因。在他遭遇他人的眼光、嘲笑,甚至學校同學們還興起了一陣「瘟疫」,即碰到他的人就需要立即洗手,否則就會成為他人的笑柄……奧古斯特通過其敏銳的觀察力,他總能察覺到他人眼中那閃過一絲的詫異,但他全都忍受下來,他總將悲傷藏在心中。

同時,奧古斯特也是幸運的,他身邊總有一些人,給予他鼓勵。最主要的,是他的父母與姐姐維婭,他們從未放棄過他,會安慰他,鼓勵他。他們常常用行動來證明奧古斯特與其他孩子是一樣的,是沒有差別的。媽媽總會細心、溫柔的照顧奧古斯特,她會認真傾聽奧古的煩惱並給他建議;爸爸則會講各種笑話使奧古感到放鬆;維婭是一名長的漂亮,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她明白家中的不易,從不多要求一句,並認真的、真誠的照顧奧古斯特,還會在別的孩子嘲笑他時挺身而出,保護著他。不僅僅這樣,他們一家人對待別人也總是善良的,溫暖的,沒有他們,奧古斯特不可能鼓起勇氣上學,他性格中的樂觀,堅強與聰慧也是他們賦予的。

傑克,奧古最好的朋友,在初見他時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成為了奧古新生活的第一位同桌。盡管因為虛榮心作祟,他也曾經說出違心的話而深深傷害了奧古,但最終,他正視自己的內心,拋開世俗的眼光,與奧古成為了真正的朋友,當然,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我們,作為一個正常人,是否也在無意識中做出了讓人難過的行為呢?這個,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我們又該怎樣對待像奧古一樣有缺陷的人呢?在中國,有很多殘疾人不敢出門,沒有接受援助,只能艱難的待在自己的家中,甚至在學校中,也會出現欺凌,冷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沉默,因為害怕,害怕一旦表示反對,便會成為下一個被孤立的對象,沉默便顯得如此可怕,我們在一方面成為他們痛苦的邊緣。

人之所以成為一個人,是由於我們有「人性」,我們需要真正拋開成見,需要發揚正義,即使需要面對很多不平與爭議,但這是我們作為人所不能或缺的一項。這個世界需要這樣的正義與善良,就像布萊茲?帕斯卡所說「善良的言辭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

電影《奇跡男孩》觀後感2

《奇跡男孩》,一部很不錯的電影,整片思想在第一堂課的 名言 中就提出了:「在正確和善良之間選擇,請選擇善良」。

電影《奇跡男孩》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奇跡》,講述了一個溫暖千萬家庭的成長故事。10歲的奧吉天生臉部畸形,此前一直在家中和媽媽自學。當他小學五年級時,奧吉進入父母為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在這里,奧吉將與校長、老師以及性格迥異的同學相處,他不尋常的外表讓他成為同學們討論的焦點,並終日受到嘲笑和排斥,就連好不容易交到的新朋友也似乎不太值得信任。幸運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奧吉的父母、姐姐一直是他最堅強的後盾,在他們的支持與關愛下,奧吉憑借自身的勇氣、善良、聰敏影響激勵了許多身邊的人,並收獲了友誼、尊重與愛,最終成長為大家心目中的不可思議的「奇跡」。

沒看電影之前,看到評論說電影講「校園霸凌」、講「對異類的包容」,但在觀看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故事在一點點不動聲色地用愛意呵護每一個人。狗狗的去世與主線無關,但令人柔軟;孩子們打完一架,緊張過後作出大笑的補償行為,最後奧吉把難言的感情寄託在望向水域,四個男孩子站成一排,望向水域。所有復雜的情愫與感觸就這樣交付給自然,如釋重負,像我們每個人一樣。所以主題不斷升華,故事裡不僅僅是對弱勢群體的愛與關心,而是對每一個猶如孤島的你我都給予溫暖,當最後一句「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的獨白出來時,不禁眼眶溫熱。

片中最令我有所感觸的片段是,奧吉住院帶的手環被父母收集起來粘在畫框里,成為了這個家庭特有的藝術品。這個道具意味著這一家之前經歷的波折,姐姐也提到作業都是在醫院寫的。一家人竭盡全力讓奧吉擁有了健康的身體,但面對心靈的成長,家人的力量是達不到的。融入社會,正視自己的不同,調整心態去面對,是父母給奧吉的新課題。也是父母在全力呵護之外應該對孩子盡到的責任。

看電影時一直沒有哭出來,但數次鼻頭微酸,片子里沒有煽情的處理,主創非常克制,老師的每月箴言都和善良有關。在一個家庭觀眾為主的溫情故事裡不過度煽動觀眾的情緒在我看來是導演的大善。

電影《奇跡男孩》觀後感3

《奇跡男孩》則是不用太傷腦筋,安心被灌暖心雞湯,盡情扭開情緒的水龍頭就是。對在豆瓣看到影迷寫的一句「能讓觀眾在電影開篇不到10分鍾就哭出來,就很已經厲害了」十分同感,而多人角度敘事,讓人覺得雞湯更淡淡回甘、易於入口。

自己也是獨生子女的關系,對維婭一時脫口而出的「我也是獨生子女」,到後來跟男友、好友和弟弟、母親說出了一直隱忍的心聲,有種特別的共鳴感。說有點兒「雙重人格」,也許有些言重,但我覺得,並無選擇地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代獨生子女來說,在因為沒有而特別想有個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一念渴望中,在得知同輩朋友跟兄弟姐妹如何愛恨相處的一念慶幸中,在數不清的自言自語時光中,我是我,也是我自己的哥哥姐姐、我自己的弟弟妹妹,這種一人分飾多角的多重身份或多重思維,正應了校長那句「每件事/每個人都有兩面性」。

比起「劇情」「家庭」我更偏向為《奇跡男孩》備注「 教育 」「心理學」標簽。就像我跟生了娃的(准備生娃的)朋友聊天時,常說的一句「有了孩子之後,你的世界中心就完全不一樣了」。我覺得,多數的孩子都是在世界中心的愛下成長起來的(也許許多人覺得獨生子女更甚)。我也覺得,一般情況下,孩子會先感知身邊最親近之人的善意之愛,再慢慢從生活中見識到身邊人或陌生人的惡意之行,然後有意識或下意識地自己做出了善舉或惡行。聯想起最近看的日劇《anone》中一句讓被父母拋棄的女主角很受傷的話,「你沒有擁有被父母疼愛的記憶,是無法愛人的吧?」。不可否認成人的情商,跟童年家庭父母的愛有著很大的牽系,父母的善意也好惡意也好,都可能耳濡目染地種在孩子的心裡,長成孩子的善意或而惡意。在電影的小鎮里——觀《迷鎮兇案》《奇跡男孩》有感

前面提到的《太空救援》《尼斯:瘋狂的心》恰巧都是真實故事改編,會讓觀者對真實世界還有這樣的人而肅然起敬;後面兩部《迷陣兇案》是原創劇本,《奇跡男孩》是小說改編,則會讓觀者深深慶幸這都是情節純屬虛構,要是發生在真實世界中實在是太艱難了。現代先進社會的霸凌,已不僅僅是我們從前熟知的拳頭揍打,還有網路的漫罵,動不動的人肉搜索,不動手也不動口的冷眼;也不僅僅來自於那些陌生的惡人、壞人,還有可能來自於我們的親人、友朋、長輩、同齡人、低齡人;我們不僅僅可能成為受者也隨時可能是施者……而在這進化中,那句曾被多少代人口口相傳,也曾被我們自己聲聲念叨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念了幾千年仍未成夢成真。

看完的兩部電影後還發現兩個巧合的地方,《迷鎮兇案》的主角小男生尼基的飾演者諾亞·尤佩 Noah Jupe,在《奇跡男孩》里飾演了主角小男生的好朋友傑克·威爾是;《迷鎮兇案》故事發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僻靜小鎮,《奇跡男孩》姐姐演出的話劇名叫《我們的小鎮》(美國劇作家桑頓·懷爾德作品,講述著日常生活中周而復始的小事,用平常的點滴展現了生活中存在的威嚴與平凡。希望通過這部戲讓人們體會到,在任何年代、地域瑣碎和平凡貫穿於每個人出生、成長、戀愛、婚姻和死亡的過程中。然而只有在活著的時候真正認識到此時此刻生活的價值,生活才是有意義的。)從某個角度來說,社區、學校都是由巧合相遇的家庭而組成的特殊區域,但從另一面來講,也可以看成如此多的家庭做出的選擇的必然結果。正如《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的對白:「我們不是偶然相遇,也不是順勢,我們都是靠自己的選擇才走到這一步的,也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你做的選擇和我做的的選擇,讓我們遇見了彼此,我們是靠自己的意願相遇的」。遇見一部電影,在電影里遇見似曾相似的自己,想想也是我們做出無數選擇後的一個必然的結果。

好看的電影,好的故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讓屏幕下的人看到屏幕上的人的內心戲,讓我們看到「每個人心裡都有不為人知的掙扎」,由別人的掙扎共振出自己的扎掙,即使大多數情況下,掙扎會隨戲的落幕一切恢復如常,但少數情況下,掙扎也許會像無意栽種的種子,哪一天不覺間長出新芽。

從倒吸一口冷死充滿惡的氣場中跳轉到催淚虐心充滿愛的氣場,其實不存在一扇門能像防火門那樣把火星燃起的大火擋在外頭,無論是沉默的、吆喝的、出格行動的、冷眼旁觀的,每個人都無法把善惡簡單地置身事外。希望被善待是內心的選擇,善待別人則是內心和行為的選擇。正如《奇跡男孩》中老師的每日箴言:「當你必須在正確與善良之間做選擇時,請選擇善良」。

電影《奇跡男孩》觀後感4

「請善良對待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都在與生活苦戰」這句話出自電影《奇跡男孩》,《奇跡男孩》講述了小男孩奧吉因為天生的面部缺陷而不能正常上學,但是因為身邊的家人、朋友對他的鼓勵和支持使奧吉成為了一個奇跡,能夠笑對生活的故事。

奧吉,因為上帝的那一點點偏心使他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愉快的校園生活,他甚至交不到一個能夠談談心的朋友,他渴望學習,渴望交到朋友,但是他的樣貌使他的這些「渴望」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伊莎貝爾,奧吉的媽媽,奧吉的科學老師,在他十歲時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奧吉要去上學,像普通的孩子那樣。正是因為這個決定,使奧吉有了一個面對生活、挑戰自己的機會,讓他認識到了「外面世界」的美好。

樣貌,或許大家可以毫不在意地說樣貌不是一切,但是對於奧吉來說,樣貌真的使他的人生有了巨大的改觀。因為他的外表使同學們譏笑他、諷刺他,使他的校園生活沒有那麼的美好,但是請善良對待每一個人吧,或許因為你的那一點點善良、幫助,對於別人來說是巨大無比的。

傑克,一個普通的男孩,他起初是因為媽媽對他獎學金的威脅才幫助奧吉的,但是後來漸漸地他了解了奧吉,不知不覺間他已經把奧吉當作了真正的朋友,雖然之後有過一些矛盾,但是正如傑克自己說的那樣,如果要交朋友,那麼非奧吉不可,因為奧吉有著那份別人所沒有的真誠、淳樸和善良。傑克因為最初對奧吉的那份善良,使他找到了屬於他自己的最棒的朋友。

《奇跡男孩》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它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會從中體會到很多,也許是親情的可貴,也許是友誼的重要,也許是那一份來源於自生的改變。它是一部充滿了正能量的電影,它告訴了我們許多生活的道理,也讓我們明白了每個人生來就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從這部電影中,或許多多少少都可以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就在那一剎那,是我們的內心觸動,產生共鳴,能夠更好的理解這部電影,從電影中反省自己,像電影中的人物好好學習。

善良對待每一個人,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後的感悟,因為如果沒有傑克最初對奧吉的那份善良,奧吉就不會有這么好的朋友,他也就不會有自信和別的同學們正常相處了,如果周圍的人最後還是沒有接納奧吉,他們沒有奉獻出自己的那一點點善良,那麼奧吉最後的結局或許就沒有那麼的美好了。

所以我還是那句話,善良對待每一個人吧,你的那一點點善良,對於別人來說也許是巨大無比的。

《奇跡男孩》,一部充滿了正能量的電影,一部讓人感觸很深的電影,一部好電影。

電影《奇跡男孩》觀後感5

聽說最近有部和先天性面部畸形有關的電影在熱播,剛好是我專業研究的領域,我就來了興趣,忙裡偷閑,去看了這部片子。看完之後有一些感慨,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影片里的男孩奧吉一出生就患了「下頜骨顱面發育不全症」(一種嚴重的面部畸形),醫生斷定他活不過三個月。先後經歷了27次大大小小的面部整容手術之後,奧吉的面部五官仍然扭曲。

十歲之前,奧吉一直生活在爸爸、媽媽和姐姐用愛為他建造的「幻想王國」里,戴上「太空帽」他就可以躲開所有人的異樣眼光,隨時化身為「星球大戰」中的勇士,走進任何一個專屬於他的精神樂園。

雖然一直沒有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在媽媽的全力培養之下,天資聰穎的奧吉掌握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也有著遠大的理想:有一天,成為宇航員,到月亮上去。

然而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奧吉十歲的時候,戛然而止。

奧吉要被送去一所普通學校上學,因為父母希望他和其他孩子一樣,走出家門,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擁有正常的生活。

幸運的是,奧吉遇到了一位懂教育又擅長人文關懷的校長,和一位有愛心、關注孩子品質教育的老師。

但是摘下頭盔、走向校園的奧吉,還是因為這張「特殊」的臉遭受了許多同齡人的白眼、嘲笑和排擠。而此時的奧吉,再也沒有家人和幻想樂園的保護,孤零零的他,一個人坐在角落裡,「怪物、野獸」之類的評價語伴隨著同學們的嬉笑聲傳入他的耳中。

當我們回顧成長之痛,總會有類似這樣不被接納、倍感孤單的時刻。而對於那些先天畸形的孩子來說,這種疼痛的感受是加倍放大的。

可是當奧吉表現出對學校環境的厭煩和抗拒,他的父母做出了最明智的決定。爸爸偷偷告訴兒子,不要害怕上學,如果有人欺負你,一定要勇敢反抗。媽媽則鼓勵兒子不要退縮,媽媽告訴奧吉,每個人的臉上都會有印記,比如奧吉的第一次手術,比如媽媽臉上的皺紋。要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試著去尋找朋友,雖然這很難。

後來,朋友成為奧吉生命中最溫暖的那束光。當一些小夥伴終於透過外表,發現了奧吉的善良、幽默,欽佩於他在自然科學課上卓然超群的才華,一直孤單、落寞的奧吉,終於慢慢擁有了和他共同對抗霸凌,打完架後一起開懷大笑的朋友。

對於孩子來說,無論擁有多少來自家人和成人世界的特殊關懷與照拂,他們都同樣需要和渴望同齡人給予的友誼和認同。而這,才是父母讓奧吉摘下頭盔,站到陽光下的意義所在。

影片的最後,當五年級學年結束的時候,奧吉得了學校的唯一一個重要獎項,獲獎不是因為成績最優,而是他勇敢、樂觀面對一切的精神,激勵了身邊的很多人。

我這大半生,接觸了許許多多先天畸形的孩子。身為一名醫生,我可以去修復他們體表的缺陷,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那些隱藏在內心的傷痕,卻需要家人、親友和社會來共同治癒。這部影片中,奧吉的家人、校長、老師的做法是值得全社會來借鑒的。

讓我們告訴這些孩子,這個世界原本就不完美,每個人都生來不同,當面對既定的自身困境,自身的態度才是起決定作用的,要摘下面具,接納自己,接受不可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相信總有一天,會被善良的人們溫柔以待。

我們也要告訴那些幸運的、身體健全的孩子,在正確與善良之間,請選擇善良。因為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那些看上去更不幸的人,他們也同樣可以創造生命的奇跡。

最後,我想借用影片中的話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擁有兩張地圖,一張在心靈深處,一張在臉上。臉上的這張地圖只是為了記錄我們走過的路,心靈的地圖才能為我們指引方向。

總會有人帶著這樣或那樣的缺憾來到這個世界,但當他們嘗過酸甜苦辣之後,這些經歷往往會使得生命更加厚重。

電影《奇跡男孩》5篇1000字觀後感相關文章:

★ 電影《奇跡男孩》5篇1000字觀後感範文

★ 電影《奇跡男孩》5篇1000字觀後感高中範文

★ 電影《奇跡男孩》1000字觀後感高中範文

★ 電影《奇跡男孩》5篇影評精選範文

★ 《奇跡男孩》觀後感5篇精選

★ 《奇跡男孩》觀後感心得體會10篇

★ 電影《奇跡男孩》800字高中觀後感範文

★ 電影《奇跡男孩》800字初中觀後感範文

★ 電影《奇跡男孩》觀後感5篇300字初二作文

★ 電影《奇跡男孩》800字初二觀後感範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2.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000字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000字(通用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000字 篇1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故事發生在印度。兩個老朋友拉朱、法漢接到舊時同學查圖爾的電話,稱他們可以見到尋找多年未見的兄弟蘭徹。旅途中,兩個老朋友回憶起5年前在帝國理工大學和蘭徹一起走過的歲月。而電影的主角蘭徹,則是一個在每學期42場考試、競爭激烈乃至自殺率高居不下的「帝國理工」中出現的一個頂撞老師,質疑傳統,完全不把成績當回事,卻年年考取第一的「怪才」。蘭徹去大學報到的第一天就做了個簡易的導電裝置,捉弄學長,讓大家瞠目結舌,與眾不同的他徹始終靈活學習,不拘小節,不會死記硬背、像完成任務般學習。

故事最後才告訴觀眾,蘭徹真名叫法撒克·望杜。他曾是印度一個富人家的小傭人,從小愛讀書,這個富人決定讓小傭人用自己兒子的名字「蘭徹」去讀書,富人出錢,條件是冒名頂替拿到畢業證書後,小傭人就得消失。畢業典禮之後蘭徹按照最初約定消失並且成為擁有400項專利的大科學家。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學校當老師,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導學生。

這部電影給了我三個啟示。

其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拉朱曾是害怕失敗的懦夫,「他的求神戒指比手指還多」,而蘭徹說:「你這么害怕明天,怎麼能過好今天?又怎麼能專注於學業?」這改變了拉朱。法漢酷愛攝影,卻被逼學習工程,在他萬分糾結時,蘭徹又說:「知道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好的朋友會給我們好的建議。設想如果他倆沒有遇上蘭徹,又會是什麼結局呢?

其二,樂觀的心態很重要。蘭徹的口頭禪是「Aal Izz Well」,英文中就是「all is well」——「一切都好」。這句話拯救了法漢和拉朱,還奇跡般地拯救了一個嬰兒。「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都好』。」

其三,朝著夢想努力,追求卓越。「愛我所愛,無怨無悔。」追求的應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你會很快樂,會真正幸福。去活出你自己。「有位智者說: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這又是蘭徹告訴我們的。

其實,我們也能從中發現現代教育教育體制的弊端。這種教育,磨滅了人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還讓學生承受了他們不該承受的壓力。印度是這樣,我想,人口最多的中國應該更是如此。每年總能聽說有學生因為學習的壓力、家長的責問、老師的打擊而選擇了死亡。片中的喬伊就是這樣。「大家都認為這是一起自殺。屍檢報告顯示,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氣管壓力過大。大家都認為他死於頸動脈脈壓過大,那四年來的心理壓力呢?屍檢報告中卻沒有提及。工程師是一群聰明的人,但是他們沒有製造出能測量心理壓力的機器。如果製造出來,大家就都知道這不是自殺而是謀殺。」「我們一入學,校長就告訴我們:杜鵑從來不自己築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里擠出去,競 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麼競爭,要麼死」。我們知道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卻不知道第二個。這是現代的教育體制教我們的。

總之,我覺得影片最值得嘉獎的還是對夢想的敢於追求,敢於奮進,永不放棄,樂觀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劇劇情與動聽的歌舞,還有使人奮發的勵志。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000字 篇2

《三傻大鬧寶萊塢》故事講述的是法漢和拉朱尋找他們的兄弟蘭徹的事。

10年前,蘭徹頂替他人來到皇家工程學院讀書。這是一所印度傳統的名校,這里的檢驗學生的唯一標准就只有成績,成績不好就意味著沒有未來。而蘭徹是個與眾不同的學生,他用自己的開朗、幽默和智慧影響著周圍的人。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教訓野蠻的校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的傳統觀念。並且鼓動法漢與拉朱去勇敢追尋理想。蘭徹的行為引起了「模範學生」查圖爾的不滿,他約定十年後與蘭徹一決高下,看哪種方式更能取得成功。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而查圖爾只是個公司經理。

我喜歡片子中主人對對自己的人生永不放棄追求,最終取得成功。試問,我們現實中試問有多少人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永不放棄?又有多少人活得很喜悅?活的很自在呢?很多人不是為了別人的標准而活,身體雖是自己的,而生活由別人設計…

青年農民諾比賣掉自己的全部家產,來到科羅多州追尋黃金夢。他圍了一塊地,用十字鎬和鐵鍬進行挖掘,經過幾十天的辛勤工作,諾比終於看到了閃閃發光的金礦石。繼續開采必須有機器,他只好悄悄地金礦掩埋好,暗中回家湊錢買機器。

當他費盡千辛萬苦弄來了機器,繼續挖掘時,不久就遇到了一堆普通的石頭,諾比認為:金礦枯竭了,自己所做的一切將一錢不值。他難以維持生計,更承受不起越來越重的精神壓力,只好把機器當廢品賣給了收廢品的人史努比。

史努比請來了一信礦業工程師對現場進行勘察,得出結論:目前遇到的是「假脈」。如果再挖掘3尺,就可能遇到金礦。史努比按照工程師的指點,在諾比的基礎上不斷往下挖。正如工程師所言,他遇到了豐富的金礦脈,成為了美國的「黃金大王」。

諾比從報上得知這個消息後,捶胸頓足、追悔莫及。

也許,你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只要你堅持一下,就可以跨進成功的大門。但如果你停止腳步,就意味著你與成功失之交臂了。

當你認識到這一點時,再重新做一下你生命的選擇,如果堅持你的初衷就請做好心理准備,在這個途中將來可能還會有迷失,只要當自己看到那遠方的明燈時,你願意再次踏上心的方向;願意回到你當初內心的方向時,你現在就可以起程。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000字 篇3

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輕松愉快,但卻讓人深深反省、思考當代的教育問題。

主人公蘭徹,是個不滿填鴨式教育、墨守成規,敢於挑戰權威的另類學生。進入皇家理工大學的學生被未來的工作、名譽、家庭等種種壓力所困擾,而蘭徹確是例外——他因熱愛而學習。他熱衷於知識的應用,從不在乎金錢和名利。這種達觀和淡薄的態度,猶如一陣清風,吹散了現代社會高壓力的陰霾,引起我們對人生的深刻思索。他是孤兒,替別人讀書,只是別人的影子。有錢的庄園主給他讀書的機會,因為他需要文憑和證書,他需要靠這些來包攬生意,來獲得金錢與名利,卻不曾關心自己是否真正去學習了。蘭徹正好相反,他熱愛的是探索未知的過程,學習是他的愛好,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為了出人頭地,更不是為了家長和老師的認可。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對學習的摯愛使他收獲了可貴的友誼和愛情。他成為了有著400多項發明專利的科學家,並按自己所希望的教育方式在一所山區小學任教,傳播他的教育理念。就像他所說的「因為熱愛,所以學習。強迫的學習,永遠也不會快樂」。

他的兩個朋友法罕、拉法是皇家理工大學學生中極典型的例子。法罕,熱愛野生動物拍攝工作,但他的家人都期待他能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成為一名工程師。無奈,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他只能走上工程學這條路,把真正的熱愛埋葬在心中。幸而,在蘭徹的疏導下,他終於挺起勇氣向父母坦白。最後,他如願成為了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盡管房子可能小了一點,工資可能少了一點,車子可能小了一點,但做自己喜愛的事情,才是最大的快樂。拉法,一名虔誠的天主教教徒。父親的癱瘓讓他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唯一的一點資金是母親那少得可憐的退休金。他背負著巨大的壓力,整日沉浸在恐懼之中。他害怕學業不順,無法扛起家庭責任,害怕父親哪一日出了意外······恐懼,讓他祈禱神靈,讓他戴上更多的聖環,卻不知惡性循環,更加重了他的負擔,甚至選擇了死亡。但結局是好的,他終於明白逃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他開始學會面對困難並坦然接受生活,勇敢地在面試官前真誠地表露自己,獲得了認可和機遇。

電影中還有一個角色——「病毒教授」。他是一個冰冷麻木死教條的人。他從不關心學生真正希望什麼,熱愛什麼,活活逼死了喬伊和自己的兒子。但在和蘭徹的一次次「交手」中,他真正明白了只有讓學生遵從內心,挖掘學生潛能,才是最好的教育,強迫與教條只是增加教育的痛苦。

影片充滿幽默,但卻給人以深刻的內省——做你所愛,愛你所做。

願人人都可以夢想成真,向著自己熱愛的方向前進。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000字 篇4

《3 idiots》中文是《三傻大鬧寶萊塢》、《三個傻瓜》、《三個白痴》,初見《三傻大鬧寶萊塢》是在某類似與優酷的網站上,只是沒留意也就沒看。有一次看同學的個性簽名「三個白痴」,當時還納悶這好好的姑娘幹嘛罵人呢,因為忙也就忘記問這事了。最後讓我下決心去看這部影片的是《大學生》雜志,我非常鍾愛的一本雜志,裡面有個影片推薦,就隆重介紹了這部電影。可不很快在豆瓣網上也看到了相關的評論,我不能再等了。馬上看吧,第一次看這電影時候的天氣是陰雨天,而我的心情卻格外爽朗,屋內不是發出我朗朗笑聲。

影片時不時讓我發笑,因為詼諧的台詞,因為精彩的情節。影片還讓我抑制不住的流淚,因為感動,感動三傻之間的友誼,感動蘭徹為朋友所做的一切。男主角蘭徹,太有才,不循規蹈矩,一個熱愛工程學、動手能力特別強的大學生!對這個角色的喜愛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影片除了呼籲現在大學制度改革外,除了歌頌友情外,還談到了三傻的職業選擇問題。蘭徹熱愛工程學,最後成為了科學家兼職鄉村教師,他的這條路是自己選擇的,也是自己喜愛的。他的朋友法漢,學著工程學,熱愛的是野生動物攝影,家裡的牆壁上掛滿了很多成對的野生動物,很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因為爸爸認為他學工程有出息,他才去學的,但效果很不佳,基本處於墊底的位置。是蘭徹的鼓勵、是蘭徹跟他們打賭之後的獲勝,他不得不鼓起勇氣,為自己的攝影理想而跟父親好好地談一談。父親打罵「蘭徹這個片子忽悠你這么做的」,法拉說「蘭徹,只是簡單的希望我能把自己的興趣當成職業」。這話真的很朴實,我知道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工作只是工作,工作只是我們是安身立命、養家糊口的工具而已,能有多熱愛呢?很少有人真能把自己的興趣發展成職業或事業。我們大多數是普通人,從事著普通的工作,不怎麼喜歡也無多大成就感。其實這樣也沒什麼,認清自己,他踏實的再平凡的崗位上工作,客觀上也是對手社會的一種貢獻,興趣愛好可以在8小時之外發展,去拓展自己去追求成就感。

可悲的時候,工作之外的興趣,我們似乎也找不到。說起工作有多少人會說自己喜愛呢,但被問「那你自己喜歡做什麼,能做什麼的時候」,我們也很少有人能答上來。也許是從小到大的分數教育,讓多數人會考試,得高分、一步步考取重點中學、重點大學,考得再差也有書念的。考試也不是我們的愛好,我們其實根本沒有愛好。看著現在的孩子,所謂的提高素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小孩們除了早早的學習其ABC、唐詩宋詞外,還得學鋼琴、練書法,以培養孩子的特長。特長是培養出來的?有家長訴苦,現在不讓孩子去參加這些培訓,怕孩子成為「特短生」。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000字 篇5

強烈推薦<三傻大鬧寶萊塢>,值五顆星。十分精彩,改變我對印度電影一向歌舞不停的印象,男主角阿米爾汗,和阿甘有點像,這樣一部電影比<阿凡達>不差,一部偉大的印度電影。這篇片子定位是喜劇,好像不太准備,個人覺得定位喜劇有點淡化其中的深刻好處,劇情片更像。作為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長的我們80後,是會對此片產生強烈共鳴的。

不敢說是最好的,但絕對是值得一看的印度佳作!有時候不想跟自我過意不去厭惡看過於沉重的——這部電影深入淺出不乏蘊含諸多道理就應是一個很不錯的選取

我從未有過如此的震撼,你很難想像,一部2個小時的電影之中,竟然穿插著如此之多的人生智慧;人生價值觀,友情,感情等等。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它早已超出了勵志電影的范疇,它不僅僅是傳達了一股人生的信念,更是提醒我們的人生需要自我掌控。需要自我堅持不懈的執著,故事主要講述的是3個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正如當今的大學生一樣,他們有很多的無奈,他們身上同樣寄存著父母對他們的期望,老師對他們的壓力,他們心中背負著各種負面的情緒;對承擔家庭的恐懼,應對不喜歡的專業的逃避,但是,他們心中仍然有著一份執著在心中。為了自我喜歡做的事,他們一向努力著。

主人公曾說過這么幾句話:為什麼我會考試第一名?因為我真正喜歡我的專業,但你們為什麼卻是屢屢倒數?因為你身上有太多的包袱,甚至是根本不喜歡此刻的專業。只要跟隨著你們的激情所在,激情就會變成你的職業。這幾段話不僅僅反映了一種學習態度,更是映射出一種當今的社會現狀。身為期望的我們,當應對選專業時,總是受到父母的威逼利誘:這種專業很火啊,不選這個,你就會沒出息……雖然父母的目的是為了我們好,但他們可曾想過,我們心中也有自我想學的東西?也有自我真正想做的事?有時候總聽到身邊的人抱怨說:都怪自我倒霉,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等等一些抱怨社會的話。其實這並不是社會的錯,而是我們的內心不堅定,是對未來的空虛和迷茫。我們根本不需要去怨恨這個社會的性質,更不要去在乎別人怎樣說,你想做什麼事,就勇敢去做……就像電影說的一樣:當你把你做的事變成一種興趣,久而久之,你就會變得優秀。相反,如果你完全去相信此刻的一些教育制度,你到最後無非就是個「學習機器」!

回歸正題<三傻大鬧寶萊塢>我不明白為什麼這樣翻譯?會不會是翻譯錯了?覺得名字好奇怪!這樣的電影真的能夠和阿甘正傳去媲美!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000字 篇6

前幾天剛好重新看了一遍《三傻大鬧寶萊塢》,感觸很多,想到了很多東西,所以就在這寫一下自己的感想。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主角蘭徹和他那兩個同學法罕和拉加的事,有不少內容是關於教育的。隨著尋找蘭徹之旅的展開,他們之間那些事也逐漸呈現在我們面前。

先說一下他們那個古板的校長,那個墨守陳規的病毒校長。在他的身上,我們幾乎可以看到死記硬背這種教育方式所帶來的種種惡果,死板不懂變通。最能體現這點的莫過於在他女兒生產時,他的那份手足無措,甚至暈倒,這與學生靈活使用各種設備來發電形成鮮明的對比。知識只有被使用才能發揮它的主要的作用,如果只是記住而不能運用,那就像脂肪一樣堆積在我們的身上,妨礙我們的行進。但他也是一個相當負責任的老師,在被蘭徹問為什麼不能在太空用鉛筆,雖然不能立即回答,但後來他也去尋找答案並告訴蘭徹,如果鉛筆尖斷了可能會漂浮今人嘴巴鼻子或儀器。最後他把自己的太空筆送給蘭徹,也表示他對蘭徹的認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再說說查爾圖這個只會死記硬背的書獃子。雖然蘭徹他們整蠱他確實不怎麼妥當,但其中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不懂思考,懶於思考。而且太看重自己的名氣,受到整蠱後耿耿於懷,在十年間都不曾忘記。做人應該大方一點,不能太小氣,斤斤計較對自己沒多大的好處,反而浪費自己的時間,得不償失。

最後說一下主角蘭徹,他是一個相當樂觀靈活的人,保持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由在他在開學的那一天整蠱師兄,與病毒校長唱反調就可看出。他想著改變這個世界,最後他也確實成功,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有人會說,這只是一部電影,想要做到太難了。這點不可否認,我們或許在現實中很難全部做到,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慢慢做,要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改變也是需要慢慢來的。從自己開始,逐漸影響他人,甚至社會。

有很多人覺得在我們這個社會很難出現像蘭徹這樣的人,因為家庭社會對個人的施加的壓力非常大,而且人們的價值觀不怎麼好。人們往往看重成績之類的東西,巴不得自己的兒女成為高考狀元。像蘭徹相似有反抗精神的人,我們國家也有,就比如韓寒。現在提起韓寒,大家大多持支持的態度,但翻翻以前人們對韓寒評價,基本都是批評的,什麼下一個仲永,門門功課掛紅燈,不好好學習以後有什麼出息之類的。在當時看來,韓寒無意是被毀了,沒前途了。但令人諷刺的是,那個他們認為被毀了的韓寒如今是一個公眾人物,並登上時代周刊,而像哈佛女孩劉亦婷之類被那時父母當作教材的正面人物,多數已取得綠卡在國外生活了。

我們並不一定要完全學習韓寒,我們需要做好自己,慢慢改善自己。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000字 篇7

兩個小時的.片長,無半點拖沓的就把故事輕松的講完了,有喜有淚,故事簡單道理易懂,可升華到片中人物的境界怕是要活個三五十年嘗盡人間冷暖才能領悟到。如果說這個世界太浮躁我們都被牽著鼻子走,即使想追隨自己的心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你想超脫想升華想隱居桃源世外,也放不下背負身邊人幸福的使命,也逃脫不開親朋好友的勢力目光那層層沉重的枷鎖,特別是我們幾千年的傳承文化,根深蒂固在人人身上的責任感使命感,從生下來就被灌輸自然界的規律,要麼競爭要麼死,活的好的標志就是有房有車事業有成,不這樣就好像對不起幾十年吃下去的白米飯。

累不累啊,累不累?說不累的人似乎活著的意義就是追隨著成功,被這些虛無的名利指引了一輩子,然後鑽進鍍金的小盒子里,把這輩子累死累活熬來的成就傳給子傳給孫。那還不如不跟那上千上萬個精子玩了命的競爭成人型,倒圖一清凈。也有好多人啊,不爭搶踏實過著平淡日子倒也知足,可看著周圍的人車開的比自己好房住的比自己大,時不時的有些躁動有些不平衡。我也是俗人一個,時不時的羨慕下別人,還不能完全超脫到無欲無求的精神境界上去,總被慾望左右著。

看看男主角那種天生的超脫萬物的精神,我總覺得他是活佛轉世,生來就是追隨著心的自由,活的痛快,有一些不現實,卻讓我狠狠的羨慕。除非從校園出來就找個愜意寧靜的地方隱居,遠離是非,或許能像男主角那樣活的簡單快樂。

男主角令朋友敬重又令那個傻小子羨慕嫉妒恨,要做成那樣的人,要麼有成就非凡要麼真實純粹,可惜他都佔全了,那種內心的平穩強壯,我們俗人只能後天的養心修行,最難的就是真實,吃奶的娃娃還會跟大人說幾句好聽的話騙顆糖吃吃,太真實了怕領導不喜歡太實在了又被人說傻,咧著嘴巴笑成了每張臉上的商標。電影里不總說么,其實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源於對未知的恐懼對未來的恐慌,說的多簡單的一句話啊,可我們又不是擎天柱又不是海綿寶寶,打不死砸不爛,天上掉塊磚頭就能讓你下輩子半身不遂了。

雖說主題頗為老套,但應時應景的撩撥著我心,上學時只想做個隨性自在的人,只為活的痛快,短短一年的時間,就什麼都沒了,這種質的退化讓我很是羞愧。保持初衷是艱難的,生活的反復會讓人絕望。

電影還是很好看的,男主角像是Tom Hanks和吳彥祖的完美混合體,情節輾轉有趣,穿插的印度歌舞很棒,就是片名翻譯的有些無厘頭,豆瓣你說你咋就不欣賞呢?豆瓣你翻譯的這個太跌份了。天才都是被老師討厭的,你是不是也這樣啊。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000字 篇8

《三大傻大鬧寶萊塢》講的是主人公法漢,拉加與蘭徹間的大學故事。蘭徹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學生。他敢於質疑權威,經常公然頂撞院長,質疑他的教學方法,還用智慧打破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追求獨立、自由。他的行為引起模範學生查爾圖的不滿,他們決定十年後再一決高下,比誰混得更出頭。畢業後,蘭徹卻不見了蹤影。十年後,事業有成的查爾圖與其他人一起找蘭徹,一路上,他們發掘出蘭徹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首先,我認為我們需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精神領袖」蘭徹的口頭禪是「AalIzzWell」,也就是「一切都好」。他曾告誡他的好朋友:「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它,不管問題有多麼嚴重,告訴你的心『一切都好』」。當拉加因故被勒令退學後選擇了跳樓,在他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之時,蘭徹不斷地哄她,告訴他「一切都好」。後來竟康復了生命,還找到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從中,我體會到,在面對困難時,我們需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勇敢地面對生活,才能贏來成功。確實如此,很多人生活在高壓力下會選擇放棄,這是因為他們的心不夠堅強。其實,當你能想到「一切都好」時,你就能克服很多困難。

其次,我們應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法漢,是一名野生攝影迷,曾准備寄信給他所喜愛的攝影家,但他的父親卻堅決不同意,執意讓他當一名工程師。正因為他對工程一點也不感興趣,所以他對成績從未好過,整天愁眉苦臉。但經蘭徹鼓舞後終於說服了父親:「人追求的應該是自己的興趣所在。當一名攝影師,掙的錢少一點,房子、車子小一點,但我會很快樂,這才是正真的幸福」。從此,他便過上了稱心如意的生活。這充分體現出,真正的幸福是通過不斷追求自我得到的。我們也不能因他人反對而放棄自己的理想,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去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是正真的幸福,

但我覺得,這部電影最震撼人心的原因還是它真實地反映出了現代教育體制的種種弊端。在現代教育中,學生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電影中一名大學生愛好製作航模,發明出一些新奇的物品,然而卻沒有一個人會關注它們,除了蘭徹。不僅如此,院長還以他不做正經事為由不讓他畢業,他受不了如此大的壓力和打擊從而自尋短見。大家只知道他死於氣管壓力過大,卻不知道四年來受到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從中可以充分體現出,這種教育完全磨滅了學生的好奇心,還讓他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而且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們總是只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優秀與否,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都缺乏獨立的個性。我認為這是不行的,學生們應該在快樂中學習,要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總之,這部電影反映出很多道理,令我受益匪淺。總之,追求卓越,追隨自己的夢想,那麼成功就會出其不意地追著你。

3. 電影觀後感3000字的 有的聯系我

已經有很多人看過《阿凡達》了,各種評論層出不窮,我就不添亂了。不過看了《阿凡達》之後,很難忍住不嘮叨點什麼。下面是想哪兒說哪兒的觀後感。

《阿凡達》的中文譯名,雖然據說是卡梅隆親自定的,但我還是想說,這個中文譯名真的很難聽,不如之前的《天神下凡》或《神之化身》有氣勢。哪怕是那個最平淡的《化身》,都比這個類似「阿凡提」的名字好聽。

我只看了IMAX版的《阿凡達》,但從我自己的感受來說,《阿凡達》其實還是一部很傳統的好萊塢電影,看什麼版本都無所謂,它都是一部足夠好的電影。只是對於3D版本來說,它的觀影感受無疑是更好的。

而看3D+IMAX版本,則是一種「奢侈」的觀影體驗——並不是內地貴到離譜的電影票價,而是資源的稀缺性所導致的。此次內地只有11家IMAX影院放映《阿凡達》,結果直接就導致了IMAX影院的一票難求。這種人為的資源稀缺,又進一步加劇了IMAX影院的火爆,我就聽說北京的三家IMAX影院誇張到提前三天就賣完了預售票。

對於電影消費來說,這其實是很少見的一個現象。電影消費的一大特點,就是無論你拍電影花了多少錢,電影票價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並不會人為地分出三六九等。而《阿凡達》則改變了這個電影行業長期以來的規律——因為IMAX影院可以帶來更好的觀影感受,所以很多觀眾寧可忍耐、等待,也要排隊看IMAX版本。而IMAX銀幕的稀缺,就直接導致了觀眾被迫要接受一種「等級消費」。

這可能就是詹姆斯·卡梅隆和《阿凡達》給電影行業帶來的第一個沖擊。

中國電影博物館的IMAX版《阿凡達》,雖然號稱是膠片版,但不知道為什麼,電影畫面並沒有投滿整個銀幕,而是上下左右都有黑邊,可能只利用了銀幕面積的80%左右。考慮到這樣一個現實,我現在不想再繼續推薦博物館的膠片版本IMAX了,因為這和數字IMAX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了。特別是北京近日的大雪,讓博物館的交通條件實在很惡劣,除非你認為那裡相對低廉的票價可以讓你覺得值迴路上的折騰。

看IMAX版《阿凡達》,因為戴的是偏振眼鏡,所以眼鏡片必須要和銀幕光軸保持垂直,否則會出現重影。也就是說,你看電影的時候,脖子不能歪,必要一直保持端正姿勢。考慮到《阿凡達》的片長(160分鍾),看完後脖子有點辛苦。

從立體電影的觀感來說,《阿凡達》的立體效果確實是革命性的。不算那些立體動畫電影,3D+IMAX版我之前只看過《國際空間站》,那是IMAX立體攝影機實地拍攝的紀錄電影。作為一部大量應用CG合成的立體電影,《阿凡達》的立體效果已經和《國際空間站》是一樣的了。

但是《阿凡達》作為一部原聲對白,中文字幕的電影,中文字幕出現的位置非常古怪,它是在立體畫面的中間層出現的(而原片的英文字幕就是出現在最前面),
觀眾需要頻繁地調整自己的視線焦點,時間一長有些不習慣看字幕的觀眾很難不頭暈。我的建議是要麼飛快地瞟一眼字幕,知道大致意思後,然後再飛快地讓視線焦點跟隨畫面焦點;要麼是乾脆不理會中文字幕,因為對白不算復雜,而且中文字幕翻譯的錯漏也很多。

聽到很多人對《阿凡達》的故事有抱怨。《阿凡達》的故事你可以說它是老套的,但絕對不簡單。作為好萊塢傳統電影敘事技巧的典型體現,《阿凡達》的故事即使放在上世紀80年代,也是商業電影里的中上水準(我說這話的意思,就是我認為現代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故事水準在下降。)。考慮到卡梅隆宣稱自己早在15年前就完成了這個故事,所以我想它顯得有些老套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不能因為對本片技術水準的崇拜,就去貶低這個故事的水準。

具體的等我看完第二遍再詳細說吧。

有很多中國電影人看完《阿凡達》之後很沮喪,覺得技術上的巨大差距會讓未來的中國電影在市場上「完敗」。我個人雖然也覺得這種電影技術上的差距非常巨大,但並不意味著中國電影未來就沒有機會了。

讓電影擺脫雜耍層面進入藝術范疇的,並不完全取決於技術,更重要的是「故事的藝術」。無論多麼眩目的技術,如果沒有一個好故事作為本體,它都不能被稱為是一部「好電影」。而如何講一個好故事,我們雖然和好萊塢也有技術上的差距,但這種差距還沒有大到不可追趕的地步。

《阿凡達》雖然很震撼,但它在市場行為上來說還是一個特例,在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里,它還很難成為電影市場的主流。這部電影製作成本3億美元,算上宣發費用成本有5億美元,這種量級的電影,不敢說十年才有一部,但也不是每年都會遇上的。

而且,《阿凡達》這種電影,從本質上來說,還是歐美文化環境下的產物。和美國同種同源的歐洲電影都沒哀嚎一片,作為和歐美文化有著巨大差異的中國電影市場,我們還是有機會的。觀眾去看電影,並不都是沖著視覺奇觀和感官刺激去的,他們更多的是想讓自己從電影中得到感動。還是那句話,在同等質量下,中國人還是一定喜歡看中國電影,因為那是中國人自己的情感。

這種文化上的差異,目前還是我們可以抵擋好萊塢電影的堡壘。但是能守多久,就看我們自己爭氣不爭氣了。如果中國電影人自己先從心態上慫了,那我就啥都沒說。

可可西里:
如今,在安靜祥和而聖潔的西藏,藏羚羊已成為一種符號。然而他們的生存史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與之共生的還有無私無畏可親可敬的可可西里巡山隊。我們無法忘記那個黑色年代留下的印記,誠所謂「前事不忘,後世之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段充滿殺戮但留下永恆印記的時光:
20世紀60年代人們對藏羚羊的消費劇增,帶來的直接後果是藏羚羊的滅頂之災——在短短的幾年之間他們的數量由一百萬只銳減至不足一萬只。然而當時的政府的保護意識極其的薄弱,在藏羚羊瀕危告急之時虔誠的藏族人民完全自發的組成了可可西里巡山隊,然而它的誕生源與民間,他們沒有編制,然而他們卻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我們的羊不能滅,我們的符號不能丟。就為了這個信念,他們與狩獵者展開了一常曠日持久而又艱苦異常的斗爭,他們在浩瀚無邊的可可西里第一次留下了人類文明的腳印,但也許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腳印。在那個不毛之地他們面對的環境是異常的惡劣,到處是風沙亂石,可他們的後面是正在遭受屠戮的瀕危的藏羚羊啊!他們只有一條路可走;堅持到底。為此他們不斷的奮斗著,付出著,甚至是不知何時何地的犧牲,但他們也有親人也有家啊。然而他們把藏羚羊當成是更親的親人,把可可西里當成是更大的家,因此無論在多麼艱苦多麼寂寞的巡山途中他門的信念從未泯滅,他們的意志依舊堅定,他們的目標依然鮮明。
他們守護的不僅是羚羊,在他們眼中它們是和我們一樣的生靈啊。可是他們缺錢,缺人,缺裝備他們的步槍在面對沖鋒槍的掃射時是何等的力不從心,但他們沒辦法啊,他們只有用自己的犧牲來換取藏羚羊更少的犧牲,這是多麼一種難耐的無奈啊,他們的局面和當時我們英勇的八路軍打天下時的小米加步槍對抗日軍有著同樣的意義,因此他們同樣是最可愛的人 ,也是最可敬的人,因為在他們身上同樣體現著中華民族不斷進取的原動力,在他們身上折射出的是從生命上升至生靈意義上的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光輝,他們同樣也體現了我們黨的第十七次代表大會精神:共建和諧社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可他們是在那個黑色的年代啊,他們的處境是那樣的無法言語,他們中有一人在漫無邊際的荒野孤身生活了三年,那可是幾乎與世隔絕的三年啊!當他們面對流沙侵蝕時他們身旁卻空無一人,當他們面對肆虐的狂風暴雪的境遇急待救援時,他們的救援物資卻因他們的同伴因遇流沙犧牲而擱淺,當他們經過常人難以承受的艱苦跋涉趕上狩獵者時,他們卻只有被包圍的份,他們死不瞑目啊,因為他們的身後是自己的年邁的父母,可愛的孩子,溫暖的家庭和正在一隻只正在不斷倒下的藏羚羊啊!
最後當我們看到可惡的劊子手遭到懲罰,看到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成立時,我們落淚了,我們哭了,我們失聲的哭了,因為我們可以仰天長嘯:偉大的巡山隊員們安息吧,你們的願望實現了,我們的藏羚羊有家了!在電影落下帷幕之時我想起一首詩:
當夕陽離去的時候總是表現出悲壯/當河水遠去的時候總是表現出嚮往/在最危機的時候總有最優秀的中華兒女/挺起胸膛/像熊熊的篝火把寒夜照亮/在最困難的時候總有最優秀的中華兒女/聳起脊樑/用生命和熱血把祖國的命運承當/昆侖峰相連著黃河涌大浪/中華民族五千年氣概何等輝煌!
向偉大的可可西里巡山隊致敬!

後天:
電影《後天》結尾,山姆和其他幾個倖存者等到了前來營救他的爸爸傑克。紐約劫後餘生的人們等到了營救他們的直升機。一個光明的結尾,一個撫慰人心靈的結尾,一個人們期待得到的結尾。像無數部好萊塢災難大片一樣,《後天》總算讓我們吐出一口氣,帶著心有餘悸的心滿意足走出電影院

看到這里,相信有人也會像我一樣,悲觀地在心裡默念:山姆等到了傑克,但是誰來拯救我們的未來?

對資深影迷來說,會習慣性地挑剔拷貝的質量;會嘲笑凍裂樓體的嚴寒竟然像追蹤獵物的猛獸一般,在爐火前停步不前;會詫異科考探險者居然能夠把臉單獨暴露在冰凍的天氣下而若無其事。苛求真實在這里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為這個光明的尾巴無非是一個象徵。包括傑克和山姆,包括「大人物」們,都無非是象徵。象徵著人類的理智,象徵著人類的未來,象徵人類的短視和反省。理智讓我們對災難保持警覺,未來命懸一線,而短視使我們對災難毫無戒備並且自食苦果。

在好萊塢大片里,每當地球和人類災難臨頭,不管是彗星撞地球,還是外星人入侵,或者是致命病毒襲擊,總會有一個凡人英雄,憑著超人的意志和九死一生的好運氣,拯救人類於生死邊緣。《後天》里沒有「救世主」,在巨大災難面前,誰也不能充當英雄,但卻不乏智者和勇士,傑克就是這樣一個主角。還有英國科學家萊遜。他們預見到了人類即將遭遇的悲劇性結局。在災難片里,英雄常常是這樣一些人物,他們所從事的職業在平時與「英雄」和「勇氣」毫不沾邊,比如傑克,一個古氣候學家。而現實恰恰如此,假如不是「非典」,誰會知道一個叫鍾南山的疾病防治中心的醫生?

自從「9·11」以後,美國的電影更加關心現實,也更加富於批判精神。《大象》如是,《華氏911》如是,《後天》亦復如是。批判現實主義正在成為新的主旋律。《華氏911》將矛頭毫不留情地直指布希政府,剝下他的外衣給世界人民看。《後天》同樣以災難預言的方式批判了美國政府的政策取向。影片結尾,幡然醒悟的繼任總結,向全世界公開懺悔,反省了過去的環境政策,感謝「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收留」了美國難民。這毫無疑問是針對美國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而做的最辛辣的嘲諷,或者,也可以看作是以極端的方式所給出的一個善意勸諫。

電影的主旨是提請每個人:關心我們的未來!片名「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無疑是一個警示——別以為災難離我們很遠,它就在眼前。

山姆得到了來自父親的承諾,父親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沒有棄自己的兒子不顧。可是,誰能給我們的後代以承諾,為他們的未來負責?

科幻小說和電影往往有著驚人的預見力,後世的現實往往就是曾經的想像。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事實。也許是因為人類的創造最初總是植根於想像之中。登月、飛天曾經存在於遙遠的傳說中,今天的電腦時代、網路時代當初也只存在我們的大腦皮層中。誰敢說,《終結者》和《黑客帝國》只存在於電影中?誰敢說《28天》《28周》永遠不會出現?未來的事情,誰知道呢?

4. 求電影觀後感 3000字 最好有感想和啟發的

《圓明園》觀後感

《圓明園》這部電影已經不是第一次看了,高中的時候在家曾看過一次,當時首先是被當時封建王朝迴光返照下的強盛所震撼,也深深的被當時稱之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的宏大,秀麗,驚世駭俗之景震撼,那一山一水,一瓦一瓴,無不映射出宏麗,智慧與強盛,留戀忘返。當珍寶被搶走,當瓷器無情地被搗毀,當那把罪惡的火把從一窗一木燃燒起了,心中油然而生的是無盡的惋惜和深深的憤恨。今天在課堂上再次觀看,心靈再一次久久不能平息。
去年曾去過一次圓明園,獨自游盪在這個曾令世界都驚嘆著迷的園林,已無法再尋見當時的震撼。昔日宏偉秀麗的樓閣,景觀已經盪然無存,所留下的只有靜靜的地基在品味著似夢般的過往,空乏的言語也無法表達出當年的繁盛。心中只有一絲淡淡的落寞。當在西洋景觀遺址看到那些斷壁殘垣時,心中那份落寞更是無以言表,一種民族之情油然而生。今天當再一次看到這部電影時,不禁將其中的繁華於今日之蕭條加以對比,那巨大的反差更是一種震撼,一種警示,是無盡的深思。
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後的嘉慶、道光、咸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多年。在建築藝術上,圓明園還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長春園的北端,原建有一組園林化的歐洲式宮苑,其中有座「西洋樓」,由義大利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等外國專家設計,創建於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築用料大量是精雕細刻的石材,主要景區裝置了多種形式的水池和機關噴泉。園路鋪飾、綠籬修剪,以及圍牆、石雕、銅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樓頂卻蓋上了中國特有的琉璃瓦,牆壁上鑲嵌著琉璃磚,同時採用了中國傳統的迭石技術和磚雕工藝。這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處兼有東西方風格的園林建築群,因而被西方譽為「萬園之園」。園內還收藏了極為豐富的文物珍寶、字畫典籍,堪稱是東方文化藝術寶庫。
大文豪雨果的敘述沒有一絲的誇張——「圓明園是夢幻藝術的代表。它薈集了一個人民的幾乎是超人類的想像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傑作,就像在黃昏中,從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看到的遙遠的亞洲文明的倩影。」她是中國鼎盛時期的代表,寄託著中國太多的自豪和驕傲。「希臘有巴黛農,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競技場,巴黎有巴黎聖母園,東方有圓明園。」
當大火吞噬這一切的時候,悲傷不言而喻,但那份對英法那份憤恨外,一絲屈辱定然不會沒有。是的,屈辱,自1840年以後就是屈辱,圓明園的焚毀正是那份屈辱的一點。當那火燒三天三夜後,我們民族更多的是思考吧,應該在那昏暗的天空下驚醒吧。一個泱泱大國,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跨過了康乾盛世,傲然於東方,卻被彈丸小國,區區兩萬人攻破京都。是什麼導致這種情況?是盲目的自大,稍具一些科學思想的康熙只把科學看成一種玩樂,乾隆更是認為天朝大國無所不有,夷狄之物純屬取樂之工具,還自以為是的把大水法中的機械取水換成人力,可笑可悲。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們目空一切,多次拒絕與其他國家互通有無,視「科技」為玩物喪志的東西,開始了閉關鎖國的時代。然而他們卻萬萬沒有想到就在西方國家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先進的工業革命,正在一步一步地的超越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國註定要從瑰麗的天國中墜落,這樣悲劇性的命運是無法逃脫的!今天的 只能在滿目蒼遺、斷壁殘垣中尋找那份失落的美好。正如那句古諺說的一樣,歷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華所遮掩。
鴉片戰爭之時,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雙方大戰然而清軍用的 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在用戰馬和彎刀沖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當時的英軍統帥就說這樣一個民族,若能配上好的裝備可以征服世界!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不爭的事實。
曾聽過一位袁偉時教授說過什麼是大國,他曾說過一個大國最根本的是有沒有一個自我更新能力很強的政治制度。當時的中國依然是封建統治下的君主專制,沒有絲毫的思想自由而言,延續著傳統的四書五經的科舉制度和三綱五常的傳統思想。當外來思想來到中國而是被視為不懷好意,是想顛覆我們中國的,還製造幾次大事件。到康熙時期只留下所謂技藝人,來為皇家服務,其他的一並驅出,而且留在中國的只許信教,不許傳教,也不許離開中國。將中國和世界的文化交流就此掐斷。康熙的後人更是孝順,謹遵聖祖遺訓,高唱著祖宗法不可滅的人倫道德,做著大國的美夢,一直不肯打開國門,把國家的生機給掐斷了。而英國自1215年頒布《大憲章》後,一直探索新制度,經過幾百年的探索,終於在1640年爆發英國大革命,為英國的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奠定了很好的基礎,而此時的中國,滿族人終於經過幾代人人的努力,在1644年入主中原,開始了自己的封建帝國,延續著幾千年制度,唱著大國的幻曲。
圓明園已隨那段歷史而只剩斷壁殘垣,如今,所有的繁華都煙消雲散,只是那些殘垣靜靜的躺在草叢中,這個見證大國奢華的園林隨著大國屈辱而離去,有人說重修圓明園,但是更多的人認為沒必要,我說也是,就讓它在哪吧,一個民族的屈辱總要留下些什麼,它留下的不僅僅是斷壁殘垣,它留下的不僅僅是這些,是那段屈辱,那屈辱後的思考應該永遠留在我們心裡,知恥而後勇,我們應該在歷史中明白今天,正如毛澤東所說,居安思危,才能更好的前進,在這個見證者的鞭策下,民族,中華民族,只有前進,才能更好的傲然與世界民族之林。

5.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精選5篇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 。來的 觀後感 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 文章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關於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方便大家學習。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1

「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個人,每次想起他的時候,會覺得有一點點心痛。但我們依然願意把他留在心底。」

最近,泰國青春唯美的電影《初戀這件小事》感動了很多朋友,同樣讓很多人懷想起那些屬於遺忘之外的回憶。

看到幾個女孩在一起做心理測試,測適合自己的男生類型,就覺得很生活。常常也和姐妹淘們做類似這些其實根本就不準,但是依舊樂此不疲的心理游戲。電影里,一個專屬於他的小事物,成了他的象徵,帶在身邊像是帶著他全部的溫暖。那枚小紐扣成了主人公小水愛的寄託和信仰的載體。因為他是她最初的信仰,所以她的心會和打在他身上的鞭子一起顫抖,疼痛。得知他記得自己的名字,開心得像要飛起來的小鳥。為了他,瘋狂地努力,讓自己變優秀。偷偷地走過他的身邊,當目光即將相遇的瞬間再假裝看向別處或者只遠遠的看著,然後會開心的微笑,燦爛地與太陽光一起享受甜蜜。只是想要看到他,看到他自己就會開心,無所謂他知不知道,無所謂有沒有以後,無所謂這是否叫愛情。其實,每一個女生都會變成美麗的天使,只要她的心是善良的,關鍵在於你是否發現了她真正的美。

暗戀,是如此絕望的距離,又是一出難度多麼高的啞劇。讓人既叫好又心疼的隱忍,牽動人心。即使主人公最討厭這種隱忍的感覺,卻依然努力讓自己勇敢承擔悸動與想念的責任。一直喜愛《最遙遠的距離》這首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明知無望,卻甘之如飴。即使這只是關於一個人的小事。

希臘人信仰已久的奪心妙法,先到一個能看到滿天星斗的地方,然後用手指劃線,將星星連成喜歡的人的名字。當朋友走後,她會偷偷的帶著微笑和祈願指向天空的星星。把能代表自己心意的東西送給他,不能讓他知道送的人是誰,目的是讓他察覺,現在有人在喜歡著他。偷偷的送巧克力卻在炎熱的天氣里變成了巧克力奶昔,這種糗事在十字開頭的青春里你是否也做過呢?讓愛情成為動力。讓自己變得更厲害,更漂亮,每個方面都要變的更好。那個人,就會自己回頭看你。如果要為愛努力,就要盡心盡力去做。你愛的人,會自己找上你。

「阿亮學長,我有話想對你說,我很喜歡阿亮學長,已經喜歡三年了。我所做的一切,我努力改變自己,都是為了你。我……去報名參加舞蹈社,去演話劇,去當樂隊指揮,努力讓自己學業進步,都是為了你。但我現在知道,我最該做也早就該做的事情,就是親口對你說:我喜歡你。」

「我喜歡你」簡單的一句話,但是要多勇敢才能說出口……

「第一次牽小水的手,但要馬上放手,因為怕別人起疑,

偷偷送蘋果,又偷偷咬了一口。

愛情能戰勝一切,尤其是恐懼。

種花真的好難,送花給小水,卻說是別人送的,我真的開不了口。

今天阿拓對小水告白,我好心痛,為什麼我們總是錯過。」

相冊記憶的是阿亮同樣卑微隱忍的喜歡。

他們終是馬不停蹄地錯過。

當看到獨角獸找到了她一直尋找的另一個同類,當看到女孩所有的隱忍都會在正確的時間得到回應,會為他們滿心雀躍和激動。阿亮學長與小水的愛一直都在,卻一直都在隱瞞,一直都在沉澱,卑微到化作塵埃,鑽進時間的縫隙。

若是相愛,註定再見。年少的心傷,在經年後開出花。九年以後,再次相遇。

「…呃…我…我…想問阿亮學長…阿亮學長…結婚了么?」忐忑的心一如從前。

「…其實…其實我…我…我一直在等那個人從美國回來。」所有感動奔瀉而出,愛,張揚而美好。

只要結果是好的,過程無論再艱辛,我都會說:

「我,願意。」

如果當你,在 故事 的結尾,眼淚模糊了屏幕,模糊了影像,那麼我想,你心中也一定有那樣一個人的存在。相信我。

雖然,我閉著眼睛也看不見自己,但是我卻可以看見你……

這樣的暗戀。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2

看完《阿凡達》,內心久久無法平靜。我不僅驚嘆於它精美的畫面製作、震撼於它堪稱完美的3D視聽效果,更為其悲壯、凄美的故事,以及它所反映的對自然生態的熱愛和對人類瘋狂地、毀滅性地攫取地球資源強烈撻伐的主題久久不能平靜。

Avatar源自梵語,意指天神在人間施展善靈時所附著的肉體,即化身、替身的意思。影片中雙腿癱瘓的老兵傑克因為哥哥的一次DNA捐獻以及不幸被殺,而代替他來到富含礦物元素「unobtanium」的潘多拉星球采礦公司工作,用自己的思維控制由人類和Na』vi族人的DNA合成並克隆出的毫無意識的Na』vi人。

故事進行到這里,也許很多人都會認為《阿凡達》是一部簡單的科幻探險類影片。但隨著情節的不斷發展,那優美壯闊的畫面以及自然真誠、引人入勝的劇情發展,深深地吸引著每位觀眾的心。同時,它給觀眾的震撼和 反思 也變得愈加強烈、深刻。

在一次勘探行動中,傑克的化身遭到猛獸追捕而脫離隊伍,危難時刻被美麗的Na'vi公主相救,並邂逅了一段凄美、悲壯的愛情:她將他帶到巨樹城堡,讓他看到Na'vi人與自然和睦相處;他卻將巨樹位置泄露,人類軍隊大舉入侵將它毀滅。在對自然的眷戀和對人類肆意破壞的強烈憤懣中,傑克和公主將各部落的Na'vi人團結起來,用最原始的方式與擁有最先進武器裝備的人類軍隊展開血戰,並取得最終勝利。

這是一個凄美的故事,一個帶著孩童般想像的美麗童話。在那優美的畫面中,我們雪藏已久的童年記憶得到釋放。那是一個仲夏的傍晚,一個孩童躺在草地上看著天空逐漸閃亮的星星,靜靜地幻想著屬於自己的英雄史詩:和公主美麗的邂逅,無憂無慮地遊玩,奔跑於一望無際的草原、巍峨俏麗的山巔抑或風景娟麗的湖畔;愛情萌生於山花爛漫的季節,成長於激情洋溢的歲月,在風雨中經受考驗,在悲壯的歌詠中變得永恆……

《阿凡達》帶給我們的是一次對生命中那種原始美的完美體驗,是對現實中因人類的貪婪和慾望而對自然環境、其他物種甚至人類自身暴虐無度的強烈拷問。

當靈魂樹的種子飄盪在傑克和Na』vi公主周圍,每一隻晶瑩剔透的種子好似精緻的小水母一般在畫面中輕輕飄過,我似乎看到童年的某一天日暮時分白楊樹纖弱而執著的種子隨著暖風飄過眼前;當傑克和公主騎著各自的迅雷翼獸在萬米高空自由翱翔,我彷彿重溫了童年的某個夜晚夢中揮動潔白的翅膀自由飛翔的豪壯;當看到巨樹城堡遭到人類攻擊而被連根拔起,盤虯卧龍般的枝幹在最後一次享受了陽光的撫慰後轟然倒下,我似乎看到故鄉的老桑樹林在最後一次用甜美的桑葚送別這群懵懂的少年之後,在電鋸冰冷而無情的鋸割聲中逐漸消失;當看到Na』vi人獲勝之後逐一將人類趕上飛船遣返離開,我真不願去回想現實:鋸扔在不停地截斷老樹的筋脈,而當年那些手握電鋸的人已經不在,卻將它傳到了兒子手中。而他們,當年亦曾接過老桑樹臨終前最後的饋贈和囑托……

有些人認為《阿凡達》是一部老套的故事,只不過在3D技術的應用和畫面製作方面下足了功夫。然而,它裡面所表現出的Na』vi人對自然的熱愛,對生靈萬物的眷顧是如此真切,如此令人動容。它讓每位觀眾在欣賞電影的同時更為深刻地體會到:人類對自然資源貪婪攫取,帶給其他生物和自身永無止境破壞的深深的負罪感和恐懼感,為每位觀眾上了深刻的一課。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3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在嘹亮的國歌聲中,《國歌》結束了。但在我的腦海中,電影中的一幕幕仍然正在回放,我的心臟也依舊在隨著國歌而跳動。

電影主要塑造的是國歌的作詞者--田漢,又在其中夾雜一些愛國熱血兒女的故事,主要描寫了他們在「9。18」事變、滬淞戰役後,在上海、在東北為抗戰作出的巨大貢獻與犧牲。而電影的主線,則是田漢的思想變化。從他遇到兩位東北學生開始,深入地了解了侵略者對人民造成的巨大創傷;後來感受到了全世界的華人對抗戰的支持與貢獻,又差點被日本軍隊綁架,從而了解到了精神對人類的鼓舞,著手開始拍抗戰電影;而在最後,當他經歷了好友妹妹與東北學生的犧牲後,完成了思想最後的蛻變,終於一氣呵成寫下了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也就是後來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國歌》這部影片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日寇肆無忌憚地在中華大地上橫行霸道,屠殺我國人民,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恨和反抗。而國民黨卻採取不抵抗政策,使中華民族遭到踐踏,大好河山淪陷敵手,祖國母親倍受凌辱。就在這關系民族生死存亡之時,田漢、聶耳認為必須有一首能夠激發人民鬥志,壯我中華氣勢的歌曲,來喚醒中國人民,鼓舞他們不畏流血犧牲,為祖國、為人民而戰,於是《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了--國歌誕生了。

「起來,起來,起來……」聽著這熟悉的歌詞,使我感到民族振興的重要性。也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田漢先生在寫歌詞時的那份渴望國家振興,民族昌盛的迫切心情。而且對現在而言,這句歌詞也並沒有過時。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在為我們敲響警鍾,告誡我們不要為眼前的進步和發展而滿足。雖然我們已經「站起來」了,但需要加快步伐去趕追發達國家,增強綜合國力。讓歷史的教訓不再重演。

縱觀全片,高潮迭起。高潮的出現,也使觀者的思想處於亢奮的狀態。在影片的最後,當已身處在監獄中的田漢聽到了高牆外人們為他播放的《義勇軍進行曲》時,我們的情緒也已到了最高潮。當時,就好像全身都充滿了勇氣和希望,敢於在任何時候都沖在隊伍的最前方。這是精神帶給我們的力量。

片中田漢意識到對抗戰的支持不全部是錢財或士兵的援助,而是精神上鼓舞和振奮人們的力量。因此,他想到了用藝術的形式。而在不斷的摸索當中,也終於明白了歌曲是最通俗、傳遞最方便,也使最能鼓舞人心的藝術。而說到底,其實這些都是精神的力量。

我們的身體,血肉之軀,會疲勞、會傷痛、甚至會消逝。但精神,卻延續了我們肉體存在的時間,也讓我們的肉體獲得力量。當軍隊已經疲勞不堪,無力繼續,嘹亮的歌聲響起的時候,士兵的精神會為之一動,會為之振奮。這不是因為睡覺或吃飯,而是因為精神上的滿足。貝多芬的「命運」,流傳於世,被人們所稱贊,那是因為作者已將自己的精神傳入作品當中,聽者,也感受到了這種精神的振奮與鼓勵。力量,是我們的思想與精神傳遞給我們的。

當我們靜靜地感受精神帶給我們的力量時,聆聽一首歌,或是觀看一部電影,我們的內心,也會一點一點地充實起來。就好像熱量傳遞到我們的心中,我們的身體上;就好像一塊沒有點的電池板被一點一點地激活。那種力量,能夠持續很久很久。

多少年來,《義勇軍進行曲》一直鼓舞著中華兒女。在戰場上,在天安門,在學校里,在我們的心中,它都曾被無數次地唱響過。它鼓勵著我們前進,支持我們繼續。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它永遠是最偉大的歌曲。

作為跨世紀的接班人,要有遠大的理想,要有真實的本領。如何做才能學好本領,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學習固然重要,但不能僅僅局限於「主科」,而忽略了課外知識的「吸取」,更不能放棄自己的業余 愛好 ,否則,就會成為一名「正宗」的書獃子。而要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特別要敢於探索、敢於攀登知識的高峰。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4

最近看了威爾史密斯的獲獎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始終都曉得這是一部 勵志電影 ,也始終沒時間去看,看完後我才知道,這部電影能教會我們很多!

很值得大家一看的一部電影!以下是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親子、勵志,這樣用於定性的字眼放在這部片子上其實是過剩的;盡力、奮斗、幸福,這樣的過程放在這部電影里實在也是多餘的。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一部勝利的電影興許並不須要一個萬眾矚目的離奇題材,回歸於生活,最切實的生涯也許也是最高的藝術了。這部掙扎在貧困底線里的勵志親情電影來得平易近人,也更容易引發咱們對生活諸多感情的共鳴。

幻想;不管在什麼時候突然來臨,其實都不算太晚。只有我們還有力氣去追趕;於是我們也有了實現妄想的祈望。這部電影里對妄圖的定義顯然是淺近而直白。史密斯飾演的克里斯走在路上,遇到一個開著法拉利跑車的男人,問他: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以及你是如何做到的;他所傾慕的並不是可貴跑車或者體面的工作,而是那些人們發自於心田深處幸福的笑顏。

幸福。什麼才是幸福,什麼樣的生活才稱得上是幸福呢。美國的《獨破宣言》劃定了每個國民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也許,正是因為幸福總是遙不可及,所以必須不停地去追求。克里斯,一個落魄的中年黑人站在街道上喃喃自語的時候;也許,所有的人都會想到這個故事的最後終局。(勵志電影 )可以說,這部電影其實一點都不出人意表;然而,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地被它感動。勵志並不那麼刻意,煽情得不造作,在細節處理上細膩而溫情;這也許是這部電影讓人喜好的起因。

奔跑;不停地飛奔。這是合乎一個活在繁忙都市裡成績個別的推銷人員的日常生活場景的。為了什麼而奔波;什麼樣的生活節奏才稱得上奔走呢。像克里斯;為了趕上那一班公車,為了趕下一個商務會面,為了這一個夜晚的容身之所必需趕在其餘人前面去排隊進入收容所……這也許是生活在美國最底層的人們無奈而艱苦的奔忙。為了保住一份工作;而後養子糊口、房租、國稅、吃飯和一瓦遮頭。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無家可歸的父子留連在地鐵站上的長椅上相顧無言。玩一個並不好玩的游戲,想像著四處凶險的環境以及可怕的猛獸,找一個岩穴,父子倆彼此依靠著取暖睡覺。當然,地鐵站里不可能有山洞;克里斯帶著兒子躺在用衛生紙鋪在廁所里的地板上蜷縮著。一個男人的淚水;縱然這個男人已經兩鬢斑白,這個場景依舊讓人沖動。那是一個中年男人對本人五歲兒子的愧疚、任務、年介中年卻仍然一事無成的挫敗感以及對幸福最熱切的渴望。捂著兒子的耳朵不讓他聽到外面喧囂的拍打著門的聲音,那是他唯一有才幹保護兒子的表現。電影在描繪克里斯對物資財富的尋求的同時,這種父子間的親子交流則成了精神財富的積蓄。史密斯的兒子賈登?史密斯(Jaden Smith)給這部惡俗的勵志電影增色不少。不需要做作的父子親情,小史密斯飾演克里斯的兒子克里斯托弗,而賈登的實質出演實現了這部電影煽情卻不讓人反感的所有細節。可能是由於是跟兒子對戲,以顧家馳名的威爾?史密斯演來分內真情流露,他成功詮釋出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義務,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的。

置之去世地而後生,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多少次曾經想到這個詞;當一個男人處於他的這種境況的時候,多少人會掃興呢。訴求無門,求助無路,離空想只有一步之遙卻因為事實的問題無奈解決而放棄或者連續努力。

也許,不得來的艱難;也不會在得來之後滿意而感恩。

當克里斯最終得到那份年薪80萬美元的股票經紀的工作里喜極而泣,走進熙熙攘攘的街頭對著所有人幸福地微笑時,當他帶著兒子走在繁華的住宅區走向他自己的房子時;物質的財產也許並不象徵著所有的幸福,他跟兒子在這段艱難時光里的相依為命也許才是他最大的財產。

不再對兒子愧疚,不再對生活失望,不再只經歷挫敗。《獨破宣言》規定了所有美國公民享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然而它卻未曾對所謂幸福下一個定義。也許,是不是因為幸福的含意過於廣泛而且形象呢。然而在這部電影里看起來,幸福真實 未審也可能很簡單。所謂幸福,興許是當我們對著我們深愛的那些人們時;咱們能夠心安理得地說,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給他們我所能給的最好的所有,不論是清苦或者富餘。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5

這個 春節 ,因為武漢疫病,整日宅在家中。許多人吐槽,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今天是大年初五,早晨吃過飯,想起網路上免費電影《囧媽》還沒看。以往過年,一般都會到電影院看個賀歲片。今年因為疫情,幾大賀歲片全都撤檔,延期上映。而導演徐崢卻把他的影片《囧媽》賣給北京位元組跳動公司,可以在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等平台免費觀看。

徐崢此舉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觀眾們很喜歡,可以在家免費看電影,但院線怒了,說他破壞了行業規則,競爭對手也不樂意,甚至爆出了粗口。此舉可能是動了他們的乳酪,且開創了電影行業首次線上播放。我覺得,只要不違紀違法,徐崢的做法無可非議。充其量他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是他不吃以後總會有人開吃,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廣大觀眾認可是首要的,不必對其口誅筆伐。

這幾天,看到《囧媽》的豆瓣網評分不高,打開看了看評論,發現褒貶不一,大多數的評價都是好的,有網友質疑是有人故意在黑,畢竟他此舉得罪了好些人。當然,由於每個人的成長、閱歷、性格、喜好不同,對一部影片有不同的感受是正常的。究竟怎樣,還是要自己看了再說。

整部電影是圍繞著兒子被迫陪著母親坐火車去俄羅斯完成心願展開的,展現了家庭中的親情、愛情,相愛相殺,最終在經歷後,慢慢理解了別人,醒悟了、明白了愛的真諦。我覺得,中年人應該比較有同感,上有老,下有小,經歷了兩輪這樣的相愛相殺,本來都是出於對對方的愛,卻不知變成了對對方的傷害。現實中,這樣的親情、愛情,這樣的家庭太多。不是我們不愛,而是愛的理念,愛的方式、 方法 出了問題。

影片中有一段話觸動頗深,妻子張璐說給丈夫徐伊萬,兒子徐伊萬也同樣說給自己的媽媽,這句話可能適應好多人: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我,我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這么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是的,好多親情、愛情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想改造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改造對方,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在微信公眾號上曾看過一句話,深表認同: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愛一個人,就應該讓那個人成為更好的他(她)自己。一個人最幸福的事,也是成為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愛是成全,而不是毀壞。誠如影片最後所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我想這就是影片想要告訴人們的。

這個宅家的春節,關心著疫情動態,感動著那些大愛無疆的醫務人員和各界愛心人士,也感謝這部溫情而有 教育 意義的電影。


6. 電影觀後感6篇600字

愛國思想,是一個公民所不能缺少的,更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國公民所不能缺少的!一個公民的愛國思想程度,能反映出這個國家的道德觀念和團結程度,也直接影響了這個國家的興衰、發展、甚至存亡,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電影 觀後感 的,希望你喜歡。

電影觀後感1

《怦然心動》(FLIPPED)看了五六遍,尤喜其中的兩段話。其一是上文所引朱莉父親的「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概念,其二是布萊斯的外公對於人的評價,「我們有的人暗淡無光(flat),有的色澤艷麗(satin),有的則光彩照人(gloss)。但是偶爾,你也會遇到色彩斑斕(iridescent)的人。當你真遇到時,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韓寒譯為:「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人生在世,必深謝有幾個能點悟你的人。比如朱莉的父親,又比如布萊斯的外公。由此說來,《怦然心動》的小清新里增添了幾絲大智慧的魅力,貫穿影片始終,也滲透到朱莉和布萊斯的成長軌跡上。雖講述早戀題材,但又不僅僅止於此。哪怕如我這般過了早戀年紀的人來看,仍舊受益匪淺。

除了朱莉和布萊斯,其他的每個人似乎都散發出各自的氣息,宛如一部活字典,通過片言只語,一不小心就透露了生活的很多秘密。家庭的矛盾,生活的艱辛,內心的失衡,性情的懦弱等等,都隱於豆蔻年華情竇初開之際,從容不迫娓娓道來,還原真實的生活,整飭個人的心扉,使人更加堅定和清醒。有一個鏡頭讓人很感動,當朱莉在晚餐時討論修飾院子的計劃時,父母親為了家庭花銷不禁大吵一架,過後父親和母親各自到朱莉的卧室與她談話。家庭成員之間的摯愛深情,很溫暖,羨煞旁人也。

電影講 故事 的方式有些意思,拋開平鋪直敘,採用了敘述人稱變換的手法,從布萊斯的獨白切換到朱莉的講述,如此交叉進行,共分為7段。這使得影片保持在平穩和舒緩的節奏上,如潺潺流水,波瀾不驚,自然生動。

電影觀後感2

在看到電影時,很快就猜到結局應該會跟之前看的小說類似,當多年前看的一篇小說變成一部好看的電影,感覺是那麼神奇,那麼的有意思。

看到《聽說》這個電影完全是很偶然的,在這之前,看過不多的台灣電影,印象中的台灣電影,簡單自然的台詞,夾著很特別的閩南話,景色很美,特別有海邊風景的,看了讓人很想去台灣生活一把。而這部電影,讓我對台灣的電影有了全新的認識,開始發現台灣電影並不只是風景很美的文藝片而已,這部片,應該也是今年看過最喜歡的片了。

看過不少的勵志片,大部分會是主角從貧困潦倒到成功的奮斗史,但是比較喜歡的卻是描述非正常人的勵志片, 《雨人Rain Man》,《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幸福終點站The Terminal》《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自閉歷程Temple Grandin》,《親密治療The Sessions》,覺得能用電影去關注一些平時不被關心的人,或者甚至不想去接觸的人,很不容易,要考慮觀眾的接受程度,還要考慮商業結果,特別在我們這個對弱勢群體除了無視更是打擊的天朝,這種片永遠不可能出現,就算有,也肯定是國家機器的宣傳工具和經過編造去掉所有不合時宜的說教片。一個社會的進步程度和文明程度,也許不是通過一部電影來體現,但是背後必定有些關聯的地方,在這個方面,台灣能有這樣的電影,有這樣的電影人,就足以證明了差距,台灣還不斷出現類似的電影,像《逆光飛翔》,更說明某些社會跟主流社會越走越遠,越迷茫越自我。。。

讓我覺得很難得的是片中對信仰對的宣傳,女主角父親在火災後的那一封信,簡單卻襯出大愛,一個人,能夠放下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去遙遠的非洲傳教,應該很難被人所理解所接受吧,但是讓我對他們有了另一種的認識。相應的,信仰,在大陸中社會里缺失,在大陸的影視里也根本很難見到。

故事情節也許註定了台詞不是必須的,但是卻更顯的電影的好看,簡單而不矯情的台詞,顯得更為真實,也更讓人所接受,視覺上的沖擊,已經足夠了,女主角當街頭藝人那個畫面,相信會深深的映入到每個觀眾的腦海里。

電影觀後感3

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有人會說,是聰明智慧,有人會說,是家財萬貫,其實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不是有一句話說生命是革命的本錢嗎?生命是珍貴的,是公平的,它對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再擁有。所以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看了這部篇子,我的心情異常沉重。

最令我吃驚的是,一年中,竟有好幾十萬的中小學生是因意外事故而死亡。踢 足球 、玩耍、在馬路上干任何不該做的事,一場車禍就輕易的奪走了一個個脆弱的生命,一朵朵祖國未來美麗的花。生命真的好脆弱啊,禁不起一點點的風吹雨打屏幕上,那一幕幕讓人看得觸目驚心,那一幕幕也緊緊地揪著同學們的心:有的在馬路上滑溜冰鞋,有的在馬路上玩飛盤,因為我們往往不小心,就會釀成一場悲劇的發生。

我們的生命像花兒一樣美麗,也像花兒一樣脆弱,花兒會有重時,但生命給予我們的只有一次。這個寶貴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同學們,不要以為災難遙不可及,其實,它就潛伏在我們的身邊,當你把老師的話拋在腦後時,當你不遵守校紀校規時,當你高興得忘乎所以,一意孤行時??它悄悄地來了,它的將臨必定讓人痛苦,甚至一生。讓我們牢記安全,遵守紀律,珍惜生命,創造我們美好未來!

電影觀後感4

我在前幾個月前,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後天》,我原以為不好看,便拒絕了父母,但我父母說:「看看吧!看完你再做決定。」我心想:「好吧!看這部電影,也沒么損失阿!」現在,讓我告訴你故事的情節吧!

這部電影是在描述全球溫室效應造成各地天災頻傳,暴風雨、龍卷風、地震、海嘯、山洪爆發等等,一名氣候學家試圖找出拯救地球 方法 ,但之前他必須搶救危在旦夕的兒子,他的兒子被困在冰河包圍的紐約城的圖書館中,氣候學家決定自己去拯救兒子,並在和兒子通話中告訴他:「在室內燒點東西保溫,不要出去,一出去,馬上會被凍傷,嚴重可能會死的。」過了不久,大家發現雪停了,他們想說趕快逃命吧,他的兒子試圖告訴大家他爸爸說的話,但大家都不相信他,只剩下他的好友.流浪漢和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大家一直燒書,並相信他的爸爸一定會來,途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最後,他的爸爸終於來了,他很慶幸自己的兒子能聽他的話,並存活下來。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也很害怕,問爸爸說:「我們會不會遇到冰河時期?」爸爸微笑著說:「有可能吧!也有可能在你的四.五代會遇到。」我很想問爸爸:「你怎麼都不害怕呢?」但我沒做到。

我覺得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有可能害怕,有可能不會,但是大家一定要維護這個世界,才能盡量不碰到這可怕的冰河時期,你覺得呢?

電影觀後感5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老歌,人們用這首經典老歌來贊美二小這個小小的放牛郎!

今天我觀看了愛國影片《二小放牛郎》。這部電影主要講了放牛郎王二小的英勇 事跡 :九月十六的這天早上,敵人來到山溝掃盪,山溝里隱藏著後方機關和數幾千老鄉。正在這十分危急的時候,敵人突然迷失了方向。他們發現了王二小,將他抓起來要他帶路。機智的二小無奈的在前面領路,他將敵人引進了我們的埋伏圈,這里隱藏著許多解放軍。四下里乒乒乓乓響起了槍聲。這時,敵人才知道受了王二小的騙。他惱火萬分,將二小挑在槍頭,摔死在這深山裡。解放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敵人全部消滅。幹部和鄉親們得到了安全,而二小卻死在了這深山裡。

王二小的英雄事跡一傳十,十傳百。所有人都被二小的英勇事跡所感動,都歌唱著二小放牛郎……

我心想:二小才僅僅十三歲呀,他竟然能幹出如此驚人的事情來,竟然能為祖國,為人民勇於獻身,真了不起!想到這里,我腦海里便浮現出那一幕:那一次,媽媽要幫他洗一個梨吃。我不想給媽媽洗,於是我便編了一個借口,我沖媽媽說:「哎呀,我突然想起來我有一個作業漏掉了,我得馬上去做的,走啦,媽媽!」說完,便一溜煙跑到我的房間里裝著做作業去了。媽媽無奈,只好自己去洗啦。

自從看了《二小放牛郎》,我便深有感觸:王二小能為了祖國,為了人民勇於獻身,十分偉大!而我呢,媽媽為了我整天在外忙碌,奔波。回到家十分勞累,想吃個梨,我卻不給她洗,我連這點都做不到,我現在感覺十分羞慚!!!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這首歌又在我耳邊響起,我決定:要和王二小學習為祖國為他人奉獻的精神……

電影觀後感6

《愛國少年》是選自《愛的 教育 》的一篇每月故事。本文講的是一位少年的父母把少年賣給了一個戲班子,他在那裡過著非人的生活。後來,少年從那兒逃到了領事館。領事把少年免費安排在輪船的二等艙,一些旅客給少年一些錢,然後旅客們談論義大利,侮辱了少年的祖國。

於是,少年拿錢幣砸向他們。文中的那個少年家境困難,需要錢。他接受了別人的施捨,甚至可以接受人格上的侮辱,但如果侮辱他的祖國,他就一定會爆發出強大的憤怒。我受到的啟發是:祖國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是神聖的,來不得任何玷污。我很佩服這位少年,他捍衛了他的祖國的尊嚴。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不但不保護祖國的尊嚴,而且侮辱別的國家。就像有些人把我們國家地圖撕得粉碎。更可惡的是有些人把我們國家的國旗隨地亂丟!如果我聽到有些外國人在侮辱我的祖國,我一定很生氣,會走過去跟他們爭辯。

電影觀後感6篇600字相關 文章 :

★ 電影《美麗人生》5篇600字六年級觀後感

★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6篇觀後感600字影評

★ 2019吳京電影《攀登者》觀後感600字範文10篇

★ 《我和我的國》影片觀後感6篇

★ 電影《沂蒙六姐妹》觀後感範文5篇

★ 《攀登者》電影觀後感6篇

★ 2019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600字精選10篇

★ 《我和我的國》建國電影觀後感6篇

★ 《我和我的祖國》感人觀後感6篇

★ 《建黨偉業》電影的觀後感1000字六篇

7.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匯集5篇

電影感悟人生,觀看完一部電影,寫下自己內心的感觸。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關於電影 觀後感 大全1000字,方便大家學習。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1

目前全世界票房收入最高、歷史之上最成功的電影之一《阿凡達》的導演就是因創作《泰坦尼克號》而名震一時的詹姆斯?卡梅隆。

要問2009年最熱的電影是哪一部,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應該是《阿凡達》。相信喜歡大片的人都會對這部電影有深刻印象,強大的導演,獨特的視角,細致的特技,發人深省的主題……作為電影 愛好 者的我,卻在遲到的時間觀看了此部影片,但是它帶給我的震撼並沒有因時間流逝而減少。

目前全世界票房收入最高、歷史之上最成功的電影之一《阿凡達》的導演就是因創作《泰坦尼克號》而名震一時的詹姆斯?卡梅隆。少年時代的卡梅隆就已經開始科幻小說的創作,14歲時,他看了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10太空漫遊》,這部電影為他之後的科幻電影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泰坦尼克號》之後,他發現精進的電影工業技術只是用來使一個原本就精彩的劇情更加引人入勝的手段,單靠特效無法成就一部好電影。於是他花14年時間謹慎構思,投入3億美元,以親自研發的虛擬影像擷取科技,花4年時間拍攝,終於在09年推出影迷期待已久的影片――《阿凡達》。

與以往拍攝的科幻片不同,此次卡梅隆導演的講述視角可謂獨具匠心。運用第一人稱視角凸顯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從開始的一點點私心(想藉助開采公司給的費用去做手術重新站起來)到他為完成任務而主動接近納美人,再到後來愛上女主角,同時在內心認同納美人,甘願做一名納美土著戰士。銜接自然緊湊,在主人公感情的微小變化中我們能感受到這是一種必然,我想這是影片能夠感動觀眾的原因之一。

不能不說《阿凡達》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獨到細致的特技。我們可以在男女主句的臉上看到他們心理變化的蛛絲馬跡。特技給觀眾帶來超強視覺效果,不得不使觀眾感嘆導演的拍攝功底。《星球大戰》開啟了特效電影的新時代,同時自那時起,越來越多的電腦製作圖像被運用到了電影作品中,不但取代了傳統特技,也令視覺效果的魅力大大超過電影 故事 本身。在感嘆影片中精湛特效技術的同時我想到我國目前的一些影片中使用的特技效果,遠不及此,令人惋惜。

當影片無數次的出現人類用各種大型機械來破壞潘多拉星球時,我的心為之一震。導演的深度就在於影片在給我們視覺沖擊的同時,也向我們拋出了一個重點問題――環保。隨著工業的發展,人類的生活日新月異,但人類只是無限度的享受著美好生活,不曾想到工業污染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產生了多麼大的威脅。當人類無限度的利用資源破壞環境之時,可曾想到有一天我們會因為這些做法而受到懲罰?如果我們還得向外星人或者虛幻的角色學習如何保護環境,那將是怎樣的悲哀?

電影《阿凡達》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視覺沖擊,更是一種心靈震撼,不要讓如夢似幻的潘多拉星球的悲劇發生在我們身上!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2

這是電影《錢學森》的一句台詞。新中國從1949年建國時的一窮二白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我們能舒服的坐在電腦前上網,呼吸著自由的空氣,享受著幸福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都與一個偉大的身影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他就是錢學森。

鄧小平說過:「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錢學森為什麼要回國?這只能問他自己了。可是,我從錢學森的行動中感受到了支持他回國的是他對祖國的那份深深的熱愛。錢學森師從馮·卡門,在美國有著優厚的科研條件和生活環境,盡管受到了猜疑甚至被關進監獄,長期監視居住,但作為頂尖科學家,除了尖端的國防工程不能參與以外,在學術研究和生活上仍然是相對自由和寬松的,經典論著《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出版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希望祖國繁榮富強,這種對祖國的懷念是不可替代的,錢學森報效祖國之心一直激盪著,從聽到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那一刻,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信念就再也沒有動搖過,即使是去種蘋果。美國的遭遇更是強化了這種信念:沒有強大的祖國,手裡沒有劍,那麼作為個人,無論多麼優秀,也不能得到尊重,只有祖國的強大,手裡有劍,才能在世界上贏得尊重。正是對祖國的這份眷戀,錢學森歷經5年的波折,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這一回,就再沒有離開過一天。。

回國後干什麼?這一點,錢學森有著清晰的思考:在中國當時的內外部環境下,首先的目標是掌握導彈技術,打破美蘇的技術封鎖。面對艱苦的生活條件,薄弱的工業基礎,科研人員的技術水平,錢學森沒有退縮,沒有灰心,反而有了更大地動力。為什麼?電影中勸說友來參與原子彈研製時,錢學森道出了原因,他的聲音平靜而堅決: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導彈和原子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爭議和質疑,但是我認為這是對抗侵略者的准備,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家的」,沒錯,這就是一名科學家的選擇。「不能帶著疑點上天」,至今作為中國航天人最基本的守則,保證著中國航天之劍永遠鋒利,承擔起保衛祖國的國之巨器的偉大而光榮的使命。中國航天事業在錢學森的指引下,從導彈到衛星,到飛船,到載人,一步步發展壯大,中國人的腳步已經邁向了遙遠的星際。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沒有辜負這個稱號,沒有辜負中國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作為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推廣者,他持劍報國,為中國贏得和平和尊重,用自己的語言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保證中國現代化建設中所需要的力量支撐而不懈的努力工作,做出了偉大貢獻。

錢學森留給我們的太多財富,我們要倍加珍惜,繼承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勇於亮劍的精神,勤奮工作,為中華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為奉獻終身。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3

由張藝謀導演的影片《歸來》上映不久,微博上看過的人有罵張導的,說他慣於抹黑新中國。但在豆瓣電影和時光網影評中,此片的評分值分別達到8.0分和7.7分,屬於比較高的。在女兒的慫恿下,我今天特地去影院看了一遍。

要讓我來打分的話,我會給此片9分以上。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壓抑得窒息,分裂得痛苦,創傷得揪心,荒誕得真實,又寬容得光明。

我覺得此片和張導執導的另一部影片《活著》一樣,非常客觀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現實。凡從那個時代過來的老年人,應能記得當時人們的心態,習慣的思想方式和表現出來的行為。我這個如今很少踏進電影院的老年人,看一些進口片和港台片,常常會看不懂,感到太跳躍。看《歸來》的時候,影片中主人公們的一奔一跑,一拉一扯,一顰一笑,一個眼神,一滴眼淚我全都心領神會。馮婉瑜(鞏麗飾)和其女丹丹感情的破裂,丹丹當初的決絕和後來的後悔,陸焉識(陳道明飾)對女兒的寬容和對妻子的深情,都讓我覺得十分真實自然。

此片的演員陣容可謂強大,男主角陳道明,女主角鞏俐,均是大牌明星,演得非常認真投入,因而感人至深。演女兒丹丹的青年演員張慧雯,名氣不大,應該說也很到位,是否會成為又一位「謀女郎」?。至於閻妮、張家譯、陳小藝、劉佩琦,丁嘉麗等,這幾位都是可以在一部片子中擔綱的名角,在這里出演配角甚至跑龍套,當然也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所講述的是個悲劇,怪誰呢?怪丹丹過左?這不公平,那個時代年青人都持這樣的思想,都這樣行事,屬於當時的「正能量」;怪馮婉瑜對女兒無情?更不合理,她太愛丈夫了,而且深信其是受冤枉的;怪陸焉識害了妻女?是啊,表面上看連他自己也這樣歸責了——影片中沒有交代他劃為右派的原因,但可以想像他其實也是無辜的,或許還代表著一種正確的觀點(就像馬寅初先生當初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張受到批判一樣)。不管怎麼說,真實的歷史就是如此,似乎上有錯,下也有錯,好像你無過,他亦無辜——究竟誰之過,只有讓讓歷史去評判了。

影片光明的一面,借劇中人的口說:「一切已經成為過去」。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不是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呢?看看現在許多人還在一味謳歌那個時代,甚至把反映真實歷史的作品看作抹黑,現在的年輕大眾已經不能理解片中的情節和思想,就能知道恐怕遠不能這么樂觀。

許多人希望我 說說 ,是否值得去看這部電影?我覺得,五十歲以上的人,推薦去看,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懷舊,勝似在老城廂走街穿巷追尋年輕時代的影子,()記得苦才能體味甜。對於想了解真實歷史的年青人,也絕對應該去看;這部片子沒像《活著》一樣遭禁,這是值得慶幸的進步。不過若是純粹抱著消遣的心態去影院,那麼我劇透給你——片中沒有,沒有槍戰,沒有香車美女,沒有飛檐走壁,沒有擁抱接吻,也沒有眼花繚亂的武打,恐怕會讓你失望。今天影院中倆坐在我旁邊的年青人邊玩手機,邊用眼角餘光瞟向銀幕,顯然感到索然無味。

影片最後沒有「咪里瑪啦大團圓」(註:以前對戲劇的套路 總結 為幾句 順口溜 ——「才子佳人相見歡,私訂終身後花園,公子落難小姐援,苦盡甘來中狀元,咪里瑪啦大團圓」),而選擇在失憶妻子不認識眼前的丈夫,卻又痴痴苦等他歸來;平反歸來的丈夫想盡辦法幫助妻子恢復記憶,最終仍不得不在風雪中陪妻子「苦等自己」的結局中悲愴落幕,也是寓有某種深意的吧。

是啊,青春已經逝去,哪能再回還?

往事不堪回首,但卻不能忘卻!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4

《美麗心靈》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Jr.John Forbes Nash)。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

1947年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羅素-克洛飾,Russell Crowe)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並研究數學。這個"神秘的來自西弗吉尼亞的天才"並沒有上預備班的經歷,也沒有遺產或富足的親戚資助他進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頓最具聲譽的獎學金證明他確實屬於普林斯頓這個團隊。

這對納什或是對普林斯頓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優雅的社會交際他根本不屑一顧,上課也提不起什麼興致。他整天沉迷著的只是一件事:尋找一個真正有創意的理論。他深信這才是他應該從事的事情。普林斯頓的數學系競爭十分激烈,納什的一些同學也十分樂於看到納什的失敗。但是,他們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無意地慫恿他當個偉人。一個晚上他與一些同學在當地灑吧娛樂,當時他們對一個熱情的金發碧眼女人的反應引發了他的靈感。當納什觀察著這些競爭對手時,常常在他腦海里醞釀的想法突然變得清晰起來。他隨之撰寫出了關於博奕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學」----大膽地將現代經濟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理論作出了不同的解釋。這個已經被人們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變得陳舊過時了,納什的生活也從此發生了改變。

納什後來獲得了在麻省理工學院(MIT)進行研究和教學的工作,這可是一個眾人覬覦的工作,但是他對這些並不滿意。科學曾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獲勝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在,冷戰盛行,納什渴望在這場新的沖突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他的願望得到了實現,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徹(William Parcher,埃德-哈里斯飾,Ed Harris)招募他參加一個絕密的任務,解開敵人的密碼。

納什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的同時,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耗神的工作中。在這里,納什受到了一種全新的挑戰,但是這次的挑戰卻是來自光彩照人的艾麗西亞-拉迪(Alicia Larde,珍妮弗-康奈利飾,Jennifer Connelly),一個物理系學生,她向納什引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的觀念----愛情。

不久,納什和艾麗西亞結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訴她他正在為帕徹所從事的危險項目。這項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後果將不堪設想。納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這項工作深深地迷住了,並最終迷失在這些無法抵禦的錯覺中。經診斷,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納什的遭遇讓艾麗西亞嚇壞了,她掙扎在被毀天才愛的重壓下。隨著每一天都似乎會給他們帶來新的恐怖,這對令人羨慕的伴侶已失去了當初讓人羨慕的份兒。但是艾麗西亞仍然在她愛著的男人身上發現了他的超凡魅力,這也是支撐她對他承諾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堅貞不渝的愛情和忠誠的感動,納什最終決定與這場被認為是只能好轉、無法治癒的疾病作斗爭。

謙卑的納什目標很簡單,但要實現這些目標卻是難上加難。處在病魔的重壓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興奮的數學理論所驅使著,他決心尋找自己的恢復常態的 方法 。絕對是通過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繼續進行著他的工作,並於1994年獲得了諾貝爾獎。與此同時,他在博奕論方面頗具前瞻性的工作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理論,而納什也成了一個不僅擁有美好情感,並具有美麗心靈的人。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5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上周四我與我的隊友一起觀看了一部對我心靈撞擊很大的電影----《奔騰年代》,美好的東西應該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讓我來為大家解說這部影片,與你們一起分享我的感受。

電影開頭,呈現出美國紐約的一片繁榮景象。那好似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福特汽車生產的速度為90s/輛……然而我們的目光,沒有停留在如蟻的汽車上,而是隨著大氣而悲壯的背景音樂,觀賞馳騁於無邊草原上的駿馬。

股市的崩潰,給繁榮的華爾街帶來一片陰霾。許多人傾家盪產,背井離鄉……在這種背景下,電影將主人翁的故事娓娓道來。

一個失意的商人,妻離子散,頹廢與孤寂圍繞著他。其中有一個場景讓人疼惜,那是他站在樓上,觀看往來的情侶與踢 足球 的孩子,我們可以感知主人翁心中的失落,但也敬佩他身上的不屈。命運之神的眷顧,在他最失落的時候,遇到生命的另一半,重燃生命之火。

一個馴馬師,愛馬如命。掙扎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生活的壓迫,沒有讓他頹廢或是狂躁,他用冷靜來成就心中那不平凡的夢。其中有一個場景,他從馬主手中要下一匹受傷的白馬,把他牽到林子中去,為它療傷,帶它散步,和它講話。無疑,愛馬如命的他知道如何了解馬。

當商人和馴馬師在林中相遇,問他為何救下這匹不能帶來任何經濟利益的白馬時,他的回答是:因為我可以醫好它。這是何等的簡潔明了。只是因為證明我可以做到,所以我去做了。馴馬師說過一句很富哲理的話:你不能因為它受了點傷,就抹煞它的價值。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心中也產生了疑惑。一匹 賽馬 ,不能馳騁於馬場,那它的價值是什麼呢?難道是消耗經濟危機下原本不多的糧食嗎?隨著影片的深入,我知道了他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命運之神可能不會讓你完美無缺,但缺憾也是一種美,重要的是不要氣餒,找到自己的價值。

一個從小受高等 教育 ,家境富裕熱愛騎馬的年輕人瑞德,父母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把他推向自力更生的生命之路。從富足到貧窮只會是轉瞬之間。生活的壓力,親人分離,逼迫瑞德在平凡的小馬場與人競爭、拼搏。挫折讓他更加了解生活的現實,挫折也曾消磨他的意志,但心中的頑強與不屈,依然像屹立不倒的大山,支撐著他在困惑中慢慢摸索人生的軌跡。

一匹血統優良的馬,沒有俊朗的身軀,生活頹廢、好吃懶做而且脾氣暴躁。一無是處、不服管教的野馬似乎也有它的價值---作為其他馬匹的陪練,來激發其他賽馬的自信心。

三個失意卻不屈的人,加上一匹鬱郁不得志的馬,命運之神讓他們走到了一起,編造一段神話。

很快,鮮花滿地,名利雙收。似乎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包括這匹馬,也成為眾人追捧的明星。然而生命之路,不會永遠平坦,命運之神,也不會永遠眷顧與你。瑞德受傷,給這個充滿希望的團隊蒙上陰影。然而,沒有人想去放棄原本堅定不移的信念---挑戰、超越!最終,他們用團隊的智慧贏得了對決賽,此時似乎已經可以證明他們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受人關注的隊伍。然而生命的意義遠不僅如此。

如果說瑞德與賽馬海餅干是因為現實的價值走到了一起,那絕不是讓他們彼此牽絆的理由。當瑞德因受傷在寧靜的山區休養,一種心靈的默契,讓他與海餅干共苦同甘。他們終於,成為不受人關注的弱者。這個場景讓我們感動。遠離鮮花榮耀,在平凡的村落,人與馬相知相守。這部影片,不僅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如何為夢想而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的故事,更向我們詮釋了一個生命的的意義---繁華過後見真情。

人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一路走來,在頑強中奮爭,再不去中掙扎,在成功中受挫,在平靜中體味人生百態。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請不要再責備生命你的考驗,命運的不公。揚起你的頭,揮動手中的長鞭,帶著遠大的抱負,與一切困難和挫折頑強抗爭吧!

最後,我想說:成功與失敗的次數無關,卻與站起來的方式有關,命運之神可能一萬次的大吼:「倒下」,成功者卻一萬零一次倔犟的回答:「不」。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匯集5篇相關 文章 :

★ 《少年的你》勵志電影觀後感1000字大全精選5篇

★ 電影觀後感大全匯總5篇

★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作文1000字5篇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1000字【精選五篇】

★ 攀登者2019電影觀後感1000字

★ 2019電影觀後感大全精選5篇

★ 風聲電影觀後感1000字作文5篇

★ 電影1942觀後感1000字5篇

★ 電影殺生觀後感精選1000字5篇

★ 《決勝時刻》獻禮祖國70周年電影觀後感1000字【5篇】

8. 《觀奧斯卡電影有感》作文三千字

電影,作為一種大眾藝術,以真生動的直觀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實感而易有廣泛頎賞性。一部優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許多同學在觀看影片後常會有感而發,嘗試寫作影評,這對於提高我們的影視鑒賞能力,端正我們的審美觀念有相當大的幫助。那麼,如何寫好影評呢?影評,是文藝評論的一種,是對各種電影現象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文章。它主要是對蘊藏在電影藝術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思想意義的揭示、開掘,是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的探索,並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失販的教訓。所以,好的影評,一方面可為電影的友展和質量的提高提供反饋信息,一方面又能幫助觀眾正確理解電影,培養和提高觀眾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健康的藝術情趣。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電影《花季,雨季》時,在一片叫好聲中,有同學冷靜地認為編導將銀幕中的學生形象給拔高了,就很有思考。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每年的美國奧斯卡電影大獎評選,世界各國的影展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雖不能親臨其境,但通過多種媒體一樣能了解動態,捕捉到世界電影發展的最新信息。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師范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到。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電影最直觀可感的,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當然,所評所析不得脫離影片孤立地進行。設計好影評的標題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它由正副標題構成。正題——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須簡明扼要,而又耐人尋味,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它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副題——點明評論對象,交待片名或評論角度,它是正題必要的補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歷史和時代的搏擊者——評銀幕上的共產黨員形象》,《悲劇在紅色中滲透——評電影》。我們在寫影評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學習他人的寫作經驗,豐富自己的寫作實踐,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通過影評的寫作,不斷促進我們知識結何的完善,提高我們的頎賞水平和審美能力。一、電影基礎知識1. 電影:由活動照相術結合幻燈放映發展起來的一種綜合性現代藝術。發明於19世紀末。1895年12月28日法國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首次對觀眾放映,故將這一天定為世界電影誕生日。二、電影的本性:1.作為大眾文藝樣式的藝術觀賞性;2.作為實現利潤、擴大再生產手段的商品性;3.作為意識形態載體的工具性。三、對電影事業的要求:1.體現個性力量的藝術創造性;2.適應時代與社會需要的思想性;3.實現經濟價值的功利性。四、電影的兩大風格類型:1.紀實風格:源於路易·盧米埃爾兄弟放映的《工廠大門》《嬰兒喝湯》《水澆園丁》等影片對生活的紀實。二戰後義大利掀起「新現實主義」創作思潮,產生《偷自行車的人》《羅馬十一點鍾》等影片,中國三、四十年代時早於義大利就運用這種方法,強調真實客觀地反映生活的本來面目。2.戲劇風格:源於美國用電影對舞台演出的紀錄,注重場面繁華、情節曲折、明星效應,形成好萊塢式電影風格,對故事片創作產生重大影響,成為電影市場中主要的影片樣式。五、電影主要表現手段:蒙太奇:將片斷鏡頭加以組合,並與聲音配合,創造出特殊電影時空的結構方式。英國梅里愛的發現與探索。美國格里菲斯在《一個國家的誕生》中成功的運用。蘇聯電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將蒙太奇上升為理論。「庫里肖夫實驗」,一個毫無表情的臉與喝湯、棺村、小孩的畫面連接,產生不同的效果。蒙太奇強調剪輯的作用。有多種表現手法,如鏡頭、音響、對比、平行、聲畫分立、聲畫對位等。蒙太奇極大地增強了電影的表現力。長鏡頭:指對一個運動志面較長時間的連續不間斷地表現,保持運動著畫面的整體性。這是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反對蒙太奇造成的虛假而提出的一種電影閏美學理論。強調電影的照相本體屬性,強調生活的真實性。二、電影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一、電影對現實生活的影響:1. 從產生以來逐漸成為最普及、最重要的藝術樣式(電視只是傳輸方式的改進,其以聲畫為手段的表現特,質與電影一致),列寧說:「對於我們來說,在一切藝術樣式中,最重要的就是電影。」電影對人的行為、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美國現在人均每年看6次電影。2. 對人類文化信息傳輸方式的巨大變革,使人類進入影視文化(信息文化)的發展階段。西方學者認為人類文化經歷了三個階段:以語音為載體的口頭語言文化,以文字為載體的書面語文文化,以音像為載體的影視文化。二、電影評論的作用:1. 影評是一種科學的活動,是電影藝術與觀眾的橋梁,是實現電影三重價值(藝術的、社會的、經濟的)的重要手段。國外影評主要作用於票房價值,中國影評側重於社會性,形成中國特有的、最廣泛的群眾影評浪潮,形成中國文藝評論獨特景觀。2. 影評本身是一門藝術,有利於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思辯能力、寫作能力。從寫作學的要求看,影評寫作需要信息處理能力,也是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能力的綜合運用。許多人從影評起家,走上專業文化工作道路。上海市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97年高考語文中有一道小作文題,要求學生寫影評,題目是《推薦一部影視劇》,15分,這一舉措使學校掀起起電影熱,97年的《文匯電影時報》和98年2月11日《新民晚報》對此作了報道。國外文科大學一般都有電影課程。三、影評寫作的角度一、思想評論:1.評主題。力求有獨到見解,深入挖掘。《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而我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見《銀海珠光》)。2.評現實意義。也與主題有關,但更側重於現實作用,現實題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對你說》的評論重在黨員幹部的廉政愛民方面,評《離開雷鋒的日子》的《大寫的人》重在新時期學雷鋒的積極意義。歷史影片的評論也要觀照現實。3.寫觀後感。要聯系現實,融進自我,或是褒揚先進,批語落後,針貶時弊;或是進行自我觀照,尋找差距,激勵鞭策。中小學生的影評文章多屬此類。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寫成「故事簡介+自我對照」,二是要緊扣影片,而不是從影片中抽出一個話題,離開對影片的評論。如評《甲午風雲》的《透過甲午的硝煙》不是泛泛而談「落後挨打」,而是扣緊影片中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內容,聯系歷史事實,結合世界著名海戰,對比聯想,針對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發出呼籲。評《南京大屠殺》的評論《城的斷想》圍繞「城」字做文章,從「屠城」、「紙城」、「不設防的城」、「鋼鐵長城」和「國防之城」,扣得緊、放得開、收得攏。二、人物評論。這是較為普遍的評論樣式,可分為單一人物評論、同一類人物評論、不同人物的對比評論。收錄在《銀海珠光》中的評《背起爸爸上學》的4篇人物評論各有特色。《細節描寫與宏偉意象》展開了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對比評論。《在炮火中升騰的雪蓮》對《紅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個性特點,作出由表及裡、逐層深化的評析。在人物評論寫作中,最好力求不僅評析人物形象的意義,而且要結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獨有的個性,如人物特有的行為、動作、理想、志趣、才幹,從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義,如評《炮兵少校》的《一團寂寞的火》改變了單純著眼於對英雄人物的熱情贊頌,而更多地溶進了新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感慨和思考。三、美學評論(樣式、風格、審美特性等)1.藝術樣式評論。如《不庄不諧笑從何來》結合喜劇樣式對影片《甲方乙方》展開評論;《屏幕涌動紀實潮》從紀錄片美學特色分析紀了優秀錄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紅河谷:動人心魄的視覺交響樂》就該片所具有的交響詩式的結構樣式進行評論。2.藝術風格評論。如《充滿詩情的戰場寫意》通過影片《大轉折》中幾個主要戰斗場面的不同詩意內涵的分析,對該片以潑墨的方式抒發的濃郁的詩情,給人以震顫心弦的視聽感受。對於引起較大爭議的《紅色戀人》,《詩電影的意象美》從電影風格和創新的角度給予肯定。3.審美特性評論。《對親情與人倫的呼喚》從當代悲劇審美特性入手,指出當代悲劇重在探索人類精神生活的復雜性,喚起人們對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棗親情與人倫的珍視。評《小鬼當家》的文章《「小鬼」為什麼逗人喜愛》結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分析。四、電影特性的評論。這類評論寫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對電影的語言、結構、修辭、懸念、音響、色彩、音樂、攝影、特技、表演、導演等方面的評論。試舉例如下:1. 電影語言評論。《――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起點和成功之路》。2. 電影結構評論。《復合交融 的結構藝術》。3. 電影修辭評論。電影修辭包括多種手法,如對比、誇張、象徵、擬人等,如《中的象徵手法賞析》。4. 電影節奏評論。《滿懷深情的韻律美棗談電影<周恩來>的節奏藝術》5. 電影懸念評論。《懸念迭設扣人心弦棗談美國片<碟中碟>的懸念技巧》6、電影音響評論。《摹聲會音皆有情棗<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音響》7. 電影色彩評論。《張藝謀為何偏愛紅色》《在「形式」中強化「意味」》。8. 電影細節評論。《耐人尋味的「納銀密賬」》、《一串閃光的項鏈》。9. 電影表演評論。《眼之魅》10.電影音樂評論。以上評論角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滲透、交叉、兼容的。評論的視角可以是復合的,如評論人物,除了上述的評一個人,評一類人,或對立人物的對照分析,也可以就幾部影片或某一類影片中同類人物進行綜合分析,或對某種創作傾向進行評論。如《憂患意識與英雄主義》對美國影片普遍性的主題的分析;「新時期軍人銀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員為什麼不能長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為什麼走紅」等論題是綜合某類影片創作傾向選的。電影評論的文體樣式可以多種多樣,一般以論文體為主,也可以用書信體、對活體、問答體、隨感錄。近年也有散文體,散文體多以抒發情感為主,輕靈活潑、文筆優美,但一般缺少嚴密的論證,較少邏輯力量,理論色彩較單薄,在影評百花園中應當允許各種文體樣式存在。四、影評寫作要求一、緊扣「電影」與「評論」。所評論的內容必須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從說明書和報刊故事中尋找。要抓住電影藝術的特質,評論的對象有畫面感、運動感。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獲得對影片的大致了解,認同你的觀點。要展開評論,明確中心,嚴密地進行說理與論證,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觀點而無論證。二、總體把握,細部突破。首先對一部影片有正確的總體評價,在此基礎選擇一個較小的視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鑒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雲亦雲。另一方面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樹林。力求寫出鞭辟入裡的專論,不要寫泛論、散論。目前各類報刊包括專業電影報刊為了搶時效,搞「炒作」,發表的大多是新聞記者根據編導散發的資料摘編的綜合評介,陷入「故事情節+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演員介紹+拍攝花絮」公式。三、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側重於社會意義的評論要注意兼顧影片的藝術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銀幕形象進行說明與論證。有一學生寫《火燒圓明園》的影評,只是對這一歷史事件抒發感慨,全文與影片毫無關系,嚴格講這樣的文章不是影評。側重於藝術價值的評論要把握藝術表現中體現的思想內涵。要講究評論文章自身的藝術性。四、注重思辯、講究文采。力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求新穎、深刻,寧可是「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不要趨同,說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確觀點」。構思立意如同兵家謀略,「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耳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奇制勝。注意評論語言的生動活潑、形象鮮明,注意句式長短得當、音韻和諧,既要有理論色彩,又要明白曉暢,讓理論文章給人語言美感與動情力量。《黃河絕戀》主要情節與場景1.海空大戰。先聲奪人,以快節奏的戰斗場面調動觀眾情緒。2. 迫降遇險。繼續以驚險場面吸引觀眾,小孩救人;懸崖墜機;小孩被炸。3. 長城獲救。情緒舒緩,歷經滄桑的長城,蒼茫浩瀚的群山,構成了具有深沉內涵的歷史地理環境;小鳥、紅葉營造出溫馨安寧;黑子吹奏悲愴的葉哨;歐文窺見安潔腿上青痕與胸前紅布包,設下伏筆;學吹葉哨表現出對東方文化的好奇。4. 山村遭劫。劫後山村慘狀,坑上被殺害的小孩、老人,牆角燒焦的女人,碾上血肉四綻的嬰兒,山谷群屍,濾過色的閃回鏡頭展現日寇罪行。5.山洞爭論。波爾對轉山溝的看法,關於「真正軍人」的爭論,兩種文化觀的初次沖突。6. 劫車遇險。再掀高潮,一戰士為救波爾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對歐文冒險行為及盲動觀念的否定。7.黑子家中。三炮唱歌,見花花捉蠍治傷;歐文見花花紅肚兜,引出閃回鏡頭:日寇毒氣殺人,哥哥出窗被槍殺。8.山寨受困。過河被民團俘;獄中歐文「光榮的投降」與黑子「只要有一口氣絕不停止抵抗」的爭論;三炮對寨主談「外人、親人、仇人」的關系。三炮看黑子,「趙家害得我喪了男兒身」;閃回:械鬥。9.刑場脫險。刑場行刑在即,安潔救人,鬼子槍殺安潔――寨主夢醒(內心斗爭);安潔出窗奔刑場,拉手榴彈威脅父親,救人。10.古廟棲身。花花放蠍子咬日本軍官;古廟,東方文化神秘氣氛,營造相愛氛圍;歐文學漢語「我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我是ANGIEL的最好最好的朋友」,「YES」。群山夕照,古烽火台上「你們……都有許多愛」,初步理解,相愛的開始。11.屈辱回憶。黑子夜訪寨主,曉以大義(講述安潔的不幸,促使寨主轉變);蘆葦叢中,安潔痛苦回憶;波爾明白「一個弱女子寧可放棄生命,不能放棄人的尊嚴」。12.憧憬未來。玩家家,捏泥人,對未來的相往與服役期的爭論,「別人把刀架在你頭上時,你就什麼權利也沒有了。」歐文贈刀:「但願你再也不用這個東西。」13.黃河留影。進入抒情高潮。黃河奔騰咆哮,這是生命與力量的源泉;安潔的舞姿,動人的身影,「你能把照片給我嗎?」「一定!」留下永恆的瞬間。14.三炮就義。渡口,寨主遇難;三炮點火報警;三炮被埋,唱信天游。15.河邊激戰。渡河遭敵伏擊;花花被綁、火燒;歐文假降,拿出手榴彈威脅敵人救出花花;安潔中彈,黑子掩護,撲向敵機槍;激流中,「我們到家了」的呼喊聲中,安潔舉刀割斷繩索;重傷的黑子拉響手榴彈,激流、巨浪、波光;岸上,波爾、安潔、花花三人迎著殘陽和一片血紅向前。16.祭奠忠魂。一張張照片――小孩、花花、父親、黑子、安潔的照片放入激流中,「讓生命還歸黃河」,信天游的葉哨響起,閃回:匕首、手榴彈、黃河留影……評論角度一、評主題:1、抗日斗爭,揭露日寇罪行,歌頌人民不屈精神、博大胸懷、崇高人性;2、生命價值與民族命運;3、對和平和期呼喚與社會的發展的期望;4、在人類之愛基礎上不同文化觀念的撞擊與交融。二、人物評論:1、單一人物;2、某類人物;3、對比性人物;4、從人物關系評析,如中外、父女、民族與宗族等關系入手。三、場景細節:幾次爭論;手榴彈的出現;小刀的運用;幾個人物對的選擇;照片的作用。四、懸念設置:人物命運為主線,將人物經常處於生關頭,環環緊扣。五、矛盾沖突:1、進步與反動、民族解放與法西斯專制;2、東西方觀念;3、宗族。六、敘事線索:三種時態,現在時著眼於戰爭與和平的對比,調節情緒、深化主題,給作者一個自由的敘述時空;過去時表現矛盾沖突與情節發展的主線;過去完成時重點在揭露日寇罪惡。七、情節與節奏:戰斗高潮與抒情段落的設置;緊張與舒緩情緒的起伏;鏡頭節奏快與慢的轉換。八、中外影片比較:與《拯救大兵雷恩》相比,同是以回憶形式講述拯救生命與回歸家園,但《黃河絕戀》避開為什麼救人的爭論,避免說教,容納更多內涵;多種矛盾沖突;群像式人物各有鮮明個性;戰爭與愛情兩條線索推進,更富有抒情色彩。九、與《紅河谷》比較:文明沖突的合理性;敘事特色強化故事性;人物塑造在對比中展現性格的發展,注意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9. 解救吾先生電影的觀後感三千字左右

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
沒看《解救吾先生》之前,對我來說,選擇看或不看,做決定之前,先研究一下面前擺著的「矛與盾」,這是十分自然的事。有個拒絕的聲音像盾牌,阻攔下獵奇的行動力。

明星吳若甫先生被綁架案,2004年,我曾通過徐滔的《法治進行時》欄目,追蹤著解救的全程報道,一直盯著屏幕看完。當時的視聽影像正是《解救吾先生》結尾處剪接的實況錄像。仍記得看新聞時的感覺,手提攝錄的真實畫面,如今搬上銀幕,即便經過藝術加工,能否期待它的觀賞性?懷疑!基於國內的創作土壤之現狀,加之真實案例的框架,如此「主旋律的電影」,科教性會不會綁架了影視劇的娛樂性?懷疑!另外,冠以內地警匪片,就電影的形與態,開始聯想開始先入為主,會不會是要把小屏幕里的《重案六組》變成了大銀幕里的《重案六組》?懷疑!

然而,換個角度,又會被叫做「好奇」的進擊的矛驅使向前。好奇《解救吾先生》點映以來收獲的極佳口碑。好奇導演丁晟的剪輯才華能否解救這樣一部毫無懸念、赤裸裸劇透了的真實的故事?好奇劉德華、王千源、劉燁、林雪等人的表現,吳若甫則成為了電影的「特定元素」,總之是被所謂的明星效應吊著胃口了。為了不沉溺於自相矛盾的尷尬,看片揭曉答案。

毫無疑問,有之前的不確定因素做干擾,看片時難免不抱有偏見。出乎意料的是,五分鍾適應過華仔的港普(腦海中原型吳若甫的普通話來搗亂),接下來便是一路攀高的各種驚喜。節奏令人印象深刻,一鼓作氣,完全表現出了犯罪暴力片的瘋狂姿態。而所有人的演技則是在劇情漸進的過程中勢如破竹,到營救的高潮處,已徹底適應了自己的角色,表演的痕跡淡化在了飽含情感的鏡頭里了。

在簡析劇情前,有必要了解一下王千源飾演的京城綁架殺人魔華子這個人物的原型「王立華」。網路留下的資料足夠一個有經驗的編劇編寫出不乏深度廣度的類型人物。9歲開始混街頭,性格上有缺陷,好強、偏執、虛榮,處處要出人頭地做人大哥。小小年紀已信仰「金錢萬能」之論。打架斗毆、扒竊搶劫成為生活的重心,痛恨父親的管教,逼迫母親與父親離婚。17歲因搶劫被判刑9年,出獄後,曾多次要弒殺母親,以「干大事免受拖累」之名。「人命不同」的論調,加固著他報復社會反社會的人格。綁架的理由很簡單,有錢,或瞧不慣看著「別扭」。至此,無需更多的素材,殺人魔已吸附著塵埃污垢躍然紙上了。事實上,僅是回想當年王立華被判刑時流露出的囂張放肆的獰笑,已令人不寒而慄了。

不難看出,我的切入點是華子這個人物。因此,我會格外留意丁晟使其立體起來的視角。坦白說,我預設的是個沒有人性、冷酷無情的殺人犯,如此一來,或許在探討人性的深度上會顯得粗暴潦草,但在最後的審判時刻,湧入無辜百姓內心深處的,或許也是一絲快意。當然,除此,還會有通過藝術加工的處理方式,想方設法引領觀眾自然地探入進「問題人物」的內心,試圖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凡胎(即便他是惡魔)。

顯然,這也是丁晟的選擇。他選擇王千源來出演,我視為端倪。在我的印象里,不管那是小屏幕《愛情滋味》里的王千源,還是大銀幕《鋼的琴》里的王千源,他又憨又痞又暖的人物形象太過深入人心,他的壞還真不能是令人咬牙切齒的壞,他個人的氣質與表演風格有讓人喜歡的獨特魅力。也就是說,這一次《解救吾先生》里的壞還是透著王千源他自己的好。就說他去中俄邊境買槍,對翻譯同夥如此殘暴,因為他是王千源,我感受到的是「惡之酷」,而非惡之徹骨。

所以很多人看了會說,王千源塑造出來的華子是個有魅力的大反派。沒錯,電影從頭到尾,各種細節可見王千源自由發揮的魅力。舉幾個例子:吾先生質問華子,「你不講信用,他們怎麼服你」,華子從暴虐中恢復到冷靜,住手、休戰、變成可以溝通的正常人。吾先生提出吃蘋果,華子暗地裡安排手下去買蘋果。獄中華子見母親,王千源的表演感染力十足,那段是他演的最棒的橋段,淚、眼、臉龐無可挑剔。。。。。。我自然神贊王千源的演技,但不能不說王立華本人與那個「華子」會有所不同,或許你會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好吧!還有這個華子若沒有真人模板,我大概也不會如此龜毛。但不能否認王千源在表現華子這個人疑神疑鬼的「反偵察」能力時,是特別逼真的,揣在褲兜里的手雷,時時處於警惕狀態的賊眉鼠眼,無形的恐怖氣息一直罩在幕布上。

另外,從丁晟選擇有意忽略華子這個人物的成長背景(也是對其家庭及現實的尊重),再把塑造人物的時間固定在22個小時之內,並單單串聯起孔氏二兄弟與吾先生的案件,便能了解到,丁晟是要「華子」這個人物顯出一點「人形」的,哪怕是一點點!我會把這當成是改編的深度,是導演通過其作品寄託的揚善懲惡的希冀。

再說吾先生,是劉德華也是吳若甫,毫無疑問,劉德華絕對是2015年最感動我的演員。表現太出眾,能夠擁有以假亂真的演技,那神力或許就是來自感同身受的「悟性」,演員們要體驗生活不能脫離生活,說的就是這么件事。所以人稱華仔本色出演,也沒錯,因為明星這一身份的代入感太強,此外,華仔亦是經歷過風風雨雨的人。他在訪談里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表演的靈感直接來自內心裡的一份共鳴。吳若甫對華仔的肯定與稱贊則是最好的說明。

其實,我是想說,90%被綁的戲份中,吾先生只是坐在那裡,他就成了精確到一厘一毫的刻度,這就是演技。特別有感於吾先生對小竇說的話,大意就是「只要你活著,我就有希望」。好一句能在心底掀起無限能量的生之信念。另一方面,這也表現了吾先生的善良睿智與不凡。與之對應的是華子的「人命不同」之論,他怨天怨地怨人怨命,凡事外部歸因的扭曲人格,把他自己永遠地囚禁在了地獄里。

值得信賴的人是這樣的,不屈的筋骨里流淌著機敏謹慎的血液。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人生箴言。我們對人生的思考不該停歇,承擔責任,做個有擔當的坦盪的人。生命、誠信、情義、理智、金錢,吾先生與小竇在100分鍾里把它們扔給給了觀眾,要我們認真想一想。劉德華還原了一個有情有義有勇有謀的吾先生,他抗爭、憤怒、周旋、安慰、尋機、絕望,周星星在《喜劇之王》里想要表達的各種情緒他都能輕松調度,這已令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三次落淚了。到最後,吾先生被解救,他與好友(林雪)擁抱,則徹底淚崩。別懷疑我們真心感動的誠意,而且我發誓,我看到坐我旁邊的一位陌生的帥哥他也在抹淚。

總之,吾先生這個角色適合華仔,同時,華仔也為這個角色注入了靈魂,華仔的演繹,讓我看到了故事背後「吳若甫先生的人格魅力」。電影接近尾聲,吳若甫與劉德華坐在警車里,華仔不經意地瞥了一眼吳若甫,那段吳若甫的眼神給我留下特深的印象,是「出戲」了,卻比滴水不漏的演技多了千言萬語的內涵。話又說回來了,吾先生這個角色設定的還是特別有深意的。吾是吳的同音,亦是「我」的同意。當年綁匪自述,原本要綁的是張鐵林。事實上,也如華子他們所言,後期綁架已經不再踩點兒,都是隨機的。就算自己窮得叮當響,開著的豪車是借來的,是女朋友的,是哥們兒的,被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那群亡命之徒的凶器從來不講道理。

生動地刻畫了綁匪,然而在重建綁匪犯罪事實的過程中,極容易看到《解救吾先生》設定著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了解到兇殘的綁匪;與吾先生共同度過了22小時;同時強烈地感受到了偵破案件的「警察叔叔們」的正能量,這與新聞里出現的某些報道,及以往的一些主旋律影視劇呈現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說,劉燁的表現其實挺不錯的。犧牲色相的「民工」,他爬牆追犯人,乾脆追到主路上去玩命,那一段可以作為劉燁的代表橋段存在於《解救吾先生》中。至於給「諾一」打電話那個人,我覺得不是劉燁,那就是火華社社長。

不管那是真實案件,還是戲劇化的故事,電影最終呈現出來,這故事是屬於劇中的所有人的。林雪的好友角色因為穿不上防彈衣,讓人記住了;包括簋街上那位在路邊停車位收費的大姐;在郊區開著四輪報警的老鄉;每一個人,每一個環節,都在這場「解救」行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化險為夷的每一步。顯然,丁晟對電影里的細節是充滿情義的,這也就解釋了吳若甫所說的導演很用心,劇本令他很意外。

另外,丁晟藉助特定的風格化手段娓娓道來,這也增強了電影《解救吾先生》的可看性。非正常敘事,用營救的22小時做時間線,期間卻穿插了案發前相隔近一個月的不同案件,「閃回」的插敘毫無黏貼的斑駁印跡。電影啟幕,燈紅酒綠的街景空鏡頭被凌亂地剪切轉換,夜生活浸泡在融入京劇元素的配樂里,營造的氣氛有很強的代入感,莫名焦躁的緊張氛圍在聚攏。最後解救吾先生時的「消音」處理也十分精彩,真空地帶隔離出人間與地府。劉德華的插曲《小丑》與朴樹的片尾曲《傲慢的上校》,於詞於曲,簡直不能太贊更多。

雖然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不太喜歡被導演穿插進去的那兩段幻想出的「槍戰」畫面,是突兀又輕薄的,感官上並不覺得那是必要的存在。那麼或許可以這樣看待,那種風格與整部電影的黑色幽默也許是相得益彰的,是在稀釋紀實的沉重感,「借花獻佛」寄語港片,向那個香港電影的光輝歲月投以致敬之意。我覺得丁晟,是一個不錯的裁縫,能用自己手中的素材,裁剪出令人賞心悅目的高級成衣。雖說拍警匪片是他的專長,但《解救吾先生》仍可以成為國產警匪片電影史上的小里程碑,它的經驗與技巧有實用價值,可以解除用真實案例、改編、主旋律等字眼編織而成的緊箍咒。

閱讀全文

與電影3千字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戛納電影節主辦主席孔 瀏覽:533
周星馳電影扣鼻屎的圖片 瀏覽:808
台灣電影怒吼 瀏覽:418
電影院里做的 瀏覽:922
八大刀王的電影 瀏覽:803
1972邵氏老電影完整版吉祥賭坊 瀏覽:413
什麼BL電影 瀏覽:310
有中文配音好看的動畫電影 瀏覽:107
新灰姑娘電影英文在線觀看 瀏覽:866
一部電影女子剪斷手指再生 瀏覽:209
戰毒電影完整版在線觀 瀏覽:696
狗屎電影大全 瀏覽:905
老版美國電影中文配音台詞 瀏覽:582
電影名字4個字解說 瀏覽:617
中國電影老明星1978圖片 瀏覽:592
狼牙電影出現的背景音樂 瀏覽:839
純英文電影手機怎麼看 瀏覽:486
一朵小紅花電影名字很小孩 瀏覽:297
長城大快站電影 瀏覽:673
歐洲一戰法國戰爭電影 瀏覽: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