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兩段時空不同的故事以平行交錯手法推展,效果自然流暢,不過大陸部分拍得嚴謹動人,台灣部分則鬆散浮誇,風格並不統一。
對阿城《棋王》的改編,雖然被很多原著的擁護者批評,但仍不乏超越原著之處,如王一生在寒冬中用唯一的棉襖做賭注,要求和象棋冠軍來一場比賽,就有一種原著中沒有的,向無可改變的命運悲愴抗爭的悲劇感 。
人物介紹:
1、王一生
演員梁家輝
棋痴,棋藝高超,卻因出身不好,只能收起對象棋的熱愛,上山下鄉進行勞動改造。後在朋友的鼓勵下參加棋賽。比賽前,卻因為隨手撕掉大字報而被捕入獄。幸得程凌表哥幫忙才能脫險,但對方因此失去祖傳象棋。
2、程凌
演員岑建勛
電視台主持人丁玉梅的好友,對方因節目收視率日趨下滑陷入事業危機,遂委託他幫忙。程凌尋得一位擅長五子棋的小孩王聖方,將其帶回訓練。訓練中,程凌發現王聖方能夠預先感知對方的棋步,這讓他想起了二十多年前他在大陸遇到的棋痴王一生。
② 棋王電影的點評
《棋王》:人生的每一刻都是一個起跑點
很早以前就看過一遍,印象很深刻,尤其是梁家輝飾演的那個棋王以一敵九下盲棋。也許那個角色讓梁家輝來演有種特別的感覺,還有就是影片對文革的描寫很客觀,所以很喜歡,就又買回來看。
故事改編自阿城的小說《棋王》,只不過導演(徐克與嚴浩)加了一部分台北的內容,使得現在台北的故事與67年的大陸的故事相銜接。可以說導演加上去的部分沒有大陸那部分精彩,大陸那部分的故事不僅有肉也有骨,很有一種張力,而台北那部分只是導演的一個補充,一個續。
電影開始後引出了大陸文革時期一個關於棋王的故事,鏡頭里當時轟轟烈烈的運動,配以羅大佑的《愛人同志》,描寫大運動背景下的人情冷暖,再貼切不過了。
「每一次閉上了眼就想到了你 你像一句美麗的口號揮不去 在這批判斗爭的世界裡 每個人都要學習保護自己 讓我相信你的忠貞 愛人同志」。
梁家輝飾演的王一生是學校的棋王,在那「革命」的時代,同所有同代人一樣被下放。他出身貧寒,但是痴迷於象棋,甚至有一種孤獨求敗的渴望。在下放期間,有幸遇到了出自象棋世家的「高腳卵」,下象棋,烹蛇肉,由於對象棋的痴迷以及高超的棋藝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高腳卵」也為了營救他,不惜把自己祖傳的象棋送給了「領導」。之後,一次象棋大賽,拒絕參加的王一生在比賽後決心挑戰得獎者。隨之就是影片的高潮以一敵九象棋戰,也許是想起了母親的教誨,也許是被同伴說服要珍惜這一次機會,他贏了,可以脫離那裡了。
「楚河漢界,風雲叱吒,稱霸四方。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
時代變了,社會變了,但是來自生存的壓力沒有變。時間轉入90年代初的台北,高聳的大樓,擁擠的車輛,快速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躍然紙上。「高腳卵」的表弟從香港過來要幫助一個朋友策劃有關神童的電視節目,以搶回主持人的工作。但是眾多美女主持人的背後「競爭」以及道貌岸然卻衣冠禽獸的劉教授從中作梗,他們也是經歷頗多挫折,當他們對著大海大喊「金錢不是萬能的,未來還是有希望的」的時候,也許表現的是更多的無奈。
「人生的每一刻都是一個起跑點,為生命增添色彩,珍惜您的每一個機會。」這是台北的一個「人人人人壽保險」的廣告語,在影片中多次播放。也許這才是影片真正要說的。
對梁家輝的第一印象應該是《情人》了,他演的富家公子再恰當不過了。相對來說,演一個木訥、呆板、棋痴的角色對他來說怪怪的,好像《周漁的火車》里的角色也很類似。不過還好,當時他還年輕,不同的感覺,也演得很出色。
看過描寫文革時期的影片很多了,《霸王別姬》、《活著》、《藍風箏》等等,都是他們那時代過來的人拍的,也都是很成功的電影。但是對於我們沒有經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有一種感覺,有點壓,即使戲說了還一樣,有點沉重,總是跳不出來,永遠是局內人,從一個相對悲觀的視角。但是《棋王》感覺就不會了,再配以羅大佑有節奏的音樂,甚至有些更貼近觀眾,更親切了。
「怎麼都不能明白我不後悔 即使付出我青春的血汗與眼淚 如果命運不再原諒我們 為了我靈魂進入了你的身體 讓我向你說聲抱歉 愛人同志」
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
人生的每一刻都是一個起跑點。
忽然想起了一句詩:「世事如棋局局新,時光似鳥翩翩過。」
③ 棋王的影片評價
兩段時空不同的故事以平行交錯手法推展,效果尚算自然流暢,不過大陸部分拍得嚴謹動人,台灣部分則鬆散浮誇,風格並不統一。
這部改編自鍾阿城和張系國的兩本《棋王》90年在台灣拍攝,92年作為香港國際電影節閉幕的影片,最另人意外的是梁家輝參與本片編劇。王一生又一次取代了梁家輝,原著中王一生吃和下盲棋以一敵九的氣勢都給人很深的印象,看著梁先生在火車上吃和那段吃蛇以及最後以一敵九的表演自然是嘆為觀至。
「楚河漢界,風雲叱吒,稱霸四方。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影片用了大量過去和現在的對比鏡頭伴隨著羅大佑的歌曲看的時候心中總有陣陣酸楚的感覺,「人生的每一刻都是一個起跑點,為生命增添色彩,珍惜您的每一個機會」猶如此片。
導演徐克將阿城和張系國的兩部《棋王》小說改編為一部電影。阿城的《棋王》部分發生在文革,代表歷史,張系國的《棋王》因為特異功能的元素,代表未來,片中關於時間的追問,暗示了創作者所代表的對於未來不能把握的心境。對阿城《棋王》的改編,雖然被很多原著的擁護者批評,但仍不乏超越原著之處,如王一生在寒冬中用唯一的棉襖做賭注,要求和象棋冠軍來一場比賽,就有一種原著中沒有的,向無可改變的命運悲愴抗爭的悲劇感。(新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