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末代皇帝觀後感六百字

電影末代皇帝觀後感六百字

發布時間:2023-01-29 17:55:55

1. 《末代皇帝》觀後感

一個尊貴的囚徒  身不由己的一生

《末代皇帝》,三個半小時的影片,看盡了末代皇帝溥儀跌宕起伏的一生。

末代皇帝溥儀貌似威儀天下,手握天下的生死大權,卻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令人唏噓不已,卻又深深同情,只感嘆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來都不會為某一個人而停留,即使是皇帝也無法抵制其前進的步伐,也無法把握歷史的方向。

溥儀作為末代皇帝未必是昏君,但他的命卻註定是悲催的。他只不過是歷史馬車上的一名可憐乘客,甚至比一般乘客更可憐,因為他的前半生都是被囚禁起來的。沒有自由的人,是何等的悲哀!紫金城那麼小,卻永遠也出不去,包括他以後的人生都是生活在囚禁之中,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

蘇軾說「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我們人是歷史洪流中一枚小小的塵埃,很多時候,生或者死,都無法自己做決定。惟願在這不易的人生里,做一枚快樂的塵埃,享受小小的平淡的幸福。

2. 末代皇帝觀後感5篇

《末代皇帝》由義大利導演貝爾托魯齊指導,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攝制的影片,在1988年奧斯卡上獲得9項大獎,無疑又是一部驚世之作。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末代皇帝 觀後感 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末代皇帝觀後感篇1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部由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導演的電影《末代皇帝》。電影講述了中國末代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自三歲登基後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從唯我獨尊的萬世皇到一個鬢微霜的園丁的傳奇經歷。這是唯一一部在故宮拍攝的電影,得到了中國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據說拍攝期間英國女王訪華卻因為這部電影的拍攝而無法參觀故宮。這部電影在上映後獲得了九個奧斯卡獎項。影片在中國宮廷式的背景、莊重蕭殺的配樂以及黑與暗紅相結合的色調下緩緩拉開帷幕,溥儀的一生娓娓道來……

慈禧太後咽下最後一口氣時,蓋在她慘白枯槁面容上的那塊紗也封住了溥儀的自由。三歲的溥儀從此成了最缺少管教的孩子,懵懂單純天真善良的他開始了傀儡生活。紫禁城裡的生活,讓他形成了目空一切、唯我獨尊的專橫性格。後來,中華民國建立,宣統帝退位。再後來張勛復辟,溥儀又一次稱帝,但在幾年後又因向日本人投降而退位。當溥儀得知他家祖墳被盜挖後悲憤交加,為了洗雪孫殿英盜挖祖墳之恥,他決定與日本人合作,復辟滿清。於是,他在長春建立「滿洲國」並稱帝。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淪為階下囚,在監獄里進行勞動改造,十年後獲特赦。之後年近六十的溥儀成了一名園丁,過著普通老百姓的平凡生活。

溥儀的人生,三起三落,他的目光也由最初的澄澈 清明 變得冷漠滄桑。

溥儀被軟禁在紫禁城內,無法走出這個富麗堂皇高大宏偉的建築,每天在紫禁城這一方狹小的土地上看著藍天白雲在頭頂上飄去,他的靈魂早已飛出城外。

他的額娘離開他、奶媽被人帶走、皇後悄然離開,他跟在後面追,在黃昏下他的身影是那樣渺小、微不足道又那樣倔強。然而,一扇門在他身前關上……「Open the door!」這句話被他一次又一次說出,從最初的吶喊到請求再到喃喃低語,從最初的憤怒不甘到無助再到絕望……這不正是他被封閉多年心底渴望自由的真實寫照嗎?

誰說溥儀是懦弱的?在中國古代,皇帝也許是最危險的職業,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謀殺。可是站在這個位置上的他卻從不恐懼。沒落的君主自然是想復辟的,奈何他陷入了敵人的陰謀被日本人利用。

誰說溥儀是無情的?他對胞弟溥傑一直念念不忘,始終關心著他;母親死後他推著自行車竭盡全力想出城;奶媽被帶走後他跟侍女說:「她不只是我的奶媽。」他對老師庄士頓先生敞開心扉,庄士頓先生離開時他戴上了眼鏡目送著老師的身影一點點變小直至消失……

誰說溥儀沒有主見?他希望改革,他想改變他身邊的一切,為此他親手把自己的辮子割了。他也試圖利用日本人,但失敗了。他想改變,但歷史的波濤阻礙了他,他終究不能改變什麼,只能茫然行走。

而皇後婉容因內心的孤寂漸漸染上了毒癮,監獄長在---期間被打成右派的凄慘結局也令人唏噓不已。也許就像貝托魯奇接受采訪時所說:「他們也是命運之神的玩物,任何人都不過是歷史的犧牲品。」那樣的年代決定了他們的命運,而歷史只有結果沒有對錯。

到了影片的結局,溥儀度過了清末到---這段歷史教科書中最動盪不安、暴亂頻繁的時期,最終過上了平凡卻自由的生活。輕風拂面,春意融融,他在花園里緩緩修剪枝條,嘴角微微上揚。也許,這算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吧。

末代皇帝觀後感篇2

在同學家作客,我在上網,朋友則拿著遙控器不停地換著電視頻道。剎那間,我停止了上網,回過頭去,叫朋友倒退二個頻道。那肯定是在放電影《末代皇帝》。因為只有這部電影的配樂,讓我能在短短一至二秒種內聽出來。它是我個人認為的所有電影中最好的配樂。自從《末代皇帝》誕生以來。其配樂的主旋律似乎已經成為了西方人心目中標準的中國聲音。至少在近年來的很多描寫中國的西方影視和音樂作品、乃至是電子游戲配樂。都不約而同的使用了相同感覺的音樂。而這種類似的旋律其根源來自於《末代皇帝》。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其實幾年前我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可是當我在電視機里再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心情仍然是很激動的。因為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不只因為那完美的配樂,還有那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人物,以及那一段讓人久久不能平靜的歷史。可能是因為溥儀前半生住的北京的皇宮和東北的「皇宮」我都去看過吧,我似乎更能理解溥儀的命運是一段什麼樣的命運。當溥儀站在講台上高呼「滿洲國與日本應該是平等的!」的時候,我被感動了。應為我也曾經坐在那個會議廳的椅子上面對著空空的講台。我們似乎是一對從未相逢的老朋友,曾經擦肩而過。而今天相遇了。

我們總應該對歷史抱以一些敬畏,不管那是段什麼樣的歷史。很多人我們不應該忘記。當我們津津樂道的談論慈禧鳳冠上的珍珠鑲嵌在蔣夫人的鞋子上的時候,我們同樣應該知道,正因為如此,溥儀才投靠了日本人。當我們談論溥儀投靠了日本人時候,我們還應該知道,他居然有勇氣大聲告訴日本人:滿洲國與日本應該是平等的!他是一個人,我們不能把他縮為一個符號。他是一個有著我們一樣的情仇愛恨的普通人。他生存在一個無奈的世界。他和光緒一樣,生來就已經註定了自己的命運,拚命想做點什麼。卻發現什麼也做不了。可憐的皇帝!

其實我們遠沒有資格去同情晚清的皇帝。他們承受著常人受不了的壓力和苦難。清庭的腐敗其實和他們個人沒有關系,他們也是受害者。而同治中興,戊戌變法,也有他們的重要的功勞。他們並不懦弱。他們沒有放棄。他們每天零晨兩點起來批奏章。沒有一天休息。他們熱愛他的國家、他的民族。可是他們無能為力,真的無能為力。但歷史卻不能給他們一個起碼的坐位。太不公平了!

說些題外話,為什麼西方人對我們中國的歷史把握地要比中國人還要深?真的是因為有些人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嗎?不是。在歷史前面,不管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其實都是旁觀者。記得在《戊戌變法史事考》一書中,作者茅海建在前言中感嘆道,中國第一檔案管中有大量的清宮檔案,都是研究清史的好材料。館中條件優越,查檔免費,還有空調。但是在案前埋頭苦讀的都是日本人,西方人。很少有中國人。也許這就能說明問題所在了吧。

末代皇帝觀後感篇3

由義大利導演貝爾托魯齊指導,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攝制的影片,在1988年奧斯卡上獲得9項大獎,無疑又是一部驚世之作。

貝爾托魯齊,被人們稱作詩意導演,心理導演。很善於用獨特的影視語言,他的作品帶有強烈的主觀性。他曾說過,中國的這段歷史讓他著迷,他願意用的的能力來傳達自己的觀點。影片正巧符合他對歷史的看法:人是歷史的人質。因此他對浦儀的同情心大於厭惡感,從影片中也不難體會到。

這部電影出彩的地方是影調的運用,攝影師斯托拉羅也的聲名也提高到新的高度。在浦儀在看守所接受審問時,畫面採用青藍的冷色調,彷彿觀眾也在冰冷的監獄一般,起到了親臨感。在浦儀回憶童年時,畫面採用了暖色調,寓意了小皇帝被禁錮於皇宮,和被皇宮所保護。影片還不忘了對光線陰影的處理,在浦儀小時候和被放逐做傀儡時運用了陰影和陽光的不平衡感。使觀眾體會到浦儀的那種掙扎和辛酸。只有在和英國師傅學習先進理論時,在看守所自己得到心理解脫時,陽光才回到了浦儀的臉上。從這部電影可以清楚的體會到光線對電影的作用。

本片以門為引子,用門的視覺形象來表現浦儀在前半生中充當傀儡被禁錮的歷史悲劇,表達了他人是歷史的人質的歷史觀。在回憶與現實轉換時也運用了很多精彩的剪輯技巧,比如相似物轉場,相似音轉場,人物的相關性等等,如不是採用這種高超的時空轉換式,是很難自由轉換的。

電影不僅可以還原再現歷史,也可以表達和解釋歷史。因為這就是電影!

末代皇帝觀後感篇4

電影的第一幕,是溥儀在候車站割腕的情景。

畫面切到晚清時期,慈禧太後臨近駕崩時,年幼的溥儀被從家中帶至皇宮。至此,他便被封為皇帝,萬曆皇帝。他走到父親身邊:「阿瑪,回家吧。」可他父親只是對他重重地磕了個頭。

登基儀式上,紫禁城內滿是大臣、太監和宮女。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而他只聽到了蟈蟈的叫聲,他穿越人群,循聲來到一個太監面前。太監滿臉諂媚,遞過裝了蟈蟈的罐子:「若皇上喜歡,這就是皇上的了。」這時,他三歲,眼中只有一隻蟈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個不明所以的名詞。

六歲,與皇弟練字時,皇弟不小心說出口:「你已經不是皇帝了。」在溥儀的追問下,皇弟帶他爬上皇城的屋頂,只見一群衛兵護送著辛亥革命成功後的民國大總統登上城階。「我還是皇上嗎?我不明白,我一點兒也不明白。」少年,聽到城外學生因割讓土地而起義的呼聲。學生們很氣憤,他也很氣憤,可他不被允許踏出城牆外一步,即使是他親生母親過世也不能過去。

青年,立志於改革朝廷,沒想到第二天就被太監燒了賬本。

之後,他以為自己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卻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解放後,他坐上了從俄國回來的火車,猜測自己難逃一死,便躲在狹小的衛生間里割脈自殺。可笑的是,他沒有死在火車上,還有更多的屈辱等待著他。

所有他愛的人他都追不上,所有的門都對他緊閉。

兒時的乳娘被送走,他苦苦追趕,未果,只得落寞:「她不是我的乳娘,她是我的蝴蝶。」母親去世,他騎自行車想出城探望卻被哨兵攔在城門。他氣憤,卻又無可奈何。婉容皇後離開,他起身追去,卻只看得轎車的背影漸漸遠去,大門慢慢閉上。不論友情、親情或是愛情,剛嘗到擁有的滋味,便很快被剝奪。他寂寞,他實在是太寂寞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電影結尾時,故宮管理員的孩子問:「你是誰?」「我是中國的皇帝。」孩子無邪:「如何證明?」年近花甲的他慢慢地越過欄桿,從皇座下摸索出一個竹罐,像孩子一樣笑著遞給了小童。小童詫異,打開破舊的竹罐,竟有蟈蟈從里頭爬出,唱著當年一般的歡快的歌。回頭溥儀早已不見人影。

魔幻現實的手法,把時間拉回他三歲時,從太監手中接過竹罐的那一刻。可這之間,不知已經過了多少韶光,好像這一切都如一場幻夢。那是他與那個王朝的小秘密,人生短短十幾年,也不過如螻蟻。

他就是這竹罐里的蟈蟈,從他登基那一刻起,就永久地被囚禁在了這皇宮之內。最後蟈蟈爬出,獲得自由的那一刻,也是他生命終結的那一刻。

縱然貴如天子,他也只得像浮萍一般順著歷史的江流而游,在命運面前顯得那麼無力:他什麼也不能改變。看完這部電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回家都需要買門票的人,如何不讓人感慨。

末代皇帝觀後感篇5

一個小男孩兒,頭上壓著沉重的帽子,眉頭緊縮,表情嚴肅,額頭的青筋突出,背後是滿朝文武的大臣對他頂禮膜拜。小小的年紀還在懵懂無知,就承擔起了一個國家委以的重任。他還不知道,他現在的國家以是國破山河。

影片是1987年由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齊指導,該片分為前後兩部分,以幼年的溥儀和被共產黨抓到後的溥儀為時間點穿插敘述。一點點為觀影人講述了溥儀的一生,從萬人之上皇帝,到想光復大清的傀儡,到共產黨的戰俘,再到說自己只是一個花匠。

溥儀,戰戰兢兢的一生,一出生就已經註定的一生。

影片以溥儀在車站決定割腕自殺被共產黨救下調換到年僅三歲的溥儀被慈溪老佛爺召進宮與家人分開,小溥儀一臉陌生的走到慈溪身邊,當慈溪對他宣布大清交給他的時候,小溥儀並不能理解自己將要承擔一些什麼,在哪一刻,命運將他和「皇帝」死死的拴在了一起。

那時候的中國已經被日本人迫害的滿目瘡痍,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將鴉片帶入中國,處心積慮引導中國人吸食鴉片從中獲得利益。而鴉片損害了中國人民上到官吏下到百姓的身心健康,摧毀中國人的意志。日本人利用鴉片來侵略中國土地,屠殺中國百姓,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帝國。中國被迫一次次妥協,一次次與各國簽署不平等條約。小溥儀接受的實質上晚清早已不復存在,可以說,晚清造成這樣的局面,不能怪溥儀的無能,只是溥儀以無力改變這樣的事實。

末代皇帝觀後感5篇相關 文章 :

★ 最新《誤殺》電影觀後感心得影評範文5篇

★ 2020最新央視鼠年春晚觀後感素材5篇精選大全

★ 紅色電影《西安事變》觀後感1000字5篇

★ 《百家講壇》觀後感5篇

★ 甲申三百年祭讀後感範文5篇

★ 優秀紅樓夢讀書心得感悟5篇

★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精選6篇500字

★ 《鄉土中國》讀後感心得範文十篇

★ 關於《音樂之聲》觀後感

★ 九一八事變感想文章

3. <甲午風雲> 《 末代皇帝》觀後感

溥儀。末代皇帝。最後的君主。被迫當上了皇帝,被迫離開了紫禁城,被迫去了偽滿洲國。他沒有錯,他只是生錯了時代,被人強行推上了王座,在還是乳臭未乾的幼年時代。他想救國,只是沒有能力。他想擺脫日本的控制,擺脫偽滿洲國…只是,他沒有力量。夢想與現實實在是太遙遠了,他,無能為力。
當被弟弟告知在紫禁城外有了「另一個皇帝」,而自己所謂的臣子們都在對自己隱瞞真相,自己視為親生母親的奶媽被送出紫禁城時,一個年幼的君主,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一瞬間失去了所有,披散著頭發,在偌大的紫禁城裡,聲聲吶喊,夕陽下的背影,孤獨而凄涼,溥儀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無力。
少年溥儀,不知道為什麼能對自己的英文老師敞開心扉,或許因為他是紫禁城裡唯一以真實面孔面對自己的人吧。在這個英國人的眼裡,這個中國的末代皇帝有著一腔熱血,但無處施展,有著滿腔抱負,卻無力回天。當溥儀為這位英國人送行時,濃郁中國風的樂隊跟在他身後,這位英國人,溥儀的老師,更是朋友,一步一回頭。他知道,這是自己和這位悲哀的中國最後一位君主的訣別。
溥儀以為自己不會在意母親的死,但是,他還是騎著自行車向城門奔去。當紫禁城的大門將近在咫尺的並不算光鮮卻真實的,有死去母親存在的世界隔絕在紫禁城外時。溥儀的臉上,分明透著可惜,絕望,繼而轉為憤怒。或許,那一刻,他終於明白,自己不是什麼帝王,只是一個可悲而無奈的囚犯。
終於可以離開紫禁城時,原本以為自己會恨紫禁城的溥儀,竟有了一絲不舍。黃昏下,回首最後看了一下紫禁城,這個自己前半生所生活的地方,但是,你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呢?是激動?是悲傷?是慶幸?是不舍?
在天津的期間,溥儀一度過著頹廢奢靡的生活,直到文秀毅然離開溥儀,慈禧的墳墓被挖,他才赫然發現,自己雖然還過著貴族的生活,卻已經失去了意義。面對不僅沒有伸出援手還間接軟禁自己的國民政府,溥儀選擇了日本。即使明知道日本人在利用自己,理由很簡單,他奢望自己能夠反利用日本,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滿洲國。
只是他高估了自己,他終究成了傀儡皇帝,尤其是他「訪問日本」回來後,妻子婉容的離去,他信任的人被調職,被迫任命不想任命的人為官員,在會議上爭取獨立權,但換來的卻是日本人和所謂的臣子們的拂袖離去,在偽滿洲國,他真正的成為了孤單一人的君主。在這個被日本人控制的滿洲國里,真正的中國人只有溥儀,他真正明白了什麼是孤立無援。
他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拒絕日本人要求自己娶日本女子為妻子。這也許是他最大的努力了吧。
在監獄里,與家人分離的溥儀臉上分明寫滿了惶恐與不安。一代君王,沒落的貴族,驕傲如他,卻還是潦倒的度過了自己的一生。即使晚年時期參與外交,受到多位領導的接待。但是,愛新覺羅·溥儀終究悲慘了一世。即使那不是他選擇的。
末代皇帝的憂傷,又有誰知曉?

4. 末代皇帝觀後感

影片簡單講述了愛新覺羅溥儀的一生,從他的幼年、童年、青年、成年、老年幾個人生階段進行了簡單的敘述。紫禁城裡的皇帝,這曾是多少人夢寐以求想要得到的,是多少人想要過上的生活,但單從溥儀來說,他擁有了這一切,不過從他進城的那一刻開始,這一生便開始不斷的失去。

《末代皇帝》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

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1988年,該片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創音樂等九個獎項。

影片評價:

《末代皇帝》是一部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的影片,也是歐洲導演貝爾多魯齊的經典之作。該片的敘事手法與《美國往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用閃回的手法,在2小時40分鍾內講述了溥儀60年的跌宕一生。

5. 末代皇帝讀後感400字作文

末代皇帝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五》這一部講到了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同時也是一名末代皇帝。

對於亡國的皇帝,一般人的印象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爆君?昏君?無能?荒淫?……

他們頭上扣著的帽子大多都是負面的,可是在書里,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末代皇帝。

真正的崇禎是這樣的人:敏感、鎮定、冷靜、聰明絕頂。

然而,大明江山,此時已經是個病入膏荒,沉痾難治的病人。縱有妙手回春的扁鵑,也已經無能為力。同時他的旁邊,還有一個虎視耽耽的後金,正等著大明這個曾經的巨人倒下,然後拾取這片繁華的土地。對於崇禎來說,他能做的只是盡力而為。對他,我只有無盡的遺憾,所謂生不逢時,倘若他出身在明朝的其他時期,他一定也會成為一個有為的君主,而不是背負罵名的亡國之君。

同時,我想起歷史上另外一個「臭名昭著」的末代皇帝——隋煬帝楊廣。

不管是官方的史書,還是民間的傳說,這個據說是耗子精轉世的皇帝是一個最最荒淫的人,其實,我相信這都是李世民授意抹黑的。

隋煬帝的一生,並不是一無是處的,開通京杭大運河,至今予民有惠;推行科舉制度,打破世家大族壟斷朝政,幫助寒門子弟進階朝堂,聽取民-意。實施的「關中本位政策」,通過限制、削弱關隴集團的強大勢力和影響,整飭吏政,加強中央集權,擴大統治的社會基矗

當然做為一個人,都是有缺點,尤其是一個擁有至高權力的人,他的些微缺點都會被權力無限放大,而成為致命的傷害。比如,楊廣的好大喜功,因為自己曾經的戰功赫赫,所以發動全國之力三征高句麗,想讓自己的文治武功得到後人的景仰,結果卻是未獲寸土、寸功,不了了之,反而耗盡國力,勞民傷財,激起民怨,引發叛亂,致使亡國喪命。

但是,由於某些原因,史書中的隋煬帝,缺點被無限放大,優點幾乎是完全抹殺,才讓後人誤解至今。

其實,在隋唐以前的史書,可信度還是很高,比較真實的反映了歷史的原貌。而就是從隋唐以後,唐太宗李世民開始,篡改史書,開了先例,《隋史》是唐朝編撰的,所以楊廣被抹黑成弒父弒兄之徒。而玄武門之變,也變成李世民是被-逼的。

不過墨寫的謊言永遠掩蓋不了血寫的事實。歷史的真-相總有大白於天下的一天。

末代皇帝是一部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技巧精湛的史詩巨片。

末代皇帝電影海報(2張)

故事從1950年冬天開始講述起:清王朝廢帝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後,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中國戰犯管理所所長發現情況有異,急敲衛生間的門。 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太後旨意把3歲的溥儀接進宮中教養,准備接位。

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舉行登基大典時,溥儀在大臣陳寶琛身上發現了一個裝著蟈蟈的小籠子。他對蟈蟈的興趣顯然要超過幾千名跪在他腳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後,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獨的孩子。

溥儀從回憶中驚醒過來。他也被管理所長救起,從此開始了接受審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他在監獄里遇見了他的胞弟溥傑,於是又回想起40年前的往事:在養心殿院中,溥儀和溥傑玩得正起勁。他已長到6歲,但還在吃乳母的奶。他已經懂得手上握有無上的權力,並開始肆意捉弄虐-待太監們。這時傳來消息,辛亥革命成功,溥儀被廢黜,他只是「紫禁城內的皇上」了。

1919年,英國教師庄士敦受聘入宮,14歲的溥儀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士敦任教的4年裡,溥儀不僅在生活方式上逐步發生改變:學會了騎自行車,戴上了眼鏡,剪掉了辮子,穿上了西服,學會了跳舞、打網球,並且朦朧地嚮往西方的民-主政治。盡管他在1922年仍按舊制娶了婉容為「皇後」,文綉為「皇妃」,他的心已飛向英國、飛向牛津大學。

鏡頭又閃回監獄。溥儀被要求交代他的全部歷史:

電影劇照(二)(20張)

1924年夏天,一隊馮玉祥部下的士兵包圍了故宮,迫令溥儀遷出紫禁城。溥儀在庄士敦陪同下,帶著婉蓉和文綉第一次進入了宮外的世界。在日本人的庇護下,溥儀到了天津。不久後,文綉恥於她的地位,毅然出走了。日本人加緊了對溥儀的控制,女特務川島芳子被派駐在婉容身邊,庄士敦也不得不於1931年離開了溥儀。1934年,日本侵吞了東北三省後,便要求溥儀出任所謂「滿洲國」的皇帝。一心想復辟的溥儀不顧婉容,陳寶琛等人的勸戒,以「中國背棄了我」為理由自願去長春登上了「滿洲國皇帝」的寶座。婉容自甘墮落,吸上了鴉片,和溥儀的距離越來越遠。為了延續後代,婉容和司機私通並懷孕。當時日本人強逼溥儀在任命新國防大臣的文件上簽字,溥儀一開始不願意。沒料到日本人對他的身邊一切都了如指掌,這讓溥儀深受威脅,最後妥協。後來婉容的孩子一出生就被日本人害死,她也被日本人強迫送走了,最後落得一個精神失常的下常溥儀在日本人甘粕和吉岡的監護下,嘗夠了當兒皇帝的屈辱滋味。直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滿洲國」解體,溥儀出逃未遂,在長春機場上被蘇軍俘獲,才結束了他的丑惡的「前半生」。

在溥儀交代他的罪惡歷史時,鏡頭不時回到監獄的牢房。在整整10年的關押期間,溥儀已從一個連衣服都不會穿的「皇上」鍛煉成一個能自理生活並從事一些輕微勞動的平民。1959年,溥儀被特赦了。

6. 末代皇帝電影觀後感

世界那麼小,小到我們就像生活在巨大的玻璃缸里,透明的世界,我們彼此遇見。世界那麼大,大得有些地方,我們一輩子也無法到達。我們抬頭仰望天空,時間向後退去,白雲向前飛去。歷史是很玄妙的東西,我們在門內,時間在門外流過,不留任何痕跡。我們一直在向門外張望,希望能看到永恆,結果,什麼都無法預知。我們只是在盲目的行走,無法主宰什麼。
紫禁城那麼小,小到永遠是斑駁的朱紅的牆,輝煌的金鑾殿,藍的天,白雲略天而去。紫禁城那麼大,大得推開一扇門,還有一扇門。這個地方,困住了溥儀一生的美麗,誓言,夢想,信仰。
昏暗模糊的佛堂里幾縷清晨的陽光從朱紅窗欞里射進來。兩邊是斑駁退色的羅漢們,張牙舞爪的嚴肅。偉大文明夕照的美麗余暉,在一個三歲孩子的手中點點消失。「你那麼小,你怕我嗎?這里的每個人都怕我。我是至高無上的慈溪太後。我已經在這里住了很久很久了。唯一能住在這里的是皇帝。他已經驅龍而去了。他今天死了。小溥儀,我將封你為萬年皇帝。」而後她死了,在朝暉中,天亮了。溥儀笑了,跌跌撞撞地走出屋子。萬年皇帝,一個牢籠,罩住他地一生。從一眼天真的孩子,到滄桑而冷漠的眼光。
萬年皇帝,給了他什麼,只是在他母親死的那天,十三歲的溥儀平靜的說「我母親今天死了吧」。然後他推著自行車走遍皇宮的每一個門,朱紅龐大的門。門外是匆忙的市集,襤褸的乞丐,玩耍的孩子。他想出去,門卻在恭敬的侍衛手上怦然關閉。門外有他的母親,他的模糊的短暫童年,有他遙遠而又觸手可及的世界。他絕望,叫著:「open the door」。第二次喊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是三十年後了,另一個牢籠關住了他,那就是滿洲國,在世人的唾罵聲中,他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當染上毒癮的婉容在黯然被日本人送出總督府的時候,雪地上,溥儀一路狂奔,那是不是他一生所愛的女人,已經不重要,只是,那是一輩子愛他的人,唯一的,僅有的,所有的。同樣朱紅偉岸的門,應聲合上。「open the door」溥儀喃喃著。
從紫禁城到天津,再到滿洲國,再到監獄。溥儀的一生,被歷史牽絆著的,就是這個萬年皇帝。歷史的背後,是我們碌碌的背影。我們堅信著我們在創造著歷史,其實,我們一直在沿著歷史給予我們的軌跡向前走著,無法抵抗。我們總以為我們看清了歷史,其實,我們只是在門內無助得向外張望。身在歷史中,我們無法知曉什麼。溥儀投靠日本人,是因為國民黨背信棄義地掘了滿洲的皇陵,慈溪的屍體被撕成幾塊,脖子上的項鏈做了宋美齡的結婚禮物。而他的決定背後,是日軍哈爾濱的細菌試驗廠。這是他所不知道的。在監獄中的溥儀,看著記錄片,驚愕的緩緩站起。溥儀在滿洲,也是堅決的回絕過日本人的無理要求,他在國會上憤怒的說,滿洲國和日本一樣是平等的,只是沒人聽他,這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所以,我們知道的,永遠只是事實,而不是真相。

7. 觀《末代皇帝》有感

        最近無意間發現這部值得一觀的電影,從初二開始就很喜歡中國近代史,這完全歸功於我們的歷史老師,很准確的說,是她的美貌和口才激發了我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讓我對一切有關歷史的書籍和影視都比較敏感。

        這部影片嚴格來說是一部紀錄片,詳盡地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一生,電影的名稱「末代皇帝」其實是對他一生最客觀的概括,盡管溥儀是最後一任皇帝,但他依舊是封建中國中央集權制度最高權利的象徵,這部影片於1987年經外國人合資在故宮真實取景拍攝,歷史還原度高達百分之八十,較客觀的將近代中國再現,不虛美不隱惡,值得找來細細品味。

        溥儀,本是淳親王之子,後因光緒帝馭龍而去,他被慈禧太後選中,進宮成為下一任傀儡皇帝。他三歲時便進宮登上帝位,成為中國最高權利統治者,可是細想一下,才三歲的孩子,放到現在也僅僅只上幼兒園,這么小的孩子能懂得什麼?仁義禮智信他又知道幾個?可是溥儀卻被迫離開生父生母,進了宮,坐上了那個萬人矚目的位子,身邊無論是誰都對他畢恭畢敬,他享受著世間最好的,優越的生活著實令人羨慕,可誰曾想,這一進宮竟再也無法踏出去一步,記得有一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進入皇宮後,他有了屬於自己的駱駝,屬於自己的宦官,屬於自己的尚書房,屬於自己的蟈蟈和小白鼠,可是這些東西的代價就是他的自由。是他用自己的自由換來這些,每次一跑到宮門前要出去,就被侍衛強行阻止,偌大的皇宮里,時常奔跑著一個瘦弱的身影,他想出去,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想像一個正常的孩子一樣守在父母身邊,他想褪卻一身繁華去換一世自由,他是可憐的,同時也是可笑的,可憐他自小命途多舛,可笑他身居皇位卻處處受制於人。其實更多的是可悲,自己的人生不由自己書寫,被迫踏上別人安排好的道路,一路艱辛一路迷茫。

        他也想過要掙脫束縛,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侍衛阻止他出宮時,他憤怒的將自己心愛的白鼠摔死。想要張望外面的世界,於是不顧危險爬上屋檐。我看這部影片時,並沒有覺得他像黑暗統治者一樣可恨,反而覺得他很可惜。可惜又是怎麼說呢?他一生追求新式教育,想去西方學習英語,想組建自己的樂隊,想把自己的治國方略施展出來,想挽救將亡的大清。他有自己的真才實學,有自己的遠大理想,可惜生不逢時,無辜的他成了時代的犧牲品,這個悲慘的時代結束了大清統治,也斷送了他的未來。可惜之情油然而生。

        清晰的記得在小溥儀登基時,耐不住繁儒禮儀,站到龍椅上開始蹦蹦跳跳,階前伏地的生父抬頭告訴他「噓,馬上就要完了。」。這句話是淳親王在安撫煩躁的小皇帝,可作為局外人的觀影者看來,這似乎就是一種暗示,隱約表示出「大清,馬上就要完了!」,是無情的嘲笑,和無盡的悲哀。

        溥儀的外教老師英國學者庄士敦對於他來說,亦師亦友亦父。庄士敦對待溥儀,不是用中國傳統的嚴格的師生禮儀,而是用西方「人生而平等」的觀念來平視這位中國的皇帝。他會給溥儀帶來西方的自行車,會在溥儀近視的第一時間不顧先帝妃子的反對決然給溥儀佩戴了眼鏡,會在溥儀被迫驅逐出宮時為他申請英格蘭的保護資格。他是影片中為數不多的真心對待溥儀的人,一切以保護溥儀為主,顫顫微微爬上屋頂,向溥儀伸出救命的手。不怕損毀大清形象,為溥儀配上眼鏡。他是大清為溥儀聘請的外教老師,可他所做的一切卻都是為了溥儀,而不是大清王朝,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的高尚之處,是以人為本,而非以國為尊。

        溥儀在皇宮最喜歡的游戲就是遮起一塊白布,讓宦官們隔著白布來觸摸自己的臉龐。他說他喜歡這種感覺,因為身居皇位,所有人在他面前都是一副奴才樣,絲毫不敢造次,他看倦了這些人的無條件順從,厭惡他們從骨子裡散發出的奴性,盡管他僅僅是一個共和時期的傀儡皇帝,可在紫禁城內,他依舊是真龍天子。在吃人的舊社會封建制度下,溥儀是九五之尊,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所以人們就必須尊敬他仰慕他。但是人都有慾望啊,溥儀的慾望僅僅是出去看看而已,他三歲起就被囚禁在皇宮,收起自己的貪玩與天真,取而代之的是威嚴和端莊,說一句話走一步路都需要按著規矩來,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剝奪是殘忍,讓他小小年紀就承受著本不屬於他的壓力。那些所謂的大人們啊,只想著大清,只想著如何延續自己榮華富貴,所以絲毫不會在乎這個孩子的感受。人情冷漠世態炎涼,是這將亡大清,乃至這個國家的可悲,細細想來,近代的祖國滿目瘡痍,令人心疼。

        紫禁城內悄悄築起的高牆將皇宮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為天下共和,一部分為封建專制。截然不同的兩個制度,竟在這個九五中正的宮廷內共存,互不幹擾互不侵犯。溥儀被蒙在鼓裡,認為中原大地依舊是滿清的天下,所以當他的胞弟溥傑進宮時,他炫耀著自己的駱駝,展示自己的威嚴,可他並不知道,外面的共和世界裡多的是他的寶貝駱駝,人們也都不需要敬畏他臣服於他,可他依舊認為自己高高在上,生來就是人中之龍,擁有著天生的優越感,可悲可嘆!

        還記得溥儀爬上屋檐看到袁世凱的車從皇宮走過時,他的眼神里是害怕,是孤獨,是絕望,他內心想要通過改革來拯救大清,所以自行剪辮,企圖通過此舉來刺激他身旁的大臣們,可是他們都如同木偶一般,不聽不看也不了解溥儀的真實想法,沒有大臣的支持和輔佐,縱使自己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改革成功,憑一己之力又如何能挽救得了危亡的滿清?

        再來說說溥儀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幾個女人。他的生母淳親王妃,他的母妃當然很愛她,可是為了整個大清王朝,不得不隱藏起自己的私情,將最疼愛的兒子送進宮,她是一個可憐的母親,先國家而後私情。二嬤是溥儀的奶娘,這個女人對於溥儀來說,勝過生母,從他三歲記事起便是這個女人陪伴著自己,二嬤把自己的孩子放棄,進宮去服侍溥儀,所以看到他就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一心一意待他,愛他寵他,把對自己孩子的愛全部傾注在溥儀身上,從側面也體現出了封建舊社會對婦女的殘害。婉容是溥儀的皇後,是將亡大清的一國之母,她可能是傷害溥儀最深的人吧,陪溥儀去了日本復國,卻有了別人的孩子,孩子還未出生就死去,她便自暴自棄,吸食鴉片,最後骨瘦如柴,人不人鬼不鬼,不但不讓人心疼,而且會讓人厭惡。相比之下,我更欣賞淑妃文綉,她是黑暗社會的一抹陽光,是沒落貴族中的一股清流,當她接觸到西方"一夫一妻"思想後,歇斯底里的質問溥儀,「我算什麼,我不想做你的情人了!」於是她放棄淑妃的虛位,在一次大雨中跑出去,接受風的吹拂和雨的洗禮,與其說她放下了過去,倒不如說她拋棄了那個唯唯諾諾的令人討厭的自己,是新時代女性的象徵,值得我們去敬重。

        溥儀被迫離開皇宮時,這是他自進宮以來第一次出去,他如同一個懵懂的孩童,四處張望著這個新的世界,可他看到的是什麼?自己視為寶貝的駱駝遍地都是,自己的代步工具是先進自行車,可外面已經是四輪機動汽車了,他害怕他慌張,他不知道自己在皇宮的二十多年裡,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自此他才意識到大清危亡是有一定道理的,自欺欺人,保持著天朝上國的思想,驕傲自大,可他不甘心,他不希望自己是中國封建制度上的最後一任皇帝,所以他要想盡辦法來復清。

        於是便有了他接受日本帝國的扶持,在東北建立偽滿政權的事件。他在滿州重新建立偽清時,一度認為自己終於可以帶領中國人民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可是實現這個雄心遠沒有他想像中的那麼簡單,1945年日本法西斯在華投降,溥儀不得不逃往日本,在日本他受到妻子與僕人的背叛。一心想要救國,卻抵擋不住世界發展的大潮,最終被淹沒在潮流的巨浪中。

        新中國成立後,在滿俄邊界駛來一輛滿載戰犯的火車,溥儀便這這趟列車上。到站休息時,他的一些舊僕人看到他便低頭哈腰屈身下跪,他看到了周圍人異樣的眼光,於是他想逃避,不敢面對,偷偷跑到洗手間,用藏匿好的刀片割破手腕,放入溫水中,任血液肆意流淌,他想就這樣結束自己這屈辱的一生。教導員發現他的時候,他已經是奄奄一息。被救後他進入了改造營,剛進去的時候他很不適應,一個高高在上眾星捧月的皇帝,突然淪落到這個地步,心理的巨大落差讓他感受到大清真的亡了,他已不再是昔日萬人景仰的皇帝。從三歲起,衣食住行便有專人打理,自己可以說是生活不能自理,不會穿衣,不會疊被,不會系鞋帶,不會刷牙,不會自己動手打飯。在改造營中他逐漸學會了這些生活技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自立的人,也重新認識了自己所處的這個新社會,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

        溥儀改造成功後,來到了自己生活了二十年的紫禁城,他抬頭望著,想起了自己曾在這里的點滴,世事變遷,自己曾經的家已經變成了國家的旅遊景點,想要進去看看,卻還需要買票,這是多麼滑稽,令人心疼啊!他進去大殿,想要走上龍椅,被側門沖進來的小學生呵止住了,他說我曾經在這個椅子上坐了二十年,還拿出陪伴自己童年的蟈蟈籠,小孩出神的看著蟈蟈籠,回頭時卻不見了那個花甲老人。我個人認為這個細節處理的非常棒,言已盡而意無窮,給觀影者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值得玩味。

        看完這部電影,最多的感受就是溥儀是一個可憐之人,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用特別細致的筆觸去描述他,不捨得去批判他去指責他,我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無奈之舉,誰不想自己的祖國好,一個平民尚且這樣希望,那統治者一定更想造福國家啊,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能怪他。如果他生在康乾盛世,這樣才華橫溢的一個人必定大有作為,他的一生是令人心疼的,是那個戰亂紛飛,變革四起的時代把他變成了這樣,他也在這個漩渦中努力掙扎,所以他是可敬的,他身上的一些特質也是我們應當去學習的。我不希望有些觀影者看過這部電影後會覺得他很無恥或者無能,我們應當設身處地的去想,如果換做你是溥儀,你不一定有他做的好,他值得我們去尊重!

        最後想說一下溥儀的扮演者尊龍,他的精湛演技讓我們能夠感受到更真實的溥儀,彷彿溥儀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一樣,氣質和神態都特別到位,最重要的還是尊龍那一張顛倒眾生的英俊面龐。特別感謝87年組織拍攝影片的人們,給我們留下了這么好的資源,向他們致敬。

8. 末代皇帝溥儀 觀後感 500字

當1967年的黃昏漸漸退去,中國封建時代的最後一點精神的寄託就隨著這歷史的興衰而沉入了那永遠也無法逃脫的深淵之中,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歷史的更替推動著一個民族的崛起,而對於溥儀來說,這一切卻又就變成了一場巨大的噩夢,葬送了他一統萬年的大夢……

看完這部電影,令我想起了南唐李煜的那首不逝的經典——《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今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從溥儀的眼眶裡,我看見流出的是李煜那心酸的淚水,兩個相距千年帝王,經受的卻是相似的痛,一朝成為階下囚,在一個有志男兒的眼裡,當然是無法接受的事實,然而江山變色,社稷易主,歷史毫不留情的在他們身上碾過,當他們站在昔時繁華的宮闕前,又怎麼不能生出對於故國的情?

但是相對於李煜來說,我覺得溥儀更加的令人尊敬,李煜強烈的文人氣質也就註定了他無法用實際來實現他的抱負,而溥儀不是,對於他經受的挫折,他勇敢的對它們說不,換作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可能都無法在如此困難面前像溥儀那樣勇敢,然而當長春城裡的歡呼聲響起之時,我們不得不嘆息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卻因為急於求成的心情而走上了一條讓他一生一世都後悔不已的路。在關東軍還在滴血的刺刀之下,他也只能選擇了順從,於是他變成個一個木偶,生活在了那個不屬於他的煉獄里。

9. 末代皇帝觀後感

其實說到末代皇帝,觀後感那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就給你說說吧,那是幾年前了,同學向我推薦了《末代皇帝》這部經典老片,距離電影上映的1987年已經過了20多年,我卻第一次走進它。它帶給我的是滿滿的震撼。

《末代皇帝》這部電影是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一部傳記電影。影片詮釋了溥儀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和傳統的「史實」和「傳說」都無關,認為溥儀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無法擺脫被囚禁命運的生命個體,是成份復雜、面目模糊的一個可以和觀眾進行心靈溝通的人。

該片用閃回的手法來表現溥儀的一生,根據溥儀的回憶,現實與過去交叉,在在3小時38分鍾內講述60年的事情。定義電影《末代皇帝》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裡面的演員是中國的,場地是中國的,故事情節是中國的,但不能算是中國電影,它曾獲得1987年奧斯卡九項提名,九項全拿的殊榮,是由一個老外導演創造的。然而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好影片。

影片從戰犯管理所這一場景開始,要求每一名戰犯交代罪行。在審訊中,溥儀回憶了自己的一生。

三歲的小溥儀被擁上皇位,登基時連龍椅都坐不住。一個人孤零零呆在偌大的紫禁城裡,沒有父母的懷抱,沒有兄弟的陪伴,只有那黃瓦紅牆,和前朝留下的每天抹著能嚇死人的白粉胭脂等死的舊妃子和陰不陰陽不陽的變態太監。

一個王朝從興起到滅亡,最後的皇帝往往都處於某種尷尬的歷史背景,一個沒有權利的溥儀,一個自三歲進宮再沒有過父母兄弟關愛的溥儀,一個被時代過渡推著走著迫害著的溥儀,一個讓我感到無限無奈和同情的,大清國的最後的皇帝 。

10. 《末代皇帝》觀後感

昨天花了三小時四十分鍾把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看完了。此前還從未完完整整地看完過,覺得太長了。唯一的印象是坂本龍一創作的影片插曲,前陣子在坂本龍一的自傳電影里也提到了那一段經歷,記憶猶新。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電影時長好像約定俗成似得一般都被設定為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之間,或許考慮到坐在影城裡的觀眾的注意力吧,也可能是其他商業考量就不得而知了。在我很小的時候,對於電影還沒有明確的概念時,只是覺得它很長,很黑(影院環境的關系)。也是因為近期不能出門,才能看這么個長電影,看後感觸良多。

開篇第一個人物的出場就讓我一下子進入到了電影情境中,也就是盧燕(觀影後上網查電影的相關信息才知道她居然是梅蘭芳的乾女兒,她和文藝界、演藝界的關系可想而知)飾演的臨終前的慈禧太後,以及導演從整體的角度給觀眾展現的紫禁城,立刻讓我覺得這個才是對的;瞬間推翻了我在今天的電影電視劇里看到的和紫禁城有關的所有片子的印象。在貝托魯奇的鏡頭下,那是個寬闊、距離感十足,又陰森,略顯呆板的同時似乎少了些想像中的金碧輝煌的紫禁城,絲毫不讓人嚮往的禁錮之地。這和我以往看到很多國內的清宮戲的觀感很不一樣,讓我第一次會對中國皇族裡的生活覺得乏味、蒼涼。

電影採用雙軌時間描述,我也不知道專業術語應該如何描述,一會兒回憶溥儀的童年、少年以及被趕出紫禁城的過往,一會兒就是此刻在戰犯營里被「改造」 的此刻。無論從電影時長、電影語言和結構、拍攝手法、甚至在演員表演上,可能是因為距離,都讓我有種「我是個思維上存在巨大困境的人」或「自己的語言體系的狹隘(由於環境和個人共同造成的)」的感覺。它對我來說,極為的不熟悉,不適感,但是是能把我完全吸引過去的不適感,和看一部時下的流行電影那種「在自己的范圍內」的踏實感截然相反。把不熟悉的歷史、從書里看來的歷史瞬間拉近,讓這段故事在眼前上演,如此之沖擊彷彿它能鎖住今天觀眾的思考能力。換句淺白的話說,我們很難用單一或簡短的詞彙去形容這部電影,同樣的困惑也圍繞在我們該如何形容溥儀這個人物上。就像溥儀這個人,太難比較、太難找到他的位置,甚至將他的呈現合理化也是妄想。

再說說演員。不得不說,尊龍真的是太帥了,我作為一個成年男性都被吸引,無論是貴族氣息和落魄貴族的勁兒都刻畫的入木三分。溥儀年輕時被擺弄的憤懣、內心滿是心虛的貴族氣息、被日本人利用後妄想復辟的野心、新中國後被「改造」時期的忍辱感以及通過在獄中看電影後得知自己在偽滿時期所造成的罪責的歉疚感,作為觀眾都體會的到。盡管還有其他的好演員,除了彼得·奧圖、陳沖和鄔君梅,最讓我眼前一亮和意外的是坂本龍一飾演的日本特務甘波正彥和英若誠扮演的監獄長。以前只聽過這位前文化部副部長的名字,如何如何了得,也知道他是英達的父親,但看電影的時候並不知道。至於坂本龍一,是少見的情況——作曲的同時還參與表演,就像他參與大島渚的電影一樣。我很喜歡他現在老年的樣子,如他所述,年輕時的他的樣貌確實不怎麼樣,至於是不是招人煩我們作為看客並不知曉。

看這樣的電影,我不知道自己應該處於什麼位置,是單純觀眾的位置,還是一個讀歷史的後輩的角度。就比如看主人公溥儀,我們從道理上、情感上或許可能會理解他的焦灼和復雜,但從位置上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他,甚至可以說沒人能理解他,如果從艾柯談「誤讀」的角度上來說。畢竟不理解才是常態,理解反而是稀有、稀少的。這也是為何我說這樣的電影對觀眾是有要求的,因為它會讓觀眾來回搖擺,如果想讓自己作為一個認真的觀眾的話。比如在皇宮外面已經是辛亥革命之後,清朝被推翻了,但作為皇帝的溥儀在「小皇宮」里還被蒙在鼓裡,他的表現其內在深層原因是復雜的,是很難讓人一下全盤否定的。可能是我的惻隱之心比較重,也沒有作為偉人的堅韌和果敢,新中國之勢無法阻擋,但我作為觀眾之一常常會對溥儀產生同情(也不排除潛意識里對尊龍的喜歡)。可是,當影片演到他在東北想要復辟時,同情心又減弱了,但我們也知道他是被日本人利用,復辟又是個夢,甚至是個他自己也知道是夢的夢……一個多麼難描述的人啊。

如果我們從所謂的小愛中抽離出來,以今天普遍的人道主義、平民主義的視角來看,一個落魄貴族固然會因他作為時代犧牲品的命運讓人唏噓,但還有那些千千萬萬的孤苦貧民又將何去何從呢,他們又將怎麼說呢?相比於溥儀,他們的一生是註定的悲慘和非自然死亡,只不過電影里沒有特寫而已。諸多的思考會讓觀眾失語。還有一直在服侍溥儀的那個下人,直到他們作為戰犯被關在戰犯看管所的N年後,這個下人才脫離溥儀,臨走時他對溥儀說:「你從來都不了解我」,這是一句振聾發聵的自白,只是被很平和地說出,但在溥儀聽來是震撼的,在觀眾聽來也是。好在溥儀1967年因癌症去世了,對他來說,應該不是個很壞的事吧。

這是一部很難說得完、說得清感受的電影,簡單寫一點,聊表寸感。若想有更多的了解,有兩本書一定要讀:庄士敦(也就是溥儀的洋教師)的《紫禁城的黃昏》和愛新覺羅·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如果這一篇文章被很多人看到我並不會覺得多麼幸運,但如果有人看了電影之餘又去讀了這兩本書的話,起碼對人和人生有了更為豐盛的理解,這大體來說應該是幸運的。

閱讀全文

與電影末代皇帝觀後感六百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盜墓筆記9電影完整版 瀏覽:93
大電影橡膠 瀏覽:213
關於狗的電影電視劇大全集 瀏覽:20
台灣危情殺機電影 瀏覽:342
聖丹斯電影節歷屆獲獎 瀏覽:42
猩猩王電影中文版 瀏覽:868
英文電影主角是胖女人 瀏覽:970
楊洋得新電影 瀏覽:711
戀愛談電影完整版在線觀看中文 瀏覽:404
電影預告片音樂下載 瀏覽:115
最終幻想15電影中文版 瀏覽:287
你好李煥英小品和電影演員一樣嗎 瀏覽:898
一部假穿越電影 瀏覽:859
樂高積木的大電影 瀏覽:197
成龍電影yuki 瀏覽:656
八佰電影音樂作用 瀏覽:636
節奏明快的愛情電影 瀏覽:733
美國動作大片喜劇電影大全 瀏覽:798
一部研究核彈的電影 瀏覽:385
各國戰爭電影歌曲大全 瀏覽: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