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賽德克巴萊》是由魏德聖執導,徐若瑄,溫嵐,田中千繪等主演的史詩電影,影片講述日據台灣地區時期著名的霧社事件,描寫當地人民反抗日本統治的血淚抗爭故事,涉及時代還原以及激烈的戰爭戲。整體看完這部電影以後,給了我非常大的震撼。
在很多觀眾的眼中,賽德克人是傻的。他們排斥先進的文明,醉心於血祭祖靈等古老而野蠻的習俗,明知敵我實力過分懸殊,卻仍舊不管不顧地迎了上去,流血,甚至犧牲,只是為了要做一個賽德克巴萊,要做一個所謂的真正的人。但我卻覺得,賽德克人活得簡約而不簡單。他們實是一群純粹的人,一群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這部影片告訴了我們一個簡單卻真實的道理:英雄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能活出自己的尊嚴和自由,人人皆可成為英雄。
⑵ 賽德克·巴萊的觀後感
賽德克·巴萊的觀後感(精選6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賽德克巴萊的觀後感(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那就是「賽德克·巴萊」,主要是在說在日本統治下的原住民族,因文化、種族的沖突,而引發的「霧社事件」。從他們的奮戰過程中,我心中有了許多感觸。
電影一開始,賽德克族住在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過著生態平衡的生活。但是隨著日治時代的來臨,他們被強迫改變原本的生活,讓頭目莫那魯道非常痛心。賽德克年輕人要求莫那魯道帶領他們反擊日本人,於是他們的戰爭必就此展開。
莫那魯道明知道這是場必定會輸的戰役,但還是拚命的反擊,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相信,只有這么做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死後才能走上讓祖靈認同的彩虹橋。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他們不願意讓他們的獵場就這樣被文明給吞沒,他們寧願光榮地死去,也不要羞恥的活著。他們靠著這種意念,前往公學校的運動會血祭祖靈,他們的勇氣和精神令人敬佩,他們的民族意識值得我們學習。
我覺得不只原住民,就連漢人在以前的作為也跟現在差很多,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說打打殺殺是不對的,這種用現代角度來批評,是不公平 的。我們應該要反過來思考他們有什麼地方是值得敬佩的。他們即使遇上連自己都心知肚明敵不過的敵人,他們還是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換作是你,你辦 得到嗎?他們把他們的不甘心用實體行動表現了出來,而你又如何呢?
上海首映式在衡山電影院,影片結束,低調的魏和兩名主要演員和觀眾現場交流,一個光頭憤青大喊這電影好,要有這樣精神,不愁黃岩島收不回來,台下也一片叫好,台上主持更是不斷顯擺民族主義優越感,什麼這電影是拍給中國人看的,也是拍給日本人看的,顯然,魏所有在電影裡面的努力在他們面前基本是屬於白費。他不得不耐心解釋他拍這電影的內心沖動,是覺得活著比什麼都好,雖然悲壯去死也很感動。
相比《賽德克·巴萊》,我認為《與狼共舞》、《勇敢的心》更接近於偽史詩,因為它們給你一面倒的崇高感,讓你在電影院里為了那一聲freedom綳緊渾身唯一一個膀胱而不願動彈,其敘事策略非常明確,就是直搗你最願意看到聽到的地方,所有勾勒主人公缺陷的地方,都屬於調味的羅勒草,有點清新有點澀,但絕不敢敗你的胃口,至於《阿凡達》,更是這方面做到了登峰造極,為了票房,好萊塢的劇本永遠牽著觀眾的鼻子走,他們說,這個叫專業,是很專業,在電影院里大家意淫到高潮,花了錢買快樂,天經又地義。
《賽德克·巴萊》一方面以磅礴氣勢主推抗日主線,但卻不斷以各種濃重筆墨在消解這個行動的正義性,後者絕對是影響票房的,因為善良的觀眾不願意看到英雄有兇殘殺戮未成年人的動機,也不願看到太太們為了男人的尊嚴不得不選擇自盡,更不願意看到還在啼哭的孩子被扔進山崖,魏已經收斂了,在國際版里我沒看到賽德克們如何砍下日本兒童和婦女的頭顱,但是,屍橫遍野的場景還是暗示了這一點。
只有真正的原始的史詩才敢這么寫,寫下英雄或神靈身上種種不可思議的殘暴與邪惡,而現代人能接受的,卻只能是被改裝過的玩意兒,超人多好,善良成了他唯一的缺點。
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賽德克·巴萊》,講述了台灣經馬關條約被割捨後,台灣霧社與日本人對抗的事跡,這一事件在歷史上也有講述。
這部電影從兩個視角入手,土著人和日本人,主要是以霧社土著的視角演繹了全片,土著人各個部落之間的對弈,是為了追求榮譽與食物;土著與日本人之間的對抗,為了自尊與救贖,為了在死後可以抵達「彩虹橋」。
在土著人自己的博弈中,每個部落的人都會高喊「血祭祖靈」這深深的體現了土著人自己的文化,他們部落之間的對抗並非是仇恨,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競爭,輸了的就是死亡,靈魂的超脫。
當然,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就像電影中道澤部落的鐵木瓦利斯頭目,在年幼時被莫納頭目一次的威脅,成為其心理陰影,直到與日本人作戰時,為一己之私協部落戰士與日本人聯手擊殺土著聯軍。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現在工作的事來,好多電影里都有演繹出這種為一己之私不顧團體利益的人,他們結局都是很凄慘的。果然,鐵木最終在對抗中死在了莫納兒子的刀下,也是在死的瞬間,或許吧,在我的理解中,我覺得他明悟了。
土著人自己的對抗只是被電影導演化作了一個精細的片面,而主要演繹的還是與日本人之間的對抗。電影中,日本人後用的是同化的辦法,力求用最小的代價徹底征服台灣,讓台灣人成為日本人,著相對是成功的,在電影中也表現出了土著人與日本人的和諧,少數人與日本人通婚、學習日語等。但是,就像土著有鐵木這樣的頭領一樣,日本人也不乏類似的人。一個日本小軍官,從其本性中瞧不起土著,欺負土著。在莫納兒子結婚的時候,跑出來挑釁被土著毆打,最終成了兩方對抗的導火索,接著戰斗就開始了。
戰爭很慘烈,土著女人為了男人可以無後顧之憂,除孕婦外全部自縊。莫納首領說「謝謝你們女人和孩子,是你們成就了男人的靈魂」。土著三百戰士全部死亡,戰死或者自縊,沒有俘虜。一位日本軍部的軍官說了這樣的話「為什麼我會在台灣看到消失了幾百年的武士道精神?是這里的櫻花更加燦爛嗎?」
電影即將結束的時候,在那彩虹橋上出現了莫納和他的300戰士,靈魂的超脫用一種意會的感覺在這一刻完美的演繹出來。心存信念,死並不可怕。
他們循著祖靈的訓示,奪回屬於他們的獵場。《賽德克·巴萊》是信仰、生命、靈魂的詮釋。
在險惡的日據時代,賽德克族被迫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信仰,男人須服勞役,不能狩獵;女人幫佣,不能編織綵衣。英勇善戰的英雄莫那魯道見證了三十年來的壓迫統治。因一場誤會種下了日警與賽德克族的緊張關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報復的陰霾中,忍辱負重的莫那魯道深思後,明白只有挺身為民族尊嚴反擊,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可以輸掉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雖然我不太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也不了解他們的民族習俗以及信仰,可是他們值得尊敬。人生是需要選擇的,而一個群族的命運也需要選擇。
雖然他們知道即將面臨滅族,但是他們還是義無返顧地選擇了遵循本族的文化與信仰。在日據時,他們受盡了欺凌。現在,他們自豪地告訴我們:如果你們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們就讓你們看看野蠻的驕傲!
雖然他們走了,帶走了肉體,卻留下了精神。不戰死則自縊,他們的民族氣概深深地震撼了我!現在和平的社會中,誰能體會到他們受辱時的悲憤,以及反抗時那一刻的自豪?
他們用鮮血取得了勝利,用生命換來了驕傲,他們是真正的賽德克·巴萊!
今天,爸爸向我推薦了一部超好看的電影,片名叫《賽德克·巴萊》。電影講述了台灣賽德克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故事。我被激昂而震撼的情節深深吸引,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四個半小時——這是我看過最長的電影。
在日本人來之前,賽德克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原始大山中。那裡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男人們負責打獵,女人們負責農耕和織布。賽德克人成年後,以臉上刻有圖騰為榮。男人必須善於打獵和取敵人首級,女人必須會織彩布,才有資格獲得圖騰。
但是隨著日本人的佔領,賽德克人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男人只能做苦役,不準打獵。女人只能做女傭,不能織彩布。在祖先留下的獵場,賽德克人被迫砍伐大樹。他們備受煎熬,心裡愧對祖先。年輕一代的臉上再也無法印上那令人驕傲的圖騰。
終於有一天,賽德克人心中的怒火爆發了。他們在頭領莫那的帶領下,奮起反抗,與日本軍隊展開了殊死拼搏,最後慘遭滅族。賽德克人帶著尊嚴和驕傲跨過了「彩虹橋」,與祖先相會。
在這部片子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莫那——他剛強堅毅,雖然平時他話很少,但他雙目炯炯有神,身材矯健,讓人感到一種無形的威嚴,神聖不容侵犯。在莫那的指揮下,賽德克族的戰士們數次把強大的日本軍隊殺得人仰馬翻,真了不起!
賽德克人在起義之前心裡就很清楚自己註定失敗,因為他們的實力遠遠不能跟日本人比。但為了尊嚴,為了臉上自豪的圖騰,他們視死如歸。當我看到婦女們為了節省糧食,不拖男人們的後腿而集體上吊自殺時,我哭了。那是多麼悲壯的場面啊!
電影看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眼前浮現的依舊是那些血腥殘酷的場面,耳邊回響著莫那的話:「真正的人,可以輸掉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
與其他電影不同,《賽德克·巴萊》最先感動我的,不是其自身的電影劇情,而是它背後的故事。
《賽德克·巴萊》的導演魏德聖,因為拍出《海角七號》而聲名鵲起,本來,他可以借著這部口碑與票房俱大獲成功的電影再拍幾部不痛不癢的商業片賺足熱錢,但他為了十二年前的一個夢想,選擇了另外一條艱難的道路。
為了拍《賽德克·巴萊》他先是自掏200萬台幣拍攝5分鍾的短片,雖然受到各方稱贊,但因商業因素,無人看好此片的票房前景,遂陷入資金籌措困難的尷尬境地。《海角七號》之後,功成名就的魏德聖終於獲得了5億台幣的巨額投資,但試拍時每天100萬台幣的花費仍讓導演捉襟見肘,為完成此片,魏德聖不僅把自己《海角七號》賺的5000萬台幣全部搭了進去,就連辦公室也抵押給了銀行,但即便這樣,資金缺口依然很大,逼不得已的他只好四處借錢,危急時刻,好在台灣的演藝同仁紛紛仗義相助,周傑倫借出2000萬台幣,只象徵性的收了1塊錢利息,主演徐若瑄想要賣房子,但被導演拒絕,最後拿出了1000萬台幣,其他像言承旭、戴立忍等也紛紛資助,電影結束後字幕中有一個名為「天使·巴萊」的名單,上面都是曾經為這部影片出錢的人,一行一行,密密麻麻,有很多現在活躍在歌壇影壇的明星,也有很多默默無名的人,或許有人指責說這是影片的噱頭,但即便這真的是噱頭,我也希望今後我們大陸的電影,可以少一些借緋聞八卦等搏出位博眼球的噱頭,而多一些「賽德克·巴萊」式的噱頭。
這部電影的主角幾乎全部都是素人(無表演經驗的人),導演把大部分的資金都用到電影製作之中,而看網上的新聞,現在很多演員片酬之高令人咂舌,而喜歡打明星牌的電影更是將投資的一大半用到了演員身上,所以就出現了一大批明星陣容強大而電影情節弱智的作品。而魏德聖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除了是他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外,他對電影對藝術的誠意也同樣令人感動。
近來又看到一則新聞,是《賽德克·巴萊》引進大陸後首周票房不利,和很多導演不同的是,魏德聖並沒有把責任推到觀眾身上(似乎觀眾不識貨已經成為很多票房不好的最好推辭),而是認真的反思了自己,他坦言說:「我們私下也檢討原因,覺得評論的發酵都只在藝文圈、媒體圈,但沒有影響到普通觀眾,票房失敗也給我們一個反省,以後的營銷更要重視普通觀眾」。如此的胸襟,著實會令很多同行汗顏吧,而值得高興的是,《賽德克·巴萊》第二周的票房在影廳減半的壓力下竟比首周多了兩倍,魏德聖高興的在微博中感慨:「看見彩虹了」。
;⑶ 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範文
《賽德克巴萊(太陽旗)》以甲午戰爭時期中國戰敗後台灣被割讓給日本為大背景,主要講述了在此背景下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對抗日本、屈從日本、並在莫那·魯道首領的帶領下反抗日本的歷程。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電影賽德克巴萊 觀後感 範文 ,希望你喜歡。
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範文1
影片的一開始,就有一群野蠻人出現,他們穿著紅白的衣服,有的臉上還有刺青,攀過岩石,急躍過溪流,手持利刀,割下異族的人頭,手舞足蹈,發出慶祝的叫聲。他們是生活在馬赫坡的野蠻人。莫納魯道有砍下了人頭,成為了合格的賽德克·巴萊——族人眼中的英雄,人們說他會繼承父親的位置,成為首領。母親在他的臉上刻下象徵族人驕傲的刺青,告訴他死後靈魂會到達彩虹橋的彼岸,成為永恆。
有一天,在這塊野蠻人的獵場上出現了一群穿著正裝,打著領帶,手持槍彈,邁著整齊的步伐,聽著統一的 口號 ,他們是來自於未知海域上一座小島的禮貌人——日本人。他們與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暫時獲得了那裡。他們想要開辟那裡的草木,建築鐵軌,在那裡繼續建築屬於他們的禮貌。
野蠻人與禮貌人相會了。野蠻人在山頭,在樹上,用簡單的武器擊倒這些外來的異族,拒絕他們進入自我的領土。然而這群日本人趁他們在外攻佔,入侵了他們的村寨,抓住了老人與孩子,野蠻人都屈服了。莫納魯道用仇恨的眼神望住這群入侵者,直到被送到那群來客的家鄉,他見識到了大炮,飛機——他明白了如此斗爭沒有用,野蠻會屈服於禮貌的。
於是,馬赫坡人連同其他族人的獵場上,一棵棵大樹轟然倒地。孩子們開始理解日本 教育 ,學說日本話,雖然他們時刻被教師打。也有野蠻人穿上正裝,幫忙日本人幹事,成為了禮貌人。可是更多的野蠻人則被奴役,過著沒有狩獵,僅有勞作的日子。而他們的樂趣,可是是三五成群的坐在酒館門口,賒賬,喝著漢人釀的酒。達多結婚了,在盛大的聚會上,日本人出現了,達多熱情的邀請他一同喝酒,卻莫名其妙被痛打一通,族人們憤然上前阻止,與日本人廝打起來。野蠻人與禮貌人之間的矛盾激化了。莫納魯道緩緩的向外吐著煙:「再過二十年就不會再有賽德克人,不會再有獵場,孩子就全都變成日本人了!」煙繞梁三尺,成了第二天早上的那一場大霧。霧社的日本人聚集起來舉辦校運會,孩子們唱著國歌,領導們坐在主席台上微笑著端詳著一切。突然,從大霧中沖出了手持利器的野蠻人。他們叫嚷著,揮舞著手中的利器,沖向野蠻人,聲稱要血祭祖先,看下一個個日本人的人頭。而此時的禮貌人還愣怔著。一場瘋狂的屠殺,也是一齊為了自我的祖先的土地而奮戰。「我們的祖先再怎樣樣也沒有失去過獵場,而我們竟然讓異族人在那裡稱王!我不甘心!我不甘心!!」或許正是年輕的莫納魯道的話支撐起了這個二十年後的老莫納頭目。等霧社的
雲煙散去,留給再次到來的日本人的僅有那些連頭都沒有的屍體,鮮血橫流。
真正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禮貌人的大部隊正在匆匆趕到霧社。
他們帶來了槍炮,飛機。他們要逼迫野蠻的人們低下頭。然而野蠻的人們卻只留給他們一座空空如也的鎮子,埋伏在了屬於他們的獵場,等待著奪命的獵物的出現。樹上,崖邊,坡上,前來征服獵場的禮貌人,被獵場的主人痛擊。將軍發了火,要用禮貌的產物來佔領那裡。少年巴萬對莫納頭目說:「我們快些大決戰吧!」
所有人都明白決戰意味著什麼,禮貌的力量難以阻擋,而區區300人有如何抵擋?男人們明白,婦女們明白。於是她們為了省下口糧,紛紛來到了樹旁,在樹上掛起繩子。而女人們留下的話只是:「告訴我的丈夫,我在彩虹橋的另一端釀好了酒,等他過來!」而二郎也帶著妻子孩子來到了僻靜處,決定自殺。頭目曾問他:「你死後的靈魂將去向彩虹橋的那端還是靖國神社?」或許,他可是是個可憐的無法找到靈魂棲息處的人。他渴求著成為禮貌人,卻改變不了身為野蠻人的的事實。鮮血中,一家三口的最終還是選擇了禮貌人的歇處吧。
可是其餘馬赫坡的男人們都已經做好了赴死的准備。他們埋伏在了自我獵場的每一個角落,連最年幼的孩子都來當通訊員,他們的速度讓日本人驚奇。他們沒有意識到自我本來就是錯的——在別人的土地上,妄想侵佔別人的一切。但或許他們有自信,因為他們有糜爛性炸彈,能夠摧毀人的健康與意志。可是他們沒有想到,受到糜爛性炸彈影響的人竟然全部自殺了。日本人意識到了自我對地形不熟,竟要求野蠻人的另一部分對自我的族人進行屠殺,並獎勵錢財!
馬赫坡的人們竟然敗給了自我的族人。當全族只剩下7個人時,當大橋對面全部是日本人時,馬赫坡的男人們沖向前去,哪怕炮彈炸毀了大橋,此時的他們是真正的賽德克·巴萊!
當一切歸於平靜,這樣一個偉大的野蠻民族幾乎遭到滅族。獵場,被日本人征服,可是他們的靈魂卻跨越了彩虹橋,怕是與自我的妻子孩子重逢,從此守著另一端的獵場,無憂無慮了吧。
這樣一部史詩,在這樣一個領土爭端嚴重的時刻,又是一座島嶼,又是同樣的兩個國家,只可是在島上缺少了300名如此的勇士。其實,這300人在此時是無所謂有的,我們只是看到了一種長久的,不會泯滅的民族氣魄。
每個民族都有自我的彩虹橋,都會為了自我的獵場,奮斗下去。那時,野蠻人可能就是高尚的禮貌人了。
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範文2
沒有宣傳,沒有明星,沒有花哨的片名,沒有費盡心思的炒作,如果不是眾多影視名人推薦,不是萬達院線一紙力挺的聲明,想來我也不會去看這部片名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電影。
觀影完畢,久久沉浸其中,被深深觸動。一段台灣原住民抗擊異族人統治的歷史,對於我們來說,太過陌生。台灣曾被日本統治50年這個事實,竟也是在我初次台灣行時才明白的。簡單的說,這是一段台灣抗日歷史的縮影,不一樣的是,我們熟知的是抗擊日本侵略,台灣是抗擊日本統治。被侵略時的恨是愈來愈深刻的,而被統治時的那種恨,也許會在禮貌的掩護之下漸漸睡去, 面相 上的繁榮,日語對全民的教化,部落之間爭斗的平息,為了留住種族的忍耐,都足以讓那種恨漸漸睡去。
睡去二十年之後,抗爭的力量爆發了。明知抗爭就會死,種族也可能因抗爭滅亡,然而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抗爭。如果禮貌就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就讓他們看看野蠻的驕傲」。
當真正的戰斗來臨,他們選擇血祭祖先,選擇如何去死,而不是生或死。女人們為了節儉糧食給戰斗的男人,上吊而死,一人被圍攻的男人,轉身躍入萬丈深淵,或者刺刀刺向自我,中毒的男人,讓同伴攙扶著上吊而死,中搶的男人,祈求同伴殺死自我。死亡的方式死亡的場面,貫穿整部電影。世界盡是漫天飛舞的血色,在鬱郁蔥蔥的大森林裡,在清澈寧靜的溪流旁。然而,若非那噴濺而出的血色,你怎能明白男人的血性是這般的重要。「真正的人能夠輸掉身體,可是必須贏得靈魂」,賽德克巴萊,意思正是真正的人。正是在那貫穿全場的血腥中,我讀到了男人的血性,觸摸到了靈魂的尊嚴。
「那是我們的山,那是我們的溪,我們在獵場追獵,我們在溪中取水,願我為此獻出生命。彩虹出現了,一個驕傲的人走來了,是誰如此驕傲啊,是你的子孫。」,部落首領莫那的內心獨白,在和父親的歌謠聲中散播開來。「我們死了,子孫怎樣辦,他們還有驕傲。」
沒有大而全,沒有主義,沒有口號,沒有政治綱領,沒有鼓吹,血性的男人,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人和自然,是這個抗日影片的全部。
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範文3
期待了很久的電影沙龍在12月11日如期而至,帶著新的想法我又看了一次影片,這次的收獲頗豐。
觀看完電影後,我關注到了原始部落他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他們的生存空間以及他們的圖騰。也經過同學們的提問和探討,了解到了影片體現出的交易場所的改變以及建立關系的方式,更認識到了產權概念的名詞和禮貌與野蠻的相對性。
在影片中,除了緊緊跟隨自我信仰的莫那魯道之外,吸引我還有達奇斯。他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他的矛盾源於他是夾在兩種不一樣 文化 之間的人。這個人物充滿了對兩種文化身份的困惑,承受了由文化混亂帶來的種.種痛苦。兩種文化沖突對立的標志性體此刻了這個人物上,最終他也所以「切開了自我充滿矛盾的肝腸」。
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範文4
電影一開始,賽德克族住在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過著生態平衡的生活。可是隨著日治時代的來臨,他們被強迫改變原本的生活,讓頭目莫那魯道十分痛心。賽德克年輕人要求莫那魯道帶領他們反擊日本人,於是他們的戰爭必就此展開。
「如果禮貌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他們不願意讓他們的獵場就這樣被禮貌給吞沒,他們寧願光榮地死去,也不要羞恥的活著。他們靠著這種意念,前往公學校的運動會血祭祖靈,他們的勇氣和精神令人敬佩,他們的民族意識值得我們學習。
莫那魯道明明白這是場必定會輸的戰役,但還是拚命的反擊,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相信,僅有這么做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死後才能走上讓祖靈認同的彩虹橋。
我覺得不只原住民,就連漢人在以前的作為也跟此刻差很多,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說打打殺殺是不對的,這種用現代角度來批評,是不公平的。我們應當要反過來思考他們有什麼地方是值得敬佩的。他們即使遇上連自我都心知肚明敵可是的敵人,他們還是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換作是你,你辦得到嗎?他們把他們的不甘心用實體行動表現了出來,而你又如何呢?
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範文5
這部電影是我每次常青花園的初二班下課之後,放映給晚上還有課可是午時沒有地方去的學生們看的。劇情很簡單,就是日本侵佔了賽德克人的地盤,然後賽德克人跟日本人打起來的 故事 。
這個電影的旗幟很明顯:反戰。既然要反戰,就需要讓人覺得雙方都是受害者,於是難以避免地涉及到了美化日軍。因為電影本身的完善,學生們無法吐槽演技、服裝、特效,只好全盤理解,從此心裡明白了一點點日本人並不是野蠻怪獸。恰恰賽德克人的頑固和驕傲是孩子們難以理解的,盡管心裡依然想著,那可是日本人啊,可是電影里著力刻畫的幾個賽德克人殺人的片段還是讓人覺得震撼。
賽德克人有著與所有的原始人一樣的驕傲:僅有最勇敢的獵手才有資格守護最好的獵場。這個觀念聽起來和那些世界聞名的驕傲精神沒什麼分別,可是證明自我的過程卻是愚蠢的。我如何證明我比此刻的這個守護者更勇敢呢?我能成功地殺掉他,我就是更勇敢的。所以,賽德克成年男人的標志就是殺人,家裡就擺放著人的頭骨,那是戰利品,可是那頭骨卻是一樣的其他賽德克部族的人的頭骨。直到有了日本人,家裡擺放的頭骨才開始有了異族人的,那以前,大家自相殘殺,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以殺人為成人標志,是因為公共資源不足,要靠自我搶來。所以,這樣的小部族一開始就是沒有辦法在抗擊日本人的戰斗中取得勝利的。電影里耍了一個小小的詭計:賽德克人一開始抵抗了日本人,然後失敗了,然後過了三十年,賽德克人和日本人生活在一個小鎮上……這中間的三十年,應當是摩擦不斷的,可是賽德克人就是忍了三十年。賽德克人經歷了三十年也沒能徹底從山裡走出來,過上禮貌的生活,有一點對生命的尊重和平視,這不得不歸功於日本人的剝削壓迫。賽德克人還是一邊嘴裡說著等到了彩虹橋那頭,大家就是祖靈面前的好朋友,一邊自我苟活。
很多驕傲的人其實在現代人看來都是相當自我矛盾和可笑的。比如說伯夷叔齊,這兩個賢人,不吃周朝的糧食,餓死在首陽山上。首陽山上的野菜難道就不是周朝的了么?那頭鹿難道就不是的了么?孟子驕傲,想要賓士天下,游說各國也是卑躬屈膝,跑得多了,諸國國君都是看到他就頭大。賽德克人也是一樣,尤其是首領莫納魯道:既要忍耐日本人,又要做出一副驕傲的樣貌;既有戰略的遠見,覺得賽德克人結盟很重要,又對其他的部落有著發自內心的瞧不起;既有英雄的心胸和氣魄,又有些偏執和頑固。這樣的人,年輕個二十歲,再配個女主角,正好能湊齊一部好萊塢英雄片。
電影最讓人難受的還是巴萬那個孩子,因為血祭祖靈的成年人一句激將,因為教師平時打自我,自我就沖動起來殺掉自我的教師。小孩子沒有善惡的觀念,全憑大人的引導,可是巴萬卻被大人們帶上了一條殺戮的路上去。後面才明白他下手狠,做事果斷,完全繼承了這個部族的血統,最終被人梟獸拿去領賞,算是回歸了他的祖靈,走向了他們的彩虹橋。登記的人看一眼巴萬的頭,說,這明明是個小孩子。
說了這些電影資料,卻沒辦法再談一談電影的拍攝了,因為確實用心,確實好,史詩級製作名不虛傳。導演為了拍這個電影四處舉債,能拍出來這么大氣又完備的電影,讓人感動。
最終說一句:所謂的野蠻的驕傲,歸根結底也是野蠻,當你看到這種野蠻的時候,你就不會為他們的驕傲點贊了。
電影賽德克巴萊觀後感範文相關 文章 :
★ 燃情歲月觀後感作文
★ 電影殺生觀後感精選1000字5篇
★ 抗日戰爭電影推薦:賽德克·巴萊
⑷ 電影《 賽德克巴萊》
關於這部電影的背景,導演,演員,故事梗概網路都可以找到,不想贅述。只說個人感受,僅僅是個人感受、、、
不得不說,故事開始時的砍頭畫面嚇到我了,作為一個喜歡美劇,尤其迷戀《權力的游戲》的人說這話有矯情的嫌疑。可是我真的沒做好在台灣電影里看血腥場景的准備。當莫那魯道身姿矯健,手法精準地把對手的頭顱別進腰間的時候,我對導演魏德聖肅然起敬,也明白了電影過審時為何那般艱難曲折。
茂密的森林裡,險峻的山峰下,清澈的溪流中,賽德克人赤腳穿梭,猶如行雲流水。電影取景十分走心,視覺效果很好,引人流連。穿插在影片中的舞蹈和歌唱更是震撼人心,彷彿可以震碎一切喧囂和浮躁。
古老的德賽克族男人狩獵,女人編織,男人為了保護獵場而戰,女人則妥帖地守護著男人的靈魂 。可是,隨著《馬關條約》的簽署,台灣被割讓,德賽克族也被迫在日本人的管制下過所謂文明的生活。男人必須服勞役不得狩獵,女人只能做幫佣不能編織,孩子必須學日語。那些隨處可見的日語叫囂、謾罵和壓榨預示著這個驍勇善戰的名族終有一天會奮起反抗。「如果你的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們就讓你看見野蠻的驕傲」!
當反抗真正來臨的時候,賽德克人的聰明與勇敢讓人折服,可狩獵名族的血腥手段也給影片增添了悲情的色彩。燦爛的櫻花,飛舞的紙鶴,雪白太陽旗上都是四濺的鮮血。什麼是文明?什麼是野蠻?終究是去他的文明,去他的野蠻,只留下戰爭,只有去戰爭!「動手吧,一刀切開你那矛盾的肚腸吧!哪也別去,當個自在的遊魂」!
影片最虐心的是男人們知道對方實力超強依然選擇捍衛自己的信仰,女人們為了支持男人的選擇走向了死亡,孩子們放下書包拿起武器勇敢地奔向戰場。「德賽克巴萊可以輸掉肉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輸掉靈魂的德賽克一定會遭到祖靈的嫌棄」!「拿生命去換快被遺忘的圖騰,去奪回屬於自己的獵場」!在這個常常被問信仰值幾毛錢的時代,看到這樣的台詞讓人唏噓不已!
影片有人情味,製作精良,細節考究,真實地展現了一段賽德克族人抗擊日軍的歷史。真的很棒!
⑸ 觀賽德克 巴萊有感 1500論文
今天是8月15日,也是法西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日子,中國軍民經過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犧牲,終於取得了輝煌勝利。撫今追昔,我想起了一部近年來台灣藝術家拍攝的抗日影片《賽德克·巴萊 》,這是根據歷史拍攝的,很有特色,表現了台灣人民面對日寇侵略英勇抗戰的歷史情境。
影片的男主角、義軍領袖莫那魯道有一句經典的台詞:「如果你們的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麼我就讓你們見識野蠻的驕傲」。日本侵略者想用所謂「文明」來感化台灣人民,結果遭遇了賽德克人反抗的「驕傲」。
日軍佔領台灣,原來的山林被砍伐,礦藏被開采運往日本;男人不允許再狩獵為生,強迫去幫日本人扛木頭,並且不能使用借力的工具;女人不允許再靠原始的編制為生,強迫給日本人當傭人;還開辦日語學校進行奴化教育……這就是侵略者所謂的文明!
筆者以為,這不但是一部戰爭影片,而是關於靈魂與信仰電影,也是一部關於征服與反抗的悲情詩史。它展現的東西,比較多元、復雜。而影片的亮點,就是賽德克族的圖騰文化,他們相信唯有雙手染血的戰士才有資格踏上彩虹橋(意即天國)。
影片表現賽德克族的野蠻,並不隱晦,開篇莫那魯道砍下其他部族超過一千人的頭顱,整整兩大麻袋,都是他親手砍下來的,這是他們成為戰士的標志,是他們不滅的精神信仰。當然,這是不同部落之間的廝殺,而一旦日本殖民者踏上了寶島,莫那魯道鋒利的刀刃就轉向了民族的敵人。
賽德克族人從小尚武,他們砍頭是很具有爆發力的,這是他們在長期部族斗爭中形成的強悍的戰鬥力。影片中有多次表現他們砍殺日軍,很經典的畫面,都是兩個招式:首先一刀,隔開日軍上了刺刀的步槍,然後順勢一刀下去,一個人頭就完美地滾落在地了,從不拖泥帶水,伴隨著哀傷的音樂以及張力的殺戮,極富韻律美感和視覺沖擊力。當然,從物理學角度看,長彎刀砍殺敵人的功效最符合力學原理。
賽德克族有他們祖輩留下來的獵場,有靈魂的歸宿「彩虹橋」,有他們的圖騰和成人禮,有他們的舞蹈,歌聲,這是個彪悍的民族,其文化的顯著特色便是武器,武器意味著殺戮,當殺戮成為一個民族的原始基因之時,外敵征服它便是很愚蠢的了。
野蠻的賽德克不僅對敵人野蠻,對自己族人也很冷酷,這凸顯了他們是一個篤信靈魂的部族。男人們去打仗,女人和小孩為了不拖累族人,為了留下更多的糧食,選擇集體上吊,成了自在的遊魂,日本神社、彩虹橋都不屬於他們的歸宿。
賽德克人的精神家園是「彩虹橋」,所以他們有自己的靈魂。日本侵略者要賽德克人放棄自己的靈魂,去擁護日本天皇,去擁護大日本帝國,這無疑是對他們尊嚴最大的褻瀆。
關於在那場運動會上的對日本人的殺戮,不能否定為完全是負面的東西,我相信這是賽德克族與日本殖民者長期以來的尖銳矛盾形成的,因此他們對所有的日本人都憎恨,這種憎恨是發自內心的原始憎恨,不能用國際戰爭中的規則約定這種行為。
退一萬步講,即使是工業化文明也要給原始居民留下可生存的空間,這些人能生存也是大自然的眷顧,文明工業化的腳步造就了很多東西也摧毀了很多珍貴的東西,包括人性。
影片也著力刻畫了日本殖民者的形象,警察頭子小島源治就是個典型。他表面上似乎對原住民很友善,實際是日本殖民政策的總代表,他有著深藏在骨子裡的邪惡,偏偏又懂得謀略。在霧社暴動中,他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更是挑動中國人殺中國人,成功鼓動道澤人對抗莫那魯道。
有一場戲,表現了小島源治面對即將暴動的道澤部族,面對無數把即將復仇的彎刀,他突然向地上一跪,把外套一脫,把上衣領子撕開,色厲內荏地大喊:「你們想干什麼?你們想想我平時對你們怎麼樣?殺了我吧!同歸於盡吧!我們有飛機大炮,你們有嗎?莫那魯道在上次狩獵時是怎麼羞辱你們部落的?難道你們忘了嗎?誰是你們的敵人,難道你們不想報仇嗎?」好一番威逼利誘、挑撥離間的言辭!
「堡壘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小島源治的自我表演,恰恰打中了道澤部落的要害!正是由於日本侵略者的挑撥離間,威逼利誘,挑起了不同部落之間的爭斗,有效地分化瓦解了台灣人民的力量,最後導致了霧社起義的失敗。其實,某些中國人的不團結、貪婪和自私,正是日本侵略者加以利用的制勝法寶。打敗中國人的不是日本人,而正是中國人自己。
影片極力打造了賽德克族的浴血抗戰,尤其是正麵塑造了義軍領袖莫那魯道的英雄形象,面對日寇,舉起彎刀,那種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充滿了正能量。也表現了廣大台胞的民族氣節,他們殺出了中國人的骨氣、血氣和志氣,他們是為靈魂而戰的熱血英雄!
⑹ 賽德克·巴萊的影片評價
韓寒:這是一部絕對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不用思考所謂的文化,殖民,隔閡,族群,只需要看見男性應該如何去戰斗。
李冰冰:信仰、圖騰、民族驕傲、豐滿的靈魂……這些久違詞語突然闖入,讓我猝不及防,淚流滿面。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史詩電影。它基於史實所展開的創作,沒有刻意地升華與迎合,只有赤裸地展示和呈現。它所詮釋的命題,不但屬於曾經的台灣原住民,也屬於整個人類,在華語電影整體傾向於頹廢、萎靡的創作狀態時,它幾乎是以驕傲的姿態,宣告電影精神不死,捍衛著華語電影在好萊塢、日韓電影面前的尊嚴。 (鳳凰網)
賽德克·巴萊是對勇者的稱謂,影片也確實著力表現一種不畏壓迫的英雄主義和民族主義。看這部影片,不但震撼於戰斗場面之激烈和原住民性格之剛烈,更能從內心深處體味到堅毅、勇猛、寧死不屈的精神。走出影院,硝煙很快散盡,但這種源自精神的感動卻能駐扎很久。(網易娛樂)
鮮血、殘肢、斷頭,伴隨著美到讓人難以呼吸的山川河流,這樣的鏡頭下,也就適合伴奏著關於先祖訓誡的畫外音,這也讓《賽德克·巴萊》些許具備了一點點泰倫斯.馬利克在《細細的紅線》中的詩性氣質。可這些畫外音也實在有點不加節制,連帶被剪去的情節,一道讓復仇的由來缺乏動機。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弱小民族的抗爭故事,永遠是不必多費筆墨去解釋的。(騰訊網)
⑺ 《賽德克·巴萊》影評
賽德克巴萊影評精選(二):
對於《賽德克·巴萊》這樣一部耗費心血又較好地捕捉了歷史花火的影片來說,不論評論性的文字還是宣傳性的捧揚,都顯得蒼白無力。通常人們「想的太多,就失去做得興趣」,而該片導演魏德聖顯然出挑於一般人類,他思慮了很久很多,卻始終抱有付諸實踐的熱情與精神,他歷時12年的執著追尋,令這部歷史題材大格局影片在成片時凝結出一種飽滿的精氣神,有一種盪氣回腸的東西充溢其間,時不時地躍出來和觀眾們交流對視,雖然偶爾有用過勁的嫌疑,有那麼點橫沖直撞,但瑕不掩瑜。
有人認為本片只是台灣土著版的《阿凡達》,這種評價似乎趨於武斷,即便兩者有相似之處,也因這世上所謂禮貌對「野蠻」的碾壓摧毀收編改造方式的雷同所致。雖然本片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人物塑造表象化,部分情節少欠梳理,但《賽德克·巴萊》這樣一部影片對華人的光影製造而言,是有十足分量和深遠好處的。放眼這些年來華語世界的電影製作,在一部影片中涵蓋如此繁冗的信息量、龐大的人物譜並以中立的態度直視歷史沉痾和身份碰撞的,確不多。而該片在還原悲愴歷史事件和再現民族文化習俗方面相對客觀的做法,也值得贊許,同時,片中包含著超多的山林風光和運動鏡頭的調度,戰爭場面更是頻繁稠密而火光四射,所有這些攝制掌控難度,都讓觀眾對拍攝過小清新製作的魏導,刮目相看。
影片花費了一些時長來詮釋台灣土著民族賽德克的精神與信仰,片中的馬赫坡首領莫那魯道是這種精神與信仰的傳承者,而此種傳承是以血脈親授的方式體現的,在骨子裡,生於斯長於斯的莫那魯道們是不可能被徹底征服,成為被奴役者的。當日本人的長槍大炮殺到家門口時,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已然拉開了帷幕,最初抵抗的失敗,所謂的禮貌占據了原本美麗自由的家園,當獵鷹被關在籠中,當駿馬被拘於欄內時,最後的反抗只是時機問題。
「只有愛與殺戮,依然真摯」(語出自迪倫馬特)。在禮貌的強勢與偽善面前,賽德克族的愛與殺戮來得真摯而熾熱,被約束的靈魂是枯竭的,片中那些渴望自由的話語,很能打動人,如「如果禮貌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無論抗爭還是自縊,賽德克族都秉持著靈魂的驕傲。「能夠輸掉身體,但要贏得靈魂」的他們是抱著必死之心去戰斗的,關於彩虹橋的終極信仰,對自由獵場、自由精神的追求,讓他們甘於從容戰死。於是,久戰不勝的日本人採用腐蝕性炸彈這一滅絕人性的招數,令這場力量懸殊的角力顯得尤為慘烈。片中女人的戲份不多,卻同樣撼動人心,為了節約有限的糧食,保留戰鬥力,女人們在叢林中群眾自縊的悲壯,讓人肅然,也包括敵對方在內。從某種好處上說,有堅定信仰的人是無敵的。
賽德克族對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山林的守護是一種本能,「觸及本能者即觸及人性最深處,並能得到最及時的回應」(語出自愛默斯·布朗森·愛爾考特)。影片在台灣本土票房的不俗,便說明了這一點,而本土票房的不俗還說明了一點,即當下台灣本島意識的普遍認同感,這彷彿一種新的身份構建過程,彷彿精神上的一次時空壓縮與回溯。不可否認,魏德聖有此種情結,並在光影中完成了一次反芻,事實上,早在《海角七號》中,已經有了相當層面的反芻,只是這一次,魏德聖走得更遠。
影片透過一個叫花岡一郎的賽德克人來表現對混亂身份的認知方式,這個在特殊歷史環境中被嫁接培植後具有雙重身份的人,似乎能夠說是對許多台灣人身份形象的比擬。花岡一郎原名達奇斯,他的新身份新名字是日本人「以夷治夷」政策下的產物,這也是他對自身身份矛盾糾結的源頭,經過20年的教化,這樣的身份卻始終讓他在族人和日本人之間處於兩頭堵的境地。當他捲入起義後,他選取了自殺,自殺的方式很值得玩味,穿著和服,用一把賽德克刀剖腹,死前用賽德克語和弟弟對話,但當弟弟說「切開吧,一刀切開你矛盾的肝腸,哪也別去了」這話之後,他說了句「阿里嘎多」。
片中的配樂很棒,土著民族特有的風情淋漓盡致地流淌在那些音符中,每當人物面臨重要抉擇和危難時,配唱便如一唱三嘆般的綿延流連,其中,莫那魯道在水邊和已在彩虹橋的父親的和聲對唱,和聲美妙,朗朗上口,體現了一種完美精神信仰的傳承。
⑻ 賽德克巴萊觀後感500字
《賽德克巴萊》,講述了台灣經馬關條約被割捨後,台灣霧社與日本人對抗的事跡,這一事件在歷史上也有講述。本文是我精心編輯的,希望賽德克巴萊觀後感500字能幫助到你!
最近,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那就是「賽德克巴萊」,主要是在說在日本統治下的原住民族,因文化、種族的沖突,而引發的「霧社事件」。從他們的奮戰過程中,我心中有了許多感觸。
電影一開始,賽德克族住在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過著生態平衡的生活。但是隨著日治時代的來臨,他們被強迫改變原本的生活,讓頭目莫那魯道非常痛心。賽德克年輕人要求莫那魯道帶領他們反擊日本人,於是他們的戰爭必就此展開。
莫那魯道明知道這是場必定會輸的戰役,但還是拚命的反擊,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相信,只有這么做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死後才能走上讓祖靈認同的彩虹橋。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他們不願意讓他們的獵場就這樣被文明給吞沒,他們寧願光榮地死去,也不要羞恥的活著。他們靠著這種意念,前往公學校的運動會血祭祖靈,他們的勇氣和精神令人敬佩,他們的民族意識值得我們學習。
我覺得不只原住民,就連漢人在以前的作為也跟現在差很多,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說打打殺殺是不對的,這種用現代角度來批評,是不公平 的。我們應該要反過來思考他們有什麼地方是值得敬佩的。他們即使遇上連自己都心知肚明敵不過的敵人,他們還是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換作是你,你辦 得到嗎?他們把他們的不甘心用實體行動表現了出來,而你又如何呢?
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賽德克巴萊》,講述了台灣經馬關條約被割捨後,台灣霧社與日本人對抗的事跡,這一事件在歷史上也有講述。
這部電影從兩個視角入手,土著人和日本人,主要是以霧社土著的視角演繹了全片,土著人各個部落之間的對弈,是為了追求榮譽與食物;土著與日本人之間的對抗,為了自尊與救贖,為了在死後可以抵達「彩虹橋」(一個可以讓土著人死後心靈得以凈化的聖地)。
在土著人自己的博弈中,每個部落的人都會高喊「血祭祖靈」這深深的體現了土著人自己的文化,他們部落之間的對抗並非是仇恨,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競爭,輸了的就是死亡,靈魂的超脫。當然,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就像電影中道澤部落的鐵木瓦利斯頭目,在年幼時被莫納頭目一次的威脅,成為其心理陰影,直到與日本人作戰時,為一己之私協部落戰士與日本人聯手擊殺土著聯軍。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現在工作的事來,好多電影里都有演繹出這種為一己之私不顧團體利益的人,他們結局都是很凄慘的。果然,鐵木最終在對抗中死在了莫納兒子的刀下,也是在死的瞬間,或許吧,在我的理解中,我覺得他明悟了。
土著人自己的對抗只是被電影導演化作了一個精細的片面,而主要演繹的還是與日本人之間的對抗。電影中,日本人後用的是同化的辦法,力求用最小的代價徹底征服台灣,讓台灣人成為日本人,著相對是成功的,在電影中也表現出了土著人與日本人的和諧,少數人與日本人通婚、學習日語等。但是,就像土著有鐵木這樣的頭領一樣,日本人也不乏類似的人。一個日本小軍官,從其本性中瞧不起土著,欺負土著。在莫納兒子結婚的時候,跑出來挑釁被土著毆打,最終成了兩方對抗的導火索,接著戰斗就開始了。
戰爭很慘烈,土著女人為了男人可以無後顧之憂,除孕婦外(電影中日本人不殺孕婦)全部自縊。莫納首領說「謝謝你們女人和孩子,是你們成就了男人的靈魂」。土著三百戰士全部死亡,戰死或者自縊,沒有俘虜。一位日本軍部的軍官說了這樣的話「為什麼我會在台灣看到消失了幾百年的.武士道精神?是這里的櫻花更加燦爛嗎?」
電影即將結束的時候,在那彩虹橋上出現了莫納和他的300戰士,靈魂的超脫用一種意會的感覺在這一刻完美的演繹出來。心存信念,死並不可怕。
上海首映式在衡山電影院,影片結束,低調的魏和兩名主要演員和觀眾現場交流,一個光頭憤青大喊這電影好,要有這樣精神,不愁黃岩島收不回來,台下也一片叫好,台上主持更是不斷顯擺民族主義優越感,什麼這電影是拍給中國人看的,也是拍給日本人看的,顯然,魏所有在電影裡面的努力在他們面前基本是屬於白費。他不得不耐心解釋他拍這電影的內心沖動,是覺得活著比什麼都好,雖然悲壯去死也很感動。
相比《賽德克巴萊》,我認為《與狼共舞》、《勇敢的心》更接近於偽史詩,因為它們給你一面倒的崇高感,讓你在電影院里為了那一聲freedom綳緊渾身唯一一個膀胱而不願動彈,其敘事策略非常明確,就是直搗你最願意看到聽到的地方,所有勾勒主人公缺陷的地方,都屬於調味的羅勒草,有點清新有點澀,但絕不敢敗你的胃口,至於《阿凡達》,更是這方面做到了登峰造極,為了票房,好萊塢的劇本永遠牽著觀眾的鼻子走,他們說,這個叫專業,是很專業,在電影院里大家意淫到高潮,花了錢買快樂,天經又地義。
《賽德克巴萊》一方面以磅礴氣勢主推抗日主線,但卻不斷以各種濃重筆墨在消解這個行動的正義性,後者絕對是影響票房的,因為善良的觀眾不願意看到英雄有兇殘殺戮未成年人的動機,也不願看到太太們為了男人的尊嚴不得不選擇自盡,更不願意看到還在啼哭的孩子被扔進山崖,魏已經收斂了,在國際版里我沒看到賽德克們如何砍下日本兒童和婦女的頭顱,但是,屍橫遍野的場景還是暗示了這一點。
只有真正的原始的史詩才敢這么寫,寫下英雄或神靈身上種種不可思議的殘暴與邪惡,而現代人能接受的,卻只能是被改裝過的玩意兒,超人多好,善良成了他唯一的缺點。
今天,爸爸向我推薦了一部超好看的電影,片名叫《賽德克·巴萊》(意即「真正的人」)。電影講述了台灣賽德克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故事。我被激昂而震撼的情節深深吸引,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四個半小時——這是我看過最長的電影。
在日本人來之前,賽德克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原始大山中。那裡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男人們負責打獵,女人們負責農耕和織布。賽德克人成年後,以臉上刻有圖騰為榮。男人必須善於打獵和取敵人首級,女人必須會織彩布,才有資格獲得圖騰。
但是隨著日本人的佔領,賽德克人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男人只能做苦役,不準打獵。女人只能做女傭,不能織彩布。在祖先留下的獵場,賽德克人被迫砍伐大樹。他們備受煎熬,心裡愧對祖先。年輕一代的臉上再也無法印上那令人驕傲的圖騰。
終於有一天,賽德克人心中的怒火爆發了。他們在頭領莫那的帶領下,奮起反抗,與日本軍隊展開了殊死拼搏,最後慘遭滅族。賽德克人帶著尊嚴和驕傲跨過了「彩虹橋」,與祖先相會。
在這部片子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莫那——他剛強堅毅,雖然平時他話很少,但他雙目炯炯有神,身材矯健,讓人感到一種無形的威嚴,神聖不容侵犯。在莫那的指揮下,賽德克族的戰士們數次把強大的日本軍隊殺得人仰馬翻,真了不起!
賽德克人在起義之前心裡就很清楚自己註定失敗,因為他們的實力遠遠不能跟日本人比。但為了尊嚴,為了臉上自豪的圖騰,他們視死如歸。當我看到婦女們為了節省糧食,不拖男人們的後腿而集體上吊自殺時,我哭了。那是多麼悲壯的場面啊!
電影看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眼前浮現的依舊是那些血腥殘酷的場面,耳邊回響著莫那的話:「真正的人,可以輸掉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
⑼ 賽德克巴萊日本人看了什麼感想
《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題記
初涉《賽德克巴萊》,較之其他大片,叩擊我眼簾的那一幀幀畫面,褪掉了奢靡的包裝、洗盡浮華,如清醇的輕羽梳理著我心房的雜草。
同樣的抗日,同樣的民族守護,它沒有《金陵十三釵》中日軍擢發莫數的罪行,連激起人們不由自主的泣數行下也寥寥無幾,更沒有《舉起手來》中塑造的一個個呆童拙夫、愚昧無知的日本人,無法讓我們語笑喧闐。它如一泓清泉慢慢的流泄,敘述著那個民族的興盛、衰敗與落寞,還原了一個歷史!這部耗時十二年的史詩巨著,無可厚非是家園守護影片中的饕餮大餐。
賽德克巴萊,是野蠻的。血腥並不是野蠻的完整詮釋,它滋養著強者的驕傲!
帷幕拉開,展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群落後的野蠻人。他們的野蠻,在於總是光著腳丫、喝著生血、吃著生肉;在於使用著最原始的物物交換;在於中國大陸紅磚綠瓦幾千年後,他們仍住在原始的茅草屋中。賽德克巴萊,是有霸氣的。霸氣如同鑄牢靈魂和民族燃燒的火葯……
馬赫坡的首領莫那?魯道如同敢於用自己的力量搶奪獵物,威懾族人只能尾隨於他。
當部落沒落二十餘載,獵場已名存實亡,但所有人卻都不屈服於做二等公民。莫那?魯道率領三百勇士抵抗幾千大軍,用最原始的武器對抗擁有先進的槍支炮彈、飛機坦克,逼得日軍動用慘絕人寰的糜爛性炮彈。那明知不可為而強為之的勁頭怎一個「霸氣」了得?
掩卷沉思,古有侯蒙 「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的霸氣,今有溫總理「吾身雖瘦,必肥天下」的壯志;然如今青年人的霸氣已魂歸何處?生活在這般「花花草草由人願,生生死死隨人願」的世界,一群群如墮煙海的青年卻用享樂詮釋著生存的必要。當「拼爹時代」的到來,富二代掏空家產犯下一切強盜行徑;當身邊人覺得「扶持經濟,重振國家」是一句具有喜感的台詞;當「偽娘」的出現到理所當然,難道不是對「青年」、對「國之棟梁」的諷刺嗎?
賽德克巴萊,是隱忍的。沒有蓄勢的隱忍,是一個不完整的民族…彷彿卧薪嘗膽就在眼前……
做一個決定並不難,難的是付諸行動。莫那?魯道用二十年來攢火葯,用自己的權威斥責族人,向日軍委曲求全。他的隱忍在於決不吹毛數睫,不會在羽翼未豐時蚍蜉撼大樹,而如同一座火山慢慢積聚,伺機而動,用最強勁的爆發進行絕地反擊。全劇的主旋律在此升華,於亂世,盲目反抗所付出的代價無非功敗垂成。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而二十年的隱忍,始終牢記自己最初的目標並為之奮斗,只因為他們的生命是用祖先的血換來的,他們也要帶著子孫一起染紅戰衣!
作為開啟成功殿堂的鑰匙,勾踐卧薪嘗膽,韓信忍胯下之辱,孫臏裝瘋賣傻。如含苞的花蕾,需痛苦的綻放才能臻於絢爛!人生不會萬事遂願,雖然未來很飄渺,但只要拆除心中的樊籬,有所希冀。隱忍、蓄勢等待,天必不負!賽德克巴萊,是驕傲的!
全片自始至終都滲漏著難以言狀的驕傲。當一個「卸下野蠻人的裝扮」、想用文明人的准則約束自己的「族人」,告訴莫那?魯道關於日本的文明,企圖勸他繼續忍下去時,他那句氣貫長虹的話語--「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讓我醍醐灌頂,明白了賽德克巴萊可以輸去身體,但是一定要贏得靈魂!
「拿生命來換圖騰,那拿什麼來換回那些年輕的生命?」「驕傲!」兩個頭目之間的對話碰撞出了兩個擲地有聲的字眼!那是屬於一個名族的驕傲,那是一種為了自己生存的驕傲。戰斗前夕,男人為了守護自己的部落,自己的獵場,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而女人,雖是歷史以來的弱勢群體,但她們卻寧願貢獻出最後一粒糧食,支持男人沖鋒陷陣。那集體上吊的一幕更是讓我對他們的圖騰精神有了全新的認識。他們要到達彩虹橋的那一邊,成就賽德克巴萊!最後整個部落沒有一個人投降,他們的思想中只有兩個選擇:上陣殺敵、或者自盡!
那是一個怎樣的民族?「三百名戰士抵擋幾千大軍,非戰死即自盡……為何我會在這遙遠的台灣山地見到我們已經消失百年的武士精神?」鐮田彌彥最終不得不喟嘆那份驕傲,而這驕傲告訴我的是彩虹橋那邊的永恆!
難以置信高山陡澗處會有這般傲骨嶙峋的靈魂,難以置信歷史洪荒中會有這般滄桑的民族,難以置信驕傲這雄渾的白光竟能折射出了這般遒勁的彩虹!
細數當下,驕傲是非主流的自拍?是男女不分的哈韓裝?還是五彩繽紛的爆炸頭?過去的,已化為春秋竹卷;未來的,仍在天書之上。收起曾經的迷茫,減少未來的憧憬,把握這一刻,擺脫「溫一壺陽光下酒」的柔腸,用「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氣概承諾:祖國的未來我們扛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