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婉瑜(鞏俐)失憶了,不認識她的丈夫陸焉識,但是記得陸焉識信里寫的要回來,所以她每天都去火車站「接」陸焉識,真正的陸焉識就陪著她每天去火車站,直到老去。
拓展資料:
作品簡介:《歸來》是2014年張藝謀導演拍攝的劇情文藝電影,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的尾點,由鄒靜之編劇,陳道明、鞏俐、張慧雯等主演,郭濤 、劉佩琦、祖峰、閆妮、張嘉譯等客串。
基本信息:該片主要講述了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的在大時代際遇下的情感變遷故事。該片於2014年5月16日在全國上映並入選為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影片 ,截止到6月30日該片在中國內地收獲2.95億票房,刷新國產文藝片票房紀錄;10月8日該片在韓國上映。
劇情簡介:上世紀70年代初,與家人音訊隔絕多年的勞改犯陸焉識,因思念心切在一次農場轉遷途中逃跑回家。他的行為給懷有芭蕾舞夢想的女兒丹丹帶來巨大的壓力。女兒想方設法阻止母親馮婉喻與父親陸焉識相見,結果使夫妻倆近在咫尺,卻只能再次相隔天涯。
拍攝過程:該片於2013年9月16日在北京舉行開機儀,原著《陸犯焉識》作者嚴歌苓也從國外千里迢迢特地趕來出席開機,同時出品方樂視影業CEO張昭當天也出席了開機儀式,整個劇組經過70天的拍攝,於12月3日殺青。
❷ 電影《歸來》的影評有嗎/
歸於沉寂來日方長
——《歸來》
《歸來》的電影海報有很多張,其中有一張印象很深。大雪紛紛的荒野,白雪覆蓋了整個畫面,中間一條小道從近處綿延向遠方,一人一雁相伴在孤寂的旅途中歸來。黑白的色調大氣簡約,隱隱的透露些許落寞傷感,但循著那個孤獨的背影,還能感受到一份真誠的心和堅定的守候。
該電影改編自享譽世界文壇的作家嚴歌苓的長篇小說《陸犯焉識》,只針對該小說的最後一部分花費筆墨改編成電影,而小說前面對陸焉識整個人生的描寫卻沒有著力去介紹,這就很考驗演員陳道明對角色的把握了。事實證明,老戲骨的表演非常出色。作為一個經歷過人生大起大伏的中年人,文革平反後一身樸素的回到家裡,面對忘記自己的妻子,還有多年來未曾照顧長大的女兒,陳道明把這個丈夫和父親的角色演繹的感人至深
有人說,這電影怎麼可以就這樣結束?她還沒有認出他,他對於她還是一個隨時會忘掉的人。可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經歷了大風大浪之後的坦然接受,是平淡中的相伴終老。電影的畫面處理跟故事中人物情感很是契合,沒有光鮮亮麗的色彩,只有樸素的黑白印象。沒有濃郁的別後重聚的情感,只有淡淡的哀愁中默默的相守。沒看電影之前,以為會是蠻沉重的電影,因為講文革時期的愛情嘛。但看過之後,非但不覺得沉重,反而有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覺得這種洗盡鉛華歸於平淡的愛情最是真摯感人。看過電影之後,和閨蜜唏噓不已,覺得這樣純凈的感情在現實中不易實現。走好腳下路,且行且珍惜吧!
❸ 千金歸來的大結局是什麼
電視劇《千金歸來》是開放式的結局。
沈長清擊敗「腹黑女」丁佳慧順利接管了沈氏,而丁佳慧因多項罪名成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且沈長清榮獲江州商業青年獎。頒獎禮後,金睿捧著花在門口求婚,長清抱著鮮花說了個「我...」,而林皓抱著一捧向日葵叫了句「長清」,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
(3)歸來電影結局擴展閱讀
《千金歸來》開創國內攝影技術的先河,率先使用世界頂級水平的攝影機RED3EPIC進行電視劇拍攝,採用達芬奇調色系統進行後期製作,畫面精美細致層次分明,讓熒屏前的觀眾們可以「打開電視看電影」。
《千金歸來》的劇集評價:
1、新華娛樂
該劇播出半個月來取得了收視和口碑雙豐收,網路視頻播放量也突破五億,掀起一輪「千金」討論熱潮。該劇用「小清新」的偶像演員演繹出家族倫理、豪門復仇、商場混戰等「重口味」強劇情。
2、新浪娛樂
《千金歸來》實現了家庭倫理與青春偶像的完美混搭。演員李沁、李易峰、李威,在談情說愛的同時,也上演了一場場「重口味」豪門斗爭、商業競爭的好戲。如此創新的「組合」,讓觀眾眼前一亮。
3、網易娛樂
都市勵志情感劇《千金歸來》不僅成功實現了家庭倫理與青春偶像的完美混搭,而且實現了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劇中,復仇「千金」李沁與「初戀男神」李易峰、「高富帥」李威的三角虐戀是最大的看點,最終李沁究竟情歸何處讓很多觀眾期待。
不過該劇的大結局卻有些出乎意料,結尾並沒有給出觀眾們最想要的答案,開放式的結尾既讓人揪心遺憾,同也時引發了對人物命運的無限猜測。
❹ 電影《歸來》中丹丹的遭遇反映了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在中國,文革依舊是禁忌,《歸來》上映,似乎意味著這禁忌的松動。電影寫的是愛情,而且是特殊時代之後的愛情,並藉助這愛情,反映時代留下的傷痕。
《歸來》的核心不是權力的游戲。然而細想之下,片中人物的宿命何嘗不是被那個時代里的權力支使者握住的呢?女兒丹丹出演吳清華的機會被相關領導人一語否決,這種大時代里操縱小人物命運的權力,今時今日,更加令人深思。
❺ 湮滅電影結局什麼意思 最後活下來的到底是不是本人
經過大家分析,覺得出來的是復製品了,復製品回到現實後被詢問所說的話都是假的,被問到有關細節他都說『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外星人『』來到地球,Shimmer像是某種核心,不斷擴大輻射區域,在此區域的生物,經過輻射後,奪他人生命者會漸變成被奪生命者,例如熊吃了地理學家就有了她的聲音,物理學家摘了草就變成草。而當有人類走進核心(外星人核心細胞?)就會生成完全復製品,女主在燈塔的兩次暈倒很有深意,第一次見復製品女主就攻擊,已經決定人類不會允許另一個自己出現,所以復製品是有自己意識的,它明白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女主去開門,復製品卻關門,女主想後退卻被復製品壓著窒息,這已經不是單純模仿女主動作了,女主和復製品都想殺死對方,大膽想一下,女主第二次醒來時其實有皮的已經不是女主而是復製品了,而女主沒皮了、因為看不到自己所以女主當時還以為對面的復製品是學自己動作,可復製品發現皮膚轉換完畢可以取代女主了就決定殺了女主,所以是復製品把炸彈交給了沒皮卻不自知的女主,復製品跑了,女主才發現沒皮的自己有著鈦合金的身體(也就是復製品的身體)還燃燒起來了,最重要的鏡頭來了!她沒有跑,而是撫摸丈夫的屍骨、只有出於對丈夫的愛才會最後觸摸丈夫屍骨(懷著愧疚感和愛),復製品才不會摸。然後還用手裡、身上的火點燃燈塔和核心,防止更多的人類來到燈塔被復制,這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最後沒皮的鈦合金要趴回洞點燃那裡。沒看過小說,但感覺外星人來地球開始是沒想殺人類的,只是復制,或說是研究,或者是想像人類一樣到地球生存,所以丈夫的復製品沒殺丈夫,丈夫自殺(被復製品幹掉也有可能),但復製品從女主的行為上明白,人類不允許這種事發生,所以接下來復製品就只能取而代之,(也或者外星人的目的就是復制,取而代之)。這電源是開放式結局,大家認為怎樣就怎樣,肯定有第二部,有好多坑都沒填呢。
❻ 蜘蛛俠英雄歸來電影結尾是什麼意思
故事結尾的話就是蜘蛛俠放棄百做復仇者,繼續做鄰家英雄繼續校園生度活,畢竟版權還在索尼手上,這樣好修改
彩蛋一的話就是禿鷲感謝蜘知蛛俠的救命之恩所以隱瞞了道信息,第二個彩蛋不想說什麼了,當時電影院就剩我一個人版頂著掃地阿姨的眼光繼續做下去結果就等來這么個彩蛋也是夠無語權的了
❼ 電影《歸來》中哪個情節讓你淚目
我覺得馮婉喻等待陸焉識回來的時候看那些信的情節很感動。
《歸來》中,逃跑被抓的陸焉識、受到刺激失憶的馮婉瑜,他們各自承受的一切苦痛通通被隱藏起來,誰也不開口說半個字,不發狀態,不寫日記,皺巴巴的信里是全部的愛,沒有怨言。這是那個時代過來的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過往的悲喜,不懸於嘴邊,也許洗完碗會在圈椅上出一會兒神,但是馬上又會去洗孩子的衣服,去樓下和鄰居下一盤幾毛錢輸贏的象棋。中國那一代人,從皮到骨,都習慣了「不說」。而他們這種默默無聲的感情感動了我。
❽ 電影歸來 就是張藝謀拍的那個 說一下影評的情節設置
張藝謀導演的文藝大作《歸來》於5月16日在全國上映,一個周末票房突破八千萬,創下了華語文藝片的記錄。鞏俐與陳道明在戲中的「教科書」式表演獲得了觀眾稱贊,也引起了觀眾的共鳴。以下這篇影評來自網友「海澤」,她獲得由「國際在線1+1觀影團」提供的《歸來》電影票,並觀看了影片。《歸來》帶給她感動,同時也讓她產生了對愛情的信任與渴望,讓我們一起看看她的影評:
《歸來》影評:張藝謀的老謀與深算
《歸來》片名讓我首先想到了列賓的那幅經典油畫《意外歸來》,流放者在經歷重重苦難後突然回到家中,畫面定格在家裡人錯愕的表情與他尷尬孤單的身影之上。人生的苦楚、親人的分離、時代的渾噩、生存的艱辛都被濃縮在這個瞬間之中。
和許多人一樣,我對《歸來》的關注起源於對張藝謀的關注。在《歸來》的拍攝期間,張藝謀曾深陷「超生」負面新聞的糾纏,人們也才發現這個被輿論封為「國師」的大導在生活中遭遇的矛盾與尷尬,竟然比普通百姓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多人於是開始同情他。而更多的同情,則來源於他與之前「長期不規范的合作模式」分道揚鑣後,人們開始了解到張藝謀在一種為人掣肘的環境之下進行電影創作的糾葛與妥協,這部分對沖了人們對那些年張藝謀電影的指責謾罵。大家發現,比起個人生活上的尷尬,作為國內最知名導演,張藝謀卻在創作觀念上得不到合理的尊重,這其實更為讓人嘆息。簽約樂視影業推出《歸來》,與片名一樣,他的重新開始也被無形中賦予了「歸來」的含義,歸來意味著與過去的告別。
《歸來》與張藝謀此前的一些影片有著某些承襲的邏輯,比如與《活著》相似的時代背景,與《山楂樹之戀》相似的懷舊影調,以及鞏俐、陳道明這兩位老搭檔。張藝謀在轉投新東家之初就從這部題材略顯沉重的文藝片入手,不僅是在對自己的藝術追求表態,也是對新東家的一種試探——一個商業極為成功的新興公司,是否有足夠的度量與能力容納一部不那麼商業的個人創作追求。
《歸來》的題材決定著它在拍攝和宣發上都有著先天的困難,導演對這部影片的處理進行了巧妙的截取與留白。《歸來》截取了嚴歌苓原著小說《陸犯焉識》中陸焉識回家的情節,而原著中分量很重的部分,如陸焉識在大西北囚禁勞教時精神的匱乏、政治的嚴苛、犯人之間的相互傾軋等,都成為了《歸來》「計白當黑」被隱入煌煌大背景中。這樣的舍棄在許多「原著黨」中非議四起,但適當的信息殘缺無疑更能勾起觀眾更多的好奇心:陸焉識為什麼才華橫溢卻落得如此下場?陸焉識為什麼與馮婉喻相隔二十多年不得而見?女兒丹丹為何視親生父親如敵人?當許多不了解那段歷史的年輕人滿腦子問號時,也許這部電影的空白,正如片中被剪掉的老照片一樣,開啟了他們對歷史探尋的興趣。
好的電影不應該是教科書,也沒有必要承擔教化作用,它就應當是講故事,並通過故事啟發人們去想一些什麼。不必將《歸來》看做是張藝謀揭開歷史傷疤的一種主觀謀劃,但對於張藝謀來說,他也必然會將自己對於歷史的價值態度、情感關照注入其中。陸焉識的遭遇不是一個人的命運悲劇,而是一個時代的劫難。當滿載歷史創傷的陸焉識推開房門回到業已平靜祥和的家中,馮婉喻無法接受他。馮婉喻的失憶諷喻著我們對歷史的失憶,陸焉識歸來的艱難也正是一段歷史歸來的艱難。
你看《歸來》,情節與人物也許不打動你,那是因為陸焉識與馮婉喻畢竟與你無關。但也許你的家裡,就坐著一位陸焉識,一位馮婉喻,他們或是你的父親、母親,或是祖父祖母甚至曾祖父母,他們曾經的不幸或許超過你的想像,卻從未言說,他們的故事或許不如《歸來》傳奇,但足夠使你落淚,從一個家庭的歷史去觸摸一個時代的歷史,歷史從來沒有離我們遠去。
太久不曾相見,我們與那段傷痛史之間橫亘了一層隱形的牆壁,《歸來》的貢獻就是在這牆上磕出了一塊裂縫,我希望它能夠大一些,更大一些,讓更多的陽光照進歷史的塵埃,而不是用一簇好看的花環來裝點,把它重新堵上。
《歸來》影評:浪漫漫無目的 故事還算可看
張藝謀新片《歸來》自5月16日在全國上映以來,票房表現不俗,首日便突破同為張藝謀作品的《山楂樹之戀》所創造的藝術片最高首映日票房紀錄,之後表現平穩,截至今日上午11點,《歸來》的全國票房已突破1億元大關,成為中國最賣座的藝術片指日可待。
與此同時,《歸來》今日在第67屆戛納電影節展映。作為張藝謀回歸藝術片的作品,《歸來》亮相戛納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強烈關注,影評迭出,褒貶不一。
張藝謀在拍攝了史詩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二戰電影《金陵十三釵》以及偽黑色電影《三槍拍案驚奇》後,回歸他所熟悉的悲情浪漫主義,拍攝了《歸來》。盡管張藝謀與他的首席繆斯鞏俐再度聯手,並且打著批判歷史和反思過去社會政策的旗號,但故事中所力圖體現的浪漫並未令人印象深刻,甚至讓人感覺漫無目的。
《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故事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一個下午,陸焉識的女兒丹丹被舞蹈學校的教導主任叫進了辦公室,在那裡,她看見了她的母親馮婉瑜。她們被告知改造20年的陸焉識逃了出來,如果他與她們聯系,她們應該將他送回。當逃出來的陸焉識出現時,丹丹為了不丟掉她的領舞位置,帶人在他與馮婉瑜相會的火車站將他抓捕。
《歸來》是典型的張藝謀作品,處處可見張藝謀的用心,但與他的早期作品相比,卻欠缺了那種灼熱燃燒的情感。開篇處火車站的一場戲雖然不缺乏緊張感,但卻是可預測的,情節的設置非常機械化。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一整段都是毫無意義的,張藝謀浪費了整整20分鍾。馮婉瑜兩次表現出的猶豫,向觀眾傳達出了她與陸焉識之間對愛情的忠誠,但除此之外的情節卻與此並無非常緊密的聯系。這註定影片並非一個永恆的愛情故事。
「文革」結束,陸焉識回家了,而「家」已經不再是家。丹丹已經放棄了舞蹈而在工廠上班,馮婉瑜卻因為痛苦而失憶。這兒才是影片真正的開始,面對失憶的妻子,陸焉識卻始終無法喚醒她的記憶。在這部分中,張藝謀對人物性格的發掘相當有限。陸焉識對愛的奉獻體現在了他用盡一切辦法——照片、音樂、信件,試圖喚醒馮婉瑜的記憶,並寬容地原諒了丹丹因被誤導的年輕的激情所犯下的錯誤。盡管陳道明和鞏俐的表演可圈可點,但這樣的人物表現卻讓人感覺平淡。
此外,張藝謀和編劇鄒靜之在影片中對很多問題都沒有給出解答,丹丹被描述成了一個狂熱分子,至少在影片的最初階段是如此設定的,她的芭蕾舞野心比她的家人更重要,但是卻沒有對她放棄芭蕾舞這樣的決定做出解釋,除了在面對她父母破碎的婚姻時的幾滴眼淚,她並沒有對自己的行為的後果做出更多的反思。
混亂的時間軸也沒有對馮婉瑜的失憶以及她精神上的痛苦有更多解釋:是因為陸焉識再次被抓受到精神上的打擊,還是因為職場的性騷擾?這或許可以歸結為大背景的閃爍其詞,讓一切顯得如同空中樓閣一樣沒有說服力。《歸來》陷入了傳統浪漫悲劇的固定模式,影片既沒有《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視覺活力,也沒有《三槍拍案驚奇》的古怪,而這種硬傷是鞏俐與陳道明的演技也無法挽救的。
和多數電影一樣,本片由三大段結構和尾聲組成。第一部分是陸焉識從監獄逃出,希望見家人一面,不料因女兒舉報被抓;第二部分是陸焉識回到家,發現妻子患病認不出自己,並堅信丈夫還沒有到家;第三部分是陸焉識想出「念信」的法子,得以每天來到妻子身邊。
影片絕大多數時間都只有陸家三口,情節、場景很是簡單,不必費神對紛繁元素進行安排,但怎樣讓這點東西提供持續的新鮮感,就是個難題。
好在故事本身素質很好,愛與離別的情愫總是能打動人。電影在這里很好地發揮了視覺表現的特長,比如看到馮婉瑜在報紙上練字,卻不知是為了什麼,一個鏡頭轉到她舉著自製的大牌子,上寫「陸焉識」三個大字,令人驚訝之餘不由得心生感慨;再比如女兒丹丹用照片幫母親回憶時,鏡頭在屋內外反復切換,引得觀眾與屋外偷聽的陸焉識一樣焦急難受。而壓在玻璃板下的潦草字條、貼在大照片空缺處的小照片、陸焉識手上的傷疤,都只用極短的鏡頭,在觀眾心中掀起層層波瀾。
看得出導演張藝謀對鞏俐和陳道明充分信任,花了大量時間在兩人的近景和特寫上,兩位演員也的確能將情緒的細微變化展示出來,同時又能做到相當內斂。只可惜導演有些過於沉迷於這種鏡頭處理方式了,隨著時間推移,便覺有些單調。
由於啟用了知名度相當的兩位主演,戲份比重也相當,影片傳遞出的是雙向的情感。陸焉識對妻子的感情,是哪怕你不認識我了,我依然愛你;馮婉瑜對丈夫的感情,令人感慨——「愛」究竟是什麼,這種虛幻的感情算不算愛……影片將焦點集中在愛情之上,沒有對歷史背景進行過多著墨,但依然用細節告訴我們,經歷磨難的不止這一家人。
《歸來》影評:喚起對愛的渴望
歸來,一個看似具有感情的詞彙,在張藝謀根據嚴歌苓改編的新作里,繼續將人情表達的更為生動形象。不管是從劇情的編排還是演員的演技,無不將此片描繪到了極點。此片講述的是一個在文革時期,被打入右派的陸焉識(陳道明飾演)與自己的妻子馮婉喻(鞏俐飾演)多年未見,但陸因思家心切,在一次農村轉移中偷跑回家,組織上知道後,多方勸阻馮和其女兒丹丹,然而女兒因為舞蹈主角一事將其父親陸,通報給了組織,至此二人又陰差陽錯的分離了三年,等文革結束後,陸被平反興奮地回到家中時,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經過多年的生活改變,家裡發生了很多變化,女兒已不再跳舞,卻當起了一名普通工人,而自己一直深愛的妻子,也因為三年前的抓捕陸時腦部受傷,後被方某侮辱,得了心因性失憶,已不再認識陸了。為了妻子,為了女兒,也為了他自己,陸選擇幫助妻子恢復從前的記憶。他先後已修鋼琴,寫信等方式幫助妻子,然而妻子馮婉喻的病情很嚴重,直到二人都白發蒼蒼的時候,妻子也沒有記起陸,然而陸還依然陪著妻子去火車站等候妻子一直盼歸的「陸焉識」。
此片,生動描繪了文革時期,一個普通的家庭生活,然而就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在張藝謀執導,陳道明和鞏俐主演下,演繹了一段讓人心酸,發人深思的情感電影。一個是在文革時期犧牲下的才子,一個是為愛而默默苦等的佳人。故事的內容很簡單,但所反映的背景和感情卻很引人深思。尤其,在陸被平反後,與失憶的妻子再相逢時,為了幫助她恢復記憶,而選擇的默默承受,看著自己曾深愛的妻子那熟悉又陌生的眼神,陸多次心酸含淚。在二人回憶陸在被批判時給馮寫的厚厚的信時,不僅是信的數量,還有在那一張張不規則的紙張上,七歪八扭的字,看出了當時的陸是多麼的不容易,和那份思念之情。電影的最後一幕,陸護送馮在大雪紛飛中,騎著老實人力車,在女兒的陪同下護送馮依然去了火車站,日歷上顯示的5號的數字,而此時二人已是白發蒼蒼的老者了……
看完此片,我最大的感想就是那份沉重重的愛,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是世道的改變,將人性變得貪婪和偏激,似乎人們現在不再相信深愛和永久。然而,此片就像今年春晚的一首《時間去哪了》一樣確實會再一次喚起人們對愛情的渴望和信任。相信,此片憑借著導演演員的人氣還有影片的素材,可以有最佳的成績。
《歸來》影評:用人性的光輝癒合歷史傷痕
這部關於愛與人性的電影,因其所反映的特殊時代而被賦予了更大的意義。在電影中,知識分子陸焉識被打成「右派」,在青海「改造」了20年。「文革」結束後,他終於平反回家,卻發現瘋狂的時代已讓他的家庭傷痕累累。最終,陸焉識選擇了用寬容和愛化解兩代人之間的心結,用日復一日的守候與記不起他的妻子一同終老。這個關於中華民族歷史傷痕的故事,激發了那個時代無數親歷者的共鳴。
歷史在許多人的生命中烙下了傷痕,對這些傷痕的追憶與緬懷,在當代中國文藝界佔有著重要地位。《歸來》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歸於「傷痕電影」,但它又不僅是一部「傷痕電影」,它的突破之處在於,它沒有停留在對昨日傷痕的沉吟哀嘆之中,而是嘗試著為「癒合傷痕」開出了自己的葯方。這劑葯方名為人性,正是最本真的人性,釋放出無窮的光輝,才能癒合歷史的傷痕。
狂熱的時代能夠吞噬人的理智,惡劣的環境可以摧殘人的肉體。但不論什麼時代,什麼環境,都磨滅不了人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感情,遮蔽不了人性的光輝。影片中,陸焉識在最惡劣的條件下接受了20年的勞動改造,但他的家信中卻都是對壯麗景色的描寫和對家人的深深思念。現實中,國學大師季羨林在遭受批鬥時潛心鑽研《羅摩衍那》,堅守著自己對知識的純真熱愛。在政治的高壓下,正是這份嚮往美好與真情的人性光芒,讓在痛苦中前行的人們獲得了面對生活的動力和勇氣,走出了黑暗,見得了光明。
在阿城的著名小說《棋王》里,那一群被歷史大潮驅使的下鄉知青正是靠著人性中本來的善良與淳樸而沒有陷於狂熱之中,在那個鼓勵親友互相揭發的年代裡,也有許多人想盡了各種方法保護自己所親近的人。人性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它的單純和原始,原始到人們無法因為外力而將其拋棄,而要讓外界之惡帶來的傷痕得以癒合,也只能依靠人性的力量。
影片中陸焉識的女兒丹丹,在「文革」中曾經與父親「劃清界限」。這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是一道巨大的無形裂痕。但作為父親的陸焉識對女兒做出的決定沒有任何怨言,他選擇了用純粹的父愛去關心自己的女兒,並且幫助女兒和自己妻子達成了母女和解。片中象徵施暴者的「方師傅」曾經欺侮過陸焉識的妻子,但當陸焉識得知方師傅已經被捕,其妻子在他面前哭訴時,也選擇了用寬恕化解一切。
今天,歷史的傷痕還在立場不同的人群之間製造著新的隔閡,也唯有訴諸人性,社會才能夠跳出互相指責,互相敵視的漩渦。造成傷痕的時代已經遠去,其牽涉的政治問題也早有定論。今天,我們回首望去,閃爍著人性光輝的美好事物,才是最值得我們銘記和繼承。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追尋著我們內心深處的寬容和對這個世界的熱愛,歷史的傷痕最終將得到癒合。
關於《歸來》影評的吐槽
畢竟名導新作,《歸來》上映後,照例吸引來很多評論,包括很多掛著「影評」字樣的文章。但看下來,不少充其量也只能說是吐得一口好槽。收獲倒也有,雖然這些所謂「影評」沒能示範影評該怎麼寫,但起碼讓我體會到影評不能怎麼寫。
頗具代表性的,當屬義憤填膺地批判張藝謀沒有正面拍「文革」,順帶把《活著》作為標桿。將《活著》、《歸來》放在一起評,這本沒什麼怪的:張藝謀本人都會把講述同樣時代背景下的家庭故事的兩片放在一個系列裡。但非得要求兩部片子都選取同一角度,就有點無理取鬧了。原著宏大,大宅門、西北勞改、歸來三段,電影作為獨立藝術作品,選擇一個切口進入,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反對者無非認為,張藝謀越活越狡猾,沒骨氣地把一切敏感內容「盡數做了自我閹割」。這種「夠種你就該怎樣」式的影評,脫離文本根基,純屬主觀心思揣度,不管是否正中創作者的本意,都顯得自我心態不正,倒有點「為何不做烈士」的強逼意思,一點不高級。
還有些影評,以催淚、煽情為論據,論證張藝謀寶刀不老,說「吹捧」都不夠格。如果說「笑痛了肚皮」或許還能佐證下喜劇效果,那麼,「哭成了淚人」完全無法說明影片有藝術感染力。不然,軍huo庫的催淚彈就該奉為經典藝術品了。以此高評一部電影,那這片子的藝術性怎麼也超越不了最大路貨的韓劇的范疇。這種「哭了多少次」式的影評,莫言在聊天中拿來說下觀感,可以;變成「斯皮爾伯格哭了一小時」,發發宣傳稿,勉強湊合、正兒八經地當篇影評來寫,也不高級。
還有拿色彩等來說事的,論述張藝謀在新片中丟掉了最擅長的大紅大綠的濃烈視覺,不夠「歸來」。此類看似挺從文本出發的角度,拿「慣常習慣」評論「具體風格」,並不大立得住。這不高級。
當然,最後我得說,影評也絕對不該如以上那般寫:一味地挑刺、推翻,卻不見建立、重構。這則關於影評的吐槽,也就是一名讀者讀不懂一篇高級影評的氣話。實在要從大量影評的反面教材中找點亮點,其一,可能在於評論本身的熱情;其二,這些與《歸來》有關的評論(含此文),和《歸來》這部電影一樣,傳達出當下電影藝術界的創作者、批評者的共有狀態:歸去來兮,恍惚迷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❾ 如何評價電影《歸來》
漸行漸遠的大師
文/夢里詩書
電影《歸來》映後,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一個感人的故事是否一定就是一部好的電影,這種困惑曾只在善於「催淚」的韓國電影中令我困擾,空洞無味的肥皂劇里卻硬是要做著各種煽情的淚點,好像你走出影院要不擦擦眼角,都不好意思跟人說你看了電影,《歸來》給我的內在便是諸如此類電影般的無奈。
成功的《活著》與失敗的《山楂樹之戀》,這兩部電影同是其張藝謀作品,同是反映文革時期人物命運的變遷,但二者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展現著人性的深思和生活本源的探尋,那時的張藝謀是為真正的中國電影大師,《活著》更是當之無愧中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牌之作。十餘年後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我所看到的卻是一個幾乎陌生的導演,一個沒有了大師光芒卻還是硬要披著那張皮囊為了迎合觀眾還沒討到巧的商賈,當大師變成了商人從「給予」到「販賣」,作品上的內在自然是千差萬別的。那麼在看到電影《歸來》,對於這部作品的定義個人所見其就是一部中年升級版的《山楂樹之戀》,《歸來》的可取之處在與終於不用依靠一行字幕來表達電影的情感,陳道明與鞏俐也自不必再扮什麼少男少女的純情。電影少了一份作,多了一份真!這是吸取了《山楂樹之戀》令人難堪敗筆的升級,但已然商業化的張藝謀,其作品上再也不可能擁有《活著》、《紅高粱》、《大紅燈籠》等當年那骨子裡透著的大師輝煌。
《歸來》電影的本質是什麼?精緻的鏡頭質感,煽情的電影劇情,一個懷舊憶往昔凄美的愛情故事,一切彷如都是這么的完美無可挑剔,但看似繁花簇景的電影下是難以掩飾的空洞,根據原著《陸犯焉識》斷章取義的改編,使得這樣一部電影喪失了最本質的內在--時代感的深度,電影的故事是感人的,對於愛的展現同樣是偉大且令人深刻的,但當我們撥開電影時代的外衣,沒有了原著中的鋪墊與羈絆,這是一個幾乎在任何時代都可以被演繹的故事,《歸來》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在於電影一直在著力如何讓電影做到感人,如何做到煽情,如何通過一堆舊時代電影道具的堆砌來做到懷舊,卻本質的規避和拋棄了那個時代的歸宿感,這是一種如《海上鋼琴師》又如《活著》那般,透過一部電影來穿透、展現、感悟時代真諦的本質,這種本質才是是此類帶有歷史印記的電影之所以偉大且被人銘記的因由,電影令觀眾感受時代的脈絡所依靠的不應該是那些製作精良附有時代感的電影道具,而是以電影本質的力量去令觀眾由心而悟其電影中時代的變遷與宿命,這種佳作電影的本質在我眼中正是《歸來》所缺失的。
不可否認張藝謀在將藝術與商業結合的道路上越發的爐火純青,《歸來》對比《山楂樹之戀》電影無疑從情感描繪還是完成度上都更為出色,作為電影商人的張藝謀或許能在這部電影上再一次獲得成功,但無奈令人扼腕的是那為中國電影上真正的大師卻離我們已然越來越遠。
❿ 如何評價電影《歸來》
在我個人看來,作為張藝謀的又一部經典力作,《歸來》仍秉承著張藝謀的一貫風格 ,動人心弦的視聽配置,生命之美的承現都是其作品的標志。但最能打動人心的也許就在於故事本身,張藝謀用一個充滿詩意的愛情故事表達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怎麼樣?如果喜歡我的回答的話歡迎給我留言和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