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能說的秘密》觀後感
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愛戀,一個不能說的秘密,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
周傑倫所飾的葉湘倫是一個音樂系的高中生,周董的演出顯得非常本色,好像他就是在演自己!在葉湘倫的身上,我們可以找到很多與周董共鳴的地方!同樣的做派,同樣對音樂的狂熱和執著,也許在一定程度上葉湘倫便是周傑倫在電影世界裡的化身!葉湘倫又著出眾的音樂才華,在被一首神秘的鋼琴曲吸引後,他認識了清秀脫俗的路小雨,小雨的出場顯得那麼的自然,而兩人的相遇相知相愛似乎也是那麼的順理成章!桂綸鎂飾演的路小雨是一個神秘的女孩子,因為每當葉湘倫想進一步了解她的時候,她總會笑著說:秘密哦!
就是這樣一個神秘的女孩子如一縷陽光一般照進了葉湘倫的生活!路小雨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因為她幸福於在二十年後遇見了一個有緣人,一個和自己喜歡同一首曲子的葉湘倫,也正如路小雨所說,我能遇見你已經很神奇了!這個高中女孩子給人的印象總是那麼的清爽,那麼的不修邊幅,她總是偷偷地笑,偷偷地品味自己的幸福!她屬於兩個時空,但是她的心卻只屬於一個人!路小雨的秘密便是那個不能說的秘密!也許在影片之初那會認為小雨只是一個有心事的小女孩,我只想說其實我們不必將她異化,因為我們完全可以把她當作一個懂得愛的女孩!那層神秘就讓它隨著青春揚長而去吧!戲中的女二號是一個叫晴依的女孩子,也許她的戲份並不多,但是僅從幾個鏡頭我們便可確信一件事情----她喜歡葉湘倫!晴依是一個為了誤會而生的角色,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她所促成的誤會讓葉湘倫和小魚錯失今生,但是我們何必責怪呢?這就是青春,這就是矛盾!晴依擁有一顆無法掩飾的歡心,也許直到後來她也不知道那個不能說的秘密,晴依給我們留下的是她的羞澀還有她的純真!
學校的校長也就是葉湘倫的父親,他是一個古怪而有趣的大叔,他總是對葉湘倫嘮叨,說我之有一個兒子!父子間是由距離的,或者說是隔閡!父親想拉近這段距離,可是他卻忘了青春早已不屬於他,留給他的只有對青春的眷戀和對往事的回憶!
可以穿越時空的神秘琴譜,來自二十年前的路小雨,這是這個不能說的秘密的出人意料的答案!如此的劇情實在令人驚嘆,驚嘆於它的浪漫,驚嘆於它的唯美!我們感動於葉湘倫與路小雨在桌上用塗改液寫下的對話,為葉湘倫追愛的執著和流血的雙手而熱淚盈眶!這就是青春,青春無悔!
一曲又一曲美妙的鋼琴曲,給我們帶來了一次聽覺盛宴!我們在電影里再次領略了周董的音樂才華!好電影不能少了好音樂,不能說的秘密留給我們無數美妙的音符,青春的旋律!
一個屬於青春的秘密,一段屬於愛情的故事!
② 三國的世界 ,觀後感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瓮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③ 1966年至1976年拍攝的故事片電影有哪些
謝謝提問,就個人看到過的如下,歡迎補充。
火紅的年代、春苗、艷陽天、青松嶺、長城新曲、偵察兵、金光大道、紅雨、閃閃的紅星、打擊侵略者、奇襲、飛虎、激戰無名川、南海長城、南海風雲、海霞、海島怒潮、鄉村新人、征途、黑三角、獵字99號、405謀殺案、沸騰的群山、楓樹灣決裂、歡騰的小涼河、創業、沙漠的春天向陽院的故事、平原游擊隊(新)、渡江偵察記(新)、南征北戰(新)、延河戰火、小字輩、雁鳴湖畔、刑場上的婚禮、紅牡丹、傷痕、生活的顫音、天雲山傳奇難忘的戰斗、年輕的一代(新)、紅河激浪、她從霧中來、海外赤子、柳暗花明、天山紅花、自豪吧!母親、
在特殊的十年,中國的電影市場,並不像某些人說的,只有八個樣板戲,有些電影拍攝的相當不錯,堪稱經典。
其中的代表作是《閃閃的紅星》,電影內容情節緊湊,引人入勝,畫面干凈,最讓人耳熟能詳的,是電影中的三首插曲,《紅星照我去戰斗》,《紅星歌》和《映山紅》至今傳唱不衰。
還有一部戲劇電影,河北梆子《寶蓮燈》,郭德綱演唱的《叫小番》也是河北梆子唱腔,這部拍攝於1975年的電影,唱腔優美,扮相俊俏,尤其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出場,每次都能引得觀眾們鬨堂大笑。
在那個年代,除了樣板戲,還有一類題材,也受到觀眾的追捧,那就是戰爭片。50年代,一些經典的黑白戰爭故事片,重新拍攝成彩色電影,《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總體來說,翻拍的不如老版的經典,有些畫蛇添足的感覺。
還有一部《平原作戰》
,雖然是新電影,卻是向50年代拍攝的《平原游擊隊》致敬的作品,《平原作戰》中的趙永剛,雖然塑造的英雄形象完美無缺,但和致敬作品中的雙槍李向陽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我個人覺得,當時最出色的
戰爭片,是《激戰無名川》,那時候的演員是真正的赴湯蹈火,爬冰卧雪,志願軍戰士用高射炮打飛機,拆除定時炸彈,當時看的緊張的不得了,雖然已經過去這么多年,這些經典鏡頭還歷歷在目。
這十年不就是文革十年的電影嗎!有哪些不知道,肯定也不會少吧!有些還是翻拍的呢!如《渡江偵察記》、《平原游擊隊》等!這里就說本人看過的,小學一年級時包場看電影,看過的是《青松嶺》,此外還有《紅雨》,看的最多的就是樣板戲《沙家浜》、《杜鵑山》《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海港》,還有好像是《磐石灣》吧?有一次還包場兩部樣板戲,一下午!
1966年—1976年拍攝的電影故事片按順序是:1966年長影《雁鴻嶺下》、北影《紅色郵路》《女飛行員》《紅石鍾聲》、珠影《大浪淘沙》,1973年長影《艷陽天》《青松嶺》(重拍)《戰洪圖》(重拍),1974年長影《鋼鐵巨人》《向陽院的故事》《創業》《平原游擊隊》(重拍)、北影《偵察兵》《南征北戰》(重拍)、上影《火紅的年代》《渡江偵察記》(重拍)《無影燈下頌銀針》《一副保險帶》、八一《閃閃的紅星》,1975年長影《車輪滾滾》《長城新曲》《金光大道》(上集)《黃河少年》《沙漠的春天》、北影《烽火少年》《海霞》《紅雨》《決裂》、上影《第二個春天》《小將》《戰船台》《春苗》、八一《激戰無名川》《雷雨之前》、珠影《小螺號》、西影《碧海紅波》《阿勇》,1976年長影《雁鳴湖畔》《長空雄鷹》《鎖龍湖》(上集)《芒果之歌》《山村新人》《金光大道》(中集)、北影《沸騰的群山》《牛角石》《青春似火》《海上明珠》《山花》《反擊》(未發行)、上影《征途》《難忘的戰斗》《金鎖》《年青的一代》(重拍)《阿夏河的秘密》《歡騰的小涼河》《江水滔滔》《新風歌》、八一《南海風雲》《南海長城》、珠影《楓樹灣》《山裡紅梅》、西影《開山的人》、峨眉《寄託》、廣西《主課》。
不管有哪些,凡正這一時期拍攝的影片是深受人民大眾喜愛的,不管從形式到內容都是正能量,能鼓舞啟迪人的智慧和力量。
《金光大道》《艷陽天》《青松嶺》《年青的一代》《第二個春天》《春苗》《紅雨》《火紅的年代》《山村新人》《無影燈下頌銀針》《長城新曲》《牛角石》《雁鳴湖畔》《渡江偵察記》《偵察兵》《紅燈記》《沙家浜》《海港》《龍江頌》《戰洪圖》《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沂蒙頌》《紅雲崗》《向陽院的故事》《祖國啊母親》《豹子灣的戰斗》《沙漠里的春天》《閃閃的紅星》《杜鵑山》《盤石灣》《平原游擊隊》《平原作戰》《紅石村》《反擊》《盛大的節日》《創業》《海霞》《小螺號》《奇襲白虎團》《審椅子》《長空雄鷹》《激戰無名川》《沸騰的群山》《漁島怒潮》《決裂》《青春似火》《 難忘的戰斗》《江水滔滔》《十月的風雲》《青春》《兩個小八路》
66年至76年,10年文化大革命,距今日30多年啦,是我兒時的回憶,記得上小學二年級,學校組織看電影《閃閃的紅星》,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 陋天電影看的不少>,同一去的,回來時幾個要好的一起回家。第二天學校談觀後感,潘東子成為我們那一代人的偶像。在就是樣板戲,記憶深刻。其他的《南征北戰》《奇襲》《春苗》《渡江偵察記》,有一部戰斗片《偵察兵》王新剛老師主演的,是戰斗片的精典。寫了不少,是不是文不對題?
十年間,拍攝了屈指可數的故事片,滿打滿算也不超過一巴掌!就這幾部故事片,它們背後充滿著鮮為人知的 故事!
《創業》:作家張天民根據開發大慶油田的創業事跡,創作出的故事片。審核時遭江青刁難未通過,作者致信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鄧小平,鄧小平馬上把信轉交毛澤東,經批示後才公映。
《決裂》:反映大學從工農兵中招生,否定十七年教育成就的故事片。公映後,兩句流行語隨之產生: 馬尾巴的功能;這就是資格 (指手上有老繭子就是上大學資格,見圖片)
《偵察兵》:1974年上映,偵察兵神乎其神,敵人都是草包。此片後被封存。
《春苗》,以赤腳醫生春苗為主要人物,反映農村衛生醫療領域的階級斗爭,不久被封存。
《青松嶺》,以農村階級斗爭為主題的故事片。老貧農張萬山與富農後代錢廣之間圍繞著生產隊趕大車的車老闆子的故事,展開了 貧下中農必須牢牢掌握「鞭桿子」 的斗爭。張萬山反復說:旱煙一經錢廣過手,保證跑了味……
《閃閃的紅星》:根據作家李心田的小說改篇。以紅軍後代潘冬子為中心人物的故事片,1975年公映。故事好,布景好,歌曲好。其歌曲《紅星歌》《小小竹排》《紅星照我去戰斗》《映山紅》等,久唱不衰。
—
—※4月25日於長春※——
首先我是80後,我小的時候經常看的兩部電影,電影就是閃閃紅星和平原游擊隊。
我們小的時候都嚮往閃閃紅星裡面的小演員潘冬子。勇敢機智,智斗胡漢三。
應該說閃閃的紅星是一部愛國電影,是讓青少年看了心情澎湃,激情昂揚的一步少兒電影。在那個年代,我們小的時候,電視里邊閃閃的紅星幾乎是隔兩個月或者一個月播放一次。小的時候我記得家裡面有一個14寸的黑白電視機還是熊貓牌的。現在這個牌子的電視機好像已經在市面上看不到了。每當電視里播放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家裡就有好多小朋友聚在一起看,看完了以後,我們就扮演電影里的角色,有的演胡漢山,有得演潘冬子,然後就這樣相互嬉鬧,好不熱鬧。這部電影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快樂,很多歡樂,尤其是李雙江演唱的閃閃的紅星,這首歌曲也深深的映入了我們的心中。
平原游擊隊,反映滄州一帶,德州一帶游擊隊,抗日戰爭的題材的一部電影。李向陽這個名字也深深的映入在我們80後這一代 社會 主力青年的心中。
這部電影也是每逢過年過節,各電視台必放的一部電影。90年代的農村彩色電電視機幾乎很少。這部黑白的老電影,讓每一個家庭看到了英勇無畏的李向陽。每次看完這部電影,都點燃了我們心中激情昂揚的細胞,那麼奮進,那麼興奮。我記得那時我們還要揚言,長大以後也要參軍,到部隊做戰斗英雄,保家衛國。那時的雄心壯志,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國電影。是我們這代八零後童年時光的回憶,沒當再次看到這樣的電影都能點燃我們心中的激情
④ 大浪淘沙電影觀後感
這部電影也許很多人都看過,是以前珠江電影製片廠的《大浪淘沙》,電影里的主人公叫靳恭綬,是民國時山東的一個農民青年。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正是他逃命在外之日。
原來他的父親和當地的地主有某種債務糾紛,因他父親到期未還,和地主發生了爭執,也許是地主要債要得急了點,也許是靳老爹心路窄了點,到了晚上靳老爹居然上弔死了。氣得靳恭綬撫屍大哭。
「我也不是好惹的!」電影里靳恭綬向朋友們回憶往事時咬牙切齒地說道:「當晚我就去地主家放了一把火,還把地主一家給殺了。」
從此他浪跡江湖,結識了幾個類似的江湖朋友,悠閑之中還認識了謝暉、劉芬等漂亮MM。經謝暉介紹,幾兄弟一同去濟南報考了軍閥張宗昌的公費師范學校。張宗昌雖說是大字不識的軍閥,卻對知識分子格外敬重,學費全免外,還全額資助師范生讀書。說來也怪,這種學校不僅連我們現在政治審查都沒有,連身份證都不看,根本不管考生是不是在逃殺人犯就錄取了這些人。
按說靳恭綬等殺人犯被張宗昌收留,有吃有喝有錢花,擺脫了流浪生活,總該對人家感恩戴德了吧。可是恰恰相反,靳恭綬業余時間除了和漂亮MM謝暉談情說愛——「談人生,談理想,談宇宙」以外,都花在各種反對軍閥的政治活動上,甚至多次組織參與反對當局的油行四威,每當與前來驅散「不明真相的群眾」的警察搏鬥的時候,他總是沖鋒在前。最後這幾個人還嫌鬧得不解氣,乾脆一跺腳去了湖南報考軍校,穿上軍裝扛起槍,痛痛快快地干起了大事業,直到跟著毛主席上了井崗山。
影片從未對靳恭綬因債務糾紛殺人的事情有過任何指責和歧視,也不提倡什麼「殺人償命」、「依法治國」、「普法教育」,更未象現在某些自以為自己多麼理性網友那樣,動不動就很麻木地樣子說什麼:「凡是生命都應該珍惜」,「為什麼不去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啊?」要求被壓迫者單方面去體諒壓迫者,以換取所謂的「和諧」。相反,這部影片卻用這樣一個個情節證明了一個偉大的道理並大為贊揚,那就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以此說明靳恭綬作為勞動人民的代表,天生覺悟就那麼高,用刀子去處理債務糾紛,去報仇,處理得很對!
除了他的結義三弟余鴻奎而外,影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接受靳恭綬這么做,認為這么做「很正常啊」。只有那被塑為反面角色的三弟余鴻奎在和靳恭綬吵架時,忍不住罵了他一句:「殺人犯」。而靳恭綬被罵時不僅不懺悔,反而覺得受了污辱,反而覺得自己理直氣壯,氣得兇相畢露,動手打了余鴻奎一拳。最後這個反對報私仇的余鴻奎在影片當了叛徒,被兄弟們打死,而當過殺人犯的靳恭綬從未為那些被他殺掉的人去抵命,因為他後來已經從政了,刑事責任一筆勾銷。
靳恭綬在影片中被塑為英雄,可見,因一些小事去殺人放火報私仇,起碼在舊社會,乃至在拍攝該影片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是廣為傳頌並廣為提倡的,是一種英雄的象徵。我就不知道這事情要是發生在現在,民間和官方是怎麼看的?是否也一致認為,在受到冤屈時可以不經法律途徑自己殺人解決,或者在尋求法律要求賠償而不能如願後提倡這樣去自我解決呢?
我不知道人類的觀念在短短時間里怎麼會變得這么快?反正我是很羨慕以前的那種生活的,你看,江湖有那麼多供各路好漢的容身之所,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你看,國家有那麼多可以施展抱負的地方,不需戶口不需身份證,更沒聽說過暫住證,流竄犯也可以報考大學甚至軍校,由國家花錢供流竄犯讀書,流竄犯還可以隨時攜槍潛逃去「起義」。這在我們現在感覺不可思議的事情,在那時是那樣的簡單……
而現在的青年人呢?好象生活在籠子里,辦任何事情都要先辦好無數的證件,得被人審查無數遍才能考試,就是考上了還不一定有錢去讀,只好在家當「宅男宅女」。要是發生流竄犯考取大學隱藏起來的事情,會被當成奇聞登在新浪搜狐網易的首頁。
想到這些,我越發感到困惑了,我們這個社會是在前進呢?還是正好相反呢?難道活動范圍越來越小,才算是發展嗎?難道自由越來越少是前進嗎?難道法律越來越多,多得律師也記不住,一不小心就算犯了法才算是進步嗎?難道受了冤枉,法律解決不了,還不允許採取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公正,才算是文明嗎?
⑤ 讀後感<苦難輝煌>1300字
《苦難輝煌》是一本厚厚的書,共十六章,厚厚的書承載著中國厚重的歷史。我用了半年時間看完了這本書,看的很慢很慢,我時時是捧這本厚書,座在老藤椅上沉思、感慨,我看完了嗎?但我又沒看完......?
二十世紀的世界東方,最為激動人心的話題,莫過於就過於救國與革命,這個世紀狂飆突進。沒有那個世紀像這個世紀戰爭與革命風起雲涌,金石摻瓦礫大浪淘沙。從辛亥革命,軍閥混戰、軍閥割據,誰能救中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送來了組織指導,送來了部分經費。但沒有送來武裝割據,沒有送來農村包圍城市,沒有送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打土豪、分田地。」即使紅色政權動員的基礎,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經濟基礎。
我感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壯大經歷了那麼多的艱辛。中國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從白色恐怖到五次反圍剿,再到長征。在這段苦難的歲月里,僅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37000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工農群眾和其他革命人士獻身.到1932年前達100萬人以上,其中還有大批的優秀領導者皆被殺害,可以講蔣介石集團在這個階段製造了世界頂尖級的白色恐怖。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離開根據地,開始了最需要熱血的長征。美國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以76歲的高齡跋涉一萬多公里,完成了對工農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尋訪,出版了,譯名為《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在序言里他寫道:「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國防大學博導金一南則在書中寫到:「你可以忘記工農紅軍縱橫十一省,形成二萬五千里,一路硝煙,一路戰火;可以忘記不盡的高山大河,狹道天險,國民黨數十萬大軍左跟右進,圍追堵截;可以忘記革命隊伍內部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但這一點你將很難忘懷,長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萬代的不死的精神與非凡的氣概。不屈不撓的工農紅軍,不屈不撓的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解放事業,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長征的艱苦以至於多年後許多偉人回憶起來都有切膚之感。
毛主席也對長征有一番評價:「講到長征,請問有什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終。」毛主席的大無畏精神,偉人的氣概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由此而體現。歷史的偉人已逝去,迴音壁上的轟隆聲,仍然如雷貫耳。
1910年毛澤東在出韶關時給父親留下了「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師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那個時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及太多的仁人志士。蔣介石也算是個人物,只可惜到死他都不明白,共產黨是靠什麼發展成為如此強大,如此堅不可摧。大浪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我常想,假如沒有國民黨五次反圍剿,也許就沒有長征;沒有長征就沒有西安事變,沒有西安事變也就沒有國共兩黨的聯合抗日。可是歷史沒有假如,歷史終究是歷史。
從苦難走向輝煌,中國歷盡了百年的歷程。瞿秋白說:「人愛自己的歷史好比鳥愛自己的翅膀。請勿死開我的翅膀。」列寧講過「忘記過去,就意為著背叛。」不能深刻感觸過去,怎能獲得騰飛的翅膀?當我們在享受著,今天,金錢給我們帶來富足生活時,我們可會翻開歷史去看看,去充實一下心靈的空白,去緬懷一下無數先烈,告慰一下心靈那點空白······。
我慢慢的合上手中那本厚厚的書,但我將會再次翻開那厚重書。
⑥ 急需電影《大浪淘沙》觀後感
影片講述了:1925年,青年靳恭綬、顧達明、楊如寬,與在途中救起的逃婚的宇宏奎,一同進了山東師范學校。在這里,他們在共產黨員趙錦章老師的啟發教導下,開始接觸革命活動。革命高潮到來時,趙錦章和他的愛人宋珠萍參加了北伐軍。靳恭綬等和女同學謝暉、劉芬則趕到武昌,余投靠了國民黨參議薛健白,楊參加了北伐宣傳隊;靳、顧、謝和劉則報考了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薛、余前往長沙策應。余企圖利用顧的忠厚摸清共產黨的情況,遭到斥責。「馬日事變」爆發,反動分子大肆搜捕共產黨員。薛更指使余殺害了趙錦章。已經加入了共產黨的靳、顧,與武昌的謝暉、劉芬一起,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經受住了大革命浪潮的嚴峻考驗。楊則在北伐失敗後當了逃兵。同年7月,我革命力量向農村轉移,余與反動分子攔路截擊,靳、顧親手將余擊斃,並跟隨革命隊伍,加入了秋收起義的行列。
毛澤東思想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毛澤東思想是為人民的,毛澤東的道路,證明是符合中國革命實踐的,這是中國人民在斗爭中,不斷被反復驗證的真理。在故事中我們深刻地理解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句話,靳恭綬的遭遇也是被逼的,遲早都是要反抗的,他只是那個時代的被壓迫者的典型代表。同時也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在共產的領導下走革命路線才能救中國,勞苦大眾才能真正的站起來的毛澤東思想,它符合中國革命的實際,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正確方向。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具體化在中國的土壤上,生長出來成為群眾的力量。國民革命勝利了,可是勞動人民卻並沒有真的獲得自由和解放。宇宏奎走了反革命路線,最終倒在了正義的面前。
在舊中國這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主義國家,,無論是個人還是中國的未來,經過了大浪淘沙,歷史會證明一切!
⑦ 《霸王別姬》觀後感範文5篇
觀後感 ,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 文章 。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 議論文 ,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霸王別姬》觀後感 範文 5篇,歡迎借鑒參考。
《霸王別姬》觀後感範文5篇(一)
《霸王別姬》電影觀後感:台上只一人入了角色之中
戲台演了半生千秋,程蝶衣一人入戲痴魔成了瘋。奈何這台上台下,歷史變換全都通透,真正的戲中人,唯程一人耳。
幼時學戲看那角兒戲場內外光鮮亮麗,正是清王朝糜爛紛奢的光景,演員扮相華貴,場下人聲鼎沸,雍容的盛世似還能長存,實則也如戲角新老代代交換一般,是王朝覆滅前僅存的榮光。所謂戲台,演的是悲歡離合,映的是時代變革。
從程第一次以名角的身份登場起,來來回回,在那戲檯子上演了許多回。初時大清仍輝煌。京戲在市民 文化 消遣中的巨大消費力無可取代。人民有需求,戲場內外人山人海,翹首盼著見一眼角兒的曼妙身段情態,張望急著聽一嗓子西皮二黃。大清尚在經歷黑暗前最後一縷微光。
而後日軍進城,戲場子也因日軍將領的現身而靜肅三分。堂會一曲《牡丹亭》,不論日軍作為聽眾是否真心喜愛這中國戲曲,他們報之以的尊重和欣賞,在影片的後半程都再難尋。當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熱鬧的戲台上時,戲台之下,不同觀眾的不同情狀,更是當時時代人格的真實寫照。暫不提後事如何,這一張日軍官兵莊重靜坐賞京戲的剪影,實打實的凸顯了日本整體的文化素質。
再將戲檯子的 故事 後拉。從軍閥將領們聚眾聽戲,卻聽不出程因吸食大煙吸壞了嗓,甚至齊聲叫好開始,京戲便一步一步走向無可挽回的死局,它被摧殘,被擺弄,被改頭換面。再少人執著於一顰一笑一音一容,也無心耽於戲腔聲色。國民素質低下,文化素養落後。戲檯子上的熱鬧不退,而觀眾席里的人換了一回又一回。一夥缺失文化依託的觀眾,正恰如動亂中沒有憑依的家國。
然後,解放戰爭結束,又是戲台上下,從農村出身毫無文化修養的兵士舉著手電筒戲弄演員。一曲紅歌勝過萬千奼紫嫣紅。沒有人在乎審美和欣賞,所有人要的是實在的勝利,實在的功勛,實在的土地。
四舊不復,文化不存,對於京戲,比前文更甚,且莫談尊重和欣賞,僅存的不過糟踐和唾棄。樣板戲稱上,繁飾不可取,浮華亦不可用。百年傳承的文化,頃刻間幻滅不存,前時仿若大夢一場。人人自危,此時程才驚覺,這時代從不等人,虞兮虞兮奈若何,戲中虞姬就義赴死慷慨,戲外虞姬執念不改。戲里人生戲外唱,他不過是時光大浪淘沙的陪葬品。最後的最後,台上只他一人入了角色之中。
何止台上,前塵了了,浮生世事,只他是戲中人。
影片的高明之處並不僅於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動靜變幻光影之中,細微之處是對時代的透析,小小的一個戲台,演了程的一生,也演了歷史的進退浮沉。
再看來,人去樓空茶涼,歷史變遷不過一場戲,到頭一場空。
《霸王別姬》觀後感範文5篇(二)
最近,想看一些電影,書籍來提升自己,於是在豆瓣上看Top250電影,選了第二名的《霸王別姬》。
看了很多部電影,第一次為裡面的情節掉眼淚,不管是影片中演員的演技,還是影片中的人物感情的表達,都覺得非常棒。
在哪個年代的感情,一個人幾經壓抑,求而不得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特別是影片當中的那一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在影片中呈上啟下,畫龍點睛之筆。
豆瓣影片中的經典是大眾選出來的,在我看來,經典從來不會被埋沒。
如果有一天,你也想看電影了,有時間可以看看這部《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觀後感範文5篇(三)
老師花了兩節課的時間讓我們完完整整地欣賞了陳凱歌導演的電影《霸王別姬》,《霸王別姬》觀後感。這足可見老師對這部片子的喜愛和高度贊賞。
說實話,如果不是老師在課堂上放映給我們看的話,我大概是永遠不會去看這部片子的。因為我以前對一些所謂的大片一直沒什麼好印象的,對陳凱歌導演和張國榮等一些大牌明星也毫無興趣甚至還有些排斥,對他們的電影我基本上都沒看過。但這部影片看下來,我不得不承認,這真的是一部很經典的影片,讓人為之動容。那些演員的演技很棒,無論是飾演段小樓的張豐毅,飾演程蝶衣的張國榮,還是飾演菊仙的鞏俐,他們都把自己的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不禁讓人聲淚俱下。
《霸王別姬》是一部感情強烈,情節曲折的戲,充滿生生死死的戲劇沖突,有人評價它為史詩般的作品。國際影評聯盟評委認為:“《霸王別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國文化歷史及人性、影像華麗、劇情細膩”。影片用中國文化積淀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有著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狀態的表述,更通過幾十年的時事風雲,透射出一股中國 傳統文化 的哲學思考。片中人物的人生經歷猶如“戲夢人生”。
蝶衣,小樓,菊仙三個人之間的情感真是剪不斷理還亂,想說清楚是不可能的,大概連他們自己都弄不明白。青少年時期的小豆子和小石頭朝夕相處,必定有情,及至蝶衣小樓後由情生愛也不是不可能,更何況我想那時代戲子之間本就有許多曖昧風氣。段小樓和蝶衣之間是有愛的,可他們的愛卻是不同的。段小樓愛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他的師弟,而蝶衣迷戀的卻是戲里叱吒風雲的霸王。這註定了故事的悲劇。段的愛在很多地方都有所體現,無論陳蝶衣做了什麼忤逆了他,對他提了什麼要求,他也不敢給蝶衣臉色看,除非是他所在乎的陳蝶衣的“節”,觀後感《《霸王別姬》觀後感》。每次蝶衣和菊仙發生矛盾,他也總是站在蝶衣這廂,只要看師傅訓他們那段就可以見分曉。小時候一直瞎嚷嚷打皮之類的話的小石頭竟然苦著個臉,那是懦弱了嗎?不是,是真的慚愧啊!師傅去打蝶衣時,他立馬搬了凳子伏在師傅面前,這難道不是情!菊仙剛說完蝶衣的不是,段小樓狠狠的一巴掌就打了過去。還有菊仙讓他離開蝶衣時他的不舍,在戲院為了陳蝶衣敢和眾兵油子鬧事。。。這些細節都體現著師兄對師弟的愛。相比之下,蝶衣是懦弱的。在師兄被師傅杖打時他沒有站出來,在戲院群毆事件中,他只站在那裡一動不動,不知所措。其實他的懦弱也是可以理解的,當一個男人從小扮演起女性的角色,並經歷一番非常人所能想像的經歷,他的心理是很容易被扭曲的。說起來,其實他也是個單純的人,因為他的腦子里就只有他的霸王。他從小被師傅逼著唱坤角。但每次都會說“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他是為了小石頭,為了那個一直照顧他、關愛他的大師哥、後來的霸王段小樓而留了下來,心甘情願的在後來唱: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唱著唱著也就混了。
相對於蝶衣,菊仙要幸運得多,也不幸得多。她得到了段小樓的愛,卻也經受了他的背信棄義。對於蝶衣,她內心始終復雜:既反感他人戲不分地迷戀自己的丈夫,又輕視他耍盡手腕要與段小樓在一起。作為女人,她在身為名妓時就渴望從良,有種要保護自己家庭的本能。她認為一切的不祥都緣於蝶衣,所以曾強烈要求丈夫與他分開;但她膽色過人,同樣心地寬厚,心疼被毒癮折磨得死去活來的蝶衣,憐惜無法上台演繹“虞姬”的蝶衣,甚至在丈夫揭發蝶衣時也予以喝止。在她生命的盡頭時刻,只是澹然的將蝶衣送給小樓的劍放還給揭發了她的蝶衣,然後轉身,回頭,輕輕一笑,無奈傷感卻無限寬容。這個八面玲瓏的女子被自己深愛並深信的丈夫推向深淵,卻沒有再去害任何人。堅強,孤獨,又那麼驕傲。
在廣場批鬥那場戲中,我們看到了人性醜陋的一面。段小樓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背叛了蝶衣,也背叛了菊仙。從情感上說,觀眾都會唾棄他,可是從理性上說,我們也怨他不得,只能說是人性的弱點吧。而蝶衣受不了霸王的背叛也瘋狂了。唯有菊仙是最令我感動的,她在遭受丈夫的背叛時失望的眼神,在轉身回望蝶衣時傷感卻寬容的一笑,讓人唏噓,我不禁流下眼淚。
最後一場戲,段小樓和蝶衣又站在舞台上,再度合作起那場見證了他們全部甜酸苦辣全部心情故事的“霸王別姬”。當段小樓忽然的唱出“我本是男兒郎”時,蝶衣那麼自然的介面:又不是女嬌娥。段小樓只是說,錯了,又錯了。這時,我分明看到了蝶衣的笑容,那笑容是坦然的,似乎他明白了什麼。他笑著重復了一句:我本是男兒身,又不是女嬌娥。他終於醒悟:一直沉溺在戲中多年的情感原來只是“錯了,又錯了”。只可惜,他用了一輩子才明白。他坦然地拔劍,在那把見證了他們師兄弟從頭至尾全部故事的劍下倒地。那樣平靜,波瀾不驚。在我看來,對蝶衣來說這似乎是個好的結局,他終於回到了現實,恢復了的“小豆子”的身份。這比瘋魔地活在戲中不可自拔好的太多。
而段小樓,這個擁有人性弱點的正常男人,在那個年代,就註定了如“霸王”一般寂寥一生的結局。
《霸王別姬》觀後感範文5篇(四)
戲,是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中的精華,是國粹。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為世人所喜聞樂見。但是,一個人可以看戲,唱戲,也可以入戲,卻千萬不可迷失在戲中,否則,一切灰飛煙滅。
我國戲曲在唐宋時期基本形成,唐玄宗李隆基被稱為“梨園祖師”。在元朝開始繁榮,清朝發展到頂峰。到清末,全國戲曲有數百種,其中,影響較大的戲曲劇種有崑曲、京劇、川劇、豫劇以及黃梅戲等幾種。
新中國成立前,一個人不會寫字,不會有人看不起。可要是不會哼上幾句戲詞,可就要被人嘲笑了。《霸王別姬》中的情節就充分體現了京劇在當時的影響力。
一個人喜歡看戲,能入戲,沒什麼大不了的。可要是鑽進裡面不出來可就完了。程蝶衣自小和師哥段小樓在戲班裡學戲,為了成為一個“角兒”辛苦訓練。他和師兄終於在成年之後憑借一出《霸王別姬》成為名角。可是,程蝶衣為了成為角兒付出了太多。他沉迷於戲中角色,不願從中出來。他愛上了師哥。這在那個時代甚至是當代都是被社會所鄙視的。他犯了大忌,他不該入戲太深,不該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他的結局註定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是他自己造成的,誰也幫不了他。
程蝶衣自從愛上段小樓以後,就反對段小樓去見任何女人。不僅不能容忍段小樓去嫖妓,更不能容忍他和妓女結婚。程蝶衣的一生因為愛而顛沛流離,十分悲慘卻又讓人很無奈。
我們是現實社會的人,在這個社會里生存,就要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去“演戲”。我們可以也有必要演好每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色,但是,我們絕不可以沉溺其中而忘記自我。一個人要能把握住自己,有自己的分寸。既要把戲演得真,又能輕松找回自我。這樣,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演員。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一個人的一生正如一出戲的演繹。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人和事,會需要逢場作戲來渡過難關。我們需要扮演的角色也千差萬別,我們必須盡全力演好這些角色。但是,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特徵,要有自我,不可入戲太深而在戲中迷失自我。
戲,包羅萬象,深邃無比。你有自我,是你在演戲,你在玩戲;你沒自我,就是戲在演你,戲在玩你。在人生這座大戲台上,希望你可以進退自如。
《霸王別姬》觀後感範文5篇(五)
⑧ 求寫一篇《浴血反擊》觀後感
中心思想:歷史上溯到二十世紀初葉—全球狼煙四起,天下大亂,帝國主義列強為了稱霸一方,窮兵黷武,擴張勢力,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與此同時,舊中國風雨如磐,腐朽的清王朝氣數已盡,革命力量風起雲涌。內憂外患,積弱積貧的五千年文明古國,將何去何從?在大廈將傾,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猶如一輪紅日橫空出世,為中國革命指引了新的方向,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帶來了新的希望。自鴉片戰爭以來,在上百年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各種力量在中國近現代的政治舞台上奮斗博弈,演繹了一系列驚天動地的事件。斗轉星移,大浪淘沙,許多勢力曇花一現,「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成為匆匆的歷史過客。
而中國共產黨,從創建伊始,就以最廣大的工農群眾為基礎,一心為民族,一心為救中華,捨生忘死,投入到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創建不久,中國共產黨就聯合其他政黨和民族資產階級,組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推動了第一次大革命走向高潮。第一次大革命後期,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在白色恐怖中,其他勢力逐漸脫離了革命,只有中國共產黨獨立堅持武裝斗爭的方針,開辟了土地革命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新時期。
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中國面臨亡國危險時,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促進了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又從人民的利益和意願出發,提出建立聯合ZF,實現民主和平,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國民黨反動派違背人民意願,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中國共產黨在歷史的選擇與人民的支持下,贏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在歷次革命斗爭中,無數的共產黨人和革命者獻出了生命。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時,遭受圍追堵截,人員損失過半;中央紅軍歷經千辛萬苦到達陝北後,30萬隊伍只保留下3萬人。二萬五千里長征是「地球的紅飄帶」,而這一紅飄帶卻是由紅軍戰士的鮮血染成的。
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斗爭歷史表明,共產黨人是中國歷史上最忠誠、最傑出的愛國主義者,他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民主共和作出了最大貢獻和犧牲。正是在這樣的斗爭中,中國人民認識了共產黨,選擇了共產黨,與黨同心同德、患難與共,形成了「黨離不開人民、人民離不開黨」的魚水關系。在黨的光輝旗幟指引下,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浴血奮戰,英勇斗爭,前赴後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完成了開天闢地的千秋偉業。
⑨ 關於中國近代史的影片1840~1949
近代的一些比較經典的影片如下,近幾年影視劇中那些較俗的省去。
1840鴉片戰爭 、1856第二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林則徐》
1884年中法戰爭《虎嘯南天》
1894中日甲午戰爭 《甲午風雲》
1898年戊戌變法 《譚嗣同》、《垂簾聽政》
1900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火燒圓明園》
1911年辛亥革命 《孫中山》、《末代皇帝》
1919年五四運動 《我的1919》
1927年至1937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長征》
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 《南京南京》《東京審判》
1945年至1949年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開國大典》
觀《虎嘯南天》有感
今年暑假我觀看了《虎嘯南天》這部電影,《虎嘯南天》主要是再現了1884年中法戰爭這段歷史,雖然我們在教材中也學習過這段歷史,但是也只是了解大概,真正觀看了這場電影,他帶給我的震撼與啟迪是巨大的.
《虎嘯南天》這部電影氣勢宏大,場面精彩壯觀,在演繹重大歷史題材的電影中,堪稱典範。尤其是電影中的幾個場面。1885年1月底,法軍主力7000餘人在船頭一帶向廣西邊境大舉進軍。就在這個時候,馮子材率軍趕到前線,毅然擔負起保衛祖國西南邊疆的重任。行前,他祭別祖先,囑托家人:萬一軍有不利,百粵就非我所有,要帶家眷、奉香火馳歸江南祖籍,永為中國民,免得受外人奴役。他還把兩個兒子帶在身邊,准備萬一戰死沙場,好料理後事。馮子材以七旬高齡,素孚眾望,召集各路將領開會,勸告大家消除派系成見,以國事為重,同心協力保衛國家。在會上他被眾將公推擔任前敵主帥。在戰斗中,馮子材率士卒身先士卒,激勵將士猛烈搏鬥,終將法軍擊退,遏阻了法軍對中國邊境的窺伺。而就在前線中國軍隊取得重大勝利的同時,背後腐敗的清政府卻與法賊締結和約,割地賠款,成了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生的奇怪結果.
看到這里,我既激動又氣氛,激動的是一百多年前我們還有如此英勇的戰士,如此英勇的老同志在前線奮戰,拋頭顱灑熱血,感天動地,氣氛的是最後為啥還會出現這樣的戰爭結果,實在不能讓人接受,氣憤之餘,讓人對無能的清政府更添一份唾棄。
如今中國近百前的歷史悲劇,雖已為過去,但它幾乎是一部中近代史的縮影,一個可悲可泣的歷史教訓,當引起後世的無限深思!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中華民族何時揚眉吐氣!
試看今朝,美國一家獨大,他想打誰就打誰,朝鮮戰爭,阿富汗戰爭,南斯拉夫戰爭,伊拉克戰爭,中東動亂等等,都是打著給人家帶來和平的謊言發動的。多少百姓無家可歸,多少妻兒老小慘遭塗炭,有誰給他們做主,有誰給他們撐腰,沒有,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強大的祖,這就是強權,沒有理可講的。
滄海橫流,驚濤岸,似乎還在默默地唱著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中法戰爭雖然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但他記錄著清王朝的腐朽無能和中華民不可屈辱侮的民族氣節!如今,在這個弱強食的世界裡,我們要牢牢記住,落後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負,就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家領導集團,帶領全民搞好建設,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綜合實力,把我們的家園建設的無比強大。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虎嘯南天》這部電影喚起了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激發了我對學習的熱忱,過去我貪玩逃課,今天我深深地感到自責,開學了我更應該努力學習,將過去不努力的損失彌補回來 ,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中來,為實現富強中國夢而努力.
⑩ 林永健怒放哪個好看
電視劇怒放觀後感(電視劇怒放介紹)
5個月前 (07-21)生活334
最近幾年的電視劇熒屏上,已鮮有如《亮劍》等類型的戰爭題材「劇王」出現,而近日正在中央一套黃金時段熱播,芒果TV全網首播的電視劇《怒放》,終於又讓觀眾看到了久違的戰爭題材精品大劇。24日,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央電視台電視劇管理中心、文藝報社在京舉行了電視劇《怒放》創作研討會。除了出品方嘉賓海潤影業製作有限公司製作總監蔣譯霆、電廣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小山,該劇製片人李鐵、導演劉新、編劇聶欣、主演林永健出席。一眾專家學者包括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准、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劉玉琴、《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彭程、《當代電視》主編張德祥、《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高小立、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也到場並在會上發言。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的獻禮作品,電視劇《怒放》將一個草莽英雄歷經殘酷戰爭的洗禮最終選擇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傳奇經歷表現得淋漓盡致,並在其中巧妙地融合了戰爭時期浪漫高尚的愛情。精良的製作、真實的戰爭場面還原、諸多實力派演員的傾情演繹,都使該劇呈現了信仰與愛情怒放的正能量,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熱議,更是贏得了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主辦方領導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視協主席趙化勇、中國視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張顯、中國視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張彥民、中央台電視劇管理中心項目部副主任王浩、中央台電視劇管理中心項目部節目統籌組組長郭婷、中央台電視劇管理中心項目部編輯張小馳也均到場,就該劇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等方面和與會嘉賓進行探討。
編劇聶欣:我就借咱們電視劇怒放創作的過程談一談我的感想。
《怒放》這部戲一開始是根據一個小說改編的,小說是軍旅作家裴指海的中短篇小說《傷花怒放》。背景是解放戰爭,我們最後把它放在北伐戰爭時期就是覺得好像還是對那個大革命年代比較清楚,可能我這個年齡的人小時候也看了《大浪淘沙》這一類的電影,就覺得那個年代好像國共分分合合、軍閥混戰時期,把戰爭和愛情放在這中間可能更出戲。當時就想把小說主要人物關系保留,把這個故事放在北伐戰爭背景下。在創作《怒放》的時候我們也加入了很多元素,因為一個長篇連續劇容量是很大的,一個中短篇小說可能是很簡單的人物關系,同時我們放到北伐戰爭又把趙關克這個人重新塑造了,和原來有了很大不同。現在大家看到的趙關克就是林永健老師演的,等於是跟他量身定做的這么一個有性格有魅力的人。
這個戲從風格來講可能對戰爭戲有一個全新的詮釋,我們沒有按照以往寫戰爭戲的套路去寫這個戲,這和人物定位有關。我們寫的是這樣一個英雄,他從一個草莽英雄到軍閥最後到共產黨員的過程,《怒放》寫的主要還是這個人物的成長史,就是趙關克怎麼從那樣一個人蛻變成最後這樣一個奔著南昌起義去的共產黨員。同時我們把愛情元素也加入了這個戲當中,把戰爭和愛情結合起來----戰爭是殘酷的,愛情又是美好的,這兩個東西有一種發酵反應。特別是在這個人物身上,我們給予了他不同階段和女人的關系,這在趙關克這個人身上發生是很有意思的。他不太常規化,他就是這么一個不常規的人,所以他的愛情經歷也一定是不常規的。這部戲主要還是寫他和羅麥之間的愛情,就是這樣一個草莽英雄愛上了這樣一個漂亮的戰地護士,這中間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我們寫一部電視劇可能這種懸念會給觀眾很大的期待,就是說這個人物追這個女孩子看似那麼不合適、那麼錯位,但是最後我們把不可能的東西寫成了可能,就是最後羅麥是怎麼愛上他的,趙關克所有的變化也好、救這個女孩子也好,可能這個戲的女主角也和觀眾經歷了一樣的過程,最後喜歡了趙關克這個人物,這個人物可能這樣的話就塑造成功了。
曾經有一個老師問我為什麼三個女人死心塌地地愛著趙關克,大家看的過程中可能會一點點了解這個人物為什麼這么多女人一直愛他。可能就是他身上那股爺們兒的勁兒,他敢去將生死置之度外救人,就敢那麼仗義地去救他的兄弟。包括通過跟周真強的分裂,站在敵對雙方的立場,從這兩個人物身上折射的是當時國共的分分合合,我們寫的這三年中間就是國共從合作到最後分裂這樣一個過程,可能在這個時期共產黨的力量就像我們電視劇里寫的一樣,還沒有自己的軍隊,只是在國產黨里頭有共產黨人在,最後才醞釀了南昌起義,這個時候共產黨是很艱難的。收編趙關克從草莽英雄最後變成共產黨員這個過程也一樣是艱難的,他身上流出的氣息和最後的覺醒以及成長可能是我寫這個劇本筆墨比較多的地方,這個人物立不住可能我們這個劇整部戲就有問題了,所以在趙關克身上花的力氣是比較大的。
趙關克和別的戲里的英雄是不同的,他是獨一份兒的,當然也可以看到那個年代英雄的影子,但是趙關克身上獨特的東西挺明顯的,避免了和其他戰爭劇的同質化。我認為可能一部戲的成功和劇本的打磨是有非常大的關系的,我們這個劇本打磨了三年,三年中可能寫了有四、五稿,這中間其實也挺糾結的,我們製片方包括導演、演員給我們提了很多好的建議。特別是導演,劉新導演在這個戲整體的風格把握和戲的節奏上跟我探討的非常多,而且每一次跟我說完以後我也很興奮,我覺得這個導演特有想法,他也有一種戰爭情結,想拍一部好的戰爭戲。我們在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大家一起做成了這樣一部戲。
主演林永健:我跟劉新導演拍了好幾個戲,當時導演跟我講說想給我打造一個戲,抗日戰爭的時候有一個人物叫李雲龍,解放戰爭時期有一個人物叫石光榮,我想打造一個再往前推的一個英雄,是軍閥混戰時期的趙關克,我說好!因為我對劉新導演很信任,我就答應了。答應了以後結果這個戲一拍,我在拍戲的過程當中真是很過癮,人物演起來游刃有餘,而且我本人就是軍人出身,演起這樣的角色渾身的血液在涌動,血脈在張揚。我也很喜歡這樣的角色,能夠抒發自己的情懷,愛恨情仇就來了,高興就高興,不高興就不高興,有時候現實生活中不敢,但用在劇中的人物身上就可以。
中央台電視劇管理中心項目部副主任王浩:我介紹一下目前央視播出的情況和怎麼選擇這樣一部戲的情況。
《怒放》前一周平均收視率在1.3左右,昨天(23日)是1.587。「怒放」是這個戲的一個主題詞,它講的是一個草莽英雄生命張揚和怒放的過程,他的愛情張揚的過程,他對道路選擇怒放的過程。正好是在那樣一個時期正是國家救亡圖存和選擇自己道路的時期,國民黨共產黨都在選擇怎麼樣讓國家復興之路,在混戰的時候選擇的道路,後來成名成將的很多將軍們都是在這個時期成長起來的。所以選擇這樣一個人物,寫他這樣一種生命歷程是在題材的選擇上和在人物的表現手法上過去所沒有的。可能我們看到的李雲龍,他是抗日戰爭時期充滿血性的男人,跟過去高大全共產黨幹部或者軍人們不一樣,所以那個戲很真實。這個戲可能比那個戲更容易揮灑,因為趙關克本身就是草莽英雄,這樣的人是有生命、智慧的,能夠在那樣的時期走出自己的道路,做出自己的選擇。恰恰是你這個獨特發現感動了台里的專家也感動了大家,所以從主題到人物的選擇上這個戲是適合在黃金時期播出的。
《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劉玉琴:
這個劇我們都在看,看的時候也覺得挺過癮的,好多話好多事平時要說的話還得考慮環境和他人的情緒,趙關克在裡面可以說的很任性,可以很自我,所以有時候我們聽的也比較解氣過癮。
這個劇從可看性和觀賞性來說挺好的,看點也比較多,一個突出印象就是這個點的選擇還是挺有發現的,解放戰爭時期、抗戰時期都已經有了代表性劇目和人物,他把眼光往回看看到北伐時期,因為那個時期也是國共由合作到分裂時期,而且黨派都比較微妙,另外軍閥混戰,戰火不斷,把故事和愛情放在這裡面有很多生發和創造空間,而且在情節和人物形象的豐富和飽滿性上也有更多的餘地。因此,這還是一種比較有眼光而且也是比較有自信的底氣和精神的。整個作品看起來還是很流暢的,不管是戰爭場面還是愛情環節做的都比較講究,很有品質,而且起承轉合、邏輯結構還比較嚴謹細致,所以向你們表示祝賀和感謝,林永健把趙關克演得很另類但又有獨特的特點,很有典型意義。
《當代電視》主編張德祥:
《怒放》聽名字我還以為是一個現代題材表現現實生活的劇,但一看是非常嚴肅的革命歷史題材,應當說表現北伐國共合作這段歷史的比較少,講的是背叛革命之後1927年到1931、1932年的時間國民黨背叛革命以後共產黨怎麼來獨立領導革命,這個歷史過程以前還真沒有把這段歷史寫出來的。我們作品是從基層來寫這樣一個歷史過程,非常好看。林永健老師的演技確實很好,我們只要一打開屏幕一看到這個人物和戲劇會覺得很好看,雖然在嚴酷戰爭的年代表現的是那樣一個歷史環境,但這個戲裡面有很多是有喜劇元素的,在殘酷的環境中你看這個戲是表現那樣一個事情,但又好看,裡面蘊藏著一種喜劇元素。
這個戲首先是我覺得很好看,另外一點就是從編劇來看編得很嚴謹。有時候我們說電視劇是要靠語言的,但有很多情況下是靠演員說話的,不用語言,就是演員使一個眼色或者一個表情或一個臉色,鏡頭不斷的切換就可以感覺到。有的電視劇就沒有這么心領神會的說你看這個人物怎麼樣,不用對話,能夠心照不宣的進行交流。尤其是在很多戲劇的場景中就感覺到導演和演員的能力,用無聲來表達,用形象或者其他方法來表演,這些都增加了好看性。
開始我以為《怒放》是寫抗戰的,其實沒有寫到那兒,只寫到了南昌起義這些,寫這類作品的不多,所以很有特點。你們在創作這部作品的時候實際面臨很多難題,要在眾多的作品中寫出不同的內容,最後要塑造出自己的人物來不容易,我記得趙關克、羅麥這些人物,周真強比較臉譜化,像二狗在這裡面還是非常個性的,包括胖嫂,就是這些人物生動的很,活靈活現得很,這樣的話這個作品就成功了。一個作品敘述到最後關鍵是要給人留下塑造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共同構成了那個時代這樣一個印象,還是有很多經驗可以總結的。
《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彭程:
這部劇看起來非常過癮,一點也不感覺到沉悶,我想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一下我對這部電視劇他所要表達的主題的理解,就是愛情、信仰和人性。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在這部作品中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而且彼此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關系,通過塑造了好幾類人物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有個性鮮明的人推動了整個故事的進展,光看過程中就感覺到這是一部很震撼的戲。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這些主題的表達是放在北伐戰爭這樣一個背景下做的,反應這段歷史占的比例不是很大,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很多國共兩黨的紛爭、流血、犧牲,這方面尤其充分,這樣一來給故事的進展,給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達提供了空間,這個故事的背景時時刻刻充滿了戰斗、流血與死亡,主人公和若幹人物角色都是在命懸一線的背景下。在這種情況下和在我們通過表達和平生活比如當下所過的這種生活,但是在這樣的生活中探討同樣的比如愛情、信仰、人性就很不一樣。有人說過我只看死囚犯寫的書,因為死囚犯生命有限,所要表達的一定是他認為最重要的他必須要說出來的東西。
回到這個主題上,並不是說在和平時期不是說和平環境下的探討一定沒有什麼新的發現、不會深刻,而只是說因為環境不同必定會影響到探討的方向,或者他偏重於哪個側重點進行探討,由此必然會使這種探討的結果具有不同的內容。就這部作品而言,血與火,生與死的背景是一種典型環境,在這種環境里主題的表達就有了一種特別的強度,有了一種集中性、緊迫性,所以從這點出發這個作品達到了一種很震撼人的效果,這中間是有邏輯關系的。
這部作品通過趙關克人物的蛻變是對這個主題非常有利的表達,是非常有效果、出彩的表達。所以趙關克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有真實的歷史依據和人物原型的依據的,這是這部電視劇一個很大的貢獻,在人物藝術長廊中很大的一個貢獻,對於趙關克脫胎換骨的過程付出了代價。電視劇對這點表現得很充分,他看到了共產黨人偉大的追求和堅定的信仰,這也是為了讓他克服掉自己身上存在的那些惡習而必須要有人來買單,要有人付出代價他才會進步。所有這些都深深地震動了他,使他對生命意義有了全新認識,也讓他認識到理想信念、紀律和作風的重要性,從而逐漸的去除了自己身上的土匪習氣。這樣一來這種蛻變就有了很充分的讓人信服的理由。
《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高小立:
這個劇確實