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零零後觀後感800字

電影零零後觀後感800字

發布時間:2023-01-26 11:00:26

1. 零零後第四級觀後感600字

2006年,攝制組開始在一所幼兒園跟蹤記錄了十多位00後的孩子,記錄一直持續了十年。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十年過去,時間改變了他們的外貌,賦予了他們獨立的思想和自主的行動。他們將如何突破青春的困惑?他們將怎樣選擇未來的生活?這是中國唯一長時間記錄孩子成長的紀錄片,用影像探索00後的孩子有著怎樣的成長秘密。父母、社會、學校對孩子的成長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展現十年的成長,凸顯時間的力量。

2. 譚雨萌這集有感

2019-09-23

紀錄片《零零後》第二集

紀錄片開頭萌萌爸說大學排名,我每次聽到這個話題會有一點壓迫感,感覺總是在比較之中。我覺得更好的是你在學校里學的是不是很開心,學的有成就感最重要吧。不過我現在一般會很平靜的跟別人嘮,說這所大學挺好的,誰誰家孩子真厲害之類的,總之不驕不躁去滿足一下人家的虛榮心吧,感覺得這個東西沒什麼好爭的。

看對他爸爸媽媽采訪的時候,萌爸萌媽都挺隨和的,平易近人啥的 。剛開始不明白為啥萌萌長大了會叛逆,叛逆的她感性的母親都流淚了。後來看下去才知道。

孩子小時候沒有反抗能力,如果父母只是對孩子發號施令,不去傾聽孩子,理解孩子,幫助孩子建立他的社交能力,自尊體系,與人溝通方法的話。那孩子長大了也會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和你們交流,而且叛逆。萌萌初一時開始反抗,拒絕跟爸媽交流。

萌萌小時候作為新手的父母也是很用心,科學喂養,整點餵奶。大人陪著孩子一起玩游戲,拿出大把的時間陪伴孩子。但我感覺父母的很多精力放在了養上面,讓孩子吃喝玩不愁,但對於和孩子的交流方面,應該培養孩子的哪些價值體系方面關注比較少。而這些才是一個孩子一生是否幸福的基礎。

關於雨萌的作業,他老爸是挺積極的和雨萌一起並知道她學習,雨萌是被帶著走的一個狀態。這並不是一個孩子做作業時的最好狀態。我覺得我應該鼓勵他學習的精神,讓他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不應該在旁邊陪她,監督她做作業,當然,如果她問我, 我可以和她一起研究問題。還有對於重復性的勞動性作業,如果孩子已經會了。就沒必要做勞動性的重復。如果我做作業時身邊有個人一直在說,你寫啊,你看啊,之類的,我估計我得被煩死。

老師跟爸媽說孩子在班級里的排名,爸媽有時候會把這個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我真的覺得沒必要,1.每個人開竅的時間有早有晚。我記得我姐第一年上學還考鴨蛋呢,後來不每年都第一名么。2.家長沒必要把在老師面前的不好意思發泄在孩子身上,教會孩子學習方法更重要,我覺得樊登小時候的學習方法不錯,就是把課本的所有知識點自己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畫出來,哪個不會或者沒想起來再去看下。或者建立自己的錯題集。這兩個方法是真的有用,我記得我小時候因為知識點很少,所以學會沒有問題。但是到高中時,知識點多了,如果只是題海戰術,真的是又累又不全面。這時候思維導圖和錯題集的方法就會非常有用,我因為自己建立了錯題集受益良多。

對於譚雨萌去姥姥家忘把書包帶回來這件事,萌爸就是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而且萌爸的態度比較強勢。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跟孩子一起想當時為什麼會忘帶書包。然後讓孩子想幾個解決辦法。譚雨萌提出讓姥姥送過來這一個解決方案,我覺得可以呀,但是要讓她自己去說,並且因為給姥姥帶來的麻煩表示一下歉意。萌爸說如果你自己解決不了就不讓去小朋友家玩,這個就屬於用事情的邏輯後果來懲罰孩子。應當是讓孩子承擔事情的自然後果。  還有,萌爸說以後作業也不用做了,學也不用上了之類的,我覺得有點小題大做,有點想通過這種方式來佐證自己的處理方法是對的,但其實這是把孩子推出去的一種做法,讓孩子處於一種孤立無援的境地,心理上會覺得孤單。並沒有跟孩子站在一起來解決問題,只是把後果說的很嚴重,我覺得這點萌爸是為了顯示自己而不是在解決問題。

譚雨萌的老師把對孩子的意見會發給家長,他爸爸直接就會把這當成批評並且當著全家面說,這樣我覺得很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我感覺換一種方式會更好一點,第一種方式,不要說是批評,直接說是老師的意見,然後探討孩子自己是怎麼想的。這樣可以知道孩子的想法,也可以了解老師對孩子的看法和孩子自己想的是否一樣。第二種可以用你想讓孩子進步的方向的樣子去誇孩子, 這樣孩子才會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萌媽對萌爸說:你說這話沒用,你得引導孩子怎麼去想啊。他爸一句話:我想不出來。我覺得這就是典型的不思進取,想不出來你可以去學啊,去向人家做的好的家長詢問啊。這句話就顯示了在教育孩子上萌爸的懶惰和不思進取。總想讓別人改變,其實這世界上最容易改變的是自己。

親子游輪,這個做法不錯,以後可以借鑒一下。

整個看下來我沒發現這里的父母說為了教育孩子去學習一下怎麼溝通之類的事情,我覺得如果和孩子溝通不好,說明家長自己該進步了。該去學習了,而不是天天愁這孩子怎麼管。

3. 記《零零後》記錄片感悟之二——成長單行道

       成長是一條單行道,不可避免也不可逆。而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註定我們的成長不會完全相同,所以也沒有一條萬能的標准通道可供我們參考。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能選擇一條適合孩子的成長之路,尤其在選擇教育方式上。

        梁昊天和劉嘉陽這對幼兒園時就認識的好朋友,就因為選擇的教育方式不同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

       幼兒園時,相對於從其他幼兒園轉入的梁昊天,還沒不能很好融入幼兒園生活的時候,劉嘉陽已經成為大家仰慕的對象,人人都喜歡劉嘉陽。對於巴學園的規則,梁昊天艱難的適應著,而劉嘉陽卻如魚得水。

      小學的時候他們還在一起上的國際學校,人生在兩個人在選擇體制內的傳統教育還是體制外的教育不同而發生了轉變。

      不同於劉嘉陽開放的家庭教育氛圍,梁昊天的父母更加的嚴格。所以劉嘉陽從小他個性鮮明,成為小朋友口中誰也管不了的隊長。而梁昊天一直在適應這父母的規則和社會的規則。

      在梁昊天忙於中考的時候,劉嘉陽已經開始申請國際學校,並且擁有大把自主的支配時間,他們過著迥然不同的人生。

      梁昊天父母巴不得他每時每刻時時刻刻都在學習,並且應該自發自覺到直至父母干預才休息的理想的狀態。但因為在普通班,和理想成績的差距,讓梁昊天爸爸非常的焦慮。爸爸責罵和不耐煩讓梁昊天覺得自己很弱小。

      相反劉嘉陽媽媽卻用開放態度尊重了劉嘉陽的自主性。本來申請美國高中的劉嘉陽,因為突然決定留學日本而不得不重新開始。家庭依舊尊重劉嘉陽的選擇自由。

      對於梁昊天的教育,他的父母坦言並沒有太多的規劃和設想,乃至小昊天的到來都是一個意外,但確實小生命給父母帶來了很多預想之外的快樂。但成長意味著適應這個社會規則,而父母可能比孩子還要先一步體會到這種焦慮,不得不幫孩子做出選擇。是否適合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這是永恆的難題。

     梁昊天爸爸覺得傳統教育更系統更嚴格,但體制內的傳統教育風險性更小,至少有大的可見的方向。梁昊天也自己更適合傳統教育。

而劉嘉陽卻覺得自己更適合體制外的教育,更有自主性,要求更多的自控力。但他們依舊是好朋友,並不受教育方向的不同。

      結束中考後,梁昊天和爸爸一起開啟了一次去西藏騎行。與騎行碰到的各種曲折相伴的是中考未知的成績。

       劉嘉陽的留學申請碰到了問題,一直尊重他自主選擇的媽媽的語氣中也開始透露出焦慮,而他自己卻明晰的規劃著自己的未來。

      成長是一條單行道,沒有所謂的完美方案,只有不斷前行和摸索。別人的經歷只能是一種借鑒。

4. 成長是一條無法逆流的河——觀《零零後》有感(一)

   

《零零後》是一部講述在2006年就讀於同一所幼兒園(北京芭學園)的5名00後成長故事的紀錄片。記錄一直持續了十年,這群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這期間孩子們改變的不僅有外貌,還有逐漸獨立的思想以及青春期的迷惘和叛逆。影片以家庭為主線,學校及社會生活為副線,展現了孩子們十年的成長,以及時間的力量。

        一、愛的方程式

第一集的主角叫錫坤。是個熱衷於科學實驗但不善社交的男孩。

# 錫  坤 #

錫坤上幼兒園的時候真是萌萌噠,圓嘟嘟的臉蛋,充滿了好奇的眼鏡忽閃忽閃真是可愛極了。那時的錫坤在幼兒園里算是最小的孩子了,不懂規矩為何物,喜歡探索,也調皮搗蛋(比如把同學們老師們的鞋子扔進垃圾桶,在集體看電視的時候偷偷溜進老師辦公室找到一個小鋤頭「7」才滿意地離開……)。印象最深的場景是錫坤喜歡把教具小骰子弄得滿地都是,有同學提醒:「錫坤,你不能這樣做。」但小小的錫坤仿若無人,繼續專心地趴在地上用手把骰子弄得到處都是。於是,為了滿足錫坤的好奇心,老師在某個中午特別把錫坤一個人留在教室里,在老師的陪伴下讓他盡情地探索——將教室里擺放整齊的教具扔得一片狼藉,然後再用小掃帚和小撮箕打掃整齊。園長李躍兒說,此舉用意是「給他一個空間,讓他盡情地自由探索,不然他老憋在那兒。」「因為老師已經擺放得很整齊了,他沒辦法弄得更整齊,所以只有先破壞掉這種整齊,然後才能重構。」(大意)尊重孩子的天性並且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並創造條件給予滿足,這就是好的啟蒙教育吧。

第一天上小學的小小的錫坤,在媽媽的帶領下,進了學校。他的眼睛裡寫滿了懵懂與不安。但在媽媽耐心的陪伴下,錫坤順利度過了適應期。

錫坤愛探索以及沉浸於自我世界的特質還在。小學數學課上,錫坤自顧自地疊著紙,不管老師怎麼提醒,他依然我行我素;在科學實驗課上,錫坤的眼睛在發光,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實驗;錫坤會自己做些小發明,利用物理知識做有意思的模型……錫坤是個熱愛科學的孩子。

但錫坤不善交際。他最好(大概也是唯一)的朋友是幼兒園時的玩伴球球。在媽媽為錫坤成立的「錫坤科學工作室」,球球來找錫坤玩兒,但錫坤一做起實驗來連球球都不太願意搭理,最後球球無聊得只好去做錫坤的家庭作業(太可愛了這種玩伴!)媽媽對錫坤不善交際這一點很是焦慮,害怕兒子無法享受與人交往的樂趣,無法享受生活進而影響幸福感的獲取。為了讓錫坤走出自己的世界,嘗試與更多的人交流,媽媽讓錫坤跟著球球一起參加了語言訓練班。但一年以後,球球順利轉到了更高階的班級,錫坤卻因為進步不明顯而留在了原班。沒有了球球的陪伴,錫坤再也找不到去語言訓練班的動力了。

在上語言訓練班的過程中,錫坤迷上了魔術,媽媽一如既往地支持。在語言班的匯報表演中,錫坤和球球搭檔完成了一個讓大家叫好的出彩的魔術表演。看得出來,錫坤很開心。但錫坤更願意待在自己世界的個性,卻並未因此而改變。因此在小升初後暑假的英語夏令營中,孤獨的錫坤是那麼的不合群。即使他曾經愛的魔術表演,都不願意上台進行表現。媽媽聽說後趕來了,上台前,媽媽在寢室里做錫坤的思想工作,錫坤哭了。後來在候場區,錫坤依然抵制上台,並對媽媽的勸說表示出極大的不耐煩。最後迫不得已上台進行了表演,但效果也是差強人意。媽媽很擔心很無奈,錫坤很難過很無奈。這里真是讓人心酸酸的。

彈幕里有人說,小時候那麼調皮搗蛋的一個孩子,長大後為什麼變成這樣了?這也是我覺得最心疼的點。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如此,原本都有著自己的天馬行空的銳利的世界,卻被社會的規則以及家長認為的「應該」磨平了稜角,在青春期里經歷著迷茫與疼痛。錫坤的不善交際讓媽媽擔心,但強迫他去與人交流對錫坤來講何嘗不是一件痛苦之事——我這樣是不好的,至少是不夠好的,連媽媽也不能理解我。所以青春期的錫坤,變得更加不願與人交往,不願展示自己。他甚至跟媽媽說想回到媽媽的肚子里,因為那裡是最安全最溫暖的。小小年紀的錫坤,已經開始初識人生不由己的愁滋味。

# 錫坤的媽媽 #

在錫坤的世界裡,除了科學實驗,最大的情感寄託大概就是媽媽。

錫坤的媽媽是個事無巨細的好媽媽。錫坤的媽媽不僅在生活上對孩子照顧有加,還是一個有著豐富科學育兒知識的新時代的媽媽。比如堅持母乳喂養,每天堅持坐車到幼兒園給兩歲半的錫坤哺乳;比如她小心地呵護著孩子愛探索的好奇心,會允許幼兒園時期的錫坤在廚房裡燒面條,感受探索的樂趣;比如支持錫坤對科學實驗的熱愛,為他成立「錫坤科學工作室」,支持他對魔術的喜歡,帶著錫坤參加各種魔術表演活動……鏡頭里錫坤的媽媽,總是那麼溫柔,那麼有耐心。

但錫坤的媽媽也是個事無巨細得有些過頭的不那麼好的媽媽。雖然她自己說「要做60分媽媽」,但看得出來,她一直在朝著100分媽媽的方向努力。比如錫坤上小學後,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她辭去了工作;比如,對錫坤的發展總是表現出各種擔憂,尤其是對錫坤沉浸於自己的世界這件事情。為此,錫坤的媽媽做了很多努力——讓錫坤上語言訓練班、為錫坤報英語夏令營……但這些,都沒有改變錫坤內向的個性。至少暫時還沒有多大的幫助。

每個媽媽都會對孩子有諸多的擔憂,也都想盡全力為孩子鋪墊好未來的路。但有時候,用力過猛,也未必是件好事情。錫坤的媽媽,應該適當地放手。12歲的錫坤,內心還是個小小孩子。媽媽送他去夏令營時,媽媽拉著行李,他拉著媽媽的手。在夏令營里,媽媽打電話還會告訴錫坤,穿哪件睡衣好么?什麼顏色的都會說得清清楚楚。錫坤想放棄魔術表演,媽媽立刻趕了過來進行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是孩子的路,最終還是要孩子自己去走。

與其做一個全身心鋪在孩子身上的媽媽,不如做一個過好自己生活的媽媽。影片中,幾乎沒有對媽媽其他方面生活的描述,媽媽的日常就是錫坤、錫坤、錫坤。錫坤的不善交際,跟媽媽的過度保護是有關系的。錫坤說想要回到媽媽肚子里的話時,除了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壓抑感之外(這種壓抑有一部分其實來自於媽媽事無巨細的關懷和各種焦慮)之外,也在表達潛意識希望永遠和媽媽「共生」的願望吧。

影片中爸爸沒有出鏡,唯一有關爸爸的信息是媽媽說爸爸之前是在異地工作,後來為了錫坤上學回到了北京市區工作。但沒有爸爸陪伴錫坤的鏡頭,也沒有任何關於爸爸陪伴錫坤的內容出現。彷彿錫坤是由媽媽一人撫養大的。大概錫坤爸爸為了養活一家人,工作非常忙碌。這也是全職媽媽家庭的一種常態——爸爸賺錢養家,媽媽一心帶娃。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都是重要的,媽媽讓孩子學會愛,爸爸讓孩子學會規則和勇敢堅韌。尤其對於男孩子來說,爸爸是其如何成為一個男人的最好的榜樣。但對於錫坤來講,爸爸似乎是缺位的。

放手,對於家長來說實在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但——

「這世上幾乎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有父母之愛,最終指向別離」。

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並讓ta懷揣信心、勇氣和滿滿的溫暖踏上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是每個父母最大的功課。

5. 零零後朋友這件事李老師抱有怎樣的兒童觀

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零零後》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零零後》觀後感 篇1
親愛的,就像你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我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或者是媽媽

6. 觀後感格式範文800字五篇

觀後感 ,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 文章 。下面是我整理的觀後感格式 範文 800字五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觀後感相關內容推薦↓↓↓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5篇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觀後感5篇

電影《阿甘正傳》觀後感800字5篇

關於《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00字5篇

觀後感格式範文800字1

在看完了《我和我的祖國》後,我從感覺到濃濃的愛國情懷,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和原來生活的艱苦,這部電影一共有七則 故事 ,每個都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第一則故事和開國大典的國旗有關,它講述了開國典禮的升國旗儀式是用的電子升旗,但總工程師並不能保證百分百成功,而需要到現場測試,但現場已被封鎖,所以總工程師在室內仿製了一個小型的升旗機測試,最終測試出來問題,並趕到現場,爬上旗桿,克服了恐高症,成功 修理 好了旗桿。這讓我感受到了人民的敬業和熱愛國家的情感;中途,他們缺少的物品,群眾都幫忙找,讓我感受到我國人民的熱心與團結。

第二則故事和原子彈有關,一個研究原子彈的科學家三年未聯系過家人,且遇到親友也不敢相認,直到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他才跟他面前的親人相認,讓我感受到當年工作條件的艱難、工作人員對工作的熱愛和對家人的思念。

第三則故事與閱兵有關,開頭便看到一個飛行員與總指揮吵架,問為什麼他是備機,而最後零八號機出現問題,她卻沒有利用這個機會上去,而是幫助零八號機重新恢復正常。這讓我感受了謙讓的精神和期待成功的心靈。

第四則故事與女排有關,一個小男孩喜歡另一個女孩,准備在女孩臨走前送她點東西,但因為天線原因讓他去不了,最後他在讓人看中國奪冠與給女孩送東西之間徘徊,最後他的愛國精神使他選擇了讓眾人看比賽,而最終看到女排勇奪三冠,最後他哭了,正巧他爸回來了,問他為什麼哭,他首先說我們家的天線太舊,又攢緊了手中的拍子,說「女排三冠,我太激動了。」這讓我感受到無論何時都愛國的情感。

第五則故事是一個四川小男孩把一位計程車司機的奧運會門票換掉的故事,小男孩未經司機同意便把票換成錢,想要自己看奧運會,最後司機把票追回來,並將原因問清,便將票給了小男孩,因為小男孩只是想去摸摸鳥巢內爸爸造的欄桿,這讓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和溫暖。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中國的精神、傳承的力量與人間的情意,更讓我們感受到中國現在的富強。

觀後感格式範文800字2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就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了屬於自己生活的奇跡。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我想,這其實正是影片在暗示我們: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麼,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幼年的阿甘曾經腿有殘疾,於是,阿甘的母親就不得不為她心愛的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以輔助其行走。於是,每每放學後,同伴們就會在路上譏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趕著阿甘扔石頭。往往這時,那位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後,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便不在束縛著他,最後他奔跑如飛了。同伴們追不上他,只能眼睜睜的巴望著而束手無策。這,應該說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 橄欖球 隊,以後又進了大學並最終順利 畢業 。不久,他參加了戰爭。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於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倖免的人。看到這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後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麼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也許,曾經,有的人常常會感覺到生活的負擔過重,就因為面前的困難重重,而整天垂頭喪氣、鬱郁寡歡。阿甘呢,信念是這樣的單純,目標又是這樣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窮山惡水,可愛的阿甘也絕對能夠以一顆絕對平常的心視之,並最終一一跨過。從而達到生命之巔、獲得自己最終的輝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巴布,而干起自己並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於巴布的一句話)……

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這一目標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盪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 足球 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

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盪,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

觀後感格式範文800字3

也許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你一定聽說過它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贖》。它不是你閑暇時一手拿杯可樂,一手捧一桶爆米花來消費的娛樂電影;而是可以在你面對失意,處於低谷時安慰心靈,撫平傷痛,給予自信,再次向前出發的勵志影片,它讓我的心靈在希望的引領下堅強成長。

肖申克不是電影中主人公的名字,而是一座人間地獄,那裡使人對自由、對生命失去希望,無時無刻不侵蝕著人的心靈。而主人公安迪卻是一個異類,他原本是一個生活富裕的銀行家,因為法院的誤判,他含冤入獄,監獄裡面的所有「老人」都告訴他要安心地待在這里,要聽話。

即使魔音繞耳,但是他沒有放棄,用自己的信念保衛了自己的自由與生命。

他是那所監獄中最老的犯人,當他在耄耋之年出獄時,發現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這使他陷入抑鬱的迷潭中不能自拔,最後選擇了自殺,我覺得這才是世界帶給人最大的悲哀。電影中這樣說:「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時,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存在,這就叫做體制化。」一個人在習慣了被統治後放棄了反抗,放棄了自由,而當你脫離統治後你反而會不適應,會迷茫無助,最終可能會使你放棄生命。

也許你感動於安迪二十年為了自由而對監獄官們的屈膝服務,也許你感動於安迪歷經二十年用小湯匙永不間斷地挖掘,但最讓我感動的是安迪與阿瑞在海邊的重逢,他們擁抱的是整個自由的生命。自由是安迪不顧一切進入監獄長辦公室為大家播放 《費加羅的婚禮》的樂聲;自由是安迪冒死向看守長進言為獄友贏得了一箱啤酒與一個灑滿陽光愜意的午後;自由是安迪爬過五百米的污水管道奔向前方的身影……也許我們被這個世界磨平了稜角,但請不要將自己禁錮,去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吧。

曾有多少人被殘酷的環境摧殘,被打擊的話語侵蝕,但請相信幸福永存,自由永在,美好就在前方。只要信念堅定,就一定能救贖自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都放棄了自己,還會有誰會成為你的上帝?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追逐名利,有的忙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有時候我們應該停下來想一想,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裡?生活並非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但我們仍應堅定信念,不斷拼搏,向著光明前進,因 為只有弱者才會選擇向現實低頭。

請相信: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觀後感格式範文800字4

今天重溫一下經典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這已經是我第三次看到這部電影的

海上鋼琴師」,以主人公為線索,描寫了一個一生都在海上度過,從沒踏入陸地的傑出鋼琴師。片中很令人嘆息的時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陸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來,甚至邀他製作唱片,讓他過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終堅持自己在船上這種簡單而又單純的生活。即使在最後生與死的選擇中,他也選擇了與船共生死。他,就這樣葬身於大海,一生都沒踏上陸地,不知這是否是他的遺憾,還是說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執著什麼?到死都不願意去感受一下那個他從未了解過的世界

當看到他將要下船片段時!當他站在雲梯上思考,丟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無從下手,無從選擇,怎麼辦?他扔下了帽子,給了城市一個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後悔。這,便是他的選擇!他會在腦海想像美麗的景色,從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選擇的是忠於自己的內心,他是一個活在內心世界的人他不適合很復雜的人生城市充滿雜亂,是個喧鬧的世界,在那裡,沒有恬靜的生活,沒有美妙的音樂創作靈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凈的音樂。這是他的世界。感受著他的世界,這是現實無法比擬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給了大海和天空。」

「他彈琴,不是為了追求彈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為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為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

「毅然決然,再不後悔。」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我們都要通過電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電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個我們從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獨,他對愛情有著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懼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靈魂中的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船上孤獨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屬於自己的很少。怎樣為自己在這樣大的世界裡找到一片空間!很難!所以,當你找到後,不要放棄,不要離開,留在這里吧,守住這只屬於自己的空間!

觀後感格式範文800字5

《八佰》這部電影是一部講述在1937年淞瀘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故事。

其中的三個場面令我心中波濤洶涌,熱血沸騰。第一個場面是日軍來臨,他們有防彈盾,組成了一個大盾往倉庫里攻擊,國民黨用槍打不破,他們使用的 方法 是往自己身上裹炸彈,跳下去犧牲自己,炸了日本人。當時我的眼淚就已經綳不住了,嘩嘩的往下流。他們這種捨命為國家的精神,讓我感到由衷的敬佩。當然,有這些勇敢的人,也有那些不敢拿槍,不敢往前沖的逃兵,也讓我心裡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屑一顧。

第二個場面是他們在第三日的時候。要把中國國旗立起來。當時是國民黨國旗,並不是五星紅旗,當時的國旗是另一個角上是藍色的正方形,其他的部分是紅色的。他們說:在自己的領土,要立起自己的國旗,不能讓日本人給佔領。日本人開著飛機用炮彈掃射他們,那個場面看的我氣憤不已,當紅旗緩緩落下的時候,有一名戰士雖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撐著,他不讓我們的國旗倒下。當時我真的情緒是非常的激動的。他為了自己的國家,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意讓國旗倒下。當時租界的對面,中國同胞都在看著他們。那些戰士們說,我們的同胞在看著我們,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們要好好的守護著他們。

第三個場面就是英租界答應讓國民黨戰士沖向他們那邊兒,但是中途會有日本人用槍或子彈掃射他們。他們中途被射到了好幾個,但是戰士們拚命的往前爬,他們的團座說:「不要戀戰,不要回頭。就是死也要往前爬。我要你們每個人都活著。」聽到團做這句話時,我已淚流滿面。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國人,他們是保護我們國家的真正的中國人。說愛國,護國不是口頭上的保護,他們是用行動這樣做的,當時我看到他們這種愛國情懷,不顧一切的往前沖的這種精神的時候,我已經泣不成聲。心想是什麼樣的人這么偉大,為了我們不顧自己的母父親、孩子就這樣往前沖,只為的是保護我們國家,保護我們的同胞。

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我的口罩已經被我的淚水打濕。眼睛都已經哭腫啦!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達出來的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單單只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我們整個國家!我愛中國!中國加油!中華加油!


觀後感格式範文800字五篇相關文章:

★ 疫情防控觀後感優秀範文800字5篇

★ 《八佰》觀後感心得體會800字範文10篇

★ 《長征》觀後感範文800字五篇

★ 高二讀後感範文800字五篇

★ 讀後感高二範文五篇800字

★ 在一起觀後感800字範文5篇精選

★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範文800字5篇

★ 《安全教育》觀後感5篇800字範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7. 第二次觀看電影《零零後》帶來的思考

        11月23日,我走近影院重新和大家一起看了電影《零零後》,比起第一次看,這一次我的思維更加清晰了,電影里很多細節的地方能自然地能進入到我的大腦和內心了,但同樣的電影不同的人看到是不同的感受。

        這次點映我是借著哆哆媽媽的發心完成的,在第一次看過後,我也想發起點映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但是我沒有勇氣,因為我怕來看電影的人寥寥無幾,氛圍太遭,最終放棄了,是哆哆媽媽給了我挑戰自己的機會,喚起了了我傳播電影,傳播好的教育的使命。在電影評論里,我看到了觀眾們的評論都非常好,感覺觸動很深,看了之後我感同深受,但其實,也許還有很多對電影無感的人,就像我曾經對於教育無感一樣。

        我作為這次觀影活動的負責人,和哆哆媽媽一樣,希望每一個來到影院的人都能夠有所收獲,哪怕只有一點,但過後和朋友的交流過程中,發現大多數觀眾對於電影的感受並不像我描述地那樣能夠打動人,所以因此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同時也開始結合電影片段回憶多年以前我對教育的無感,麻木。

        片段一:孩子王池亦洋拿子棍子說:「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這個片段我在看電影《小人國》時,印象就特別深刻,大李老師在奪回池亦洋的棍子時,一邊用語言說服池亦洋,一邊試著奪回棍子,但她並沒有一下子搶回棍子,沒有使得池亦洋覺得得自己很弱,她讓池亦洋最終自己鬆手,這樣池亦洋並不會因為害怕權威而沒有自信,沒有力量,一次次這樣的幫助,他成長起了自我約束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在進入到社會適應能力會很強,孩子長大後不會輕易用拳頭解決問題,會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會想辦法解決,變得自律。曾經我在幼兒園經常會遇到孩子打人和搶東西的行為,我的做法通常都是直接搶過來,然後再批評或者懲罰孩子,孩子們要麼會因為害怕而會在我沒有在場的情況下去繼續這樣的行為,要麼就慢慢變得膽小怯懦,沒有信心,表面看到孩子們規規矩矩,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可我們往往都只看錶現,不看本質,沒有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如果那個時候看這場電影,我想我肯定沒有現在這樣的感受,因為那個時候我對於教育,對於自己的童年經歷沒有深入的覺察和意識,認為上一代的父母和老師這樣,周圍的人也這樣,自然就吸收了同樣的處理方式,又用同樣的處理方式處理孩子的問題。

        片段二:池亦洋打佳佳,揚言要掐死佳佳

          大李老師將池亦洋和佳佳帶到辦公室,詢問事情的經過,佳佳大哭說池亦洋打他,池亦洋也承認而且繼續說要掐死佳佳,大李老師將佳佳帶出辦公室,留池亦洋在辦公室呆四分鍾,一般遇到這樣的問題,老師都會帶孩子們在辦公室解決,這就像成人之間遇到糾紛問題也會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解決糾紛一樣,孩子的生活如同大人的生活,總是有矛盾發生,矛盾的發生也未必是不好的,矛盾的發生才能讓孩子成長起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這個時候就像調解員,如果能智慧地解決孩子間的問題,孩子會印象深刻,他們也會模仿老師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成長起智慧,在後面的片段中,可以看出,池亦洋在解決佳佳和陳炳棟的矛盾中,已經沒有在使用拳頭,有效地化解了他們的矛盾。這些類似的事情在每個幼兒園都習以為常,在兩個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也經常出現,但往往我們沒有用心地聽孩子述說,我以前在解決孩子的問題時基本上都是用批評的方式,如果孩子沒有受到傷害,直接忽略不處理,這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和孩子的關系也是疏遠的,在後來接觸到大李老師的理念以後,我的教育行為也發生了變化,站在孩子的角度處理問題也自然成了我當老師的原則,無論怎樣,我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原則,漸漸地和孩子的關系也越來越近了。

        片段三:池亦洋在上課時登桌子

      盡管池亦洋對課堂感興趣,但因為他破壞了上課的規則,打擾了別的小朋友聽課,他說不再登桌子了,大李老師說:「但你已經登了」,她還是將池亦洋抱到了教室外面。自由是有邊界的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規則的遵守和行為的負責在孩子時就要培養起來,大李老師每次的堅持,池亦洋懂得了規則意識和對自己負責任,據大李老師在電影交流群里說到,池亦洋有一天坐了十幾次反思角,並且池亦洋在反抗的過程中不斷地踢打老師,大李老師因此也受到了皮肉傷害,但大李老師始終都沒有放棄幫助池亦洋建立規則,也沒有使用暴力去對待他,最終池亦洋才能夠自己遵守規則。我們在孩子的破壞行為上常常不知道怎麼去處理,要麼就是打罵,要麼就是堅持一段時間看不到孩子的改變就放棄了,這個片段讓我意識到了在處理類似問題上,要有堅定的決心,完全的信任孩子可以越來越好,持續地去幫助孩子,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

        片段四:球場上池亦洋犯規

        在一場球賽活動中,大李老師是裁判,池亦洋因為手碰到了球,大李老師宣布他犯規,正玩得盡興的池亦洋認為自己沒有犯規,生氣大哭,並罵大李老師是混蛋,大李老師還是堅持宣布池亦洋犯規,最終球賽不歡而散。雖然沒有完成球賽,但孩子從中學會了球賽要遵守的規則,這才更加重要。在孩子玩游戲的過程中,我們為了孩子能開心地完成游戲,忽略了游戲規則,無所謂一些小的破壞,這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今後的生活不遵守規則,這就形成了潛意識,潛意識跟隨孩子長大成人,一旦固化,很難改變,就像我們隨處看到的亂扔垃圾現象,闖紅燈現象等等很多的社會規則被破壞。

        片段五:家長會上家長們集體要求池亦洋退學。

        大李老師並沒有因為家長們的要求而讓池亦洋離開,相反,她像家長們分析了池亦洋身上的優點,也表示了不會讓任何一個孩子在池亦洋的欺負之下變得很弱,也不會讓強的孩子一直欺負弱的孩子。大李老師堅決不放棄幫助任何一個孩子,最終孩子們才成長起了高尚的人格,父母也學習到了正確的理念,幫助孩子找到了他們的人生目標。在以前教育生涯中,我們通常都會應了家長的要求,同樣會認為這樣的孩子在班上會擾亂班級持續,用強硬的方式制止,制止不了心裡就希望他離開。無論從師德還是愛心上來說,這都是不允許的。

      片段六:柔柔在泥土堆中了充滿詩意的語言。

        有一個場景是柔柔獨自站在泥土堆中迎著微風一個人自言自語發出了感嘆:「風景,風景,我要呼吸這新鮮的風景」。這樣唯美的畫面就像一個詩人在美景中作詩一樣,我們很少看到一個五歲的孩子可以如此自由地表達自己,感受自己,把自己和周圍的自然完全融入到了一起,接著她在兩顆樹之間用繩子來回盪,這讓我看到了孩子的天性本該是如此純真美好,不會因為害怕弄臟身上而放棄自己喜歡的事,不會因為被控制而不敢釋放自己,我們常常會因為害怕孩子受傷不讓孩子嘗試看起來危險其實並不危險的事,因此孩子失去了自由,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看到這個片段的時候我也想起了我小時候可以無所顧忌的在山上和小夥伴玩耍,那個時候很多父母為了生存問題無法照看我們,父母這樣的無意識恰恰讓我們能夠享受童年的快樂和自由,如果能讓孩子該有孩子的樣子,這何嘗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呢?

        片段七:柔柔被小朋友們排斥。

      在沙坑裡,柔柔扔沙子,被一個小男孩拒絕,並不斷地拍打她的手,柔柔大哭,小男孩離開,大李老師帶著柔柔補救陷阱。在教室里,柔柔被周圍小朋友欺負,遭到了大家的排斥,大家都說不願意和柔柔玩,大李老師分析:柔柔經常幻想自己是童話里的公主,很難融入到現實和小朋友的相處中,她無法將童話和現實分離,電影好幾個場景,都有小朋友欺負柔柔的情況,柔柔就總哭,大李老師在教師會議中請各位老師想辦法幫助柔柔,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大李老師一對一持續三個月幫助柔柔,最終幫助到了柔柔和小朋友的相處之道,有一次在教室里,她看到小朋友都排斥柔柔,於是將柔柔單獨帶出教室,向大家宣布帶柔柔出去玩,這樣特殊照顧使得小朋友們願意和柔柔玩耍,讓大家接納柔柔。在孩子的交往過程中,我們很難看到孩子需要幫助的地方,幫助好了他們就能夠順利地適應未來的社會,在教育中,我們很少去思考,很少去學習,因此孩子也會錯失很多被幫助的機會,電影的這些場景,大李老師對於孩子的處理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再者,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需要幫助的地方會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更深層次地從孩子的行為中去分析,去了解,然後解決。

      父母的教育決策影響孩子的人生方向。

          柔柔和池亦洋都不是傳統觀念的優秀學生,進入小學時代的柔柔在一家自由式的私塾學校學習,而池亦洋在公立學校學習,柔柔數學成績不太好,她形容數學就像一條毒蛇,在電影交流群里,柔柔的媽媽說到,柔柔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對數學的興趣,柔柔的媽媽也對她滿懷信心,電影里,柔柔的爸爸對於柔柔的成績感到擔憂,希望送柔柔補習,而柔柔媽媽希望保留柔柔的興趣犧牲成績,在經過一番討論和商量後,他們最終決定尊重柔柔自己的選擇,周末的時候,帶柔柔學習她喜歡的芭蕾舞,進入初中的柔柔,選擇了獨自美國留學,和同學相處得非常友好,但遇到了寄宿家庭的排斥,她意識到她並不是世界的中心,應該也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而池亦洋在小學成績同樣很糟糕,經常被老師批評,幾乎對學習感到絕望,看到他學習痛苦的樣子,就像看到了我們學生時候的學習狀態,看到這里,不禁掉下了眼淚,因為成績不好,也不知道怎麼辦,自暴自棄 ,遇到不會做的題,乾脆就直接抄同學的答案,池亦洋的爸爸媽媽看到這樣的情形,感到心疼,周末就帶他放鬆,緩解學習壓力,然後帶他嘗試各種興趣班,最後池亦洋到初中時,才找到了自己的所愛:橄欖球,他在這項運動中找回了自信,通過努力練習進入了中國橄欖球隊。這時候,我們看到了池亦洋渾身充滿了激情,彷彿恢復了幼兒園時的活力。

        好的親子關系沒有溝通障礙。

      面對池亦洋的早戀問題,池亦洋的爸爸媽媽一起商量如何讓孩子的戀愛不影響學習,最後在和池亦洋的溝通中,池亦洋同意遵守一個周約會一次,並且在不影響練球的情況下,整個交流的過程池亦洋沒有任何的隱瞞,親子之間也沒有發生任何的沖突,這樣和諧的親子關系,我想應該是很多父母都渴望的吧,池亦洋的爸爸在交流群的分享,也說和孩子的關系好了,孩子的問題自然就少了,所以首先要解決和孩子的關系問題。

      感恩能夠再次看到電影。

        感恩張同道導演花了12年時間拍攝的這場電影,感恩大李老師對教育的付出,對我生命的影響,感恩影院給我們提供了場地,感恩各位朋友的支持和宣傳,感恩哆哆媽媽給予我再次看到電影的機會!感恩每個孩子帶給我的成長,教育的信念,值得我堅守一輩子!

       

8. 《零零後》觀後感

          假期的最後一天,去看了場點映的電影《零零後》。這部片子其實不是一部電影,更像是一部紀錄片,用了12年的時間,記錄了2個孩子的成長歷程。

        影片一開始,是個5歲男孩兒池亦洋身披紅斗篷,手拿大棒子,欺負小朋友,腳踢老師,對著攝像機言稱「我要把你打成肉泥!」在幼兒園里的表現讓其他家長聯合起來要求幼兒園勸退他。後來他上了小學,雖然人高馬大,但因為學習吃力常常痛苦的流淚。——這不就是一個我們身邊常常能見到的、所謂的「壞孩子」嗎?如果恰恰你的孩子、學生是這樣的,你會怎麼對待他呢?

        所幸,他在幼兒園遇到了一位能看見他、接納他的老師——也是我很喜歡的幼兒教育專家李躍兒老師。我記得李老師在要求池亦洋退學的家長會上說:你們不覺得池亦洋樹立了一個很好的男孩子的榜樣嗎?正是因為李老師對池亦洋的尊重,包容,不拋棄不放棄,溫柔而堅決的遵守規則,看到他行為背後的意義,池亦洋後來在幼兒園當了孩子們的領袖。調解小朋友的矛盾,還會帶著大家一起唱國歌。

        池亦洋上學了,學習成績不好,作業糊弄,不遵守紀律,常常被老師批評。可是當我看到他因為在學習的海洋里苦苦掙扎流淚的時候,我也忍不住掉下眼淚。孩子不是不願意好好學習,但有時真的是無能為力啊!在池亦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也很理智的找尋了自己的問題。爸爸說:是我管他管的太少了。而媽媽更願意給池亦洋更多的機會由他自己來選擇。

        後來池亦洋在初中時愛上了橄欖球,在這個項目里他找到了自信。為了心中的理想,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影片的最後,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並且如願考上了美國的大學去打橄欖球。在賽場上,池亦洋身著國家隊隊服,又一次唱起了國歌。

        我們身邊像「池亦洋」的孩子有很多,可真正成為池亦洋那樣的孩子有多少呢?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種可能性,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缺點,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如復制粘貼似得是三好學生五好少年,隨父母和老師的願。我們如果不能像李老師、像池亦洋父母那樣:包容孩子的缺點,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以成績為唯一論,也許,會有更多的「池亦洋」。

9. 寫一篇800字的抗日電影觀後感

自開始記事起,就從老一輩的口中聽了一些關於抗日戰爭的故事,盡管如此,對這一塊中國人都應當正視的歷史知道的還只是一點皮毛,對其中所要表達的共產黨員的精神也沒有很深地去體會過。這次的紅色經典欣賞正好給了我這個重溫歷史,挖掘和體驗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精神的機會,在眾多的紅色經典書籍電影中,我選中了《太行山上》這部電影,不僅因為它剛好能滿足我對於抗日戰爭的這段歷史的探索,同時我覺得這部電影所反映其中的共產黨員的優良精神和素質也是當今共產黨員所應具備的。

《太行山上》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當時的八路軍總司令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影片集中反映了八年抗戰中的幾次重大戰役,從平型關戰役、陽明堡戰役到擊斃日酋阿部規秀中將的黃土嶺戰役,真實地再現了當時戰爭的情景,演員們以精湛的演技刻畫了一個個優秀的共產黨人的形象。這其中震撼我的並不僅僅是戰場上的號角齊鳴的壯麗場景,更是共產黨人那種勇於面對,堅忍不拔的精神。平型關戰役中,在兵力單薄、裝備較差的惡劣環境下,八路軍將士憑借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鬥志,一舉擊敗了日軍精銳板垣師團,將平型關十里大峽口變成了侵略者的墳場,鑄就了歷史上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得到了山西人民的熱情擁戴,以此從正面歌頌了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表現了八路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看一部電影,並非只是在看,而是要思考我們是否能從這部作品中學到什麼或者說有什麼道理值得我們借鑒的。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明確和擺正自己入黨的動機,堅定自己入黨的信念,認清自己的職責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我應當要以黨員的標准來要求自己,而在這部影片中,有許多當時優秀的共產黨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質在現今的共產黨員的身上仍適用的,他們的大智大勇、吃苦耐勞、臨危不懼、勇於向前是我們當中的大多數所缺乏的,他們分析問題的客觀、理智也是我們所應學習的。我想,作為21世紀的共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我們應當延續前輩留下來的光榮傳統,在以後的日子裡,實事求是,建立良好的群眾基礎,為祖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出一份力。

10.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範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九零後》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1

《九零後》是一部由徐蓓執導,楊振寧等主演的一部紀錄片類型的電影。它講述了西南聯大的學生,在抗日戰爭與新中國的過程中的成長,努力。對於西南聯大西方媒體曾如此評論:世界上有三個教育中心——美國,英國,中國昆明。

因為中國昆明,曾有一座西南聯大。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與傳奇。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師生南遷昆明,合而為一,先後培養出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師,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紀錄電影《九零後》,讓紙上的故事變活了,從時間和人物上,展現西南聯大這四個字背後燦爛的本貌,這所「中國最傳奇大學」最鮮活、原本的校園生活。

我記得日軍轟炸昆明時,一個學生回憶,在一個堡壘的後面全是屍骨,分離的肢體。楊振寧先生一開始就提到的查良錚,也就是筆名為穆旦的那位先生,在緬甸的叢林中消失了五個多月。在滿是蚊蟲的叢林,我無法想像查先生是如何度過野獸的嘶吼,毒蟲的侵蝕。我們之所以能夠生在和平年代,不過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罷了。5月19日,《九零後》在清華大學舉辦特別放映,清華大禮堂的席位幾近滿座,全校的師生、家長帶領的小朋友們、已退休的教授、90多歲的聯大親屬等齊聚現場。一位聯大後人在觀影後百感交集,「聽了這些曾經同是西南聯大畢業、與父親同齡的前輩們講述的往事,讓我頓時想起父親曾經對母校的熱愛及多次深情回憶。」

盡管讀書時身處特殊時代,但每一位受訪的先生們,都有屬於自己青澀少年的動人故事。在現場播放的《少年篇》的片花里,許多受訪者回憶起當年戀愛、逃課的故事。百歲的許淵沖先生提起故去的老同學,依然充滿孩子氣的勝負欲,「我法文90分,他才考70幾分」。馬識途先生,一位正在中央大學就讀的學生,領命前往西南聯大潛伏。改名後的他,談到考西南聯大,直接「凡爾賽」地說到:「西南聯大,我一考就考上了」。

在民族存亡之際,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保住了珍貴的文化命脈。《九零後》雖然呈現的是老一輩知識分子的青春故事,但我相信,它與今天的「90後」「00後」觀眾,依然能夠同頻共振。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2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華誕,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革命歷程,謳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光輝歷程,學校選擇在今天,6月中最為平凡的一天,組織我們去觀看電影《九零後》。幾位老人平實的語言,雲淡風輕間,在我的內心掀起萬丈波瀾。

藝術工作者們選擇以紀錄片的形式,用楊振寧、許淵沖、王希季等前輩們的講述和先輩們書信日記中的描述,盡量還原歷史,帶領我們回到那個戰火紛飛,但群星閃耀的年代。大氣磅礴的畫面,貼合情節的背景音樂,流暢細膩的分鏡剪輯,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能體會到工作人員們的用心良苦。也正是因為工作人員的用心,才讓我們感受到眾多「九零後」身處於戰亂之中仍堅守那顆赤子之心的家國情懷。

故土在戰爭中淪陷,大學被炸毀,家園被佔領。一群十八、九歲的青年學生,他們匆匆出發,徒步南遷,橫穿湘黔滇,最終在昆明高原組建臨時大學——由清華、北大、南開聯合成立的西南聯大。他們橫跨半個中國,自詡為「湘黔滇步行團」,他們穿越過一座城市去聽「史上最好的國文課」,聽托賽里的《小夜曲》,也和先生們一起抱著書跑警報、加入飛虎隊……對這些今已年過九旬的「九零後」老人而言,西南聯大不是一段塵封的歷史,而是依然鮮活如初的青春記憶。如今談起,有的老人熱淚盈眶,難以自已;有的前輩淡淡微笑,平靜面對。各位老人都早已不復青春,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當年身處於戰亂之中,卻仍能秉持那顆求知之心,雖各懷其志但都一心報國,雖缺衣少食但仍苦中作樂。所謂「西南聯大」,正是一個在戰亂與貧窮中仍然盛放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殿堂,崇尚科學民主的氣氛興盛,人文藝術百舸爭流,堪稱建構起近現代中國各行各業中流砥柱的脊樑,真乃「曠百世而難遇者哉」!

真是那群星的存在,才能有我們如今強盛的國家,才能有我們如今先進的科技水平。而如今處於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學習前輩們艱苦奮斗的精神。每代人都有自己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而我們要做的正是從痛苦中創作希望,並努力把希望變成事實。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3

最近一段時間「躺平」這個詞在社會上非常流行,「躺平」青年也成為很多人談論的焦點。「躺平」指的是現實生活中一些無欲無求的年輕人,他們不談戀愛、不結婚、不想著買車也不想著買房,每天以極低的標准生活,工作一不開心就辭職。他們多是90後年輕人,90後一直都是被社會重點關注的人群,而近期一部冷門紀錄片電影《九零後》正在熱映,在觀看過後給我感觸頗多。

當然,此《九零後》非彼90後,紀錄片《九零後》是徐蓓導演的作品,記錄的是在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學子的故事,著名的人物有物理學家楊振寧、鄧稼先、穆旦、費孝通等人。那時國雖破,但群星閃耀。看這個片子時候,內心的火彷彿被點燃,正值青春熱血階段的青年們,為了讀書救國,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完成了學業,有的學生從南京繞過越南,緬甸來到雲南昆明念書,一天要走五六十公里的山路,那驚人的毅力讓我佩服。那時的校園戀愛也談得含蓄,寫信,一起去圖書館看書,樹林里散步。

他們是年齡在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是用一技之長終身報國的大師是西南聯大輝煌歷史的經歷者和見證者,他們是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九零後」。但對於1990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我們是在各行各業努力奮斗的蓬勃後生,是牢記歷史使命的新時代青年。但他們更是年輕有為的「90」後。

《九零後》用真實記錄的`方式呈現了一群年齡都是九十歲的長壽老人,講述他們充滿青春時光的歷史往事,這十六位曾經年少的主角,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九」是一個星光璀璨的「九零後天團」。《九零後》是一批國寶級的「九零後」與當今年輕的九零後、零零後,在新時代的一次影像交流「對話」。「九零後」們把母校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歷練,把愛國、科學、民主的抱負,把自強不息的成長經歷,以這種特殊的對話方式,呈現給當今的年輕人。

他們是「90」後,我們也是「90」後,跨越了好幾個年代的人,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人說他們那一代人讀書是為了報國,我們這一代人讀書是為了分數,為了找到一份工作,學生的壓力特別大。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人,心裡一定裝著一個沉甸甸的夢想。

他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聯大學子立志讀書、投筆從戎、許黨報國的光輝事跡,讓我們深深感染觸動內心。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離不開先輩的努力和犧牲。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只有更加深入全面學習黨的歷史,時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斷練強專業本領,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對得住先烈的犧牲和奉獻。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4

初接觸這個名稱時,就存有疑惑,此90後,可是指的現在初成年的「90後」們,在看清一個個在中國歷史上地位舉足輕重的大師們:98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99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希季;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獲得者許淵沖;101歲《呼嘯山莊》譯者、翻譯家楊苡;106歲《讓子彈飛》原著者、作家馬識途……16位「九零後」國寶級大師聯袂「出演」。

就頓感,「九零後」這個片名,有點取巧。取巧之外,也恰當。其一,影片中的人物接受采訪的時候,基本上都過了90歲,他們是妥妥的「九零後」。其二,影片主要講述他們在「中國曾經最好的大學」西南聯大求學的故事,那時候,他們風華正茂,一如當下的「九零後」。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強的一屆「九零後」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三位「兩彈一星」元勛等等。影片還呈現了他們可愛可親的一面,「口無遮攔」的巫寧坤、「狂妄自大」的許淵沖、「孩子般pure」的鄧稼先等等。遺憾的是,影片創作期間有3位拍攝對象已經離開人世,本片的「搶救式」拍攝也為他們留下了珍貴的絕筆影像。

一所在戰火中臨時「聯合」的大學;一所以簡陋的磚瓦房為教室、以茅草房為宿舍的大學;一所師生時刻准備著「跑警報」的大學;一所僅僅維系了九年的大學;卻大師雲集,更培養了史上最強的一屆「九零後」。

其中,「蒙太奇」式的兩位大師回答,也是可愛到我們這些年輕一輩了。原來,西南聯大的「文學課」,採取的教學法很特別,吳宓、朱自清、聞一多、沈從文等大師每位講兩周,完全拋棄了常見的系統性的教學法。理科生楊振寧坦言:「這樣完全沒有系統性,不是很好。」下一秒,文科生許淵沖卻激動地表示:「這是全世界最好的文學課。」

西南聯大對一年級新生實行「通識教育」,學子們齊聚一堂,不分科。許淵沖、楊振寧、王希季分別屬文科、理科、工科,卻因為「通識教育」成為同學,其後,他們都成為了各自領域的泰斗級人物。而這樣的「通識教育」,很可能是西南聯大大師輩出的重要基石。

活著的「九零後」是這部影片的主角,而鄧稼先、穆旦、汪曾祺、繆弘等他們都是西南聯大的「可愛的人」。穆旦、繆弘的人生際遇與其他人大不相同,穆旦命運坎坷,煉獄重生後,詩風、文風大為不同。繆弘大概是影片中唯一沒有留下學號的聯大學生,用生命在述說自我的救贖。

曾經,我有對鄧稼先先生的'提問,為何如今誕生不出當年的那一批名垂青史的偉人,現在的我可能有了答案。

這是一部剪輯紀錄片,號稱《西南聯大》姊妹篇。《西南聯大》我沒看過,但聽說是史詩般弘大,這部電影則聚焦個體,技術角度有點散,但是因為主角們太閃亮了,掩蓋了這個小缺陷。

盧溝橋事變之後,隨著北平天津相繼失陷,東部高校倉促內遷。幾千名西南聯大學生「文軍長征」,輾轉湘貴滇。炮火連天中,他們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求,保存了中國的文化血脈。

那真是個大師雲集的時代啊,天才們成群結隊而來。不過想想也是,那個年代,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身就是萬里挑一,國家和民族又處在承前啟後的時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只要能選定一門專業,踏踏實實做學問,深耕下去,必然能成祖師爺。

尤其這些能活到的90+老人,身體基礎好,歷經過大風大浪,內心堅韌,物質條件也還可以,身體心態物質都符合長壽條件,可謂翹楚中的翹楚。尤其是那種的精神氣,令人佩服。

這些老者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個人。

一是楊苡,《呼嘯山莊》的譯者。這是九零後中為數不多的女性。老太太一百多歲了,卻聲音洪亮,眼裡有光。提及過去,娓娓道來,直截了當,很有感染力。一百多歲的人了,回憶自己對巴金二哥李堯林的暗戀,回憶跟巴金持續百年友情,回憶第一次見其先生趙瑞蕻(也是翻譯學界泰斗)的場景,回憶日軍轟炸昆明時沈從文的痛哭流涕……坦坦盪盪,娓娓道來,中氣十足,完全不是一個百歲老人,就是一個小姑娘!當被問及其先生去世二十多年,怎麼過來的,她耿直說:還好,我本來就是比較獨立的。我覺得這位老人,比林徽茵更接地氣,比楊絳更自然,比冰心更活潑(當然不是說她們幾位大家不好,也個個都是巾幗英雄),眼裡有光,心裡有火,堪稱我輩之典範。

第二個人,是繆弘,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繆弘父親是繆斌,汪偽政權的立法院院長。可是這樣一位大漢奸父親,卻生了兩個熱血兒子。繆弘和繆中兄弟倆,與家庭割裂,隱瞞身份,考入西南聯大,後投筆從戎, 走向炮火前線。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繆弘為國捐軀,犧牲時才十九歲。

這樣一位英雄,卻因為政治原因,過去八十多年裡幾乎被世人遺忘。其兄繆中,雖然因加入緬甸作戰軍,未與敵軍正面交鋒而倖免於難,但估計後來漫長歲月中,大漢奸兒子+國軍軍官的身份,足以讓這位留在上海發展的年輕人飽受磨難。

第三個人,巫寧坤,《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譯者,《星際穿越》中那句著名的「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也是出自其手。西南聯大外文系高材生,飛虎隊翻譯,留美博士,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海外留學生回國效力的倡導者。

在影片中,巫寧坤回憶起日寇兵臨城下,揚州中學解散前夕,女同學在主席台上唱《松花江上》,這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忍不住嗚嗚哭了起來。巫寧坤當年放棄國外舒適生活,帶著建設新中國的滿腔情懷回國,豈料1957年就被打成右派三十年,差點死在勞改農場,嘗遍人間冷暖。

看過巫寧坤的晚年回憶錄《一滴淚》,1951年,巫應燕京大學的邀請從美國回到祖國,為此還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學位。在回國前,送他登船的是好友李政道,巫問李:「你為什麼不回祖國」,李說:「我怕回去被洗腦子」。巫對於這樣的回答感到很奇怪,可是後來的經歷讓這樣的回復一語成讖。1979年,巫寧坤見到了當年送他登船的李政道,此時的李作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早已名滿天下,而巫寧坤早已失去了自己最好的三十年。巫1991年便移民美國,前幾年99歲高齡去世。一個當年「中國問題研究小組」的核心成員,歷盡千辛萬苦回國的熱情學者,卻在四十年後毅然返回美國。這中間經歷過什麼磨難,難以言述,都凝縮在「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這九個字(巫晚年自我總結)中了。

除了這三位,影片中還有很多閃閃發光的人物。他們的樂觀、堅韌、執著,代表了時代的精神和民族脊樑。

另外,插個題外話,我看電影時,還深深感受到,選專業,還是得學理工科啊!這些存活到九十多歲的大家們,幾乎全是工科人才,畢竟大國重器,理工科是可以拯救世界的,一心搞技術,也能遠離很多是非。

相對比下,那些學文科的西南聯大人,估計下場都比較慘,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統計?尤其是學法律的,研究階級統治工具,更是慘中之慘。《南方周末》2003年曾經刊登過一篇《被遺忘了三十年的法律精英》,就是講了這個事情,讓人看了很觸動,很傷感。

總體而言,《九零後》這部電影,因為聚焦於個體,過於散,且囿於篇幅,很多情節未能深挖,只能是浮光掠影。但瑕不掩瑜,從紀錄片的角度,仍然是部好電影。這部片子我覺得很適合帶娃去看。不過當影片後半段,原子彈轟隆隆爆炸時,兩個娃都已經是昏昏欲睡,只有我一個人清醒著。

;
閱讀全文

與電影零零後觀後感8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一部電影名字是四個數 瀏覽:340
離附近最近的電影院在哪 瀏覽:238
愛的教育電影介紹英文 瀏覽:5
十大香港史詩電影 瀏覽:326
男子誤入小人國是什麼電影 瀏覽:559
英語電影配音的研究體會 瀏覽:612
皮卡丘的電影音樂視頻 瀏覽:415
電影網站推廣需要多少錢 瀏覽:988
梅艷芳古裝動作電影大全 瀏覽:131
完整版男主是混血的電影 瀏覽:832
澳洲電影網站 瀏覽:428
斯嘉麗所有電影大全 瀏覽:200
電影院最新電影動畫片 瀏覽:489
電影背景音樂小飛俠 瀏覽:975
歡樂叮當電影演員 瀏覽:24
楊家刀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32
盜墓筆記9電影完整版 瀏覽:93
大電影橡膠 瀏覽:213
關於狗的電影電視劇大全集 瀏覽:20
台灣危情殺機電影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