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戰國》與《戰國策》的區別是什麼
前者是垃圾,後者是經典,但並非史詩。屬於驢唇不對馬嘴的問題。
② 鷸蚌相爭
解 釋 一
有一句古話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戰國策·燕策》: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簡文: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
解釋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出 處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自己漁人得利。」
[提示]
這是一則十分生動的寓言故事。它告訴我們: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敵人。處理內部事務也是這樣,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斗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早已成為大家常用的成語。
[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戰國策》
[注釋]
方——剛剛。曝(pù)——曬。
鷸(yù)——一種水鳥,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箝(qián)——同「鉗」,夾住。
喙(huì)——鳥獸的嘴。
雨 (yù)——這里用作動詞,下雨。
即——就,那就。
謂——對..說。
舍——放棄。
相舍——互相放棄。
並——一起,一齊,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
弊:弊病;害處,這里指疲弊的意思。
擒——捕捉
〔寓意〕
告誡人們不要自相殘殺,要寬容。其寓意與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有一定聯系。
【詩文翻譯】
趙國准備討伐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說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曬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有死鷸。』它們倆誰也不肯放開誰,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編輯本段]解釋二
鷸蚌相爭是中國傳統曲藝太平歌詞的經典曲目。
文本:
正月里陰天渭水寒
出了水的河蚌兒曬在了沙灘
半懸空落下魚鷹子
緊翅收翎往下扦
那鷹扦蚌肉疼難忍
蚌夾鷹嘴兩翅扇
打南邊就來了漁翁一位
有一位漁翁是來到了岸邊
他倒說歡喜歡喜真歡喜
捉來蚌兒下酒鷸子換錢
有鷸鷹落下了這傷心的淚
叫一聲河蚌兒要你聽言
早知道落在了漁人手
倒不如你歸大海我上高山
你歸大海飲天水
我上高山樂安然
這就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你是伸頭容易是退頭難
〔詞性〕
貶義詞
~~~~~~~~~~~~~~~~~~~~~~~~~~~~~~~~~~~~~~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3年出品
導演:胡進慶
主演:陸汝浩。
故事內容:取材於傳統寓言故事:鷸鳥和翠鳥在河邊爭奪一條大魚。漁翁發現後,用魚叉刺去,沒有擊中。鷸鳥趁機搶走大魚,逃之夭夭。一隻河蚌敞開胸懷在沙灘上曬太陽。翠鳥又啄到一條泥鰍,泥鰍掙扎滑落,正好掉在河蚌身上被夾住了,翠鳥想從河蚌殼里奪回泥鰍,鷸鳥又飛來趕走翠鳥,欲與河蚌爭奪泥鰍。於是,鷸鳥與河蚌在沙灘上進行了一場智慧與心理的爭斗。雖然泥鰍被鷸鳥吞下肚子,但是它的一條腿被河蚌夾傷了。雙方都不肯善罷甘休,斗爭又繼續下去。鷸鳥佯裝打盹,河蚌慢慢張開兩殼,伺機進攻。鷸鳥出其不意猛然回頭啄去,早有準備的河蚌立刻合攏,把鷸鳥的長喙死死夾住。這時,早已守候在蘆葦中的漁翁趁機把它們一起捕獲。該片是一部水墨剪紙動畫片,而且全片沒有語言台詞,基本屬於默片,全部是依靠人物的表情動作來敘述故事的,在水墨畫的基礎上採用了剪紙的技巧,使得人物表情動作更加豐富多彩,將這個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活靈活現的展示了出來。
本片於1984年獲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文化部1983年優秀影片獎
第三十四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銀熊獎
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③ 有關秦國的電影、電視劇
最著名的是中央電視台製作的《東周列國志》,根據同名歷史文學名著拍攝。
其他的還有:《孫子兵法》分為《孫武篇》和《戰國傳奇》兩部,分別由鄭則仕、莫少聰主演。
《呂不韋傳奇》,張鐵林主演。
《西施》等等。
《荊苛傳奇》《無影劍》 《戰國策》 《秦頌》 《秦始皇》 《古今大戰秦俑情》 《西楚霸王》 《英雄》 《尋秦記》 《神話》《秦始皇與阿房女》
其實應該還有很多,只找了這么點。看看怎麼樣
④ 使勁的勁部首是什麼
使勁的勁部首是力。
勁
【讀音】
jìn
【造字法】
形聲;從力、聲
【基本字義】
1. 力氣,力量:~頭。費~。干~。
2. 精神,情緒,興趣:幹活兒起~兒。這部電影真沒~。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力,坙聲。①( jìng)本義:強勁有力。②力氣)
2. 力量,力氣 [strength;energy]。如:勁兵(精銳部隊);牛勁兒(大力氣);加勁(增加力量);用勁(用力);帶勁(有力量);腳勁(兩腿的力氣)
3. 精神;情緒 [spirit;vigor;drive;zeal]。如:上勁(精神振奮,勁頭兒大);起勁(情緒高,勁頭兒大);幹得非常起勁;他們真有這股勁兒;要鼓實勁,不要鼓虛勁
4. 神情;態度 [air;manner;expression]。如:他們都顯出高興勁;驕傲勁兒;精明勁兒;別扭勁兒
5. 趣味;興趣 [interest;relish;gusto;mood]。如:打撲克沒勁;他們兩不對勁
6. 指某種程度,限度 [limit]。如:熟過了勁;白勁兒;香勁兒;夠勁兒
7. 另見 jìng
【常用片語】
1. 勁力 jìnlì
[strength; force] 力氣
勁力充沛
2. 勁頭 jìntóu
(1) [zeal]∶積極的情緒
他講話時勁頭十足
(2) [strength]∶勁兒;力氣
3. 勁拔 jìngbá
[robust and straight] 雄健挺拔
勁拔的翠柏
4. 勁草 jìngcǎo
(1) [sturdy grass]∶莖堅韌的草
(2) [unyielding man]∶比喻堅強不屈的人
勁草不為勁風而折
5. 勁吹 jìngchuī
[blow violently] [風]猛烈地刮
狂風勁吹
6. 勁敵 jìngdí
[strong opponent] 強勁的敵人或對手
此席宴客,皆吾前歲之勁敵也。——《舊五代史·霍彥威傳》
7. 勁風 jìngfēng
(1) [gale]∶指介於微風和颶風之間的風
(2) [heavy wind]∶強勁有力的風
8. 勁急 jìngjí
(1) [strong and swift] 強勁而急速
疾勁的北風
(2) 也作「勁疾」
9. 勁烈 jìngliè
(1) [strong; violent]∶強烈
北風勁烈
(2) [ready to die to preserve ones chastity]∶貞烈
10. 勁旅 jìnglǚ
[strong contingent;crack force] 精銳的軍隊;強有力的隊伍
乒壇勁旅
11. 勁峭 jìngqiào
[strong and cutting] [寒風]強勁而凜烈
勁峭的寒風
12. 勁射 jìngshè
[shoot vigorously] 快而有力的射球
13. 勁挺 jìngtǐng
[strong] 堅韌挺拔
竹竿勁挺
14. 勁旅 jìnglǚ
[crack force;powerful army] 強有力的軍隊
國初京營勁旅,不減七八十萬。——《明史·兵志一》
15. 勁直 jìngzhí
[firm and upright] 堅強正直
16. 勁卒 jìngzú
(1) [crack soldiers]∶粗壯的士兵
百名勁卒
(2) [crack force]∶勁旅
⑤ 《戰國策》在人物刻畫方面有哪些成就
戰國策》是一部記錄戰國時期縱橫家思想和活動的著作,具有較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書中有許多情文並茂,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在人物描寫上也頗具特色,善於把人物置身在典型環境和矛盾沖突之中,較好的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人物的語言警策動人,富於個性特徵。人物的形象隨著情節的發展而逐漸深化豐滿。讀完這些故事,張儀、蘇秦、甘羅、馮諼、魯仲連、荊軻等各個不同,有血有肉的形象,便歷歷如在眼前。
《戰國策》主要記載了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政治活動及其有關的謀議和辭說。它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和復雜斗爭,七國的合縱連橫,統治集團的爭權奪利,荒淫殘暴,昏聵腐朽以及人民在兼並戰下的痛苦生活和當時的倫理道德,習俗風尚等等,表現了這個時代的概貌,書中保存了戰國時代的很多重要資料,是研究我國古代歷史的一部重要文獻。
《戰國策》的文學成就首先表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書對戰國時期社會各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鮮明生動的描寫,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寫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縱橫之士如蘇秦、張儀,勇毅之士如聶政、荊軻、高節之士如魯促連、顏斶等等,都個性鮮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代表了士的不同類型。由於作者對這些人物心儀不已,頗為傾慕,甚至不惜脫離史實,以虛構和想像進行文學性描寫。《戰國策》中,不是史實,出於虛構依託的內容頗多。如書中用力極深,描寫得極成功的人物蘇秦,其事跡言論有不少就是虛構的。至於在具體描寫中,虛構的手法更為普遍,也更進一步。如《秦策一》寫蘇秦夜讀,引錐自刺及慨嘆之語,夜室獨語,有誰知道,顯然是作者根據傳聞虛擬而成。而《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寫鄒忌看見徐公時「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不僅表現了鄒忌內心的活動,而且涉及心理活動的過程,接近人物的心理描寫,顯系出於作者的想像。誇張虛構不合史著的要求,但卻使敘事更加生動完整,更有利於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
《戰國策》還以波瀾起伏的情節,個性化的言行,傳神的形態和細節來描寫人物。作者不滿足於平鋪直敘,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驚人,如《燕策三》記燕太子使荊軻刺秦王,其中田光自刎以明不言,樊於期自刎獻頭以圖報仇,易水送別,秦廷獻圖行刺等情節,出人意表,慷慨悲壯,於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中,人物性格得以生動展現。人物個性化的言行在《戰國策》中很突出,如《秦策一》中,蘇秦落魄而歸後的刺股和喟嘆,榮歸故里時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後恭的言行等,都反映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徵。而對蘇秦歸來時「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黧)黑,狀有歸(愧)色」的外貌神情描寫,綿密細致,極為傳神。
《戰國策》在寫人上,一方面繼承了《國語》相對集中編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發展,出現了一個人物的事跡有機集中在一篇的文章,為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的成立開創了先例。如《齊策四》馮諼客孟嘗君,寫馮諼彈鋏而歌,焚券市義、營造三窟的事跡,馮諼一生的主要事跡盡在一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類作品,顯示了由《左傳》編年體向《史記》紀傳體的過渡。
《戰國策》的「文辭之勝」,在語言藝術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學成就的重要方面。其中策士廷說諸侯之辭,臣諷君主之辭,以及不同意見的辯難,都反映出春秋時期從容不迫的行人辭令,已演化為議論縱橫的游說之辭。其文章藝術風格,前人概括為「辯麗橫肆」,鋪張揚厲,氣勢縱橫,可說是《戰國策》說辭的主要特色。
戰國時代,君德淺薄,多庸主暴君,游士為說服君相,說辭大都不以直接方式,往往引類譬喻,借動物、植物或人們生活中習見的其他事物為喻,循序漸進地達到辯說的目的。《楚策四》載庄辛說楚襄王,庄辛針對楚襄王淫逸侈靡、不顧國政而進諫,說明國君如此行徑必遭殺身之禍。他運用四種譬喻,即蜻蜓為五尺之童所黏捕,黃雀被王孫公子射殺,黃鵠被射者用網羅捕獲,蔡靈侯因放盪逸樂被楚大夫發用繩索捆縛。四種譬喻,由小到大,逐漸過渡到楚頃襄王本身,指出其所作所為,正把自己置於危險境地。形象生動,引喻諧調,氣勢充沛,說理充分。再如《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也是從切身體驗的生活趣事,來形象喻示所要闡述的道理,貼切深刻,饒有風趣,很有說服力。
《戰國策》還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聞掌故來增強辯辭的說服力。寓言的巧妙運用,成為《戰國策》文章的一大特點。如《燕策二》蘇代以鷸蚌相爭,說趙惠王不應伐燕,以免強秦坐收其利。這類例子《戰國策》中俯拾皆是,如「畫蛇添足」(《齊策二》)、「狐假虎威」(《楚策一》)、「南轅北轍」(《魏策四》)等等。這些寓言大都即事編撰,獨出心裁,比附現實,以表情達意。用具體的形象概括抽象的道理,表現出極強的藝術力量。
《戰國策》的鋪張揚厲,氣勢充沛,還與行文的誇張鋪陳,大量運用對偶排比有關,如《趙策三》「魯仲連義不帝秦」,列舉了周烈王之斥齊威王,殷紂王之醢鬼侯、脯鄂侯、拘文王,齊閔王之欲仆妾鄒魯等,肆意誇張鋪隱,極言尊秦之害。又如《齊策一》記蘇秦說齊王合縱,極力誇張渲染齊國之強,臨淄之勝,排比對偶層出不窮,文辭瑰麗多姿。
與其游說之辭一樣,《戰國策》的敘述語言,也長於鋪張渲染。「蘇秦始將連橫」(《秦策一》)寫蘇秦說秦王不行時的狼狽之狀,發跡後路過家鄉時的躊躇滿志,「荊軻刺秦王」(《燕策三》)寫荊軻易水送別時的慷慨悲壯,都是典型的例子。《戰國策》敘述語言有時描寫相當精細。蘇秦刺股(《秦策一》),觸龍入朝(《趙策四》),鄒忌窺鏡(《齊策一》)等,寫的都是瑣屑細節,卻展現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荊軻刺秦王的場面,描寫人物動作神情,極為細致傳神,荊軻的豪邁暇豫,秦王的驚慌失措,殿上殿下的混亂驚擾,這些頃刻間發生的驚險緊急場面,作者一一道來,清晰詳盡,有條不紊,如同電影鏡頭,作者對敘述語言運用之嫻熟,令人驚嘆。
《戰國策》文章辯麗橫肆的文風,雄雋華瞻的文采,是當時縱橫捭闔時代特徵的體現,標志著先秦敘事散文語言運用的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