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了凡四訓》觀後感總結
袁了凡先生前期被孔先生所算的命拘住,就像現在我們很多人一樣對命運無可奈何。直到遇到雲谷禪師後,才開始改命。那麼怎麼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呢?通過觀看影片,我收獲如下:首先要堅信命是可以改的,要明心見性,知道命運的真相。了凡先生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方寸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心地。陽明心學也說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外在的一切(名利物質親情)都是內在的顯化。外面沒有真實的世界,只有由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王陽明在龍場開悟時說:「悟性自足,向之求理與事物者誤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時說「人人皆具如來智慧徳相,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修行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內求、要修心、重塑信念系統、提升認知力和心力。所以了悟了宇宙的真相、明白了命運的來源,就能堅信自己可以改變命運。那如何才能改變命運呢?改命之法,就是要格物致知、要重塑信念系統。格物就是格心、格除人慾、格除影響我們自在富足的那些局限性信念。具體來說,首先要靜心,內心清凈,保持正念,時刻保持覺察,君子慎獨,「日三省吾身」,「常起覺照,不使一切違理情想,暫萌於心」,這也是陽明心學的「致良知」。如何靜心?了凡先生的方法是通過打坐、持准提咒。通過修行,使我們的心如如不動,一心不亂,心就像鏡子一樣,物來則照、物去不留,接納允許一切的發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其次是當心不清凈的時候,當遇到煩惱的時候,要格物致知,化煩惱為菩提。雲谷禪師給了凡先生的方法是受持功過格,每天記錄起心動念、所言所行的善和不善。這里的善不是簡單的做好事,真正的善是聽從內心的聲音、知行合一、活在當下。這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要時常保持覺知,抽離出來看自己,就像守在老鼠洞口的貓一樣。遇到不善的事情,要全然體驗和感受,允許自己釋放情緒、格除習氣。釋放情緒後要調整自己的信念,轉念,變不善為善。經過不斷格物致知,「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義理之身,指的是自己覺悟之後,用的是覺心,不再被妄想執著所影響。三是改過之法當發「三心」。第一,要發恥心,人身難得,若不開悟,則同禽獸。第二,要發畏心。敬畏天地,要誠意正心,不自欺也。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君子慎獨,人前人後一個樣,不貪小便宜,不蠶食自己。第三,須發勇心。要把精神提起來,勇猛精進。說做就做,就從現在開始,絕無退縮。除了發「三心」外,改過分為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歷事練心」就是從心地上改過修行,所以要自己認真去反省。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最上者治心,當下清凈。才動即覺,覺之即無。後面又講積善之方、謙德之效,都是具體的修行積福報的方法,對我也很有啟發,當效之。
㈡ 了凡四訓觀後感
斷斷續續終於看完《了凡四訓》這部電影,據說可以改變格局,可以修心養性…看完之後就我個人的收獲說一說!
這部電影主要是了凡作為家長教育孩子的一些觀點,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部分來講解如何改變命運。作者以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其後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是一本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後改名了凡。書成於公元1602年。
全文分四個部分:
第一篇:立命之學:說明人的命運是可靠自己創造,而不是被命數所束縛。
第二篇:改過之法: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下大的過錯。
第三篇:積善之方: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
第四篇:謙德之效:與人相處,待人要謙虛,從中學習,自然便有進步。
本人受益匪淺?原來我的很多觀點都是錯誤的,之前我認為,不能受委屈,不能吃虧,等等等等,現在看來都是自己格局不夠,沒有心胸的表現…不知道對不對,好多事情想開了,就不難受,不生氣了。修行的路很長,還需要繼續堅持!!以後堅持每一天積善,不做惡事,給自己積善積德,子女和父母積善積德!加油,我可以的。
從第一件小事做起,從不對家人說狠話開始,從愛學生們開始,從為了他們的學業開始,從善待身邊的人和事開始,從不抱怨開始,從身邊一切都是美好的開始…
㈢ 電影了凡的故事觀後感
看完《了凡的故事》,心中感慨萬千,想起過去的一幕幕,真是像穿越電影一樣,將記憶倒回了從前。命運(個性)是可以改變的,我堅信這一點。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心中茅塞洞開,人只有苦難降臨才能夠醒悟,但是不接觸聖賢教育,沒有佛心,就不會有恥辱感。
一切從心開始,結善緣,積仁德,俗話說:「惡從心中起,口乃心戶之門」,對別人,對親人,對孩子,口出惡語,沖動這個魔鬼會讓你肝火旺盛,最終損傷的還是自己的身體。
常懷感恩之心,不計較一得一失,時刻記得提醒自己,讓浮躁的心靜下來,不要管別人計較你什麼,也不要管別人說你什麼i,只要心中永遠記住兩個字「感恩」。心裡就會無比敞亮。
了凡先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祖輩歷經磨難,行善積德,卻因明成祖朱棣與方孝孺之間的矛盾,而受到株連之刑,幸得朋友相助他的父親才逃脫京城,從此隱姓埋名,學中醫繼續救人行善。
了凡先生,姓袁,他的名字叫黃,字坤儀,是當時的江南吳江縣人,生於明世宗(世宗是大明王朝第十二代皇帝)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據我們現在有五百多年了。因為祖輩的事,母親教導他不要念書,去學醫。當時了凡先生可能15歲左右,一天偶遇一位易學大師孔先生,這位孔先生看到他之後覺得他有善緣,就給他算了一命,他說:你明年到縣里考秀才,縣考是第十四名,府考試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那個時候的秀才考試要通過這三關。第二年十六歲,他去考的時候果然考取了,而且名數完全相合。可見孔先生算命的功夫很不錯,相當高明,他不是江湖術士,他是個真正的有實學的數術專家 。從孔先生那裡還知道自己只能活到53歲就壽終正寢。
從此,了凡先生因為得知了自己的宿命,而且生活中的起落對孔先生的預言都在印證著。使得他一時對自己的命運信以為真,性格產生了很大變化,幸有雲谷禪師點撥,在以後的生活中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氣,逐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善字,一切從心開始,心動則念動,有善念才能動仁心,最終多活22年,寫下了經典著作《了凡四訓》,74歲在家中安然去逝。
《了凡的故事》,告訴我們:
1、命運是可以改變的,這就是立命之學。學會認識自己,才會達觀,才會知恥,自知才能「知恥近乎勇」。
2、命運如何改變?就是要改變自身的壞習氣,當今社會臟話盛行,好像不說臟話就表達不出自己的意境。《中華醫葯》告訴我們,心境好萬事達觀,腦栓塞乃燥之根源,若去燥,心血暢通。日本江夲勝博士著《水知道答案》,也引起了全世界對水的波動感應原理的關注,通過千萬次實驗,地球上不論任何地方,任何語言,水都能夠感應美好的語言和惡毒的'語言,從而使水結晶形成不同樣式的圖片。所以,貪心、怨恨、糊塗、傲慢、懷疑都是毒,心存這五毒,必生毒液,流出的眼淚也有毒。感恩的眼淚,幸福的眼淚,懺悔的眼淚,越哭心越亮,他是眼睛流出的智慧水。我們的地球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然而我們的身體也是同樣。
3、積德行善,積累功德,了解命運的積善之方。年過四十必須明白自己的生命走向,否則就會想於丹教授說的:滿桌佳餚,你得有好牙;腰纏萬貫,你得有命花;賞一路風光,你得走得動;揀一座金山,你得能夠拿;壟溝里刨食的是條好漢子,病床上數錢的是個傻瓜;千里縱橫,你總得有個家,萬眾首領,你也得有個媽;委屈煩惱,你非得有人聽,出色得意,你還得有人誇;酷斃了靚絕了,你要有人愛,摔倒了失足了,你得有人拉;結怨不如結緣,栽刺不如栽花;富貴不如福態,高壽不如高興。
4、無緣非無緣 ,有緣非有緣,有緣無緣都是緣。
5、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
6、誰能救自己?誰又能解讀自己?只有自己,從我做起,從心做起,才能改變自己的個性,改變未來的生命走向。
㈣ 了凡四訓讀後感400字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了凡四訓讀後感範文4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從7月份開始學習《了凡四訓》的,這本書讓人讀後受益匪淺,它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部份的內容。目前,我所在的組學了前三個內容,積善之方還在學習之中,尚未讀完。
前言部分介紹這本書是的內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等於佛經。所以從中認識了佛教,它是值得尊敬。值得贊嘆的。還讓我懂得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以及改變命的方法,命運是靠自己的德行和持之以恆的努力實現的。我覺得改過和行善最重要的是修心養性,從自己的意念做起,做到心純凈。善良,不起絲毫的妄念,順從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誠待人,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有所提升。
了凡先生的一生讓我明白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心,我們要管好自己的這顆心,不管在心裡種什麼種子,都可以開花結果。我想把福德種在心裡,把寬容種在心裡,把慈悲種在心裡。在工作當中,要經常檢討自己,當工作犯錯的時候,要反思自己,找出解決方法,讓自己在工作中成長。
最後,一定要心存志向,有了志向,就像樹木有了根,自然能夠成長開花結果。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學習這本書,並按照古聖先賢地教育理論來教育自己的後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比現在更加和諧美好。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算過命的經歷,不管是自己去算,還是父輩拿著我們生辰八字替我們去算命,這種現象從古至今都十分的普遍。同時我們在生活中也常能見到很多人在感概自己的故事時都會補上一句台詞:這就是命吧!
中國人的骨子裡總有個觀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然而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又積極地大喊口號"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在人為"。所以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始終沒弄清楚,命由天定跟自我改變的關系。命運是什麼?人的命運真的已經註定了嗎?可以改變嗎?如果可以改,怎麼改呢?直到我有幸讀到《了凡四訓》這本一書,才終於找到了答案。
《了凡四訓》是我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主要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來教戒自己兒子袁天啟,內容分為四個章節,於是叫《了凡四訓》,也作為家訓的方式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了凡四訓》不僅揭示了命運的真相,提出了明辨善惡的標准,也指明積善改過的具體方法及積善謙虛的種種效驗,同時還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學中偉大的智慧和人生感悟。
㈤ 電影《了凡四訓》觀後感
《了凡四訓》觀後感
一、立命之學。
一個人的命運可以自己做主,命自己造,福自己求。多行善,自然得福,一個人要求富貴自然就得富貴,一個人要求兒女自然就得兒女,一個人要求長壽自然就得長壽。命不能被「數」拘住,命可以自己做主,只要多做善事,命就拘他不住了。
一個人只要從內心自求,力行仁義道德,自然就能贏得他人的尊敬,而得到身外的功名富貴,唯人若不知反攻內省,從心而求,只顧好高騖遠,祈求身外的名利,就算應盡心機也是求不到的。擴充德性,多積陰德,多做善事,自己所造的福,自然會得到好的報應。
人的命沒有一定的,要靠自己造。命運不是一成不變的,就算你命中應該榮華富貴,還是要當作不得意想;就算順當吉利的時候,要當作不稱心不如意去想;就算眼前有吃有穿,也要當作沒錢用、沒房子住想;就算旁人喜歡你、敬重你,還是要小心謹慎,當作恐懼想;就算家世代有名聲,人人都看重,還是要當作低微想;就算學問高深,還是要當作粗淺想。如果有這六種想法,道德自然會增進,福報自然會增加。
二、改過之法。
怎樣改過?第一要發羞恥心。為什麼古聖先賢能夠流芳百世?而我們卻默默無聞,一個人如果只貪戀功成名利、縱情享樂,就會慢慢變成衣冠禽獸,而自己卻還不知道。能做到知恥就是聖賢,不知羞恥心為何物的人就和禽獸沒有區別。第二要有敬畏心。第三,要有勇猛心。有錯就改,想要改變壞脾氣,只要一心向善只做善事,最高的方法就是修心。能夠修心,立刻讓我們的心清凈了,能夠修心並名理凈過是最好不過了。
三、積善之方。
善事做多了,自然把不好的命變成好命。
四、謙德之效。
謙虛的人都善於學習。旁人有善的行為就學習,得到的善行就沒有窮盡,造福全在於自己。
㈥ 了凡四訓讀後感500字(精選)
導語:《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下面是我為您收集整理的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了凡四訓讀後感_第1篇:
研讀過《了凡四訓》的朋友們都很清楚,它本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以此來訓誡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准,改過遷善。據史料記載,袁了凡先生與佛教淵源甚深,且與當時著名高僧雲谷禪師交情頗深。他在沒有遇到雲谷禪師前,只知道認命,任憑命運的安排,非常消極被動。之後,在與雲谷禪師的交往中,他逐漸意識到「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一道理,並根據「立命之學」自強不息,改造命運,並教導後人以正確的處世做人之道,積善積德,實現人生的價值。
《了凡四訓》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內涵豐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深邃與渾厚。這本書雖然不是佛經,但很多高僧大德卻把它當作佛經一樣尊重。如在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對這本書極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後印送這本書達百萬冊以上。細細品讀《了凡四訓》,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夠被創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是《了凡四訓》中關於「立命之學」的直接詮釋。何謂「立命」?即是指創造命運、改變命運,不為其所束縛、禁錮。我們的命運不是上天註定的,它始終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我們才是命運的主人,命運是可以創造和改變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為他曉得命里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乾脆就不想了。
後來,他和雲谷禪師在禪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說:「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隨後,雲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於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現在呢,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夠成為政府高官,貧困戶能成為百萬富翁……這正如《了凡四訓》所講,「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發心去改,善莫大焉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再偉大的人,再有聲譽的人,也難免會犯錯誤。有些人,因為一點小錯誤,斷送了性命;有的人,因為犯下錯誤,成為千古罪人。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是致命的,絕大多的過錯是能夠避免或是改過的。那麼,如何去改呢?《了凡四訓》中提到「改過之法」,即:第一,要發恥心;第二,要發畏心;第三,須發勇心。「具是三心,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即是說,如果能發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了凡四訓》與佛經有著相似之處,目的皆在「與人為善」、「護善念」.那麼,又應如何「護善念」呢?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貪嗔痴慢疑」這「五毒」,不被名利富貴等物慾所動心,將堅定的正念、正信堅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發善心,做善事,正的念頭出現在前,那麼邪惡的念頭,自然就污染不上我們的心靈。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心發願去用心改正,一樣能回歸自然,回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三、虛心使人進步,謙虛是成功的助力器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直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這是說,人若謙虛,神明相佑,人若驕滿,神明相拒。
如果說積善是自我的修行,專注於自身的話,那麼,謙虛則是在人際關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態度。試想,一個不知道謙虛的人,是多麼魯莽和無知啊!「無知者無畏」,不知謙虛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後悔莫及。《易經》謙卦上說:天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地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也要使他改變,不能讓他永遠滿足;而謙虛的要使他滋潤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經過,必定會充滿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受害,謙虛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厭惡驕傲自滿的人,而喜歡謙虛的人。
由此來看,不論是天、地、鬼、神,還是人,都應該注重謙虛的效用,不能熟視無睹,一味自滿。因為謙虛,我們能放開心胸,接納他人,贏得更多的機遇;因為謙虛,我們能反躬內省,及時發現弊病,極力改過,贏得新的生命;因為謙虛,我們能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獲得更多的青睞和賞識,助力於成功……
縱覽《了凡四訓》一書,才發覺它不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真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相信各位朋友在反復品讀《了凡四訓》一書之後,定能走出生活與情感中的種種陰霾,並能發無上慈悲心,成為生活中的強者,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當一個通情達理的智者。
了凡四訓讀後感_第2篇:
我讀了《了凡四訓》後很感慨,以前也讀過,這次再讀後感受不太一樣,結合自己我談些自己的體會。
作為老師第一點修改自己的言。解決時間局中的酉卯沖戰的口舌爭端問題。主要是不再隨意評論攻擊其他國學和玄學界的前輩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實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點評。其次,對評論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評要接受。也就是用正印化官,而不是用傷官去制官。惡意的攻擊要不放在心上。也就是用正印化煞,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做不到,也要想辦法採取食神的方式來制煞,減少用傷官的次數。 對於給自己褒揚的人要知道感恩。也就是用好正印。
積善的方法:口出恩言。陰陽五行的觀點是,一個事物的發生和發展總是有兩個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備善惡,善惡的評判取決於你的視角。這個視角往往又決定在時間和空間的位置。在適當的時間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2005年,我公司的發展很順利,但是就在很順利的時候,合夥人之間發生了糾紛,導致公司分裂。當時的我犯了兩個錯誤。第一就是我本該這步大運去學習正印的用法,卻去干發財的事,這是個方向性的大錯。2003年的我以為讀懂了《了凡四訓》,其實最根本的方面沒有讀懂。方向比努力重要的多。第二錯誤,就是沒有禁住誘惑,用傷官去生財,是對了,但用傷官去制官是錯的離譜。當時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想問題的時候,總不是很正,還可以為自己找到很多理由。其實,我現在知道這是魔鬼的誘惑。我只要用自己的正印星就可以將它化解,但是沒有過了財這一關。更沒有過了自以為是這一關。很多人看了《了凡四訓》認為,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沒有必要知道自己命運軌跡,其實這正如古語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沒有前面的一句,後一句是不成立的。
解決教學研究和咨詢賺錢的矛盾。本人近三年中的主要命題表現為:如何學會用正印化煞。也就是學習和研究化煞的辦法。根據易經的原理,應該是用順遜兩個字。帶領大家跟隨社會的發展而前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剛開始要反復思量,允許猶豫不決。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要潛在水下進行發展,發展中要求大家各自有自己的見解和技術,這兩個階段中,要以順和遜為核心思想。等到了大家的咨詢已經很多的時候,就要准備鯉魚躍龍門,這時候就不能再遜了。我現在處在第一到第二個階段過渡的階段。因此本年度還是以潛心研究為主,個人咨詢為輔。咨詢的時候也應該多給學生一些機會。
解決身體不佳的問題。由於想的多傷神。說話多傷精。運動少導致脾無法運化而肥胖。
解決的辦法,多讓已經有成績的學生代課,並付給一定的報酬,這樣解決財印不和的矛盾。每周至少四次的活動,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動。上課的中間休息時間要穿插一些廣播體操。同時在課前也要進行一些唱歌練聲練氣放鬆心情的工作。
根據五行學的觀點,人要得到一樣東西,必然會失卻一樣東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錯,卻無法改過,不是沒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點的同時會增加自己東西,但也會失去東西。因此在改過的時候,必須明白自己得到什麼,失去什麼。那種只有得到,沒有失去的觀點,不是陰陽五行學的理論,事實上也不存在。不過一般大眾比較喜歡聽。
修的時候,用境法,配合自己上面的行為,這是內修的方法。以准提境作為自己護身符。
這個准提境是顯,她的意思如唐太宗說的:以境照人,可以整衣冠。以史為境可以知興衰,以人為境可以明得失。准提咒有長短的區別,我採用長咒。如果很忙,沒有時間,就用短咒或六字大明咒代替,每天108遍。
在《了凡四訓》中,有個功過格,寫著他積善的過程記錄。還有一個就是准提咒。很多人看了就過去了。其實這很重要,是他改命的三個方法之一。以前,我自己也進行了改命的實驗,就是光從改過和積善進行,也很有效果。但是不懂准提咒。後來自己在朋友的幫助下理解了。去年得到姚冰的幫助對准提咒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經過一段時間的修行,我談談自己對修咒語的體會。鏡子的功能是要求自己的心能像鏡子一樣,雖然印射出世界的萬象,但本身還是一層不染。就像我們說的五行可以有萬物類像,但五行本身的定義沒有變化。在生活中,主要表現為你要交接好的人,高尚的人,心裡要想好的事,這樣你的心境就會美好。其次,就是如果鏡子出現了不好的東西,鏡子不會反對,它會接受。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看到了,遇到了不順利的境況,首先不是拒絕,而是接受。所謂風風雨雨都接受。再次,就是不要去擦鏡子,希望這個不好的像擦掉。要知道這個心像雖然在鏡子中,但要改變,還是要自己去處理。也就是大家說的,先接受它,再處理它,這樣才能放下它。如果你的心真能到了最高境界,境子中的像就沒有什麼好和不好的區別,我們現在做不到,那麼就多接觸好的東西。其實世間一切的美好,都是要用不好的東西成就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病方為貴,無傷不是奇,格中能去病,財祿兩相隨。最後,就是改命必須拋棄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世界的方法。這樣才能根本方向上不犯大的錯誤,也才能靈活的處理各種關系,並知道自己的錯誤。如果以自我為中心,一切的決定以為是自己的,那麼根本沒有辦法抵擋魔鬼的誘惑。如果生辰八字是你,那麼大運流年都是你遇到的人和事,其中有好,有壞。大多數人到了這個時間段自然會認為要這樣做,並認為這是自己的意志。其實很多時候,是一種選擇。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成功,是為了成長。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使命。只要你能成長,那麼獎品就是成功。我很欣賞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功宮正樹,他說:我下棋不是為了勝負,而是為了追求棋道,因此總是認真的下每一盤棋,我知道只要能下好每一步棋,我就能勝利。
了凡四訓讀後感500字(精選)
㈦ 了凡四訓為材料寫作文
觀此碟,給我以最大的感覺就是心態,心態改變人的命運,從了凡的知命認命,到最後的知命而不認命,從這一轉變就是心態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碟講述的恰巧符合現在的心態-----思維-------行動------命運這一說法,或許不是恰巧,而是這一說法的一種更加形象的陳述吧 |Bjb
y,aASy!Q
什麼是心態?心態就是人的各種心理素質,修養和承載能力。具體地講:它是人的心理對外界各種信息刺激後做出反應的趨向,而這種趨向對人的思維、言談和行動具有向導和支配作用。正是因為這種向導和支配直接或間接的決定了我們事業的成敗,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ce h ]v
5yry$w$G)
既然了解了什麼是心態及一個良好的心態的重要性,那麼我們該具備哪些良好心態呢? p%}oo#%J
$zJ.4NA
1.干大事、做大老闆的心態。首先我們必須要有想做大老闆的魄力,雖然現在我們是小職員,但我們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要遠,要把每件小事做好,全身心地去做。得到老闆的賞識,緊接著升遷為部門經理,再接著積累資本,這個資本當然是指資金與經驗,然後出來單飛,最後實現我們人生的所有夢想和抱負,使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魄力,這樣的心態,那我想我們將停滯不前,只為自己衣食住行而勞碌奔波。 =4?m>v,re
+Ta7b)
2、歸零的心態。指的是我們務必每天保持一種新形象,今天的我們和昨天的我們一切都毫不相干,不論我們昨天是成功還是失敗,是富有還是貧窮,是開心還是沮喪。但現在這時我們既沒有正數也沒有負數,我們都是從零開始。 /@0wbA
5R qkAC
3、一定要成功的心態。生存是動物的本能,要成功是人的本能。我們不要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也不要抱著盡力而為的心態,我們一定要有一種是全力以赴一定要成功的心態,去完成從開始做起到最後成功的飛越,因為只有具備了這種心態才會讓我們更加的積極主動,更加的努力奮發,這樣才能在氣勢上壓倒一切,在行動上拼盡全力,不達目的決不放棄。 Up8#Nz T
Ra.<D.
4、團隊的心態。團隊是由個人組成,個人在團隊的帶動下逐步成長。然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又漸漸地壯大了團隊,團隊的壯大又促成了每個人的成功,就這樣團隊和個人形成了一種良性的互動,所以說個人和團隊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們一定不要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損壞了團隊利益,到最後又損失了自己的利益,真得劃不來。 @@+
lrK5q
5、專注的心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高度集中在一點上才能形成巨大的穿透力,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不要做那種朝秦暮楚、見異思遷,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否則到頭來一事無成,空走人間一趟,證明了那句赤裸裸的來,赤裸裸的走,人生連死了還帶著遺憾,真是讓人悲哀! |ONkRxr@!
1SQ&m H/
6、堅持的心態。世界上很多事情成功都是在堅持的努力中,所有的失敗者都是失敗在放棄上。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感受。馬克思撰寫「資本論」用了四十年, 「紅樓夢」一書耗盡了曹雪芹畢生的心血…….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放棄就是失敗,堅持就能成功,這是成就事業的鐵律。所以我想我們應該堅持相信上面的幾點心態,它們真的會改變我們的事業,改變我們的命運 41$7P[M;
i,,UD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我們可以知命,但不能認命。即使結局無法改變,最起碼我們努力了,我們付出了,我們再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而赤裸裸的離開。 =1k29O
《了凡四訓》,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後改名了凡,作於六十九歲,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後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內涵深刻,兼融儒釋道三家思想,盡現真善美中華文化,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章,論證「種瓜得瓜」、「善有善報」、「積極進取」、「有願皆成」之理。平實而無虛華,深奧而不迷信。所以數百年來歷久不衰,為各界人士欣然傳誦,時至今日,仍然是膾炙人口、滋育身心的傑作。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以此來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准,改過遷善。並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在早期驗證了命數的准確性,到後來進一步通曉了命數的由來,說明了人們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運、自求多福的道理。
自己說的不如人家說的好,我覺得是屬於一種對生活的哲學態度
立命之學 - 說明人的命運是可靠自己創造,而不是被命數所束縛。
改過之法 - 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大下的過錯。
積善之方 - 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
謙德之效 - 與人相處,待人要謙虛,從中學習,自然便有進步。
[編輯] 了凡四訓
做好人
說好話
做好事
存好心
《了凡四訓》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寫的告誡書。
全書共四個章節,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學說。並被後世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
曾國藩在讀了《了凡四訓》後,對袁了凡推崇備至,並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1.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譯文:一切的福田,都在於方寸之間,從心中去尋找,沒有什麼不感通的。
追求在我,不單單能夠得到道德仁義,也能得到榮華富貴。道德和富貴都能得到,這才是孟子說的「是求有益於得也」。
如果不反省自己,只是一心向外馳求,那麼也只能是求索有方法,得到全憑命運,道德與富貴都會失去,所以沒有一定益處。感悟:《論語》中說「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這是儒家對於物質追求的看法。
孟子所說的求,一定是先追求道德仁義,但在追求道德仁義的同時,富貴也會隨之而來。因此,《大學》中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中庸》裡面說:「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只要擁有了道德,富貴便會不請自來。
這句話讀懂了,那人生就只有一件事可以做了,這便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2. 改命的開始:反省自己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應也。
科第中人,類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譯文:雲谷禪師說,你自己揣測一下能不能中科舉?能不能生子?我想了很久,說:不應該。中科舉的人,大多有福相,我福氣很薄,又不能積累功德來培養後福,而且很沒有耐心,不能容納別人。
我時常用自己的才智來欺壓別人,直心直行,說話很隨意,說了很多錯話。像我這樣福氣淺薄之人,怎麼會中科舉呢?感悟:上面我們已經講到了,富貴要從心而覓,這就需要反省。
能夠反省,這是你改命的第一步。不去反省自己,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那命運就無從改起。
曾子為什麼要每日三省呢?就是怕自己有過錯。所以,反省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大功德,它不單單是改命的開始。
世界上有兩種值得稱贊的人,一種是不犯過失的人,但這種人幾乎沒有,誰能說一輩子不犯錯誤呢?還有一種,就是有了過錯能立刻改掉的人,能夠做到這一步,就是人中丈夫。3. 做人不要太清高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
譯文:土地污穢的地方才會有生物,水流清澈的地方常常沒有魚蝦。我清潔過度,這是我不應該有孩子的第一條原因。
感悟:凡是污穢的地方,往往多生物。《菜根譚》:「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采於夏日。」
糞蟲可謂是最臟的了,但可以生出蟬這種具有情操的昆蟲,而腐爛的草也不幹凈,但卻能生出帶有點點亮光的螢火蟲來。所以,往往污穢之處,都生有大量的生物。
相反,凡是干凈的地方,生物就很難生長。水很乾凈,魚蝦就會滅絕,這是自然規律。
這里的「潔」更多的是指為人。什麼樣的人太潔呢?清高的人。
比如《紅樓夢》中的妙語,就是一個清高的人。人不可太清高,太清高就會缺少朋友,與人無法相處,變得孤寡。
《菜根譚》中的一句話:「廉官多無後,以其太清也;痴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袁了凡為什麼不能容人呢?根本原因就是太潔了,太清了,所以不能有容人的胸襟。
4. 心胸,就是財富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譯文:這人世間擁有千金財富的,必定是千金人物;擁有百金家產的,必然是百金人物;應當餓死的人,必然是餓死的人物;上天只不過是根據人的材質而定,何曾加了自己的意思在裡面?感悟:古代聖賢范蠡,三次都達到了富可敵國的地位,又三次散盡家產,三聚三散,傳為美談。擁有財富的時候,范蠡沒有興奮,散盡家產的時候,范蠡也沒有沮喪,可以說他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我們講:「宰相肚裡能撐船」,意思是宰相的度量特別大。宰相是富貴至極的人物,若心胸小了,他如何能裝這些富貴?。
[《了凡四訓》觀後感]《了凡四訓》觀後感昨天晚上,我忙完一天的工作,打開電腦看了網路電影《了凡四訓》,夜裡做了個夢,《了凡四訓》觀後感。
我夢見,我從小到現在家裡發生的一件件大事,和袁了凡老前輩(曾任天津寶坻縣令)的經歷相比較,感覺有些慚愧,有些困惑和無奈。1993年8月27日(農歷)晚上,我在浚縣二高宿舍(離家40里地)做了個噩夢,大哭聲把全宿舍同學驚醒,天剛明,我接到叔的電話(父親昨晚病逝的噩耗)(父親走時哥在身邊守著,他堅決不讓轉院,說沒事的。)
我騎車哭了一路,平時很好的車子一直掉鏈子,接著,我為親愛的爸爸守靈送葬,路上我們弟兄那撕心裂肺的哭聲感動了蒼天和送行親朋好友及街坊鄰居,路上全是水坑,我們幾步一回頭,跪在水坑中,找泥窩中跪下謝孝,抬重的街坊喊著快走,我們多想再挽留父親幾分鍾,來到墳地地頭,我們齊齊跪在父親靈前,淚水和鼻子流在地上,隨後抬重的街坊更加快了腳步(話說棺材進地鬼攔路),我們不間斷的哭聲伴隨著父親被埋在自家土地的深土層中。此次,我們永別了至親至愛,嚴厲正直的父親,失去了偉大的父愛,開始學會走上自力更生道路。
後來回憶起:父親臨終前看到了哥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父親不太高興,他期望哥考中的是名牌重點大學,但未能如願,值得慶幸的是哥的專業還不錯,他看到哥將來還是個幹部。現在看來父親的願望實現了,我們兄弟都已成家為人父,他老人家也應該在九泉下微笑了。
父親去世前,奶奶給他算過命,說他48歲有關,我們那時年少無知(上高中)認為父親將來還可能做個小官呢,誰知父親竟然被1個小病奪去了寶貴的生命,觀後感《《了凡四訓》觀後感》。是天命如此嗎,我從此有些宿命。
2006年11月6日(農歷)夜裡,我在濟南的租房內做了個噩夢,哭聲把家人和房東驚醒。天明哥哥打來電話,說奶奶走了。
我和家人馬上請假回老家了。回到老家,知道奶奶走的很安詳,是在幸福中沒有痛苦的走了(當時3弟在身邊),奶奶讓3弟喊來了表叔等交代了後事。
奶奶享年84歲。81那年滑倒脊柱骨折,躺了不到3個月自己站起來走路幹活了,創造了1個奇跡。
這是她老人家1生行善積德的結果。奶奶突然去世,哥從中紀委趕回老家守靈,我和家人從濟南趕回老家,但一切都晚了,我們後悔沒有盡孝(他老人家不讓我回家看她,說讓省點錢),哥哥在奶奶不太高興的情況下去北京幫忙的(組織安排)。
回家後,我看見,哥的眼還紅腫(同事送行時喝酒不小心碰了一下),妻子的眼也還紅腫(虹膜炎),我們每個晚輩都有小災(生病),當時妻子已懷兒子1月多(和奶奶同屬豬)。哥的同事,朋友,我的同學等都遠道而來祭奠哀悼,省紀委辦公廳主任等送來了花圈,市裡各機關好友送了花圈,哥哥一一答謝送別。
奶奶走了,享過了長孫的福後走了,我們做弟弟的還未能來得及報答奶奶的養育之恩,她就匆匆的永遠離開了我們。後來我才了解到,奶奶走之前很清醒,她知道自己哪天要走,沒有一點兒畏懼。
她已經離開我們快要4年了,我們將永遠銘記奶奶教導我們的做人之道:多做善事,不做惡事。二位親人的去世時,我都遠在異地,卻魂在親人身邊陪他們走完人生的最後1刻鍾,難道這能叫巧合嗎?我信命了。
哥以前老說我: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現在我真的服了。我的求學,我的婚姻,我的工作。
無不出現如此巧合的事。我感覺:只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生靈,一定會有好報應,好結果,好歸宿的!盡力了,就不要後悔,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看開看淡名利,人就會很輕松。
該來的早晚要來,該去的早晚要去,風水輪流轉。我也曾經接受高等教育,學過馬哲原理,受過高校的黨校培訓,但是這些能說明我是唯物主義者嗎?看來,我真的應該多向袁了凡老前輩學習,讀透聖賢書,為後人做個表率!袁新利寫於天津10/08/25 () 〔《了凡四訓》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
讀罷《了凡四訓》,我認為這本書主要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人的命運是否可以通過主觀的努力而改變,第二個則是如果可以改變的話則應該採用怎樣的方式去改變他。
第一個問題讓我不禁聯想到了我初二的時候讀的歐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說,名字叫做《命運之路》,牧羊人翁大位為了追求詩人的夢想與心儀的姑娘而來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有三條道路可以供他選擇,他可以乖乖的回家,也可以去一個成就了無數詩人也毀滅了無數詩人的城市,還可以選擇左邊一條泥濘而未知的道路。他選擇了三條不同的道路,然而每次的道路走下去結果都是相同的命運:同一把刻著一個伯爵名字的手槍殺死了他。
小時候只知道這是歐亨利慣常的調侃與幽默,可是讀了了凡先生的書,回想起這個略帶無厘頭的故事,我卻多體悟出一番況味。了凡先生的生活何嘗不與翁大位的命運相似呢,他們的命運似乎早早的就被什麼算定,以至於一切的選擇與改變好像都成為了徒勞的掙扎,人在生活的旅途中成為了傀儡,失去了自由,難免就會甘於沉淪。
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學中就直指了一個問題,那便是人的命運真的是被註定的嗎,人的命運可能通過人的行為去改變嗎?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是被註定的,那麼他的命運也就是被決定了的,而一個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為去改變命運,而且那種行為的意願來自自己而非其他,那麼他的命運便決定於自己而非其他了。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我們忽然間會發現佛教---------它也是貫穿了凡先生思想的宗教---------與其他很多宗教或者哲學觀點相比較,有一些不同之處,那便是自由意志論與決定論的界限貌似變得模糊不清,更接近一種相容論的主張了。
在其他人的哲學觀點中,比如斯賓諾莎,他雖然不承認自由意志的存在,認為自由意志只是人們認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實際上卻是被無數的條件一環一環所決定了的,但是實際上,他的唯理論在擺脫外在權威的意義上仍然是自由意志,人的意志、人的理性決定了道德,也決定了人的行為,外在的決定力量被大大的弱化。康德則把自然的規律與自由的規律加以區分,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人的行為雖然受到了自然規律的影響,但是作為一個有尊嚴的人他有能力為自己建立一個自由的規律並且依照自由的規律去行動。
至於一些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的觀點,他們則認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麼上帝當然可以全權的支配人的命運。人的活動,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是被控制的,雖然這樣的觀點並不受到所有神學家的認同。
佛教則另闢蹊徑,他沒有執著與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爭辯上,普遍的因果論讓我們看到了決定論的影子,但是作惡與行善則完全是出於人自己的選擇,人做善事與種惡因斷然不會是被決定了的,這當然是一種自由的意志,而且這種自由意志所觸發出的行為將作為一種"因"起到改變命運的作用,我們看到,佛教實際上是提倡通過自由的意志來影響自身的命運,而反對那種完全的決定論。因此,從了凡先生的命運中,我們看到,多做善事,種善因,可以改變命運,而且,"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一念猛厲,可以滌百年之惡",了凡先生勸世行善,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可以說是佛教智慧的體現。
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則是了凡先生開出的改變命運的三劑良葯。改過之法首先要端正改過的態度,所謂發恥心、發畏心、發勇心,然後要明白改過的方法,便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
恥心、畏心、勇心給我的觸動很大。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恥心,才能夠主動的去反省自己的行為,然而曾幾何時我已經將反省漸漸淡忘,以至於自己做了很多錯事,要別人的提醒才能夠自知,別人指出的錯誤畢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錯誤又何止千萬,對錯誤不自知,以為自己做的問心無愧,實際上卻是一點一點的墮落,這些錯誤,可能就是我煩惱的根源,可能就是我為人處世上的缺陷,任由這些錯誤存在,最後只會貽害自己。
有時候我總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別人的處理方法或者一些行為我看不慣,然而我卻沒有認真想過,我的做法難道真的是合適的嗎,別人那麼做是不是有他的道理,是不是更合乎人情,沒有思考這些,卻武斷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想想這些,感覺自己有時候真的很鄙陋。發畏心則是告訴我要有一顆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時候父母經常教導我的慎獨。
的確,很多時候雖然並沒有人去監督我,但是這不代表我可以為所欲為,了凡先生說,我們雖然"過在隱微",但是"天地實鑒",被人看破就會一文不值,我覺得倘若排除了鬼神的監督,排除了別人發現的可能,這種畏心依然是必要的,因為如果在暗中做了那些錯事、惡事,即使不被發現、不會損及自己的陰德,但是必然會導致人的放縱與墮落,而這種放縱與墮落實際上更為可怕,很有可能有一日人會公然做那些他們習以為常的錯事,或者他的道德品質會明顯下降,這樣,即使人們不知道你背後真的做了什麼,從人的改變中我們一樣可以窺覷人的素養與品德的高下了。
《了凡四訓》為明代袁了凡所著訓子善書,闡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並現身說法,結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經歷體會闡明此理,鼓勵向善立身,慎獨立品,自求多福,遠避禍殃。該書自明末以來流行甚廣,影響較大,此白話繪圖本的出版當有助於閱讀了解,於個人品德修養與世道人心改善或許不無小補。
大家對「命中註定」這個詞都耳熟能詳了,也許有人要問:是不是真有「命運」這回事呢?如果有,我們能不能改變既定的命運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去改變!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以此來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准,改過遷善。並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在早期驗證了命數的准確性,到後來進一步通曉了命數的由來,說明了人們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運、自求多福的道理。
參開資料
㈧ 了凡四訓觀後感
《立命之學》說明人的命運可靠自己創造,而不是被 命數所束縛。其關鍵在於多做善事積累福報,在於自身的修為,要多做善事,消除惡念。
《改過之法》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下大的過錯。改過自己要發三心:慚愧心,畏懼心,勇猛心,慚愧心和畏懼心可以使自己認識到錯誤,有充足的動力進行改正。勇猛心是指雖然很多人知道道理,但是行過且過,或嚴重拖延,沒有真正實行,而勇猛心正是改過,改命的關鍵,只有知道道理後,勇猛實幹才能真正獲得益處。
《積善之方》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 1與人為善,2愛敬存心3成人之美4勸人為善5救人危急6興建大利7舍財作福8護持佛法9敬重師長10愛惜物命。
《謙德之效》與人相處,待人要謙虛,從中學習,自然便有進步
通過觀看了凡四訓的電影,讓我們了解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要多做善事,改過過失,善事做的多了,命運自然改變,保持謙虛,空杯的心態。
㈨ 《了凡四訓》觀後感
《了凡四訓》觀後感 (一)
本月我看了《了凡四訓》這本書,這是我在鄭州進貨時一個經營素食的門市結緣贈送的,他說這本書是教導人如何惜福行善、勵志的書值得一看。通過讀完這本書之後,感慨萬千,突然間豁然開朗,尋得了一條通天的人生大道,這條大道是如此清晰,如此的光明,令我十分感動,信心倍增。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為教育後代子孫而寫的一本家訓,分為四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講述了袁了凡一生改變命運的經過,舉出了許多因行善而得善報、改變命運的實例,闡述了積德行善的種種方法,鼓勵人們積極改過修身,力行善道,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下面我將書中最經典的四點分享以下:
1、立命之學。人的命運有兩種先天命運和後天命運,先天的命運是父母祖宗上天給的,是先天註定的,就像我們的出生地無法改變一樣。而後天的命運則是由先天的命運轉變而成,有的人一生無所作為則後天命運終生沒有變化;有的人善於修持完善自己,積德行善,則他的後天命運就會向更好的方向轉變;而有的人不善於修持完善自己,甚至作惡多端,則他的後天命運就會向壞的方向轉變。命運原本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就是說要創造命運,而不是讓命運來束縛自己。三國時期劉備曾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要認為壞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認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惡,即使是小惡也不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須要做
2、改過之法。人不怕有過失,小的過失要及時改正;但是大的罪孽,就不能再製造了,終究會得到報應。一個人改過,如果能具備書中所說的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這三種心,那麼就能有過錯立刻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陽光一樣,還怕不融化嗎?但要改過,有三種方法。一種是從事實上改,一種是從道理上改,一種是從心念。也即是說,從內心意識上,你得端正態度,用積極地行動來完善自己。首先要認識這件事的本質,不要給自己找一堆的借口,要有羞恥心,知恥而後勇。
3、積善之方。善良的人,時時存善念、常常做好事,所以能夠遠離禍患而得到福報,極為惡毒的人,時時存惡念、常常做壞事,是福報損耗而招致禍害。積善的方法就是發慈悲心,廣積陰德。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生大作用,而且所積的善最好是別人所不知道的陰德,才能夠扭轉命運。然而行善積德都以慈悲心為根本。有了慈悲心,你才能有博愛的胸懷,去接受大家,去感化大家。好的善的言行就會得到好的反饋,即使你是一個能力有限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會得以拓寬和通暢;而你的不好的惡劣的言行就會得到不好的反饋,即使你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會變得狹窄不順。
4、謙德之效。知道要積善之後,還須明白人在社會上人與人的交往,,做人的方法必須講究,而做好的方法就是「謙虛」,一個人能謙虛,在社會上一定會得到大眾廣泛的支持與信任,學問也會進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樣樣都會進步。如此所有種種的好處,都從謙虛上得來,所以稱為謙德。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兩回事,但是,當今的一些年輕人,他們的言行盲目,內心浮躁,經常會拿著一知半解就去挑戰權威,就像我們這個行業的小孩,學了幾個月基本功還不扎實,就異想天開出去幻想掙高工資,結果都是被老闆解僱,因為的你得技術和修行還不能駕馭這個工作。
總之,我覺得改過和行善最重要的是要修心,從念頭上做起,做到意念清凈,不起一絲毫的妄念,順和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誠,才能成功。卸下了塵世虛榮的偽裝,誠實的審視自己,積德行善,致力於用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心存志向,人有了志向,就像樹木有了根,自然能夠成長結果。命運靠自己的修行和努力實現!
《了凡四訓》觀後感 (二)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奮斗之間的關系,我並不是完全不相信命運的人,但我更願意相信努力奮斗的意義,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訓》,終於找到了一種可以說服自己的觀點,袁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時也沒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雲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說的就是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餘福。俗話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報應的時間未必在當世,可能禍及後代子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的,也印證了古聖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人生能通過不斷的積善修德來突破命運的定數,讓固有的定數變為變數,最終命運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就像老禪師所說:「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惡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這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好方法,給人以希望和啟迪,具有樸素辨證主義的思維特徵,讓人能冷靜面對世間的各種變化,勸人積極面對生活,可以說,讀此書,對事業,對生活有百利而無一害。《易經》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開篇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教人行善,這是易經的第一要旨,否則,凶何可避,吉何可趨。
讀這本書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很慶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努力實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並按照古聖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子孫後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比現在更繁榮富強。
《了凡四訓》觀後感 (三)
了凡四訓至此已通讀一遍,文雖讀完,卻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剛開始。人們常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又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數千年以來,人人皆知有命運的存在,也都感慨命運的不可捉摸,反復無常,對命運的無可奈何。了凡四訓裡面則把此謎底揭開了: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人因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數,才有天命,才會為陰陽所縛,不得轉動分毫。如果人無心,也便無數可講,又怎能為陰陽所縛?
看相算命,數千年來不絕,之所以能算準,是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數,所以用數學可以推算出來。但得無心,即是無數,數學又如何能算定?數是如何來的呢?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福報也好,惡報也好,其實都是由心而起。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意識決定。人的七尺之軀,其實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為什麼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惡事?有的人得善報,有的人得惡報?是身軀的關系嗎?不是的。關鍵在於心。身軀是受心的支配,要它東就東,要它西就西,很聽話的。有時做好事,有時也做壞事,全在於一念之間。肉身只不過是一個附庸而已,沒有絲毫自主權。由此可知,這三尺臭皮囊,實在沒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我們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沒有仔細想想,我們應該擁有這些東西嗎?我們有福嗎?我們積功累行了嗎?我們有容人之量嗎?我們是不是喜歡捉弄別人,來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語呢?很慚愧,我們沒有修福德,沒有積功累行,沒有容人之量,更是經常打壓諷刺別人來抬高自己,妄言妄語數也數不清。既然如此,我們還整天奢求什麼功名利祿呢?從前我總怨天尤人,抱怨命運不公,自己懷才不遇,文章讀到此,捫心自問,不由得羞愧萬分。至於讀到無子的種種因由,自己更是無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種種,自己哪一樣沒有呢?甚或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了凡無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雖走得不太順利,可是相比之下,還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氣叢生,真是罪業深重了。
㈩ 求一篇《了凡四訓》的觀後感
觀此碟,給我以最大的感覺就是心態,心態改變人的命運,從了凡的知命認命,到最後的知命而不認命,從這一轉變就是心態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碟講述的恰巧符合現在的心態-----思維-------行動------命運這一說法,或許不是恰巧,而是這一說法的一種更加形象的陳述吧 |Bjb
y,aASy!Q
什麼是心態?心態就是人的各種心理素質,修養和承載能力。具體地講:它是人的心理對外界各種信息刺激後做出反應的趨向,而這種趨向對人的思維、言談和行動具有向導和支配作用。正是因為這種向導和支配直接或間接的決定了我們事業的成敗,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ce h ]v
5yry$w$G)
既然了解了什麼是心態及一個良好的心態的重要性,那麼我們該具備哪些良好心態呢? p%}oo#%J
$zJ.4NA
1.干大事、做大老闆的心態。首先我們必須要有想做大老闆的魄力,雖然現在我們是小職員,但我們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要遠,要把每件小事做好,全身心地去做。得到老闆的賞識,緊接著升遷為部門經理,再接著積累資本,這個資本當然是指資金與經驗,然後出來單飛,最後實現我們人生的所有夢想和抱負,使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魄力,這樣的心態,那我想我們將停滯不前,只為自己衣食住行而勞碌奔波。 =4?m>v,re
+Ta7b)
2、歸零的心態。指的是我們務必每天保持一種新形象,今天的我們和昨天的我們一切都毫不相干,不論我們昨天是成功還是失敗,是富有還是貧窮,是開心還是沮喪。但現在這時我們既沒有正數也沒有負數,我們都是從零開始。 /@0wbA
5R qkAC
3、一定要成功的心態。生存是動物的本能,要成功是人的本能。我們不要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也不要抱著盡力而為的心態,我們一定要有一種是全力以赴一定要成功的心態,去完成從開始做起到最後成功的飛越,因為只有具備了這種心態才會讓我們更加的積極主動,更加的努力奮發,這樣才能在氣勢上壓倒一切,在行動上拼盡全力,不達目的決不放棄。 Up8#Nz T
Ra.<D.
4、團隊的心態。團隊是由個人組成,個人在團隊的帶動下逐步成長。然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又漸漸地壯大了團隊,團隊的壯大又促成了每個人的成功,就這樣團隊和個人形成了一種良性的互動,所以說個人和團隊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們一定不要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損壞了團隊利益,到最後又損失了自己的利益,真得劃不來。 @@+\
lrK5q
5、專注的心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高度集中在一點上才能形成巨大的穿透力,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不要做那種朝秦暮楚、見異思遷,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否則到頭來一事無成,空走人間一趟,證明了那句赤裸裸的來,赤裸裸的走,人生連死了還帶著遺憾,真是讓人悲哀! |ONkRxr@!
1SQ&m H/
6、堅持的心態。世界上很多事情成功都是在堅持的努力中,所有的失敗者都是失敗在放棄上。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感受。馬克思撰寫「資本論」用了四十年, 「紅樓夢」一書耗盡了曹雪芹畢生的心血…….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放棄就是失敗,堅持就能成功,這是成就事業的鐵律。所以我想我們應該堅持相信上面的幾點心態,它們真的會改變我們的事業,改變我們的命運 41$7P[M;
i,,UD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我們可以知命,但不能認命。即使結局無法改變,最起碼我們努力了,我們付出了,我們再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而赤裸裸的離開。 \=1k29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