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找到了問題所在,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原來這一切都是我們家長一手造成的,是我們不懂得孩子成長法則而給予孩子「超前滿足」、「超量滿足」、「即時滿足」的結果。而令我頓悟的是猶太母親沙拉所著的一本書——《特別狠心特別愛》。
《特別狠心特別愛》全書272頁25萬字,我用了半個月時間讀完。我邊讀邊劃邊想,對照自己培育孩子的體驗,查找我與沙拉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共同之處與不同所在,越讀越發現自己的不足,越讀越佩服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智慧,越讀越覺得眼前豁然開朗,越讀越感到我和女兒很幸運,因為在她還沒有完全長大,在她還處於成長過程中接受生存能力訓練的寶貴時期里,我們找到了一套可以參考學習且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沙拉結合自身作為母親的成長、轉變經歷,向所有的中國媽媽發出了勸告:不要做孩子的「電飯煲」、「洗衣機」、「清障機」,不能做「孩奴」、「直升機父母」,不能對孩子施以「未富先嬌、未貴先奢」的教育理念,切忌對孩子「即時滿足」、「超量滿足」、「超前滿足」,以防把孩子培養成「草莓族」(外表光鮮,經不得擠壓)、「啃老族」。她用大量的例證分析闡釋愛孩子的四大誤區,即:素質教育≠藝術教育,習慣性滿足各種要求,知愛而不知教,過度撫養(關懷強迫、過度熱心)。而這四大誤區在中國,我們這些父母是條條中招,這是不爭的事實。
沙拉一再強調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生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養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她告誡我們只憑父母對孩子的滿腔熱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掌握科學的理念,掌握愛孩子的藝術與學問,進而向我們推介猶太人的愛子秘籍:特別狠心特別愛!
沙拉用中國的一句老話「富不過三代」和以色列的很多家族財富世代相傳做比較,找出財富得以傳承的根本原因是,猶太人更注重傳承的是生存的技能和素質,是一種對自我人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精神。而要做好這樣的一種傳承,沙拉通過在以色列改造自己的三個孩子的經驗、努力和思考,為我們提出了「特別狠心特別愛」的三大內涵和對應技巧,一是在有償生活機制中愛孩子,二是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三是撤退一步,學會放手。書中對這三大內涵、三大對應技巧進行了詳細介紹,具有很強的可學可比性,操作性、指導性也都很強。我在讀書的過程中就產生迫不及待進行實施的想法,也想將這些理念及做法推薦給家人、親人。最先想到的是一定要讓愛人和女兒也抓緊來讀一讀這本書;隨後是與環哲書店聯系預定了五本,准備送給我的兄弟姐妹和朋友,幫助他們盡快優化培養孩子的方式方法;再有,就是趕緊寫下這篇讀書心得,推介給身邊的朋友們,讓更多的人及時發現這本書,以免使更多的父母在培養孩子方面不再迷茫困惑,少走彎路,少留或不留遺憾。
能讀到這本書,是我和女兒的幸運!這要感謝我的蟲友——套格斯妹妹,是她的力薦與贈閱,使我對女兒的培育、對為人父母的感悟再一次豁然開朗,對生命的體驗再一次得以成長和升華!
感恩生活,讓我與你們相遇,遇到一位好友,遇到一本好書,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
首先是這本書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出生在中國上海的猶太人後裔。她放棄了上海優越的生活條件,自己帶著三個孩子來到了以色列,開始了一段跨國教育的特殊經歷。
可想而之,一位單身母親帶著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是何其的艱難。沙拉也曾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媽媽」,為了讓孩子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家務活都不讓孩子動一下手。曾經的沙拉也被累得筋疲力盡,是鄰居大嬸的訓斥,告訴她:不要把不科學的母愛帶到以色列來,別以為你生了孩子就是母親。天下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但是,愛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則、有方法。之後沙拉為孩子們深謀遠慮出發,把學會獨立生存作為最貴重的禮物送給孩子。
前些日子,我曾想女兒上小學了,是人生的第二階段,我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讓孩子有充足的營養,陪好孩子學習,滿足物質需要,我在不知不覺中向 「孩奴」 媽媽靠近了。看這本書後,我頓悟了許多。讓我明白過度的愛讓孩子無法承受,就如滿杯自溢一般,還孩子以自由空間,不由揚鞭自奮蹄,豈不美哉
沙拉還告訴我們:「狠下心來,領著孩子走,或者看著孩子走,絕不是抱著孩子走!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該出現的時候出現,父母永遠不要代替孩子成長。」這是一個充滿教育智慧的三個孩子的母親——沙拉。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把中國的家庭教育和以色列的家庭教育進行了對比。通過比較讓我們發現中國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如果再不及時改變這種教育方法,那麼中國的家長真的都成了孩奴,中國的孩子很多都成了啃老族。
「生孩子是母雞都懂的事,養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是高爾基的名言,愛孩子一旦被人類賦予了教育的因素,就變得不那麼簡單了,只憑父母對孩子的滿腔熱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掌握科學的理念,掌握愛孩子的藝術與學問,如果教育觀念和方法不得當就會適得其反。猶太人的教育充分展示了猶太人的聰明才智。
「延遲滿足」是猶太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因為「延遲滿足」有以下優點,第一,「延遲滿足」讓孩子學會忍耐,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為他一個人准備的,他所要的東西並不能唾手可得。第二,「延遲滿足」增強了孩子被拒絕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了對成功至關重要的逆傷。第三,「延遲滿足」還訓練了孩子在延後享受中磨練意志,磨練對人生的期許,從而變得更有彈性,在學習方面也會變得更有耐心。而中國採取的教育則是「超量滿足」、「超前滿足」、「及時滿足」。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們還有進取心嗎?還有耐心嗎?還有吃苦受挫的意志品質嗎?
猶太人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首位。讓孩子學做家事,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激發他們的生存技能,點燃他們的理想和追求,不是做一個狠心的周扒皮媽媽。猶太媽媽不充當孩子的提款機、洗衣機、電飯煲、,不做孩奴。做媽媽最深奧的藝術不是做包辦型的大管家,而是做「觀察,再提醒,參謀」的軍師。而中國的孩子從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當然也不全是),做父母的照看了小學,再陪讀高中,供應了大學,再負責買房娶媳婦。中國的媽媽真的成了孩奴。
中國的富人把自己的孩子送進貴族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待遇。而猶太富人也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這種貴族學校卻是鍛煉學生吃苦耐勞、鍛煉學生自理能力的教育。
猶太人的教育世界聞名,沙拉正是慕名這種教育,放棄了上海優越的生活和教育,而選擇了這種艱苦的生活和教育。
這位睿智的,流著中國人和猶太人血液的媽媽送給了孩子三把鑰匙——堅強、自信、寬容。而成功的三個孩子也分別送給媽媽三把鑰匙,大兒子送給媽媽一把豪華車鑰匙,二兒子送給媽媽一把豪華別墅的鑰匙,女兒則送給媽媽一把裝滿珠寶首飾的保險箱的鑰匙。媽媽很高興收到了這樣的禮物,更高興的是把三個孩子培養成了優秀的世界頂尖級的人才。
我們祝賀這位成功的媽媽,更為這位媽媽高興!我們作為一名家長要借鑒和學習這種教育方式。讓我們和孩子共同進步。
最近我認真拜讀了沙拉的新作《特別狠心特別愛》,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猶太人的家庭教育有中國父母的愛,但愛得更理性、更智慧。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猶太媽媽沙拉,她的教子經讓我受益匪淺。
沙拉是位出生在中國上海的猶太人後裔,她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中以建交後,沙拉為了父親的遺願以及對以色列教育觀念的好奇,她帶著三個孩子回到了她的祖國----以色列。為了讓孩子們健康成長,學會堅強,她放棄在上海優越的生活,做了回現代的孟母。中以兩個國家不同的教育方式,讓她有了更好的直觀比較,也讓她更好地用科學的方法對兒女進行教育,終於將他們培養成才。
本書主要是關於孩子的教育和沙拉一家艱苦創業的故事。沙拉對孩子特有的母愛,以及她的教育方式,都讓我非常地感動,也很受啟發。普天下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盼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不少父母卻不懂得怎麼樣培養孩子。沙拉的可貴之處在於她能准確地把握母愛與溺愛的界限。她知道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給孩子什麼,而是教會孩子怎樣更好地在這個社會中去爭取什麼。她把自己所能夠給的愛全部給了孩子們,讓孩子們明白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感恩父母,回報父母,這是孩子們從小就應該懂得的事情。大多數中國父母,年輕力強時疏於對子女的教育,視其為小皇帝,待年老力衰時老淚縱橫地向別人嘮叨自己的子女如何不孝,後悔自己愛的方式錯了,而沙拉做得實在是明智和聰明。
孩子的教育是因人而異的,是因材施教的,同樣的方法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效果會大相庭徑,要根據孩子的個性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我欣慰地看到兒子在我的教育下有了很多的改變,比如我要求不管吃什麼東西,都要先給爺爺奶奶,再給爸爸媽媽,然後才是他自己吃。再比如牛牛出生到現在,在零食、穿衣方面的消費要比其他孩子少得多。我不是不捨得花錢,主要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不攀比的消費觀念。當然我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我也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直升機媽媽。看了《特別狠心特別愛》之後,我也在慢慢的檢討自己。有件事讓我覺得,只要我們肯撒手,只要我們狠下心,我們的孩子是能行的,也是很棒的。兩個星期前,我胃不舒服,我對兒子說:牛牛,你現在能去葯店幫媽媽買胃葯嗎?牛牛一愣,傻傻地看著我:媽媽,我行嗎?我不去,還要過馬路...... 這有什麼啊,你是男子漢,你說過你要保護媽媽。牛牛極不情願地說:好吧!臨走時,我給了他我的醫保卡和密碼,十幾分鍾過後,他開開心心地回來了,興奮地說:人家葯店的阿姨說我很能幹,媽媽我去給你倒水喝葯啊。我豎起大拇指:媽媽愛你!牛牛有點害羞的笑了。我既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家長,真切希望家長不要把所有的教育都寄託在學校和老師身上,因為孩子的習慣80%都是在家裡形成的,不要因為忙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把孩子丟給學校。如果沒有好的家庭教育,再名牌的學校,再負責任的'老師也沒法把孩子教育好。家庭教育是基礎,基礎沒有打好,就不會有更好的人生。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以獨立的人格去面對世界。正如沙拉所說: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財富、地位、時間、精力全部交給孩子,你的孩子也不見得終身幸福。為了孩子,讓我們學會如何去愛吧!
在央視四套華人世界的一個節目,看到了這樣一個節目,沙拉和她的孩子們。它講述了一個偉大有著猶太血統的媽媽教育孩子的經歷,沙拉寫了一本書叫《特別狠心特別愛》。
沙拉是一個同時有著猶太與中華民族血統的女人,她的父親是猶太人,在二戰中為了避難,從德國來到中國上海,在中國結婚生下沙拉。沙拉在中國上海經歷了失敗的三次婚姻,獨自一人帶著三個孩子在上海過著優裕的生活。慢慢地,她萌發了要帶三個孩子到以色列生活的想法。當時的以色列正值巴以沖突的劇烈階段,到處彌漫的是硝煙的戰火,和生命也得不到保障的恐懼,作為一個母親,她為什麼要在這時將孩子置身於危難中呢。她目光堅定的說:"戰爭讓人成熟,戰爭讓人成長。""經歷過這樣的考驗與洗禮,以後,還有什麼生活的坎坷與艱難是他們不能面對的?"
於是,她開始了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在戰火中的艱難行走。她們沒有經濟來源,成天奔命於各個防空洞中,吃者垃圾筒里的麵包,穿者垃圾筒里的衣服,她在這樣的生活壓力與恐懼里,堅持著將各種早教實施著,並絲毫沒有把自己承受的壓力傳遞到孩子們身上,在戰火中,孩子得到了媽媽無處不在的愛,無處不在的嚴格的教育。
沙拉借鑒了中國教育和猶太教育的理念與經驗的精華,自創"特別狠心特別愛"的教育方法,創造性地通過延遲滿足、家風育人等理念,讓原本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兩個兒子不到三十歲就成為世界富豪。這是一部怎樣將子女培養成億萬富豪的教育手記。作者的有償教育機制不僅挖掘了孩子的造富潛質,造就了孩子善於編織人脈的本領,也培養了孩子心理調適與自我約束的良好素養。
我們先來看看以色列,以色列是個小國,1948年建國,從無名小國到經濟強國,現代化工業、農業、科學技術舉世矚目。其主要人種是猶太人,猶太民族是一個神秘的民族,智商非常高又重視知識,猶太人從孩子一歲半開始就對他們進行記憶訓練,在孩子剛會說話時就開始教他們讀《舊約》。在《聖經》上沾蜂蜜,讓孩子知道書本是甜的,這事也是猶太人乾的。作者莎拉在如此大氛圍下,轉變思路,培養出了引以為榮的三個孩子,以色列人的育兒觀念應該學。
"有償生活機制"是猶太生存教育的一個精華,猶太家長拋棄了很多浮華的東西,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首位,直搗教育的初衷——讓每個孩子長大後生活得更好,這應該是每位家長的心聲。我想讓孩子從記好賬開始,學著管理自己的賬戶,參與家庭理財,有重大支出時讓兒子來判斷是否必須,這樣兒子有了當家作主的感覺,無形中會提高其責任感。學校每年的貿易節辦得很好,向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平台,高年級的孩子就會知道了商品流通才能賺差價,鍛煉了他們的成本管理能力。
在有償生活機制的運行下,其實還培養了每個孩子的溝通、交際能力,最終孩子們走向社會,需要的就是這些情商了。學習"適當不滿足和延遲滿足"教育,作者提出,該讓孩子學會忍耐,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為他一個人准備的,他所要的東西並不能唾手可得。當今大家生活好了,對於孩子大都超前滿足、過量滿足。家庭對孩子的要求基本滿足,看來要改,溺愛不是愛,要狠下心來愛,教育孩子有被拒絕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都有些浮躁,正好培養他對學習有耐心和至關重要的逆商。
所以,作為父母,要從小就重視教孩子金錢的概念,給孩子灌輸理財的知識,懂得如何控制慾望,節約支出;懂得如何通過自己的勞動和智慧賺錢致富。如果孩子沒有理財的概念,即使他將來有錢,也會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因此,現代社會,人們提出了情商、智商,還提出了財商的概念。學會生存、懂得理財,是家長必須給孩子上的重要的一堂課,也是孩子一生受益的課!
作者莎拉告訴我們,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財富、地位、時間、精力全部交給孩子,你的孩子也不見得終身幸福。你只有教會孩子如何做一個謀生的人,教會孩子學會追求自己的目標,學會享受達到目標以後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你才會有從容的晚年,孩子也才會收獲成功的人生。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以獨立的人格面對世界。放手越早,孩子就會越早走上獨立之路。溺愛是害,狠心是愛,家長學會愛,孩子贏未來!
周末我在媽媽的推薦下讀了《特別狠心特別愛》這本書,對我也有很大的啟發。
這本書作者沙拉是一位在中國生活過的猶太母親,她先講述了自己在中國做直升機媽媽教育孩子的失敗,她的三個孩子都十幾歲了,居然連吃飯幫忙端菜收拾都不知道,讓媽媽很辛苦。到以色列自己的國家後,經過鄰居大嬸的勸告和教育,沙拉開始改變對兒女教育的態度,家裡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在生活中也分配任務磨煉她的孩子,在她教育方法改變後,他的孩子們都很優秀,最後都取得了令媽媽驕傲的成績。
通過這本書,一方面我很佩服沙拉的孩子們能勇敢挑戰自己,很小年紀就可以自己去賣東西幫媽媽幹家務。在這方面我還做的不是很好,需要向他們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幫助家裡幹些家務。
另一方面我也很羨慕她的孩子們可以有這樣一位媽媽,可以鼓勵引導孩子們做事。在我的家裡,有時我也想幫忙做些事情,可家裡大人怕我做不好,會干涉不讓我動手。慢慢我也就有些懶惰了。我也希望他們能好好看這本書,向作者沙拉學習放手,不幹預孩子做事,學會鼓勵表揚我,我會更有勇氣去改變自己。我相信我也能做很多事情的。
『貳』 在以色列連學習都是「甜」的!它們的學習方式究竟有何獨特之處
以色列不會強迫你進行學習,他會培養你的興趣,讓學習成為你的愛好,而不是束縛。並且以色列會在學習之前讓你先進行思考,不會讓你造成任何的壓力,所以說在以色列連學習都是“甜”的。
因為他們對孩子的培養是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使他們敢於挑戰權威,敢於對於這權威說不。而且以色列非常注重教育他們會定期派送很多學生出國留學,學習新的東西,而這都是國家給予的。所以說以色列的學習方式是非常獨特的,也是非常值得各國學習的。這也做到了以色列的一句諺語,學習都是甜的。
『叄』 《美麗心靈》電影觀後感
《美麗心靈》是天才約翰—納什教授的傳奇故事,給我們講述了只有經歷苦難,頑強拼搏後才取得成功的深刻道理。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美麗心靈觀後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John Nash精密的思維,內向的性格,以及隱藏很深的好勝心。在天才的背後是潦倒的生活,糟糕的交際,極度自負的個性讓他瞧不起任何人。而獲得獎項之後逐漸開始變得老實,不再鋒芒畢露,開始講學,開始學會勤勤懇懇。產生大量幻覺,幻想自己是解密高手,在黑夜裡潛進密室進行縝密的密電計算。甚至遇到要追殺自己的敵人,在演講中公然離席,在自己所能看見的世界裡和多年的朋友形影不離。反抗和斗爭到最後還是在妻子的勸慰下開始進行心理治療。
影片的英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當時就跟同學一起探討過關於翻譯的問題,為何是心靈而不是大腦。字典不可置否我們的翻譯是正確的,然而看過了電影之後發覺,電影所要反應的並不是主人公有多天才,大腦有多發達,而是在講述一個天才背後的生活,天才心裡的世界。
電影所要表達的並非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伙計如何由自負到潦倒,而是在講述他扭曲的心靈,對學術的高度要求以及對旁人目光的極端在意下,導致產生幻覺,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虛擬規劃,當他的智力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他的心智卻仍停滯不前,也就是說心靈無法帶動大腦,生活與現實脫節。
在看完整部電影的時候班主任告訴我們,他的意圖只是希望我們明白,先做人後做事。
在生活中沒有天才和蠢材之分,沒有精英和平民之分,不要因為盲目追求學術上的成就而脫離社會脫離生活,而片名所指的美麗心靈大概也是講心智成熟的人,重點在於是一個成熟的人而非僅僅是一具擁有超群智力的軀殼。
當你活著的時候,走在路上,你是一個平凡的人,而不是學術精英,不是天才,你過著和別人一樣普通的生活,要學會尊重生活。
天才的真敵人是天才,蠢貨的對手也是蠢貨,你永遠也別想打敗的人其實是你自己。你永遠也別想敷衍的其實是生活。
也許天才和神經病只有一線之隔,很多時候他們之間的界限並不十分分明,而類似《美麗心靈》中的精神分裂在多數情況下更是智商超高者的專利。電影需要戲劇化的矛盾沖突,而一個矛盾的人格無疑是姣好的素材,長期以來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樂此不疲的塑造了一系列類似形象來滿足觀眾對高智商人群的窺視欲。
但是毫無疑問,天才也是人,他們人類的情感也需要得到滿足。因此,這一類型片也大多會在把天才吹捧一番之後回歸人性,並最終在其救贖之路上實現影片的普世意義。
《美麗心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對名利的探討,開場白就是一段《少年中國說》式的激昂文字,讓在場的每一個祖國的未來都覺得如果自己在死前還沒有開放過就是可恥的。這種強烈的功利主義的暗示不得不說在很大程度上深深地左右了納什的人生軌跡,讓他渴望功成名就出人頭地,他願意竭盡所能,只要這個社會肯定他。威廉帕徹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他正是在納什不甘心被五角大樓用完就踹的時刻現身的,是他讓納什感到受到重視、遇到伯樂,從此可以一馬平川,青雲直上。這種VIP式的待遇無疑讓他亢奮,讓他的虛榮心得到空前的滿足,雖然這也可以歸因於他一直以來人際關系的失敗。所以不論是在上學期間還是服葯時期,他最害怕的就是他睿智的雙眼“失明”,這滋味就像打斷一個運動健將的雙腿一樣,會讓人痛不欲生,更何況這還是他拿出成果的基礎。
就這樣,納什一方面滿足於幻覺帶給自己的愉悅,另一方面也被幻覺拖拽著越來越遠離現實世界。正因如此艾麗西亞的出現才真正表明了納什沒有被上帝拋棄,這一納什身邊唯一真實的存在才是他一切生命的源泉。同樣的,艾麗西亞的努力也需要正面的回饋,而這一來源也只能是納什,她的心情從此就隨著納什病情的陰晴圓缺而時好時壞。還好她不是天才,不然她也要分裂幾個幻覺出來了,呵呵。
“Mind”一詞的中文含義不僅包括腦力,更包括心智。它的這一雙重意指使得影片“A Beautiful Mind”的名稱也就變得意味深長。
很顯然,前期的納什只有智商沒有情商,後期的納什則情商見長,智商卻平平淡淡。晚年的納什終於慢慢體會了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對名利也不再熱衷,突如其來的贊譽甚至讓他想要逃避,但是無論如何他終於坦然了,他能夠平靜的對托馬斯金陳述自己的不健全,不管好的還是壞的都是我。如此前期與後期的納什才能夠統一在一起,才使他真正有資格獲得要求智力與形象(即精神力)並重的諾貝爾獎,我們的天才也終於著陸凡間,擁有了幸福人生。
《美麗心靈》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
在整個影片中,納什出現的幾個幻覺形象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說非常有代表性。一個是納什為了緩解內在對失敗的焦慮創造出的第一個幻想中的人物——葡萄牙室友查爾斯。查爾斯與納什拘謹的個性完全相反,在納什遭到打擊,陷入焦慮和絕望之後出現,他不停地鼓勵納什,承認他是天才,自憐自苦的納什無疑正需要這樣的認可和鼓勵。因此,幻覺的出現一方面預示著納什的病症爆發,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卻也正是納什無意識的自我治療。查爾斯也無疑就是納什本我意識的一種體現。納什理性的控制下,一切發於自我的感情都通過查爾斯的舉止來宣洩。納什被捉弄時查爾斯罵人,納什低落放棄時查爾斯不羈,納什論文通過時查爾斯在門外欣喜若狂,等等一切,兩個截然不同的性格個體構成了納什的分裂性格,也是他精神分裂的原凶。
影片中納什還出現了國防部官員帕徹的幻覺,這是由納什的英雄情結產生,代表著罪惡的原型,他野蠻,粗暴,專橫,破壞力十足。不能不說,納什的這部分構想,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扯不開關系。普林斯頓大學里教授的關於蘇聯威脅論的講解,兩次出入五角大樓破譯國家安全部攔截的蘇聯密碼,英雄主義和精神分裂的雙重作用構建出帕徹的原型。對於一個密碼破譯專家來說,發現並解決迷惑事件是他的職業病,納什破譯了密碼,但卻並未弄清這些不連貫詞語代表的含義,人性中天生的好奇心,促使他構想一個神秘人物,他帶納什去探究,賦予納什神奇的身份與權力。可以說,帕徹的出現,也是納什本我的一種體現,是納什英雄主義的原型。
至於那個小女孩瑪休,她更可以被看作是納什真實自我的投射:孤單,無助,楚楚可憐,需要別人的愛撫。卸下“天才”的人格面具後,納什在本質上就是這樣一個純真又脆弱的大孩子。偉人們有越高的建樹,就會越顯得孤獨無助。
於是,在這三個有納什的真實自我構建出來的本我人物不停的糾纏中,納什喪失了社會中的自我。理性和現實原則與精神分裂的納什已相去甚遠。這三個本我人物的鞭策,納什近乎瘋狂的研究符號學理論,納什的成就,一方面也就是由這三個虛構人物的自我成就,但這種自我成就的背後,更加加深了納什的精神分裂,矛盾激化到高潮。曾經一度在觀看電影的時候,自己都分不清楚在這部影片中,哪些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要怎樣去區分接受自己眼睛看見的事物。《達芬奇密碼》中有這樣一句話:大腦只接受眼睛所選擇的事物。或許,當納什從所謂的情報雜志中去發現蘇聯的所謂情報時,拼湊的段落文字構成所謂的情報,也可以這樣來解釋吧。
故事中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當納什沉浸在幻覺中已經分不清現實,分不清真假,被幻覺牢牢控制時,納什一直擁有妻子艾麗莎的愛。當他在真與假中迷惘的時候,至少他知道艾麗莎的愛是真實的。正是這一點真實的情感讓理智重新進入納什的意識,艾麗莎的愛在納什的無意識與意識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並最終成為了納什康復的契機。正如在獲得諾貝爾獎時的獲獎感言中納什的話:愛是一種特殊的感覺,是沒法用正常的邏輯去推斷的。
電影總是把精神疾病逼到角落裡去。把它表現得古怪、感人、可愛、滑稽、任性、悲慘或是不正當。在這里它就只是一種疾病,幾乎要把生命耗盡,但對納什和他的妻子來說,在他成為那些幸運者中的一員之前,他們仍然可能從崩潰的邊緣掙扎出來。
美麗心靈,正如納什為國家的英雄主義,正如艾麗莎對納什無限的愛,正是它們都擁有的美麗心靈,才能最終在精神分裂的懸崖上重歸現實吧!當本我與自我在一生中戰斗到激烈如此的時候,超我才得以實現;當本我與自我共同實現超我時,就是獲得一生成就的時候了。
看完《美麗心靈》,我不禁佩服導演朗·霍華德和編劇阿齊瓦·高斯曼,能把科學家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精彩的一生描述的跌宕起伏。
由於這部電影分兩堂課看,因此看完第一堂課後我們都會發表一下感想。我沒有想過納什有精神分裂症,也沒有想過他的浪子室友竟然是他幻想出來的。我還一直認為他的女友、妻子實際是俄羅斯派來的間諜,因為他們一見鍾情得太出人意料了。我一直沾沾自喜道自己已經知道劇情發展,猜到了結局。但是,那麼容易讓人看透和猜到的電影就不是一部好電影了。後來的情節發展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原來,納什患有精神分裂症,他的浪子室友、可愛的小侄女、軍官全都是他的幻想,而我一直以為她居心叵測的艾莉西亞卻是真實而善良的。不得不說,這個故事便得很好,令人回味無窮。
但是,這部電影並沒有完完全全地真實地刻畫納什的一生。他沒有說到納什是個雙性戀者,沒有說到他有一個私生子,沒有說到他曾與妻子艾莉西亞離婚……這部電影著重於描述納什在理智與幻覺中掙扎與奮斗的一生。或許,導演是希望集中刻畫出納什身上的閃光點,表現出他的品質。
然而,這部電影還是很好地跟我們展現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的一生的。剛到普林斯頓大學時,他和所有普林斯頓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一樣,他有自己的慾望,這慾望如毒葯,他身陷其中,欲罷不能。他的慾望是他的求知慾,他是如此的渴求知識,渴望成功,渴望認同。惠勒實驗室,還有在餐廳里看到系裡教授的贈筆儀式,是他慾望蔓延的開始,只是他並不知道,這慾望壓頂,他將要用盡一生。他想要成為英雄,用數字和邏輯救贖世人,這野心如此自私,又如此偉大,就象他的博弈論,這是在他在考慮到個人最大利益的基礎上能給予團隊的最大利益。這是他唯一想的,也是他一直執著於做的。
但是,這份慾望讓他敏感的心靈無力承擔。於是,在真實世界中無處伸展的慾望只能在幻想的世界裡肆意張揚,他成了自己幻想中的英雄。他成了瘋子。由於他不合群,所以他自己創造出了一個好朋友。此人非常明白Nash的心意,一直鼓勵和安慰他。畢業以後,Nash沒有找到女友---他的性格缺陷讓他在人際溝通方面舉步維艱,所以他又創造出大學好友的侄女,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孩,以滿足他對家庭生活的渴望。再後來,在冷戰的大環境下,他又想像出一個密探,對方委託他為美國服務,分析雜志上存在的密碼。這一切導致了他嚴重的心理障礙,形成了人格分裂。
在數十年間,他一直為這三個人困擾。他知道他們不是真實的,但是又無力說服自己相信這一點,因為他們隨時會出現在他面前。直到有一天,小侄女伸手要他抱,他突然醒悟這一切都不是真的---他們沒有隨歲月流逝而變得衰老!Nash沖出家門,攔在即將駕車離家出走的妻子面前,幾乎被車撞死。大雨淋濕了他的頭發,他凝視車窗後的妻兒,用他那含混不清的語調說:“我明白了,他們不是真的。因為他們沒有變老!”
這體現了人類的偉大之處。一個人在精神世界如此凋殘零亂的狀況下,依然不放棄任何轉好的可能。而在狂亂和絕望的掙扎中,他沒有放棄理性之光,沒有放棄一個智慧生物對世界的觀察能力和思辨能力。他在觀察自己心中生成的幻像時,依然能注意到他們沒有隨時光流逝而衰老,從而證明他們是虛幻不實的,這讓人深深感動,也因為自己和他一樣,為自己被冠以人類的名號而驕傲。即使是瘋狂如斯,也堅持使用理性,人因為肉體而脆弱,卻因為理性而堅強。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美麗心靈吧。
然而,納什的妻子,艾莉西亞,也是另一顆美麗心靈。她陪伴在納什身邊,不離不棄,照顧孩子,還要工作養活全家……許許多多讓我們難以忍受的事情她都忍下了。正是她的不離不棄,才造就了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肆』 阿甘正傳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我整理的 阿甘正傳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幸福的人,一種是努力追求幸福的人,在就是一個永久的奇跡,而這就是人生。每個生命都是上帝創造的的奇跡,無論你承認與否。
生活就像手電筒的一開一關,有時明亮的晃人的眼,有時有又陰暗沉悶。在明暗交錯的時光里留下純真。
阿甘,以一個純真的角度為我們詮釋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常常,我們看錯了世界,卻說世界欺騙了我們。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我們總習慣於用我們的思維去思考世界。我們總以為人生是反復無常的。然而,正是有了這些苦難與磨難才鑄就了人生的輝煌。苦難與輝煌並存,這並不是個悖論。
總是在最深的絕望里才能遇見最美麗的人生。上帝在給予我們磨難的同時也給予了我們希望,只是通常我們只看到了磨難,而看不見希望。其實希望就藏在內心的最深處,無論你承認與否。史鐵生說,孩子啊,這是你的悲哀,亦是你的福祉。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夠用它去尋找光明呢?
總喜歡思考最深處的人性。人性是美的,無論你承認與否。只是通常我們習慣於刻意的忽視它。這或許就是悲劇的根源。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只要我們相信人性的美好,那麼即使是身在地獄,我相信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天堂的溫暖。
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阿甘正傳》,他主要講述了一個低智力兒童阿甘,媽媽告訴阿甘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正今天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屬於自己的生活的奇跡。
阿甘小時侯常常受同學的欺侮,好朋友珍妮讓他快跑,漸漸的阿甘越跑越快,最後被橄欖球教練看中,成了一名橄欖球運動員,後來他來到了部隊並參與了越南戰爭。
在越南戰爭中,阿甘所在的軍隊受到了埋伏,阿甘想起了珍妮的一句話打不過就跑,阿甘逃了出來,可是他看到其他戰友都沒出來他又跑回去一個一個的把自己的戰友從槍林彈雨中背出來。
在這次戰斗中阿甘的好朋友布巴犧牲了,布巴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捕蝦船的船長,阿甘知道後在退役後用自己全部的積蓄買了一艘捕蝦船來實現他戰友當初的夢想,阿甘那種精神讓我十分感動。
看了阿甘這部電影使我明白:我們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和阿甘一樣堅持不懈的努力,對待朋友要誠實守信。在遇到困難時,不能退縮,要勇敢的去面對困難,要有克服困難的恆心。
要克服困難,不能向困難屈服。
很多人抱怨這個,抱怨那個。有一人,雖然先天有缺陷,但他最後取得了成功。
阿甘一生下來智商只有七十五。後來,他的媽媽想方設法把他送進了正常人的學校。但他被同學們歧視,一些同學放學後去拿石頭砸他。這時,他的好朋友:珍妮讓他跑,他就越跑越快,甩掉了追趕他的人。後來,跑成了橄欖球明星、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遍了全美國,他還因為捕蝦成為了億萬富翁,取得了成功。
阿甘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不會因為自己先天就有缺陷而自暴自棄。而且,他在越南戰爭的好友不幸中彈身亡,他好友的遺願是要捕很多蝦,阿甘答應了。後來,他真的去捕蝦。剛開始,捕不到蝦。但他沒有放棄,慢慢地,他一次能很多的蝦。從中可以看出,他是誠實守信,會堅持的人。
而我卻是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退縮。有一次我、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去爬山。當我們到一個小亭子,我走的有一些累了,我就說我不走了,讓他們走,有一個叔叔留下來陪我,等他們爬上山頂下來時,跟我說上面的風景很美,我後悔極了,沒跟他們走。看了阿甘正傳後,更讓我知道,做事要堅持。
阿甘雖然創造了奇跡,但只要我們努力,也還會有奇跡。
昨天晚上,我們看了《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雖然說看過很多次,但是每一次看我的感覺都不一樣。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叫阿甘的孩子生活在一個美國小鎮里,可阿甘從小就帶著糾正骨骼的支架,就連走路都很吃力。阿甘的媽媽是個很堅強的女人,她不斷鼓勵阿甘,還把阿甘送到正常學校去讀書,阿甘在學校認識了珍妮並且和她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但有些孩子總是欺負阿甘,有一次三個小孩欺負阿甘,珍妮讓他快跑,阿甘突然間越跑越快,腿上的支架也被甩掉了。老天眷顧,阿甘擁有了一雙跑得很快的腿。
從那天開始,阿甘做什麼事都跑著去做,後來被人鼓勵去當兵,吃了很多苦,但也收獲了許多。在越南戰爭中,他失去了在部隊里最好的朋友,於是和失去雙腿的中尉回到家,一起完成犧牲的朋友的願望——捕蝦。
阿甘回國後被授予了許多勛章,阿甘最後也找到了珍妮,並且結婚生子。可故事的最後,阿甘的媽媽因病去世了,不久珍妮也病逝,阿甘用三年跑遍了美國的全部角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現實中有很多人因為一次挫折而一蹶不振,但也有的人靠毅力走向成功。從事物中找到其存在的積極意義,做出積極反應,用積極的心態做人、做事,才能走向人生巔峰。
愛才是真實的!生命的延續!
阿甘的一生是傳奇的!看了很多次每次看了都好感動!阿甘的堅持是很多正常人做不到的,所以他的淳樸執著造就了他的幸福人生!
最後他和他的兒子一起等校車的畫面正是生命延續的表現人生就像那片飄起的羽毛起起落落!
都說「傻人有傻福」,但,我想,阿甘身上透出的那種人格魅力應該不僅僅只是傻!他有一顆多麼純潔的心靈!而這種純潔在如今的社會,似乎早已銷聲匿跡,留給人們更多的卻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樣的人生信條!那些真正只懂得付出,不要求回報的人又能有多少呢?阿甘是單純的,可這個社會卻早已不再單純。
漫漫人生路,我們能為這個社會做的又有多少?。其實,阿甘也和我們一樣,是個在平凡不過的普通人,甚至還不如我們聰明。阿甘都可以成功,我們又為何不可呢?我們要做的僅僅只是像阿甘一樣,坦盪的面對生活,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與勇氣集中到一點,憑著自己的直覺,不停的奔跑這就足夠了。
一隻潔白的羽毛在空中飛舞......
珍妮說,阿甘你不懂愛。
阿甘從小到大都沒哭過,珍妮拒絕他的時候、巴布死了的時候、他的媽媽死了的時候,阿甘都沒有哭,但是珍妮死了之後,阿甘站在她的墓前哭了。我想阿甘最愛的人珍妮,他記不得很多事,但卻記得珍妮的每一句話,他總按照珍妮的話做,但是珍妮在即將要死的時候才回到阿甘的身邊。
珍妮的一生都是可憐的,所以她即將到達生命的盡頭時,對阿甘說:「我們大家結婚吧。」她知道阿甘是唯一能給她安慰的人。我想她同樣是愛著阿甘的,因為就算她不與阿甘結婚,她知道只需要她的一句話,阿甘也會養她們的兒子。
由於童年的創傷以及成年後的吸毒經歷,珍妮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她在愛與不愛之間徘徊,不管是一開始還是結尾,她都選擇了離開。如果珍妮是一隻自由的鳥,她一定會選擇留在阿甘身邊。
她與阿甘一起祈禱「萬能的上帝,請讓我變成一隻自由的鳥。」珍妮死了的時候阿甘去她的墓看她,就在阿甘要離開的時候,樹上的鳥飛了起來。阿甘回頭痴痴地望著,那是珍妮在與他道別,珍妮微笑著說:「我要走了。」
生命快結束的時候你會想和一個人那麼靜靜坐著,沉默著讓時間流逝,然後靠在他的肩膀上一覺不醒。那一刻,珍妮想到了阿甘。小時候的學校巴士上,珍妮讓阿甘坐在他的身邊,她們的命運從此牽絆。不論好的'壞的,都緊緊纏繞在一起。
一個被認為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最終成為了橄欖球明星,大學生,全國知名人物,捕蝦船船長,還得過榮譽勛章並多次受到總統的接待。這難道是諷刺嗎?我想我們大家都理解錯了聰明的真正含義-----善良和單純才是上帝賦予我們最聰明的財富。在阿甘單純的眼光中,最美的事物是暗夜中的星星,黃昏中的落霞,沙漠中的朝陽。撥開硝煙與仇恨,世界依舊簡單而美好。
單純是一種美德,而執著是一種戰無不勝的品質。是啊,阿甘以他執著戰勝了生命中一切艱難險阻,在人生的旅途中一次又一次地奔跑著。的卻,他跑掉了腳上的器械,跑進了大學,跑進了白宮,跑遍了整個大洲!我很羨慕你,我缺乏你這樣的毅力和精神,雖然從某種角度來說我是個聰明人,可是在你面前我又是那麼慚愧,我又顯得那麼渺小。
什麼是聰明?愚人又是什麼?智商只有75的阿甘卻能代表美國與中國進行乒乓球比賽,結束了冷戰的封鎖,揭開了中美建交的序幕。
歷史塵埃落定,阿甘有了兒子,他的兒子將有嶄新的生活,一切不復重演。阿甘站在珍妮的墓前,這是催人淚下的一幕。偉大的愛情莫過於執著與純真,這是永恆的主題——無論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在什麼樣的境域中。阿甘以他不帶任何偏見雜質的眼睛去看世間的一切,他用他的思維方式引導我們大家共同回顧,或許這樣我們更容易感悟到生命的真諦!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巴布,而干起自己並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於巴布的一句話)……
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這一目標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盪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
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盪,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
阿甘小時候智力有缺陷,連公辦學校的水準都未達到,且他先天背部嚴重彎曲,為了矯正腿部要藉助機械。但或許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缺陷」才使阿甘擁有後面的種種成就。
智力的缺陷雖然使阿甘看上去有點「一根筋」,但在後面的電影情節可以看到正是他的「一根筋」讓他能做好每件事。
在跑步這件事上,阿甘可以說當時在美國是絕無僅有的。他先是因被人欺凌而跑,跑贏了一輛老汽車,後來發揮這項特長去打橄欖球,有他在的時候幾乎場場都贏。他在退出體壇後去當了一名士兵,但仍將每件事都做好,他組裝槍的速度破了最高紀錄,他的教官對他贊譽有加。
後來在越南戰場上,他又發揮跑步特長,把受傷的戰友都救了回來,但他的好朋友卻犧牲了。於是為了遵守承諾,他與他的長官做了捕蝦一行,並由於他的堅持,又將捕蝦業做大,開了一家公司,從此不再為錢發愁。
再後來,阿甘的女朋友來了,短暫的重逢之後又消失,阿甘很迷茫,於是開始跑步,一跑就是四年。路上也有許多迷茫的人,阿甘盡自己的所能去幫助他們。最後,阿甘跑明白了,人生本來就是不斷拋下身後的事。
仔細想想,確實就是這樣,有些所謂的「聰明人」總是懷念過往卻不知道這其實浪費了許多。我們要有一種堅持的品質和豁達的心態,把握當下,認真做好當下的每件事。
『伍』 讀後感800字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讀後感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所謂聞名不如見面,前不久,我就讀了這本好書。
關於革命一類的書籍看得不是很多,但也涉獵過一些,但是這本書對我影響是最大的。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保爾 柯察金」的青年。在他十二,三歲時,母親把他送進了學堂。保爾的家庭很貧困,母親在給別人做傭人,哥哥是一個電工,而父親很早就死了。所以,進學堂對於保爾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但是,因為保爾對於教書先生的不公平,對於教書先生對他的百般刁難感到十分憤恨,因而做出一系列的報復行為。很快,他被學堂開除了。由於生活的無奈,母親把他送到一個飯館做伙計。在那裡,他工作了一年多,也是在那裡,他看到了這個社會的黑暗,這個社會的最低層。那兒簡直就是人間的地獄。然後,在哥哥的幫助下,他被調到了發電廠做了一個電工。在那兒,他認識了一個名叫朱赫來的水兵。在他那兒,保爾接觸到了一連串的新鮮事物,關於團組織,黨組織以及革命。一些日子以後,保爾偶然得到了一把手槍,也因為殺了一個敵人,為了逃難離開了母親哥哥以及生長的家鄉。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參加了革命。以後的八年,他都熱衷於革命事業。雖然只是八年,對於生命來說,太微不足道了。但是,與某些人的生命比起來,這八年比別人活了三輩子還要珍貴。一次又一次的病魔纏繞著他,他也一次又一次的克服著。後來,由於神經遭受破害,導致自己下肢癱瘓,雙目失明。但他還是用他僅有的一點點兒生命寫成了一部中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對於保爾來說,能寫成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個奇跡。因為他只讀過三年書。以前寫文章,總有幾十處修辭有問題,但經過幾年的大量閱讀書籍,完成了一個對於他來說的奇跡。當這一本書發表以後,他的生命又重新燃燒起來了。
當然,這本書對於我們現在很多人來說,是有點兒看不懂的,這並不難明白。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但是,這樣的精神還是可以延續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呢?就像保爾一樣,為了革命的事業堅持到底,無論多大的困難,多大的挫折都不屈服。這就是所謂的百折不撓。當然,現在我們這兒沒有戰爭,但是生活中一樣的會出現很多的困難,雖然不大,但我們仍舊需要用我們的精神去克服他們,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時,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感到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
不要懼怕生活。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當一個人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堅持在人煙稀少的荒島上生活二十八年!海島上誘人的陽光、海浪、沙灘、棕櫚樹……還會是我們的夢境嗎!
《魯濱遜漂流記》記述了主人公魯濱遜被漂流到一個人煙稀少的孤島上,在無助與孤獨中,如何適應荒島生活,依靠智慧和勇氣,克服困難,讓生命延續,並且找到生活樂趣的這樣一個奇妙故事。
魯濱遜並未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著。但那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遜同困境抗爭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飢餓,恐懼,孤獨……
這時候,魯濱遜面對困境,發出求生動力,堅定改變惡劣環境的信念,這種信念是別人沒辦法給他的。只有他自己,堅持堅持再堅持,才會有活著回家的機會。
沒有人明白他是怎麼做到的。他曾經這樣說道:「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也許就是因為心中的那個信念,在支撐著這位偉大的人艱難的活著。在魯濱遜看來,天底下沒有什麼人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堅持信念,一切難題都可以解決。
其實在我們學習中不同樣需要具備魯濱遜那樣不懈努力、堅持信念的精神嗎?
我們的學生時代,學習的進步就像魯濱遜身陷孤島、面對困境、堅持信念一樣,是苦中求樂、先苦後甜的過程。比如愛迪生幾乎每天在實驗室里工作18個小時,在那裡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為苦,他說:「我一生從未做過一天工作,我每天都其樂無窮。」就是這個從未進過學校的人,這個報童出身的人,視工作為快樂,發明了燈泡、電話等一千多個專利產品,改變了我們世人的生活。
還有個小男孩叫艾克,他經常與家人一起打撲克牌。有天晚上,他連續幾把都抓到破牌,就不高興了,開始抱怨起來。母親嚴肅說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須把手上的牌玩下去。發牌的是上帝,你能做的,就是把手中的牌玩得最好。生活就是這樣。」後來,艾克在遇到生活困境時,總是會想起母親的話,總是盡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去適應環境,面對挑戰。他從一個平民家庭走出,從士官而成為上校,後來成為二戰時的盟軍總司令,最終成為美國總統。他就是艾森豪威爾。
其實,人與人之間智力差異並不大,學習條件也相差不多,關鍵要刻苦、講究方法,從小事做起,注意細節、開好頭、不找借口、咬牙堅持,把自己當作魯濱遜身在無人海島、堅持信念,就一定會和魯濱遜一樣成功!
『陸』 電影《美麗心靈》的觀後感範文5篇
電影《美麗心靈》的觀後感範文
我是冒著害怕走出了這一步,也是很久未嘗試的通過文字將我的內心完全開放給我的世界,給我身邊的熟人。
小時候,一個人寫過一些文章。但都造詣不高,也未能獲得家人或者朋友的賞識,倒是有幾次童年的作文記憶讓我至今難忘。滿懷欣喜地拿著稚嫩的作文稿,投向吉林街小學列印店。投稿這個舉動,到底對於現在的時代,有多麼遙遠,只能在懷舊感里慢慢找尋了。
說回這部片電影,實在是讓我的孤獨與另一個世界的孤獨相通,在電影里我得到了現實世界得不到的認同感與喜悅感。相信這也是電影為什麼如此受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青睞的原因。不止於時代,不止於國家,不止於心靈的距離,文學的魅力大概就是將人們的心靈聯系在同一個世界。而我的世界,我的孤獨,也只能通過文學找到慰藉。因此,不得已通過它來打開我自己,不感到那股無法抗拒的孤獨。
說回影片,主人翁是約翰·納什一名傳奇的數學家。
生平簡歷大家可以通過網路,或者相關傳記電影《美麗心靈》了解一下。
約翰?納什先生是數學家,對於我們英專生而言數學可能是我們無法超越的一個領域。
我也如此,雖然高中數學敗在它的腳下,復讀一年也曾成魔一樣的執著於計算的精準度,最後的失敗,讓我徹底放棄了這門學科。並非因為不理解,數學的原理,而是計算的過程,精準的如此美妙,對於那種美,很可惜我只能通過文學意義上的感知去理解,難以觸及其實景,可以通過想像來彌補。或許這成了我最終進入,文學的世界的一個轉折點。數學領域因為計算的精準無法掌握之後,我一頭是扎進了中國文學的世界,由古文至現代散文,說明文,到最後小說,和較難的雜文都開始自己研讀。無法理解這種與生俱來的求知感,但是十分感謝,並且為之痴迷。或許,我和納什先生有著相似之處的偏執,對文字的情感難以控制,如同他對數學的痴迷一般。但為何害怕,是因為我看到了他的故事,導致的不幸,讓我連忙寫了此文。
主人公的特點是智商超群,說話容易得罪人。其實還好啦,我也沒覺得納什先生能冠以“智商超群”這么誇大的名號,但卻是讓觀影的影迷們,尤其是對數學懷有感情的人,甚至是曾經被數學拋棄的我們,領略到數學的精妙之所在。如果需要提及,對於這門學科它教會我的,可能是放棄。我是一個常常,把放棄掛在嘴邊的人,但心裡很難真正釋懷。心口不一的特點,也並非只被賦予多愁善感的女人。我也不太理解為什麼,自己會染上這樣的心理特徵。影片將納什的不同尋常之處,是通過男性女性的吸引表現出來的,似乎在偉大的數學家科學家也難以逃脫性別的魔掌,這也應證了部分代表最後都是以同性戀結束一生的,還好本作品的納什不是如此。他是再正常的不過的男性,甚至通過對他不諳世事的語言描寫,超越了世俗的束縛,以異性之間無以言表之事(我們中國尤為明顯吧),脫口而出,展現了作為數學家的他的獨特與直率。我倒也是與他相似,生活里直率到有時候難以與人相處。害怕被冠以孤僻和異於常人的名號,無奈被迫收斂,隱藏想法,我打算今後都用作文,暗藏在字里行間,表述出來,這可能是我最後的自尊與幽默了。
影片前半段講納什對數學的痴迷,可能只有數學專業的他們才能懂,但真不知我會哪來的想像力理解那些理論。或許是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奧妙之所在吧,將現實的世界,真實的數據,以抽象數字加以歸納總結得來的定律,那一條不是象徵著絕對的真理呢?而真理的推翻,又是要多大的偏執與誠愛才有勇氣於世俗對抗。直到劇情步入懸疑於緊張的國家危機,納什先生的出名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最成就數學家,名譽與權威鋪天蓋地在了他的世界,因為執著走向數學的神壇,卻也因執著進入精神世界的幻象。一人觀影的我,或者任何一名觀眾,相信都會無法辨清他的世界於現實世界的真假虛實,影片很詳盡的描繪出了其情景,我的語言能力若是能達到將整篇電影的精髓寫出,我想我也該出名了。
說到底名聲這個東西,是我對該電影的側向理解。作品也描述的很隱晦,納什先生因為可怕的對數學的執著,大概是產生了強迫症。但絲毫不像是有該疾病的模樣,所以他所患的倒也不是強迫症,是真正的精神疾病幻想症。三個幻想出來的角色,國家政局掌權人,大學摯友和其侄女,充斥在影片的後半段。如果對於精神疾病缺乏了解的朋友,可能會無法理解,我之所以害怕,也正是因為自己不知道為什麼知道了一些別人不該知道的東西。。我的小姑碰巧是位精神病患者(如果對我有了解的同學,可能要感到恐懼了。。),要知道我略微還會比你們更怕一些,因為是發生在我的家庭。小姑和她的丈夫離了婚,在我老家過著貧苦的日子,但每年逢年過節,我爸爸會邀她來吃年飯,她也對我疼愛有加,紅包與話語的關心,從來未比父母之情淺到哪裡去。她的病情是得到控制的,我能感受到她那個時代的局限性,給她帶來的苦難,而我的家庭碰巧就是在她身邊,我呢,則實屬幸運,出生在了我父親的家庭,過著較寬裕的日子,但是也經歷著這個人間絲毫不會憐憫的磨難。數十年的讀書之苦,家庭無人關心與鼓勵的冷淡,其實可能每一個人都在經歷,只不過當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便尤為敏感罷了。
電影的結局則是一般觀眾能夠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情感,愛與純凈。純凈的知識追求,讓納什先生陷入了精神幻想,通過妻子對他的愛,走向真實的世界而屏蔽幻想,克服它們的存在。影片結尾,也將此種精神上的難以擺脫,同理化到每一個人的記憶世界中,都有那麼一些無法忘懷的獨家記憶。自我封鎖,可能會陷入地精神痛苦,如同納什一般,害怕的我寫下了這篇觀後感,語言還是並沒有一位真正作家的成熟與深度,只希望能夠通過寫作來作為自己心靈的窗口,解除恐懼罷了。
美麗心靈觀後感
也許天才和神經病只有一線之隔,很多時候他們之間的界限並不十分分明,而類似《美麗心靈》中的精神分裂在多數情況下更是智商超高者的專利。電影需要戲劇化的矛盾沖突,而一個矛盾的人格無疑是姣好的素材,長期以來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樂此不疲的塑造了一系列類似形象來滿足觀眾對高智商人群的窺視欲。
但是毫無疑問,天才也是人,他們人類的情感也需要得到滿足。因此,這一類型片也大多會在把天才吹捧一番之後回歸人性,並最終在其救贖之路上實現影片的普世意義。
《美麗心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對名利的探討,開場白就是一段《少年中國說》式的激昂文字,讓在場的每一個祖國的未來都覺得如果自己在死前還沒有開放過就是可恥的。這種強烈的功利主義的暗示不得不說在很大程度上深深地左右了納什的人生軌跡,讓他渴望功成名就出人頭地,他願意竭盡所能,只要這個社會肯定他。威廉帕徹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他正是在納什不甘心被五角大樓用完就踹的時刻現身的,是他讓納什感到受到重視、遇到伯樂,從此可以一馬平川,青雲直上。這種VIP式的待遇無疑讓他亢奮,讓他的虛榮心得到空前的滿足,雖然這也可以歸因於他一直以來人際關系的失敗。所以不論是在上學期間還是服葯時期,他最害怕的就是他睿智的雙眼“失明”,這滋味就像打斷一個運動健將的雙腿一樣,會讓人痛不欲生,更何況這還是他拿出成果的基礎。
就這樣,納什一方面滿足於幻覺帶給自己的愉悅,另一方面也被幻覺拖拽著越來越遠離現實世界。正因如此艾麗西亞的出現才真正表明了納什沒有被上帝拋棄,這一納什身邊唯一真實的存在才是他一切生命的源泉。同樣的,艾麗西亞的努力也需要正面的回饋,而這一來源也只能是納什,她的心情從此就隨著納什病情的陰晴圓缺而時好時壞。還好她不是天才,不然她也要分裂幾個幻覺出來了,呵呵。
“Mind”一詞的中文含義不僅包括腦力,更包括心智。它的這一雙重意指使得影片“A Beautiful Mind”的名稱也就變得意味深長。
很顯然,前期的納什只有智商沒有情商,後期的納什則情商見長,智商卻平平淡淡。晚年的納什終於慢慢體會了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對名利也不再熱衷,突如其來的贊譽甚至讓他想要逃避,但是無論如何他終於坦然了,他能夠平靜的對托馬斯金陳述自己的不健全,不管好的還是壞的都是我。如此前期與後期的納什才能夠統一在一起,才使他真正有資格獲得要求智力與形象(即精神力)並重的諾貝爾獎,我們的天才也終於著陸凡間,擁有了幸福人生。
美麗心靈觀後感
John Nash精密的思維,內向的性格,以及隱藏很深的好勝心。在天才的背後是潦倒的生活,糟糕的交際,極度自負的個性讓他瞧不起任何人。而獲得獎項之後逐漸開始變得老實,不再鋒芒畢露,開始講學,開始學會勤勤懇懇。產生大量幻覺,幻想自己是解密高手,在黑夜裡潛進密室進行縝密的密電計算。甚至遇到要追殺自己的敵人,在演講中公然離席,在自己所能看見的世界裡和多年的朋友形影不離。反抗和斗爭到最後還是在妻子的勸慰下開始進行心理治療。
影片的英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當時就跟同學一起探討過關於翻譯的問題,為何是心靈而不是大腦。字典不可置否我們的翻譯是正確的,然而看過了電影之後發覺,電影所要反應的並不是主人公有多天才,大腦有多發達,而是在講述一個天才背後的生活,天才心裡的世界。
電影所要表達的並非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伙計如何由自負到潦倒,而是在講述他扭曲的心靈,對學術的高度要求以及對旁人目光的極端在意下,導致產生幻覺,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虛擬規劃,當他的智力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他的心智卻仍停滯不前,也就是說心靈無法帶動大腦,生活與現實脫節。
在看完整部電影的時候班主任告訴我們,他的意圖只是希望我們明白,先做人後做事。
在生活中沒有天才和蠢材之分,沒有精英和平民之分,不要因為盲目追求學術上的成就而脫離社會脫離生活,而片名所指的美麗心靈大概也是講心智成熟的人,重點在於是一個成熟的人而非僅僅是一具擁有超群智力的軀殼。
當你活著的時候,走在路上,你是一個平凡的人,而不是學術精英,不是天才,你過著和別人一樣普通的生活,要學會尊重生活。
天才的真敵人是天才,蠢貨的對手也是蠢貨,你永遠也別想打敗的人其實是你自己。你永遠也別想敷衍的其實是生活。
《美麗心靈》觀後感1000字
主人翁納什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天才數學家,他拓展了亞當斯密的經濟學說,非常年輕時就摘取了數學領域皇冠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博弈論。不幸的是伴隨著他的成功,一種精神分裂症已經與它如影相隨,。他是一個事業的強者,卻是現實生活中的弱者,不善交際,談女朋友時往往出言不遜遭人侮辱與溪落。更嚴重的是思維和感覺出現障礙,身體有被植入異物感,在他的生活中出現了幻覺、幻聽與幻想:美國五角大樓官員的授意,蘇俄間諜成為自己的室友。他成了兩國爭霸絞殺的對象,使他常常生活在一個虛構的世界裡。
幸運的是,在他已經患上精神病但不很嚴重時,美麗姑娘艾麗西婭出於美女愛英雄的情愫,接納並愛上了納什。在納什發病並威脅到她的生命安全時,她把孩子送回娘家,自己不棄不離,她理解丈夫不願意去精神病醫院治療的擔心,把丈夫留在身邊,在住家休養中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料,並頂住巨大的精神壓力支撐著一個家庭走過憂患。這又是一曲愛情挽救生命與拯救健康的頌歌,這是美麗心靈最生動的詮釋。為此,飾演妻子的女演員在該片獲得四項奧斯卡大獎中佔有其一:最佳女配角獎。
納什患病後,除了產生幻覺讓他分不清生活中的真實與虛假外,慶幸他有一定自知力。在親人的關懷與醫院進行葯物治療、胰島素注射和電休克療法下,他自己始終有一個信念,要以自己的意志戰勝心理或精神疾病。他沒有破罐破摔、自暴自棄,始終配合治療。直到老年,雖然這種分裂症沒有得到根治,但他仍然堅強地治療與生活,直到1994年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應該說,納什不管是事業上的成功,還是與病魔抗爭,最終主要靠他自己。來自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也許是編劇與導演給我們的深層啟示。
當納什患病經常被幻覺引導,不自學地到自己所在學校普林斯頓大學講學時,大學同事們給予了一個精神病人相當的包容與理解,配合納什重新找回自我。影片後部,他的同行們在一個茶館紛紛把自己的派克鋼筆擺放在納什的桌前,這是對一個科學科學家最尊貴的敬意,是對一個精神病人最溫馨的撫慰,這也應該是美麗心靈的群芳譜吧。納什生活在一個充滿關愛與理解的家庭與大學校園里,這是精神病患者運用自己良好心理品質戰勝疾病的客觀條件。
天才與精神疾病只一步之遙,有出色優勢時要防止負面問題的出現,不能戴有色眼睛看待生活中患有各類疾病特別是精神疾病的人們,要學會理解包容別人,要培養陽光思維。特別是從事心理咨詢的職業人員,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與責任心,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藏身。
《美麗心靈》優秀觀後感
該事件令我印象深刻,戀愛時,有意無意地和他看了幾部文藝片,發現他的確是不太感興趣,不過F童鞋最大的好處是認真,而對一個認真的人來說,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品位是可以渲染的——當我得知他看完了我拷在筆記本里的《肖申克的救贖》、《三個白痴》和《美麗心靈》等電影的時候,我的心裡,很是小有幾分成就感——這可能和他把我培養到能陪他一起看球賽時的心情是一樣的。
昨天傍晚,他重新把筆記本連了電視看《美麗心靈》,一邊忙著捯飭一邊向我們極力推薦這部電影——像當初我向他推薦《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妹妹看了幾眼抗議無效後就專注於綉她的十字綉了,而我忙著做晚飯,聽他大呼小叫,就知道精彩的地方到了,趕過看兩眼。
晚飯後,坐下來正式看這部已經播放了一多半的電影。
與那些轟轟烈烈的好萊塢大片相比,這部電影確實有點悶——悶是關起來的心,唯有你看進,到門裡面,你才能感受得到心靈的觸動。
幻與真
頭腦中幻想的與現實中客觀存在的,這是成名後就開始困擾約翰的最大的問題。實際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幻想,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幻想與現實,是永遠不會相交的兩條平行線。我們經常會夢見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更多地是幻想可能永遠也不會發生的事,甚至有的時候,我們在做某件事的時候,會有次曾相識的感覺,會覺得這件事情自己曾經夢見過、預見過,或者想像過。
在諸多的人生定律中,有一條吸引力法則,說你的主觀想像會改變你周圍世界的分子排列,你想的事情會變成現實。而心理學提倡我們在生活中適當地進行幻想,認為那可以有效地緩解我們的現實生活壓力,改善我們的精神狀況。
當然,約翰納什用他悲慘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精神分裂症患者除外。
據說男人體內多多少少都流著征服世界的血液,可能是受身為電子工程師、教師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老兵的父親的影響,可能是二戰的生長環境,而天才的過分自信帶來的是意志和基本的生活、感情能力的相對薄弱,約翰在幻覺中創造出三個人,這三個人對他說話,向他索取,帶他到另一個世界,甚至向他發號施令,嚴重地干擾了他的生活,在對幻覺的沉迷中,約翰瘋了。
據說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有同樣的特徵,那就是只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我記得我好像看過一部香港電影,一個女記者試圖探尋精神病患者的內心世界,結果自然是無功而返,還險些把命搭上。實際上,多少年來,精神病領域中的治療似乎一直沒有取得怎樣的突破,正所謂“心病還須心葯醫”,手壞了可以治手,腳壞了可以治腳,而面對一個看不見的精神,治療它,似乎的確是玄之又玄的事情。
所以,我們很少聽到精神病患者被治癒的消息,更多的,是在大街上,看到四處游盪的、骯臟的、神情茫然、自言自語的精神病患者,他們的親人拋棄了他們,我們盡量地遠離他們,而他們,早已經遠離、拋棄了這個世界。
心與腦
在主線之外,如果要總結提煉一下,這部電影的暗線探討的應該是心與腦的關系。據說很多天才都是情感與生活上的白痴,也就是說,智商IQ越高,EQ情商越低——這似乎也能與電影的男主角、人物原型約翰納什的博弈論扯上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這些常人的生活就是IQ與EQ博弈後互相妥協的結果。
而約翰的妻子艾麗西亞無疑是個例外,確切地說,她不僅僅是例外,她是個天使。艾麗西亞是那時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僅有的兩位女性之一,他的智商自然不可小覷,而她的生活也處理得非常好——這從約翰第一次見艾麗西亞時就能看出,面對窗外施工的噪音,約翰只是焦躁地關上了窗戶,艾麗西亞卻近乎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至於愛的能力,當約翰險些淹死自己的孩子,險些在幻覺的唆使下殺死她,她不僅沒有把約翰送進精神病院,還執著地留下來照顧約翰,並堅持讓他普林斯頓大學——哪怕只是讓他在圖書館無所事事,在學校的林蔭道上自言自語。
一定是上帝不願放棄約翰,所以他派來了艾麗西亞,而正是妻子的堅持給了約翰自我面對的勇氣:他不再沉迷,也不再抗爭(這兩者的結果是一樣的),他猛然想起幻覺中的孩子始終不曾長大,他承認並面對自己的幻覺,安然地向幻覺中的三個人告別,不再理他們,哪怕他們一直跟隨著他。
只有當你爭辯時,對方的指責才更加激烈,如果你接受並永遠沉默,對方還有什麼說話的理由?
幻覺中的人其實應該是約翰心靈深處的自我的化身,或許是害怕長大的童年,或許是征服世界的野心,或許是自我膨脹的自負,我們的體內其實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mind,它們可能是悲傷的、憂郁的、殘暴的、幼稚的……每一個都有可能是一個我,面對它們,面對自己,我們只有安然接受,才能與自己和平共處,才能更好地生活。
而愛情——自助者天助,只要你自己不放棄,上帝就會派來一個天使,帶來愛情這個最美好的東西。
艾麗西亞用她的心終於拯救了約翰,只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幸運,顏姐告訴過我一個故事,說她的一個親戚談了個女朋友,開始並未覺出什麼異常,可是就在談婚論嫁時,他發現女孩偶爾會一個人自言自語——女孩在之前戀愛時可能受過什麼強烈的精神刺激。他最終退了這門婚事,而女孩的精神狀況在之後每況愈下。幾年後,顏姐再見那個女孩時,她衣著邋遢,頭發一綹一綹地結成污垢,大夏天穿一雙棉鞋——她已經完完全全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了。
在這樣的故事中,我們很難指責誰,顏姐還說她的一位兄長,在婚後才發現妻子有憂鬱症,在一個人把孩子養大、堅持多年後最終還是在妻子娘家人的勸說下選擇了離婚。
我們原本都可能是天使,只是,當我們都不願意做天使時,就再也沒有人遇見過天使,於是,世上不再有人相信天使。
電影的英文名字是A Beautiful Mind,譯過來的中文名字是《美麗心靈》,但是這個名字似乎並不是非常確切,美麗心靈?電影探討的似乎並不是(起碼不僅僅是)我們通俗理解的“心靈”的故事,回過頭來看英文mind的釋義:想法;心、心理、精神——或許mind才是mind的本來意思,而非中文裡的“心靈”,它更多地傾向於中文中的“幻覺”。在電影中,我們看到, 成就了約翰納什的是他非凡的天才,正是那些幻覺毀了他在科學領域的成就與他的生活。可實際上,上帝在賜予你一枚硬幣的時候,一定會同時給你硬幣的正反面,當約翰納什沉浸在他非凡的數學思維中的時候,那些幻覺也相應而至——它們是相剋的,更是相生的,約翰沉迷或對抗那些幻覺的過程正是每個人對自己都可能會有的態度——心理學上常講的自戀(Narcissism),或者自虐(Masochistic),正所謂真理再往前跨一步就有可能是謬誤。而約翰作為一個天才兼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同時體會到了人格上的兩種極端。而從故事的過程和結果(約翰對他幻覺中的三個人,從沉迷,到抗爭,到接受,而那三個“人”也自始至終都追隨著他)我們也看到,沉迷或抗爭的結果其實是可怕的相似,都會讓你墜入無盡的黑暗,唯有愛與接受,才是解決的辦法。
『柒』 讀後感範文1000字左右3篇
讀一本書你可能會哭也可能會笑,當你要把它寫下來,寫1000字的話也是沒問題的。我來看看 讀後感 範文 1000字左右吧!
讀後感範文1000字左右篇一:讀《紅岩》有感 ———建黨__周年
一晃,從1994年解放開始,日月如梭,已經過去了90年了。從吃不飽到現在的錦衣玉食,從剛開始的戰爭硝煙到現在的和平世界,從住草房子到住別墅,住公寓。在這90間發生了千千萬萬的變化。 我前不久剛剛讀了個 故事 名叫《紅岩》,它講述在抗日戰爭年代,江姐的故事,她是一位歷史上偉大的女性一位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她在渣滓洞集中營被敵人連續多日嚴刑拷打,寧死不屈的精神給那裡所有的戰友以無窮的動力。竹簽子釘進每一根指尖,血水飛濺,我們敬愛的江姐沒有發出一點聲音,但她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劇烈的疼痛……才換來如今如此美好的生活!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現在的生活是有多麼的來之不易,我們不應該自甘墮落,而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長大後好好報答祖國的養育之恩。
想起以前那個總是不知道珍惜的我,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有點後悔。 以前,我總要剩飯的壞毛病,不管盛多還是盛少,我總是剩一小口口,然後到下午又餓了,回家再吃零食。每次,我最喜歡吃自助餐了。有一次,媽媽帶我去吃自助餐,餐館里的東西可多了,有五花肉,什麼雞腿,雞翅,漢堡包,純牛肉,裡脊。。。。。。我去吃自助餐的前幾個小時,剛好知道自己考砸鍋了,便很不開心。只好用食物來發泄,我本來是吃不下2個雞腿的,可我偏偏夾了2雞腿,啃了幾口就扔掉了。也沒有夾蔬菜,原來夾的一大推東西都給我發泄掉了。可我自己並沒有吃了多少。媽媽皺著眉頭跟我說:「你怎麼這樣子哪?你難道沒聽說過要珍惜糧食嗎?」我挑挑眉,不屑的說:「放心,就算我們國家再怎麼腐敗,也不會讓我們連飯都吃不飽餓地步,所以,沒必要這么節約,國家肯定會有足夠的糧食供我們吃,總不會鬧經濟危機吧?」媽媽無言以對,不,換做無話可說或許更恰當點,媽媽只是搖搖頭。
而卧現在後悔了,但是世界上木有後悔葯吃,只有嘆氣的份兒,對於美好的今天與光明無限的未來,我希望我們多多珍惜身邊的事物,這畢竟是他們用鮮血為我們換來的啊。。。。。。
讀後感範文1000字左右篇二:《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後感
在《草原上的小木屋》這套書中,羅蘭以她細膩、誠懇的筆法,將一個女孩的成長寫得生動感人,更將父母手足間的親情,她和阿曼樂含蓄雋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時代人們的勤奮,勇敢,對大自然的虔敬等,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開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親帶著不滿7歲的羅蘭和姐姐妹妹,駕著大篷車離開了威斯康星洲的大森林。他們經過明尼舒達州、艾奧瓦州和密蘇里州,駛過結冰的湖面、度過激流、攀登懸崖,驚險萬分地渡過漲水的河流,達到堪薩斯州大草原。建起了小木屋,在獨立鎮附近定居下來。爸爸開墾荒地、打獵,一家人抵抗過狼群的襲擊,躲過草原大火,挨過熱病的生死關頭,在草原上度過了一段靠打獵維生的甜美時光。
《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不但內容豐富,而且讓我感觸很深。這本書敘述了西部草原的拓荒故事,勞拉一家艱辛的生活,長途跋涉的勞累他們不怕,重建小木屋的辛苦他們不怕,被狼群包圍的威脅他們也不怕……他們用智慧和行動勇敢地克服了種種困難。他們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書中還把各個人物寫得非常生動:有百折不撓、關心家人的查爾斯爸爸;有勤勞、勇敢的卡羅琳媽媽;有幽默友好的愛德華先生;有文靜、懂事的姐姐瑪麗;有惹人喜愛的小寶寶嘉利;還有忠誠、聽話的狗狗傑克……活靈活現的人物讓我久久沉浸在故事裡感受這堅強而幸福的一家人,從他們身上,讓我知道了堅持就有希望、有勝利,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不應該去害怕,而是勇敢去面對,去解決,這樣人就會有進步,社會才會發展。他們的日子過得雖然艱辛,而那簡陋的小木屋卻充滿了愛,裝滿了幸福。他們感到無比溫馨。
幸福是一個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們身邊,幸福來之不易,因此需要我們珍惜,珍惜幸福相當於珍惜生命,無論你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只要懷著一顆珍惜幸福的心就會倍感幸福。
它的作者是羅蘭·英格斯·懷德。羅蘭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費了十年的心血完成了《草原上的小木屋》系列小說。這套書記錄了在美國西部拓荒熱潮中,羅蘭從兩歲開始,就跟著爸爸媽媽四處遷移,艱苦開拓;直至擁有幸福生活的人生經歷。
讀後感範文1000字左右篇三:讀《哭泣的耶路撒冷》有感
慢慢合上書本,我心情沉重,一個18歲花季少女絕望地選擇做人彈結束了生命,巴以戰爭到底經歷怎樣的一段歷史?故事圍繞著兩位女主人公展開,講述了兩位花季少女在生命的最後十二個小時發生的悲劇故事,帶領我們走進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兩個民族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中。
迪瑪是一個18歲漂亮、學習優秀,參加任何考試總是輕巧奪冠的巴基斯坦姑娘,她的未婚夫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哥,幼年的迪瑪和表哥及夥伴們因為巴以戰爭的影響,活動受到束縛,經常玩著假扮死亡的游戲,那時的迪瑪就是一個主觀、倔強的女孩,隨著逐漸的長大她在巴以沖突中飽受心靈摧殘,每天在封閉的屋子裡與電視里新聞主持人進行心靈交流,宵禁讓她的婚期一再延長,宵禁讓她只擁有一扇窗戶去看這個世界,見證一場場血淋淋的槍殺事件,目睹鄰居家兩個小孩是如何失去他們至親的爸爸,迪瑪心靈越來越麻木,現實的殘酷催使著迪瑪,讓她自願當人肉炸彈,中間她也有猶豫過,但是仇恨令她更加堅定信念……
梅利亞姆是一個與迪瑪同齡的以色列姑娘,從小生活在美國,近幾年跟隨父母回到故鄉,與迪瑪不同的是她經常逃課,經常呆在樹林里懷念最好的朋友—來自美國的米歇爾,米歇爾和她有共同的美國自由生活經歷。在這戰火硝煙中,米歇爾是她生活的希望,是她精神世界的唯一救兵稻草,然而在一次爆炸事件中米歇爾被炸的四分五裂,埋葬了米歇爾手臂的同時,那根救命的稻草也被燒毀,這讓梅利亞姆對世界徹底失望。
2002年3月的一天,迪瑪從爆破專家賈桑手中接過炸彈,從容不迫走向以色列的超市。
2002年3月的同一天,梅利亞姆一個和迪瑪同樣膚色、同樣年齡形同姐妹的少女拿著購物清單,毫不知情地來到超市。
也許是命運女神的捉弄,迪瑪見到梅利亞姆的第一眼便產生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她肯定這是一個猶太人,於是她確定了目標,開始復仇,引爆炸彈,即將綻放的花蕾突然凋謝,看似美好的一切頓成泡影……
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是什麼?是災難是痛苦;是仇恨是心靈的焦慮與扭曲。兩個互不相識的花季妙齡少女,因為種族之間的斗爭,因為上層領導的私人利益成為犧牲品,這不應該讓我們去認真思考嗎?夢想與現實的沖撞、生命與死亡的對決,不禁讓我潸然淚下,讓我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吧!
看過「讀後感範文1000字左右」的人還看了:
1. 讀後感範文1000字3篇
2. 讀後感1000字範文3篇
3. 優秀讀後感範文1000字3篇
4. 1000字讀後感範文3篇
5. 1000字讀後感作文3篇
『捌』 阿甘正傳觀後感英文
The lines touching me most in the book is 『My mom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anna get.』
Yes, life is full of uncertainty & puzzle. For someone, they wish to have the power to forecast future. Because they can be well prepare for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even know the lucky numbers of lottery beforehand. But for me, I don』t want to have such 『ability』 at all. Life is a mystery and everyone has his own way. I enjoy the surprise of receiving gift from my classmates on my birthday and running into an old friend on the street in another city, etc. There are so many amazing incidents in my life which can』t be happen if I have the power to forecast the future.
To Forrest Gump, who was born with intellectual disturbance and muscle problem in his leg, he never imagined that he could become a famous American football player, a war hero and even a millionaire. Forrest won dignity and respect though his strive and perseverance.
I believe I can make a better life for those I love though my own effort. Have a little faith for your life. Let』s enjoy our life everyday with dignity, honesty, braveness and love just like Forrest Gump!
整部電影最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結果往往出乎你的意料。」 是的,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難題。對一些人來說,他們希望自己擁有預測未來的能力。因為他們可以為迎接機遇和挑戰做足充分准備,甚至可以提前知道彩票的幸運數字。 但對於我來說,我實在不希望擁有這樣的「能力」。生活本就神秘莫測,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道路。生日時收到同學送來的禮物或是在另外一個城市遇到老朋友時的驚喜都讓我十分地享受。在我的生活中有許多令人驚喜的小插曲,假如我有預測未來的能力,它們就都不會發生了。 對阿甘來說,他出生時有智力障礙和腿部的肌肉問題,他從沒想到過自己竟然能夠成為橄欖球運動員、戰爭英雄和百萬富翁。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和不屈不撓贏得了尊嚴和別人的尊重。
我相信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我愛的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有一些信心,讓我們就像阿甘一樣,在尊嚴、誠實、勇氣和愛中,享受每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