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棲霞寺》觀後感
病句:看了《屠城血證》這部影片,更激起了對日本略者的仇恨病因:成分殘缺改為:看了《屠城血證》這部影片,更激起了我們對日本略者的仇恨
❷ 求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 要完全自編
南京南京我看後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影片的主線散亂了,在我看來造成這個的原因就是導演沒有重點的按整個南京事件的時間順序去展開南京這個事件的始末,讓人看了莫名其妙,不知所雲。陸川不是說要讓我們了解南京抵抗的歷史嗎?引發守城部隊逃跑的歷史為什麼沒有條理的講述,我覺得這個才是重點!比如膽小的(可恥)唐生智怎樣了?為什麼十萬守軍會犧牲,為什麼那麼多的守軍會最終選擇棄城?說明了當時戰爭的慘烈與殘酷,想想四周都應該是數不清的日本鬼子部隊,黑壓壓的一片。但是陸川最重要的是沒有拍出那個震撼的場面,那個應該讓我們曾經震驚引起觀眾共鳴的歷史性一刻沒有展現!!!國破家亡的時刻本應該讓我們深深地記住!!!!守城的官逃跑了,那麼抵抗自然會土崩瓦解。但是這個有點像托米勒骨牌效應的瓦解與剩下選擇抵抗的部隊和甚至剩下一些部隊的士兵竟然選擇默默等待的死亡的這個過程沒有講清楚!!!這個過程漫長的,痛苦的。就算預算不足,但這是起碼的!!!!
開頭的屠殺戰俘是陸川的失敗,我知道這么多戰俘應該是有計劃屠殺的,怎麼可能就那麼簡單的就殺了。他應該讓屠殺戰俘與南京難民營的難民擺在一起,因為他們是在南京這個大背景下共同發生的,不可割裂的。也沒有把士兵去符號化,因為士兵也是人,也有老婆孩子,也有人的本能的恐懼,怎樣逃入難民營的,怎樣會選擇裝成難民的這個過程沒有講清楚!!!士兵與難民有怎樣的關系?????但顯然沒有描寫,不應該去評價歷史,割裂歷史,但至少要把這里是去還原。還有電影不是要表現這個南京大背景下去各種各樣的人物芸芸眾生象嗎?,但顯然沒有表現各個階級的人物,比如小偷、地痞、商販、學生、老人、孩子、甚至是乞丐或者是一些曾經高高在上的人等等。應該表現同胞間相互保護的本能。應該表現同胞間相互為默默的為同胞承受痛苦,相互依偎,相互扶持,甚至為此付出生命。老人們是怎麼做的,中年人是怎麼做的,男人又是怎麼做的,小孩和青年和婦女又有怎樣的下場??在死亡的恐懼下,只有在相互鼓勵的下才產生那活下去的一絲絲的希望。沒有表現這個電影的其中一個主題「愛」那沒有聲音的愛,慘烈的愛,殘酷凄涼、默默無聞,渺無聲息的愛
不應該去評價歷史,割裂歷史,但至少要把歷史還原是去還原。
那年春天,南京的蒲公英和野花開得格外燦爛、一望無際。它身下埋葬的是無數堅強的中國人,它盛開的是無數無畏的中國人的靈魂......小豆子摘了一朵蒲公英,對它吹一口氣,英花漫天飛舞、煞是好看,他笑了,笑容里透著中國的希望。
南京淪陷前夜,士兵們孤軍奮戰,只為千千萬萬苦難中的南京同胞,只為他是一個中國人。南京淪陷,全城淪為俘虜,面對死亡,士兵眼裡仍是堅強,那句「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響徹倒下的每一個靈魂。
百名難民營的女人,為了其他人能得到生存、食物和棉被,毅然堅強的獻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身體甚至自己的生命自願去充當日本鬼子的慰安婦,她們也許偷偷的哭了,但哭的是堅強。
泯滅的人性
強奸、活埋、掃射,滿城的屍體,滿江的鮮紅,慘無人道。無助、凄涼的肺腑卻只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快感。
我想閉上眼睛不去看那殘忍的畫面,但那是真實的歷史。接受歷史,才能更好的接受未來,我相信20萬南京人用生命的最後一刻發出的「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
今天看了片《南京,南京》。感觸很深以前也看過《南京大屠殺》,看過一些歷史書籍。知道當時日本不止殺了那麼多人,好像經過蘇州時把蘇州的十萬人都殺了把,影像不是很深了。看了後不至心情悲痛,也為過去的同胞惋惜。
以前小時候看了《南京大屠殺》後我就想三十多萬人呀,為什麼他們都不防抗呢?要知道三十萬人呀,就是站的給他們殺也要殺幾天。經過這么多年後,我終於知道了答案,因為不是不反抗,是不想反抗。怕死,想的只要我不死,管你誰當皇帝。可以說這是我們民族的劣根,也是世界同有的。想想看,如果我們沒這劣根就沒有歷史上的元和清了,就沒有民族的百年屈辱史了。哎~~~也有可能這是世界的通病把,如果要估計的話可以說現在全世界有90%的人都是唯我主義者。一心想的自己的利益,想著自己如果反抗會給自己造成傷害,就像現在很多人都反對戰爭。不要說你愛和平,也不要說這會使國家的經濟落後。這些和你有什麼關系?我想是怕你以後沒好日子過拉把。這些的話的本意是什麼,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一看就知道如果戰爭爆發了你不是當自己的平民就是當漢奸的料。為什麼?在和平時期你都怕戰爭,如果真的發生了你會怎麼樣?其實當漢奸還能活的久一點,當平民就會像南京大屠殺的人一樣,將要被殺都還不知道。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真是的,我不是罵人,看看我國的現在把,青少年中崇洋媚外的人佔了大多數。唯我主義的佔了也不少,象我這樣的人不但很少,還要經常被人罵,被人誤解。哎~~~~本人是封建,因為我老是看些戰爭片,軍事書籍。本人是落伍,我就是喜歡軍隊,喜歡聽軍歌。本人是軟弱,因為我想和自己人發生沖突。本人是虛偽,因為沒有機會,如果有機會我定會實現自己的若言(我想你們不會想叫我有這機會把,也許你們會說,要機會?行,等我死了再說把,o(∩_∩)o...)我也知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也要看時候呀。不要等自己快死時才後悔。
說句實話,你能拿我怎麼樣,你是可以看不起我,但是我也可以看不起你。其實國家支持這么多戰爭電影,是想提醒國人,想叫我們銘記歷史。但是我想這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我國十三億人都有血性,都肯為國獻身,那將是世界的災難。這是可怕的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時期想當平民的人太多太多了,英雄?呵呵,需要你時你是英雄。不需要你時,你什麼都不是。不是嗎?現在有些人不是說當兵的是傻子,什麼好男不當兵,嫁人不要嫁給當兵的,哎~~~其實這些都反應了什麼,以前也看過一些電影,說男的在前線與敵人作戰,他們的妻子在後方耐不住寂寞,給男人戴綠帽子。哎~~~真是可笑又可悲呀。難道真的應了那句古詩,桑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哎~~我真的為這種女人可悲呀,你們知道嗎?在戰爭種收傷害最厲害的就是女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你們的男人為了你們在前些和敵人殊死搏鬥,你們切這樣對他們。其實這種女人什麼時期都有,只是國家不願意將這寫上史書。有人看了這些會說我瞎說,有人會說我杞人憂天,有人會擔心國家的未來。我什麼心都沒有,呵呵。因為我知道如果真的到了戰時我們不怕沒有士兵,我相信我國還是有什麼有熱血的人的,只是處於和平的環境中沒有激發這中血性。除了這些也有些人想當官的,想到軍隊吃飯的人多的是,尤其是在戰爭歲月里最多。
我也不是說軍人不好,可是實事就是這樣不論是以前,現在和未來有多少人是因為真的不想自己的國家被他國欺凌,而為國而戰的。大多數人都是想到軍隊吃賣命的飯。只要你給他飯吃,他就跟著的你。真的英雄很少,這不是我瞎說,是事實。我也不是說我是英雄,我只是有那個理想,呵呵。有的人會說,方正有那麼多人去從軍,少我一個沒事。這也是每個時代都有的,是的,少你一個不少,多你也不多。少你一個比多你一個的好處多多了。多你一個就是多了一個人的糧食和彈葯,少你一個就大大減小了出現漢奸走狗的幾率。方正有些人會去,有些人是等敵人打自己家門口的時候去.
其實說了這么多,我沒有罵人的意思,我只是看不過現在的社會,是呀。人是要適應社會,我是在適應。我現在學的東西也可以為國家做貢獻,但是我的理想不會變的。永遠不會,那怕我的親人人誤解我,我的朋友們不理解我,你們看不起我,我都不會變的,這是我的理想。我八九歲就有的理想,也是我的性戀。說了這么多我只是想國人多點血性把,要知道戰爭中平民死的幾率比士兵的多多了,等敵人來的時候,士兵起碼有武器,平民有什麼?不是開玩笑,如果跑,你說有有武器的人跑得快還是沒武器的跑的快。就算士兵沒武器,人家也好歹受過軍事訓練,跑也比你跑過快。求生本領也必你們高,打個比方如果當你沒東西吃的時候,看見兩個人手裡都有東西吃,都不給分點你,你只能搶其中一個是什麼都沒有的平民,另一個是手拿武器的士兵。你會搶誰的?呵呵,傻子都知道。所以說,多點血性把,不是為了國家,不是為了他人,是為了自己呀。現在和平還好,如果真的到了戰爭誰還和你講道理,有武器的就是老大,知道不。
再有多學點本領把,要不當你餓得要死的時候,看見河裡有魚,森林中有動物,書上有野果。但是你沒能力搞到,只能看的,那就有樂趣了。好像有點走題了,其實不難。我的本意就是想叫國人多點血性,多學點本領。不要老是看那些韓劇日劇,那些就是假的,現實中哪有那樣的事,你把自己的祖國看的「太好了」。也把社會看的「太好了」你們可以崇拜他們,因為那你們的喜好。其實他們也是有本事的,能把以前從我們這學過去的東西,自己修改一些後叫我們又喜歡他們的。哎~~~可笑又可悲呀。其實也必擔心,只要政府不跟的搞,那這些小小的平民們又會有什麼 作為呢?我想恐怕連史書都不會把這些寫上去的把,史書都是記載對本國有利的事,那些無利的又怎麼會寫呢,呵呵·
最後希望我國人中真的憤青們,那些真的愛國的人們,不要把愛國當作攻擊他人的砝碼,而是作為自己為國家貢獻的動力。也不要因為他人想法而放棄自己的理想。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的路不一樣,我們走我們的路,他們走他們的。我們也不要老是為國家擔心,擔心自己國家被他人欺負,因為國家知道自己的能力。也有自己的觀點和底線。如果他有那能力的時候又有那想法的時候,我們就幫他一把,現在我們只需要等待,等待時機的到來。如果你沒等到,請把你的後代也教育成和你一樣的人。叫他們繼承你們優良的傳統,一種肯為國家獻身的精神。如果到某個時候沒有我們這種人,都是他們那種人了那那樣的話國家也就沒有了。在地下的我們也不必惋惜,因為在我們存在的年底,國家應有我們而富強,因有們而完整。因有我們這種人的存在他國不敢欺負我們。不必看他人的看法,因為你看你的想法和你看他的一樣,只是性質不同而已。最後我希望我們不要走古羅馬帝國的後塵了,古羅馬帝國前期人們都喜歡軍人,以家有軍人嫁給軍人為榮。到後來都喜歡錢了,連保衛國家的使命都交給了僱傭軍。我不願意我們的祖國會走這樣的路,當是我知道我沒有能力阻止,我有的只能是希望。
《南京!南京!》首映前做了相當龐大的宣傳,包括4月21日還在央視做專場節目進行全面推廣,讓國人充滿期待。4月22日晚觀看《南京!南京!》首映之後,我的觀後感是兩個字:俗、媚!
由於多年以前曾看過秦漢、劉若英主演的《南京大屠殺》,那個由一位中國醫生和日本籍妻子組成的家庭所經歷的「南京大屠殺」故事充滿著真實, 一幕幕血醒畫面便刻劃在腦海里,對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銘記於心。《南京大屠殺》影片渲染有濃重的熱愛南京情懷、體現著中國人民頑強的反抗精神和對生命的充分尊重。由此,我在觀看之前就認為《南京!南京!》可能會超越《南京大屠殺》。
事實卻不以人願。其一、《南京!南京!》的場景較少,影片從頭到尾多數在一處破牆殘壁的巷子里展開,不管是開頭難得出現的巷戰或且是影片大量的安慰婦題材故事鏡頭,都反復出現在那一片破牆殘壁的巷子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可能為節省製作費用不願進行場景、套具的更多投入所造成,因此,也給畫面的真實性減分。其二、一些情節或場景鏡頭浪費觀眾欣賞時間;例如,日本鬼子要求難民營提供100個安慰婦的情節,這里出現女人逐個自願舉手的鏡頭,當然製作可能要表達自願舉手是歷經痛苦的決擇過程,是否因此而拉長時間?但是范偉主演的唐先生和秦嵐演唐太太的那個離別情節也長達數分鍾,就難求其解。總認為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電影題材應該讓觀眾看到更多的情節、更多的場景,如果在某種情節上浪費大多的時間則十分可惜。
對該影片個人提出「俗」 的看法,指的是日本鬼子姦淫以及「安慰婦」的情節和鏡頭的比重過多;提出「媚」 的看法則懷疑影片製作方過分迎合少數觀眾「媚性」的心裡;使影片的內容、形式、層次都過於一般。當然,影片在動用成千上萬的人數來構成的大場景還是有震憾力的;相對於花幾十塊錢看一場電影來講,還是值得到電影院去臨場感受一下的。
觀看該影片之後,發現該影片的編劇思路與當今樓市的唱衰派們的心理相類似。日本侵略南京執行「殺光、燒光、搶光」,強奸婦女,無惡不作;該影片編劇深諳一些觀眾存有追捧大片以及偷窺性的心理,編劇時側重於性也不會違背歷史真實。樓市唱衷派也深諳購房者希望開發商死的「俗」或希望房價狂跌的「媚」心理,這些人就勤於收集材料撰寫博文抨擊開發商黑心,誇大宣染腐敗現象,預測未來房價一定暴跌,樓市回暖是假陽春,是「房托門」等等;也讓少數意向購房者毎天守候「唱衰磚家」的言論來讀並心裡狂若,不料卻錯過一次又一次的購房良機而不覺醒,的確讓人深受其害。
南京南京觀後感
南京南京掀起了一股強烈的愛國風潮及人性的解讀,最近版內有不少網友在看過《南京南京》以後紛紛寫下自己的觀後感,很難得的原創影評,而且都很精彩,在這里我搜集了幾篇寫得很不錯的南京南京觀後感,以供沒有看過的朋友參詳,供看過的朋友共鳴。
陸川的牌坊和施暴者的正義 《南京南京》
俺也去了南京,當然,是在電影里。看這部電影,不是因為「是中國人都必須去看」,根據這個屢次被翻版的標准(是中國人都必須***,言下之意,不***就不是中國人),我很久之前就被開除了中國籍,已經沒有了作為中國人必須去看的義務。我去看,主要是出於一種認知上的好奇,看看陸川這個我一直不看好的導演能否糾正我對他的成見;我想看看,這個在中國幾乎是註定無法拍好的題材,他是怎麼遭踐的;想看看這樣的題材到底還能拍出什麼花樣來 在目前中國觀眾的欣賞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背景下。
陸川沒有讓我失望,不是電影拍得沒讓我失望,而是讓我對自己的識人之明沒有失望。我更堅定了之前的判斷:陸川,是一個心氣頗高,也願意賣力,但缺乏才華,尤其可悲的是——還嚴重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他的專長,是投機,是討巧,是對主流意識形態、小資社會心理的精妙揣摩和不動聲色的迎合,從《可可西里》到《南京南京》,都是如此。他每拍一部電影,都在樹立一座牌坊,讓所有的攻擊,都投鼠忌器。
這部電影,劇情一如既往的爛,人物一如既往的面目模糊,主題一如既往的似是而非以便拐彎抹角地左右逢緣。
陸川吹噓的所謂對同題材影片的超越,如果是指增加了一個日本人視角、增加了「支那」散兵的抵抗、增加了一些患難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一個「漢奸」的轉變、增加了少兒不宜的強奸寫實鏡頭的話,我以為,這些在平面上的加料,談不上超越,提煉一下,無非是日本軍國主義可憎、中國人可敬、中日兩國人民都是戰爭受害者這些早已顛撲不破的主流屁話,並不能深化或改變觀眾對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悲劇的認識:該抹眼淚的還是抹眼淚,該意淫東京屠殺的還是意淫,該為日本人辯護的還是辯護。
我並不認為南京大屠殺是一個沒有價值的題材,雖然這個題材的影片都一無例外拍成了活報劇。這個題材,非常有價值,但只有放到一個揚州十日、奧斯維辛、紅色高棉、這一樣一條縱向的語境里拍,才能真正拍出意義,才能叫做超越。這樣題材的電影,應該回答這樣的問題:人為什麼要殺害同類?在什麼情形下,一個受過教育、知書達理的人會變成野獸?施暴的人為什麼失去了應有的悲憫和良心?
我覺得如能超越具體的時代、民族國家背景去深刻反思打著正義旗號的群體犯罪,那這樣一部影片才是真正有價值。拍南京大屠殺,是為了反思慘劇發生的社會歷史政治根源,反思人性之惡與人性之善的深刻內在沖突。最基本的,應該揭示出日軍暴行背後的邏輯。
即使是暴行,也是有理由,有邏輯支持,甚至是道德支持的。這個邏輯就是:施暴者事先將受害者符號化、非人格化,從而獲得了暴行的正義性,才脫敏了暴行本身所帶給施暴者的不適感,才擺脫了日常情況下良知和道德的約束。這種「正義施暴」「有道伐無道」的邏輯,在陸川的影片中是看不出來的,陸川的人物和情節,沒有邏輯,只有羅列。
這樣的邏輯適用於一切群體性、制度性的暴行:從古代中國的人殉,到瑪雅人的血腥祭祀,到納粹的「徹底解決」,到「古拉格」群島,到南京大屠殺。。。。將某個階級、某個社會群體、某個民族帖上「非我族類」的邪惡標簽,對方便可以不被視作人類,對其屠殺,就可以偉大光榮正確、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暴行就成為一種義舉,在這種意識形態中,人性固有的惡得到充分的釋放,卻又披著善的外衣,而人性固有的善良、憐憫、理性等等,都統統失靈。
這才是莫大之悲劇,比巨大的人身傷亡更大的悲劇。
除了那些赤裸裸的開膛破肚血雨腥風的暴行,支持這種暴行的邏輯也會表現為強度較小、但可能時空范圍更大的隱暴行——歧視、冷漠、排斥等等。五道口小資們對乞丐的妖魔化、我的右派朋友對北川自殺官員的不屑,都是這種隱暴行的表現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南京大屠殺的病毒無所不在,各種形式的南京大屠殺無時不在進行。這種打著正義的旗號將某個人群符號化再加以迫害的毒素,如果不得到認真的清算,那麼,原始意義上的大屠殺今後會一再發生。
最後,說點小花絮:我承認,我也流淚了。畢竟,某些畫面和情節,還是有沖擊力的。另外,坐我右邊的一位美女不停地以手抹淚,我如果不流點淚,也說不過去。美女的淚很多,手很小,我當時有遞一塊紙巾過去的沖動。考慮到左邊就是我老婆,我怕影響不好,沒有這么做,掏出來的紙巾最終遞到了左邊,我老婆卻沒有流淚。
並不完美的「南京!南京!」 依然不完美的中國人!
昨天去電影院看了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
老實說,以前看過陸川導演的「尋槍」和「可可西里」,對這個導演印象很深,對其拍攝的影片期待很高。所以,對於「南京大屠殺」這樣沉重的歷史題材影片,我期待有中國導演能夠給中國人拍出一部經典紀念影片來。
以前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也有過幾部。記得最早的是「屠城血證」,後來有「南京大屠殺」等。相比較而言,「屠城血證」比「南京大屠殺」要拍得好些。但也都有負於國人的期待。記得「屠城血證」放映時,我們是學校包場。我們很多同學在看完電影後記得最牢並傳播嬉笑最多的一個場景竟是那個照相館的老闆見到他女人時的那個場景和那句話:「花兒,想死我了!」我清晰地記得當時電影院里響起的鬨笑聲。那種笑聲與悲慘的影片氣氛一沖擊,我心涼無比。
類似的情況後來又出現在「南京大屠殺」這部片子放映時。由於我們這個導演很「偉大」,把「南京大屠殺」拍成了「南京大強暴」,所以又讓我們一些膚淺無知的同學有了說笑戲弄的談資。那個用男演員來充當不堪忍受凌辱而跳樓的女子的場景竟然又一次在影院博得了眾多的鬨笑!
這能怪我身邊的同學們的膚淺與可憎嗎?也不能全是,最起碼,你導演連最基本的職業精神都沒有。盡拿些粗製濫造的東西來褻瀆我們屈辱的民族記憶,侮辱我們自己的人格和國格。
也正因為如此,我才特別期待陸川的「大作」。
然而,我承認,我過於追求完美。因此,我依然遺憾。不得不承認,陸川拍攝的南京大屠殺題材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部同題材影片。獨特的視角也體現了導演對影片主題思想的獨特把握和宣揚。
你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❸ 我很想看一部關於日本人在南京對中國人進行屠殺的影片
除了《別哭!南京》(《南京大屠殺》)之外,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還有:
《南京》:一部由美國拍攝的記述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紀錄片
《屠城血證》:1987年的片子。樓主要問的好像是這一部。
《五月八月》:葉童主演。
《南京!南京!》:陸川新片
《南京夢魘》:美國的記錄片。
《南京大屠殺》:一部由加拿大獨立電影公司真相紀錄製片
❹ 急求《南京!南京!》觀後感 大學生的
看這部電影註定心情會被壓抑到極點,總之我在看完上部後隔了很長時間才看的下部。本來就有話想說,加之有報道說有人批評導演陸川別有居心,有為日本人說話的嫌疑,在此,我想問批評者一句:你到底看懂這部電影了沒,你這樣的批評又是何種居心?
不否認影片具有瑕疵,可是完美的影片並不一定真實。沒錯,在我看到一群愛國之民在屠殺來臨前大喊:「中國不會亡!」時,我也覺得這比較比較勉強。但這部電影的作用不是拿來讓大學導演系的實習生挑毛病的,而是要喚起我們心中的恥辱感和歷史責任感的。
看到片中的女學生被日本兵作踐,我有一種極致的憤怒想要爆發,但在隔了幾天後,我覺得最應該有的感覺是極度的恥辱,作為中國男人的羞愧感,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還有那些人群中緩緩舉起的手,那代表著什麼,難道她們不清楚嗎?她們是妓女,不管是古還是今都是為人所不齒的職業,一種徹底的弱者的職業,但她們也有其高尚而聖潔的一面,因為首先她們也是人——矛盾的糾結體,是現實也是偉大的歷史感召逼迫她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但能做出這個選擇,到底需要多少的勇氣?
回頭來說陸川被批判這事,說導演為日本人說話是純屬造謠的。首先,陸川是一個軍人,軍人的五項指標第一條是什麼?政治合格!這還有什麼要多解釋的么?其次,南京大屠殺,三十萬啊,看著眼前無辜的生命就瞬間消逝,你真偏執的以為日本兵個個都無所謂么?最後,從一個日本軍人的角度來拍這個電影,說明我們可以持寬容的態度對待那些已然醒悟的並做出正確行動的日本軍人,但卻拒絕有人推卸歷史責任。倘若如此,那麼他們即使站著也比別人跪著更加低微和可鄙!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重要的不是電影的細節,而是我們怎麼看待大屠殺在我們的分量,是不是我們在紀念館的嬉笑,是不是在被人問及時,瞪著無知的眼睛反問,死那麼多人啊!同時理性的看待日本這個國家,我們痛恨他們的軍國主義,但是同時要看到他們民族愛學習的優點。而且只有真正的強者,才會懂得何所謂寬容,何所謂懦弱!
PS:這篇觀後感是我當時看完《南京南京》寫的日記,但因為現在需要網路文庫資料,所以迫於無奈再拿出來獻丑,以求交換網路財富,實話就是悲劇,不過能幫到樓主的話,我也將會降低我的羞愧感~
❺ 革命電影觀後感作文400字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8-24
10:34
當讀完《小英雄雨來》時,我久久陷入了沉思。想著雨來跟我一般大小,卻能與日軍抗衡。
在晉察冀邊區,有一個村莊叫蘆花村,村裡有一個小孩名叫雨來。他水性好,尤其擅長鳧水,像個小鴨子一樣靈活。一天,鬼子又來「掃盪」了,雨來被日本鬼子捉住了。鬼子讓他交出李大叔,可雨來寧可玉碎,不為瓦全。這下激怒了日軍,被日軍的一頓毒打打得青皮臉腫。可雨來仍是寧死不屈。
讀到這里,我對我的懦弱感到羞恥。一次,同學打電話約我出去玩,平時爸爸一般都同意了,可這次說什麼也不讓我去。我很納悶兒,爸爸看我一臉狐疑,便解釋到:「今天天氣太熱,很容易出汗。況且你身體也不好,不宜出門。」聽了這話,我頓時來氣兒了,反駁道:「誰說我體質差?而且打籃球還能增強體質!」這時,媽媽發話了:「你喉嚨不是很痛嗎?那還去干嗎?在家裡好養身體。」「我喉嚨早就不痛了!」我急了。「不準去就不準去!」媽媽火了。「可……」話還沒說完,一股委屈勁兒直涌心頭,鼻子一酸,竟哭起來。姐姐走了過來,對我好言相勸,可我就是轉不過彎兒來。姐姐看也說服不了我,三人便都不管我,去看電視去了。而我卻倔在屋裡,不出來,獨自生著悶氣兒。幾分鍾過後,我的氣也消了一半,可又想著他們在客廳看電視不理我,又發起脾氣來。現在想著雨來的英雄舉動,我早已無地自容。
雖然雨來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卻能認真、刻苦學習;我呢,在這種和平的社會里,本應發奮讀書,與實際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我明白了兩個道理:一是在家或外面不能軟弱,更不能嬌氣,應該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同時也要在學校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在家裡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孩子!
❻ 一部老電影 開頭就是日本大屠殺剩下白骨如山,有一口井裡面有倖存者。九幾年看的,當時看了很害怕,忘記
可能是這部:屠城血證
影片圍繞南京大屠sha的史實展開,將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用電影的方式展示給世人,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關於南京大屠sha題材的影片;該片獲1988年廣播電影電視部1986-1987年優秀影片獎,獲1991年日本東京世界和平電影節故事片獎。
❼ 96年在學校看過一個電影,演的是南京大屠殺的內容,現在怎麼找不到了
片名:屠城血證
導演:羅冠群
主演: 翟乃社(飾演展濤)、陳道明、雷恪生、沈丹萍、吳莉婕
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片長:100分鍾
上映日期:1987年
出品:福建電影製片廠、南京電影製片廠1987年聯合攝制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佔領南京城,開始對我無辜同胞進行長達六周的血腥屠殺…… 展濤是金陵大學教授米爾斯的學生,米爾斯的女兒凱蒂深愛著展濤,日軍入侵,她勸展濤隨外輪赴美。但國難當頭,展濤決定留下來,用自己的醫術救治受傷軍民。
展濤帶傷兵醫院的難民轉移到國際安全區,並勸說魯營長及部下按國際規定,把槍支扔到水塘中。不料,日軍無視國際規定,又闖進國際安全區屠殺手無寸鐵的軍民。
護士白燕落入魔掌,展濤欲救白燕卻被日軍拉住,強行讓他目睹日軍強奸白燕的獸行。白燕慘死,展濤從此拋棄幻想,投入反日斗爭。
《屠城血證》劇照在日軍集體屠殺我百姓時,倖存的照相館老闆范長樂,逃到米爾斯教授家,哭訴悲慘遭遇。為揭露日軍滔天罪行,范長樂同展濤連夜趕回照相館尋取被迫為日軍沖洗的殺人照片。與此同時,日軍特使橋本為掩蓋事實真相,也派人去范家搜查。范長樂冒死取出照片,為掩護展濤帶走照片而被日軍殺害。
展濤在茶館中被日軍追殺,不幸中彈,歌女花弄影用生命掩護他脫險,展濤潛入一公館,遇見了被軟禁在此的東北逃亡學生柳晶晶——她原是日軍中尉笠原在東北讀書時的戀人,一次偶然機會她認清了披著獸皮的笠原,她正欲逃出時,遇到身入險境的展濤,她設法將展濤轉移。橋本大怒,命笠原親手殺死了她。
展濤終於在教堂與凱蒂會面,但追兵迫近,無法脫身,展濤將日軍罪證交給凱蒂,自己潛上鍾樓。橋本命士兵火燒鍾樓。烈火中,展濤敲響了巨鍾……在震撼長空的鍾聲中,凱蒂乘坐的商船開航了,凱蒂情不自禁地打開那包血證——一張張照片,讓人們永遠記住日軍在南京屠殺30萬中國軍民的罪行。
❽ 求一個看電影,小時候看的,應該講的是一個女學生,中間有慰安婦情節
屠城血證
中國大陸 歷史 100分鍾 1987年
《屠城血證》是翟乃社、陳道明、雷恪生、沈丹萍、吳莉婕、劉江等主演,羅冠群導演的電影,於1987年上映。
❾ 抗日電影《南京1937》影評
《南京1937》是由吳子牛執導,秦漢、劉若英等主演的歷史戰爭影片,由龍祥電影製作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子公司及中國電影共同攝制,於1995年在台灣、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上映。該片以1937年發生於中國南京的戰事為背景,描寫了一個中日結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殺中的遭遇,因影片視角獨特被評價為一部“充滿人文精神,人性十足、生命意識極強的一部電影”。
抗日電影《南京1937》劇情簡介:
1937年,日本開始全線進攻中國。中國醫生成賢和他的日本太太理惠子,帶著一雙兒女,為躲避戰亂從上海逃回老家南京。同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在城裡搜索傷兵,理惠子因為她的日本身份逃過了一次災難。日軍對南京全城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日本人沖進安全區,遭到一頓暴打。日軍在安全區內大肆姦淫婦女,老師書琴為保護孩子受傷,理惠子被踢中肚子流產死去。
抗日電影《南京1937》影評:
“戰爭是可惡的,為了消滅戰爭而戰爭是可歌的”——擲地有聲的閉幕詞,凄婉而又綿長的背景音樂,經久不息的掌聲,默默停留久久不願離去的觀眾,這一切便是大型原創舞劇《南京1937》結束時的感人場景。舞劇《南京1937》以著名美國華裔女學者張純如追尋被譽為“南京活菩薩”魏特琳(美國人)的命運歷程為主線,講述了南京大屠殺的殘酷和對遇害者、救助者、倖存者命運的沖擊。
隨著大幕的拉開,觀眾回到了當年:日軍的肆意殺戮,沾滿鮮血的刺刀,到處逃難的人群,失去孩子的母親,被凌辱的女大學生,成堆的屍山,魏特琳面臨的混亂與無奈……當三幕舞劇一氣呵成演完,許多人的眼淚不知不覺流下來。而感受著生與死瞬間變幻的女主角——張純如的扮演者楊奕,仍然還沉浸在劇情中,以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演員的真情投入,也感染了台下的觀眾。觀看演出後,一位觀眾激動地說:“整個舞劇的主題、舞美、演員都非常不錯!用舞劇的手法去表現深刻的歷史意義非常具有感染力,也讓大家牢記歷史,不忘國恥。”一位軍人觀眾說:“這部舞劇給了我們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心靈的祭奠與對和平的捍衛。”
作為研究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的專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激動地說出了心裡話:南京大屠殺是二戰史上三大慘案之一,但長期以來,日本一些人總是企圖否認,甚至說是中國人編造出來的。人們應該有意識地創作這方面的作品,讓更多的人記住這段歷史。但遺憾的是,這方面的藝術作品並不多,而且成功的很少,好一點的就是電影《屠城血證》 。《南京1937》用舞蹈再現南京大屠殺事件,這可能還是第一次,這部舞劇規模大、對慘痛的歷史表現逼真。魏特琳的孫女看了也深受感動。接著他忍不住批評道:現在影視界有個不好的傾向,什麼東西都戲說,你戲說乾隆可以,戲說慈禧也可以,但不能拿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歷史開玩笑。現在很多搞藝術的眼裡只有錢,忽略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歷史題材。這是藝術創作的悲哀。
❿ 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的觀後感
《南京南京》觀後感 序: 這是一部非常沉重的電影。 很小的時候,就從課外書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殺,小時候只是一味地咬牙切齒,還不曾有更 多的感受。之前看過兩部南京大屠殺題材電影,一部《屠城血證》 ,一部《南京大屠殺》 ,前 者對屠戮和姦淫著的筆墨更多,後者在故事流暢性和具體場面掌控上更好(小學看的片子, 草鞋嶺一段印象很深,陸川在機槍屠殺段落時機位上似有借鑒) ,但給我的感覺並不比書上 更具體,尤其是兩個都試圖以一對中日夫婦的悲劇作主線,太矯情,其實思路並不必八十年 代中日蜜月期時拍的《一盤沒下完的棋》高明多少。但當看完《南京!南京!,我從電影院 》 出來的時候,看見馬路兩邊密密麻麻的人和車輛,忽然有種陌生感。這就是我剛才在電影里 看到的那個滿目瘡痍的城市?我不知道其他人看這電影時會不會這樣, 這部電影讓我產生一 種強烈的恐懼感,先不管這電影其他方面怎樣,至少成功地將氛圍調適到位了。或許客觀來 說, 影片本身在血腥和殘酷上在我看過的電影中, 離極點還遠, 但也許是我不停自我暗示 「這 是我腳下的城市、這是我腳下的城市」的作用吧,看完之後真的感到害怕。倒不是怕某個具 體的人或事的傷害,而是不知道自己如果進入這樣的絕境,我能做什麼。 看完了,有很多想表達的,但糾結著,一直說不出來。這兩天,情緒其實一直很低落。感 謝版上還有人自告奮勇供我調戲, 如果不是在這些節目上的宣洩, 恐怕我更難擺脫這種情緒。 我對自己影評的要求是:拒絕感性描述。但在腦中回放這部電影時,很難跳出來冷眼旁觀。 而且不僅僅是感情,歷史、時政以及關於這部海量的信息與八卦,都在我眼裡滾來滾去。好 罷,把這些抒情的廢話宣洩掉,我開始說話了。 一、開頭先批結尾的敗筆 這部電影的劇本是有問題的,尤其是結尾。 如果純粹按照影片的情節來理解,結尾是合理的:角川的角色設置一直是良知未泯,所以 他放人合理;在受了很多刺激後,對慰安婦百合子的個人感情某種意義上是唯一寄託,但百 合子也死了,這成了壓垮駱駝的唯一稻草;兩個中國人死裡逃生,重獲希望,笑一笑也沒什 么不對;整個片子最後還是應該給人一點希望的。 下面一條條細說,其實不僅涉及結尾,也會涉及很多影片整體上的問題。 是的,如果按照角川這個角色設置的邏輯往下走,他的結局非常合理。以角川視角為事實 的敘事主線,遭到很多人詬病,但我覺得沒什麼問題,反而算是填補一個空缺,問題在於, 除了伍迪·艾倫的《戰爭與和平》 ,我從沒見過這么純情到幼稚的角色。陸川的意思其實不 是讓人糊塗,而是過於明白了,想來人性人性,但問題在於,這樣做幼稚到可笑。其實,即 使角川這個角色性格及各方面不修改,參照《桂河大橋》中亞力克堅尼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最 後含義曖昧的撲倒,他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而且在角色的塑造上也可以有更大的空間。如果 有人要以歷史真實 vs 藝術真實來較真一下,那這段的說服力就更差了,日軍在戰爭中不乏 自殺者,但因厭戰情緒而自殺的,在自殺者中大約只有 1/4000(感謝 puma 兄提供的資料) 。 更何況,這還是處在日軍戰事順利的戰爭初期。 兩個中國人逃生後的反應是上述幼稚的延續, 陸川的意圖表現得更加明顯。 但這個比角川 的自殺更加離譜, 角川之死的設置至少還符合影片邏輯, 而兩個中國人的笑和嬉戲連基本的 常識都不符合:試問如果有人剛剛從連綿數月的死亡威脅中脫身,而且前途未卜,他能徹底 放鬆嗎?南京大屠殺的很多倖存者直到今天仍然有強烈的心理陰影, 何況當時剛剛脫身, 怎 么可能會有如此輕松愉悅的狀態?這段被詬病是純粹活該。 結尾單從技術論,拍得尚可,遠景中角川同鄉孤零零地豎在那,構圖很好,也算是影片中 難得的靜謐。但是,在壓抑了兩個多小時候,即便你想「希望」一下,忽然來一段風格上反 差如此之大的收場,即便是再熱愛和諧本性善良的觀眾,也難以轉過彎來啊。 之所以點這個結尾, 就是想說陸川在謀劃劇本時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如何在絕望中展現希 望。完全的絕望是不可取的,倒不是因為那些關於藝術的目的應該怎樣怎樣的文藝理論,是 這部電影涉及的歷史如果以這種方式表現,很難被接受,不僅如此,在藝術創建上,除了一 味哭訴,也難有什麼發展。而且,這畢竟是商業製作,要面對市場的,和這段敏感歷史如此 糾結的時候,選擇完全絕望,幾乎是絕路。 其實,這本身就是個難題。觀影時, 我常有這種感覺:這段不能這么寫, 這么拍是不對的, 但真要想想看應該怎麼拍,我發現我也很難給出什麼答案。面對這個難題時,陸川給出的答 案,以結尾為代表,就不太好。其他各處呢?很多地方,都有類似問題:比如那段「中國不 會亡」 ,比如唐先生有些做作地說「我太太懷孕了」 。陸川太想表達那種希望了,結果陷入了 俗套中。其實角川之死還是可以找到原型的——《罪與罰》中的斯維德利蓋洛夫,但就是這 么久遠的角色也遠比角川要豐滿復雜得多。這就像一個困局一樣,陸川太想表達希望,甚至 犧牲了角色和一些合理性,但最後卻誰都沒法討好。其實,在零星的角落表現一下就夠了, 小豆子對劉燁笑了兩次,既有著戰友間的默契,又帶著些無奈和坦然(特別是第二次) ,這 個細節雖然笑,但是夠分量的,遺憾的是陸川讓他笑了四次…… 二、是沖突還是紀錄?分裂的南京。 前面有文提到過, 《南京!南京! 》的劇本是失敗的,因為其過於散亂的情節,幾乎都無法 形成構架,最終成了一堆歷史的「景片」 。 這話對了一半。根據陸川的訪談,看《南京!南京! 》的創作過程,陸川自己提到過,他 原來寫好一個劇本,後來拍的時候,根據拍攝情緒不斷修改,刪了、加了很多戲,到最後已 經面目全非。以這種方式做電影,除非你是掌控力極強的導演或製片人(賽爾茲尼克這種) , 或者本身就期待影片以散文化或者碎片化方式出現(王家衛的電影,以及斯通的《天生殺人 狂》,否則陷入雜亂的狀態是很難避免的。作為導演的陸川,掌控力顯然還不夠。劇本跟著 ) 情緒走,情緒跟著拍攝走,到最後,劇本的整一性就會喪失。但根據陸川提到的原來那個商 業味更重的劇本來看, 在影片中仍然能看見一些影子, 但戲劇沖突往往只是出現在單個場景 里,而且還時常戲劇性相對不足或者失當,等到整個來看時,就顯得亂了。所以看這部電影 時,常常會覺得穿越,時而明顯感覺到戲味,時而又覺得戲味不足像戰場紀錄片——沒有誰 能夠有這么好的適應性能夠隨時在兩種風格中轉換自如的, 作為導演的陸川自己也不能, 所 以在需要紀錄性的時候,他卻總不合時宜地大特寫(前 1/3) 。 這種分裂還表現在他對角色塑造的問題上。 陸川自己談過這部電影和 《拉貝日記》 的區別, 後者按照其標榜和宣傳片來看,基本是傳統情節劇,陸川刻意要讓《南京!南京! 》和《拉 貝日記》劃清界限,按照他的說法,應該是更傾向於全景式紀錄的。如果是《拉貝日記》給 拉貝很多仰角和大特寫,我不會奇怪,因為本身就是要塑造英雄,塑造一個 star,給他聚焦 是應該的。但《南京!南京! 》既然是要追求一種更朴實和平視的角度,那麼即便為票房考 慮使用一些明星演員,最好也讓他們在鏡頭前「消失」 (參考《黑鷹降落》。但很遺憾,即 ) 使是拍得還不錯的戰斗段落, 陸川也沒少給劉燁大特寫——他的臉被抹了再多的灰, 觀眾也 不會認同者是名普通的國軍軍人, 而會因為明星的突出而瞬間出戲。 而後給劉燁設計的那段 帶頭赴死,就更有問題了——如果你要讓劉燁成為英雄,那麼這個橋段設計得不夠英雄;如 果你要讓劉燁是犧牲者之一, 又幹嘛非讓他突出一下?至於唐先生的角色設置, 可以看成一 條保持尚可的戲劇沖突線, 但他最後的死仍然讓人感到莫名。 或許為了追求一種對前面所犯 罪過的救贖感和政治正確,唐先生必須去死,但至少得有個明確的理由,難道陸川是想用唐 先生的死來證明日軍暴行的完全無理性?與其說這段看起來是日軍的無理性, 不如說是陸川 編劇時的無厘頭。 說到這里, 又想起陸川在訪談中曾提到的日軍屠殺實際上並非個人暴行的疊加, 而是有組 織有預謀的,實際上是軍隊指令的。順便回應一句前兩天討論看待南京大屠殺和屠猶問題, 那天一時忽視掉了,證明這種組織化的屠殺並不只是動機理性與否問題,如果是個人暴行, 那隻是軍人自身的事情,說不好聽,就像黨衛軍對美軍俘虜的屠殺放大一些,如果是來自上 層的組織,這就上升到了國家犯罪,性質完全不一樣,不僅是屠猶,還有納粹同樣臭名昭著 的槍斃政委、餓死烏克蘭等政策。那段陸川在訪談中說得很好,但在電影中,很遺憾,他試 圖表現,但也在這沖突和紀錄的游移中草草了事。能看到的,只有似有組織的機槍掃射和占 領軍頭目關於徵集慰安婦的提及。不錯,從拍攝上而言,屠殺場景,陸川在四、五個場景間 平剪,然後再來一個大搖臂,把屠殺殘忍程度的震撼提升了一個檔次。但是從對問題的追溯 來看, 陸川對屠殺的表現, 仍然停留在我前面提到過的兩部影片水平上, 都過去這么多年了, 這點仍然是一點進步都沒有。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 三、堵門、祭典——兩處神來之筆 1、開場的堵挹江門很好。比之日軍很難給觀眾心理代入感的攻城,挹江門場景很能鎮得 住人,作為定場戲非常好。從靜到動,轉換得非常快,沖擊力極強,同時也給毫無心理預期 的觀眾一個突襲——所有拍南京大屠殺的電影,沒有一部有這種氣魄。 更重要的是這個段落是過去談及時常常語焉不詳的, 第一次被如此直接地表現出來, 非常 好,只是有一點——真實發生的,比電影上呈現的這段,要殘酷很多。 2、整部影片,祭典部分可能是爭議最大的。 不僅因為它可以看做是對日軍氣焰的一種宣傳, 而且還在結構上突兀了一下, 很多人看不 明白。 但我覺得,這是影片拍得最好的一個場景,因為這是他最放得開手腳的一個場景,沒有考 慮太多的票房與現實顧慮, 也沒有像之前絕望之餘仍然想處處留點麵包屑做希望 (實際扔下 去的是饅頭) ,他拍得很純粹,很乾凈,鏡頭剪切得非常流暢,做足了功夫。 他為什麼要插進這一段呢? 我的理解是。首先,他要刺激觀眾。陸川拍攝此片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告訴人們——我 們當年那個對手有多麼強大,盡管最後我們贏了,但仍不可掉以輕心。如果說本國首都被人 燒殺搶掠仍然不夠恥辱的話,陸川選擇了這種招魂般的慶典。這已經不是肉體上的沖突了, 而是在精神上的壓迫。 日本人為什麼能在中國的土地上肆虐?這是陸川想回答的問題。 而這 段就是他想給出的答案: 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 沒什麼比這種看起來回歸蠻荒狀態的祭奠更 能表現這種可怕的意志。 但是,在這意志可怕之餘,它也會反噬。這個是我想到的,是我根據影像推演的,那就是 祭典段落將近結束處角川帶有絕望和茫然的吼聲。 這種意志力其實是非人的, 它在摧毀對手 的同時,也會讓己方的個體消失,出現的只有這一個怪物。喪失個性的民族,必將在盲目中 走向毀滅。 然而,陸川選擇這種方式,是很冒險的, 特別是我感覺他參考了《意志的勝利》的拍攝法, 對那些寫著部隊番號的招魂幡和強壯鼓手的大仰角,極其規整的構圖,配上緊張的鼓點,使 這段影像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我倒不擔心他因為這個被罵漢奸——那些言論雖然無知, 但也 沒什麼害處——我擔心的是這段影像與《意志的勝利》相仿的蠱惑力,意志薄弱者可能會吃 不消,就像傳說中當年北影教授不願意在課堂上完整播放《意志的勝利》一樣。不過世上只 有一個三島由紀夫,而且還死了,但願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四、 《南京!南京! 》與歷史 這個問題是逃不開的。 前面在談角川的角色問題時,我已經談過了,那基本就是我的觀點:看得出來,影片確實 是建立在相對嚴格的考證基礎上的, 沒有太明顯和太過分的史實錯誤, 但陸川的問題不在於 不忠實歷史, 而是在藝術真實可允許范圍內的故作幼稚。 當整部影片都是在以接近史實或者 號稱接近史實的名義下進行時, 如果非要搗鼓出類似於角川這種日軍戰爭前期出現幾率微乎 其微的角色,對戲劇化情節幫助不大(因為太俗套了) ,而且還會傷害影片的因「史」之名。 關於拉貝的問題,別看陸川在訪談中言辭似乎挑釁味道很足,從影片來看,其實並沒有對 拉貝進行怎樣的醜化,影片中的拉貝,已經做到了他在那種環境下可以做到的一切,只是影 片沒有將他作為敘事中心罷了。 關於市中心的孫中山像,確實 1942 年新街口才豎立起孫中山像,如果嚴格按照史實,這 里就穿越了。但這就是藝術創造的自由了,我看過一張照片,是幾個日軍士兵羞辱一尊孫中 山銅像(可能是中山陵的,具體記不清楚了) ,這說明類似事情是存在的,稍微轉移下時地, 並且給國都的淪亡帶上些象徵性意味,沒什麼不好。素以考證為長的李敖,寫作《北京法源 寺》時,不也為了藝術的考慮,把住法華寺的袁世凱穿越到了法源寺?同樣理由,可以解釋 城中那場不曾有過的祭典。這些都不算大問題。 我覺得大問題不是史實上的, 是對歷史的把握。 我們為什麼要回顧這段歷史?是要去了解 其成因,關注其過程,並從中挖掘出更深層次的內涵——比如動機。 《南京!南京! 》既然已 經基本放棄了整一的情節, 那麼在這個問題上應該做得更清楚。 我們為什麼會被屠殺?僅僅 因為敵人的強大?強大了,打敗我們了,我們就理應被屠殺?因為敵人獸性,所以我們被屠 殺?那麼既然創造了角川這么個有良知的角色,以及將日軍日常生活表現得這么「正常」 , 那麼這些「正常」人類,為什麼會做出非人類的事情?如果說電影表現哲學議題有難度,那 么為什麼當教堂中發現了甚至多過日軍巡邏隊的中國士兵時, 所有人都選擇了舉槍?為什麼 我們有那麼多人卻大部分乖乖被殺?陸川在訪談中說得很激動, 說要拍抵抗之城, 但從影片 來看,零星的抵抗歸抵抗,屠城歸屠城,二者是割裂的。其實挹江門一場如果後面接好了, 完全可以解釋上面這些,但散亂化的表現,讓這些問題很難留下滿意的答案。偷懶的人可能 只是想著「日軍是屠夫、國軍太懦弱、 百姓太麻木」就收場了。勤快的可能還會留個解釋文, 但如果要靠解釋才能說清楚事情,還要電影干嗎? 五、關於陸川 女朋友看完《南京!南京!,留下一句話:陸川是值得尊敬的。 》 怎麼說呢,我很不喜歡陸川的為人,對他的導演水準也持保留意見,但我贊同她的話:陸 川是值得尊敬的。 當初看到過報道,說馮小剛是中國電影圈裡最會哭窮的導演,他的投資都是哭訴拉來的。 如果只是開玩笑的話,我覺得陸川上這個榜也挺合適的。他很能說,也很會說,而且很愛來 事。每次接受采訪,他都不忘記哭訴下血淚史,包括當初寫《黑洞》劇本被剝削之類的。聽 得多了,也就習慣了。此番《南京!南京! 》的運作,他雖然沒有傻到像高群書那樣玩道德 綁架,但仍然四處放噱頭,比如挑釁《拉貝日記》 ,而事實上,這電影除了題材,幾乎也沒 跟拉貝沖什麼。後來他又豪言票房過一億四,他就跟韓三平裸奔。這放在他自己也傾情對待 的電影上,多少是讓人有些反感的。我雖然可以理解他的行為——這不是小成本,8000 萬 的投資, 是要用票房說話的——但對他的行為, 多少有些不屑, 覺得這個人太無所不用其極。 但陸川值得尊敬的地方在於, 他不是只在炒作上如此, 在對待電影上, 他也是如此。 《可 拍 可西里》時 的玩命,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南京!南京!。他也沒有因為票房的顧慮而徹底 》 放棄在影片中的一些嘗試,在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中國影壇,他的每一步雖然邁得鑼鼓喧天, 但也確實有這個資格。 他的問題在於,一個好導演,或者說一個合格的導演,不應該是每次都靠題材和拍攝內容 才能贏得喝彩的。 《可可西里》如是, 《南京!南京! 》亦如是。拚命固然可貴,但水平不上 去,總有一天會被遺忘的。 六、尾聲 其實對於這部電影,我還算是評論得比較客氣吧。糾結得狠了,心裡非常亂,一股腦就涌 出來了。其實,心裡糾結的,還是那段歷史,無論這電影有多少缺點,不能不承認,影像帶 來的直接沖擊,比印在紙上的統計數據要強烈得多。從這個角度講, 《南京!南京! 》已經成 功了。
人性的選擇 歷史回到公元一九三七,日軍入侵我們的土地,殘殺手無 寸鐵的難民。南京城內血肉狼藉,哀號四起。遍地的屍體,老的, 少的,男的,女的,弔死的,捆綁的,人頭群……南京全城淪為 一片死地。不願意投降的散兵游勇大聲疾呼:「不準逃跑!不準 棄城!」但是得到的回應卻是:「當官的都跑了!」於是膽小而無 知的士兵向英勇正義的戰士撲去,踩踏著自己同胞的身軀,蹂躪 著自己同胞的感情。每個人都在生與死,在為自己還是為他人中 掙扎,是人性在戰爭中的掙扎。 陸劍雄,一位軍官,在棄城逃跑和堅守陣地中,他選擇了 後者,帶著最後的戰友留下來與日本人拚死抵抗。最後還是寡不 敵眾,被抓了,面對日軍的槍口他第一個站起來,感染其他戰俘 直面生死,喊出「中國不會亡!」他代表的是中國人的反抗,與之 對比, 那殘破的教堂中的那成千上百的中國人, 面對五個日本兵, 他們選擇的竟然是投降!當他們一個個把上手舉國頭頂,當一小 女孩也跟著舉起雙手, 我看不到希望, 正是因為太多的這樣的人, 才有了更殘忍的屠殺,更大的絕望。人性在戰爭中得到了更好的 詮釋。這是中國人的悲哀,太少的「陸劍雄」 ,太多的懦弱的人, 才會導致 30 萬的南京同胞被殺。 姜淑雲,一位歸國女教師,安全區的領導者、教導者和保 護者。她盡自己一切力量的去保護安全區的人民。她一次次的和 日軍周旋,不惜犧牲自我去救多一個人。然後在挑選慰安婦時, 她在台上哭得很厲害,但卻始終無法戰勝自己帶頭舉起手來。懦 弱,這是人性中不可迴避的一面。誰也沒有權力要求別人一定要 勇敢。 唐天祥,拉貝的秘書,卻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為了生存 下來,他最總還是背叛了安全區的人民。換來的卻是自己的女兒 被日本人扔出窗外,妹妹被拉去當慰安婦。自私,人性的可悲之 處。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只是在崇高與卑微徘徊。 小江,一個為人不齒的妓女,一開始一副「商女不知亡國 恨」的樣子,但最後,當日本人說需要一百名婦女做慰安婦來交 換安全區里的孩子過冬的食物時, 她卻第一個舉起了自己柔弱而 聖潔的手。正是因為她,一雙雙手跟著舉起來了,換來了安全區 一時的平靜。她們都知道那是有去無回的,正是她們的無畏把其 他人都變得渺小。 角川,一位普通的日本軍人。他不像其他的日本人,是他, 讓我們看到,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殘忍的。對於有些人,活著 比死更艱難。是他,讓我們的恨得到一絲緩解。他用他的死來褻 瀆自己的靈魂。 南京大屠殺,是人類的悲哀,每個人都在人性的善與惡中 掙扎。沒有誰可以要求誰必須勇敢。所有的恨,所有的同情,找 不到出路。記住那段歷史,放下那段仇恨,希望還在,就像小豆 子,一直還活著一樣。
》有感 觀《南京!南京! 有感 南京!南京! 》 信息 10-4 古獻 1012401041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日軍於 1937 年 12 月 13 日攻陷中國南京之後, 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了長達 6 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 強奸,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縱火燒毀,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數 據顯示,有 30 萬中國人徒遭殺戮,遭受迫害倖存的人數不詳。這就是震驚世界 歷史、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它是中國近代苦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中 華民族烙上了永遠不可抹滅了印痕,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不可抹滅的傷痛。 《南京!南京! 》就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殺」為歷史背景的大型史實紀錄電 影,看了這部電影,我感慨頗多。看過了《南京!南京!,我才從心底里感受到 》 了悲痛和震撼。濃烈的銷煙中,日本士兵披甲端槍、手持刺刀踏過殘垣斷壁的中 山門;斷肢殘臂和赤裸的屍體鋪滿了街道城區;令人不寒而慄的人頭首級堆積起 小山,布滿路邊河岸;機槍掃射、挖坑活埋、刺刀刺殺、澆油火燒,無不用盡慘 無人道……德國納粹還是建集中營,關著門秘密屠殺猶太人,而侵華日軍完全是 公開地、毫無人性地種族滅絕。 兩個多小時的片子看不到一滴鮮血,然而卻能讓人感受到那血流成河、屍橫 遍野的慘狀。電影中每一個生命都是脆弱的,無論他富貴貧窮、高低貴賤,隨時 都會像煙花般消散,我無法想像在這種人間地獄下,人們是怎麼樣生活的,更確 切的說是如何生存的。而這些也僅僅是歷史事件的藝術性概括,更為悲哀的是, 電影之於現實或許還要含蓄幾十倍, 只有經歷過這場劫難的同胞才能真正體會到 其中的苦楚。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它來自無數革命先烈的不屈奮戰,來自無數 中華同胞的鮮紅軀體,來自無數錚錚鐵骨的堅毅脊樑,是他們用誓言、鮮血和生 命謳歌了崢嶸歲月的苦痛罹難,譜寫了中華兒女的不朽篇章,鑄就了民族崛起的 盛世輝煌。 這段歷史已然成為過去,但是我們又不能不牢牢記住,盡管有人為了掩蓋自 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書、篡改歷史、蒙蔽事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連回 首自己歷史時都沒了勇氣,那就太可悲了。我們不僅不能忘,還要將那段歷史帶 給我們的沉重轉化成不屈意志,鞭策自己不斷前進,逐步改變落後挨打的卑微局 面,化沉痛為力量,變弱小為強大,棄腐朽造神奇。只有通過我們華夏兒女的共 同努力,讓祖國真正強大起來,才有能力不讓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作為 21 世紀的新生態,我感覺到肩上沉甸甸的擔子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 們必須刻苦學習知識、樹立全局觀念,不僅僅為了祖國強大、民族富強,更要為 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創造「地球村」模式的統一發展空間,謀求全世界人 們的健康福祉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