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加西亞馬而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有沒有拍成電影
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獨》一直未能改編成電影,業內普遍認為小說的情節龐雜,改編成電影的難度系數太大,所以一直沒有電影人敢於去嘗試。
馬爾克斯與日本名導黑澤明熟識,兩人曾在1990年的新拉美電影節會晤。馬爾克斯曾說,《百年孤獨》只有黑澤明能拍成電影。但隨後不久,黑澤明去世,加上馬爾克斯的阻止,《百年孤獨》改編電影一事就此擱置。
❷ 《百年孤獨》的深層剖析
《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的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用象徵手法寫成的拉丁美洲史。作品通過馬貢多鎮和布恩地亞家族一百年的興衰史,象徵性地反映了拉丁美洲社會的歷史變遷:脫離殖民統治,卻擺脫不了它的影響;接著是黨派傾軋和內戰,軍事獨裁統治;後又黨派勾結,政權腐敗,最後落入了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魔掌,而政府卻成為他們的幫凶,廣大人民爭取真正獨立的斗爭,付出了血的代價。所以當門多薩問及馬爾克斯:「布恩地亞家族的歷史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翻版嗎」時,作家回答的很乾脆:「是的,我是這么看的」。作家正是通過百年間馬貢多的歷史演變和布恩地亞家族的興衰榮枯,讓讀者去思索造成拉美地區人民悲劇的原因,並尋求擺脫歷史厄運的途徑。
馬爾克斯的悲劇意識源於對拉美國家和民族的不幸歷史和黑暗現實的悉心了解,也源於對拉美人民的滿腔摯愛。《百年孤獨》是一部描寫孤獨,與孤獨抗爭的心靈史,而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這種想擺脫孤獨,最終卻陷入孤獨的悲劇命運,是拉美人民的真實寫照。
小說塑造的布恩地亞家族中成員都有一個共性:「孤獨」。作者著力塑造這種存在於家庭成員的孤獨,便是為了說明,孤獨是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悲劇的原因。老布恩地亞晚年是綁在栗樹下孤獨地死去的;烏蘇娜活了一百多歲,一生中都在為家人忙碌,但到了老年卻很孤獨,子孫沒有人關心她;奧雷連諾上校二十年戎馬生涯,戰爭使他越來越孤獨,到後面甚至不讓別人靠近他,保持3米的距離,戰爭結束後他才知道安度晚年的秘密是與孤獨簽訂一份體面的合約……
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演說時說到:「我們歷史上遭受過的無休無止的暴力和悲劇是延續數百年的不公正和難以計數的痛苦的結果,而不是在離我們的家園三千里外策劃的一種陰謀。」這是馬爾克斯對拉丁美洲數百年間被排斥在世界文明之外的一種控訴,也是拉丁美洲孤獨的外部原因。「盡管航海的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們美洲和歐洲的距離,但似乎擴大了彼此間的文化差異」,馬爾克斯這樣說道。吉卜賽人帶來了磁鐵和望遠鏡,而老布恩地亞卻幻想吸出金子和利用望遠鏡發明作戰武器,把冰塊說成是這個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並幻想用冰塊蓋房子;而當火車開進馬貢多時,馬貢多人卻認為這是一個嚇人的東西,「好像安了輪子的廚房,後面拖著一個城鎮」,電影被認為是欺騙人的東西,馬貢多人為了發泄被騙的憤怒把電影院的座椅砸的稀爛;電話機是原始的留聲機……馬貢多人的愚昧在這些先進的科學文明中暴露無遺,西方文明已經進步到這種地步了,馬貢多人卻連接受都是驚奇的,拉丁美洲和西方的差距被馬爾克斯生動地敘述出來,兩者之間的文化差異越來越大。而這種封閉和落後更加刺激了西方殖民者和帝國主義的掠奪,這些外來因素給馬貢多帶來了虛假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彌補的災難,尤其是香蕉公司進駐馬貢多,雖然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卻也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陋習、病毒,馬貢多沉浸在醉生夢死中,變得更加麻木。而當香蕉公司撤離馬貢多後,大批殖民者逃離馬貢多,一夜之間這繁華的大都市變成了一座廢墟,馬貢多人卻無法從繁華中走出來,一蹶不振,馬貢多又變得落後封閉了。這種種是馬爾克斯對拉丁美洲被掠奪命運的控訴,正是殖民者的傷害,使這個民族陷入孤獨中。
但深析拉美民族自身,我們也看到了這個民族的一些弊端,這是拉美民族孤獨的內在原因,也是導致拉美民族悲劇命運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深植在這個民族內部的愚昧和不團結。馬貢多因為地理位置上的封閉而孤獨,更因為性格和命運而孤獨,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的孤獨,其實象徵的是滲透在拉美民族的孤獨意識,這種孤獨使拉美人民不圖變革,離群索居、容忍社會上的愚昧和落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從而使社會沒有凝聚力。馬爾克斯在談到這部作品的孤獨感時說到:「布恩地亞家族的孤獨感源於他們不懂愛情。整個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而且還意味深長的說道:「孤獨的反義詞就是團結。」那麼孤獨就是不團結了。小說中梅爾加德斯在到布恩地亞家族幾個月後很快的衰老了,誰也不需要他,因為跟他接觸越來越難,老布恩地亞便逐漸讓他一個人生活了,拉美人民便是在這種接觸越來越難卻不嘗試去溝通中疏離的。雷貝卡是個敢作敢為敢追求的女性,她的第一次愛情因為阿馬蘭塔的破壞要無法圓滿,又陷入童年吃泥土來發泄孤獨中,直到遇到第二代霍・阿卡蒂奧,才從這種孤獨中解脫出來,可在丈夫死後,她就釘死了家中所有的門窗,斬絕與外界的一切聯系,此後半個世紀沒有跨出家門半步,當人們試圖把她從厚厚實實的蜘蛛網、野草叢、蜥蜴堆中拯救出來時,她卻用獵槍拒絕人們的幫助,至死固守孤獨;第四代俏姑娘雷麥黛絲被認為是家族中最聖潔最美麗的天使,但她卻是這個家族中最不在意別人的人,她生活懶散,不能自理,又隨心所欲對一切都不敢興趣。她的美貌引起許多男人瘋狂甚至死亡,馬貢多居民和外國人甚至認為她身上散發的不是愛情的氣息而是死亡的氣息,但其實想得到她而不受傷害只需要真正的愛情即可,可是即使隨風而去她也沒遇到,她也染上了「孤獨絕症」,只能每天持續幾個小時沖澡打發時間,消化食物,沉浸在自己的孤獨中;奧雷連諾第二的妻子菲蘭達親手把自己的女兒梅梅送進修女院,葬送了她的青春,把外孫奧雷連諾・布恩地亞鎖在家裡,不讓他接觸社會,而對丈夫住在情婦家並不真的關心,只要求他死在她的身邊,所以在她晚年誰也不在意她,她死了,兒子霍・阿卡蒂奧沒有露出任何激動情緒,就像死了一個陌生人一樣,事實上對霍・阿卡蒂奧來說母親的死就是一個「陌生人」的死。在這個家族終於有一對真正因為愛情而結合的情侶時,卻是亂倫的關系,這種愛在他們的兒子――帶豬尾巴的嬰兒降生時終於導致了這個家族的滅亡,可是這兩個亂倫的情侶間並不知道他們是姑侄關系,沒有人對他們說過,這便是這個家族缺少交流的結果。其次馬貢多人的偏執愚昧也是他們悲劇命運的原因。烏蘇娜與老布恩地亞時表兄妹的關系,連個家族幾百年間都是雜配的,近親結婚在生物學上時禁止的,這樣生出的孩子很有可能畸形,就是烏蘇娜所說的生下帶豬尾巴的孩子,但這兩個卻因為一種共同的良心譴責結合在一起,這是這個家族悲劇的開始。馬貢多在與外界的交流中,一批批外來者曾源源湧入,是這個昔日的僻靜的村落變成了繁華的都市,然而馬貢多人的思想觀念卻沒有多大改變,唯一不同的是告別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縱身投入到賺錢的洪流中,且一發不可收拾,沒有人去注意和關心兒童們的成長和教育,沒有人考慮如何提高民族素質和修養,沒有人去學習、引進和運用最先進的科學文化技術造福馬貢多,更沒有人去過問馬貢多的前途和命運,終日庸庸碌碌,不思進取,得過且過,醉生夢死。因此歷史在不斷循環,馬貢多仍然停滯不前,所以烏蘇娜在她生活的百年歲月中有幾次忍不住驚呼時光好像在打圈子。馬爾克斯更是通過阿瑪蘭塔・烏蘇娜的死來揭露這種愚昧對生命的掠奪,及其造成的不可逆轉的悲劇。阿馬蘭塔・烏蘇娜生產時助產婆率領幾個由於飢餓而出來幹活的小女孩,把她抬到餐桌上,然後叉開雙腿,騎在她的肚子上,不斷用野蠻的動作折磨產婦,直到嬰兒出生。而當阿馬蘭塔・烏蘇娜由於生產而大出血時,「助產婆在產婦的出血口上撒了一些蜘蛛網和灰末,但這就像用手指按住噴泉口一樣毫無用處。」阿馬蘭塔・烏蘇娜死在了這種生產下,要不是助產婆的愚昧這種事情本可能不會發生的,馬爾克斯說這本書描寫的就是拉美的現實,那我們不禁要思考,到底有多少孕婦是死在這種助產上的?這就是拉美人民的現實。
綜上我們不難看出,布恩地亞家族與馬貢多人的孤獨,其實是一種人們缺乏正常、和諧的在一起生活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使人們缺乏交流,猶如親人間隔著一堵無形的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冷漠疏離,最終使人絕望,親人之間如同陌生人一樣沒有信任和了解,沒有共同的思想和相通感情。在這種狀態下人們不可避免的抵觸學習,固步自封,變得越來越愚昧落後,外界卻利用這種愚昧對他們進行瘋狂的掠奪,被隔絕的命運困擾著他們,這就是拉丁美洲國家和民族的孤獨狀態,也是造成拉丁美洲百年悲劇的最終原因。
在1492年之前的拉丁美洲,這里曾經的一切就像傳說中的世外桃源,生活光明美好。但在1492年後,這里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人的支持下,率領船隊來到了巴哈馬群島的華特林島,揭開了近代史上南美大路長達三百年的殖民地命運的序幕。殖民者在這里建起了教堂、豎起了十字架,將所有與天主教不符合的典籍文書通通毀掉,拉美文化付之一炬,西班牙殖民者帶來的這些給南美大陸的土著文化帶來了空前的噩運。不僅如此,還將歐洲文明、政治體經濟迷失和生活方式注入這塊新大陸。長達300年的殖民統治,是拉美的文化不可避免的呈現出復雜的交融狀態,大量的種族奴隸被販運到拉美的非洲黑人構成了拉美社會的主要社會成分。拉美成了文化大雜爐——西方文化、美洲印第安土著文化、非洲黑人文化、阿拉伯的伊斯蘭文化和猶太文化等東方文化的相互碰撞與融合。
馬爾克斯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通過《百年孤獨》折射出這些社會文化背景,即殘酷的社會現實。近代西方殖民主義的經濟入侵、獨裁者頻繁的軍事政變,將這片古老的大陸投擲到動盪的水深火熱之中。歷史傳說與文明故事相互碰撞,不斷的創造出光怪陸離神秘莫測的奇跡。《百年孤獨》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構築了小說的孤獨之牆,使人民絕望,感到迷惘困惑與孤獨。
馬爾克斯是在成群的婦女中長大的,這些婦女都是說故事的能手,富於非凡的記憶和想像力,也相信預言和迷信。此外,他自幼富於幻想,愛好文學,童年的記憶對他的文學創作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外祖母給他講的家族史、傳說和阿拉卡塔卡的神奇故事。馬爾克斯跟他的外祖父馬爾克斯上校關系非常親密,因為外祖父參加過自由黨與保守黨之間的內戰,因此外祖父大量的戰爭故事都融入了他的小說中。這些故事交織著阿拉卡塔卡地區美國香蕉公司興衰的回憶,以及外祖父母的家庭舊事。
談到孤獨的成因時,著作家帕斯說「:孤獨,即所謂感知之孤單,對世界漠然以及同自我之離異。」 孤獨的感覺既可能來自個體與世界的隔閡,也可能來自個體自我的離異。活在世間的每一個人,在生命里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會感到孤獨,因為心靈或被社會或他人封閉起來,或者自我囚禁起來。根據對孤獨的一般解釋是指:一個人與他人或者社會的交際中主動切斷與外部世界的溝通與聯系,或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收到外界排斥而形成的一種心靈自我封閉狀態。孤獨既是人類生活的普遍現象,更是現代人所無法迴避的情感經驗。
在《百年孤獨》中,布恩迪亞家族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因處在封閉愚昧和外來文明的撞擊造成的精神斷裂中而固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拒絕人於千里之外、排斥事物的接觸,對他人視若無睹。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喜歡把自己埋葬在自己的心中,彼此之間不了解、不信任,沒有共鳴,彼此冷漠、絕望,在心靈深處築起一道無形的強,生怕別人驚擾更不與他人分享。同時也沒有精誠協作的精神和團結集體的力量意識。這孤獨的形成和延續使這個家族百年保持著愚昧、落後、保守,最終導致了家族的衰敗、民族的消亡。愛的缺失是這個家族的共同特徵,也成為了這個家族團結集體力量的無意識。
小說中人物孤獨產生的因素
1、文明與經濟的侵略
首先是神秘的吉普賽人墨爾基阿德斯給馬孔多帶來的各種各樣的「科學發明」(磁鐵、望遠鏡),開始打破了馬孔多的文明安靜的生活。接著是歐洲文明的侵入,火車開進馬孔多,帶來了電燈、電影、留聲機、電話。他們修通鐵路後,外國人大量的湧入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侵略。美國的聯合果品公司把馬孔多變成一個偌大的香蕉園,對農業工人進行無情 慘酷的剝削。一系列迅速的變動與侵略,馬孔多沒能來得及消化而失去了控制。外國經濟的入侵給馬孔多帶來了短暫的繁榮後,變迅速衰竭走向了沒落。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沒人能記得,只有阿卡迪奧第
二。混亂和災難讓馬孔多置身於孤獨的艱難境地中,盲目、痛苦!
2、宗教殖民
小說中開始的馬孔多就像是世外桃源一樣,與世無爭,人與自然融洽、怡然。但隨著尼卡諾爾·雷依那神父到來,接替者「丘八」安東尼奧·伊薩貝爾對宗教的延續下,基督教的十字架漸漸深入到馬孔多,重重的宗教壓力壓在馬孔多的肩膀之上。
同樣,宗教的壓力也深深的植入在這個百年家族之中。菲南達·德·卡庇奧,就是一名標準的基督教徒。烏蘇拉死後,整個家族在他的操控之下成了基督教習俗的城堡,宗教信仰的缺失很快使家族很快走下坡路便陷入沒落的深淵。而阿馬 蘭塔·烏蘇拉又是代表西方宗教力量的入侵者,家族在另一女主人的控制下轉入另一個深淵。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沒有錯,但是上帝卻不給予保佑,奧雷良諾上校的十七個私生兒子因額頭抹不掉的「聖灰十字」而一夜之間幾乎被全部殺掉。烏蘇拉「毫不畏懼的向上帝發問,他是不是真的以為人是鐵打的,忍受得了這么多的痛苦和折磨」,「她感到有一種無法抑制的願望,真想向外鄉人那樣破口大罵一通,真想有一刻放縱自己去抗爭一下」,「她恨不得把整整一個世界來忍氣吞聲地壓抑在心中的數不盡的污言穢語一下子傾倒出來。『過見鬼!』她叫了起來」。ix是的,宗教的殖民下,他們的心失去了方向,信仰給不了他們心靈的慰藉卻給了
他們傷害,於是信仰缺失了。這些人在失去自我中,孤獨著、迷茫著,他們「將一輩子爛在這里」。馬爾克斯說「用他人的圖表來解釋我們的現實,只會是我們愈來愈不為人所知,愈來愈不自由,愈來愈孤獨。」
3、戰爭和權利
一個地方,當繁榮過於昭著,戰爭也來臨了。自由黨、保守黨,黨派之爭把馬孔多也捲入了其中。奧雷良諾發動的馬孔多青年的武裝起義,把馬孔多帶進了更深的混亂和孤獨之中,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社會環境是形成人孤獨的主要因素,大三代阿卡迪奧便是血淋淋的例子。在戰爭的影響下,形成了獨裁暴虐的孤獨品行,被他接收後的馬孔多慌亂無序,一片黑暗。小說通過站長貫穿著篇章,也反映著奧雷良諾上校的心理變化,從而體現人物的墮落與腐朽,真實地反映了戰爭怎麼樣的加劇百年家族的孤獨與愚昧無知。戰勝來的權利更奧列良諾上校孤獨,「任何人包括烏蘇拉在內都不許靠近到他三米的范圍內「。x所有的人都敬畏他、遠離他、更不解他,好友馬爾克斯上校對他說「個大活人已經在腐爛了」。是高處不勝寒,王者從來都是孤獨的。以至於為了擺脫孤獨而蜷縮進小金魚的循環製作中,孤獨中使他感覺到「一個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與孤獨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馬爾克斯說「我們未曾有過片刻安寧」。xi戰爭帶會安靜安寧和幸福,戰爭只會毀滅一切。權利只會沖昏頭腦,讓人迷失自我。戰爭和權利「孕育」著的只有更深跟難以自拔的孤獨感。
(三)孤獨的謎底——愛的缺失
在《百年孤獨》中,無論多麼荒誕多麼神奇的事情、事物都看的得到,但我們唯一看不到的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談,感覺不到真誠的情感和愛的溫暖。有這么一種說法「人們需要友誼和愛情,需要『知己』,其原因之一是需要可以傾吐自我內心積郁的對象,從而取得同情和支持。這幾種需要,幾乎所有人都不例外。」xii 百年家族裡的人,無論是好與否,他們都以自己為「收藏」,深深的把好或壞都埋葬在心的墳墓里,見不到陽光而等待的是腐爛。他們的情感是空洞冷淡的,而愛是吝嗇私有的。
弗蘭克曾在《人與世界的割裂》里說:「愛是人類全部生命的基礎和本質,如果說人在世界上感到自己是脫離了存在的自我封閉的一個片段,應當依靠其他生命才能確立自己,那麼,包容整個世界的統一中找到了自己的真正本質的人,就意識到沒有愛就沒有生命,他愈是克制自己的封閉性,愈是在他人中確立自己,他就愈能確立和實現自己的真正本質。人的個性從外看似乎是自我封閉的,與他人分離的,而從內部看,在自己的內心深層,則是與他人相通的,是與他人在原初的統一中融為一體的。」愛是世間最原本的情感和實質,只有愛才能徹底的自我深化,才能擁有我們想要的真正的幸福。
《百年孤獨》這部關於孤獨問題的專著,作者從獨孤的角度神奇地展現出拉丁美洲的社會現實,揭示了從表面現象到深層人類的靈魂,用來喚醒沉睡在孤獨之中的拉美民眾。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將孤獨賦予了新的內涵,表現在把孤獨的個體與家族的孤獨、民族的孤獨、國家的孤獨甚至是整個拉美的孤獨都連接了起來。
馬爾克斯通過《百年孤獨》中的馬孔多、百年家族裡的每個人、小說中的每一個人淋漓的表達了孤獨的情愫——無愛的孤獨、不溝通不理解的孤獨、不團結的孤獨。同時也很明確的表現出了小說的題旨要義就是打破孤獨,讓愛重新點燃,建立溝通,讓理解成為可能,最終走向團結。
❸ 根據百年孤獨改編的電影叫什麼
沒有,因為加西亞.馬爾克斯不同意拍成電影。
關於《百年孤獨》為什麼沒有被拍成電影,法國雜志《巴黎評論》曾采訪馬爾克斯問過他是否有興趣將《百年孤獨》這部作品拍成電影。
馬爾克斯自己表示「只要我能阻止,就不會發生。我喜歡在讀者和作品之間保留一種私人關系」。這也許真的是馬爾克斯心中要保持作品的純凈性。但是就在馬爾克斯與日本知名導演黑澤明曾在1990年新拉美電影節會晤。
馬爾克斯又說到《百年孤獨》只有黑澤明能拍成電影。但隨後不久,黑澤明離世。再加上他本人的阻止,《百年孤獨》改編電影一事就此沒有後話。
也許這就是天意,在馬爾克斯心中,並不是真心不願意將《百年孤獨》拍成電影,而是他沒有找到那個鍾意的對象。當他遇上知音的時候,有將《百年孤獨》改編拍成電影的意向的時候,知音卻不久就離去了。
這正如我國春秋時期伯牙與子期的故事一樣,當子期離世之後,伯牙盡斷琴弦,終不再鼓琴。也許馬爾克斯認為失去了知音,就沒有人再能將《百年孤獨》拍成他想要的電影,所以頻繁阻止。意為失去知音,終不再改變自己的意志。
(3)百年孤獨完整版電影擴展閱讀:
在《百年孤獨》發表之前,馬爾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百年孤獨》剛一面世即震驚拉丁美洲文壇及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並很快被翻譯為多種語言。馬爾克斯也一躍成為名噪一時的世界級作家。
《百年孤獨》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馬孔多鎮(馬爾克斯稱威廉·福克納為導師,顯然深受其影響),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百年七代的興衰、榮辱、愛恨、福禍,和文化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獨。其內容涉及社會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歷史文化的濃縮投影。
《百年孤獨》風格獨特,既氣勢恢宏又奇幻詭麗。粗獷處寥寥數筆勾勒出數十年內戰的血腥冷酷;細膩處描寫熱戀中情慾煎熬如慕如訴;
奇詭處人間鬼界過去未來變幻莫測。輕靈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稱為「20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的最傑出的長篇小說之一」。
❹ 有誰知道《百年孤獨》到哪下載啊
http://wenku..com/view/1405a30e52ea551810a68719.html 你在這下載吧。這是網路文庫的,不需要財富值。登錄網路賬號,可直接下載。(在這,我們要感謝上傳者的貢獻和無私)。此電子書有內容簡介和賞析。而且絕對完整,正版。我已讀過,是一本非常好的書。以後你可以上網路文庫下載,有很多書是不要財富值的,當然,這有賴於貢獻者的無私。 已有熱心網友為您找到此書,但為了方便(我擔心您並未使用新浪賬號,那樣需要先注冊),我還是盡我的一點綿薄之力較好。如墮能幫到您,我感到萬分榮幸!
❺ 有關《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通過對布恩迪亞家庭七代人以及馬孔多小鎮的興衰消亡過程的描寫,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現實生活,揭示了拉丁美洲民族深層的文化和心理特徵,指出了孤獨落後所帶來的嚴重危害,表達了作者對於拉丁美洲民族命運的深層思考和熱情關注。《百年孤獨》的內容異常豐富、復雜而深廣,具有很高的思想認識價值。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百年孤獨》中的小鎮馬孔多所經歷的興建、發展、鼎盛到消亡的百年滄桑,影射和濃縮了哥倫比亞自19世紀初到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小說開始時是19世紀初,但馬孔多卻像是史前社會,質朴而寧靜,這是個只有20來戶人家的小村莊,人們往在河邊用泥和蘆葦蓋的房子里,取水非常方便。河水清澈、明亮、急速地流過,可以看見河床上光潔的鵝卵石,「世界,一切都是剛開始,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指著說」。這里,馬爾克斯特意引用《聖經》中的話「必須用手指指著說。」,表示馬孔多最初就是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這是16世紀以前哥倫比亞土著生活的寫照。隨後西班牙殖民者闖入,用箭與火和十字架征服了拉丁美洲,繼而大批移民湧入這塊大陸,哥倫比亞從社會結構、思想信仰到習俗風尚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形成了哥倫比亞歷史上第一次重大轉折。小說中有關吉卜賽人帶來吸鐵石、望遠鏡等東西像魔術和雜技一樣吸引全村人去圍觀、烏蘇拉發現與外界的通道以及引來第一批移民的描寫,就是這段史實的再現。
19世紀初哥倫比亞獨立後,國家政權被土生白人的大地主、大商人所把持。他們中的自由黨、保守黨斗爭不斷,進行長期內戰。政客們濫用職權,營私舞弊,操縱選舉,踐踏憲法,導致國家政變不斷、內戰頻仍。從1830年到1899年,全國爆發了27次內戰,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痛苦。小說以很大的篇幅描寫馬孔多也被卷進了這場斗爭。通過奧雷連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傳奇生涯表現了這方面的史實。上校為反對腐敗的保守黨政府,一生發動過32次武裝起義,打了20年內戰。這些描寫生動地概括了哥倫比亞歷史上第二次重大轉折時期的社會生活。
20世紀初期,哥倫比亞內戰停止,經濟恢復,但近在咫尺的美國新殖民主義勢力又涌進了哥倫比亞。火車、電燈、電話、電影、留聲機等出現在馬孔多。小說描寫馬孔多人這樣迎接新事物:「馬孔多人對電影上活動的人物非常生氣,因為他們為電影上一個死了被埋了的人流下痛苦的眼淚,而他卻在下一個電影中變成了阿拉伯人出現了,馬孔多人受不了這樣對他們感情的嘲弄,把電影院的座椅都給砸了。最後鎮長解釋電影是幻覺的機器,不需要觀眾這樣動感情,馬孔多人終於明白了他們上了吉卜賽人新玩意兒的當了,決定再也不看電影。」他們就這樣被這些新玩意驚得目瞪口呆,看得眼花繚亂。緊著,美國人又建立了很多香蕉園,各種人像潮水一樣涌進馬孔多,他們喧賓奪主,控制了馬孔多歷史上最重大的變革。這種變革從表面上看,好像給馬孔多帶來了繁榮,但實質上卻是外國資本家更加殘酷剝削和掠奪的開始,而且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帝國主義者用野蠻暴力鎮壓人民的反抗。在香蕉工人罷工運動中,政府和帝國主義「授命軍隊不惜用子彈打死他們」,「機槍從兩個方面掃射人群。何塞·阿卡迪奧第二倒在地上,滿臉是血。他蘇醒時才發現自己躺在塞滿屍體的火車車廂上。他從一個車廂爬到另一個車廂,透過些微弱的亮光,便看出了死了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他們像報廢的香蕉給扔到大海里……這是他見過的最長的列車—幾乎有200節運貨車廂。」小說就這樣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新殖民主義的入侵給哥倫比亞造成的巨大災難。這也正是造成拉丁美洲貧窮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小說在對布恩迪亞家族眾多人物的刻畫中,著力表現了這個家庭成員共同的性格特徵,這就是馬孔多人的孤獨感,從第一代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到第六代奧雷連諾·布恩迪亞,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營造的孤獨之中,而且極力保持著這種孤獨。第一代布恩迪亞和表妹結婚以後就遭受到孤獨的折磨,他由於害怕生下長豬尾巴的孩子而不敢和妻子同房,殺死嘲笑者後又受到鬼魂困擾,不得不遠走他鄉。晚年,他精神恍惚、瘋瘋癲癲,最後被綁在栗子樹上孤獨地死去。第二代奧雷連諾上校年輕時身經百戰,卻不知為誰賣命。退休後他把自己反鎖在屋子裡製作小金魚,做好化掉,化掉再做,「連內心也上了門閂」。第二代中的阿瑪蘭塔陰險地破壞別人的幸福,又冷酷地拒絕自己的求婚者。她整天為自己織著屍衣,孤獨地等待著死神召喚。第四代中俏姑娘雷梅苔絲根本就「不是這個世界的人」,她每天都在浴室是沖洗身子,幾小時幾小時地打發時間,最後她抓住一條床單飛上了天……這種孤獨的惡習在這個家庭代代相傳,周而復始,惡性循環,在新人之間築起一道無形的牆,使人與世隔絕、不思進取、自我封閉、離群索居。它製造了愚味落後、保守僵化的社會現狀。作者認為「孤獨」已經滲入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精神,成為阻礙民族上進、國家發展的心理負擔。這種孤獨的本質是人民因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而產生的絕望、冷漠和疏離感。它是家族衰敗、民族落後、國家滅亡的根源。小說最後描寫布恩迪亞家庭連同馬孔多小鎮被颶風颳走,深刻揭示了由孤獨所產生的社會悲劇的必然性。
總之,《百年孤獨》全面深刻地提示了拉丁美洲近百年來「孤獨」的社會現實和造成這種現狀的深刻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原因,是一部當代拉丁美洲的網路全書。
❻ 《百年孤獨》有電影或電視劇沒
百年是我最喜歡的書,如果有我肯定不會放過片子。
你看看其他的作品改編電影吧
霍亂時期的愛情 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2007)7.6
導演:邁克·內威爾 主演:本傑明·布拉特 喬凡娜·梅索茲毆諾 哈維爾·巴登 ...
為了那最初也是惟一的真愛,即使花去了50年的時間進行漫長的等待,如果最終能夠達成所願,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
事先張揚的殺人事件 Cronaca di una morte annunciata (1987)
事先張揚的死亡事件 | 預知死亡紀事
導演:弗朗西斯科·羅西 主演:魯伯特·艾弗雷特 安東尼·德龍 奧內拉·穆蒂 ...
當維卡里歐兄弟知道其妹在新婚之夜被發現不是處女時,便認定納沙爾是偷情者,於是把即將殺死納沙爾的計劃,告訴了小鎮上所有的人,但這種四處散布的警告,卻未能阻止這項刺殺行動,在一個致命的早晨……
❼ 百年孤獨 有沒有電影
百年孤獨是沒有電影的。
拓展資料:
1、《百年孤獨》介紹:《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這部作品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這部作品講述了布恩迪家族和加勒比海沿岸小鎮的百年故事。這部作品反映了拉丁美洲百年的歷史變化,其中還有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宗教典故等,是一部經典的文學作品。
❽ 百年孤獨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著名的作家馬爾克斯的巨著,寫的是布恩地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和馬貢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 展、鼎盛及至消亡的歷史。作品內容復雜,人物眾多,情節離奇,深刻反映了歌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大陸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
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是西班牙人的後裔,住在遠離海濱的一個印第安人的村莊。成人後,他與烏蘇拉結婚了。由於害怕像姨母與叔父那樣生出長尾巴的孩子,烏蘇拉每夜都穿上特製的緊身衣,拒絕與丈夫同房,二人因此遭到鄰居阿吉拉爾的恥笑。霍塞殺死了阿吉拉爾。
從此,死者的鬼魂經常出現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涼的眼神,使人日夜不得安寧,他們只好離開村子,外出尋找安身之所。經過兩年多的奔波,他們來到一片灘地上。受到夢的啟示,二人決定在此定居。後來又有許多人遷移至此,建立村鎮,這就是馬貢多。布恩迪亞家族在馬貢多的歷史從此開始。
何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和表妹烏蘇拉結了婚。烏蘇拉怕生下長有豬尾巴的孩子,不肯和丈夫同房。鄰居普羅登肖嘲笑布恩地亞不通人道,兩人決斗。普羅登肖被長矛刺中咽喉,頓時斃命。從此,死者的鬼魂纏著布恩地亞一家。夫婦倆只得遠走他鄉,村裡一些年輕人也跟著去了。他們翻山越嶺,長途跋涉了兩年多,終於在人煙絕跡的一條小河邊定居建村,並取名為馬貢多。
幾年之後,馬貢多人口增至300人。每年3月,總有一夥吉卜賽人到村裡來,帶來村民們從未見識過的磁鐵、望遠鏡、放大鏡等新鮮玩意兒,最後,還送來了一座煉金試驗室。布恩地亞對煉金著了迷,成天足不出戶,埋頭搗鼓。
小兒子奧雷良諾跟著布恩地亞整天泡在試驗室里。大兒子何塞·阿卡迪奧不久跟一個經常來家幫活並用紙牌算命的女人庇拉發生了性關系。後來他又看中了一個吉卜賽姑娘,不辭而別,遠走高飛。烏蘇拉四處尋找,五個月後也沒找到,但帶回來一大群移民,還找到了與外界聯系的通道。
馬貢多從此繁榮起來。布恩地亞夫婦收養了一個小女孩,取名雷蓓卡。不料,這女孩患有會傳染的不眠症,不久,全家、全村的人都得了此病並喪失記憶。幸虧老吉卜賽人墨爾基阿德斯來到村裡,配製葯水,為人們治好了病。
布恩地亞因孩子長大,人口增多,決定擴建新房,門面漆成白色。這時新任鎮長莫科特命令所有房子都要刷成藍色。老布恩地亞一怒之下,把鎮長趕走。後來雙方妥協,莫科特一家住了下來。
奧雷良諾愛上了鎮長未成年的小女兒雷梅苔絲,兩人結了婚。但雷梅苔絲不久病死。此後,奧雷良諾便天天和岳父打牌,消磨時間。其時,適逢保守黨和自由黨競選。莫科特傾向保守黨,奧雷良諾同情自由黨。自由黨和保守黨打了起來。
保守黨軍隊開到馬貢多,占據學校做司令部,嚴厲搜查武器,槍斃自由黨分子。奧雷良諾帶人沖進學校,殺了保守黨軍官和士兵,委派侄兒阿卡迪奧(即其兄何塞·阿卡迪奧之子)鎮守馬貢多,自己則投奔自由黨梅迪納將軍的部隊。不久,成為全國聞名的奧雷良諾上校。
自由黨戰敗,奧雷良諾上校被捕並被判處死刑;正要執刑之際,被其兄何塞·阿卡迪奧救出,然後兩人一起再去解救梅迪納將軍。他們趕到軍中,將軍已經被害。大家便推選奧雷良諾為加勒比海革命軍司令。但是何塞·阿卡迪奧卻在家裡突然被槍打死,不知是他殺還是自殺。
10月初,奧雷良諾率兵打回馬貢多,守軍司令蒙卡達被俘。革命法庭將所有參與抵抗的保守黨人判處死刑。奧雷良諾這時忽然厭煩戰爭。經過一年多的斡旋,保守黨和自由黨終於簽訂了停戰協定。奧雷良諾卻用手槍自殺,但僥幸重傷未死。傷愈後,他閉門不出,在家裡做金制的小魚。
這時,奧雷良諾上校在外從軍時生的17個兒子都到馬貢多來了,他們帶來了外地的工業技術,辦起了工廠。他的侄孫何塞·阿卡迪奧第二也招了一批工人,從事挖河道、修碼頭等工程。馬貢多逐漸現代化,通了火車,有了電燈。
有一個美國人到馬貢多來,吃了這里生產的香蕉,研究了這里的土地和氣候條件之後走了。不幾天,來了一大批帶著家屬的外國技術人員,鐵皮屋頂的房子蓋起來了,土地被鐵絲網圈起來了,馬貢多變成了一個香蕉種植園。
美國佬在馬貢多專橫跋扈,草菅人命。奧雷良諾上校極為氣忿,心想總有一天要把孩子們武裝起來趕走這群外國佬,但這時掌握市政大權的美國老闆布朗已下令把他的17個孩子統統殺掉。總統致電慰問,鎮長送來花圈。奧雷良諾上校極為頹喪,從此關在屋子裡做金制小魚,做滿17個化掉再重做。一天,到一棵大栗樹下小便,死在那裡。
工會組織香蕉工人舉行大罷工。政府派兵鎮壓。他們殺了3000人,把屍體裝上200節車皮,運到海岸,丟進大海。之後,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的大雨,香蕉園一片汪洋,馬貢多回到田園荒蕪的狀態。末了,布恩地亞家族最後一代人———個長有豬尾巴的嬰兒被螞蟻吃掉,而馬貢多也在一陣旋風中消失。
(8)百年孤獨完整版電影擴展閱讀:
1950年,馬爾克斯滿23歲的前一個月,媽媽喊他一起去把家裡的唯一一棟房子賣了。這棟房子是馬爾克斯外公外婆的老宅,馬爾克斯出生於斯,8歲以後再沒去過。
賣房子是件大事,賣掉家裡唯一一棟房子,則是比大更大的事。這可能意味著,這家人的生活已陷入窘境,到了非賣掉房子不可的地步。
當此之時,將滿23歲的馬爾克斯剛從法律系輟學,每天所做,是與謀求生計無關的文學活動。比如讀書背書,比如給《先驅報》寫寫稿子,賺些聊勝於無的稿酬,比如繼續跟朋友創辦一本窮途末路的雜志。他一心想著積累小說創作技巧,盡管囊中羞澀。
他興奮於在報紙增刊上發表的六個短篇所贏得的好友贊譽和評論家關注,無視於自己野草般的胡須,雞窩似的頭發。牛仔褲,花襯衫,是他每日標配。無論是誰,見了他這幅尊容,都會像那個他認識的女孩兒一樣,在背地裡跟人嘀咕:可憐的加比托沒救了。
眼下,他和媽媽去賣房子。
去老宅,需要兩天的旅費。媽媽說錢不夠,馬爾克斯說,我的那份兒我自己出。這樣說,只是礙於面子。
路費問題沒法解決。他想預支薪水,報社經理告訴他,你已經債台高築,還是想想欠下的50多比索什麼時候還吧。
他轉身來到經常路過的書店旁的一家咖啡館,在門口,截堵了書店老闆,伸手借10比索。這是一次不那麼成功的行動,老闆全身上下,只有6比索。
謝天謝地,32比索,他和媽媽湊到了這個錢數。如果不能按設想將房子賣掉,這個錢數,無法保證他們回到生活之地,巴蘭基亞。
前往出生地阿拉卡塔卡的路途有些遠,他們需要坐汽艇穿過航道,穿過沼澤,轉乘列車。
汽艇上的見聞讓這個將滿23歲的小夥子印象深刻。吃人的蚊子,和汽艇上做皮肉生意的姑娘們一樣,精力充沛地飛來飛去。鄰近的客艙縱情聲色,折騰到半夜。船身抖得厲害,讓人無法入睡。
船上的馬爾克斯捧著此時他心中最牢靠的精神導師福克納的一本《八月之光》,如飢似渴。精疲力竭後,坐在媽媽身邊抽煙。接下來,迎接他的是地獄般的時刻。
「你爸爸很傷心。」媽媽說。
這他是知道的。爸爸一直希望馬爾克斯能幫他圓了大學夢,拿回一張畢業證,好掛在牆上。但馬爾克斯卻中途輟學,放棄學業。
「他當年也放棄了學業,去拉小提琴。」大概還是礙於面子,馬爾克斯開始揭父親的短。
「那不一樣。」爭論就此開始,爭論就此離題。
汽艇顛簸,按既定路線,穿過沼澤。母子二人登上列車,媽媽舊話重提。兒子給出的回復斬釘截鐵:「告訴他,這輩子我只想當作家,也一定能當上。」這個想法,媽媽沒興趣。無論當什麼,先拿個學位。話題就此終結,事情就此開始。
因為賣房子,他要途經貫穿《百年孤獨》之始終的香蕉園馬孔多,回到出生地,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他感激自己離鄉多年,卻並未將鄉愁理想化浪漫化。眼前的故鄉一如往昔。鎮子前那條湍急的河流流淌依舊,光滑潔白的卵石鋪在河床。一幕幕景象,鑄就了多年以後他在《百年孤獨》中起筆寫到的那段享譽世界的句子: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是一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蘆葦蓋成的屋子沿河岸排開,湍急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床里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
這輩子我只想當作家,也一定能當上。這句預言,從脫口而出到成為現實,經歷了不少時日。這些時日,其實都是對以往生活的再次照亮。回鄉賣房子的經歷,則為照亮日子提供了契機。
下了列車,他和媽媽看到了十幾年後的阿拉卡塔卡。
「天啊!」
鎮子死寂,空無一人。沒走幾步,燙腳的塵土卷進涼鞋。馬爾克斯看著自己和媽媽,想起了小時候在阿拉卡塔卡看到的一個小偷的妹妹和媽媽。小偷被人在某天凌晨三點擊斃於一戶人家的門口,當時他正准備行竊。那是馬爾克斯見過的第一個死人。一個星期後,年幼的馬爾克斯趴在窗口,看見小偷的媽媽帶著一個12歲左右的女孩,手捧花束,走在前往墓地的路上。
十幾年後,再次走在故鄉滾燙道路上的馬爾克斯,看著自己和媽媽,回想起這一幕,「我才意識到當年那對母女厄運之下,尊嚴猶在。」後來,故事被他寫成《禮拜二午睡時刻》。這是一個短篇,不足以涵蓋這一次回鄉給他的全部震驚。他的野心是,為「童年時代所經受的全部體驗尋找一個完美無缺的文學歸宿。 」
這個歸宿他找到了。沒有懸念,正是《百年孤獨》。
❾ 百年孤獨電影在哪裡可以看
優酷。《百年孤獨》電影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在優酷平台可以觀看有版權,該電影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